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腸病毒強勢來襲!5招幫孩子降低感染率

 
1.8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夏季溼熱高溫,也是腸病毒的好發期。〔翻攝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文/記者林秉潔
炎炎夏季氣溫飆高,濕熱高溫的環境條件,最適合病媒蚊的滋長,也讓各類型的細菌、病毒開始蠢蠢欲動,使得不少學齡孩子的家長擔心腸病毒的高峰期即將來臨,到底該如何降低自家寶貝被傳染的可能性,成了全台家長們最關心的課題。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腸病毒只有到了夏季才是傳染的高峰期。對此,小兒外科醫師陳德忠指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事實上,腸病毒一年四季都有,但高峰期通常落在4月至9月,且新生兒至5歲的幼兒是感染的高危險群。另外,除了因為台灣位處亞帶與亞熱帶,潮濕、悶熱的天氣有助於細菌的滋長外,學齡的孩子由於比較不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導致同儕間的傳染機率也跟著增加。

檢視相片
 
▲陳德忠醫師指出,即便今(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民眾都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面對腸病毒強勢來襲,家長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圖/陳德忠醫師提供〕

陳德忠還提到,新生兒至5歲的幼兒因為免疫系統相對脆弱,所以在面對病毒的襲擊時就很容易遭到感染。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指出,5歲以下的幼兒是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即便今(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民眾都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但父母們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夏季因為高溫導致的中暑、食慾不振,或是飲食不小心所造成的上吐下瀉,都很容易讓家長誤判孩子的身體狀況。」陳德忠說,腸病毒的傳染力相當強,而且症狀也瞬息萬變,包括發燒、口腔與四肢出現小水泡、活動力不佳、食慾不振等都是常見的狀況,因此若初期的症狀是食慾差、活動力下降,很容易讓家長誤判為中暑或吃壞肚子。

針對腸病毒的傳染途徑與正確的預防方法,陳德忠說明,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或經由飛沫傳染,或是接觸患者皮膚上的潰爛水泡為主要途徑,所以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只要由內而外做好下列幾招,就能降低幼兒感染腸病毒的能性。

第一招:回家先更衣與盥洗 防止病毒由外帶入
如果家中有嬰兒或孩童,建議家長從外頭返家後,應立即先進行更衣、盥洗,並將室外鞋放在通風處,避免已經沾黏在衣服、鞋子上的細菌與病菌帶入家中,或是在室內空氣中飄散,藉此達到降低被外界病毒傳染的機會。

檢視相片
 
▲家長回家應先將衣服換下,避免將外頭細菌帶回家。〔圖/pixabay〕

第二招:腸病毒怕高溫 玩具、娃娃應定期清洗
由於腸病毒在50度的高溫就會失去活性,故可以將孩子常用的玩具、布娃娃、使用的器具放入高溫的熱水中浸泡,這樣不只能殺菌,也可避免孩子在讓東西不經意觸碰到口鼻時,將病毒、細菌吃下肚。

檢視相片
 
▲定時的清洗孩子常用的用品以及娃娃。〔圖/pixabay〕

第三招:保持居家環境清潔 定期消毒
如果是正在學走路的嬰幼兒,陳德忠提醒,因為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所以建議應將漂白水稀釋100倍後,針對地板、布沙發、電燈開關、樓梯扶手等孩子較容易觸碰到的地方,以及孩子所使用的器具、絨毛娃娃等物品進行擦拭,這樣才能將家中的死角做好消毒殺菌。

檢視相片
 
▲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所以建議應將漂白水稀釋100倍後,進行清潔。〔圖/pixabay〕

第四招:均衡飲食、正常作息 增加免疫力
睡眠充足、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建議帶孩子做適度的運動,不僅能讓孩子「放電」,也能讓他們增強免疫力,加上均衡攝取青菜、水果、蛋豆魚肉,才能降低病毒攻擊的可能性。

檢視相片
 
▲飲食均衡、多運動是增加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圖/pixabay〕
 

第五招:為幼兒腸道增添好菌+補充乳鐵蛋白 免疫力再強化
陳德忠表示,腸道的健康與否和免疫力息息相關,因為腸道如同人類的第二個大腦;因此,增強免疫力要從增添腸道的好菌開始做起,而這要從飲食做起。如果是在喝奶的幼童或是銜接換奶的寶寶,建議可優先挑選含有豐富乳鐵蛋白+ABC三益菌的奶粉,藉由增加在小腸內好菌的嗜乳酸桿菌(A菌),以及大腸內可減少害菌產生的比菲德氏菌(B菌),加上改善腸內細菌菌相的副酪乳酸桿菌(C菌),透過維持消化道機,來幫助孩子增加免疫力,防衛更升級。

檢視相片
 
▲選用奶粉,可以選擇已含有極致乳鐵蛋白和ABC三種好菌為主。

【新聞專題】後疫情時代 腸病毒別輕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