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檢查正常,7次懷孕卻都流產?原來是免疫異常作祟!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不孕症是許多熱切求子夫妻心中難以言喻的痛!現年37歲的芳芳,就醫檢查,子宮、卵巢機能一切正常,夫妻雙方也都無健康問題。可是,偏偏結婚多年來自然懷孕6次,皆因不明原因流產。在幾經波折下,輾轉求助風濕免疫科,才發現原來是免疫異常惹禍!在服用阿斯匹靈、奎寧、類固醇等藥物進行相關治療的過程中,第7次懷孕仍不幸小產。

檢視相片
 
不孕症是許多熱切求子夫妻心中難以言喻的痛!

所幸,皇天不負苦心人,不放棄希望的芳芳在尋求中醫門診接受針灸治療後,終於在治療3個月後順利第8次懷孕。且在規律的針灸、用藥,及定期抽血檢查免疫數值,中西醫合治下,自然產下1名健康的男嬰,一圓為人父母的夢想。

檢查正常,「做人」卻屢失敗?醫:建議抽血檢測有無免疫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內夫妻罹患不孕症比例約為10~15%,等同於每7對夫妻,即有1對不孕,相當驚人。至於,造成不孕的原因為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俐嘉表示,除了現代人普遍晚婚,卵子、精子品質不佳等常見因素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隱形殺手,那就是免疫異常導致的不孕症!

林俐嘉中醫師指出,近年來,在臨床中醫門診中,就觀察到有越來越多婦女因免疫異常問題,飽受不孕之苦前來就診。而這類患者往往會發現,明明進行各項生殖檢測,數字、指標都正常,但就是無法順利懷孕。或是,如上述案例芳芳般,懷孕多次卻屢因不明原因接連小產,且進行染色體檢查亦無發現任何異常。因此,對於有上述情況的夫妻,一般建議應評估是否為免疫異常造成的不孕症,建議尋求風濕免疫科協助,安排抽血檢測來加以診斷。

檢視相片
 
有自體免疫異常的病人,除了定期抽血檢查免疫數值外,也建議不妨可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接受規律針灸治療。

免疫異常害不孕 環境污染、生活型態改變皆是肇因

至於,為什麼因免疫異常飽受不孕症之苦,前來就診的患者比例較過去明顯增長?林俐嘉中醫師提到,雖然目前醫界尚未釐清其明確的致病機轉,但是,大部分的醫師多半合理懷疑,應與如今環境空氣、水污染問題嚴重;不安全的飲食(食品添加物、重金屬、農藥、塑化劑等),以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熬夜、缺乏運動,導致適齡婦女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血栓偏高、免疫系統混亂,免疫細胞不正常攻擊胚胎而不利懷孕有關。

尤其是,有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PS)的病人,由於本身平時可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因此,多數患者往往是直到無法順利懷孕,或是因反覆流產抽血檢查後,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有是APS問題。所以,免疫異常經常被人忽略,或是發生率被低估。

針灸改善免疫異常,有效提高受孕率、生活品質

有鑒於此,林俐嘉中醫師建議,若民眾嘗試懷孕1年沒有成功,就要及早就醫,盡快找出原因。特別是,35歲以上的婦女,千萬不要耽誤寶貴的時間。至於,有自體免疫異常的病人,除了定期抽血檢查免疫數值外,也建議不妨可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接受規律針灸治療。

林俐嘉中醫師強調,根據臨床觀察,針灸不僅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調解免疫異常、提高人工受孕、試管療程的成功率,以及讓患有免疫異常而多次流產的婦人順利懷孕至足月分娩,皆有一定幫助。且懷孕期間接受合格中醫師針灸治療是安全的,即便是使用阿斯匹靈或肝素的病人,除了可能較常人比較容易瘀青之外,沒有其他明顯副作用。

檢視相片
 
透過適度的針灸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放鬆肌肉、緩解壓力、促進骨盆腔氣血循環,甚至改善因排卵藥物引起的不適感、下肢水腫等,對於提升備孕、懷孕婦女生活品質也能有所益處。

最重要的是,透過適度的針灸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放鬆肌肉、緩解壓力、促進骨盆腔氣血循環,甚至改善因排卵藥物引起的不適感、下肢水腫等,對於提升備孕、懷孕婦女生活品質也能有所益處。

免疫異常患者注意!想求好孕,切勿濫補、誤用偏方

除了強調因免疫異常導致不孕者,可適度尋求中西醫合治。林俐嘉中醫師也提醒,不孕症病人經常遇到的困擾,就是熱心的親朋好友提供偏方、藥膳。可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是非常危險的,即便是中藥,也必須要經由中醫師對證處方才有效。尤其是,免疫異常的病人,通常屬於虛熱體質居多,更是不能隨意進補,愈補體質愈燥熱,取卵的品質愈差。

林俐嘉醫師指出,自己在與人工生殖醫師中醫合作交流過程中就發現,胡亂溫補的不孕病人,在顯微鏡觀察下,不但卵泡細胞質液較少,卵泡外型更呈現焦黃狀態,完全是明顯的補過頭了。因此,免疫異常的病人不只需要對症用藥,也要根據定期抽血報告調整中藥的組合。

且除了針灸、對症用藥之外,建議病人養成一週3次的規律運動習慣,並盡量維持清淡飲食、不要吃油炸燒烤的食物、不熬夜、才不會增加血栓機率,同時保持心情愉快樂觀,好孕自然就跟著來了。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順利懷孕?6大飲食禁忌必看

 
想順利懷孕?6大飲食禁忌必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沒有任何一種食品吃了就保證一定懷孕,也沒有要懷孕就非吃不可的東西;但有些食品孕前應忌口,又或是少碰為妙。孕前禁忌有哪些呢?首推飲酒。一般而言,酒類是孕婦大忌,其實對想要懷孕的人而言亦是如此。酒精進入人體後經由肝臟分解生成乙醛。

酒精會損害卵巢功能造成基因異常

大多數人只知道乙醛會害人爛醉,但其實它的壞處可不只如此,乙醛還會損害卵巢功能,甚至可能造成基因異常。也就是說,遠離酒精不但能夠防止卵巢功能受損,還可提高卵子品質。

下列是孕前少碰為妙的東西,除了酒精之外,香菸、茶、咖啡、辛香料、添加物等也都在名單上。不僅女性自己要努力,先生也要協助配合,夫妻兩人並肩作戰是相當重要的。

戒甜食、咖啡 忍一周試試看

這些東西都很容易成癮,所以戒除的過程會很辛苦。特別是常吃甜食的人,一旦沒有甜食便可能會出現心浮氣躁等戒斷症狀,相當痛苦。其他諸如咖啡、紅茶等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食物,也會有相同情形。不過,再怎麼辛苦也只是一開始的那一週而已。只要撐過那七天,妳會發現症狀改善很多。如果不小心破戒了也不要自暴自棄,可採取漸進方式,一步一步慢慢戒除。

孕前飲食禁忌

1) 酒類(孕前就開始禁酒才是最佳做法。)

2) 菸類(如果先生抽菸,請他為妳戒菸。)

3) 甜食(零嘴、砂糖、蜂蜜、水果等等。)

4) 乳製品(牛奶、起司、奶油等等。豆漿不屬於乳製品。)

5) 蛋類(少量魚卵可。)

6) 咖啡因(綠茶、紅茶、咖啡皆以一天一杯為限。)

孕前應少吃的食品

1) 偏油食物

2) 碳水化合物(正餐內份量可。)

3) 辛香料(特別是辣的。)

4) 防腐劑等添加物(盡量少吃加工食品。)

(本文摘自/這樣按摩,懷孕好容易/平安文化出版)

 
看更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孕只怪媽媽?7大禁忌爸爸要當心

 
不孕只怪媽媽?7大禁忌爸爸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導致不孕的原因不僅僅出在女性身上,男性也有許多問題會造成不育。精液檢查可檢測出男性是否有生育方面的問題,若檢查結果正常,只要先生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太太要懷孕並不是件難事。最重要的是,先生若肯協助配合,為長期接受不孕治療的太太提供後援,那對女性而言將是莫大的心靈支柱。

男性朋友請注意 切記精子怕高溫

不經意的日常習慣也會影響精子健康,首先請男性朋友切記:精子怕高溫。這些習慣請盡快戒除,精子怕高溫,所以睪丸的溫度必須常保33℃。為讓精子保持在健康狀態,請遵守以下守則。

1)勿穿三角褲或緊身內褲。
2)避免穿著牛仔褲或胯下過緊的褲子。
3)坐下時請勿蹺腳。
4)手機不放褲子口袋。
5)勿將筆記型電腦放在膝上使用。
6)泡澡勿超過五分鐘。
7)不洗蒸汽浴。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習慣都可能對精子產生不良影響,而我們卻身在其中不自知。你有上述所列出的習慣嗎?如果有的話請盡快改善。減輕太太的身心負擔是先生的責任,男性朋友應協助太太做家事,讓她們早點睡,如此一來太太才能擁有充足的睡眠。

(本文摘自/這樣按摩,懷孕好容易/平安文化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孕婦保持體重 可以預防巨大兒

糖尿病孕婦保持體重 可以預防巨大兒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Preventive Medicine》2016年8月1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作者對超過6萬例單胎分娩資料進行分析,旨在評估糖尿病孕婦妊娠期體重過度增加,對嬰兒出生體重的影響。 

研究發現,有超過半數孕婦妊娠期體重增加超過當前指南建議標準。分析顯示,多達38.2%糖尿病孕婦生出嬰兒的出生體重較重;相比之下,僅有6.7%非糖尿病孕婦生出嬰兒的出生體重較重。 

針對糖尿病孕婦進行亞組分析顯示,糖尿病孕婦產下大於胎齡嬰兒的相對風險為1.7;此外,與妊娠期體重適度增加的孕婦相比,妊娠期體重增加超出建議標準的孕婦,其生出巨大兒相對風險為2.1。 

上述研究結果提示,對於糖尿病孕婦而言,妊娠期體重過度增加可導致巨大兒風險顯著升高。 

專家評論 

Tricia C Elliott 博士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 

接診孕婦時,我們習慣於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同時教育患者妊娠全程合理營養補充和適當體重增加。當前社會中,由於糖尿病流行趨勢日益嚴重,糖尿病病史(包括第1型和第2型)是孕前、產前和產後保健計畫中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目前尚無關於首次產前就診時糖尿病篩檢的建議共識,但許多臨床醫師已開始將糖尿病篩檢納入大多數孕婦的初級評估。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最大的風險在於大於胎齡兒(LGA)或巨大兒(出生體重>4500g),及其對胎兒和母親帶來的相關風險。即使妊娠期間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仍有可能導致巨大兒風險增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回顧了糖尿病孕婦孕前BMI和妊娠期體重增加,對大於胎齡兒和巨大兒風險的影響。其總結道,對於糖尿病孕婦,妊娠期體重增加是與胎兒生長及出生體重較重最密切相關的因素。 

因此,我們可考慮下述幾點建議: 

1.在孕前諮詢中,BMI管理和減重對降低整體風險至關重要。 
2.在產前保健中,強調妊娠期體重適度增加和避免過度肥胖,對於降低嬰兒和孕婦風險、改善不良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3.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措施,包括營養治療、糖尿病教育和其他行為指導,可協助孕婦在妊娠全程保持健康和體重。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Preventing Large Birth Size in Women With Preexisting Diabetes Mellitus: The Benefit of Appropriate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Prev Med 2016 Aug 16;91(xx)164-168, SY Kim, AJ Sharma, W Sappenfield, HM Salihu 

內容轉載自:愛唯醫學網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別亂吃!補錯中藥反而危害健康

陳菁徽


【早安健康/陳菁徽(婦科醫師)】與中藥有關的煩惱 

在這一篇中,我約了幾位中醫師姊妹淘吃下午茶聊天,把一些常見的問題整理解惑,作為參考。 

Q1. 懷孕初期吃中藥會有什麼影響嗎? 

人們普遍認為中藥就是「健康」、「沒副作用」,其實是藥三分毒,有些中藥仍會造成胎兒畸形。尤其是懷孕初期,胎盤屏障尚未完全建立,藥性容易進入胚胎組織。中藥雖然比較溫和,但孕婦仍需慎用,尤其擔心重金屬污染的話,藥品的來源一定要注意。懷孕前3個月是胎兒內臟器官生長的重要時期,除非媽咪身體有異常不適,否則不建議吃任何藥物,中藥、西藥都一樣。 

Q2. 喝紅豆水真的可以消水腫嗎? 

我自己試喝過紅豆水後,覺得的確是有比較消腫,但是過一下下就又腫起來了。缺點是睡前喝的話半夜一定要起來跑廁所,很麻煩。我的中醫姊妹淘推薦冬瓜薑絲湯(不要用老薑,要嫩薑),但是廚房跟我真的很不熟,工作又忙,所以我寧願煮比較不需要用腦的紅豆水。如果想要多用點腦,可以找中醫常說的「赤小豆」,這種中藥材主要拿來利濕、消水腫 ,效果比紅豆好。不過,紅豆很容易弄到手,赤小豆很難找,所以一般民眾比較常用紅豆。最後要提醒一下:產檢時若發現有羊水不足的狀況,那就比較不適合喝利水消腫的藥材,像是赤小豆、薏仁這一類的。 

Q3. 黃連真的可以解胎毒、退胎熱嗎? 

懷孕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加上初期因為代謝增加,體質本來就偏躁熱,身上難免會長疹子、痘痘等等。黃連確實有清熱的效果,但自行抓藥通常很難拿捏劑量,若是過量又可能會傷害胎兒,使用上應該謹慎,找專業的醫師替妳調配劑量。 

Q4. 懷孕可以吃人參嗎? 

花旗參、西洋參是調理「氣虛」的常用中藥,如治療體虛、胸悶、頭暈、出現流產跡象等,醫生通常都會建議妳吃人參。但如果媽咪沒有氣虛的問題,卻還是吃人參,用多了可能會產生脹氣等問題,千萬不要什麼也不缺卻硬要補。另外,在吃人參補身體時,比較不建議吃高麗參,因為太燥熱了。民間還有流傳一種說法:臨產前過度服用人參會讓生產的過程拖得更久,目前無科學根據,僅供參考。 

Q5. 懷孕時使用中藥有什麼優點?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關於孕媽咪使用中藥的理由,調查之下發現「安胎」居冠,而「緩解孕期身體不適」與「補胎」居次。由此可以看出媽咪對於懷孕多少有些不確定性,並且期望藉由中醫調理來改善。 

孕期身體不適的常見症狀很多,如過敏、起癢疹、蕁麻疹、胸悶刺痛、便秘等,這些一部分可能和媽咪本身的體質有關,一部分也有可能因為吃錯中藥、補錯方式而加劇。為了避免這種困擾,建議孕媽咪一定要由中醫師診斷後才用藥,不要自己妄下判斷。這有兩個原因: 

1 中醫處方隨著藥材組合、份量的調整,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未經醫師辨別個人體質及問題而用藥,非但效用難定,甚至可能危及胎兒。 

2 坊間中藥材來源控管不易,小心吃補不成,反倒攝入有毒物! 

最後,請記得不是什麼大病小病都可以吃中藥解決,中藥的效果是漸進式的、較緩慢的,孕婦若覺得腹部疼痛或緊繃、或有陰道出血、突然腰痠等症狀時,則建議還是到西醫檢驗,檢查是否有早產或是高危險妊娠的的風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意胎動減少4狀況孕媽咪當心!

採訪撰文/魏婕綝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協和婦女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 許博智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02-25910038) 梳化/徐筑芳 model/侯書瑜(※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留意胎動減少4狀況孕媽咪當心!

懷孕20週的小莉最近常覺得肚子有股蠕動的感覺,雖不會感到不舒服,但覺得怪怪的。產檢時她詢問醫師才瞭解,原來是胎兒正在媽媽的子宮裡活動,亦即「胎動」。

孕期20~22週,明顯感覺胎動

協和婦女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許博智指出:「胎兒在形成時即開始出現胎動,只是胎兒太小、活動的力量輕,通常孕婦感覺不到。一般而言,婦女在懷孕16~18週會第一次感受到胎動,在20~22週左右更為明顯。有些生過2、3胎的經產婦,也許16、17週就會察覺。」胎兒在活動時最常見是揮動手腳,有時出現較大或較用力的動作,例如翻身、踢腿等,會讓孕媽咪比較能感覺到,若胎兒只是進行手部張握,孕婦則較不易感受。

胎動的變化

藉由微妙的胎動,孕媽咪不僅能感覺腹中小生命的存在、建立緊密的聯繫,胎動也是寶寶的健康象徵,許博智醫師也說明胎兒在孕期中的活動情形。

16~19週》胎動的幅度小、力量微弱不明顯,有些孕媽咪會覺得像是腸子蠕動、或好似魚兒游過的感覺。

20~31週》到了孕期20~22週,孕媽咪能明顯感受到胎動。在這階段,胎兒的動作越來越大、力量變強,每天可感覺到數次乃至數十次的胎動,至於胎動的部位主要視胎位而定。許博智醫師指出:「如果胎兒的腳在上面,他在踢時能令媽媽明顯感知;如果是胎兒是臀位,坐著往下方踢,孕婦較無法清楚地察覺。」

32週~分娩》進入懷孕後期,懷孕週數越大,胎動越頻繁、胎動方式也越多樣,可能會看到孕婦某邊的肚子鼓起來,或肚皮動來動去的感覺。許博智醫師指出:「懷孕35週,胎動方式會出現扭來扭去的情況。36週以後,由於胎兒較大、子宮空間變小,胎動幅度也會減小。」

胎動多,代表寶寶的個性活潑?

有人說胎動的頻率多,代表胎兒的個性較活潑,對此,許博智醫師回答:「不見得如此。」而且,胎兒會配合媽媽的作息,例如:媽媽工作時走來走去,胎兒可能在睡覺。等孕媽咪下班回到家休息,胎兒睡醒了,這時媽媽會覺得胎動特別厲害;另外,剛用完餐或運動完,胎動頻率也會增加。

如何記錄胎動?

測量、記錄胎動的標準方式,許博智醫師建議:「大約在孕期28週後,孕媽咪可以每天觀察胎動頻繁的時間點,開始規律記錄。」像是用完晚餐,胎兒開始有活動,孕婦可選個舒服的姿勢坐或躺,進行計算、觀察胎動幾分鐘出現一次,或1個小時胎動幾次,原則上,1~2小時胎動達10次以上即是正常。

另外,有人認為晚上的胎動較頻繁,許醫師解釋,白天孕婦因工作關係可能需要經常走動,胎兒覺得彷彿睡在舒服的搖籃裡。等孕婦吃飽休息了,由於腸胃蠕動加快,不僅會喚醒胎兒,也會刺激他吸收營養。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年6月號。http://new.mababy.com/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千萬別貪杯 研究:孕期喝酒恐影響寶寶五官

Kairos

先前有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喝酒恐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而澳洲一項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期間喝酒,即使只是少量,都可能使寶寶的面貌五官有微妙變化,主要受影響的是鼻子、雙眼及嘴唇。

先前有研究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喝酒,可能會導致胎兒酒精綜合症(Foetal Alcohol Syndrome),引起寶寶發展遲緩、面部特徵異常,甚至是過動症、行為問題。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簡稱NCBI)於該中心網站發表一份來自澳洲梅鐸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之報告。該報告主要是為了找出究竟孕婦喝多少酒會影響胎兒發育,而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團體找來1570名孕婦,在這些婦女中,有27%表示懷孕時至少喝了一些酒,研究團隊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415名一歲寶寶的臉部照片。他們透過3D成像軟體,把他們的面貌分成7萬個部份仔細分析,發現若媽媽在懷孕時喝酒,嬰兒的面貌和滴酒不沾媽媽的寶寶相比,確實有分別,例如鼻子會較短及鼻孔朝上。

研究團隊指出,即使只是喝少量酒,例如懷孕期間只喝了兩次,或者每周喝不超過7次,也會對嬰兒面貌有影響。不過專家強調,這些變化非常細微,肉眼幾乎察覺不到,需專業機器才能查明。專家估計,這個情況可能可以證實「胎兒酒精症候群」其中異常面部特徵,這診斷非常容易。這些寶寶都有薄上唇、眼睛距離較大、小頭、短翹的鼻子等。

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專家哈樂戴(Jane Halliday)表示:「我們還不知道兒童面貌的微小變化,是否與他們的發育差異有關,團隊計劃在孩子們長大後持續跟進。」雖然有人說在孕期喝點小酒不會影響胎兒健康,但專家表示,為了寶寶著想,在懷孕期間避免飲用酒精的才是明智之舉。(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喝南瓜汁消腫反而胖! 韓醫教你恢復苗條身材

李東燁


【早安健康/李東燁(慶熙韓醫院江南分院代表院長)】控制產後肥胖的方法 

看著電視上的女藝人們在產後不到幾個月就恢復跟從前一樣的苗條身材,電視機前的媽媽們不只羨慕,還有些悲從中來。「如果我也像那些女人一樣花錢找人保養身材,我才不會是現在這副模樣!」有的人甚至會像這樣吐露出嫉妒的心聲。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當然,花錢保養身材確實也能帶來不小的幫助。然而,產婦自己對於產後瘦身抱有多大的決心與實踐力才是更重要的。 

某研究結果顯示,產婦們在生產後6個月的體重比懷孕前平均增加3~4公斤。話說回來,為什麼產婦們無法減輕體重呢?因為帶小孩而沒有心力運動和管理身材也是一個理由。但是,深入瞭解之後會發現,原來大多數的原因是出自於倡導吃好睡好的錯誤產後調理文化。實際上許多產婦的確攝取了過多的營養,也很少活動身體。 

產後瘦身的第一步與一般的減重相似。少吃多動是最基本的。比起限制食量和卡路里,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規律進食三餐的飲食習慣更加重要。若能加上充分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會更好。 

此外,哺餵母乳對產後瘦身有很大的幫助,可能的話,我十分推薦各位在產後6個月內哺餵母乳。 

產婦忙著照顧小孩,只好抽空隨便吃,有時還會跳過午餐,導致晚餐吃得太多。這正是產婦無法避免產後肥胖的最大因素。因此,即使很辛苦、麻煩,也請努力養成一天三餐、定時規律進食的習慣。 

飲食內容也和一般減重一樣。均衡攝取糙米、雜糧、豆類、蔬菜、海藻類等食物,提高攝取纖維質的比例,由於是產婦的關係,蛋白質也必須充分攝取。肉類稍微少吃一些,可以多吃豆腐或海鮮來取代肉類。稍微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會更好,尤其是麵粉和砂糖。 

雖然調理的方法很重要,吃的清淡也很重要,少放刺激性的調味料、以蒸、烤、水煮的料理方式取代油炸、快炒。除了三餐以外,可以吃一、兩餐的水果、蔬菜、牛奶或優格等食物當作簡單的零食。此外,請多喝水。經常喝水、花草茶,含咖啡因的飲料則要節制。 

良好的睡眠也很重要。或許妳會疑惑睡眠與產後肥胖有什麼關聯性,但是產婦因為生產而處於體力衰弱、嚴重浮腫的狀態,為了恢復到原本的狀態,熟睡是非常重要的。 

熟睡可以補充體力、活化新陳代謝,讓浮腫儘快消退、也能提高產後瘦身的成功機率。此外,身體的狀態變好的話,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提升、讓日常生活充滿活力,整體的熱量消耗量自然也會跟著增加。 

下一頁告訴你,產後適合最怎樣的運動! 


最後的重點是適當的運動。產後3個月開始,除了伸展運動、瑜伽、徒手體操之外,也可以提升強度,像快走、輕鬆慢跑等有氧運動都很好。為了瘦身而做運動時,可以先做肌力運動再接著做有氧運動。做肌力運動時會從脂肪以外的部位消耗熱量,接著做有氧運動的話,就能立刻從脂肪部位消耗熱量,這對減少體脂肪很有效果。 

另外,也可以拿減重的處方藥。在此之前,請先瞭解一點,無論是中藥或西藥的減重藥,其中的成份都可能會不利於哺餵母乳。如果不是直接在醫院或是中醫醫院接受診斷並領到的處方藥,就可能會對產婦和孩子有危險。因此,產婦最好是經過醫生或中醫醫生的判斷,確認拿到的處方藥物是可以同時哺餵母乳的再行服用。 

產後浮腫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大家對於產後身體的浮腫看法都很負面。那是因為大家認為如果不解決浮腫,會造成身體的負擔,也可能會使產婦一輩子受到產後肥胖所困擾。於是,產婦們喝老南瓜熬成的汁、故意讓自己流汗,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就為了消除浮腫。然而產後浮腫和產後肥胖並沒有什麼相關性。產後浮腫只要適度地攝取營養、適度地運動、排出比平常多的小便與汗水,浮腫自然會隨著水分排出,產後浮腫大致上會在兩週內自然地消失。 

中醫學將產後浮腫分成:因瘀血停滯體內造成的浮腫、體力虛弱形成的浮腫,以及偶爾的血虛所產生的浮腫。基本上,產後浮腫的正確治療法是袪除瘀血與補充體力。如果只是和消除其他類型的浮腫一樣,以帶有利尿作用的藥材為主進行治療,會使得體內水分本就不足的產婦的體內更加乾涸,引發掉髮、母乳量不足等其他症狀。 

此外,剖腹產手術後施打的靜脈注射也被認為是引起浮腫的原因之一。產後的靜脈注射裡經常含有抑制產後出血的催產素,它可以幫助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卻會抑制小便排出,進而讓身體產生浮腫。不過這只是一時的症狀,不需要過於擔心。 

產婦們為了消除產後浮腫而飲用的南瓜汁究竟是否真的有效?南瓜確實有很強的利尿作用,然而持續地喝南瓜汁卻不會帶來太大的功效。產後的浮腫並不是因為腎臟或膀胱的功能失調所引起,最大的原因在於水分積存在皮膚裡,讓身體變暖,以排汗的方式排出水分反而更能見效。 

如果在剛生產完就以南瓜排出過多的水分,會使產婦身體發熱,減緩身體恢復的速度。此外,南瓜汁的熱量高,喝太多反而可能形成產後肥胖。因此,若實際上沒有浮腫卻還是認為南瓜對身體有益而每天喝好幾包是很不好的。尤其是加了蜂蜜的南瓜汁不僅增加熱量,也會使得血糖上升,需多加節制才行。 

那麼,若要消除產後浮腫,產婦們應該怎樣努力呢?首先,飲食必須清淡。特別是鹽分高的湯類食物最好少吃。腳浮腫得厲害的話,在躺著的時候可以將腳稍微提高一點,幫助消除浮腫。腿部浮腫大多是因為骨盆歪斜導致從腳到骨盆的淋巴循環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現象,最好能適度地接受骨盆矯正治療。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100天大月子》/李東燁(慶熙韓醫院江南分院代表院長)/出色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不能洗澡? 韓醫:注意1件事,不怕感染發炎

李東燁


【早安健康/李東燁(慶熙韓醫院江南分院代表院長)】泡湯&蒸氣浴:舒緩全身的疲勞 

只要到婦產科就會經常看到媳婦與婆婆之間為了產後能否洗澡而爭執。這些爭執都是起因於傳統的產後調理文化認為產後洗澡是不可以的。但是,現代醫學則認為,只要不是剛生產完,產婦當然可以洗澡與維持自己的清潔。這是因為現代的生活環境與居住型態跟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只要產後淋浴或沐浴不會有感染的危險就沒關係。將身體浸在溫暖的水裡或是淋浴可以適當地緩和僵硬、敏感的肌肉與關節、減輕疼痛、血液循環也會變好。要注意的是,產後兩週內要避免浸泡身體的沐浴方式。這是因為剛生產完就泡澡可能會導致子宮頸發炎。 

泡澡時浸泡身體到脖子的高度可能會使得呼吸不順,或是讓頭腦發熱。因為產婦容易胸悶,臉也容易發熱,對於全身浴會感到負擔。此時請試試看浸泡到腰部高度的半身浴。然而,若是肩膀很疼痛、沈重,短時間浸泡到肩膀的泡澡能緩和肌肉,也能紓解疲勞。 

在此推薦各位一個方法,如果剛生產完覺得身體很黏膩想洗澡卻又有心理負擔,可以用沐浴海綿沾溫水擦拭身體。 

用沐浴海綿擦澡時,可以在溫水裡滴幾滴薰衣草、橙花、茶樹等精油,讓心情更加愉悅。或是使用產後坐浴經常使用的艾草藥水來擦澡也很好。 

最近有些坐月子中心有三溫暖的設備,或是提供坐浴、薰蒸的服務。這些都是大家所知的以下半身為主,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子宮收縮與恢復的方法。但是,讓身體感到疲勞的高溫、長時間的蒸氣浴、可能造成燙傷,會陰部癒合前也儘量不要實施坐浴,請小心節制。 

如果要進行坐浴,可先在棉布袋裡面放入益母草、紅花、艾草等藥材,充分地將藥材包熬煮之後,再將充分浸泡過藥材的溫水倒入大澡盆裡,坐進澡盆,大約浸泡到腰部的高度即可。只要每天規律地浸泡5~10分鐘就能看到成效。薰蒸的方式則是將前面提到的藥材和水以一比一的比例熬煮10分鐘,充分地熬出藥材成份後將藥水倒入小盆內,跨坐在盆子上,薰蒸約5分鐘左右即可。此時請注意不要讓臀部直接觸碰到熱水。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100天大月子》/李東燁(慶熙韓醫院江南分院代表院長)/出色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部大母乳才多?改善4大狀況,成功催乳沒煩惱!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因此,在能力所及下,多數媽咪往往會選擇親餵母乳,以提供小寶貝更全面的營養。不過,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哺乳可謂一大挑戰,更有不少媽咪擔憂自己胸部不豐滿,沒辦法提供充足的奶水給寶寶。究竟母奶多寡與胸部大小有無關連?想成功催奶又該怎麼做?就讓專業中醫師來為大家解答!

檢視相片
 
胸部大母乳才多?改善4大狀況,成功催乳沒煩惱!

胸部大小影響母乳多寡?中醫師這樣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自己在臨床門診中,確實常碰到不少準媽咪擔心自己胸部不豐滿,無法分泌充分的乳汁,提供小寶貝食用。其實奶量與胸型大小完全不相關!事實上,奶水的多寡主要取決於女性「泌乳激素」和「催產素」的運作。

當寶寶吸吮乳頭的時候,人體便會傳送感覺刺激傳到腦部,告訴大腦:「我有泌乳的需求!」這時腦下垂體前葉就會反應性的分泌出「泌乳激素」,使泌乳細胞製造出奶水;腦下垂體後葉則會分泌出「催產素」,使乳腺泡周圍肌肉收縮,輸乳管的開口張大,讓乳汁容易流出。

因此,在寶寶不斷吸吮刺激及人體激素的相互配合下,產婦乳房多能源源不絕的充盈、分泌乳汁。所以,胸部豐不豐滿與乳汁多寡沒有關係,女性朋友無需過度擔憂。

檢視相片
 
想讓產後乳汁分泌更順暢,產前2個月,媽咪們就可以多補充高品質的優質蛋白質;同時避免厚重油膩的飲食,來減輕身體負擔,都有助於產後乳汁的分泌。

想要產後乳汁豐沛?產前2個月就要做準備!

周宗翰中醫師強調,想要哺乳過程順利,其實產前就要提前準備,通常婦女在生產時會大失氣血,而氣血在中醫認為是乳汁的生化的源頭。所以,產前適度調理、健運脾胃,讓吃下肚的食物能有效透過脾胃消化生成氣血,使肝血充盈,足以供應子宮、乳腺營養非常重要!

一般建議,要讓產後乳汁分泌更順暢,準媽咪越到懷孕後期,越要注意儲存生產的體力、氣血。特別是,孕媽咪在懷孕20週左右,乳腺就會開始製造奶水,所以產前2個月,媽咪們就可以多補充高品質的優質蛋白質;同時避免厚重油膩的飲食,來減輕身體負擔,都有助於產後乳汁的分泌。

哺乳媽咪照過來!產後營養補充,莫忘3飲食調理原則

至於,產後該如何正確調理、補充,周宗翰中醫師指出,產後當媽咪傷口復原較穩定,通常也是泌乳激素最旺盛的時候,哺乳媽咪可以開始加強補充泌乳食物,除了營養均衡之外;掌握「蛋白質」、「水分」及適量「油脂」3飲食調理原則,都有助製造更多的母乳。

而常見的泌乳食物包括豆漿、酒釀湯圓、雞湯、花生豬腳、魚湯等,產婦皆可於月子期間酌量攝取。唯一要注意是,補充上述食物的同時,也應適度增加蔬菜水果的食用量,適度補充膳食纖維,以預防產後便祕的發生。

檢視相片
 
餵完母乳,或擠完奶水之後,按壓乳房周圍可觸摸到硬塊或有壓痛的點,就要當心恐有乳腺阻塞問題。

想成功催乳?先改善4點狀況!

倘若,遵循上述要點,於妊娠、月子期間適度調整飲食後,乳汁分泌還是發生不足、奶量斷斷續續的現象,周宗翰中醫師建議,不妨自我檢視是否為下列4大因素所導致;應適度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來加以調理、改善:

因素1/乳腺阻塞:

傳統華人常會認為月子期間補就對了,可偏偏卻忘了考量產婦本身的體質狀況。周宗翰中醫師提醒,若是產後媽咪有乳腺阻塞問題又一昧進補,恐使人體身體過於燥熱,導致乳房發炎情形更嚴重,出現奶水無法排出,或奶水不足、突然變少的情形發生。

這類乳腺阻塞的患者往往於餵完母乳,或擠完奶水之後,按壓乳房周圍可觸摸到硬塊或有壓痛的點。針對這類女性朋友,除了日常飲食應避免過度進補外,針對阻塞部分更要適度按摩患處、推開硬塊;建議也可於醫師醫囑下,適度服用有散腫化瘀作用的中藥,例如,山楂、皂角刺、蒲公英等中藥材來輔助改善。

因素2/氣血不足:

此外,產後失血較多,導致氣血不足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由於氣血在中醫認為是乳汁的生化之源頭,一旦氣血不足,不僅容易使婦女生產後氣色不佳、容易疲勞,更無法有多餘能量分泌乳汁。

因此,建議孕媽咪在產前2個月就要適度補充營養,維持氣血充足。若產後還是不慎伴隨有氣血不足、母乳分泌量不佳的問題,則建議可適度用黨參、黃耆、白朮、山藥、大棗、當歸等以補氣、健脾食材來調理脾胃,促進脾胃消化生成氣血。

檢視相片
 
睡眠不足、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會造成的奶水分泌出現異常。建議產後婦女忙碌之餘,也要照顧好自己、適度尋求親友的協助,維持充足的睡眠。

因素3/睡眠不足:

新手媽咪為了照顧小寶貝,常常會有睡不好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睡眠不足、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會造成的奶水分泌出現異常。建議產後婦女忙碌之餘,也要照顧好自己、適度尋求親友的協助,維持充足的睡眠。如此一來,不僅能身體機能恢復較快、有充足體力照顧新生兒,也有助於乳汁的生成,對於母嬰雙方都是一大好事!

因素4/肝氣鬱結: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臨床上,也常碰到許多新手媽媽因為沒有照顧小孩的經驗,造成情緒緊張、壓力過大,進而導致肝氣鬱結,產生胸悶、奶水不足的現象發生。針對這類患者除了建議適度放鬆心情外,也可酌用王不留行、柴胡、青皮等藥材來疏肝理氣、緩解不適。或是,每天早晚固定做多次伸展運動,都是有助紓壓、活動筋骨,幫助疏肝解鬱、維持肝經氣血通暢,保持乳汁分泌順遂的好方法。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周宗翰中醫師也強調,泌乳情況的好壞,心理因素占了很重的部分。鬱悶不樂、休息不夠都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運作。所以,先生、親友們應多給予產後媽咪多些體諒、包容;在關心新生兒的同時,別忘了注意媽咪的身心狀況,使其保持心情放鬆、思想愉悅才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後的這三天,媽媽們是在忙什麼啊?

文章: 小品媽, 分類:生活任意門 

 
一般自然產後,會住在醫院三天才出院,剖腹產則是五天,即使已經生第二胎了,親餵母奶還是遇到很大的困難啊~
 
Photo/小品媽

一般自然產後,會住醫院三天才出院,剖腹產則是五天,住院期間幫寶寶包尿布、抱抱、包毛巾都不成問題,非常熟練,但即使已經是第二胎了,在親餵母奶方面還是遇到很大的困難啊~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Photo/小品媽

延伸閱讀

小品寶寶出生-新手爸媽沒日沒夜的無限循環~ 
小品寶寶日記-寶寶Online 
天氣這麼熱,怎麼樣才能讓寶寶睡得又香又甜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出去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這麼熱,怎麼樣才能讓寶寶睡得又香又甜呢?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嬰兒太熱,反而會增加嬰兒猝死症(SIDS)的機率
嬰兒太熱,反而會增加嬰兒猝死症(SIDS)的機率
Photo/s3.amazonaws.com

天氣真的好熱,不管是在室內還是戶外,氣溫屢飆高溫,真是讓人熱得受不了。但是,都這麼熱了,小寶寶難道還是得包上好幾層嗎?你知道對寶寶來說,最舒服的溫度是幾度呢?

​確認寶寶保有舒適正常的體溫是相當重要的,嬰兒過度受熱,容易提高嬰兒猝死症(SIDS)的機率。

適合寶寶睡覺的室內溫度?

房間內的溫度維持在24度至26度,對寶寶來說是最舒服的溫度,建議可以買一隻室內溫度計,讓自己更明確寶寶睡覺與玩耍的空間,是否太冷或太熱。

然而,這樣的準則只是個建議,由於每個寶寶都不同,照護者仍需時時確認寶寶的狀態。你可以摸摸他的肚子、背部或是脖子,如果他的皮膚溫熱或已經出汗,可拿掉一件小棉被,至於他的手腳溫度比較低,這是正常的別擔心。

但最重要的是寶寶在六個月以前,最好能夠和你睡在一個房間內,如此也方便你判斷孩子睡覺時的體溫如何。

天氣太熱,我的寶寶該怎麼穿衣呢?

如何幫寶寶穿衣服,就要看天氣有多熱。小寶寶容易流汗,衣服以選擇純棉為主,且夏天在室內就不需特別在替寶寶戴上帽子了。另外有個關鍵,就是把寶寶床上不必要的寢具用具移開,並將室內幾扇窗戶開個縫細,好讓空氣流通。如果寶寶房的溫度約有24度,那麼他除了尿布外,身上還穿著居家服及背心,那他其實只需要添加一件小薄被。但是他若看起來還是感覺很熱的樣子,那麼只穿著背心或甚至只剩尿布,其實也是可以的。

如何降低室內溫度?

想幫寶寶降溫 電扇、冷氣不能直吹寶寶

在寶寶睡覺前,你可以嘗試使用電扇或冷氣將他的房間降溫,但要注意,任都得避免讓電扇或冷氣對寶寶直吹,此外也要將電扇放置在寶寶不易抓取的安全位置。白天時,將窗簾或百葉窗適度的關上,避免陽光與熱氣爲他的睡房增溫,如果天氣很悶,則可將毛巾沾濕,掛放在窗前或椅子上,蒸發的水氣可降低空氣溫度。

媽媽另可考慮拿掉有防水功能的墊子,或者,在墊子上緊緊的舖上幾層純棉的被單。

嬰兒手推車的通風也關係著寶寶睡眠

如果寶寶在他的嬰兒車上睡著了,媽媽可要小心觀察,因為嬰兒手推車通風不易,寶寶會更容易流汗感到悶熱不舒服。更需要提醒爸媽的是,有時車子暫停在戶外時,也別讓寶寶在車上的安全坐椅上睡覺。我們都知道,正值炎熱的夏天,就算車窗都開車,但停滯不動的車子,車內溫度還是非常驚人的。

*感謝粉絲提出的指正,寶貝來已馬上修正內文。小編未依地區國家別修正寶寶最適合溫度,真的很抱歉並感謝粉絲的指正!寶貝來小編在此做出相關資訊修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出去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懷孕了嗎?-16個懷孕的徵兆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我,有了嗎?告訴你懷孕16個徵兆!
我,有了嗎?告訴你懷孕16個徵兆!
Photo/www.gettyimages.com

好期待懷孕唷!!好想趕快知道。
除了等月經沒來再驗尿或驗血外,有沒有什麼懷孕徵兆,是我可以注意到的呢?
計畫懷孕的你,可以留意身體是否有以下變化?

  1. 呼吸較急促 
    胚胎需要氧氣才能成長,所以孕婦的供氧量會較平常大,會有呼吸較急促的現象發生。
  2. 乳房疼痛 
    早晨起來穿內衣時,感覺自己的乳房似乎變大、變緊繃,乳暈也較黑,而乳房的靜脈似乎較以往明顯可見。有可能你已經懷孕了呢!
  3. 容易疲勞、昏沉想睡 
    最近總是容易疲勞嗎?沒有生病,就是覺得好容易累。有可能是懷孕了唷。懷孕初期容易感覺疲倦、想睡,通常懷孕的前三個月最明顯。
  4. 噁心想吐 
    部分孕婦會有噁心、想吐的症狀,特別在懷孕初期,有時會感覺胃酸湧出、或是對某些味道感到反感,更嚴重的會難以進食。
  5. 頻尿 
    如果你發現你尿尿的次數變多,甚至晚上睡覺也會因為有尿意而醒來,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懷孕了。因為子宮逐漸變大,會壓迫膀胱,而容易造成頻尿。
  6. 頭痛 
    頭痛通常發生在懷孕初期,因為賀爾蒙的變化,會讓孕婦感到不適。若您有計畫懷孕,也經常發生頭痛的狀況,要小心使用頭痛藥,最好先詢問醫師,開立孕婦可吃的頭痛藥。
  7. 腰痠背痛 
    『最近也沒做什麼粗重的工作,也沒閃到、扭到,怎麼腰老是很痠?』也許是懷孕了唷。腰痠也是懷孕的徵兆之一,就向有些人月經前或來時,會感到腰痠背痛,懷孕的人也可能會有此狀況。
  8. 腹部悶悶痛痛的 
    這種痛,類似經痛,一開始可能會以為是月經快來的徵兆,但算一算又不是生理期,有可能就是懷孕了。
  9. 飲食轉變 
    突然間,你好想吃酸的;以前不愛吃的東西,怎麼好想吃;好愛吃的肉,突然聞到味道就反胃。如果你注意到你飲食習慣突然有些轉變,有可能是你的身體正在變化中。
  10. 便祕、肚子鼓脹 
    「上個禮拜的那件緊身牛仔褲還能穿,怎麼這禮拜變得好緊?」你明顯發現肚子有些緊繃、脹脹鼓鼓的嗎?還出現便秘的情況?這種狀況除了變胖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懷孕唷!
  11. 情緒波動大 
    『以前情緒波動沒那麼大呀,怎麼最近好容易哭,也好容易覺得沮喪?』因為賀爾蒙的變化,孕婦的情緒波動會特別明顯,容易哭泣、沮喪或生氣。如果你發現一向好脾氣的你,突然間開始爆走,或許是因為懷孕了唷!
  12. 基礎體溫偏高 
    從月經來的第一天到排卵期前,處於相對低溫期;而排卵後體溫會稍高0.3-0.5度,如果持續20天以上都處於相對高溫,有可能就是懷孕了。
  13. 超敏感嗅覺 
    突然間,你對味道變得超敏感。幾乎可以分變今天的垃圾、昨天的垃圾和前天垃圾的味道差別;好幾間房子外的煎魚味,也能挑起你的嗅覺神經。如果你的身體有如此明顯的變化,除了你被蜘蛛咬、變成蜘蛛人之外,更有可能的是,你懷孕了。
  14. 頭昏眼花 
    在不知道懷孕的狀況下,有可能營養不夠,造成低血糖、低血壓的狀況,而引發頭昏。
  15. 淡淡的分泌物 
    淡淡的血色,你以為是月經要來。可是好像比預定的時間早,而且沒有經血,只有微微的血色,幾天就沒有了。這有可能是懷孕的徵兆唷,因為受精卵著床,會有些微出血的狀況。
  16. 經期未到 
    最明顯的懷孕徵兆,就是生理期的時間到了,可是月經卻遲遲沒來。如果超過經期一周左右,自己不確定是否懷孕,可以先用驗孕棒檢測。但是驗孕棒不一定準確,即便有懷孕,也不能判斷是子宮外孕或葡萄胎等不正常懷孕,所以還是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唷。

以上16個懷孕徵兆,並非唯一標準,因為也有可能婦女急於懷孕,而有「假性」懷孕的狀況(和以上狀況類似);有時經期未準時來到,也有可能是因壓力大或濫用藥物等情形而產生的。

♥ 寶貝來小叮嚀:

最準確又安全的懷孕檢測,還是要交給專業的婦產科醫師判斷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出去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奶時間到了,要特地叫醒寶寶喝奶嗎?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看著寶寶努力喝奶放鬆的樣子,是爸媽最幸福的時光
看著寶寶努力喝奶放鬆的樣子,是爸媽最幸福的時光
Photo/galleryfunnygame

吃、喝、玩是0-6個月寶寶最重要的三件事

新生兒從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後,先是要學著習慣白天的存在,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喝奶。「吃、玩、睡」是0-6個月寶寶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尤其3個月大之前的寶寶甚至都還不太會玩,讓他們醒著喝奶的時光更是珍貴。於是要不要將寶寶搖醒喝奶,也變成父母掙扎的問題。

百歲派父母認為,固定寶寶喝奶的時間可以養成寶寶固定作息,將來要引導寶寶戒夜奶的時候會比較順利。親密派說法則認為寶寶的胃淺,全母乳的寶寶消化又更快,應該在寶寶需要的時候就極力滿足寶寶的需求.

然而不論您是主張百歲派還是親密派的做法,喝奶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都是一件非常花力氣的事情。新生兒的胃大概只有一個兵乓球大小,剛出生的寶寶胃也只有彈珠大。每一個寶寶的吸收狀況也都不一樣,因此以下幾點建議父母可以做參考:

1.清醒時的寶寶吸收狀況更好

許多父母喜歡在寶寶睡夢中餵乳,感覺寶寶會比較專心喝奶。然而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餓」的感覺,在寶寶肌肉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吸奶是非常花力氣的運動。當寶寶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被搖醒,餵奶時間容易不自覺被拉長,有時候上一餐已經餵了1個小時,但距離不到4個小時寶寶又餓了。這是因為寶寶迷迷糊糊中吸奶沒有完全得到滿足,自然餓的時間就更難掌控。若不想因為餵奶而打擾寶寶睡眠,很重要的是先掌控寶寶醒著的時間。白天小睡的時間可以順著寶寶小睡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但距離固定餵乳前一個小時就要努力讓孩子醒著。若是寶寶睡夢中哭鬧肚子餓了,但要餵乳時又不吸乳。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先給寶寶奶嘴安撫,若寶寶真的餓了就會完全醒來討奶。

2.三個月以前的寶寶一天睡滿16-18個小時

好的睡眠品質對於寶寶來說,不只是大腦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重要過程,也是培養寶寶安全感的寶貴階段。只要寶寶有吃飽,睡眠都不太容易被打斷。很多爸爸媽媽希望戒掉寶寶的夜奶,就可以用少量睡前奶取代。若寶寶半夜醒來,可以先給寶寶一些水喝,測試看看他們有沒有尋乳反應。加以安撫寶寶的情緒讓他們知道現在不是喝奶奶的時候,若寶寶順利入眠,隔天觀察寶寶第一餐的情況,若寶寶可以喝完原本的奶量,爸媽就可以考慮增加寶寶白天的喝奶量。

3.寶寶餵奶的環境一定要安靜沒有干擾

三個月大的寶寶視力範圍可以增加到250-300公分,目光也可以開始對著固定的物品移動,以及辨識周遭人物的臉孔。這個世界有各種不同的物品都讓寶寶有無限的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因此要應付這個充滿好奇心的寶寶可以專心地喝奶,最好選在他熟悉並且安靜的環境餵乳。若是親餵哺乳衣都會有讓寶寶將頭埋進媽媽懷裡的遮蔽,若是瓶餵的寶寶媽媽可以在寶寶身上披一條薄被,除了可以放鬆寶寶餵乳的情緒,當寶寶喝完奶身上出汗的時候也不會不小心著涼。

看著寶寶努力喝奶、放鬆睡著的樣子,是所有爸媽最幸福的時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愛摸生殖器,家長們別緊張!淺談嬰幼兒自慰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幼兒探索身體的遊戲,家長們勿對孩子負面批評
幼兒探索身體的遊戲,家長們勿對孩子負面批評
Photo/tamagoo.jp , 責編/Judy

桃子媽心理其實有滿腹疑惑,真的很想知道:這孩子還不到三歲,怎麼特別愛抓鳥鳥,而且越叫他不可以摸,他偏偏更會去摸。桃子媽忍不住跟小菜媽分享這件事,想不到小菜媽說她家的女兒也有這樣的問題,這是該阻止還是該怎麼教育他們呢?上幼兒園還這樣的話,豈不是不好?

不過是幼兒探索身體的遊戲,爸媽們別太大驚小怪

家長們不禁想問,這樣的年齡、這樣的表現正常嗎?不敢責備孩子,怕影響身心發展,為什麼會這樣?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幼兒最初無意的觸摸,得到快感的體驗,隨著年齡增長、強度和次數的增多,得到了強化,從而發展到一種有意識的撫弄,讓自己體驗身體帶來的快感。

爸媽別驚訝也別緊張,以下本文將帶爸媽們了解,該怎麼面對比較合適喔。

最早在母親體內,胎兒就有自慰〈masterbation〉現象

據研究發現,胎兒在母體內就會自慰。幼兒在3~6歲時,是"性心理發展"的第一個高峯,青春期是第二個高峯。

大約3~6歲幼兒自慰,身體的感覺是愉悅的,不會像大人們有"性聯想",是種探索身體的遊戲。大約3~4歲,通往生殖器的神經髓鞘發育完成,感覺刺激更集中,快感更明顯。此時除了自慰、會出現對異性好奇、想看父母的身體、兒童間的性遊戲(互相看、摸生殖器)等現象,是正常兒童性發展中的表現。大約6~7歲後,開始上學後,絕大多數自慰行爲就沒有了。

常見的幼兒自慰徵兆

  1. 小女孩四肢僵直,來回重複性地滑動或夾動雙腳,摩擦刺激外陰部。
  2. 小男孩不斷的用手,搓弄摩擦外生殖器官。
  3. 臉部會泛紅,流汗,呼吸變的不規則,看似興奮的樣子
  4. 有時也可聽到呻吟聲,但不至於失去知覺。
  5. 注意力可被轉移,同時中斷動作,意識相當清楚。
  6. 出現時間長短不一,有時幾秒或超過一小時。

自慰行為也可能代表幼兒某些生理、心理狀態

  1. 睡眠型態不佳、睡眠品質不好
  2. 情緒不佳,出現生氣、無聊、壓力過大
  3. 泌尿道或生殖器官的感染,產生搔癢情形
  4. 爸媽特別重視包皮清潔,常翻出來仔細洗,會增強孩子去感受刺激

以下八種方式,能協助你與孩子一起面對

  1. 轉移注意力,爸媽可用玩遊戲、講故事方法陪伴孩子。
  2. 也可唱床旁安眠曲、放輕音樂安撫孩子入睡。
  3. 找出情緒不佳的原因,協助排除孩子壓力,檢討教養模式是否不當?或是否在幼兒園學習呈現壓力所導致?跟孩子討論壓力來源,做適當調整。
  4. 找適當的紓壓方法,替代"自慰的舒壓行為",例如:鼓勵玩喜歡的玩具、遊戲或畫畫。
  5. 觸覺刺激可調節負向情感,例如:多擁抱、按摩、攀爬、玩沙子、增加白天運動量。
  6. 適當清潔,避免感染。勿過度翻洗包皮,穿較寬鬆、彈性及透氣佳的褲子,少穿褲襪避免悶濕及摩擦刺激。
  7. 若在公共場合有此行為,適當語言引導,例如:媽媽知道抓抓很舒服,可是你長大了,這樣抓不好看耶!!會被笑,在外面不要隨便抓下面好不好?
  8. 避免指責和批評,孩子會留下消極印象,產生厭惡心理。長大後會造成性反應和性表現能力的抑制。

寶貝來小叮嚀

  1. 若無法形容或辨識孩子怪異的自慰行為,可用手機側錄一小段,再尋求醫師做正確診斷。
  2. 若生殖器出現紅腫、癢、痛,導致孩子不斷搓揉,可能是感染現象,需盡速就醫。

延伸閱讀

發現幼兒情緒障礙的五種常見警訊!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侷限了孩子的發展! 
觀念很重要!從小就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觀察寶寶胎動、胎兒打嗝

文章: 美和科大臨床護理, 分類:健康補給站 

 
媽媽與寶寶的第一類接觸寶寶胎動
媽媽與寶寶的第一類接觸寶寶胎動
Photo/www.xy280.com

寶寶胎動

寶寶胎動的次數與懷孕週數有關,通常第一胎大約在懷孕18〜20週就會感覺有胎動;第二胎更早,約16〜18週開始可感覺到胎動,之後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胎動的頻率和幅度都會加大。到了懷孕第28週左右,是胎動的高峰期,此時媽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胎動頻率,而越接近生產時,因為懷孕後期羊水變少、胎兒變大,子宮內空間有限,所以胎動會逐漸減少。

胎動是胎兒健康的指標

胎動是指胎兒在媽媽子宮裡面的活動跡象。可以當作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懷孕期間,媽媽除了定期到醫院做產前檢查之外,平常每天也能自己計算胎動的次數,以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因此,每位媽媽都必須學會觀察胎動,以便在胎兒出現胎動異常時,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此可減少胎死腹中的機率。

簡易胎動觀察法

該如何測量胎動?又該在何時測量呢?由於媽媽白天的活動量大,比較容易分心,較輕的胎動通常感覺不到;而飯後由於血糖升高,胎兒的心跳速率加快,活動力也增強,所以媽媽在剛吃完飯測量也比較不準。晚上9點到凌晨2點是胎兒活動最頻繁的時段,因此建議媽媽在晚飯後兩個小時,休息並安靜下來計算胎動的次數,若一小時內有4次胎動,或3~4小時間有10次胎動即可,超過三個小時胎動次數不到10次,就必須密切留意胎兒的狀況,有時胎兒在睡覺,也會靜止不動,這時可試著稍微拍拍肚子或是吃些東西,測試是否能引起胎兒反應,若都無法引起反應,建議盡速就醫確認胎兒情況。

胎動突然減少?-請立即就醫!

每個寶寶的胎動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比較安靜,有些則很活躍,所以一天24小時之內,胎動頻率從五、六十次到數千次都有可能。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的胎動次數太多,只要不是突然變化就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如果還是覺得疑慮,可以找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萬一媽媽發現胎兒超過三個小時胎動次數不到10次,或是胎動次數比前一天突然減少了一半以上,甚至停止不動了,就表示胎兒可能出現異常的狀況,必須立即就醫檢查,以確保胎兒安全。

胎兒打嗝算胎動嗎?

胎兒打嗝是正常的反應,這種動作大約在媽媽懷孕9週左右就會出現,時間一般在一秒以內。胎兒打嗝是一種橫隔膜突然用力收縮所造成的震動抽搐,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把羊水吸入肺部再吐出來,是寶寶在練習呼吸的正常動作,這種動作在子宮裡是完全正常且無須擔憂的。胎兒打嗝其實應該算是值得慶賀的事,因為打嗝只有在胎兒6個月大、神經系統已完成發育時才會發生。打嗝為胎兒正常發育的跡象,如果媽媽感覺不到胎兒打嗝也不要緊,有些媽媽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胎兒打嗝與胎動略有不同,但打嗝是正常胎動的一部份。胎兒打嗝的動作,從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

打嗝多或少,需要特別處理嗎?

胎兒打嗝在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九成以上胎兒大約半小時就會打嗝1次,每天大概會有10~40次的打嗝次數,假如打嗝太過頻繁,每幾分鐘就一次、連續不斷的打、本來有後來沒有的打嗝及本來沒怎麼打嗝,卻突然打的很勤,媽媽一定會擔心是否有其他問題?但我們並不能光憑這一點就斷定胎兒有異常,畢竟打嗝是正常胎動的一部份,也不是每次打嗝媽媽都感受的到,胎兒打嗝是正常生理現象,打嗝多或少,對於胎兒並無不利影響,因而不需要特殊處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到底幾歲才能吃巧克力?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醫師建議,最好別吃巧克力!真要給,就等三歲後!
醫師建議,最好別吃巧克力!真要給,就等三歲後!
Photo/blogimg.hani.co.kr

很多人會跟媽媽說,小朋友還小,不要讓他吃巧克力。但是到底幾歲能吃巧克力呢?又為什麼還小的小孩不能吃,有什麼醫學根據嗎?

一般來說,寶寶開始可以吃副食品時,都會先給單一食物,確定寶寶能吸收且沒有過敏現象,才會給複合式的食物。此外像是甲殼類海鮮、蛋類等,寶寶都有可能會過敏,所以也是單一給,才能了解寶寶是否對某些食物過敏。至於巧克力,因為是堅果類,有些孩子也會過敏。當孩子開始吃硬的食物時,都有可能接觸到市售點心,我們也很難當面拒絕別人拿糖果、餅乾甚至巧克力給孩子,當孩子吃過巧克力,這種苦苦甜甜的滋味,常常都會吵著要。難到只要他沒過敏,就可以開放巧克力給他吃嗎?

醫師建議,最好別吃巧克力,真的要給,就等三歲以後,原因是:

  1. 三歲前的孩子,各方面都還未發育成熟,巧克力裡的物質會影響他的發育。
  2. 巧克力有可能引發過敏。
  3. 巧克力含咖啡因,會影響幼兒發育中的腦神經,使他興奮、不容易安靜,日後容易造成過動甚至是妥瑞症的發生。
  4. 巧克力利尿,經常吃會讓膀胱變的平滑,容易尿床、或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出來。
  5. 巧克力脂肪含量高,使腸胃蠕動差,容易造成便秘。
  6. 巧克力容易飽足,影響正餐。

小朋友可以多久吃一次巧克力?

三歲以後的小朋友可以容許他吃巧克力或巧克力製品、飲品,但是多久吃一次呢?這沒有一定的安全間隔。但是明顯的是,每天吃或每兩-三天吃一次,算是很頻繁。間隔時間能夠多長就多長,最多每月吃1-2次巧克力製品就好,對孩子的影響會較少。畢竟巧克力或是其他甜點、餅乾、糖果,都不是成長的必需品,吃多妨礙健康,也容易造成蛀牙,可以不給就不給嘍!!

準備營養、自然的食物當點心

小朋友容易在餐與餐之間感到飢餓,而市售的糖果餅乾等又最方便取得,所以一般家長都會準備這些讓孩子充飢,可是也常常因為過量,孩子就不吃正餐。可以試試看,把正餐的配菜多預備一些,像是濃湯、玉米筍、花椰菜、水煮蛋、肉片等,當孩子餓時,就稍微加熱讓他吃,或是切一些水果、自己作的布丁等,都是很健康、營養又美味的。為孩子健康把關,就要減少市售零食,才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觀察寶寶胎動、胎兒打嗝

文章: 美和科大臨床護理, 分類:健康補給站    
媽媽與寶寶的第一類接觸寶寶胎動
媽媽與寶寶的第一類接觸寶寶胎動
Photo/www.xy280.com

寶寶胎動

寶寶胎動的次數與懷孕週數有關,通常第一胎大約在懷孕18〜20週就會感覺有胎動;第二胎更早,約16〜18週開始可感覺到胎動,之後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胎動的頻率和幅度都會加大。到了懷孕第28週左右,是胎動的高峰期,此時媽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胎動頻率,而越接近生產時,因為懷孕後期羊水變少、胎兒變大,子宮內空間有限,所以胎動會逐漸減少。

胎動是胎兒健康的指標

胎動是指胎兒在媽媽子宮裡面的活動跡象。可以當作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懷孕期間,媽媽除了定期到醫院做產前檢查之外,平常每天也能自己計算胎動的次數,以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因此,每位媽媽都必須學會觀察胎動,以便在胎兒出現胎動異常時,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此可減少胎死腹中的機率。

簡易胎動觀察法

該如何測量胎動?又該在何時測量呢?由於媽媽白天的活動量大,比較容易分心,較輕的胎動通常感覺不到;而飯後由於血糖升高,胎兒的心跳速率加快,活動力也增強,所以媽媽在剛吃完飯測量也比較不準。晚上9點到凌晨2點是胎兒活動最頻繁的時段,因此建議媽媽在晚飯後兩個小時,休息並安靜下來計算胎動的次數,若一小時內有4次胎動,或3~4小時間有10次胎動即可,超過三個小時胎動次數不到10次,就必須密切留意胎兒的狀況,有時胎兒在睡覺,也會靜止不動,這時可試著稍微拍拍肚子或是吃些東西,測試是否能引起胎兒反應,若都無法引起反應,建議盡速就醫確認胎兒情況。

胎動突然減少?-請立即就醫!

每個寶寶的胎動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比較安靜,有些則很活躍,所以一天24小時之內,胎動頻率從五、六十次到數千次都有可能。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的胎動次數太多,只要不是突然變化就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如果還是覺得疑慮,可以找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萬一媽媽發現胎兒超過三個小時胎動次數不到10次,或是胎動次數比前一天突然減少了一半以上,甚至停止不動了,就表示胎兒可能出現異常的狀況,必須立即就醫檢查,以確保胎兒安全。

胎兒打嗝算胎動嗎?

胎兒打嗝是正常的反應,這種動作大約在媽媽懷孕9週左右就會出現,時間一般在一秒以內。胎兒打嗝是一種橫隔膜突然用力收縮所造成的震動抽搐,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把羊水吸入肺部再吐出來,是寶寶在練習呼吸的正常動作,這種動作在子宮裡是完全正常且無須擔憂的。胎兒打嗝其實應該算是值得慶賀的事,因為打嗝只有在胎兒6個月大、神經系統已完成發育時才會發生。打嗝為胎兒正常發育的跡象,如果媽媽感覺不到胎兒打嗝也不要緊,有些媽媽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胎兒打嗝與胎動略有不同,但打嗝是正常胎動的一部份。胎兒打嗝的動作,從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

打嗝多或少,需要特別處理嗎?

胎兒打嗝在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九成以上胎兒大約半小時就會打嗝1次,每天大概會有10~40次的打嗝次數,假如打嗝太過頻繁,每幾分鐘就一次、連續不斷的打、本來有後來沒有的打嗝及本來沒怎麼打嗝,卻突然打的很勤,媽媽一定會擔心是否有其他問題?但我們並不能光憑這一點就斷定胎兒有異常,畢竟打嗝是正常胎動的一部份,也不是每次打嗝媽媽都感受的到,胎兒打嗝是正常生理現象,打嗝多或少,對於胎兒並無不利影響,因而不需要特殊處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免天天洗澡 兒科醫的保養術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3日電)新生兒要不要天天洗澡,兒科醫師楊為傑說,他小孩出生2週內,只洗過1次澡,可避免傷害新生兒脆弱皮膚。建議嬰兒每次排便後用清水洗屁股,加上擦澡就足夠。

「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在臉書(Facebook)分享,他和一名超級奶爸的皮膚科醫師閒聊,發現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小孩子出生後的前2週,只洗了1次澡」。

楊為傑說,新生兒皮膚是極其稚嫩,容易受傷,保持完整的能力也不佳。頻繁擦拭可能導致破皮、流血。皮膚最主要的功能包含阻止水分從身體流失、阻止外界的細菌、刺激物、過敏原進入身體。如果這個屏障被破壞,抵抗能力會跟著變差。

新生兒的活動量不大,楊為傑說,每天洗澡有時候只是造成過度清潔,破壞皮膚屏障,降低皮膚的功能。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出生前2週的嬰兒,在臍帶掉下來之前,如果每次大便都是用洗屁股的方式清潔,最多只需要擦澡。

楊為傑說,他兒子出生後前2週,只泡過1次澡,其餘就是洗屁股加上其他範圍適當擦拭而已。建議出生2週內的孩子,「每次大便請用清水洗屁股加上擦澡」即可。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孩子流汗怎麼辦?楊為傑說,「不要讓孩子流汗就好」,他兒子秋天出生,只穿包屁衣、晚上加防踢被;女兒在夏末出生,也只穿包屁衣,幾乎不穿褲子,晚上就防踢被、冷氣伺候。

至於2週以後的新生兒,楊為傑表示,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1歲以前的孩子,1週洗3次就夠了。因孩子的皮膚在出生後會持續發育,到1歲之後才比較穩定。不過,台灣夏天氣溫炎熱,如果孩子很會流汗,還是要適當清潔,且以清水為主,如果有用清潔用品,一定要沖乾淨,不要殘留在皮膚上。

楊為傑說,孩子皮膚容易流失水分,剛洗澡後溫度較高,水分會容易蒸發。洗澡後反而皮膚有可能會變乾。洗澡後最好可以幫孩子全身擦上乳液,減少水份流失。106060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了媽媽的你,真的不一樣了?尤其是…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潛在能力總能瞬間爆發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潛在能力總能瞬間爆發
Photo/jp.123rf.com , 責編/Sunny

大家都知道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情感聯繫,孩子會因為母親離開有分離焦慮症,但這可不代表媽媽每件事都能夠冷靜面對,甚至可能在有了孩子之後,有更多情緒的表現。不過,媽媽們自從生了孩子,臨場的應變能力可是變得相當大,來看看成為媽媽的你,是否也有這些反應呢?

初期的完全恐慌

產假過完了,你可能得回公司上班去了,但是,寶寶怎麼辦才好呢?同時,你熟悉的家人朋友也無法取代這個工作,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不熟悉的保母或是照護機構接手。第一次在第一時間面對這樣的狀況,媽媽很可能會感到焦慮、恐慌,擔心孩子哭不停、肚子餓、不舒服等等。雖然好不容易擁有短暫的「單身」生活,卻緊張的要命。

反應力超快,準備功夫一流

一旦知道自己不能待在寶寶身邊,不管是臨時或者是長期的,媽媽腦袋都會很快生出好幾個備案,可以支援照護寶寶的人有哪些,怎麼樣才合適…等,一一在腦袋中出現,同時,你還可以像五爪章魚一樣的,把尿布、點心等寶寶需要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快速準備好。

能力激發這點事情難不了我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潛在能力總能瞬間爆發。每天得不斷的照護、哺乳、和孩子玩樂、穿衣脫衣洗澡,不斷重複循環,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瑣事,你卻可以一一完成。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你也不在驚慌失措,心中還會想說:我都可以生孩子了,還有什麼可以難得倒我呢?這樣的沉穩與自信,恐怕是過去單身小姐時難以預料的。

和老公通訊時間增多,但感情...

有了孩子,許多事情得和另一半溝通,但不一定時時都在彼此身邊的你們,不得不時常用通訊軟體或手機,update寶寶最新近況,你也不確定這是否是一件好事,因為談話內容僅限於寶寶,似乎對兩人感情沒有太大助益,可惜的是,在初期,你倆也沒有太多時間考慮這些了。

再次體悟一個人自由的美好

一開始和孩子分離的時光,媽媽可能很難享受分離時光,但很快的,感受一個人自由的美好,開始變得重要。媽媽逐漸理解,各自擁有獨立空間與時光,事情反而好辦多了,至少孩子不會在旁邊哭不停啊。可惜的是,這樣的時間真的不多,尤其如果是在職場上班的媽媽們,大部分的時間,不是賣力給家庭,就是給公司啊!

延伸閱讀

親愛的媽媽,妳不是聖人,有些事別太執著
當了媽媽才知道,有些本事99%是被逼出來的! 
全職育兒的日子雖然過得很快,但卻也少了什麼?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睡眠訓練的寶寶,真的睡得比較好?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寶寶睡得好,帶起來就輕鬆!
寶寶睡得好,帶起來就輕鬆!
Photo/www.gounmam-card.co.kr , 責編/Sunny

你臉上的黑眼圈越來越重,從孩子出生至今,已經好一段時間,每晚跟著寶寶的睡眠,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對。有一派說法說,寶寶哭不要馬上抱;另一派則說,寶寶哭是需要安撫,有人說寶寶滿月就能睡過夜,但為什麼我們家的就是不行?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半夜一直哭鬧的寶寶,實在讓照顧者很苦惱.....以下我們來看看近期美國兒科學會期刊(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journal)的報導,再思考一下是否要訓練孩子的夜間睡眠習慣吧。

讓寶寶受睡眠訓練,他睡得好,爸媽的壓力比較小?

近期一份發表於美國兒科學會期刊的研究,讓一些苦惱孩子夜間睡不好的家長們,有了新的想法。這份研究的目的是比對睡眠品質差的嬰兒,再受過睡眠訓練後,是否真的更好睡了,爲此,他們找了43個家庭,他們的共同點是家中都擁有一個介於6個月至16個月大,睡眠狀況不佳的寶寶。團隊將他們被分成三組團體,以不同的方式入睡與度過夜間睡眠時間。此研究進行時間為一年,期間還會監測媽媽以及寶寶的壓力狀態,以及寶寶的行為表現。

第一組:延遲安撫時間

這個試驗組的父母在寶寶要睡覺時,會在一分鐘內安靜的把他放到房間,如果這時寶寶哭了,爸媽會給他拍拍或一些安慰,但不會把他抱起來或點亮燈。在晚上睡覺期間,寶寶若哭泣,父母會不斷延長回去安慰他的時間,第一次可能兩分鐘就出現,第二次延長到六分鐘。

第二組:每天晚睡一點點

這組家長讓寶寶去睡覺的時間,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晚15分鐘,直到他的寶寶可以一上床就快速睡著,採用此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寶寶夠累,可以不需太多技巧讓他上床就睡。

第三組:沒有任何變化

這一組的寶寶入睡方式沒有任何變化,家長在寶寶擁有睡眠問題時,可以諮詢研究團隊,但他們不需嘗試任何讓寶寶更好入睡的特殊方式,如此才能與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寶寶最對照。

實驗結果:

採用延後安慰時間的第一組,其寶寶在入睡與睡眠品質上有最大的進步,比起沒有任何試驗的第三組,他們再次入睡的時間快上了13分鐘,且晚上起床的頻率也降到一半。另一個延後睡覺組別的第二組寶寶,雖然比起第三組寶寶入睡快上10分鐘,但是晚上起床的頻率則是相同的。

至於媽媽們的壓力狀態,沒有什麼改變的第三組媽媽,壓力也沒有特別增減,第二組延後嬰兒入睡時間的媽媽,壓力則有明顯降低,第一組媽媽的壓力則介於之間。在寶寶的壓力部分,看似最辛苦的第一組寶寶,其實睡眠壓力有大為減少,第二組略有減少,第三組僅只減少一些些,有趣的是,不管是哪一組,幼兒的行為與家長的關係,基本上都沒有太大影響。只是,此報告發表後,並沒有告訴家長,哪個方式才是最合適所有小孩,畢竟每個小孩個性狀況不同,況且他們不是你家孩子的爸媽,至於你,才是真正了解該做哪個選擇的人。

延伸閱讀

新手爸媽的煩惱:寶寶半夜不睡覺的十個原因 
寶寶為什麼常驚醒大哭?可能的原因是.. 
寶寶也能規律作息—寶寶好帶,媽媽就輕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奶瓶刷的再賣力,少了這個步驟,細菌更容易滋生!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你絕對沒想到,奶瓶居然這麼髒?-奶瓶這樣洗才會乾淨!
你絕對沒想到,奶瓶居然這麼髒?-奶瓶這樣洗才會乾淨!
Photo/www.91kuaile.com

奶瓶清潔,高溫消毒最有效

由於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營養豐富,很容易滋生細菌。此時奶瓶清洗不乾淨,對腸胃免疫力還未健全的新生兒來說,很容易吃進殘留在奶瓶中變質的奶汁,造成腹瀉消化道等疾病。所以,奶瓶清潔最有效、 方便的方式就是高溫消毒。

奶瓶多久消毒一次?

新生兒喝奶時使用的奶瓶都必須經過消毒,每次都用開水煮沸3-10分鐘,至少3天消毒一次。平日使用的,則開水燙一下就可以了。消毒頻率也不能太頻繁,以免孩子的腸胃很難適應外來的食物。奶瓶消毒應該從新生兒出生持續到5~6個月大。

消毒前奶瓶的清洗方法

洗奶瓶:沒喝完的奶液先倒掉。用水沖洗奶瓶,倒入嬰兒奶瓶專用的純天然清潔劑,用奶瓶刷把各個角落都清洗乾淨,特別要注意容易遺漏的瓶頸和螺旋處。

洗奶嘴:先把奶嘴翻過來,用奶嘴刷仔細清洗。靠近奶嘴孔的地方比較薄,要小心不讓其裂開,注意清洗奶嘴孔內藏的奶垢,以保持出奶孔的通暢。

寶寶喝完奶後最好能盡快清洗奶瓶,若隔一會兒才洗,瓶子上會殘留奶的油脂,奶瓶會變得黏膩難清,瓶身上看起來也會霧霧的。

奶瓶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很多種,但必須依照奶瓶材質來選擇消毒方式。

1、煮沸消毒法

使用不鏽鋼鍋裝滿冷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蓋所有的餵奶用具。不鏽鋼鍋須消毒奶瓶專用,不可與家中其他烹調食物混用。

-玻璃的奶瓶
和冷水一起放入鍋中,等水燒開後5-10分鐘再放入奶嘴、瓶蓋等塑膠製品,蓋上鍋蓋再煮3-5分鐘後關火,等到水稍涼後,再用消毒過的奶瓶夾取出奶嘴、瓶蓋,待瀝乾後再裝好使用。

-塑膠的奶瓶
等水燒開之後,再將奶瓶、奶嘴、奶瓶蓋一起放入鍋中消毒,約再煮3-5分鐘即可,否則很容易變質,最後以消毒過的奶瓶夾夾起所有的食具,並置於乾淨通風處,倒扣瀝乾。要注意奶瓶上的耐溫標示,如果不耐高溫最好使用蒸汽鍋消毒

2、蒸氣鍋消毒法

-消毒前
使用前仍須將奶瓶、奶嘴、奶瓶蓋等物品徹底清洗乾淨,接著一起放入,按上開關,待其消毒完畢,會自動切斷電源。

-消毒後
奶瓶消毒後,應將瓶身內的水徹底倒淨後倒扣瀝乾,並以消毒過的奶瓶夾,將消毒過的奶瓶、奶嘴、奶瓶蓋、夾等,放置通風處放涼備用,並蓋上紗布或蓋子。

-消毒24小時後
消毒24小時後仍沒有使用奶瓶,就需重新進行一次消毒工作,以免細菌滋生。所以媽媽一次必須準備很多支消毒好的奶瓶,才足以應付寶寶一天所需。

3、化學消毒劑浸泡法(擇一即可)

  • 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鐘
  • 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
  • TD等有效氯消毒劑按1公斤放10克浸泡2一3分鐘,取出用水沖洗乾淨。

4、微波消毒

將清洗後的奶瓶盛上清水放入微波爐,打開高段火10分鐘即可。切記不可將奶頭及連接蓋放入微波爐,以免變形、損壞。

5、紫外線消毒鍋:

紫外線可破壞細菌結構,達到殺菌的效果,所以不需要加水,消毒完成後,同時有烘乾的功用。通常含有支架,可順勢做為收納用喔

奶嘴怎麼消毒?

橡膠奶嘴會有一股難以消除的橡膠味,在100℃高溫時易變形;矽膠奶嘴為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無異味,可耐120℃蒸煮。

1.沸水消毒

消毒奶嘴前,必須先用溫水將奶嘴洗淨後再用沸水消毒奶嘴。一般在水沸騰後,再煮個兩三分鐘即可。

2.蒸汽消毒

為目前最有效最好用的方法之一,奶嘴在95℃-97℃的水蒸氣蒸上12-15分鐘就可以有效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且不會破壞奶嘴的材質。

寶貝來小叮嚀

1歲前寶寶的免疫系統仍然還不成熟,若刷洗的不徹底,不管是用哪種消毒方式,都還是會留有奶漬。消毒工作的首要工作是,務必徹底清潔後再做,才能達到消毒效果。

綜合整理自:今日頭條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要發乳!幫助媽媽母奶源源不絕的天然食物是...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讓產後媽媽母奶源源不絕的推薦食譜
讓產後媽媽母奶源源不絕的推薦食譜
Photo/wholeliving.com

木瓜

推薦食譜:木瓜西米露

Photo/cp1.douguo.net

木瓜在日本又被稱做「萬壽瓜」,一直以來都被當成豐胸效果的木瓜,不只能窈窕體態,富含的鉀質和木瓜蛋白酶還能消除水腫及去除多體內多餘脂肪。木瓜真正能達到催乳和豐胸的效果,在於木瓜酵素能有效分解蛋白質,幫助人體對於蛋白質的吸收。而木瓜肉中所含的透明膠質能夠幫助產後婦女腸胃蠕動,補充膠原蛋白。進而刺激乳汁分泌。然而木瓜酵素超過50度就容易被破壞,也就影響了原本的營養價值。若產後護理對於生冷的食物所有回避,建議新鮮木瓜可以退冰至在室溫下食用,或是於湯品回復至微溫狀態再加入切塊木瓜實用,以確保木瓜營養價值不會因此而流失。

酪梨

推薦食譜:酪梨雞蛋沙拉

Photo/www.yacook.org

植物性脂肪與礦物質鉀鎂含量都超高的酪梨,可能是許多瘦身男女避之唯恐不及的發胖食物。但對於哺乳中的媽媽們來說,酪梨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道系統正常,還能清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包含生產後婦女需要補充元氣,酪梨豐富的鐵質還可以給予媽媽們身體所需的能量,對於幫助媽媽們回復體力、促進發乳有很大的幫助。

大蒜

推薦食譜:大蒜牛奶

Photo/www.gustissimo.it

是的,正是許多媽媽在問究竟會不會退乳的大蒜。實際上在西方國家,大蒜公認為能夠促進哺乳中媽媽發乳的天然食物。媽媽們在食用大蒜之後.乳汁所產生的氣味能夠促進寶寶味覺,鼓勵寶寶努力吸乳。大蒜天然的抗菌性除了可以減緩寶寶鵝口瘡的不舒服,也能有效減緩母乳媽媽乳腺炎的不適。美國有些婦女會在熱牛奶中加入幾瓣大蒜,不僅能溫暖身體的功效,還能預防感冒、減少感冒機會歐。最棒的是,牛奶可以有效中和大蒜的蒜味,就算是不喜歡蒜味的媽媽也可以喝歐!

謎之音:

Q:哺乳媽媽吃木瓜會讓寶寶瀉肚子是真的嗎?
專家這麼說:木瓜酵素本身會幫助產後媽媽清除體內多餘脂肪和身體毒素,富含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都可以幫助母體更健康,對於母乳的營養會更充沛。寶寶經由媽媽吸收後的木瓜,不會直接攝取到木瓜酵素,因此不會造成寶寶瀉肚子的情況。反而木瓜的營養成分可以讓媽媽的補充更多養分,母乳更源源不絕。

Q:懷孕時期不能吃木瓜,不然寶寶會黃疸是真的嗎?
寶寶膚色是遺傳基因決定的,跟天然食物沒有關係。寶寶黃疸生成的原因可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寶寶血紅素比成人多,肝臟成長尚未完全,因此膽紅素較不易排出時,所引起的皮膚及眼白泛黃。但有懷孕三個月前婦女不建議食用太多瓜果一說,建議體質較虛弱的懷孕媽媽可經醫生建議攝取適量蔬果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發燒出現這三種症狀時,別遲疑!趕快帶去看醫生!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健康補給站 
寶寶發燒了!可以觀察..不吃藥就好嗎?
寶寶發燒了!可以觀察..不吃藥就好嗎?
Photo/bilyoukizilyouhoumatome.com

發燒經常是小孩生病時身體第一個出現的症狀,有些發燒是可以靜待觀察的,像是小感冒所引起的發燒,只要多補充水分跟多休息,寶寶通常很快就能恢復了,但如果是出現下列的發燒情況時,就必須要多加留意,並盡早尋求醫生的診斷。

1. 出現高燒當三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攝氏38度以上、三個月至六個月寶寶發燒攝氏38.33度以上、六個月至兩歲小孩發燒39.44度以上時

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出現38度以上的發燒,就必須立即就醫

一般而言,醫師會認為除了溫度計上的數字之外,更需要觀察孩子實際上的反應,但對三個月以下的嬰兒來說,溫度計上的數字是相當關鍵的指標,只要出現38度以上的發燒,就必須立即就醫。雖然三個月以下小孩的發燒通常是由一般性病毒所引起的,但如果是因為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會很快地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就算已過了就診時間,也應該以急診的方式立即檢查會比較保險一點。如果您的寶寶是三個月至六個月左右且發燒攝氏38.33度,或是寶寶是六個月至兩歲且發燒39.44度以上時,也都必須立即就診。兩歲以上的小孩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只要有持續地補充水分,而且孩子的活動力看起來還算正常,雖然還是可以尋求醫生的指示,不過通常而言並不需要太過緊張。

2. 長時間發燒:適當處理之後仍未降溫,或是發燒超過五天時。

如果小孩出現發燒的情況,而你也已經讓他服用了退燒藥,但他的體溫在4~6小時內仍未下降時,就必須向醫生諮詢了。這可能是由於感染的情況已超過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所能負荷的,這時候醫生可能會希望進行全面性的檢查,以便找出造成發燒的原因。一般性的病毒感染,例如感冒,通常會在五天內好轉。不過,如果出現微微地發燒、程度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嚴重,可是已經持續發燒好幾天時,這有可能是肺炎的的症狀,因此會需要由醫生來協助確認發燒的原因,如果真的是肺炎,就必須進行抗生素的治療了。

3. 伴隨著其他症狀的發燒

發燒同時出現脖子僵硬、頭痛、或出現像瘀血或是紅色小點的疹子時,這有可能是罹患腦膜炎的反應,因此必須立即就醫。

發燒是人體發揮抵抗力之下的反應,大多數時候爸媽們不需要太過緊張,但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時,請立即尋求醫生的協助會比較保險一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Sharents曬娃一族?這7個時刻小寶貝再萌都別PO上網

 2016年07月27日 08:00 風傳媒

寶寶的一舉一動真的很可愛,可愛到讓人想讓全世界的人都看見寶寶可愛又好笑的模樣。但是,在這裡要提醒您,要小心了!若未經思索,就輕易將各種寶寶玉照放在社群網路上,很可能會造成幼兒在成長路上,出現難以預料的事喔。請你務必記住一件事情,只要你曾在網路上公開的資料,都會留下紀錄,尤其是以下這些照片,你一定要特別注意了!

寶寶一絲不掛的模樣

沒錯!小寶貝就是這樣迷人又可愛,害你忍不住在幫他換衣服、洗澡的時候,拿起手機給他拍上幾張。但建議你動作就到此就好,不要接著上傳到網路等社交平台,這是為了避免照片落入有心人的手中,甚至可能成為情色網站或媒體素材。哪天你真的不小心看見了,那可就不會感到可愛了!

孩子氣呼呼羞愧受辱照

有時候家長真的被孩子氣瘋了,最後和孩子戰了一架居上風,搞的孩子氣呼呼又覺得受辱羞愧時,家長還拍了照上傳網路給朋友看。小心,這個動作容易壞了你和孩子的情感,甚至讓他們失去對你的信任,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看起來呆呆或無辜樣

要知道,孩子在幼稚園就可能遇見霸凌狀況,如果你覺得孩子蠢蠢或無辜的樣子超可愛,放到網路上,倘若恰巧現在小孩又超早就開始使用手機、平板,而這樣的形象,是有可能讓別人誤會,甚至招來同儕取笑的。

孩子上廁所的模樣

可能正在受如廁訓練的孩子實在很古錐,但這樣私密的事情,還是不要公開的比較好。只要記得一件事情,你曾經在網路上公開的照片,將會永遠存留在網路,在網路持續便利的時代,試想你孩子長大後應該不會在網路上,看到自己小時候上廁所的照片吧!

當他們生病不舒服時

身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換個角度問問自己,你會希望別人把自己看起來很憔悴、不舒服、病厭厭的照片,拿出來分享嗎?

孩子的團體照或群體活動照片

在台灣的社群網站,放孩子參加活動時的可愛萌照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提醒您要留意的是,照片裡並非只有你的孩子,而是跟同儕、同學在一起時,這樣的合照片,是否適合直接公開,還是得考慮到每個家長的心情,畢竟真的不是每一位家長願意讓孩子在鏡頭或注視下長大。

個人資料不外洩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盡量避免將孩子的全名、住址、上學的地方、學校的名字、保母住在哪區等私密資訊透露在網路上,畢竟我們從不知道這個網路世界,你的好友名單內,都是你真的認識的人嗎?難保會遇到有心人士,想拿這些資料做些我們所無法預料的事,是不是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愛他就要保護他!七種不適合PO文分享的寶寶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慕姿專欄】孩子跌倒,父母該怎麼做?心理師:兩個動作陪伴他學會探索世界

 2016年04月07日 09:00 風傳媒

前幾天在路上,一對父母與孩子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

孩子看到草地,很興奮地朝草地跑去。孩子看起來才三、四歲左右,應該是小男孩吧,小小的身軀,還沒辦法跑得那麼快,跌跌撞撞地,下一刻,孩子就「仆街」了。

 

跌倒的孩子,開始哭了起來,父母一邊快速走到孩子身邊,一邊用著穩定的音調說:「沒事,沒事。」然後,父親與母親蹲了下來,很快的檢視孩子身上是否受傷。「沒事,沒有受傷,沒事喔!」

孩子還是哭著,媽媽立刻把孩子抱在懷裡,說:「沒事,有點痛痛,但沒有受傷,不過,我們下次要走慢一點喔,好不好?」

被抱在懷裡的孩子,立刻就安靜了下來。媽媽看孩子安靜下來後,放開了小孩,看著他問:「那我們可以走了嗎?」孩子點點頭。然後,孩子自己一個人繼續往前走,沒有牽著媽媽,沒有奔跑,每一步,看起來穩定了許多。

 

我,忍不住停了下來,一直看著這一幕,無法轉開視線。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你會怎麼做?

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的父母又會怎麼做?

我們這一代、甚至上一代的父母,對待孩子是相對比較嚴厲的。在我們遇到挫折、失敗或犯錯時,有些父母,是會責備孩子的,認為孩子不夠小心、不夠努力。就像是孩子跌倒了,父母沒有先看孩子傷的重不重;或許,可能傷得不輕,但父母還是先把孩子罵一頓:

「誰叫你這麼不小心。」

然後,被罵的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了事,很糟糕,自己受傷會痛的感覺,好像不重要;為了抵擋這種覺得自己做錯事、很糟糕的感覺,只好把自己的感覺封閉;或是,為了不想再次感受這種「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感覺,他們乾脆把標準變高,以免又被別人責備;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慢慢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自我責備、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夠,很難接受自己犯錯、自責過度…因此可能因此自信不夠,自我懷疑。

這些孩子,他們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為自我要求高;但對於自己的看法,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信心,出乎意料的低。

而某些父母,對於跌倒的孩子,有時候,會非常的關心與擔心。「你有沒有怎樣?你還好嗎?這石頭壞壞。」一方面,對於孩子跌倒這件事,把重點放在「是石頭讓孩子跌倒,是石頭不好」上,於是孩子沒機會學習:「自己走路的方式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要怎麼走才不會跌倒」的方法;另外,捨不得孩子跌倒,就算那其實是學習過程的一部份、且孩子並沒有受太多傷。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希望能夠盡其所能保護孩子,最好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失敗,任何的受傷。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別人口中的「媽寶」;面對挫折,他們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怪東怪西…遇到挫折與失敗,都覺得是別人的錯。即使有夢想,一遇到挫折,就覺得大概不行,想要躲回自己的舒適圈。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面對挫折後成功」的經驗太少,很少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所以,他們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懷疑自己,實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他們責怪環境、責怪別人,把錯怪在別人身上,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會覺得自己這麼糟。

而,我看到的這對父母,他們在孩子跌倒後的反應與行動,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他們先從孩子跌倒的狀況,判斷跌得不重、加上是草地,應該沒什麼事。因此他們一邊用穩定的聲音安撫孩子說:「沒事、沒事。」一邊快速地確認孩子是否有受傷。他們準確的判斷孩子跌倒的狀況嚴重與否,並且先用聲音安撫哭泣的孩子。

然後,在孩子不停哭泣時,媽媽抱住孩子,而且提醒孩子,可以如何在走路時不再跌倒。

這個媽媽,她沒有因為孩子跌倒而擔心焦慮,反而是提醒孩子,如何可以避免跌倒,然後,她相信孩子的能力,放心地讓孩子再自己試一次。

那種感覺,就像在孩子失敗而沮喪自責、或自暴自棄時,父母理解孩子的心情,在一旁陪伴;但是也讓孩子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嚴重;在孩子需要時,他們可以安撫孩子,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

「你放心,不用害怕,我們就在你身邊支持你。」

然後,父母就放手,鼓勵孩子再試一次。這種放心讓孩子去再次面對挑戰的態度,就像在傳達:

「孩子,你並不孤單,而且我們對你有信心;所以,放心地去探索這世界吧!」

如果,你的孩子跌倒了,你會怎麼做?

或許,給他一個擁抱,也給他你的信任;等孩子休息夠了,這個擁抱與信任,一定能成為他的支柱與力量,讓他能夠再次勇敢地探索這世界。

就像那個小孩,雖然跌倒了,但因為獲得了父母的擁抱與信任,他站起來,選擇不握著父母的手,勇敢地走向草地。

穩穩地,用著自己的步伐,探索屬於他的新世界。

能夠這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一句「你真是好孩子」,你付出過多少代價?別將遺憾留給下一代

 
 2017年04月14日 04:20 風傳媒

「我從小就是個讓爸媽放心的小孩,學業成績不錯,也沒做什麼讓爸媽操心,選填志願時,成績也考到父母希望我就讀的科系,選了父母覺得安穩不錯的工作...最近,我遇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女孩子,外人看來,她學歷不高,工作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可是她很努力認真,而且很替人著想,個性很成熟,我非常喜歡她,很希望能跟她結婚,沒想到遭受父母嚴重的反對,甚至威脅要跟我斷絕親子關係....」

他非常沮喪的坐在沙發上看著我,說:「到這個時候,我赫然發現:原來,我的一生,從來都不知道我要什麼;從來,我都是為了得到一句『你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而努力;我現在有的這些成就,如爸媽所說,是他們的要求我才有的,所以,他們說我應該感謝他們;但是,這也是他們要的....我,現在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知道,如果我不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不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他們就不愛我了.....」

沒有說出口的害怕,化作哽咽與眼淚,從他摀住臉的手的空隙間洩露出來,蔓延了整個諮商室。

為了一句「你真是個好孩子」,你願意付出多少犧牲?多少代價?

你是否願意放棄自己的尊嚴與感受,放棄坦率地表達自己,放棄自己的人生,只為了老師或父母的一句:「你真是個好孩子。」

你以為,這句話,就是你所有的肯定與快樂的根源;但回過頭後,你才發現,原來你失去了所有的快樂、尊嚴、真實的自己,只是為了換得這一句:「你真是個好孩子。」

你發現,你只能照著他們的標準做,如果不這麼做,你就不是個好孩子,你可能就會被否定,甚至不被愛,所以你只能藉由這些讚美,來確認自身的價值,確定自己還沒有不及格。

為了這句話,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對我們而言,究竟值得?還是不值得?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窗邊的小荳荳》提到,自己原本是被所有學校拒絕的小孩,後來轉到新的小學後,每次校長遇到她,都對她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黑柳徹子回憶,自己小學總是會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行為,以當時大人的標準來看,自己實在稱不上是好孩子,但是,每次校長看到她,總是這麼說。

而這句話,也影響了她一生,讓她擁有自信,即使遇到挫折,仍能穩當地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

對於那位校長而言,說出「你真是個好孩子」,或許並不是因為小荳荳是個做出多少符合規定、外在成就、是個被外界認可的「優秀小孩」;而是在校長心裡,小荳荳有自己的優點,她自身的價值,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是個好孩子」。

不需要做到什麼,不需要完全按照大人的標準與規則去聽話,不需要付出代價......即使你仍會讓大人感到煩惱,事實上,只要你是你自己,你自身擁有的價值,就值得校長說出這句「你真是個好孩子」—這也是:「我接受全部的你」的意思。

我想,這才是這句話最美的樣子。

註:內文舉例均有修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周慕姿臉書


責任編輯/蔡昀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來爬,遲早要摔的~小寶寶頭部外傷觀察重點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映庄

【華人健康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映庄】隨著寶寶長大活動量也慢慢增大,寶寶就注定踏上了遲早要撞到頭的命運了,從四五個月大會翻身開始,一個不注意就滾下床,到了一歲前後開始學走路,搖搖晃晃到處摔,頭上同時有好幾個包,長幾隻角是非常常見的~其實不用過度擔心。

 
出來爬,遲早要摔的~小寶寶頭部外傷觀察重點

寶寶的骨頭彈性好,根據統計從90公分以下的高度跌落是鮮少會造成骨折或腦部傷害的,但120公分以上的摔落,嚴重受傷機率就提高了不少需要多注意。

床鋪高度大約是60公分上下,所以從床上滾下來通常沒事~

但沒抱好手滑摔下來就大約是120公分左右,千萬要抱好阿!

如果真的不幸摔落,爸媽除了自責流淚外,請注意以下重點!

如果寶寶摔到後立刻哀兩聲,給他秀秀之後一切正常會吃會玩笑瞇瞇,那通常是輕微的狀況,爸爸媽媽只要注意後續觀察約三天的時間,每4個小時稍微叫醒寶寶看看是否能清醒即可,三天都後沒事基本上99.9%沒事囉~

那什麼時候需要立刻就醫呢?

1.

摔下的當時寶寶有昏倒


2.

摔後不久寶寶開始出現明顯嘔吐現象,且越吐越兇


3.

寶寶摔後變的非常好睡,突然可以睡過夜,不容易叫醒


4.

出現完全無法安撫的異常哭鬧


5.

手腳出現無力,或是已經會走的孩子變的一直摔倒


6.

頭痛越來越厲害(會說的孩子)


7.

前囟門澎出(嬰兒比較能觀察到)


 

有以上任何一個狀況,都要盡快去醫院檢查喔!!

其他注意事項:

1.

請勿自行給予止痛藥,以免讓頭痛症狀不明顯而延誤治療


2.

如果有傷口需消毒預防感染


3.

為了觀察嘔吐情況,請少量多餐且避免給予不好消化的食物,免得真的吐了混淆診斷。


4.

半夜確認意識時,每四小時叫醒一次就好,不要太緊張,如果每個小時都叫醒一次,隔天早上通常都會出現嗜睡和噁心的症狀熬夜症狀(爸媽也會)…..


5.

120公分以上高度跌落,即使沒特殊症狀,還是建議給醫師檢查確認一次。


 

本文出自:三寶爸-陳映庄醫師FB粉絲團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什麼不重要 寶寶膚色基因早決定

 
吃什麼不重要 寶寶膚色基因早決定

不少婦女懷孕時,常有錯誤迷思,誤以為多喝牛奶、多吃珍珠粉可讓腹中寶寶皮膚變白。醫師指出,婦孕婦女要營養均衡最重要,正常狀況下寶寶膚色是由先天基因遺傳所決定,目前尚無文獻證明懷孕婦女的飲食能影響腹中寶寶的膚色。 (龐清廉報導)

 

婦女懷孕的飲食是不是會左右肚子裡寶寶的膚色?這是許多新手爸媽心中的疑惑。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王信驊指出,目前尚無文獻證明懷孕婦女的飲食能影響腹中寶寶的膚色。

醫師說,一般常會聽到懷孕時多食用豆漿、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讓生出來的小孩皮膚白皙;如果吃巧克力、醬油、咖啡就會讓生出來的小孩變黑;如果太常吃芒果會讓生出來的小孩膚色變黃,這些說法都沒有根據。

王信驊醫師強調,皮膚的色調取決於黑色素在皮膚中的含量,而在爸媽基因配對的當下,就已經決定了寶寶將來皮膚中黑色素的含量,如果含量較多膚色就會偏黑,含量較少就會偏白,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孩子膚色的深淺,是先天基因遺傳所決定的。

一般新生兒的膚色容易因各種生理、環境、病理等因素有所改變,約到學齡階段的孩子才能看出比較明確的膚色。所以懷孕婦女不需要再為寶寶的膚色而對食物顏色感到擔憂,懷孕時攝取多樣且均衡的飲食,讓寶寶健康的發育可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的呢!

營養師則建議懷孕婦女應避免高鹽分、高糖分、缺少營養素卻含高熱量的飲食。適時補充鐵質,以及含高鈣、維生素D的食物,如堅果類、綠色蔬菜來維護寶寶骨骼生長發育,同時孕期也不是節食的好時機,若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取可能會導致母體有酮酸中毒的危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蛀牙無產假!孕媽咪,每3個月免費洗牙1次

文/亞東醫院牙科部黃詩涵醫師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牙科部黃詩涵醫師】常常聽到一句話「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此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為何孕婦蛀牙、牙齦發炎以及牙周病等問題的機率會增加呢?如何做好孕婦的口腔保健呢?

相信很多準媽媽們在心中對於牙齒保健都會有許多疑問;甚至是在懷孕期間遇到牙痛或其他問題,自己跟身邊的人都會急得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不知該如何是好。希望以下的觀念可以為一些準媽媽對於懷孕期間的牙齒保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喔!

檢視相片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懷孕前

其實不論準媽媽們還是一般民眾還是很少人會定期檢查牙齒,現在牙醫師都在提倡定期檢查牙齒的觀念,因為「預防勝於治療」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建議各位民眾或是準媽媽們,在懷孕之前可以做好下面這些事情:

定期檢查牙齒及洗牙。


及早治療有問題的牙齒。


學會以及保持正確的潔牙方法:包含貝氏刷牙法以及使用牙線。


 

所以各位準備懷孕的媽媽們,在懷孕前口腔衛生的維持就非常重要,如果大家在準備懷孕前,就做好口腔保健,把該治療的牙齒都治療好,減少懷孕期間牙齒出問題的機率,就可以大大減少孕期發生牙齒不適的情況。

懷孕期間

齲齒、牙齦炎以及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

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由於荷爾蒙改變、有些孕婦對酸性食物的喜好會增加、導致進食次數明顯增加亦或是有反胃、孕吐的情形,這些情形會造成口腔內的環境改變,讓口腔長期維持在容易導致蛀牙的酸性環境,進而增加蛀牙的機率。

檢視相片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另外懷孕期間,有許多準媽媽有一刷牙牙齦就流血的困擾,也是因為懷孕期間荷爾蒙改變的關係,體內雌激素以及孕激素增多,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牙齦紅腫以及刷牙容易流血,這就是俗稱的「妊娠牙齦炎」,由於此現象為懷孕時內分泌改變的關係,大部分的孕婦在生產後都會痊癒。若牙齦發炎的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在齒縫中間的牙肉也會增生,通常這種情況是因為「化膿性肉芽腫」的生成,此問題也是內分泌所引起的牙齦疾病,多數媽媽也是在生產後就會自行恢復,若較為嚴重可採手術切除。

懷孕每三個月可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

政府為了增進大眾注重孕婦的口腔衛生,健保署於2015年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俗稱洗牙)的項目,差別在於健保補助一般民眾可於每半年一次至牙科醫療院所進行洗牙,而女性在懷孕期間可以間隔三個月就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也再次跟大家強調洗牙其實是清洗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以及牙結石,並不會造成牙齒表面的損害喔!

懷孕期間牙齒治療的時機

再怎麼小心預防,萬一還是在懷孕期間碰到牙痛怎麼辦呢?牙齒痛起來真的是痛到要人命,可是孕婦到底可不可以在懷孕期間接受牙科治療呢?一般較為單純的牙科治療,像是補牙、洗牙等治療在懷孕期間都可以進行,在治療過程中只要適時注意孕婦的身體狀況即可;但若是需要到施打局部麻醉等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大部分的醫師都會建議在懷孕中期,也就是四到六個月較為穩定的期間再進行治療。

對X光的迷思

牙科治療難免都有照X光片的需求,畢竟X光片是幫助牙科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大部分的民眾對於X光的輻射量都有一些錯誤的迷思,當懷孕時,會更加擔憂照X光會影響到寶寶,其實,牙科常拍攝的根尖X光片輻射劑量僅0.005毫西弗,照一張胸部X光片為0.02毫西弗;而台北往返美國西岸一趟,人會接受到的輻射量其實就有0.09毫西弗,而正常人在台灣生活一年接受的輻射劑量為1.6毫西弗,相較之下,其實牙科的X光片輻射劑量非常低,若真的有需要在懷孕期間需要拍攝X光片也不需要過度恐慌。

懷孕期間用藥的顧慮

此外,有時候若真的發生牙痛,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使用到牙科的相關用藥是否安全呢?不僅孕婦會擔心這個問題,牙醫師本身也會希望讓病患可以安心,所以會選擇對孕婦及胎兒相對安全的用藥。

孕婦於懷孕期間,有良好的口腔保健及定期洗牙還是最重要的,不僅有益於孕婦本身,更可為孩子的牙齒及牙周組織健康奠下良好的基礎喔!如果牙齒有狀況也不要害怕看牙,及早診斷做處理才是最正確的。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可擦類固醇藥膏? 安全用量有答案了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到底可不可以擦類固醇藥膏?長庚醫院今(24)日發表最新實證醫學研究結果,告訴準媽媽們答案「安啦!」,懷孕期間若有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等困擾,使用強效、超強效類固醇藥膏總量只要不超過 300 公克,都不會對胎兒產生傷害。但如果超過 300 公克,則會增加胎兒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多達 7 倍。

懷孕用藥禁忌多,但過去針對類固醇藥膏的安全性沒有確切答案,林口長庚皮膚科教授紀景琪說,藥膏仿單頂多只有「小心使用」幾個字,讓臨床一半孕婦擔心影響胎兒,拿了藥回家也不敢擦,忍到皮膚發炎、劇痛發癢。

臨床統計約有 17% 的孕婦有皮膚問題,包括溼疹、乾癬、脂漏性皮膚炎等,尤其半數都是溼疹在作怪,而類固醇藥膏是最常使用的藥物。紀景琪強調,不擦藥,嚴重皮膚病反倒容易造成孕婦在 24 周前的早期流產風險。

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統合分析了 14 項觀察性研究超過 160 萬名孕婦及其胎兒的資料發現,只要整個孕期使用的強效類固醇藥膏總量不超過 300 公克,都不會對胎兒產生傷害。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實證醫學最佳期刊《考科藍系統性回顧資料庫》(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研究同時指出,懷孕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無論使用多大的劑量,皆不會增加其它如剖腹產分娩、先天畸形、早產、胎兒死亡等風險。

300 公克有多少?紀景琪說,以身形高壯的白人為例,擦滿全身的用量也不過 20 到 30 公克,一般使用狀況之下,孕婦可不需要過分擔心,安全使用類固醇藥膏,讓皮膚病得到緩解,減緩搔癢不適。

紀景琪提醒,臉部、脖子等區域以弱、中效類固醇藥膏為主,但治療身體其他部位多用強效類固醇藥膏,必須注意的是,一旦懷孕期間強效類固醇藥膏總用量超過 300 公克,恐增加胎兒出生體重過輕(低於 2500 公克)風險至 35% ,是一般常人 5% 的7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夏天喝綠豆湯 可降火、清胎毒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執業中醫師賴睿昕建議孕婦,夏天適量喝綠豆湯有助消暑,綠豆具有解濕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煮食綠豆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止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潤皮膚;綠豆粉解諸熱,解毒藥,治瘡腫,療燙傷。」

賴睿昕表示,在夏季孕婦喝綠豆湯不僅可降火,也可清除胎毒,同時也有助於解決孕期便秘問題,因此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孕婦是可以喝綠豆湯的,但如果是孕期前三個月,最好是不要喝,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若是懷孕三月後可以喝綠豆湯。

提醒準媽媽們即使是懷孕三個月後,喝綠豆湯應該適量的喝即可,不能沒有節制地喝,因為綠豆屬於涼性,喝多了會使孕婦身體變得陰虛,尤其是體虛的孕婦特別要注意。

但或是孕婦有患胃腸薄弱、肢酸乏力、全身畏寒、腰腿冷痛、腹瀉等症時應禁食綠豆湯,孕婦可少量喝些,但不適合長期喝,且喝綠豆湯也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做攝取。

 
看更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能擦類固醇嗎 長庚研究找到解答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4日電)懷孕期間萬一過敏、起紅疹可以擦類固醇嗎?長庚醫院最新研究證實,只要整個孕期別擦超過300公克,不會對胎兒產生傷害,醫師提醒,放任皮膚過敏、發炎,反而會增加早產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紀景琪今天受訪時表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血液循環會提高,皮膚經常處於充血狀態,有約17%孕婦會出現皮膚搔癢問題,其中一半是濕疹,另像是乾癬、黴菌感染等也很常見,這些孕婦多半在懷孕前就有過敏問題,懷孕後更是雪上加霜,而類固醇藥膏是最常使用的皮膚藥物。

不過,很多人一聽到「類固醇」就避之惟恐不及,部分醫師也因缺乏科學數據不敢開藥,深怕影響寶寶健康。

紀景琪利用大數據,統整分析14項研究、共160萬名孕婦及其胎兒資料,發現若孕婦大量使用強效類固醇藥膏,懷孕期間總量超過300公克,胎兒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將由5%提高到35%,增加近7倍。

反之,只要用量不超過300公克,則不會有體重過輕風險,至於許多媽媽擔心的畸形、早產、胎兒死亡等,都和使用類固醇沒有關係。

紀景琪解釋,一般藥膏每條約10公克,如果真的非常嚴重,全身都得擦,每次用量約為20到30公克,同時可搭配抗組織胺等口服藥物紓緩不適症狀。

不少媽媽為了寶寶著想,忍著皮膚紅癢也不接受任何治療,但實際上,過敏導致的發炎反應對寶寶影響更大,紀景琪說,他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相較於不用類固醇、放任皮膚紅腫發炎的孕婦,使用微量類固醇的孕婦,早期流產風險反而降低一半。

懷孕期間如何避免皮膚問題?紀景琪建議,應使用中性溫和的清潔用品,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對膚質較乾燥的孕婦,洗澡後應立即擦乳霜或乳液,加強保濕。1060524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胃口差 可補充維他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幾乎每個孕媽咪懷孕期間都會質疑如何補充維他命?藥師表示,懷孕期間均衡的飲食及不偏食是很重要的,建議可適度補充維他命,但過與不及都是不理想的。
振興醫院藥劑部藥師吳青柳表示,事實上,飲食中即富含多種營養素,但如果孕婦三餐不正常、胃口不好、孕吐、體重增加太少、有偏食習慣、再加上普遍外食的情形,營養不足的部分則可以考慮服用綜合維他命來補充。
為了健康下一代,吳青柳表示,準備懷孕前可多補充葉酸,懷孕後則可以多吃含鐵質食物,素食者更是需要加強補充維他命  B12和鈣。
增加葉酸攝取可從懷孕前  1個月至懷孕後  3個月,由於是胎兒神經發育重要關鍵期,若缺乏葉酸會影響胎兒腦部和脊柱發育造成的相關缺陷,一般懷孕婦女每日葉酸攝取量為  0.4mg,神經管缺損高危險群者每日葉酸攝取量為  4mg。
鐵在懷孕中(  4~6個月)、後期(  7~9個月)後需額外補充,懷孕婦女的血液量及紅血球數量都會增加,缺乏時懷孕婦女則容易有貧血現象,胎兒也可能造成含氧量不足影響發育,睡前或空腹時使用吸收效果較佳。
鈣可以幫助胎兒骨骼、牙齒發育,並同時保住自己的骨本,以免造成產後骨質疏鬆的危險。孕婦每日鈣質攝取量是  1200毫克,一小杯牛奶含有的鈣質約  500毫克,孕婦可以衡量決定是否額外補充。
至於孕吐嚴重,吳青柳建議每天可補充  25-50毫克維生素  B6,可以緩解害喜現象,但若懷孕初期孕吐情形很嚴重,可以選擇孕婦專用、不含鐵劑的綜合維他命,以免鐵劑對胃部產生刺激感,易引起惡心、嘔吐等情形。
維他命  A是寶寶眼睛、毛髮、皮膚、黏膜發育不可或缺,懷孕婦女每日建議攝取量是  5000單位,但吳青柳提醒,在懷孕前  3個月服用過量的維他命  A(每日超過  1萬單位),新生兒可能會出現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等相關缺陷。
吳青柳強調,所有營養素過與不及都是不理想的,維他命的服用量切勿超標,建議準媽媽們均衡的飲食來補充營養,不僅能夠提供寶寶生長所需,也可每天精神飽滿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姙娠肥胖!減重名醫:3階段飲食不吃肥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肥胖是全民公敵,但女性懷孕期間「體重過重」卻常遭忽視。醫師指出,生產前後體重控制很重要,一旦輕忽不僅會增加姙娠風險,更容易讓嬰兒與母親,陷入慢性疾病危機中,唯有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才是避免姙娠肥胖最好方法。

檢視相片
 
預防姙娠肥胖!減重名醫:3階段飲食不吃肥

台灣肥胖防治衞教學會常務理事暨減重專科醫師劉伯恩指出,懷孕是女性成長必經歷程,但準媽媽們為了希望胎兒健康成長,通常會不斷進補,「一人吃兩人補」的結果,往往造成體重失控,不僅增加姙娠糖尿病風險,更容易造成流產。

姙娠肥胖 母嬰健康風險提高

除此之外,不分年齡,孕期中的肥胖者更易有生產風險。因為許多高危險妊娠發生的疾病,例如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都沒有徵兆,一旦發病不僅會危及寶寶的性命,對懷孕女性來說更危險。

而產後肥胖問題也不容小覷。基本上,產後6周體重超過懷孕前的10%,即為產後肥胖;在台灣產後肥胖問題盛行率高達93%,其中5成以上更超重20%,不僅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更可能導致下一胎難孕、不孕、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檢視相片
 
孕前肥胖者易有生產風險,要減重須先體重管理。

減重名醫劉伯恩強調,減重門診常發現,許多人懷孕後常怕吃得不夠營養,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卻不知道如果吃得太多高熱量食物導致發胖、血壓與血糖不穩,太嚴重時其實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更是有影響,因此懷孕前後期體重控制相當重要。

控制體重 減重3階段不吃肥

1.懷孕初期:要適當運動

● 建議:懷孕初期,要做一些低衝擊的運動,像是走路、游泳,但不可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等。到了準備生產的前2、3個月,再慢慢開始減少運動量,但也不能完全不做,可以多做一些伸展操或體操類的緩和運動。
 

2.懷孕後期:營養要均衡

● 建議:不需要特別補充其他食物,但從懷孕後的第4個月開始,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要比平常多攝取300大卡,大約是半個便當,但最好能夠多吃一些新鮮的青菜水果,以免因為吃太多肉、蛋白質,又缺乏運動,造成肥胖。
 

3.產後減重:掌握黃金期

● 建議:將產後6個月訂為減重黃金期,瘦下來的標準是與懷孕前的體重一樣。若發現仍與懷孕前體重有很大的差距,就表示懷孕期間增重太多了,要盡快在6個月內瘦下來,否則以後更難瘦。
 

【貼心小叮嚀】:

要避免姙娠肥胖,除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外,建議每周可做1次體重紀錄,檢討肥胖因素,且平日應少吃甜食,因為甜食容易代謝出大量的糖分,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動,對體重控制不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疏乳、舒乳DIY 母乳哺育不用怕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個月以下嬰兒純母乳哺育率,於101年達到49.6%、高於全球的平均值38%,已接近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目標值50%。但在103年純母乳哺育率卻降到45.8%,由「全國母乳哺育調查資料」分析顯示,「母嬰同室」與「及早母嬰肌膚接觸」是提升純母乳哺育率的關鍵。

宏其婦幼醫院婦產科醫師林菁卿認為:純母乳哺育率下降,除了「母嬰同室」與「及早母嬰肌膚接觸」等因素外,哺育母乳帶來的疼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林菁卿醫師表示:相關研究指出,五個泌乳期的婦女就有一個發生乳腺炎泌乳期的乳房問題,是一個社會、生理和病理交互作用的症候群。在臨床門診中,常接觸到因乳汁鬱積誘發周圍組織炎症反應的患者,除了乳房疼痛、發紅、腫脹、變硬及發燒、倦怠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外,乳房膿瘍所帶來的疼痛與恐懼,無疑會干擾婦女的哺乳信心,因而放棄哺乳。

近年來台灣政策性的提升純母乳哺育率,積極地設置各項母嬰親善措施,但對泌乳期的乳房照護問題並無系統性的宣導。有鑑於此,一群醫療從業人員主動發起成立了「中華舒乳協會」,期待透過乳房照護相關之研討會,提供泌乳期婦女乳腺疏通、乳房保養的知識與技巧。

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學識的林菁卿醫師,於(106)年度被推舉為中華舒乳協會第一屆理事長時積極地表示:「母乳哺餵是最傳統與自然的哺育方式,對嬰兒與母親的健康均有莫大助益。讓產後媽媽更舒服放心的餵哺母乳是本會成立的主要目的,除了提供從業人員進修外,我們更期待透過專業的課程,引導準爸爸與準媽媽學習乳腺疏通的基本技巧,賦予新手爸爸守護妻兒的任務,儲備產後母乳哺育的能量。」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媽媽別憂鬱 「繽紛色系」改善好心情

 

〔記者林秉潔/台北報導〕「養兒方知父母恩」,唯有自己孕育出生命,才能了解身為母親的辛勞。看著新生命的誕生,初為人母的喜悅,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但是,對於新手媽媽與全職媽媽來說,在享受新生命到來的同時,也是另一項考驗的開始。

「睡到自然醒」,是許多媽媽們心目中的奢侈品。從成為新手媽媽的那一刻開始,不僅要擔心寶寶是否吃得飽、睡得安穩,想要料理家務、或是有自己的時間,還得等孩子睡著才行,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小寶貝,媽媽們可說是長期處在備戰的緊繃狀態,等到能夠上床休息時,通常已是半夜。

除了照顧孩子之外,新手媽媽與全職媽媽還必須面臨賀爾蒙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的改變。身為新手媽媽的營養師游艾書表示,無論是睡眠不足、產後落髮、媽媽臉,或是產期中產生的孕斑與身體黑色素的沉澱,這些都是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所導致的;同時,荷爾蒙的變化與作息不正常導致的睡眠不足,還可能引發產後憂鬱症。

游艾書進一步指出,許多剛開始親餵哺乳的新手媽媽,時常會擔心自己的泌乳量不足,讓寶寶沒有足夠的母乳喝,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此外,看著產後已經回不去的身材,也會讓自己越來越沒自信,導致各式各樣的焦慮與慌張情緒全都湧現,無法適時的放鬆,甚至出現偏頭痛、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狀況。

若想要改善這樣的情況,游艾書說,或許對於全職媽媽或新手媽媽來說,想要有完整的睡眠時間在短期內很難,但如果從「飲食」方面著手,就會容易多了;特別是對於在哺乳的媽媽們,想要擁有好心情,「吃」對的食物很重要,也才能擁有好氣色與好體力。

除了要多攝取雞肉、魚肉等優質的蛋白質之外,游艾書建議,不論是外食或在家烹飪,哺母的媽媽們在食材的選擇上可多採用「繽紛色系」的搭配,例如:彩椒、花椰菜、蘑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且應盡量以少油、少鹽的方式料理,這樣不僅能夠提振食慾,還能提高機能與免疫力讓母乳更營養,加快恢復窈窕的身材。

由於自己也是過來人,游艾書說,她能體會新手媽媽那種焦慮不安的心情,因此除了要適時地向家人請求的協助之外,也要盡量趁著空檔外出運動、散心、按摩等等,或是犒賞自己一份喜愛的食物,這些都能有助於緩解慌張與焦慮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月子像「坐牢」 新手媽媽1成產後憂鬱

Kairos

莫名想哭?做什麼事都不對勁?新手媽媽面臨人生角色、身體不適等變化,加上傳統對坐月子的種種限制,讓「坐月子就像坐牢」!婦女產後除了體內荷爾蒙產生劇烈變化、身體虛弱的影響外,也面臨睡眠、生活習慣、夫妻互動等的變化,各樣因素讓產後媽媽感受壓力,出現不穩定的情緒,如:憂慮、焦躁不安、生氣或哭泣等。據統計,十位媽媽中就有一人產後憂鬱。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李孟智曾診治過一名新手媽媽,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在產後一個月蕩然無存,即使寶寶哭鬧仍提不起勁安撫。三個月後漸漸吃不下飯、不想返回職場也不想照顧孩子,整日以淚洗面,引來婆家不滿,沒人知道她發生什麼事。就診後才發現她有中重度憂鬱症,且出現自殺傾向。

根據統計,台灣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為十%,每十名媽媽中就有一人罹患憂鬱症,平均產後四週出現徵兆,第三個月邁入高峰,恐持續長達一年,患者不僅可能自殺,也曾發生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走的悲劇。

產後憂鬱症從何而來?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預防保健科主任程劭儀指出,懷孕對於女性來說本來就是種壓力,產後為照顧寶寶,時常日夜顛倒,還得學習餵奶,台灣傳統甚至規定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這些都會讓媽媽們身心俱疲。「坐月子就像坐牢」,呼籲新手媽媽們應適時放鬆,感到壓力大就去按摩、泡澡或兜風,平時多聽輕柔音樂放鬆心情,先生也應多體貼陪伴太太。

李孟智說,憂鬱症患者經常把情緒低落怪罪到自己身上,卻不知道體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不足,都可能影響情緒,導致嚴重強迫症或無精打采,透過藥物就能緩解,加上親友正向能量支持,就能避免悲劇發生。

李孟智提出憂鬱症兩大警訊!像是家人突然對未來感到一片空白,例如原本喜歡的事都不想做了,對於下半年自我提昇、工作計畫完全沒頭緒;其次是生活能力退化、生活習慣改變,例如忘東忘西、總是睡過頭,或是平時愛乾淨卻突然變得髒亂,都是警訊。 (畢翠絲/台北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為人母壓力大 10人有1人產後憂鬱症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4日電)新手媽媽們當心,醫師表示,女性在懷孕、生產期間不僅壓力大,荷爾蒙也容易失調,加上傳統對坐月子的種種限制,讓「坐月子就像坐牢」,據統計,10位媽媽中就有1人產後憂鬱。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今天舉辦「世界家庭醫師日」慶祝活動,除了強調家庭醫師重要性,同時呼籲民眾重視憂鬱症問題。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李孟智表示,根據統計,台灣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為10%,等於每10名媽媽中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平均產後4週出現徵兆,第3個月邁入高峰,恐持續長達1年,患者不僅可能自殺,也曾發生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走的悲劇。

為何會有產後憂鬱症?李孟智說,醫界至今未有明確定論,但就像女性月經報到時心情總是特別暴躁,因此很多研究都推測,懷孕、產後荷爾蒙變化大,可能和產後憂鬱症息息相關。

他曾遇過一名新手媽媽,懷胎10月終於生下寶寶,原本喜悅的心情,卻在產後1個月後開始變得鬱鬱寡歡,連寶寶哭鬧都提不起勁安撫。

直到3個月後漸漸吃不下飯、不想重回職場工作也不想照顧孩子,整天以淚洗面,引來婆家不滿掀起家庭風暴,卻沒人知道她究竟怎麼了,經深度訪談、量表測試,發現她有中重度憂鬱症,而且已經出現自殺傾向。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預防保健科主任程劭儀指出,懷孕對於女性來說本來就是種壓力,產後為了照顧寶寶,不僅日夜顛倒,還得學習餵奶,台灣傳統甚至規定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這些都會讓媽媽們身心俱疲,「坐月子就像坐牢」,呼籲新手媽媽們應適時放鬆,感到壓力大就去按摩、泡澡或兜風,平時多聽輕柔音樂放鬆心情,先生也應多體貼陪伴太太。

李孟智說,憂鬱症患者經常把情緒低落怪罪到自己身上,卻不知道體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不足,都可能影響情緒,導致嚴重強迫症或無精打采,只要透過藥物就能緩解,加上親友正向能量支持,就能避免悲劇發生。

他提出憂鬱症2大警訊,像是家人突然對未來感到一片空白,例如原本喜歡的事都不想做了,對於下半年自我提昇、工作計畫完全沒頭緒;其次是生活能力退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比方忘東忘西、總是睡過頭,或是平時愛乾淨卻突然變得髒亂,都是警訊,應及早找家庭醫師談談。1060514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產兒聽娘聲 發育好吸收佳

倪浩倫╱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倪浩倫╱台北報導】

今天是母親節,母親辛苦照顧孩子長大,早產兒的母親更不在話下;早產兒因提早離開母體,各項發育易受到影響,一項研究指出,把媽媽的聲音錄下來播放給尚在保溫箱的早產兒聽,不僅有助大腦聽覺皮質的發育,餵養不耐受情形也有顯著改善,心肺功能發展也較好,有助寶寶及早離開保溫箱,回到媽媽的懷抱。

研究作者之一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員謝伶瑜表示,許多文獻均已證實,母親聲音有助於新生兒發展,但對於早產兒族群的研究結果仍較分歧;研究搜尋1996至2016年的中英文文獻,從6個資料庫的7篇實驗性研究中,統整出研究共識,已刊登在期刊《台灣醫學》。

謝伶瑜表示,提早離開母體的早產兒,待在小兒加護病房期間,容易失去和母親的互動,「接觸的多為機器聲、醫護人員走動聲」;研究發現,若請媽媽錄下唱歌、讀童書、講話的聲音,每天播放4次給早產兒聽,相較沒有聽母音者,其大腦聽覺皮質的發育明顯較好。

國泰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說,胎兒在母體內20周後,聽覺便會開始發展,「可聽到媽媽和外界的聲音」,透過跟胎兒說話、播放音樂,能達到刺激聽覺皮質發展效果,但除聲音刺激以外,營養供給、觸覺和視覺等刺激,也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此外,早產兒因胃容積小、腸蠕動和排空能力差,容易出現影響吸收、消化能力的「餵養不耐受」情形。謝伶瑜說,研究顯示,有聽母音的早產寶寶,餵養不耐受情形亦有顯著改善。

研究指出,有聽母音的早產兒,能更早接受中央靜脈注射高營養、高蛋白營養品的「全腸道營養」,其為早產兒「生理型態穩定」的一大指標;而33周以上、有聽母音的早產兒,其心肺不良發生率也較未聽者來得低。

彰基兒童醫院兒科部副主任暨新生兒科主治蕭建洲指出,醫院多會希望產婦錄聲音給保溫箱的早產兒聽,臨床觀察發現,能改善早產兒心跳不穩、呼吸暫停等情形,對情緒也有安撫作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腺炎比生產還痛 幸醫護協助終能「親餵母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產後五次乳腺炎 需要更多醫護知識

母親節來了,媽媽有多偉大?醫護人員常常是最佳見證者。40歲魏女士去年八月生第2胎,短短幾天就發生第一次乳腺炎。他詢問獲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資格的臺中慈濟醫院徐慧冰個管師,發現高營養、高蛋白的月子餐提供充沛奶水卻也引發乳腺炎,雖經變換飲食隨即改善,但是因原本就有高血壓病史,後續在夜間擠乳、親餵,生理狀態未調整好之下導致血壓飆高,又因工作無法規律擠乳,導致3個月內反覆發作乳腺炎達5次之多。

「乳腺炎」現形 準媽咪的夢魘

乳腺炎的痛苦指數直逼生產,讓不少哺育中的媽媽因此打退堂鼓,魏女士產後3個月發作5次乳腺炎,在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主任與婦產科徐慧冰個管師陪伴下,發展特殊「亂中有序」擠奶時程奏效,協助哺乳媽媽完成8個月的母乳哺育。「為母堅強與生理時鐘的奧妙」,令醫護感動,李敏駿醫師也提醒:產後坐月子小心補過頭。

乳腺發炎 比生孩子的痛更難熬!

乳腺炎是很多哺育母乳的媽媽最後放棄的原因之一。徐慧冰說,曾經有媽媽告訴她,本來以為生孩子最痛了,得到乳腺炎才知道乳房漲痛不下於生產,即使堅持過一次的媽媽,通常到第二次就決定放棄了。因為這樣,徐慧冰更佩服魏女士為人母的堅毅,卻也十分捨不得她受苦。

「其中有3次非常嚴重,常常是上一餐擠奶時正常,下一餐就塞住了,彷彿是瞬間發生。乳腺炎發燒時,怕冷到受不了的地步,最高紀錄是穿著厚外套,蓋三件棉被取暖,體溫高燒40-41度,要想辦法擠開塞住的部分是最痛苦的,又要擠開又怕過度刺激會傷害乳房,實在很為難。」魏女士這麼說。

固定時間擠奶 定期排空很重要

面對這個特別個案,徐慧冰絞盡腦汁,嚐試「亂中有序」擠奶法。她表示,哺乳媽媽能在固定的時間擠奶最好,但魏女士工作時間太亂,周一到周五,天天工作時間都不同,還可能臨時變動時間。

最後請她列出所有空閒時間,訂出兩個原則:不要一有空就狂擠奶,如果無法在預定時間擠奶,往前或往後半小時做替代方案。沒人用過這方法,但萬萬沒想到,身體奇妙的適應生理時鐘,讓魏女士順利完成後續哺育。

「為母則強」的千古定律

魏女士撐過最艱難的時光,覺得自己很勇敢又很幸運,感恩遇到徐慧冰護理師和李敏駿主任,以豐富的經驗與謹慎細心的照護,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的協助與陪伴,讓她有力量面對這一切。

回顧這段母乳哺育過程,她用「為母則強」這句話說明,「當了媽媽自然有勇氣承擔和面對一切挑戰,同時也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多辛苦,更想把握當下跟長輩多相處。」

配合醫護教導 讓母乳哺育更順暢

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主任則表示,國健署近年來努力推動「母嬰親善與母乳哺育」,產後6個月的純母乳哺餵是45%左右,乳腺炎發生率全球相關統計约2~10%,但像魏女士這樣反覆嚴重發作的並不多見,月子餐的食材內容值得斟酌,現代人飲食均衡就好,做月子中補過頭,營養過剩可能適得其反,如果發生類似情形,建議還是找專業的醫護人員協助,提供正確的健康觀念。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用毛巾 讓寶寶不吐奶、睡出好頭型

 
 
善用毛巾 讓寶寶不吐奶、睡出好頭型
照顧新生寶寶時,常常面臨許多問題,其中常令父母困擾的問題之一即是否該與寶寶同房,此外就是該如何讓寶寶有漂亮的頭型、防吐奶,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書和產品,標榜可讓孩子睡出好看頭型,讓人眼花撩亂、無從選擇,其實,漂亮頭型可簡單睡出喔! 

資深護理師黃資裡在著作《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照著做,照顧0~1歲寶寶超輕鬆》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毛巾,讓寶寶側睡預防寶寶吐奶並睡出好頭型。


睡出漂亮頭型法
1、左右側睡
剛喝完奶時,一定要側向右邊,才能幫助寶寶消化、預防吐奶,而其餘時間則可均衡分配左右側睡時間。


2、墊高、右睡防吐奶
如果寶寶易吐奶或溢奶,不僅要在剛喝完時抱著他,要睡時更要盡量側向右邊,並讓身體向上傾斜15~30度,像是睡在嬰兒車內、將大人的枕頭墊在背部等,同時在左邊背部放毛巾捲以維持右側姿勢,如此才能預防寶寶吐奶。之後同樣均衡分配左右側睡時間,以睡出好頭型。


寶寶六個月大前,同房、不同床睡較好
由於6個月前的寶寶猝死機率仍高,因此建議與父母同房睡較好也較安全,不過並不需要同床睡,因為可能會不慎壓到寶寶而不自知,尤其如果有服用助眠藥物、抽菸、喝酒、極度疲倦的話,更不可同床睡,此外也不可同在沙發上睡,以免寶寶被擠入沙發縫隙中而死亡。



資料來源:《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照著做,照顧0~1歲寶寶超輕鬆》
作者:黃資裡
出版社:新手父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前分享、創造性探險,藝術家這樣啟發小孩的創造力!

 
 
睡前分享、創造性探險,藝術家這樣啟發小孩的創造力!
茱莉亞.卡麥隆是個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詩人,母親是詩人,兄弟姊妹也都是作家、音樂家、畫家,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灌輸給下一代「必須找個鐵飯碗」的成見,而是鼓勵孩子發揮創造力、欣賞彼此的天賦。 
 

卡麥隆在《向藝術家看齊!啟發孩子創造力53個練習》一書中表示,許多父母希望她教授「如何啟發孩子的創造力」,然而她會澄清2個觀念:1. 創造力是與生俱來,因此孩子當然也有天生的創造力;2. 只有當父母是個有創造力的人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向父母學習,所以父母要先找回自己的創造力
 

晨間隨筆、創造性探險、睡前分享 找回自己的創造力
 

【晨間隨筆】

卡麥隆建議,每天起床就寫3頁筆記,可以激發、淨化、撫慰、挑動心靈,在安排一天行程之前,先吸收掉自己的負面能量。寫筆記有些原則可供依循:不必公開、沒有格式、寫多少算多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卡麥隆指出,成為父母會讓我們認為自己不再保有隱私,甚至忙得團團轉而感到迷失,晨間隨筆可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人生定位,重新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
 

【創造性探險】

創造性探險是為心靈充電的小小嘗試,不必到全然陌生的地點,卡麥隆舉一位家庭主婦為例,她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鞋店等自己喜歡的地點,孩子會感到景色變化而覺得開心,也會因此激起好奇心。

卡麥隆也指出,等孩子長大一點,也可以由親子共同決定探險地點,即便是已經去過的地點,不同的行程規劃也讓人有不同的期待,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探險淪為購物之旅,動物園、遊樂場、圖書館會是更好的選擇
 

【睡前分享】

卡麥隆建議,每天睡前不妨跟孩子互相分享今天最精采難忘的時刻。這個「最精采難忘的時刻」,不需要符合任何普世標準;你可以告訴孩子,你今天去公園看到小狗在玩耍很開心,孩子也可能跟你分享盪鞦韆的樂趣。

「睡前分享」讓我們為一天畫下「正向語言」的句點,恢復元氣、安然送孩子上床睡覺,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每天的睡前分享,也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生活處處是靈感 !「無聊」正是激發創造力的契機
 

身處現代社會,娛樂資源十分泛濫,卻還是經常聽到有人說「好無聊」;不僅父母會說「好無聊」,連孩子也開始覺得「好無聊」。卡麥隆指出,「無聊」不等於停滯,相反地,「無聊」正是敦促我們採取行動的契機!當我們選擇讓自己「不無聊」,樂觀及靈感也會隨之而來
 

如果你覺得無聊,很可能是選擇太多,不知道要選擇哪一樣才好;如果孩子覺得無聊,你也不必為他決定該做什麼卡麥隆強調,唯有給孩子時間及空間去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及做決定,他們才有可能成為積極主動的人。
 

當你或孩子又開始覺得無聊了,先別打開電腦或手機,不妨隨手列出5件立即可以做的其他事情,例如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捏黏土、打掃房間、煮一鍋好湯、看一本故事書、開始一個小小的探險……。你將會發現生活處處是樂趣,不僅孩子的創造力超乎你的預期,自己的創造力也令人驚喜!


資料來源:《向藝術家看齊!啟發孩子創造力53個練習》
作者:茱莉亞.卡麥隆
出版社:大好書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也會蛀牙!媽咪必學的幼兒牙齒保健術

 
 
嬰兒也會蛀牙!媽咪必學的幼兒牙齒保健術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蛀牙在生活中所帶來的不便,總讓人十分困擾。然而,蛀牙卻不是成年人的專利,一般父母都認為,嬰兒時期應該不會蛀牙,蛀牙了也會換牙,因而忽略了嬰兒的牙齒照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想保牙齒強健,從長牙期開始,牙齒保健就是一生不可鬆懈的任務。
 

兒童牙醫科醫師指出,小時候蛀牙多的小孩,將來乳牙與恆牙再蛀牙的機會比少蛀牙的小孩高很多,越早發生蛀牙的小孩將來越容易不斷蛀牙!由於嬰幼兒的牙齒質地較為脆弱,若有蛀牙現象,便很快會變嚴重,且乳牙若變成蛀牙,小孩會因咬不動而偏食,降低進食欲望,易造成營養不良的現象。
 

除了遺傳性蛀齒外,攝取過多易產生齒垢的砂糖、因清潔不當而產生的蛀牙菌或是食物殘渣停留在牙齒上的時間過長等都是容易產生蛀牙的原因。中醫師李思儀在著作《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指出,牙齒從開始長牙便要做好護理,她提出大人平日家居可以替孩子進行的牙齒照護方式,讓孩子不再受蛀牙所苦,齒好壯壯。
 

【幼兒牙齒護理術】
 

1.剛開始可以從吃完離乳食物後讓嬰幼兒喝白開水,再由大人使用紗布將牙齒的污垢擦拭乾淨即可。

2.習慣後再一點一點用嬰兒牙刷替孩子清潔牙齒,此時只需將牙齒上殘渣確實清掉,還不需要用到牙膏

3.持續到小孩能自己拿牙刷為止,但大人在初期仍需幫忙協助後續清潔。

 

資料來源:《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
作者:李思儀
出版社:三采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學步初期赤腳走,不易有扁平足

 
 
寶寶學步初期赤腳走,不易有扁平足
嬰兒通常從一歲左右開始學走路,當父母看到孩子開始學走路,都會非常開心,迫不及待買許多漂亮的鞋子給孩子穿。但這麼做,可能會揠苗助長。 

《孩子的脊骨健康密碼》作者、美國及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提醒,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最好是赤腳,才能給足底充分的刺激,同時利用每一步離地時的反作用力,訓練足弓的支撐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平衡感,幫助神經傳導。 

研究發現,鄉村地區長大的孩子,患有扁平足的機率比較小;這可能正是因為都市的父母太早給孩子穿鞋,反而造成足弓塌陷。因此在孩子滿六歲前,每天穿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八小時。 

因此,有廠商推出矯正鞋,標榜「六歲之前是黃金矯正期」。黃如玉對此持保留看法。她認為,除非是非常研究的足部變形,否則等到六歲之後、足弓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矯正,時機會更恰當。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懷孕要小心!研究:甘草可能影響女性生育力

想懷孕要小心!研究:甘草可能影響女性生育力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想要孩子但久久未能如願的女性,除了尋求醫師團隊的專業幫助,可能也可以嘗試從飲食調整做起;《Reproductive Toxicology》刊登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最新發表,指出存於甘草(liquorice)中一種名為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ISL)的化合物,可能影響女性體內和懷孕有關的性荷爾蒙分泌,並藉此降低婦女受孕成功的機率。 

研究中,作者將雌性小鼠卵巢中的有腔濾泡(antral follicle)以添加了不同濃度的異甘草素培養基,培養48-96小時,並將培養過後的培養基進行內含激素檢定。實驗結果發現和控制組相比,培養於添加異甘草素培養基的有腔濾泡生長受到抑制,而其雌二醇(estradiol)、睪固酮(testosterone)及黃體激素(progesterone)的分泌濃度亦受到影響。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Trying for a baby? Stay away from liquorice: Root extract contains compound that lowers oestrogen《Mail Onlin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925690/Trying-baby-Stay-away-liquorice-Root-extract-contains-compound-lowers-oestrogen.html 
研究刊登在《Reproductive Toxicology》第66卷 第107-114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0623816303732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多喝豆漿,寶寶皮膚會變白?破解常見3迷思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俗語說:「一人吃兩人補」,但對許多新手父母而言,仍常存有「飲食決定寶寶膚色的錯誤迷思」。網路近日瘋傳,飲食決定寶寶膚色的錯誤迷思,包括:懷孕時多食用豆漿、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讓生出來的小孩皮膚白皙?醫師指出,目前尚無文獻證明懷孕婦女的飲食能影響腹中寶寶的膚色,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並非正確觀念。

檢視相片
 
媽咪多喝豆漿,寶寶皮膚會變白?破解常見3迷思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王信驊指出,網路近日瘋傳,飲食決定寶寶膚色的錯誤迷思,包括:懷孕時多食用豆漿、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讓生出來的小孩皮膚白皙?如果吃巧克力、醬油、咖啡就會讓生出來的小孩皮膚變黑?太常吃芒果,會讓生出來的小孩膚色很黃?

吃白變白、吃黑變黑?沒有科學根據

問診也常發現,民間有很多偏方認為,「白寶寶」或者「黑寶寶」是由孕媽咪的飲食決定的。因此,很多孕婦堅決抵制「黑色」食物,而選擇更多食用淮山、芡實等「白色食物」。

事實上,這種「吃白變白,吃黑變黑」的說法毫無根據。很多營養專家建議孕婦多吃蓮子、淮山、豆腐、牛奶等,並不是因為這些食物是白色的,而是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利於孕婦、胎兒健康。

檢視相片
 
孕媽咪均衡攝取營養,有助於胎兒成長發育,但食物顏色不會影響胎兒膚色。

寶寶皮膚顏色 由基因決定

醫師王信驊強調,胎兒皮膚的色調,是取決於黑色素在皮膚中的含量,而在爸媽基因配對的當下,就已經決定了寶寶將來皮膚中黑色素的含量,如果含量較多膚色就會偏黑,含量較少就會偏白。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孩子膚色的深淺,是先天基因遺傳所決定的。而一般新生兒的膚色容易因各種生理、環境、病理等因素有所改變,約到學齡階段的孩子才能看出比較明確的膚色,因此孕媽咪們,不應對食物顏色感到擔憂。

生出健康寶寶 10大祕訣

想要生出健康寶寶,孕媽咪們有10大祕訣不能忘,分別是:

1.盡量攝取新鮮、看得出原形、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無添加劑的食物。


2.避免高鹽分、高糖分、缺少營養素卻含高熱量的飲食。


3.在準備懷孕前及懷孕期和哺乳期,應停止飲酒習慣。


4.有喝咖啡或茶類習慣的懷孕婦女,應注意攝取咖啡因量及其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5.胃藥中常見制酸劑及茶類中含有的單寧酸都會妨礙鐵質吸收,應注意補充鐵質。


6.素食者較易缺乏存於動物來源中的維生素B12,及植物含量較少的鐵質,必要時可依醫師建議補充維他命或鐵劑。


7.無法食用奶類製品的懷孕婦女,宜適量補充含高鈣、維生素D的食物,如堅果類、綠色蔬菜來維護寶寶骨骼生長發育及避免骨質疏鬆。


8.蛋白質是提供腹中寶寶發展、母體血液容積增加及其他如乳房、子宮等孕育寶寶組織生長所需的必要胺基酸,素食或無法食用奶類製品者,可以豆類製品或蛋來補充。


9.勿聽信偏方,食用來路不明的補品。


10.孕期不是節食的時機,若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取,可能會導致母體有酮酸中毒的危險。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用濕紙巾」暗藏危機!皮膚科醫師:39款符合「全成分標示」濕紙巾清單一次公開

健康大補帖
檢視相片

文/邱品齊醫師、良醫健康網編輯部整理

 

濕紙巾大家很常用,但其中暗藏危機很多人卻不知道…

有時候看到濕紙巾產品上只標示「水」跟「不織布」,這真的是相當誇張不實的作法,因為濕紙巾其中含有高量的水分,加上絕大多數產品出廠前並沒有滅菌也非單包裝,甚至很多是做成一大包反覆抽取使用,其中會不斷接觸空氣或未經清潔乾淨的雙手,若無添加適量防腐抑菌劑會造成產品變質、長菌甚至發霉,所以之後看到濕紙巾沒有標示防腐抗菌成分說明的話就別買了。

再來就是濕紙巾使用的部份,一般是建議用在健康無損的皮膚上,如果媽媽是要用在嬰幼兒口週或放在口內咬的,建議用乾淨的清潔紗布巾加涼開水使用即可,使用濕紙巾讓小朋友咬反而會把很多不需要的化學成分吃到肚子裡。

濕紙巾類產品拆解到最後,如果要用最簡單的配方就是:不織布 + 水 + 防腐劑。其中不織布與水要發生問題的機會比較小,比較大的問題是落在要添加什麼防腐劑,雖然說只要在化妝品法規中允許添加的防腐劑,在限量下都是可以使用的。

但如果考量到成份安全性與風險性的話,親水性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如MP、EP)、山梨酸鹽(Sorbate)、苯甲酸鹽(Benszoate)、檸檬酸(Citric acid)、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多元醇Capryloyl glycine與Chlorhexidine鹽類相較下問題比較少。至於MI、MCI、四級銨類抗菌劑、Triclosan、葡萄柚籽萃取Iodopropynyl butyl carbamate、Polyaminopropyl biguanide、甲醛釋放劑以及奈米銀類防腐劑目前放在嬰兒用濕紙巾的爭議性會比較大。

濕紙巾只是用來加強擦拭清潔的效果所設計,並不是每天一定都要使用的物品。能用水洗就不要用濕紙巾擦,能用乾的紙巾加水擦就不要用濕紙巾擦。真的要用濕紙巾就找標示完整單純安全的來用。

有關濕式膜布巾的市場差異可以參考以下圖表:

檢視相片

 

市售濕紙巾大普查

所幸,經過多年的努力,去年初衛福部已經公告,自106年6月1日起「嬰兒專用濕巾」會納入化粧品種類管理,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嬰兒專用濕巾將與化粧品管理規範相同,產品需全成分標示以及製造廠須符合我國化粧品設廠標準。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轉眼間法規實施時間已經快到了,到底市面上的產品是否都已經符合相關規定?我想這問題不只是我很想知道,應該有很多爸爸媽媽以及大朋友小朋友都很關心。於是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經由《良醫健康網》編輯們的協助,幫我收集整理了家樂福、全聯、屈臣氏、康是美、大潤發等各大通路,市面上超過60款濕紙巾的照片與標示,加上先前我在部落格以及網友們所提供的名單,於是完成了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濕紙巾產品標示普查。

我們先用最簡單基本的判斷原則就是「產品上是否有英文或中文的全成分標示」,有的話就算合格沒有的話就還需要改進。至於產品中的防腐劑濃度是否有符合衛福部新規定的限制,因為這部分需要專業檢測單位幫忙,只能留待之後有預算後才能進行。

結果這次總共調查了70款的產品,我們發現真的有做到全成分標示的大致上只有5成,市面上還是有很多產品的成分只標示水及不織布,把其中最重要的的保濕劑及防腐劑都沒有寫出來。

此外有很多廠商成分標示中英文夾雜,英文成分標示也沒有依照INCI命名法,甚至有些品牌添加植物萃取或是特殊抗菌成分,也都沒有把添加成份的相關細節寫出來。有些進口的品牌則是原本包裝上有英文全成分標示,但代理商中文側標卻把這資訊蓋住而且中文翻譯標示也不完整,以上這些問題其實都很容易改善就看廠商本身是否有重視而已。

從去年公告到今年實施整整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調整,如果到了六月還無法達標的話這真的就說不過去了。有關濕紙巾的規範我還是建議所有產品都應該全成分標示,不要只侷限於「嬰兒專用濕巾」的部份。

至於怎樣的產品可以說是優質的濕紙巾,當然優良的水質、布巾材質以及適當的防腐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是「嬰兒專用濕巾」的部分,我覺得無香料、無色素、無植萃、無精油、無酒精、無殺(抗)菌劑、無高刺激成分、無高致敏成份應該是基本的要求。對於嬰兒皮膚來說這些產品只是輔助清潔的目的,成分越安全簡單越好;對於小BABY來說也會更有保障。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名單中的所有品牌都是合格標示的,自己關注這議題從開始到現在已經超過3年,今年總算有機會可以將濕紙巾的規範與國際接軌,也希望自己堅持的一小步可以帶給更多民眾皮膚安全的一大步。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逾10% 孕婦產前憂鬱 寶寶恐營養不良

倪浩倫╱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倪浩倫╱台北報導】

面臨懷孕不適,不少孕婦出現「產前憂鬱」!1名35歲的外國籍孕婦,懷孕期間出現狂洗手、不睡覺、沒食慾及胡思亂想等狀況,所幸在醫護人員治療和開導下,情緒和行為逐漸平穩。醫師指出,逾10%的孕婦會產前憂鬱,造成自己不吃不睡,不適時治療,恐導致胎兒營養不良。

很多人常忽略產前憂鬱的嚴重性。根據一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產婦產後8周罹患憂鬱症比率為9.1%、產後8個月為8.1%,但孕婦在懷孕18周發生憂鬱症比率則為11.8%、32周時更增至13.5%,顯示產後憂鬱症情形比產後嚴重。

收治上述外國籍孕婦的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林珮瑩指出,懷孕32周時,產婦因大腹便便,生活和行動大受影響,加上未達請產假標準,各種因素都容易影響孕婦心情和情緒,進而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國內統計顯示,頻尿、腰酸背痛、胃口改變、腹部不舒服、睡不好、食量改變、嘔吐、乳房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心情起伏不定,是最困擾孕婦的10大不適症狀,且多數症狀是發生在懷孕中期以後。國外研究更顯示,併發高血壓、糖尿病、早產跡象的孕婦,發生憂鬱症機率是正常孕婦的2倍。

林珮瑩說,雖然未有證據證明「孕婦罹患憂鬱症,會直接影響胎兒心智發展」,但患者除了可能在產後自殘,孕期間,也可能因食慾低、不睡覺、降低就醫意願,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學步初期赤腳走,不易有扁平足

 
 
 
寶寶學步初期赤腳走,不易有扁平足
嬰兒通常從一歲左右開始學走路,當父母看到孩子開始學走路,都會非常開心,迫不及待買許多漂亮的鞋子給孩子穿。但這麼做,可能會揠苗助長。 

《孩子的脊骨健康密碼》作者、美國及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提醒,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最好是赤腳,才能給足底充分的刺激,同時利用每一步離地時的反作用力,訓練足弓的支撐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平衡感,幫助神經傳導。 

研究發現,鄉村地區長大的孩子,患有扁平足的機率比較小;這可能正是因為都市的父母太早給孩子穿鞋,反而造成足弓塌陷。因此在孩子滿六歲前,每天穿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八小時。 

因此,有廠商推出矯正鞋,標榜「六歲之前是黃金矯正期」。黃如玉對此持保留看法。她認為,除非是非常研究的足部變形,否則等到六歲之後、足弓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矯正,時機會更恰當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用毛巾 讓寶寶不吐奶、睡出好頭型

 
 
善用毛巾 讓寶寶不吐奶、睡出好頭型
照顧新生寶寶時,常常面臨許多問題,其中常令父母困擾的問題之一即是否該與寶寶同房,此外就是該如何讓寶寶有漂亮的頭型、防吐奶,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書和產品,標榜可讓孩子睡出好看頭型,讓人眼花撩亂、無從選擇,其實,漂亮頭型可簡單睡出喔! 

資深護理師黃資裡在著作《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照著做,照顧0~1歲寶寶超輕鬆》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毛巾,讓寶寶側睡預防寶寶吐奶並睡出好頭型。


睡出漂亮頭型法
1、左右側睡
剛喝完奶時,一定要側向右邊,才能幫助寶寶消化、預防吐奶,而其餘時間則可均衡分配左右側睡時間。


2、墊高、右睡防吐奶
如果寶寶易吐奶或溢奶,不僅要在剛喝完時抱著他,要睡時更要盡量側向右邊,並讓身體向上傾斜15~30度,像是睡在嬰兒車內、將大人的枕頭墊在背部等,同時在左邊背部放毛巾捲以維持右側姿勢,如此才能預防寶寶吐奶。之後同樣均衡分配左右側睡時間,以睡出好頭型。


寶寶六個月大前,同房、不同床睡較好
由於6個月前的寶寶猝死機率仍高,因此建議與父母同房睡較好也較安全,不過並不需要同床睡,因為可能會不慎壓到寶寶而不自知,尤其如果有服用助眠藥物、抽菸、喝酒、極度疲倦的話,更不可同床睡,此外也不可同在沙發上睡,以免寶寶被擠入沙發縫隙中而死亡。



資料來源:《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照著做,照顧0~1歲寶寶超輕鬆》
作者:黃資裡
出版社:新手父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也會蛀牙!媽咪必學的幼兒牙齒保健術

 
 
嬰兒也會蛀牙!媽咪必學的幼兒牙齒保健術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蛀牙在生活中所帶來的不便,總讓人十分困擾。然而,蛀牙卻不是成年人的專利,一般父母都認為,嬰兒時期應該不會蛀牙,蛀牙了也會換牙,因而忽略了嬰兒的牙齒照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想保牙齒強健,從長牙期開始,牙齒保健就是一生不可鬆懈的任務。
 

兒童牙醫科醫師指出,小時候蛀牙多的小孩,將來乳牙與恆牙再蛀牙的機會比少蛀牙的小孩高很多,越早發生蛀牙的小孩將來越容易不斷蛀牙!由於嬰幼兒的牙齒質地較為脆弱,若有蛀牙現象,便很快會變嚴重,且乳牙若變成蛀牙,小孩會因咬不動而偏食,降低進食欲望,易造成營養不良的現象。
 

除了遺傳性蛀齒外,攝取過多易產生齒垢的砂糖、因清潔不當而產生的蛀牙菌或是食物殘渣停留在牙齒上的時間過長等都是容易產生蛀牙的原因。中醫師李思儀在著作《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指出,牙齒從開始長牙便要做好護理,她提出大人平日家居可以替孩子進行的牙齒照護方式,讓孩子不再受蛀牙所苦,齒好壯壯。
 

【幼兒牙齒護理術】
 

1.剛開始可以從吃完離乳食物後讓嬰幼兒喝白開水,再由大人使用紗布將牙齒的污垢擦拭乾淨即可。

2.習慣後再一點一點用嬰兒牙刷替孩子清潔牙齒,此時只需將牙齒上殘渣確實清掉,還不需要用到牙膏

3.持續到小孩能自己拿牙刷為止,但大人在初期仍需幫忙協助後續清潔。

 

資料來源:《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
作者:李思儀
出版社:三采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的飲食 不會影響胎兒膚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懷孕時多吃豆漿、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讓生出來的小孩皮膚白皙嗎?如果吃巧克力、醬油、咖啡就會讓生出來的小孩變黑嗎?那如果太常吃芒果是不是會讓生出來的小孩膚色很黃呢?這些可能都是許多新手爸媽心中的疑惑,其實,目前尚無文獻證明懷孕婦女的飲食能影響腹中寶寶的膚色,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並非正確觀念。

寶寶膚色取決於黑色素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王信驊表示,寶寶的皮膚色調,是取決於黑色素在皮膚中的含量,而在爸媽基因配對的當下,就已經決定了寶寶將來皮膚中黑色素的含量,如果含量較多則膚色就會偏黑,含量較少就會偏白,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孩子膚色的深淺,是先天基因遺傳所決定的。

準媽咪均衡飲食最重要

懷孕期的婦女為了寶寶及母體的健康,需要攝取各式各樣富含營養的食物,尤其在現今忙碌的社會結構,職業婦女於工作與家庭間分身乏術,很容易不小心就忽略飲食的健康。王信驊醫師 指出,一般新生兒的膚色容易因各種生理、環境、病理等因素有所改變,到學齡階段的孩子才能看出比較明確的膚色。所以懷孕婦女不需要再為寶寶的膚色而對食物顏色感到擔憂,寶寶的健康發育可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的呢!

孕媽咪營養攝取十守則

王信驊醫師提供十項營養攝取應注意事項給孕媽咪參考:

1.盡量攝取新鮮、看得出原形、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無添加劑的食物。

2.避免高鹽分、高糖分、缺少營養素,卻含高熱量的飲食。

3.在準備懷孕前及懷孕期和哺乳期,應停止飲酒習慣。

4.有喝咖啡或茶類習慣的懷孕婦女,應注意攝取咖啡因量及其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5.胃藥中常見制酸劑及茶類中含有的單寧酸都會妨礙鐵質吸收,應注意補充鐵質。

6.素食者較易缺乏存於動物來源中的維生素B12、植物含量較少的鐵質,必要時依醫師建議補充維他命或鐵劑。

7.無法食用奶類製品的懷孕婦女,宜適量補充含高鈣、維生素D的食物,如堅果類、綠色蔬菜來維護寶寶骨骼生長發育及避免骨質疏鬆。

8.蛋白質是提供腹中寶寶發展、母體血液容積增加及其他如乳房、子宮等孕育寶寶組織生長所需的必要胺基酸,素食或無法食用奶類製品者可以豆類製品或蛋來補充。

9.勿聽信偏方,食用來路不明的補品。

10.孕期不是節食的時機,若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取可能會導致母體有酮酸中毒的危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克力囊腫易不孕!好孕方程式3招解套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研究醫師譚舜仁

【華人健康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研究醫師譚舜仁】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相當常見的良性疾病,根據統計每十位生育年齡的女性就有一位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在不孕症族群中卻將近每兩位就有一位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子宮內膜異位長在子宮肌肉層裡就叫做「子宮腺肌症」,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則是專指發生在卵巢裡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因內含的咖啡色黏稠液體看起來就像巧克力醬,所以又叫做「巧克力囊腫」,不孕女性常常掛在嘴邊的「巧囊」就是指這個。

 
(情境照片/華人健康網圖庫提供)

「醫生,有巧囊是不是很難懷孕呀?」這是在門診天天被問到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卵子的生長環境說起,卵子儲存在卵巢的濾泡中,隨著月經週期一波波的濾泡發育啟動而逐漸成熟,到了排卵期就會從濾泡排出,等待和精子見面的那一刻。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增加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分泌,也會增加活化的巨噬細胞數量,所以當卵巢有巧囊存在時,它就會像壞鄰居一樣無時無刻都在妳家旁邊製造噪音、亂丟垃圾、搞破壞,時間久了自然會對卵子的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卵子數量減少、著床率降低,當然懷孕率下降囉!

看到這裡,想必妳一定很緊張,別擔心!接下來我將和妳分享本院不孕科權威醫師針對有巧囊的不孕女性所量身訂做的「好孕方程式」:

第一步、詳細評估

這步驟的目的在確認不孕原因,檢查的項目包括問診(有無痛經、有無性交疼痛、月經週期是否規則、月經量、懷孕史、內外科病史、過去不孕療程等)、內診(陰道頂端有無觸痛或結節、披衣菌檢查)、基本的抽血檢查(卵巢庫存指標AMH、自體免疫抗體、甲狀腺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症指標CA-125)、輸卵管檢查以及先生的精液分析,還有發現巧囊最重要的工具—陰道超音波(圖一)

 
(圖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圖一、巧囊為一均勻低度回音的囊腫,從超音波螢幕上看起來是深灰色的。

第二步、「以懷孕為目的」的婦科治療

這步驟可以說是做人的前置作業,決定因素是妳的巧囊有沒有開過刀和巧囊的大小,一般來說,如果是第一次發現且大於三公分,建議先注射柳培林,接著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剝除巧囊(圖二),不僅可以減少經痛程度,更可以提升懷孕率;如果是曾經開過刀且大於三公分的復發巧囊,可以在注射柳培林後,從陰道進行抽吸手術;小於三公分的巧囊則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藥物或手術處理。

 
(圖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圖二、腹腔鏡所看到的巧囊藏在白色的卵巢外皮下,破裂時流出像巧克力醬的液體。

第三步、積極的人工生殖療程

因為懷孕本身就是一個治療巧囊的好方法,評估後如果不需要開刀且無其他導致不孕的原因,建議可以從算時間同房或比較積極的人工授精開始;如果已經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醫生會依嚴重程度建議直接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但如果同時合併有其他不孕原因或年紀大,試管嬰兒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好孕方程式是一個連貫的策略,所以三個步驟缺一不可,想早日做人成功的妳趕快到不孕科門診和醫生一起客製化專屬於妳的好孕方程式吧!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笑聲,是全世界最療癒的聲音!5種當爸媽後,才領悟到的平凡快樂…

 
 2017年01月13日 11:23 風傳媒

因著寶寶的出生,他的每一個成長都讓人想起的快樂秘訣原來這麼簡單。許多事情我們大人容易因為各種煩惱與顧慮,而漸漸淡忘...幽默、簡單、瘋癲、好奇、探險等體認,但我們看著孩子的快樂,卻是如此單純容易。照顧小寶貝的同時,你一定會發現,原來寶寶教會你的事,原來就是…簡單的快樂!

寶寶看到的世界,處處充滿新鮮感

打從出生就對周遭一切感到好奇的小寶貝,一旦他會爬會走路後,好奇心更是持續不斷上升。即便你只是到走過鄰居家打個招呼,或到附近的公園玩耍,只要能夠外出,寶寶對外面的世界保持著興奮無比的態度。所以,在照顧孩子、勤奮工作之時,別忘了也給自己往外走的機會。

 

寶寶的笑聲,是全世界最療癒的聲音

不管在公司或工作上遇到多少想翻白眼的事情,但是回家看著小寶貝的臉,搞笑的樣子,他不小心跌倒還是咬著腳趾頭或打瞌睡的模樣,都讓你忘記要生氣。

他躺沙發上等著讓你搔癢,咯咯大笑的聲音,是不是很療癒呢?雖然有時搞到你可能差點想生氣,但放輕鬆一下吧,跟著他裝個瘋癲,工作的問題似乎也稍微減輕了。下一次換小朋友生氣時,不妨換你先當搞笑的那個人。

孩子會讓你有更深體認:簡單,就是一種幸福

網路流傳一個影片,以「你最想和誰吃飯」為主題,分別採訪了家長與孩童。有趣的是,大人想和自己崇拜的人或明星吃飯,但小孩只想和自己的爸媽吃飯,許多時候,孩子比我們更容易從小事裡中到快樂,你也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家孩子的習慣,甚至模仿他,效果會意外的好哟。

 

 

最棒的事,就是與你心愛的人在一起

學步兒雖然已經可以開始啪啪走到處探索,但他喜歡做的事情,還是窩在你身邊、懷裡、膝上到處玩耍,年紀雖小,他卻知道最棒的事情,就是和心愛的人親暱在一起。所以,放下你的手機,和心愛的另一半好好相處一下吧,即便只是窩在一起看影片也很棒哟。

每天從發現新事物中得到快樂

在孩子的世界中,有太多未知,所以學習新鮮事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每天都會接觸的事情。你可以試著觀察他們,在面對新事物之前與之後,是什麼樣的態度?嘗試騎腳踏車,個性謹慎的孩子或許一開始擔心畏懼;活潑外放的孩子則可能什麼都不怕,但多數的孩子一旦學會了某件事情,他們都是很快樂的。即便是發現地上的螞蟻、樹上的小袋鼠,或是餅乾新口味或爬樹的新方法...,他們也都會因此興奮的大叫。

你會說,做大人的我們大概什麼都懂了,才感覺沒什麼。不過,這世界上還有超多事情我們沒嘗試過。所以,想和孩子一樣感受學習新事物的快樂,現在就動手計畫吧,一旦開始執行時,別忘了和孩子分享,你知道他們會以你為傲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那些寶寶才能教會我的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說第一胎照書養,但比看書更重要的…寶寶出生前,新手爸媽務必提早做的5件事

 
 2016年12月22日 15:10 風傳媒

這五件事情,在孩子還沒出生之前,你不一定會想到,甚至有可能有過來人提醒你了,但你卻不一定會特別去做或是有感覺。但如果可以,你現在看到了就趕快去執行,至少這可讓你把新生兒帶回家時,不會太兵荒馬亂,心情也可以放輕鬆、失落感也會小一些喔...

提前打掃房子、整理房間

當你們把孩子接回家後,就會呈現相當忙碌與慌亂的狀態,或許你已做了月子,精神狀態與體力都比較好,但要面對新生兒的需求,還得同時照顧到家務,對許多媽媽來說恐怕會太累,更何況是在自己家裡坐月子,或月子只做一半的媽媽。

如果你在去醫院生產前,體力已經不太好,另一半也抽不出時間來幫忙,那麼考慮人在醫院或月子中心時,請家人、朋友或清潔人員來協助打掃家裡,千萬不要一回家的時候,家裡亂成一團,如果新手媽媽這時還得面對產後憂鬱,這狀況恐怕只會讓自己的心情更不好。

趁還沒生產前,先備好些食物、乾糧,能快速充饑的食品

不管你住的地方好不好採買,提前在進醫院前先準備好一些乾糧或食材,也可減少把孩子帶回家後的忙碌。一般孩子生下的前一兩個月,新手爸媽都還得花時間來適應家裡多了一個嬰兒,而這個小小孩甚至無法說人話,所以你還得專心的找出與他之間的默契,所以,新手媽媽吃東西的時間,多半是寶寶已經吃飽喝足拉完便便,萬事處理完畢後了。

但問題是,若是你們是自己住的話,你要吃什麼?如果可以成功帶孩子外出買東西吃,當然是最好,但不一定每個媽媽都做得到,所以除了另一半可以買外食之外,如果你是個希望餵母乳或健康飲食的媽媽,又沒有其他家人朋友可以幫忙下,可考慮提前準備一些食材切好放在冷凍庫,並適量使用電鍋等懶人煮法,應可幫上自己許多忙。

別讓這句話變成口號-早知道對自己好一點!

當新手媽媽遇到寶寶時,她會把所有的愛與能量都付出給這個孩子,這代表的是即便洗澡,你都可能得少到只剩三分鐘,甚至連上個廁所都有難度。所以許多媽媽在度過幾個育嬰期後,共同的心得就是,早知道就對自己好一點,早知道就快點去想去的地方、想吃的餐廳、想看的電影或表演...。

當然,在育嬰上手後,媽媽便會開始與自己的朋友連上線,偶而找些樂子,但在前幾個月,這多半是個幻想,畢竟自己連覺都睡不飽了,所以,在生產前,為自己存點快樂時光吧。

抓緊時機與你的另一半約會去吧

當然,也別忘記自己的另一半,孩子出生後,你倆必定有一陣子無法約會。所以,趁著肚子雖大但還有體力的時候,規劃個小旅行,到處走走,吃個羅曼蒂克的晚餐再看場電影,總之,為兩人創造一些時光,這也可以讓兩人在孩子出生前,關係更加緊密,更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先幫孩子找個住家附近的小兒科醫生

孩子出生後,大小毛病可能也會找上身,幸虧台灣的小兒科很好找,所以寶寶出生後若生病,基本上是不怕找不到醫生。但是怎麼樣的醫生才適合自己的孩子呢?

你可以趁著坐電梯或出門時,問問鄰居媽媽有什麼建議,離家近會更方便自己,媽媽同事也會是不錯的諮詢對象,搞不好公司隔壁就有信譽良好的小兒科。但是別人建議的醫生就是最好的嗎?這可能要等到你帶孩子去見過他之後,才會知道。

建議家長在第一次看診時多多觀察,寶寶與醫生之間的互動如何?醫生是否看起來對孩子很有愛,且有耐心回答你的問題與憂心?診所的護理師是否和善且樂意幫忙?

當然,你也可以在產前有個想法後,繼續藉由網路搜尋或其他方式,去認識未來可能會幫忙自己孩子的醫生,並爲寶寶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個心理準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新手爸媽別遲疑,孩子出生前,你們一定要做的五件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飲食分四階段 調養健康體質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生產後的媽咪往往都會遇到掉髮、手麻、記憶力變差、怕冷等狀況,而產後坐月子這三十天,是女人一生中不可忽視的體質黃金調養期,若月子坐得好一些原有的疾病都能獲得改善,但如果坐不好恐會產生其他病症,因此產後的飲食調理非常重要,是決定是否能恢復產前健康狀態的關鍵期。

 

產後飲食調理分四階段

 

中醫師羅雅元表示,分娩時的創傷與出血,加上產程中的力氣消耗,使媽媽處於“多虛多淤”的狀態,將產後飲食調理分成四階段,第一週以代謝為主,吃豬肝、紅豆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第二週以修復為主,以豬腰、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預防腰酸背痛。第三、四週,惡露將淨,這時候可以多喝一些雞湯,雞具有補益作用,對於產後虛損有很好的幫助。選用當季新鮮食材、通過認證標章的食材供應商(產銷履歷) ,全程都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高鈣為主,不添加任何有害健康的防腐劑、味精、色素、人工香料或食品添加物。

 

選擇當季新鮮食材、由營養師做熱量控管、加入中藥調理更佳

 

產後調理飲食的新鮮度尤為重要,月子餐業者表示,依每個季節不同的特性,選擇當季新鮮食材,另外也與婦產科診所做搭配,根據不同媽媽的身體狀況來做飲食的調配,在產後媽咪狀況較穩定的三~四周,會提供少油炸、少肥肉的低卡餐給媽咪做選擇讓媽咪吃的健康無負擔。

產後飲食除了會影響到媽咪本身的修復,也會影響母奶的營養,月子餐業者指出,在菜單的設計上會由營養師做熱量控管,除了基本的傳統的食材,也會加入中藥調理,搭配適合媽咪吃的青菜、水果,透過中醫的概念,用薑來平衡青菜、水果的涼性,循序漸進的多元食材調理也讓媽咪能達到營養均衡。(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產檢多 必要項目如何選?

懷孕時,準媽媽們最擔心的就是胎兒的健康,除了健保補助的產檢內容外,自費項目也有其必要性。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醫師表示,自費產檢的項目須視孕婦自身與家族健康狀況而定,如高齡孕婦或有家族遺傳病史者,則建議多做檢查,以提前預防或降低風險。 

而健保給付的十次免費產檢中,除了例行抽血、驗尿檢查外,也會依照懷孕週數給予必要的超音波檢查、梅毒檢查或乙型鏈球菌檢查等,以降低孕期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孕期常見自費產檢項目  



1.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 
檢查週數:8~14週 
檢查內容: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亦即俗稱的漸凍人,台灣的基因帶原率約為3~4%,發生率僅次於海洋性貧血。此檢測可由夫妻雙方任一方進行基因檢測,若一方帶有此基因,則另一方亦須抽血複驗。 

2. X染色體脆折症候群 
檢查週數:8~14週 
檢查內容:篩檢隱性遺傳性智能障礙,但發生率相對偏低;但若家中成員有智能障礙者,遺傳機率可能高達5成。 

3. 頸部透明帶檢查(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檢查週數:11~14週 
檢查內容:藉由檢測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以進行第一孕期的唐氏症篩檢;若頸部透明帶厚度越厚,代表胎兒異常的機率較高。 

4.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 
檢查週數:15~18週 
檢查內容:進行血清四指標篩檢,唐氏症的檢出率約可達7~8成。 

5. 羊膜穿刺 
檢查週數:16~20週 
檢查內容:直接取胎兒羊水進行基因檢測,其唐氏症異常的準確率可接近100%;但進行羊膜穿刺有0.5%的流產風險,通常以高齡孕婦為優先建議檢查對象。 

註:第一、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可擇一進行,若為高齡孕婦或是檢測值異常風險較高者,建議可評估進行羊膜穿刺檢測。 

6. 高層次超音波 
檢查週數:20~24週 
檢查內容:高層次超音波的解析度較一般超音波清楚,針對胎兒肢體、器官、頭頸胸腹等處可進行細部構造檢查,以瞭解胎兒是否有重大異常問題;然而,高層次超音波的準確度仍會受到孕婦胖瘦、羊水量、胎兒姿勢等因素影響。 

7. 妊娠糖尿病檢查 
檢查週數:24~28週 
檢查內容:飲用葡萄糖水進行耐糖試驗,以瞭解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問題。 

然而,蘇鴻文醫師提醒,孕期自費檢查的項目並不止於上述內容,須視孕婦年齡、健康狀況與家族病史而定;若有任何疑問,建議可與醫師詳細討論檢查項目與必要性。 

產檢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婦產科」 


專家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蘇鴻文醫師 


十次免費產檢,媽咪都做了嗎?(此圖由保險e聊站授權使用) 



健保針對孕婦的產檢,有提供十次的免費服務,過程中提供準媽咪瞭解寶寶在肚子裡的狀況,同時觀測懷孕後的身體變化狀況,降低併發症的可能!這十次的產檢,不必給付部分負擔費,只須給付掛號費。 

以下根據「孕婦健康手冊」介紹產檢內容。 

首先是「例行檢查」,屬於產檢的基本項目,在十次的產檢中都會做,主要是瞭解準媽咪在懷孕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檢查項目有:    
1.詢問本胎不適的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2.身體檢查,如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 
3.尿蛋白、尿糖檢查 

若尿糖較高,可考慮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尿蛋白偏高可檢查是否有腎臟病,若還有高血壓,則要注意是否為「子癇前症」。 

除此之外,還包含哪些項目呢?  

【妊娠未滿17週】  

◎第一次:建議第12週前 
1. 基本檢查 
a.問診:家庭病史、疾病史、孕產史、本胎不適症。 
b.身體檢查: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腔、胸部、腹部。 
c.實驗室檢驗:血液常規、血型、Rh因子、HBsAg及HBeAg、梅毒檢查、德國麻疹抗體、愛滋檢查、尿液常規。 

若德國麻疹抗體檢查為陰性,記得在產後注射疫苗 
2. 例行檢查。 

◎第二次:建議第16週 
1. 早產防治衛教指導。 
2. 例行檢查。 

【妊娠17週至未滿29週】 

◎第三次:建議第20週 
1. 超音波:可檢查胎兒的形態。若有特殊狀況無法檢查,可改到29週之後唷! 
2. 早產防治衛教指導。 
3. 例行檢查。 

◎第四次:建議第28週 
例行檢查。 

【妊娠29週以上】 

◎第五次:建議第32週 
1. 梅毒檢查。 
2. 例行檢查。 

◎第六次:建議第34週 
例行檢查。 

◎第七次:建議第36週 
1. 補助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 
2. 例行檢查。 

◎第八次:建議第38週 
例行檢查。 

◎第九次:建議第39週 
例行檢查。 

◎第十次:建議第40週 
例行檢查。 

如果在產檢次數超過十次,或是超音波照超過一次者,經醫生診斷是必須者,可由健保給付!除了健保給付的產檢,另有許多自費項目,可與醫生討論,並依自身的狀況選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說第一胎照書養,但比看書更重要的…寶寶出生前,新手爸媽務必提早做的5件事

 
 2016年12月22日 15:10 風傳媒

這五件事情,在孩子還沒出生之前,你不一定會想到,甚至有可能有過來人提醒你了,但你卻不一定會特別去做或是有感覺。但如果可以,你現在看到了就趕快去執行,至少這可讓你把新生兒帶回家時,不會太兵荒馬亂,心情也可以放輕鬆、失落感也會小一些喔...

提前打掃房子、整理房間

當你們把孩子接回家後,就會呈現相當忙碌與慌亂的狀態,或許你已做了月子,精神狀態與體力都比較好,但要面對新生兒的需求,還得同時照顧到家務,對許多媽媽來說恐怕會太累,更何況是在自己家裡坐月子,或月子只做一半的媽媽。

如果你在去醫院生產前,體力已經不太好,另一半也抽不出時間來幫忙,那麼考慮人在醫院或月子中心時,請家人、朋友或清潔人員來協助打掃家裡,千萬不要一回家的時候,家裡亂成一團,如果新手媽媽這時還得面對產後憂鬱,這狀況恐怕只會讓自己的心情更不好。

 

趁還沒生產前,先備好些食物、乾糧,能快速充饑的食品

不管你住的地方好不好採買,提前在進醫院前先準備好一些乾糧或食材,也可減少把孩子帶回家後的忙碌。一般孩子生下的前一兩個月,新手爸媽都還得花時間來適應家裡多了一個嬰兒,而這個小小孩甚至無法說人話,所以你還得專心的找出與他之間的默契,所以,新手媽媽吃東西的時間,多半是寶寶已經吃飽喝足拉完便便,萬事處理完畢後了。

但問題是,若是你們是自己住的話,你要吃什麼?如果可以成功帶孩子外出買東西吃,當然是最好,但不一定每個媽媽都做得到,所以除了另一半可以買外食之外,如果你是個希望餵母乳或健康飲食的媽媽,又沒有其他家人朋友可以幫忙下,可考慮提前準備一些食材切好放在冷凍庫,並適量使用電鍋等懶人煮法,應可幫上自己許多忙。

別讓這句話變成口號-早知道對自己好一點!

當新手媽媽遇到寶寶時,她會把所有的愛與能量都付出給這個孩子,這代表的是即便洗澡,你都可能得少到只剩三分鐘,甚至連上個廁所都有難度。所以許多媽媽在度過幾個育嬰期後,共同的心得就是,早知道就對自己好一點,早知道就快點去想去的地方、想吃的餐廳、想看的電影或表演...。

當然,在育嬰上手後,媽媽便會開始與自己的朋友連上線,偶而找些樂子,但在前幾個月,這多半是個幻想,畢竟自己連覺都睡不飽了,所以,在生產前,為自己存點快樂時光吧。

抓緊時機與你的另一半約會去吧

當然,也別忘記自己的另一半,孩子出生後,你倆必定有一陣子無法約會。所以,趁著肚子雖大但還有體力的時候,規劃個小旅行,到處走走,吃個羅曼蒂克的晚餐再看場電影,總之,為兩人創造一些時光,這也可以讓兩人在孩子出生前,關係更加緊密,更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先幫孩子找個住家附近的小兒科醫生

孩子出生後,大小毛病可能也會找上身,幸虧台灣的小兒科很好找,所以寶寶出生後若生病,基本上是不怕找不到醫生。但是怎麼樣的醫生才適合自己的孩子呢?

你可以趁著坐電梯或出門時,問問鄰居媽媽有什麼建議,離家近會更方便自己,媽媽同事也會是不錯的諮詢對象,搞不好公司隔壁就有信譽良好的小兒科。但是別人建議的醫生就是最好的嗎?這可能要等到你帶孩子去見過他之後,才會知道。

建議家長在第一次看診時多多觀察,寶寶與醫生之間的互動如何?醫生是否看起來對孩子很有愛,且有耐心回答你的問題與憂心?診所的護理師是否和善且樂意幫忙?

當然,你也可以在產前有個想法後,繼續藉由網路搜尋或其他方式,去認識未來可能會幫忙自己孩子的醫生,並爲寶寶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個心理準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新手爸媽別遲疑,孩子出生前,你們一定要做的五件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本來就有風險!婦產科醫師陳保仁6點分析,自然產、剖腹產哪個好?

 
 2016年07月28日 09:53 風傳媒

前陣子36週孕婦在飛機上產子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在討論到底在哪裡生比較好,身為婦產科醫師的認知,不管孩子哪裡生,只有「從陰道生產」以及「從腹部開刀生產」兩個選項...

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比較好?

這個問題是盤古開天以來,女性只要懷孕就想問的問題,任何一個婦產科醫師,基本回答都是如下:

「如果沒有必須剖腹生產的狀況,自然生產對於寶寶的發展以及媽媽的恢復休養是最有利的。」但是準爸媽以及眾多啦啦隊家屬,還有眾多鄉民一定會有以下的疑問:

「可是人家都說開刀比較安全?」
「可是為什麼,開刀的人越來越多,一定是開刀比較好!」
「可是網路上發生事情的都是自然生產...」
「我朋友很可憐,一開始也是聽醫生的話,試著自然生產,後來還是生不下來,吃全餐,好可憐,我不要像她一樣...」

(圖/取自寶貝來)
 

為什麼大家會有上述的疑問呢?為什麼台灣剖腹產人數越來越多呢?產科的教科書聖經分析了十幾項原因,我簡單分成以下幾點:

1.生的越來越少

大家在意風險,所以覺得開刀比較可以掌控。但是整體而言,就母親的死亡風險來說,剖腹生產是高於自然生產數倍的。就算排除掉一些高風險必須開刀的個案,所謂的選擇性剖腹產的母體死亡風險還是比自然生產高了兩倍。

2.媽媽越來越高齡

先說明,高齡不是一定要開刀的條件,可是高齡伴隨的器官體能的老化,包含高血壓、糖尿病、胎盤功能不足、胎兒發育遲滯的機會都增加,也難免剖腹產率增加了。

3.胖媽媽越來越多

媽媽一胖,妊娠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機會都增加,寶寶過大的機會也增加,當然自然生產的困難度就增加了。

4.全程產程監測

全程監測當然容易抓到胎兒的狀況,但因為每個心跳變化都被記錄,也增加了胎兒窘迫開刀的機會。近年也在討論是否廢除全程胎心音的監測,但是套句之前偶像劇名言:回不去了!試問,哪一家產科院所敢不用,出事了誰負責呢? 

此外,還有台灣風土民情的特別因素:

5.看時辰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華人普遍認為命運決定於時辰,所以算命師父也是台灣剖腹產率增加的幫兇之一。

6.名人效應

台灣剖腹產率約在三成多,可是媒體曝光的影劇社會名人,大家去看看,超過一半是剖腹生產,所以呢...首富以及眾多名人明星都選擇剖腹生產,也難怪素人都要跟著了。

根據相關研究證實,自然產對新生兒是最好的,胎兒經過產道,可將肺中的羊水擠出,一出生就能自己呼吸;而剖腹產,胎兒少了產道擠壓,肺泡來不及成熟,反而容易引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甚至造成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併發症。

至於大家所擔心的媽媽生產的風險,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都有不同的併發症。自然產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骨盆腔肌肉鬆弛、會陰撕裂。不過,如果準媽媽進行產前運動,可以有效減少傷害。此外,一些無法預知的罕見併發症,像是羊水栓塞就會造成母親與胎兒的立即危險,是不分自然生產或是剖腹生產都會發生的(發生率不高,約八千至八萬分之一)。 剖腹產除了麻醉風險外的併發症像是:子宮裂傷、膀胱、輸尿管傷害、腹腔內沾黏等,機會不高,也都會被小心防治。 

結論

1. 生產風險無法歸零

生產本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現代醫療進步,以及各位準爸媽的努力還有各種祖宗保佑因素(我是說遺傳相關),都只能降低風險,但是還是無法讓風險歸零(各位可以從孕婦死亡率的資料就能得知,從民國50年代的十萬分之120下降到近年約十萬分之7,but...不是零)。

2. 學著面對意外

人生多意外,防堵意外,不如學著面對意外。擔心不好生,那就不要讓自己跟寶寶太胖,還有平常要鍛鍊體能;怕有異常,那就好好跟醫師配合做相關檢查;怕網路上傳說的意外......身為醫師,我只能建議妳少看網路與負面消息,因為網路多謠言,鍵盤後充滿按鍵傷人的故事,以及多個無法求證甚至部分事實部分編纂的故事。

3. 學著寬容

當發生狀況時,不要後悔怪罪為何到這家醫院、為何找這個醫師、為何不選擇自然生、為何不選擇開刀、為何、為何、為何……,要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對自己與家人寬容,對參與協助的人寬容,相信我,您跟寶寶一定會得到正向回報的。

終極版結論

(圖/取自寶貝來)
 

廣大鄉民又要問了:「保仁醫師,說了半天,到底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好呢?」

Answer: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安全下莊才是最重要的。要記得,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加碼題:如果剖腹產後,下次是否嘗試自然生產呢?

Answer:不知道,不確定(Unknown)。

1990年代,在美國為了節省醫療支出(開刀一定比自然生產貴,除了台灣是特例,健保給付兩個是差不多的),推廣VBAC(前次剖腹產後嘗試自然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 section),但是因為包含子宮破裂等無法預期風險,導致更多的醫療糾紛與賠償,很快的在2000年就從三成的嘗試率下降到不滿一成。 現在婦產醫學界已經不那麼超鼓勵VBAC了。

(圖/取自寶貝來)
 

【作者簡介】 陳保仁 醫師

專長:周產期超聲波、腹腔鏡微創手術、婦科腫瘤、 更年期障礙、經前症候群治療、私密處整型、美容醫學

現職:
台北市禾馨民婦幼診所 院長
臺大醫院婦產部 兼任主治醫師
臺灣婦產身心醫學會 秘書長
桃園市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 台大EMBA 商學組
經歷: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
臺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研修醫師
臺灣婦科醫學會 理事/秘書長
美國Eastern Ridge醫院腹腔鏡研修
日本川崎市立醫院子宮鏡研修

保仁醫師與芙蘿拉Blog / FB粉絲團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究竟是自然產好,還是剖腹產好?婦產科醫師終於說真話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該知道的「嬰兒搖晃症候群」…只要幾秒就可能對寶寶造成永久傷害!

 2016年05月10日 11:53 風傳媒

很多時候,照顧者並不是有意傷害寶寶,但嬰兒哭鬧不休,以致於照顧者憤怒而失去控制,劇烈地搖晃寶寶來表示懲罰或讓他安靜。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淑婷表示,即使只是用力搖晃嬰兒數秒鐘,就有可能引起嬰兒搖晃症候群。

搖晃嬰幼兒是兒童虐待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嚴重的兒童虐待,通常發生於小於2歲,但也可能會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李淑婷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如果只是溫和的搖動寶寶或帶著孩子跑步,並不會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但是當一個嬰幼兒被強力晃動,大腦來回衝擊頭骨,可能會導致腦的瘀傷、腫脹、壓力和腦出血,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或死亡。

有時外觀看不出任何跡象

症狀方面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包括抽搐、警覺性下降、極度煩躁或其他行為異常、嗜睡、困倦、不笑、意識喪失、視力喪失、失去呼吸、皮膚蒼白、拒食、食慾不振、嘔吐等。甚至有可能從外觀上看不出任何受傷的跡象,例如瘀青、出血或腫脹,以致於在某些情況下很難診斷。

發生疑似症狀應盡速送醫

當發生疑似嬰兒搖晃症候群時,應盡速送醫治療。如果在救援到達前呼吸停止,應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如果寶寶嘔吐,可把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和嘔吐物吸入到肺部。若懷疑頸椎受損,應妥善固定頸部。需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抓起或搖晃寶寶叫醒他、不要嘗試透過口腔給予寶寶任何東西。

遊戲或憤怒時勿搖晃嬰幼兒

千萬不要在遊戲或憤怒時搖晃嬰幼兒。當人憤怒時,即使本人認為是輕輕搖晃,實際上可能很劇烈。此外大人也要避免吵架時抱寶寶。如果懷疑家人或認識的人虐待兒童,不應該忽視,應及時尋求協助。萬一自己真的不小心搖晃了孩子,要立刻送醫,在就診時不要因為害怕或罪惡感不敢告知醫師,及早的診治往往有助於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更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文/張玉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原標題:猛烈搖晃嬰兒 只要幾秒就可能永久傷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為什麼呵呵笑?研究發現嬰兒開口說話前,就懂得社交了!

 2016年01月27日 12:30 風傳媒

「寶寶對我笑了,他聽懂我說的話了嗎?」 對辛苦的父母來說,嬰兒的笑容是最撫慰人心的。但是,剛來到世界沒多久的嬰兒天生就有幽默感嗎?怎樣才能逗他笑?科學家卡斯帕阿迪曼(Caspar Addyman)對此做了研究,結果出乎意料發現,小嬰兒之所以會發笑,背後有個善良又甜蜜的原因。

寶寶開口說話前,就懂得社交了!

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沒多久,他們看這個世界的角度跟大人很不一樣,但至少我們都知道,要逗笑小嬰兒絕對不是說笑話給他聽。阿迪曼對1000名父母統計他們家小寶貝最容易被逗笑的方法,是搔癢、玩躲貓貓(用手把自己的臉遮住再打開的遊戲)。

研究顯示寶貝笑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哪裡被搔癢、或者看到爸爸媽媽的臉突然跑出來,而是因為「你正在逗他」,所以他知道自己應該用笑容來回應逗他的人。這個結果表示,嬰兒在會說話、會走路前,就已經懂得社交了。

另外,研究也指出嬰兒並不常因為別人出糗而笑,反而是自己跌倒時更有可能會笑出來,而且嬰兒看到別人很開心時也比較容易露出笑顏。這個結果推翻了弗洛伊德(Freud)所提出「笑是因為感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的理論。

這樣說起來,小嬰兒是不是連笑的理由都特別善良呢?

baby
嬰兒笑的原因都好善良!(圖/Valentina Yachichurova@flickr)

學會說話前,寶寶已經在腦中跟你說話上百遍了!

雖然嬰兒很多事都還不會做,但裝在他小腦袋中的東西,可是超乎我們想像。

國家科學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論文指出,嬰兒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在腦中進行對話。一般來說,嬰兒從7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牙牙學語,但真正要講出有意義的單詞要等到1歲之後。然而在這段期間,嬰兒的小腦袋也沒有閒著,他們早就開始學習組織句子、並且練習回話。

baby
嬰兒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在腦中想著如何回應你(圖/Vivian Chen [陳培雯]@flickr)

因此,跟孩子說話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他還不會回應你,但他可能已經在小腦袋裡跟你對話了上百遍。語言教學與治療(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rapy)期刊的一篇論文也指出,對孩子說話比讀故事書給他聽更重要,這是訓練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過程。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對小嬰兒的言行教育,看到小寶貝呵呵兩聲敷衍你時也不必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那麼老成,因為,小嬰兒的發展本來就超乎你的想像!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惱奶水不足又不敢喝咖啡?媽媽們,其實妳不必為了哺乳自我懲罰...

 2016年04月10日 09:30 風傳媒

媽咪Question:我是正在哺乳的媽媽,寶寶2個月大,但一直有奶量不足的問題,每次擠都只有30-60c.c.,有時讓寶寶吸奶,吸了半小時,他也還是餓,最後只好用配方奶!但我好希望可以全母奶哺餵,不知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加奶量?我有喝發乳茶及黑麥汁,請問這樣有用嗎?但魚湯並不是每天喝。

另外想請教的是:是否哺乳期間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果喝了要隔幾小時後才能哺乳?寶寶才不會喝到含有咖啡因的母奶?

勤擠乳或餵奶是最好的發奶方法

面對2個月大的寶寶,在母乳與配方奶之間掙扎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看過不少已經添加配方奶的媽媽順利轉為全母乳哺餵的成功案例,請堅持下去,這絕對是有希望的!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奶水的分泌相當奧妙,當寶寶喝得多或媽媽擠得多,母親的身體得到需要大量奶水的指令,奶水自然會越來越多。

因此,奶水不足、想要提升奶量的母親,雖然不妨嘗試以發乳茶、黑麥汁、魚湯等發奶食物來刺激奶水提升,但更重要的其實是要提高擠乳或餵奶的頻率,這才是最容易看到成果的方法。

轉為全母乳有方法

提高擠奶頻率是最重要的。如果身體狀況允許的話,最好能夠2至3小時就擠奶、餵奶一次。而要轉為全母乳的話,其實是在刺激奶量提升的同時,要慢慢減少對配方奶的依賴。

您可以讓每餐的配方奶先減量20-30c.c.,寶寶願意直接吸吮的話,就辛苦一些,讓他多花一些時間掛在您身上喝奶。如果一切順利,過一段時間(或許是3、5天至1星期)再繼續減少配方奶的供應量。

請記得,在試著讓寶寶轉為全母乳的過渡期間,要能夠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能光靠寶寶的哭鬧來判斷他是否吃飽了,掌握的原則是,有進就有出,只要有喝飽,尿布更換量一定會是足夠的,所以,在配方奶減量、增加哺乳時間的同時,請注意觀察尿布更換量是否維持相同的水準?

如果尿布更換量維持在穩定的狀態,那就是達到了新的平衡,可以再減少部分配方奶的供應囉!

辛苦的母乳媽咪 適時適量喝咖啡也可以

哺乳期間能否喝咖啡?這的確是許多母乳媽媽關心的問題!其實,哺餵母乳並不是對媽媽的懲罰,媽媽們不需要為了哺乳而斷絕所有心愛的飲食。

事實上,國外就有相關的研究指出,一天750c.c.以上的咖啡才會對母乳寶寶有影響,也就是說攝取750c.c.以下的咖啡(3杯咖啡)通常沒有問題。然而,這還是存在著個別差異,您想飲用咖啡的話,還是從少量喝起為佳。

確定寶寶在您喝過咖啡後一切ok,沒有特別焦躁、難以安撫的狀態,原則上就沒有問題。而且,您喝咖啡可以挑選適當的時間,等這次哺乳完或集乳結束後來喝,這麼一來,離下次哺乳、集乳至少還有2個鐘頭左右的時間,咖啡因的量也被代謝得差不多了,對寶寶可能帶來的影響也相對比較小喔!

資料來源/母乳協會,文/張玉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原標題:想發奶又想喝咖啡 母乳媽可以這樣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備迎接新生兒?這6款超可愛、實用的寶寶日用品,連爸爸媽媽都想要

 2016年04月17日 08:30 風傳媒

在這個新芽萌發的春季裡,處處都有充滿生氣的新生命到來,你家是不是也有個新生小寶貝降臨了呢?或是身旁的朋友正多了個小生命進入他們的生活中?迎接新生命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所以一起來準備給寶寶的舒適日用品吧。

嬰兒連身套裝

mom01.jpg
Martin House (圖/pinkoi)

寶寶的稚嫩肌膚最需要好好呵護了,選擇有機棉製成的嬰兒連身袍,不但讓寶寶的肌膚有最好的照顧,同時底部的鬆緊帶設計讓寶寶的小腳不被束縛,可以盡情地擺動喔!套裝還包含了同款可愛插畫設計的小帽子,讓寶寶可以穿著一整套出門。

尺寸:適合 0-3 個月的寶寶
材質:有機棉

幾何嬰兒襪

mom02.jpg

春暖花開的春天,當然也要讓小寶寶的腳丫子換上春天的粉嫩色彩啦。幾何圖形與色塊拼接的襪款,讓小寶寶的每一天都像在馬戲團一樣歡樂。

尺寸:7-11cm。(適合 0-6個月的寶寶)
材質:棉

小葉子嬰兒帽

mom03.jpg
rumah organics (圖/Pinkoi)

小寶寶的頭部最容易著涼了,替他們戴上俏皮的綠葉小帽,期許小寶寶能像發芽的葉子一樣健康長大。帽子彩色拼布的部分選用棉質布料縫製;內襯最靠近寶寶頭部的部分選擇有機棉材質來製作,給寶寶最舒適的享受。

尺寸:四種尺寸可以選擇,可以依據小朋友的年齡來訂製。

海軍風口水墊

mom04.jpg
Jingle Bib (圖/Pinkoi)

每次看見媽媽胸前揹著小寶寶,寶寶口水流滿整個肩背帶的畫面,覺得好淘氣又可愛;不過媽媽們應該不這麼想...,應該只想著要怎麼洗這個沾滿口水的包包吧!可拆式的口水墊方便拆洗,媽媽們再也不用因為一小塊口水漬就要費時地清洗整個包包了,只要把髒掉的口水墊拆下來洗就好囉!清新的海軍藍插圖也能同時替媽媽的肩背帶換新衣。

尺寸:長 22cm/寬 16cm。(黏貼在背帶上時寬約 9cm )

扶桑花防尿墊

mom05.jpg
MaRuRu (圖/Pinkoi)

出門的時候最怕小寶寶尿布濕了沾得四處都是,這時可以隨身攜帶一塊防尿墊。不管是鋪在車子座墊上,還是戶外椅子上,都可以避免尿布濕透時的尷尬!漂亮的扶桑花圖案也十分適合隨身攜帶,媽媽們不怕防尿墊樣子醜醜的不好意思。

尺寸:長 50 cm/寬 30cm (適合外出時使用)

貓咪口水巾

mom06.jpg
WINCO 手作設計 (圖/Pinkoi)

小寶寶吃東西時,口水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滴得滿衣服都是;幫他準備一個專屬的圍兜兜吧!鈕扣設計能防止圍兜歪來歪去,可以好好固定在寶寶的胸前。無辜的小貓咪造型能讓寶寶更專注吃飯,有小貓陪著吃一定能吃得更開心。

尺寸:頸圍 28cm/長 26cm/寬 19.5cm

最想替小寶寶準備哪一樣日用品呢?

圖/文經授權轉載自Pinkoi 設計誌(原標題:貼心媽媽必備:6 個給寶寶的貼身日用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肌膚好脆弱,新手爸媽怎麼顧?醫師:嬰兒肌膚比成人薄30%

 2016年04月30日 08:30 風傳媒

冬日漸近,天氣逐漸轉向乾冷,臨床因皮膚炎、搔癢的就診案例增兩成!寶寶皮膚薄,保水能力較差,若加上先天體質過敏與選用不當皮膚護理品,將會是寶寶引發皮膚炎的誘因之一。

酵素對寶寶真的好?

不少爸媽因誤信草本、無添加防腐劑就是對寶寶好的迷思,並以此做為挑選寶寶護理品的標準,甚至卸貨期準爸媽雖在待產時提前準備寶寶沐浴品,但卻因為覺得酵素較天然而選用為寶寶入浴,造成肌膚不適就診的案例!但酵素對寶寶而言較刺激,不只帶走身上的油汙,會連保護肌膚的皮脂膜也會一併帶走,反而使寶寶陷入皮膚炎的風險之中!

不過卸貨期準爸媽也不用過於緊張,多數院所嬰兒室都有豐富的寶寶皮膚護理經驗,爸媽在提前準備寶寶皮膚照護品時,可以比照多數母嬰親善院所的挑選經驗準備,以避免新生寶寶肌膚問題。

初生嬰兒肌膚脆弱,皮膚照護品更應謹慎挑選!

嬰兒皮膚因尚未發育完全而比成人薄30%,由較小的角質細胞組成的角質層與表皮,將使肌膚水分流失速度比成人更快,尤其是初生寶寶更是特別脆弱,需要多加呵護。寶寶的皮膚照護品應慎選,而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更是往後養成健康皮膚的關鍵。如酵素等清潔力過強皮膚護理品將寶寶的原本的皮脂類分泌物去除過多,寶寶的皮膚無法在短時間內再度產生足量的皮脂分泌物保護皮膚,因過度清潔所出現的漏洞將無法防止刺激物與過敏原穿透肌膚,增加寶寶引發皮膚炎的機率。

醫師建議:依照多數母嬰親善院所產品做挑選,科學實證把關爸媽好放心!

許多爸媽注重成分是否宣稱添加草本精華、無防腐劑,甚至以產品產地為挑選標準,但除了檢查原料到製程是否經過高規格五層安全保障流程外,有沒有經過臨床醫學測試的「科學實證」才是挑選最主要依循的準則,對肌膚、眼部刺激性低是最主要的項目。

醫師舉例,例如透過將產品抹在皮膚一段時間後,洗去並紀錄長達14天,觀察有無引發過敏可能性的累積刺激測試(CIT);百年專業嬰兒照護品牌更有2000次以上的肌膚重複貼片溫和測試以證明對皮膚刺激性低,或者以產品稀釋後滴入真人眼睛測試也不會產生刺痛、不適的真人眼球測試,檢測對人類眼睛是否刺激的安全性進行評估,以確保寶寶在沐浴過程中,即使不慎接觸眼睛,也不會造成傷害或寶寶不適。而通過特殊光敏、光毒過敏反應檢測則能確保就算產品曝露在陽光下,成分也不會轉變為引發刺激不適以及過敏反應,更能去除可能對肌膚造成的過敏源。

初生嬰兒皮膚十分脆弱,皮膚照護品需要特別準備!準爸媽除了在卸貨期即諮詢專業醫師,釐清坊間迷思挑選方式之外;更提供一個減輕卸貨期準爸媽需準備眾多用品壓力的挑選方式:預先觀察就診院所,參考並沿用多數母嬰親善院所嬰兒室的專業挑選原則與產品,輕鬆選擇安心的寶寶皮膚照護品!

認識母嬰親善醫院:
母嬰親善醫院是接觸與照護最多新生兒的醫療單位,接觸新生兒肌膚的照護品首重安全,會謹慎選擇原料到製程皆經過高規格安全保障流程的大廠牌產品,可以作為國內長期使用的安全指標。

文/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皮膚科施一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新生兒肌膚真的好脆弱,如何預防寶寶皮膚出問題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讓寶寶多接觸音樂,有助大腦學習語言發展

 2016年06月24日 17:00 風傳媒

美國最新研究今天指出,多接觸音樂,會讓嬰兒更容易學習語言技巧,部分原因可能在於音樂有助於協助寶寶學習偵測關鍵語調。

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比較兩組9個月大嬰兒,一組於遊戲時間玩玩具和小汽車,另一組則玩會發出旋律的樂器。他們發現,音樂組嬰兒的大腦中,負責找出模式的區塊活動較對照組活躍。這個區塊對語言學習技巧相當重要。

研究領銜作者、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部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克莉絲汀.趙(Christina Zhao;音譯)指出:「我們的研究率先從小寶寶身上發現,接觸音樂旋律可以提升人在偵測及預測語調模式的能力。」

「這意味早期接觸音樂的經驗,可以對認知技巧有更全面性的影響。」這項研究規模不大,只有39名嬰兒與他們的父母參與,他們在為期1個月的研究中,在遊戲時花約15分鐘的時間進行這項實驗。

其中20名寶寶與父母一起聽幼兒音樂,並在播放華爾滋旋律或棒球名曲「帶我去看球」(Take Me Out tothe Ballgame)時,讓他們試著打鼓伴奏。另外19名嬰兒則在遊戲時間中玩玩具與積木,完全沒有音樂。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1個月試驗期結束後,研究人員利用1種即時、名為腦磁圖的腦部掃描來分析寶寶。期間,研究人員播放音樂但三不五時漏拍,或播放無意義字句但偶爾破壞字句模式。他們發現,音樂組寶寶較對照組寶寶更能一貫性地發現錯誤。

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譯者/中央社許湘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買嬰兒專用洗滌劑?寶寶衣物要跟大人的分開洗?關於「洗衣服」爸媽該看的是...

 2016年04月05日 07:00 風傳媒

新手父母可能會為有了寶寶之後,髒衣服積攢的數量和速度而驚詫不已。那是因為孩子要遠比成人更容易弄髒衣服—他們很容易會摔倒、經常在地上爬來爬去,奶漬和鼻涕更是家常便飯。但是這意味著你需要馬上換洗他們的衣服嗎?

研究怎麼說?

沒多少人喜歡洗衣服,無論是寶寶的衣服還是自己的。由美國清潔研究委託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29%的美國人洗衣服的頻度沒有以前多。無論是為了節省水費還是他們覺得衣服不需要天天清洗,不過,這種趨勢在做父母的人身上並不存在。

46%的美國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他們每個星期要洗好幾次衣服,而23%的父母則表示他們每天都要洗衣服。如果有的選的話,大多數父母們都希望保持孩子的衣服乾乾淨淨的,不過,這是否意味著只要有點兒髒,衣服就得洗了呢?是不是只要穿過的衣服(哪怕才穿了一次)就要扔到洗衣機裡去呢?

專家怎麼說?

美國清潔研究所認為,睡衣和牛仔褲應該穿3到4次後再清洗,襪子和內褲則應該每天換洗,而T恤、背心這些貼身穿著的衣物也應每天換洗。

「基礎衣物具有貼身性和吸油性,因此要比價格昂貴些的襯衫、毛衣和夾克洗得更頻繁些。」Corinne Phipps是舊金山一家衣櫥諮詢公司的創始人,他這樣建議。為了避免染色,白色的衣物應該馬上清洗。如果衣服因為流口水、嘔吐,或者濺上泥點而染色、發臭,專家建議應即刻清洗來延長衣物的使用時間。一般情況下,除非沾上了污漬,深色的棉質衣服可以穿好幾次後再洗。

至於選用哪種類型的洗滌劑,專家說,新生父母沒有必要購買特殊的嬰兒洗滌劑。

「除非你的寶寶皮膚敏感或者有濕疹等皮膚問題,把寶寶的衣物和家人的衣服一同清洗並不太可能會刺激他的皮膚。」兒童醫療專家拉里·薩赫希博士說。如果是新生兒的話,你可以先試試看把他的一件衣服進行混洗。拉里·薩赫希博士建議不要選用含有顏色或者香料的洗滌劑,以及避免使用抗靜電劑和織物柔軟劑,它們往往會含有刺激皮膚的化學物質。

父母怎麼說?

「家裡孩子多,所以總有堆積成山的衣服要洗。不過我們並沒有施行『一穿即洗』的原則。事實上,我和夫人會對孩子說,一件襯衫或者運動衫要穿上三天才能洗。不過如果沾上了食物那又另當別論。牛仔褲一般是兩到三天,主要取決於穿的時候都幹了些什麼。內衣褲在我們家是穿過就洗的。T恤可以穿上兩次再洗。通過遵行這些原則,我們真的降低了洗衣的頻率。」—孩子太多型家長。

「我聽到那些父母或者大人說他們的衣服要穿好幾次才洗,就覺得很噁心。所有的衣物我們用過一次就會洗。不管是杯子、毛巾還是任何其他的東西,也是如此。」—超愛乾淨型家長。

「孩子穿過的衣服我都是當天就會進行清洗。他們總是喜歡在地板上玩,喜歡用袖子擦鼻子。我的孩子只穿乾淨的衣服,而且每天換內衣。我也信奉要使用天然無毒的清潔產品,而且我不使用烘乾機。」—就是愛講究型家長。

「作為四個孩子的媽媽,我真心太討厭洗衣服啦!每週我都想要減少洗衣服的量。襪子和內衣當然是穿完了就洗,睡衣可以穿上幾次,至於T恤和褲子嘛,那得看看是不是有明顯的污漬和味道。有的時候孩子喜歡穿著衣服睡覺。如果這天特別勞累,我就讓他們去了。」—懶到極點型家長底線。

 

洗孩子的衣服並不見得是個苦差事。大多數專家都認為你隨時可以把孩子的衣服和你的衣服一起洗,除非孩子的皮膚特別敏感。等看到孩子的衣服沾上了污漬和異味時再洗也問題不大。關鍵在於,孩子們往往要比大人更容易弄髒衣服,所以那些污漬和異味出現的頻率自然更高。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更輕柔和柔軟的布料、更貼近身體的衣物,需要洗得更為頻繁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親子學堂》(原標題:繼續懶下去,我們想知道孩子的衣服該多久洗一次,編譯信敏)
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原文作者:Ana Connery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第二寶,父母該讓新生兒跟老大睡一起嗎?聽聽美國睡眠專家建議…

 2016年04月04日 11:30 風傳媒

二胎出生後,睡覺這件事就需要重新規劃了。有些父母想儘快讓老二跟老大一起睡兒童房,有些父母則想讓兩個孩子都跟自己睡一起。可是小嬰兒會影響老大的睡眠質量嗎?

Heather Turgeon是一名睡眠專家,她經常在線回答讀者的來信。這回,有媽媽向她諮詢,什麼時候可以讓家裡的嬰兒和上幼兒園的孩子睡在同一個房間。

「我家裡現在有一個小嬰兒,一個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我希望他們兩個以後能睡在一個房間,但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機呢?我需要等到嬰兒能一覺睡到天亮以後再作出這樣的安排嗎?」

Heather Turgeon的回覆讓人感到這個睡眠方案還是頗有可行性的。

「兩個小孩睡在同一個房間的畫面,實在讓人覺得很甜蜜。根據我的經驗,讓兩個孩子睡在一個房間,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他們能夠互相陪伴,聽著彼此的聲音,慢慢地可以在睡前聊天、說悄悄話。在這個共享的空間裡,他們兩人之間可以建立一種很好的聯繫。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包括我自己的家庭),因為家裡沒有多餘的臥室了。」Heather說。

據Heather介紹,在大多數情況下,嬰兒和幼兒會逐漸習慣彼此的睡眠時間和起床時間,他們睡覺時所發出的聲音會成為彼此的背景聲。

如果你想讓寶寶跟大孩子睡一間房,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他們兩人可以在同一時間入睡(晚上7:30左右是個不錯的時間),兩人的睡前習慣也可以保持一致。睡前,你給他們讀個小故事,跟他們聊聊天,或者在黑暗中唱一會兒歌,對兩個孩子說晚安,親親他們,然後把他們分別放到各自的床上去。

「餵奶怎麼辦?會不會吵醒大孩子?」當嬰兒半夜醒來要喝奶的時候,你可以在黑暗中餵他,然後把他重新放回床上。如果有需要的話,你可以點一盞光線溫暖的小夜燈,Heather建議。

基本上來說,幼兒即使在睡眠過程中被稍微打擾到,也總是能一覺睡到天亮的。如果他真的被吵醒,你可以在白天的時候跟他解釋,因為小嬰兒還在學習睡眠,所以可能會在半夜醒來並且發出一點吵鬧聲,但大家只要繼續躺在床上,等到天亮再起床就好了。同時你也可以在房間裡播放一點白噪音,我個人喜歡雨水的聲音或者輕微的風扇聲,Heather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親子學堂》(原標題:二寶出生後,可以跟老大一起睡嗎?編譯Dora)
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原文作者:Heather Turgeon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的手摸起來冰冰的要趕快加穿衣服?大陸首席中醫:寶寶防寒4點要注意

 2016年04月03日 07:00 風傳媒

天氣轉寒時,由於嬰幼兒各個器官發育尚不成熟,適應環境的調節能力很差,很容易讓疾病乘虛而入,這時要注意給嬰幼兒保暖防寒,可以適當增加衣服,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宜控制在一小時內;給孩子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溫開水,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有新鮮蔬菜水果;還有以下事項也需要特別注意。

不要用手判斷孩子冷不冷

很多家長習慣摸孩子的手來判斷孩子是否冷,他們會發現孩子的手總是冰涼的。擔心孩子凍到了,便裡三層、外三層的給孩子加衣服,往往導致孩子稍微活動之後就滿頭大汗,反而更易感冒。

建議孩子穿衣不要過度,適當就好。孩子的手長期暴露在外,自然容易冷,因此手的溫度不能作為判斷孩子是否穿得暖和的唯一標準。

室內溫度過高

冬天北方家庭中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取暖設備,有孩子的家長怕孩子凍著,常常將室內溫度調得很高,與此同時,室外溫度卻往往只有幾℃甚至是零下。在如此巨大的溫差下,孩子進出室內外,很容易受寒生病。建議家庭空調溫度控制在20℃左右,不宜太高。

001.png
 

門窗緊閉不通風

有的北方家庭為了保持室內溫度,一到冬天就整日門窗緊閉,以為屋內暖和,才能避免孩子受涼感冒。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室內環境下,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五百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僅從呼吸道排出的,就有一百四十九種之多。如果整天緊閉門窗,就會導致空氣中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塵等數量大增,人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空氣中,反而更容易感冒、咳嗽。建議,每天開窗通風換氣,以保持空氣新鮮。

嬰幼兒「蠟燭包」

嬰幼兒年齡小,尤其是剛出生時間不長的嬰幼兒,家長擔心他們不能承受寒冷的天氣,總是層層疊疊的給孩子加衣服,甚至還用棉布、毛毯等一層層包裹,再用布條繩子將孩子的身子和手腳固定,以避免嬰幼兒活動時將衣被踢開。

swaddle
被把新生兒包起來,像根蠟燭一樣,俗稱「蠟燭包」(圖/Madeleine Ball@flickr)

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僅限制了嬰幼兒的活動,還很容易壓迫嬰幼兒的胸廓一帶,使其呼吸受限,影響到肺部發育。長期下來,一旦生病就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小病治療不及時

嬰幼兒的抵抗力差,一個小病很容易發展成重病,家長要當心。小小的感冒都可能發展成支氣管炎、肺炎、重症炎等。因此,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咳嗽、流鼻涕、打噴嚏、咳痰、嘔吐、無故哭鬧、發燒等,最好還是到醫院就診,以免小病發展成重病。

作者|楊力
大陸首席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特邀專家。從事中醫研究45年,行醫長達40年,重視對症飲食養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袪寒除萬病全書:痘痘不停、老是有痰、便祕、肥胖、貧血、頸椎痠或緊、糖尿病……你以為是燥?其實是寒,大國醫教你斷根小祕方。
篇章:寶寶防寒別進誤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Google前,先看這一篇!這就是你家寶寶,半夜不睡覺一直吵的10大原因!

 2017年02月22日 15:16 風傳媒

根據谷歌博士的調查,多數爸媽上網google的,就是寶寶的成長問題,尤其是寶寶哭泣的原因、為什麼無法睡過夜、為什麼會莫名發燒等問題,都是新手爸媽的煩惱。而谷歌大神統計出關於寶寶半夜醒來的原因,有下列十種:

1.新能力發展中

寶寶剛會翻身、會爬、會坐、會站會走等不同階段,都還在練習階段,因此覺得新奇有趣,當他們半夜醒來,會因為突然做了這些動作而完全清醒。

(攝/風傳媒)
新技能學習中。(攝/風傳媒)

2.長牙

寶寶長牙時,會有不舒服的狀況,如果因為長牙半夜醒來無法入睡,可以給他一些較冰涼的水或稀釋果汁,減緩他長牙的不舒服。

3.餓了

成長中的寶寶,食量會有變化,如果頻繁在半夜醒來喝奶,可以將睡前的奶量增加,讓他能一夜好眠。

4.嬰兒有不一樣的睡眠週期

寶寶的睡眠周期從半小時到4小時不等,一天需要多睡幾次,6個月前的寶寶,半夜醒來後不睡的狀況,還會經常發生。建議可以增加寶寶白天的活動量,縮短白天每次睡覺的長度。

5.太熱或太冷

棉被蓋太厚或踢被,也都可能讓他感到太熱或太冷而醒來。

6.吐奶

3個月前的寶寶,有可能因為腸胃發展還不完全,容易有溢奶,或是胃部擠壓而吐奶,所以寶寶睡覺時,父母輪流查看是很重要的唷!

(翻攝自youtube)
寶寶睡覺中也要不時注意。(翻攝自youtube)

7.沒吃飽就睡

寶寶太睏會容易邊吃邊睡,還沒吃飽就睡著了,因此半夜會餓醒。確定寶寶醒著喝完奶,確實拍背打嗝後,再讓他睡。如果每次喝奶都是寶寶正想睡覺的時候,可以調整順序,讓寶寶醒來時先喝奶,喝完奶與他玩一玩再睡覺。

8.作噩夢

噩夢每個人都會做,至於寶寶有沒有做噩夢?夢些什麼?我們只能兩手一攤,無從而知。當他半夜醒來,如果沒有其他需求(換尿布、喝奶等),就抱抱他,安撫他的情緒,讓他能再次入睡。

9.瘋狂熱愛吸手指或奶嘴

有些寶寶因為奶嘴掉了或吃不到手,會大哭醒來。為了避免較大後還依賴奶嘴、手指入睡,甚早戒掉會比較好。

10.睡眠習慣養成

寶寶半夜醒來,千萬不要跟他玩,一但他習慣醒來可以玩,他的生理鬧鐘就會在半夜兩點叫醒他,然後他就叫醒你。如果你是不能接半夜玩玩具的爸媽,千萬記得半夜醒來不要跟他玩,以免生理時鐘被定型。

當你確定寶寶的生理需求(吃、喝、換尿布)已經被滿足,也確定他沒生病或驚嚇哭泣等狀況,就可以讓他乖乖睡覺,別因為他可愛的笑容,或生氣的哭聲而投降,關上燈、拿走玩具、製造睡意,這樣才能一瞑大一吋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新手爸媽的煩惱:寶寶半夜不睡覺的十個原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寶寶真的非常會哭」而且沒來由!新手爸媽最該知道7個寶寶哭的原因

 2016年06月19日 08:30 風傳媒

寶寶一出生從醫生手上抱過來時,想必媽媽們第一個聽到的,就是寶寶哇哇大哭的聲音。而且,每個前輩都會告訴你,孩子嘹亮的哭聲代表著健康喔。

但是,寶寶一接回家後,卻常常有被哭聲給打敗的感覺,有時哭得一點理由也沒有,來,這裡我們先搞清楚新生兒哭泣的原因,也比較好想因應對策喔。

我哭哭是因為……我餓了!

因為餓而哭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狀況。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的胃還非常小,所以不能裝滿足夠的能量,老是一下下就餓了,這也是新手媽媽總得忙於不停餵奶的狀況。

如果你的寶寶是喝配方奶,那他每次應該可撐過兩小時,如果他每次都喝不完,有可能他偏好少量多餐,當然這也表示媽媽需要不斷餵奶,不過只要你抓對他的飢餓需求,應該就可少聽一點哭聲了!

我哭哭沒原因……只是因為我想哭!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到四個月大,那麼傍晚或夜間可能會是他時常哭泣的時間,重點是,沒有任何原因,他們只是想哭而已。

可怕的是,有些寶寶真的非常會哭,他們每天會有超過三小時的狂哭,驚天動地那種,你怎麼安撫也沒用,久了,新手爸媽還是會感到相當疲倦。有人認為這樣的寶寶是因為肚子不舒服,可能母奶或配方奶裡有讓他不適的味道,但也有專家認為這是一種過渡期。這類型的狂哭嬰兒可能每週比每週越來越會哭,哭上大約兩個月後,總算越哭越少,但爸媽可能還是得等上三到五個月,情況才會比較好一些。

我哭哭是因為……我要抱抱

有些小寶貝需要好多好多的抱抱和肢體接觸,才能感到安心,當你抱著他,他可以感受到你身體的溫暖、你的味道,甚至是你的心跳聲,所以,抱抱他,為他唱唱歌吧!也或者,你可以就將他綁條披巾在身上,讓他一直依偎著你。

我哭哭是因為……我累累想休息了

寶寶很容易發現入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他們過累的話,任何細小聲音,都可能會讓他們咿咿呀呀,甚至再次哭著醒來。所以,給他安靜的環境是必要的,此外,在接近他睡眠之前的時間,也可以讓他提早進入小床,靜下來,就會更好睡了。

我哭哭是因為……我太熱(或太冷)了!

確認寶寶是否太熱或太冷,可先摸摸他的肚子,不要從他的手心或腳掌溫度來判斷。給予孩子通風又溫暖的毯子,並確認室內溫度合宜,不過於悶熱或冷凉,睡覺時,讓他的腳貼在嬰兒床鋪底端,背向上,這樣他就不會扭來扭去又更熱了。

我哭哭是因為……我尿布濕了!

有些小嬰兒除非已經感覺到癢,否則不太介意尿布濕濕的;但也有些小嬰兒只要尿布一點點濕或髒髒的,他就很有意見。換尿布時,有些寶寶會很不開心,因為屁股底下那股涼涼的感覺實在很奇怪,此時爸媽得趕快把自己訓練成尿布快手,要不就一邊換尿布一邊幫他唱唱歌,緩和情緒或試著轉移注意力吧!

我哭哭是因為……我不舒服

如果你的小寶貝哭泣的聲音跟以往不大相同,又或者,持續出現哭個10分鐘,休息半小時再繼續哭的狀況等,可要特別注意了!他的哭泣可能不是生理需求,而是身體不舒服了,像是:肚子痛、腸胃不適、脹氣、感冒了等等,都有可能是原因,如果覺得狀況不太對勁,可能還是得帶去看醫生。同樣的身體不適狀況,倒也會讓一些平時很愛哭的小孩,突然變得異常安靜,這反而更值得照顧者注意了。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為什麼哭?新生兒愛哭的七個為什麼?)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換尿布時,發現寶寶長短腳怎麼辦?

 2016年06月18日 08:30 風傳媒

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痛,因此往往被家長忽略此問題,即使專業醫師也無法保證檢查出所有的病患。

小智麻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的腳似乎長短不一致,看起來兩腿也有些不對稱,到底是不是看錯?還是真的骨頭沒長好?這會影響寶寶未來的骨骼發育,甚至會影響學走路嗎?

寶寶長短腳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

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痛,因此往往被家長忽略此問題,即使專業醫師也無法保證檢查出所有的病患。它可能造成日後不良於行的病痛與後遺症,而愈早發現愈容易治療,因此父母與醫師都必須一起提高警覺。以下資訊將讓爸媽們了解,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連接骨盆及大腿的關節;台灣每1,000名新生兒約1-2位,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
●在嬰兒時期會表現出關節鬆脫,長大則有髖關節脫臼、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

兩項早期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重要徵象

(一)危險因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女嬰比男嬰多,常見於臀位產的嬰兒(特別是兩膝伸直的臀位產)、有家族病史、第一胎羊水過少者,以及出生就有斜頸、兩腿姿勢不對稱、膝後翻、前足內翻等肢體變形的嬰兒,有以上危險因子的嬰兒應特別注意。

(二)身體徵象:若您的寶寶有大腿外張受限(圖1)、長短腿(圖2)、髖關節動作時有聲響等現象,請告知您的兒科或家醫科醫師,特別留意髖關節的問題。

左腳異常

左側大腿外張角度明顯較少,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嬰兒仰躺,同時彎曲兩側髖關節至90度,雙足離開床面,圖中左邊膝蓋高度較低,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治療方法

在嬰兒期(小於一歲)必須遵守下列三大原則

  1. 完整復位。
  2. 恢復髖關節穩定性。
  3. 重塑正常的髖關節骨(包括軟骨)。

愈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愈容易治療,例如:6個月大之前檢查出來,可用吊帶矯治;6個月大之後檢查出來,往往需要徒手復位及石膏固定來治療;一旦延遲至開始步行後才發現,則需開刀手術方能復位(但以上治療方式會因人而異)。

早期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自然復原,但是若將嬰兒束縛於過緊的包巾中,使大腿處於伸直併攏的姿勢,會阻礙此自然復原,或惡化為脫臼。將大腿處於自然的屈曲外張姿勢,則有助於髖關節的發育。

上述治療原則可使60-80%的患者恢復正常,其餘才必須考慮或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開刀治療。愈是能早期察覺,確定診斷治療,結果恢復愈快、更好喔。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嬰幼兒髖關節篩檢-發現寶寶長短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怕的兩歲」跟小孩講道理他聽得懂?父母該了解1到3歲小孩教法差很多!

 
 2016年06月15日 08:00 風傳媒

當孩子滿周歲後,開始覺得家裡常常有遭小偷的混亂感;兩歲後孩子什麼都不要,脾氣好大呀!人家說三歲後可以上幼兒園,上學後狀況比較好,也比較守規矩,但是,孩子越大就有主見,反而越來越教…小宇媽忍不住想大喊:孩子,怎麼這麼難教?

家長們別擔心也別太氣餒,其實了解兒童在不同年紀的行為發展,將能讓你更有效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喔!

面對一歲半的寶寶犯錯…

父母的反應需要快速、簡潔!

約莫18個月孩子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性格上也比較好動,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這年紀的孩子膽子大,但因為幼小,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我們常會看到一歲半的小孩一邊到處亂闖,一邊轉頭看一下爸媽在哪裡,會讓你以為他是故意的,然後他轉身又繼續冒險去。

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犯錯了,父母記得要及時反應,如果你過了十分鐘在做懲罰或解釋,他很可能早就忘記發生什麼事情了。

運用簡潔有力的句子,避免過度解釋

另外,小小孩這時雖然已經開始學習建構一些單字,卻還沒有能力清楚表達他的需求或慾望,遇到不合自己所期待的,或想要吸引別人注意,就可能出現踢人、咬人等行為。這時,家長要避免過度碎唸,他既然無法順利溝通,也表示尚無能立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相對之下,用簡短的句子會更有效,例如對他重複幾次:「別咬我,很痛。」「這是不對的!」如此會比你碎念一堆:「不可以不乖,你再咬人打人我就要如何如何,你都不知道人家會有多痛嗎?等一下還要去看醫生如何如何...」

面對一歲半的孩子,越簡單的句子會比這種一長串的囉唆還要有用喔。

兩歲兒犯錯時…

別吝嗇再給他一次機會吧!

不喜歡與別人分享,是兩歲小孩的特質之一,這時他們已經很聰明了,隨著小腦袋與身體的快速成長,他們會開始測試父母的界線,爬櫃子、跳沙發、丟東西、四處奔跑,當家長的你在面對這些不允許的狀況,一定要很明確讓他知道,以免孩子越來越誇張,越來越不乖。你要記住的是,這時的他們語言能力已經比一歲半更好了!過去你只要說:「不行,很危險。」

但是,面對兩歲兒,你可以說出一整個句子:「不要在沙發上亂跳,很危險,你會跌倒!」這麼說他們是可以理解的。

年紀還小,無法理解情緒掌控

雖然語言能力提升,但孩子仍常會因為想說又達不到目標而亂發脾氣,那是因為他們年紀還小,無法理解如何管理並掌控自己的情緒。給父母的建議是,不管他們在氣什麼或犯了什麼錯,家長都可以嘗試給他第二次機會,並跟他說簡單的道理讓他可以從中學習。

其實不管在國內外,都有「可怕的兩歲」這個說法,事實上,孩子只是開始有獨立意識了,不管如何,這都是成長的一部分,也是好事一件喔。

三歲兒犯錯時..

語言能力大增,可以多說點道理

到了三歲,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對錯,知道什麼行為會產生哪種反應,記憶力也可延長許多,此外,他的語言能力大增,喜歡喋喋不休,只為了表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有時這能力則會被拿來為自己的犯錯辯解。雖然已經成熟許多,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仍會因情緒等狀況,忘記該有的準則,這時,家長可以做些提醒,例如告知他:「你若再打弟弟,就沒有下午的點心時間了。」

「由你自己做決定」但要自行承擔後果

還有一種情況是,面對不是很緊急卻是很重要的事,像是,睡前說牙,當爸媽的你已可以做更多解釋,他會聽得懂:「你需要刷牙,你一定可以自己做到的,或是你需要媽媽來幫你,由你自己做決定,你拖越久,我們等下的睡前故事時間就越短喔。」不管如何,當你說出犯錯就會有的懲罰時,身為家長的你,一定要守住原則說到做到,如此才能真正建立你們親子間的公信力喔。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1~3歲真的好皮!他們一再挑戰你的底線,爸媽們能怎麼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時吃木瓜,寶寶會拉肚子?想發乳的媽媽這3種食材最天然有效

 2016年05月01日 07:00 風傳媒

編按:正在哺乳的媽媽們,擔心自身乳水不足,無法讓寶寶吃不飽嗎?一定要發乳!以下這三款是幫助媽媽母奶源源不絕的天然食物!

木瓜

推薦食譜:木瓜西米露

1.jpg
Photo/cp1.douguo.net

木瓜在日本又被稱做「萬壽瓜」,一直以來都被當成豐胸效果的木瓜,不只能窈窕體態,富含的鉀質和木瓜蛋白酶還能消除水腫及去除多體內多餘脂肪。木瓜真正能達到催乳和豐胸的效果,在於木瓜酵素能有效分解蛋白質,幫助人體對於蛋白質的吸收。而木瓜肉中所含的透明膠質能夠幫助產後婦女腸胃蠕動,補充膠原蛋白。進而刺激乳汁分泌。然而木瓜酵素超過50度就容易被破壞,也就影響了原本的營養價值。若產後護理對於生冷的食物所有回避,建議新鮮木瓜可以退冰至在室溫下食用,或是於湯品回復至微溫狀態再加入切塊木瓜實用,以確保木瓜營養價值不會因此而流失。

酪梨

推薦食譜:酪梨雞蛋沙拉

2.jpg
Photo/www.yacook.org   

植物性脂肪與礦物質鉀鎂含量都超高的酪梨,可能是許多瘦身男女避之唯恐不及的發胖食物。但對於哺乳中的媽媽們來說,酪梨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道系統正常,還能清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包含生產後婦女需要補充元氣,酪梨豐富的鐵質還可以給予媽媽們身體所需的能量,對於幫助媽媽們回復體力、促進發乳有很大的幫助。

大蒜

推薦食譜:大蒜牛奶

3.jpg
Photo/www.gustissimo.it

是的,正是許多媽媽在問究竟會不會退乳的大蒜。實際上在西方國家,大蒜公認為能夠促進哺乳中媽媽發乳的天然食物。媽媽們在食用大蒜之後.乳汁所產生的氣味能夠促進寶寶味覺,鼓勵寶寶努力吸乳。大蒜天然的抗菌性除了可以減緩寶寶的口瘡的不舒服,也能有效減緩母乳媽媽乳腺炎的不適。美國有些婦女會在熱牛奶中加入幾瓣大蒜,不僅能溫暖身體的功效,還能預防感冒、減少感冒機會。最棒的是,牛奶可以有效中和大蒜的蒜味,就算是不喜歡蒜味的媽媽也可以喝!

謎之音:

Q:哺乳媽媽吃木瓜會讓寶寶瀉肚子是真的嗎?

專家這麼說:木瓜酵素本身會幫助產後媽媽清除體內多餘脂肪和身體毒素,富含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都可以幫助母體更健康,對於母乳的營養會更充沛。寶寶經由媽媽吸收後的木瓜,不會直接攝取到木瓜酵素,因此不會造成寶寶瀉肚子的情況。反而木瓜的營養成分可以讓媽媽的補充更多養分,母乳更源源不絕。

Q:懷孕時期不能吃木瓜,不然寶寶會黃疸是真的嗎?

寶寶膚色是遺傳基因決定的,跟天然食物沒有關係。寶寶黃疸生成的原因可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寶寶血紅素比成人多,肝臟成長尚未完全,因此膽紅素較不易排出時,所引起的皮膚及眼白泛黃。但有懷孕三個月前婦女不建議食用太多瓜果一說,建議體質較虛弱的懷孕媽媽可經醫生建議攝取適量蔬果歐。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一定要發乳!幫助媽媽母奶源源不絕的天然食物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

 
孕婦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懷孕期間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但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的改變,更能加強消解不適感的作用。配合孕婦較常發生的症狀,以下提出各種建議,請務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看看。

1) 貧血

懷孕時,為了傳送充足的血液給寶寶,血液的循環量會增加。雖然說血液循環的量增加了,但因為只是血液中的水分增多而已,所以比起懷孕之前,血液變得更是水水的,容易引起貧血。

飲食/

多攝取小松菜、羊栖菜、蛤蜊、芝麻等鐵質含量多的食品,同時也攝取含有優質蛋白質的大豆食品、維他命C豐富的綠黃色蔬菜等等。

生活/

懷孕時和懷孕前相比,據說鐵質的需求量是1.5倍左右,但如果生活上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也無須格外補充營養補充品。請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用心地從飲食中攝取鐵質吧。定期產檢時若被診斷出貧血,就需遵從主治醫生的指示。

2) 便秘

有些人雖然以前從來沒有被便秘困擾過,但懷孕之後,卻因為變大的子宮壓迫到直腸,而引起便秘。便秘持續下去的話,也容易造成痔瘡,所以務必要注意。

飲食/

請多攝取地瓜、蓮藕等根菜類,海帶芽、羊栖菜等海藻類,以及菇類等含有很多膳食纖維的食品,也請攝取足夠的水分。

生活/

請養成做孕婦瑜伽或步行等適度運動的習慣吧。另外,有便意的時候卻忍著不排便,可能因此錯失時機而引起便秘。不管有沒有便意,最好每天都在固定時間去廁所,養成習慣很重要。

3) 害喜

害喜是從懷孕前期開始的症狀,大多人到第12~16週左右時就會改善。害喜持續的時間長度是因人而異,症狀也是各式各樣,包括想吐、改變食物嗜好、吃不下東西,或總是嘴饞想吃點什麼的狀況等等。

飲食/

若是常常吃不下東西,就在想吃的時候,少量進食,注意不要挑食。在料理中淋上檸檬汁,選擇加了酸味的食物,或醃漬菜等清爽的食物,比較容易吃得下。嘴饞的話,要留意少量就好,一點一點地吃東西。並且請在考量到寶寶的營養下,用心選擇吃的東西。清涼飲料或冰淇淋等,含有很多砂糖的食物都要避免,改成用當季水果來克服嘴饞吧。

生活/

吃不下的症狀如果持續太久,心裡也會變得很不安吧。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因為之前儲存在母體內的營養還很充足,所以還不用太過擔心。不妨和朋友聊聊天,或是出去走走,轉換一下心情就好了。

如果有這樣的症狀 請和主治醫生討論/一天吐好幾次,體重也減輕了4~5公斤,不只是食物,就連水都喝不下等等。日常生活都無法正常過,因為害喜變得很辛苦的孕婦,請和主治醫生討論改善方法。

4) 腳的冰冷、水腫

冰冷和水腫有密切的關係,因身體冰冷影響腎臟功能低下的話,就會出現水腫。懷孕時,腿和腰的冰冷,會形成對寶寶來說很不舒服的環境,所以需要多加注意。

飲食/

茄子、小黃瓜、苦瓜等夏季蔬菜,芒果、木瓜等熱帶水果,或是清涼飲料、加了砂糖製成的甜點等,這些食物可能是造成身體比較冰冷的原因,請注意不要攝取過量。

生活/

孕期在夏天時,注意衣著不要穿太薄,也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孕期在冬天時,有必要注意因運動不足而引起的冰冷。建議在天氣好的日子去散散步,或是做做孕婦瑜伽,從身體裡面開始暖起來吧。

建議的對應法/使用薑的泡腳浴

1) 準備一個可以浸泡到小腿深度的水桶或盆子,把一小塊薑磨成泥後放進去。

2) 準備適合熱度的熱水,倒入水桶中約到小腿一半的高度。

3) 把雙腳放進水桶中,泡到額頭或鼻翼出汗,大約15~20分鐘左右即可。這樣做可以讓身體由內而外開始熱起來。

(本文摘自/順產操/台灣廣廈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子營養補充新主張 攝取優良蛋白質,不只吃雞還要多吃魚

圖文提供/新自然主義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新自然主義】月子餐重點——多吃魚,攝取足夠的優良蛋白質

★產後攝取量︰每日65公克(相當於4份魚肉蛋豆)月子餐要增加的營養素第一個就是「蛋白質」。傳統坐月子得天天吃麻油雞、腰子、豬心和豬肝,目的也在此。

檢視相片
 
月子營養補充新主張 攝取優良蛋白質,不只吃雞還要多吃魚

為什麼產後需要特別補充蛋白質呢?主要原因是︰蛋白質食物可幫助生產傷口癒合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一定都會有傷口,而蛋白質具有修補及建造人體組織的重要功能,因此坐月子應多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幫助傷口修復。

蛋白質食物會影響乳量及母乳品質蛋白質有「身體建築師」之稱,是構成及修補細胞、組織和合成多種荷爾蒙、酵素及免疫球蛋白的營養素,坐月子時若蛋白質攝取不足,缺乏製造原料,會影響哺乳媽媽的泌乳量,其次則是會導致母乳所含的蛋白質比例降低,影響母乳品質,進而無法滿足寶寶成長發育所需。

有鑑於此,產後媽媽每日應增加15公克蛋白質的攝取,也就是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須達65公克,而其中一半以上應來自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像是魚、豬、雞、牛等肉類,其中又以魚肉最佳。

魚的蛋白質對產後媽媽和新生寶寶好處更多有些媽媽可能會納悶,傳統坐月子不是都吃麻油雞,為什麼月子餐應該多吃魚,而不是雞呢?在過去之所以會讓產婦吃雞,主要是因為以前有很多地方吃不到魚,但一般農家都會養雞,所以雞的取得最為容易。但時至今日,食材取得方便,這時自然得選擇對產後媽媽和新生寶寶好處更多的魚,因為吃魚比吃肉可以更快修復人體組織,所以對媽媽的傷口復原更有幫助。

檢視相片
 
月子營養補充新主張 攝取優良蛋白質,不只吃雞還要多吃魚

此外,寶寶大腦的發育不是一出生後就定型,仍需要大量的DHA。研究發現,日本媽媽因為常吃魚, 乳汁中DHA含量高達22%,居全球第一;2015年高雄醫學大學及國衛院合作發表的研究也顯示,多吃魚的確能增加母乳和臍帶血中的DHA含量1;Starling 博士發表在2015年國際重要《營養期刊(Nutrients)》 的中繼分析,也從279篇研究、4萬多個案中證實,孕婦、產婦多吃魚,可有效促進孩子的神經發育、運動能力和智力發展。因此我主張「坐月子吃雞不如吃魚」,產婦多吃魚,不只對自己好,而且對寶寶更好!

產婦吃魚須避開高風險魚類和高殘留部位

提到多吃魚,很多人立刻會擔心魚的重金屬汙染風險,特別是汞和鉛等重金屬問題。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2006年二月發表在期刊《Chemosphere》的研究便發現,母乳不僅含汞,而且都市媽媽的母乳中,平均汞含量(2.02μg/L)竟然和漁夫血液中的汞含量(2.04μg/L)相去不遠,進而估算出幼兒暴露值96%以上來自母乳。

所以儘管我建議坐月子時應該多吃魚,但也不能亂吃魚,最好選擇通過重金屬檢驗的魚,或是避開鯊魚、鮪魚等食物鏈頂層的大型魚類,選擇小型的鯖魚、竹筴魚或秋刀魚,會比較安全。此外,重金屬會累積在魚油脂多的部位,所以吃未經檢驗的魚應避免吃魚頭、魚皮和魚的內臟脂肪,同時建議攝取多樣化,不同的魚輪流吃,好分散風險(漁獲選購要訣,詳見第九四頁)。

本文出自新自然主義《江守山醫師教你安心好孕》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孩子,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圖文/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

【華人健康網圖文/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教好孩子,從出生開始

幼年時期的重要

因為0-2 歲之間,是腦部發展最快最快的時候。人的大腦在這兩年有重大的發展。這兩年的「教養」可以徹底的改變一個人。因為這是人類「腦部可塑性」最大的時候,也就是最容易塑造一個人的時候。

 
教養孩子,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在 50 年前,唐氏症的孩子,平均壽命只有 20歲 。被認為一輩子不可能獨立自主,須終身受照護。但唐寶寶現在平均年齡已經超過 50 歲,而且我去過台大兒童醫院隔壁的餐廳,他們都可以表現得很不錯。我家附近的 7-11 也有一位唐氏症患者在那邊工作,我覺得他做得很不錯。

為什麼?

因為「早療」

早期介入,徹底的改變了唐寶寶的一生。從終身臥床+很短的壽命到現在已經可以回到社會,獨立工作養活自己。最主要就是因為「早期介入」。

可以這麼想:染色體有狀況的患者,都可以因為早期介入,徹底改變他的人生。那對於多數的孩子來說,改變的力量絕對是更大的。孩子有天生的氣質,但是那個氣質「是可以被改變的」。看看身邊多少人,小時候安靜不講話,害怕群眾。但是現在卻可以面對大眾侃侃而談?而很多從小「行為不當」的孩子,也能循規蹈矩,遵守社會應有的規範。

怎麼做到的?

教育與必要時的治療

0-6歲的孩子,是我最在乎的階段。這段時期的作為,對孩子會有一輩子的重大影響。

結論

1.

好的飲食習慣,請從小開始。從喝奶開始、從第一口副食品開始。


2.

好的睡眠習慣,從出生開始。


3.

好的「紀律」,從他開始會「叛逆」時就要好好引導


4.

兩歲的肥胖,可以預測他將來成年期會有更高的機率肥胖(超過兩倍的危險),更高的機率得糖尿病。


 

幼年時期,只需要「最少的投資」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報」。是一輩子中, CP 值最大最大的時期。比大學還重要的時期。能不把握嗎?

本文出自: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依賴觸控螢幕 睡眠恐減

【中央社巴黎十四日綜合外電報導】

喜歡讓小孩玩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父母恐怕要注意,根據今天公布的最新研究,幼兒使用觸控式螢幕裝置的時間越多,睡眠的時間越短。

法新社報導,這篇刊載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六個月到三歲的幼兒每天多用一小時觸控式螢幕電話或平板,每廿四小時期間的睡眠時間會減少將近十六分鐘。

但該項研究仍無法斷定額外使用觸控式螢幕是幼兒睡眠變少的元凶,或睡眠減少是否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睡眠對於認知發展相當關鍵,特別是幼年時期,腦部與睡眠模式都在共同逐漸形成中。

過去的研究顯示,看電視與玩電玩會導致兒童睡眠問題。

二○一四年,這項研究進行的地點英國,高達七十%的家庭擁有觸控式螢幕裝置。

這份研究針對七一五對擁有嬰兒或幼兒的父母,請他們回報孩子白日與晚上的睡眠時間、他們的孩子多快入睡,以及晚上他們有多常醒著,並同時追蹤這些小孩使用觸控式螢幕裝置時間。

結果發現,所追蹤的幼兒之中,四分之三的兒童每天都會使用觸控式電話或平板,兩或三歲的兒童,比例更升至九十二%,平均每天使用時間為廿五分鐘。

使用越多觸控式螢幕不僅與睡眠減少有關,也與花更久時間入眠有關連,至於睡眠品質,則似乎沒有改變。但這份研究的研究方法與結論也遭到某些專家批評。

英國開放大學統計學榮譽退休教授麥康威說,對於觸控式螢幕使用與睡眠減少的關連,「可以有很多種可能解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貧血便祕好嚴重〜吳明珠:喝滋陰茶補氣血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孕媽咪產後貧血與便祕,常是心中揮不去的夢魘。中醫師指出,產後氣血虛容易出現貧血、便祕,除多休息外,平日應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例如波菜、紅莧菜、葡萄乾等食物,營養也必須要均衡,或是用滋陰茶補氣血改善症狀。

產後貧血便祕好嚴重〜吳明珠:喝滋陰茶補氣血產後貧血便祕好嚴重〜吳明珠:喝滋陰茶補氣血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貧血在中醫屬於「血虛」的範疇,血虛體質常會引起便祕。中醫理論強調「氣血同源」、「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宜從補血、補氣、健脾胃著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達到補氣血效果。

貧血便祕 需滋陰調氣血

事實上,「分娩」對女人來說,是一生中的大事,不但需要耗費許多的體力,流失營養,更對身心是一大考驗,尤其生產過後的婦女,常有腰痠背痛、乳汁分泌不夠、貧血、惡露不絕、便秘等情形,若不好好滋陰調氣血,將影響自身健康。

特別是在坐月子期間,生冷、寒涼食物為絕對禁忌,烤、炸、辣類食物也不可以吃。另應少吃酸性食物,以及少吃鹽及醬油等太鹹食物;食物一定要煮熟溫熱食用,不要吃生菜及生魚片;傷口若有紅腫疼痛時,禁吃麻油、酒煮的食物。

產後氣血虛容易出現貧血便祕,可用藥膳茶飲滋陰調氣血。產後氣血虛容易出現貧血便祕,可用藥膳茶飲滋陰調氣血。

補血食物 強化脾胃氣血

中醫師吳明珠強調,由於生產過程失血多、產後又會排惡露,因此需要有較多營養來強化脾胃氣血。建議可吃一些補血的食物,例如波菜、紅莧菜等食物,或是可選八珍湯加味,調理氣虛血虧症狀。若想要促進產後乳汁的分泌,則建議可吃點麻油雞,用麻油潤腸排泄。

同時,中醫也認為「便秘」是產後三大症之一,調治宜養血潤燥,可選四物湯加味。或喝些蜂蜜水,幫助腸胃消化,另可繞臍周按順時針進行腹部的按摩。每天2至3次,每次不少於10分鐘,以刺激腸胃蠕動。

食療推薦:芝麻核桃蜂蜜糊

原料:黑芝麻、核桃仁、蜂蜜各60克。


做法:先將黑芝麻、核桃仁搗碎、磨成糊,煮熟後對入蜂蜜,每日分兩次服完。


功效:此法能潤滑腸道,通利大便。

 

藥膳茶飲 滋陰補血潤腸

《滋陰補氣茶》

藥材:當歸、川芎、芍藥、地黃、柴胡、甘草、人參、黃耆各約2錢。


作用:可滋陰補血、潤燥。

 

《清熱潤腸茶》

藥材:麻子仁、芍藥、枳實、厚朴、大黃、杏仁、當歸各約2錢。


作用:可清熱瀉火、化積潤燥。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吃手、咬指甲不用太擔心!只要注意這件事就行

 

【早安健康/王宏哲(兒童發展醫學專家)】愛吃手、咬指甲,不是壓力大,生活怪癖的科學新解

 

 

吸手指(尤其是大拇指)和咬指甲,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兩種口腔習慣,大多數的父母都不能接受。

 

 

孩子其實天生就愛吸吮手指,尤其出生之後的幾個月會越來越誇張,高峰通常持續到十八個月至兩歲。大部分的孩子在四歲時就會自己停止吃手,但有些孩子還會持續出現,直到成人時期。

 

 

而咬指甲也是一種常見於小孩子和成人的口腔習慣,但鮮少發生在不到三歲的孩子。而三至六歲時,有咬指甲習慣的孩子比例卻會迅速增加,並隨著年紀而逐漸增長,在青少年時期會達到高峰,接著再逐漸減少。根據研究發現,七至十歲的兒童有二十八%至三十三%的比例有咬指甲的行為,十九%至二十九%的成人有咬指甲的習慣。

 

 

不良的口腔習慣,不需過度焦慮

 

 

孩子為何會有吸手指或咬指甲的欲望呢?通常認為這是用來讓自己感到舒適愉悅、減壓,甚至也被認為是種衝動控制異常的行為,但其實至今仍無定論。尤其像吸手指,它是一種能撫慰自己、讓自己感到愉快的行為,所以孩子吸手指不一定是有心理壓力或焦慮時才會產生。

 

 

不過咬指甲就不一樣了,近年來的研究已經推翻了孩童是因為緊張焦慮而咬指甲的這種理論。研究發現,孩子咬指甲主要是出現在無聊或是正在處理困難的事情時。無聊時選擇咬指甲的行為來排解,可能和平時的活動量較不足及感覺統合異常有關;而處理困難事情時咬指甲,則是藉此提升當時的專注力。當然也有五成以上的孩童是因為遺傳,或透過觀察父母或兄弟姊妹等環境因素,進而學習他們的咬指甲行為。

 

 

雖然吃手、咬指甲和孩子心理層面的拉警報無關,但可不代表和其他發展無關喔!除了衛生問題外,吃手、咬指甲都可能會影響牙齒的咬合。臨床發現過度地吸手指,會影響上顎或牙齒的排列,所以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五歲後就一定要處理。

 

 

另外,過度地咬指甲,也會影響指甲的生成。甚至也有學者推測成人時期的吸菸或咀嚼口香糖的習慣,和兒童時期咬指甲是有關連的。

 

 

不過根據二〇一六年的研究發現指出,兒童早期有吃手、咬指甲習慣者,在兒童時期、甚至成年時,較不容易有過敏的情況發生,很有趣吧!不過這可不是在告訴你,就要鼓勵孩子繼續這些習慣,而是提醒你別太過度擔憂、焦慮。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無效管教Out ,科學育兒 In,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王宏哲(兒童發展醫學專家)/時報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難入睡?睡眠障礙關鍵:習慣+環境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小兒部楊明道醫師】何時該懷疑兒童有睡眠問題?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常見兒童睡眠障礙的症狀

1.早上很難叫起床,或是叫醒後還是常覺得睡不飽。


2.上課時常打瞌睡。


3.打鼾。


4.連續超過一個月以上,晚上很難入睡,或是很難一覺到天亮 。


5.夜間睡眠時出現奇怪行為。


6.睡眠週期異常,例如:夜貓子。

 

睡眠門診會安排哪些檢查?

兒童睡眠問題常常是一個詳細、連續一週以上(包含週末)的睡眠日記就可看出問題所在。一個好的睡眠日記記載上床時間、關燈時間、實際入睡時間、起床時間(自己醒來,或是家人叫醒)、午睡時間。因此家長若能在看門診前,先記錄好一週以上兒童的睡眠日記,會幫助醫師提早診斷兒童睡眠問題所在。

當然有些情況(例如:兒童睡睡醒醒、睡眠期破碎,或是家長無法配合記錄兒童睡眠時間等),睡眠日記無法取得,也可以配戴腕動計(actigraphy,像手錶戴於兒童手腕上),連續配戴一週以上,再回醫院,由軟體分析兒童清醒睡眠週期。

何時需要安排睡眠檢查呢?

一般所說的睡眠檢查,指的是睡眠多重生理監測檢查(polysomnography)。晚上來醫院報到之後,技術員便會幫病患裝上各種電極和感應器,包括頭皮上貼腦電波電極、雙眼外側貼眼動圖電極、鼻孔裝上呼吸氣流感應器、下巴和雙腿貼上肌電圖電極、胸壁貼上心電圖電極、胸部和腹部各上呼吸運動感應綁帶,最後手指夾上血液氧氣感應器。

由此可知,全身幾乎貼有各式電極和感應器,以這樣的睡姿,不是很舒服。因此排到睡眠檢查必須有理由才安排,不是所有有睡眠問題的病患都需要接受睡眠檢查,特別是兒童睡眠問題,常常靠病史詢問、睡眠日記、輔以腕動計,便可確立診斷。常見需要安排睡眠檢查的兒童睡眠疾病包括:打鼾、睡很久白天還是常打瞌睡、或是睡覺時兩腳動個不停、以及夜間睡眠時出現奇怪行為。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環境

上床及起床時間每日固定且適當:學童普遍有平常天睡眠嚴重不足,週末補眠情形;然而睡眠時間不固定,不僅週末晚起,接著週日晚上不想睡,晚睡,週一早上便起不來,長期下來也容易睡眠清醒週期混亂。至於入睡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好,過早(例如:家長早早晚上七、八點就把兒童趕上床睡)會造成兒童生理上沒有睡意,進入臥室,只好自己找東西玩,玩累了才睡,睡到半夜又醒來;過晚,當然早上很難叫起床,影響上學。


白天小睡要適宜,不可過多:特別針對晚上不想睡的兒童,午睡一般建議不要超過30分鐘,傍晚後也不宜再小睡。兒童若不想午睡,也不用刻意逼他們午睡。


晚上不喝興奮性飲料/食物:咖啡、茶、可樂、巧克力、某些成藥(含酒精、咖啡因或興奮性藥物)。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電視遊樂器、動作片等,建議從事閱讀和聽清柔音樂,以蘊釀兒童想睡的心理生理狀態。也必須提醒家長的是,從事這些睡前活動必須在客廳或書房,兒童有睡意時才進入臥室,不可在床上看書聽音樂滑手機。此外手機或平板電腦已被證實具有強光,會抑制大腦分泌助眠激素(褪黑激素),晚上睡不著的兒童應該避免使用。。


為避免睡眠中有飢餓感,睡前可吃一些點心,喝杯牛奶,但也不可吃大餐。


睡前不宜攝取太多水份:特別是容易尿床的兒童。


良好臥室環境:兒童進入臥室之後,臥室昏暗且安靜,室溫涼爽舒適(建議攝氏25-26度)。常見問題之一,-

兒童乖乖進入臥室,家長客廳看電視或聊天,若缺乏良好隔音設施,一樣會影響到兒童睡眠。


獨立睡覺:從嬰兒開始,父母和孩童同睡一張床上,甚至同一個房間都是不好的,大人和小孩睡眠都會受到影響;兒童也會養成一定要父母陪,甚至哄才能入睡的壞習慣。此外,嬰兒和父母同床也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之一。

 

兒童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臥室環境,才會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讓兒童白天注意力、學習力保持在最佳狀態。兒童睡眠障礙確實是存在的,長久以來被家長、老師,甚至是醫師忽略,面對白天打瞌睡、不專心的兒童,不能總以懶散不愛念書責罵。即早就醫,正確診斷,即早治療矯正,才能幫助兒童,避免問題累積愈來愈多,被歸類為問題學生。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黴漿菌作怪,3歲童咳不停 分級醫療轉院治癒

】 
 
(關鍵字: 新光醫院 , 洪子仁 , 黴漿菌 , 分級醫療 , 轉診制度 )

有小病不一定要先往大醫院擠,但是,如果在診所治療,病情仍然無法控制,現在也可以透過分級醫療政策的社區診所轉診制度,獲得妥善照顧治療。1名3歲病童因咳嗽發燒於診所看診3次,但是持續咳嗽2周與發燒4天,病情已進展至重症病程,診所醫師及時轉診至新光醫院,病童症狀獲得控制,順利康復出院。

 

新光醫院廣結各社區診所成立社區醫療群合作,建立快速且完善的轉診制度。(圖片提供/新光醫院)
新光醫院廣結各社區診所成立社區醫療群合作,建立快速且完善的轉診制度。(圖片提供/新光醫院)

 

為了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分級醫療政策,有效分配健保資源,並提供區域民眾轉診連續性照護,落實分級醫療推動「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新光醫院廣結各社區診所成立社區醫療群合作,建立快速且完善的轉診制度。

當新光醫院小兒科穆淑琪主任接獲從診所轉診而來的這1名3歲病童,經安排抽血檢驗與X光檢查以釐清病原為黴漿菌,立即安排住院治療,提供進一步呼吸治療與靜脈輸液治療後,目前病童順利康復出院,住院期間評估病童罹患呼吸道過敏症,後續雙向轉診回診所持續門診治療。

新光醫院洪子仁副院長、家庭醫學科陳仲達主任、秘書室吳淑珍副主任今6日親赴黃正宏診所(磺溪社區醫療群)舉行掛牌儀式,目標在於結合各社區診所,建立雙向快速地轉診機制,未來將邀請士林、北投、三重、蘆洲等社區診所參與。

洪子仁副院長表示,民眾只要於掛有「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合作診所」招牌的診所就醫,如需更高階之醫療處置或精確的儀器檢查,皆可請醫師開立轉診單至新光醫院轉診就醫。持有轉診單至新光醫院1樓「轉診服務櫃台」,可快速安排各科掛號,並由志工引導路線。且合作診所可藉由新光醫院「基層醫療資訊共用系統」中查看到轉診病人之電子病歷,以及相關醫療處置結果,有效掌握病人生理狀況,整合社區醫療連續性照護,為民眾健康把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掉髮怎麼救?必補蛋白質、鐵質健脾養氣血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產後掉髮是許多女性心中揮不去的夢魘,中醫師指出,女性掉髮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外,壓力、熬夜及缺鐵等也是掉髮的因素。不同於男性的落髮困擾,不少女性產後無故落髮主因,會發現與「貧血」多少有相關,因此,「健脾養氣血」很重要。

產後掉髮怎麼救?必補蛋白質、鐵質健脾養氣血產後掉髮怎麼救?必補蛋白質、鐵質健脾養氣血

中醫師羅明宇指出,產後掉髮是許多育齡婦女的共同煩惱,主要是產後婦女因為荷爾蒙改變、產後氣血不足就容易掉髮,甚至有些女性從懷孕階段就開始掉髮,不但影響外觀,隨著每次梳落的頭髮增加,也會造成難以言喻的心理壓力。

防產後掉髮 先健脾養氣血

傳統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血旺則髮旺」,說明血是頭髮生長與營養的關鍵。生產過程的用力、傷口和出血容易造成氣血損傷,加上產後照顧新生兒若沒有足夠的休息,會更耗氣傷血,直接影響頭皮的血液循環,進而導致毛髮枯槁脫落。

建議產後婦女,平日可多吃黑豆、龍眼肉、芝麻等,或是以枸杞子加何首烏燉肉食用,可以幫助頭髮保持烏黑亮麗與生長,同時可補肝腎、益氣血。但若是症狀嚴重者,或是伴隨疲勞、頭暈無力,或情緒低落等狀況,則應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

產後掉髮是許多女性心中揮不去的夢魘。產後掉髮是許多女性心中揮不去的夢魘。

中醫師羅明宇強調,產後6個月的身體是「虛、寒、淤」的體質,因此使用藥膳進補時,要避免寒涼藥性的中藥與食材,都能有效的幫助減緩落髮狀況,切勿過量食用寒性或溫熱的食物。

除此之外,產後嚴重掉髮,可使用四物、杜仲、白蒺藜等中藥來緩減掉髮情況。另外,風熱或體質燥熱的人,也容易有掉髮現象,不僅常引起頭皮搔癢、長丘疹,甚至嚴重會引起毛囊炎,建議可多喝菊花或薄荷茶,有助於清熱與散熱,改善大量落髮。

防掉髮飲食 4多2少原則

中醫師羅明宇建議,要養好氣血,可先從飲食中做起,首先應掌握「4多2少」原則,多從天然食物中補足蛋白質、鐵質等著手,以促進頭髮健康;同時要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愛吃甜食、辛辣物、炸物,或是冰涼冷飲等。

1.多補充蛋白質:過度減肥或是營養不均衡的人,最容易有落髮現象。建議可以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雞精、牛奶、雞蛋等,預防落髮。


2.多吃綠色食物:綠色食物主入肝,可幫助補足養肝血,加速頭髮生長。如:深綠色蔬菜、菠菜、地瓜葉、青豆。


3.多吃入腎食物:黑色的食物,在中醫上看來是「養腎」、「補腎」的食物,有助於頭髮生長。如:黑木耳、髮菜、海帶、黑豆、黑芝麻、烏骨雞、桑椹。


4.多吃含鐵質食物:很多掉髮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缺血」,因此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如:鵝肉、鴨肉、瘦肉、牡蠣、蛤利等。


5.少喝生冷飲食:脾胃也是生氣血的重要來源,然而脾胃喜歡處在「溫暖」的環境,如果常吃冷飲、生食,會影響脾胃氣血。


6.少吃甜食:甜生痰,若食用過多易加速體內痰濕情況,使得氣血無法順利運行,造成掉髮情況更嚴重。

 

【貼心小叮嚀】:

基本上,無論是坐月子期間或已經坐完月子,產後半年內的婦女要多休養,在進補方面,只要把握「依照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盡量避免過寒或刺激性食物。在虛寒的體質下,飲食、作息都要恰當,不應過度勞累,就會有效避免掉髮的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害喜、腹脹氣吃不好怎麼辦?醫推「乾濕分離」飲食法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嗝!老公,我胃脹脹的好難受,剩下的飯你幫我吃完」、「呵~嗯,昨天晚上一直起床上廁所,根本沒辦法睡覺,白天工作好想睡…」女性在孕期會出現五花八門的症狀,輕則讓人感到些微不適,重則影響生活作息。要緩解這些症狀,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調整飲食。只要吃對食物,孕期也能過得很輕鬆。

孕媽咪害喜、腹脹氣吃不好怎麼辦?醫推「乾濕分離」飲食法孕媽咪害喜、腹脹氣吃不好怎麼辦?醫推「乾濕分離」飲食法

【★☆孕期症狀→脹氣】

*表現

一直打嗝、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脹的,有時吃太多還會把前一餐的食物吐出來,害喜症狀明顯。

*建議攝取食物/營養素

孕期脹氣的主要原因是腸胃蠕動變慢,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軟質以及半流質食物促進腸胃蠕動。新店耕莘醫院安康院區營養師黃筱菲建議孕媽咪一餐可以攝取1~2碗8分滿的蔬菜,再視情況搭配稀飯、湯麵;平常多補充富含B1和鈣質的食物,並在料理時視情況加入薑片以緩解脹氣感。

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則表示,碳酸飲料可以中和胃酸讓胃不那麼難受,脹氣的人不妨喝一點汽水,但不要過量以免讓脹氣更嚴重。對乳糖敏感的人最好用起司或優格取代牛奶。

*飲食禁忌

高糖、高脂、溫度低的食物都會讓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孕期最好別碰冰淇淋、糕餅甜點、壽司和油炸物。此外,一般人常忽略水餃、肉包等絞肉製品也隱含大量油脂,如果平常喜歡吃水餃或將肉包、水煎包當作早餐,也很容易消化不良。還有,豆製品和花椰菜含有棉子糖、水蘇糖等寡糖,這種寡糖類食物很難被腸胃分解,即便加熱也無法改變型態。梨子、水蜜桃、洋蔥、全麥製品、豆製品、高麗菜等產氣食物也要視情況酌量攝取。

孕媽咪害喜、腹脹氣吃不好怎麼辦?醫推「乾濕分離」飲食法孕媽咪害喜、腹脹氣吃不好怎麼辦?醫推「乾濕分離」飲食法

另一方面,由於「咀嚼」、「吸吮」的動作會讓人不自覺吞入過多氣體,平常應少吃口香糖、蜜餞或含酸梅;尤其無糖口香糖中的山梨糖醇無法被人體消化,過量容易引發腸胃不適,孕媽咪須適量食用。

*小叮嚀

雖說攝取產氣食物有脹氣的風險,但每個人體質畢竟不同,並非吃所有產氣食物都會脹氣,況且容易脹氣的奶豆製品可以在孕期提供豐富營養,平常最好還是均衡飲食。王文中主任強調,只要在餐間做好飲食筆記(記錄吃了會脹氣的食物),不需要將產氣食物視為「拒絕往來戶」。

前面提到促進腸胃蠕動可以攝取半流質食物,也許有人會問「全流質食物不是更好消化?」黃筱菲說,其實比起牛奶、豆漿等全流質食物,稀飯、湯麵等半流質食物在腸胃中反而消化得更快,以為「流質食物比較好消化」是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食物好不好消化還是得看其中的營養成份。

乾濕分離,怎麼吃?

許多醫師都會建議害喜嚴重的孕媽咪採取「乾濕分離」的方式用餐。不少人以為乾濕分離就是先喝湯再吃麵包,但將乾食和濕食放在同一餐中,兩者最後還是會在胃中混合。黃筱菲指出,乾濕分離應該是將乾食和濕食的用餐時間分開,至少間隔1~2小時,如此才能有效防止孕吐。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年3月號。new.mababy.com/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們一定要學!預防肩頸腰疼痛的最佳哺乳姿勢

 

【早安健康/宋美玄(婦產科醫師)】一定要學會的輕鬆哺乳姿勢

 

 

戰戰兢兢地懷抱著剛出生的寶寶,反而無法順利哺乳。

 

 

哺乳的「姿勢」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並不是只有讓寶寶的嘴巴含住乳頭就好。

 

 

雖然都會有護理師提供指導,但是有時候他們建議的卻是不怎麼有效果的姿勢。對於必須經常哺乳的媽媽而言,輕鬆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產後母體元氣大傷、骨盆底肌肉群也因為生產而受傷。腰部應該也會疼痛。持續使用不甚習慣、勉強的姿勢哺乳,肩頸腰部都會變得僵硬。

 

 

產後,我剛好有機會與擁有國際泌乳顧問(International Lactation Consultant)證照的人學習許多事情。事實上有很多事都是「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啊!」的感覺。這時,我才知道哺乳姿勢的重要性。

 

 

如下方插圖,仰躺式(layback)的姿勢可以讓媽媽的腰部輕鬆,寶寶也能夠反射性地順利吸住乳頭!我在產後三個月時才開始嘗試這個方法,頓時感覺非常地輕鬆。

 

 

 

 

好的姿勢還能夠預防乳頭疼痛,即使已經破皮也能夠減輕疼痛。光是這一點就幫了媽媽很大的忙。

 

 

現在回想起來,住院期間乳頭周圍起了很多的水泡、胸部前端破皮,痛得我要死要活的,就是因為寶寶乳頭含得太淺了。

 

 

嘗試改用這種仰躺姿勢,發現寶寶可以自然地趴坐在我的腹部,含乳頭就會比較深。

 

 

當然僅有姿勢還不夠。

 

 

其實只要找到一個媽媽覺得輕鬆,而且乳頭可以直接放入寶寶嘴巴內的姿勢就可以了。一開始醫院所教的姿勢,並不算是真正的「正確」姿勢。可以放置一個枕頭,讓背部及腰部靠在枕頭上,再尋找對自己而言最輕鬆的姿勢。

 

 

仰躺姿勢對我來說是最輕鬆的姿勢,也請各位試試看喔!

 

 

此外,乳頭疼痛時還可以使用擠乳器,讓乳頭稍微休息一下,會恢復得比較快,請各位試試看吧!我自己試過日本製、外國製、電動、手動等各種擠乳器,每一種效果都不錯,可以依自己喜好挑選。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女醫師給準媽咪的懷孕安產書》/宋美玄(婦產科醫師)/世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要餵到幾歲?聽聽兒科權威怎麼說

 
 
 
母乳要餵到幾歲?聽聽兒科權威怎麼說
對嬰兒來說,母乳無疑是最佳的營養來源,從前阿嬤一輩甚至認為,嬰兒應該哺育母乳達十二個月之久,才能達到讓孩子頭好壯壯的功效。
 

然而,醫學上的最佳解答為何?母乳應該要餵到嬰兒幾個月大,才是「最恰當」的作法?無論國內外,此議題一直以來都有無數爭論。有人說,母乳應該餵到四個月最好,另有一派人馬認為六個月為佳;甚至衛生組織建議,最好持續到兩歲為止。眾多說法讓準媽媽們可說是聽得一頭霧水,難以取決。
 

在此,台大兒科權威、榮獲「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的李秉穎醫師將在《破除醫學迷思的52張牌》一書中為我們層層剖析,為您的哺乳大計,提供一套最合乎醫學研究的規劃。
 

餵母乳的眾多好處

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純母乳」對嬰兒很好,而其意思就是除了母乳以外,不添加任何固體、液體、水,除了生病時使用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維他命、微量元素液劑、藥物等。而餵食純母乳的好處有哪些呢?李秉穎醫師在《破除醫學迷思的52張牌》一書中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這些具體好處包括:


1.減少嬰兒感染症,尤其是腸胃炎引發的腹瀉
2.減少嬰兒猝死症
3.減少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
4.智商較高
5.減少母親卵巢癌、乳癌
6.促進親子關係
7.自然節育


前四至六個月哺育純母乳

根據李秉穎醫師與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一般情況而言,足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兒應該在出生後就儘速哺育「純母乳」,持續四至六個月,並且建議哺育「母乳」至一歲,但是不建議哺育「純母乳」超過六個月。
 

第四個月開始,哺育純母乳的嬰兒應該每日補充「口服鐵劑」、「400IU口服維他命D補充劑」,這兩樣營養素不僅與貧血、骨骼有關,還會影響神經發展,至為重要。
 

而餵食「純母乳」,究竟要選擇四個月還是六個月,李秉穎醫師表示,這必須端視寶寶們個別的情況而定,不能足一而論。
 

如果第四個月起,經醫師診斷嬰兒開始出現缺鐵、維生素D與其他微量元素的情形,就應該終止「純母乳」,開始加入含有鐵、鋅還有維他命D等營養素的副食品。


 

資料來源:《破除醫療迷思的52張牌》
出版社:原水文化
作者:李秉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現代人的月子!婦產科醫師從飲食、清潔、哺乳談起

 
 
 
做現代人的月子!婦產科醫師從飲食、清潔、哺乳談起
【早安健康/田吉順(婦產科醫師)】 

逃不開的坐月子

講產後就不能不提坐月子,尤其是對於現代人而言,存在各種傳統的和反傳統的觀點,不管你是哪一派的,都逃不掉要和坐月子這事兒扯上關係。 

關於坐月子的兩種論調
目前社會上,關於坐月子這件事兒,有兩大論調,二者之間相互爭論,互不相讓。這兩大論調嘛,當然就是坐月子和不坐月子了。 

強調坐月子的一派,說坐月子是女人一輩子的大事兒,各種所謂的習俗可謂千奇百怪。在月子裡,房間不能通風,產婦不能洗頭、洗澡,連牙都不能刷。飲食禁忌頗多,生冷海鮮通通遠離,說這是「發物」,對傷口不好。另外,讓產婦儘量不要下地,更不要說到戶外了。如果你膽敢不遵從,那麼就要咒你會罹患「月子病」。這東西可不好惹,一旦罹患這病就是一輩子的事兒,要想好,你得再生一個,然後按規則坐月子才成! 

簡單點兒說,女人一生完孩子,好像突然間就變成了怪物,必須要被牢牢控制住。強調不坐月子的一派呢,可謂反傳統的一群,反對各種傳統陋習。在他們逃不開的坐月子看來,坐月子就是典型的傳統陋習,不該迷信需要打破傳統。他們好像覺得,女人生完孩子就應該馬上像懷孕之前一樣。而且還流傳著一些說法,說全世界只有中國女性是坐月子的,而科技發達的西方國家的女性,生完孩子都不坐月子;說人家外國人生完孩子當天回家,第二天就上班去了。簡單點兒說,女人如果坐月子,就是愚昧落後的表現! 

這兩種論調都太極端,不正確。 

到底什麼是坐月子
說坐月子之前,得先弄明白到底什麼是坐月子。坐月子最開始其實是古代中國人給婦女做的一些禮儀性的限制。 

女性最大的神祕性,在於她可以孕育生命。所以,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對女人生孩子當然也要做出很多規定。因此,你最早知道坐月子,應該是記錄在《禮記》上的,而不是醫書上。在那裡,它甚至規定了不同等級的人生了孩子,所要遵守的禮儀都是不一樣的。就是說你若是平民村婦生了孩子,就沒資格坐王公大臣夫人們的月子! 

後來,隨著中醫學的發展,在這些規定的基礎上又延展了一些和養生有關的規定,逐漸形成了現在所謂的坐月子。前面提到,坐月子其實是個禮儀性的限制,所以在發展過程中還融入了很多地方性的習俗,每個地方的方法略有不同。於是發展到現在,所謂坐月子的要求也五花八門,而沒有什麼規範,甚至有的習慣還完全相反!很多所謂的習俗,其實不過是從上一代的老人那兒口耳相傳得來的。所以,傳統的坐月子,更多的其實是文化習俗,和醫學沒什麼關係。 

那麼現代的西方人到底坐不坐月子呢?既然傳統的坐月子是一種文化習俗,那麼如果按照中國這種禮儀性的限制要求來說的話,西方人是肯定不坐月子的。但是,如果單從醫學角度來說,西方人其實也是要坐月子的,這個坐月子就是指產褥期的恢復。 

我們知道,懷孕對於女性來說,在整個孕期的9個月時間裡,不單單是作為生殖系統的子宮變大了,而且全身各個系統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妊娠過程很漫長,但是分娩過程相對很短暫。那麼,在胎盤娩出後,就需要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使全身各個系統都恢復到妊娠前的狀態,這段時間被稱為產褥期,一般認為大約是6週。 

所以,西方女性也需要產褥恢復,也要產後隨訪6週,以觀察產褥恢復情況;尤其對有產科併發症的產婦,更應加強隨訪。別以為西方人不是人,你讓人家女人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去上班,還有沒有人性了?這麼侵犯人權的事兒,人家可做不出來。而且,就算很順利地順產,產後也至少要住院觀察48小時;如果是剖腹產的話,術後則要住院96小時,這和國內相比,大約只少了一天,差別並不大。 

坐現代人的月子
那麼,從醫學的角度,現代女性產褥期應該注意些什麼,應該怎麼坐月子呢?顯然現代的月子是沒有那麼多束縛禁忌的,但是,還是有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產後的第一週比較重要,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要注意出血情況,還有體溫、脈搏、血壓這些生命體徵的變化,當然,醫生也會關注這些。除此之外,我們每天查房針對產後患者解釋和囑咐最多的,還包括以下方面。 

飲食
自然分娩的話,飲食沒有禁忌。推薦新鮮的水果、蔬菜、優質蛋白飲食,如肉類、魚蝦。建議多喝點兒湯水,有利於發奶。 

小便
因為分娩過程會對膀胱產生刺激,有些產婦生完孩子之後膀胱就麻木了,感覺不到尿意,甚至不會解小便了。所以建議產後定時解小便,比如一兩個小時一次,而不要等到尿急了才去。還要特別強調一句,因為產後身體消耗比較大,所以第一次如廁要有人攙扶。 

褥汗
不少產婦反映生完孩子後會出虛汗。其實,那不是虛汗,而是褥汗。因為懷孕的時候,為了保障給寶寶的供應,孕婦體內血液容量是增高的。現在寶寶出來了,多出來的血容量怎麼辦?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汗液排出去的。所以,生完孩子以後出汗是正常的。 

清潔
既然生完孩子會出很多汗,那麼就要注意清潔了,洗頭、洗澡都不是禁忌,千萬別搞得自己髒兮兮的。而且,因為惡露的原因,尤其提醒要保持會陰部清潔,否則容易發生產褥感染。所以要每天清洗會陰,並且保持乾燥。現代醫學認為,即使是在盆中坐浴,盆裡的水也不會上行污染陰道。 

哺乳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鼓勵母乳餵養;為了你自己產後的順利恢復,鼓勵母乳餵養;為了你日後可以減少患乳腺癌的風險,鼓勵母乳餵養;為了增進母子間的感情,鼓勵母乳餵養;為了你自己的生活便捷,鼓勵母乳餵養;就算為了能省點兒奶粉錢,也要鼓勵母乳餵養!對於絕大多數產婦來說,母乳完全足夠供應寶寶每日所需的飯量,而且還會越吸越多,所以如果寶寶吸完之後還有剩餘,不要留著,要及時排空,保持泌乳暢通,小心不要積乳。 

當然,除了這些,在產褥期還要注意休息,儘量保障充足的睡眠。產婦每天哺乳餵孩子還是很辛苦的,所以,要抽空睡一會兒。另外,心情的調節也很重要。產後因為激素急劇變化的原因,有一部分產婦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不過,大部分人只是有一些憂鬱的表現,還達不到憂鬱症的診斷,但是作為產婦和家屬也應該有所重視,注意心理上的調節和情感上的支持。 

生完孩子以後的麻煩事兒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完孩子任務完成了,但是身體也隨之產生了變化。生完孩子其實還有些事情並沒完,不是說注意休息、注意營養就夠了的。 

生完也不能掉以輕心
我們婦產科主任曾經說過一個大約發生在30年前的故事,是她在做住院醫生時候的真實病例。 

一個產婦因為子癇前期做了剖腹產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於是就出院了。辦完出院手續,患者剛剛走到醫院門口,就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了。家屬趕緊把她抬到醫院急診室搶救,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救過來。 

這個患者經歷了孕期高血壓的坎坷,經歷了剖腹產手術的風險,終於做完手術要出院了,最後還是倒在了醫院門口。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最終的結論是:肺栓塞!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原因是孕產期血流淤滯,體內流動緩慢的血液在深靜脈中比較容易形成血栓,這些血栓脫落之後可能會被血液帶到肺部,堵塞了肺動脈血管,從而引起猝死。所以,這個疾病的特點就是發病隱匿,之前可能沒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就是覺得有點兒下肢酸脹;但是一旦發病,就會進展很快,讓人措手不及,來不及搶救。 

在西方發達國家,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中,血栓栓塞性疾病肯定是排在前三位的,甚至有些國家是排在首位的,其殺傷力和兇險程度可見一斑。 

雖然這種栓塞性疾病在孕期也有可能發生,但是,經過了分娩或者手術的過程,出現的概率又大大增加了。所以,對於產婦來說,不要以為生完孩子,分娩結束就大功告成了,還有一些風險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生完孩子可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動
那麼這種疾病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呢?藥物預防是醫生的事情,對於孕產婦來說,平時生活中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發生血栓栓塞的一些高危因素:高齡孕婦、肥胖、長期臥床或是吸煙、剖腹產手術、產科相關併發症、血栓栓塞家族史等等。 

存在高危因素不等於就一定會發生,但需要高度警惕。在預防上,就需要盡可能地減少高危因素的數量。像剖腹產手術、產科相關併發症、血栓栓塞家族史這些情況,有可能不是你自己能左右得了的,但是另外一些因素自己還是可以注意得到的。比如懷孕的年齡儘量不要太大,比如戒煙,比如飲食控制和體重管理,比如不要盲目要求剖腹產,比如盡可能地減少長期臥床的時間。 

所以,在前面產褥期的注意事項中,還有一條沒有提到,這裡要單獨拿出來強調一下,就是產後一定要盡可能地適量下床活動,生完孩子或者做完手術,最好盡早下床活動,千萬不要一直臥床休息。尤其對於那些孕期活動就比較少,或者長期臥床安胎的孕婦,適量活動更加重要。現在,你又發現了一條安胎的風險了。所以再次提醒,安胎這件事兒,真的要慎重。 

順產後陰道鬆弛?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
這可能是很多女性私底下經常討論的事情,陰道分娩會不會造成陰道鬆弛,進而影響以後的性生活品質? 

答案不是三言兩語說得完的。分娩的過程中,陰道會被擴張,陰壁皺褶消失,以利於胎兒娩出。分娩結束後,雖然全身各個系統臟器開始恢復,但是,不可能全身各系統完全恢復至懷孕前的水準,初產婦和經產婦也肯定是有區別的。 

不過,關於以後性生活的品質問題,倒是不必過多擔心。就好像男人的陰莖粗細長短不是性生活品質的決定因素一樣,陰道壁的鬆弛程度也不是性生活品質的決定因素。雖然和懷孕前相比陰道壁鬆弛了一些,但還是有正常的彈性和皺褶的。不要以為一說到鬆弛,就像是電影《芭樂特》裡說的「巫師的袖子」,正常經產婦的陰道鬆緊程度,是不會影響性生活的。所以,不必因為這種問題而擔心陰道分娩。而且更有研究認為,經過陰道分娩,在更年期時性生活品質相對更好。

另外,坐完月子後,還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來鍛鍊骨盆底肌。簡單地說就是針對可使小便突然中斷以收縮的肌肉,做收縮舒張練習。每天做3或4次,每次5~10分鐘,可以恢復骨盆底肌張力,預防骨盆底臟器脫垂。 

最後順帶提一句,有些人哺乳期就可以恢復排卵了,而且,哺乳期排卵和月經來潮都沒什麼徵兆,也不規律。有些人哺乳10個月,可能會來四五次月經,間隔時間也不固定,這都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在哺乳期有性生活,也要記得做好避孕措施。比較好的方法嘛,推薦保險套吧。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婦產科醫生跟妳聊懷孕》/田吉順(婦產科醫師)/四塊玉文創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媽媽注意!早產、過輕寶寶更需補充2維生素

 
哺乳媽媽注意!早產、過輕寶寶更需補充2維生素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視黃醇(Retinol)及α-生育酚(alpha-Tocopherol)是維生素A及E最重要的存在型式,這些脂溶性維生素是新生兒成長所需營養的重要來源。 

非常低體重(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新生兒血漿及體內的維生素A及E濃度皆較低,由於暴露在感染的高風險環境及高含氧環境中,因此需充足的維生素促進免疫系統並避免氧中毒。 

母乳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在初乳(Colostrum)中含量最高,而餵食母乳對早產兒的生長及營養狀況皆優於配方奶。 

發表於《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的最新研究分析維生素A及E在初乳中濃度是否能滿足早產兒的需求,試驗中,研究人員收集105位早產母親的初乳,並以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分析視黃醇及α-生育酚濃度。 

實驗結果顯示,每100毫升的初乳約含有50微克視黃醇及1500微克α-生育酚,此含量遠低於目前每公斤300〜800微克視黃醇及2000〜8000微克α-生育酚的建議用量,尤其血漿中缺乏維生素或患妊娠毒血症產婦含量更低,因此研究人員建議需利用加強維生素之母乳營養補充品、配方奶或輸注靜脈營養的方式增加早產而維生素A及E的攝取量。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的網頁 
http://www.pediatr-neonatol.com/article/S1875-9572(15)00111-4/abstract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