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產兒聽娘聲 發育好吸收佳

倪浩倫╱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倪浩倫╱台北報導】

今天是母親節,母親辛苦照顧孩子長大,早產兒的母親更不在話下;早產兒因提早離開母體,各項發育易受到影響,一項研究指出,把媽媽的聲音錄下來播放給尚在保溫箱的早產兒聽,不僅有助大腦聽覺皮質的發育,餵養不耐受情形也有顯著改善,心肺功能發展也較好,有助寶寶及早離開保溫箱,回到媽媽的懷抱。

研究作者之一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員謝伶瑜表示,許多文獻均已證實,母親聲音有助於新生兒發展,但對於早產兒族群的研究結果仍較分歧;研究搜尋1996至2016年的中英文文獻,從6個資料庫的7篇實驗性研究中,統整出研究共識,已刊登在期刊《台灣醫學》。

謝伶瑜表示,提早離開母體的早產兒,待在小兒加護病房期間,容易失去和母親的互動,「接觸的多為機器聲、醫護人員走動聲」;研究發現,若請媽媽錄下唱歌、讀童書、講話的聲音,每天播放4次給早產兒聽,相較沒有聽母音者,其大腦聽覺皮質的發育明顯較好。

國泰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說,胎兒在母體內20周後,聽覺便會開始發展,「可聽到媽媽和外界的聲音」,透過跟胎兒說話、播放音樂,能達到刺激聽覺皮質發展效果,但除聲音刺激以外,營養供給、觸覺和視覺等刺激,也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此外,早產兒因胃容積小、腸蠕動和排空能力差,容易出現影響吸收、消化能力的「餵養不耐受」情形。謝伶瑜說,研究顯示,有聽母音的早產寶寶,餵養不耐受情形亦有顯著改善。

研究指出,有聽母音的早產兒,能更早接受中央靜脈注射高營養、高蛋白營養品的「全腸道營養」,其為早產兒「生理型態穩定」的一大指標;而33周以上、有聽母音的早產兒,其心肺不良發生率也較未聽者來得低。

彰基兒童醫院兒科部副主任暨新生兒科主治蕭建洲指出,醫院多會希望產婦錄聲音給保溫箱的早產兒聽,臨床觀察發現,能改善早產兒心跳不穩、呼吸暫停等情形,對情緒也有安撫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