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寶寶鼻塞、鼻涕卡住怎麼辦?家中必備吸鼻器這樣選 日期:2021 年 1 月 20 日 作者:彭 幸茹 家中有小寶寶的爸爸媽媽們,都會發現寶寶很容易因鼻塞導致哭鬧不停的情形,這個時候總是讓爸爸媽媽傷透腦筋啊! 導致寶寶鼻塞的常見原因 1. 分泌物卡住 其實鼻腔每天都會有少量的分泌物,但是因為寶寶的呼吸道非常狹窄,再加上他們沒有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如果沒有定期清理的話,這些分泌物就會乾在他們的呼吸道形成鼻屎,導致出現呼吸不通暢,進而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感受。 2. 過敏 因為嬰幼兒的鼻黏膜較為敏感,容易因為接受到冷空氣,或是空氣中的灰塵引發鼻黏膜充血,導致鼻塞的情形出現。 3. 細菌及病毒感染 由於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所以很容易受到鼻病毒的感染,也就是俗稱的一般感冒,僅會出現輕微的發燒、流鼻涕、咳嗽等。根據統計,寶寶一年的感冒次數將近 10 次,所以常會覺得自家寶寶處於鼻塞的情形。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造成寶寶鼻塞,都會讓他們因為呼吸不暢導致身體不適,進而出現哭鬧不停的情形。這時候為了要讓寶寶恢復暢通的呼吸,爸爸媽媽都會學會一項技能,那就是清潔鼻腔啦! 嬰兒鼻塞是很常見的育兒小困擾。 善用吸鼻器緩解寶寶鼻塞不適 當寶寶的鼻腔塞住,導致出現不順時,在過去老一輩媽媽的照護經驗中,常會以口對鼻的方式,親自當寶寶吸出分泌物,但其實這個方法效果並不好,而且容易讓寶寶被感染,因為大人的口腔藏有多種細菌,而寶寶們的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就容易引發更嚴重的症狀,於是吸鼻器就成為許多爸媽們必備的育兒神器。 而市面上的吸鼻器又可分為下列 2 大類,各位爸媽們可以根據自家的寶寶需求來進行選購: 人工式 這一型的吸鼻器,常見有「口吸式」、「手動式」、「腳踏式」: 1. 口吸式 分別會有單管及雙管的設計,其吸引的效果,主要取決於此使用者的肺活量,如果本身肺活量不好,就只能吸出一點點的鼻涕,顯得吃力不討好,而且還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情形發生。 2. 手動式 外形猶如叭噗一樣,又可稱為吸鼻球,利用壓扁球體又放開所產生的吸力,來清除寶寶鼻腔內的分泌物。但因為它所產生的瞬間吸力偏小,所以深層鼻涕很難被吸出來,僅能吸到鼻孔附近的鼻涕而已。 3.  腳踏式 腳踏式吸鼻器設計上有兩邊腳踏板,吸氣管接連機身,利用腳踩時所產生的負壓進而吸出寶寶的鼻腔分泌物,吸力會比上述兩項來得強一點,而且使用者也能空出手來固定寶寶和吸球的位置。最大的缺點就是體積過大,有收納和攜帶的不便。 圖中2款皆為手動式吸鼻器。/ 攝影:彭幸茹 電動式 1. 手持式 外型很像是耳溫槍一樣,要使用時把管嘴放入鼻孔,按下電源即可使用,但是此種電動式吸鼻器,大多為安裝電池來發電,所產生的吸力其實跟手動式吸鼻器差不多,再加上會有機器的聲音,容易引起寶寶的不安。 2. 插電式 此款吸鼻器是所有吸鼻器中吸力最強的,對於較深的鼻涕較能吸出,不過需要注意吸力太強,可能會弄傷寶寶的鼻黏膜。目前市面上也有推出可調節吸力的強弱及使用時會有音樂的機型,以減少使用時寶寶的不安及保護。 圖中為手持式吸鼻器。/ 攝影:彭幸茹 溫馨小提醒 若要使用吸鼻器來幫助寶寶清除鼻分泌物的話,建議是 6 個月以下的寶寶因鼻孔較小及鼻黏膜脆弱,最好是使用人手動式吸鼻為佳,電動式吸鼻器則是 6 個月以上的寶寶才適用。 而且使用時機最好是在洗澡後或是先用溫毛巾熱敷後,先讓鼻腔中的分泌物黏性減低,才會比較好吸出。另一個時機點則為睡前使用,這樣可減少因鼻塞導致寶寶睡不佳的情形。 最後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因為吸鼻器僅能緩解鼻塞,達到短時間的舒緩,如果家中寶寶是因為過敏造成鼻分泌物增多的話,最好還是尋求醫師的意見,進行適當的藥物治療和環境改善,才能有效減少寶寶鼻塞的情形喔! 參考來源: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789期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天氣一冷臉跟手腳就凍到紅蘋果乾燥破皮!小孩該擦什麼乳液最天然? 穿太少怕感冒、穿太多卻發燒?進入冬天寶寶這樣穿才對 父母育兒省力好夥伴!嬰兒背巾挑選、正確使用一次看

寶寶鼻塞、鼻涕卡住怎麼辦?家中必備吸鼻器這樣選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12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日期:2021 年 1 月 20 日 作者:王 芊淩 廖小姐長年受鼻涕倒流的困擾,睡覺時鼻涕倒流引發慢性咳嗽,且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連帶影響睡眠及工作精神狀況,甚至有時候要忍受擤不出來的鼻涕順著咽喉吞下去這種異物噁心的感覺。 鼻涕倒流更常發生在兒童身上! 去年更因嚴重引發氣喘,導致廖小姐必須每天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型類固醇治療,長期的身體不適令她崩潰,求醫 20 年從未能得到改善。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成人身上,衛福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鼻涕倒流更常發生在兒童身上。」 有些爸媽帶小朋友就醫時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孩子抵抗力較差?」其實很多案例是感冒未治癒而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所造成。 這些症狀都跟鼻涕倒流有關 鼻涕倒流的症狀並不會隨著年齡而消失,有些甚至更加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種種情況都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且像慢性疾病一樣長年困擾。 主要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除了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但這些情況如果能在小時候就治癒,長大就不會有這些煩惱。 鼻竇炎: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會造成夜咳,若衍生為慢性鼻竇炎,病症治癒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過敏性鼻炎:鼻涕呈現多為清水狀,且量不多,像水管關不住的流水般,較不容易造成咳嗽。 少吹到冷風減緩鼻涕倒流症狀 中醫治療依症狀分為肺熱型、肺寒型、肝經濕熱型、腸胃型共四型。肺熱型者的鼻涕黃稠、易口乾,肺寒型者的鼻涕較清、易怕冷、不易口渴,肝經濕熱型者的鼻涕清、人淺眠、睡眠品質不佳,腸胃型者易有腸胃脹氣、噁心、頭暈的症狀。 郭建志醫師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夜晚不要受風寒,配合醫囑服藥並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寶寶鼻塞、鼻涕卡住怎麼辦?家中必備吸鼻器這樣選 總是找不到引發過敏的來源?36項過敏原檢測有助揪出致敏兇手! 兒童牙齒成長分三個階段!什麼時候矯正才是黃金階段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3915?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必看!「親子共讀」助嬰幼兒腦部發育 正確步驟一步一步教你

 
陳 鈞凱
更新時間: ·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研究已經證實,「親子共讀」有助於促進孩童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且從產前到孩子出生,隨時隨地都是親子共讀的好時機,但不少爸媽仍對親力共讀該怎麼做?一知半解,國健署今(28)日就發表其製作專業易懂的親子共讀分齡影片,要讓爸媽輕鬆上手。

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孩童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並可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學習力。從產前到孩子出生,隨時隨地都是親子共讀的好時機,

剛出生的寶寶聽得懂故事嗎?要買書才能與嬰兒共讀嗎?這些都是國健署推動親子共讀以來,常遇到爸媽發出的疑問,國健署長王英偉親自解答,其實親子共讀重在「共」字,而不是高超的技巧,是藉由親子互動與親密感啟發其他好處。

國健署此次就特別邀請國內數名親子共讀專家醫師及產後護理機構等領域的專家,共同規劃從產前、0到6個月、6到12個月、1歲至2歲、2歲至3歲及3歲至5歲等,及基礎介紹共7個部份的親子共讀小撇步,透過衛教影片方式作為醫護人員衛教產婦或家長的工具。

王英偉說,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寒假期間不要讓孩子被全天綁在電腦或手機前面,父母只要每天撥出一點時間說故事,不僅對孩子發展有幫助,更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國健署表示,此次推出的親子共讀分齡影片,為提供充分資訊,前段以主視覺漫畫配合口白,帶領閱聽者了解親子共讀重要性及好處。後段則以家庭自然實境真實拍攝,呈現親子共讀隨時隨地都能做的技巧,共讀一點都不難。尤其內容鋪陳針對不同年齡孩子「聽故事的反應」、「照顧者怎麼做」以及「建議選書」3大部分進行說明,家長可清楚依照兒童發展進行共讀。

相關衛教影片素材置於國健署網站:親子共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808),有興趣民眾可自行查詢。

照片來源:翻攝自國健署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年吃「長年菜」竟暗藏中風危機! 使用抗凝血劑患者千萬別多挾

天氣冷到「尿」不出來會要命 男子攝護腺緊繃竟害腎臟衰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始發布時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日期:2021-01-26 作者:彭 幸茹       因為 1 月初爆發本土案例的確診,累計至今共有 15 例確診個案,但其中有 2 例確診者來自原本較為安全的綠區,目前感染源不明,再加上此 2 例有社區裡走動,於是 24 號晚間指揮中心緊急宣布新政策,為避免疫情擴散,請曾入住部桃的患者和陪病者,全數都要居家隔離 14 天,預計匡列了將近 5000 人。 爆發本土案例,再次亮起防疫紅燈 當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的肆虐,造成全球將近千萬的確診數,其中又有213萬多例的死亡案例,再加上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病毒,都是造成近日各國的疫情最頭痛的兇手。 從數據可以看出,新冠肺炎對於人類的威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所以防疫生活依舊不可以少,雖然台灣相對來講比較安全,但是我們有這樣的安全,需要靠大家一起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才能擊退冠狀病毒這個大魔王! 保護家中小孩,請大人遵守這7件事 雖然說防疫期間,因大家減少外出,相對來說減少了暴露在感染的外在環境,但除了這一點之外,下列與嬰幼兒的日常相處行為中,才是避免寶寶被感染的關鍵所在,畢竟嬰幼兒的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所以很容易因為大人身上所帶有的病菌,才出現致病的情形。 1. 回家先洗澡,先把衣服全部換掉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吳昌騰在接受《Heho健康》訪問時表示,如果回到家沒有先洗澡、換下衣服,就去抱小孩,就等於讓小孩如同進入病菌的大本營一樣,另外一到家不先洗早、換衣服就去上廁所、喝水吃東西,等於會把家裡都摸過一輪,然後把在外所沾染到的病毒沾在各個地方,再隨著家中成員的手摸來摸去,病菌就會污染家裡更多,使原本安全的家裡成為危險的地方。 2. 外出鞋不進家門 鞋子的底面也是一個很容易帶回病毒的地方,最近在美國也發現,醫護人員的鞋底有一半機率被驗出有新冠病毒,而另一項研究也顯示冠狀病毒可以在鞋子上存活。而嬰幼兒常常在家中地板爬行,為避免寶寶爬一爬之後,手又去觸碰口、鼻、眼部造成感染,室外鞋一律不進屋,並且每天都要掃拖,維持維持家中地板的乾淨。 3. 公筷母匙、固定碗筷、毛巾不混用 固定「固定碗筷」其實是要避免口水交換時帶來的病菌感染。在餵食小朋友進食時,請使用乾淨的筷子和湯匙夾取孩子需要吃的食物,也請勿使用吹氣讓食物變冷的方式,以防孩子們去吃到大人的口水,進而增加感染的機率。除此之外,也不要拿大人的毛巾或手帕等個人衛生用品來擦拭孩子,以防交叉感染的情形發生。 4. 床頭櫃、電腦鍵盤、遙控器、門把、廁所、嬰兒物品要特別消毒 因為家中的床頭櫃、電腦鍵盤、遙控器、門把等地方,是非常容易頻繁接觸的物品,所以就需要特別消毒。另外兒童推車與嬰兒提籃的把手處,也都是需要消毒的地方喔! 5. 不要太頻繁幫小孩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 雖然使用酒精消毒有助於防疫,但過於頻繁使用,其實對嬰幼兒的肌膚來說太過刺激,所以最好是在外不便時使用為佳。 6. 不對嬰幼兒進行親吻、呼氣、喘氣等行為 這些都是大人們常逗弄孩子的行為,但其實大人的口水有很多病毒,這些行為都很有可能讓大人體內的病菌傳染給嬰幼兒。 7. 進行任何小孩照護行為前,請記得要洗手 這點其實呼籲大人們,在觸碰家中嬰幼兒時,請一定要洗手,因為大人的手會觸碰的東西很多,而且常常都是帶有病菌的東西,像是錢、手機、錢包等,大家常常在碰完這樣東西後,轉身就去觸碰小孩,或是小孩的用品,無形之間就讓他們落入在感染的風險之中。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小小孩口罩戴不住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 別人家的小孩別亂摸、亂親!很可能會讓他們感染到這些疾病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9754?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日期:2021-01-26 作者:彭 幸茹       因為 1 月初爆發本土案例的確診,累計至今共有 15 例確診個案,但其中有 2 例確診者來自原本較為安全的綠區,目前感染源不明,再加上此 2 例有社區裡走動,於是 24 號晚間指揮中心緊急宣布新政策,為避免疫情擴散,請曾入住部桃的患者和陪病者,全數都要居家隔離 14 天,預計匡列了將近 5000 人。 爆發本土案例,再次亮起防疫紅燈 當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的肆虐,造成全球將近千萬的確診數,其中又有213萬多例的死亡案例,再加上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病毒,都是造成近日各國的疫情最頭痛的兇手。 從數據可以看出,新冠肺炎對於人類的威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所以防疫生活依舊不可以少,雖然台灣相對來講比較安全,但是我們有這樣的安全,需要靠大家一起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才能擊退冠狀病毒這個大魔王! 保護家中小孩,請大人遵守這7件事 雖然說防疫期間,因大家減少外出,相對來說減少了暴露在感染的外在環境,但除了這一點之外,下列與嬰幼兒的日常相處行為中,才是避免寶寶被感染的關鍵所在,畢竟嬰幼兒的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所以很容易因為大人身上所帶有的病菌,才出現致病的情形。 1. 回家先洗澡,先把衣服全部換掉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吳昌騰在接受《Heho健康》訪問時表示,如果回到家沒有先洗澡、換下衣服,就去抱小孩,就等於讓小孩如同進入病菌的大本營一樣,另外一到家不先洗早、換衣服就去上廁所、喝水吃東西,等於會把家裡都摸過一輪,然後把在外所沾染到的病毒沾在各個地方,再隨著家中成員的手摸來摸去,病菌就會污染家裡更多,使原本安全的家裡成為危險的地方。 2. 外出鞋不進家門 鞋子的底面也是一個很容易帶回病毒的地方,最近在美國也發現,醫護人員的鞋底有一半機率被驗出有新冠病毒,而另一項研究也顯示冠狀病毒可以在鞋子上存活。而嬰幼兒常常在家中地板爬行,為避免寶寶爬一爬之後,手又去觸碰口、鼻、眼部造成感染,室外鞋一律不進屋,並且每天都要掃拖,維持維持家中地板的乾淨。 3. 公筷母匙、固定碗筷、毛巾不混用 固定「固定碗筷」其實是要避免口水交換時帶來的病菌感染。在餵食小朋友進食時,請使用乾淨的筷子和湯匙夾取孩子需要吃的食物,也請勿使用吹氣讓食物變冷的方式,以防孩子們去吃到大人的口水,進而增加感染的機率。除此之外,也不要拿大人的毛巾或手帕等個人衛生用品來擦拭孩子,以防交叉感染的情形發生。 4. 床頭櫃、電腦鍵盤、遙控器、門把、廁所、嬰兒物品要特別消毒 因為家中的床頭櫃、電腦鍵盤、遙控器、門把等地方,是非常容易頻繁接觸的物品,所以就需要特別消毒。另外兒童推車與嬰兒提籃的把手處,也都是需要消毒的地方喔! 5. 不要太頻繁幫小孩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 雖然使用酒精消毒有助於防疫,但過於頻繁使用,其實對嬰幼兒的肌膚來說太過刺激,所以最好是在外不便時使用為佳。 6. 不對嬰幼兒進行親吻、呼氣、喘氣等行為 這些都是大人們常逗弄孩子的行為,但其實大人的口水有很多病毒,這些行為都很有可能讓大人體內的病菌傳染給嬰幼兒。 7. 進行任何小孩照護行為前,請記得要洗手 這點其實呼籲大人們,在觸碰家中嬰幼兒時,請一定要洗手,因為大人的手會觸碰的東西很多,而且常常都是帶有病菌的東西,像是錢、手機、錢包等,大家常常在碰完這樣東西後,轉身就去觸碰小孩,或是小孩的用品,無形之間就讓他們落入在感染的風險之中。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小小孩口罩戴不住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 別人家的小孩別亂摸、亂親!很可能會讓他們感染到這些疾病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9754?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津貼「大紅包」還有這一個! 育嬰留停、弱勢津貼同樣可以領

陳 鈞凱
·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落實蔡英文總統的「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行政院今(4)日宣布,育兒津貼再加碼,今年8月1日起,提升為3500元,明年8月1日起更發放5000元。衛生福利部則提醒爸媽,福利還不只這些,屆時育兒津貼請領範圍也將一併放寬,未來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弱勢兒少津貼者,也可併領育兒津貼。

按照現行方案,家長如果自己帶未滿5歲的兒童,每個月可領有2500元的育兒津貼。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則親自宣布好消息,分階段再加碼。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對媒體表示,新制除了會調高0到未滿2歲幼兒的育兒津貼之外,也將同步放寬育兒津貼的請領範圍,今年8月1日起,凡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弱勢兒少津貼者,也可併領3500元育兒津貼。

簡慧娟表示,過去育兒津貼政策曾明訂不可與其他類似性質的津貼併領,但政府為了鼓勵年輕家庭生育、減輕家庭負擔,決議鬆綁相關的規定,衛福部估計將有4萬名幼兒受惠。

除此之外,現行只規定若家中生第3胎,每月將加發1000元育兒津貼,也將擴大。簡慧娟指出,今年8月1日起,第2胎就將加發500元、第3胎加發1000元;明年8月1日起,第2胎則加發1000元、第3胎加發2000元。

公共化與準公共化托育補助,公托同樣自今年8月1日起由3000元增至4000元,明年8月1日再增至5500元;準公托則從6000元增加至7000元,明年再增至8500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甩規定照黏居檢女友 指揮中心曝光「陪睡醫」最新狀況

首見「英變種病毒」奪命 張上淳也嘆:沒看過這麼明顯的肺部出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家的小孩別亂摸、亂親!很可能會讓他們感染到這些疾病

 
 
彭幸茹
·4 分鐘 (閱讀時間)
 
 

由於嬰幼兒總是軟萌萌的,總是會激起許多人的可愛之心,除了會稱讚「好可愛」之外,通常也讓人燃起想要抱他們的渴望,而這種情形總是發生在有大批親戚聚集時,誰家有可愛的寶寶,就會輪流被大家抱來抱去,有些還甚至會偷親幾下,但這樣的行為都會讓寶寶陷入致命危機啊!

時不時傳出嬰幼兒感染案例

因為嬰幼兒的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雖然很容易因為接觸到細菌、病毒,而出現生病的情形,小則是出現一般感冒,重則會出現全身皮膚潰爛、死亡的情形。近幾年也常在新聞中看到,剛出生的小嬰兒,在經過大人們的觸摸和親吻後,進而出現下列嚴重的感染疾病:

1. 接吻病

此病是一種由 EB 病毒所引起的常見病毒感染疾病,全名又稱為「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主要經由唾液及飛沫等途徑傳染,這種病毒會跑出來到口水裡面,然後藉由口水傳染給別人。

在台灣常見於年幼兒童,多數感染的兒童常因爲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微而誤以為是感冒,但是在急性期時,容易出現扁桃腺化膿性腫脹,甚至也可能會出現肝脾腫大的併發症,有破裂和內出血的危機。最好的預防,就是不要親吻嬰幼兒,以及不將咬過的食物,又或是勿用嘴巴將食物吹涼的方式,藉此避免給孩子接觸到大人的分泌物。

大人的口水藏有許多病菌。
大人的口水藏有許多病菌。

2. B型鏈球菌

根據《Fox News》的報導,在英國有位出生僅有 1 個多月大的小女嬰,與父母參加完一場親戚的籌款活動後,隔天竟突然猝死,而後來的驗屍報告顯示,小女嬰被證實感染的「B型鏈球菌(GBS,Group B Streptococcus)」進而導致死亡。

B型鏈球菌一種細菌感染,在 25% 的健康成年女性陰道或直腸中被發現,很有可能透過產道感染,所以會建議懷孕後期進行一次檢測,以便在分娩時可以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降低傳染給嬰兒的可能。但這位英國小女嬰的母親表示,在籌款活動上被許多的大人親吻和觸摸,很可能是有人上完廁所沒洗手然後抱了小女嬰,導致感染的發生。

註:原本健保有提供滿 35 週至未達 38 週前之孕婦一次公費檢測補助,已於 110 年 1 月 1 日停止。

3. 單純皰疹病毒

在節目《醫師好辣》中,網紅媽媽小葵也分享到,有一次兒子出現嚴重的喉部潰瘍,導致吃什麼跟喝水都出現疼痛不適的情形,後來被醫師診斷為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而這個病毒通常都藉由大人親吻及共食等行為傳染給孩子。由於單純皰疹病毒與腸病毒很像,都是會在小孩嘴裡和嘴邊出現水泡時,所以有時爸媽們會以為小孩是得了腸病毒。

但是這兩種疾病的傳染途徑完全不一樣,前者為近距離的接觸傳染,而且還會出現牙齦腫脹及口臭情形,後者則是飛沫和接觸,如果說被診斷為單純皰疹病毒的話,那一定是身邊最親近的照顧者所致的!

常和腸病毒搞混的單純皰疹病毒。
常和腸病毒搞混的單純皰疹病毒。

4. 呼吸道融合病毒

是秋冬最常見的病毒感染,在台灣每年的 11 月到隔年 3 月都是幼兒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峰期間,根據數據統計,在台灣每一年約有 1000 名嬰幼兒因感染此病毒而住院,其中又以 2 歲以下的嬰幼兒佔大多數。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屬於一種副黏液病毒,最常影響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菌,被兒科醫師視為寶寶呼吸道殺手,因為他們支氣管和免疫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容易成為致命的危機。也因為跟感冒一樣,都是經由飛沫傳染,所以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在觸摸孩子前請一定要洗手,以保護他們遠離大人手掌上的病菌毒窟。

文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小小孩口罩戴不住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灰指甲怎麼治療?8大問題一次說清楚!
腳底長繭、長雞眼 日本醫師傳授護足保養術
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 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高屏地區空氣品質不佳 3點做好空汙自我防護
8種常見蛋料理熱量曝光 營養師:第1名油超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小寶寶來報到時會發生什麼事?從《月薪嬌妻特別篇》看新手爸媽們必經的5種過程 日期:2021 年 1 月 16 日 作者:彭 幸茹 由新垣結衣與星野源共同主演的日劇《月薪嬌妻》,時隔 4 年後的 2021 年播出新春特別篇啦!接續前作劇情,此次特別篇可以看見,終於成為真實夫妻關係的津崎平匡和森山美栗,在婚後迎來了愛的結晶,但卻沒想到小生命的到來,打亂了他們平穩的夫妻生活。(以下內容有雷慎入!) 充滿嗜睡、孕吐的懷孕前期 故事從 2019 年 6 月開始,此時期的日本正好進入「令和」時代,在成為真實夫妻關係的平匡和美栗,由於 2 人都有工作,所以在婚後生活中,他們以各自擅長的部分,互相配合一起打理家務,連原本不會煮飯的平匡,後來也學會簡單的廚藝。 這樣規律又平穩的 2 人世界,卻在美栗時常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下出現了轉變,原本還不以為意的美栗,在同事的提醒下,才發現原來是小生命報到啦! 圖片來源:截自TBSテレビ官網 在確認懷孕之後的美栗,除了容易疲憊外,隨即也出現害喜反應,甚至嚴重到床旁需要擺臉盆,以防來不及至廁所嘔吐。原本可以吃的食物,卻一口也吃不下,只有酸性的果凍可以讓她吞下肚,身為先生的平匡,有一晚還跑遍各大商店,好不容易才買到美栗指定的「葡萄柚果凍」。 開始學習當父母的懷孕中期 好不容易熬過害喜期的美栗,終於不會因為氣味出現作嘔,也能正常進食,然後回到公司上班,生活恢復到正常的狀態,2人也有餘韻去為寶寶祈福、購買嬰兒用品。 加上此時期,胎動逐漸明顯,對於媽媽而言會有成為母親的真實感覺,但對於爸爸而言卻沒有太大的實感。劇中平匡因為總是錯過胎動時機,所以一直非常沮喪,還以為自己被寶寶討厭了。 圖片來源:截自TBSテレビ官網 「只要多摸幾次,讓寶寶記住你的手,就會安心動了」這番話來自目睹平匡觸摸胎動失敗的嬰兒用品店店員,就是這些話鼓勵了平匡,讓他知道感受胎動不是靠偶然,而是需要跟寶寶培養關係,於是讓他開啟每天早晚與寶寶對話的親子互動時光,也開始有了爸爸的樣子。 緊張又期待寶寶誕生的懷孕後期 隨著孕期一天天過去,寶寶的身長和體重也不斷在成長,導致媽媽的身體負擔越來越重,加上周圍的器官被寶寶擠壓,進入懷孕後期的美栗,開始出現漏尿、腰痠背痛、腳水腫及抽筋等不適情形,相信看到這個片段的媽媽前輩們,絕對是心有戚戚焉,恨不得趕快卸貨結束難受的懷孕人生。 而此時的平匡,因為堅持能夠順利休到育嬰假,一起與太太照顧孩子,全面卯起來趕工作進度,同時還一肩扛起家中所有家務,如此緊繃的生活,都是為了要與美栗一同照顧來到他們生命中的寶寶,在在都可以看見新手父母們從 2 人世界進入 3 人家庭時,所付出的自己,這個過程真的不輕鬆、也不容易。 圖片來源:截自TBSテレビ官網 雖然 2 人都經歷一段不容易的日子,但對寶寶的出生卻是越來越期待,開始興奮地思考寶寶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夠取個好名字作為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啊! 不按預產期出生的寶寶誕生日 雖然有推算好的預產日期,但是寶寶究竟什麼時候會退房根本無法預測,當平匡得知羊水破了的那一瞬間,原本面對任何事物都非常冷靜的他,也開始慌張了起來,然後看著因為宮縮越來越痛的美栗,他只能緊張的在一旁陪伴。 在這邊真的要奉勸各位新手爸爸們,當太太正在忍受生產痛的時候,請好好的陪伴太太,給予她們鼓勵,因為她正在為你們的寶寶努力中。如果太太要求施打減痛分娩,請不要阻擋,因為生產所帶來的疼痛是你們無法想像的! 圖片來源:截自TBSテレビ官網 學習育兒的手忙腳亂期 離開醫院(月子中心),帶著孩子回到家中才是新手爸媽真正的大考驗,會開始面對餵奶、換尿布、洗澡、哄睡寶寶等不斷循環的育兒人生。雖然劇中很快速的帶過以上的育兒過程,但不難發現,照顧一個寶寶真的很需要兩人一起,如果只有一個人的話,真的會忙碌不過來。畢竟原有的家務並不會消失,甚至因為新增一位成員,反而讓家務量變得更多了呢! 圖片來源:截自TBSテレビ官網 雖然特別篇也有帶到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影響,迫使平匡必須和美栗及寶寶過著隔離的日子,打亂了他們原本計畫好要一起照顧寶寶的規劃,但為彼此牽掛的心,也可以看出婚姻所帶來的最高價值,就是夫妻齊心建立一個家,不過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攜手跨越種種的障礙。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只有生了孩子才知道!最寫實的媽媽人生,都在《產後調理院》看得到 新手媽媽不孤單!這些劇告訴你「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喜迎寶寶的趣味習俗!舉辦滿月、收涎、抓周,紀念寶寶每一個成長時刻

當小寶寶來報到時會發生什麼事?從《月薪嬌妻特別篇》看新手爸媽們必經的5種過程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06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覺得媽媽好難當?可能跟這些心態有關,新手媽媽常見的迷思總整理! 日期:2021 年 1 月 25 日 作者:彭 幸茹 畢竟當媽媽並不是天生就會的,請大家打破「媽媽不能出錯」的心態,而是在育兒的過程中,與孩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這樣的心態反而會讓媽媽更快進入狀況,並且成為一位快樂媽咪喔! 人一生的角色及身份有許多種,而每一種都有該角色和身份所存在的功能及責任,而當一名女性進入到「媽媽」的角色後,會開心與自己共度一生的另一半有了下一代,而且期待在這個孩子上,看到迷你版的自己或是另一半的身影。 在媽媽這個身份之下,為了怕自己沒有給孩子最好的照顧,每一位媽媽都會花費很大的心力在孩子養育及教養上,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並且成為有用的大人。所以在這樣的期待下,常常會讓自己落入育兒壓力之中,把自己搞得很神經質,導致生活中充滿各種窮緊張的狀態。 新手媽媽常見的迷思 #過度擔心孩子的健康 對於媽媽而言,孩子的健康無疑是最重要的事,就怕一個不小心讓他們餓著、冷著、熱著,導致身體出現健康性的問題。再加上雞婆的旁人,看到孩子打個噴嚏或流鼻水時,都會說「妳是怎麼照顧的?」、「妳一定是給孩子怎樣怎樣,所以才會生病」等的風涼話,這些話語都會造成媽媽們的壓力。但其實生病本來就是不可控制的,也是每個人必經過程啊! #對於寶寶的哭鬧過度反應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每一次的哭鬧都會讓媽媽們非常疲憊,尤其當奶也餵了、尿布也換了,他們卻還是哭個不停時,媽媽們就會陷入是不是哪裡不舒服的焦慮之中。但其實對於寶寶而言,「哭」就是他們與外界的溝通方式,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哭到忘記為什麼自己就會哭。在面對寶寶哭鬧時,更應該靜下心來觀察他們的種種反應,藉此檢查是否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單純肚子餓還是尿布濕了所導致的哭泣。 # 過度在意他人建議 很多媽媽前輩們都喜歡用「過來人」的身分,來給予新手媽媽該如何帶小孩意見,通常這些過來人就是自己的媽媽或是婆婆,最常聽到的像是「不要讓寶寶養成吸奶嘴的習慣」、「寶寶哭的時候」不要立刻抱起來」等建議。雖說都是出於一番好意,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太多的意見可能會讓媽媽們更慌忙,重點是要看自己的寶寶屬於什麼類型,進而給予最適合的方式來養育他們。 # 只聽從教養書的建議 有句俚語是這樣說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不難發現身為新手媽媽對養育小孩有太多不懂的地方,所以都會尋求教養書籍的幫助,但發現自己的孩子跟書上說得不一樣,就會非常緊張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每一位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會出現和書上一模一樣的情形,所以教養書並不能當成標準,僅是提供各位媽媽在眾多教養方法之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啊! # 與別人的孩子比較 「比較」這件事真的是會讓人感到焦慮,在小孩的健康成長中,在寶寶時期會比喝奶的量、多大會開始說話或走路,然後在幼兒時期就會進入身高和聰不聰明的比較。但每個孩子的發育成長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發展快一些或是慢一些,而且發展快慢並不代表是比較聰明或是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是不用擔心的。 # 燃燒自己、忘記另一半的存在 為了照顧好小孩,媽媽們都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工作及喜好,長期下來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不僅會讓媽媽失去自我,對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反而更加無法放手讓孩子與社會接觸,造成他們無法養成獨立思考及生活的情形。另外,有了孩子之後,就會忘記另一半的存在,讓先生感受不到家庭溫暖,進而產生離婚的危機,本末倒置了兩人當初決定組成一個家庭的心意啊!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新手媽媽必看10大金句!當媽媽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 育兒並不是爸爸輔助媽媽,是兩人一起學習成為父母!身為新手爸爸必做的7件事 當小寶寶來報到時會發生什麼事?從《月薪嬌妻特別篇》看新手爸媽們必經的5種過程

總覺得媽媽好難當?可能跟這些心態有關,新手媽媽常見的迷思總整理!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16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媽媽必看10大金句!當媽媽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 日期:2021 年 1 月 25 日 作者:彭 幸茹 「為母則強」這句話,是身為媽媽的人必聽過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媽媽們偉大的「母愛」,使她們在面對懷孕、生產、育兒等各個艱辛過程,都因為母愛的緣故,都能夠勇敢面對,進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但就有媽媽跳出來表示,這句話其實添加了過度期待和要求在其中,畢竟並不是每一位媽媽一開始都會「當媽媽」,都是透過與孩子相處中,依照他們所出現的每一個反應、每一個問題,才學習到原來媽媽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益處的! 給媽媽們的十大真言 不得不說,在過去傳統社會價值下,媽媽總是負責養育、教育孩子的角色,於是承擔了許多的壓力,甚至還要忍受來自旁人的眼光,深怕一個沒注意,就會落入「不是好媽媽」的行列。 在先前討論度非常高的韓劇《產後調理院》,描述著一群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們在月子中心所發生的故事,某一段劇情就真實演繹出,在育兒的世界中,一位好媽媽的定義不是來自媽媽的年齡和學經歷,而是透過能為孩子犧牲到什麼程度、有多少育兒經驗、是不是自然產,或是有沒有餵母乳等指標而定。 雖然有些可能為了效果而誇大的劇情,但以上所說到的事項,在媽媽世界裡是真實存在的,成為了媽媽們的最大壓力源。其實在走完一次育兒路的媽媽們,回頭看才會發現有些事根本不用著急啊! 於是在結合育兒專家和媽媽們的建議,整理了以下 10 大提醒,要給所有新手媽媽一些鼓勵及安慰,希望各位媽媽們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1. 活在當下  停止過度擔心寶寶的食衣住行,和寶寶好好的相處,珍惜你們一起共度的任何時光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孩子真的長很快,常常會在一瞬間發現他們早已經長大了! 2. 不要擔心孩子吃不多 孩子有沒有吃飽是媽媽必擔心的事,最怕的是孩子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最好的辦法是在三餐裡提供多元食物種類,但不硬逼他們吃下去,以免帶來反效果,而是陪伴他們一起吃飯。 3. 尋找另一半的協助 育兒是夫妻的事,並不是屬於某一方的責任,所以多讓另一半參與照顧寶寶的過程,像是讓他負責幫寶寶洗澡及哄睡的任務,都有助分擔媽媽肩上的壓力喔! 4. 找到可訴說心裡話的盟友 由於產後會遇上一波體內賀爾蒙的變化,媽媽們的內心常會因為一些事情感到不安、焦慮,請各位媽媽們不要因為害羞或怕造成別人麻煩而憋在心中,適時向先生或是其他家人、朋友們訴說,倒倒心中的小黑黑。 5. 去了解自己的小孩 因為每一位小孩都是獨立個體,不要拿別人的孩子來與自己的孩子比較,甚至是大寶和二寶的比較,而是依照孩子的個性,協助他們往適合的方向做最好的發揮。 6. 不要成為管家婆 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為了培養他們有獨立自主的能立,從小就讓他們學習分擔家務吧! 7. 學會對孩子說不 好媽媽的定義也不是從滿足孩子各項的要求而來,太慣著他們反而會造成用理所當然的態度來看待每一件事,削薄他們遇到困難時的抗壓力。 8. 媽媽感到快樂,孩子也才會快樂 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你跟孩子一起進行良好的互動,並不是相處時間長就表示好,因為孩子也是很敏感的,如果媽媽不開心,他們也會感受到。如果屬於還想要為自己事業打拼的人,那就為孩子找一個合宜的保母或育兒中心,下了班回到家專心的陪伴他們。 9. 給自己一些的時間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落或是怒氣等負面情緒,此時請不要勉強在當下一定用好的方式來面對,反而是讓自己經過休息、思考後再來面對也都行。畢竟有的時候就是需要離開當下情緒,才能夠讓自己好好的思想。 10. 慢慢來,不要急 由於現在科技的方便,許多媽媽們也都會在社群上分享自身孩子的發展情形,像是出生幾個月就可以睡過夜、喝超鍋多少的奶,有些媽媽也是會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發育比較慢,進而感到焦慮。再強調一遍,每一位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所有的教養書僅能提供參考,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按照書上所說的長大,重點是和孩子一起長大啊! 若是全職媽媽的話,請適時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是充電一下,讓自己面對接下來的育兒時間,有更多的耐性及愛心。 參考資料: Parents – 37 Parenting Tips Every New Mom Needs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總覺得媽媽好難當?可能跟這些心態有關,新手媽媽常見的迷思總整理! 育兒並不是爸爸輔助媽媽,是兩人一起學習成為父母!身為新手爸爸必做的7件事 當小寶寶來報到時會發生什麼事?從《月薪嬌妻特別篇》看新手爸媽們必經的5種過程

新手媽媽必看10大金句!當媽媽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148?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並不是爸爸輔助媽媽,是兩人一起學習成為父母!身為新手爸爸必做的7件事

 
彭幸茹
·3 分鐘 (閱讀時間)
 
 

日前播出的《月薪嬌妻 SP 新春特別篇》中,當匡平得知美栗懷孕時,雖然覺得很開心,卻也很真實在內心話中表示一點真實感也沒有,但他還是鼓勵自己要更振作,且要好好的支持太太,於是向美栗表示「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我會全力支援妳的,有什麼事儘管跟我說,千萬不要客氣」的體貼話。

育兒的首要重點:從夫妻一起成為父母

當劇情演到這裡,看似匡平非常為太太著想,是一位好丈夫時,但美栗卻直言的問說「支援是什麼意思?只是幫忙?不是和我一起變成父母?」,這番對話點出了在傳統觀念中,照顧小孩是媽媽的責任,而爸爸只是輔助的角色。

其實這樣的觀念我們都非常熟悉,也普遍存在大部分的家庭之中,但其實仔細一想,當兩人一起有了孩子,就是要一起成為父母,女性並非天生就會當媽媽,也都是透過學習而來的,只是大家常常忽略了這一點,也默默成為媽媽們的壓力源。

在小孩出生之後,光是要學會所有育兒照護,就已經夠手忙腳亂了,甚至還因為寶寶家務量也大增了起來,根本無法像以前一樣的好好打理,光是這點就很容易被先生以及旁人指責為怎麼沒有把家裡打理好。

以上種種都容易讓媽媽們陷入情緒低落、憂鬱的裡面,特別是新手媽媽的族群,覺得自己生了小孩後,就再也不是自己了。所以先生們一定要多多關心太太們,成為她們的最佳神隊友!

夫妻是一起學習成為父母的!
夫妻是一起學習成為父母的!

夫妻同步育兒,新手爸爸必做的7件事

畢竟要好好養育一個小孩長大,不管是哪一個階段都非常耗費體力的事,而女性天生力量本來就比男性來得低,所以面對下列育兒情境時,都建議爸爸們可以主動一些,不然就是與另一半協調好雙方各自主要負責的項目,然後機動性的調整,一起分擔育兒的大小事,這樣子才不會出現兩個人都累壞的情形。

1. 餵奶

2. 換尿布

3. 洗澡

4. 陪玩

5. 哄睡

6. 外出時主動揹小孩

7. 隨時記錄寶寶的成長

而且透過以上必做事項,都有助於增進與小孩的關係,畢竟小孩非常敏感,和他互動較為頻繁的人,才能讓他們產生安心及信賴感,然後願意與你更加的親近,不然爸爸們很可能會被太太和小孩晾在一旁,成為家中被排擠的對象啊!

 / 彭幸茹  / 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新手媽媽必看10大金句!當媽媽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
總覺得媽媽好難當?可能跟這些心態有關,新手媽媽常見的迷思總整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抽菸傷身! 日醫曝「5日常食物」少吃為妙

 
女大編輯部
·3 分鐘 (閱讀時間)
 
 
日本醫師列出5項食物,吃多了比抽菸傷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日本醫師列出5項食物,吃多了比抽菸傷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其實,無論什麼食物,吃多了,難免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影響到健康。日本醫生就親自分享了5大食物,吃多了甚至比抽菸還傷身體!編編先舉手,這裡面有好多編編愛吃的食物啊!現在就來看一下到底有那些吧~

麵包中含有小麥可能會造成些許人過敏,吃多了會造成腸胃慢性發炎、過敏性鼻炎、胃脹氣與黑眼圈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麵包中含有小麥可能會造成些許人過敏,吃多了會造成腸胃慢性發炎、過敏性鼻炎、胃脹氣與黑眼圈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麵包

日本醫生分享,麵包中的小麥有可能是許多人的過敏源,吃多了不僅會造成腸胃慢性發炎外,還會有過敏性鼻炎、胃脹氣或黑眼圈等症狀出現。同時麵包也屬於精緻澱粉的一種,容易刺激血糖上升後又快速下降,造成飢餓感,又會害我們感覺飢餓,然後吃更多東西,就變成了脂肪的囤積啦!所以啦~再怎麼愛吃麵包,記得別過量了。

牛奶

牛奶中的蛋白質,會造成許多人產生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像是致痘或者是氣喘等。同時像是許多人有乳醣不耐症,也就是身體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醣,乳醣成了腸內菌的食物,然後腹瀉。為了避免過敏反應,建議少喝牛奶,讓身體少一點的負擔。

火腿為加工肉品1級致癌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火腿為加工肉品1級致癌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火腿

火腿蛋餅,應該是許多人早餐必點的選項之一吧?但,火腿肉背後可是隱藏著,對身體危害的超大風險呢!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曾發表過一項結果,那將是將加工肉品列為1級致癌物。火腿中含有硝酸鹽,若搭配食用含有胺類的食物,容易會產生讓人體致癌的亞硝酸胺,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說吃香腸等加工肉時,不能搭配乳酸飲料喝,否則真會對身體造負擔哦~

運動飲料

日本醫生分享,運動飲料是在幫助身體在運動過後補充電解質。過度飲用的話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像是肌肉中的鈉含量如果過高,反而會出現頭暈、嘔吐的現象。運動飲料裡面的電解質,攝取過多一樣會對身體造成大大的負擔,一旦攝取過量甚至會出現疲勞和嗜睡等問題。因此建議平常不要以為對身體好,就隨意大量喝運動飲料!

人造奶油

奶油搭配上烤得酥脆的麵包,想必是許多人心中最完美的搭配之一。市面上許多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反式脂肪,也就是將植物油經由氫化反應後做成的奶油,而產生了反式脂肪的出現。反式脂肪容易會影響人體的代謝,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醫生建議挑選奶油時,記得可以注意一下成分,選擇天然奶油或非氫化植物奶油,才能吃得健康又美味。

原文請見:麵包、牛奶全上榜!日本醫生:這5食物比抽菸還傷身,少吃為妙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女人我最大》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我下載女人我最大APP!達人指點,讓妳美麗多一點

~開啟小鈴鐺 TVBS YouTube頻道新聞搶先看 快點我按讚訂閱~

更多 TVBS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吐奶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書田兒科醫師戴季珊6招教解決 日期:2019-02-19 作者:盧 映慈       6週大的洋洋從月子中心回家之後,一天餐後會吐2~3次的奶,新手爸媽跟爺爺奶奶都很緊張,一想大概是吃太多、吃太飽,就把每餐的奶減量了,結果情況沒有任何改善,擔心是什麼腸胃道的疾病,急忙跑去看醫生,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小寶寶也會胃食道逆流?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說,其實生理性的胃食道逆流是正常、健康的嬰兒也會出現的現象,因為小寶寶的胃在第一天只跟一顆小彈珠一樣大、第10天才會跟乒乓球一樣大,所以餵食之後,小小的胃會被撐大,下食道括約肌就會有短暫的鬆弛,奶就容易回流,變成溢奶。 根據美國的大型研究,這種生理性的胃食道逆流在4個月大的寶寶身上,大約有2/3的人每天會吐一次,要到7~12月之後,情況才會慢慢改善。「小寶寶溢奶的時候,沒有痛苦的表情,通常不是太嚴重的疾病。」戴季珊說。 不過溢奶、吐奶也可能是蛋白過敏、幽門狹窄、腸道阻塞、腸道扭轉、先天性巨結腸症、先天性代謝異常、急性腎上腺不足,以及病理性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戴季珊說,如果是噴射型的吐奶、嘔吐物含有血絲或膽汁、寶寶餵食困難、體重無法增加、有喘、嗆等呼吸道症狀、活力下降,就可能是嚴重的疾病,建議送醫。 但像洋洋的情況,並不是噴射型的吐奶,而且雖然有溢奶、爸媽也減少了奶量,每天還是要換5片尿布,表示尿量足夠,另外,他出生時3000公克,過了6週就長到4200公克,體重增加快速、明顯,而且活力十足,就比較不用擔心。 怎麼改善嬰兒生理性的胃食道逆流 少量多餐:減少胃部容量負擔 頻繁拍嗝:將空氣排出,減少腹壓 餵奶後保持直立的姿勢:讓括約肌不會受到刺激而放鬆、造成胃食道逆流 餵奶後避免激烈活動:減少腹部用力 睡覺時仰睡且抬高頭部:要整個身體墊高,不是只有頭部或是肚子墊高,最好從屁股開始墊毛巾到頭部,形成一個角度。 避免接觸二手菸跟三手菸:尼古丁會造成括約肌放鬆,胃部排空速度慢 戴季珊說,大家都知道小寶寶要少量多餐,但以洋洋的例子來說,其實已經可以喝到120cc的奶,這對爸媽卻因為帕溢奶,把奶量減少到90cc。「正確的少量多餐,是一餐可以喝120cc,但不用一次喝完,可以喝一下,拍嗝,再慢慢喝完。」 不然寶寶可能會因為餓肚子,哭鬧太兇,導致腹壓增加,反而更容易有胃食道逆流。戴季珊說,如果喝奶時間還沒到,會提早哭,可能就是奶量不夠,不要因為會吐奶就減少奶量。 拍嗝2招 第1招 把寶寶放在大腿上呈坐姿,用手扶著他的脖子。 另一隻手從下到上慢慢的拍嗝,如果很久都沒有打嗝,可以試著輕輕搖晃他的身體,幫助空氣排出。 第2招 讓寶寶的頭放在肩膀上,建議墊一塊毛巾準備吸收溢奶,保持寶寶呼吸平穩順暢。 從下到上慢慢的拍嗝,拍完後,可以抱著寶寶維持姿勢,減少平躺造成的胃食道逆流。 延伸閱讀 寶寶半夜哭鬧爸媽好崩潰 原來是因為這3個原因 愛喝牛奶導致「奶瓶性蛀牙」!你還敢睡前不刷牙嗎?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寶寶吐奶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書田兒科醫師戴季珊6招教解決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9840?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日期:2018-12-01 作者:林 以璿       辛辛苦苦懷孕10個月,媽媽們的肚子才剛卸貨,新的煩惱馬上就跟著來了。包括寶寶要怎麼吃才能健康長大?什麼時候要補充副食品?怎麼補充?這麼多事情要考慮,忍不住讓人感慨,要扮演好媽媽這個角色實在太不容易了! 母奶應該餵多久? 亞東醫院婦產部衛教師林培瑩表示,臨床上一般會建議媽媽在寶寶出生前6個月可以採用純母乳餵養,「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具有寶寶需要的營養,在前6個月時,包括水都不用額外補充。」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也表示,按照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媽媽至少餵母奶到寶寶1歲左右為佳,「前6個月建議是純母奶,6個月以上,就建議一定需要添加副食品來維持寶寶的健康。」 寶寶要吃多少奶才夠? 餵食母奶可以分成親餵跟瓶餵兩種,瓶餵的方式就比較容易計算餵食量,那麼親餵的媽媽,又要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呢? 趙露露表示,有兩種方式可以協助媽媽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第一是小便次數,第二則是寶寶的體重增加速度。「通常寶寶出生一週以後,每天應該要小便5-10次,如果少於5次,就代表寶寶沒有喝到足夠的奶。另外,新生寶寶平均每天會增加20-30公克,媽媽也可以幫寶寶量體重,藉此判斷寶寶的飲食是否充足。 母乳不夠怎麼辦? 許多媽媽深深被「母乳不足」的問題所困擾,林培瑩表示,培養正確的哺乳方式是關鍵。趙露露也強調,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的乳汁本來就會比較少,應該盡量讓寶寶多吸,可以刺激媽媽分泌乳汁。 「家人的支持也可以緩解媽媽餵奶的壓力與挫折,媽媽可以嘗試多喝高蛋白的湯品,另外像是牛奶、豆漿、黑麥汁等,也可以適量補充,」不過,趙露露提醒,像是韭菜、生麥芽、人參等,會造成退奶,媽媽們還是少碰為妙! 回到職場的媽媽也要盡量養成擠奶的習慣,因為若是擠奶的次數以及量少了,隔天分泌的乳汁就會變少,長久下來不利於媽媽繼續提供寶寶足夠的乳汁。 什麼人不能餵母奶? 還有媽媽會擔心自己的身體不好,不確定是否不能餵母奶。林培瑩表示,除了愛滋媽媽、人類T細胞白血球第一型病毒感染的媽媽、抗癌的媽媽,以及有藥物濫用問題的媽媽,大部分的媽媽都是可以餵母奶的。 許多人會認為B肝的媽媽不能餵母奶,林培瑩指出,只要寶寶在出生後接受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及常規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哺乳不會增加寶寶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所以是可放心哺餵。 延伸閱讀: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小孩子吃海鮮會過敏?長庚研究:吃多樣過敏食物才不會有過敏體質 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懷孕得了妊娠糖尿病 該怎麼照顧自己與寶寶呢? 愛滋病夫婦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嗎?醫:當然可以 並不困難 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嗎?搭配中醫治療免挨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210?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便便裡有血絲!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應該怎麼辦? 日期:2018-12-30 作者:林 以璿       「我的寶寶的尿布中怎麼有血絲?」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賴馥蘋表示,不少新手媽媽發現寶寶尿布有血絲,但又沒有尿布疹的問題,都會非常緊張,擔心寶寶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但其實,這很有可能只是因為寶寶改喝配方奶,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的問題。 牛奶的蛋白質差異是蛋白過敏的主要元兇 「一般配方奶多以牛奶為基底,再調整或添加營養成分,以符合正常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需求,」但賴馥蘋表示,牛奶與母乳中的蛋白質組成成分有所差異,當這些牛奶蛋白質通過發育尚不健全的腸胃道時,容易誘發免疫反應,這便是造成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元兇。 「根據統計,牛奶蛋白是嬰幼兒食物中最常見的過敏原,小於1歲的嬰兒更有2-3%對牛奶蛋白過敏,」賴馥蘋表示。嬰兒牛奶蛋白過敏常以皮膚、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為主;皮膚症狀主要為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呼吸道可能有像氣喘般的喘鳴聲;而腸胃道常見症狀,則包括頻繁的溢吐奶、嬰兒腸絞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絲黏液等,甚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與生長遲滯。 寶寶出現牛奶蛋白過敏 我該怎麼做? 賴馥蘋建議,對於牛奶蛋白過敏的小寶寶,以母乳哺育者仍可持續哺餵母乳,但須請母親自己的飲食要避開乳製品,因為即便是哺育母乳,母親飲食中若含有大量乳製品,這些過敏原還是有可能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造成過敏。 但如果是喝一般嬰兒配方奶哺育的寶寶,就會建議更換成「高度水解配方奶」,並觀察2-4個禮拜,若是症狀有所緩解,更能確定診斷。所謂的「高度水解配方奶」,指的是將牛乳蛋白經過水解(hydrolysis)或超濾法(ultrafiltration)的處理,降低引起過敏免疫的反應。因為一般認為,蛋白質水解到分子量小於1000個道爾頓(Dalton),就不太會成為過敏原。 「一般配方奶多以牛奶為基底,再調整或添加營養成分,以符合正常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需求,」但賴馥蘋表示,牛奶與母乳中的蛋白質組成成分有所差異,當這些牛奶蛋白質通過發育尚不健全的腸胃道時,容易誘發免疫反應,這便是造成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元兇。 母乳是嬰兒哺育首選 賴馥蘋強調,母乳含有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是嬰幼兒哺育的首選。台灣兒科醫學會就建議,足月產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個月大。不過,當無法持續哺育母乳時,就需慎選適合寶寶的嬰兒配方奶。 「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的預後相當良好,隨著年紀增長,腸胃道的發展更臻成熟,約有75%以上的寶寶在3歲以後,就不再對牛奶蛋白過敏了,」賴馥蘋指出。 延伸閱讀: 生病了還可以餵母乳嗎?國健署提醒這2種狀況不行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新手媽媽好困擾 母乳分泌要怎麼「收放自如」?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寶寶需要安全感!母乳哺育學會:出生後最好「全家人」在一起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寶寶的便便裡有血絲!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應該怎麼辦?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3750?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礦泉水可以泡奶粉給嬰兒喝嗎?醫師:能殺奶粉中的菌更重要 日期:2019-07-28 作者:盧 映慈       夏天最適合全家出遊,但帶著小嬰兒出門,就得帶熱水、冷水、奶粉,大包小包的東西,對爸媽來說不太方便。有些爸媽可能就會想,那是不是可以用路上買的礦泉水代替冷水,但又擔心礦泉水的品質不安全,不知道到底適不適合使用。 礦泉水可以泡奶粉嗎? 長庚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徐任甫說,其實比起挑選「水」,需要注意的是水要保持「無菌」的狀態,無論是自來水、礦泉水、電解質水,都需要煮沸消毒、到達攝氏100度以上才可以用。 不過徐任甫也說,其實不是每種水都能透過煮沸消毒。「有個案例是,爺爺奶奶每天都會去山裡取山泉水,結果後來小寶寶就感染沙門氏菌。」山泉水裡面含有什麼成分並不知道,除了感染細菌之外,也可能有重金屬污染,煮沸也是不安全的,所以還是有經過認證、把關的水源比較好。 所以徐任甫說,如果要用礦泉水、電解質水,建議選擇有來源認證、或是大廠牌,會比較有保障。但還是有人擔心,嬰兒攝取太多的礦物質可能會導致洗腎,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說,其實礦泉水的礦物質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這麼多,一點點的量不太會洗腎,但他還是建議用煮沸的自來水最好。 徐任甫也說,其實用礦泉水、RO逆滲透的水等特殊水,對小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不用特別去準備,但如果偶爾用幾次,也不需要太緊張。 泡奶粉一定要用攝氏70度以上的水 雖然用礦泉水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徐任甫也提醒,其實有個比礦泉水更嚴重的問題一直被爸媽忽略,那就是「泡牛奶的水溫」。「使用的水一定要先煮沸,但很多爸媽會為了泡牛奶比較快,把煮沸後放涼的溫水拿來泡牛奶,那是不行的,泡奶粉一定要用攝氏70度以上的水。」 徐任甫說,嬰兒奶粉本身就是有菌的,即使在現代的製程底下,還是沒辦法避免沙門氏菌或阪崎腸桿菌的污染,一般人抵抗力比較好,所以少量的細菌可能沒事,但對嬰兒來說就很容易感染,所以用低於攝氏70度水去泡奶粉,可能就讓孩子把細菌喝下肚。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可能會引起單純腸炎、傷寒、敗血症,一開始症狀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中可能帶血,甚至引起高燒不退、敗血症等,不得不謹慎。 阪崎腸桿菌 阪崎氏腸桿菌一般只感染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最常出現在配方奶粉內,有25~30%致死的機率,所以沖泡奶粉前一定要仔細消毒。 其實如果能餵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不能餵母乳,這個加熱消毒的習慣,至少在照顧6個月以下的嬰兒時一定要做到;除了用攝氏70度以上的水,也要記得瓶身、瓶蓋、奶嘴都要消毒,而在泡完牛奶之後,不要再加入冷水,可以就地放涼,或是隔水降溫,避免新加入的水可能有污染的問題。 延伸閱讀 寶寶的便便裡有血絲!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應該怎麼辦?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寶寶吐奶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書田兒科醫師戴季珊6招教解決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礦泉水可以泡奶粉給嬰兒喝嗎?醫師:能殺奶粉中的菌更重要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378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勿輕忽嬰幼兒過敏!過敏寶寶一年少睡730小時 生長發育受影響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台灣,每3個寶寶就有一個可能發生過敏。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朱世明醫師表示,只要天氣慢慢開始轉涼,兒科的就診人氣指數就會飆升,除了因著涼、感冒而就診的寶寶增加,更多的寶寶是因季節轉換誘發呼吸道過敏而來到醫院,大多出現臉頰紅紅、皮膚乾癢、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不過以臨床觀點這些過敏症狀其實是可以提早預防的!

許多家長因為對嬰幼兒過敏的敏感度不足,而忽略了寶寶身上的過敏症狀,以為短暫的症狀退了就沒事,卻不曉得這是寶寶身體傳遞出的警訊,朱世明醫師提醒家長,平時要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情況,並積極觀察寶寶過敏原因,進一步避免接觸過敏原;若家長在幼兒時期疏忽預防的措施,寶寶2歲後誘發持續性過敏疾病的機率將大幅增加,當寶寶陷入所謂的「過敏進行曲」的循環中,就會從初期表現在皮膚、腸胃的症狀,轉移至呼吸道出現打噴嚏、鼻塞等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等嚴重疾病,家長應盡早幫寶寶做好預防過敏。

過敏寶寶一年少睡730小時 恐影響成長發育和免疫力

朱世明醫師說,當寶寶過敏症狀沒有及時獲得改善,身體長時間處於發炎的情形,第一個被影響的就是「睡眠品質」,因為不論是皮膚、腸胃甚至呼吸道過敏,都會使寶寶睡覺時因為身體的癢感而容易躁動、淺眠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美國研究發現,過敏兒相較健康寶寶,一天少睡2小時,一年下來就少睡了近730個小時,且3歲前更是寳寳的免疫系統發展關鍵期,寶寶一旦睡眠不足, 將大幅影響成長發育及免疫系統發展,將導致長不高、容易生病感冒等徵候,因此提醒家長應注意寶寶過敏症狀,及早做好過敏預防,不可輕忽大意。

「寶寶吃什麼」也是防敏關鍵! 調查發現47%的寶寶因牛奶、雞蛋過敏

寶寶出生後至3歲的過敏預防,除了環境保持清潔之外,還有最關鍵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飲食過敏預防」。朱世明醫師提到,研究顯示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有47%的寶寶會因牛奶蛋白或雞蛋誘發過敏,此時因腸胃道的發育尚未成熟,腸黏膜通透性較高外,就是牛奶中部分蛋白分子會造成腸胃道刺激,因此當牛奶蛋白通過腸壁時,就容易因刺激大牛奶蛋白分子而誘發過敏,因此飲食方面會建議媽媽優先選擇哺餵母乳,如果因為需要返回職場不方便哺乳時,應選擇「水解配方」來銜接。

不是水解配方都可預防過敏! 慎選水解配方

長期以來認為,只要是牛奶蛋白經過水解就可以預防過敏,但其實普通的水解蛋白配方,只是將牛奶蛋白切分成小塊,但無法剔除或轉化蛋白中的過敏原而降低致敏性,因此容易激發的牛奶蛋白過敏原還是會進到寶寶的腸道黏膜,而引起身體免疫機制的過敏反應,誘發過敏的症狀發作。

而選對「水解配方」,可將牛奶蛋白中的刺激過敏原利用酵素鎖定並予以精準切斷,再轉化為溫和的蛋白分子,溫和的牛奶蛋白分子進入寶寶腸道後,除可降低寶寶產生過度免疫反應的過敏情形外,更能漸進式訓練寶寶的腸胃系統,讓寶寶的腸胃慢慢適應、增強免疫耐受性,減少未來產生過敏的機率、並良性地誘發有益的口服耐受性。 

朱世明醫師表示,預防過敏從媽媽孕期就應該開始落實,並從寳寳出生起盡可能使用母乳哺餵,建立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重保護,銜接選擇水解配方,並且持續預防過敏到3歲,降低過敏風險,幫助寶寶健康成長、頭好壯壯、遠離疾病。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童呼吸急促,發出像氣喘的喘鳴聲…原來是呼吸道融合病毒作怪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全民努力防堵新冠疫情之際,有一隻活躍於秋冬季節,以喘、呼吸急促,像是氣喘發作的喘鳴聲為主要表現的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卻悄悄的在嬰幼兒間流行了起來。醫師提醒,不要輕忽這一隻病毒,可能會造成下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破壞,導致細支氣管水腫、發炎。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期的嬰幼兒大多數會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讓家長擔心是否會變成氣喘。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期的嬰幼兒大多數會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讓家長擔心是否會變成氣喘。

1名1歲半女嬰,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多日,因活動力變差,被媽媽緊急抱到醫院就診。經症狀判斷主要是細支氣管發炎所造成,住院治療3天後病情受到控制,未料卻開始有呼吸急促和喘鳴現象,血氧濃度也降低;病毒培養結果出爐,又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在作怪。

呼吸道感染病毒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為類似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邱志勇醫師表示,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的資料分析發現,去年11月臨床病例使用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快速檢測的檢出率高達六成,而培養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則占了所有病毒培養的四成之多。雖然整體的比例與以往相差不多,但去年同時期檢驗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小朋友卻高出許多。好在的是,今年初在臨床照顧上已經有明顯的減少。

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邱志勇醫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是在秋冬季節流行,經由咳嗽、飛沫傳染,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為類似,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不同的是,這一隻病毒會造成下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破壞,導致細支氣管水腫、發炎。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邱志勇醫師表示,呼吸道感染病毒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為類似。(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邱志勇醫師表示,呼吸道感染病毒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為類似。(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由於嬰幼兒的細支氣管比較細小,稍微水腫便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出現類似氣喘發作的喘鳴聲,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困難,甚至發紺及呼吸衰竭。治療上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給予嬰幼兒經過溫熱潮濕處理過且足夠的氧氣。雖然適時給予氣管擴張劑呼吸治療會有所幫忙,但是跟氣喘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到類固醇有很大的不同。

呼吸道感染病毒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會不會變成氣喘?

邱志勇醫師說,感染期的嬰幼兒大多數會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讓家長擔心是否會變成氣喘。但是,有這種憂慮也是正常,因為兒童氣喘的發生較為複雜,不僅包含了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感染到病毒也是會引起氣喘兒的急性發作。雖然不能排除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嬰幼兒,他們潛在有可能是1位呼吸道過敏的小朋友,不過目前的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產生喘鳴聲,和之後是否會發生兒童氣喘是沒有相關的,所以這部分家長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新冠肺炎防疫也很重要

邱志勇醫師提醒,台灣已正式進入冬季,除了新冠病毒因為季節變化再度在國際上捲土重來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蠢蠢欲動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必須提高警覺,因此大家千萬不能鬆懈。應該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以防範新冠病毒的爆發,也保護自家嬰幼兒免遭呼吸道病毒感染。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成長配方」精緻糖含量比鮮奶高!專家建議嬰幼兒這樣喝才健康

 
 
王芊淩
·2 分鐘 (閱讀時間)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開始替幼兒選擇成長配方奶粉,但營養師提醒其實幼兒成長配方不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且對一般幼兒反而是無必要,因為裡頭添加精製糖份,反而增加對幼兒罹患糖尿病等風險。

幼兒成長配方被過度使用!影響正餐進食量

由於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屬於一般食品,與1歲前的配方奶粉之法規嚴謹度大不相同。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幼兒成長配的醣含量比一般鮮奶多了30-120%,若與純乳粉相比,多了30-75%,且多為精緻糖。」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在高糖份和香料的加持下,幼兒成長配方容易被過度使用,不僅阻礙持續哺乳的機會、也可能影響正餐的進食量,造成孩子無法養成需要花時間咀嚼、吞嚥及學習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

根據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糖分,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兒童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等,甚至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

1歲以後幼兒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除非是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的特殊情況,才考慮攝取成長配方。許惠玉說:「幼兒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可是家長讓孩子攝取成長奶粉後,就不會再額外讓孩子攝取乳品,反而導致孩子的乳品攝取還是不足。」

許惠玉強調:「1歲以後幼兒透過均衡攝取6大類天然新鮮的食物,還可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食物的美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

比起幼兒成長配方,WHO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均建議,幼兒滿1歲以後即可開始正常飲食,就可給予全脂牛乳和其它類新鮮食物來滿足幼童的營養需求,達到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纖維及對健康有利的植物營養素。

呼籲媽媽延長哺乳時間,盡早1歲起讓孩子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成長配方應清楚標示乳含量。

文、圖/王芊淩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礦泉水可以泡奶粉給嬰兒喝嗎?醫師:能殺奶粉中的菌更重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日期:2020-12-16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近年來吹起一股母奶風潮,全世界都在提倡媽媽們哺餵母乳,但有些媽媽們奶量沒這麼多,或是重回職場後覺得不方便,需要藉助「配方奶」來補充寶寶不足的營養。法規規定 1 歲以下奶粉不能打廣告,能查到的資訊又有限,讓許多新手爸媽無從下手。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什麼才是寶寶真正需要的?Heho 營養師宜庭分析給你聽! 嬰兒奶粉不是越貴越好 看懂寶寶的需求最重要 市面上的嬰兒奶粉品牌跟種類五花八門,但其實成份差異不大,都是以最接近母奶的配方去調整,依適合的階段和特殊處理主要分成四種:一般型成長奶粉、早產兒奶粉、水解蛋白奶粉、無乳糖奶粉,基本上只要一般成長型的奶粉就有足夠營養,如果發現寶寶有不適應的情況才需要更換。 挑選三大原則:品牌、方便性及寶寶喜好 品牌 會建議大品牌的原因是因為不同國家對嬰兒奶粉都有嚴格的檢驗標準,大品牌如果要銷售的世界各國,一定都要符合標準,而且也有標準化的品質管理,在內容物的管控及衛生要求上相對安全。 方便性 新手媽媽的時間非常珍貴,配方奶的方便性當然是重要因素!雖然市面上也有即食型的配方奶,但價格不斐,最經濟實惠又好攜帶的還是奶粉,這時候可以除了利用試用品比較味道以外,也可以特別注意好不好泡開或奶粉的可溶性。 寶寶喜好 再怎麼營養的奶粉,如果寶寶不愛喝,或是吸收不好也沒有用,所以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寶寶的喜好和身體適應狀況。 特殊配方奶有需求才需要買 以下舉出兩種須更換奶粉狀況的建議,診斷和詳細分析還是需要依個人差異交給專業的醫事人員: 一、寶寶一喝就拉,換過廠牌還是沒好轉 如果寶寶每次喝奶都吸收不良,在喝完奶半小時到兩小時左右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或嘔吐情形,就要當心是「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蛋白過敏。若經醫師諮詢確定為乳糖不耐症之後,表示寶寶體內缺乏可以分解乳糖的酵素,這時候建議可以使用「無乳糖奶粉」,觀察寶寶的吸收是否好轉。 二、寶寶喝奶出現過敏反應,可能是皮膚炎、蕁麻疹、呼吸道不適、嘔吐、便祕等症狀 這時候寶寶有可能是對牛奶或羊奶當中的蛋白質過敏(也有可能是來自其他過敏原),建議可以先換成別家廠牌的奶粉,如果還是無法吸收或是有過敏反應,那可以考慮換成「水解蛋白奶粉」,水解蛋白是預先將蛋白質分解為小片段的蛋白質或胺基酸,避免引起寶寶的過敏反應,雖然被分解成小片段,但水解蛋白的營養成分對寶寶而言也是足夠的喔!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酒精、次氯酸水、二氧化氯,哪種消毒劑對孩子最安全?  冬天怎麼幫寶寶洗澡不著涼?掌握5大要點就不用怕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2300?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三階段所需營養素大不同! 5 大營養素補充一次看懂 日期:2020-06-10 作者:Heho編輯部       在不同孕期,需要補充的營養素也大不同,懷孕初期一天的葉酸需求量為 600 微克。進入第 4 個月需要攝取鐵質,懷孕期間也要確認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進入懷孕後期時,要開始攝取Omega-3 脂肪酸、綜合維他命還有鈣,都需要注意補充的量以及食用的時間。 葉酸:預防神經系統缺損等先天性疾病 從懷孕初期至懷孕第 3 個月,需要補充葉酸。葉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主要促進核酸與紅血球的生成。從受精卵著床前後期到懷孕第 3 個月,如果葉酸量不足,有可能導致胎兒罹患神經系統缺損等先天性疾病。 一般來說,葉酸需求量為一天 600 微克,從我們每天吃的米、麵粉等穀物,或是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含量,但從食物中攝取到的葉酸量平均為 200 微克。因此,我會建議在有懷孕計畫或懷孕初期,每天要攝取 400 微克的葉酸劑。如果之前曾產過罹患神經系統缺損的嬰兒,更會建議攝取量調高為 400 微克的 10 倍,也就是 4 毫克(mg)。 鐵質:預防生長遲滯、智力發展不全 從懷孕中期,也就是大概從第 4 個月開始需要攝取鐵質。需要的鐵質大約是 1000 毫克,孕媽咪增加血液量時所需的量為 500 毫克,胎兒與胎盤成形時所需的量是 300 毫克,多餘的則排出。服用鐵劑時,一般會伴隨噁心、嘔吐、便秘等胃腸障礙症狀,所以懷孕初期不建議服用。不過隨著血液儲藏量增加,到了懷孕第 16 週後,建議孕媽咪一天至少需補充 6~7 毫克的量。 因為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率平均只有 20 %,很難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量,所以會建議服用「含鐵量 30 毫克以上」的鐵劑,從懷孕第 4 個月左右至產後第 3 個月為止是服用鐵劑的適當期間。 一般鐵劑有藥丸、液體等形態,不同的鐵劑會隨著服用者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副作用,因此,孕媽咪只需依個人喜好,挑選吃起來方便的鐵劑並且持續服用即可。 維生素D:預防骨骼發育不良、子癲前症、早產等 人體經由陽光的曝曬而自然形成的營養素,可幫助骨頭吸收鈣質,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即使每天都會受到陽光照射,但隨著個人的狀態、各個季節的陽光照射強弱不同,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維生素D。孕媽咪的維生素D攝取量不足,對胎兒的骨骼形成、骨骼發達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並有可能導致子癲前症、早產等。 懷孕期間或準備懷孕時,需先確認本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並服用所需的維生素D。建議服用維生素D或含維生素D的綜合維他命。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 維護人體骨骼健康 調節血液中的鈣質濃度 控制上皮細胞、免疫細胞、惡性細胞等的繁殖與分裂 促進荷爾蒙的合成與胰島素的分泌 調節血壓 需要檢查維生素D的時期 懷孕前或懷孕初期的血液檢查 孕期畸形兒血液篩檢 Omega-3脂肪酸:幫助胎兒腦部發育、預防早產 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胎兒腦部發育,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可分成亞麻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三種。其中DHA會幫助胎兒的智能發展,有效預防食物中毒、早產。從第三孕期(懷孕第 28 週~),是胎兒腦部發育最活躍的時期,因此,需充分提供腦部發育所需的DHA,一天至少攝取 300 毫克的量。 DHA在肉類、乳製品、植物裡的含量很少,大部分存在於脂肪多的魚類中。以平均每個星期吃兩次魚的孕媽咪為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DHA的一天平均攝取量為 500 毫克以上。換句話說,每個星期吃兩次魚的健康飲食習慣,即可攝取到足夠的DHA,不需要額外攝取Omega-3 脂肪酸。但因為大型魚體內的重金屬含量相對高,所以建議每個星期至多吃兩次即可。Omega-3 脂肪酸中的EPA則具有阻礙止血的作用,因此一天避免攝取超過 4 公克的EPA與DHA,而且在臨產的第 36 週前後,就需停止食用。 服用營養劑的正確時間 早上空腹:鐵劑、維生素C、葉酸 適合與鐵劑一起服用的營養劑:維生素C 需與鐵劑間隔 6 小時以上再服用的營養劑:鈣。維生素D很適合和鈣一起服用 鈣質:降低妊娠高血壓罹患率 懷孕後,一天攝取 1000 毫克就足夠了,不需要額外服用其他補充劑,最佳的食物來源是牛奶、起司、魩仔魚、豆腐等食物。 ※ 內容授權自《權威醫療團隊寫給妳的懷孕生產書》,作者為林坤沂、李容妙、楊雅雯,台灣廣廈出版。 延伸閱讀 經痛會影響懷孕嗎?醫師:經痛是不孕的其中一項警訊! 懷孕也可以跑步嗎?醫師教學遵守 5 招就可以照常跑 有催生作用!懷孕時不能碰這6個按摩穴位

懷孕三階段所需營養素大不同! 5 大營養素補充一次看懂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8647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醫大研究:懷孕月分影響胎兒健康 年底出生兒易憂鬱 日期:2020 年 6 月 27 日 作者:Heho編輯部 台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分析數據資料發現,在台灣,懷孕前三個月若在年底,孩子出生後罹患憂鬱症比例高,產婦本身罹患妊娠高血壓風險的風險也相對高,目前該研究已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上。 台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針對研究統計分析台、美、韓三國的數據,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 35 至 53 歲間,統計的時間從 1979 年至 2016 年不等,平均分析為 24 年,最長達 36 年。 其中台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 13 年,分析資料庫發現,如果懷孕前 3 個月適逢台灣的 10 月、11 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高。 懷孕初期曝露於PM 2.5 較高的環境,如台灣的 9 月、10 月及 12 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進而導致小孩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之風險;而懷孕後期日照太少,影響維他命D吸收,則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烏斯馬表示,上述結果完全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分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為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 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比如有些研究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一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或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 ※ 本文授權自元氣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懷孕三階段所需營養素大不同! 5 大營養素補充一次看懂 懷孕初期噁心、嘔吐!中醫教學用食療緩解孕吐 新版兒健手冊今上路 新增粉紅卡、警訊題、視力表

北醫大研究:懷孕月分影響胎兒健康 年底出生兒易憂鬱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391?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瘦不下來?地雷飲食習慣要注意 營養師推薦產後最適合點心及料理!

 
 
吳宜庭營養師
·3 分鐘 (閱讀時間)
 
 

「剛生完寶寶的小茹來找營養師求救,為什麼生完孩子之後明明也沒有吃很多,為什麼都瘦不下來?」現任於新北診所醫療網的減重營養師林俐岑分享案例,發現產後媽媽容易因為哺乳完肚子餓就亂吃東西,像案例中媽媽就是因為肚子餓的時候常吃麵包充飢,平常午餐也是外食隨便買,容易吃了地雷點心而不自知,到底產後瘦不下來的地雷習慣如何改,肚子餓的時候又可以吃什麼呢?

產後瘦不下來地雷:餵完奶好餓想亂吃

哺乳完的媽媽一定都能理解餵完奶肚子很餓的感覺,這時候你會拿起桌上的洋芋片,還是吃一個你以為很健康的麵包,或是突然覺得應該要喝杯珍珠奶茶慰勞辛苦的自己?哺乳是老天爺給媽媽們的瘦身秘密武器,每天消耗的熱量多 500 大卡,但其實這 500 大卡只要不小心吃錯就很快補回來了,所以在產後這段時間選擇食物比任何時期都更重要。

林俐岑營養師建議如果媽媽喝豆漿不會脹氣,那在哺乳後嘴饞或肚子餓時來點豆漿是很好的選擇,有以下三個優點:

  1. 補充液體:哺乳後體內很需要回補水份,不只是避免媽媽體內脫水,也是補充作為乳汁製作的原料。

  2. 植物性蛋白質:豆漿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相較於肉類有較低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3. 卵磷脂:豆漿中含卵磷脂,卵磷脂有乳化脂質的作用,對哺乳媽媽來說能夠預防塞奶。

營養師推薦產後適合補充的料理 讓媽媽安心吃健康瘦

  1. 菇菇雞湯:雞湯是產婦坐月子之後常見的補品,會特別建議加入菇類,是因為菇類是很好的蔬菜類,有潤腸的效果。產婦因為傷口還沒痊癒的關係常會不敢出力排便導致便秘,這時候多補充菇類能改善便秘。

  2. 紅豆紫米粥:紅豆和紫米中都有豐富的鐵質,對於剛生產完的產婦是很好的補充來源,如果能再搭配水果,讓水果中的維生素 C 提高鐵質的吸收率會更好喔!

  3. 芝麻糊:芝麻是鐵質和鈣質很好的來源,屬於堅果種子類,因此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是很適合在嘴饞時補充的小點心。

  4. 麻油豬肝:這道料理適合產婦傷口癒合後再吃,因為麻油是屬於較燥熱的溫補食材,而豬肝是動物性的鐵質來源,吸收率高,很適合產婦補充。

這幾道料理能夠替產婦補充需要的營養素,相較於麵包、餅乾、珍奶或其他垃圾食物,可以補身子又可以解饞,不過還是要切記不能過量,雞湯中如果浮著厚厚的油就少喝、紅豆紫米粥盡量少加糖、芝麻糊熱量高一天最多喝一碗、麻油豬肝一次也是 3-5 塊就好,最重要的是,練習細嚼慢嚥才不會一次吃過多喔!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北醫大研究:懷孕月分影響胎兒健康 年底出生兒易憂鬱
新生兒報戶口懶人包!一次把健保、生育獎勵、育兒津貼搞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個新手爸媽都會犯的錯! 孩子發燒處理指南一篇搞懂

 

 

「我的孩子體溫只有攝氏34度,怎麼辦?」一位新手媽媽緊張地詢問藥師,她擔心孩子發高燒,在4小時內餵了診所開的一般藥和退燒藥,又讓小孩喝了退燒藥水,還用肛門栓劑來退燒。

 

發燒是對抗病菌正常反應  溫水擦拭身體退燒較妥當

 

郭建宏藥師說明,發燒是身體對抗病菌的正常反應,新手爸媽最常出現的錯誤用藥觀念,就是在小孩發燒時,過度使用退燒藥,還有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體來退燒,卻忽略酒精對寶寶的肌膚刺激性太高,以溫水擦拭較妥當。

 

藥磨粉後分裝易引交叉感染 牛奶、果汁併服恐影響藥效

 

然而,有些家長擔心孩童無法服用藥品,會把藥磨粉後分裝待用,卻忽略磨粉過程中,恐有先前藥品殘留,進而引發交叉感染風險,以及分裝份量不均的問題。對此,郭建宏建議,最好的方式是選擇「兒童專用藥劑」,或是用切藥器,把藥品分成1/21/4,如要混入食品中讓孩童吃下,則要避免與牛奶、葡萄柚、柳丁類果汁一起服用,並與醫師確認食品是否會影響藥效。

 

 
 

郭建宏提醒,有些慢性病的孕婦會出現停藥的錯誤觀念,對於罹患慢性病的育齡女性,在計畫懷孕前可先諮詢醫師;若已懷孕者則應與醫師討論用藥,並遵循醫囑,勿自行停藥,以免停藥的風險比正常服藥還嚴重。

 

 

含有這些成分藥物 孕婦、嬰幼兒都不能碰

 

食藥署提醒,有些藥品成分不適用於孕婦及嬰幼兒,如:薄荷油內含的薄荷醇(menthol),會抑制2歲以下孩童的神經系統,進而出現意識不清、喘不過氣等副作用;至於含「苯若卡因」(benzocaine)成分的止痛藥品,可能引起變性血紅素血症(methemoglobinemia),也禁用於2歲以下嬰幼兒;還有治療青春痘常見的A酸,不論是外用或內服,都潛藏讓孕婦生出畸胎的風險。

 

延伸閱讀: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很憂鬱一直哭,怎麼辦?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1

文/蘊晨

 

根據ETtoday20170412日的新聞報導:台南市佳里區一名媽媽疑產後憂鬱症,趁著丈夫在泡牛奶時,抱著2個月大的女嬰跳6樓,所幸送醫後救回。警方調查,下午2時許,這名39歲媽媽打開窗戶,帶女兒從住家6樓往下跳,卡在一樓民宅的鐵皮遮雨棚上,意識均不清楚。

 

母女被消防隊員送往奇美醫院急救,院方表示,媽媽血胸、肋骨骨折、顱內出血及肝臟有撕裂傷;女嬰左大腿骨折、顱內出血;院方說,經緊急開刀,母女傷勢穩定。這名媽媽沒留下遺書,疑產後憂鬱症發作才想不開…...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解釋,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是生產後的荷爾蒙急遽變化、新手母職角色、原有或新發生的家庭壓力造成,症狀上會出現憂鬱、哭泣、暴躁、失眠、遲鈍、疲倦、強烈罪惡感、總是擔心沒照顧好孩子,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或帶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

 

風險因子則包括產後憂鬱症的家族史、個案本身有憂鬱病史、前一胎已有產後憂鬱症、孕期憂鬱、婚姻關係不良、社會家庭支持系統不良、多胞胎與困難哺乳等等。

 

1成產婦有產後憂鬱

根據國健署報告,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生產婦女的1成,但接受治療的比率卻僅約三分之一。而有接受機會治療的媽咪,則多半是有重鬱症病史、有精神科治療史或是憂鬱症狀相當嚴重。

 

產後憂鬱絕對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的事,它對孩子、家庭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女權提升、少子化等影響下,產後憂鬱相關的健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根據文獻,懷孕時期就有憂鬱發生的可能,憂鬱症在三個孕期的盛行率,分別是第一孕期7.4%、第二孕期12.8%和第三孕期12.0%,懷孕中後期時,憂鬱症的盛行率明顯上升。

 

孕期憂鬱是警訊

孕期憂鬱症本身就是產後憂鬱症的高風險因子,三分之一發生孕期憂鬱症的婦女,在生產之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相關的因素包括媽咪本身的內科問題、營養、生活壓力、社會支持系統、人格特質、因應能力,以及作息、運動、環境、毒素、基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產前憂鬱病史、憂鬱症家族史、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匱乏、是不被期待的懷孕,或是未成年的小媽媽等,都是孕期憂鬱的高風險因子。

 

患有孕期憂鬱症的媽咪,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將導致母體產生不良後果,例如未固定接受產檢、孕期母體及胎兒營養不良、子癲前症;對胎兒也可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像是胎盤異常、低出生體重、早產或是胎兒窘迫。

 

高霈馨建議,若孕媽咪在懷孕時期患有憂鬱症,不宜輕忽,發現症狀時,可以尋求諮詢、評估,再依症狀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

 

產後憂鬱需專業治療

 
 

13%的產後媽咪會發生「產後憂鬱症」,症狀會在生產後的一年內發生,快的話,會在生產完3天內便表現出來,大多發生在產後24週,產後45個月症狀會達到高峰,平均持續時間是約69個月,甚至可能超過一年。

 

產後憂鬱症持久且症狀嚴重,多數無法自行緩解,高霈馨建議,受影響的媽媽應積極接受精神科專業評估及治療;雖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不低,但超過半數未接受診斷及治療。值得重視的是產後死亡的原因中,自殺的比率高達20%;另外,前一胎發生產後憂鬱症時,下一胎再發生產後憂鬱的機會高達50%,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相當重要,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合併治療效果佳

產後憂鬱症合併治療效果最好,高霈馨建議,治療要先考慮及排除生理疾病(像是:感染、腦垂體、甲狀腺或其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再依體質、症狀及是否哺乳來決定治療方式。

 

此外,心理層面的評估及治療尤為重要,需要了解受影響的婦女,遭遇的育兒、夫妻、家庭、工作、經濟等問題,除了給予自我照顧策略的建議之外,也需衛教家屬、提升家屬照護品質、導入社會資源。

 

另外,也可透過轉介平台,增加病人與其他產後媽咪的接觸,學習嬰兒照顧方式、分享不愉快的細碎瑣事、學習別人因應壓力的方式。倘若產後憂鬱惡化至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意念或行為時,務必積極治療,必要時,需要住院觀察和治療。

 

產後憂鬱症治療分三階段,是產後24個月是急性期,目標在緩解疾病問題;49個月是持續治療期,需要確認穩定及復原情形;之後是治療維持期,目的在防止疾病復發。

 

陪伴、適度情緒宣洩,擊退產後情緒低落

一般而言,產後婦女普遍有短暫「產後情緒低落」,高達5085%。媽咪多會發現自己情緒反應大、多愁善感、不自覺想流淚、焦慮、注意力變差、食慾降低、睡眠品質變差。症狀發生在生產後前2週,數天或數週後便會自行緩解,心理支持、陪伴、適度情緒宣洩,是針對產後情緒低落的媽咪最好的治療,但需要注意是否發展至產後憂鬱症。

 

產後自我照顧5策略

高霈馨說明,產後媽咪迎接小生命的誕生,是充滿喜悅和期待的。作為母親,首先要肯定自己懷胎十月的辛苦,以及面對生產時危險分娩的勇氣。雖是新手媽咪,但是,在越過生產危谷既無懼色,成為一個稱職母親將非難事。猶如甫得知懷孕,從手足無措開始摸索安顧胎兒,「從做中學」的概念並不因分娩而改變。只是照顧孩子與家人的同時,不要將自己拋在最後,照顧好自己,才是提升家庭照顧品質的基石。自我照顧策略如下。

 

1.充分休息:新生兒有許多要處理的狀況,但媽咪每天還是要有固定休息的時間,讓自己有完全喘息的機會。
 

2.改變想法:有了新生兒後,家中環境並不需過分要求整齊清潔,或照本宣科的要逼著孩子、先生,一定要按自己規矩走。

 

3.學會開口尋求協助:產後媽咪需要更多的幫忙和支持,求助並不可恥,學習尋求家屬協助及支持;安排固定時段,與先生獨處,良好夫妻關係,有助於增加先生的體貼程度。
 

4.參與同質性團體:針對產婦的失落和新生兒的照護,新手媽咪的確會有手忙腳亂或是內心沮喪的時刻,可與其他媽咪分享心情、學習彼此的育兒經驗。
 

5.專業醫療:倘若憂鬱症的表現越發明顯,建議尋求精神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

延伸閱讀:
心情差靠吃發洩? 常吃3種食物反倒更憂鬱

吃對了,不憂鬱、不失智,還能抗癌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18期 優惠價2,7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如何辨別情緒低落還是產後憂鬱? 5種情況符合其中1項快就醫

 

情緒低落也有程度之分?真正的「產後憂鬱症」只佔10%到15%,媽媽也可以上網搜尋「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初步了解自己的狀況。
 
情緒低落和產後憂鬱的辨別
 
「產後情緒低落」發生率約為80%,可能在產後2~3天就出現,不只情緒起伏大,可能伴隨失眠、食欲不振等情況,不過大多會在2個禮拜內自然好轉,不必過度擔心。
 
而真正的「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10%至15%,通常在坐月子的第二週之後出現,另外也因為寶寶大約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比較容易一覺到天亮,所以在產後3~6個月也是產後憂鬱發生率的高峰期,除了情緒低落之外,也可能時常不由自主的落淚、驚慌、煩躁,以及出現自我否定、想傷害自己的想法。
 
至於特別要小心的「產後精神病」,是媽咪開始產生幻覺,例如覺得旁邊一直有人在跟自己講話,也就是出現幻聽,或是媽媽認為自己的小孩被「掉包」了,或者說出「是外星人讓我懷孕的」這一類脫離現實的言談,就是罹患了「精神病」,也是近年來比較為人所知的「思覺失調症」。只是爆發的時間點在產後,我們稱為「產後精神病」,這種情況下,媽媽很可能會出現帶著寶寶尋死的極端行動,非常危險。
 
 
每個人都能夠察覺到自己的狀態嗎?
 
其實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會自己來就診,比例幾乎是一半一半,有時是家人發現媽媽很常哭,或是最近很常說些很沮喪的話;有時候是媽媽自己覺得狀況不太好,還是會因人而異。家人或朋友,應該能感覺到媽媽「跟平常不一樣」,可以的話,就多關心她,詢問「是不是最近太累了啊?」或者提供援助「帶寶寶很辛苦吧?我幫妳照顧一下。」等等,相信媽媽聽了這樣的話會倍感安慰。
 
如果說媽媽本身很想要解決長期情緒低落的問題,比如說她覺得現在過得很不開心、過得很混亂,或是覺得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了,不少媽媽就會上網去找資料,也會發現,自己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情況的人,所以,其實妳並不孤單,光是打個關鍵字「產後憂鬱」,就會有很多資訊出現。可能會有人分享親身經歷,說她之前是怎麼度過的,透過這些分享,妳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抒壓方式。有些媽媽之所以會猶豫不就診,就是因為她覺得只有自己會遇到這個問題,但其實媽媽在產後心情低落是非常常見的。
 
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請到身心科或心理治療所就診
 
目前高齡產婦越來越多,我們也會比較擔心是不是媽媽體力上不能負荷而產生憂鬱的狀況。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看醫生,但是,當這個情況已經影響妳的生活、妳已經失去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時,就需要去身心科就診。此外,憂鬱症的病情惡化,勢必會影響家庭生活,而且照顧憂鬱症患者的人,也容易情緒低落甚至引發憂鬱。
 
1. 最近一週總是不快樂、想哭、煩躁
 
如果媽咪們自覺「最近一個禮拜內常常有驚慌、害怕、想哭、很煩、覺得自己無用」等想法,建議先上網搜尋董氏基金會提供的「台灣人憂鬱量表」,或是另外一份「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進行自我評估,其中有「比以前容易發脾氣」、「容易睡不好」、「做事無法專心」、「對什麼都失去興趣」等項目,評估自己在過去一個星期中大約持續了幾天,以及總共符合幾項敘述,如果幾乎都勾選「常常」或「總是如此」,或是出現了「想傷害、殺害自己」的想法,甚至已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請一定要到身心科就診。
 
 
 
2. 當妳常有「感覺麻木、笑不出來」或「特別嗨、易怒」
 
感覺自己最近常常心情不好、笑不太出來、提不起勁、什麼事都不想做,老公和妳說話時,往往妳也沒什麼反應,可能嗯一聲就沒了;或者反應很遲鈍、遲緩,就要小心了;另外一種是,妳發現自己有點嗨,也特別容易生氣,情緒起伏很大,而且他人或自己都有感覺到和平常不太一樣。不妨問問自己:「上一次開心大笑是什麼時候?」
 
3. 當妳開始不想照顧自己和寶寶
 
 
 
社會對媽媽這個角色的期待,有時候會令人喘不過氣來,有人會隨口說出「媽媽就是要好好餵母乳啊」、「當媽媽的怎麼連照顧自己的小孩都不會」、「小孩睡覺妳就跟著睡、小孩吃東西妳就跟著吃啊」,這些話其實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對新手媽媽來說尤其不公平,因為沒有人在孩子一生下來就懂得如何照顧,不會因為身為女人就能無師自通,都是需要學習的。
 
所以,產後憂鬱特別容易出現在第一胎的時候,因為新手媽媽什麼都不知道,有時候網路上的資訊讓人看完就充滿壓力和恐慌,日積月累之下,如果媽咪已經不想要餵母乳、不想要抱自己的寶寶、也不想好好坐月子養好身體、不想吃東西甚至完全不想動,或者都不洗頭、洗澡、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也不想照顧自己時,就是該求助身心科的時候。
 
4. 當妳的食欲和睡眠產生明顯變化
 
這一點是媽媽自己可以很明顯感覺到的。有憂鬱情況的媽媽,不是「吃很多、睡很多」,就是「吃很少、睡很少」,兩個極端情況。我們應該都聽說過有些人心情不好會大吃大睡,有些人會說我根本不想吃不想動,就會直接影響到體重,所以,如果體重有急速減輕或增加時,也要小心。
 
睡眠的部分,例如媽媽有失眠或嗜睡的情況,這些狀況都屬於「睡眠障礙」,如果產後媽媽有這個情況,就要多問問自己「我是怎麼了?」
 
 
妳也有「睡眠障礙」嗎?
• 一天要睡10~12小時甚至超過12小時,且幾乎每天如此。
• 多夢,在夢裡感覺自己很疲累。
• 很難入睡。例如凌晨4、5點才睡著。
• 提早醒來。例如以為睡醒了,結果才凌晨2點,接著就無法入睡。
 
5. 當妳出現自我否定、想傷害自己或寶寶
 
憂鬱的人有個核心的想法就是,覺得自己是沒價值的,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用,或是自認做錯很多事情,大抵上都是覺得自己不好。不過,即使是覺得自己「只剩下照顧小孩的價值」,那也是有價值的喔!但如果媽媽覺得自己連一個寶寶都照顧不好、很沒用,很強烈否認自我價值的時候,比如說出現「活著要幹嘛」的想法,就要小心。
 
還有,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是出現「恨不得小孩消失」、「都是因為小孩害我變成這樣子」,思考能力跟專注力降低,出現選擇困難,或是講話常常恍神分心,反覆地想到一些死亡的念頭。
 
這些症狀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出現,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如果社交生活上面已經受到影響,也就是當妳沒有辦法好好照顧自己的時候,建議儘速就診。
 
很多媽媽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要這樣要求自己,可能是很不喜歡被別人講閒話,或者有被別人指責過帶小孩的方式,或曾被說這樣做得不夠,那我會請媽媽想想看,那個「別人」對自己來說是不是很重要?如果真的要做到別人要求的標準,媽媽大概要花多少力氣去做,這樣做以後,對方就一定不會再抱怨了嗎?請媽媽在自己心裡衡量一下CP值。
 
請媽媽試著用加分的方式看待自己,不必一直去想怎麼還沒有到100分,我們從20分、30分、40分、50分,跟過去的自己比,而不是跟遠大的目標比較,試著學習樂觀這件事。
 
另外就是前面提到和人格特質有關,可是人格特質也可能因為經歷一個重大的事件之後有了改變,我會不斷鼓勵媽媽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察覺很多想法是不合理的,這牽涉到認知治療的部分,透過改變認知,化解掉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林坤沂、李容妙、楊雅雯、吳宗樺、張簡銘芬、彰化秀傳暨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本文出處/摘錄自台灣廣廈出版《權威醫療團隊寫給妳的坐月子.新生兒照護全攻略》)

延伸閱讀:
產後很憂鬱一直哭,怎麼辦?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產後憂鬱輕生! 精神科醫警告:一旦出現這念頭很恐怖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產、剖腹產坐月子一樣嗎? 中醫師揭各別怎麼吃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 分鐘 (閱讀時間)
 
 

猶記英國凱特王妃為王室添子嗣時,產後7小時就和威廉王子抱著小王子亮相。當時,凱特王妃的狀態、氣色都非常好,完全不像剛生產完的樣子,讓許多人嘖嘖稱奇,也引起網戰「外國人不用做月子,台女住月子中心是公主病」的討論。坐月子是華人文化的重要傳統,因為女人在懷孕、生產過程中,身體遭受巨大的變化,使得身心都耗損過度,需要經由調理對策幫助復原。但同樣是女人,為什麼外國人卻沒有坐月子這項傳統呢?

坐月子 補充營養、調理身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憲表示,歐美女性體格健壯,常聽聞婦女產後3日即下床工作;但東方女性體格嬌小,在經過9月懷胎及耗力生產後,確實需要適度休息及營養補充。

他進一步解釋,從中醫觀點來看,孕婦經過生產時的用力與出血,造成體力的大大耗損,使產後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大約需6~8週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

而這段時間的調養是否得當,關係著未來的身體健康。若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好好的補充營養、充分休息、調整體質,就能帶來往後數年的健康身體,甚至有機會療癒生產前的小疾患。

謝明憲指出,想要藉由做好月子,調整體質,需依據產後不同時期,分階段性的照護;以及照個人生理狀態,進行飲食、藥物的調配,才能收取最佳調理效果。

坐好月子階段任務1 產後1~7天

謝明憲表示,產婦剛生產完,傷口還在復合,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食用辛燥、刺激類食物,以及過度滋補、燥熱的補品,如全酒麻油雞、全酒麻油腰子等,以免傷口發炎。

此外,孕婦具有特殊生理需求,必須將水分留在體內以增加血液的供應量。他說明,在剛生產完時,生理尚未歸於正常,身體依舊容易積累水分,因此在飲水方面需要限制,以防止水腫。

但並非完全不可飲水,產後1周內可限制在1,000cc以內,或使用杜仲煮水來代替白開水,能減少水腫的發生。若有哺乳需求,分泌乳汁所耗損的水分,建議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等湯水來補充,讓乳汁量提升。

謝明憲提到,中藥則著重於「生化湯」的使用,自然產5~7天、剖腹產7~10天開始可服用7帖的生化湯。一般而言,喝下30分鐘後,子宮會收縮有微痛感,也會促使乳汁分泌,不過通常生第一胎,喝生化湯子宮收縮不會很明顯。

服用生化湯的目的,主要是要促進惡露的排出。根據臨床研究統計,生化湯可以清楚地減少產褥熱與感染,讓子宮供血充足,改善收縮,即使有稍微傷到子宮內壁都可以幫助其修復,減少將來子宮內息肉、及沾黏。

坐好月子階段任務2 產後7~14天

產後經過1周,身體已經獲得了稍稍的恢復,傷口也逐漸修復中,此時,飲食上可以稍作適度的補養。謝明憲表示,可以開始食用不含酒類的麻油料理,料理方式是薑輕微爆香,再炒入腰子、瘦肉、豬肝、蛋、紅蟳等,就不算大補。

麻油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具有潤燥滑腸、滋養肝腎之效,可改善產婦排便問題。如果屬於燥熱體質,在煮麻油料理時,可不爆薑、不用酒,許多人誤以為麻油燥熱,事實上,爆香的薑和酒類,才是屬性偏熱的食材。

此時,中藥調理以補血為主,稍作補氣。可用中醫補血名方「當歸補血湯」來加減使用,另外在藥材或飲食中可以酌加四神湯的組成成分,補養脾胃,利水袪濕,幫助消化吸收及減少水腫的形成。

坐好月子階段任務3 產後14天後

經過2到3週的休養及調理後,身體已經進入可以大補的階段,此時,米酒料理就能進場。謝明憲表示,產後14天後,可以開始吃含酒麻油料理,如麻油雞等,直到坐月子結束。但提醒體質燥熱的媽媽,酒跟麻油的比例要降低。

此時,中藥調理主要使用如「十全大補湯」等大補氣血的方劑,一般服用3帖,一帖服3天。先煎煮出藥汁後,再與魚或烏骨雞燉煮,可與麻油雞交替食用,能幫助卵巢、骨盆恢復,補腎固筋骨。

謝明憲說,產婦若擔心含酒料理會導致其分泌的母乳中含有酒精成分,會影響幼兒腦部及神經的發育。建議在食用麻油雞料理3小時後再哺乳,或在進食前先將母乳擠出儲存。

根據研究顯示,食用麻油雞料理半小時後母乳中的酒精濃度會達到最高峰,3小時候則退至0。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謝明憲 )

延伸閱讀:
產後如何辨別情緒低落還是產後憂鬱? 5種情況符合其中1項快就醫
寶寶吃進「重金屬鎘」超標食品會怎麼樣? 專家曝恐怖下場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很憂鬱一直哭,怎麼辦?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1

文/蘊晨

 

根據ETtoday20170412日的新聞報導:台南市佳里區一名媽媽疑產後憂鬱症,趁著丈夫在泡牛奶時,抱著2個月大的女嬰跳6樓,所幸送醫後救回。警方調查,下午2時許,這名39歲媽媽打開窗戶,帶女兒從住家6樓往下跳,卡在一樓民宅的鐵皮遮雨棚上,意識均不清楚。

 

母女被消防隊員送往奇美醫院急救,院方表示,媽媽血胸、肋骨骨折、顱內出血及肝臟有撕裂傷;女嬰左大腿骨折、顱內出血;院方說,經緊急開刀,母女傷勢穩定。這名媽媽沒留下遺書,疑產後憂鬱症發作才想不開…...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解釋,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是生產後的荷爾蒙急遽變化、新手母職角色、原有或新發生的家庭壓力造成,症狀上會出現憂鬱、哭泣、暴躁、失眠、遲鈍、疲倦、強烈罪惡感、總是擔心沒照顧好孩子,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或帶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

 

風險因子則包括產後憂鬱症的家族史、個案本身有憂鬱病史、前一胎已有產後憂鬱症、孕期憂鬱、婚姻關係不良、社會家庭支持系統不良、多胞胎與困難哺乳等等。

 

1成產婦有產後憂鬱

根據國健署報告,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生產婦女的1成,但接受治療的比率卻僅約三分之一。而有接受機會治療的媽咪,則多半是有重鬱症病史、有精神科治療史或是憂鬱症狀相當嚴重。

 

產後憂鬱絕對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的事,它對孩子、家庭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女權提升、少子化等影響下,產後憂鬱相關的健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根據文獻,懷孕時期就有憂鬱發生的可能,憂鬱症在三個孕期的盛行率,分別是第一孕期7.4%、第二孕期12.8%和第三孕期12.0%,懷孕中後期時,憂鬱症的盛行率明顯上升。

 

孕期憂鬱是警訊

孕期憂鬱症本身就是產後憂鬱症的高風險因子,三分之一發生孕期憂鬱症的婦女,在生產之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相關的因素包括媽咪本身的內科問題、營養、生活壓力、社會支持系統、人格特質、因應能力,以及作息、運動、環境、毒素、基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產前憂鬱病史、憂鬱症家族史、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匱乏、是不被期待的懷孕,或是未成年的小媽媽等,都是孕期憂鬱的高風險因子。

 

患有孕期憂鬱症的媽咪,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將導致母體產生不良後果,例如未固定接受產檢、孕期母體及胎兒營養不良、子癲前症;對胎兒也可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像是胎盤異常、低出生體重、早產或是胎兒窘迫。

 

高霈馨建議,若孕媽咪在懷孕時期患有憂鬱症,不宜輕忽,發現症狀時,可以尋求諮詢、評估,再依症狀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

 

產後憂鬱需專業治療

 
 

13%的產後媽咪會發生「產後憂鬱症」,症狀會在生產後的一年內發生,快的話,會在生產完3天內便表現出來,大多發生在產後24週,產後45個月症狀會達到高峰,平均持續時間是約69個月,甚至可能超過一年。

 

產後憂鬱症持久且症狀嚴重,多數無法自行緩解,高霈馨建議,受影響的媽媽應積極接受精神科專業評估及治療;雖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不低,但超過半數未接受診斷及治療。值得重視的是產後死亡的原因中,自殺的比率高達20%;另外,前一胎發生產後憂鬱症時,下一胎再發生產後憂鬱的機會高達50%,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相當重要,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合併治療效果佳

產後憂鬱症合併治療效果最好,高霈馨建議,治療要先考慮及排除生理疾病(像是:感染、腦垂體、甲狀腺或其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再依體質、症狀及是否哺乳來決定治療方式。

 

此外,心理層面的評估及治療尤為重要,需要了解受影響的婦女,遭遇的育兒、夫妻、家庭、工作、經濟等問題,除了給予自我照顧策略的建議之外,也需衛教家屬、提升家屬照護品質、導入社會資源。

 

另外,也可透過轉介平台,增加病人與其他產後媽咪的接觸,學習嬰兒照顧方式、分享不愉快的細碎瑣事、學習別人因應壓力的方式。倘若產後憂鬱惡化至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意念或行為時,務必積極治療,必要時,需要住院觀察和治療。

 

產後憂鬱症治療分三階段,是產後24個月是急性期,目標在緩解疾病問題;49個月是持續治療期,需要確認穩定及復原情形;之後是治療維持期,目的在防止疾病復發。

 

陪伴、適度情緒宣洩,擊退產後情緒低落

一般而言,產後婦女普遍有短暫「產後情緒低落」,高達5085%。媽咪多會發現自己情緒反應大、多愁善感、不自覺想流淚、焦慮、注意力變差、食慾降低、睡眠品質變差。症狀發生在生產後前2週,數天或數週後便會自行緩解,心理支持、陪伴、適度情緒宣洩,是針對產後情緒低落的媽咪最好的治療,但需要注意是否發展至產後憂鬱症。

 

產後自我照顧5策略

高霈馨說明,產後媽咪迎接小生命的誕生,是充滿喜悅和期待的。作為母親,首先要肯定自己懷胎十月的辛苦,以及面對生產時危險分娩的勇氣。雖是新手媽咪,但是,在越過生產危谷既無懼色,成為一個稱職母親將非難事。猶如甫得知懷孕,從手足無措開始摸索安顧胎兒,「從做中學」的概念並不因分娩而改變。只是照顧孩子與家人的同時,不要將自己拋在最後,照顧好自己,才是提升家庭照顧品質的基石。自我照顧策略如下。

 

1.充分休息:新生兒有許多要處理的狀況,但媽咪每天還是要有固定休息的時間,讓自己有完全喘息的機會。
 

2.改變想法:有了新生兒後,家中環境並不需過分要求整齊清潔,或照本宣科的要逼著孩子、先生,一定要按自己規矩走。

 

3.學會開口尋求協助:產後媽咪需要更多的幫忙和支持,求助並不可恥,學習尋求家屬協助及支持;安排固定時段,與先生獨處,良好夫妻關係,有助於增加先生的體貼程度。
 

4.參與同質性團體:針對產婦的失落和新生兒的照護,新手媽咪的確會有手忙腳亂或是內心沮喪的時刻,可與其他媽咪分享心情、學習彼此的育兒經驗。
 

5.專業醫療:倘若憂鬱症的表現越發明顯,建議尋求精神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

延伸閱讀:
心情差靠吃發洩? 常吃3種食物反倒更憂鬱

吃對了,不憂鬱、不失智,還能抗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日期:2020 年 12 月 14 日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孩子吃了糖之後真的很嗨,大吼大叫又在沙發上跳來跳去!」關於「糖」或者「添加物」何者會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是科學界以及媽媽社團裡討論熱度居高不下的話題,科學上對於糖或添加物與過動症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人工色素」及「苯甲酸鹽」確定與過動症有關 2007 年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中針對 3 歲及 8-9 歲兒童進行實驗,實驗為隨機、雙盲且含安慰劑的對照試驗,顯示飲食中的人工色素或/和苯甲酸鈉(用作防腐劑)會增加孩童中過動症的風險。 人工色素 人工色素是從包裝成分標示中包含「顏色 + 數字」的食用色素,台灣合法包含以下八種,歐盟已於 2010 年規範添加色素必須加註警語,台灣雖然沒有加註警語,但從食品包裝的成分欄都可以看到完整的資訊。 台灣核准的 8 種人工食用色素包含: 藍色一號(E133)、藍色二號(E132)、綠色三號(E143)、黃色四號(E102)、黃色五號(E110)、紅色六號(E124)、紅色七號(E127)、紅色四十號(E129) 苯甲酸鹽 苯甲酸鹽是國內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可依法添加於魚肉煉製品、肉製品、花生醬、番茄醬、其他調味醬、碳酸飲料、不含碳酸飲料、醬菜類、豆皮豆乾類等等,是常見的防腐劑。 「糖」造成過動的科學證據尚未足夠 對於糖的攝取是否與過動症相關已經持續將近 30 年,但目前結論還是有很多矛盾,正反兩方的研究結果都有人支持,而最新的研究為 2020 年整合了七篇研究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共納入 25945 名受試者,結果發現總糖量和含糖飲料的攝取與過動症呈正相關,不過「糖」與「過動症」的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而至於為何吃糖會讓孩子看起來焦躁不安,有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個是高糖攝取會造成血糖波動劇烈起伏,而血糖的波動進一步會影響到情緒的穩定;第二個則是跟家長預期心理有關,當孩子出現失控的情緒反應時,很容易把原因歸咎於有吃糖,但確切原因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不過含糖的食品也大多同時含有人工色素等添加劑,對兒童的成長來說是有害無益,還是要呼籲家長盡量少給。 別只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更要讓他們能跑到終點 不論研究結果如何,臨床上的確聽到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在吃糖之後容易焦躁、特別興奮或是明顯活動力旺盛,詳細原因還有待研究,「糖的攝取對小孩而言是不必要的,加上糖的攝取增會壓縮到正餐的飲食量及營養素,還是希望爸媽能少給為妙。」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陳怡君教授用《浮萍男孩》的故事提醒,「現在家長什麼都希望孩子在起跑點不能輸,孩子學習能力不佳或是好動就會覺得可能是過動症,但其實跟現代的環境和居住空間讓兒童活動力不足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平常無法發洩旺盛的體力,在需要靜下來學習的時候當然靜不下來,這時候除了飲食上建議多給孩子原型食物與白開水,少吃加工食品跟含糖飲料,也要多注意盡量讓孩子可以有足夠的運動(活動量),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腦部分泌多巴胺有助於提昇孩子專注力。」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參考資料 Sugar consumption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 birth cohort study 延伸閱讀 與其抱怨孩子過動,不如讓孩子學會「怎麼靜」 「人工色素」潛藏零食中!兒童長期食用過量恐引發過動症、過敏 ADHD 跟焦慮症兒童變多,心理師臨床觀察:與生活習慣改變和接受度提升有關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300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只喝奶五大原因 試試這些破解方法 日期:2020 年 12 月 22 日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剛剛滿兩歲的容容這陣子突然不吃副食品也不喝水,爸爸都怕寶寶餓壞焦急詢問解決方法,到底為甚麼寶寶會突然不喜歡吃副食品呢?Heho 營養師宜庭整理常見原因,以及提供爸媽一些準備副食品的方法,試試看能不能讓寶寶再次愛上吃副食品! 寶寶不是長大就會吃飯,而是要經過學習及訓練,尤其是從四到六個月後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到兩歲,應該已經嘗試過許多不同的食物,一歲之後的孩子可以開始跟大人在餐桌用餐,吃些較清淡或軟質的固體食物,但寶寶有時候會進入「撞牆期」,突然不喜歡幫他準備好的食物,或是吃一兩口就吐出來,可能有這些原因: 原因一、吃了重口味食物,清淡食物沒味道不吃 有時候跟著大人一起吃,難免會吃到一些較重口味的食物,如果寶寶已經習慣也喜歡口味較重的調味,清淡食物很可能就會讓他們興致缺缺。 建議:如果預防吃重鹹已經來不及了,也許可以試試把飯菜淋上一點湯汁,不需要太鹹但要有點味道,等寶寶食欲開了再趁機多餵一些原味的食物。飲食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所以還是希望能讓小孩盡可能吃清淡一些,減少腎臟的負擔。 原因二、挑食只吃愛吃的 小孩常常會在當天或是飯桌上看到一樣自己喜歡的就不吃其他東西,或是不想吃爸媽精心特製的寶寶食品,就想跟大人吃一樣的。 建議:這時候建議爸媽可以嘗試,將食材切小煮成粥,而且盡量讓大人小孩都吃一樣的,讓孩子在餐桌上有參與感,也很難從煮的軟爛的粥裡挑出不愛吃的食物。如果是本來喜歡的食物突然不喜歡,也可以注意是不是食物太冷或太熱,或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餐具等等。 原因三、食物變化太少,進入厭食期 就算是再乖的小孩,若食物缺乏變化性,每天都吃一樣的,也會容易吃膩而降低食欲,這時候除了「味覺」上需要不同的刺激,也要考量「視覺」的變化。 建議:可以用不同的食材組合出不同的配色,或是排出可愛的圖案,增加他們的興趣和食欲。 營養師小提醒:嘗試不同食材時,為了避免過敏情形,新食材建議循序漸進,一次給一種,並可以持續給 3-5 天,確認沒有過敏情形,但這幾天還是可以嘗試不同的食物組合及烹調方式。 原因四、吃飯壓力大,寶寶不開心 如果每次吃飯總是搞得像戰爭,爸媽抓狂寶寶也害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更討厭吃飯,進入惡性循環。就時候要調整的就是爸媽的心態了,如果會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生氣,要想想您們也都是為了希望孩子吃得飽健康長大對吧?如果可以清楚自己容易抓狂的原因,再多思考一個問題:生氣對孩子的發育或吃飯效率一點幫助都沒有,何不放輕鬆一點,孩子是不會把自己餓死的。 建議:多給他們一些空間和時間,可以讓你有機會觀察孩子不吃飯的原因到底是甚麼,如果他們吃的量不多,就要更謹慎選擇食物來源,但如果長期吃不夠已經影響到成長發育,還是建議給專業醫師做診斷喔! 原因五、弟弟妹妹出生,想要獲取更多關注 當上哥哥或姐姐之後,很多的「大寶」會開始模仿弟弟妹妹喝奶的行為,開始拒絕用餐具吃飯,一方面可能是想重溫當寶寶的感覺,另一方面是覺得爸媽的的在自己身上的關注被「瓜分」,想引起爸媽的注意力。 建議:如果大寶出現類似的失控現象,爸媽的應對方式應該「冷處理」,盡量不要大聲斥責,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受關注,反而會更常有失控現象。除此之外,也要花時間與大寶溝通,讓他知道爸媽的愛並沒有少。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中醫師:過敏也可能是導致尿床的元凶 尿床可以按這些穴道!  吃飯桌面一團亂?營養師:可以這樣挑寶寶的餐具!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只喝奶五大原因 試試這些破解方法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3463?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食物時間表:蜂蜜、果汁、茶…這些食物要到幾歲才能吃? 日期:2020 年 12 月 22 日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大開始必須在飲食中增加副食品,從這時候開始對新手爸爸媽媽來說,最困擾的問題就是「孩子可以吃嗎?」以下幫爸媽們整理好,蜂蜜、果汁、茶和相關的製品到底幾歲可以吃呢? 蜂蜜及相關製品:1 歲以上 蜂蜜因為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的孢子,對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一歲以下嬰兒而言,是有致死的疑慮。肉毒桿菌中毒的症狀為肌肉無力(吸吮和呼吸困難)、便秘或嗜睡等,且發作的時間通常為 12-36 小時。而其他蜂蜜加工食品也同樣不建議給一歲以前嬰兒,因為肉毒桿菌的孢子耐熱,加工後未必能殺死其活性,就算是完全不含真蜂蜜的蜂蜜蛋糕等等,香精或其他甜味劑雖然沒有中毒的疑慮,但也不適合給嬰兒食用。 果汁:1 歲以上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建議給果汁。六個月以下嬰兒不適合的原因為:這時候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營養來源,若以果汁取代會造成寶寶營養不均衡;而對一歲以下嬰兒而言,果汁去除了水果當中的纖維,含有高比例的糖和熱量,雖然是來自天然食物,但其實營養價值低,建議以果泥或搗碎形式給予。 易過敏食物:1 歲以上 易過敏食物包含帶殼海鮮(蝦和蟹)、含堅果製品及部分水果(芒果、鳳梨、奇異果及水蜜桃)因為容易是過敏原,因此建議一歲之後再給嬰兒吃,避免過敏症狀讓嬰兒不適。嬰兒在添加副食品食物來源的時候,最好遵守一次增加一種,連續給 3-5 天,從少量開始嘗試,並確定沒有過敏症狀再添加新的食物來源會比較好。 調味料:1 歲以上 一歲以內的嬰兒甚在發育尚未完全,不適合給予任何調味料,這時候所有的食材來源都以天然的原味給予就好,寶寶的味覺非常敏銳,很多口味雖然大人覺得「沒味道」,但對大部分寶寶而言其實已經足夠,不需要調味料讓他們加重身體的負擔喔! 含咖啡因的茶及相關製品:6 歲以上 大部分的茶類含咖啡因,或其他也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包含可樂、巧克力等,不適合給 6 歲以下小朋友喝,因為他們對咖啡因較低,可能會刺激中樞神經使他們太興奮或睡不著,加上茶類中的咖啡因或單寧會影響鐵質或鈣質的吸收,影響發育,若含大量的糖則會造成孩子蛀牙或營養不均衡,不適合給他們。 不過也不是所有茶都被禁止,像洋甘菊茶、甘草茶、茴香茶有助於舒緩脹氣及放鬆神經,適量給嬰兒或小孩喝是被允許的,注意來源的安全性及按照建議量服用就是安全的。 大型魚類:6 歲以上 小孩多吃魚會比較聰明,很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因為魚類還有好的油脂來源,可以促進腦部神經發育,但大型魚類含重金屬甲基汞的機率較高,依據食藥署的飲食指南建議,孕婦及 6 歲以下的幼童應避免攝取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以免魚類中的重金屬甲基汞吃進小孩體內,影響腦部及智力發展。建議魚類的攝取取多選用不同來源及種類分散風險,選擇體型較小的魚含汞量較低,例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白帶魚、鱈魚等;若吃較大型的魚類,也盡量避開油脂、魚皮及內臟,重金屬較容易殘留的部位。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我家寶貝大不出來怎麼辦?嬰兒便祕飲食調整全攻略 

兒童食物時間表:蜂蜜、果汁、茶…這些食物要到幾歲才能吃?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3465?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副食品容易過敏來源不需延後給予 美國 2020-2025 飲食指南(嬰兒篇)

 
 
吳宜庭營養師
·3 分鐘 (閱讀時間)
 
 

過去認為在嬰幼兒副食品中,「容易造成過敏的來源應該盡量延後給予」的觀念及做法行之有年,而近年來開始有人提倡「不須延後給予,建議直接加在嬰兒副食品中」的觀念,在美國最新公布的 2020-2025 飲食指南中也明確提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針對嬰兒的飲食建議呢?

美國公布 2020-2025 年最新營養指南,除了針對各年齡層給予飲食上的建議及實際做法,更強調執行健康的飲食型態與疾病預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下針對嬰幼兒有以下幾個重點:

六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建議全母乳哺育

六個月以內的嬰幼兒建議完全以母乳哺育,並可以持續哺育至一歲以上,若使用配方奶則需使用強化「鐵」之配方奶,以免嬰兒缺鐵。在美國也強調新生兒除了完全攝取配方奶之外,完全或部分喝母奶的寶寶幾乎無法由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 D,因此需要每天給予 400 IU 的維生素 D 的補充。

4-6 個月開始吃副食品 鼓勵攝食多元且營養豐富的食物

寶寶約六個月大時應該開始給予營養豐富的副食品,四個月以內提早給予或超過六個月才開始給都不建議,喝母奶的寶寶特別需要在副食品中補充富含鐵和鋅的食物,如肉類、海鮮類及營養強化食物,以維持神經發育所需及免疫功能。

判斷寶寶能否開始吃副食品:

  • 能抬頭,控制脖子和頭部

  • 能靠自己或支撐坐著

  • 會想把東西往嘴裡塞

  • 會嘗試抓小東西,如玩具或食物

  • 會吞嚥食物,而非把食物往外推

建議在一歲以內將容易致過敏的食材加在副食品中

過去認為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花生、雞蛋、乳製品、堅果、小麥、甲殼類、魚類及黃豆應該盡量延後添加在副食品的時間,然而現在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延後接觸可以避免過敏。美國飲食指南中提到:對於花生有高風險致過敏的嬰兒,在一歲以前接觸含花生製品,可以降低嬰兒對花生的過敏風險。

嬰幼兒應避免飲食中添加糖、鈉、蜂蜜及未殺菌飲品

兩歲以下嬰幼兒應該完全避免飲食中的添加糖,因為寶寶的營養需求高但胃容量小,飲食應該完全來自營養豐富的食物,若吃含糖食物容易造成其他營養素不足,加上這時期正在建立味覺喜好,若吃甜食對未來的飲食喜好會有很大的影響。飲食中也應該限制鈉含量,常見的高鈉食品包含:鹹的零食、市售兒童食品及加工肉品類,都應該限制幼兒攝取。

另外,也要完全避免嬰兒接觸蜂蜜,蜂蜜中可能含肉毒桿菌的孢子,會造成嬰兒嚴重的疾病或死亡;而未殺菌的食品,包含未殺菌果汁、牛奶、優格或起司,也都不應給嬰兒食用,其中可能含有會讓嬰兒嚴重致病的細菌,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兒童食物時間表:蜂蜜、果汁、茶…這些食物要到幾歲才能吃?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只喝奶五大原因 試試這些破解方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瘦不下來?地雷飲食習慣要注意 營養師推薦產後最適合點心及料理!

 
 
吳宜庭營養師
·3 分鐘 (閱讀時間)
 
 

「剛生完寶寶的小茹來找營養師求救,為什麼生完孩子之後明明也沒有吃很多,為什麼都瘦不下來?」現任於新北診所醫療網的減重營養師林俐岑分享案例,發現產後媽媽容易因為哺乳完肚子餓就亂吃東西,像案例中媽媽就是因為肚子餓的時候常吃麵包充飢,平常午餐也是外食隨便買,容易吃了地雷點心而不自知,到底產後瘦不下來的地雷習慣如何改,肚子餓的時候又可以吃什麼呢?

產後瘦不下來地雷:餵完奶好餓想亂吃

哺乳完的媽媽一定都能理解餵完奶肚子很餓的感覺,這時候你會拿起桌上的洋芋片,還是吃一個你以為很健康的麵包,或是突然覺得應該要喝杯珍珠奶茶慰勞辛苦的自己?哺乳是老天爺給媽媽們的瘦身秘密武器,每天消耗的熱量多 500 大卡,但其實這 500 大卡只要不小心吃錯就很快補回來了,所以在產後這段時間選擇食物比任何時期都更重要。

林俐岑營養師建議如果媽媽喝豆漿不會脹氣,那在哺乳後嘴饞或肚子餓時來點豆漿是很好的選擇,有以下三個優點:

  1. 補充液體:哺乳後體內很需要回補水份,不只是避免媽媽體內脫水,也是補充作為乳汁製作的原料。

  2. 植物性蛋白質:豆漿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相較於肉類有較低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3. 卵磷脂:豆漿中含卵磷脂,卵磷脂有乳化脂質的作用,對哺乳媽媽來說能夠預防塞奶。

營養師推薦產後適合補充的料理 讓媽媽安心吃健康瘦

  1. 菇菇雞湯:雞湯是產婦坐月子之後常見的補品,會特別建議加入菇類,是因為菇類是很好的蔬菜類,有潤腸的效果。產婦因為傷口還沒痊癒的關係常會不敢出力排便導致便秘,這時候多補充菇類能改善便秘。

  2. 紅豆紫米粥:紅豆和紫米中都有豐富的鐵質,對於剛生產完的產婦是很好的補充來源,如果能再搭配水果,讓水果中的維生素 C 提高鐵質的吸收率會更好喔!

  3. 芝麻糊:芝麻是鐵質和鈣質很好的來源,屬於堅果種子類,因此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是很適合在嘴饞時補充的小點心。

  4. 麻油豬肝:這道料理適合產婦傷口癒合後再吃,因為麻油是屬於較燥熱的溫補食材,而豬肝是動物性的鐵質來源,吸收率高,很適合產婦補充。

這幾道料理能夠替產婦補充需要的營養素,相較於麵包、餅乾、珍奶或其他垃圾食物,可以補身子又可以解饞,不過還是要切記不能過量,雞湯中如果浮著厚厚的油就少喝、紅豆紫米粥盡量少加糖、芝麻糊熱量高一天最多喝一碗、麻油豬肝一次也是 3-5 塊就好,最重要的是,練習細嚼慢嚥才不會一次吃過多喔!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北醫大研究:懷孕月分影響胎兒健康 年底出生兒易憂鬱
新生兒報戶口懶人包!一次把健保、生育獎勵、育兒津貼搞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偏頭痛吃藥無效又怕傷胎兒 神經注射可望改善

 
 
王澍清 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30歲的胡小姐從高中就偶有偏頭痛的情形,在今年中懷了第2胎之後,頭痛次數直線上升,幾乎每天都痛到沒辦法工作,陪伴老大時,更是一點點聲音就頭痛欲裂,普拿疼照三餐吃都壓不住,不但影響生活,心中對於藥物是否對胎兒有影響,也充滿著擔憂。她回想起懷第1胎時,也是每天頭痛,直到生產後才好轉。近日在家人陪同下,求診於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李怡蓁醫師表示,經過問診及神經學評估之後,幫胡小姐於大枕骨神經處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及少量類固醇,第2周治療見效後,頭痛次數及嚴重程度都大幅減少,只剩零星的幾次輕微頭痛,進入第3孕期後更是不再發作。


醫師說明,懷孕中偏頭痛的病人,雖然有5到7成於第2及第3孕期情況會逐漸改善,但仍有一大部分會面臨到頭痛狀況惡化的情形,然而不論是頭痛時服用的止痛藥,或是用來降低頭痛發生次數及嚴重程度的預防性用藥,基於安全性的關係,選擇皆有限,許多媽媽擔心藥物對胎中寶寶有害,更是不敢服藥。


2020年美國頭痛學會針對懷孕中偏頭痛患者的治療,對其會員 (其中近半數為頭痛專科醫師) 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5%的醫師對於使用神經注射感到非常放心,遠高於亦可於懷孕中使用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李怡蓁醫師進一步說明,大枕骨神經位於後腦勺,為頸椎第2節神經的分支。由於頸椎第1、第2節神經與三叉神經在三叉神經頸部複合神經核的匯流,在偏頭痛的病因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大枕骨神經附近注射局部麻醉劑加上小劑量的類固醇,透過神經調節的機制來治療頭痛,成為對口服藥效果不佳患者的進一步治療選項。


許多病人對於「在頭上打針」感到恐懼,事實上大枕骨神經位於頭骨之外,藥物注射於頭皮之下,安全性高。除了接受過開顱手術或對注射藥物過敏之外,沒有其他禁忌症。治療偏頭痛外,對於叢發性頭痛及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亦有良好的效果。口服藥效果不佳,或是懷孕等,無法使用其他藥物的頭痛患者,建議找神經科醫師諮詢,找出頭痛的解決之道。


更多NOW健康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對食物拯救過敏,4營養素補足免疫力

 
 
艾蜜莉
·2 分鐘 (閱讀時間)
 
 

每到天氣起伏大的時候,過敏就是一個令人難受的大問題。為什麽會過敏呢?其實過敏是一種身體中的對抗反應,免疫細胞因為過度刺激而產生過度的發炎反應,導致身體紅、腫、熱、痛、癢,而這之中很多狀況都是因為一種身體中的化學物質「組織胺」引起的。如果要從生活當中改變,除了避開吃了之後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也可以避開富含組織胺的食物,像是醃漬或罐頭食品、發酵類食品、精緻糖類、微波食品等。

4種營養素減緩過敏

一、Omega 3

Omega 3 可以減緩人體的過敏反應,雖然堅果中含有不少Omega 3 的優質油脂,但因為容易引起過敏,所以可以改吃亞麻籽油、魚油、橄欖油或是深海魚等來代替。

二、檞皮素

檞皮素是類黃酮素的一種,可以對抗發炎,幫助調整過敏體質。檞皮素在多種蔬菜裡都有,像是洋蔥、花椰菜、萵苣、甜椒、蘋果、櫻桃等。

三、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安撫免疫系統,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維生素C大部分在水果裡,像是芭樂、番茄、奇異果、柑橘類等。

四、礦物質 鎂

鎂可以幫助神經安定,使得身體減少過多的反應。鎂在綠色蔬菜的含量高,而豆莢類也多,像是四季豆、豌豆、扁豆等,另外在全穀類的含量也不少。

圖/艾蜜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感冒又抓耳朵 可能是得了中耳炎

 
 
·3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歲小寶哭鬧不停,媽媽原本以為是小感冒,打算手邊工作忙完再帶去看醫生,沒想到幾天後耳朵竟流出膿水,急忙就診,小兒科醫師檢查耳朵後,診斷為急性中耳炎,鼓膜已破裂流膿,轉診至耳鼻喉科做後續治療。小兒中耳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幾乎每周都有這樣的小病人掛號,若未妥善治療,恐影響聽力。

幼兒耳咽管發育未完成 比大人容易感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感冒一段時間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為什麼幼童比大人容易得中耳炎?這是因為小朋友的耳咽管尚未發育完成,和大人相較,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短,因此細菌容易跑到中耳腔。尤其6歲以下幼兒的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要特別注意。

一般感冒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中耳炎可能也有這些狀況,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也可能會覺得耳朵塞塞的、聽不太清楚,而且中耳炎常劇烈疼痛起來,多數集中在單側耳朵,少數為兩耳都痛。年紀太小的孩子,還不會透過言語表達耳朵痛,常以哭鬧、抓耳朵來表現,家長要多加留意,感冒中期或中後期可能誘發中耳炎。

延誤治療恐中耳積水 損傷聽力
中耳炎診斷上,最簡易的方式是持耳鏡檢查,如果耳道被耳屎塞住,影響到醫師的視線,會施予耳朵滴劑,將耳屎溶解出來或直接清除。此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做鼓室圖檢查,以偵測鼓膜狀況,診斷是否有中耳炎。

杜戎玨指出,大部分中耳炎是細菌造成,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有中耳積水問題,或是造成聽力受損。有研究指出,中耳炎未妥善治療,是造成小朋友聽力損傷的常見原因,不可輕忽。

中耳炎還有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症,就是造成耳後突出部位的乳突發炎。這種情形較為嚴重,因為細菌鑽得深,須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診斷,患者通常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治療。當小朋友發燒伴隨耳痛及耳後乳突紅腫時,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雖然還有其他原因如外耳道發炎,也可能引起耳朵疼痛,杜戎玨提醒家長,中耳炎常發生在感冒後或與感冒並存,還不會表達的小小孩如果哭鬧不止,又有感冒症狀,要請醫師檢查耳朵,看看有無併發中耳炎,提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寶寶過敏 注意環境還不夠 別讓「飲食」成預防漏洞

記者林雁茹/綜合報導

2020-11-10 15:00:00

 
▲兒科醫師:切勿以為過敏症狀過了就沒事!過敏應持續預防到3歲,過敏在寶寶每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發生。(圖/醫師提供)
▲兒科醫師:切勿以為過敏症狀過了就沒事!過敏應持續預防到3歲,過敏在寶寶每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發生。(圖/醫師提供)
 

家中一塵不染、床被枕頭也定期清洗曝曬,但寶寶還是過敏,東抓西抓、身上滿佈抓痕,讓人好挫折!新樓醫院新生兒科陳奕吟醫師表示,寶寶過敏原因不僅僅是環境影響,門診中常遇見的過敏案例,通常都是在寶寶3至6個月後,因食物過敏而誘發。因此,若發現寶寶身上有小疹子、皮膚粗糙、脹氣腹瀉、腸絞痛等狀況,就可能是過敏的初期症狀。若因初期過敏症狀輕微,而不注意預防,寶寶將持續暴露在過敏原下,使症狀逐漸加劇,罹患過敏疾病的機率也將大幅增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顯示,將近半數的寳寳在1歲前,會開始因為「飲食因素」誘發過敏,像是牛奶蛋白、雞蛋,都是常見過敏原。因此,陳奕吟醫師強調,過敏不能只注意環境清潔。針對寶寶的飲食,最好的選擇是哺餵母乳,讓寶寶藉由母乳接收媽媽的抗體與免疫因子;若是母乳量不足,或有其他因素無法哺餵,建議媽媽們優先選擇具「精準定位水解技術」的水解蛋白配方來銜接母乳。精準定位水解技術是藉由酵素將牛奶蛋白中的刺激分子切斷,可降低寶寶被誘發過敏的機率。

 

兒科醫師:切勿以為過敏症狀過了就沒事!過敏應持續預防到3歲
 

過敏在寶寶每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發生,1歲前可觀察「皮膚」和「腸胃」是否有出現初期徵兆:初期的皮膚過敏,會讓寶寶臉頰或四肢關節的皮膚紅腫搔癢、乾燥脫屑;腸胃過敏的症狀有脹氣、腹瀉、便秘、腸絞痛等,一旦過敏發生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和脾氣,當寶寶出現這些狀況,或是晚上易驚醒哭鬧,就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已經過敏。
 

若過敏長期未改善,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多生理與心理上影響。例如,呼吸道過敏會誘使寳寳產生打噴嚏、鼻塞、睡覺張嘴、睡眠不足等問題,除了會影響寶寶成長發育外,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會容易造成寶寶情緒發展不穩;腸胃過敏的寶寶因吸收受阻,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偏食。所以若初期寶寶過敏不論是腸胃、皮膚亦或是呼吸道,沒有好好處理的話,長期會造成惡性循環。陳奕吟醫師提醒,家長應從出生起關注過敏預防,將過敏風險控制到最小,為把握免疫發展關鍵期,應持續預防過敏直到寶寶3歲。
 

所有水解配方都能有效預防過敏? 醫師:關鍵在於是否能有效切斷過敏原
 

飲食是預防寶寶過敏的第一步,可坊間水解品牌琳瑯滿目,效果卻不盡相同。陳奕吟醫師分享,家長可優先挑選有大規模臨床實證的大廠牌,確保其具備精準定位水解技術,有效降低未來被誘發過敏的機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愛抓癢、夜哭恐是過敏!醫: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記者洪辰玉/綜合報導

2020-11-27 11:00:00

▲林舜峯醫師表示,寶寶一旦誘發過敏症狀,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因此事前做好過敏預防才是防止寶寶過敏最好的方式。(圖/醫師提供)
▲林舜峯醫師表示,寶寶一旦誘發過敏症狀,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因此事前做好過敏預防才是防止寶寶過敏最好的方式。(圖/醫師提供)
 

新生寶寶常常會有皮膚或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造成爸爸 媽媽相當困擾,其中有部份的原因其實是對牛奶蛋白過敏。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林舜峯醫師分享診間經驗,許多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腹脹、腹瀉、便秘甚至大便有血等腸胃症狀,在詳細詢問及檢查後,懷疑是牛奶蛋白過敏,餵母乳的寶寶限制媽媽對乳製品的攝取或改餵水解配方後得到改善。針對上述問題,其實是有機會可以預防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做好過敏預防,應從孕期就開始「環境」與「飲食」共同控制,懷孕期間及寶寶出生後減少二手菸、塵蟎、黴菌等環境汙染物的接觸、媽媽應避免家族已證實會過敏的食物(若無則不必限制高過敏的食物),且最好哺餵母乳,這點非常重要,除母乳本身的營養價值外,母乳容易消化、不易刺激腸胃,更可強化寶寶的免疫系統。對於高過敏機率的寶寶(家長或兄姊有過敏症狀),如果媽媽無法哺餵母乳,需使用配方奶做為飲食替代時,銜接配方建議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選擇可精準定位切斷過敏原的水解配方 預防過敏更有效
 

根據統計,哺餵母乳的寶寶約有0.5%,哺餵配方奶的寶寶約2~5%對牛奶蛋白過敏。林舜峯醫師表示,腸道是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嬰兒時期的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胃腸道黏膜的通透性較高、黏膜間隙較大,當牛奶蛋白的分子分解的有大有小、帶有刺激性的過敏原,就容易刺激腸道的牛奶蛋白穿過腸壁被吸收,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就是「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中,有的分子片段溫和,但也有的具有刺激性。因此預防寶寶食物過敏的關鍵,在於「水解技術是否能精準作用在正確位置」。
 

一般水解蛋白配方:能將大分子牛奶蛋白切分成小塊,但刺激的牛奶分子片段仍有機會進入腸道,產生不耐受反應。
 

精準定位水解蛋白配方:利用酵素精準鎖定牛奶蛋白中的刺激片段,進行切斷,並轉化為溫和的分子片段,避免誘發過敏反應。同時,溫和分子片段能慢慢訓練腸胃熟悉牛奶蛋白,降低未來誘發過敏的機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成寶寶犯過敏 醫建議從飲食調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4 分鐘 (閱讀時間)
 
 
▲林明弘醫師表示,出生半年內的嬰幼兒過敏,主要還是以腸胃道和皮膚症狀為主。(圖/醫師提供)
▲林明弘醫師表示,出生半年內的嬰幼兒過敏,主要還是以腸胃道和皮膚症狀為主。(圖/醫師提供)

5成寶寶因食物過敏!醫:建議挑選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天氣轉涼,若發現寶寶身上開始出現大小不一的紅疹、抓痕,或是早上起來噴嚏不停、呼吸有咻咻聲,小心寶貝可能被過敏纏上!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林明弘醫師表示,診間常遇到寶寶有皮膚、腸胃過敏症狀,包括皮膚紅癢、脫皮,或是腹瀉、腹脹等,但家長常不知這些是過敏的警訊,耽誤第一治療時間。林明弘醫師提醒,過敏若放任不管,可能引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需要服藥治療,因此過敏的預防越早越好。家長首先可從環境、飲食調整,減少寶寶暴露於過敏源的機會。

寶寶出生後,接觸的環境不多,家長應多注意清潔,避免塵蟎、黴菌、寵物毛髮等致敏物。但許多家長不清楚,其實「飲食」也是一大過敏地雷!研究報告指出,在一歲半以前,有將近五成的寶寶因牛奶蛋白、雞蛋誘發過敏,而寶寶每日接觸到的成長配方奶粉,便多是由牛乳調整而來。因此寶寶出生後,醫師都會建議媽媽哺餵「母乳」,因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分子較小,還含有成長所需的八種必需胺基酸,除了不易刺激腸道,更能提供完整的營養,增強免疫力。但媽媽若是本身條件無法哺乳,建議可選用「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不是水解配方就能預防過敏 精準定位、切斷過敏原更有效

許多品牌都使用水解技術,但各家廠商的技術不一,預防過敏效果也不同。最好挑選有經過科學實證,具備「精準定位水解技術」的品牌,可以鎖定牛奶蛋白中的致敏片段,切斷並進行馴化,轉化為溫和的蛋白分子,預防過敏效果最佳。

精準定位技術就像免疫系統保全 阻擋刺激蛋白進入腸道

市面上的嬰兒配方奶粉大部分乳源是使用牛乳,但牛奶蛋白組成跟母乳有一定差異,再加上剛出生的嬰兒腸胃系統尚未成熟,消化食物的酵素活性有限,腸道黏膜細胞間隙也較大,接觸到牛奶蛋白中的刺激分子時,可能會讓免疫系統出現過度排斥反應,引起過敏。

若把寶寶的免疫系統比喻為家,水解技術就像是「保全」的角色。普通的水解技術,就像是漫不經心沒有好好把關的保全,無法過濾配方奶中哪些是帶有刺激性的過敏原,當這些刺激性的過敏原進到寶寶腸胃裡時,免疫系統看到不認識的人就會奮力抵抗,也就是誘發過敏現象,開始會出現溢奶、吐奶、腹瀉、紅疹,嚴重時則會出現血便、濕疹等過敏症狀。

而精準定位水解技術如同專業的保全,能在牛奶蛋白中,鎖定兇惡的蛋白質訪客把它切斷,並轉化成溫和蛋白質後,才進入腸胃。這樣不僅寶寶的腸道可以慢慢適應牛奶蛋白,也能訓練免疫系統,未來再遇到相同外來客時,就比較不會出現過敏反應。

「過敏進行曲」一旦開始就難回頭!出生後就該做好預防

林明弘醫師表示,出生半年內的嬰幼兒過敏,主要還是以腸胃道和皮膚症狀為主,腸胃過敏包括腹脹、腹瀉、溢吐奶,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腸絞痛、血便等;皮膚過敏症狀則是寶寶四肢出現乾燥、脫屑、臉頰紅紅的,嚴重的會有不規則的蕁麻疹、濕疹等異位性皮膚炎的表現。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據顯示,過敏免疫機轉一旦啟動之後,寶寶將陷入「過敏進行曲」的發展,若過敏原沒有改善或降低,未來發展成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疾病的機會也相對地提高。

過敏症狀就如同擺脫不了的壞朋友,會影響寶寶的成長造成長遠的影響,因此從寶寶出生起,就應該為過敏預防做好準備,並在奠定未來關鍵發展的3歲前,減少過敏源的接觸,降低寶寶誘發過敏的機率,維持寶寶的長遠健康。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寶寶愛抓癢、夜哭恐是過敏!醫: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預防寶寶過敏 注意環境還不夠 別讓「飲食」成預防漏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4款麵包少碰! 業者坦承自己都不吃

 
 
華視
·3 分鐘 (閱讀時間)
 
 

▲ 麵包示意圖。(資料照)

台北市 / 蘇偉樺 綜合報導

不少人喜歡將鬆軟美味的麵包,當作早餐或是下午點心吃,但現在有麵包師傅就特別指出4款麵包,民眾應儘量避開少買,因為口感雖好,但不一定就是健康營養的麵包,甚至直言「不懂的人才會喜歡吃,自己家從來都不吃的。」

買麵包有撇步!這4款老闆自己都不吃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麵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食物,常被作為早餐吃,因為不需要早起準備,方便又省事,但有麵包師傅就列出4種麵包,包括:人造奶油麵包、便宜肉鬆麵包、假的全麥麵包、便宜的水果麵包等,建議民眾應該儘量少買,因為他們雖然口感好,但卻不一定健康,還說「不懂的人才會吃,自己家從來都不碰」。

麵包師傅指出,第一種「人造奶油麵包」,奶油吃起來口感濃香滑順,不論是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喜歡,但奶油有分植物性及動物性,一般夾在麵包裡的大多都是植物性奶油,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但其實它的營養價值並不高,而且還有大量反式脂肪,吃多了容易發胖;麵包師傅也透露,用植物奶油做的麵包,常溫下也基本不會融化,而動物奶油做的麵包,常溫下一會就會融化了,兩者有很大的差異。

第二種「便宜的肉鬆麵包」,麵包師傅表示,並非所有肉鬆都是用「肉」做的,因為有些麵包店為節省成本,會使用「肉鬆粉」來製作,口感、味道和真的肉鬆差不多,但營養價值就差很多,若裡頭再加了一些添加劑,吃多了反而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第三種「假的全麥麵包」,麵包師傅說,全麥麵包是很多人都公認的健康麵包之一,但其實有些店家只是打著全麥麵包的名義,而在小麥中加入焦糖染色,來謊稱「全麥」,或是利用全麥混合麵團,添加各種糖粉及油脂,讓口感更鬆軟美味,但事實上卻與真正的全麥麵包差很多,建議購買的時候,還是看一下食材成分來判斷。

麵包師傅表示,第四種則是「便宜的水果麵包」,因為奶油可能用的是便宜的植物奶油,而水果也可能是殘次的水果切出來的,並不新鮮的,有的甚至是用罐頭水果來製作,而這類水果又因為含有防腐劑、添加劑,所以吃起來會異常的甜,建議民眾應謹慎購買食用。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不只熱量.糖分 果汁也喝得到營養!
多喝紅豆湯補鐵才有好氣色? 食藥署這樣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有機的?這15種蔬果貴的不一定好

 
 
三立新聞網
·1 分鐘 (閱讀時間)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在購買蔬菜水果時,若是在包裝上標榜「有機」,不論是否價格較高,為了吃的健康,消費者還是願意花下去。但你知道其實有些蔬果,不一定要買有機的嗎?

專家建議,可以選擇傳統方式種植的蔬菜。(示意圖/資料照)
專家建議,可以選擇傳統方式種植的蔬菜。(示意圖/資料照)

美國環保工作團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列出15種農藥殘留最少的15種蔬果,民眾只需購買傳統方式種植,並不需要多花錢買比較貴的有機蔬果。

【水果類】

酪梨、芒果、鳳梨、奇異果、木瓜、香瓜、哈蜜瓜、葡萄柚

【蔬菜類】

玉米、高麗菜、毛豆、洋蔥、蘆筍、茄子、白花菜

鳳梨屬於皮厚的水果,食用時一定會削掉外皮。(示意圖/資料照)
鳳梨屬於皮厚的水果,食用時一定會削掉外皮。(示意圖/資料照)

民眾也可以掌握挑選小撇步,若果皮屬於比較厚的水果,如鳳梨、哈密瓜等,在購買時就不必要買有機的,除非像草莓、蘋果這類必須整顆吃下去的水果,再挑選有機的即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編輯部 整理
·2 分鐘 (閱讀時間)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門診1對爸媽帶了滿月大的寶寶來打預防針,在阿包醫生還未解開衣服檢查前,就注意到他的肚子中間區塊有明顯的突起。


接著我就問媽媽:「媽媽,妳應該納悶為何寶寶的肚臍看起來不太一樣吧?」媽媽急忙地說:「阿包醫生,你怎麼知道?他自從臍帶脫落後,我們就發覺他的肚臍不時都會凸凸的,而且哭鬧的時候更明顯,我們有嘗試用手去壓,但都沒有用,這是為什麼啊?」


接著我解開包屁衣,果真就是很明顯的臍疝氣,也就是臍帶脫落時周圍的肌肉還沒完全閉合,因此腹部內組織就會從這個缺口擠出,形成肚臍的膨出,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聊聊什麼是「臍疝氣」。


什麼是臍疝氣?


臍疝氣指的是當人體中的腸子、空氣、體液等腹部內組織從腹壁肌肉中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導致肚臍周圍突出,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凸肚臍,好發於1歲以下的寶寶與早產兒。


其中,部分寶寶在剛出生時並不會發現,直到臍帶脫落時,因為臍帶附近的肌肉尚未關閉密合,這時腹內組織從縫隙中擠出,就會形成臍疝氣。


平時照護這樣做


當發現寶寶有臍疝氣時可先前至兒科門診就診,醫生會評估臍疝氣程度及範圍,大多數的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不須特別處理。


而部分爸媽詢問,臍疝氣是否會疼痛,答案是不會,但因為當寶寶大哭時,臍疝氣的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讓不少爸媽心疼,這時爸媽不需太擔心,先安撫寶寶,盡量讓孩子情緒盡快穩定下來,腹壓就會下降,原本不小心跑到肚臍周圍的器官也會慢慢復位,降低凸出症狀。


臍疝氣的就醫時機


一般來說,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但若是發生以下狀況應該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修復:


1.寶寶2~3歲時仍未消失。
2.寶寶哭鬧不已、嘔吐、精神狀況差。
3.肚臍變得紅腫凸出甚至發黑。


阿包醫師小叮嚀


臍疝氣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大多會自然消失,因此爸媽不必過於擔心,而部分傳統做法會用硬幣或彈性繃帶等刻意壓平肚臍,但這些做法無益於改善,因此平時不需特別壓下去,以免使寶寶產生不適。


編輯:王詩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季節轉變鼻過敏反應大 藥物噴劑只能治標想治本靠這個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擁有較多肌肉的人 免疫力真的比較好嗎?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分鐘 (閱讀時間)
 
 

大家都知道肌肉量多,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會讓代謝變好,比較不會發胖,想要減肥的人也比較容易瘦下來;現在甚至有研究發現,肌肉可能有助於保護人們免受到感染,簡單來說,肌肉量比較多的人,可能具有比較好免疫系統,研究刊登在《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

健康飲食和運動鍛鍊很重要

這個發現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進行的,大流行主要影響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因此,專家們一直在倡導健康飲食和運動鍛鍊的重要性,希望可以藉此提高人體抵抗疾病或預防嚴重併發症的能力。

這項研究發現在抵抗感染的時候,肌肉組織為免疫細胞提供了庇護所,為細胞提供了避免與病毒和其他病原體不斷鬥爭而被燒盡的機會。在感染的過程當中,身體是依靠T細胞來識別和殺死外來的入侵者。

肌肉的量越多,抵抗力就越高

研究作者Jingxia Wu指出,當T細胞功能降低,就會引起體重減輕和肌肉質量下降的惡病質,這個現象引起研究人員去研究免疫反應與肌肉之間的關聯性。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將淋巴細胞性脈絡膜腦膜炎病毒(LCMV)去感染小鼠,感染之後發現肌肉量比較多的小鼠比較能夠抵抗慢性病毒感染。

研究觀察到小鼠的肌肉會產生稱為介白素15(IL-15)的信號蛋白,而且肌肉量越多的小鼠,釋放的IL-15越多;IL-15的功能是可以讓T細胞藏在肌肉裡面,就能避免T細胞數量減少,使免疫系統能夠繼續對抗感染並避免發炎。

雖然從研究中發現,肌肉的量越多,小鼠的抵抗力就越高,就越能去對抗病毒的感染,但還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是否可以適用於人體,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來驗證。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星球

延伸閱讀:
免疫力變差易誘發「皮蛇」! 不只會出現紅色丘疹、水泡,這些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家有長輩一定要看!一旦感染這種疾病恐致死
想遠離心臟病致死風險 飲食改選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也許值得嘗試
高血壓患者少吃鹽! 研究:減少鹽分攝取可改善腸道微生物菌群,進而對降低血壓產生幫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夫妻到父母——準爸媽的伴侶相處之道

image

文/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隨著「卸貨」的時間越來越接近,準爸媽們心裡有哪些感受呢?會不會因為即將面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有些不安,也不確定該怎麼彼此支持呢?接著要來談談準爸媽在寶寶出生前的伴侶相處喔!

幫助準媽媽緩解身體不適
首先,在準媽媽肚子越來越大後,行動越來越不方便,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例如:腿部腫脹讓行動越來越不方便、因寶寶太大擠壓造成恥骨或肋骨痛、睡覺時因肚子的壓迫而難以入眠……。這時準媽媽的情緒可能因此不穩定,很需要支持與陪伴。準爸爸可以一邊用簡單的按摩,一邊和伴侶聊天,同時照顧到另一半身體與內在的感受。

產前創造美好經驗與回憶
有了孩子的生活,彼此的身份就正式多了爸爸與媽媽的頭銜,責任變大了,合作關係也變多了。許多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後一邊手忙腳亂,一邊感嘆兩人世界的甜蜜時光不再。所以趁著寶寶還沒出生前,盡情地專注於兩人相處的時光,可能是隨興的小旅行,也可能是一同去喜歡的餐廳用餐。畢竟寶寶出生後會有一段時光,不太能說走就走,也因為寶寶要喝奶或換尿布,會影響出遊場所的選擇性,這時新手爸媽們回味在卸貨前創造的美好相處時光,讓疲累的心情能夠微笑一下。

練習溝通模式以避免爭端
從單身進入伴侶關係,就經歷了一段需要彼此調整或是適應的過程。有了寶寶後,有更多需要互相協調與溝通的地方,舉凡哭了要不要立刻安撫、喝奶時間要不要固定、隔代教養的照顧方式,以及剩下的家務該如何分工等等,都會是新手爸媽要共同面對的議題。

然而寶寶出生後,可能因為夫妻雙方心力不足而影響溝通品質,所以在家庭議題的溝通上,很需要以下三個部分:第一、放下個人意見聆聽;第二、「換作我是對方」的同理思考;第三、表達感受,而非僅有指責。這三個部分從字面看來也許不難,但實行起來,常常會因為溝通的慣性與當下的情緒而無法達成。因此,如果能在產前比較餘裕時,就練習這樣的溝通模式,並且預先思考寶寶出生後有哪些照顧上的分工需要討論,而在寶寶出生後,隨著寶寶氣質與作息狀況彈性修改,就能夠避免在產後出現強烈的爭端。

以上三點分享給懷孕後期的準爸媽們。在孩子出生後,整個家庭難免轉往以寶寶的需求為中心,暫時無法照顧到伴侶之間的聯繫。一個家庭是以伴侶為所有的開始,學習如何成為彼此的另一半,在成為父母的路上,會是很好的基礎。在新生兒時期,主要照顧者不論是父親或是母親,為了滿足孩子的身心需要,都得失去一部份的自己,而另一半的理解與關懷,就會是彼此重要的添補與滋養。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FACEBOOK專頁: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吵架,爸媽怎麼辦?

image


諮詢/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採訪報導/林瑞丹

吵架,經常是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因學齡前的孩子在心智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上都還不夠成熟,爸媽的介入和引導,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吵架也是一種能力,教會孩子好好吵架,更是爸媽必修的課程。

處理手足爭吵前,請先看孩子已經學會相處了嗎?
有些父母面對手足爭端,教養方式總是主張「大讓小」,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提醒爸媽,年齡是「涉入」的考量,卻不是「是非」的依據。家裡若有3歲以下的孩子,兄姊要面對的是還不懂規矩、不懂遊戲規則、不講道理的弟妹,在遊戲過程中,很容易沒經過同意就去碰兄長正在玩或做的東西,這時候就需要有大人陪伴,不僅可以居中引導遊戲和互動方式,也可以減少衝突。手足間有了相處經驗後,孩子漸漸會懂得怎麼跟年幼的弟妹玩,爸媽才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玩。

吵架介入三步驟:冷靜、傾聽、教孩子解決問題
「除非孩子有危險性,如出現動手(咬、推)或破壞性行為(丟摔玩具、砸東西),或是吵架老是其中一個孩子吃虧,總是哥哥或姐姐吵贏」,王心理師並不贊成父母在第一時間介入手足的爭端。一旦真的吵起來,他建議先把3歲以下的孩子抱離現場,或將爭執的孩童分開場域,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當下父母先不要開口問事由,以免大人自己也陷入情緒而讓情況更混亂。

不要急著給方法,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方案
孩子情緒冷靜後,便要了解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個別了解狀況,先避免「千錯萬錯都是對方的錯」。讓年長的孩子先說自己剛剛對弟妹做或說了些什麼,再講弟妹對自己做了什麼。爸媽要注意自己的語調和態度,避免孩子以為大人在追究責任。讓孩子自己說,可以幫助孩子自我覺察,拿球丟弟弟的頭,是第一次,還是很多次?會不會動不動就說出傷害弟妹的話,甚至動手傷害弟妹的身體,讓孩子自己覺察這些話或行為帶來的結果和傷害。

聽完事實經過便要來教孩子解決問題。先聽聽孩子的想法,想要怎麼處理?不喜歡弟弟干擾,哥哥可以換地方、拿另一個玩具給弟弟玩、或請弟弟去其他房間幫忙拿東西過來,讓孩子自己想。在討論中讓孩子知道除了推開或動手打人以外,有第3、4、5種更好的解決方式。這些方式不只教孩子而已,需要在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後把剛剛說的方式實際演練一次。用弟弟妹妹聽得懂的話講、或是讓孩子練習和弟妹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蹲下來或握住對方的手、或邊玩邊說話,透過演練過程慢慢去修正,建立孩子間彼此的溝通態度和方式。

孩子爭吵後,大人可以製造機會帶孩子一起玩、去公園、騎個腳踏車,做個活動或是遊戲,只要讓他們感到好玩、有趣,自然關係的維護就會上來、就會和好。孩子間本是邊吵邊玩、越吵越好。最重要的是幫忙製造情境,讓孩子自然互動。

為孩子解決問題的同時,別讓自己也變成問題的製造者
父母用對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們解決爭端,學習人際互動、溝通與解決問題的判斷思考,甚至可以越吵感情越好。但王意中也提醒,孩子爭執時都有情緒,大人介入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大人自己不太能控制情緒,建議不要介入,以免讓問題更複雜。夫妻若有一方較易激動,建議事件討論和溝通由另一方處理。爸媽也要能自我覺察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反應,了解自己是不是能掌握情緒?會不會容易生氣?容易焦慮、不安?才能有效處理孩子的情緒和爭端。

同儕吵架,也是幫助孩子重新釐清彼此關係的起點
孩子吵架並不是都和手足吵架一樣需要和好。孩子在幼兒園或和別人家孩子吵架,爸媽除了幫助孩子說出事實的經過外,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確定和爭執孩童的關係,了解孩子本身想不想和對方和好。問孩子:明天去學校想和他玩?想和他說話嗎?明天不想,多久會想?想和他一起玩什麼?讓孩子自己說、自己決定,再回應,在說的過程中視情況給孩子修復關係,或是冷處理的方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歲前的動作刺激,可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件

 
 
信誼基金會
·4 分鐘 (閱讀時間)
 
 
信誼
信誼

文/信誼基金會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幼兒體能年年衰退的現象,我們的孩子從小缺乏各種動作和姿勢的刺激,身體的機能缺乏主動運動的機會,長大後便缺乏克服困難、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這些發展上的問題,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獲得顯著的改善。

走路、奔跑、跳躍、翻滾……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功效其實並不簡單。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的刺激,不僅能為孩子打下一生健康的根基,也建立孩子自信又聰明學習的基礎。現在就讓我們更具體瞭解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

好處1 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會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還可改善孩子的情緒、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好處2 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系教授林曼蕙表示,「所有的身體活動經驗都和知覺認知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形成的神經網路,有助於遇事時的思考和判斷。」0~6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顯著的時期,此時若能透過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奠定初步動作與基礎動作能力,將成為日後各種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劉氏視聽動個別化教育機構教學總監劉駿就指出,小時候過於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可能產生部份動作不協調、反應遲緩的現象,連帶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好處3 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的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讓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的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好處4 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天才領袖全腦與健康體適能培育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指出,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情緒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另外,對幼兒來說,交朋友時非語言的互動更為重要,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好處5 親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媽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運動,不僅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可以幫助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親子間的話題也會變多。由於親子間共同的經驗和肢體的接觸可增進感情和信賴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會更加穩定,親子間的默契也會更好。

好處6 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孩子被貼上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標籤。然而林曼蕙教授根據多年經驗與研究觀察到,絕大多數有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劉駿也從30年的教學經驗中指出,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若能讓這些孩子在運動需求量上獲得滿足,選擇能引發孩子興趣的運動,在玩法上建立明確的規則,並做適當的引導,往往就能大幅改善其狀況。

更多信誼基金會文章

孩子吵架,爸媽怎麼辦?

給過動孩子公平學習的機會

歲前的動作刺激,可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件

 
 
信誼基金會
·4 分鐘 (閱讀時間)
 
 
信誼
信誼

文/信誼基金會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幼兒體能年年衰退的現象,我們的孩子從小缺乏各種動作和姿勢的刺激,身體的機能缺乏主動運動的機會,長大後便缺乏克服困難、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這些發展上的問題,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獲得顯著的改善。

走路、奔跑、跳躍、翻滾……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功效其實並不簡單。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的刺激,不僅能為孩子打下一生健康的根基,也建立孩子自信又聰明學習的基礎。現在就讓我們更具體瞭解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

好處1 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會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還可改善孩子的情緒、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好處2 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系教授林曼蕙表示,「所有的身體活動經驗都和知覺認知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形成的神經網路,有助於遇事時的思考和判斷。」0~6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顯著的時期,此時若能透過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奠定初步動作與基礎動作能力,將成為日後各種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劉氏視聽動個別化教育機構教學總監劉駿就指出,小時候過於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可能產生部份動作不協調、反應遲緩的現象,連帶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好處3 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的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讓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的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好處4 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天才領袖全腦與健康體適能培育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指出,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情緒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另外,對幼兒來說,交朋友時非語言的互動更為重要,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好處5 親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媽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運動,不僅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可以幫助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親子間的話題也會變多。由於親子間共同的經驗和肢體的接觸可增進感情和信賴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會更加穩定,親子間的默契也會更好。

好處6 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孩子被貼上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標籤。然而林曼蕙教授根據多年經驗與研究觀察到,絕大多數有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劉駿也從30年的教學經驗中指出,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若能讓這些孩子在運動需求量上獲得滿足,選擇能引發孩子興趣的運動,在玩法上建立明確的規則,並做適當的引導,往往就能大幅改善其狀況。

更多信誼基金會文章

孩子吵架,爸媽怎麼辦?

給過動孩子公平學習的機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幾歲適合分房睡?先確保2種能力,職能治療師教你3步驟順利分房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3 分鐘 (閱讀時間)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許多爸媽從孩子出生就一直同房同床睡,雖然方便照顧,但也互擾睡眠品質;當孩子大了,爸媽們還會擔心孩子不夠獨立,想跟孩子分房睡,但不知道怎麼做嗎?如果孩子中途找爸媽,該怎麼辦?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該如何從事前準備著手,三步驟順利讓孩子自己睡!

孩子幾歲適合分房睡?先確保2種能力,職能治療師教你3步驟順利分房
孩子幾歲適合分房睡?先確保2種能力,職能治療師教你3步驟順利分房

幾歲適合分房睡?

和孩子分房睡,可以改善爸媽及孩子的睡眠品質,還能增加孩子對自己的自信、獨立感。雙和醫院職能治療師潘介玉表示,「分房睡的時間點,主要依孩子的氣質及家庭結構而定。」對於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而言,分房睡是相當剝奪安全感的訓練,不過通常建議三到六歲可以開始嘗試。

想分房睡?先做8個事前準備!

1.可以透過繪本和孩子討論。

2.觀察孩子是否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3.確保孩子具備部分獨立的能力,像是上廁所不用媽媽抱、可以自己蓋被子。

4.跟孩子一起規劃、採購、佈置房間,讓孩子喜歡並接受自己的房間,可放孩子喜歡的安撫物陪伴他。

5.房間以及床的安全很重要,床不要過高、過大,才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6.可以先試著分開睡午覺,讓孩子自己在房間練習。

7.分享孩子熟悉的同儕自己睡的經驗,但千萬不要有比較的口吻,相信並鼓勵孩子嘗試。

8.若孩子生病,不建議在不舒適的狀況下訓練分房睡,因為生理的不適會使孩子情緒更加脆弱。

孩子幾歲適合分房睡?先確保2種能力,職能治療師教你3步驟順利分房
孩子幾歲適合分房睡?先確保2種能力,職能治療師教你3步驟順利分房

跟孩子分房睡三步驟

步驟一

在孩子房間和孩子一起做原有的睡眠儀式,陪孩子刷牙、聽故事、親親抱抱、睡覺,但不要跟孩子一起躺在床上。

步驟二

讓孩子清醒地知道即使爸媽離開,還是能找到,增加孩子安全感。可以跟孩子說「晚安,有事情大叫我,我就在隔壁房間或是我就在外面」不要默默消失,反而會讓孩子恐懼。

步驟三

當孩子睡到一半找你,一定要回應並詢問需求,像孩子說怕黑,就可以進房間陪他,稍微安撫「你現在很安全,有問題可以隨時找爸媽」,並鼓勵他「你剛剛有努力,你很棒自己睡」,重要的是,每次陪伴孩子的時間要慢慢減少,讓孩子能漸進式的自己睡。隔天也要鼓勵他,著重孩子改變的部分,像是「你後來有自己睡著了,很棒」,並保證爸媽會陪他。

但如果持續兩週,過程中孩子的狀況沒有變好,這表示孩子還沒準備好,建議可以稍等半年後再試試,爸媽不用太急著想馬上成功。

分房睡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

潘介玉職能治療師表示,其實想要訓練孩子分房睡有兩個前提,第一是孩子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像是有良好的家庭互動;第二是孩子要有足夠的獨立性,可以自己吃飯、穿衣,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也就是說有足夠安全感及獨立性的孩子才適合分房睡,而不是將分房睡變成訓練孩子獨立的方式,在害怕的狀況下分房睡並不會增加獨立。

另外注意訓練的時間點很重要,不要……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1361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的擔憂:生產完的傷口疼痛要如何克服?婦產科醫師解析

 
 
信傳媒編輯部
·2 分鐘 (閱讀時間)
 
 

分娩的疼痛可比喻成最高等級的十級痛。(圖片來源/miko@photoAC)

懷胎10月是一件辛苦的事,生產過程是每位孕媽咪最後必須要碰到問題,最後能夠順利生產也是孕媽咪的希望。孕媽咪最常會問的一個問題:自然生產時的疼痛我受得了嗎?生產完的傷口疼痛要如何克服?首先我們都必須承認自然生產的陣痛的確很痛,若將痛分成十級,分娩的疼痛可比喻成最高等級的十級痛,等同於自焚、斷手指。

為了將寶寶健康平安產下,每個媽媽都必須忍受常人所無法忍受的疼痛!那麼身為一位體恤辛苦孕媽咪的婦產科醫師,我們該如何協助他們克服生產的陣痛及生產完的傷口疼痛呢?儘早提供孕媽咪施打無痛分娩(硬脊膜外麻醉)是減輕生產的疼痛最有效的方式。

只要產婦覺得有需要就可以打無痛分娩,有些錯誤的觀念認為無痛分娩最好等到子宮頸口開了4公分以後再打,否則太早打可能會延長產程,或是影響產婦用力而導致剖腹產。其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早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報告則否定了這個觀念。這項研究是針對750位初產婦,在子宮頸口開4公分之前就給予無痛分娩,另一組則在在子宮頸口開4公分之後才給予無痛分娩。

結果發現在子宮頸口開4公分之前就給予無痛分娩這組能夠有效的減輕疼痛,嬰兒出生的情況也比較好,整個產程也比較短,至於需要剖腹生產的比率則兩組差不多。

因此本院(新光醫院)早在10年前就提供「0指」無痛分娩作為孕媽咪的第一線減痛方法,經過多年的實施,孕媽咪滿意度極高,這要感謝本院麻醉科醫師的大力配合。近年來由於止痛藥的進步,產後也可注射長效止痛藥,搭配短效止痛藥及口服藥,可以減輕產後傷口的撕裂疼痛,止痛效果可達一週。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少子化的到來,個人深深覺得並不是一定要讓孕媽咪痛得死去活來才叫媽媽偉大,懷胎10月及費心漚血的養育之恩就難以回報了,在此預祝所有辛苦的孕媽咪生產順利!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蕭國明,本文轉載自第348期《新光醫訊》

更多信傳媒報導
人物》藍志明:你騎的不只是一台腳踏車
眼前難關過不去?試著放下自尊與執著
旅行小提案》轉動都市日常 桃園城事探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道融合病毒竄升!咳嗽、流鼻水…跟感冒怎麼分? 醫警告6種狀況得嚴防併發症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分鐘 (閱讀時間)
 
 

 

近來許多幼童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家長以為是秋冬氣溫陡降,罹患一般感冒或A、B型流感,但根據統計,近一個月來,2歲以下兒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比例較去年同期提高2成,該病對於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而言恐有致命危機,家長切莫輕忽。

 

呼吸道融合病毒 小於1歳幼兒、大於65歳老人特需留意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就全世界而言,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造成約6千4百萬人感染,甚至約16萬人死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林鴻志教授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小於1歳幼兒與大於65歳老人之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將近2/3的幼童於1歳前,曾感染過此病毒;超過90%的幼兒,在2歳以前曾有2次以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經驗。

 

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症狀與感冒相似

 

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健康孩童,當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時,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且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感染機率越低,嚴重度也大幅降低;但林鴻志提及,對於6週至2歲的寶寶,症狀會較明顯,出現脫水、喘鳴、呼吸急促或發燒等症狀,且容易造成嚴重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甚至窒息、昏睡、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不典型症狀

 

 

多採支持性療法為主 6族群易產生嚴重併發症

 

林鴻志提到,檢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方式是以棉棒取鼻咽的黏液,進行病毒培養後確診,治療上與一般感冒相同,輕症大多採支持性療法,以症狀治療為主,包括脫水時補充點滴、呼吸衰竭合併嚴重喘鳴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蒸氣治療,重症患者則需監控血氧濃度,若給予氧氣效果不佳,則需適時使用呼吸器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數寶寶會產生嚴重併發症。林鴻志提醒,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包括小於六個月的嬰兒(特別是上托嬰中心或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小於35週的早產兒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如:先天免疫不全、器官移植者等,和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氣喘的孩童。

 

 

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 施打疫苗+曬太陽有幫助

 

目前健保針對懷孕週數30週以下的早產兒、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小於或等於35週)、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患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1歲以下患血液動力學有顯著異常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在1歲以內應1個月施打一次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最多施打6劑,可有效避免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產生嚴重併發症。

 

林鴻志建議,應適度曬太陽,有助人體內固醇類物質轉化成維他命D,可減少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機率。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得肺炎? 感冒、免疫力差易感染!5大高危險群沒注意恐奪命
急性心肌炎症狀像感冒,半數24小時內會死亡! 4大高感染族群要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供最天然的營養 母乳能增強寶寶免疫力

 
 
·2 分鐘 (閱讀時間)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可依寶寶各階段生長需求提供完整營養。世界衛生組織(WHO)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建議各國政府單位應持續鼓勵那些懷疑或確診的母親開始或繼續母乳哺育,並勸告母乳哺育的好處遠大於傳染病傳播的潛在風險。因母乳具有多種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可以增強嬰兒免疫力,保護嬰兒避免感染。根據WHO建議,嬰兒純母乳哺育6個月後,需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哺餵母乳至2歲或2歲以上,因此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因母乳是提供寶寶最天然的營養,呼籲各位媽媽們持續母乳哺育,讓寶寶們能夠健康長大。

母乳問題好幫手 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

依專線統計109年(1-10月)共有1萬6,057通服務,其中最熱門議題「母乳哺育」約占45%。孕產婦最關心的前5大母乳問題包括:餵母奶生病吃藥還可以餵嗎? 乳房硬塊該怎麼處理?母乳在室溫冷凍冷藏可以放多久? 奶量很少該怎麼追奶?想要退奶該怎麼做? 而其中2個問題皆和奶水分泌有關,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促進奶水分泌3招,讓媽媽成功哺餵母乳。

第1招-早早餵:分娩後媽媽與寶寶即刻做肌膚接觸,並且儘早開始哺餵母乳。第2招-正確餵:餵食前先洗淨雙手,媽媽採取舒適姿勢及愉快心情,同時注意以下技巧:1. 母親和寶寶必須緊密相貼:母親腹部和寶寶腹部必須緊密相貼並且寶寶頭與身體呈一直線。2. 寶寶正確含住乳房:寶寶口中含入乳暈及下面組織兩大部分,嘴張得很大,下嘴唇外翻,下巴有接觸到乳房。3. 媽媽手部的正確姿勢:以C型握法,大拇指在上,其他手指在下支撐乳房,不要碰到乳暈。第3招-隨時餵:依寶寶需求,無限制哺乳,當寶寶想吃時就餵,餵的愈多,奶量會隨之增加。

早產寶寶的福音 北中南皆有愛心安全母乳庫

針對早產兒或病童等有特殊需求之嬰兒,當母親無法親自哺乳時,國民健康署也補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等3個母乳庫,接受全國各地的媽媽無償捐贈母乳,只要經醫師開立處方箋提出申請需要,可提供安全的捐贈乳給予使用,以幫助更多需要母乳的寶寶們獲得營養,得以健康發育成長。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臉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擺脫生產疼痛夢魘! 醫師:做好疼痛控制優雅生產

 
 
 
 
 
 
 
 
 
 
 
 
 
廣告: 11 秒
 
Scroll back up to restore default view.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懼疼痛 生產也能優雅漂亮生產,一直都是女性朋友人生中的一大門檻,以往生產僅注重安全,後來還需兼顧就醫環境的舒適。近年來,孕媽咪們對於生產的要求提升,不但要生的優雅又漂亮,對於在生產過程中如何降低疼痛,也是很多孕婦所關心的。優雅生產 產前、產後都保有最佳狀態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表示,優雅生產是從產前、產中以及產後的全方位準備,在產前,孕媽咪們把自己用的漂漂亮亮,霧眉、接睫毛以及妝容都準備齊全;待產的過程也要讓疼痛絲毫的降低,保持孕婦最輕鬆的生產狀態;產後的復原階段也能舒適輕鬆,不會狼狽地面對探訪的訪客,所有的關鍵要素,除了環境、流程以及病人的心態之外,「疼痛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止痛新趨勢 長效止痛市場夯陳保仁醫師說明,爲保有良好的疼痛控制,止痛藥物是否長效已成為病患關注重點,相較於以往口服止痛藥、肌肉或靜脈注射短效針劑以及自控式止痛藥物等;現在更有生技業者研發長效七天型止痛針劑,也算是另類的台灣之光,在臨床上都是安全、合法、有效,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止痛新選擇。陳保仁醫師進一步說明,長效七天型止痛針同樣皆有輕微噁心及暈眩的副作用,但生產完後的產婦們都需要好好休息,止痛藥劑等普遍的副作用對於孕婦們影響不太大,依照臨床上產婦們的經驗分享,打一針換來七天的止痛療效,病人回饋仍屬合理可接受的範圍。醫師提醒 保持好心情享受好「孕」氣陳保仁醫師提醒想成為優雅生產的媽咪,記得當媽媽的路上妳不會是孤獨的,與醫師、醫療團隊、家人及伴侶保持良好的溝通,遇到困難或是不舒服的情況要反應,隨時保持好心情,享受好「孕」氣。【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及產褥期運動 醫:若無不適可持續規律運動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WHO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有重量訓練運動習慣的29歲孕婦詹女士,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重量訓練。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該名孕婦並無孕期運動之禁忌症,建議如果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黃冠穎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之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且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且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

黃冠穎醫師近一步指出,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之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

黃冠穎醫師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情況。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若有運動傷害或相關不適症狀發生時,必須回診讓婦產科醫師判斷狀況,以利提供相關檢查與建議。

更多新聞推薦

● 抑制炒房中央祭五對策 桃市支持中央加強稽查紅單交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道融合病毒」易引起支氣管炎!兒科醫師解答家長常見12大疑問

 
 
王芊淩
·4 分鐘 (閱讀時間)
 
 

隨著天氣氣溫下降,類流感的患者人數仍然持續增加當中,特別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疾管署近期監測中發現,佔了社區中63.2%的病毒株。雖然這支病毒對於大人而言頂多引發感冒症狀,但對兩歲以下的幼童而言,確實有可能造成住院、致死的風險。

根據臨床上觀察,陳鉉煒小兒科及家庭醫學科院長院長坦言:「呼吸道融合病毒患者比我想像還多得多對於治療屬於症狀處理。」

只是多數家長只知道感冒、流感,到底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還搞不清楚,偏偏呼吸道融合病毒跟支氣管炎有極大相關性,陳鉉煒院長列出門診中常見的家長問題,也一一解答。

1:造成嬰幼兒細支氣管炎的病毒有哪些?

A:以呼吸道融合病毒為最大宗,其次才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特別是年紀愈小、喘鳴聲愈大、呼吸越急促的患者,要住院給氧氣罩治療,也就是説感染RSV不見得聽到喘鳴聲,但聽到喘鳴聲以呼吸道融合病毒最常見。

2:為什麼「細支氣管炎」這個診斷僅用在2歲以下的小朋友?

A:以2歲作為分界的理由,那是因為2歲以下小盆友細支氣管肌肉層尚未發育成熟,如果遭受病毒感染會造成大量分泌物,堵塞原本就細的細支氣管,管徑變窄變細,就會發出咻咻聲。

細支氣管炎其實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小朋友會劇咳,嚴重還會喘起來。

3:呼吸道融合病毒到底有多厲害?

A:光2015年那一年,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就有270-380萬人住院,造成48000-745005歲以下住院小朋友不幸身故。

4:哪些細支氣管炎的孩子要住院?

A:

  1. 睡不好覺

  2. 不吃不喝

  3. 活力不佳:是指當小朋友燒退了之後,依然躺床活動力極差。

  4. 呼吸急促:在「安靜」+「沒有發燒」情況下:2個月以下,呼吸速率>60次/分 2個月-12個月,呼吸速率>50次/分 1-2歲,呼吸速率>40次/分

5呼吸道融合病毒對於哪些族群特別容易造成嚴重感染呢?

A:

  1. 6個月以下小朋友

  2. 慢性肺病變(CLD)的早產兒

  3. 先天性心臟病

  4. 神經肌肉疾病

  5. 免疫功能不全

  6. 唐氏症

  7. 早產兒

6: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小朋友,嚴重度與其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有甚麼相關性?

A:20188月美國麻省總醫院(MGH)急診醫學科芬蘭圖庫(Turku)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當體內維生素D血清濃度越低,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程度會越嚴重。

另外20189月波士頓醫學中心小兒科也提到,罹患細支氣管炎小朋友,體內維生素D血清濃度【25(OH)D<20 ng/mL,住進加護病房比例大幅提升,而且住院的天數將會延長。

7一個小朋友老是感染細支氣管炎氣喘咻咻,到底怎麼了?

A:如果在2歲之內,反覆發作大於3次「細支氣管炎」,一次比一次嚴重,病程愈來愈長,將來罹患「氣喘」可能性大幅提升。

8怎樣從「細支氣管炎」預判孩子出現哪些情況,將來長大後較容易發生呼吸道過敏(reactive airway disease,RAD)?

A:

  1. 「細支氣管炎」病程一次比一次久

  2. 「細支氣管炎」一次比一次嚴重

  3. 首次罹病年齡接近2

  4. 雙親有過敏體質(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5. 約莫1/3罹患「細支氣管炎」小朋友具有過敏體質

9急性細支氣管炎住院的高峰年齡?

A:3-6個月的孩子是高峰族群,因為會產生高黏稠度分泌物,造成孩子血氧濃度降低、睡眠障礙、餵食困難呼吸窘迫。其中15%「急性細支氣管炎」還需要住進兒科加護病房。

10: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有多普遍?

A:幾乎所有小朋友,在2歲都感染過至少一次,且有1-2%因而住院

 11呼吸道融合病毒哪時流行?

A:熱帶地區(臺灣),秋天持續到來年春天

 12呼吸道融合病毒得過以後,還會再得嗎?

A:2016年月芬蘭圖庫(Turku)大學醫院小兒科研究指出,兒童前期RSV感染率為86%,再感染率約為35%。因為病毒表面有G蛋白和F蛋白,而根據G蛋白不同,RSV可分為AB兩個亞群,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呼吸道融合病毒」和一般感冒怎麼區分?兒科醫師:注意有無「喘鳴聲」
0到6歲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創兩年新高!感染後未來氣管喘、過敏機會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可以做重訓?聽聽醫師怎麼說

 
 
·2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9歲孕婦平時有做重訓習慣,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訓練,產檢時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她並無孕期運動禁忌症,建議如果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

多休息少動的觀念已過時 肥胖易導致妊娠糖尿病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

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且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且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

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
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WHO亦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應針對個別孕婦狀況,給予相關運動諮詢與建議。

黃冠穎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之情況。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

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健康益處、如何補充、預防新冠等五個你需要了解的問題

 
·4 分鐘 (閱讀時間)
 
 
VitaminD
冬季應適量補充維生素D。

英國政府最近宣佈要給英格蘭地區250多萬老、弱、體虛的高危人群免費發放維生素D補充劑,讓他們在冬季補足所需。

維生素D有助於維持骨骼、牙齒和肌肉的健康。

人體皮膚通過日照合成維生素D,但老年人和膚色深的人往往需要額外補充,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呆在室內的時間更長。

英國衛生官員說,即使在正常的冬季,每個人都應該在10月到來年3月份之間每天補充10微克的維生素D。

因此,包括養老院在內的所有高危人群今年冬季都會得到政府免費的維生素D補充劑。

到底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D?

其實,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之前就建議,在冬季日照減少以及人們在室內時間增多的情況下適當補充維生素D,推薦量為成人每日10微克。

正如前面所說,維生素D對維持健康骨骼、牙齒和肌肉十分重要,如果缺少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兒童佝僂病,成人則會出現骨質疏鬆症。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增強免疫力,並有助於預防感染。

比如,一些研究表明,當我們患普通感冒和流感時,如果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充足則有助恢復,但這方面的研究證據有時不總一致。

維生素D有助於預防新冠嗎?

man inside
新冠期間人們呆在室內時間更長,更容易產生維生素D不足。

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服務優化研究院(NICE)的研究評估顯示,沒有有效證據顯示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

但專家們認為,在新冠期間維持體內維生素D正常水平對人的總體健康有益。

有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有些新冠病人治療效果不佳可能與體內維生素D不足有關。但問題是一些其他基礎病,比如心臟病也可能會影響新冠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很難做出結論性判斷。

利物浦大學名譽醫學教授羅德斯表示,維生素D有消炎效果。一些研究顯示,它可以減少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的過激反應。

這一點可能在那些新冠危重患者身上尤其關鍵,因為新冠危重病人由於其免疫系統為抗擊病毒而發起的「細胞因子風暴」往往會導致肺部嚴重損傷。當然,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維生素D是不是多多益善?

那是不是應該多補充維生素D, 越多越好呢?

專家表示,雖然維生素D補充劑很安全,但也不要過量補充。否則,從長遠來看可能是危險的,特別是一些慢性腎病患者,最好要諮詢醫生的建議。

具體劑量:

  • 1到10歲兒童每天不能超過50微克。

  • 12個月以下嬰兒每天不能超過25微克

  • 成人每天劑量不應超過100微克,推薦量則為每日10微克。這其中包括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但深色皮膚孕婦和高風險妊娠女性可能需要更高劑量。

但如果醫生讓你服用更高劑量維生素D則應遵照醫囑。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還建議一些人常年服務維生素D,特別是如果你:

  • 很少出門

  • 住在養老院

  • 或是出於宗教等原因出門時總是遮住身上大部份皮膚

  • 深色皮膚

飲食對維生素D有什麼影響?

breakfast
一些早餐麥片中加了維生素D。

維生素D補充劑很容易買到,許多超市和藥店都有出售。而通常大多數維生素D補充劑是維生素D3,即通過皮膚日曬合成的那部分維生素,維生素D2可以從一些植物食品中獲得。

雖然均衡飲食可以確保人體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但沒有哪一種單一營養、食物或補充劑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免疫力。

而維生素D是很難完全依靠飲食來補充的,換句話說飲食不足以滿足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需求。

但這不等於說你不需要吃均衡飲食,因為它對維持你良好健康有利。

這些健康食品包括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和雞蛋,一些強化維生素D的早餐麥片、酸奶和人造黃油等。

那多曬太陽好不好?

既然曬太陽有助於增加維生素D,那是不是日光浴越多越好呢?

雖然曬太陽的確對增加維生素D有好處,但太陽也可以灼傷皮膚,甚至導致皮膚癌。因此,需要從整體健康考慮,既要安全又不能過度。

同時,曬太陽時要注意塗防曬霜,保護自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齒列凌亂咬合不正 除遺傳因素還有這些後天壞習慣

 
 
林郁敏 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現代孩童普遍都有牙齒凌亂的問題,若是平日刷牙時沒有仔細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很多死角無法刷除乾淨,造成食物殘渣累積在齒縫溝槽內,反而容易引發口腔健康問題。現在愈來愈多牙醫師提倡矯正應該從小開始,牙醫師宋慧玲認為,趁著孩子骨骼發育尚未定型前,可透過不拔牙的方式及早介入矯正,能擁有牙齒健康與美觀,一舉兩得。


一般而言,齒列不整、咬合不正的因素除了先天性遺傳之外,後天的各種壞習慣,例如:2歲後仍吸吮手指或奶嘴、習慣性舔牙齒、咬嘴唇、磨牙、以及因鼻塞過敏慣用口呼吸等,都會影響孩童顎骨發育不良,是造成孩童齒列不整的罪魁禍首。


宋慧玲指出,放任牙齒凌亂的問題不管,將衍生齲齒、牙周病,也會因為咬合不正、上下咬合不良,導致食物無法咀嚼完全便吞下肚,影響消化吸收,或是發音出現學習障礙,甚至在同儕間產生自卑心態等。


宋慧玲分析,通常上顎骨大約在9至12歲開始成長發育,這段時期被視為牙齒矯正的黃金期,趁著上顎發育未完成,介入矯正調整上下顎骨,就能達到矯正治療的目標。以往評估兒童矯正時,會根據顎骨大小與位置來考量是否需要透過拔牙增加空間,卻有不少孩子感到心理恐懼,另一方面,也有家長認為要等恆齒全部長出才適合進行牙齒矯正,而錯過最佳牙齒矯正期。


現今推崇的牙齒矯正方式已不需要等到恆齒全部生長完畢,宋慧玲表示,提早在混合齒列生長時期進行矯正,還可利用日式不拔牙矯正擴張器來調整口腔內空間,只需在夜間配戴6至8小時,使用快速矯正器及配合記憶彈線,透過穩定、連續性的力量,同時擴張牙齒及上顎骨,不僅疼痛感低,同時早期促進顎骨與齒槽骨正常發育,自然可微調咬合、改善臉型,更免受拔牙之痛,除了能讓孩子的牙齒排列整齊,也解決了咬合不正、或是經常鼻塞、用口呼吸的問題。


一旦恆齒全部生長完成,才發現牙齒仍然擁擠、沒有空隙進行齒列矯正時,往往需藉由拔掉多顆牙齒來爭取口內空間,隨著年紀增加,矯正治療的時間就需要拉長,困難度也相對增加,及早進行預防性矯正,更可以縮短矯正治療時間。宋慧玲提醒,現代孩童營養充足、發育較早,最好從9歲起平均3個月到半年就固定到牙科診所檢查,若有咬合不正情況,也能及早諮詢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擬定合適的牙齒矯正對策,及早解決齒顎問題。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肝臟問題有跡可循 皮膚發癢、泛黃、指甲變化都是警訊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每周應有150分鏡以上運動

 
 
好醫師新聞網
·2 分鐘 (閱讀時間)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孕期運動建議與注意事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29歲孕婦詹女士,平時有重量訓練之運動習慣,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重量訓練。於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產檢期間,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該名孕婦並無孕期運動之禁忌症,醫師建議如果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黃冠穎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之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

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

且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且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

黃冠穎醫師近一步指出,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之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

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WHO亦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應針對個別孕婦之狀況,給予相關運動諮詢與建議。

黃冠穎醫師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之情況。

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若有運動傷害或相關不適症狀發生時,必須回診讓婦產科醫師判斷狀況,以利提供相關檢查與建議。期盼透過孕婦全孕期、產褥期運動照顧,讓孕產婦更健康,有更良好的生活品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日期:2019-01-05 作者:林 以璿 「餵奶」一直是新手媽媽常放在嘴邊的話題,無論是怎麼餵、餵多久,或是相關的注意事項,深怕遺漏了什麼事情,讓寶寶沒辦法得到最充分的營養。另外,集天使與惡魔於一身的寶寶若是在哺乳過程中咬了媽媽,也是讓媽媽頭疼不已的問題。 寶寶為什麼要咬媽媽? 寶寶在不如過程中咬媽媽的乳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他在長牙了,牙齦會紅腫敏感不適,這時寶寶還會出現流口水、咬東西等行為,為的就是舒緩牙齦的不適感。 還有一種原因,其實就是寶寶已經吃飽了,這時候媽媽如果硬塞著要寶寶繼續喝奶,不願意繼續進食的寶寶只好用咬的來表示抗議,或是無意進食因此無聊咬媽媽。 寶寶的喝奶姿勢正確嗎? 其實,如果寶寶用正確的方式來含住乳頭,是不會出現「咬到媽媽」的問題的,因為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連同乳暈部份一同含住,下排牙齦與乳頭之間會隔著寶寶的舌頭,寶寶不容易上下牙齦同時發力咬人。 因此,如果媽媽被寶寶咬了,請先檢查一下,寶寶是否只是淺淺的「叼著」乳頭,而非含住乳房。 找個安靜的角落餵奶 幼教專欄作家賴慧滿指出,由於這個發展階段的寶寶,開始變得容易受外界吸引,因此,在餵奶的時候,最好找個安靜、較少受影響的角落來餵奶。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寶寶受到一時的吸引,突然轉頭而扯到乳頭,因為,這樣媽媽的乳頭會很容易受傷的。 給予寶寶「磨牙工具」 要是寶寶正在長牙,喝完奶後可以給寶寶冰毛巾或冰凍的香蕉,讓他按摩腫脹的牙齦。在被咬到的當下,媽媽盡量避免大叫,突然大叫可能會嚇到寶寶,或是更糟的是,寶寶覺得這是有趣的行為而繼續進行。 延伸閱讀: 超實用!嬰兒長牙時間表&長牙疼痛的舒緩方式 媽媽親餵母乳乳頭卻又癢又痛 小心乳房也會黴菌感染! 乳頭癢小心不是皮膚過敏,而是癌症上身!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好討厭 醫師教妳該如何避免!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4854?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鼻器的使用須知

 
 
健談
·3 分鐘 (閱讀時間)
 
 

秋冬病毒肆虐,是感冒的高峰期,但遇上小小孩感冒鼻涕狂流,卻又不會自己擤鼻涕該怎麼辦?感冒期間一定要幫小孩吸鼻涕嗎?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鼻涕是因病菌刺激鼻黏膜所造成分泌物增加的狀況,幫助孩子吸鼻涕的目的在於協助孩子舒緩鼻腔的不適,但實際上吸不吸鼻子不會影響感冒病程長短,最重要還是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戰勝病菌才會痊癒喔!

秋冬是病毒肆虐的感冒高峰期,每當小小孩出現呼吸道症狀卻又不會自行擤鼻涕,吸鼻器就派上用場。吳書毅醫師表示,吸鼻涕雖能暫時緩解不適感受,但錯誤使用吸鼻器卻也可能讓小小孩更加難受,因此,在使用吸鼻器前應先具備正確的觀念!

觀念一:吸鼻涕的目的在於幫助紓緩鼻腔不適,而非治療。

由於小小孩不會擤鼻涕,家長使用吸鼻器的重點在於幫助孩子清除鼻腔內過多的黏液,以幫助降低不舒服的感受;但實際上,幫孩子吸鼻涕並無法縮短病程、也無助於感冒痊癒的,必須等待身體免疫系統戰勝病菌才能恢復健康。

觀念二:鼻涕吸不完,吸完鼻涕很快又會有新鼻涕產生。

鼻涕是為了阻擋病菌入侵而產生的,當鼻腔中有病菌感染時,鼻黏膜就會分泌鼻水、黏液以包覆病菌、把病菌沖出去;因此,在感冒生病期間,只要病菌尚未被免疫系統消滅,鼻水、鼻涕就會持續分泌以阻隔病毒,所以會感覺吸完鼻涕沒多久,鼻腔很快又都是鼻涕,所以強求「把鼻涕吸乾淨」是很不實際的做法喔!

觀念三:吸鼻器不是吸力越強越好,吸太大力可能造成鼻黏膜腫脹而更吸不出鼻涕。

孩童的鼻黏膜較為脆弱,若使用過強的吸力或是吸管口過度伸入鼻腔內都可能刺激鼻黏膜而導致腫脹、甚至出血,不只吸不出鼻涕,還會讓小孩感覺更難受。

觀念四:先濕潤鼻腔再吸鼻涕效果更好,例如洗澡後是吸鼻涕的好時機。

吳書毅醫師提醒,使用吸鼻器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濕潤鼻腔,太乾、太黏、太濃稠的鼻涕並不容易吸出來,且可能造成鼻黏膜受傷;因此建議吸鼻子前可以裝一杯溫熱水,讓小孩在水杯上呼吸溫熱、濕潤的空氣,亦可嘗試滴1至2滴生理食鹽水在鼻中,以軟化黏稠鼻涕;另外,洗澡後再吸鼻子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藉由浴室溫熱濕氣稀釋鼻腔分泌物,更能事半功倍。

吳書毅醫師叮嚀,吸鼻器算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輔助器材,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孩可以舒服一點度過感冒病程,但實際上有沒有幫孩子吸鼻涕對於復元快慢並無影響。因此,若小孩可以接受吸鼻子,那當然可以適當使用;但若每次幫孩子吸鼻子都會造成孩子哭鬧不休、極度恐懼,那麼不吸鼻子也無妨喔!

感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半夜哭鬧爸媽好崩潰 原來是因為這3個原因 日期:2019-01-19 作者:林 以璿 半夜2點半,好不容易餵完寶寶、哄睡寶寶,已經累到不行的爸媽才剛洗完奶瓶躺回床上,「哇」的一聲,你們家寶寶又因為尿布濕了開始大哭,爸媽們只得絕望的從行坐起身來。這樣的場景,有孩子的爸媽應該都經歷過,寶寶剛出生時還沒有所謂的時間、日夜概念,睡飽了、餓了、尿布濕了、無聊了,也不管現在是清晨4點還是深夜11點,一定用哭聲把爸媽召喚過來。 寶寶的睡眠習慣跟家人的照顧方式、發育速度、個性以及身體健康有關,很難直接界定幾個月以上的寶寶就保證可以一夜不哭鬧。平均來說,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一天可以睡到18個小時,之後隨著越長越大,慢慢的睡眠時間會縮短,差不多要到4、5個月之後,開始可以睡一整夜。 寶寶半夜醒來,通常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包括了肚子餓、尿布濕了、身體不舒服,或是單純想要找大人陪。 因為肚子餓 新生的寶寶本來就會需要幾個小時便進食一次,因此,在這裡建議一個餵食的小技巧:若是親餵母乳,奶量控制在寶寶,寶寶每餐只喝到剛好的量就會停止,因此不會喝奶過度,大約2小時就會醒來,不論白天黑夜,媽媽仍需要隨時待命;但瓶餵的寶寶,奶量的控制在媽媽,因為奶嘴的孔比較大,寶寶往往會喝進比需求量多的奶水,造成比較不清醒,容易睡得久。 一般來講,3個月左右的的寶寶還不會完全睡過夜,但平均而言,通常可持續不間斷地睡5-6個小時,而且,瓶餵的寶寶通常比親餵的寶寶更早開始慢慢可以睡過夜。 因為想要人陪 寶寶還不會說話,「哭」便成了唯一溝通的方式,曾經有學者研究,嬰兒時期一天平均要哭30分鐘到2個小時。有時候,寶寶哭也不一定是因為有什麼不舒服,單純就是他睡飽了,想找人陪;或是有些寶寶習慣被抱著睡著。 因此,建議爸媽不要讓寶寶養成被抱著睡著的壞習慣,因為這會讓寶寶更容易哭鬧著索取抱抱,如果是在半夜,爸媽就倒大楣了。如果寶寶半夜哭鬧是為了找爸媽,建議爸媽不要寶寶一哭就馬上安撫,因為這會加強寶寶「我用哭的爸媽馬上就回來」的印象,之後想要戒除就更麻煩了。 因為不舒服 在所有的寶寶哭鬧問題中,「身體不舒服」應該就是最嚴重的問題了。如果寶寶半夜哭不停,父母應檢查寶寶是否有發燒、身體異樣。通常幼兒最長遇到的問題就是腸胃不適,如果連續哭半個小時以上,就需要懷疑是腸胃或其他外表看不出來的健康問題。 當然,寶寶半夜哭鬧不只有這些原因,排除危機健康的因素後,爸媽也要注意,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太久,睡前別讓寶寶太興奮,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延伸閱讀: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寶寶的便便裡有血絲!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應該怎麼辦?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寶寶半夜哭鬧爸媽好崩潰 原來是因為這3個原因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6923?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日期:2019-01-05 作者:林 以璿 「餵奶」一直是新手媽媽常放在嘴邊的話題,無論是怎麼餵、餵多久,或是相關的注意事項,深怕遺漏了什麼事情,讓寶寶沒辦法得到最充分的營養。另外,集天使與惡魔於一身的寶寶若是在哺乳過程中咬了媽媽,也是讓媽媽頭疼不已的問題。 寶寶為什麼要咬媽媽? 寶寶在不如過程中咬媽媽的乳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他在長牙了,牙齦會紅腫敏感不適,這時寶寶還會出現流口水、咬東西等行為,為的就是舒緩牙齦的不適感。 還有一種原因,其實就是寶寶已經吃飽了,這時候媽媽如果硬塞著要寶寶繼續喝奶,不願意繼續進食的寶寶只好用咬的來表示抗議,或是無意進食因此無聊咬媽媽。 寶寶的喝奶姿勢正確嗎? 其實,如果寶寶用正確的方式來含住乳頭,是不會出現「咬到媽媽」的問題的,因為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連同乳暈部份一同含住,下排牙齦與乳頭之間會隔著寶寶的舌頭,寶寶不容易上下牙齦同時發力咬人。 因此,如果媽媽被寶寶咬了,請先檢查一下,寶寶是否只是淺淺的「叼著」乳頭,而非含住乳房。 找個安靜的角落餵奶 幼教專欄作家賴慧滿指出,由於這個發展階段的寶寶,開始變得容易受外界吸引,因此,在餵奶的時候,最好找個安靜、較少受影響的角落來餵奶。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寶寶受到一時的吸引,突然轉頭而扯到乳頭,因為,這樣媽媽的乳頭會很容易受傷的。 給予寶寶「磨牙工具」 要是寶寶正在長牙,喝完奶後可以給寶寶冰毛巾或冰凍的香蕉,讓他按摩腫脹的牙齦。在被咬到的當下,媽媽盡量避免大叫,突然大叫可能會嚇到寶寶,或是更糟的是,寶寶覺得這是有趣的行為而繼續進行。 延伸閱讀: 超實用!嬰兒長牙時間表&長牙疼痛的舒緩方式 媽媽親餵母乳乳頭卻又癢又痛 小心乳房也會黴菌感染! 乳頭癢小心不是皮膚過敏,而是癌症上身!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好討厭 醫師教妳該如何避免!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寶寶喝母奶愛咬乳頭,媽媽應該怎麼辦?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4854?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愛抓癢、夜哭恐是過敏!

 
 
記者洪辰玉/綜合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x0025b2;&#x006797;&#x00821c;&#x005cef;&#x0091ab;&#x005e2b;&#x008868;&#x00793a;&#x00ff0c;&#x005bf6;&#x005bf6;&#x004e00;&#x0065e6;&#x008a98;&#x00767c;&#x00904e;&#x00654f;&#x0075c7;&#x0072c0;&#x00ff0c;&#x005c31;&#x009700;&#x008981;&#x0082b1;&#x008cbb;&#x0066f4;&#x00591a;&#x005fc3;&#x00529b;&#x00ff0c;&#x0056e0;&#x006b64;&#x004e8b;&#x00524d;&#x00505a;&#x00597d;&#x00904e;&#x00654f;&#x009810;&#x009632;&#x00624d;&#x00662f;&#x009632;&#x006b62;&#x005bf6;&#x005bf6;&#x00904e;&#x00654f;&#x006700;&#x00597d;&#x007684;&#x0065b9;&#x005f0f;&#x003002;&#x00ff08;&#x005716;&#x00ff0f;&#x0091ab;&#x005e2b;&#x0063d0;&#x004f9b;&#x00ff09;
▲林舜峯醫師表示,寶寶一旦誘發過敏症狀,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因此事前做好過敏預防才是防止寶寶過敏最好的方式。(圖/醫師提供)

新生寶寶常常會有皮膚或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造成爸爸 媽媽相當困擾,其中有部份的原因其實是對牛奶蛋白過敏。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林舜峯醫師分享診間經驗,許多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腹脹、腹瀉、便秘甚至大便有血等腸胃症狀,在詳細詢問及檢查後,懷疑是牛奶蛋白過敏,餵母乳的寶寶限制媽媽對乳製品的攝取或改餵水解配方後得到改善。針對上述問題,其實是有機會可以預防的。

要做好過敏預防,應從孕期就開始「環境」與「飲食」共同控制,懷孕期間及寶寶出生後減少二手菸、塵蟎、黴菌等環境汙染物的接觸、媽媽應避免家族已證實會過敏的食物(若無則不必限制高過敏的食物),且最好哺餵母乳,這點非常重要,除母乳本身的營養價值外,母乳容易消化、不易刺激腸胃,更可強化寶寶的免疫系統。對於高過敏機率的寶寶(家長或兄姊有過敏症狀),如果媽媽無法哺餵母乳,需使用配方奶做為飲食替代時,銜接配方建議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

選擇可精準定位切斷過敏原的水解配方 預防過敏更有效

根據統計,哺餵母乳的寶寶約有0.5%,哺餵配方奶的寶寶約2~5%對牛奶蛋白過敏。林舜峯醫師表示,腸道是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嬰兒時期的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胃腸道黏膜的通透性較高、黏膜間隙較大,當牛奶蛋白的分子分解的有大有小、帶有刺激性的過敏原,就容易刺激腸道的牛奶蛋白穿過腸壁被吸收,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就是「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中,有的分子片段溫和,但也有的具有刺激性。因此預防寶寶食物過敏的關鍵,在於「水解技術是否能精準作用在正確位置」。

一般水解蛋白配方:能將大分子牛奶蛋白切分成小塊,但刺激的牛奶分子片段仍有機會進入腸道,產生不耐受反應。

精準定位水解蛋白配方:利用酵素精準鎖定牛奶蛋白中的刺激片段,進行切斷,並轉化為溫和的分子片段,避免誘發過敏反應。同時,溫和分子片段能慢慢訓練腸胃熟悉牛奶蛋白,降低未來誘發過敏的機率。

過敏影響睡眠品質 影響成長發育

過敏症狀易在夜間發作,讓寶寶失眠中斷生長激素分泌;睡眠品質也會影響寶寶的免疫力、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創造力和運動技能等多面項發展,若是睡眠不足,除了容易成長遲滯,更容易導致行為和情緒方面的問題。

從孕期開始至寶寶2歲,是預防過敏關鍵期

林舜峯醫師表示,寶寶一旦誘發過敏症狀,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因此事前做好過敏預防才是防止寶寶過敏最好的方式。孕期及哺餵母乳時應避免家族已證實會過敏的食物(若無則不必限制高過敏的食物)、遠離菸害及其他環境汙染物,寶寶出生後哺餵母乳、若無法哺餵母乳時高過敏機率的寶寶可嘗試精準定位水解蛋白配方、減少環境過敏原,直到寶寶2歲免疫系統發展較為完善後,才能讓寶寶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林郁敏 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季節漸入冬季,天氣變化劇烈,是許多皮膚症患者的惡夢,尤其是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兒的家長,更是心力交瘁。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有搔癢、紅疹、皮屑、苔癬化(病灶粗糙)等,嚴重發作期還會因搔抓過度而有組織液流出。其實,在中醫的觀點裡,肺主皮毛,若幼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建議即早開始調理肺氣。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多半是肺脾肝腎系統不健全,導致代謝不平衡,最終透過皮膚症狀反應出來。因此,中醫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以調理內在體質為主,健脾怯溼、宣發肺氣、調整肝氣,同時輔以中藥膏止癢,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對於急性發作期,到底該不該以西藥的類固醇壓制症狀?鄭愛蓮解釋,若幼兒已有在使用類固醇,其實並不建議貿然停藥,以免症狀猛然爆發,幼兒如果因搔癢難耐,晚間睡不好,導致免疫力下降,更不利於體內修復。一般會建議逐漸減少類固醇用量,只要於睡前使用即可。平時除了內服中藥調理,外用中藥膏止癢,亦可在乾燥部位塗抹凡士林、橄欖油等,達到保溼的作用。


鄭愛蓮提到,她曾在門診中收治1名國中生,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多年來反覆發作,特別是手肘內側與膝蓋內側,常常流出組織液,讓他困擾不已。直到接受中醫治療後,經過半年持續每日清潔病灶,同時輔以中藥調理脾肺,才獲得顯著的改善,且之後多年再無發作。


除了內在調理以外,鄭愛蓮強調,皮膚病症最忌諱患部不乾淨,因此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時,一定要注重每日清洗患部,可以用溫和的無患子肥皂或中藥皂清揉搓洗後,再敷上藥膏。門診中,常見許多家長因捨不得幼兒疼痛哭鬧,沒有做好清潔,而導致感染,拖延病程,得不償失。


在日常生活的部分,由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肌膚都較敏感,因此家中應避免飼養寵物。飲食上,建議暫停食用海鮮類,包含海帶、海苔等,水果則因屬「生食」,亦需控制食用的份量。


最後,鄭愛蓮提醒,家中嬰幼兒的肌膚若有出現反覆搔癢、紅疹、皮屑等症狀,家長就要合理懷疑幼兒是否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並即早就醫治療。特別是嬰幼兒的肌膚尚在發育階段,代謝相較於成年人來得好,是較佳的調理時機,一旦拖延,經反覆發作,成年後病灶處的肌膚多半已苔蘚化,不僅治療不易且時程較長。建議把握嬰幼兒的黃金治療期,調理體質,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更多NOW健康報導
▸清粥小菜防三高? 營養師: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上身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菜單3準則!體重不增 還能讓寶寶吸收滿滿養分

 
 
東森新聞
·3 分鐘 (閱讀時間)
 
 

演藝圈中辣媽林立,許多女星生完就像是取出肚子裡的皮球一般,馬上就亮麗出現在螢光幕前了。這也導致許多新手媽媽們壓力越來越大,好怕懷孕前的好身材會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呀!或是有些女孩們根本正在減重,誰知寶寶突然來報到了,這樣減重計畫還要進行下去嗎?

肥胖vs懷孕的減重計畫

其實以健康的角度而言,醫生並不建議過重或是BMI超過30的女性懷孕,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各種肥胖相關的併發症產生。但若是懷孕了,醫生也不建議進行任何劇烈的減重活動,畢竟這樣很容易影響胎兒。不過如果你的減肥計畫是以計算卡路里及適度運動為主的,也不需要因為懷孕而停止,因為孕期中本來就應該多攝取營養的食物,且適度運動也有助於生產。

簡單來說,針對於懷孕期間的身材管理,醫生會建議「避免體重增加」,而非「減去多餘體重」。

大家都知道寶寶會依賴媽媽吃進來的東西來攝取成長所需的營養。所以若是你本來體重沒有過重的人,就需要多多攝取養分以避免寶寶營養不足;但如果你本來是體重過重的人,寶寶則會吸收媽媽身上多餘的養分,所以若是能保持體重不增加,那麼卸貨到來的那天,體重就自然而然地減輕啦!

給準媽媽的孕期小叮嚀

Q:我是螞蟻人,吃糖分高的東西,體重不增加好困難?

A:建議可以用水果自然的甜味來代替平常愛吃的甜點、蛋糕唷!不過即使是水果,也要控制在一天兩份即可,否則血糖可能會飆高,且應該盡量以高纖維的水果為主,如:蘋果、葡萄、奇異果等……。

Q:說要控制體重,可是我怕寶寶會營養不良耶!

A:其實控制體重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記住三大原則:

孕期菜單的準則

1.多吃粗製澱粉

用餐時應以全穀物為主,像是燕麥、糙米、紅豆、蓮藕、玉米……,不僅熱量較低,營養也更多唷!白米、麵條等,就像回來借錢的前男友,能閃則閃吧!

2.青菜底家啦

孕期菜單準則:多吃青菜是不變的真理,建議可比平常多吃一倍的份量,也就是一餐中青菜的比例有二分之一,熱量低又可增加飽足感唷!而且孕期中因為賀爾蒙加上腸子受到壓迫,非常容易便秘,這時候多吃青菜才能幫助排便,不然「便」不出來可是非常痛苦的。

3.精益蛋白質靠過來

蛋白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一定要攝取,但是可以雞肉、海鮮為主,多避免油炸、加工食品,如:培根、香腸等……,太鹹寶寶可是會受不了滴!

其實在懷孕時不管節制飲食、運動,最重要的便是要找專業的營養師及教練諮詢。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如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壓等,都需要專業的營養師為你量身打造菜單及運動量,才能給媽媽及寶寶最好的營養及呵護。女人的美麗不應該被懷孕而打斷,孕期中也要持續維持身材,才能一直閃閃動人唷!

文章來源:懷孕期間怎麼吃才不會胖?

(封面示意圖與本文無關/pixabay)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七天瘦身五公斤!小心快速減肥傷身又不持久
營養小金礦!運動前來一顆奇異果 4大好處護健康
減肥神級菜單大公開 義大利麵、韓式都能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怎麼吃才不會胖?

132 次瀏覽
分享:
  •  
  •  
  •  
  •  
  •  
 
孕9

演藝圈中辣媽林立,許多女星生完就像是取出肚子裡的皮球一般,馬上就亮麗出現在螢光幕前了。這也導致許多新手媽媽們壓力越來越大,好怕懷孕前的好身材會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呀!或是有些女孩們根本正在減重,誰知寶寶突然來報到了,這樣減重計畫還要進行下去嗎?

肥胖vs懷孕的減重計畫各有不同。

肥胖vs懷孕的減重計畫

    其實以健康的角度而言,醫生並不建議過重或是BMI超過30的女性懷孕,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各種肥胖相關的併發症產生。但若是懷孕了,醫生也不建議進行任何劇烈的減重活動,畢竟這樣很容易影響胎兒。不過如果你的減肥計畫是以計算卡路里及適度運動為主的,也不需要因為懷孕而停止,因為孕期中本來就應該多攝取營養的食物,且適度運動也有助於生產。

    簡單來說,針對於懷孕期間的身材管理,醫生會建議「避免體重增加」,而非「減去多餘體重」。

     大家都知道寶寶會依賴媽媽吃進來的東西來攝取成長所需的營養。所以若是你本來體重沒有過重的人,就需要多多攝取養分以避免寶寶營養不足;但如果你本來是體重過重的人,寶寶則會吸收媽媽身上多餘的養分,所以若是能保持體重不增加,那麼卸貨到來的那天,體重就自然而然地減輕啦!

孕期需要多多攝取養分以避免寶寶營養不足。

給準媽媽的孕期小叮嚀

Q:我是螞蟻人,吃糖分高的東西,體重不增加好困難?

A:建議可以用水果自然的甜味來代替平常愛吃的甜點、蛋糕唷!不過即使是水果,也要控制在一天兩份即可,否則血糖可能會飆高,且應該盡量以高纖維的水果為主,如:蘋果、葡萄、奇異果等……。

Q:說要控制體重,可是我怕寶寶會營養不良耶!

A:其實控制體重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記住三大原則:

孕期菜單的準則

1.多吃粗製澱粉

用餐時應以全穀物為主,像是燕麥、糙米、紅豆、蓮藕、玉米……,不僅熱量較低,營養也更多唷!白米、麵條等,就像回來借錢的前男友,能閃則閃吧!

2.青菜底家啦

孕期菜單準則:多吃青菜是不變的真理,建議可比平常多吃一倍的份量,也就是一餐中青菜的比例有二分之一,熱量低又可增加飽足感唷!而且孕期中因為賀爾蒙加上腸子受到壓迫,非常容易便秘,這時候多吃青菜才能幫助排便,不然「便」不出來可是非常痛苦的。

孕期建議可比平常多吃一份蔬菜。

3.精益蛋白質靠過來

蛋白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一定要攝取,但是可以雞肉、海鮮為主,多避免油炸、加工食品,如:培根、香腸等……,太鹹寶寶可是會受不了滴!

其實在懷孕時不管節制飲食、運動,最重要的便是要找專業的營養師及教練諮詢。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如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壓等,都需要專業的營養師為你量身打造菜單及運動量,才能給媽媽及寶寶最好的營養及呵護。女人的美麗不應該被懷孕而打斷,孕期中也要持續維持身材,才能一直閃閃動人唷!

 
分享:
  •  
  •  
  •  
  •  
  •  
 
 
" 如欲轉載此篇文章,敬請註明出處「懷孕期間怎麼吃才不會胖?」並附上原文網址超連結 "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為一對一客製化私人教練塑身顧問。致力於將營養規劃,塑身教育及健身訓練結合,帶著團隊秉持著『在客戶的需求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精神,一起愛護這個土地上的人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來?關於凍卵你該知道的真相

 
 
圖文提供/三采文化
·7 分鐘 (閱讀時間)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三采文化】首先要先給各位一個觀念:女生在出生時身上帶著15萬至50萬個卵泡,到了青春期大約還有3萬多個卵泡,到了50歲(停經前)大約還剩1000顆卵泡左右。也就是說,從青春期到停經的三十五個年頭裡,一共只排出了約420顆卵(35乘以12),其他的2萬9千顆卵都在不知不覺中萎縮掉了,相當於每個月真真切切消耗了70顆卵左右。

&#x006253;&#x006392;&#x005375;&#x0091dd;&#x006703;&#x008b93;&#x0066f4;&#x005e74;&#x00671f;&#x0063d0;&#x0065e9;&#x004f86;&#x00ff1f;&#x0095dc;&#x0065bc;&#x0051cd;&#x005375;&#x004f60;&#x008a72;&#x0077e5;&#x009053;&#x007684;&#x00771f;&#x0076f8;
打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來?關於凍卵你該知道的真相

打排卵針,不會讓更年期提早出現

這是因為每次月經只會排一顆卵,但每個週期的基礎濾泡量其實不只這些。單一顆成熟的濾泡會壓抑其他顆小濾泡,然後那個最大的濾泡會搶走所有的資源自己排卵,而那些小濾泡搶不到資源就全都萎縮掉了,直到下一個週期再開始召集(recruitment)新的濾泡們。

&#x006253;&#x006392;&#x005375;&#x0091dd;&#x006703;&#x008b93;&#x0066f4;&#x005e74;&#x00671f;&#x0063d0;&#x0065e9;&#x004f86;&#x00ff1f;&#x0095dc;&#x0065bc;&#x0051cd;&#x005375;&#x004f60;&#x008a72;&#x0077e5;&#x009053;&#x007684;&#x00771f;&#x0076f8;
打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來?關於凍卵你該知道的真相

所以單一週期大量刺激卵泡成長,並不是在消耗未來的卵巢庫存,因為卵子本來就在不斷的快速消退中。有點像我國的聯考制度或者日本的電影「大逃殺」,每次只有第一名的人存活下來,其他全部都被犧牲掉了,下一個月又有一批新的考生被召集進來。

使用排卵針等等的排卵刺激,是讓那群不是第一名、原本要被犧牲掉的濾泡們,都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而順利長大,並不會快速消耗未來的卵巢存量。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卵巢刺激或者凍卵,會讓受術者更年期提早到來喔!

另一個大家會擔心的問題,是經常使用排卵針等藥物,是否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在一個收集了18萬個做排卵刺激的超大型研究中,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會增加卵巢腫瘤或癌症的風險。因此排卵刺激是安全的,這一點可以放心。

&#x006253;&#x006392;&#x005375;&#x0091dd;&#x006703;&#x008b93;&#x0066f4;&#x005e74;&#x00671f;&#x0063d0;&#x0065e9;&#x004f86;&#x00ff1f;&#x0095dc;&#x0065bc;&#x0051cd;&#x005375;&#x004f60;&#x008a72;&#x0077e5;&#x009053;&#x007684;&#x00771f;&#x0076f8;
打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來?關於凍卵你該知道的真相

預留好卵,原則上越早越好

冷凍之後的卵子跟原本的新鮮卵子,是否有所不同呢?依照目前的玻璃化冷凍技術,卵子冷凍的存活率為90%至97%,受精率為71%至79%,與同年齡新鮮取出的卵子相比,受精率跟活產率都差不多。

另一方面,卵子雖然在停經前還有將近1000顆,但是隨著女性年紀的上升,卵子的可受孕率已經是節節退敗。原因除了卵子的外殼(透明層)越來越不易穿透之外,也有越來越高比例的卵子帶有不正常染色體,這些數據可以從高齡產婦的唐氏症發生率中看出端倪。

如果單就卵子的染色體正常比例而言,二十九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79%,三十九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47.1%,四十四歲時卵子染色體正常的比例是11.8%,超過四十五歲時的卵子,染色體不正常的比例已經將近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卵子冷凍的施行,理論上越早越好。但應該要早到什麼時候呢?過早取卵最主要的壞處就是「你可能白花錢、多挨針了」!比如說二十五歲取卵,也許二十六歲就不小心奉子成婚了,那其實根本也不用凍卵。

何時凍卵佳?最好別超過三十五歲

什麼時間點決定要凍卵相較之下是最合理的呢?卵子冷凍的關鍵就是年齡跟取卵的數目。目前的統計結果顯示,每增加一歲,活產率大約下降7%,而每多取到一顆卵,活產率大約上升8%。

對於確切的卵子冷凍的建議年齡,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的文章結論是「early-to-mid-30s」,也就是三十出頭歲左右或者三十三至三十五歲之間。為什麼呢?因為女性卵子品質的下降,並不是隨著年紀直線性的穩定下降,在三十歲以前都相差不太多(緩慢地下降),可是一旦過了三十五歲,就會開始急速下降。

至於年齡對於懷孕率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統計指出三十至三十六歲的人,每凍一顆卵的活產率是8.2%,意思是平均要十二點一顆卵才會有一個活產;三十六至三十九歲的人,每凍一顆卵的活產率是3.3%,即平均要二十九點六顆卵會有一個活產。

&#x006253;&#x006392;&#x005375;&#x0091dd;&#x006703;&#x008b93;&#x0066f4;&#x005e74;&#x00671f;&#x0063d0;&#x0065e9;&#x004f86;&#x00ff1f;&#x0095dc;&#x0065bc;&#x0051cd;&#x005375;&#x004f60;&#x008a72;&#x0077e5;&#x009053;&#x007684;&#x00771f;&#x0076f8;
打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來?關於凍卵你該知道的真相

當然你一定會問說,那我現在比如說三十歲先不要凍卵?我之後再試管不是一樣?錢不是也差不多?

喔,完全不一樣!逐漸老化的子宮、甚至停經的子宮,目前的藥物都能有效使它恢復功能,但卵子沒辦法。

以下提供一個國際試管嬰兒水平的數據給大家參考,台灣也差不多:以各年齡層試管嬰兒的活產率(每一個新鮮週期、非捐卵而論)來說,小於三十五歲,機率為41%;三十五至三十七歲,機率為32%;三十八至四十歲,機率為22%;四十一至四十二歲,機率為12%;四十三至四十四歲,機率為5%。

滿三十歲之後,請審慎考慮凍卵吧

總結來說,如果你是個小於三十歲的女性,那就繼續自由的戀愛吧!如果你是個三十至三十五歲的女性,可能真的要審慎考慮凍卵,在你的年紀凍一次卵大約可以取到十來顆左右,也就是一次凍卵平均可以生一胎;若你是三十六至三十八歲的女性,我會建議你趕快來凍卵,這個年紀凍一次卵大約可以取到接近十顆,平均凍三次可以取到三十顆,這樣大約可以生一胎;至於超過三十八歲的話,呃……趕快結婚做試管吧,這個年紀起的卵巢是每個月都在快速衰退;對於超過四十六歲的人來說,我很遺憾,但你可能真的要審慎考慮接受捐卵一途了,畢竟你身上染色體正常的卵已經少之又少了。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是超高齡,我無意要讓你更難受。但是為了另外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我還是決定把這些真實數據一一呈現,希望在這個資訊越來越透明的年代,每個人可以清楚了解各個處置的優點和缺點,然後自己去做評估與決定。

至於你是否要凍卵,其實我並不是那麼在意。我只是不忍心一再看到四字頭的病患們,費盡各式各樣的努力,做過五次、十次的試管,仍舊沒有辦法讓自己的時間倒轉十年。坊間所有其他保卵、養卵的方法,都遠遠比不上卵子冷凍帶來的效果與成功率。

這篇也提醒一些三字頭後半的朋友,可能的話還是要盡早考慮更積極的治療方法,光靠算排卵日、驗排卵試紙真的已經緩不濟急了。

【參考資料】Cryopreservation of Oocytes. Schattman GL. N Engl J Med. 2015 Oct 29;373(18):1755-60.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從備孕到順產,地表最懂你的婦產科名醫李毅評的14堂課》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擺脫冷「宮」,一起成為溫暖系美人!

246 次瀏覽
分享:
  •  
  •  
  •  
  •  
  •  
 
Photo of amazing young sports woman standing with earphones outdoors and looking aside while stretching.

常聽到老人家說「子宮顧得好、健康沒煩惱」,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身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若是沒有妥善照顧便可能變成百病之源,據統計,臨床上約四分之一女性就被發現有子宮相關疾病;若是好好保養,除了可避免相關疾病侵擾外,還能讓人保持外在的年輕喔!    

既然子宮對我們來說這麼重要,究竟要如何保養子宮呢?有幾點非常重要:

1.避免生冷食物

常聽到人家說月經來不要喝冰的,其實不只月經期間,日常生活中為了保養,也都應該盡量避免。所謂的生冷食物,除了冰品外,涼性水果、生魚片也都應該儘量避免唷!

擺脫冷「宮」,一起成為溫暖系美人!

2.多喝溫水

大家都知道多喝水對身體有益,但是怎麼喝水也是有學問的。平常應該多攝取與體溫相近的開水,這樣不只能替身體補水,也可以幫助改善氣色唷!就連日本女星石原聰美也是用這樣子的方式日常保養,才造就出她的不老童顏和吹彈可破的肌膚呢!

 

3.避免甜食、油炸食物

永保青春美麗是每個女人共同的願望,然而多吃甜食、油炸食物不僅會造成皮膚粗糙、脂肪堆積,更容易導致胰島素濃度過高,誘發卵巢方面的疾病,可說是不可不防呀!

 

4.多運動

多運動對身體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對子宮的好處是增加新陳代謝之餘,讓子宮變得溫暖。尤其是平常愛吃冰品,很難忌口的女孩們,更應該要藉由運動給子宮溫暖唷!

 

5.避孕方式很重要

口服避孕藥是藉由調整雌激素的濃度來達到避孕效果。前面的文章有提過,當身體受到外在刺激而增加雌激素時,容易導致女性疾病的產生,如:子宮內膜癌。所以女孩應該懂得保護自己,以全程使用保險套的方式避孕,才能夠安心享受與男友的兩人世界呀!

擺脫冷「宮」,一起成為溫暖系美人!

 

另外,正常的生理期間,女孩們有輕微的背酸及腹脹之不適感是很正常的,但疼痛異常也是判斷子宮是否健康的因素之一。所以平常應避免經期間過度疼痛的情形,以正確判斷子宮是否有異常的狀況產生。

在這邊提供給會經痛的女孩們小編擺脫經痛的小秘訣——生薑紅茶,蔥、薑、蒜等辛香料屬於溫性食物,作為日常保養使用除了能溫暖子宮,還附帶有減肥的效果呢!

 

生薑紅茶

材料:薑泥、薑汁或薑片、紅茶、黑糖(紅糖也可以)

做法:

1.用熱水將紅茶泡開

 2.加入薑泥、薑汁或薑片還有黑糖

3.攪拌均勻即可享用

做法是不是真的超級簡單?小編過去也是常常痛到懷疑人生,但認真喝了幾個月後,真的變得不太會痛了,會痛的女孩們一定要嘗試看看。

其實子宮保養非常簡單,只要多注意入口的食物和多增加新陳代謝即可,但卻能因此遠離疾病、順帶改變體質、改善肌膚狀態,可說是一舉數得呀!女孩們別再發懶了,現在就立刻動起來吧!

 
分享:
  •  
  •  
  •  
  •  
  •  
 
 
" 如欲轉載此篇文章,敬請註明出處「擺脫冷「宮」,一起成為溫暖系美人!」並附上原文網址超連結 "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為一對一客製化私人教練塑身顧問。致力於將營養規劃,塑身教育及健身訓練結合,帶著團隊秉持著『在客戶的需求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精神,一起愛護這個土地上的人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瘦身好憂鬱?卸貨後正確又健康的塑身技巧都在這

110 次瀏覽
分享:
  •  
  •  
  •  
  •  
  •  
 
postpartum-weight-loss

產後瘦身好憂鬱?其實這就是很多女性朋友結婚後不願意生產的原因。身材恢復好困難,這點讓許多人卻步不前,更怕自己產前的好身材毀於一旦這點讓許多人卻步不前,更怕自己產前的好身材毀於一旦,再也回不去了!但是這短文應該會有幫助。

 

脂肪豐富的魚類可能預防產後憂鬱症

這可不是SuperFIT在這裡亂說,一個醫學報告指出這類的魚或是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對於誘發產後憂鬱症有一定幫助。這實驗也發現許多新手媽咪有「baby blue」情況,包括情緒波動、失眠、不安情緒這些不安情緒,一般來說這些情況並不會很久。

 

但是有少數例子表示,產後憂鬱症如果沒有治好,會是更棘手的疾病。我們可以列出一些嚴重情況,像是絕望、重度情緒波動、精神紊亂、飲食失序都可能會發生!這段最有價值的是在哪?包含 DHA的Omega-3 脂肪酸,都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根據一位醫學教授表示:「魚類中必須脂肪酸可能對產後憂鬱症風險女性有幫助,藉由提高血清素( serotonin) 到腦中以平衡情緒。可以在一些女性身上看到補充與持續補充 Omega-3 對情緒的正面影響,不過站在科學的立場上,鐵口說 Omega-3 能預防產後憂鬱症是太武斷了。」

 

其實不管哪裡的好營養師,都會建議盡可能從食物攝取營養,而不是從補給品中得到,像是維他命B群等,尤其是妊娠期間,更建議每週實用一到兩次,都會對此有正面幫助。

 

產後瘦身:該如何恢復身材

 

好,那麼順利產下嬰兒後,新手媽媽們面臨第二個障礙,就是如何恢復產前身材,隨便在網路上都能看到琳琅滿目的塑身衣產品,但是真的有用嗎?恐怕連商家自己都不敢肯定吧!

產後拿來瘦身可能比坐月子更好

不過這邊要提供幾個運動方式,讓你產後也能當辣媽,重點是要把握最好時間。這段時間就是產後半年,台灣很多習俗都會幫產後坐月子,但是這個時間拿來瘦身可能更好,讓我們破除幾個迷思:

 

1.哺乳真的能瘦身嗎?

答案是YES,哺乳一天消耗的熱量達到500-600大卡之多。

2.產後不能喝太多水會水腫?

答案是NO,攝取足夠水份除了能幫助水腫問題,還能幫忙排出身體其他老廢物質,每日早上一杯溫開水,除了幫助腸道通暢,體重x35ml就是妳一天該攝取最低量。

3.有哪些運動是產後媽媽可以做,但是又不太激烈的呢?

(1)產後第三天就可以開始執行腹式呼吸運動,主要是為了收窩腹肌,過程大約是讓身體平躺仰臥後肌肉放鬆,手腳伸直。主要用腹部緩緩吸氣,盡量擴張胸部。收縮小腹,徐徐呼出氣體。屏氣之後繼續收縮小腹,下背部記得緊貼床面再放鬆,一共五個循環

(2)同樣產後三天就可以做胸部運動:主要目的使乳房恢復彈性,預防鬆弛下垂,動作很簡單,將兩手慢慢上舉合攏,再慢慢回復原位。

(3)產後七天(剖腹產二週後)可以進行頭頸部運動:目的是收縮腹肌,使頸部和背部肌肉得到舒展。大概運動過程是全身放平仰臥床上,同時手腳伸直,手掌貼身邊。將頭昂起,盡量向前彎,使下頷貼近胸部再復原。共做 10 次。

產前產後瘦身都要謹慎注意,才能把身材恢復的期間縮短。

總之,無論產前瘦身產後瘦身都要謹慎注意,這樣才能把身材恢復期間拉短,否則別說恢復身材,放大兩倍都是很正常的!錯過黃金期之後,想要回復就不是兩倍力氣與時間可以補的回來的!這也就是網路上很多文章都說產後身材回不去的原因,在這裡SuperFIT已經先警告大家囉!

 
分享:
  •  
  •  
  •  
  •  
  •  
 
 
" 如欲轉載此篇文章,敬請註明出處「產後瘦身好憂鬱?卸貨後正確又健康的塑身技巧都在這」並附上原文網址超連結 "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

SuperFIT極度塑身為一對一客製化私人教練塑身顧問。致力於將營養規劃,塑身教育及健身訓練結合,帶著團隊秉持著『在客戶的需求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精神,一起愛護這個土地上的人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可以拔牙嗎?孕期兩個時間點拔牙風險較大! 癌友、骨鬆患者拔牙也要注意

 
 
王芊淩
·3 分鐘 (閱讀時間)
 
 

拔牙看似常見普遍的小手術,對於一般人通常感染機會低,但對於某些族群孕婦、慢性病患者都要特別當心,牙科醫師解釋:「孕婦就必須看他的身體狀況,建議在懷孕前期頭三個、後三個月,並不太適合進行侵犯性的牙齒處置。」

懷孕前期三個、後三個月不適合拔牙

曾有一說懷孕期可能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容易讓口腔致病菌增生,特別容易造成蛀牙或是牙齒發炎問題,但這時候媽媽們到底能不能進行拔牙的處置?難道非得等到生產完後,才能進行拔牙?

懷孕期間並沒有不能進行拔牙,但更重要的是看孕婦的身體狀況,艾康口腔外科醫師陳昭明醫師說明:「通常在懷孕前期頭三個、後三個月,並不太適合進行侵犯性的處置,因為前期不穩定,不要做對小孩、產婦做太刺激的處理。而後期快要生產,刺激的子宮收縮並不是很安全。」

4-6個月是處理黃金時間!產婦可以打麻醉不影響胎兒

因此牙醫師會審慎評估孕婦的身體狀況,以及他牙齒的問題,陳昭明舉例,如果孕婦的狀況還沒那麼嚴重,只有一顆牙齒有問題,根管治療可以緊急處理,先讓孕婦不要引起更嚴重的感染,就可以拖到生完再來做,這樣相對安全。

如過是在懷孕中期大約4-6個月,陳昭明說:「產婦已經過了前面初期吐得亂七八糟,這時孕期相較穩定,寶寶也比較大了,媽媽耐受度比較高,肚子也沒有大到壓迫會不舒服,所以這個時間就比較可以進行侵犯性處理,但也不能可能太大手術。」

只是多數產婦們擔心進行牙齒的處理,如果打麻藥會不會影響胎兒,陳昭明強調:「孕婦是可以打麻醉的,只是劑量上必須控制在比較低一點的劑量,時間放短一點,對孕婦本身沒有影響。」

慢性病友拔牙也須注意!治療中癌友、骨鬆患者不適合拔牙

除了孕婦拔牙需要格外注意之外,像是慢性病友也要特別當心,如果是控制好的高血壓、血糖幾乎跟正常人一樣,但如果並未控制好相對風險就會比較大,陳昭明說:「像高血壓會增加流血的機會,希望血壓可以先控制,拔牙前血壓一量超過180就不動他,請他先控制好再來處理。」

但確實有不能進行拔牙的族群,比較禁忌的族群包含:

  • 治療中癌友

  • 治療骨鬆患者

如果正在做化學治療,因為有打化療藥物、放射線治療,癌友風險性比較高,會做比較多的評估,不一定會馬上做處理。

另外,骨質疏鬆的患者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或是注射骨質疏鬆藥物,由於藥物長期使用會造成骨壞死,所以拔牙之後你那個地方的骨頭容易壞死,所以要非常注意。拔牙前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拔牙後造成任何的風險產生。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拔牙最多一次可以拔幾顆?會造成拔牙發炎感染有 3 大因素
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科學》:孕婦肥胖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科學》:孕婦肥胖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日期:2020-08-18 作者:王 芊淩 準媽媽們期待孩子出生,通常都會在懷孕期間補足養分,給予寶寶足夠的營養,但千萬別把自己吃到過胖,除了在生長上會不容易外,最新一篇研究指出,準媽媽的肥胖可能會阻礙胎兒大腦的發展。 肥胖也會影響下一代! 肥胖對人體的危害雖然眾所皆知,影響不再只是個人而已,研究發現肥胖也會影響到下一代。根據《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科學》論文上,發現媽媽的身高體重指數(BMI)與大腦兩個區域:前額葉皮質和前島腦的變化聯繫在一起,而這些區域正和兒童ADHD、自閉症、暴飲暴食有關,可能會影響到胎兒大腦發展。 為了進行調查,研究小組招募了109名六個月到九個月的婦女,他們BMI介在25-47之間。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料,如果女性的BMI>25被視為「超重」,如果BMI>30為肥胖。 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來觀察胎兒大腦活動,繪製出大腦不同區域腦細胞之間的互動模式,他們發現大腦中只有兩個區域,和母親的BMI密切相關。 BMI較高的母親 孩子常有認知、代謝健康問題 紐約大學朗格健康學院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系副教授托馬森(Moriah Thomason)博士說:「研究結果證實母親的肥胖可能影響胎兒腦發育,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BMI較高的母親生出來的孩子,較常有認知和代謝健康問題。」 肥胖問題不單單只在美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自1975年以來,全球肥胖症幾乎增加了兩倍,超過19億的18歲以上成年人超重。研究人員強調:「加上近年來美國肥胖率的持續上升,了解這種疾病機轉是如何影響早期大腦發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事實上,國民健康署107年也組過調查,發現國內25-34歲的適齡婦女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39歲的婦女有過重或肥胖近3成。國民健康署強調:「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避免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 國民健康署5守則控制孕期體重 均衡攝取飲食:多攝取不同顏色蔬菜、全穀雜糧,且應以自天然食物來源為主,若有飲食與營養疑問,建議洽詢營養師進行飲食評估以瞭解個人化改善飲食的建議,或可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 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孕婦、哺乳婦應減少或避免攝取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以及糖果、可樂、汽水等僅有熱量,無營養素的食物。 瞭解懷孕期間熱量攝取需求:懷孕自第二期起(妊娠17週),每日需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但每個人每天的總熱量,需視孕婦的年齡、活動量、懷孕前的健康狀況及體重增加情形,而加以調整。 適當運動:產前運動可以減少陣痛時的疼痛,減少生產時情緒及全身肌肉的緊張、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以便順利生產。可依醫護人員的評估及指導,進行產前運動,並注意運動相關安全事項如避免攀高、舉重或提重物。 參考文獻 An examination of maternal prenatal BMI and human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孕婦產後坐月子吃什麼?吃魚補充優質蛋白質、DHA 提高寶寶腦力 孕婦到底能不能喝咖啡?《NEJM》給出建議:常人的一半是上限 孕婦左側睡才是對胎兒好?醫師:舒服最重要!

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科學》:孕婦肥胖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3219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左側睡才是對胎兒好?醫師:舒服最重要! 日期:2019-04-12 作者:林 以璿 許多懷孕得準媽媽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就怕一個不小心影響肚子裡寶寶健康。近期《The Lancet》旗下期刊《EClinical Medicine》研究更指出,孕婦28週後仰臥睡覺,會使胎兒死產風險高出2.6倍。 不同孕期該怎麼睡? 那麼,孕婦應該要怎麼睡才能對寶寶最好呢?一般建議可以分成懷孕初期、中期以及後期來看。 懷孕初期-懷孕初期是指0-3個月的時候,這個時候準媽媽的孕肚還不明顯,其實只要自己舒適、容易入睡即可。 懷孕中期-到了4-6個月的時候,準媽媽的腰身漸漸出現變化,這時候就要開始改掉趴睡的習慣,以免壓迫到腹中到寶寶。護理師吳予曦建議,平躺的話可以墊個小枕頭在小腿處抬高,可以舒緩腿部水腫腫脹不舒服狀況;若此時覺得平躺已感到不舒適,可以優先採左側睡為主,以孕媽咪舒服為主即可。 懷孕後期-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孕婦要左側睡,吳予曦解釋,左側睡的話,子宮不會直接壓迫到下肢血管血流而影響回流到心臟的血液,因此建議以左側睡為主。 如果不易側睡別強求 孕婦舒服也很重要 一項對孕婦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女性表示,如果睡姿對她們的孩子最好,她們願意為此改變睡姿。不過,實際上要做到恐怕比用說的難上許多。許多孕婦即使是入睡前有意識的左睡,睡醒時卻還是會發現自己的睡姿已經完全易位了。 對此,婦產科醫師們紛紛建議孕婦放寬心,禾馨醫療集團執行長蘇怡寧醫學博士便在臉書上指出,孕婦到後期可以嘗試左側睡,但是如果做不到,也沒什麼好勉強的,「睡好睡滿最重要,」他提到。 四季和安婦幼診院院長林育弘也表示過,實際上媽咪覺得舒服的姿勢,便是好的睡眠姿勢,別因強迫自己左側睡而睡不好,反而得不償失。而且,研究也有指出,孕婦不靠左睡雖然會影響胎兒循環,但是對於一般健康對嬰兒來說,影響並不會太大;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大多是一些先天不良的嬰兒。 延伸閱讀: 準媽媽睡姿有講究 這樣睡胎兒死亡風險多2.6倍 產檢時發現寶寶「乳糜胸」 準爸媽該怎麼選擇治療方式? 坐月子千萬別馬上吃麻油雞 中醫師告訴妳何時開始「大補」 一覺醒來寶寶沒了⋯⋯爸媽小心這10大NG照顧疏忽害了孩子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孕婦左側睡才是對胎兒好?醫師:舒服最重要!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5802?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月子千萬別馬上吃麻油雞 中醫師告訴妳何時開始「大補」 日期:2019-04-09 作者:林 以璿 孕婦經過生產時的用力與出血、體力耗損,產後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大約需6-8週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這段時間的調養正確與否,關係到未來日子的身體健康。 如果能抓住生產機會調整體型,或治療某些生產以前身體上的症狀,按照正確方法坐月子,好好補充營養,充分休息,就能帶來往後幾年的健康身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憲表示,產後不同時期,婦女生理狀態不同,因此在飲食及藥物調養上也有所不同,在產後可以分3階段來照護。 階段一:清淡為主防發炎 產婦剛生產完,因傷口還在復合,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食辛燥刺激類食物,以免傷口發炎。「因孕婦生理特殊需求,必須將水分留在體內,以增加血液的供應量,因此在產後生理尚未回歸正常生理前,身體容易積累水分,在飲水方面需要限制,」謝明憲指出並非完全不可飲水,但可以限制在1,000cc以內。 另外,可使用杜仲煮水來代替白開水,減少水腫的發生機會。一般女性的一日所需水分大約為2,000cc,不足的水分需要補充上來,可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等蛋白質水分來補充。 謝明憲提到,自然產5-7天、剖腹產7-10天開始,可以開始服用7帖的生化湯,促進惡露排出。根據臨床研究統計,生化湯可以清楚地減少產褥熱與感染,讓子宮供血充足,改善收縮,即使有稍微傷到子宮內壁都可以幫助其修復,減少將來子宮內息肉及沾黏。通常第一胎吃生化湯子宮收縮不會很明顯,一般吃下30分鐘後,子宮會收縮微痛,也會促使乳汁分泌。 階段二:開始加入麻油料理 「生產後經過1週的恢復,身體已經度過一小階段的恢復期,傷口也逐漸的修復,此時在飲食上可以稍作適度補養,」謝明憲表示,第2週可以開始食用不含酒的麻油料理,由於不是大補,可炒腰子、瘦肉、豬肝、蛋、紅蟳。 麻油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其中的油脂具有潤腸作用,可以使排便問題獲得改善。如果屬於燥熱體質,在煮麻油料理時,就不要爆薑、不用酒,因為麻油料理之所以算是燥熱性食物,主要是因為食材綜合起來屬性偏熱。 中藥則以補血為主,稍作補氣,可以用中醫補血名方「當歸補血湯」,另外在藥材或飲食中,可以酌加四神湯的組成成分,補養脾胃,利水袪濕,幫助消化吸收及減少水腫的形成。 階段三:米酒料理「大補」 謝明憲指出,生產後經過2-3週的休養及調理,身體已經到了可以大補的階段,此時米酒料理就可以進場。一般酒的使用自然產於7天後,剖腹產於14天後才可食用。 產後14天後,可以開始吃麻油雞,因這道料理含酒,在東方食補的觀念中屬於較「燥」的食物,不宜在產後初期食用,平均在產後的第15天開始食用,直到坐月子結束。體質燥熱的媽媽,酒跟麻油的比例要降低。 謝明憲建議,此時中藥調理,主要使用如「十全大補湯」等大補氣血的方劑,一般服用3帖,一帖服3天,煎煮藥汁後與魚或烏骨雞再燉煮,可跟麻油雞交替食用。主要功效為幫助卵巢、骨盆恢復,補腎固筋骨。 延伸閱讀: 坐月子一定要吃補?被擠壓的腸胃補下去反而很上火! 寶寶口腔有白色斑塊 鵝口瘡要怎麼治療? 避免孩子呆小症 及時篩檢「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 醫生PTT怒斥嬰兒枕不肖廠商 寶寶怎麼睡?新生兒科主任給3意見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坐月子千萬別馬上吃麻油雞 中醫師告訴妳何時開始「大補」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5000?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雞蛋比較營養?營養師曬分析表 網喊:可以安心買了

 
 
華視
·2 分鐘 (閱讀時間)
 
 

▲ (翻攝Pixabay圖庫)

台北市 / 蘇偉樺 綜合報導

雞蛋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料理簡單,是許多人冰箱必備的食材,只是選購上,究竟要挑「土雞蛋」還是一般雞蛋就好呢?對此,營養師呂孟凡就拿出各100公克可食部位做比較,讓網友一看,忍不住直呼「可以安心買了」。

土雞蛋比較營養? 營養師曬分析表闢謠

呂孟凡表示,常聽到婆婆媽媽會說「土雞蛋比較營養」,所以她特地把一般雞蛋跟土雞蛋的營養素做比較分析表。可以看到不管是在熱量、蛋白質、鈉、鈣、鐵、DHA或各種維生素的含量,兩種雞蛋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x007ffb;&#x00651d;&#x0081c9;&#x0066f8;/&#x0071df;&#x00990a;&#x009eb5;&#x005305;&#x005442;&#x005b5f;&#x0051e1;&#x0071df;&#x00990a;&#x005e2b;)
(翻攝臉書/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 (翻攝臉書/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呂孟凡認為,只要是天然食材都很好,並不需要特別比較,不過為了闢謠還是得比較一下,總而言之,列表比較完之後,可以發現「土雞蛋並沒有比較營養」。呂孟凡強調,無論是一般雞蛋還土雞蛋,都是非常營養的食材,兩種都可以吃,因此民眾不用特別迷信特定一種。

食藥署:蛋殼色不同只是因為母雞品種不同

衛福部食藥署也說,不同顏色蛋殼,其實營養一樣,只是因為產蛋雞隻品種不同所致,不過在挑選雞蛋上,也建議民眾可掌握4大重點,包括:注意完整性,不能有一絲裂痕;外觀要乾淨,沾有雞糞的雞蛋不要買;選擇有CAS優質蛋品標誌認證的雞蛋,因為這是國產洗選分級的新鮮雞蛋,均經衛生檢驗通過後上市;檢視生產日期與保存期限,避免買到久放不新鮮的產品等。

此外,食藥署也提醒民眾,雞蛋買回家後,要以鈍端朝上的方式,放置於冰箱內冷藏存放,不宜放置於冰箱門邊,避免溫度變化過大,且應與其他食材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x007ffb;&#x00651d;/&#x0098df;&#x0085e5;&#x00597d;&#x006587;&#x007db2;)
(翻攝/食藥好文網)

▲ (翻攝/食藥好文網)

原始連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5大殺精行為

 

不少人深受不孕困擾,舉凡壓力、作息不良、飲食失調都可能影響精蟲的數量與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指出,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看似無害的習慣,卻可能影響精蟲的數量與活動力,像是穿緊身褲、在腿上用筆電等都可能讓精子變少!黃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疑似不孕問題時,可儘早諮詢醫師的診斷建議,也許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以幫助提高受孕機率。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習為常的行為,竟一直默默地扼殺男性的生殖力!黃建榮醫師提醒,以下這幾點都是常見的殺精行為,提醒有生育計畫者應留心避免唷!

 

1. 穿緊身褲:穿緊身褲(包括緊貼的內褲)會使陰囊溫度增加而不利精子生成,同理,愛泡溫泉、泡熱水澡,甚至經常將筆記型電腦放在大腿上使用者,都可能造成鼠蹊部位溫度升高,進而影響精子數量。

 

2. 抽菸飲酒:菸品中含有尼古丁及多種化學致癌物質,不僅會使精子數量降低、品質下降,也可能會提高精蟲異的比例;而過量攝取酒精也可能會影響精蟲數量、增加精子畸形的可能,恐提高不孕機率。

 

3. 塑化劑:生活環境中充斥各類塑膠製品,若使用不當、品質不良都有塑化劑溶出的疑慮。研究指出,長期接觸塑化劑將會對精子健康造成傷害、影響精蟲生成數量;此外,黃建榮醫師補充,就連男寶寶玩的塑膠玩具若品質不佳,塑化劑也可能影響寶寶的睪固酮生成,進而影響日後的生殖能力。

 

4. 缺乏運動:研究指出,規律運動有助於增加精子的濃度,有助提高受孕機率;然而,另有研究發現,若經常騎單車者精蟲濃度卻比不騎車者少,推估可能因騎單車會增加陰囊溫度與壓力,故可能對精子生成造成負面影響。

 

5. 藥物作用:部分藥物可能對生殖能力造成影響,常見如化療藥物、抗憂鬱藥物、痛風治療用藥、鎮定劑、降血壓藥等,因此若有生育計畫時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換藥或停藥的需求。

 

不孕相關問題,建議諮詢「泌尿科、生殖中心」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 黃建榮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濃痰不建議用止咳劑!感冒季來襲 藥師解析「感冒、流感」藥物副作用

 
 
王芊淩
·3 分鐘 (閱讀時間)
 
 

季節漸入秋冬,加上天氣忽冷忽熱,類流感的就診人次緩滿上升當中,有些人小感冒選擇到診所就診,有些人則會到診所買成藥,但藥師發現民眾對於藥物普遍不夠了解,像是當有濃痰時就不建議使用止咳劑,或是有些藥物吃了容易想睡應該要避免開車。

遇到感冒症狀時,通常緩解常用藥物包括:退燒止痛藥、止咳劑、化痰劑、流鼻水藥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翟晉德說:「主要治療方法還是以症狀緩解為主,或給予抗病毒藥劑治療,但使用抗病毒藥物要注意,應該要在症狀48小時出現時治療效果才是最好。」

退燒止痛藥容易讓胃部不適!流鼻水藥易引起睡意

正因為藥局隨時都買得到要,民眾對於藥物的認知普遍也相對不足,翟晉德藥師詳細解析民眾常見的藥物,分別有哪些副作用,特別是流感所服用的抗病毒藥物,其實有略有不同。

  1. 退燒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Brufen)、普拿疼(acetaminophen)等,可退燒及減輕頭痛、肌肉痛等病徵。但使用阿斯匹靈及布洛芬退燒易使胃部不適,宜於飯後服用,阿斯匹靈亦可能增加兒童雷氏症候群發生機率應避免使用。

  2. 止咳劑:如有濃痰狀況不建議使用。

  3. 流鼻水藥:用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s)此類藥物易引起睡意、口乾、頭昏、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使用後應避免開車、騎車。

四種抗病毒藥物一次看懂!

目前健保給付抗病毒藥劑有下列四種:

1. 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旋達碟)

Zanamivir乾粉吸入劑,優點是局部作用,較無藥物全身性作用。成人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吸入兩劑療程5天,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使用劑量。五歲以上兒童使用劑量與療程與成年人相同,懷孕期間不可使用。

Zanamivir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喉嚨痛、咳嗽與呼吸道刺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因為乾粉吸入劑可能會刺激氣管,增加氣管收縮的機會,使用後若出現支氣管收縮或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狀應停藥並就醫。

2. 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Eraflu®,易剋冒)

成人及13歲以上青少年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75 mg療程五天;兒童須依照體重調整治療劑量,1歲以下兒童則不可使用Oseltamivir預防流行性感冒。

Oseltamivir是懷孕與授乳婦女流行性感冒的首選藥物,使用劑量、療程無須調整與成年人相同。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頭痛,一般患者皆可耐受。

3. 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

Peramivir為注射針劑,正常成年人治療劑量為300 mg單次點滴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腎功能不全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須慎重使用。懷孕婦女經醫師診治確認使用效益大於風險才可以投與;哺乳婦女在藥物治療期間建議避免哺餵母乳。

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狀一般停藥後不需治療即可以改善。

4. Favipiravir (Avigan®)

使用於符合新型A型流行性感冒通報定義經使用Zanamivir、Oseltamivir治療無效且經醫師評估及病患/家屬同意以專案進口方式使用。口服1600 mg一日兩次,接續四日口服600 mg一日兩次,療程共五日。

Favipiravir有致畸胎風險,兒童及已知/準備懷孕者皆不可使用,用藥前須先確認無懷孕,用藥後七日需避孕,藥品會分泌至乳汁中,服藥期間授乳婦女須停止授乳。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感冒季報到!台大治療師提供「運動菜單」:20分鐘增強免疫,30分鐘逆轉發炎
連假出門跑馬拉松要注意!醫師:高強度運動後反而容易感冒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止養胎也要養身心:孕產婦的憂鬱如何預防治療?

 
9.5k 人追蹤
追蹤
 
蘇冠賓醫師


【蘇冠賓醫師(台南市安南醫院 副院長)】

新手媽媽的憂鬱:孕產婦的身心健康



日劇女神竹內結子驚爆死訊,警方初判為輕生。由於竹內結子才剛產下一子,外界推論可能是受到產後憂鬱症的影響,芳年四十令人感到惋惜。

孕產期憂鬱症 (perinatal depression)是什麼?

女性身負生命延續及種族繁衍的任務,在懷孕與生產階段除了面臨生理上荷爾蒙劇烈變化與分娩的痛苦外,同時也承受角色變換及生活調適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半夜不能安睡的生活作息下無法充分照料自己身心的需求,更被期待要全心照顧新生命,女性在懷孕與產後的身心健康問題值得更多的關注。

事實上,30-85%的產婦在生產後都會經歷短暫的產後憂鬱心情(不是憂鬱症),即所謂的baby blues,這種突發性的哭泣、激動、睡眠障礙、食慾不振,多半在數天內會自動恢復。

然而,我們在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追蹤大約二千位孕婦的研究發現,不只是在產後,從知道懷孕到順產後三個月約一年期間大約有13.2%的孕產婦會經歷到臨床上定義的憂鬱症,症狀包括:持續性的心情低落、對事情提不起興趣、思考及注意力變差、出現莫名的無助及罪惡感,甚至會有幻覺、妄想以及自殺傾向。

若未給予有效治療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其中有一半成為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嚴重者造成自殺,甚至因精神病症狀的影響造成殺害自己的嬰兒(infanticide)的悲劇。


孕產期憂鬱症的治療

面對孕產期的憂鬱症,醫療人員應提供支持性的諮詢,讓產婦及家人了解到這種情緒是很尋常的,以避免因不了解而過度驚慌,增加心理壓力及罪惡感。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產檢中透過婦產科醫師的評估若能適時轉介身心科,將有助於憂鬱症的預防及診治。

身心科醫師在進行孕產期憂鬱症的治療時,最常被問到的是「藥物會不會造成胎兒長期的影響?」、「藥物會不會透過乳汁而影響到小baby?」等。臨床上,孕期抗憂鬱藥物的使用是遵循FDA制定的用藥安全分級來選擇,經醫師評估與建議開立並謹慎監測母親及胎兒的健康。

然而,對於新生命充滿期待的準媽媽,常連咖啡、茶、刺激性的美食都忌口,更何況是藥物。很多孕婦及家屬也想採用藥物之外的輔助治療,例如:心理治療、運動、光照、營養補充品及經顱磁刺激術等。正統醫學首重實證,而實證醫學又以「隨機分配且有控制組」的研究結果最為可信。心理治療雖然缺乏好的控制組研究,但臨床效果明顯且發展多年,因此廣泛被採用。


此外,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即俗稱的深海魚油)對孕產婦憂鬱症治療也逐漸廣為採用。筆者團隊和英國及日本多所精神醫學研究機構合作,利用嚴謹的雙盲臨床試驗方法發現深海魚油對於孕產期憂鬱症婦女的預防與治療有顯著性的效果,這一系列的學術發表已被歐美憂鬱症治療指引及教科書所引用。

其他具有實驗證據的治療,如運動、光照和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等也有不錯的「隨機分配控制組」的研究,但在臨床治療應用的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例如:運動訓練師的培訓與認證、特定的光照劑量或磁刺激儀器療程標準化等。未來,身心科醫師除了要能夠傾聽病人的期待,思考「研究結果轉譯到臨床運用的可行性」,也要能夠運用整合性的療程幫助孕產婦恢復身心的健康。


原文引自:10人就有1人罹患!醫:補充Omega3防治孕產期憂鬱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吐嚴重容易出現產後憂鬱症? 是真的!研究調查登國際期刊

 
393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前一陣子,日本偶像劇女星竹內結子,傳出因為產後憂鬱症而自縊,令許多喜愛她的廣大影迷不勝唏噓;現在竟然有研究發現,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若有嚴重的孕吐,孕期或是生產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孕吐情形嚴重 懷孕前後易患有憂鬱症

 


研究在倫敦招募了214位懷孕未滿3個月的婦女,有嚴重孕吐狀況者占半數,她們在前1年都沒有人接受過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療,研究人員會在這些婦女懷孕的前3個月和生產後6個星期時,對她們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孕吐情形嚴重的婦女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在懷孕前3個月患有憂鬱症,而生產之後也有將近3成的婦女患有憂鬱症;這樣的情況在沒有孕吐的婦女身上,比例分別為6%和7%。


也就是說,容易嚴重孕吐的婦女,在生產前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大約是沒有孕吐者的8倍,而生產之後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沒有孕吐者的4倍。

 

妊娠嘔吐 了解生理狀況也要照顧心理健康


嚴重的孕吐也稱為「妊娠嘔吐」,是婦女懷孕期間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有這種情況的婦女經常會因為嘔吐而感到嚴重噁心,她們可能因此臥床、脫水和體重減輕,並且經常無法工作或照顧其他的孩子。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婦產科Nicola Mitchell-Jones博士指出,許多醫療保健機構對於嚴重孕吐影響精神健康的問題不夠重視。因此,要做的不只是了解孕婦的生理狀況,也要照顧心理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避孕藥忘了吃怎麼辦? 藥師解答緊急補救處理方式
新手爸媽都在問的孕期前、中、後問題! 懶人包告訴你標準答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小孩有多痛? 像被卡車輾過!婦產科醫師教1招降疼痛指數

 

108年國內出生嬰兒計175,074人,較107年減少5,582人(-3.1%),為近9年最低,總人口於109年開始呈現負成長,出生數低於死亡數。網紅蔡阿嘎也曾拍攝分娩體驗企劃,體驗孕婦生產時的劇痛感受。

 

北市生育人數逐年下降,去年約只有2萬名新生兒,然而,懷孕生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產痛對許多產婦而言更是膽戰心驚,其是漸進地、愈來愈密集的痛,就有產婦形容就像是被卡車輾過,還有寶寶通過陰道的擴張撕裂痛,一直要到胎盤娩出、會陰部傷口縫合,才算結束。

 

無痛生產須包含產前及產後 才能提高產婦自然生產的意願

 

其實,當今生小孩也不一定要那麼慘痛,新光醫院婦產科蕭國明醫師表示,隨著生活品質提升,無痛生產已成為一必要過程,無痛應從入院待產至生產完及產後疼痛,包括傷口復原的疼痛、子宮收縮復原的產後痛、餵母奶時的痛(身體會分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

 

以新光醫院自然生產產婦而言,一入院即可安裝無痛分娩,無須等待子宮頸擴開2-3指,可快速減輕產痛,需催生的產婦也可以安裝完無痛分娩才開始催生,所以產婦催生並不會痛;產後也可注射產後止痛以減輕傷口的撕裂疼痛,止痛效果可達一週。

 

 
 

 

無痛分娩不必等 子宮頸口開4公分前就能給予止痛針

 

蕭國明指出,無痛分娩(硬脊膜外麻醉)是減輕生產的疼痛最有效的方式,只要產婦覺得有需要就可以打無痛分娩,有些錯誤的觀念認為無痛分娩最好等到子宮頸口開了4公分以後再打,否則太早打可能會延長產程,或是影響產婦用力而導致剖腹產。其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早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報告則否定了這個觀念。

 

這項研究是針對750位初產婦,在子宮頸口開4公分之前就給予止痛針或無痛分娩,結果發現無痛分娩能夠有效的減輕疼痛(疼痛指數是2分,打止痛針的疼痛指數是6分),嬰兒出生的情況也比較好。整個產程反而在無痛分娩的那一組比較短(398分鐘,止痛針的那一組是479分鐘);至於需要剖腹生產的比率則兩組差不多。

 

延伸閱讀:
5個新手爸媽都會犯的錯! 孩子發燒處理指南一篇搞懂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都在問的孕期前、中、後問題! 懶人包告訴你標準答案

 

在準備懷孕到生產的階段,準爸媽們常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疑問,因此衛生福利部針對準爸媽們最關心的孕產議題做網路調查,提供最實用及正確的孕產資訊,守護母嬰健康。

 

網路調查懷孕前、中、後問題 解決準爸媽疑問

 

針對全台各地的準爸媽們以網路方式蒐集在孕前準備、懷孕照護、產後照護及孕產婦心理健康4大主題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熱門議題為9成擔心孕前檢查是否都做對了嗎?67想知道孕期如何養胎不養胖? 7成想知道讓母乳源源不絕的實用技巧。

 

4階段孕產議題TOP1問題  最實用資訊在這裡

 

依據調查結果國民健康署製作10大熱門孕產議題懶人包,提供準爸媽最實用的資訊,並針對於各階段TOP 1議題,提供專業建議如下:

 

1、孕前檢查完全蒐羅,需要自費做檢查嗎?

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請務必定期產檢,確保母嬰健康。但因目前院所提供的自費產檢項目非常多,並非每項檢查都要做,可根據個人的需求,與醫師做討論,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

 

 

 
 

2、只要營養,其餘免談!孕期如何養胎不養胖?

懷孕期間應該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避免熱量偏高的外食,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雜糧,並以天然食物來源為主,若有任何營養的疑問,建議找專業營養師做進一步的營養諮詢。

 

另外,要定期量體重,依懷孕前的體重做適當調整,以增加 10-14 公斤最適合,且也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國民健康署提醒也不適合在懷孕期間進行減重。

 

 

3、如何讓母乳源源不絕?

準媽媽們可能擔心奶水不足或寶寶吃不飽等問題而放棄母乳哺育,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8個小口訣,讓準媽媽們輕鬆解決母乳哺育的煩惱:(1)生產醫院能協助,(2)早期哺乳要落實,(3)正確含吸莫遲疑,(4)寶寶想吃就要餵,(5)餵奶時間不限定,(6)夜間哺餵泌乳旺,(7)心情放鬆輕鬆餵,(8)手到擒來是母乳。

 

4、如何更快適應新手父母的角色?

相信在成為新手爸媽的開心之餘,內心也會感到緊張與壓力,為讓「新手爸媽」快速成為「上手爸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孕期照護資訊,及社家署也有育兒親職網協助新手爸媽提升親職教育知能;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的問題,也可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

 

延伸閱讀:
生小孩有多痛? 像被卡車輾過!婦產科醫師教1招降疼痛指數
錯誤睡姿恐猝死! 嬰兒仰睡、側睡、趴睡,怎麼睡最OK?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孕藥忘了吃怎麼辦? 藥師解答緊急補救處理方式

 

享受性愛歡愉之後,除了安全性行為外,不少女性也會服用避孕藥而避免懷孕而當上「意外」爸媽。然而, 避孕藥分為「事前避孕藥」及「事後避孕藥」,妳知道怎麼吃才能有效避孕嗎?事前避孕藥和事後避孕藥又分別差在哪?

 

事前避孕藥需長期服用才有效   睡前或與食物併服降低不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黃品臻藥師表示,事前避孕藥含有人工合成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藉長期穩定服用,使女性體內維持一定濃度的荷爾蒙:當雌激素濃度偏高,卵巢便不會排卵;當黃體素濃度偏高,子宮頸黏液會增加,精子難以通過子宮頸而與卵子結合。

不過,事前避孕藥需長期、穩定服藥才能達到效果;每天定時服用1顆,睡前或與食物併服可減少嘔吐、噁心感。

 

 

21顆服用完需停藥7天  28顆裝適合記性較差者

 

在藥品包裝方面,可分為21顆裝與28顆裝:21顆裝全數含藥,連續服用21天並停藥7天,再開始下一週期的避孕藥。28顆裝適合記性較差者,部分含藥、部分不含藥,先每日連續服用含荷爾蒙的藥錠,再服用無作用的錠劑,不必停藥。

首次開始使用時,可於月經出血第一天開始吃,連續服藥7天後,才具避孕效果,頭7天內仍需同時以其他方式避孕,如保險套;無藥日期間(停藥7天或服用無作用錠劑的日子),因少了荷爾蒙的維持,子宮內膜會剝落、月經來潮。而無藥日結束後,不論經血停止與否,都要從第29天起開始新的服藥週期。

 

 

忘記服藥未超過12小時應立即補服 超過12小時這樣做

 

 
 

萬一忘記服藥怎麼辦?黃品臻說明,若延遲時間未超過12小時,想起後立刻補服,下次再回復正常的服藥時間;若延遲超過12小時,此時避孕效果可能降低,在想起時補服前一次漏掉的劑量,當天的藥量仍按時服(想起當日需服用2顆),之後依正常時間、劑量服藥;不過,要注意的是,若曾漏服超過2小時,補服藥品後,未來7天內需採額外避孕措施。

 

事後避孕藥 僅對當次性行為有保護作用 

 

若在性行為時缺乏防護措施或避孕失效(如保險套破裂等),不少人會用事後避孕藥緊急避孕,黃品臻表示,其主要是抑制或延遲卵巢排卵,或使子宮頸黏液增稠、降低精卵結合的機率。

事後避孕藥可分為兩代:第一代高劑量黃體素(Levonorgestrel)、第二代黃體素受體調節劑(Ulipristal acetate)。第一代Levonorgestrel建議在性行為後72小時(3天)內服用;第二代Ulipristal acetate建議在性行為後120小時(5天)內服用,愈早服用避孕成功率愈高。

值得一提的是,事後避孕藥僅對當次性行為有保護作用,不建議在同一經期內重複服用事後避孕藥,以免擾亂月經週期。

 

 

3狀況不宜以避孕藥作避孕方式 專業諮詢確保用藥安全

 

不論事前或事後避孕藥,皆屬醫師處方藥,黃品臻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障礙、乳癌等情形,不宜以避孕藥作避孕方式。

食藥署進一步補充,女性的受孕能力原本就會隨著年紀而下降,若服用避孕藥多年之後又突然計畫懷孕,很有可能會因為年紀或其他因素影響受孕機會,且避孕藥的種類繁多,劑量也不同,第一次服用時還是建議請醫師先行評估後,由醫師替您開立最適合的口服避孕藥,以降低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服藥後也應定期追蹤檢查,確保長期服藥的健康品質。

 

延伸閱讀:
吃事前避孕藥傷身體? 10情況要問醫師再使用
精液沾到陰部就會懷孕? 沒在開玩笑!婦產科醫師拆解NG避孕法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吐嚴重容易出現產後憂鬱症? 是真的!研究調查登國際期刊

 
392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前一陣子,日本偶像劇女星竹內結子,傳出因為產後憂鬱症而自縊,令許多喜愛她的廣大影迷不勝唏噓;現在竟然有研究發現,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若有嚴重的孕吐,孕期或是生產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孕吐情形嚴重 懷孕前後易患有憂鬱症

 


研究在倫敦招募了214位懷孕未滿3個月的婦女,有嚴重孕吐狀況者占半數,她們在前1年都沒有人接受過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療,研究人員會在這些婦女懷孕的前3個月和生產後6個星期時,對她們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孕吐情形嚴重的婦女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在懷孕前3個月患有憂鬱症,而生產之後也有將近3成的婦女患有憂鬱症;這樣的情況在沒有孕吐的婦女身上,比例分別為6%和7%。


也就是說,容易嚴重孕吐的婦女,在生產前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大約是沒有孕吐者的8倍,而生產之後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沒有孕吐者的4倍。

 

妊娠嘔吐 了解生理狀況也要照顧心理健康


嚴重的孕吐也稱為「妊娠嘔吐」,是婦女懷孕期間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有這種情況的婦女經常會因為嘔吐而感到嚴重噁心,她們可能因此臥床、脫水和體重減輕,並且經常無法工作或照顧其他的孩子。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婦產科Nicola Mitchell-Jones博士指出,許多醫療保健機構對於嚴重孕吐影響精神健康的問題不夠重視。因此,要做的不只是了解孕婦的生理狀況,也要照顧心理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避孕藥忘了吃怎麼辦? 藥師解答緊急補救處理方式
新手爸媽都在問的孕期前、中、後問題! 懶人包告訴你標準答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常用化痰藥緊急回收! 手上藥粉呈現深褐色快退換

 
 
陳敬哲 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今(20)日發布公告,強生化學製藥廠生產的「強生牧舒爾顆粒 66.67毫克」,因藥品外觀異常,發生顏色變化與結塊,共有4批次1,100盒(20萬小包)需要回收,12月12日前要完成作業,並繳交報告書與矯正措施。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食藥署最近接到醫療院所與藥局通報,「強生牧舒爾顆粒 66.67 毫克」藥品外觀改變,原本黃色藥粉轉變成咖啡色、褐色等深色,廠商初步調查發現,可能因藥品受潮導致,目前正在調查實際原因。


洪國登補充,廠商目前不確定藥品外包裝有問題,或醫療院所保存不當,先回收4個批次,包含AKO033、AIP052、AKN029、AKO034,總共有1,100盒,1盒內有180包,共計約有20萬小包,廠商必須在期限內完成回收。


針對藥品作用洪國登說明,受潮藥品主成分為ACETYLCYSTEINE,主要用於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物黏稠性,也就是民眾常說的化痰,屬於指示用藥,藥品製作成粉末,多用在幼童上,協助小孩能夠改善症狀。


洪國登也說,民眾手上若有上述藥品,可以到原取得地方更換,使用藥品若有任何疑慮,可洽鄰近藥局或回診諮詢醫師,選用其他適當藥品。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請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歲以下兒童感染遽增!這病毒狀似感冒卻更要小心重症

 
9.5k 人追蹤
追蹤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寶寶呼吸道敵人」漸發威  醫師籲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近來許多幼童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家長以為是秋冬氣溫陡降,罹患一般感冒或A、B型流感,但亞大醫院兒科醫師卻發現,2歲以下兒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比例較去年同期提高2成,因該病對於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而言恐有致命危機,提醒家長切莫輕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林鴻志教授表示,當孩子因感冒症狀來院就醫,除了會驗A型流感和B型流感以外,也會協助檢驗是否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根據統計,近一個月來,2歲以下兒童感染此症的比例大幅上升,許多家長起初以為小朋友罹患流感或感冒,其實卻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致病。

林鴻志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小於1歲幼兒與大於65歲老人之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將近2/3的幼童於1歲前,曾感染過此病毒;超過90%的幼兒,在2歲以前曾有2次以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經驗。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就全世界而言,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造成約6千4百萬人感染,甚至約16萬人死亡。

林鴻志介紹,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健康孩童,當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時,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且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感染機率越低,嚴重度也大幅降低;但對於6週至2歲的寶寶,症狀會較明顯,出現脫水、喘鳴、呼吸急促或發燒等症狀,且容易造成嚴重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甚至窒息、昏睡、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不典型症狀。


林鴻志提到,檢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方式是以棉棒取鼻咽的黏液,進行病毒培養後確診,治療上與一般感冒相同,輕症大多採支持性療法,以症狀治療為主,包括脫水時補充點滴、呼吸衰竭合併嚴重喘鳴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蒸氣治療,重症患者則需監控血氧濃度,若給予氧氣效果不佳,則需適時使用呼吸器治療。

林鴻志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數寶寶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包括小於六個月的嬰兒(特別是上托嬰中心或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小於35週的早產兒、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如:先天免疫不全、器官移植者等),和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氣喘的孩童。


目前健保針對懷孕週數30週以下的早產兒、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小於或等於35週)、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患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1歲以下患血液動力學有顯著異常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在1歲以內應1個月施打一次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最多施打6劑,可有效避免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產生嚴重併發症。

林鴻志建議,民眾應適度曬太陽,有助人體內固醇類物質轉化成維他命D,可減少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機率。


原文引自:不是流感也不是感冒!全球每年6400萬人感染這病毒,家有嬰幼兒更要注意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道融合病毒」和一般感冒怎麼區分?兒科醫師:注意有無「喘鳴聲」

 
4k 人追蹤
追蹤
 
王芊淩

 

疾管署近期監測,發現類流感門急診百分比,其中特別是0至6歲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比例突然攀升,目前高峰比2年前還要高。兒科醫師坦言:「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症狀其實跟感冒非常相似,但兩者主要的區別會在於,有沒有喘鳴聲。」

 

呼吸道融合病毒影響「中末支氣管」

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症狀和一般感冒很類似,但有個差異性,基隆長庚醫院兒科蔡明翰醫師表示:「當小小孩遇到一般呼吸道融合病毒之後,會比較難去除,因為他會影響到比較下面的支氣管。」

通常只是一般的小感冒影響的都是上呼吸道,因為是上呼吸道有時候用自身免疫力或是搭配支持性治療,其實3-5天就會慢慢改善。但道融合病毒一但侵入人體的支氣管後,疾病就相對不容易好。

檢視相片

觀察孩子的呼吸聲!咻咻聲、喘鳴聲都要注意

呼吸道融合病毒跟感冒主要的區別會在於,有沒有『喘鳴』聲,蔡明翰醫師解釋:「因為當有這樣的喘鳴聲音,代表病患中末支氣管的地方變得比較狹窄,開始有一些黏液的阻塞,但一般感冒都是上呼吸道,不會影響到中末支氣管。」

此外,仔細觀察患者,會感覺患者呼吸比較快,一旦有開始有點喘的聲音跑出來,可聽到像是氣喘發作的咻咻聲,病毒可能就是到下呼吸,特別是2歲的族群要特別注意。因為2歲以下的族群免疫力較差,氣管也相對較狹窄。

蔡明翰說:「特別是28週慢性早產兒、先天心臟病患者只要一得到就會非常嚴重,預防比治療重要許多,勤洗手是最有效且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方法。」

檢視相片

母乳提供孩子更多抗體

另外,也有不少醫師提到能在嬰幼兒時期哺餵母乳,也能透過母體得到抗體,降低患病的機會。蔡明翰解釋:「因為很多應該要給小朋友的抗體,母乳裡面都涵蓋到了,比起一般配方奶來得好,但並沒有說喝母乳就一定不會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

一般在診斷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需透過棉棒取鼻咽部的黏液去做病毒培養,現在有可以快速檢定 抗原測試,大概幾小時結果就可以出來,當家長觀察孩子狀態有特別不一樣時,儘早帶孩子就醫。

檢視相片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0到6歲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創兩年新高!感染後未來氣管喘、過敏機會增
學生校園集中接種流感疫苗大哉問!家長心中5大QA一次解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感冒不給餵藥怎麼辦?中醫師:藥浴、穴位按摩有助緩解症狀

 
4k 人追蹤
追蹤
 
王芊淩

 

根據疾管署近期監測數據發現,因為進入秋冬後,兒童發生類流感的比例有逐漸攀升,除了勤洗手以外,中醫師分享其實也可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增強抵抗力,特別是當孩子已經有不舒服症狀出現時,又不乖乖配合吃藥,藥浴可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

 

藥浴幫助發燒兒童散熱、恢復

孩子生病家長特別心疼,只是照顧時孩童哭鬧之外,在吃藥時會反抗,有的家長只能強行灌藥,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說:「孩童往往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餵的了藥。」

加上如果感冒不斷咳嗽、嘔吐,服藥也更佳困難,遇到這種情況讓父母傷透腦筋,郭順利建議:「其實這時中藥的『藥浴』就能發揮作用,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以減輕父母餵藥的困難,並提升小兒免疫力與治療疾病。」

檢視相片

5-6歲可全身都泡藥浴  6歲以上局部泡腳、濕敷

郭順利分享臨床上的個案,一名3歲的淇淇,因為過敏體質上幼兒園後經常感冒,每到吃藥時就極度抗拒,始終無法順利餵藥。由於爸媽擔心淇淇抵抗力不好,在看了中醫後知道可以藥浴,就讓淇淇嘗試,每星期泡一兩次,幾個月下來淇淇抵抗力增加不少。

其實藥浴是一種相對簡單的熱敷水療法,藉由藥物中的有效成份,從體表和呼叫道粘膜吸收,可以達到通活絡、活化瘀、驅

  • 風寒感冒(西醫病毒性感染):使用溫性藥物,例如荊芥、防風、藿香等
  • 風熱感冒(病毒感冒後併發細菌感染):使用涼性藥物,例如黃芩、薄荷、魚腥草等

郭順利建議:「5-6歲以下兒童因為身體不大,可以用藥浴方式,6歲以上較大兒童,則可改以泡腳或局部濕敷的方式。」

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增強孩童免疫力

但藥浴溫度一般建議37~40℃,夏天可偏37℃,冬天可稍偏40℃,頻率一天大概1-2次,若為預防性,約一周1次。由於藥浴後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家長要注意室溫應維持26℃左右,以免藥浴完受寒,體溫散失過快。

且藥浴可以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如小兒發燒時按摩瀉天河水、推三關,咳嗽時按摩天突、膻中或上背的風門、肺俞穴,對於治療與恢復都有助益,或是透過捏脊法,疏通背後膀胱經,都可增強孩童的免疫力。

檢視相片

郭順利醫師提醒:「小兒感染症狀往往變化迅速,因此孩童生病時應注意其活動力與意識狀況,若有發燒嚴重、熱痙孿、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配合西醫檢查以釐清病因」。平時也可以藉由藥浴、按摩等方式進行保養。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0到6歲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創兩年新高!感染後未來氣管喘、過敏機會增
兒童發燒怎麼辦?幾度可以使用退燒藥?兒科醫師破解常見迷思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病毒蠢蠢欲動,小心兒童中鏢!中藥藥浴幫兒童打造免疫力,遠離威脅

 
5.3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秋冬氣溫變化大,正是流感、腸病毒、病毒性腸胃炎等各種病毒蠢蠢欲動的時機!尤其,對於抵抗力比較弱的兒童來說,更是一大挑戰。為了關心兒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中醫表示,可以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兒童打造免疫力,維護健康。

檢視相片
 
1秋冬氣溫變化大,正是流感、腸病毒、病毒性腸胃炎等各種病毒蠢蠢欲動的時機!尤其,對於抵抗力比較弱的兒童來說,更是一大挑戰。

秋冬病毒蠢蠢欲動,打造免疫力小心提防

林口長庚醫院結合中西醫,舉辦「打造免疫力,健康FOLLOW ME」活動,提醒家長,「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雖然都是老生常談的基本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要徹底落實執行,同時也可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增強抵抗力。

3歲的淇淇,有過敏體質,上幼兒園後經常感冒、看醫生,但對吃藥極度抗拒,因此每次感冒常咳嗽嘔吐,總使得全家人人仰馬翻,最後還是無法餵藥。由於爸媽擔心淇淇抵抗力不好,後來看了中醫才知道可以使用泡藥浴提升免疫力。於是,就讓淇淇嘗試,每星期泡一兩次,幾個月下來,感覺淇淇比較健康,少去看醫生,讓他們不再那麼擔憂了。

中藥藥浴能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表示,在小兒外感疾病的治療上,孩童往往容易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能順利餵藥。而且小兒感冒往往因咳嗽、嘔吐劇烈,導致服藥困難。若遇到這類病患,藥浴依然能發揮作用,這時可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以減輕父母餵藥的辛勞,並提升小兒免疫力與治療疾病。

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使用中藥藥浴,藥材需調整使用

郭順利醫師表示,中藥藥浴應由醫師視病童狀況進行調整,若為風寒感冒(西醫病毒性感染),建議使用溫性藥物,例如荊芥、防風、藿香等;若為風熱感冒(西醫病毒感冒後併發細菌感染),這類偏熱性症狀,建議使用涼性藥物,例如黃芩、薄荷、魚腥草等。

檢視相片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檢視相片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通常建議,5-6歲以下兒童因為身體不大,可以用藥浴方式,6歲以上較大兒童,則可改以泡腳或局部濕敷的方式。藥浴溫度一般建議37~40℃,夏天可偏37℃,冬天可稍偏40℃,以避免孩童燙傷。若用於治療使用,頻率一天大概1-2次,若為預防性,約一周1次。由於藥浴後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家長要注意室溫應維持26℃左右,以免藥浴完受寒,體溫散失過快。

藥浴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效果更佳

此外,在藥浴或洗澡時,若能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如小兒發燒時按摩瀉天河水、推三關;咳嗽時按摩天突、膻中或上背的風門、肺俞穴,對於治療與恢復都有助益。平常也可使用荊芥、防風、佩蘭藥浴,預防孩子過敏或感冒,或是透過捏脊法,疏通背後膀胱經,都可增強孩童的免疫力。

檢視相片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部朱世明副部長表示,「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概念,但需徹底落實執行才有用。例如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碌,就忽略了按時與孩童一起用餐的習慣,甚至是用速食來填補正餐,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取不充足,衍生營養不良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進而降低免疫力。

檢視相片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郭順利醫師提醒家長,小兒感染症狀往往變化迅速,因此孩童生病時,應注意其活動力與意識狀況,若有發燒嚴重、熱痙孿、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配合西醫檢查以釐清病因,並早期接受治療。並且可以讓孩童按時接種流感病毒疫苗、佩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和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也都是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季養生保健 英國專家告訴你提高免疫力的四個關鍵

 
242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多吃果蔬

你是那種經常容易患感冒或得流感的人嗎?

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節來臨,日照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也是感冒和流感的多發季節,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加強自身免疫力少生病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重。

那怎麼知道自己免疫力的強弱呢?

英國營養專家里德(Lesley Reid)表示,平均而言大多數人一年大約會患感冒咳嗽兩到三次。但如果多於這個平均數,或許就是免疫力下降的信號。 這時,你就需要加強免疫力了。

但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免疫力、讓自己少生病呢?

首先,里德解釋說,免疫系統是獨立於人體的一個自然防禦機制,並沒有哪一件單一的行為可以讓你增強免疫力。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控制人體的自然防禦能力。但是,卻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支持免疫系統,讓它更好地為你服務。

英國營養協會的科學主任斯坦納(Sarah Stanner)也表示,沒有哪一種單一食品或營養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檢視相片
 
挑食不好。

為了讓人體免疫系統正常工作,里德建議要確保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A、B以及維生素D等。

此外,還要保證像歐米伽3、鋅、鎂、銅、鐵等礦物質的攝入。

其中,專家特別指出,冬天由於日照不足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

我們的皮膚從陽光中吸收合成維生素D,在秋冬季節日照不足時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

英國營養協會說,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保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此外,英國還在研究維生素D是否能在防範新冠病毒方面發揮任何作用,目前已經開始招募志願者報名參加試驗。

但加強免疫力不等於吃各種營養品和補充劑。里德說,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多樣和均衡的飲食。

保證飲食多樣化

檢視相片
 
飲食要多樣化。

里德給那些希望提高免疫力人們的一個最重要建議就是飲食要多樣化。也就是說,在每天的食品中要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蛋白和穀物等。

英國營養學家梅德林(Sophie Medlin)更為形象地介紹說,你每天所吃的食物顏色越多越好。

食物的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營養素,例如,紅色、橙色、黃色和綠色植物含有類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可以增強免疫力。

黑色食物富含氨基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而白色食物則蛋白質豐富。

專家說,每周最好能吃30種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里德表示,關鍵在於,不要迷信幾種所謂的超級食品,一定要多吃不同的食物。

里德舉例說,比如雞肉是優秀的蛋白質,也是許多英國人最喜歡的。但其實扁豆、豆子、貝類、魚、豆腐、制乳品等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所以,不要光吃雞肉,要擴大種類,越雜食越好。

在蔬菜方面也一樣,不要僅局限於只吃幾種蔬菜。

根據英國最近有關營養和飲食的一次調查發現, 50%的英國人平時只吃4種蔬菜:豌豆、西紅柿、洋葱和胡羅卜。

專家說,雖然這幾種蔬菜都非常有營養,特別是如果一起吃的話,但問題是種類太單一。

英國營養基金會的專家斯丁森博士表示,蔬菜與水果應該佔人每天飲食的三分之一以上,它們為人體提供了必須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纖維等,對腸道健康非常重要。

關注腸道健康

檢視相片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奠定腸道細菌與免疫系統健康功能之間的聯繫。

說到飲食健康就不能不提到腸道,因為無論你吃下多少食品,最後負責吸收其營養的則要靠腸道。

我們腸道中生活著數萬億的微生物,負責消化食物,而且這些微生物對人體消化某些特定的營養至關重要。

由於每個微生物群對不同食物需求不同,因此要想改善腸道健康就要爭取攝入多種食物。

如果總吃同一種食物就不能保證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樣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食物種類多樣有助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

更關鍵的是,70%的免疫細胞生活在腸道中,可見腸道對人體免疫力的重要性。

還有研究顯示,如果胃腸道有問題可能會增加罹患一些常見病,例如流感等機會。

英國營養師及腸道專家梅根·羅西(Dr. Megan Rossi)博士表示,由於大部分免疫細胞生活在腸道中,因此腸道健康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疾病至關重要。

隨著人們對腸道在人體健康中角色了解的越來越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是否可以通過改善腸道健康來加強免疫系統等。

適度運動

大家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益,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抵抗力,調節免疫功能。

適宜的中等強度運動對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好處。英國醫療保健機構建議人們每周至少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但專家指出,過量運動後抵抗力反而下降,因此運動一定要有度。

而界定運動強度指標的方法是測算心率。人的最大心率可以通過公式測算:最大心率是220-年齡。

比如,如果你50歲,你的最大心率就是220-50=170, 那麼你鍛煉的心率要控制在170×60%至170×85%之間,即102至145之間最理想。

總之,動起來,任何能讓你微微出汗、心跳加快的運動都有好處,而走路可能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

檢視相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藥藥浴協助幼兒對抗感冒 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趕走病毒

 
156 人追蹤
追蹤
 
陳敬哲 報導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也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機,為關心兒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今(5)日特別結合中西醫,舉辦「打造免疫力,健康FOLLOW ME」活動,提醒家長,「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雖然都是老生常談的基本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要徹底落實執行,同時也可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增強抵抗力。


中醫可以藥浴 每星期泡一兩次感冒次數變少


3歲淇淇有過敏體質,上幼兒園後經常感冒、看醫生,但對吃藥極度抗拒,因此每次感冒常咳嗽嘔吐,總搞的人仰馬翻,最後還是無法餵藥。由於爸媽擔心淇淇抵抗力不好,在看了中醫後知道可以藥浴,就讓淇淇嘗試,每星期泡一兩次,幾個月下來,感覺淇淇比較健康,少去看醫生,讓他們不再那麼擔憂了。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表示,在小兒外感疾病的治療上,孩童往往容易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餵得了藥,而且小兒感冒往往因咳嗽、嘔吐劇烈,導致服藥困難。若遇到這類病患,藥浴依然能發揮作用,這時可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以減輕父母餵藥的辛勞,並提升小兒免疫力與治療疾病。


熱型與風寒行感冒 各有不同藥浴屬性藥草


郭順利醫師說,中藥藥浴應由醫師視病童狀況進行調整,若為風寒感冒(西醫病毒性感染),建議使用溫性藥物,例如荊芥、防風、藿香等;若為風熱感冒(西醫病毒感冒後併發細菌感染),這類偏熱性症狀,建議使用涼性藥物,例如黃芩、薄荷、魚腥草等。


水溫37℃至40℃ 避免孩子燙傷


通常建議,5至6歲以下兒童因為身體不大,可以用藥浴方式,6歲以上較大兒童,則可改以泡腳或局部溼敷的方式。藥浴溫度一般建議37至40℃,夏天可偏37℃,冬天可稍偏40℃,以避免孩童燙傷。


若用於治療使用,頻率1天大概1-2次,若為預防性,約一周1次。由於藥浴後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家長要注意室溫應維持26℃左右,以免藥浴完受寒,體溫散失過快。


此外,在藥浴或洗澡時,若能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如小兒發燒時按摩瀉天河水、推三關,咳嗽時按摩天突、膻中或上背的風門、肺俞穴,對於治療與恢復都有助益。平常也可用荊芥、防風、佩蘭藥浴,預防孩子過敏或感冒,或是透過捏脊法,疏通背後膀胱經,都可增強孩童的免疫力。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 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概念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部朱世明副部長表示,「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概念,但需徹底落實執行才有用。例如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碌,就忽略了按時與孩童一起用餐的習慣,甚至是用速食來填補正餐,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取不充足,衍生營養不良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進而降低免疫力。


現在正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節,例如腸病毒、沙門氏腸炎和病毒性腸胃炎等,家長更不可輕忽。林口長庚醫院特別邀請極受孩童歡迎的偶像YOYO家族的柳丁哥哥、月亮姐姐及YOYOMAN一起同樂,幸運草兒童劇團及長庚醫院大專志工們,也以唱跳及戲劇演出方式,讓家長與孩童從歡樂中學習健康新知。


疫苗、佩戴口罩、洗手習慣 確保兒童健康安全


郭順利醫師提醒家長,小兒感染症狀往往變化迅速,因此孩童生病時應注意其活動力與意識狀況,若有發燒嚴重、熱痙孿、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配合西醫檢查以釐清病因,並早期接受治療。


朱世明副部長則強調,讓孩童按時接種流感病毒疫苗、佩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和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也都是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不二法門。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友體重要斤斤計較努力維持 國健署:均衡飲食這樣吃
▸左眼脹痛微突以為用眼過度 打呼合併鼻竇炎才是禍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