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關於產後康復 蘇河仰醫師提醒:媽媽們面對產後七大困境 千萬別操之過急!

 
350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黃秀麗台北報導)生完寶寶的媽媽們除了做坐月子,越來越多人重視產後康復,產後康復是什麼? 產後康復從字面上顧名思議,女性歷經孕育過程後,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妊娠過程中對於身體多少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除了一個月的休養,接下來有計畫的讓產後身體恢復的更好,產後康復計畫讓身體更有效率的恢復規畫。

產後康復的目的,讓婦女在產後身體的各項功能恢復到理想狀態,育禾婦幼診所院長蘇河仰醫師表示:懷孕的過程大約會面臨身體各項機能損害,一、骨盆問題:盆底肌與腹直肌因為長時間的拉扯,導致腹部肌肉較為鬆弛,骨盆變寬或髖關節移位,二、腹部鬆弛:子宮因胎兒撐大,腹直肌明顯鬆弛,三、子宮問題:分娩易造成子宮移位、脫垂及婦科問題 。四、陰道鬆弛:分娩撐大陰道影響緊縮功能。 五、內臟移位:隨著孕期寶寶不斷長大,內臟位置受長時間壓迫都需時間歸位修護。六、漏尿情形:妊娠和分娩過程造成的盆底肌肉損傷是產後漏尿的主要原因。七、身形變形:這是媽媽最關心的部分,難以恢復產前的曼妙身材或是皮膚暗沈。

蘇河仰醫師認為嚴格來講產後康復,從溫柔的生產、坐月子就是開始的一連串的養護,但因為生完產後的1個月內母體都還很虛弱,坐月子期間就以修養為主也是產康重要的一環,女性產後子宮、陰道及卵巢的問題會比較多,透過規律的收縮運動,逐步幫助肌肉恢復彈性,所幸現今醫療發達,可以透過許多輔助性的治療改善症狀,例如面對女性陰道鬆弛現在醫療有輔助性的雷射可以幫助緊實、緩解漏尿、淡化妊娠紋等問題,產後康復不僅在積極康復計畫,對於預防也應重視,此時產後媽媽的身體變化巨大,乳房超音波的檢查更不可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因為生活型態及身體的改變,媽媽的心理狀態也是很重要的課題,提醒媽媽們產後康復切勿操之過急,不要任意進行一些危險急瘦身行為,保持良好規律生活作習,均衡攝取營養,關於運動的規畫因為每個人情形不同,也可以與自己的婦產科專科醫師討論,聽從專業的建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漢肺炎跟感冒病毒差異?醫指2最大不同點

 
38.3k 人追蹤
追蹤
 
隋昊志
檢視相片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持續蔓延,台灣迄今也已有18例確診病例,民眾人人自危。美國一例病例報告顯示,武漢肺炎與一般感冒病毒最大的不同,就是幾乎沒有流鼻水,且大多數患者咳嗽不會有痰出現。

 

檢視相片
 
謝宗學指出武漢肺炎跟感冒病毒差異最大不同點。(圖/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


醫學中心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13日)凌晨在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自己上週帶2位研究醫師唸美國首例武漢肺炎的病例報告,2人皆表示光依靠症狀不能和其他感冒病毒做出明顯區別;但分析該篇病例報告與其他研究報告可見,武漢肺炎病毒與其他感冒病毒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最大的不同是,「幾乎沒有流鼻水」且「大多數是不帶痰的咳嗽」,單就臨床症狀比較近似於「黴漿菌感染」。

 


謝宗學指出,武漢肺炎血液報告中的白血球分析,大部分呈現白血球低下,白血球中的淋巴球也低下,比較近似於「流感病毒感染」,若再分析重症的胸部 X 光片,不像細菌肺炎通常是單側、界線分明的斑塊,而是「雙側、毛玻璃浸潤」,比較近似SARS,甚至比SARS嚴重。

 


謝宗學認為,若沒有明確旅遊史和接觸史,看到病人臨床症狀像黴漿菌感染,但血液檢驗的白血球分析像流感病毒感染時,要將武漢肺炎納入鑑別診斷;若是併發重症,胸部X光像SARS時,就應該高度懷疑是武漢肺炎重症。

 


謝宗學表示,以上分析是基於現有研究報告而來,未來對武漢肺炎病毒更加了解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再者,不管是臨床症狀、血液報告、胸部X光,頂多只能懷疑無法確診,最後的診斷還是必須依賴PCR篩檢才能確診。

 


《TVBS》提醒您: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提醒民眾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


「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營養品助抗流感武漢肺炎?馬尚榮藥師: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5.3k 人追蹤
追蹤
 
 
shutterstock

吃營養品助抗流感武漢肺炎?馬尚榮藥師: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近日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僅在全球掀起了搶購口罩的熱潮,也讓大家重新重視維持免疫力的課題。而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運動習慣之外,不少人也討論著營養品、保健食品是否真的對於武漢肺炎是有正面影響力。究竟是否真的有利防武漢肺炎?又該怎麼吃?又要怎麼挑才好?來看馬尚榮藥師怎麼說。

防武漢肺炎吃營養品有效?

馬尚榮藥師表示,就目前而言是尚未有任何藥物等能夠直接完全治癒、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的,因此自保的首要任務就是防疫,除此之外就是維持自身免疫力做好戰鬥準備,讓身體在真的遇到病毒時能夠有對抗病毒的力量。而除了良好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外,許多醫學研究、國際期刊也證實透過補充營養品、保健品是有利維持免疫力的。

提升免疫力可以選擇哪類營養品?

馬尚榮藥師表示,一般感冒的時候民眾最熟悉、最常補充的營養品不外乎就是維生命C,其確實為對身體相當重要的維生素之一,不過若想提升免疫力其實也有更直接的選擇,如紫錐花、橄欖葉、鋅、益生菌等。雖目前沒有醫學、科學根據可直接消滅新型冠狀病毒,但已有不少研究證實其對於一般如帶狀皰疹病毒、流感病毒、菜花病毒等病毒而言,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在,對於提升免疫力相當有幫助。

馬尚榮藥師表示,紫錐花在許多研究皆已證實具有分解、破壞病毒的酵素,使其滅亡,是有利於防止病毒再復發的可能。而不少研究發現紫錐花若和流感藥物一起使用,是有利於縮短流感病程及降低流感藥物的副作用,並促進免疫系統,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降低二度感染的風險,且不會產生抗藥性等不良反應,對於病患而言是相當有利的營養品,一般民眾若要補充紫錐花這類型的營養品,可在感冒、得流感的情況下補充約1週,病情痊癒後停用即可;若像是老人等身體免疫力較低弱、常常容易生病的民眾,則可補充約2個月後停1個月,不可長期使用,以免免疫力過盛傷到身體,免疫力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特別留意「維持」免疫力。

除了紫錐花外「橄欖葉」也是一種對防範病毒相當有利的營養品,其有助於破壞病毒細胞壁、抑制酵素等使其滅亡。而像是大家最常聽到的「鋅」也是相當重要的維生素,其有助於促進白血球正常運作,和免疫力關係密切,且有助於傷口癒合,對於抗菌而言也非常有幫助。

而人體的免疫細胞約有7成左右在於腸道,若把腸道顧好對於調節免疫也是相當有利的做法,有許多益生菌的營養品會以「促進免疫力」為主,這類型的益生菌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其可誘導免疫細胞激發能量發揮作用。

購買營養品時需要注意什麼?

馬尚榮藥師表示,會在市面上藥局販賣的營養品基本上是不會有問題的,但為了讓自己在購買營養品時不當冤大頭或買到自己不需要的,在購買的時候應注意相關認證。而在購買時也要注意是否為自己所需的類型,例如益生菌若是買有利促進排便的,或許對於促進免疫力的效果就差強人意;而鋅的相關營養品時需特別留意(如綜合維他命),鋅有不同的種類,對身體的影響都不盡不同,如檸檬酸鋅、酵母鋅等,其在標註上可能只會標註鋅,但對身體而言較有利於吸收的為酵母鋅。因此不論是購買何種營養品,都建議與藥師等專業人士做確認、討論、諮詢為佳。特別是有免疫系統失衡情況的民眾,更要特別留意,萬不可自行擅自購買,以避免情況加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疫力下降,當心你身體裡少了這8種重要物質 2018-08-10|頭條, 健康新知, 最新文章, 健康生活 想要有效地抵抗病毒入侵身體,避免許多感染源與疾病的威脅,免疫力的維護至關重要。免疫力一旦下降,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容易生病,需要長時間恢復,而且容易復發。其他例如傷口容易感染、容易疲勞、睡眠質量差、消化不良、精神萎靡,也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警訊。 預防免疫力下降,必須補充8種重要物質 而免疫力下降的原因除了老化之外,還有生活環境不佳、不規律的生活方式、時常抽菸飲酒、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精神壓力過大等等因素,當然,當免疫力低下時,也代表人體體內有8種重要的物質正在逐漸短缺,急需補充。 這8種重要物質包括: 一、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免疫功能的基礎物質,如果攝取不足會影響組織修復,使皮膚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與擴散,降低抵抗感染的能力。如果要防止免疫力下降,每天都要補充適量的蛋白質,特別是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的動物性蛋白,例如魚蝦肉蛋等。 二、維生素A: 維生素A對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旦缺乏時可能會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細胞角化變性,容易受細菌侵入,增加呼吸道、腸道感染疾病的風險。而要補充維生素A,可以多攝取動物肝臟或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水果。 三、維生素B2: 當身體缺乏維生素B2時,會導致身體的發炎,例如舌頭、眼角、嘴角或嘴唇發炎,就是免疫力下降的標準症狀,可以從動物肝臟、蛋黃、或綠色蔬菜與豆類中攝取補充維生素B2。 四、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減少外界病菌對細胞的干擾,進而促成免疫系統的形成,維持正常的免疫力,如果缺乏維生素C時會出現常常感冒、牙齦出血、或傷口難以癒合的狀況,可以從花椰菜、高麗菜、番茄、草莓、木瓜等蔬果中攝取豐富的維生素C。 五、維生素E: 維生素E是體內的抗氧化劑,同時又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可以提高抗感染能力,而人體可以藉由攝取植物油、堅果、豆類與穀類來增加維生素E。 六、鐵: 鐵是人體造血所不可或缺的要元素,如果體內缺鐵,會導致貧血、降低抗感染能力,而要補充鐵,可以多攝取紅肉、動物內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 七、鋅: 鋅是人體內100多種酶的組成重要成分,尤其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免疫系統的維持有相當關鍵的作用,對於兒童或老年人等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建議可以多吃一些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或動物內臟來補充鋅元素。 八、硒: 硒存在於所有的免疫細胞中,具有相當的抗氧化功能,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可以透過攝取動物內臟或海產品來補充硒元素。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台灣確診三例病患!武漢肺炎疫情專區不斷更新 科學家證實:體溫是調控細胞免疫反應的開關! 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提高五倍以上!

免疫力下降,曝露你身體裡8種重要物質正在逐漸短缺的警訊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978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營養清除體內廢物、提高免疫力!研究證實這3種營養素很有效

 
3.1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加上上週(2/2~8)的流感重症大幅增加,本季死亡人數也來到75人,甚至有一名23歲的年輕上班族發病5天就死亡。

而現在防疫物資包含口罩、酒精都缺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呼籲,其實除了真的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癌症患者、透析(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或是有其他免疫不全疾病的人之外,一般人要對抗這些病毒,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甚至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哈佛健康出版社(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的資料提到,「免疫系統是一個系統,所以要發揮良好的作用,就需要平衡,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自然可以保持免疫系統強大和健康的唯一最佳步驟。」

檢視相片
 
istock-06511276

在日常食物中,就能找到這3種幫助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

一、維生素C能幫助快速清除廢物,讓免疫系統有更多精力抵抗病菌

維生素C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增強我們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特別是當外在環境特別冷、或是身體特別累的時候,維生素C能快速清除體內產生的廢物,讓免疫系統有多餘的時間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

根據考科藍文獻回顧研究中心(Cochrane)回顧的5個試驗、共598位受試者中,發現維生素C對於短時間暴露在嚴峻的體能壓力,像是馬拉松選手、滑雪者等,特別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甚至能降低一半感冒的風險。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 檸檬
  • 芭樂
  • 奇異果
  • 柑橘類
檢視相片

二、膳食纖維幫忙打造良好腸道環境,讓益生菌清除入侵的病原體

在增強免疫力、對抗病菌的營養素中,膳食纖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種營養素,但其實就像很多人會吃「益生菌」來增加免疫力一樣,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益生菌的數量,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2018年,加拿大的研究當中,也發現「纖維和免疫細胞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每天吃膳食纖維,可以提高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濃度。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 香菇、蘑菇
  • 五穀雜糧
檢視相片

三、植化素能抗發炎,讓人體恢復正常運作

植化素是植物的化學元素,具有抗發炎等活性,常見的植化素有類黃酮素,也是人體需要的元素之一。包含常聽到的兒茶素、槲皮素、前花青素、木犀草素等抗氧化元素。其實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這類的類黃酮素,但重點是要「連皮生吃」,否則在高溫下很容易被破壞掉。

檢視相片
 
istock-527673038

富含植化素的食物

  • 兒茶素:綠茶,或是莓果
  • 槲皮素:洋蔥、花椰菜、蘋果
  • 前花青素:連皮帶籽的葡萄汁
  • 木犀草素:芹菜、甜椒。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免疫力下降,當心你身體裡少了這8種重要物質
體溫升 1 度免疫力翻 5 倍! 5 種方法讓你「暖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人勤洗手 流感盛行率驟降

 
2k 人追蹤
追蹤
 
吳敏菁/彰化報導
 
武漢肺炎風暴衝擊,人人自危,戴口罩、勤洗走、量體溫,竟讓往年流感盛行高峰都長達12周,驟降到只有6周就接近尾聲了。(吳敏菁攝)

武漢肺炎風暴衝擊,人人自危,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多的公共場所,竟讓在春節盛行的A型流感驟降下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往年流感盛行率多長期12周,今年只有5、6周就趨緩,但彰化縣近2000多病例,其中20多起重症,仍不可大意。

每年秋冬盛行的流感,在元月中旬到大過年期間攀到高峰,衛生局表示,春節期間因類流感掛急診者,前往彰基、秀傳、部立彰化、員榮等醫療體系掛急診者,就多達5000多例。

彰化基督教醫院表示,過年期間掛急診,約3成以上是類流感的患者,並誘發有20多起重症住院病患;加上上寒流來襲,使得中風、心肌梗塞等病患也增加2、3倍,至目前為止,院區內的病床仍一位難求。

面對武漢肺炎的威脅,今年因全民提高防疫警覺,進出醫院或公共場所都戴口罩、勤洗手,並減少到旅遊、進出醫院和公共場所,使得今年流感盛行率在年節後大幅滑落而趨緩。

葉彥伯表示,往年流感盛行率約12周,今年只有5、6周就接近尾聲,今年最高峰發生在第2、3周,約元月中,單日最高達110例,往年單日高峰75至80例,研判和病毒株變異有關,民眾強化衛生習慣,也讓流感盛行率驟降下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名制限買不夠用?醫生教你「延長口罩壽命」撇步

 
7.3k 人追蹤
追蹤
 
民視新聞網

口罩實名制上路後,每人一周只能買到2片,許多民眾擔心無法撐過7天,除了不必到哪都戴口罩外,醫生也建議可以放衛生紙或滅菌紗布在口罩內當內墊,吸收口鼻分泌物。吃飯或午睡必須摘下口罩,還可在乾淨桌面先鋪衛生紙再放上口罩,另一面也用衛生紙包覆,吃完或醒來就能繼續使用。

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許多民眾排隊還買不到,在口罩實名制上路之後,每人一周也只能買到2片,要怎麼延長使用?

民眾各有自己的方式,但新光醫院醫師柳朋馳提出健康又正確的妙招,「摘取的時候,盡量拿口罩的邊角,或者是它的耳掛直接拿出來,拿出來之後我們從外圈外層作對折,對折好處是 當你戴上去之後,它可以置中,不會有偏斜的情況。」

檢視相片

原來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穿脫方式最重要,就是要避免口罩面被重覆碰觸,增加汙染、感染風險。另外,怎麼正確收納也很重要。

柳朋馳指出:「直接從耳掛上取下來,取下來的時後,假如要放在桌面上,記得先輕微翻轉,讓不織布層露在外面,舒適層在下面,如果舒適層擔心碰觸到桌面,下面先墊好衛生紙,再蓋上去即可。」脫下後,用衛生紙把口罩上下都蓋起來,放在陰涼通風處,這也是吃飯或睡覺要摘下口罩,延長使用的好方法。

檢視相片

但醫生還是提醒,進出醫院等風險場所,口罩一定要用過即丟,而且記得也是上下包覆衛生紙丟棄。小動作,可以讓病毒沒有機會傷害你的健康。

(民視新聞/何文堯、陳威余 台北市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自製75%酒精

 

為防堵疫情擴散,近日民眾討論的話題多離不開酒精與口罩,然而,目前不僅口罩難買,就連消毒用酒精也多處缺貨。衛生福利部指出,其實使用95%酒精4份加1份純水稀釋就可做為居家消毒用的酒精!

 

 

武漢肺炎造成人心惶惶,不僅口罩大幅缺貨,就連消毒用酒精也一瓶難求。衛生福利部提醒,若買不到75%消毒酒精,用95%酒精也可輕易調配出消毒用酒精!

 

到底該如何調製消毒用酒精?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消毒用酒精並非一定要剛好是75%,只要酒精濃度介於70至78%之間都可達到消毒的作用!若手邊可購買到濃度95%的酒精時,只要以酒精4、純水1的比例調製,即可得到消毒用酒精。

 

衛福部提醒,水的部分建議可用自來水煮沸後冷卻再進行調製,調配好的消毒用酒精可倒入乾淨的寶特瓶寶存,或倒入乾洗手瓶、化妝水噴霧瓶等容器使用;然而,自行裝瓶的消毒用酒精一定要在瓶身外有清楚的標示,以免出現誤用的情況喔!

 

圖文創作:健談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油飲食反而不合格!對心臟好一點,這幾種油你更該吃

 
8.6k 人追蹤
追蹤
 
臺灣大學食科所 孫璐西教授


【早安健康/孫璐西(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維持健康需要好脂肪, 無油人生可不會讓你更漂亮! 專家教你認識好脂肪、用好油、顧健康!
 

脂肪

在日常飲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醣類、蛋白質並列人體必需的前三大營養素。除了可增加飽足感及食物美味,脂肪最主要是提供人體能量來源,同時調節生理機能、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保護身體不受傷害等作用。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表示:「脂肪可以提供人體能量,燃燒每一克脂肪可提供9大卡熱量,再者,它還擔當許多生理代謝的功能,並促進油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在人體荷爾蒙的生合成方面,油脂也不可或缺,厭食症女性出現停經現象,正是因為無法合成女性荷爾蒙。另外,皮下脂肪還能隔絕冷熱、維持體溫,以及保護內臟、避免震傷。」

 

三大類脂肪



脂肪大致可分為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三大類。脂肪是甚麼?脂肪是由甘油與脂肪酸所組成,其中,「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前者脂肪酸的分子結構具有一個雙鍵碳,後者則具有兩個雙鍵碳以上,兩者皆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多元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用油包括:黃豆油、葵瓜子油、玉米油、葡萄籽油(以上含量約60%甚至更高)、芝麻油、花生油、芥花油(以上含量約40%或接近),因為化學性質不穩定,只能快速煎炒,不適合油炸。


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用油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譬如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比例高達73%,小果種的苦茶油、米糠油亦屬此類。

精製橄欖油的發煙點高(在攝氏190度以上),而一般常用油炸溫度約為攝氏160至180度,只要非長時間油炸,橄欖油其實可以做為油炸之用。

孫璐西教授特別提到:「芥花油較為特殊,它不僅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約52%),多元不飽和脂肪含量也高(近40%),效果可能比橄欖油更好。」
 

魚油、亞麻籽油,都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



孫璐西教授指出,魚油也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是健康好油可以多攝食,已經經過醫學研究證實對心臟病、免疫力、憂鬱情緒有幫助。素食者則可以亞麻籽油替代,它跟魚油一樣含Omega 3,屬同類型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適合用在涼拌菜。

孫璐西教授強調,整體而言,不飽和脂肪可降低冠心病風險,屬於好的脂肪。然而,食用過量仍會造成肥胖,油脂攝取量建議應控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才不致對身體造成負擔。


原文引自:無油飲食反而不合格!對心臟好一點,這幾種油你更該吃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戴口罩、洗手了嗎?

 
159 人追蹤
追蹤
 
梅香四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2020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全國乃至全球人民陷入恐慌。截至2020年2月3日24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438例,疑似病例23214例,重症病例2788例,死亡病例425例。如此大規模的感染、傳播,著實令人恐慌。那麼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感染患者,又是如何實現傳播的呢?

任何病毒要進入細胞,細胞就必須要有它對應的受體,如愛滋病病毒HIV的常見受體是CD4蛋白,通常在血液裡免疫細胞的表面,所以HIV可以通過血液傳播,而不用擔心空氣傳播。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和SARS一樣都是血管緊張轉化酶2,這意味著病毒要感染人類,首先得接觸有這種酶的細胞完成受體結合,而我們人類恰好有不少這樣的細胞就暴露在空氣中,如黏膜,黏膜的意義在於分泌黏液,保持濕潤。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裡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當病毒以某種方式接觸到你的口腔黏膜與受體結合時,感染就開始了。

每個被感染的細胞都會產生成千上萬個新病毒顆粒蔓延到氣管、支氣管,最終到達肺泡,引發肺炎。當感染完成後,傳播就不再是難事,人體中的三對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會混合著來自咽喉等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讓包裹著病毒的唾液隨著你的噴嚏、咳嗽傳播到空氣中接觸其他人的黏膜,黏膜感染,空氣傳播,這就是冠狀病毒為什麼這麼容易傳播的原因。所以你戴口罩了嗎?

 

從2020年1月20日開始,口罩就成了稀缺資源。看起來戴口罩當然是個好辦法,口罩的多層結構可以有效阻隔大顆粒,而那些納米級的微粒又會因為靜電效應被吸附在內部纖維上。所以,如果我們把顆粒的直徑作為橫坐標,過濾效應作為縱坐標,這些口罩的過濾效果實際上是一條U型曲線,最難過濾的其實是直徑0.3微米左右的顆粒。這也是為什麼把0.3微米的氯化納過濾能力作為測試指標,能在測試中過濾95%以上的就是N95口罩。N95口罩的過濾效果當然是最好的,但即便是效果最差的紗布口罩對於10微米以上 ,也就是我們頭髮直徑十分之一左右的顆粒,也能做到接近80%的防護率。

那麼人體噴出的飛沫尺寸到底有多大呢?根據一份07年的論文,咳嗽產生的飛沫核尺寸82%都集中在0.74 — 2.12微米。這麼看來絕大多數飛沫核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夠了。在美國2800名流感醫護人員參與的一項隨即試驗中,佩戴N95口罩和醫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甚至沒有顯著差別。所以我們也不要在意那些複雜的口罩類型、品牌和各國的標準了。相比是不是戴N95口罩,更重要的是你洗手了嗎?

洗手是因為你的手上很可能有活著的冠狀病毒,以SARS病毒為例,在一份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中,SARS病毒在玻璃、塑膠、金屬上都可以存活至少2天,它們會隨著飛沫留在各種地方,而你的手很可能就會摸到,然後在你揉眼睛摳鼻屎的時候,病毒就會接觸到黏膜細胞完成感染。所以,洗手,洗久一點。

圖文來源:https://haokan.baidu.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制止冠狀病毒這種致命威脅?

 
158 人追蹤
追蹤
 
陝紅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來自中國的新冠狀病毒2019-nCoV,到1月27日已經迅速接近近3,000例確診的人類感染和80多例死亡的記錄。與其他呼吸道病毒(例如甲型流感)一樣,這種新興威脅將很難控制。 儘管現在並不十分確定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但根據患有病毒感染的人和感染情況來看,主要是患病者與被感染者之間共享過這種病毒。

如何阻止這種感染?

實情是我們可能無法迅速阻止這種病毒的傳播,或者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似乎不太可能。高傳播性呼吸道病毒以其迅速傳播和逃避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而臭名昭著,它的傳播非常迅速,我們可以通過如洗手,隔離患者,隔離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禁止公共聚會以及停止進出高風險場所等措施阻止。

最近呼吸道病毒暴發的例子包括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手足口病的多種流行病(腸道病毒68和71)以及致命的感冒病毒流行病(腺病毒14),其實這些病毒從未真正被遏制,但病毒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減慢了速度。

通常,公共衛生官員希望它最好能減慢傳播速度,並減少最易患嚴重疾病的人群(免疫力低下,小孩和老年人)的病毒暴露。 即使到現在,人們仍在作出英勇的努力,以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生產該病毒並進行廣泛的診斷測試,並開發出有效且安全的抗病毒疫苗。

 

如果很難阻止病毒,為什麼嘗試仍然很重要?

因為這些努力將輓救生命,不過可以預測,這會造成巨大的疾病和經濟損失。 2002年底,類似的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即SARS-CoV)從動物身上感染到了中國人。 2003年7月,SARS冠狀病毒得到了成功控制,但在此之前,它已感染了37個國家的8,000多人,造成774人死亡,估計產生了800億至1,000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如何預防此類新興威脅?

雖然我們尚不知道2019-nCoV的起源(最近的科學團隊已提出是蛇),但大多數導致人類新興疾病的微生物均來自動物。我們稱這些為人畜共患疾病。雖然很難預測哪些動物會共享病毒以引起新的人畜共患病,但我們確實知道,大批密集的動物通常會藏有許多病毒,有些可能會感染人。

這些病毒經常在大型農場或活的動物市場中不斷繁殖,為病毒隨時間變化提供了機會。有時,這種病毒更新會產生新病毒。有時,當病毒引起動物疾病時,人們就認為它們已經出現。但是有時新病毒可能根本不會影響動物。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多種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它們通常在相當健康的豬中傳播。禽流感病毒,經常在活禽市場交易;以及在健康駱駝中流通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

豬源性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MERS-CoV引起許多人類感染,死亡率很高。如果事先注意到某些類型的高風險新型病毒已經在家畜中出現,它將使公共衛生官員有更多的時間為它們可能引起人類流行的原因做準備。當前,對新興的病毒進行了稀疏監視,這些病毒不會給這類牲畜造成任何疾病。

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許多科學和政策專家都認識到人與動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動物是世界農業和糧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儘管利用了現代農場生物安全措施的好處,但當病毒進入大型農場時,該病毒很容易在該農場中持續傳播,從一代動物傳給下一代。

連續的病毒繁殖有時會導致病毒突變或混合,並且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病毒。因此,必須在農業企業與人類,動物和環境衛生組織之間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以便可以更好地檢測到新出現的病毒,並在新病毒傳播到人類之前制定緩解策略。通常,這種跨學科合作被稱為“一種健康方法”。許多機構呼籲“一個健康”跨學科合作,作為解決諸如新出現的病毒威脅之類的複雜問題的最佳方法。

儘管有關開展此類合作的討論很多,但農業行業也有很多阻力,因為這些企業擔心會對他們的貿易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可能需要立法和政策來使One Health合作成為例行公事。

資料來源:https://www.usnews.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超夯 抗病毒怎麼用?懶人包一次看懂

 
4.8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隨著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國人呈現戒備狀態,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漂白水等清潔用品,也在瞬間成為民眾瘋搶的熱賣物品。但想要有效抗病毒,上述成分真的有幫助嗎?在使用時機、方法上又有哪些事情要注意呢?就讓我們來聽聽藥師怎麼說!

檢視相片
 
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超夯 抗病毒怎麼用?懶人包一次看懂

買不到酒精、乾洗手?降低病毒、細菌危害,勤洗手、不碰眼鼻口最重要!

馬尚榮藥師表示,在討論到底這些成分對於抗病毒有沒有作用前,先不管是想要降低病毒還是細菌的危害,勤洗手,絕對是民眾自我防護的第一原則!而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等成分,都是在沒有肥皂(洗手乳)及清水可清洗手部的特殊情況下,輔助手部清潔的替代選擇,故建議民眾如果買不到也不用緊張,謹記勤洗手、不碰眼鼻口的自我保護觀念,一樣有幫助。

抗病毒,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漂白水怎麼用?藥師帶你一次看懂

不過,為避免民眾辛苦買到卻還搞錯使用時機、用錯方式,馬尚榮藥師也特別針對這些清潔用品、成分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時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一一解答、說明如下:

檢視相片
 
濃度75%的酒精能引起蛋白質變性、降解,導致病毒、細菌死亡。

《酒精》

作用:酒精能引起蛋白質變性、降解,導致病毒、細菌死亡。但要注意的是酒精濃度不是越高越好,高濃度酒精(95%)只能將病菌表面蛋白凝固,無法順利穿透病菌,恐使病菌有一定活性,故應選擇75%濃度的酒精為宜。

使用方法及時機:在沒有肥皂(洗手乳)、清水可清洗手部的情況下,可使用75%的酒精,做為清潔手部的替代選擇。也建議民眾可適度使用沾取適量酒精,來擦拭手機、平板、鍵盤、滑鼠等手部每天時刻接觸的3C產品、保持清潔。

若購買的是濃度75%的酒精可直接使用,但如果買到的是濃度95%酒精,就建議以4:1(濃度95%酒精:清水)稀釋後再使用。另外,要提醒的是,稀釋酒精的清水,一定要是蒸餾水或煮開放涼後的清水。

檢視相片
 
漂白水雖然殺菌、抗病毒效果最佳,但相對的漂白水刺激性也較高!民眾在稀釋、使用時一定要配戴口罩和手套並保持環境通風,防止對皮膚及呼吸道黏膜造刺激。

《乾洗手》

作用:市面上乾洗手產品組成成分類型相當多元,大致主要由酒精、甘油、香精、三氯沙(triclosan)、三氯卡班(triclocarban)等成分組成。但也因為成分組成太過分歧,在殺菌、抗病毒效用上也較難分析;且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曾指出,長期過度接觸三氯沙成分,恐有刺激皮膚、干擾人體荷爾蒙分泌、損害免疫系統的疑慮,建議民眾在使用前應謹慎挑選。

使用方法及時機:乾洗手一樣仍是民眾在沒有肥皂(洗手乳)、清水可洗手,不得已情況下的折衷手部清潔方式,尤其是皮膚本就敏感者較不建議使用。想徹底洗淨雙手,還是選擇用清水加肥皂清洗比較好。

《漂白水》

作用:漂白水是一種强而有效的家居消毒劑,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有效殺滅細菌、真菌(黴菌)及病毒,殺菌、抗病毒效果最佳。

使用方法及時機:漂白水雖然殺菌、抗病毒效果最佳,但相對的漂白水刺激性也較高!即使是稀釋後一樣可能刺激人體皮膚及黏膜,故不建議做為手部清潔替代品使用,只能用於環境消毒、清潔。

使用上建議將市售漂白水加入常溫清水,以50~100倍的濃度稀釋後使用,擦拭環境後停留10分鐘,再用一般清水擦乾淨即可。要叮嚀的是,漂白水稀釋前後都有一定的揮發和刺激性,民眾在稀釋、使用時一定要配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對皮膚及呼吸道黏膜造刺激;並保持環境的通風,預防因吸入過多揮發氣體而造成頭暈、嘔吐不適感。同時不要跟酸、氨、胺類成分混合,以免產生有害物質。

檢視相片
 
次氯酸(HClO)結構和漂白水相當類似,具有能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的特性,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在食藥署規範濃度、劑量下,可做為飲用水的殺菌劑,以及食品容器、食材洗滌用途。

《次氯酸水》

作用:次氯酸(HClO)結構和漂白水相當類似,具有能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的特性,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在食藥署規範濃度、劑量下,可做為飲用水的殺菌劑,以及食品容器、食材洗滌用途。

使用方法及時機:一樣可做為沒有肥皂(洗手乳)、清水可洗手時的暫時性替換選擇。除此之外,馬尚榮藥師也提醒,雖然次氯酸結構和漂白水(次氯酸鈉,NaClO)相似,但兩者在對人體刺激上有很大的差異!自己就曾碰過民眾詢問:「次氯酸水結構和漂白水相似,那是不是將漂白水稀釋就會等同次氯酸水?」對此其強調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民眾千萬不能混淆使用,以免傷害身體健康。

【專家小叮嚀】:

最後,馬尚榮藥師也再次重申,以上物品(漂白水除外)都只是非常時期,民眾隨身沒有肥皂(洗手乳)可清洗手部的替代選擇,且沒有一種成分能夠確保百分之百有效殺菌、對抗病毒。想要預防病毒上身,仍然應該使用肥皂、洗手乳勤洗手,清洗時牢記「濕、搓、沖、捧、擦5步驟」,並於搓洗時落實「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確實搓揉手掌、手背、指縫、指背與指節、大拇指及虎口、指尖、手腕,最後將雙手用乾淨紙巾擦乾,仍是自我保護最重要的防疫重點!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用口罩不夠怎麼辦?老醫師:布製口罩並非不堪一擊

 
27.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林河名/台北即時報導
 
實名制購買口罩2月6日起上路,許多藥局紛紛貼上販售口罩的規則和時間提醒民眾。記者杜建重/攝影

政府今起實施實名制購買口罩,民眾可使用健保卡在全國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購買。但7天內限購2片口罩,許多民眾仍覺不夠用。前台聯秘書長、外科醫師錢橙山認為,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有醫療用口罩當然防疫效果較好,但若醫療用口罩供應不足,也可考慮使用布製口罩。

「我準備把陪我半輩子的布製外科口罩找出來,讓它重出江湖。」錢橙山說,口罩之亂已是全球性的問題,原物料已經捉襟見肘了,他雖不是防疫專家,但以自己的工作經驗,傳統布料外科用口罩在防疫上並非如市面所說的不堪一擊。

他表示,外科醫師在手術房一待就10小時甚至更久,過去單憑一張布製的口罩,就可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間的安全,因此在這非常時期,不可忽視布製口罩的功能性,「擋得住飛沫,就能擋得住武漢肺炎病毒」。

錢橙山舉例,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只要不讓它靠岸,就難發揮戰力,「一小滴帶病毒的飛沫,就如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如果沒有醫療用口罩,使用布製口罩掩住口 鼻,也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他說,病毒是奈米等級大小的微生物,遠小於PM2.5懸浮微粒,事實上,任何型的口罩都擋不了病毒入侵,所以戴口罩主要作用是「阻絕境外」──擋住飛沫,隔絕於黏膜之外,因此,在這閙口罩荒之刻,是否非醫療用口罩不足以達到防疫目的,應該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日前造訪日本,錢橙山也觀察到日本人面對武漢肺炎的態度,有一番省思。他說,在日本6天,每天都在公共場所並搭乘交通工具,並沒發現有特別不同的地方,回程搭上班機,馬上發現氣氛不對,空服員及乘客人口一罩,「為什麼同樣都是有肺炎病例的日本社會氛圍和台灣差那麼多?」

錢橙山認為,國人對戴口罩的認知和日本人有些不同,事實上,戴口罩是為了保護別人,當自覺不舒服時,戴上口罩避免把疾病傳給身邊的人,而不是把身邊的人都當做病人、怕被感染而戴上口罩,「如果觀念不改,一天供應3千萬個都不夠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馨朵拉成立異膚研究中心 與寶寶異位性皮膚炎抗戰

 
149 人追蹤
追蹤
 
沁諠/台北

每到換季時節,很多人皮膚會出現乾癢等各種不舒服狀況,嬰幼兒肌膚稚嫩,更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尤其東方寶寶容易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護膚產品更需要仔細挑選。

天然保養品牌「Cindora馨朵拉」深入研究嬰幼兒肌膚特性多年,與國際臨床機構及醫學護理學院合作,成立「東方嬰幼兒異膚研究中心」,與寶寶異位性皮膚炎問題長期抗戰,並進行肌膚護理產品的創新及研發。

技術獲政府肯定 醞釀五年推新品

藉由經典產品「紫馨膏」在媽媽界打響名號的馨朵拉,早在品牌成立之初便通過中小企業即時技術輔導計畫,以「無界面活性劑之母嬰護膚保養品」專案獲得政府的肯定與認可。

為了打造更貼近東方母嬰需求的護膚產品,政大財務管理系第一屆畢業的馨朵拉創辦人張郁馨 Joyce 親赴清華大學進修,在學業、家庭、事業都多頭燒的情形下,仍堅持以東方嬰幼兒異膚研究中心作為後盾,持續針對產品優化改良,辛苦歷經五年醞釀,終於在今年正式推出新品「紫馨寶貝舒護親膚乳」。

異膚研究中心三大優勢 帶領品牌落實承諾

許多媽媽在購買產品及使用時,都會向馨朵拉求助詢問相關育兒問題,合作企業月子餐品牌「紫金堂」亦收集許多父母的回饋意見,都列入資料庫妥善管理,作為研究開發的基礎。

東方嬰幼兒異膚研究中心長期研究異位性皮膚炎,與工研院與醫學護理學院共同進行研發計畫,確保產品品質;並與國際臨床機構及檢測集團合作,透過嚴謹實驗與檢測,確保嬰幼兒稚嫩肌膚的安全性。

馨朵拉從母愛出發,承諾以安全又天然的護膚產品,照護嬰幼兒及孕哺媽咪。東方嬰幼兒異膚研究中心擁有專業團隊、嚴謹檢驗流程及完整實證資料庫三大優勢,將帶領馨朵拉持續創新研發。12月起,全台麗嬰房門市都可購買馨朵拉產品,提供新手爸媽更多通路選擇。

把自然的好留在孩子身上,馨朵拉堅持落實品牌承諾:https://www.cindoraskin.com/cate/cindorabrand.html

圖一:馨朵拉從母愛出發,堅持提供天然安全的護膚產品

圖二:馨朵拉創辦人張郁馨Joyce深入研究嬰幼兒肌膚特性多年,持續開發貼近東方母嬰需求的肌膚護理產品

圖三:「Cindora馨朵拉」成立「東方嬰幼兒異膚研究中心」,與寶寶異位性皮膚炎長期抗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過預防針就不會得流感?醫師這樣說

 
46.4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詹千雁/台北報導

流行性感冒在好發時期,不少人會選擇先打流感預防針,但打了預防針就不會得流感嗎?若會,幹嘛還要打預防針?家醫科醫師陳柏臣解釋,預防針並不是金鐘罩,施打後還是有可能得流感,只是因為有預防針,讓身體先認識這個病菌,可以讓症狀輕一點,是否得流感,其實跟個人衛生有關!

陳柏臣醫師說,打流感預防針,主要是讓身體免疫力可以先認識這個病菌,萬一真的得到流感時,身體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出對抗它的方法,這樣可以減緩病症,死於流感的機率會相對較低。

陳柏臣醫師說,得不得流感,主要和個人衛生有關,例如到公共場所,萬一有人打了個噴嚏,也許就不小心中標,因此若到公共場合,可以盡量戴口罩,避免這些病菌透過鼻、咽進入;另外也要勤洗手,避免手上的病菌,在吃東西時不小心吃進嘴裡。

因此得不得流感,是和個人衛生有關,但得流感後,要花多久時間好?以及病症嚴重程度,就和預防針有關了。因此不是打預防針就代表不會得流感,平時還是勤洗手,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圖/翻攝自臉書健康多1點)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皂、酒精、抗菌洗手液,感染科醫師:選對才能清除病毒

 
803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消毒、洗手、戴口罩,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疫情、加上流感的疫情持續延燒下,變成很多人每天的必做事項。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則說,其實勤洗手才是更好預防感染的方式,因為戴口罩,卻沒有洗手,還是會把病菌帶入身體裡。

這幾天因為口罩供貨不足,很多人跑了好幾家超商、藥局都買不到口罩,加上經濟部全面徵用口罩,從網路上、直接打電話訂購也無法取得口罩,讓許多人很擔心病菌就在空氣中「飛沫傳染」。

檢視相片

不過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其實除了飛沫傳染之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是「接觸傳染」,「沒有洗手,摸了口罩,摸了桌子、外面的東西,再去摸鼻子、嘴巴、眼睛,病菌就很容易從這邊侵入,反而在空曠的地方,空氣中的病毒量更少,其實不戴口罩也不容易傳染。」

到底要怎麼洗手?

不過即使知道要洗手,很多人也會選擇用「酒精」,想透過酒精來殺病毒。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說,酒精的確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但那是指在環境中的病毒,「飛沫中的病毒」是無法殺死的。

「酒精是無法殺死飛沫中的病毒的,因為它已經變成一坨,被飛沫給包起來了。比如你打一個噴嚏,噴嚏裡面有病毒,噴到的東西就會沾到飛沫,你摸了,手上就會有飛沫,只用酒精消毒可以應急,但還是洗手比較好。」李秉穎說。

檢視相片
 
照片檔 ID:472150005

而肥皂雖然完全沒有任何殺菌的效果,但可以把手上包著病菌的飛沫、其他污染物給洗乾淨,比起要晾乾才能殺菌的酒精,反而可以讓手上的菌叢減少;莊人祥說,「所以勤洗手還是比戴口罩重要的。」

至於抗菌洗手液,有人疑惑是不是兼顧酒精的殺菌效果、又能有肥皂的洗手效果?其實大部分抗菌洗手液中添加的成分「氯己定」已經被證實沒有辦法殺死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對預防流感、武漢肺炎來說,它只有肥皂的洗手效果,但的確可以減少其他病菌的感染。

「如果可以,還是要用肥皂洗手,酒精乾洗手可以在外面應急的時候,或是消毒物品時使用。」李秉穎說。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武漢肺炎疫情專區不斷更新
武漢肺炎感染人數破9000!一次看懂原因、症狀、預防3大重點
 




 

 
https://media-mbst-pub-ue1.s3.amazonaws.com/creatr-uploaded-images/2020-01/0f389f60-38d5-11ea-9bf7-d8852dbb45a4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漢肺炎、流感、感冒小孩如何防疫?要戴口罩嗎?趙順榮藥師解惑

 
5.3k 人追蹤
追蹤
 
 
shutterstock

近日不只是武漢肺炎的問題持續延燒,也正值流感、感冒的高峰期,而防護這些飛沫感染的疾病所需戴的口罩,對小朋友而言又有阻礙呼吸的疑慮,在口罩戴與不戴之間又是門學問。究竟小朋友到底是不適何戴口罩?又該如何加以防範?來看趙順榮藥師怎麼說。

趙順榮藥師表示,嬰幼兒、幼童在身體上處發育的情況下免疫力較差,對不論是武漢肺炎、流感、感冒等飛沫傳染等各種疾病抵抗力都相對較弱,威脅性較高。而若要避免小朋友惹病上身,除了盡量避免密閉的公共場所、確實勤洗手之外(尤其是剛回到家時更要注意),也要留意營養均衡、正常作息,讓免疫力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上。而趙藥師也特別建議洗手時最好能用軟毛刷清洗指甲,以利將指甲內垢徹底洗淨。

什麼時候需要戴口罩?

而近日因武漢肺炎問題口罩需求大增,但偏偏防疫的醫護口罩又是消耗品,在戴與不戴之間是個難題,戴了可以防疫但又怕沒口罩用,不戴又怕被感染。對此趙順榮藥師表示,應以「有感染疑慮」作為考量,例如可能會接觸到相關病史者、進出醫院等一切可能會有感染疑慮的場合再戴,一般在戶外、自家等各種場所,若是沒有感染疑慮的地方就不需要戴,以避免浪費,此不論是對於成人或小孩皆是如此。

小孩需要戴口罩時需要注意什麼?

而若真遇到需要戴口罩時,對於小朋友口罩戴與不戴的問題,趙順榮藥師則表示建議2歲以下的孩童最好不要戴,其主要是因為若要確實做到防疫,口罩對小朋友的呼吸來說會形成阻礙,特別是2歲以下的孩童自主能力、表達能力都尚未健全,若戴上口罩可能會有呼吸受阻的疑慮。

但如果真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2歲以下的孩童需要戴上口罩,如生病必需前往醫院,又擔心孩子受到飛沫傳染等,此時需留意口罩是否上下左右都確實閉合,包括捏好口罩上方的鐵絲,也因此口罩需注意尺寸大小;而若是身邊只有成人口罩,可先以針線穿過口罩左右兩側,將口罩左右兩邊縮小,再為孩子戴上口罩,並將掛耳的繩子綁妥。戴上口罩就應避免推嬰兒車、後背、牽手等,應抱至胸前並時時注意孩子的狀況、神情、臉色,若有不適的情形出現就應盡快脫下口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配方奶粉,牛奶VS羊奶選哪個好?先考慮這些事再決定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時報文化】羊奶值得推薦的原因包括:

● 含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

● 蛋白小球較小,易消化。

● 適合的脂肪酸比例,脂肪微球也較小。

● 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如生物活性肽、乳鐵蛋白。

● 腸道的微生態和母乳寶寶相同。

 
嬰幼兒配方奶粉,牛奶VS羊奶選哪個好?先考慮這些事再決定

其中又以羊奶的脂質最值得注意。嬰幼兒的能量代謝以脂質為主,脂質還會構成細胞膜,和成長發育息息相關,而羊奶除了蛋白小球比牛奶小,脂肪球也比較小,所以流動性較高,也易於消化。羊奶中的脂肪酸則以短鏈和中鏈脂肪酸為主。

牛奶中的αs1-酪蛋白常是過敏主因,不易消化,但羊奶中的αs1-酪蛋白較少。羊奶中有較多的β-酪蛋白,能溶解更多的鈣和磷,在胃腸酸化的過程中也較不易聚集。羊奶的牛磺酸也比牛奶多,有助形成膽鹽、調節鈣流動、穩定細胞膜。

羊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可促進鈣、鎂、磷和維生素D的吸收。羊奶中的其他糖類如寡糖的構造也和人類接近。對於無法喝母奶又有乳糖不耐症的嬰幼兒來說,羊奶是一種好選擇。因為羊奶和牛奶雖然同樣有乳糖,但羊奶比較好消化和吸收,乳糖留在腸中的乳糖就比較少、比較不會作怪。

此外,約2~6%嬰兒有乳類過敏的問題(分為急性和慢性,症狀如鼻炎、氣喘、腸胃不適、溼疹等),若牛奶過敏,改喝羊奶可減少30~40%的過敏。不過羊奶中的葉酸―結合蛋白比牛奶多,再加上維生素K多、維生素B12少,容易造成新生兒貧血,要特別注意。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出版社《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讓媽媽安心,寶寶健康的懷孕計畫書》一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心臟停止 立刻CPR有6成救回

 
46.1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如果發現有人喪失意識、怎麼叫他都沒有回應的時候,恐是處以需要立急施做心肺復甦術(CPR),避免心臟停止造成缺氧過久致死的危機,不過其實很多民眾不敢替孩子CPR,怕會壓斷肋骨、胸骨,醫師表示,骨頭沒有這麼容易斷,除非強大外力撞擊,CPR有做就有存活機會;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檢視相片
 
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圖/記者楊晴雯攝)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醫師李嶸表示,根據長庚醫院研究,這次是收錄林口長庚醫院從2005年至2016年這12年間,152位18歲以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進行研究,男女生約各佔一半,47%小於1歲;平均每個月約有1.5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此152位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其中僅三分之一經過急救後可恢復持續自發心跳,有14%可存活到出院,而預後良好可恢復日常生活者僅剩5%。

李嶸指出,此次研究還有一項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也較高。研究顯示,15位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為60%,而137例無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僅為32%。顯見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可增加救活率高達一倍。他呼籲,不要遲疑或害怕替心臟停止的兒童CPR。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療中心醫師吳昌騰說,很多大人會不敢替兒童做CPR,擔心會壓斷胸骨、肋骨,「其實骨頭沒有大家想得這麼脆弱,按就對了,因為肋骨受損,比沒有及時進行CPR還要命,你不做,患者就會沒命,」而且失去呼吸心跳,會讓腦部缺氧,腦部只要缺氧超過1分鐘,存活率就下降約10%至15%,超過6分鐘會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他再次強調,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絕對不能夠先抱著孩子急衝醫院」,要立刻做CPR,打119 ,也有現場電話指導如何CPR。

檢視相片
 
CPR「按壓與吹氣比例」為30比2,向急救對象按壓30下後,再口對口吹2口氣。(圖/記者楊晴雯攝)

正確的CPR,兒童跟成人的做法是一樣的,吳昌騰說明,先確認按壓的位置,是在2乳頭連線下胸骨的地方,接著用「食指與中指」這2根手指頭,或是用2隻手環抱寶寶的胸廓去做按壓。CPR的重點包含:「按壓與吹氣比例」為30比2,向急救對象按壓30下後,再口對口吹2口氣;「快快壓」,以1分鐘100至120下的節奏去按壓;CPR期間「不可中斷超過10秒」,不然會影響心臟出去血流的灌注;按壓時要確認胸口有「回彈」,再持續按壓。

檢視相片
 
兒童跟成人CPR的按壓位置,都是在2乳頭連線下胸骨的地方。(圖/記者楊晴雯攝)

不過要提醒的是,替兒童CPR時,由胸部往下按的深度,1歲以內的孩子按壓的深度應小於4公分,1歲以上小於5公分,或只要掌握按的深度為1/3的胸廓即可,切記無論大人或小孩都不要按壓超過6公分,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的損傷。

每次按壓30下就吹氣2次,做2分鐘之後確認病人胸廓有沒有自發性的起伏,再摸摸看有沒有脈搏,如果胸廓沒有起伏,也沒有脈搏的話就繼續再做2分鐘的CPR,同時等待救護車醫護人員抵達。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容易窒息無心跳 學會「這招」救活率倍增

 
7.1k 人追蹤
追蹤
 
民視新聞網

孩童突然沒有呼吸心跳,該怎麼辦呢?許多家長趕著打119、送醫院,卻不敢先做CPR,導致錯過黃金救援時間。長庚統計12年來,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因為沒在5分鐘內急救,只有三成救回來!推廣兒童復甦術,親友能及時CPR,可讓存活率高出一倍。

常常有嬰幼兒,突然沒有呼吸心跳,家長驚慌不敢亂動,只搶趕快送醫院。但醫師警告,恐怕會錯過黃金救援五分鐘!

長庚醫院調查,從2005到2016年間,18歲以下兒童,平均每月1.5人,到院前沒有呼吸心跳,76%發生在住家。要是親友沒先做CPR,只有32%送醫後恢復心跳,14%存活出院,5%完全恢復:反觀到院前先急救,存活率多出一倍。

多半家長都擔心,按壓嬰兒小小身體,會導致肋骨斷裂、肌肉損傷,醫師則說,救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記住口訣「30下壓胸、2下吹氣」,持續至少兩分鐘,直到救護車抵達前,都不要中斷。畢竟兒童心跳停止,30%是猝死、9.8%嗆到、3.3%溺水,和成人多半是心因性原因大大不同,黃金搶救期更關鍵。

(民視新聞/陳盈竹、、姚家鼎、台北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哭鬧有原因 用愛與耐心保護孩子更安心

 
2.4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到來,許多平時因工作緣故,將年幼孩子托顧給親友、保母、幼托園所的家長,可能需要接手照顧孩子,因照顧經驗不足、較缺乏育兒技巧,一遇到嬰幼兒哭鬧不休,將加劇家長情緒及壓力,亦有可能因一時情緒失控,造成孩子的身心傷害。衛生福利部呼籲,家長如果遇到孩子吵鬧,切記不可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的育兒資訊,可至本部相關網站查詢閱覽。

衛生福利部提醒,嬰幼兒哭鬧原因多為表達生理需求、對照顧者更換感到不安以及身體不適等,家長應保持耐心,嘗試辨認孩子哭鬧的緣由,並以餵奶、給予副食品等食物、換尿布、輕輕抱哄、帶孩子外出散步透氣、帶孩子就醫等對應方法予以處理,以解決嬰幼兒身心不適的情形,自然降低其持續哭鬧的可能,如有困難,可請教家中親族長輩育兒技巧或請其暫時接手照顧,以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衛福部相關育兒資訊網址如下: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育兒親職網」(網址:http://babyedu.sfaa.gov.tw/mooc/index.php)。

衛福部民健康署「愛心農場-嬰幼兒健康照護數位學習系統家長版」(網址:http://ped.hosp.ncku.edu.tw/e-learn/booklet/parents/)。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0-6歲正向教養手冊」(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3560-37594-107.html)。

更多新聞推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氣高的孩子 長大後比較幸福有發展

 
2.7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這個世界上,道格和吉兒是少數人,他們不管走到哪裡,好像都能輕易獲得大家歡迎;每間教室、公司、社交群體當中,或許都有一兩位道格和吉兒。同樣地,也有少數像大衛這樣的人,而且誰是團體中的大衛,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個人一生的人氣階級高低,在童年早期,而且無疑是在小學一年級之前,就已經確立了。

大多數人都是落在中間地帶。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是在某座遊樂場上,我們對於自己的「人氣高低」已經有所意識。或許我們當時已經知道同學喜歡我們,因此我們也煩惱著如何維持自己對他人的特殊影響力;或者我們已經認清現實,知道有別人比我們更受歡迎,於是開始渴望得到同儕的注意和關懷。

回想小時候,我們在社交階級上的地位高低似乎非常重要,這是有原因的:人氣可比一種貨幣,是青少年所能獲得最貴重、最容易取得的貨幣;它的明顯程度,無論我們幾歲,都能清楚看見。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曾經見到不受歡迎的孩子大哭,因為他們看見受歡迎的孩子能隨心所欲插隊先拿午餐,可是同學卻不讓他們插隊。年齡稍長,我們的人氣程度將決定我們能和哪些同儕成為朋友、哪些同儕的交友圈則是根本想都別想──有時候甚至同個交友圈裡,在校內午餐時的座位是按照地位高低來安排的。到了高中,我們幾乎很少和那些人氣程度低於我們自己的同學講話(更不可能和他們約會)。或許大人們動輒責備我們,叫我們專心念書、要吃青菜巴啦巴啦……但那些都在其次;隔天上學時,學校裡的酷帥同學會不會和我們打招呼,才是我們真正在意的事情。

如今,長大成人,父母的勸告顯得越來越有道理:在校成績高,確實會使得日後的教育程度、事業發展、財務能力都變高,正如同飲食習慣好,畢業後數十年的健康也會好。但是,我們的人氣也適用同樣的道理嗎?人氣這件事,真正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人氣在校園裡確實重要,而出社會之後也依然重要。聽了或許你會嚇一跳,但我們真的應該高度重視自己的人氣高低。

童年受歡迎的人長大比較幸福、有錢、有發展
我們每天早晨出門上班的時候,心裡是開心還是擔心?對於現在所處的關係,是感到滿足還是衝突?在我們眼中,養兒育女是負擔還是樂趣?這一生中,有沒有做出過重大貢獻?在這個社會上,是否覺得自己受人敬重?這些問題的答案,一概都能回溯到少年時期的那片遊樂場上。

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過一項全球性的調查,發現在記憶中「童年受到歡迎」的成年人,最有可能表示自己的婚姻生活比較幸福、職場關係比較穩固,並且認為自己在社會上頗有發展;但是,如果回憶起的童年經歷是不受歡迎,描述的結果就會剛好相反。

人氣高的孩子,長大後將擁有更高的學術成就
、更穩固的人際關係、多年後工作賺取的金錢也更為豐厚;而那些不受歡迎的孩子,出現藥物濫用、肥胖、焦慮、憂鬱、工作問題、犯罪行為、傷害他人、罹患疾病,甚至自殺的風險都高出許多。

如今,我們也已經明白,受到他人歡迎會改變我們腦海中的迴路,影響我們的社會覺察、情緒以及身體應對壓力的方式。正如本書所述,我們人生早年是否受到歡迎的經驗,甚至會影響我們的DNA。

(本文摘自/如何讓人喜歡我:前FBI探員教你如何影響別人、營造魅力、贏得好感、開啟「好人緣開關」!(新版)/遠流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身邊人說出心好累! 這樣做幫他走出陰霾

 
5.9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紅豆阿嬤在內科病房住院時,常覺得心情鬱悶,且容易動怒,甚至認為自己活得好累,出現不想再活下去的念頭,但又擔心身心科醫師至病房會診時,別人看待的眼光,導致遲遲猶豫赴身心科門診治療,所幸經身心科個案管理師定期會談及關懷,與阿嬤建立信任關心,經藥物治療後,阿嬤漸漸恢復以往自信,現在仍持續接受治療。

 

自殺防治 人人都可當守門人

 

出現自傷或自殺心態時,背後原因可能涵蓋了精神疾病、心理學、社會經濟、家庭等複雜因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指出,這時除了靠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型態或積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身邊的親友也扮演關鍵角色,尤其發現對方最需要關心時,能適時給予鼓勵且提供資源協助,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練習自我放鬆 遠離負面心態

若發現自己時常出現自傷或自殺心態時,其實可掌握幾個撇步來幫助自己,包括充足睡眠、均衡營養,以及持續的運動,讓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朱柏全主任表示,平時也可幫自己多安排休閒生活,並練習透過腹式呼吸等方式自我放鬆,必要時,則應盡快尋求專業的精神科或身心科協助。

多給予關心支持 助當事人走出陰霾

 

此外,身邊的家人朋友若發現當事人需要協助時,應多陪伴、支持,尤其若當事人感到懊惱憤怒時,則可給予同理傾聽;朱柏全主任強調,家屬與當事人相處上,可把握陪、聽、說三個相處技巧,像是給予生活起居的陪伴,不過度質問或抱怨,並聆聽當事人主動訴說,最後則是不責罵,給予和顏悅色的生活雜談,若情況仍無法控制,最重要仍持續引導當事人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讓產科醫師告訴你,孕期健康運動的小撇步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時報文化】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缺乏運動已被列為早逝的第四危險因素。義大利學者 Daniele Di Mascio 2016年針對2千多名體重正常的單細胞孕婦進行後設分析,從第一孕期開始「適度運動」且堅持至足月,並不會增加胎兒流產、早產或出生時體重過低的情形。

檢視相片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讓產科醫師告訴你,孕期健康運動的小撇步

也因此,除非有個人本身或產科問題,適度運動已被認為是必要的孕期保健,可增加體力,維持適應力,並增加肌力、心肺耐力、筋膜彈性(但孕期的強度不要太大)。

運動會促進分泌腦內啡,所以也能增進舒適度,並為分娩做好準備。運動還能協助產後恢復,控制新陳代謝及體重。同時降低下背痛、尿失禁、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剖腹產或器械助產、巨嬰等併發症的發生率。反之,多吃少動就容易母胎均胖,難以均安。

孕期有助益的運動,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無氧運動:增加肌力及耐受力,分娩和排便都要全身的力氣,但要避免過度的重量訓練。

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

核心肌群運動:能夠站穩,維持姿勢。

筋膜運動:多喝水、輕微伸展、顫動。

檢視相片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讓產科醫師告訴你,孕期健康運動的小撇步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對於大多數無特殊狀況的孕婦來說,每日適合進行中等強度運動20~30分鐘,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如快走、健身及瑜珈,再接著慢跑等有氧運動。

但如有嚴重貧血、嚴重心肺疾病、子宮頸閉鎖不全、多胞胎、孕期出血、前置胎盤、早產或早期破水、子癇(前)症或妊娠高血壓,就不適合有氧運動。

考慮孕期的身體變化與相關影響,孕期運動要特別關注:

1.孕婦體重增加及身體重心的改變。

2.脊椎及關節負荷增加。

3.逐漸變大的子宮會上頂至橫膈膜,影響肺活量,使運動的耐力下降。

運動前也一樣要熱身,避免身體過度伸展。孕期由於下肢水腫、關節不穩定,要避免過度的重量訓練,潛水、攀登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負重,也都要避免。懷孕早期還要注意避免暴露於高溫環境,因為有可能與胎兒神經管缺損有關,但運動造成的短時間體溫上升,因為時間較短,上升幅度較小,且能自我調整,不會造成傷害。

運動前、中、後都要適當補充水分,避免高溫潮溼所造成的熱傷害。也要注意補充熱量,因為血糖過低會產生暈眩及肢體無力,引起危險。若運動過程中出現不適,要慢慢停下來,如陰道出血、規則陣痛、疑似破水、運動前呼吸急促、頭暈、頭痛、胸痛、肌肉無力、小腿腫脹疼痛等。

檢視相片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讓產科醫師告訴你,孕期健康運動的小撇步

懷孕時運動,更要懂得正確喝水!

運動是一個耗能散熱的過程,需要水來促進循環、散熱、排除廢物,身體過熱對母胎都會造成影響。怎樣聰明地在運動前、中、後正確喝水呢?

運動前:只要一運動,體溫便會上升,尤其是有氧運動,身體也會出汗,

所以在運動之前就要喝水250~500毫升。大軍未動,水先行。

運動中:運動時需要攝取的水分和個人體質、發汗量、運動種類、強度、持續時間和環境都有關,個別差異極大,須補多少水和體重減少多少(大約就是排汗量)有關,但每小時可喝500~1000毫升,視情況而定;一次喝250~500毫升,逐次喝完。

運動時減少的水分不宜超過體重的2%。運動時也不應喝水喝到體重增加,容易使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偏低,引起低血鈉症,也就是水中毒。

檢視相片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讓產科醫師告訴你,孕期健康運動的小撇步

運動後:運動後減少的體重主要是水分的減少,而非脂肪,當然脂肪也會有消耗。

水無熱量,即使運動目的是減重,運動後也要補充水分。須說明的是,運動時補充水分不應喝到體重增加,但是運動後補充的水分要比減輕的體重更多一些,這是為了促使運動時身體產生的代謝廢物能夠排到尿液之中。

要注意的是,即使我們覺得喝夠了、喉嚨不渴了,也僅能補充汗量65%的水分,並不表示身體已經完全補充水分了。

水分補充是否充足應觀察尿液顏色,若水分補充不足,尿液呈深色;充分補充水分,尿液就呈淺色。

運動會導致身體中的水和鹽雙雙減少,若喝下純水,身體吸收水分,但無鹽,造成低血鈉症,有生命危險,所以會無意識中暫停喝水。

只有水和鹽同時攝取,才能恢復血液的質和量。補充水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等張飲用水」,水溫最好是5~15℃,鹽分和糖分約4~8%(即5%葡萄糖的生理食鹽水點滴輸液)。

孕期運動要持久,更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讓媽媽安心,寶寶健康的懷孕計畫書》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多補充蛋白質 加速身體修復!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瀏覽數434,520
2017/05/24 · 作者 / 楊心怡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223期
 放大字體
感冒看診時,醫生的處方中總有一條:「多喝水,多休息」。但事實上,只有在身體真的缺水,例如發燒、出汗時,才需要多喝水,或是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運動飲料,以平衡因高燒冒汗而流失的電解質。

如果只是喉嚨痛、鼻塞、疲勞等,多喝水是無法加速身體修復的,「這時得補充蛋白質與蔬果,」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提到。

補充蛋白質 加速身體修復

營養師推薦:蛤蜊湯、胡蘿蔔蘋果汁、雞湯蒸蛋

趙函穎推薦的抗感冒食譜是蛤蜊湯。海鮮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能補充元氣,增加身體修復能力,蛤蜊又富含鋅,可幫助提升免疫力;不妨再加些辛香料,如老薑、蒜、洋蔥,增加抗發炎、抗氧化效果。

前陣子趙函穎感冒、喉嚨痛,她趁症狀還輕微時,打了胡蘿蔔蘋果汁每天喝,胡蘿蔔的β胡蘿蔔素,以及蘋果內含的維生素C、檞皮素能幫助抗氧化,再加一片老薑禦寒暖身,感冒就不一定會發作,甚至痊癒。

很多人會問,感冒時適合喝雞湯或雞精嗎?趙函穎提到,雞湯或雞精裡的水溶性胺基酸的確較好吸收,但對感冒時缺乏食慾、味覺苦澀的人,不妨用來蒸蛋、做茶碗蒸,或當成海鮮湯底更好,增加蛋白質補給,提升營養攝取,還能增強免疫力。

中醫治感冒怎麼補水?

中醫師推薦:風寒型感冒喝溫水、薑茶、蔥豉湯;風熱型感冒喝冷開水、薄荷茶

中醫看呼吸道症狀的感冒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類型,風寒型感冒的症狀通常是畏寒、清鼻涕、清痰等;風熱型的感冒,症狀上多是以喉嚨痛、黃痰、黃鼻涕呈現。不同屬性的感冒各有適用的補水良方。

1.薑湯:適用感冒初期,或是風寒型感冒,能快速有效制伏感冒

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紅糖則可補充熱量。

注意:並不是所有感冒的人都適合喝薑湯,一旦出現喉嚨發炎、腫痛、鼻涕變黃稠時,屬於有發炎現象的風熱感冒,就不適合再喝溫熱性的薑湯,以免發炎症狀更嚴重。

2.四神湯:感冒中期顧脾胃、補氣、安心神,也是很好的退燒食療

四神湯的成分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單吃也能補足營養。將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等量,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四神湯的成分,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達到平衡狀態。

平時也可飲用四神湯作為保健,增強腸胃功能,較不容易感冒。

3.蔥豉湯:適用風寒型感冒,能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症狀很有幫助

可取青蔥蔥白部分,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也可以蔥白切段燉煮雞湯、蛋花湯,用溫熱性的食物暖身子。

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薑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

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4.薄荷茶:適用喉嚨痛、黃鼻涕等風熱型感冒

 

中醫師建議,這時最好喝室溫的涼水,或具清熱作用薄荷茶、桑葉茶較能緩解症狀。

假使有合併發燒症狀,更要注意水溫不可太高。「這時就不適合喝雞湯及補品,反而會讓風熱型感冒症狀更加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外科主任陳建宏提醒。

※編按:此文為2017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推薦閱讀:

多做幾次刷牙時都會有的這動作 能減少40%感冒機率

醫生如果自己感冒 會吃什麼藥?

免疫力愈強愈好?小心變成自己打自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啾!這些感冒偏方=天然感冒藥?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瀏覽數77,564
2016/12/14 · 作者 / 黃惠姍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有些人覺得感冒看醫生吃抗生素傷身,吃太多還容易有抗藥性,喜歡採用自然療法,如沙士加鹽、熱檸檬水加鹽,或是補充運動飲料、鹽水漱口等緩解感冒症狀,但這些在網路上流傳已久、歷久不衰的小偏方,真的有療效嗎?

偏方1/沙士加鹽可治喉嚨痛?

坊間流傳已久的沙士加鹽真的能治喉嚨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表示,沙士中含有一種傳統墨西哥用來清熱的草本植物「菝(arsaprilla)」,有緩解部分感冒症狀的效果,但碳酸飲料糖分、熱量高,也會增加腸胃負擔,要注意適度攝取,血糖偏高的人要少喝。 

偏方2/感冒喝運動飲料,可以快快好?

許多人只要一感冒,就習慣買瓶運動飲料來喝,以為這樣可以讓感冒快點好。但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指出,運動飲料的成分主要為鹽(鈉、鉀等電解質)和糖(果糖、砂糖或聚合糖)。

人體通常只有在大量流失水分的狀態下,才會缺乏電解質,感冒期間若沒有流失過多水分,或沒有因為食慾不佳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或糖份。除非感冒期間合併發燒大量流汗,可以適度補充350~600cc的運動飲料,或依自身狀況增加水分攝取量。

事實上,感冒期間最重要的是補充足夠的「白開水」、三餐正常進食,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調節體溫、維持正常代謝。人體一天需要的水分可依體重乘以30cc計算,記得喝水時要小口小口慢慢喝,身體才能有效吸收。

營養師提醒,如果為了讓感冒快快好,將運動飲料當水喝,不僅會攝取到過多熱量,還會導致電解質失調,容易有抽筋、心搏的狀況,嚴重甚至會讓細胞中的水分流失,反而會造成脫水的現象。



偏方3/熱檸檬水+鹽=天然感冒藥?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含有類黃酮素、維生素C,確實有助於緩解感冒引起的發炎症狀,但只能緩解症狀,並無法治癒感冒,尤其維生素C不耐熱,若使用水溫超過30℃的熱水沖泡,這些物質容易遭到破壞。

其次,檸檬水中加的鹽,主要是提供適量礦物質,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若感冒期間沒有流失大量水分,其實也不需要額外補充鹽分。

想要靠喝檸檬水舒緩感冒症狀,營養師建議用溫水沖泡較佳,添加檸檬風味的水也有助於增加水分攝取量、促進代謝。但要特別注意,檸檬汁容易刺激腸道,不建議空腹、患有胃潰瘍、胃酸逆流等胃部疾病,或是感冒伴隨腹瀉症狀的患者飲用。

偏方4/鹽水漱口有助於殺死口腔內的細菌、病毒?

鹽水確實可以消滅細菌,但需要非常高濃度的量才有效果,我們一般自製的鹽巴加水,濃度不夠,其實無法發揮太大作用。而且,侯玟伊指出,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細菌佔比較少,因此使用高濃度鹽水漱口,不但沒有效果,若口腔內部有傷口,容易刺激發炎的傷口導致疼痛,還會破壞口腔黏膜、降低防禦力,並不建議民眾使用。

營養師們表示,平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比起這些偏方來得實際;食用蔬菜水果還可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助於改善免疫力。尤其目前是流感的流行期,建議高風險族群,包括長者、小孩可以注射流感疫苗,一旦有感冒症狀,還是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釐清病因。

 
看更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塑毒致不孕2】吃下肚最要命 加工品果汁有疑慮

 
7.6k 人追蹤
追蹤
 
張雅淳
檢視相片
 
女性多吃大豆類食物如黃豆、毛豆,可以預防乳癌、子宮內膜癌。(圖/報系資料庫)

環境中的塑化劑無所不在,毒物專家招名威建議,平時應避免食物接觸PVC產品,舉例來說,目前市面上仍有部分保鮮膜是PVC材質,為了健康,建議多花一些錢購買PE材質較好。

另一個重點是勤加洗手,而且務必使用肥皂。「因為塑化劑屬於脂溶性,肥皂才能洗去塑化劑,清水則沒辦法。」招名威提醒,尤其是用餐前務必洗手,才能降低吃下塑化劑的風險。

檢視相片
 
顏宗海醫師說,大多數塑化劑都可以在2、3天內排出體外,但前提是先中止「毒害」。(圖/報系資料庫)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補充,其實大多數塑化劑都可以在2~3天內排出體外,「根據動物實驗,就算吃下超標塑化劑,只要停止接觸3個月,體內便檢驗不出塑化劑。」因此首當之務就是先中止塑毒危害。

「塑化劑喜歡脂肪,所以少吃高油脂食物就能降低疑慮,而紅肉較白肉多20%油脂,因此多吃白肉較健康,其他如動物內臟也易沉積塑化劑,也要避免。」另外,研究證實加工食品如包裝果汁,長期攝取也會累積塑化劑。

減少攝取塑化劑後,再想辦法增加身體代謝能力。「多喝水、多吃高纖維食物幫助排毒,再吃大量蔬果提升抗氧化力,去緩解過氧化的塑毒。」

顏宗海也建議女性多吃大豆類食物,例如黃豆、毛豆。「因為塑化劑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而研究發現大豆類食物可以預防乳癌、子宮內膜癌、性早熟。」

檢視相片
 
招名威教授提醒,塑化劑可能導致不孕,未來恐成為國安問題。(圖/招名威教授提供)

招名威說,其實塑化劑存在世上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但近年來國際普遍開始重視這個議題,主要是發現塑毒與少子化之間非常相關。顏宗海也提醒,想要真正預防塑毒,最終還是仰賴父母陪伴孩子健康的飲食,先從少吃高脂、加工食物做起。

遠離塑毒 8絕招

1.     
依指示使用檢驗合格塑膠商品

2.     
少吃高脂肪、內臟類、加工包裝食品

3.     
避免食物接觸PVC材質商品

4.     
不將玩具、PVC製品放入嘴巴

5.     
用餐前以肥皂洗手

6.     
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幫助代謝

7.     
抗氧化食物如各式蔬果,可緩解塑化劑毒素

8.     
女性多吃大豆類食物,降低雌激素相關治病風險

更多 CTWANT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也要大掃除,6大食物排毒減負擔

 
762 人追蹤
追蹤
 
艾蜜莉

你有腦筋混沌、皮膚疹、便秘、口臭、免疫力變弱、容易疲勞的困擾嗎?這些症狀的發生,很可能就是體內毒素太多了!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處處充滿著危機,毒素也無所不在。想要身體健康,首先就要將體內的毒素排出,以下就來介紹6種排毒好食,幫助身體進行大掃除!

排毒6好食告訴你

1. 海藻
海藻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硒、含硫胺基酸等成分 ,可吸附毒素與毒素結合,而海藻中的甘露醇可促進排便,讓毒素及廢物加速排出。

2. 韭菜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使毒素更快排出。

3. 地瓜
地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吸附食物中的有毒物質,並迅速將毒物帶離腸道,能減緩體內對有毒物質的吸收,是體內環保的好食材。

4. 洋蔥
洋蔥中含有大蒜素、類黃酮、多酚類等抗氧化力強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還具有排毒、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協助將體內毒素排出。

5. 黑木耳
黑木耳中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雜質排出體外,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黑木耳對體內難以消化的穀殼、金屬屑等具有溶解作用。

6. 南瓜
南瓜中富含的果膠,可以清除體內重金屬和部分農藥,故有防癌防毒的作用;南瓜中富含的鈷是合成胰島素必需的微量元素。南瓜還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突變作用。

文、圖/艾蜜莉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有這些症狀表示你該排毒了
按摩手指、腳指暢通12經絡,隨時都能養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凱格爾運動防尿失禁? 婦科醫師說「這樣做」效果更棒

 
5.9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2020總統與立委選戰正打得火熱,婦女生育的議題也被拿來當作炒作的議題,引起許多的爭議。婦女先天背負孕育下一代的天職,但是在生育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擾人的併發症:尿失禁、骨盆鬆弛、及產後性功能障礙等。以往婦女遇到這些問題,特別是尿失禁,常羞於啟齒或認為這些是必然的自然老化現象,而不願求診。

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 2狀況產後也易發生

依文獻上報告,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平均約為41%(約在18%與60%之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說明,造成的原因是懷孕期間子宮肌肉肥厚增大,再加上胎兒體重增加以及荷爾蒙大量改變,進而對骨盆底肌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發生比例也越高,懷孕36週是尿失禁最高峰,會持續到產後一個月;其中,高齡產婦及懷孕前期(小於12周)就發生尿失禁症狀的婦女,也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

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 協助婦女改善泌尿問題

吳銘斌教授指出,如果在懷孕中或產後加以訓練骨盆底肌運動(或稱為凱格爾運動),尿失禁會從48%掉到32%,約改善三成;但是若婦女未經教導自行練習骨盆底肌運動的話,動作未確實,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

為協助產婦正確執行骨盆底肌訓練,吳銘斌教授分享,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利用「生理回饋」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治療效果可提升25%。其是利用電腦螢幕影像讓婦女知道並感覺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在做骨盆底肌肉運動時,護理技術員會將特殊設計的感應器偵測婦女骨盆底肌收縮情況,再藉由電波反應圖傳至電腦螢幕上,讓醫師、護理技術員及婦女本身皆可清楚動作是否做得正確,並評估是否進步。

尿失禁治療方法多 不羞於求診才有助改善

除了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療法,還有雌激素賀爾蒙補充療法、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或藉由不同頻率電刺激或磁波椅等都是改善尿失禁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式。最後,吳銘斌教授提醒,有產後尿失禁的婦女不要諱疾忌醫,勇敢的向醫師說出病症,即可得到有效的幫忙!

【延伸閱讀】

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眉開生運 年前植眉詢問度大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怕失禁凱格爾運動做對了嗎? 她不正常用力反害膀胱膨出

 
1.2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產後婦女最怕碰上「尿失禁」的擾人併發症,不少人都會嚐試在懷孕中或產後加強訓練骨盆底肌運動,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凱格爾運動,不過,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提醒,如果沒有做正確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

36歲的林小姐,3年前第一胎剖腹產下3600公克的寶寶,卻開始有尿失禁的困擾,於是在產後半年中,努力自行練習凱格爾運動想改善,可是不做還好,不知道怎麼越做症狀卻越糟糕,漏尿不但沒有改善,甚至還發生陰道有突出物(膀胱膨出)的狀況,檢查才知因為不正常的用力腹壓把膀胱給硬擠出來了。

吳銘斌說,林小姐雖然接受剖腹產,但是因為產程過長,產道及骨盆底肌已經造成傷害了,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而骨盆底肌傷害一旦造成,就不是隨著時間可以自然改善的。

根據文獻報告,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平均約為41%(約在18%與60%之間),且隨著周數增加而增加。主因多是懷孕期間子宮肌肉肥厚增大、再加上胎兒體重增加、以及荷爾蒙大量改變而對骨盆底肌造成傷害的影響。

吳銘斌指出,一般而言,懷孕36周是尿失禁最高峰,一直持續到產後一個月,而自然恢復情況下,產後尿失禁改善的比率不多,雖然骨盆底肌運動的確可以用來預防及治療尿失禁的好方法,如果在懷孕中或產後加以訓練,會從48%降到32%,但需使用到提肛肌中的「恥骨尾肌」收縮,並不像上臂或下肢等一般骨骼肌,不容易有明顯的動作或感覺,所以一般婦女較難正確地做好。

吳銘斌說,這個時候可利用「生理回饋」來協助產婦正確執行骨盆底肌訓練,即利用電腦螢幕影像來讓婦女知道並感覺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經過這樣的訓練,相對於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相比,對於尿失禁發生次數及下泌尿道症狀生活品質的治療效果都較好,療效可再提升25%。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抽菸沒家族史還得肺癌? 廚房內有這些小習慣竟是無形推手

【有影】滴滴答答排血尿… 嚇人症狀背後他其實是攝護腺肥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營養補給揭密 感知力發展關鍵竟是……

 
163 人追蹤
追蹤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 陳偉燾、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曹珮眞

寶寶的成長發育,是爸媽最關注的焦點,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

一歲以前,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營養來源,因為母乳中富含的DHA是寶寶營養黃金首選,有助於寶寶的腦部與視網膜發育。但對於奶水不充裕的媽咪,搭配配方奶餵養也是不得不的選擇,因此,奶粉中是否含有DHA,成為可供父母選擇的要件之一。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表示,0至3歲是幼童感知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包含感覺、視覺和知覺,是寶寶認識事物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開啟探索世界的鑰匙。

除了給予寶貝多看、多聽、多摸、多聞等機會,好促使各項感知力的開發;此時,寶寶的腦部每秒鐘能完成100萬個神經連結,因此,需要更豐富且全方位的營養供給,讓大腦正常結構和功能得以完整發展。

陳偉燾指出,多數父母都知道DHA對於寶寶腦部發展的重要性,也知道DHA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攝取;卻不知道DHA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常見油脂如橄欖油,DHA氧化速度快上數十倍至百倍,因此,必須透過天然維生素E減少DHA氧化程度,使其更能在腦部發揮作用。

陳偉燾解釋,幼童腦部的DHA非單獨存在,而是與其他營養素交互作用,以促進腦部發展。而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超過7成都是以「RRR」結構存在,得以直接進入大腦發生作用,保護DHA不氧化,保留營養。因此,挑選添加DHA的配方奶的同時,更應關注其抗氧化維生素E是否為RRR結構,才能完整保護DHA進入腦部作用。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眞也提到,從幼童大腦中掌管認知發展,像是記憶、聽力等腦部區塊中發現富含RRR結構之維生素E。顯示眾多維生素E中,唯有RRR結構能與大腦的α-TTP特異性蛋白完美結合,有助於營養被人體吸收,進一步被利用。

她說,RRR是天然維生素E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唯一形式 ,相較於其他合成維生素E,只有此結構的維生素E能直接進入大腦,保護DHA免於自由基攻擊,順利直送至寶寶腦部發揮作用。

陳偉燾提醒,為提供寶貝多元的營養,得以支持學習發展,父母別在只追求DHA含量有多少,而是在乎是否能夠供給腦部有效利用,而RRR結構的維生素E是發揮DHA功效的關鍵,這也是「母乳哺育」珍貴的原因之一;若非不得已要選擇配方奶,除了考量DHA,更應檢視是否含RRR結構的維生素E,才能給寶寶多一層保障。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注意!寶寶在家最容易發生的6種意外事故

 
 發佈時間: 
    



作者/Baby-mo編輯部 譯者/李宜萍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本文出處/摘錄自出色文化出版《0混亂 有寶寶的優雅生活》

寶寶開始自主活動後,就容易在家中發生意外事故,因此,包含居家布置在內,要著手打造安全的空間。

在寶寶可自主活動前,先採取安全措施

當寶寶開始能做到翻身、爬行等自主活動時,媽媽的視線才離開一下下,就有可能發生意外。根據統計,在1∼5歲嬰幼兒的死因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為在家誤食、跌倒、從高處摔落等事故。為了避免發生這類悲劇,請預先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在此列出6種意外事故與相關安全對策,也請注意以下3點:

1.不要鋪桌巾,因為寶寶會拉扯。

2.買桌子時,要挑選桌腳較穩定的,因為寶寶若壓在上頭,桌子可能會因承受不住體重而被壓塌。

3.不要選用玻璃製的家具。

意外1 跌倒、從高處摔落

有高低落差的地方要用圍欄等擋住

為了避免寶寶從陽台、玄關門檻或樓梯摔落,請加裝幼兒圍欄、安全鎖等作為防護。也不要在洗衣機、窗邊放置空箱子、整疊的舊報紙等可墊腳的東西,否則寶寶若往上攀爬,就會有摔落的危險。

★ 別讓寶寶睡在沙發等有高度的地方

★ 地墊要加裝止滑貼片

★ 繩索類要捲收好,放在安全場所

意外2 誤食、窒息

常見意外第一名!35mm以下的東西要收好

誤食高居意外事故榜首,所以,直徑35mm以下的小東西絕對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像是硬幣、耳環、香菸、藥品、圖釘、地上的滅蟑片等也都要收好。

★ 硬幣等細碎物品不要放在地上

★ 小型玩具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 棉被周圍不要放紗布、毛巾等物品

意外3 燙傷、觸電

別讓寶寶靠近、接觸到危險場所

瓦斯爐、電暖器等要用柵欄圍起來,防止孩子燙到。若孩子用手指或棒子插入插座,也會有觸電的危險,所以,沒插上插頭的插座要加上蓋板作為防護。

電熱水壺不能放在寶寶周圍

電暖器要用柵欄圍起來,避免孩子碰到

插座、電源插孔等要加裝蓋板

意外4 頭部或眼睛撞傷

家具邊角要貼防撞護墊,防止寶寶撞到頭部或眼睛

孩子的頭撞到電視櫃或桌角也是常見意外,不只是頭,若是眼睛撞到也很危險,因此要貼上防撞護角作為防護。若不太介意美觀,也可用氣泡紙代替。

★ 家具邊角要貼上防撞護墊

★ 地板最好鋪上巧拼地墊等,比較安全

★ 穿衣鏡等大面鏡子要放在孩子不易撞到的地方

意外5 進入危險場所的事故

費點心思,避免寶寶亂闖危險場所

廚房、浴室、廁所、櫥櫃等容易發生事故的場所有很多,都要加裝幼兒圍欄、安全鎖,避免孩子擅自闖入,不希望孩子打開的門也請上鎖。

★ 廚房入口、樓梯等處要加裝幼兒圍欄

★ 危險場所都要加裝幼兒圍欄、安全鎖等

★ 為避免孩子自己跑到陽台,門窗都要上鎖

意外6 手腳夾傷

門和抽屜要上鎖,避免寶寶去玩

房門、抽屜、櫥櫃門等若夾到手指、腳趾,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避免寶寶開開關關地玩門,要先加裝門擋、安全鎖等固定。門窗的防雨窗套夾層也可能會夾到手指,一樣要注意。

★ 確認可能會夾傷手指的場所

★ 抽屜、門窗等要加裝安全鎖

★ 開關門扉時,要注意孩子有沒有在門邊

新手爸媽注意!寶寶在家最容易發生的6種意外事故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2-0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高效收納提案 寶寶安全成長的環境布置重點提示

 
 發佈時間: 
    

 

作者/Baby-mo編輯部 譯者/李宜萍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本文出處/摘錄自出色出版《0混亂 有寶寶的優雅生活》

先以前輩媽媽們的實際經驗為基準,確認能讓寶寶感到舒適的空間布置要點,容易疏忽的安全措施也要注意喔!

目標是讓寶寶有如同待在媽媽肚裡那般的「安心感」

在媽媽肚裡的寶寶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熱,在舒適環境中安穩地成長。但出生後,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某處,若能以「讓寶寶感覺像在媽媽肚子裡那樣的安心」為概念來布置這空間,是不是很棒!除了要避免陽光直射、冷氣直吹、容易堆積灰塵、會有菸味或油煙味的地方,也要確保周圍沒有危險物品且離媽媽不遠等。

白天的睡覺空間

因為是一天裡大半時間待著的地方, 因此想選在家中最舒適的場所。新生兒待在媽媽完全看顧得到的客廳裡、躺在寶寶床被組或嬰兒床上會比較好。

白天睡覺空間的確認要點

為能舒適生活,要創造出空氣清新的環境

1.冷氣風口別直接對著寶寶

冷氣的風比你以為的還強,因此請調整角度、位置,不要直接對著寶寶吹。

2.陽光不要直接照到寶寶

由於屋子方位的關係,可能會讓寶寶照射到太過強烈的陽光。窗子請加裝窗簾,以避免陽光直射。

3.通風良好

請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建議實際躺臥在要讓寶寶睡覺的地方,確認空氣是否流通。

4.將寶寶照護用品擺在附近

尿布、紗布等照顧寶寶的必需品統一放在草編籃或箱子裡,以便隨時取用。

5.周圍別有較高的家具或易掉落物品

可能會因地震而倒塌落下的家具、花瓶、相框等物品別放在寶寶周圍,以免造成危險。

6.好清掃

灰塵、髒污是寶寶的天敵,因此要選擇不易堆積灰塵且能迅速打掃乾淨的場所,也不要放太多東西在此處。

7.不要太靠近電視

電視較大的音量、強光等對寶寶而言太過刺激,要盡量選在離電視較遠的地方。

8.媽媽可隨時看顧得到

最佳場所就是媽媽在廚房也能清楚看到寶寶、若有動靜就能立即趕到的客廳一隅。

晚上的睡覺空間

未滿6個月的寶寶多半和媽媽一起睡在床上或被褥裡,抑或睡在媽媽身旁的嬰兒床上。除了可安靜又安心地睡覺,媽媽在夜間哺乳或換尿布也比較方便,這點很重要。

晚上睡覺空間的確認要點

環境要安靜又可安心好眠

1.周遭別有較高的家具或易掉落物品

別放置可能會因地震而倒塌的大型家具,小型家具掉落下來也很危險,一樣也不能有。

2.預防寶寶從床上摔落的對策

即使是不太會自主活動的寶寶,睡覺時仍有摔落的危險!所以,床邊架設防摔落的柵欄,或讓寶寶睡在靠牆那一側等,這些因應對策都必須做到。

3.噪音較少、能安靜好眠的環境

要讓寶寶遠離電視聲或屋外噪音,待在安靜好眠的環境。如果房子位於街道旁,可加裝隔音窗簾。

4.將寶寶照護用品放在手邊

晚上換尿布、哺乳等會用到的物品要放在媽媽隨手可得的地方。只要放在手邊,即使在黑暗中也不會手忙腳亂。

5.寶寶周圍不能放可能造成窒息的物品

寶寶睡著時,臉部周圍不能放玩偶、毛巾等可能造成窒息的東西。

收納空間

除了生產前準備的東西,還有像是親友贈與的物品、產後添購的東西等, 寶寶用品比你預想的多很多,請在產前重新確認會有哪些物品,盡量預先挪出空間。

寶寶用品收納空間的確認要點

採取一目了然的收納方式

1.確定好放置寶寶專用物品的收納場所

寶寶一天會換很多套衣服,為了方便爸媽取用,要事先空出外衣、貼身衣物等的專屬空間。

2.會用到的東西可立刻取用

換尿布相關用品、換洗衣物、玩具等,要依用途分類收納,當需要用到時,取用就很方便。

3.寶寶手搆得到的地方不能有危險物品

若將家具底層用來放寶寶專用物品,那只能收納玩具、繪本等不危險、寶寶可碰觸的東西。

4.預留空間好放置存貨

你可能沒想到,但尿布與寶寶屁股專用潔膚液等物品的存貨最占空間,因此,除了每天會用到的東西之外,也要先預留這些存貨的收納空間。

新手爸媽高效收納提案 寶寶安全成長的環境布置重點提示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2-0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有夠「歡」?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愛爸媽的年紀

 
5.8k 人追蹤
追蹤
 
曾多聞

有一天,狄娜和3歲的女兒開車回家,女兒想聽《長髮公主》的音樂,狄娜掏出手機搜尋曲子,而就在等候播放的短短5秒鐘裡,女兒失去了耐性,哭叫起來。

這場景對任何家有幼兒的家長來說都不陌生。正因如此,我們給2到4歲的幼兒取了很多不名譽的綽號:從中文的「兩歲貓狗嫌」、「屁孩」,到英文的 terrible two、threenager,很多俚語都是用來形容幼兒的火爆。

最近還有一個新的字眼:twochebag,是結合兩歲(two)和惡棍(douchebag)創造的新字。「一眼看到覺得很好笑,」《華盛頓郵報》幼教記者凱特琳·吉布森(Caitlin Gibson)寫道:「但仔細一想,就會覺得這實在太糟糕了。」

在這個階段,孩子「應該」要有情緒起伏,是重要的學習里程碑。(圖片:shutterstock)

70年了,學步兒負面俚語只增不減

《華盛頓郵報》分析相關俚語的形成背景,指出「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s)是1950年代開始興起的說法,且有其形成的時代背景——那是美國文化開始期待媽媽表現得優雅輕鬆的時期:晚餐要在5點前上桌,孩子要教得彬彬有禮,屋子要收拾得一塵不染。但是意志力堅強的2歲幼兒不會配合母親演出上述形象,於是「你能怎麼樣?那是可怕的兩歲」一說開始風行。

我們不再活在1950年代,但父母仍然受到社會期待的壓力,沒有什麼比幼兒突然在公共場合爆發哭鬧更讓父母難堪、沒有什麼比旁人批評的眼光更讓父母感到無力的了。因為這樣,相關的負面俚語愈來愈多。

例如,「3歲叛逆期」(threenager)是4、5年前左右在媽媽部落客之間紅起來的新詞,意思是可怕的階段不會在孩子3歲生日那一天就突然結束。在今天的社群媒體上,教養的成就與挫折總是會被即時分享,而即使是最乖巧的幼兒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於是「2歲惡棍」(twochebag)、「X你的4歲」(fxxx you fours)等更多更誇張的字眼開始出現。

這些說法,乍看之下無害,多半是煩躁的父母想要自嘲或者博君一笑的產物。但是語言會形塑我們的認知以及我們的經驗,所以當我們持續地用這些負面的字眼來形容我們之間的小人類,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這些字眼會怎麼形塑新手父母對幼兒期的預設立場,家有幼兒的父母的育兒經驗,甚至幼兒本身的成長經驗?

吉布森發現,很多受訪者聽到有人用「貓狗嫌」、「屁孩」來形容一個孩子,就會自動就把這個孩子想成一個很難搞的壞孩子。但如果這是一個2到4歲的幼兒,他只是正在經歷一個學做人的階段,掙扎著用有限的字眼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複雜的情緒,而且他所經歷的壓力,並不比周圍的大人少。

過多負面印象,掩蓋幼兒情緒成因

很多人喜歡給新手父母意見,所以從肚子隆起的那一天起,媽媽們就會開始聽到「等小孩生下來你就會想把他塞回去」、「等著瞧你就知道兩歲小孩有多難搞」之類的警語。在三姑六婆的轟炸下,新手父母要如何去期待這個新的生命?

事實上,

 

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地愛著爸爸媽媽的年紀。

 

如果家有這個年紀的幼兒,你會常常被頂嘴,你家會亂得不得了,但你也會不時聽到「我愛爸爸/媽媽」,得到突如其來的擁抱。幼兒有驚人的記憶,也會說出溫暖的句子,當我們跳脫「屁孩」、「2歲貓狗嫌」的思考框架,才能真正去經歷養育一個學步兒的驚喜。

在這個階段,孩子「應該」要有情緒起伏。美國巴納德學院幼兒發展中心主任托瓦·克萊因(Tovah Klein)說:「父母最怕聽到『不要!』但是對幼兒來說,學會使用這個字眼,是重要的學習里程碑。」她指出,「兩歲貓狗嫌」之類的俚語一方面向父母保證這些貓狗嫌的行為是正常的,一方面卻阻礙父母去理解貓狗嫌行為背後的意義:「甜美的嬰兒不是無緣無故長成怪獸般的幼兒,他們的大腦正在經歷風暴般的改變,這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

孩子雖然「歡」起來的時候很難懂,但有時神來一句溫暖的話,總會帶給大人很多驚喜。(圖片:shutterstock)

她提醒:「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你會愈來愈輕鬆,但也會開始懷念這段日子。」所以,請不要讓「屁孩」、「兩歲貓狗嫌」這些負面俚語,阻礙了你真正認識孩子的情緒成因、掌握認識孩子發展階段的機會。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汪培珽:禪修不必到廟裡,照顧孩子,就是最好的修行
為什麼我家小孩老是說「不要!」
孩子「歡」的時候,同理但不處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讓寶寶睡過夜?

 
154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大約90%的父母希望改變孩子的睡眠習慣。透過這些新生兒夜間睡眠策略來訓練寶寶獲得一夜安眠,當然,爸爸媽媽也是實質的受惠者。

相信規律睡眠的魔力

研究表明,寶寶在一週內睡過夜的次數越多,他的睡眠品質越好。媽媽可以嘗試讓寶寶在晚上洗個澡,即使不用肥皂,單單溫水也能引起寶寶睡意。

入睡前哺餵最後一次的奶

在你們夫妻兩準備入睡之前,請輕輕喚醒嬰兒進行哺乳或餵奶,這將減少寶寶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中醒過來的次數,然後在寶寶仍然醒著但已昏昏欲睡時放他到床上。

讓上床睡覺變得有趣

幼兒抵抗上床睡覺是很正常的行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想練習新發現的獨立性。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想像自己是一隻大象爬上樓梯,還是像老鼠一樣踮起腳尖。

 

早點上床睡覺

你可能會認為這會導致早上太早起床,但是嬰兒和幼兒在夜晚醒來的次數減少了,他們獲得的睡眠時間就更多。讓孩子大約在晚上7:30或8:00就寢,並期望他們睡上大約10個小時。

調整幼兒的起床時間

雖然無法更改新生兒的起床時間(有時感到飢餓時寶寶就會哭醒),但是你可以調整幼兒的起床時間。可以試試看使用喚醒燈 : 設定燈在某個時間點亮,這樣孩子就會確切知道何時可以起來叫醒大家了。

設定規律的小睡時間

每天的第一次小睡對嬰兒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恢復,它將決定寶寶一整天的狀態,因此在理想情況下,你會希望這個小睡時間是在嬰兒床上度過。第二次的小睡是讓寶寶在身體上恢復體力,因此,一旦寶寶的年齡足夠大以至於可以四處走動時,他真的需要一個這樣的午睡時間才能確保體力恢復。到了3到4個月大時,寶寶將有更長的清醒時間,你可以按照午睡時間表進行作息:早上一個小睡、午餐後再一個小睡,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稍晚的午後再小睡一次。

Reference : 7 Tricks to Get Baby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

 
2.3k 人追蹤
追蹤
 
民報新聞

想要對孩子表達關心之意,一開口孩子就發脾氣;想迅速解決孩子的爭端,但自身情緒卻讓孩子像爆米花炸開……為什麼孩子分秒都在挑戰父母極限?

 

本書以實例分享該如何核對彼此觀點、聚焦問題核心,和孩子好好說話。

 

➢先讓問題跑一會兒

‧與戰火保持距離,先平穩內在,別讓情緒影響你應對的姿態

‧孩子情緒仍沸騰時,只需陪伴,不必急於進場對話

‧尋找對話破口,貼近孩子的心,才能展開有效對話

 

➢以薩提爾模式展開對話

‧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甚至被接納的感覺

‧以好奇探索衝突,核對孩子真正的意思,讓問題聚焦

‧結束對話時,誠摯欣賞孩子的努力,把負向行為轉為正向價值

 

➢拋棄對話慣性

‧不要以高壓語言介入戰火

‧不要以上對下、過來人的姿態對話

‧不要以自己的價值判斷回應,忽略孩子的深層需求

 

➢應對的姿態

‧良好的溝通,始於父母平穩的內在

‧直拳教養,讓孩子變成情緒怪獸;蹲下來,看看孩子目光裡隱藏的故事

‧情緒升起時,不急著應對,柔軟的語言,能帶來深層的反省與覺察

‧你可以有期待,但允許期待落空,並學著接納失落

‧在日常裡埋下愛的訊息,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溫柔的牽絆

 

☆以薩提爾模式開啟的親子對話☆

溝通出現障礙時,試著挪動孩子的感受位置,將對話導向一個有接納、有體諒的過程,才是有效溝通。

溫暖推薦

「溝通」,一直是親子關係裡最大的挑戰,良好的溝通實在不簡單。我們在交談中,總是太習慣用行動模式解決問題,而忽略了體察彼此在語言背後的情緒,以致於溝通非但沒有互通,反而帶來更大的鴻溝。好在有儀婷老師的著作。我喜歡儀婷老師分享她在關係中的每一段對話與覺察,不僅有深度,還有一種暖暖的溫度,平實而雄厚。這鐵定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我由衷向您推薦。──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父母在教養子女時,常落入一個陷阱,便是想解決孩子的問題。不料,解決了一個,還有另一個,沒完沒了,於是抱怨:「究竟什麼時候才能不用操心孩子?」

我慢慢體悟到,薩提爾對話的精神之一,就是不試圖解決,而是允許問題存在。當不試圖解決或對抗問題時,你才不會總是期待孩子非得要改變。而在允許的過程中,有機會去探索、好奇、疑惑、反思,同時深刻覺察及接觸內在,更重要的是,完全打開與接納自己。

這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格外關鍵。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如何幫忙解決問題,而是感覺到自己被理解、有人承接住他了,孩子也會漸漸長出承接自己的能力。

我佩服儀婷老師在接觸薩提爾模式後,身體力行於自己的家庭生活與教養過程中。經過細細爬梳,將心路歷程化為文字,呈現在眾人面前。書中有儀婷老師與孩子互動的實況,透過案例,拆解薩提爾對話的過程、技巧與精神,還有很多儀婷老師的心得與獨到見解,相當引人入勝。

然而,就算細細讀完,還是會感到知易行難,這是正常的。因為,你帶著一份想立刻用來解決孩子問題的期待,而這個期待本身,會讓你又落入想要對抗問題的陷阱中。如果是這樣,好吧,那就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接納這樣的自己,就像儀婷老師說的:「接納失敗,比懊惱更重要」,接著,「讓問題跑一會兒」吧!──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這幾年薩提爾對話火紅,被證實是能透澈理解孩子表象偏差行為及其背後深層導因的好方法。但是,薩提爾的冰山各層次理論、停頓或核對等基本技巧並不好理解,且從理解到真正落實於展開對話,又需不斷累積經驗,方能掌握其中的眉眉角角,甚至需要專業老師的提點,否則常會自陷誤區。我非常推薦儀婷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結構完整、非常細膩拆解對話步驟與重要技巧的實用手冊。同時,儀婷的敘述深入淺出,充滿了同理的溫度、順暢易懂,對於想要入門的家長、師長,無疑是最佳自學教材。──彭菊仙 親子作家

 

作者介紹—李儀婷

小說家,親子教養作家。現任「新店炫心星自學團」閱讀課專業教師,「走電人電影公司」影像總監與親子教養與溝通專業講師。

是台灣六年級最具史詩敘述魅力的小說家。著有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名人傳記《生命的眼睛》、電影劇本《風雨中的郵路》、少年小說《卡里布彎.數學獵人》、少年小說《九份地底有條龍》,以及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音樂舞台劇《媽祖不見了》總監製、小小說書人《九份地底有條龍》戲劇總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前不吃零食 孩子食欲好

 
47 人追蹤
追蹤
 
(作者王小飛就職於山東中醫院)
 
讓孩子在每次餐前保持空腹,可促進食慾。(本報系資料照片)

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發育慢。想要激發孩子的食慾,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讓孩子在每次餐前保持空腹,藉由產生饑餓感來刺激大腦食慾中樞產生食慾,使孩子「飢不擇食」。這樣既可以防止偏食的發生,又使孩子在進餐後感到身體和情緒上的滿足。

想讓孩子空腹的辦法有很多,如參加較大運動量的鍛煉,如爬山、跑步、直排輪、游泳等。在進行這些活動時不要給孩子任何零食,只要及時補充水分就可以了,到了餐前,更不要讓孩子先吃零食。其次,控制孩子的吃糖量,尤其是飯前1小時最好不要吃含糖的食物,如牛奶、含糖飲料、水果等。

此外,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吃飯。經常被強迫進食的孩子,看到食物或餐具就會很厭煩,沒有食欲。家長因為孩子不吃飯而產生的焦慮、氣憤甚至是訓斥,又會使孩子精神緊張,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慾消失。

正確的做法是首先提醒孩子,吃飯是權利,而且要盡最大努力完成任務才能獲取,如揀菜、洗菜、端盤子、擺碗筷、整理桌椅等。再告訴孩子:選擇或放棄吃飯是一個人的自由,在規定的時間裡如果沒有吃或沒吃完,就視為放棄吃飯的權利,家長會準時端走飯菜。家長要言必信,行必果。孩子是最講道理的,在「好不容易」獲得了權利後,他一定會珍惜自己的權利,不會隨便放棄。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零食當獎勵!影響孩子健康降學習力

 
2.7k 人追蹤
追蹤
 
 
以零食當獎勵!影響孩子健康降學習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家長與老師會以提供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高油糖鹽食品等不夠健康食物,給孩子當成是獎勵或者是解決孩子情緒的手段。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許多師長誤以為不夠健康食品的壞處只有增加蛀牙、發胖的機率,但其實還易造成長不高、增加過動、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之風險、甚至容易成癮,此外還會影響孩子學習力及行為動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荷蘭2009年一項針對父母餵養方式的研究指出,父母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或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建議師長,別將提供不夠健康食品當作獎勵孩子的方法,易讓孩子覺得「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外,還可能減弱孩子對行為主動性。

董氏基金會之前調查亦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為家中沒放的2倍,而當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許惠玉提醒師長,應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當孩子看不到自然就不會想吃(喝),即使想吃也會因不能馬上吃到、可獲時間被延遲,自然就會減少攝取。

許惠玉分享,2016年《Medicine》期刊韓國首爾大學附設醫院一項研究指出,孩子飲食越好,學習力越佳。該研究分析359,264名12-18歲兒童與青少年飲食與學業表現,結果發現:有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乳品者,有顯著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糖飲、泡麵、速食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負相關。

四不宣言:不提供、不獎勵、不販售、不出現不夠健康食品

學校是除家庭外,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包括食育最重要的場域,因此董氏基金會邀請學校連署「健康校園四不宣言」,以宣誓表達校園不提供、不獎勵、不販售、不出現不夠健康食品的決心:

本校規範食品業者、師長、行政人員和家長委員不能在校園內以獎勵、贈送或慰勞、販賣的方式提供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高油糖鹽食品(以下簡稱為「不夠健康食物」)給學生。 本校校園內合作社、販賣機不能販賣「不夠健康食物」。 禁止學校周邊食品業者外送「不夠健康食物」到校園內供學生攝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補習+才藝會有用嗎? 網友點出「大人的矛盾」

 
36.3k 人追蹤
追蹤
 
廖子盼
 
很多人小時候都上過鋼琴課。示意圖/TVBS

很多人從國小開始上鋼琴、珠心算、英文、等課程,國高中更是在補習班教室留到晚上8、9點。近日一名網友就很好奇,從小開始上這麼多課程對未來真的會有幫助嗎?文章一出後,立刻掀起熱議。

 

這名網友在「PTT」女孩板以「小時候補一堆習/才藝有用嗎」為題發文表示,最近回想起自己在國中前曾上過畫畫、書法、打擊樂、鋼琴和珠算等才藝課程,每樣最少學半年以上。

 

 
原PO在國中前曾上過畫畫、書法、打擊樂、鋼琴和珠算等才藝課程。圖/翻攝自PTT

原PO從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階段則被送去上學科全科班,「國英數自然社會+古文,一週8堂課,一堂課3小時」,這令原PO感到很好奇,從小補這麼多課程對未來真的會有幫助嗎,詢問網友此舉是否是「揠苗助長」的行為。

 

文章一出後,網友紛紛留言回應,「我覺得對我多少有幫助吧」、「當年爸媽為了跟『流行』別人送小孩學鋼琴,我們也送去,當年買的鋼琴現在是一個鋼琴造型的置物架」、「繪畫、音樂抒發心情」、「公司尾牙可以出來表演」、「不一定有用,但絕對比放你在那邊看卡通吃手指有幫助」、「學過正音、珠算和鋼琴,數學比英語強,現在是正式國小英語教師,不能說有沒有用,但對我的學習認知是有啟蒙的效果」。

 

此外,其中一名網友指出「大人的矛盾」,他認為在不過量的情況下,學一些才藝確實可以陶冶性情,不過很多大人要小孩在小時候學東學西,但在小孩升學之後卻改口說,不要去做那些對課業、工作沒有幫助的事情,「小時候因為學了畫畫所以喜歡畫畫,長大後叫你不要畫畫,給我去讀書這樣。」

 

更多 TVBS 報導
兒子借玩具遭霸占…家長處理惹怒眾人:教育失敗
金鼠年想開運旺整年 命理師點出關鍵2元素
啦啦隊長想拚生子 竟將粉絲當ATM要「斗內」
錢包使用長夾可以招財? 網友揭「殘酷事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夜抽筋快速自救!一招讓妳孕期睡好睡滿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孕期抽筋是很常見的現象。許多孕媽咪每天半夜都會固定被痛醒,好不容易入睡,沒多久又是一陣猛抽。孕期抽筋原因有哪些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抽筋的第一時間緩解疼痛,讓肌肉充分放鬆?

檢視相片
 
半夜抽筋快速自救!一招讓妳孕期睡好睡滿

懷孕已經很辛苦了,好不容易睡著,還冷不防被抽筋痛醒,到底為什麼啊!!!

懷孕後常抽筋 都是因為…

大部分人都有過抽筋的經驗。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劇烈運動後沒有及時讓肌肉放鬆、運動後大量流汗、劇烈嘔吐、吃太鹹卻沒有補充水分等。孕婦抽筋則多半是下列5種原因:

*體重增加太快

女性懷孕時會分泌黃體素讓肌肉變柔軟以促進生產,當體重快速增加,肌肉一時無法負擔這些增加的重量,便容易抽筋。

*活動量減少

懷孕後很容易因為疲倦、行動不便使得活動量大幅降低,活動量減少會讓血液循環變慢,導致局部肌肉溫度降低,引發抽筋。

*太少曬太陽

有些孕婦怕被傳染病毒,平常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身體長久缺乏陽光照射,無法合成維生素D,導致鈣離子吸收不足,引發抽筋。

檢視相片
 
半夜抽筋快速自救!一招讓妳孕期睡好睡滿

*常讓冷氣、電扇對著吹

懷孕後體溫升高,特別怕熱,許多孕婦睡覺時都會讓電扇、冷氣對著吹,導致體溫降低引發抽筋。

*吃太鹹、攝取太多咖啡因

孕期口味改變,有的人開始喜歡喝茶、喝可樂或吃重口味的食物,因為鈉、咖啡因攝取過多導致身體缺鈣引發抽筋。

綜觀這5種原因,以體溫降低和血液循環不良最常見。這兩種因素通常會形成惡性循環,讓孕媽咪容易在半夜睡覺時抽筋。

半夜抽筋怎麼辦?專家教妳緊急自救SOP

無論抽筋部位在哪裡,第一時間要做的應該是拉長該部位的肌肉。」怎麼做呢?如果是「小腿後側」抽筋,要將上半段腳掌/趾儘量往身體方向扳;「大腿前側抽筋」要握住足踝,儘量將腳跟往屁股方向勾;「大腿後側抽筋」則要將膝蓋用力往下壓。等抽筋的感覺逐漸緩解,再用毛巾熱敷改善血液循環。

一般來說,快要抽筋時只要馬上變換姿勢就可以讓肌肉放鬆。如果媽咪時常在半夜抽筋,只要在抽筋前趕快坐起來活動一下就可以避免抽筋發生。

tips由於躺著比較容易抽筋,坐起來會比翻身更有效。

檢視相片
 
半夜抽筋快速自救!一招讓妳孕期睡好睡滿

孕期預防抽筋 4招學起來

孕媽咪平常要預防抽筋,可以從4個方面來著手:

*多補充維生素D及蛋白質。

孕期最好少碰冷飲冰品,也不要吃太多生冷水果,以免讓血液循環變差,平常可以多攝取豆漿、雞胸肉等優質蛋白質,食用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並多曬太陽。

*睡前做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睡前做伸展雙腳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緊繃。

*控制活動時間,避免久站久走。

久坐、久躺、久站、久走都會對肌肉造成負擔,孕期應該視身體狀況調整活動時間,每天至少活動半小時。

*睡覺穿襪套替小腿保暖。

平時若容易手腳冰冷,睡前不妨在小腿套上襪套保暖。穿戴時記得調整一下鬆緊度,不要太緊以免引發水腫。

冬天氣溫低、日照少,特別容易抽筋。平常睡覺應該多注意下肢保暖,儘量不要讓小腿暴露在外面。太陽出來時多到戶外曬太陽吸收維生素D。抽筋後如果發現活動變得「卡卡」的,或出現肌肉拉傷的情形,可以尋求物理治療改善症狀。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2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819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果當獎勵?恐害孩長不高、影響學習

 
44.8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孩子乖乖做功課就拿糖果餅乾當獎勵?專家對此表示,這樣的作法會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不只會發胖,還可能會造成孩子長不高、增加過動、還會影響孩子學習力及行為動機。

 
習慣以零食獎勵孩子,可能會害孩子長不高、影響學習力。(圖/pixabay)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荷蘭2009年一項針對父母餵養方式的研究指出,父母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或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建議師長,別將提供不夠健康食品當作獎勵孩子的方法,易讓孩子覺得「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外,還可能減弱孩子對行為主動性。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到,許多師長誤以為不夠健康食品的壞處只有增加蛀牙、發胖的機率,但其實還易造成長不高、增加過動、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之風險、甚至容易成癮。

董氏基金會之前調查也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為家中沒放的2倍,而當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許惠玉提醒師長,應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當孩子看不到自然就不會想吃(喝),即使想吃也會因不能馬上吃到、可獲時間被延遲,自然就會減少攝取。

許惠玉分享,2016年《Medicine》期刊韓國首爾大學附設醫院一項研究指出,孩子飲食越好,學習力越佳。該研究分析359,264名12-18歲兒童與青少年飲食與學業表現,結果發現:有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乳品者,有顯著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糖飲、泡麵、速食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負相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陪孩子玩遊戲這5種行為超NG!專家:0~3歲這樣玩,對孩子最好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遊戲」扮演了重要媒介。遊戲不僅可以讓孩子鍛鍊肢體動作,認識顏色、數字、文字等基本概念,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人際互動能力。陪孩子玩遊戲有什麼技巧?哪些NG行為絕對不能做?專家說:0~3歲「這樣玩」,對孩子最好!

 
陪孩子玩遊戲這5種行為超NG!專家:0~3歲這樣玩,對孩子最好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曾經對孩子這麼做嗎?來看看幾個陪玩常見的錯誤做法。

小心踩雷!陪玩5大NG行為

NG行為1.要求孩子坐在定點玩玩具,不准離開位置。

專家說:限制活動不但會讓孩子的動作發展陷入停滯,也可能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很容易成為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離家進入外面環境(譬如幼兒園)就會常常生病。除此之外,一再限制孩子的行為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退縮、越來越沒有自信。

NG行為2.當孩子出現預期外的玩法,立刻制止並示範正確玩法

專家說:許多父母常會站在大人的角度指導孩子「該怎麼玩」,一看到孩子的玩法與自己認知的玩法有落差就馬上出手干預,殊不知這種做法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索新奇事物是人類的本能,硬要孩子遵循一種玩法只會讓孩子的思考變得僵化,對未來發展沒有任何幫助。

NG行為3.當孩子因為挫折鬧脾氣,教訓、威脅孩子

專家說:鬧脾氣是一種情緒的抒發。此時如果不讓孩子發洩,任由孩子累積負面情緒,長期下來很可能會讓孩子衍生出心理疾病。孩子鬧脾氣通常有跡可循,爸爸媽媽應該找出背後的原因,引導孩子用正確方式處理,而不是一昧責罵孩子或對孩子說教。

NG行為4.強迫孩子在眾人面前示範拿手的遊戲

專家說:父母要孩子示範拿手遊戲通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教養的成效(讓他們看到孩子的進步),無論是哪一種想法,都無可厚非。孩子有機會練習也是一件好事,但這麼做的前提必須是孩子「自己願意」去做,如果孩子當下不想做,硬要孩子示範只會讓孩子對這件事產生恐懼,以後更抗拒在眾人面前表演。

tips.要讓孩子心甘情願在眾人面前表演,「稱讚」是很好的方法。孩子獲得成就感以後,下次不用父母提醒也會主動去做。

NG行為5.狂滑手機,無視/隨便應付孩子的要求

專家說:前面提到父母在孩子玩遊戲時應該避免過度干涉,這裡說的「不干涉」指的是讓孩子自己探索、嘗試各種不同的玩法,而不是不理會。父母陪玩時應該隨時留意孩子的安全、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並耐心傾聽、釐清孩子的需求,及時給予回應。

tips.當孩子的需求長期被父母忽視,孩子會轉而尋找能夠給他回應與關愛的人。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2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898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愛哭怎麼辦?

 
154 人追蹤
追蹤
 
鐘藝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表姐家的孩子特別愛哭,至少一天一小哭,有的時候還會嚎啕大哭,表姐怎麼說都停不了。孩子一哭,表姐就變得特別煩躁,心裡面七上八下,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不要再哭。和表姐一樣,對於孩子哭這件事,家長一般都會採取阻止的策略,要麼是訓斥孩子,要麼是不想理孩子。

事實上,孩子哭是內在情緒的外在表現。在學校被同學嘲笑、老師要請家長心裡害怕、作業做不完著急、考試前感到緊張等,在這些情況下孩子都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愛哭的孩子一般都會有豐富的情緒感受,只是不太會表達情緒,於是哭便成為了他們通用的方法。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哭,不要去責怪他們為什麼遇到事情不能好好說,這正是他們哭的原因,也正是孩子需要家長幫助去學習的地方。

孩子愛哭,家長該怎麼科學的解決呢?「共情」是關鍵。和人際交往的法則一樣,當對方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時,我們要先幫助對方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選擇負面的應對方式(不想理或者怒斥),孩子會因為感受到不被理解而進一步壓抑自己的情感表達,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共情」的核心是同理心,當孩子不能正確表達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受他的處境,並且幫助孩子表達出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步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處理情緒的方式。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很理解孩子,很為孩子考慮,但實際上,判斷是否真正「共情」孩子的依據是孩子是否感到家長理解自己。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的情緒和成年人一樣的複雜,在哭泣的背後可能有千萬種動因。家長要怎麼樣才能有效的共情,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被理解和尊重呢?

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難免會煩躁,一煩躁就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自我感覺上,進而就很難和孩子溝通,更別說嘗試去了解孩子了。所以,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到「孩子哭並不是無理取鬧,他們需要家長的幫助」,盡量減少煩躁多些耐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家長需要利用詢問的溝通方式去推測孩子眼淚背後的情緒,並且通過和孩子的溝通來弄清楚真實的原因是什麼,不要簡單粗暴的去用「你就是」這樣的口吻來判斷孩子的情緒。這個過程一方面能讓家長更加準確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是通過引導讓孩子能逐步理解自己的情緒。最後,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情緒管理助手,在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更了解自己,明白「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面對這樣的情緒,我擅長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孩子的一舉一動往往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他們也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家長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覺得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在意」。放平自己的心態,去了解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最健康的親子關係,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孩子成長的問題。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孩子旅行讓「大腦有變化」心理學家:回憶伴隨他一生

 
754 人追蹤
追蹤
 
王芊淩

 

父母帶孩子旅行,是很辛苦的事情,也常有長輩說:「孩子這麼小出去玩,什麼都記不住」,但仍有許多父母們樂此不疲,每一段時間固定帶孩子出門。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認為哪怕是零散的回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給他很大的能量。

 

檢視相片

旅行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記憶不會消失」

有名母親曾分享,因為自己也很喜歡旅行,有了小孩以後 一定帶孩子出門。女兒6個月大時,一家人坐飛機去成都;女兒1歲半時,他們坐10多個小時的車去廈門;女兒3歲時,華南、港澳已經都去過了。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ixels

直到女兒2歲多時去濟州島,看到了海女撈貝。後來一家人去泡溫泉,她不小心掉進了池子裡。等爸爸媽媽將她撈出水面,她開心地說:「我是海女!」從日常生活中,孩子也有新的解讀方式。

心理學家Morgot Sunderland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與孩子在旅行時,大腦中的遊戲(PLAY)與尋找(SEEKING)系統等兩塊區域會被激活訓練,而通常這些區域,在家中時不會那麼活躍。在外旅行時可能因為感受到腳下的沙、森林中鳥叫聲,發現自然界中的新事物,就會刺激腦中系統,這些觸發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exels

只是爸媽也會被問到,可是孩子太小出去玩什麼也都不會記得。但德國大學客座教授Spitzer在演講時提出另一個觀點,其實是孩子其實不是不記得,而是隨著時間忘了,爸爸媽媽想讓孩子記得某件事,只需要在適當的時機提醒他就好了。旅行中的體驗和感受會逐漸變成長期的記憶,也會成為孩子儲備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那名媽媽也曾經分享,難道孩子3歲之前真的沒有記憶嗎?其實有的,那些記憶還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當時女兒8個月大在四川喝羊肉湯,喝了一口就興奮地大叫,抱著碗不放手。現在她8歲了還是記得這段往事。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exels

旅行提升孩童的專注力 提升素養好方法

那名愛旅遊的媽媽繼續分享,女兒7歲那年的暑假,家人帶她去俄羅斯。去之前媽媽帶她看《希利爾講給孩子的藝術史》,介紹歐洲的繪畫、建築發展史,女兒當時覺得很無聊。到了俄羅斯後,她整個人都亢奮起來,書中的內容全都在眼前,女兒開心與媽媽討論相關的問題。

後來她從書中知道了英國的水晶宮、世界博覽會,開始對這類議題有興趣。這就是孩子的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的相互纏繞,讓她能把所學到的東西更深刻地印在腦海中。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ixels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旅行意義是不一樣的。3歲前孩子靠體驗來感受世界,在玩耍中學習;3到4歲後,孩子有了解讀符號的能力;到了6歲,孩子就能通過看書來學習了。

神經科學家華盛頓州立大學Jaak Panksepp教授證實,旅行會觸發大腦分泌健康神經化學物質,包括催產素和多巴胺,豐富的環境打開了額葉中關鍵「腦肥」的基因表達,增強了腦的能力,如壓力調節、注意力集中、學習能力,並且能改善身心健康。

此外旅行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大自然中活動20分鐘後,兒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皆能有所改善,甚至更能在學業上有好的表現。那身為爸媽還在等什麼,趕緊行李收一收,帶孩子出趟遠門吧!

參考資料:

The science behind how holidays make your child happier – and smarter

What’s the best gift for developing brains? Travel

文/王芊淩 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全台必去 5 個豪華露營地!輕鬆享受大自然
一家3口住18坪小屋!日本主婦「神收納」空間瞬間變3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O警示:缺「碘」導致智能低落,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

 
8.4k 人追蹤
追蹤
 
蔡菲麗/編輯

 

檢視相片

每日攝取海苔 多一「碘」 研究證實:想要IQ高就靠它!



每一個家長殷殷期盼的事,就是私心希望孩子能IQ高人一等,若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特別是在嬰幼兒腦力與智力發育的階段,幫助腦部營養的攝取更是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 )曾指出:「碘」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缺碘導致智能低落,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且不利婦女健康,降低社群的生活品質,並且足以阻礙經濟生產。  不僅如此,許多國際研究也證實,碘充足與嚴重缺碘地區學童的智商有顯著差異,嚴重缺碘地區學童的智商分數明顯低落 12 到 13 分;如果有補碘但是不充足時,智商仍會低落 8.7 分。由此可見碘對腦部發育有不可輕忽的重要性!(註一)

對大腦有益的營養素「碘」;缺碘造成孩童智能低下 成人記憶力差 

大家對「碘」的刻板印象,應該是碘跟甲狀腺的「大脖子」有關。事實上,碘對身體的影響很大,它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負責維持體內甲狀腺功能的正常運作,甲狀腺素會幫助醣類吸收、組織生長、腦神經發展、細胞成熟、細胞代謝等等的生理機制。因此人體一旦缺乏碘,也會誘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成人有記憶力變差、反應遲鈍,甚至智力受損現象;胎兒及新生兒缺乏碘則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造成孕婦流產、死胎、胎兒畸形以及新生兒呆小症、智商發展遲緩等問題;孩童族群若缺碘則會影響身高和運動神經功能,還會降低學習能力。缺碘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是影響孩童發育與智商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若是正準備懷孕或孕期中的婦女,適當的補充碘攝取量是很重要的!

逾半數台灣人碘營養不足 孕齡婦女、哺乳媽媽需求量更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成人每天須攝取140微克的碘,孕婦200微克、哺乳婦女250微克。孕婦族群因為懷孕,導致碘的新陳代謝加速,加上需要供應給胎兒,因此建議攝取量較高,約每天200微克。再者,碘也是小孩神經系統、肌肉組織與腦部發育生長所必需的礦物質,因此,親餵的哺乳媽媽需要攝取足夠的碘元素又更高,是每天250微克。  不過國民健康署在2013年一項「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發現,有51.2%民眾尿碘濃度不足,而國建署在2016年公佈的研究報告更指出,生育年齡的女性有41.3%缺乏碘。(註二)尤其育齡婦女計畫懷孕時,就要特別注意碘的攝取,足夠的碘營養才可以供給胎兒發育。 


海洋植物是最大天然碘庫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缺碘是導致人類腦部智能傷害最主要的單一因素, 但也是可有效預防的單一因素(WHO, 2007)。到底天然的碘可以從那裡取得? 「碘」是身體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人體不會自行製造碘,所以攝取碘的來源是從食物中得到,一般來說,碘主要存在於岩石中,經沖蝕風化釋出於海洋之中,海洋植物是最大的碘存儲庫,紫菜、海帶、海藻等含碘最為豐富。 


日常補碘建議可以這樣補: 
1.日常飲食中加入天然含碘豐富的食物。  國人飲食精緻化來越來越多改吃海鹽、岩鹽或玫瑰鹽等,反而攝取不到足夠的碘,除了一般的食用鹽能攝取之外,平常應多攝取天然含碘食物,像海苔、海帶、紫菜等食物都是富含碘的食物,尤其有「維生素寶庫」美譽之稱的海苔除了富含碘之外,其他營養素更是豐富!  

市售攜帶方便的海苔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每1克海苔約含有21微克的碘,市售海苔1小包裝約0.85克 ,2小包海苔當零嘴就能補充35.7微克的碘,(註三)除了可以補充碘營養素外,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對於經常蔬果量欠缺的外食族群是很好的營養補充,此外,海苔中的鈣、鉀、鐵、維生素A 、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營養素豐富,能有利維持骨骼、牙齒正常發育、保護眼睛、增進皮膚與黏膜健康;另外,海苔也含有能幫助鈣質吸收且耐高溫的維生素C,除了可當零嘴吃外,應用在料理中還能增添風味,堪稱一次補足每日所需營養的美味食材。 


2.長期攝取海鹽或玫瑰鹽(不加碘)可以替換成碘鹽。  多數的天然海鹽只含有極微量的碘,不足以供應人體所需,建議喜歡買海鹽或玫瑰鹽的消費者,選購食鹽時選用有標示「碘鹽」、「含碘鹽」或是「加碘鹽」的產品。 那麼一天需要攝取多少碘鹽才能達到標準呢?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以一般成人每日需要140微克碘來看,一天攝取含碘的鹽只需要5、6公克,1茶匙就足夠;而孕婦族群每天200微克,哺乳媽媽每天250微克。 

3.碘容易高溫流失營養,建議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  碘營養素很容易在烹飪過程中流失,建議煮好再調味或涼拌代替。另外,碘鹽建議存放在密封的深色容器內並放置於陰涼乾燥處,以免因潮濕、陽光直射或受熱而流失。 

最後,給關心孩子學習能力的爸媽一個小建議,想要吃得安心,買市售海苔補碘可要注意來源是否為純淨的海域,以避免有重金屬累積疑慮。最好選擇大品牌、才能吃得安心、安全!


參考文獻: 
註一:「缺碘拉警報 買鹽多看一碘 」—出版機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註二:膳食營養參考攝取量 2018碘 —國民健康署 
註三:https://www.edh.tw/article/16413 
全文文獻數據參考 https://www.who.int/vmnis/iodine/status/en/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哭不停難入眠?醫師:當心是腸胃過敏作怪!

 
32.6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林雁茹/ 綜合報導
 
▲邱彙雅醫師建議母乳為第一優先,最好哺餵到寶寶六個月大。(圖/邱彙雅醫師提供)

很多爸媽認為寶寶容易溢吐奶是必經過程,過了就會好,木生婦產科診所兒科部邱彙雅醫師提醒,千萬別視為理所當,這有可能是腸胃過敏徵兆!嬰兒時期常出現的腸胃過敏症狀較不那麼具特異性,常被許多爸媽忽略掉,醫師進一步提醒,雖然新生兒腸胃道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溢吐奶屬普遍情形,但爸媽仍應該提高警覺,避免誘發後續一連串過敏症狀,伴隨寶寶一輩子。

 

忽略過敏徵兆藏危機 症狀恐遍及全身影響被一輩子健康

 

邱彙雅醫師分享,診間遇過一位兩歲的小病人,因爸媽缺乏過敏預防的警戒心,小朋友已經嚴重過敏到呼吸費力了才就醫,且透過聽診器還能聽出明顯喘鳴聲,醫師自己也感到心疼,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後才得以控制改善。因此,呼籲爸媽應多留意從源頭積極預防過敏!

 

學術上稱的「過敏進行曲」,會隨寶寶年紀增長,而陸續以四部曲方式顯現,首先是新生兒時期的腸胃症狀,諸如腸絞痛、脹氣、便秘、血絲便,或因溢吐奶頻繁而參雜吐出些微血絲;二到六個月時,為皮膚方面過敏症狀的高峰期,以紅疹、脫皮、異位性皮膚炎表現;一兩歲後則出現所謂上呼吸道過敏症狀,像過敏性鼻炎,讓孩子易流鼻水、早上起床頻打噴嚏,若是過敏性結膜炎會常揉眼睛;三歲以上則好發下呼吸道過敏,包括氣喘、久咳、夜咳、呼吸有喘鳴聲等,若逢季節交替、空氣品質不好時,症狀將會更加嚴重。

 

過敏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不利成長發育,對於情緒、學習上的發展也造成影響。以患有皮膚過敏的寶寶為例,反覆抓癢造成的疤痕可能造成小朋友未來社交及心理層面陰影;呼吸道過敏的寶寶睡眠時無法好好呼吸,半夜容易因鼻涕倒流、夜咳而醒,進而影響白天的精神與課業表現。

 

防敏關鍵在「飲食」!近五成寶寶1歲半前因牛奶蛋白或雞蛋誘發過敏

 

邱彙雅醫師說明,新生兒在滿月之前,每天體重約增長20~40公克,但如果寶寶因消化道過敏影響吸收能力,也會使體重上不去、腹部脹、活動力差。為避免誘發上述情形,可從「環境」及「飲食」著手預防。

 

環境方面,維持良好居住品質,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搭配防塵蟎的寢具並遠離絨毛玩具,都是十分建議的做法;飲食方面,有研究發現近五成的寶寶在1歲半以前因牛奶蛋白和雞蛋誘發過敏,而寶寶的主食又以奶類為主,爸媽更需留心謹慎!邱彙雅醫師建議母乳為第一優先,最好哺餵到寶寶六個月大。寶寶一歲後若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便持續哺餵,可選接近母乳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做銜接。

 

不是「水解」都有效 選擇精準的水解配方才可有效預防過敏

 

選擇部分水解配方時,爸媽們是否被琳瑯滿目的品牌弄昏頭?邱彙雅醫師建議,可優先選擇歷史悠久、具有長時間追蹤研究的品牌,確保可以鎖定並切斷牛奶蛋白中較刺激的片段,將其轉化為溫和片段。因腸子本身就是一個免疫器官,當刺激源被切斷,以小分子形式通過寶寶腸胃壁時,產生過度反應的機率也會較低。此外,透過小分子接觸,還能逐步培養寶寶腸胃耐受性,未來再遇到類似刺激時,也不易復發。

 

爸媽不需擔憂部分水解配方的營養價值不如一般配方,兩者其實並無差別,好比是一塊牛排跟一份骰子牛排的大小形式不同而已,但擁有相同盎司數、熱量與營養,卻更能幫助寶寶消化與吸收其中的營養,又能兼具避免過敏進行曲,爸媽可以放心使用!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不夠怎麼辦? 液相勻化均衡寶寶營養正當道!

 
5.8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十個媽媽 就有一個面臨育哺困擾

每個媽媽都可以親自餵母乳嗎?根據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指出,平均100個母親,就有10個左右的媽媽因產後焦慮、先天乳腺發育不良或泌乳激素、賀爾蒙等等影響,導致無法順利哺乳,原本初為母親的喜悅,卻因為無法親自提供寶寶成長母乳的營養來源而困擾。這時多半只好尋求其他母乳及配方奶粉的輔助,而如何挑選適合寶貝的配方奶粉,是父母重要商量的議題,各種營養素含量、成分安全與奶粉來源,都影響父母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

歐美風行液相勻化技術 層層關卡把關奶粉製程

市場上的配方奶粉眾多,各家業者提出獨有的製程技術,如液相勻化、原態營養製程等,其中液相勻化技術系列產品,更屬當今媽媽選購上關注較多的話題。但到底什麼是液相勻化技術?在奶粉製程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李世明醫師說明,液相勻化技術是目前歐美高端製程奶粉的技術之一。奶粉製造廠將當地牧場將採集的新鮮鮮奶,於24小時內調製成寶寶配方奶。其流程會先將鮮乳中過多或不適合的營養成分抽離,在鮮乳仍為液態的狀況下,將營養成分加入溶解,使得奶水的成分幾乎接近母乳,並接續均質化及低溫噴霧乾燥等流程,層層關卡控制於24小時內,確保奶粉製造之鮮度安全。相較傳統奶粉使用乾混製成程序,更能確保奶粉營養均衡、製程新鮮與香醇口感。

液相勻化技術 勻混寶寶所需微量營養素

李世明醫師指出,以鮮乳為基底的奶粉需要抽離出不適合寶寶的物質,再加入寶寶所需要,但鮮乳本身不足的營養。像鮮乳中的脂肪擁有較高比例的短鏈脂肪,且長鏈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也較低,而脂肪酸與甘油的排列方式也與母乳不同。

另外,在微量營養素的表現,鮮乳的維生素B群是母乳的二到三倍,已經超出寶寶每日所需數量必須抽離,而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含量不夠,必須額外添加。根據衛生署公布的國人營養攝食建議表(RDNA),幼兒每天要攝取維生素E 5毫克,若每批生產的奶粉數以萬罐,5毫克的維生素E相當於每一罐奶粉的二十萬分之一的量。

該如何把如此微量的營養素均勻分佈於每一匙奶粉當中,使寶寶每一餐所攝取的營養素含量能夠穩定且均衡,每一餐才能安全健康,液相勻化技術便扮演重要角色。透過液相勻化技術在鮮奶還是液體的狀態添加營養素,較能讓每一份營養與牛奶均勻混合,才能確保每一匙奶粉含有定量營養,避免營養素過高或過低的狀況。

配方奶粉選擇 細心觀察適合寶寶體質最重要

李世明醫生強調,母乳中多種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增強寶寶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鐵蛋白,都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要素,建議媽媽們仍以哺餵母乳為優先考量。倘若媽媽因自身體質因素導致無法哺乳,再轉由哺餵配方奶輔助的方式。媽媽應挑選製程安全及營養成分均衡的配方奶,細心觀察哺餵寶寶吸收後的反應,注重食安的同時,才能確保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挑食怎辦?營養師2大重點助改善

 
2.7k 人追蹤
追蹤
 
 
幼兒挑食怎辦?營養師2大重點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照顧幼兒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挑食』!令很多爸爸媽媽頭痛不已,不同種類的挑食會影響幼兒不同的成長,可以看到以下簡單表格,對於六大類食物攝取不足影響,挑食問題可大可小,嚴重還會造成發育不良,所以不能忽視!

 

李佳蕙營養師今天要告訴大家如何解決幼兒挑食的問題,分為兩大重點:生活習慣及食物替換。
首先生活習慣,可以針對以下4點改善幼兒挑食:
1.言教身教非常重要,通常爸爸媽媽挑食,幼兒會有樣學樣,跟著挑食,所以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不可以偏食,即使本身不喜歡吃某樣食物,也要讓幼兒有接觸機會。
2.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避免給予過多零食。
3.長輩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食物好壞,容易影響幼兒對於食物的誤解、厭惡。
4.增加幼兒活動量,可以幫助增加食慾。

接著食物替換,看到以下表格,幼兒最常挑食的食物,通常在於特殊氣味及口感,如果幼兒真的極度無法接受及厭惡,不妨試試其他食物,也可以攝取到不同營養素,才不至於造成幼兒因為挑食營養不良。

 

除了食物替換外,還有以下4點可以進階改善幼兒挑食:
1.發現幼兒挑食,先少量嘗試,真的不能接受,則隔一段時間再嘗試,有時並非食物本身不喜歡,而是烹調方式,可以嘗試找到原因。
2.避免單一食物,多變化菜單,廣泛給予不同種類食物,增加幼兒食慾。
3.養成用餐定時定量習慣,使用幼兒專屬餐具,增加幼兒用餐意願。
4.用鼓勵方式讓幼兒進食,千萬不可以強迫,否則對食物的厭惡感會更加嚴重。

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挑食,可由生活習慣及食物替換逐步著手。
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別強迫幼兒進食,容易造成反效果,討厭的食物越來越多。善用食物替換,讓幼兒一樣可以攝取到不同營養素!幼兒挑食的路有點漫長,爸爸媽媽加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8.4k 人追蹤
追蹤
 
摩天文傳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摩天文傳】

植物雖然小巧,作用可不容小覷。以下植物可以作為天然的空氣清淨機,吸收室內裝潢的空氣污染物,為我們創造更好的家居環境。




吊蘭
 
吊蘭有「綠色淨化器」的美譽,具有吸收甲醛的超強能力,可吸收室內80%以上的有害氣體。在房間裡種植1~2盆吊蘭,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即可被吸收殆盡。


綠蘿

綠蘿能吸收空氣中的甲醛、苯和氨氣等有毒物質。剛裝潢好或新鋪設地板的房屋,應該保持通風,並擺放幾盆綠蘿,一段時間後,基本就可以達到入住的標準。

常春藤

常春藤擁有強效去除甲醛的功能,對存在於地毯、絕緣材料、膠合板中的甲醛,以及隱藏在壁紙中對腎臟有害的二甲苯都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波斯頓腎蕨

波斯頓腎蕨適宜在室內種植,是觀賞及淨化空氣的極佳植物,每小時能吸收大約20微克的甲醛,還能去除二甲苯和甲苯,因此也被譽為「最有效的生物淨化器」。

植物屆還有哪些可以過濾室內廢氣的能手?下一頁看更多!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白掌


白掌在歐洲被譽為「可以過濾室內廢氣的能手」,因為能吸收氨氣、丙酮、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質。然而其外表潔白純淨,又是很好的觀賞植物。

萬年青

萬年青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可以有效清除空氣中的尼古丁,還可以吸收甲醛等多種有害氣體,是一種用於改善室內空氣的植物。

蘆薈


蘆薈是吸附甲醛氣味的好手,將其擺放在臥室或者客廳的桌子上,有利於吸附室內的有毒物質。蘆薈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是一種多功效的綠色植物。

非洲菊

非洲菊的細毛對空氣中的雜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以在剛裝潢好的家中擺放幾盆非洲菊,可以吸收家裡的雜質及其他有毒物質。

虎尾蘭

虎尾蘭能吸收室內部分有害氣體,並具有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功效,是用來淨化室內空氣的不錯選擇。


薄荷

薄荷所釋放的薄荷腦,不僅有清涼芳香的功效,還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將其放在室內,可以中和並去除空氣中的氨氣、苯和甲醛等有毒物質。

下一頁告訴你:並不是每種植物都適合養在室內,這些植物要小心種在室內有可能對人體暗藏危害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檢視相片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不能養在室內的植物

並不是每種植物都適合養在室內,有些植物披著美麗的外衣,卻對人體暗藏危害。讓我們擦亮雙眼,看清以下這些植物的「本來面貌」。

含羞草

含羞草具有含羞草鹼這種有毒物質,如果人體與其接觸過多,會引起眉毛稀疏、頭髮脫落等症狀,還會傷害人的皮膚,所以最好不要在室內種植含羞草。

一品紅

一品紅雖然外表鮮艷,但不適宜擺放在家中觀賞,因為它會釋放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人體皮膚接觸到分泌的汁液,會產生過敏症狀,輕則紅腫,重則潰爛。

夾竹桃

夾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種強心甘,對人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危害極大。夾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影響智力。接觸到分泌的汁液,也容易導致中毒。

夜來香

夜來香在晚上會散發出大量刺激嗅覺的微粒,聞太多太久會使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感到頭暈目眩、鬱悶不適,甚至加重病情。

龜背芋

龜背芋是有毒的植物,汁液有刺激和腐蝕的作用,皮膚接觸後會引起疼痛和灼傷。如果接觸龜背芋的汁液,千萬不可揉入眼中及傷口中。
 


仙人掌

仙人掌帶有尖刺,若是家裡有兒童或老人,在室內種植仙人掌容易對這兩類人群造成傷害。

松柏

松柏類花木的芳香氣味對人體腸胃有刺激的作用,會影響人的食慾。特別是對孕婦的影響更大,會導致其心煩意亂、噁心嘔吐、頭暈目眩。

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最大的特點是,當土壤裡含有大量水分時,葉尖或葉子邊緣會向下滴水。但是它莖內的白色汁液有毒,所以滴下的水也有毒,會導致人體咽部與口部的不適。

洋繡球花

洋繡球花會散發出一些微粒,如果種在家中,會增大微粒與人體接觸的幾率,並導致人體皮膚過敏,引起瘙癢等症狀。

百合花

百合花潔白而芳香,它的陣陣香氣醉人心脾,但是如果種植在室內,特別是放在臥室內,香味會使人的中樞神經過度興奮,進而引起失眠,影響睡眠品質。

五色梅

五色梅外表艷麗,但含有毒性,若人誤食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所以家裡有小孩或是寵物的話,盡量不要種植五色梅。

月季花

月季花會散發出濃郁的香味,不適應花香的人,會產生胸口發悶、呼吸困難的症狀。若將其放在臥室裡,會對睡眠造成影響。

(本文摘自《陽台療癒時光》/摩天文傳/拓客(上奇))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憂鬱一直哭,怎麼辦?5招自我照顧法,幫你遠離憂鬱情緒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根據ETtoday於2017年04月12日的新聞報導:台南市佳里區一名媽媽疑產後憂鬱症,趁著丈夫在泡牛奶時,抱著2個月大的女嬰跳6樓,所幸送醫後救回。警方調查,下午 2時許,這名39歲媽媽打開窗戶,帶女兒從住家6樓往下跳,卡在一樓民宅的鐵皮遮雨棚上,意識均不清楚。

檢視相片
 
產後憂鬱一直哭,怎麼辦?5招自我照顧法,幫你遠離憂鬱情緒

母女被消防隊員送往奇美醫院急救,院方表示,媽媽血胸、肋骨骨折、顱內出血及肝臟有撕裂傷;女嬰左大腿骨折、顱內出血;院方說,經緊急開刀,母女傷勢穩定。這名媽媽沒留下遺書,疑產後憂鬱症發作才想不開⋯⋯。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解釋,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是生產後的荷爾蒙急遽變化、新手母職角色、原有或新發生的家庭壓力造成,症狀上會出現憂鬱、哭泣、暴躁、失眠、遲鈍、疲倦、強烈罪惡感、總是擔心沒照顧好孩子,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或帶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

風險因子則包括產後憂鬱症的家族史、個案本身有憂鬱病史、前一胎已有產後憂鬱症、孕期憂鬱、婚姻關係不良、社會家庭支持系統不良、多胞胎與困難哺乳等等。

1成產婦有產後憂鬱

根據國健署報告,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生產婦女的1成,但接受治療的比率卻僅約三分之一。而有接受機會治療的媽咪,則多半是有重鬱症病史、有精神科治療史或是憂鬱症狀相當嚴重。

產後憂鬱絕對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的事,它對孩子、家庭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女權提升、少子化等影響下,產後憂鬱相關的健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根據文獻,懷孕時期就有憂鬱發生的可能,憂鬱症在三個孕期的盛行率,分別是第一孕期7.4%、第二孕期12.8%和第三孕期12.0%,懷孕中後期時,憂鬱症的盛行率明顯上升。

檢視相片
 
產後憂鬱一直哭,怎麼辦?5招自我照顧法,幫你遠離憂鬱情緒

孕期憂鬱是警訊

孕期憂鬱症本身就是產後憂鬱症的高風險因子,三分之一發生孕期憂鬱症的婦女,在生產之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相關的因素包括媽咪本身的內科問題、營養、生活壓力、社會支持系統、人格特質、因應能力,以及作息、運動、環境、毒素、基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產前憂鬱病史、憂鬱症家族史、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匱乏、是不被期待的懷孕,或是未成年的小媽媽等,都是孕期憂鬱的高風險因子。

患有孕期憂鬱症的媽咪,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將導致母體產生不良後果,例如未固定接受產檢、孕期母體及胎兒營養不良、子癲前症;對胎兒也可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像是胎盤異常、低出生體重、早產或是胎兒窘迫。

高霈馨建議,若孕媽咪在懷孕時期患有憂鬱症,不宜輕忽,發現症狀時,可以尋求諮詢、評估,再依症狀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

產後憂鬱需專業治療

13%的產後媽咪會發生「產後憂鬱症」,症狀會在生產後的一年內發生,快的話,會在生產完3天內便表現出來,大多發生在產後2~4週,產後4~5個月症狀會達到高峰,平均持續時間是約6~9個月,甚至可能超過一年。

產後憂鬱症持久且症狀嚴重,多數無法自行緩解,高霈馨建議,受影響的媽媽應積極接受精神科專業評估及治療;雖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不低,但超過半數未接受診斷及治療。值得重視的是產後死亡的原因中,自殺的比率高達20%;另外,前一胎發生產後憂鬱症時,下一胎再發生產後憂鬱的機會高達50%,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相當重要,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檢視相片
 
產後憂鬱一直哭,怎麼辦?5招自我照顧法,幫你遠離憂鬱情緒

合併治療效果佳

產後憂鬱症合併治療效果最好,高霈馨建議,治療要先考慮及排除生理疾病(像是:感染、腦垂體、甲狀腺或其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再依體質、症狀及是否哺乳來決定治療方式。

此外,心理層面的評估及治療尤為重要,需要了解受影響的婦女,遭遇的育兒、夫妻、家庭、工作、經濟等問題,除了給予自我照顧策略的建議之外,也需衛教家屬、提升家屬照護品質、導入社會資源。

另外,也可透過轉介平台,增加病人與其他產後媽咪的接觸,學習嬰兒照顧方式、分享不愉快的細碎瑣事、學習別人因應壓力的方式。倘若產後憂鬱惡化至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意念或行為時,務必積極治療,必要時,需要住院觀察和治療。

產後憂鬱症治療分三階段,是產後2~4個月是急性期,目標在緩解疾病問題;4~9個月是持續治療期,需要確認穩定及復原情形;之後是治療維持期,目的在防止疾病復發。

產後自我照顧5策略

高霈馨說明,產後媽咪迎接小生命的誕生,是充滿喜悅和期待的。作為母親,首先要肯定自己懷胎十月的辛苦,以及面對生產時危險分娩的勇氣。雖是新手媽咪,但是,在越過生產危谷既無懼色,成為一個稱職母親將非難事。猶如甫得知懷孕,從手足無措開始摸索安顧胎兒,「從做中學」的概念並不因分娩而改變。只是照顧孩子與家人的同時,不要將自己拋在最後,照顧好自己,才是提升家庭照顧品質的基石。

自我照顧策略如下

1.充分休息:新生兒有許多要處理的狀況,但媽咪每天還是要有固定休息的時間,讓自己有完全喘息的機會。

2.改變想法:有了新生兒後,家中環境並不需過分要求整齊清潔,或照本宣科的要逼著孩子、先生,一定要按自己規矩走。

3.學會開口尋求協助:產後媽咪需要更多的幫忙和支持,求助並不可恥,學習尋求家屬協助及支持;安排固定時段,與先生獨處,良好夫妻關係,有助於增加先生的體貼程度。

4.參與同質性團體:針對產婦的失落和新生兒的照護,新手媽咪的確會有手忙腳亂或是內心沮喪的時刻,可與其他媽咪分享心情、學習彼此的育兒經驗。

5.專業醫療:倘若憂鬱症的表現越發明 顯,建議尋求精神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1期】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分2種 專家教你搞懂病毒型與細菌型有何不同

 
155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9.2萬人次,相較再前1周上升21.2%,10月統計至今,已有11人死亡。由於近來天氣明顯變化,免疫力若不好,很容易罹患流感或感冒,雖然名詞看起很像,症狀也相似,嚴重性卻不同,如果將流感誤判成一般感冒,很有可能引發重症死亡。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敏恭表示,「感冒」與「流感(流行性感冒)」名詞看起來很像,讓許多民眾誤會,覺得症狀與嚴重性差不多,但就正常體質普通人而言,感冒可能3天左右症狀會開始緩解;但流感則不同,症狀來勢洶洶,不舒服感覺明顯劇烈,而且康復所需時間也會比較長。

 

就一般感冒而言,症狀大部分是喉嚨痛或流鼻水,嚴重一點有少數仍然可能高燒,但流感則非常不同,疾病症狀非常猛烈,同樣容易咳嗽外,也經常伴隨高燒與全身性肌肉痠痛等,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足、慢性疾病患者、嬰幼童等,罹患流感具有一定死亡風險,即時診斷就醫非常重要。

 

陳敏恭進一步說明,如果得到流感,目前台灣主要用藥分別是克流感與瑞樂沙,藥物可以針對流感病毒作用,希望減緩症狀同時縮短病程。想要不得到流感最好方式,就是施打流感疫苗,每年疾病管制署都會有公費疫苗,給高風險族群施打,如果沒有公費資格,居家附近診所也可自費施打,在流感病毒入侵身體前,先讓免疫系統認識每年的流感病毒特徵,可以大幅降低感染機率,就算流感病毒入侵身體,由於免疫系統已經做好準備,引發重症風險也能減少。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醫師黃立民補充說明,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是上呼吸道受病毒感染,但流感就是非常強的感冒,病毒型態非常強悍,攻擊人體的傷害又快又猛,也因為發炎反應強烈,容易併發其他重症,而且散布力也強,容易在引發群聚感染;而一般感冒病毒攻擊力道相對流感病毒則小很多,身體比較能反應抵抗,所以症狀就較為輕微。

 

病毒經常轉變特徵,身體要不斷重新認識,才能有效對抗。陳敏恭解釋,流感疫苗必須每年施打,讓免疫系統先認識每年流感病毒特徵,預先做好準備,大概需要10至14天才會產生抗體,所以流感疫苗一定要在流感開啟前先行施打,否則等到流感高峰時,身體不見得有足夠抵抗力對付。

 

另一方面,感冒雖然症狀沒有那麼嚴重,但也需要良好治療,不同類型感冒,醫生有不同處置方式。一般病毒感冒沒有特效藥,醫生會給予支持性療法,喉嚨痛給消炎止痛藥、流鼻水給予鼻水藥,痊癒要看免疫系統強弱,及個人休息與水份的補充。

 

黃立民指出,病毒型感冒有沒有特效藥,要看症狀嚴重度與市場需求,流感由於症狀嚴重,病患急需藥物控制疾病,如果流感不馬上壓制,患者本身危險性很高外,也很容易導致別人感染,造成群體散布;反觀一般感冒由於傷害度較低,身體很快就能復原,因此市場需求不大。

 

陳敏恭補充,口腔中其實有許多細菌寄生,平時抵抗力充足,外層黏膜強度夠時,身體與微生物能夠保持平衡,但是發生了一般病毒型感冒,身體抵抗力會受影響,口腔黏膜也容易受損,讓細菌有機會趁機入侵,也就造成第2波感冒,如果醫生診斷發現細菌型感染,就會開立抗生素治療。

 

經常有病患覺得,同一間診所看了2次病都沒好,到第2間診所看3次病才好,可能是第1間診所醫術不好。陳敏恭強調,感冒病症強弱會因病源不同有異,並且身體要認識病毒產生抗體,需要一定時間,會引起稍微發燒,時程按個人免疫能力而定,小孩大致需要3至6天,大人則是2至4天,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好像快感冒了! 該喝薑茶還是吃維他命C?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暴二手菸環境 增新生兒心臟病風險

 
2.7k 人追蹤
追蹤
 
 
長暴二手菸環境 增新生兒心臟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兩個月大,體重卻僅有3公斤且全身發紺(皮膚發藍、唇色發黑)的男嬰,緊急送醫,該名男嬰抵達急診室時因缺氧及呼吸窘迫而失去意識,經兒童心臟科檢查後發現,男嬰除了「右心室出口狹窄」外,左心室與右心室間有一個直徑0.6公分的大洞,導致缺氧血進入主動脈。此症狀是典型的「法洛氏四合症」,法洛氏四合症是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其合併四種異常包括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位、右心室出口阻塞、右心室肥大。所幸男嬰的母親及時發現送醫,經搶救已無生命危險。

罕見先天性心臟病 法洛氏四合症
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賴俊維醫師指出,該名男嬰拼命地用力呼吸卻得不到足夠血氧,一旦發作,通常會呈現發紺、躁動、呼吸急促、四肢無力,甚至可能會造成痙攣、意識喪失,若家長沒及時發現,未將嬰兒儘快送醫治療,可能會引發酸血症而導致器官衰竭最終死亡。患有法洛氏四合症的嬰兒常常必須先進行人工血管分流手術,或肺動脈氣球導管擴張術來增加其肺部血流,待養大讓體重到達8至10公斤之後再進行完全矯正手術。

先天性心臟病應儘早診斷 儘快治療
根據衛福部歷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資料顯示,在107年每十萬人口就有21名0至1歲的嬰兒因心臟疾病而死亡,死亡率達11.9%。賴俊維醫師說明,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特定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也可能與孕期病毒感染、特定藥物、菸酒的使用有關。此外,受孕前父親的菸酒使用習慣也被證實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關;如果準爸媽有吸菸的習慣,或是準媽媽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下,會顯著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有研究顯示,如果準爸爸在受孕之前3個月有飲酒習慣,跟沒有飲酒習慣的夫妻比起來,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要高出44%;若準爸爸的單次飲酒量超過相當於5罐350cc的啤酒,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將增加至52%。

賴俊維醫師提醒,父母親應注意如果發現嬰兒養不大或吃不胖,並且有呼吸費力的情形應儘速就醫,透過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幫助嬰兒及早正確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此外,若嬰兒出現膚色發藍唇色發黑、呼吸時胸骨凹陷等突發性缺氧症狀時,可將嬰兒側躺擺出以膝觸胸的蝦米狀姿勢,並立即送醫,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唯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育補助元旦起加碼! 幼兒家長快看過來怎麼辦理才對

 
1.2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幼兒的爸媽快看過來!因為1月1日起,滿2歲幼兒送托公共托育、準公共保母或準公共托嬰中心,托育費用補助可以銜接發放至未滿3歲;另外,衛福部也放寬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機構服務使用者,得請領生活補助費,新增身心障礙者求職期間的所得免計入家庭總收入的規定,並將不動產限額自650萬元放寬為706萬元。

衛福部表示,過去就有不少家長反應,家中有滿2歲的幼兒,因為無法順利進入幼兒園而衍生補助的「空窗期」,因此衛福部與教育部協調,讓送托公共托育、準公共保母或準公共托嬰中心滿2歲幼兒未滿3歲期間,在銜接就讀幼兒園前,仍然可以獲得每月托育費用補助,衛福部及教育部將共同匯入家長指定帳戶。

怎麼申請?如果是2019年12月31日前持續送托原公共托育或準公共保母/托嬰中心,且正在領取托育補助或2到4歲育兒津貼的家長,不須重新申請。

至於已送托公共托育或準公共保母/托嬰中心,但未申請托育補助、或是變更送托對象(如托嬰中心轉送托保母、幼兒園轉送托保母)、或目前領取育兒津貼,在1月1日後發生送托事實的家長,衛福部提醒,就必須向托育所在地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提出申請。

衛福部強調,只要在2020年3月15日前提出申請,就可以追溯自1月1日生效,民眾一定要注意相關申請規定。

衛福部說,另為鼓勵身心障礙者使用日間照顧服務及投入職場,促進身心障礙者社區參與,1月1日起,也放寬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機構服務使用者,得請領生活補助費,而此類身障者在求職期間的所得,依社會救助法規定可以免計入家庭總收入核算。此外,申請相關補助審查條件中的不動產限額規定,也依社會救助法公告標準,由650萬元調整為706萬元。

衛福部提醒,已經在身心障礙日間照顧機構接受服務的民眾,如果有經濟困難,可以攜帶身心障礙證明及國民身分證,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市、區)公所提出申請,經審查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家庭總收入及財產在一定金額以下者,即可獲得生活補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腳一踩地痛如電擊! 足踝運動傷害8成全是韌帶受傷別推揉

腹脹多天「痛到連屁都放不出來」 他竟是腸子扭轉打結險穿孔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產後哺乳非難事 專家建議:遵循營養三原則,發奶也能好簡單!

媽咪產後哺乳非難事 專家建議:遵循營養三原則,發奶也能好簡單!

 
 發佈時間: 
    
陳OO感謝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的回覆!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蕭國明、營養師 李尉禎

42歲陳小姐生下第二胎,泌乳量一直追不上寶寶哺乳進度,每次約40cc左右。期間,除勤於按摩、喝泌乳茶、均衡飲食,另外也諮詢了泌乳顧問,但發奶情況未見好轉。
奶水分泌不足造成陳小姐極大壓力,尤其還需照顧老大,無疑是雪上加霜。透過營養師建議,試著藉由額外的營養部充方式,才得以改善奶量,發乳量一次成長到110cc,讓寶貝不再餓肚子。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新生兒哺乳期最好超過6個月以上。因為母乳哺育好處多,除母乳營養完整、成份好吸收、提供抗體保護、增強免疫力、減少過敏機會,並降低肥胖發生率等好處。

母乳是嬰兒成長期最佳的營養來源,但部分媽咪在哺餵母乳時,因許多挑戰而停餵母乳,是非常可惜的!此次,他針對不同年齡的媽媽所進行的「媽咪哺乳習慣與營養攝取」調查發現,台灣媽咪哺乳期呈現M型化趨勢。

針對821位家中至少有1位兒童的媽咪,從哺乳情況、習慣與營養攝取等方面進行探討。發現純母奶哺乳的時間,比例最多為1個月以下,佔28.5%;第二高比例為滿一年以上(同時輔助副食品),佔20.4%。

而以年齡層分析,35歲以上媽咪,無論是否搭配配方奶,哺乳期達1年以上者最高占比為23.98%(單純母乳)與24.79%(搭配配方奶),明顯高於35歲以下媽咪的占比。

調查中也發現,哺乳時間與媽咪是否攝取足夠的奶、蛋、魚、肉類與乳製品顯示正向相關。且不同世代媽咪改善發奶作法也略有不同,40歲世代媽咪著重於飲食調理,30歲世代則偏重額外的營養補充,20歲世代者就沒有特別偏好。

此外,八成的媽咪都擔心泌乳不足,而自覺影響泌乳量的因素,前三名分別為睡眠、飲食、心情;而實際遭遇導致泌乳不足的,則為睡眠不足、壓力大心情差、湯劑水分攝取不足、乳腺阻塞。且受訪媽咪就實際改善泌乳量作為發現,增加親餵次數、多吃發奶食物、額外營養補充,能有效改善泌乳情況。

而對此調查,營養師李尉禎也共同提醒媽咪,哺乳期間可參考「媽咪樂哺‧營養三原則」,以營養均衡、額外補充、水分充足等方向,減輕飽受泌乳困擾的媽咪面臨缺乳的壓力與無奈。

原則一 飲食均衡

寶寶在沒有特殊過敏情況下,媽媽飲食首重均衡。國建署建議孕哺期的媽媽,六大飲食每日參考:蔬菜3~5份、水果2~4份、全榖雜糧類2.5~4.5碗、豆魚蛋肉4~7.5份、乳製品1.5杯、油脂與堅果類3~6茶匙以及一份堅果種子。

原則二 營養補充

部分媽咪擔心乳量不足,或不小心攝取到退奶食物。建議可選擇植物性、低熱量的發奶營養補充劑,例如,在歐美許多醫學研究考證的葫蘆巴滴劑,適合日常生活忙碌的媽咪。

原則三 水分充足

建議每日飲用2,000~3,000cc的水分,足夠的水分能幫助泌乳,同時也能維持媽咪身體新陳代謝。

建議搭配運動、維持寶寶哺乳互動頻率等生活習慣的培養,降低各項影響泌乳的干擾,讓每位寶寶都可獲得來自媽咪最珍貴的照顧。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2-0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高效收納提案 寶寶安全成長的環境布置重點提示

 
158 人追蹤
追蹤
 
Baby-mo編輯部
檢視相片

作者/Baby-mo編輯部 譯者/李宜萍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本文出處/摘錄自出色出版《0混亂 有寶寶的優雅生活》

先以前輩媽媽們的實際經驗為基準,確認能讓寶寶感到舒適的空間布置要點,容易疏忽的安全措施也要注意喔!

目標是讓寶寶有如同待在媽媽肚裡那般的「安心感」

在媽媽肚裡的寶寶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熱,在舒適環境中安穩地成長。但出生後,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某處,若能以「讓寶寶感覺像在媽媽肚子裡那樣的安心」為概念來布置這空間,是不是很棒!除了要避免陽光直射、冷氣直吹、容易堆積灰塵、會有菸味或油煙味的地方,也要確保周圍沒有危險物品且離媽媽不遠等。

白天的睡覺空間

因為是一天裡大半時間待著的地方, 因此想選在家中最舒適的場所。新生兒待在媽媽完全看顧得到的客廳裡、躺在寶寶床被組或嬰兒床上會比較好。

白天睡覺空間的確認要點

為能舒適生活,要創造出空氣清新的環境

1.冷氣風口別直接對著寶寶

冷氣的風比你以為的還強,因此請調整角度、位置,不要直接對著寶寶吹。

2.陽光不要直接照到寶寶

由於屋子方位的關係,可能會讓寶寶照射到太過強烈的陽光。窗子請加裝窗簾,以避免陽光直射。

3.通風良好

請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建議實際躺臥在要讓寶寶睡覺的地方,確認空氣是否流通。

4.將寶寶照護用品擺在附近

尿布、紗布等照顧寶寶的必需品統一放在草編籃或箱子裡,以便隨時取用。

5.周圍別有較高的家具或易掉落物品

可能會因地震而倒塌落下的家具、花瓶、相框等物品別放在寶寶周圍,以免造成危險。

6.好清掃

灰塵、髒污是寶寶的天敵,因此要選擇不易堆積灰塵且能迅速打掃乾淨的場所,也不要放太多東西在此處。

7.不要太靠近電視

電視較大的音量、強光等對寶寶而言太過刺激,要盡量選在離電視較遠的地方。

8.媽媽可隨時看顧得到

最佳場所就是媽媽在廚房也能清楚看到寶寶、若有動靜就能立即趕到的客廳一隅。

晚上的睡覺空間

未滿6個月的寶寶多半和媽媽一起睡在床上或被褥裡,抑或睡在媽媽身旁的嬰兒床上。除了可安靜又安心地睡覺,媽媽在夜間哺乳或換尿布也比較方便,這點很重要。

晚上睡覺空間的確認要點

環境要安靜又可安心好眠

1.周遭別有較高的家具或易掉落物品

別放置可能會因地震而倒塌的大型家具,小型家具掉落下來也很危險,一樣也不能有。

2.預防寶寶從床上摔落的對策

即使是不太會自主活動的寶寶,睡覺時仍有摔落的危險!所以,床邊架設防摔落的柵欄,或讓寶寶睡在靠牆那一側等,這些因應對策都必須做到。

3.噪音較少、能安靜好眠的環境

要讓寶寶遠離電視聲或屋外噪音,待在安靜好眠的環境。如果房子位於街道旁,可加裝隔音窗簾。

4.將寶寶照護用品放在手邊

晚上換尿布、哺乳等會用到的物品要放在媽媽隨手可得的地方。只要放在手邊,即使在黑暗中也不會手忙腳亂。

5.寶寶周圍不能放可能造成窒息的物品

寶寶睡著時,臉部周圍不能放玩偶、毛巾等可能造成窒息的東西。

收納空間

除了生產前準備的東西,還有像是親友贈與的物品、產後添購的東西等, 寶寶用品比你預想的多很多,請在產前重新確認會有哪些物品,盡量預先挪出空間。

寶寶用品收納空間的確認要點

採取一目了然的收納方式

1.確定好放置寶寶專用物品的收納場所

寶寶一天會換很多套衣服,為了方便爸媽取用,要事先空出外衣、貼身衣物等的專屬空間。

2.會用到的東西可立刻取用

換尿布相關用品、換洗衣物、玩具等,要依用途分類收納,當需要用到時,取用就很方便。

3.寶寶手搆得到的地方不能有危險物品

若將家具底層用來放寶寶專用物品,那只能收納玩具、繪本等不危險、寶寶可碰觸的東西。

4.預留空間好放置存貨

你可能沒想到,但尿布與寶寶屁股專用潔膚液等物品的存貨最占空間,因此,除了每天會用到的東西之外,也要先預留這些存貨的收納空間。

 

檢視相片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止不住小手總揉成「兔子眼」?過敏恐是元兇

 
32.6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林雁茹/ 綜合報導
 
▲王鼎堯醫師分享,過敏三部曲中,最困擾生活的是異位性皮膚炎,而危險度最高且具有死亡風險的是氣喘。(圖/王鼎堯醫師提供)

寶寶小手不聽勸,把眼睛揉成「兔子眼」?茂盛醫院小兒科王鼎堯醫師提醒,這極有可能是過敏已入侵寶寶體內!關於眼睛方面不適,可分為兩種狀況探討,一為因誤食某種食物或藥物而引起的腫脹,通常於服下後6到24小時之內出現,屬於急性症狀;二為合併過敏性鼻炎而出現的過敏性結膜炎,症狀維持的時間冗長且反覆出現,更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讓爸媽不斷帶寶寶看診,卻不見好轉。

 

醫師進一步說明,過敏寶寶的「兔子眼」症狀,常伴隨過敏性鼻炎一併出現,因眼睛的位置與鼻子相近,若寶寶有鼻子過敏問題,揉鼻子的位置若稍微高一點,連帶眼結膜下方的眼袋也會搔癢,造成此T字部位一起誘發過敏,使眼睛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因壓迫而發炎,所謂的「兔子眼」則就此出現。爸媽務必提高警覺,保護寶寶靈魂之窗不受過敏入侵。

 

輕忽過敏恐致影響全身 生活品質亦大打折扣

 

為確保寶寶不被過敏纏身,爸媽更應先正確認識「過敏」。從一出生開始,寶寶即可能因飲食而誘發腸胃道過敏,如腹脹、腹瀉、腸絞痛、解血便等,漸漸地轉換到皮膚方面,如紅疹、脫皮、脫屑、異位性皮膚炎,接下來進展到呼吸道、眼睛部分,如容易打噴嚏、長時間咳嗽、明顯喘鳴聲、氣喘、紅眼、黑眼圈等,這一系列陸續出現的過敏症狀,為「過敏三部曲」,將一路從寶寶嬰兒時期到小學階段都會產生影響,而小學正逢小朋友學習、交際、成長的重要時期,爸媽不可不慎!

 

王鼎堯醫師分享,過敏三部曲中,最困擾生活的是異位性皮膚炎,而危險度最高且具有死亡風險的是氣喘。但不論何者,只要發作於夜晚,皆會嚴重影響睡眠,使小朋友心情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表現欠佳,另外,睡眠不足自然而然食慾不好,體重也會下降等等,生活品質全面因「過敏」而打折扣。

 

醫師:飲食是重點,1歲半前近一半寶寶因牛奶蛋白或雞蛋誘發過敏

 

王鼎堯醫師說明,以寶寶而言,在過敏的預防上「飲食」為重點把關項目,有研究顯示,在 1歲半以前,近一半寶寶會因牛奶蛋白或雞蛋誘發過敏,且基本上寶寶2歲內,腸胃都在接受不同食物的挑戰,吃進去的種種食物都成為首要重點課題,應避免誘發腸胃道過度反應,產生腸絞痛、腹瀉等症狀,甚至踏入過敏進行曲。

 

為確保徹底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建議媽媽使用全母乳哺餵至少六個月,以達預防過敏的最佳效果。若之後因媽媽母乳量不足,家族史中又有明顯異位性體質,後續的配方選擇更要小心注意,可以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與母乳搭配或銜接。

 

選擇精準的水解技術才能準確切斷刺激片段、培養腸胃耐受性

 

與專業醫師諮詢後,若確定寶寶須使用部分水解配方,王鼎堯醫師建議,可首選歷史悠久、具有長時間追蹤的品牌,確保該牌技術純熟優良,能精準找到並切斷牛奶蛋白中較刺激的片段,讓這些刺激源轉化為溫和的小片段,不會以大分子形式直接接觸寶寶腸胃壁,便沒有機會造成排斥與過度反應。另外,透過少量接觸,也能逐步培養腸胃適應力,提升耐受性,未來再遇到類似刺激時,也不易復發免疫系統激烈反應。

 

部分水解配方的概念,如同將一顆大西瓜變成西瓜冰沙,但依然為相同的東西,熱量、總克數、蛋白質、營養價值皆不改變,可以放心讓寶寶食用。最後,王鼎堯醫師呼籲,寶寶一旦被診斷過敏,體質將終生維持不變,僅能靠避開過敏原來多加控制,爸媽若觀察到寶寶有疑似過敏徵兆,應盡速諮詢醫師,避免終身抱憾。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營養補給揭密 感知力發展關鍵竟是……

寶寶營養補給揭密 感知力發展關鍵竟是……

 
 發佈時間: 
    
陳OO感謝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的回覆!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林毅敦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感謝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 陳偉燾、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曹珮眞

寶寶的成長發育,是爸媽最關注的焦點,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

一歲以前,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營養來源,因為母乳中富含的DHA是寶寶營養黃金首選,有助於寶寶的腦部與視網膜發育。但對於奶水不充裕的媽咪,搭配配方奶餵養也是不得不的選擇,因此,奶粉中是否含有DHA,成為可供父母選擇的要件之一。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表示,0至3歲是幼童感知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包含感覺、視覺和知覺,是寶寶認識事物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開啟探索世界的鑰匙。

除了給予寶貝多看、多聽、多摸、多聞等機會,好促使各項感知力的開發;此時,寶寶的腦部每秒鐘能完成100萬個神經連結,因此,需要更豐富且全方位的營養供給,讓大腦正常結構和功能得以完整發展。

陳偉燾指出,多數父母都知道DHA對於寶寶腦部發展的重要性,也知道DHA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攝取;卻不知道DHA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常見油脂如橄欖油,DHA氧化速度快上數十倍至百倍,因此,必須透過天然維生素E減少DHA氧化程度,使其更能在腦部發揮作用。

陳偉燾解釋,幼童腦部的DHA非單獨存在,而是與其他營養素交互作用,以促進腦部發展。而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超過7成都是以「RRR」結構存在,得以直接進入大腦發生作用,保護DHA不氧化,保留營養。因此,挑選添加DHA的配方奶的同時,更應關注其抗氧化維生素E是否為RRR結構,才能完整保護DHA進入腦部作用。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眞也提到,從幼童大腦中掌管認知發展,像是記憶、聽力等腦部區塊中發現富含RRR結構之維生素E。顯示眾多維生素E中,唯有RRR結構能與大腦的α-TTP特異性蛋白完美結合,有助於營養被人體吸收,進一步被利用。

她說,RRR是天然維生素E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唯一形式 ,相較於其他合成維生素E,只有此結構的維生素E能直接進入大腦,保護DHA免於自由基攻擊,順利直送至寶寶腦部發揮作用。

陳偉燾提醒,為提供寶貝多元的營養,得以支持學習發展,父母別在只追求DHA含量有多少,而是在乎是否能夠供給腦部有效利用,而RRR結構的維生素E是發揮DHA功效的關鍵,這也是「母乳哺育」珍貴的原因之一;若非不得已要選擇配方奶,除了考量DHA,更應檢視是否含RRR結構的維生素E,才能給寶寶多一層保障。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1-2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在猶豫打不打流感疫苗? 3個Q&A解決你的不安

 
156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今(2019)年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我國的流感疫苗自以往10月起開打,延至今年11月15日,但仍有民眾對接種流感疫苗感到不安。

 

為此,食藥署特地邀請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昱彰,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解答大家對於流感疫苗的疑問:

 

1、流感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流感疫苗因原料屬於生物來源,複雜度高,生產批次間具差異性,屬於高風險生物藥品,上市前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經檢驗合格後才可取得許可證;上市後,食藥署亦嚴格把關每一批疫苗的品質和安全。

疫苗進入市場前,必經溫度控管及逐批檢驗2道關卡,於儲存及運輸過程,保持在4℃左右,只要溫度超過設定範圍,整批疫苗就會被銷毀或退運,而且每批疫苗皆需通過11種檢驗項目,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規定,整批疫苗亦會被銷毀,唯有通過層層把關,通通符合規定,才能提供給民眾使用。

 

2、擔心接種流感疫苗後的副作用

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及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及紅疹等,ㄧ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會自然恢復。如果出現未預期嚴重不良反應或是症狀遲遲未改善等,請及早就醫治療。

 

3、聽說接種流感疫苗後反而得流感?

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絕不會讓接種疫苗的人因此得了流感。陳昱彰醫師說明,接種流感疫苗除了降低流感罹患率,萬一還是被傳染得了流感,也能降低嚴重性。

至於民眾覺得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可能與醫療院所本來就是高傳染區域有關,所以到醫院診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最後,陳昱彰提醒,接種流感疫苗雖可以降低罹患率,卻無法完全杜絕。當你施打疫苗後,周遭的人並未施打,萬一周邊的人都罹患流感時,你也難以倖免,唯有越多人接種疫苗,形成群體防護效應,才能提高流感疫苗保護功效。

 

延伸閱讀:
「這個病毒」最愛湊熱鬧! 歲末年終狂歡小心它正蠢蠢欲動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判斷快生產時的產兆? 蘇河仰醫師:陣痛、破水、落紅三大指標

 
2.2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檢視相片

隨著孕期即將到來,對於第一次生產的媽媽們而言,應該要如何知道自己即將迎接新生命呢?產期接近時常常有些媽咪比較緊張,肚子一有動靜醫院跑了好幾次被醫師趕回去等待,通常在35~36週後便會與媽咪們告知產兆的狀況,尤其進入37週後,胎頭位置降低,孕媽媽的胃雖然壓迫性變小了,比較沒有壓迫感,但此時常會有頻尿情形,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形,一般而言,產兆的狀況有三大指標陣痛、破水及落紅以此做初步判斷。

檢視相片

婦產科蘇河仰醫師與護理人員。

媽媽生產的三大指標

即將臨盆的媽媽,子宮活動量變大,腹部會有悶痛感,育禾婦幼診所院長蘇河仰醫師表示以下三種情形有可能先後隨之而來,每個人情形不太相同,但37週後大致發生下列的情形就要快點準備就醫待產:

一、規則陣痛

陣痛其實在懷孕的過程中偶爾也會發生,而陣痛的產生,其實是因為宮縮的關係造成,但應該要如何分辨是規則陣痛呢?蘇河仰醫師表示,通常媽媽們在起始陣痛時,大約一小時會有六次陣痛,並呈現有規則的宮縮;倘若為假性陣痛,一開始的規則陣痛會在兩個小時內消失,因此會建議媽咪先在家裡觀察,當這樣子的狀況持續兩個小時通常稱為「產前陣痛」,則表示即將生產,可以準備就醫待產。

二、破水

在懷孕的期間,子宮內有保護胎兒的屏障,也就是羊水以及外層的胎膜,在即將臨盆的狀態下,因為子宮收縮導致胎膜破裂,羊水流出辯稱做破水,而一般在懷孕前期會有高位破水的狀況,也就是輕微的破水,到37周之後若真的是大破水情況會伴隨著宮縮,通常是因為破水的位置比較靠近子宮頸的低處,因此褲子會幾乎近全濕,一旦遇到這樣的狀況,建議需要盡速的就醫準備待產。

三、落紅

原本在懷孕期間子宮頸附近會產生「黏液栓子」,避免外來的細菌進入子宮,成為一道屏障保護胎兒,而在產前,因子宮壁變薄擴張且子宮頸軟化後,黏液便會隨之脫落,且因為這過程容易導致微血管破裂,因而在脫落黏液時伴隨著血絲的現象,便稱為落紅。落紅的出現表示子宮頸開始變軟打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準備至醫院待產。

檢視相片

婦產科蘇河仰醫師巡房探視產婦產後恢復情形。

產兆發生情形每個人情形不同哦!

三大產兆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例如落紅的產婦有也可能一週後才進入生產階段,一陣一陣規律的疼痛合併子宮頸的變化,通常是臨盆最明顯的指標,但若有破水情形就要盡快就醫檢查及早處理,因為羊水不足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也會有感染的風險,所以無論有沒有進入產程的產婦只要羊水破了一定要儘快就醫,但也有可能到了產期過了41週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也要請醫師檢查是否有需要住院進行催生的,進入產期的產婦要隨時提高警覺,按照婦產科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掌握胎兒的情況!

更多新聞推薦

● 樂天接手Lamigo職棒隊續戰中職 鄭文燦盼「桃猿」如願賺大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斜槓媽媽壓力大!小心「卵巢早衰」危機

 
5.8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9歲林小姐身兼家庭與工作責任,是名符其實的「斜槓媽媽」,現為公關行銷公司的中階主管,常常需要加班和應酬,回家還得顧小孩,簡直壓力纏身,常常陷入事業家庭兩頭燒的窘境。

早發性卵巢衰竭 提早進入更年期

因為工作壓力大,一年前開始,林小姐的月經時來時不來,到最近三個月,月經更是完全沒有來,原以為又再次懷孕或只是一時經期不順,但隨著時間過去,月經毫不見蹤跡,脾氣還越來越暴躁,更出現頻尿、健忘等症狀,只好求診婦產科,經抽血檢查確診為早發性卵巢衰竭,也就是提早邁入更年期。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醫師表示,林小姐的AMH值只有0.01,FSH值為78.15,雌激素小於20。一般來說,AMH值應為2-5,林小姐的數值顯示她的卵子庫存量已嚴重衰退,是相當典型的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拉警報 按醫囑使用荷爾蒙

張宇琪醫師指出,會出現卵巢早衰大多與遺傳、患有免疫疾病、環境汙染以及壓力有關,隨著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以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這一兩年來,門診因卵巢早衰而求診的病人已上升2-3成。一般婦女停經歲數平均在48-52歲,若卵巢提早衰退,卵巢將停止排卵,造成不孕;而雌激素急速下降,會出現荷爾蒙缺乏的更年期症狀。

張宇琪醫師表示,治療卵巢早衰,以補充生物等同性荷爾蒙為主,而非使用合成的賀爾蒙,依照每個病人狀況不同,醫師會進行個人化劑量調配,約三個月回診一次調整用藥,更年期的不適通常在補充之後都可以有明顯改善。

卵巢早衰問題大 不生育也需治療

已生育的婦女也別以為卵巢早衰沒關係,以林小姐來說,若不治療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在過停經缺乏賀爾蒙的日子;且卵巢早衰後,因雌激素提早減少,使得骨質退化的時間變早,老年後骨質疏鬆的情況會更嚴重。

長遠來看,卵巢早衰患者比一般婦女提早了10年左右的老化,將嚴重影響心血管、生殖泌尿 (急尿、頻尿、漏尿) 、骨質疏鬆及新陳代謝異常(三高)以及早發性失智症,因此出現卵巢早衰還是盡早就醫。

【延伸閱讀】

天冷酷酷嫂是過敏或感冒? 求護肺神隊友!醫師止咳這幾招

八旬翁晚期攝護腺癌死裡逃生 達文西手術助一「臂」之力

她效法貝多芬「不向命運妥協」 電子耳重啟音樂人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摩手指、腳指暢通12經絡,隨時都能養生排毒!

 
717 人追蹤
追蹤
 
艾蜜莉

人體的每條經絡都有對應的部位,可以治療、調理某些疾病。想要養生排毒又覺得有點難做到嗎?其實有個最簡單的保養方式,就是按摩手指與腳指。因為人體的手指與腳趾末梢,其實就是12經絡的終點,平常只要按壓手指與腳趾就能通經絡,讓淤積在末梢的氣血循環更順暢,改善與經絡相聯繫的身體部位的不適症狀。

1. 小腸經:主要治療、調理五官、頸部、上肢外側疾病

2. 心經:主要治療、調理心臟病及神經、精神病

3. 三焦經:主要治療、調理耳、頭、眼、咽喉部疾病

4. 心包經:主要治療、調理心血管疾病

5. 大腸經:主要治療、調理頭面五官疾病

6. 肺經:主要治療、調理呼吸系統相關疾病,如咳嗽、氣喘等。

7. 脾經:主要治療、調理消化系統疾病

8. 肝經:主要治療、調理前陰、小腹、肝膽及頭面疾病

9. 胃經:主要治療、調理腸胃道及頭面五官疾病

10. 膽經:主要治療、調理頭、身側面疾病

11. 膀胱經:主要治療、調理眼、頭、頸、背、腰、下肢疾病

12. 腎經:主要治療、調理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以上僅供參考,想要維持身體健康,按摩穴道是個輔助。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才是最好的辦法喔!如果身體有不適,且持續一段時間,建議就醫找出病因。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身上12個「原始點」,按一按就鬆筋解痛!
牙痛可能是內臟警訊?一圖看懂牙齒對應的身體器官

 

文、圖/艾蜜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教育從小學習 禮貌共融一起玩

 
2.7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教育從小學習 禮貌共融一起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公園可說是兒童最早接觸社交的場域,即使在家是獨生子女,來到公園就有了與他人學習共玩、排隊的機會,但對於身心障礙兒童卻可能是奢望。過去多數公園沒有考量到身心障礙兒童的需求,導致坐輪椅的兒童找不到可以玩的鞦韆;普遍可見的罐頭遊具欠缺觸覺、聽覺與視覺的刺激,讓心智障礙、聽覺障礙與視覺障礙的兒童難以融入,「玩」這件事變得很困難。

因此身心障礙兒童多被迫從事靜態休閒活動,或是需要仰賴家長抱上抱下,才能勉強「體驗」遊戲設施的樂趣,這樣的困境,不僅迫使身心障礙兒童放棄遊樂的慾望,也減少透過遊戲發展語言、認知、動作等能力。也因為身心障礙兒童很難出門玩,因此一般兒童成長過程中,較少有與身心障礙兒童共玩、互動的機會。

縣市廣推共融公園 資訊卻散見難查詢
身心障礙聯盟早於2014年3月31日兒童節前夕,曾發布【身障兒童的兒童節快樂嗎?】一文,提及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不被重視、無法靠近使用兒童遊戲設施,引起民意代表的關注,促使政府推動機械式遊樂設施無障礙設計規範草案。然而大眾對於為什麼要推動共融遊戲場以及其意義,仍不甚清楚,或常常把共融公園與特色公園混為一談。

近年來各縣市政府將推廣共融遊戲場作為施政重點,「共融公園」的數量看似增加了,但身心障礙兒童仍可能找不到,因為僅台北市在網站上明確標示共融公園之地點,其他縣市的資訊都散見於新聞報導;另一個問題是,不少公園雖有共融遊具,但周遭環境與設施沒有同步做到無障礙,比如缺乏無障礙廁所、周邊無障礙通道不足,這也讓身心障礙兒童不便於前往。

障盟強調,共融的概念不只是希望讓身心障礙兒童有機會使用遊具,也讓其他孩童從小認識這些看起來跟自己長得不一樣的孩童,只要使用適當的遊具,也能一起玩。此外,共融也包括不同年齡的孩童如何在遊戲場內相處,學習禮貌、安全的遊玩,這些生活教育應該從小累積。甚至當高齡化社會來臨,共融公園的存在,對長者來說,除了有陪伴孫兒的需求,也是多了一個便於與人互動的空間。

身心障礙童被犧牲「玩」趣 僅能做靜態活動
對於兒童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玩,歐盟等先進國家近十年推廣共融公園不遺餘力,而台灣各縣市政府也開始跟進,標榜讓不同年齡、能力、身心狀況的兒童能夠一起使用。身心障礙聯盟與華碩文化在公益彩券回饋金部分支持下,出版《就是要玩》立體童書內有各種可愛的動物角色,並模擬共融公園內使用的14種遊具,以情境式的故事,呈現不同年齡、能力、身心狀況的朋友們,如何在遊戲場學習互助認同、排隊禮讓與安全玩耍。是第一本以無障礙、共融遊戲場為主題的互動式立體書,讓兒童學習如何與他人禮貌共玩,如何與身障兒童同享歡樂。

無障礙環境與設施應同步考量 增加可近性與利用率
障盟也呼籲,當共融公園愈來愈普及,周邊的環境與設施也應考慮無障礙,才能增加障礙者使用的可近性與利用率,比如:設置無障礙的廁所、不同高度的洗手台、沙坑區要設立讓輪椅者也可靠近的沙桌;甚至為了讓障礙兒童方便抵達共融公園,公車站牌可考慮遷移距離遊戲場更近,或增設避車彎讓輪椅使用者安全下車。這些優化措施不光是為了障礙兒童,對所有想來玩的孩童、帶著推車的媽媽、行動不便的爺奶都很實用,無障礙環境適用於每個人。《就是要玩》立體書相關資訊請搜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官網(http://www.enable.org.tw/)【出版品專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對讓你更健康!茶、酒、咖啡這樣挑

 
714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茶、酒、咖啡,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飲料,這 3 種飲料如果喝對了,不但滿足了味蕾,還能夠促進健康。不過,該怎麼挑選這些飲料,就是一個關鍵了。

 

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洛桑加參表示,食物只要「適量」都是有好處的,這便是所謂的「中庸之道」。擅長養生、注重生活質感的他,更提供了茶、酒、咖啡的挑選秘訣,幫大家喝得更健康。

別喝手搖杯、茶包沖泡的茶

國際期刊《Aging》上,刊登了一份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及艾塞克斯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指出每日飲茶,可以活化大腦,使大腦處理資訊能力更有效率,飲茶能有效預防、減慢或改善認知能力下降。

他們發現,25年來,每星期飲至少4次以上綠茶、烏龍茶、黑茶的參與者,大腦的連結能力會更有效率。團隊解釋,茶可有利於大腦結構,定期飲茶可防止因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大腦退化。
洛桑加參指出,想要喝好茶,首先一定要避開手搖杯,也不要用茶包來泡茶,因為那些碎茶是品質比較差的。「我自己常喝的是高山茶、普洱茶以及東方美人茶。」洛桑加參表示,選擇有機茶葉,對健康更有益。

檢視相片

手搖杯、茶包的茶葉品質較不好/圖片來源:freepik

淺烘焙黑咖啡是最好的選擇

咖啡能幫助醒腦,是讓大腦清晰的救世主,一早上班無精打采,許多人都會買杯咖啡提振精神,專注力更集中,能提升工作效率,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讓腦內的多巴胺增加,讓人覺得心情愉快,甚至擁有雀躍的心情,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咖啡中包含數百種生物活性物質,例如咖啡因、綠原酸、多酚、少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一些對健康有積極作用。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就表明,咖啡能降低中風、心力衰竭、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病風險和全因死亡率。

洛桑加參指出,咖啡不要挑加了一堆奇奇怪怪東西的,只要「黑咖啡」還是最純粹的。「因為高溫烘焙會破壞許多營養素,所以黑咖啡還是淺烘焙、日曬的比較好。」

營養師蘇政瑜也表示,每個人的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上限大概就是體重 × 3 (mg),換算起來,基本上每天的咖啡量,大概2杯就是上限了。

檢視相片

淺烘焙黑咖啡是最理想的咖啡選擇/圖片來源:freepik

酒類小酌怡情、過量傷身

不少研究又都指出「適量飲酒有利於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洛桑加參呼籲,酒類的話,可以「品酒」而不要「拚酒」,小酌怡情也有益健康。「其實酒是喝大家的喜好,而不是喝價錢,但重要的是不要喝混酒。」

他指出,紅酒不宜多,一瓶700c.c.左右的紅酒,分成4到5天喝完較合適。冬天喝威士忌的話,他推薦要選擇單一麥、高緯度的酒,品質比較有保障。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紅酒有益健康!研究:降低血脂、BMI還豐富腸道益生菌!
2019十大健康問題出爐 除了減肥 大家最關心它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小看壓力!影響激素分泌 不孕、更年期直接來

 
32.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劉雅文/台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醫師指出,越來越多女性出現卵巢早衰的症狀。(圖/ingimage)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事務繁忙,常在不知不覺中身體亮起紅燈,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張宇琪指出,越來越多女性出現卵巢早衰的症狀。

 

張宇琪表示,卵巢早衰大多與遺傳、患有免疫疾病、環境汙染以及壓力有關,隨著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以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這一兩年來,門診因卵巢早衰而求診的病人已上升2到3成。一般婦女停經歲數平均在48到52歲,若卵巢提早衰退,卵巢將停止排卵,造成不孕;而雌激素急速下降,會出現荷爾蒙缺乏的更年期症狀。

 

已生育的婦女也別以為卵巢早衰沒關係,若不治療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在過停經缺乏賀爾蒙的日子,張宇琪強調,卵巢早衰後,因為雌激素提早減少,使得骨質退化的時間變早,老年後骨質疏鬆的情況會更嚴重。

 

長遠來看,卵巢早衰患者比一般婦女提早了10年左右的老化,將嚴重影響心血管、生殖泌尿 (急尿、頻尿、漏尿) 、骨質疏鬆及新陳代謝異常(三高)以及早發性失智症,因此出現卵巢早衰還是盡早就醫。

 

張宇琪醫師表示,治療卵巢早衰,以補充生物等同性荷爾蒙為主,而非使用合成的賀爾蒙,依照每個病人狀況不同,醫師會進行個人化劑量調配,約三個月回診一次調整用藥,更年期的不適通常在補充之後都可以有明顯改善。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遠航停業不玩了 旅行商業公會譴責:保證金先拿出來賠償
前女網國手在北醫開刀卻癱瘓? 北醫回應了
火鍋吃多痛風發作靠「薏仁」解救?醫:吃錯恐更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柚子醫師:早晚兩份奶鈣好成長基礎 孩童營養更完整

 
32.3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柚子醫師建議,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關鍵。父母可利用「早、晚」的時間點,與孩童一起飲用,建立孩童每日飲用兩份奶的習慣。(圖/資料照片)

「有時已經刻意把小孩的早餐份量減少,還是吃不完,好煩惱。擔心營養不夠均衡,影響到成長怎麼辦?」或是「每天早上都只能在隨便吃幾口就好,趕快準備出門的催促聲中,草草送小孩上學,到底要怎麼幫小孩準備早餐?」。這是常遇到爸媽跟我訴苦的內容。面對孩童早餐愛吃不吃的習性,總是讓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柚子醫師陳木榮建議:「建立吃早餐的習慣需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從飲用鮮乳開始做起,再慢慢搭配其他食物會相對比較容易。」

 

根據日前台灣營養基金會宣佈的「台灣兒童飲食調查」中顯示出七成五孩童的父母為雙薪家庭,針對工作繁忙需快速備餐的家長們,面對孩童的早餐更是如臨大敵,稍有不慎都可能影響孩童成長中各種重要營養素的攝取。

 

特別是早餐可以挑選鮮乳,幫助孩童攝取足夠營養,尤其鮮乳中的鈣質是成長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之一,也較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常做為補充鈣質的重要飲品。

 

醫師分享:「鮮乳有分二種殺菌方式,目前市售鮮乳大部分採用超高溫殺菌法,風味較為濃郁、有濃厚乳香及奶味。另一種則是僅有少數採用72度C巴氏殺菌法的鮮乳,因殺菌溫度的關係,能保留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營養更完整保護力更多,風味也較為清爽。」建議可以嘗試不同殺菌方式的鮮乳,為孩童的健康及成長打好基礎。

 

柚子醫師指出,國健署曾在1993至1996年及2013至2016年間調查過台灣國小學童,發現學童飲食中「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比以往更加嚴重。而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中,就提倡每天要喝足1.5杯到2杯240毫升的鮮乳,可見攝取足量鮮奶相當重要。

 

因此,柚子醫師建議,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關鍵。父母可利用「早、晚」的時間點,與孩童一起飲用,建立孩童每日飲用兩份奶的習慣。早一杯:在出門上班前,搭配早餐一起飲用;晚一杯:在晚上下班後與孩童相處時飲用,並讓孩子適度運動培養體能及充足的睡眼,掌握孩童成長關鍵。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毒才沒這麼難!名醫教你最強 3 招平日就可做到

 
691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如果人體裡的毒素堆積太多,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症狀,像是臉上長痘痘、上火,還有便秘等問題,為了讓體內毒素能夠排出,一般人大概都是透過排便與尿尿,來達到排毒的目的,但事實上,要想趕走體內毒素,絕不是只靠上上廁所就能解決,還有其他許多方法可以並用,增強排毒效果。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洛桑加參表示,除了吃進去、呼吸進去的許多毒素之外,裡面轉換熱量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更多毒素,所以毒素一定要排出,否則遲早會危害到健康。

不過,其實排毒並不苦難,更不需要使用坊間各種「排毒產品」,洛桑加參指出,最好的排毒方式有 3 個:深呼吸、運動以及喝水。

到戶外深呼吸 就是最好的排毒

「不要缺氧」是一個很重要的排毒原則,缺氧的狀況下,身體會產生自由基,血管會老化、硬化,腦部缺氧 3 分鐘就是腦死,長期缺氧的人會犯睏,之後甚至連失智症的風險都會提升。

日常生活中聞花草香、精油、食物香氣,吸收森林中的芬多精與氧氣,能活絡副交感神經,另外還能促進肺部排毒、避免罹患呼吸道疾病的益處。很多人為了要抗氧化、去除自由基,花不少錢保養,拼命吃維生素A、C、E,營養不夠或過與不及都不好,即便是營養品,貪多服用高劑量,高出自己的需要,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但認真去山上呼吸空氣、淨化肺部,卻是怎樣都不嫌多。當人呼吸到足夠氧氣時,肺部氣泡會打開,因此又能再吸入更多氧氣,身體含氧量提升、血液循環也提升,清除過多自由基的效率就會很好。

檢視相片

想排毒 就別待在健身房運動

運動可加速排汗,藉由皮膚排出些微的體內毒素。不過,洛桑加參表示,並不建議大家待在健身房裡頭訓練。「健身房的空間密閉,室內甚至還開著空調,對於健康排汗可沒有幫助。」

那麼,忙碌的現代人出了健身房,還能去哪些地方運動呢?洛桑加參建議,家附近的公園、河堤都是選擇。另外,假日的時候,撥出個半天的時間,爬爬山、走走步道,絕對勝過天天待在健身房運動的效果。

健康成人一天建議喝水 3000 c.c.

每天要攝取充足的水分,讓身體毒素能藉由尿液排出。洛桑加參指出,如果你沒有腎臟疾病,其實他建議成人一天的喝水量要達到 3000 c.c.。「如果以3000c.c.為基準,要怎麼喝呢?首先,起床先喝 500c.c. 溫熱的水,慢慢喝、小口小口喝,讓腸道慢慢醒過來,然後去上廁所。到中午前再喝500c.c.,很容易達到,我自己有時一早上就喝超過1000c.c.。」

「中午及下午都可以盡量喝,一樣是慢慢喝,到了傍晚五、六點太陽下山之後就要開始少喝。入夜後一整晚不要喝超過500c.c,尤其是睡前兩小時,儘量不要喝任何飲料,這是為了要避免半夜起床上廁所,中斷睡眠。」洛桑加參提醒。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akutaso)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吃藥瓶瓶罐罐不如改變飲食習慣!專家教你逆齡飲食
健身突然頭痛甚至暈厥 原來是太用力「憋氣」了!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最難莫過於心裡的毒!藏醫:每日3分鐘踮踮腳,預防病由心生

 
8.3k 人追蹤
追蹤
 
洛桑加參(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洛桑加參(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洛桑瘋三分鐘養生,專心放空



在診所或到各地演講,我經常推薦大家靜坐靜心。因為現代人很多疾病的產生,除了空氣汙染、時令變化等外在因素,很大一部分都能歸咎於內因,比方說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極。而各種情緒太超過而致病,皆與「心靜不下來」有關。

你心靜不下來,壓力便無從釋放。各種雜亂的思緒糾結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日積月累的心結越綁越緊,心情不美麗不只使肌肉筋膜緊繃,致使循環不佳,還容易使交感神經運作太過於旺盛,連帶內分泌平衡、免疫力、消化力,都出狀況。原本好好的一顆心,一顆寧靜堅毅、潔淨無瑕、無雜染的金剛心,卻因著種種錯誤的見解,而成為毒的容器、成為萬病之源,那多可惜啊!身體中毒,一定能找到解藥,但心病、心裡的毒,藥石罔效,吃什麼靈丹妙藥都沒辦法醫。人生最難,莫過於此。


所以說我認為,不生病好命人的養成,當以「靜心」為首要之務。

心猿意馬坐都坐不住

一打坐下去,有人就要說啦,「醫生,怎麼辦,我越坐心越煩、心越亂。」「想到那個欠我幾百萬的,就坐不下去、靜不下來。」「我不甘心,他憑什麼可以這樣對我。」剛開始靜心的人,腦中紛紛浮現各式各樣雜七雜八的念頭,很正常,我以前也會這樣。

各種妄念、雜念的出現,是在排心靈上的毒,是淨化心靈必經的過程。就像我們在做身體淨化療程時,可能會出現種種「好轉反應」,例如頭暈目眩、想吐嘔吐、拉肚子、起疹子等,古人說「不起眩瞑,症狀不癒」就是這個意思。看起來好像是症狀加重、惡化,但實際上這是使身體恢復健康的一個過程,特別是那些生理功能鈍化、從沒做過排毒的,好轉反應特別明顯。

佛學典籍形容不能安住、喜歡攀緣外境的一顆心,就像是跳上跳下的猿猴、像是一受刺激就往外衝的野馬一樣,我覺得十分傳神。而要馴化這樣的一顆心,就像馴野牛馴悍馬一樣,是很有挑戰的,成功之後,還特別有成就感。

當你覺得調伏自心很難,靜靜坐著無法讓各種念頭像河水上頭的落葉,自然而然漂過來又流過去。那就先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坐。可以改做比較有趣的「洛桑瘋」。這是一種動態的靜心,尤其適合心煩意亂、心猿意馬坐都坐不住的時刻。這一周的靜心功課,就是來練習這三分鐘的簡易養生操。當然,如果你體力好,多做五分鐘、十分鐘更好。

三分鐘「洛桑瘋靜心養生操」,比傳統靜坐靜心還多了一項好處,能降低腦梗塞、心臟病找上門的機率!下一頁附上完整教學,來跟著一起做!


請你跟我一起這樣做

步驟一,輕閉雙眼。

步驟二,全身放鬆,簡單舒展一下肩肘關節。

步驟三,踮起腳尖。

步驟四,原地踮腳踏步加擺手。



做洛桑瘋時,有時候會做到同手同腳,或不同手不同腳,都沒有關係,只要繼續動就好。什麼都不必想,連呼吸都不用管,自然呼吸即可。活在當下,全神貫注做好這個動作。表情最好是愉快的,帶著微笑的。你若笑著,享受著心安神定、享受著血液暢行全身的感覺,心情馬上會跟著好起來。

動態的洛桑瘋靜心,比傳統靜坐靜心還多了一項好處,那就是藉由原地踮腳尖踏步運動,強化小腿幫浦的功能,將停滯在下半身的血液,帶回心臟、重新在肺臟換新鮮氧氣。很簡單的一個養生操,卻對維持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處,能降低腦梗塞、心臟病找上門的機率。


從前修行者靜坐太久,有時腿麻腳麻妨礙修行,便發明了各種瑜伽動作,解決長久不動的不適感。當你以靜坐方式練習靜心,並覺得血液循環不暢或是即將睡著,無法繼續下去時,可間歇搭配「洛桑瘋」舒活筋骨、動動手腳、動動全身,增加身體帶氧量,讓自己煥然一新。靜心不一定非得是靜態靜坐的靜心,也可以是動態的。就像有人「坐」禪,也有人「行」禪。方法不拘,能達到靜心放鬆的目的便好。(上YouTube 輸入「洛桑瘋」,即可搜尋到影片)

本文摘自《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洛桑加參(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時報出版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檢視相片
 
洛桑瘋
檢視相片
 
洛桑瘋
檢視相片
 
洛桑瘋
 
檢視相片
 
洛桑瘋
檢視相片
 
洛桑瘋
檢視相片
 
洛桑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前停看聽 多發性硬化症媽咪備孕攻略

 
5.8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貝貝(化名)在大學期間突然發現自己左側的身體很麻,右腳無力,連走路和爬樓梯都不穩,四處求醫之後才發現自己罹患多發性硬化症。貝貝開始打針治療之後心情低落,副作用又讓她疲倦發燒,幸好醫師耐心地了解貝貝的狀況,討論她的需求,建議改用一線口服藥,貝貝在穩定控制病情後,與另一半共組家庭,也很期待孕育下一代。聽人家說藥物會影響寶寶,為了備孕,她冒著症狀可能復發或惡化的風險自行停藥,但女兒的出生更讓她理解健康的重要,下定決心回診治療。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後天的免疫失調,造成病人體内的免疫細胞誤把髓鞘細胞當作外來的病毒攻擊,造成髓鞘發炎及脫落,髓鞘如同電線外面那層包覆的塑膠,具有保護中樞神經傳遞的功能,一旦受損,不僅神經訊息的傳導功能受損,髓鞘在修復過程中也會產生疤痕組織,導致產生多處硬化,神經傳導速度變慢,導致患者出現視力模糊、下半身手腳發麻無力、頻尿、疲勞與精神不濟等症狀。

由於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到40歲的年輕女性,讓許多期待孕育新生命的患者十分擔憂,一方面害怕持續用藥會影響受孕和胎兒健康,另一方面也害怕停止用藥會不會導致症狀加速惡化。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暨神經內科教授黃錦章表示,多發性硬化症遺傳性很低,病友可以懷孕生子,但準備懷孕前必須事先跟醫師充分溝通,切勿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以免疾病復發,無法健康陪伴孩子成長,反而得不償失。

「改善病程治療(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是多發性硬化症常見的治療方式,DMT藥物主要的目標是降低發作次數及延緩疾病的惡化,由於多發性硬化症具有神經持續發炎及退化的特質,因此建議病友及早使用DMT藥物治療,並且不可隨意中斷。黃錦章指出,患者在使用DMT藥物期間應該避孕,如果有懷孕計畫,可以事先跟醫師討論,至少停藥3個月,或是諮詢醫師讓藥物快速排出的方式,盡可能讓藥物完全代謝之後再懷孕,避免DMT藥物影響胎兒。

懷孕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女性具有保護效果,大多數的病友較少在孕期復發,但產後荷爾蒙快速下降,病友不但復發的機率高,症狀也相對嚴重,因此黃錦章強烈呼籲孕媽咪們產後一定要盡快回醫院追蹤,千萬不要因為忙著照顧寶寶而忘記就醫。此外,哺育母乳時若使用DMT藥物,寶寶也會透過母乳吸收,因此黃錦章不建議病友在產後親餵,反而應該盡快回診繼續用藥,避免產後復發才是首要任務。

台灣有坐月子的習俗,不少人產後會吃麻油雞或米酒水調養身體,但多發性硬化症病友並不適合含有酒精或具有藥性的料理,黃錦章表示,許多中藥材具有增強免疫的功能,可能反而會誘發自體免疫失調,建議病友產後調養應以營養均衡、少油少鹽為原則,如果要進補,不添加米酒的薑絲鱸魚湯也是很好的選擇。

「媽媽好,寶寶才會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健康陪伴孩子長大。」黃錦章鼓勵多發性硬化病友在備孕、懷孕或產後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諮詢醫師,信任醫師,讓醫師成為妳的戰友,才能更安心地孕育新生命。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適量補充DHA助胎兒腦部發展 避酒、未熟海鮮、雞蛋和肉類

 
1.4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除了平日飲食外,許多孕媽咪很關心還有什麼營養品可以幫助胎兒發育,或有什麼食物禁忌。

魚油,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田宛容表示,研究顯示適量補充DHA可幫助胎兒腦部發展,但尚未有足夠的證據建議孕婦需每天補充,美國孕婦協會建議,孕婦每日的DHA建議量為300毫克,可由魚類攝取獲得,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蛋白質,食藥署建議孕婦可每周攝取7-9份的魚類,但若攝取旗魚、鮪魚、油魚等較大型掠奪性魚類,可能蓄積較多的甲基汞,影響胎兒的神經發展,每週建議量不得超過2份(70公克)。

咖啡因,許多人習慣每天一杯咖啡,其中咖啡因較具刺激性,會引起心悸、頻尿等問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應少於200毫克,相當於1杯150cc手沖咖啡,因此巧克力、茶、咖啡等應適量飲用。

酒精,懷孕期間是否可飲酒,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安全建議,因需考量媽媽本身的遺傳基因、酒精的代謝力、胎兒本身的敏感性及喝酒的模式等多項因素,因此許多國家皆建議懷孕期間仍應避免喝酒,降低胎兒生長發育缺陷的相關風險。

麻油,在中醫的論點,麻油會刺激子宮收縮,若孕期不穩定者較不建議食用,麻油在中醫上性屬溫熱,因此有人建議體質偏寒的孕婦可進食少許,但尚未有確切的研究證實,且通常麻油料理往往會加酒一起烹調,因此含酒的麻油料理仍須避免。

薏仁,中醫的觀點中吃薏仁易「滑胎」,《本草求真》:「有孕婦女,不宜妄用,以性專下泄也。」因此將薏仁列為孕婦禁忌食物,相關研究並不多,只有動物實驗發現給予懷孕的大鼠進食薏仁種子萃取物後,增加母體的子宮收縮及胎兒的致畸胎性。因此懷孕期間仍建議避免薏仁的攝取。

生食,懷孕期建議避免不新鮮或未煮熟的海鮮、雞蛋和肉類等,因可能會遭受李斯特菌或弓形蟲的感染,孕婦感染李斯特菌的可能性極高,會引起輕微流感的症狀,嚴重時恐導致流產、死產或早產。

懷孕期為媽媽們最重要的時刻,一人吃兩人補,若吃錯可能導致媽媽體重增加太多,或影響胎兒發育,除良好的均衡飲食外,需多以新鮮食物為主,少加工品、油炸物及含糖飲料,且務必定期產檢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形。多做適當的運動,如:伸展操、瑜珈、散步等,不僅有益身體健康更能幫助生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適量補充DHA助胎兒腦部發展 避酒、未熟海鮮、雞蛋和肉類

 
1.4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除了平日飲食外,許多孕媽咪很關心還有什麼營養品可以幫助胎兒發育,或有什麼食物禁忌。

魚油,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田宛容表示,研究顯示適量補充DHA可幫助胎兒腦部發展,但尚未有足夠的證據建議孕婦需每天補充,美國孕婦協會建議,孕婦每日的DHA建議量為300毫克,可由魚類攝取獲得,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蛋白質,食藥署建議孕婦可每周攝取7-9份的魚類,但若攝取旗魚、鮪魚、油魚等較大型掠奪性魚類,可能蓄積較多的甲基汞,影響胎兒的神經發展,每週建議量不得超過2份(70公克)。

咖啡因,許多人習慣每天一杯咖啡,其中咖啡因較具刺激性,會引起心悸、頻尿等問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應少於200毫克,相當於1杯150cc手沖咖啡,因此巧克力、茶、咖啡等應適量飲用。

酒精,懷孕期間是否可飲酒,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安全建議,因需考量媽媽本身的遺傳基因、酒精的代謝力、胎兒本身的敏感性及喝酒的模式等多項因素,因此許多國家皆建議懷孕期間仍應避免喝酒,降低胎兒生長發育缺陷的相關風險。

麻油,在中醫的論點,麻油會刺激子宮收縮,若孕期不穩定者較不建議食用,麻油在中醫上性屬溫熱,因此有人建議體質偏寒的孕婦可進食少許,但尚未有確切的研究證實,且通常麻油料理往往會加酒一起烹調,因此含酒的麻油料理仍須避免。

薏仁,中醫的觀點中吃薏仁易「滑胎」,《本草求真》:「有孕婦女,不宜妄用,以性專下泄也。」因此將薏仁列為孕婦禁忌食物,相關研究並不多,只有動物實驗發現給予懷孕的大鼠進食薏仁種子萃取物後,增加母體的子宮收縮及胎兒的致畸胎性。因此懷孕期間仍建議避免薏仁的攝取。

生食,懷孕期建議避免不新鮮或未煮熟的海鮮、雞蛋和肉類等,因可能會遭受李斯特菌或弓形蟲的感染,孕婦感染李斯特菌的可能性極高,會引起輕微流感的症狀,嚴重時恐導致流產、死產或早產。

懷孕期為媽媽們最重要的時刻,一人吃兩人補,若吃錯可能導致媽媽體重增加太多,或影響胎兒發育,除良好的均衡飲食外,需多以新鮮食物為主,少加工品、油炸物及含糖飲料,且務必定期產檢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形。多做適當的運動,如:伸展操、瑜珈、散步等,不僅有益身體健康更能幫助生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如何預防?婦產科醫師解惑!

 
4.1k 人追蹤
追蹤
 
信傳媒編輯部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一般人高嗎?如何預防?(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懷孕是人生中最美好且奇妙的事,當一個新生命正在母親的肚裡日漸成長,父母親除了欣喜期待,還多少有著一分焦慮,擔心胎兒有無異常情況發生。然而,隨著國內婦女趨向晚婚,生育年齡也普遍上升,使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增加了不少風險。

產前遺傳診斷技術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一個新領域,主要功能是在婦女懷孕早期,診斷母體中之胎兒有無異常之情況發生。目的是確認胎兒的疾病或重大異常,出生後,是否無法存活,或是可在當前醫療資源能力所及下得到治療或控制。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

雖然母胎醫學的進步,使民眾感覺懷孕是很安全,其實一般人口中所有染色體異常比例約1/200。尤其在統計學上確實高齡產婦生出染色體異常兒的機率較適齡產婦高,例如大家較知道的唐氏症,在人口中發生率約1/700,但高齡產婦懷唐氏兒機率升高為1/250。主要因為高齡產婦在卵子減數分裂時,較容易發生染色體不分離而造成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所以高齡孕婦除於懷孕期間接受定期產檢外,尚應進一步接受產前遺傳檢查,以早期確定胎兒之健康情形。

適當的使用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可以將目前醫學技術可以診斷的胎兒異常及早診斷出來,達到預防重於治療、優生保健的目的。羊膜穿刺、絨毛採樣及臍帶血採集術是常用的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這三種方法可以直接取得胎兒細胞作進一步的染色體或基因檢查。

由於近年來我國生產數逐年下降,而且國內婦女越來越晚婚,生育年齡普遍上升,為了減少染色體異常新生兒出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對於以下6族群,符合適應症者羊水染色體檢驗,目前每案減免新台幣5,000元:

(1)34歲以上孕婦
(2)本人或配偶或家族有罹患遺傳性疾病
(3)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兒
(4)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
(5)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
(6)或疑似基因疾病等孕婦




 

筆者從民國80年前往世界知名的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進修,回國後即主持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並在民國90年起負責主持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及品質檢測計畫。近幾年每年全國都約有3萬名孕婦接受國健署補助羊水檢驗,而減少大約7-8成唐氏症兒及其他染色體異常胎兒的出生,減輕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負擔。事實上,現代婦女生得少,自費利用最新科技做檢查的孕婦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優生保健是利用醫學技術,提供遺傳醫學之資訊,發揮預防醫學之功能,更重要的是避免先天異常兒之發生,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新光醫院細胞遺傳學中心於今年7月通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細胞遺傳檢驗機構評核。

 

醫師小檔案_劉瑞德

現任: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主任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研究員、長庚紀念醫院台北婦產科系主任、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主持人、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主持人、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品質檢測計畫主持人
專長:產前遺傳診斷、遺傳諮詢、婦癌腫瘤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47 診)、週三上午( 48 診)均含遺傳諮詢,婦癌腫瘤特別門診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 劉瑞德主任,本文轉載自第335期《新光醫訊》

 

更多信傳媒報導
簡單不簡單的榨油技藝
重訓只做上半身...小心血管硬化度增2.2倍!靠「AI教練」教你正確重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前就能做的基因檢測,讓「不敢生」或「不能生」的夫妻也有機會生下孩子!

 
12.2k 人追蹤
追蹤
 
艾力克
檢視相片

對有遺傳病史的家庭而言,以往大多只能等到孕婦懷孕後,再透過羊膜穿刺等方式,篩檢胎兒是否健康,侵入式檢驗不僅有風險,而且若得知胎兒帶有遺傳疾病,大多只能進行流產,對於母親身心都造成傷害。現在已經能透過「胚胎著床前遺傳檢測」,幫助有家族遺傳性病史,甚至是不孕問題的夫妻解決問題。

過去遺傳基因篩檢著重在懷孕之後的產前遺傳檢驗,實行時間依照做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在懷孕10~12週,可進行絨毛膜採樣,而懷孕16~18週,則可進行羊膜穿刺取樣,或是更後期的臍帶血抽取,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提醒,雖然這些方法風險性不高,但因為都是侵入性檢驗,還是存有不可忽視的少許風險,例如破水、感染等問題。

醫師表示,「胚胎著床前遺傳診斷」主要是幫助那些「想生不敢生」具有家族性遺傳疾病的夫妻,因擔心小孩遺傳到家族疾病,而不敢生育。「胚胎著床前遺傳診斷」能針對導致疾病的遺傳病因進行胚胎檢測,選擇只將健康胚胎進行植入,避免疾病的再發生與傳遞。創源生技執行長蔡政憲則指出,遺傳性疾病的帶因篩檢可以作為第一道把關,最好是孕前就要做了,而不是等到懷孕了,才來看要做哪些檢測,越早知道可以採取的辦法越多,醫師的費用或準爸媽心理上的負擔都能減輕。

目前可以檢測的疾病項目與基因種類非常多,但能否符合客製化需求,還需要經由專業醫師判斷。以常見的唐氏症為例,進行胚胎快篩只要一天就能知道結果。不過,像是地中海貧血則因有不同的疾病分型(甲型與乙型),加上遺傳缺失依照家族不同常有所差異,因此必須先經過遺傳諮詢後,才能準確客製化設計探針,需要約1個月的前測實驗,才可進行最後的胚胎著床前遺傳診斷。

檢視相片
 
已有許多遺傳性疾病都可透過胚胎基因診斷,評估是否帶有變異基因,未來是否會遺傳到家族疾病。(圖/Freepik)

已有許多遺傳性疾病都可透過胚胎基因診斷,評估是否帶有變異基因,未來是否會遺傳到家族疾病。(圖/Freepik)

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則能幫助那些「想生不能生」的夫妻。蔡政憲表示,有許多流產與胚胎著床發育失敗,是因為植入染色體異常之胚胎,透過胚胎植入前,以「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取得體外受精的胚胎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選擇只將不帶有常見異常的胚胎進行植入,可在植入胚胎前做更精準的把關,將增加受孕的成功機會。

不過蔡政憲也提醒,染色體是很微小的,要取得更精確的檢測方法仍是羊水,有別於過去傳統使用的羊水晶片,SNP晶片使用75萬到269萬的探針小機器人去偵測染色體是否有變異,為胎兒再做第二次的把關。

 

你擔心不夠健康嗎?或者想積極預備更健康的未來!?
台灣醫療科技展,一年一度全民健康party來囉!
一同玩體驗、聊健康、專業逛、聰明買!
活動網頁:https://events.storm.mg/campaign/2019healthcare-expo/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最新!SNQ標章2019第一梯次通過名單出爐! 保健食品飲品化及天然素材為特色 品管優異受到肯定
相關報導》 2019 台灣醫療科技展規模更盛!7大展區 1800攤位 亞太唯一醫療核心專業會展 領頭大健康產業鏈整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護做得好 腸病毒不來找幼兒

 
2.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腸病毒是近年來家長聞之色變的恐怖疾病,因為傳染力強,目前規定同一班上同時有兩個以上小朋友感染就會停課一週,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神經科楊騏瑋醫師說,腸病毒又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重症甚至死亡。

楊騏瑋醫師表示,腸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目前發現的就超過90種,例如腸病毒71型、D68、克沙奇病毒。據統計,在3歲內的幼兒至少有15%曾經得過腸病毒。

一般得到腸病毒的症狀,輕者沒有特別的不適,而最常見的是發燒,患者在口腔出現潰瘍,手部、足部與臀部出現紅色丘疹或水泡的「手足口病」,有些患者只出現單純口腔潰瘍的「疱疹性咽峽炎」,另外也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症狀。

目前沒有特別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腸病毒,幸好一般而言口腔潰瘍等症狀會在一週左右自行痊癒,這個時期家長要特別留意病童的精神活動力和食慾,如果有重症的前兆「嗜睡、心跳呼吸過快、肌躍型抽蓄、持續性嘔吐」,需要馬上到「腸病毒責任醫院」就醫。

腸病毒重症來勢兇猛,一般在發病的2~7天發生嚴重併發症,病程變化快速,幾天內就讓一個活潑亂跳的小朋友進展到休克、抽蓄、甚至是死亡。腸病毒重症主要是腸病毒攻擊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導致一連串的嚴重併發症。

腸病毒71型是腸病毒家族裡最常見造成重症的兇手之一,腸病毒71型感染後分成4個時期,第一期是一般感染,第二期是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等,一般單純的腦膜炎預後良好。第三期則自主神經失調,會有血壓過高、心跳過快甚至出現肺水腫,第四期進展到心臟衰竭會休克血壓心跳下降,死亡率極高。

楊騏瑋指出,腸病毒的傳染的途徑為糞口、飛沫或是接觸傳染,傳染力相當強。在發病後的1週內傳染力最高,透過糞便排出病毒可以持續數週之久,腸病毒在室溫環境下可存活數天,所以得到腸病毒的孩子,可以透過口水或糞便污染到環境,過了數天都還是有可能傳染給其他人,假設得到腸病毒的孩子去公園玩,打了個噴嚏在溜滑梯上,隔天另一個小朋友去玩溜滑梯,沒洗手就吃餅乾,三天後可能就發燒被診斷為腸病毒。也就是說腸病毒的傳染性真的很強,一不小心就會吃下肚中獎。

楊醫師強調,腸病毒對許多化學藥劑具有抵抗性,一般的酒精或是抗菌消毒劑是殺不死的,所以建議使用漂白水稀釋100倍做環境的消毒,流行季節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最重要的是要勤洗手,使用肥皂做好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便可大大降低傳染的風險。

 

更多新聞推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提起後腳跟 就能促進血液循環?

 
2.7k 人追蹤
追蹤
 
 
只要提起後腳跟 就能促進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想提升身體解毒功能,千萬不要過著「不活動身體的生活」。一直採取相同坐姿或站姿,雙腳會浮腫。請碰觸一下你的雙腳和腰部,雖然天氣不冷,這些部位摸起來卻是冰涼的感覺,相信有許多人是這樣的情況。

「血液循環不佳」就是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大家絕對不能輕忽血液循環惡化的嚴重性。人如果保持不動狀態,流經下半身的血液就無法重新流回心臟。血液是透過心臟的泵浦作用送往全身。氧氣也是依靠血液運送,透過血液的循環將氧氣送至全身的末端細胞,活化所有細胞,才能進行身體活動。

這時候必須留意腦部及骨盆腔的血液循環狀況。大腦的位置在心臟上方,而且工作量龐大,需要大量氧氣。骨盆腔是血液循環面積大的部位,需要全身三分之二的血液量。骨盆腔內部有腸子、腎上腺,如果是女性就有卵巢,男性就是精巢,是製造重要荷爾蒙的器官集中區。

腦部和骨盆腔都需要充足的血液,可是心臟泵浦作用是自律神經在管轄,無法任意調整。換句話說,這時候需要血液循環的輔助者。
這位強而有力的輔助者就是「小腿肌肉」。大家都知道位於膝蓋下方的柳葉魚形
狀的肌肉「腓腸肌」,猶如「第二個心臟」。提起後腳跟的抬放運動、踮腳尖爬樓梯、蹲坐等運動都可以鍛練腓腸肌。

這些運動習慣可以維持腦部健康,還能讓骨盆腔內部的器官正常運作,代謝功能及解毒功能也會順暢運行。肩胛骨是另一個輔助者。肩胛部位也是血流量多的地方。舉起雙手,左右伸展,再將身體左右擺動,也可以鍛練肩胛骨肌肉,有空時不妨動一下。

(本文摘自/難怪你瘦不下來/新自然主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搭建親子安全感 為自己找到安全堡壘

 
2.7k 人追蹤
追蹤
 
 
搭建親子安全感 為自己找到安全堡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親子間擁有穩定的依戀連繫,孩子們就能放心離開父母、盡情接觸外在世界;同時,也能在這層安全堡壘的防護下,發展出向外探索的行動力與好奇心。擁有安全堡壘的孩子,就算在摸索與闖蕩的過程中感到徬徨無措、身心俱疲,只要回到自己的安全堡壘,就能獲得充分的療癒、重整心情,並且充飽電力以迎向下一個挑戰。換句話說,這些父母、撫養者對他們的孩子而言,具有「緊急避難場所」與「安全保壘」的重要功能。

什麼樣的人具備良好的「安全堡壘」條件?自己又該做好怎樣的心理準備?接下來,為你將重點歸納為六項。

❶找到發自內心信賴的人

修復依戀障礙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保壘,這是我在本書中不斷強調的一個觀念。極少數人可以從原本的撫養者或雙親身上重新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與後盾,也就是重拾以往不曾有過的親子依戀連結。

這類型的父母自幼或多或少也都有依戀障礙,而他們在內心的依戀缺陷尚未撫平之前,就有了小孩。於是自然無法與孩子培養出健全的依戀關係,也給不了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跟支援。

然而,如果原本不夠成熟的心智隨著時間獲得了磨練,他們身為孩子安全堡壘的功能也就會愈趨成熟。在這樣的條件下,親子雙方就有可能重建穩定的依戀。

不過上述狀況的前提是,必須透過你縝密的觀察,確定父母或撫養者已成熟到足以負起安全堡壘的責任,或你認為「現在父母值得信任」才有可能成立。

然而,大多數的情況並不會這麼樂觀。這時候,你可能就得讓其他人來擔任你的安全堡壘。

能取代父母成為安全堡壘的,通常是一些心智足夠成熟——情緒智商高、富同理心的人。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能成為安全堡壘的對象,那真的非常幸運。

不過,這並不表示你從此就可以把對方當成心靈支柱,或把期待與救贖隨便寄託在他身上。

❷ 確認「個人特質」

初步找到適合當作安全堡壘的對象後,下一步就是要判斷對方是否真能為你提供必要的安全感與支持。

首先,你可以看他是否「性格沉穩」。個性穩重大方、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化,是第一要件。

擁有健全心理狀態、能夠傾聽你的心事、接受你的過往,這也非常重要。簡言之,這個人必須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且值得信任。有些人雖然成天把「愛自己」或「我很幸福」掛在嘴邊,但實際上是不是如此,其實一眼就看得出來。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留意以下兩個觀察重點:「這個人是否懂得愛惜自己、尊重他人?」「這個人是否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社經地位等現實因素都是其次,請先就以上幾點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吧。不管手腕再好、能力再優秀,只要他的言行舉止會不經意傷害其他人,就請將之從你的安全堡壘名單中剔除。

❸ 別把依賴變成壓力

當你確定身邊有符合安全堡壘條件的人之後,不妨就放開心胸與對方好好地聊一聊吧。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也曾多次嘗試向別人求助,有過向他人傾吐內心難言之糾結,但卻以失敗告終的經驗。有時候,你跟對方的關係甚至因此發生了變化,讓你感到悔不當初。

❹ 不要害怕說出真心

你也曾多次試著對人付出信任,卻總被辜負?這樣的經驗容易讓人對自己失去信心,從此不敢輕易向別人吐露真心。

但正如我前面所提,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你弄錯了傾訴的對象,或仍拿捏不了對方的底線造成。所以,當你已經順利找到合適的安全堡壘,就請大大方方地相信對方吧!

假使過程中,察覺到對方不領情或可能讓自己受傷的跡象,請不要猶豫,直接與對方進行溝通。若在溝通過程中發現一切只是自己多慮,就要學著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並深入了解為什麼自己當初會出現那種想法。

這麼做了之後,你將會發現——想要讓心情撥雲見日、豁然開朗,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❺ 切勿預設過高期待

真心換絕情的原因,有很大的一部分其實是我們自己投入了太多的期待。然而,對方通常也都只是個普通人,他們一樣也會因為你不當的措辭與表達方式而受傷。

因此,千萬不能因為彼此關係好不容易拉近,就擅自斷定對方「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受傷」、「一定能諒解」或「我們想法和觀念相近,沒什麼好擔心的」。這些天真的想法,很可能正埋下了你日後「受挫」、「遭到打擊」的種子。

❻ 用客觀角度看全貌

除非是真正的詐欺犯或泯滅良心、為非作歹之人,在一般正常的人際關係中,通常不太會牽扯到背不背叛的問題。然而,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類似的挫折感呢?

我想關鍵就在於——事發的當下,你能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整個過程,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若你們能慢慢藉此熟悉彼此、自己的行為模式,就能在出現問題與摩擦前,及時踩剎車。

若能根據以上幾項原則,尋找「安全堡壘」。我相信只要有心,你一定可以邁出修復依戀最重要的這一步。

(本文摘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方言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如何預防?婦產科醫師解惑!

 
4k 人追蹤
追蹤
 
信傳媒編輯部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一般人高嗎?如何預防?(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懷孕是人生中最美好且奇妙的事,當一個新生命正在母親的肚裡日漸成長,父母親除了欣喜期待,還多少有著一分焦慮,擔心胎兒有無異常情況發生。然而,隨著國內婦女趨向晚婚,生育年齡也普遍上升,使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增加了不少風險。

產前遺傳診斷技術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一個新領域,主要功能是在婦女懷孕早期,診斷母體中之胎兒有無異常之情況發生。目的是確認胎兒的疾病或重大異常,出生後,是否無法存活,或是可在當前醫療資源能力所及下得到治療或控制。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

雖然母胎醫學的進步,使民眾感覺懷孕是很安全,其實一般人口中所有染色體異常比例約1/200。尤其在統計學上確實高齡產婦生出染色體異常兒的機率較適齡產婦高,例如大家較知道的唐氏症,在人口中發生率約1/700,但高齡產婦懷唐氏兒機率升高為1/250。主要因為高齡產婦在卵子減數分裂時,較容易發生染色體不分離而造成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所以高齡孕婦除於懷孕期間接受定期產檢外,尚應進一步接受產前遺傳檢查,以早期確定胎兒之健康情形。

適當的使用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可以將目前醫學技術可以診斷的胎兒異常及早診斷出來,達到預防重於治療、優生保健的目的。羊膜穿刺、絨毛採樣及臍帶血採集術是常用的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這三種方法可以直接取得胎兒細胞作進一步的染色體或基因檢查。

由於近年來我國生產數逐年下降,而且國內婦女越來越晚婚,生育年齡普遍上升,為了減少染色體異常新生兒出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對於以下6族群,符合適應症者羊水染色體檢驗,目前每案減免新台幣5,000元:

(1)34歲以上孕婦
(2)本人或配偶或家族有罹患遺傳性疾病
(3)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兒
(4)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
(5)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
(6)或疑似基因疾病等孕婦




 

筆者從民國80年前往世界知名的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進修,回國後即主持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並在民國90年起負責主持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及品質檢測計畫。近幾年每年全國都約有3萬名孕婦接受國健署補助羊水檢驗,而減少大約7-8成唐氏症兒及其他染色體異常胎兒的出生,減輕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負擔。事實上,現代婦女生得少,自費利用最新科技做檢查的孕婦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優生保健是利用醫學技術,提供遺傳醫學之資訊,發揮預防醫學之功能,更重要的是避免先天異常兒之發生,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新光醫院細胞遺傳學中心於今年7月通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細胞遺傳檢驗機構評核。

 

醫師小檔案_劉瑞德

現任: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主任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研究員、長庚紀念醫院台北婦產科系主任、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主持人、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主持人、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品質檢測計畫主持人
專長:產前遺傳診斷、遺傳諮詢、婦癌腫瘤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47 診)、週三上午( 48 診)均含遺傳諮詢,婦癌腫瘤特別門診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 劉瑞德主任,本文轉載自第335期《新光醫訊》

 

更多信傳媒報導
簡單不簡單的榨油技藝
重訓只做上半身...小心血管硬化度增2.2倍!靠「AI教練」教你正確重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吸收的鉛90%會傳給寶寶!慎選4飲食預防鉛從口入

 
 
80.1 K收藏0
孕婦吸收的鉛90%會傳給寶寶!慎選4飲食預防鉛從口入
【早安健康/江守山(腎臟科名醫)】好孕養胎最忌飲食汙染:鉛
 

孕婦吸收的鉛90%會傳給胎兒



鉛與汞同樣都是有毒的重金屬,進入食物鏈的模式與汞相似,容易受其污染的食材也相近,如大型海魚、中藥等,都常可驗出過量的鉛。此外,對台灣民眾來說,還要小心每天喝的水,因為鉛元素與水長期接觸後會析出,全台有長達數萬公里的老舊鉛水管,至少有三•六萬戶仍使用老舊鉛管供應食水,再加上有些民宅、大廈等供水系統會使用含鉛水龍頭等情況,所以我們飲用的自來水,很可能是被污染過的「鉛水」。假如再加上其他飲食,以及透過呼吸道吸入的鉛,生活中潛藏的鉛毒危機實在是不容小覷。

鉛進入人體後,在軟組織與血液的半衰期雖然只有三十天,但它不易排除,因為身體會將鉛離子集中隔離、累積於骨骼中,一旦鉛進入骨骼後,半衰期將延長至二十年以上。假如發生在女性身上,懷孕時累積在骨骼中的鉛便會釋入血液,並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因此對未來有生育打算的女性來說,想避免孩子受到鉛的毒害,即刻起就得小心鉛毒,同時在懷孕前,最好到醫院進行血微量元素檢測,確定身體內鉛含量的指標合格後再懷孕。

此外,孕婦和胎兒對鉛的吸收率比一般人更高,孕期防毒也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同樣程度鉛污染的食物,一般成人吃了之後大約會吸收十至十五%的鉛,但孕婦卻可吸收高達五○%,而胎盤對血液中的鉛也毫無屏障作用,所以孕婦體內九○%的鉛會通過胎盤給胎兒,進而導致胎兒的先天性鉛中毒。

由於鉛會累積在身體,毒性會影響人體內所有的器官和系統,成人及孩童皆然,而且因為可通過胎盤,因此對打算懷孕的女性、胎兒和幼童更加危險。

危害:造成男女不孕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前主任林杰樑生前參與的最後一篇生殖毒害研究,證實男性不孕與重金屬鉛有關,精液中的鉛濃度越高,精蟲數就越少。事實上,鉛對生殖系統是直接毒性,許多動物研究皆證實,鉛濃度過高會使生育力和生殖受損。二○一三年高雄醫學大學針對「血鉛值與不孕症」的研究結果也顯示,不孕症婦女平均血中鉛值(三•五五μg/dL)顯著高於具正常生育能力之婦女(二•七八μg/dL),再再證明當血鉛濃度微幅升高,對女性卵子或男性精蟲的數量與品質,都會引發負面影響。

如何避免「鉛」傷害自己和寶寶?

鉛可以透過飲食、呼吸或皮膚接觸吸收而進入人體,但正常狀況下又以飲食為主要管道,因此慎防「鉛從口入」,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執行。

請注意!這些食物都可能含有「鉛」

①水

對台灣民眾來說,日常飲食中最立即該處理的是每天都要喝的水,也就是自來水中的鉛。雖然目前淨水廠供水被檢驗出的鉛含量(2015年0.25~7.76μg/L),的確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0μg標準,但人體的血鉛濃度越低越好,最好是零,所以不管是水還是其他食物都不應含鉛。有鑑於此,我們就必須自力救濟,例如清晨或假日後的第一道自來水,含鉛量最高,最好打開放掉一些再使用;或是自行安裝逆滲透淨水設備,以確保家中用水安全。

②中藥

《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發現,食用中藥的婦女,其母乳的含鉛量明顯比沒有吃中藥的母親更高,因此測量這些孕婦常吃的當歸、紅棗、枸杞、四物湯,結果所有的樣本都含鉛,其中四物湯的鉛含量更高達322.31μg/L。台灣消基會每年的中藥檢驗也一樣,年年都會檢出鉛和汞,而常用來治療小兒驚悸及解熱的八寶散、驚風散也常被檢出含有超標的鉛;由於無毒的安全中藥難尋,因此唯一的防範之道就是「不要吃」,特別是孕婦、哺乳婦女及6歲以下孩童,更是一定要避免。

③罐頭食物

有些罐頭常用的馬口鐵含有微量的鉛,而且有些罐頭在製造時也可能使用鉛焊接,由於罐頭食品之所以能長期保存,主要依賴於真空、密封和殺菌,因此在經過高溫消毒時(尤其是裝酸性食物),鉛便會溶出於食物當中。

④皮蛋

皮蛋是一種特殊的蛋加工品,通常以鴨蛋為原料,並透過浸漬鹼性浸漬液,來使蛋白凝膠轉為透明,讓口感更為Q彈。然而部分業者,為了避免凝結好的蛋白再液化,往往會在浸漬液中添加少許鉛、銅等重金屬以提高安定度,因此也是高含鉛風險的食物。

不良的嬰幼兒玩具也可能含鉛!

要提醒的是,嬰幼兒玩具中也可能含鉛。2008年美國便有600萬件玩具因為含鉛過高而被回收。由於嬰幼兒常喜歡把玩具或隨手可得的東西放入嘴裡吸吮啃咬,如此一來便會吃進大量的鉛,因此購買嬰幼兒玩具或用品時,一定要慎選合格產品才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過敏兒如何吃?三大飲食原則免紅、腫、癢

 
 
5.9 K收藏1
家有過敏兒如何吃?三大飲食原則免紅、腫、癢
當小朋友出現紅、腫、癢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除了改善環境、戒抓之外,飲 食上也要有所注意,特別是要 戒吃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此才能有效降低與改善 皮膚過敏症狀。

台灣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江伯倫醫師在著作《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中,提到幼兒期預防皮膚炎的三個飲食原則:


1、避免高油高熱量的食物

根據台大研究發現,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動物體內的發炎物質,致使發生過敏時出現更嚴重的發炎反應,因此建議過敏兒少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


2、多吃天然的抗氧化食物

抗氧化食物有助於改善過敏,不過在選擇抗氧化食品時,建議選擇天然的而非人工製造的。含有胡蘿蔔素的奶粉、有色蔬菜水果、深海魚油中,都可以攝取到天然具抗氧化效果的營養素。


3、有殼海鮮少吃,鱈魚、鮭魚、鮪魚可多吃

常聽到人說過敏不能吃海產食物,事實上會引起過敏反應的是有殼的海鮮,例如螃蟹、蝦子、牡蠣、蛤蠣、干貝等,至於鱈魚、鮭魚、鮪魚則因可提供很好的魚油和蛋白質而可多吃喔!



資料來源:《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

作者:江伯倫

出版社:新手父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挑食怎麼辦?食育專家1原則破解偏食

 
 
3.5 K收藏0
孩子挑食怎麼辦?食育專家1原則破解偏食

【早安健康/日本食育專家 TOKEIJI千繪】
原則:訂立挑食時的規則,製造克服排斥食物的機會

TYPE 1:食量少、不定量。
孩子不吃飯的時候,盤子裡的食物要裝少一點,排斥的食材應與偏好的食材作搭配,讓孩子體會吃光光的滿足感。飲食不定量有時是因為想要撒嬌,所以無需擔心,但是當食量少又不定量的時候,千萬不能靠點心來補充。可以親子一起準備料理,或是一起種植蔬菜,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YPE 2:過食。
在孩子的大腦滿腹中樞尚未完全發展的階段,很難出現吃飽了的感覺,直到3歲左右才會逐漸明白滿腹感。當孩子吃完還想再吃時,不能只提供白飯或主菜,應等孩子逐漸將分配給他的全部菜色吃完後,再添加飯菜。增加配菜數量時,尤其應著重蔬菜的比例,讓孩子體會吃進大量飯菜後的滿足感。

TYPE 3:吃個不停。
有可能是因為每次的用餐量不足,或是無法體會空腹感與滿腹感有何不同的關係。即使孩子喊肚子餓,也不能無限量提供點心。如果已經過了用餐時間,就應該規定孩子離開餐桌或刷牙以結束用餐時間,讓孩子跳脫用餐的氛圍。

*認真執行餐桌上的禮儀,逐漸累積味覺的經驗
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會開始出現偏食行為。觀察兒童大腦對某種食物會出現「排斥」的判斷反應後,可發現一旦讓他們感受到不愉快的經驗,光是讓他們看到那種食物,不悅的情緒迴路就會無條件地活躍起來。但是此時如果能夠讓他們擁有各種經驗或資訊,他們便懂得如何因應。

因此要在生活中貫徹一些規定,例如「一定要試吃一口看看」、「一定要各種料理都嚐遍後再添加飯菜」。而且切記孩子排斥的食物也要繼續端上桌,過陣子他們有時就會大口吃下肚,所以請耐心等待。基本上食物的種類由大人決定,食用量則由孩子決定。不要「強迫孩子吃」,而要徹底執行訂定的規定,這才是解決偏食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摘自《0-5歲味覺平衡訓練法》/TOKEIJI千繪(日本食育專家)/采實文化

關鍵字: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讓寶寶喝母乳還過敏?過敏權威醫師教你2招解法

 
 
14.9 K收藏1
別讓寶寶喝母乳還過敏?過敏權威醫師教你2招解法
近年來常可聽到醫院宣導:「對於高過敏危險族群的寶寶,媽媽最好多以母乳餵養」,但有時卻仍發現,即使已用母乳餵,寶寶仍舊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症狀,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不妨嘗試看看《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作者江伯倫醫師提出的兩個解決方法:
 

1、媽媽須避吃易過敏食物
母乳營養多來自於媽媽的日常飲食,所以媽媽必須先避免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有殼海鮮、花生、核果等,不過並不代表要完全不吃,畢竟仍舊需要足夠的營養以滿足寶寶,假若都不吃反而會使寶寶營養不良。
 

2、注意寶寶飲食
如果媽媽飲食已經改善了,但寶寶仍舊有過敏症狀的話,就必須注意寶寶的飲食,通常建議停喝母乳,改喝經適度水解的低過敏奶粉,並且在四個半月大時,逐漸加上副食品,如此一來應可漸漸改善小朋友的皮膚過敏情形。
 

~Point~
美國兒科醫學會、歐洲兒科腸胃與營養學會指出,母乳約餵6個月,不過在4個半月大時可開始餵副食品,此外經適度水解的低過敏奶粉確可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喔!

 

資料來源:《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
作者:江伯倫
出版社:新手父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忌口預防寶寶過敏?醫師打臉:基因以外更嚴重的是...

 
 
8.0 K收藏0
孕婦忌口預防寶寶過敏?醫師打臉:基因以外更嚴重的是...
【早安健康/林思宏(禾馨婦產科院長)】 懷孕吃蝦蟹、吃冰容易生出過敏兒?
現在過敏兒越來越多,孕婦也都很擔心吃了哪些東西,會不會提高生出過敏兒的機率。然而我必須殘酷地說, 

過敏與基因及遺傳有強烈相關性,父母一方若有過敏體質,胎兒遺傳過敏的機率便會提高,簡單來說,胎兒是否帶有過敏基因,在受精卵受精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所以, 

醫師建議孕期避開孕婦本身會過敏的食物,是為了避免妳不舒服,而不是預防胎兒過敏,畢竟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孕期中的飲食會造成胎兒的過敏。所以,只要是不會造成妳本身過敏的食物,孕期還是可以放心吃,不會影響胎兒。



當然我也碰過很多孕婦詢問,服用益生菌能不能預防胎兒過敏,其實西醫文獻對於益生菌的作用尚未有定論,也還沒證實單靠益生菌就能夠有效預防胎兒產生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症狀。但如果孕婦還是想藉由益生菌改善自身體質,建議一定要先諮詢醫師,了解最新研究的狀況、有沒有新菌種開發,以及是否真的對身體有益再服用。

現階段看來,過敏真的是一件防不勝防的事,畢竟基因不是妳少吃兩隻蝦、多吞兩瓶益生菌就能改變的。看到這裡孕婦也先不要太絕望,認為不管怎麼努力,妳的孩子可能還是得一輩子與過敏症狀奮戰,因為除了本身的體質基因之外,出生後是否遭受過敏原刺激,也是過敏會不會發病的主因。

也就是說,如果妳本身已是過敏患者,應該就先做好胎兒也可能是過敏體質的心理準備,最重要的是,與其孕期擔心吃這吃那可能導致胎兒過敏,不如花點時間規劃家中環境,例如避免使用太多地毯、窗簾等容易堆積塵蟎的家具,也不要買一堆絨毛娃娃堆在嬰兒床旁邊等等,藉由環境改善、生活照顧等方式,減少孩子出生後受過敏原刺激的風險。

雖說預防勝於治療,但對於無法預防的狀況,我們能做的就是提早了解,才能對症下藥。慧智基因與禾馨皮膚科共同合作開發出「過敏基因檢測」,可經由棉棒採檢、取得新生兒口腔黏膜細胞後,於基因實驗室中進行基因分析。如果新生兒被驗出帶有高風險過敏基因點位,皮膚科醫師便會針對狀況跟家長進行衛教、教導家長如何用有效的方式照顧,進而降低50%以上的發病風險。

如果新生兒來不及在出生時接受採檢,出生後也可隨時到門診採檢,同樣有機會達到「及早發現、及早預防、降低風險」的效果。

(本文由禾馨醫療孕婦小兒皮膚特別門診負責醫師蔡昌霖協助說明提供)


本文摘自《樂孕》/林思宏(禾馨婦產科院長)/高寶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訓練如遊戲 提升孩童注意力更有效

 發佈時間: 
    
感謝 蔡正鳴 物理治療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林OO感謝 李蔚鑫 護理師的回覆!感謝 楊國明 醫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匿名感謝 李蔚鑫 護理師的回覆!感謝 李蔚鑫 護理師回覆了ㄧ則不分科的問診諮詢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楊捷茹

導演札維耶·多藍執導的《親愛媽咪Mommy》,描述單身母親撫養患有過動症的15歲兒子的成長點滴,歷經孩子常因情緒失控表現出暴力傾向、無法適應新環境時的自卑、面對社會大眾的標籤化眼光,讓母子過著身心俱疲的生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職能治療師楊捷茹指出,而這些煩惱也都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家庭中常面臨到的問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一種神經發展障礙,患者在衝動控制及注意力持續等功能較一般孩子不足。

楊捷茹提醒,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非絕症,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只要透過家屬及孩子共同努力,建立適當的生活規範及親子互動,可以逐漸縮小與一般孩童的差距,並增進全家的生活品質。

生活中,可協助孩子安排規律的作息時間及運動習慣,避免過多糖分的飲食及過多聲光刺激的數位媒體使用。除此之外,可以在日常家務中分配孩子參與簡單任務,如以貼紙做衣櫃標誌,引導孩子自行整理衣物;試著用扮家家酒方式,教導孩子參與部分烹飪程序,如洗菜、洗水果等。

市面上也不乏有注意力訓練的教具可使用,常見的包括迷宮、密碼破解、數字填色或大家來找碴等紙上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並隨著難度提升,延長其注意力維持時間,並可配合使用獎勵制度提升孩子參與度。

也可將此類活動應用在動態的遊戲中,例如,使用家中玩具及家具擺設成障礙賽,請孩子沿路收拾相同顏色的玩具,再請寶貝標記各色玩具的數量,再將數字列設為每次遊戲時間的通關密語,讓孩子能一邊玩遊戲也能邊訓練專注力。

楊捷茹說,也能參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即將開辦的「兒童注意力團體」。藉由視動練習、團體遊戲及討論,學習專注力和人際策略,增進孩子的自我管理及組織能力,以增進孩子的成就感及親子間的正向互動經驗。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1-11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癲前症」恐致命 醫籲:懷孕初期應接受篩檢

 
149 人追蹤
追蹤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產房主任 魏沛秝

36歲許小姐,身形較為福態,懷孕後有固定產檢,但34週時因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緊急送往大醫院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所幸給予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攣後,狀況漸趨穩定,並立即安排引產,母子均安,讓家人鬆一口氣。

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該名患者懷孕時體重8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5,且妊娠20週以後,間隔6小時以上兩次血壓測量皆超過140/90mmHg,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

魏沛秝指出,子癲前症是因為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為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

許多患者初期沒有自覺症狀,但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代表症狀已逐漸惡化,恐損及孕婦器官及寶寶生長,需透過引產才能避免危及母嬰健康。

魏沛秝提到,為預防子癲前症發生,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於懷孕11週至13週又6天時,接受子癲前症篩檢,檢查項目包括: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阻力(UTPI)、抽血檢查母親血液中血漿蛋白(PAPP-A)、胎盤成長因子(PlGF)數值,以及母親病史及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90%以上會發生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孕婦。

經篩檢若屬早發型高風險孕婦,可於懷孕16週左右,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能有效降低50%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風險,但若於16週以後才接受治療,恐只能降低20%早發型子癲前症發生的機率。

魏沛秝呼籲,若為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飲食上可減少鈉的攝取,並多吃含鉀蔬果,可協助心血管舒張,有效調節血壓,並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產後,因比一般人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仍需控制體重,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碘跟碘酒相同嗎?

 

受傷需要消毒傷口時,不少人會使用優碘或碘酒,但這兩者有什麼不同?該如何使用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優碘與碘酒的主要成分都是「碘」可用以消毒殺菌,但兩者的差別在於碘酒多了酒精成分,故殺菌效果比優碘更強大,但對患處來說也可能更刺激,故居家常見以優碘為外傷備用藥。

 

 

跌倒受傷時,許多人都習慣會使用優碘、碘酒這類的藥品替傷口消毒殺菌,但你知道其實「優碘」與「碘酒」其實並不相同嗎?其實,優碘與碘酒的主要成分都是「碘」,但用途有些不太相同。吳書毅醫師說明,優碘是碘的化合物,塗抹在傷口上可以形成一個薄膜,在傷口外層慢慢釋出碘成分,以達到消毒、殺菌的功效,適合作為居家常備外用藥物之一。

 

然而,碘酒則是碘的酒精溶液,由碘加上酒精,因此殺菌的效果比優碘更強。吳書毅醫師提醒,對於一般跌倒、擦傷的外傷傷口來說,碘酒的殺菌效果太強,可能會破壞傷口的新生細胞,使用時也會造成皮膚刺痛,更不適合使用在身體黏膜處,因此碘酒較常使用於無傷口的皮膚消毒,例如在手術前消毒皮膚使用,而非外傷後的消毒用藥。

 

外傷用藥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藥師」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膽固醇太高不敢吃蛋?搞錯了!蛋黃是血中膽固醇的清道夫

 
8.2k 人追蹤
追蹤
 
洪泰雄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精選書摘】

聽說「蛋黃會讓『膽固醇飆高』,吃蛋白就好?!」
聽說「生吃雞蛋,人體能吸收比較多的營養?! 」
聽說「雞蛋要挑大顆的買才好,因為愈大的蛋愈新鮮?! 」
聽說「紅殼蛋(土雞蛋)比較貴,是因為營養價值高?!」
聽說「吃雞蛋,會有皮膚癢、喉嚨癢等『過敏』現象?!」……

太多太多的「聽說」,恐怕讓不少人對「雞蛋」心生矛盾吧。既擔心不吃,營養少一味,又害怕吃錯了,反而危害健康,增加身體負擔,可就得不償失了。「吃蛋」與「不吃蛋」往往成為每個人(尤其是高膽固醇纏身者)的糾結。到底「雞蛋」該怎麼吃,該怎麼挑選才好呢?這堂課就要讓你把疑惑,各個擊破。 
 

吃來的「膽固醇」,遠比體內自行合成少



「醫生說,我的膽固醇太高了,能少吃蛋,就少吃蛋。」這種說法說久了,可讓雞蛋成了膽固醇爆表的罪魁禍首。

其實,「不吃蛋,就能降膽固醇」的觀念,並不正確。現代人錯誤飲食習慣,才是導致膽固醇超標人口愈來愈多的元凶。「雞蛋(蛋黃)」不過是因為擁有較高膽固醇,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順理成章被「汙名化」了。

人體膽固醇僅有三分之一來自吃下肚的食物,大部分都由身體自行合成。過多的飽和脂肪(如豬油、奶油)和反式脂肪(如速食、甜點),正是刺激身體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原因。

一顆正常大小的雞蛋,約含210毫克的膽固醇,低於每人每日的建議攝取量(最好控制在300 毫克以下),對身體的影響相當有限。

因此,請放心吃蛋吧。我尤其建議發育中的孩子──一天一顆(全) 蛋,適量攝取,為身體健康加分!

成長發育黃金期,營養補給的最佳來源

人類懷孕時期,媽媽吃下的營養,往往會貯存在胎盤,胎兒再透過連結在胎盤的臍帶,攝取發育必需養分。「雞蛋」就是雞的胚胎,蛋黃、蛋白則是供給雞胚發育、長大過程所需的物質,其營養價值極高。

「雞蛋」的體積雖然不大,但裡頭包含眾多的營養物質,就像一個神奇的營養庫,具備許多發育不可或缺的養分。而這些養分,對於成長黃金期的孩子,可說是最佳的營養補給站:

1.蛋白質──調節機能,促進器官發育

最佳「優質蛋白質」食物,非「雞蛋」莫屬。雞蛋有完整胺基酸, 90 %以上都能被人體吸收,其「生物價」遠高於其他食物。充足的蛋白質更有助於肌肉、骨骼、牙齒、頭髮、皮膚、內臟器官等發育與修復。蛋白質也是參與體內酵素、荷爾蒙、免疫系統的調節物質。

● TIPS 營養加分
評估食物蛋白質的品質-生物價
定義:「生物價」指的是「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是食物吃下肚之後,蛋白質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程度(以%為單位)。蛋白質愈容易被人體吸收,生物價也就愈高。
常見蛋白質食物的生物價:

  全蛋 牛奶 牛肉 黃豆 糙米 白米 全賣米粉 精製麵粉
生物價(100%) 94 82 81 73 66 70 63 59 51


別再錯怪雞蛋!專家:蛋黃是代謝血中膽固醇的清道夫!下一頁教你聰明吃蛋法,「好蛋」不會變「壞蛋」


2. 維生素、礦物質──機能運作與調節的幕後推手

比起「蛋白」以水溶性維生素為主,「蛋黃」裡有更多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又以與紅血球增生大有關係的鐵質和維生素B12 最多。維生素B12 還能增進食欲、強健體力、集中注意力、加強記憶力。

3. 卵磷脂──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

蛋黃的卵磷脂含量高,吃下肚後被吸收利用比率也高。「卵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主要物質,還是代謝血中膽固醇的清道夫。卵磷脂被消化後,不只健腦益智,還能活化皮膚細胞、強化呼吸系統,並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

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以有效代謝血液中的膽固醇,消化吸收之後,還能有效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
 

檢視相片
 
卵磷脂

聰明吃蛋法,『好蛋』不會變『壞蛋』



1.確實檢測過敏原,別讓雞蛋揹黑鍋

兒童可能因遺傳、過敏原問題,吃蛋後皮膚起紅疹、拉肚子,若持續有類似狀況,不妨到醫院檢測「食物過敏原」,透過專業檢測,判斷「誰才是引起過敏的凶手」,以避免因害怕吃蛋,錯失雞蛋營養。

2.蛋殼顏色深≠營養價值高。所以,挑新鮮最好

蛋殼或蛋黃的顏色深淺,與雞的品種、飼料成分相關,如供給葉黃素多,蛋黃顏色會加深。但不是顏色愈深就愈營養,新鮮度才是影響雞蛋品質的關鍵。把握挑蛋祕訣,就能買回好雞蛋:

  • 不刻意挑選特大的雞蛋(雞蛋大通常顯示母雞健康不佳)
  • 如果雞蛋外觀大小差異不大,重量偏重的雞蛋較為新鮮
  • 選擇蛋殼較厚,且無破損、裂痕的雞蛋(蛋殼破損易使病菌入侵)
  • 透過光線觀察雞蛋的氣室(鈍端),氣室愈小的雞蛋愈新鮮


3.料理前再清洗,避免病菌入侵雞蛋

蛋殼有一層用來防止病菌入侵的角質層,當這層保護膜被洗掉、雞蛋又沒有馬上使用,病菌就可能透過蛋殼上的毛細孔滲入。所以,建議雞蛋買回家後,稍以乾紙巾擦拭,就直接放入冷藏保存,待下鍋前再洗淨即可。

下一頁看更多營養加分的吃法,但也要小心危險禁忌和扣分烹調方法喔


4.「水煮蛋」的營養吸收,大勝「生雞蛋」

以維生素的保存與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來評分,「帶殼水煮蛋」幾乎超過99 %,比起「生雞蛋」僅有30 ~ 50 %,可說大大勝出。因為經高溫分解的蛋白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不過,食用帶殼烹飪的水煮蛋,容易有脹氣現象,這時不妨退而求其次,改吃「水煮荷包蛋」、「蒸蛋」、「蛋花湯」等,這三種烹調方式,蛋白質消化率與維生素保存,也算不錯。

● TIPS 營養加分
雞蛋煮不熟,危險!煮太熟,扣分!
雞蛋在高溫下烹煮太久,營養會漸漸流失。一是蛋白質老化,影響食欲、降低吸收率。二是蛋黃外形成的灰綠物質(硫化亞鐵層), 對兒童或腸胃差的人,會造成消化不良。

5. 拒吃「不熟蛋」,預防細菌的傷害

吃涮涮鍋必沾沙茶加生蛋黃、手搖飲料店的蛋蜜汁、漫畫中的生蛋拌飯、傳說中的生吞雞蛋養生法……,這些吃蛋法,都不太恰當。

生吃雞蛋不只蛋白質難以被吸收,裡頭的「抗生物素」還會阻礙維生素的攝取,若又加上產出、運送、烹煮的過程,衛生不佳、受到汙染, 因而滋生細菌等,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 吃熟蛋最安全。

● TIPS 營養加分
早餐想吃水煮蛋,電鍋3分鐘就搞定!
步驟1 將廚房用厚紙巾浸溼,鋪在電鍋底
步驟2 將雞蛋洗淨後,放進電鍋(外鍋不加水)
步驟3 蓋上鍋蓋、按下開關(利用這個時間,趕緊去刷牙、洗臉)
步驟4 等開關跳起來,水煮蛋也就可以吃囉
 


本文摘自《聰明健康吃,打造好體質!》/洪泰雄(臺灣大學『營養教育與傳播』講師)/新手父母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孕期營養補過頭,寶寶恐早產或難產

 
154 人追蹤
追蹤
 
 
小心!孕期營養補過頭,寶寶恐早產或難產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新店耕莘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陳思綺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暨膳食部供膳中心副組長 張格瑀

攝影/DearBaby專業親子攝影

 

準媽媽們為了幫胎兒補充營養,孕期大量攝取各式各樣的食補,卻忽略這麼做有可能讓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飆高,引發妊娠危機!到底該怎麼吃才能補的營養又健康呢?

 

一般健康成年女性的好膽固醇指數約在50mg/dl(每100cc血液所含的毫克量)以上,壞膽固醇指數在130mg/dl以下,三酸甘油酯指數在150mg/dl以下。懷孕以後,血脂肪在懷孕初期(受孕1~6週)會略微下降,中後期會隨著荷爾蒙濃度增加逐漸升高,懷孕後期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會增加1.5倍,三酸甘油酯則會增加2~3倍。

 

血脂飆高沒症狀…恐引發妊娠危機

新店耕莘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思綺表示,因為懷孕造成的血脂上升,在生產完就會恢復正常。不過如果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在孕期增加太多,可能會讓孕媽咪和寶寶產生併發症,相較於高血糖會產生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等林林總總的症狀,血脂飆高並不一定會出現明顯不舒服的感覺,因此許多孕媽咪都會忽視高血脂潛藏的風險。

 

 

膽固醇過高 可能造成早產、子癇前症

孕期膽固醇過高又是在第一孕期,可能會引發早產、子癇前症、胎兒出生體重低等風險,孩子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暨膳食部供膳中心副組長張格瑀表示,高膽固醇孕婦生下的新生兒體重平均比低膽固醇孕婦的新生兒少了53克,這類型的孕媽咪必須增加營養素的攝取才不會讓寶寶出生體重過低。

 

三酸甘油酯過高 妊娠糖尿病跟著來

孕期三酸甘油酯過高,除了容易讓媽咪出現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急性胰臟炎等風險,寶寶也有可能因為體重過重而早產、胎死腹中或形成巨嬰症,並在未來出現肥胖、動脈硬化、血糖代謝異常等問題。

 

孕期控制血脂 別碰這4大類食物!

很多人都以為要降低血脂就必須避開高膽固醇食物,但食物中的膽固醇並不會影響血脂,負責合成膽固醇的飽和脂肪酸才會,所以孕期間最好少吃牛油、豬油、椰子油、棕櫚油、起司、奶油和肥肉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除了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油炸的油脂以及糖分也容易讓血脂飆高,所以優酪乳、碳酸汽水、番茄醬、花生醬、沙拉醬等含糖分的飲料、醬料最好少碰,以及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餅乾、甜甜圈、薯條、炸雞與糕點。最好也避開豬肚、豬腸、鴨肉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的食材,搭配大量蔬菜減少脂肪吸收。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1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坐月子3問題 恐危害產婦健康

傳統坐月子3問題 恐危害產婦健康

 發佈時間: 
    

 

作者/郭月英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本文出處/摘錄自蘋果屋出版《郭老師瘦孕食療全指南》 

有句老話:「媽咪身體好,寶寶是寶;媽咪身體差,寶寶是草。」產婦好好照顧自己,才有體力照顧小寶貝。排除一切障礙,好好坐月子,將傳統習俗與現代需求結合,去蕪存菁,找出最棒的、最能落實的坐月子模式。

3大問題讓坐月子反而危害身體

傳統的坐月子方式可用「大量囤積,消耗有限」來形容,稍一不慎反而失了健康,我覺得有3大問題要克服,才能適合現代媽咪。此外,坐月子的天數,建議從4週延長為12週,即使第9週起要上班,還是可以秉持調養原則,繼續呵護自己。

➊ 睡過多  頭暈腦脹,精神越睡越差

根據勞基法規定,女性生產可有8週產假。很多家庭的長輩會禁止女兒或媳婦出門趴趴走,鼓勵她們盡量臥床、盡量睡,這簡直快把年輕人逼瘋了。除了剛生完那幾天,由於身體虛弱會乖乖睡覺,之後很難睡滿10小時,有些人甚至會頭暈腦脹,精神越睡越差,連食慾也受影響。

改良方法

我們要認同老人家所言,坐月子不宜四處「賴賴蛇」,一來自身狀況尚在恢復階段,往人群裡鑽會增加被傳染的機會,二來此時應盡可能和寶寶在一起,這是母子共處、增進默契的黃金時期,所以盡量留在家吧!

整個月躺在床上很難做到,但每天早睡、午後小憩、有空就上床平躺半小時,這些是有心就做得到的。以產後第1個月為例:

第一週:應盡量躺著,即使睡不著,躺下來休息也是有益的。很多產婦會在床上滑手機或看書,這不符合靜養原則,很傷眼力。

第二週:可在家適度走動,但不宜久站或久坐,以免留下筋骨痠痛的後遺症。

第三週:可加入少量的簡易運動;由於不宜碰冷水,還不適合操持家務。

第四週:可做不需碰冷水的輕鬆家務,至於出門這件事,建議等滿月再說。

➋ 補過多  有些補品造成身體負擔

坐月子的傳統必吃補品相當眾多,放諸現代營養學,有幾項並不是那麼理想,很容易因為熱量過高、營養過剩或是食性問題,而造成產婦身體不舒服。

此外,攝取太多重口味的食物,會導致身體內的水分滯留、浮腫難以消除,這一點也需注意。

改良方法

下列5種傳統月子餐,建議最好有所節制,不要吃太多:

①麻油雞:這是華人產婦的調理聖品,麻油含有亞麻油酸,雞肉有優質的蛋白質,加老薑一起煮固然滋補,但熱量過高,又缺乏纖維質,吃多了容易上火,造成便秘問題。

②羊肉爐:羊肉溫潤,羊肉爐的問題和麻油雞大同小異,餐餐吃,會太燥熱。

③花生豬腳:這是催乳良品,花生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卵磷脂等營養素,豬腳富含蛋白質和膠質,兩者一起吃,催乳效果奇佳。但脂肪、膽固醇都偏高,若產婦本身有高血脂、高血壓,最好少吃。

④內臟:傳統的月子餐幾乎離不開豬腰、豬肝、豬心、豬腸,不過,內臟食材容易殘留毒素和重金屬,而且膽固醇都高。尤其不建議吃豬肝、豬腰,這都是解毒過濾的器官,含有毒素的機率高,這對正在恢復期的產婦而言,無疑是健康的無形殺手。

⑤全酒:無論是麻油雞、羊肉爐或薑母鴨,煮給產婦吃的時候,有的家庭喜歡用全酒,認為這樣比較滋補;然而酒精含量太高,反可能導致部分產婦出現過敏反應。對於有親餵的媽咪們來說更加不妥,因為酒精會透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

➌ 動過少  囤積太多熱量造成肥胖

懷孕初期因胚胎著床還不穩定,不少孕婦怕動到胎氣,刻意不運動;等到中、後期肚子變大,有些孕婦則懶得動;好不容易開始坐月子,偏偏不准出門……。現代人,動得實在太少了。懷孕和坐月子期間,如果囤積太多熱量造成肥胖,將成為妳的身心負擔,在體能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適度運動,對後續減重成效是加分的。

改良方法

有人惡露一結束,就去溫水游泳池游泳,這不是很理想。游泳固然是好運動,但在坐月子期間並不適合,即使浸泡在溫水裡,濕寒氣會從毛孔入侵,留下病根,將來中年期、更年期問題就會浮現出來。坐月子期間,建議在家做些簡易運動,例如:

①靠牆踮腳尖,雙手上舉伸展:這個動作可幫助臟器修復,讓小腹恢復平坦。

②坐在床邊,輪流抬高單腳:這個動作沒有摔倒之虞,既有助於下肢循環,又不會擠壓到肚子;熟練之後,還可進階為雙腳同時抬高。

③扶著椅背,輪流向後抬腿:這個動作能運動到尾骶骨,預防腰痠背痛,須注意挑選穩固的椅子,避免摔倒;不要給自己過大壓力,慢慢做,找到適合自己的頻率。

④跪趴於床上,抬高臀部:雙膝跪於床舖中央,前臂貼於床墊,將腹部撐起,臀部抬高,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子宮復位。如果床墊太軟,可在地板上鋪瑜伽墊來進行,效果才易顯現。

⑤頭往後仰,張開嘴巴:這個動作可消瘦雙下巴和頸部贅肉,並刺激舌骨下肌群,幫助進食、促進消化。坐正或輕鬆站立,頭往後仰,嘴巴自然張開,舌頭盡量伸出身長,讓脖子、兩側牙關都感受到拉扯力,伸舌動作停留5秒,再收回舌頭、口閉緊,再將頭收回。每天至少做三回合,可視個人狀況酌加次數。

醫生娘貼心說 產婦的健康生活10大守則
以下是基於對坐月子傳統模式的改良建議,提醒媽咪們做為重整身體狀態的起點。
①不要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②不吃麵食防脹氣、便秘;不吃稀飯,預防大肚婆。
③不要喝白開水,改喝營養的湯汁。
④不吃內臟,杜絕重金屬、瘦肉精。
⑤多休息少看電視、手機、電腦和書。
⑥維持愉悅的心情,需要幫忙就求助,別逞強。
⑦注意飲食均衡,如果食量小,可少量多餐。
⑧第3週起才洗頭、洗澡。在此之前用溫熱的薑汁水,或含有中藥材的擦澡包擦澡、擦頭皮,擦完立即熱風吹乾。至於陰部,每次上完大小號,以溫水沖洗再擦乾。
⑨每次哺乳前要做乳房護理,並徹底潔淨;每次哺乳需輪換順序,例如本次「先左後右」,下次就改為「先右後左」。
⑩一個月內請不要行房;最好等到產後回診,醫師確認傷口恢復良好才進行性行為。  

傳統坐月子3問題 恐危害產婦健康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1-0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教母傳授 3種補奶湯飲和4種退奶食材

養生教母傳授 3種補奶湯飲和4種退奶食材

 發佈時間: 
    

 

作者/郭月英 整輯/黃慧玫 本文出處/摘錄自蘋果屋出版《郭老師瘦孕食療全指南》 圖片設計/Anita

上天讓女人產後能分泌乳汁,母乳是專為寶寶準備的最佳食物。能被媽咪親自哺餵的新生兒最幸福,可得到最自然、最好吸收、最珍貴的營養素,因為初乳、母乳中的抗體,能保護寶寶抵抗疾病,而媽咪的懷抱能給寶寶最大的安全感。

對媽咪而言,親餵省時、省力又省錢,不必消毒奶瓶、不必準備熱開水沖泡奶粉,隨時隨地能哺乳,況且寶寶的吸吮會刺激子宮收縮,讓母乳不斷分泌,對身體的恢復有幫助,更重要的是,餵母乳的媽咪不會變胖,將來不易罹患乳癌,換言之,親餵絕對是母嬰雙贏。

餵母乳需要更多熱量和營養

哺乳期間,每天要比平常多攝取500大卡熱量。以懷孕前50公斤,正常體態的媽咪為例,1500+500 =2000大卡,蛋白質除了每1公斤需要1公克,還需再增加15公克,50+15=65公克;此外,每天建議攝取1200毫克的「鈣」和45毫克的「鐵」。

●比懷孕後期增加200大卡的哺乳期建議菜單

和懷孕中、後期相比,哺乳期又多出200大卡的熱量,必須確保多攝取5公克的蛋白質。妳可以採取幾種搭配,例如:

•1份主食+1份豆魚肉蛋類+1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Æ190大卡,蛋白質9公克=1/4碗糙米飯+1塊傳統豆腐(或小豆乾3個)+1茶匙麻油

•份主食+1份豆魚肉蛋類+1份蔬菜+半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Æ193大卡,蛋白質10公克=1/4個全麥大饅頭+1顆水煮蛋+半碟燙青江菜+半茶匙花生醬

•1份主食+半杯低脂奶+1份蔬菜+1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Æ200大卡,蛋白質7公克=1/3根玉米+120c.c低脂鮮奶+半碟燙高麗菜+1茶匙南瓜籽油

•水果較寒涼,哺乳期不宜食用。

●每哺餵850c.c母乳,會消耗650大卡的熱量。

曾有新手媽咪問我:「月子餐吃這麼好,會不會變大胖子?」絕對不會,因為媽咪每哺餵850c.c的母乳就會消耗650大卡的熱量,增加的食物提供營養素以支應轉換為母乳的能量,但從熱量來看,消耗比增加的多。

事實上,親餵寶寶是最好的瘦身方法,媽咪大可放心餵奶,因為,寶寶吸奶等於在幫妳減肥呢!

理想的月子餐除了早餐、午餐、晚餐,各在餐後2小時左右補充點心,分量不必多,一小碗滋補甜湯(不是蛋糕、餅乾喔)可幫忙補充體力,媽咪的情緒也會相對愉快穩定。

3種補奶湯飲增進乳汁分泌

哺乳期吃東西要留意,有些食物可促進乳腺通暢、增進乳汁分泌,讓母乳營養又濃郁,有些卻因為太寒涼,一吃就退奶。

養生教母傳授 3種補奶湯飲和4種退奶食材

補奶湯飲 ➊ 花生豬腳湯  增加泌乳量,提升母乳品質,補充氣力!

花生豬腳湯是幫助乳腺發育的食物,對促進乳汁分泌也有幫助。花生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豬腳則有大量的膠質、蛋白質和脂肪,能讓乳汁變濃稠,提升母乳的品質,同時為媽咪補充氣力,很適合產後食用。如果媽咪的血脂、高糖、血壓偏高,就不宜多吃,建議改喝魚湯。

【材料】(3人份)

豬腳半支、帶膜花生半斤、鹽2小匙、10碗米酒水。

【做法】

① 豬腳剁塊,入滾水汆燙,取出後用冷水沖洗,去碎骨。

② 帶膜花生用清水洗淨。

③ 將①②放入鍋中加米酒水,大火煮開後,改以小火煮1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備註】豬腳的分量較多,煮熟待冷卻後請放入冰箱冷藏保存,要吃的時候再取適量加熱。

補奶湯飲 ➋ 紅豆鯽魚湯  讓泌乳順暢,預防貧血,消除產後浮腫!

這是久傳的通乳食譜,吃過的人都覺得有效,事實上,魚湯對泌乳很有幫助。鯽魚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很高,肉質也鮮嫩可口,唯一美中不足是魚刺多,須小心食用。紅豆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纖維質都很豐富,是泌乳期可多吃的好食物,它能夠補血、健脾、利水,在催乳的同時,一併改善貧血和下肢浮腫。

【材料】(3人份)

紅豆4兩、小型鯽魚3尾、薑3片、白醋3大匙、鹽1小匙、沙拉油適量。

【做法】

① 鯽魚去鱗、去鰓、洗淨,在魚背上劃2刀,浸入白醋裡20分鐘,取出後用紙巾拭乾。

② 將①入油鍋炸至金黃,取出瀝油。

③ 紅豆洗淨後放入鍋中,加4碗水,大火煮開後,改以小火煮20分鐘。

④ 將②和薑片放入③中,以小火煮20分鐘,待紅豆軟爛,加鹽調味即可。

【備註】油量視鍋子大小而定,要足夠將鯽魚炸酥。炸好務必將油瀝掉。

補奶湯飲 ➌ 哺乳茶  每天當水喝,有效增加母乳的分泌量!

這是幫助產婦泌乳的茶湯,使用溫和滋補的中藥材加水熬煮,等乳腺通暢後再飲用可催乳。

【材料】

黨蔘1兩、熟地5錢、白芍5錢、黃耆5錢、山藥5錢、王不留行籽5錢、川芎2錢、蓪草1錢、當歸5錢。

【做法】

① 所有藥材以清水快速沖淨。

② 將①放入鍋中加6碗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去渣留汁即可。

【備註】坐月子、哺乳期間皆宜。

4種吃了會「退奶」的禁忌食物

民間流傳的退乳偏方但效果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的實驗以及周遭產婦的分享,下列食物退奶效用極高,請媽咪注意。

➊麥芽水:中醫用炒麥芽水來治療乳汁不退,所以泌乳期絕對不能喝到麥茶、黑麥汁等。

➋人參:在哺乳期吃到人參,母乳量會銳減。

➌韭菜:韭菜含有一種類似退奶藥的成分。

➍薄荷:薄荷性涼,產後媽咪身體虛弱,喝薄荷茶容易使乳汁分泌量大為縮減。

醫生娘貼心說 餵母乳,一定要多補鈣!
哺乳期的媽咪每天需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建議每餐從魚湯、雞湯來補充。
吃素的媽咪必須從豆漿、豆腐、豆乾、豆類來攝取鈣質,同時多攝食深綠色葉菜類;蛋奶素者可吃起士片。
此外,小魚乾、黑芝麻、蝦米、乳酪、麥片、豆乾、凍豆腐、芥藍菜、山芹菜等,都名列高鈣行列。想補鈣,最好從食物中攝取,實在不行才考慮補充鈣片。

養生教母傳授 3種補奶湯飲和4種退奶食材

 最後編修時間: 2019-10-3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