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養胎不養肉!方志友運動飲食雙管齊下並搭配營養補充,傳授迅速-7kg的健康美秘訣!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延續6月中旬的「夏日祭典」締造超高人氣!知名藥妝品牌《Chocola BB®》更積極推廣由內而外之美的生活美學概念,再次打造令人驚豔的快閃「微美學工作坊」活動,ELLE獨家採訪了之前在IG上貼文說:「每個夏天,我都曾對自己期許能變瘦一點露個小蠻腰,今年終於實現啦,期待好天氣!別再下雨啦~」並秀出令人驚豔小蠻腰的方志友,一起來聽聽到底要怎樣運動與飲食互相搭配,又能保持精神飽滿,然後還要能在短時間內擁有讓人稱羨的好身材?!

內外兼顧,肌膚才會"水亮透嫩"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方志友相當堅持護膚保養一定要內外兼顧,外在擦保養品固然重要,但從身體內部多喝水,維持順暢循環;營養足夠,膚色才不會蠟黃,如此內外兼顧,肌膚才會"水亮透嫩"!

旅行可以放鬆但運動不能忘記

出去旅行免不了會多吃一點美食且難免會比較放縱一下自己,所以除了一樣要提醒自己多喝水之外,如果今天多吃了一個甜點,那麼晚上就要逼自己多做50個深蹲或仰臥起坐來還債,另外,補充營養品也是很重要,因為旅行的作息比較容易不正常,補充營養品幫助維持正常的循環代謝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瘋狂剷肉7kg,秀出傲人小蠻腰!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因為懷第一胎時完全沒忌口,結果胖了20公斤,產後減重減得相當辛苦的方志友,在懷第二胎時大概只胖了7~8公斤,且剛坐完月子沒多久便迅速恢復到孕前體重。前一陣子更是瘋狂剷肉7kg,秀出傲人的小蠻腰。

嚴格執行減重菜單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也因為幫自己訂下了一個更高的目標,所以方志友這次也採取比以往更嚴格的瘦身方式,飲食方面,持續三個月的時間只在早餐吃澱粉類,然後午晚餐都只能少量,少油,少鹽。

好油比戒油更重要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但方志友也提醒想要積極瘦身的人,千萬不可以"完全戒油",因為如果完全沒有攝取油分的話,皮膚會變得非常的乾燥,甚至可能影響排泄系統的順暢,好的油還是必須。

自己做菜確保用好油

其實減重時期的飲食也可以自己上網抓菜單,自己動手做。重點是挑選的油一定要品質好,像是椰子油或是橄欖油,好油才能維持身體的機能運作。

大量喝水維持肌膚保濕度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還有切記一定要喝大量的水,無論有沒有在運動,一定要攝取足夠的水分才能維持循環代謝的正常。

比老公更愛健身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之前是老公逼著方志友去運動,但現在卻是比老公更愛運動的健身狂。剛從澳洲回來才三天,天天都找教練報到。

Chocola BB®小藍瓶幫助維持好氣色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因為運動量大且嚴格執行減重菜單,相對的營養補充就很重要,因為擔心氣色不好影響工作,又要保持體力照顧家庭等,當然會擔心疲勞的問題,此時Chocola BB®就成為最好的夥伴。方志友每天都依賴小藍瓶,起床補充兩顆,讓自己一整天都有朝氣!

適當營養補充幫助體內平衡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B群本來就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之前也因為太忙,很常因為火氣太大,嘴巴會破,那時候也是吃Chocola BB®加強營養素的補充讓體內更快速回復平衡。

上腹肌現在跟我很要好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目前對於身材方面,最滿意自己的上腹。這半年來身體曲線差異最大的部分就是上腹肌,因為之前可能是生小孩的緣故加上沒有注意營養品的補充,但現在我可以大聲的說:比起之前我最驕傲的鎖骨,平坦的上腹肌現在是我最滿意的部位了!但自覺臀部可能還是需要加強,尤其時因為常滑IG看到很多令人稱羨的歐美身材,屁股的線條真的好漂亮,也督促自己需要更努力。

Chocola BB 「微美學手作坊」

PHOTO CREDIT: instagram.com/beatricefang

在這次的Chocola BB 「微美學手作坊」活動中,方志友參加的是乾燥花擴香手作課程,本身也很喜歡這些手作的東西,無論是香氛或花藝,最後,還開心的秀出成品跟大加分享!

【延伸閱讀】

>>「老公最喜歡我擦裸色系唇膏,還有小露......最性感!」方志友傳授永遠熱戀ing的小心機

>>林予晞、温貞菱一起逛《Chocola BB®夏日祭典》,重溫三年前同遊沖繩美好回憶!

延伸閱讀

「老公最喜歡我擦裸色系唇膏,還有小露......最性感!」方志友傳授永遠熱戀ing的小心機

喬喬曾之喬外在保養重保濕,內在保養靠【Chocola BB】,工作滿檔也能自體發光!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 ELLE LINE@ 好友 及 ELLE Taiwan 粉絲專頁,關注最新潮流大小事 
Facebook 
 
 馬上按讚加入Yahoo奇摩時尚美妝粉絲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5 分鐘 (閱讀時間)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一直都是孕媽咪的在懷孕時期追求的。懷孕期間吃太多或吃太少都會對胎兒有影響,營養師表示,懷孕期間注意這4個重點,不僅體重不飆升,還能讓寶寶攝取足夠營養,也能減少妊娠糖尿病、早產等突發狀況。分享懷孕期間必學4重點,讓你養胎不養肉,產後輕鬆瘦!

編輯:羽麗 圖片來源:小紅書、Pinterest

「養胎不養肉」重點1:均衡飲食,避免錯誤進補

想要「養胎不養肉」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管!根據衛福部食在好孕-吃對營養」中的體重曲線圖,懷孕期間以增加10~14公斤體重為正常,體重過重會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傳統觀念中的“懷孕就該多吃”其實是錯誤觀念。但婦產科醫師也建議,不能因為怕變胖而刻意不吃,遵循「不挨餓、不過食」的飲食原則,養胎不養肉就能輕鬆達成。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 辣媽瑞莎懷孕只胖七公斤 產後三周就恢復

「養胎不養肉」重點2:懷孕飲食著重:減少糖脂、油脂攝取,控制熱量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特別嗜甜、油炸,這些都能可能讓體重飆升影響胎兒健康。專家建議,在懷孕期間、產後都應該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少吃油炸、高熱量、脂肪過多等食物。另外也需要控制熱量,在懷孕第二期原則上日應增家攝取300大卡,依照不同的年齡、體重、身體狀況會有所變動,建議可以詢問專業醫師、營養師來規劃適合自己的熱量最安心。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 精算懷孕只能重10公斤 小閃靠飲食調整迅速恢復產前好身材

「養胎不養肉」重點3:吃得多不如吃的精!養胎不養肉菜單

懷孕時應該遵循少量多餐原則才能實現「養胎不養肉」!在懷孕期間,需要確保攝取維生素B維生素D葉酸、鐵、膳食纖維、蛋白質,這些都是孕期必備的營養素,少量多餐、攝取均衡營養,不僅胎兒健康也不用擔心體重暴增。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建議菜單ㄧ

早餐:蘋果雞肉起司三明治+牛奶240ml+腰果5顆+棗子2顆

午餐:胚芽米飯1碗+玉米炒蛋+清炒空心菜+豆腐洋蔥海帶味噌湯+蔥爆牛肉+百香果2顆

晚餐:小捲干貝清炒義大利麵+烤花椰菜+馬鈴薯洋蔥湯+聖女番茄20顆

點心:綜合堅果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建議菜單二

早餐:瓠瓜排骨鹹粥+無糖優酪乳240ml+蒜炒香料綜合菇+芭樂1顆+開心果15顆

午餐:金瓜肉絲炒米粉+無糖優格+燙地瓜葉+九層塔蛤蠣清湯+水梨半顆

晚餐:十穀飯+蒜苗炒皎白筍+粉絲鮮蝦煲+紫菜豆腐湯+鹽烤鯖魚+奇異果2顆

點心:燕麥粥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4重點必學!營養師:懷孕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建議菜單三

早餐:酪梨鮮蝦起司三明治+鷹嘴豆牛奶洋蔥湯+腰果5顆+橘子1顆

午餐:地瓜飯+烤白花椰菜+紅燒牛腱+番茄紫菜清湯+甜豆炒透抽+梨子

晚餐:紅豆飯+炒紅莧菜+三杯雞+冬瓜蛤蠣湯+毛豆炒木耳+柳丁

點心:紅豆豆花(降低糖度)

*以上為建議菜單內容,不適用於每個人,執行前請諮詢醫生或專業營養師。

「養胎不養肉」重點4:每日適量運動,避免孕晚期水腫及減少生產時的疼痛感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養胎不養肉5重點必學!營養師:孕期這樣做,輕鬆維持好身材!孕期食譜、養胎不養肉菜單、產後立刻瘦

懷孕時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幫助懷孕晚期的腰痠疼痛狀況減緩,也能讓生產時的緊張感減少,放鬆肌肉也能增加產道肌肉的韌性。另外,懷孕前3個月為不安定期,建議不要做運動,當進入安定期時,能適量做瑜伽、皮拉提斯或是多走路,都是比較溫和的孕期運動,但還是建議執行任何運動前先詢問專業醫師,或由專業教練指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正確!

👉 林珈安產後每天40分鐘運動從不間斷!緊實腹肌線條

延伸閱讀:

👉 養胎不養肉!方志友傳授迅速-7kg的健康美秘訣!

👉 趙孟姿產後三個月瘦出馬甲線!光速瘦身的秘訣全靠這兩招

👉 37歲楊千霈曝生兩胎零妊娠紋保養密技

居家拉伸大法!輕鬆養成少女曲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怕罩出痘痘 每半小時透透氣

 
 
林周義/台北報導
·1 分鐘 (閱讀時間)
 
 
為避免戴口罩長痘痘,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戴口罩前半小時先擦乳液建立保護膜,每隔半小時、1小時就把口罩脫下透透氣。(本報資料照片)
 
為避免戴口罩長痘痘,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戴口罩前半小時先擦乳液建立保護膜,每隔半小時、1小時就把口罩脫下透透氣。(本報資料照片)

氣溫升高,夏天的腳步逐漸逼近,許多人越來越戴不住口罩,除了怕熱以外,另一大考量是怕下巴悶冒出痘痘。皮膚科醫師表示,人的表皮上都會有一定的細菌、黴菌。口罩戴得久,會導致菌落不平衡,進而長出痘痘,建議民眾帶口罩前半小時先擦乳液建立保護膜,每隔半小時、1小時就把口罩脫下透透氣。

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表示,民眾之所以會在下巴長痘痘,通常和荷爾蒙、壓力、飲食習慣有關,而戴口罩所引起的痘痘,則是因為臉部比較悶,被口罩蓋住的地方缺少氧氣,環境潮濕、二氧化碳多,導致菌落不平衡。戴口罩時,口罩與皮膚反覆摩擦,也會導致皮膚表面受損,進而引起發炎反應。

面對戴口罩長痘痘的困擾,曾德朋表示,出於防疫需求,口罩還是要戴,但是民眾可以透過幾種方式減少長痘痘的機率。他特別提醒民眾,有些人為了省錢,會把口罩重複使用,例如先在口罩中鋪上一層衛生紙等,就把口罩戴個幾天,但這樣做可能導致髒污、食物殘渣、口水等沾黏在口罩上,接觸皮膚後會導致皮膚菌落不平衡,因此要避免這樣做。

另一方面,曾德朋也提醒民眾,盡可能不要化妝,並在戴口罩前半小時在臉上擦乳液,建立起保護屏障。每戴口罩半小時或1小時,可以到空曠、人少的地方,在維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暫時把口罩脫下透透氣,避免皮膚悶出痘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肥胖慢性疾病風險倍增!專家建議 9 大招控制孩子體重

 
 
林以璿
·4 分鐘 (閱讀時間)
 
 

台灣兒童已經成為「亞洲第一胖」!整體兒童肥胖率遠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甚至,每五位國中生就有一人是胖子。醫師呼籲,小時候肥胖對於一輩子的健康影響都很深遠,務必將疾病扼殺於搖籃,從小遠離肥胖。

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醫師表示,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風險,甚至也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與學習。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 2019 年國中小學生體位趨勢表中,肥胖學童佔全體小學生 14.3 %,其中男生肥胖率為 16.7 %、女生則為 11.8 %;同期,國中生的肥胖率佔全體 18.3 %,其中男生肥胖率甚至高達 21.9 %,幾乎每五位國中男生就有一人過胖。

亞東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林裕誠指出,雖然近年來台灣兒童過重與肥胖比例攀升情形有些許趨緩,但整體兒童肥胖率還是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

小時後的胖,長大後八成還是胖!

醫學研究報告顯示,肥胖的小學生在長大成人後有六到七成依然肥胖;至於肥胖的中學生更高達七到八成發展為成人肥胖。林裕誠醫師表示,兒童時期的肥胖不僅會影響成長,甚至會增加成年後的心臟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對於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等系統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

4 大兒童肥胖與過重原因

林裕誠醫師指出,大部分兒童肥胖都屬「單純型肥胖」,雖然遺傳疾病或荷爾蒙失調也會造成肥胖,但佔比不高。常見兒童肥胖可大致歸因如下:

  • 飲食因素:不吃早餐、常吃外食或高熱量零食、含糖飲料攝取過多、乳製品(或鈣)攝取不足、蔬菜水果攝取不足。

  • 活動因素:生活較少動態活動,多以靜態活動為主,如看電視、打電腦等。

  • 睡眠因素:相關研究指出,在 2 歲半至 6 歲間的兒童,每天睡眠不足者比睡眠充足者,肥胖機率高出2.9倍。

  • 情緒因素:孩童本身的壓力或是家庭給予的壓力太大時,容易造成肥胖。

  • 胎兒時期:若母體孕前肥胖或孕期體重增加過多、孕期營養不良、妊娠糖尿病、孕婦抽菸等,也會提高兒童肥胖機率。

打擊兒童肥胖很簡單,九大撇步教你怎麼做

「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運動習慣難起頭」是現代兒童生活的寫照,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環境根本因素。林裕誠醫師呼籲,父母應以身作則,建立全家人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建議以下九招可以和孩子一同執行!

  1. 吃早餐

  2. 每日五份蔬菜與水果

  3. 不喝含糖飲料

  4. 減少高熱量飲食,例如飽和脂肪食品、洋芋片、糖果等

  5. 減少外食

  6. 減少靜態活動,每日看電視、上網與打電玩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

  7. 依據孩子的年齡與喜好安排適合的身體活動及運動

  8. 每日的身體活動時間累積超過1小時

  9. 充足睡眠( 3 - 5 歲: 10 小時; 6 - 12 歲: 9 小時; 13 - 18 歲: 8 小時以上)

預防慢性疾病,幫助孩子從小遠離肥胖

林裕誠醫師指出,雖然肥胖的併發症在兒童時期就會開始出現,但往往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許多家長都是在學校健康檢查後才驚覺孩子的肝功能異常、高血壓,甚至血糖超標,但其實孩子的身體可能早已受損一段時間了。

林裕誠醫師表示,肥胖防治應從兒童時期做起,甚至從孕產期間就要注意,盡早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來維持體位,不僅是預防也是治療肥胖及其併發症的不二法門。

亞東醫院為改善此情況,小兒部與營養科共同開設「兒童青少年健康體位促進門診」,經由飲食衛教及專業醫療的介入,協助兒童遠離肥胖。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小時候胖不是胖?醫師提衡量方式:超出標準「兒童糖尿病」機會飆升

吃飯先吃菜再吃肉會比較健康?營養師拆解小朋友飲食習慣迷思

兒童感染性腸胃疾病升溫!醫:半熟蛋、飲料是2大關鍵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久乳有加防腐劑、營養值比鮮奶低?專家答案驚人

 
 
鄭餘蓉
·2 分鐘 (閱讀時間)
 
 
高敏敏指出,其實保久乳和鮮乳的來源相同,差別在於包裝及殺菌的不同。(示意圖,與本事件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高敏敏指出,其實保久乳和鮮乳的來源相同,差別在於包裝及殺菌的不同。(示意圖,與本事件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保久乳為何不需要冷藏?是不是加了防腐劑?跟鮮乳相比哪個比較營養?這些問題想必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營養師高敏敏解釋,其實保久乳和鮮乳的來源是一樣的,都是100%生乳,營養價值也差不多,唯獨包裝及殺菌的不同,進而產生保存期限的差異。

保久乳是否含防腐劑?高敏敏破迷思。(圖/高敏敏提供)
 
保久乳是否含防腐劑?高敏敏破迷思。(圖/高敏敏提供)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保久乳是利用超高溫殺菌和無菌包裝的技術,先將生乳中的細菌幾乎殺光,再採用無菌充填包裝,因此不需要加防腐劑、不用冷藏,就可以常溫保存長達6個月。而鮮乳大多採用高溫短時間或超高溫短時間,加上沒有無菌包裝並行,無法做到完全無菌狀態,所以鮮乳保存期比較短,一定要冷藏。

高敏敏表示,其實保久乳和鮮乳的營養差不多。(示意圖,與本事件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高敏敏表示,其實保久乳和鮮乳的營養差不多。(示意圖,與本事件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至於鮮奶和保久乳哪個比較營養?高敏敏表示,其實兩種奶營養是差不多的,從台灣食品資料庫的熱量、蛋白質、乳糖、鈣質等數值就能看出,以後出門不方便帶鮮奶時,可選擇保久乳代替,既簡單又方便,「而且我好喜歡保久乳的特殊乳香喔!那是殺菌過程產生梅納反應的味道」。

高敏敏也提醒,成人每日鈣需求1000mg,建議早晚各1杯乳製品,剩下的50%可以從優格、起司、豆腐、黑芝麻、小魚乾、菠菜、莧菜等來補充,才能養好骨質不疏鬆。

更多 TVBS 報導
胃食道逆流怎改善?營養師建議別碰「5種地雷飲食」
鳳梨該吃哪種?營養師曝食用攻略 「它」解便秘最有效
「後排」鮮乳較新鮮? 量販達人曝訣竅喝得更安心
吃素卻越吃越胖?美女營養師曝「5大飲食地雷」別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手菸對孕婦、幼童的影響有多大? 研究一次說分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婦暴露於二手菸會影響嬰幼兒出生前後的存活與兒童的健康和發育,且全球每年約120萬人因二手菸死亡,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為6萬5,000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聲明,孕婦吸菸將導致嬰兒猝死及出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了1倍;若孕婦暴露於二手菸中,死產風險增加了23%,先天性畸形風險增加13%。

兒童長吸二手菸 死亡、學習異常風險增

若兒童與吸菸者同住,可能導致氣喘而住院,進而發展為中耳疾病,也會增加5歲前死亡的風險,其罹患細支氣管炎、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高於未與吸菸者同住的兒童;再者,兒童若早期生活在二手菸的環境下,較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在學期間學習表現不佳,且較可能於成人時變成吸菸者,而讓他們未來人生中增加早發性死亡與罹病的風險。

營造無菸環境 保護兒童健康

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規定之禁菸場所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之室內場所、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及旅客等候室、電影院、公共休閒娛樂屬婦幼會出入之室內場所。

除法定禁菸場所外,各地方政府亦可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13款或第16條第1項第4款規定,可考量場所通風特性、進出人數及滯留時間等相關因素,以公告之方式,規定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之場所。

父母別做壞榜樣 拒菸、戒菸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若兒童的照顧者為吸菸者,在其15歲前,有將近70%會嘗試吸菸;又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父母為吸菸者較父母為非吸菸者,國中生吸菸的機率為2.8倍、高中職生吸菸的機率為2.5倍。

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胎兒的生存及減少寶寶出生後苦於呼吸道疾病,甚至常住院之情形,懷孕中或預備懷孕的吸菸婦女應儘快戒菸,吸菸的家人也要戒菸,給寶寶一個無菸的成長環境,莫因二手菸而危害來不及出生的幼兒,或讓孩童因二手菸輸在起跑點,影響一生發展。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世代專題:小朋友太愛吃甜食 恐阻礙性器官發育!要怎麼教孩子節制吃糖

 
 
·2 分鐘 (閱讀時間)
 
 

小朋友愛吃糖,不少家長會順應孩子喜好,選擇以糖果點心作為獎勵品。但是,糖吃多了,不僅會傷害身體健康,還可能讓孩童更加難以抵抗甜食的誘惑。究竟糖分會對兒童身體會造成哪些危害?又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才不會吃下過多的糖呢?

精緻糖類通常只有熱量,並不包含其他營養素,因此孩童若是過於嗜甜,長期下來便會營養不均衡。且過量的糖分會抑制生長激素,影響孩童身體發育(圖片來源:Getty)
 
精緻糖類通常只有熱量,並不包含其他營養素,因此孩童若是過於嗜甜,長期下來便會營養不均衡。且過量的糖分會抑制生長激素,影響孩童身體發育(圖片來源:Getty)

甜食吃太多 兒童肥胖找上門

糖分攝取過多最顯而易見的危害就是「兒童肥胖」,過去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含糖飲料與兒童肥胖有正相關。由於含糖飲料通常是點心,且較不會有飽足感,導致孩童往往不自覺攝取過量的熱量與糖分,造成肥胖。研究亦發現,當孩童的糖分攝取量增加時,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也隨機升高。

營養不均衡 恐阻礙性器官發育

精緻糖類通常只有熱量,並不包含其他營養素,因此孩童若是過於嗜甜,長期下來便會營養不均衡。且過量的糖分會抑制生長激素,影響孩童身體發育。此外,糖分在體內會被轉換成肝醣儲藏在肝臟及肌肉中,但當肝醣的量超過儲存上限,便會轉換成脂肪堆積在體內。過多的脂肪則會導致男孩的雄激素與女孩的雌激素下降,阻礙性器官發育。

學習力下降 情緒起伏大

不只是身體層面的傷害,糖分也會影響孩童的腦部發展與情緒。大腦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素,但若孩童攝取過多糖分、營養不均衡,恐影響腦部發育,學習力下降。另一方面,甜食大多屬於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會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可能使得兒童容易情緒起伏不定,或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別主動提供甜食 培養孩童自律

糖分對兒童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家長應注意孩童每天的糖攝取量是否超標。為了幫助孩童減糖,建議家長以身作則,避免在孩子面前吃太多甜食。其次,不要將甜食作為與孩子談判的籌碼或獎勵品,可改用新鮮水果、牛奶、豆漿等較為健康的選項,作為替代品。最後,教導孩童正確的營養觀念,讓其學會自律、適度享受,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急著吃麻油雞!產後傷口恢復飲食全攻略

 
 
吳宜庭營養師
·2 分鐘 (閱讀時間)
 
 

「剖腹產後多久可以吃東西?」「吃甚麼可以幫助傷口復原?」產後需要的恢復時間會比較長,這時候飲食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到底甚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讓 Heho 營養師宜庭整理懶人包一次看懂!

足夠且均衡的營養對產後媽媽而言很重要,不但可以幫助傷口恢復及預防感染,還有助於產後媽媽的健康維持及乳汁的產出有幫助,在飲食補充的時候,也要記得下列注意事項。

術後多久可以進食?

剖腹產通常採半身麻醉,產後約 6-8 小時候可以稍微在床上翻身及伸展,幫助腸胃蠕動,過去的觀念是等到排氣後,也就食腸胃開始蠕動以後,再開始進食避免腸阻塞,但目前研究顯示剖腹產後及早進食對產婦的腸胃功能回復有幫助,只要不會有不舒服就可以開始從水分及流質開始少量進食,不過要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以免脹氣不舒服。

產後 2 週內:蛋白足、少刺激助傷口癒合

對剛剖腹產完的產婦最重要的就是排除體內殘留的惡露和傷口癒合,因此這個時期必須要避免刺激性及燥熱的食材,並補充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 C,幫助傷口修復。

建議補充

  • 充足水分:魚湯、雞湯、山藥薏仁湯

  • 優質蛋白質:雞肉、魚肉

  • 含鐵質食物:豬肝、紅肉

  • 維生素 C:新鮮蔬果(注意清洗及衛生以避免感染,不要吃冰的)

飲食禁忌

  • 刺激性:辣椒、胡椒、大蒜、酒、咖啡、茶

  • 燥熱:麻油、人蔘

  • 產氣食物:豆製品、牛奶、地瓜、洋蔥、花椰菜

傷口癒合~第一個月內:滋補調養及乳腺暢通

產後約兩週後傷口會大致癒合,體力和胃口也恢復得差不多,也開始可以用酒。這時候就是要確保媽媽的熱量和營養素補充足夠,若是哺餵母乳的媽媽更是要注意水分及卵磷脂,並避開高油脂及易退奶的食物(韭菜、麥芽)。

建議補充

  • 大量水分、液體

  • 補充卵磷脂(幫助乳腺暢通)

  • 高纖維:多吃蔬菜及菇類避免便秘

  • 低熱量高蛋白:建議以植物性蛋白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避免攝取過多脂肪,如豆漿

  • 發奶建議食譜:花生豬腳湯、薑絲麻油煎蛋、桂圓小米粥、銀耳蓮子枸杞粥

飲食禁忌

  • 飲食過於油膩(易塞奶或乳汁油脂比例較高)

文/吳宜庭 圖/巫俊郡

參考資料

Early versus delayed oral feeding for patients after cesarean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產後體質燥熱容易蕁麻疹怎麼辦?中醫師:低水楊酸飲食搭配兩大舒緩良方
產後把握黃金六個月 媽媽營養師傳授無痛瘦身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體質燥熱容易蕁麻疹怎麼辦?中醫師:低水楊酸飲食搭配兩大舒緩良方 日期:2020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剛生產完在坐月子的菈菈,大腿皮膚奇癢無比,疹子還連成一片,生產的傷口都還在痛,皮膚又腫又抓到快破皮,讓在旁陪伴的老公心疼不已。為何產後婦女會容易蕁麻疹?常見的原因有哪些?怎麼樣能緩解或預防?來聽聽天一中醫診所楊謦伊中醫師怎麼說! 產後氣血虛弱免疫力下降是主因 蕁麻疹發作的部位通常不固定,全身各處都有可能發現,形狀為不規則,伴隨紅腫的情況,癢起來常讓人受不了。媽媽們產後這段時間也常聽到很多人蕁麻疹發作,天一中醫診所的楊謦伊中醫師說,「媽媽們在生產時耗損體力、大量失血,氣血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加上新手媽媽情緒起伏及精神壓力也大,睡眠容易不足,在中醫屬於『肝鬱血虛』,都是容易發作的原因。但確切誘發的因素因人而異,飲食、壓力、藥物、陽光曝曬、溫度過熱或過冷都有可能,而誘發因素往往是最難查出來的。」 坐月子小心補過頭 蕁麻疹忌「高水楊酸食物」 紅蟳米糕、麻油雞或強調以「全酒」料理的進補藥膳都是月子餐常見的料理,其中的糯米、酒精和油脂類,都是屬於較溫補的食材,若體質燥熱是不適合吃的。也特別提醒哺乳的媽媽在吃完含酒的補品後至少隔三小時再餵奶,或是在飲用前就先擠好寶寶下一餐的奶,避免寶寶透過母乳攝取到酒精,影響寶寶發育。 楊謦伊中醫師提醒蕁麻疹患者應採用「低水楊酸飲食」,降低體內容易誘發過敏的刺激性食物,有助於減輕症狀。除了以下舉例的食材之外,辛辣、含咖啡因食物、加工食品(罐頭、糖果及醃漬食物等)、不新鮮的食物、帶殼海鮮及燒烤也都應該要盡量避免。 發作務必及時治療 飲食 + 生活日誌找原因 急性蕁麻疹通常來的又急又快,楊謦伊中醫師提醒發作時務必把握時間治療,找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服藥並找出原因,否則若超過六周就容易變成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臨床上發現蕁麻疹的原因很難找,甚至是根本沒有特定原因,但還是建議患者在發作時立即寫下「飲食日誌」記錄當天吃的所有食物,並搭配「生活日誌」寫下當天是否接觸貓毛、狗毛、是否曝曬日光或當天天氣,有助於找出誘發的因子,以便未來預防。 舒緩兩大良方 藥浴及穴道按摩 就算癢到不行也不能抓,因為會越抓越癢!皮膚癢的時候就用拍的或用手指輕壓,或以冰敷緩解不適(不適合遇冷也會發癢的人),除了在醫師診斷下服用藥物之外,楊中醫師也提醒,不要洗太熱的熱水澡、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減少熬夜並找到舒緩壓力的方法;除此之外,楊中醫師也推薦以下兩種可以在家自己做舒緩的方法: 藥浴 中藥材:地膚子、蛇床子、苦蔘、防風、白癬皮、連翹 方法:用水煮過以上藥材後放涼。可以拿來泡澡或擦澡,有助於消炎止癢。 穴道按摩 以下六個穴道及位置如圖所示,平時可以自己多按摩,對舒緩蕁麻疹有一定功效,可以自己在家裡多按摩。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孕婦可以吃冰、喝咖啡嗎?薑母鴨煮滾了能吃嗎?中醫師回答孕婦的飲食禁忌 媽咪孕期不適怎麼辦?孕吐、水腫、抽筋應該這樣吃!  男女生 10 大常見名字一次搜羅!爸媽記住這些熱門字,避免「菜市場名」 

產後體質燥熱容易蕁麻疹怎麼辦?中醫師:低水楊酸飲食搭配兩大舒緩良方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3412?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把握黃金六個月 媽媽營養師傳授無痛瘦身法 日期:2020 年 12 月 7 日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產後媽媽一定會覺得好不容易卸貨,體內的脂肪怎麼還跟緊緊?產後要如何恢復身材是所有媽媽關心的議題。這次請到已經有兩個小寶貝的林俐岑營養師教您如何設定產後瘦身目標、傳授實際瘦身小技巧,以及推薦適合產後媽媽的三道料理! 產後瘦身急不得 傷口癒合後再開始瘦身 自然產和剖腹產的傷口恢復時間不同,通常自然產約兩週,而剖腹產約一個月,在恢復期間身體需要完整的營養讓傷口復原,是不建議節食或過度的運動的。雙北居家長照營養師林俐岑提醒媽媽們不要太急著激烈瘦身,將瘦身的黃金期定在半年,配合最適合的減重速度,每週減 0.5-1 kg,就能在六個月內瘦回懷孕前的體重。 孕期體重要控制 產後哺乳搭配均衡飲食瘦最快 「孕期做好體重控制很重要,最好在 11-13 kg 之中,最多不要超過 15 kg,對產後體瘦恢復更有幫助。」林俐岑營養師說,而對產後婦女而言,哺乳是非常消耗熱量的,每產出 100 ml 毫升的母奶就會消耗 60-70 大卡的熱量,如果是嬰兒是全哺乳的媽媽,每天就會多消耗約 500 大卡的熱量,但如果是沒有哺乳的媽媽,也可以靠均衡飲食控制熱量來達到瘦身的效果,以下分享一個超好用的飲食小技巧,改變小小的習慣控制進食量又能吃到足夠營養素。 無痛瘦身法:改變飲食順序輕鬆瘦 先喝湯 先喝湯可以先降低一點飢餓感,加上水份補充對產後媽媽而言很重要,尤其對哺乳媽媽來說,哺乳前後補水讓體液不會過濃稠,又能平衡哺乳消耗的水份。 再吃夠蔬菜 喝完湯可以開始吃菜,量要比飯多,蔬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改善便秘的問題,加上蔬菜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可以讓媽媽們同時滿足吃飽和控制熱量的兩大願望。 補足蛋白質 接著是蛋白質豐富的豆魚蛋肉類,足夠的蛋白質不但可以讓傷口復原更好,也可以維持媽媽的肌肉量和免疫力。每餐吃到一掌心的量約等於兩份蛋白質,對媽媽來說就足夠了喔! 穀類最後吃 穀類放最後,這時候應該已經有點飽了,再搭配主食類,且量要比蔬菜少,就不會吃進太多澱粉類和熱量。盡量以全榖類代替精製白米或白麵條,增加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的攝取。 只是簡單改變進食的順序,就能提醒自己吃夠需要的營養素,又不會吃太多熱量,對忙碌的產婦而言是最方便的瘦身方式,當然前提都還是細嚼慢嚥,不吃過飽,搭配運動,就能迎接回到孕前體重的一天。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胖是天生的? 其實後天飲食習慣也是關鍵! 小時候太胖、長大又胖又容易老!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 烏烏醫師破解懷孕迷思:孕婦「可以」也「應該」運動 

產後把握黃金六個月 媽媽營養師傳授無痛瘦身法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2832?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師分享預防眼睛疲勞、乾眼症的營養素與食材,幫助你遠離眼睛不適!

 
 
·2 分鐘 (閱讀時間)
 
 

【用眼過度自我檢測方式】 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以下症狀?眼睛乾乾的、灼熱感,時不時的出現酸澀,甚至難以聚焦?如果有這些症狀,可要小心囉!

【3C商品造成眼部負擔的原因與機制】 3C商品對於眼睛的傷害可是眾所皆知!造成眼睛疲勞的原因,主要有長時間的觀看3C產品,讓眼睛肌肉緊繃。許多學者也猜測,3C的藍光也可能是增加眼睛壓力的因素。

另外,許多人都是在光線不足的狀態下追劇玩手遊,光線會讓瞳孔放大導致進光量大幅增加,就更容易造成眼睛問題。

【維生素E與堅果的來源】

維生素E和葉黃素,是保護眼睛的重要營養素。不僅可以清除自由基,還可以減少發炎問題,就能改善眼睛疲勞的症狀!

葉黃素來源:

- 天然食物:深綠色蔬菜、南瓜、蛋黃等

- 補充劑:葉黃素飲、膠囊、錠劑等

維生素E:

- 天然食物:堅果、全穀雜糧

- 補充劑:維生素E膠囊、錠劑

市面上也有添加葉黃素的堅果,或者是添加維生素E的葉黃素補充劑可以選擇喔!

【維生素E與葉黃素的護眼功效機制】 強光進到眼部後,會讓眼睛產生大量自由基並造成發炎,這就是眼睛疲勞症狀的來源!

眼睛視網膜黃斑部有許多葉黃素和維生素E,可以消除強光造成的自由基,也能減少發炎問題,是人體最重要的護眼營養素!

別忘記我的餐盤建議,每天要吃一湯匙的堅果!不要忘了飲食才是根本,記得均衡飲食,吃夠蔬菜和堅果獲得更充足的維生素E和葉黃素,來幫助保護我們的眼睛!

文/林世航 營養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突水腫是致命警訊 她確診子癲前症剖腹保胎兒

 
 
·2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洪姓孕婦懷孕33周時,出現輕微頭痛及全身嚴重水腫症狀,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被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醫師建議住院安胎,並給予肺泡成熟素幫助寶寶肺部成熟;2天後孕婦狀況仍不穩定,因此決定立即剖腹生產,在經過醫療團隊努力下,平安生下3000公克女寶寶,但洪姓孕婦卻在隔日出現肺部水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搶救,所幸經過治療,母女均安,已順利出院。

生產隔日急性肺水腫進ICU 「幸好提早剖腹」
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恩誠表示,洪姓孕婦有高血壓,為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懷孕期間又出現高血糖現象,為妊娠糖尿病患者,雖然懷孕初期產檢正常,且血壓跟血糖控制良好,但在懷孕中期時,慢慢出現水腫越來越嚴重徵兆,且突然在2、3天內加劇,因此決定收治住院安胎及評估及早生產評估。

張恩誠說,在評估孕婦病史及胎兒狀況後,認為該孕婦繼續懷孕風險極高,怕再拖下去對媽媽跟小孩都有影響,因此在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提早剖腹生產,好在寶寶出生後,健康狀況良好;但生產後隔日,該名孕婦因血壓升高,引發急性肺水腫,經醫療團隊驚險搶救,並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數日才恢復健康。洪姓孕婦清醒後也直呼幸運,幸好提早剖腹生產,否則不敢想像小孩怎麼辦!

高齡孕婦風險增2倍 易引發中風、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
張恩誠指出,子癲前症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許多研究顯示,多與胎盤有關,是婦產科醫師最擔心孕婦罹患的疾病,主要症狀為高血壓、全身水腫、頭痛、尿蛋白、視力模糊等。高齡孕婦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為一般孕婦的2倍,若未注意,容易發生腦中風、肺部積水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也會導致胎兒健康嚴重受損。

子癲前症可在懷孕11至13周時,利用抽血檢測PIGF值及血漿蛋白A濃度,同時配合超音波子宮動脈血流及定期血壓監測等方式進行風險評估,同時也要注意自身體重變化,進行飲食控制,若有任何不適應及早就醫治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寶貝免於二手菸危害 無菸才能健康出生長大

 
 
·3 分鐘 (閱讀時間)
 
 
從懷孕到出生,讓寶貝免於二手菸的危害,無菸才能健康出生與長大。(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
 
從懷孕到出生,讓寶貝免於二手菸的危害,無菸才能健康出生與長大。(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3月16日發布聲明,孕婦吸菸將導致嬰兒猝死及出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了1倍;若孕婦暴露於二手菸中,死產風險增加了23%,先天性畸形風險增加13%。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胎兒的生存及減少寶寶出生後苦於呼吸道疾病,甚至常住院之情形,請懷孕中或預備懷孕的吸菸婦女儘快戒菸,吸菸的家人也要戒菸,給寶寶一個無菸的成長環境,莫因二手菸而危害來不及出生的幼兒,或讓孩童因二手菸輸在起跑點,影響一生發展。

兒童時期暴露於二手菸 增加5歲前死亡風險

孕婦暴露於二手菸會影響嬰幼兒出生前後的存活與兒童的健康和發育,且全球每年約120萬人因二手菸死亡,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為6萬5,000人,而這是可以及早預防的。若兒童與吸菸者同住,可能導致氣喘而住院,進而發展為中耳疾病,也會增加5歲前死亡的風險,其罹患細支氣管炎、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高於未與吸菸者同住的兒童。再者,兒童若早期生活在二手菸的環境下,較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在學期間學習表現不佳,且較可能於成人時變成吸菸者,而讓他們未來人生中增加早發性死亡與罹病的風險。

營造無菸環境 保護兒童健康發展

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規定之禁菸場所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之室內場所、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及旅客等候室、電影院、公共休閒娛樂(電影院、KTV...等)屬婦幼會出入之室內場所。除法定禁菸場所外,各地方政府亦可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13款或第16條第1項第4款規定,可考量場所通風特性、進出人數及滯留時間等相關因素,以公告之方式,規定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之場所(如:老街、公園等)。近年在縣市衛生局的努力下,更推廣至校園周邊通學步道及超商騎樓,至今在法定禁菸場所外,已公告逾2萬處禁菸場所,而《菸害防制法》透過擴大禁菸環境、嚴格禁止菸品廣告之管理與教育宣導,讓民眾於禁菸場所免受二手菸危害已達9成以上,若民眾有建議新增無菸環境地點亦可向所在地衛生局提出。

別做孩子壞榜樣 拒菸戒菸好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若兒童的照顧者為吸菸者,在其15歲前,有將近70%會嘗試吸菸。又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父母為吸菸者較父母為非吸菸者,國中生吸菸的機率為2.8倍(父母為吸菸者其吸菸率為4.8%;父母為非吸菸者其吸菸率為1.7%)、高中職生吸菸的機率為2.5倍(父母為吸菸者其吸菸率為12.5%;父母為非吸菸者其吸菸率為5.1%)。若您想戒菸,可以透過國民健康署近4,000家特約醫療院所的戒菸衛教師或社區藥局藥師,提供專業的衛教、諮詢與支持。接受戒菸服務後,3個月及6個月後還有專人追蹤及輔導,全程關懷增強戒菸動機及意志力。亦可撥打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讓自己與孩子遠離菸害之束縛!

戒菸資源: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資料來源:轉自衛福部,圖片:國民健康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減少、早產兒比例卻增加!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日期:2020-08-28 作者:盧 映慈 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不斷下降,2016 年的新生兒人數還有 20 萬 7837 人,但 2018 年只剩下 18 萬 1084 人,2019 年更只剩下 17 萬 7767 人;但早產兒的人數並沒有隨之下降,反而一直維持在 1 萬 8 千人左右,導致占比從 8% 一直到 2019 年已經將近 10%。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8 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超過 35 歲的人口比例,首度超過 3 成以上,而高齡就是一個造成早產的危險因子,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馬偕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說,其實很多危險因子是媽媽們不知道的,但「只有媽媽們健康了,孩子才會健康。」 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許瓊心說,懷孕時,「高齡」就是一個危險因子,因為高齡的體質不容易讓胚胎穩定待在子宮內,加上子宮頸比較鬆,就容易出現流產、或是早產的的狀況;而通常很多人工生殖的媽媽都是高齡產婦,不容易受孕也不容易安胎,所以更需要注意這種狀況。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也說,除了高齡之外,其實年紀太小懷孕生產,危險性也會增加,「還有另外一個媽媽們很容易忽略的,是『壓力』,工作壓力很大其實也是一個容易流產、早產的因子。」 媽媽本身高齡 屬於人工生殖 曾有過早產/流產 有子宮疾病 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有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問題等) 有感染疾病(如肺炎等) 壓力過大 生活習慣不良(菸酒) 預防早產,量血壓、注意慢性疾病都重要! 許瓊心舉例,像是曾經有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的症狀,結果全身水腫,胎兒也長得很小,到足月生產的時候只有 890 公克;「因為高血壓會阻塞臍帶的血流,讓寶寶比較不容易獲得充足的血流、收到營養,所以就會長得不好。」 但很少媽媽會在孕期的時候,固定每天量血壓,許瓊心說,「其實血壓真的要每天量 2 次,才可以知道變化。如果血壓比自己平常平均起來的血壓還要高,那就要注意了,最好可以回醫院確認一下。」 比如平常的血壓只有 90/40 mmHg,但有一天突然到 120/70 mmHg,雖然還沒有超過 130/80 mmHg 的高血壓標準,因為比自己平常的血壓高出滿多,還是要特別注意。 而許瓊心也提醒,如果有上述的危險因子,就要特別注意自己本身的疾病狀況,最好可以每天量血壓、量血糖,而且有什麼不舒服,都要回診。「如果感覺寶寶不動了,不管現在是幾點、醫師有沒有上班,都要直衝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通常沒有急救的狀況下,30 分鐘胎兒就可能會死亡。」 「注意所有媽媽手冊(孕婦健康手冊)上的提醒事項,才能比較確保孩子平安健康的出生,懷孕的過程其實是很艱辛的,需要每個人的注意跟努力。」許瓊心說。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早產兒1/3有發展遲緩!許瓊心醫師:他們要算「比較年輕」 半數早產可預防 自我檢測這10個症狀請立即就醫! 子宮頸閉鎖是早產的重要原因!她早期做環紮手術保住寶寶

新生兒減少、早產兒比例卻增加!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3472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怎麼吃?怎麼睡?醫:可透過排尿、排便觀察健康情形 日期:2021-02-02 作者:林 以璿 新生兒「一暝大一寸」,出生後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每年過年期間,總有許多新手爸媽因為不清楚孩子健康狀況而就醫;然而今年因為疫情吃緊,需儘量避免到醫院的機會,兒科醫師特別彙整了新手爸媽常問的問題,協助爸媽守護孩子健康。 孩子怎麼吃?親餵、瓶餵皆可用排尿量衡量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表示,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至6個月大。 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 至於究竟要吃多少?周昀指出,無論是親餵或瓶餵,皆應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以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為標準。 透過大便顏色可知新生兒健康狀態 大便顏色的評估對於新生兒而言也是相當重要,國民健康局自2002年起推行「嬰兒大便卡」,目的即在於使膽道閉鎖兒能透過大便顏色的比對,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葛西手術治療(出生60天以內,愈早預後愈好)。 周昀建議,家長們可以參照兒童健康手冊的「嬰兒黃金九色卡」,編號7、8、9號的便便才是正常的狀況,其餘編號1到6號的便便皆為不正常的狀況,一旦發生任何異常顏色的大便時,可拍照或是將大便留下後,應盡快就醫請教專業兒科醫師,必要時需轉診至兒童消化專科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嬰幼兒要適時曬太陽、口服維生素D避免佝僂問題 新生兒及幼兒較少接受陽光曝曬,若懷孕時母體本身含量不高導致出生時身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並不高,所以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D,而缺乏維生素D就有可能造成佝僂。 目前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針對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若是使用配方奶的寶寶,如果每日總進食量少於1,000ml,亦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另外,鐵是促進新生兒發展的重要因素,如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動作表現、認知及學習能力等等,而富含有鐵的副食品可在4至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4個月後尚未添加副食品之前,應開始每天補充口服鐵劑。 預防新生兒猝死,1歲以前嚴禁趴睡 另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其發生率在2至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95%發生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一歲以下嬰兒都應該仰睡,嚴禁趴睡(側睡亦不安全),除此之外,嬰兒應放置於個別的嬰兒床上且應與父母親同房不同床,亦不建議與其他人或是多胞胎手足同睡,另外,無論是懷孕時與生產後,皆須避免寶寶暴露於吸菸以及二手菸的環境中,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周昀表示,藉由這些基本課題給予新手爸媽們實際的照護建議與方向,盡快上手後,相信在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更踏實更放心,進而達到輕鬆育兒健康長大的雙贏局面。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嬰兒穿錯恐傷髖關節!骨醫:嬰兒包巾重心需放「臀部」 5歲之前孩子能夠喝什麼?美國4大醫療機構只推薦2種飲料 成長配方奶粉不是奶!專家:過多精緻糖+奶類不足,孩子更不健康!

新生兒怎麼吃?怎麼睡?醫:可透過排尿、排便觀察健康情形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064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出現血便怎麼辦?原來是「食物蛋白過敏」搞的鬼 日期:2021 年 4 月 15 日 作者:王 芊淩 新手爸媽對於新生兒照顧都是戰戰兢兢,孩子出現任何一點不舒服家長就會很緊張,有些爸媽在替孩子換尿布時,意外發現大便內有血絲相當驚慌。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少見,較常出現在2-8周大的新生兒,兒科醫師解釋除了是病毒性腸胃炎外,其實有可能是「食物蛋白過敏」導致直腸發炎。 一般說對雞蛋過敏,其實是對「蛋白」過敏,但不是「蛋白質」過敏,而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當出現過敏反應可能會影響整個腸道系統。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淳翔說:「少部分新生兒會因為食物蛋白過敏出現血便狀況,這時醫師會需要臨床診斷,將懷疑的過敏原移除後,症狀改善就能確診。」 補餵母乳、配方奶孩子調整方式不一樣! 如果喝是配方奶的新生兒,張淳翔建議:「使用水解蛋白奶粉,以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但因為現在母乳知識普及化,因此母乳新生兒也越來越多,對於喝母乳的新生兒,媽媽的飲食就要特別控制分階段控制。 通常會將母親的飲食限制蛋白質,以過往臨床經驗新生兒的血便會在一到兩週內消失。若新生兒症狀未得到改善,就需瞭解媽媽是否有攝取到「牛奶蛋白」,若確定飲食中已排除牛奶蛋白,且經過兩週新生兒仍有血便症狀,媽媽飲食中的蛋和大豆蛋白則可以考慮做限制。 反覆微量血便別緊張!通常會慢慢自癒 在母乳新生兒中,會有偶而反覆血便狀況,有時候是因為媽媽的飲食攝取到「微量」的誘發蛋白質,如果這樣的血便是微量且可自癒,並且沒有很常見的話,張淳翔建議維持現階段程度的飲食限制及保持警覺即可,不用再另外加以改變或更嚴格限制。 張淳翔提醒,如果新生兒還是有反覆且常見血便,建議方式如下: 可將母乳改成水解配方奶,尤其是當母親認為飲食限制非常的困擾,或是本來就因為別的原因例如要回歸職場想要停止母乳哺餵。 繼續使用母乳,如果只是輕微的疾病表現,新生兒沒有其他腸胃不適、哭鬧、生長遲滯等狀況,且媽媽願意繼續母乳哺餵,並且維持其限制蛋白飲食,這樣做法並沒有很完整的研究,但對新生兒的傷害目前認為是較低的。 往往母親選擇只限制牛奶攝取,而非全面限制蛋白質,經持續追蹤,這些寶寶在六個月大時都已經無血便症狀。但過往也有研究統計,發現引發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超過一半的個案來自於純母乳哺餵的新生兒,其次才是服用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之配方奶的幼兒。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新生兒怎麼吃?怎麼睡?醫:可透過排尿、排便觀察健康情形 新生兒減少、早產兒比例卻增加!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新生兒健公費檢項目增加到21項 篩檢後保險時機這樣抓

新生兒出現血便怎麼辦?原來是「食物蛋白過敏」搞的鬼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5454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忽然很任性、記憶變差,小心是憂鬱症找上門

 
 
林以璿
·4 分鐘 (閱讀時間)
 
 

憂鬱症不是「想太多」,更不是只有大人才會罹患的疾病。根據統計,約有2-5%的兒童以及青少年罹患憂鬱症。醫師提醒,當孩子異常哭鬧,或是出現心智倒退的情形時,父母在尋找原因時別忘了,「憂鬱症」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小智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小智,在開學前幾天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開學後,小智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下課也都只待在教室裡發呆。放學後寫作業的速度變得很慢,安親班老師發現後關心他,小智卻哭著說不會寫,也常忘記帶功課回家。

有幾天小智甚至會反常地尿床或特別早起,行為異常的小智,不再嘰哩呱啦地分享學校事物,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不耐煩地生氣或大哭;飯也吃得不多,催促他做事就又開始哭,吵著要媽媽幫忙。諸般退化行為讓父母漸漸不耐煩,開始斥責,結果小智卻說自己想跟奶奶一樣死掉。

孩子心智倒退、異常哭鬧 3 週以上可能是憂鬱症狀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同於成年人,主要為經常哭泣、不講道理、難以溝通、出現分離焦慮、過度誇大自己的不好、產生憤怒或敵意、覺得大家都在說自己壞話,甚至出現退化性行為。

家長可以注意,有焦慮相關的症狀,往往是兒童最早出現的心理問題,兒童常見的外顯症狀可能有:咬指甲、拒學、無法接受父母不在身邊,也就是常聽到的分離焦慮。如果兒童焦慮沒有及時處理,它就會「呼朋引伴」,將憂鬱症、強迫症等其他心理問題吸引過來。

經評估診斷後確認小智罹患了憂鬱症。因為小智的狀況持續超過三週,對於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的影響甚劇,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智接受藥物治療,同時請父母讓小智多休息、放鬆心情,包容他的退化,並給予鼓勵及陪伴。

被誤解為「懶惰」家中孩子自殺意念

林育如指出,臨床上的憂鬱症在兒童間並不常見,盛行率約2%,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目前認為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為發病之危險因子。

「如果不治療持續惡化,病情可能會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進一步被誤解是懶惰、對立,對兒童的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需早期積極介入治療。」林育如表示,若症狀尚不嚴重,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時,則建議合併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有效改善。

freepik
 
freepik

多運動不容易憂鬱症!病童父母需要共同治療

美國耶魯大學的兒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認為,讓孩子恢復心理健康的前提,要先治癒家長。專家解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每天資訊轟炸,沒有時間與精力好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以父母本身可能也不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將治療對象改以家長為優先,更能配合孩子的治療,讓父母學會陪伴孩子一起經歷,不再忽視家人的心情,或對孩子過度保護。

《兒科學》期刊研究追蹤近800名6歲兒童的研究資料顯示,在6歲和8歲從事時較多中度或劇烈體能活動者,兩年後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機率較低。運動時,大腦專注於運動與生理的當下,可降低兒童沉溺在負面情緒的機會,達到良好的情緒轉移效果。同時運動可以增加兒童與他人的互動。

兒童雖然看似沒有煩惱,但在意的事情也不少。林育如呼籲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尤其在經歷重大變故後,若有發現持續性的異常或退化性行為,建議要趕緊到兒童心智科就醫。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近視不矯正10%惡化成失明!醫呼籲:學童一年勿加深超過100度

青春期每天一杯飲料不只變胖!研究:影響未來孩童學習、記憶能力

孩子不肯吃飯怎麼辦?別再餵飯了,爸媽們該學會訂下「餐桌禮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育兒慌 掌握睡覺和喝奶關鍵讓孩子頭好壯壯

 1390
陳盈臻 報導
顧好睡覺和喝奶 新手爸媽不驚慌
▲面對新生兒的嚎啕大哭,總是讓新手爸媽們感到焦慮和手足無措。(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從新生兒離開母體斷臍的那一刻開始,準爸比和準媽咪迎來家中的小寶貝新成員,而哇哇啼哭正是新生兒獨特的溝通方式,面對新生兒的啼哭,總是讓新手爸媽們感到焦慮和手足無措。


所謂「一暝大一寸」,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2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約4至6個月大,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

▲應計算每天哺餵總量,要介於600至800ml之間,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圖/NOW健康製作)


以4公斤的寶寶為例,若寶寶的習慣為大小餐,則可計算每天哺餵總量,應要介於600至800ml之間,無論是親餵或瓶餵,皆應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以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為標準。


大便顏色可知新生兒健康狀態


大便顏色的評估對於新生兒而言相當重要,國民健康局自2002年起推行「嬰兒大便卡」,目的即在於使膽道閉鎖兒能透過大便顏色的比對,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葛西手術治療(出生60天以內,愈早治療預後愈好),家長們可以參照兒童健康手冊的「嬰兒黃金9色卡」,編號7、8、9號的便便才是正常的狀況,其餘編號1到6號的便便皆為不正常的狀況,一旦發生異常顏色的大便時,可拍照或是將大便留下,盡快就醫請教專業兒科醫師,必要時需轉診至兒童消化專科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嬰幼兒營養補充


新生兒及幼兒較少接受陽光曝曬,若懷孕時母體本身含量不高,導致出生時身體內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D,就有可能造成佝僂,目前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針對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若是使用配方奶的寶寶,如果每日總進食量少於1,000ml,


亦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另外,鐵是促進新生兒發展的重要因素,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動作表現、認知及學習能力等等,而富含有鐵的副食品可在4至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4個月後尚未添加副食品之前,應開始每天補充口服鐵劑。


新生兒照護須知


另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其發生率在2至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95%發生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1歲以下嬰兒都應該仰睡,嚴禁趴睡(側睡亦不安全)。除此之外,嬰兒應放置於個別的嬰兒床上,與父母親同房不同床,亦不建議與其他人或是多胞胎手足同睡。另外,無論是懷孕時與生產後,皆須避免寶寶暴露於吸菸以及二手菸的環境中,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表示,藉由這些基本課題給予新手爸媽們實際的照護建議與方向,盡快上手後,相信在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更踏實更放心,進而達到輕鬆育兒健康長大的雙贏局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1447
陳敬哲 報導
幼童滿1歲就該用一般食物正餐 不該讓配方奶當作主要食物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小孩滿1歲3餐就應該以一般食品為主,不應該再用配方奶當主食,除配方奶高糖份沒辦法均衡吃到營養外,更可能習慣了含糖飲食。(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孩子愛喝含糖飲戒不掉,小心是媽媽「幫忙」養成習慣!董氏基金會強調,幼兒在1歲後就應該開始吃一般食物,減少乳品攝取量,不應該使用奶粉或乳粉代替正常飲食,而兒童配方奶就是「含添加糖的食品與飲料」,假使幼童時期就習慣含糖乳品,就會漸漸對天然健康食品產生排斥,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嬰兒在前6個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營養最符合孩子需求。當小孩6個月後母親假使乳水不足,或有工作等需求,若不太方便餵母乳,可以使用1歲前配方奶,我國對1歲前營養成分有嚴格規範,規定營養成分需趨近母乳,但此時也要準備副食品讓孩子食用。


許惠玉強調,小孩滿1歲3餐就應該以一般食品為主,不應該再用配方奶當主食,但部分家長可能延續1歲前小孩的飲食習慣,加上配方奶含糖量不低,餵起來小孩比較不會排斥,但1歲後營養配方奶管理規定,如同一般乳品,因此生產商可能會用太多糖份,孩子沒辦法均衡吃到營養外,也可能習慣了含糖飲食。


董氏基金會理事長金惠民強調,幼兒成長配方即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若仰賴組合式且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的成長奶粉,反而讓幼兒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導致對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無法自幼就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


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翁少萍也說,根據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精緻碳水化合物(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兒童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等,甚至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營佳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吳芃彧提醒,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可能包含多糖類,包含乳糖、果糖、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等,醣含量比一般鮮奶多了30 %至120%。如果比純奶粉多了30至75 %,且多為精緻糖,在高糖份和香料的加持下,配方奶容易過度食用,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董氏基金會提醒,盡早1歲起就讓孩子透過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鮮奶、保久乳、乳粉等純乳品,滿足營養需求,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


董氏基金會強調,不要貿然使用「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幼兒成長或水解配方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型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育兒神器」恐助長惡視力 爸媽拿回主控權有妙招

 
 
陳盈臻 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面對科技產品普及的數位時代,3C螢幕產品成為父母安撫孩子的「育兒神器」,忙碌時面對孩子的要求或吵鬧,不得已提供3C螢幕產品,但您知道嗎? 3C保母正默默侵襲孩子的視力。為使家長不再糾結,國民健康署特別編製《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邀集專家針對家長最常用3C育兒的情境,傳授正確、創意且有效的育兒妙招,幫助現代父母解決苦惱的3C育兒難題,為孩子視力健康把關。


近視不可逆 莫讓3C助長惡視力


近視是疾病,年紀越小近視,度數增加越快,平均每年會增加75到100度,在國民健康署委託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發現,與7年前相較,106年從幼兒園到國小各年級學生近視比率都上升,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達9%,小一學童攀升到19.8%,到小二倍數成長到38.7%。此外,109年學齡前滿4至5歲兒童視力篩檢異常,經診斷為弱視兒童有6,241人、斜視兒童有685人,因此,幼兒視力問題需要家長更多的關注。

 

▲學童使用3C產品總時間≧1小時,比起使用<1小時的近視風險增加了2.34倍。(資料來源/106 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


另該調查針對3至18歲使用3C產品的習慣顯示,隨著年齡增長,使用3C產品的比率越高;有無近視(近視以≧50度為標準)與3C產品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學童使用3C產品總時間≧1小時,比起使用<1小時的近視風險增加了2.34倍。國內外許多文獻指出,長期以不正確方式使用3C,除了視力問題,還可能影響到孩子語言認知發展、睡眠品質及情緒管理,進而連帶影響學習專注力及導致肥胖問題,不可忽視。


手機還我孩子不哭 專家傳授正確教養妙招


為能更貼近家長與照顧者的需求與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國民健康署針對不同對象的幼兒照顧者辦理焦點座談會,歸納整理最常使用螢幕產品育兒的10大情境外,並辦理全國募集活動共244件創意妙招,甄選出20件納入手冊中,再經兒科、眼科醫師、親職教育及健康傳播專家等多場會議,歸納淺顯易懂又實用的教養方法,完成《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


孩子童年只有1次 寶貝視力由您守護


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中高度依賴的必需品,在交通工具上、餐廳裡,甚至是遊樂場所,隨處可見幼童盯著3C產品看,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表示,學齡前幼童對於家長順從性與依賴性相對高,家長與幼童可以藉著彼此影響與學習而改變生活習慣,呼籲家長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與盡量避免用3C陪伴孩子,如果必要使用也應與孩子訂好規範,家長與孩子都要遵守,建議家長拿回螢幕產品的主控權,不要太早讓孩子接觸,只要爸爸媽媽多點耐心與巧思,現在開始行動,善用手冊裡的妙招,幫助孩子遠離近視的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些名人曾受腎結石所苦 腎結石危機摩西鈥雷射可解除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滿周歲後喝配方奶粉含糖量高 恐提早陷入糖糖危機

 1505
陳敬哲 報導
寶寶滿周歲後喝配方奶粉含糖量高 恐提早陷入糖糖危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配方奶產品多數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一旦習慣了甜味,就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寶寶怎麼會這麼愛吃甜食,如同小螞蟻?研究發現,原因可能在於滿1歲後,家長挑選了含有精緻糖的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幼兒從小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長大後便「無糖不歡」。董氏基金會呼籲媽媽延長哺乳時間,而成長配方奶粉應清楚標示含乳量及含糖量。


寶寶滿1歲以後可正常飲食 營養攝取不馬虎


根據WHO與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幼兒滿1歲以後可開始正常飲食,建議給予全脂牛乳,和其它類新鮮食物來滿足幼童的營養需求,達到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纖維及植物營養素。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除了省去料理烹調副食品的時間,還可以攝取更多的營養成分,但果真如此嗎?


許惠玉指出,當孩子開始攝取嬰兒配方食品(奶粉),就可能展開了這一生偏食之路,因為許多相關產品均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一旦習慣了甜味,就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日後造成許多青少年就不喝白開水,認為沒味道。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常添加較高糖分 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增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屬於一般食品,一般來說,醣含量比鮮奶多了30%至75%,且多為精緻糖、含香料,如果寶寶滿1歲之後,媽媽即停止哺育母乳,全部改喝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這可能影響正餐的進食量,延緩咀嚼、吞嚥等功能發育,且較難養成學習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


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1項研究發現,幼兒成長配方常添加較高的糖分(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腰圍增加、視力不良等,甚至提升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強調,近幾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德國營養委員會、德國兒科醫學會、美國農業部等權威機構陸續提出「幼兒成長配方是沒有必要」等結論。


配方奶粉不能取代乳品 建議媽媽延長哺乳時間


「幼兒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許惠玉建議,幼兒成長配方(奶粉)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除非是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的特殊情況,才考慮攝取成長配方。


「母乳哺育好處多多」許惠玉說,寶寶可以從母奶感受媽媽吃下去食物的味道,培養多元味覺,增加孩子日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好,減少偏食,是嬰兒配方食品(奶粉)所無法做到的。小兒科主任毛心潔也指出,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所有營養素、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也是嬰幼兒成長配方奶粉無法取代母乳的。


金惠民表示,嬰兒出生後以母乳為主,4至6個月大時,補充副食品,1歲開始正常飲食,並建議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每天喝2杯乳製品,如全脂鮮奶、保久乳、奶粉或優酪乳。至於如何讓滿1歲大的幼兒吃得健康,養成正確飲食習慣,董氏基金會提出4大呼籲:


1.媽媽延長哺乳時間。
2.盡早讓孩子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3.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
4.成長配方應清楚標示含乳量。


許惠玉最後建議,家長應該控制幼兒及青少年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5%,而2歲以下的小朋友,更應減少精緻糖攝取量,以避免太早攝取過多糖分。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打流感疫苗反而感冒? 柚子醫師告訴你事實

 

衛福部疾管署公費流感疫苗,原擔心50至64歲族群施打爆量,排擠6歲以下嬰幼兒可接種疫苗,臨時宣布50至64歲族群暫緩,但眾多家長可能受到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導致6歲以下嬰幼兒施打率不如以往,也遲遲無法達到目標施打率,疾管署邀請小兒專科醫師陳木榮(柚子醫師),排除流感疫苗迷思。

 


根據疾管署數據,10月5日至11月11日,6歲以下嬰幼兒流感疫苗施打率約43%,去年同期施打率則是46.4%,雖然相比下沒有差很多,但距離目標施打率55.5%,仍然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並且6歲以下嬰幼兒首打族也只有10萬多人接種,比例上僅18.2%,很可能是許多家長都在觀望,不希望孩子有相關不良反應。

 

幼兒流感疫苗3大疑問 只能防流感不能防感冒


陳木榮特別解釋,小兒科醫師最經常收到流感疫苗3大疑問,第1個就是為什麼小孩要施打流感疫苗?最重要就是要降低孩子罹患流感與誘發重症的風險,因流感死亡的個案有9成沒有施打流感疫苗。但家長必須有認知,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感,不能防制一般感冒,即便接種流感疫苗,仍有可能感染其他病毒發生感冒。


▲家長對流感疫苗3大疑問。(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陳木榮說明,診間第2個常聽到流感疫苗疑惑,就是小孩打了流感疫苗為什麼一樣會感冒?因為流感與感冒就是2種不同疾病,就像打了日本腦炎疫苗,不能預防慢性肝炎一樣。並且流感很容易導致死亡,一般感冒則幾天就會康復,因此,流感疫苗雖然不能預防感冒,卻能降低流感死亡風險。

 

流感疫苗致感冒非事實 主要原因是這樣


陳木榮也說,也常有家長會問,每次打完流感疫苗都會感冒,不打都不會有事。類似的刻板印象,很有可能是記憶錯置。因秋冬季節本來就感冒好發季節,有時可能只是巧合,剛好在接種流感疫苗沒多久,就罹患感冒,加上接種疫苗可能讓身體會有些痠痛不舒服,所以讓家長誤認為感冒是流感疫苗所引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打流感疫苗還是感冒?流感和一般感冒差在哪? 醫師完整解析常見問題
對雞蛋過敏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一張圖看懂2020年流感疫苗4廠牌怎麼選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流鼻水...該吃哪一種感冒藥? 藥師依症狀教你正確吃藥

 

隨著天氣漸入秋冬,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也即將到來,藥師表示,如何預防與治療流行性感冒,守護自身健康為首要目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翟晉德說,患者治療方法仍以症狀緩解為主,或給予抗病毒藥劑治療。抗病毒藥劑應儘可能於發病後48小時內投與效果最好。

 

感冒常見用藥:退燒止痛藥、止咳劑、化痰劑、流鼻水藥

 

感冒常見用藥,上述藥物應注意事項為:

 

1. 退燒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Brufen)、普拿疼(acetaminophen)等,可退燒及減輕頭痛、肌肉痛等病徵。但使用阿斯匹靈及布洛芬退燒易使胃部不適,宜於飯後服用,阿斯匹靈亦可能增加兒童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發生機率應避免使用。

2. 止咳劑:如有濃痰狀況不建議使用。

3. 流鼻水藥:用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s)此類藥物易引起睡意、口乾、頭昏、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使用後應避免駕駛器具。

 

健保給付抗病毒藥劑 有四大類

 

翟晉德指出,目前健保給付抗病毒藥劑有下列四種:

 

1. 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旋達碟)

Zanamivir乾粉吸入劑,使用需要技巧,優點是局部作用,較無藥物全身性作用。成人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吸入兩劑(2X5 mg),療程5天,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使用劑量。五歲以上兒童使用劑量與療程與成年人相同。懷孕期間不可使用,除非經醫師診治人為使用效益大於風險。

 
 

Zanamivir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喉嚨痛、咳嗽與呼吸道刺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因為乾粉吸入劑可能會刺激氣管,增加氣管收縮的機會,使用後若出現支氣管收縮或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狀應停藥並就醫。

 

2. 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Eraflu,易剋冒)

成人及13歲以上青少年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75 mg,療程五天;兒童須依照體重調整治療劑量,1歲以下兒童則不可使用Oseltamivir預防流行性感冒。Oseltamivir是懷孕與授乳婦女流行性感冒的首選藥物,使用劑量、療程無須調整與成年人相同。

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頭痛,一般患者皆可耐受。

 

3. 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

Peramivir為注射針劑,正常成年人治療劑量為300 mg單次點滴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腎功能不全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須慎重使用。懷孕婦女經醫師診治確認使用效益大於風險才可以投與;哺乳婦女在藥物治療期間建議避免哺餵母乳。

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狀一般停藥後不需治療即可以改善。

 

4. Favipiravir (Avigan)

使用於符合新型A型流行性感冒通報定義經使用Zanamivir、Oseltamivir治療無效且經醫師評估及病患/家屬同意以專案進口方式使用。口服1600 mg一日兩次,接續四日口服600 mg一日兩次,療程共五日。

Favipiravir有致畸胎風險,兒童及已知/準備懷孕者皆不可使用,用藥前須先確認無懷孕,用藥後七日需避孕,藥品會分泌至乳汁中,服藥期間授乳婦女須停止授乳。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嬰幼兒打流感疫苗反而感冒? 柚子醫師告訴你事實
為什麼會得肺炎? 感冒、免疫力差易感染!5大高危險群沒注意恐奪命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

 

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

 

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

 

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

 

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

 

 
 

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

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

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

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

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

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

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

 

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節交替易感冒!成藥比醫師開的藥效果差? 藥師解答&禁忌體質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3 分鐘 (閱讀時間)
 
 

季節交替,是感冒的好發季節,不少人會自行到藥局購買感冒藥服用。不過,在購藥之前,最好先了解如何選擇感冒藥,以 免吃進一大堆不必要的成分,傷身又治不了病。

感冒藥 成分與種類大不同

坊間的感冒藥種類琳瑯滿目,先了解感冒藥的成分與種類,才能買對藥、治好病。藥師楊又霖指出,許多藥廠都推出依症狀來區分不同的系列感冒藥,目前市售感冒藥,大致可分為綜合感冒類、止咳化痰類、鼻炎類等三種,各有許多不同的成分與廠牌;而劑型則可分為錠劑、膠囊、糖漿、粉劑、熱飲等多種選擇。

(推薦閱讀:藥拆封可以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品」各別保存期限

選對藥、對症下藥 避免增加肝腎負擔

楊又霖表示,為了使一顆藥就能解決多種不同的症狀,很多感冒藥都是綜合多種成分的複方。但是,多數人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不管什麼症狀,反正只要吃綜合感冒藥即可,認為一定有一種成分可以達到功效,還可「順便」預防其他感冒症狀發生,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感冒服藥只是改善症狀,所以只要以症狀療法即可,如頭痛則服用止痛的藥物,不需要多吃止咳、緩解流鼻水等成分,以免增加肝腎負擔。

(推薦閱讀:喝感冒糖漿治感冒 但「這行為」恐害你賠上肝腎健康

感冒成藥 非人人適合

此外,在選購感冒藥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其他病況,例如患有嚴重高血壓、青光眼、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的患者,就不建議服用含有Pseudoephedrine HCL的感冒藥,因為此一成分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本身還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購買感冒藥時,最好先向專業藥師諮詢,或到醫療院所看診後再由醫師開藥。

楊又霖提醒,成藥是固定的劑量,無法因人調整,因此慢性疾病患者、重症患者、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或 對某些藥物過敏等患者,不建議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感冒時最好就醫治療。

而感冒最擔心的是引起併發症,所以在「感冒」過於嚴重、過久或出現其他症狀時,不能只吃感冒成藥,最好就醫檢查治療。

(推薦閱讀:發泡錠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 營養師拆解「服用禁忌」:小心副作用

購藥常見迷思 千萬別自己當醫生

不管頭痛、牙痛、胃痛、關節痛等,只要吃止痛藥就可以了?楊又霖說,止痛藥也有很多不同的成分與功效,例如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具有退燒止痛效果,對於頭痛、牙痛、經痛、咽喉痛等有緩解疼痛作用,但它不具有消炎作用,所以如果是關節疼痛,則應該選擇含有NSAID成分的止痛藥來緩解,它具有止痛、退燒、消炎等作用;而若是胃痛,大多與胃酸有關,因此應選擇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而不是一般的止痛藥。

不少人會感覺,自行購買的感冒成藥比醫師開的感冒藥效果差?對此,楊又霖強調,若是感冒初期、且沒有藥物過敏問題的患者,使用感冒成藥時,只要依照藥盒上的標示服用,對於緩解感冒症狀,都是有效且快速的,效果不會比較差;但若是慢性疾病、重症患者、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或對某些藥物過敏等患者,感冒時還是就醫為宜,不要自行購買感冒成藥服用。

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咳嗽、流鼻水...該吃哪一種感冒藥? 藥師依症狀教你正確吃藥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助孩子肌肉、大腦發育!多早開始? 答案最好從2歲就開始

 
陳 鈞凱
·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運動對身體好,養成運動習慣更得從小扎根,但要從多小開始?最佳答案,國健署給了官方版建議,最好2歲就要開始讓孩子運動才好,且只要利用伸展、傳接球等簡單運動,就有配合孩子大肌肉動作發展的好功效,重點在於每天要動30分鐘以上。

兒童節前夕,國健署大推「寶寶123,一起動滋動」觀念:全家「1」起動、「2」歲動出好情緒、每天「30」分鐘以上,鼓勵家長抽空陪伴幼兒,一起將運動融入遊戲,培養幼兒的動態生活習慣。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幼兒時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形塑孩子健康促進習慣最重要的時期。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指出,包括吸菸、喝酒、身體活動量不足與不健康飲食都是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每周至少累積420分鐘。

第一步得全家「1」起動,羅素英強調,希望孩子愛運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都要動起來。尤其,可以配合兒童發展階段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搭配多樣化的基本動作形式,像是走、跑、跳、攀爬等移動性技能,以及具有遊戲成份的活動,帶領小朋友做伸展、躍馬步、跨步跳及傳接球等運動,促進親子活動。

「2」歲的幼兒正是喜歡跑跑跳跳的年紀,國健署建議,得趁此時及早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一方面可提升幼兒的體能,一方面還可提高孩子正向情緒,把握腦部發展黃金期。

羅素英說,最後就是每天「30」分鐘以上,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由父母或照顧者親自帶領小朋友一起動一動,在安全範圍內,不僅讓孩子的身體活動量達到運動的效果,更可以培養親子間的感情。

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目前亦提供「兒童健康手冊」、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居家運動策略供民眾瀏覽下載(網址: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878)。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捲潤餅熱量遠比你想的胖! 隱藏熱量全在這「快挑掉它再吃」

必看!清明連假掃墓出遊「防疫規定」是這樣 亂摘口罩最重罰1.5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健康成長 鐵定重要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
·1 分鐘 (閱讀時間)
 
 

鐵質缺乏是全球兒童最常見的礦物質缺乏。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表示,在兒童過敏科門診裡,慢性過敏氣喘的孩子,因為長期處於慢性發炎,身體內鐵質的調控,會轉向抑制鐵質的吸收及應用,形成「發炎性的缺鐵」狀況,對於這些發炎性缺鐵的孩子來說,需要積極控制過敏,才能解鎖身體對鐵質的應用,鐵質的運用足夠了,才可以幫助身體的免疫力正常;也有孩子是同時存在兩者。

羅玉芳說,如小女孩入睡後夜咳連連,咳得厲害有時還會大吐特吐。難受、睡不好,白天幼兒園經常請假,感冒藥吃了很久也不見效,又偏食,在抽血檢查時,可以安排鐵質的測量。鐵質在免疫方面的影響,包含了降低白血球的殺菌力、減弱淋巴球產生細胞激素的能力,和減少身體產生免疫球蛋白G的量,同時也使得免疫力失衡,孩子在臨床上的表現就是,容易受感染,過敏體質不易改善。

羅玉芳指出,長期的過敏,除了讓孩子睡不好外,也影響到發育成長,慢性發炎更會造成「發炎性的缺鐵」,在疾病及營養多方面,大大地影響著兒童未來的健康。孩子過敏氣喘的原因多樣,如果合併營養因素的不足,治療時應合併考量,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羅玉芳鼓勵父母給孩子的飲食攝取依著「我的健康餐盤」的建議,要多樣多色及均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日期:2021-01-06 作者:王 芊淩 廖小姐長年受鼻涕倒流的困擾,睡覺時鼻涕倒流引發慢性咳嗽,且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連帶影響睡眠及工作精神狀況,甚至有時候要忍受擤不出來的鼻涕順著咽喉吞下去這種異物噁心的感覺。 鼻涕倒流更常發生在兒童身上! 去年更因嚴重引發氣喘,導致廖小姐必須每天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型類固醇治療,長期的身體不適令她崩潰,求醫20年從未能得到改善。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成人身上,衛福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鼻涕倒流更常發生在兒童身上。」 有些爸媽帶小朋友就醫時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孩子抵抗力較差?」其實很多案例是感冒未治癒而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所造成。 這些症狀都跟鼻涕倒流有關 鼻涕倒流的症狀並不會隨著年齡而消失,有些甚至更加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種種情況都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且像慢性疾病一樣長年困擾。 主要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除了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但這些情況如果能在小時候就治癒,長大就不會有這些煩惱。 鼻竇炎: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會造成夜咳,若衍生為慢性鼻竇炎,病症治癒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過敏性鼻炎:鼻涕呈現多為清水狀,且量不多,像水管關不住的流水般,較不容易造成咳嗽。 少吹到冷風減緩鼻涕倒流症狀 中醫治療依症狀分為肺熱型、肺寒型、肝經濕熱型、腸胃型共四型。肺熱型者的鼻涕黃稠、易口乾,肺寒型者的鼻涕較清、易怕冷、不易口渴,肝經濕熱型者的鼻涕清、人淺眠、睡眠品質不佳,腸胃型者易有腸胃脹氣、噁心、頭暈的症狀。 郭建志醫師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夜晚不要受風寒,配合醫囑服藥並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鼻涕倒流讓喉嚨好癢、咳嗽咳不停,可以用這4招來改善! 咳嗽可能是鼻涕倒流造成的!一次看懂3個鼻涕倒流的原因 晚上常常鼻塞睡不著?耳鼻喉科醫師:要常清鼻子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6381?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大原因造成兒童夜咳!「發炎性的缺鐵」最容易遭忽略

 
 
王芊淩
·3 分鐘 (閱讀時間)
 
 

四歲半的小女孩每天晚上入睡後夜咳連連,咳得厲害時有時會大吐特吐。但她都本來就因為胃口不佳,晚餐根本沒吃什麼,咳得似乎都要把整個胃吐翻出來了,只是服用感冒藥也不見改善,兒科醫師指出:「其實在兒童過敏科門診裡,這樣夜咳的小朋友其實並不少見。」

孩子睡不好外,也影響到發育成長,後來醫師幫小真抽血檢查時,特別安排了鐵質的測量,發現小真血液中的鐵質嚴重地不足,原來造成夜咳也跟身體營養素有關。

兒童夜咳有三大原因:鼻涕倒流、過敏性氣管發炎、發炎性的缺鐵

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指出:「常見兒童夜咳的原因,包括:鼻涕倒流、兒童過敏性氣管發炎等。」

該起個案小真的身高、體重,都落在生長曲線的50百分位。雖然不顯得瘦弱,但問診時得知孩子非常偏食,只喜歡吃白米飯,只吃高麗菜、花椰菜及糖果了。羅玉芳高度懷疑是營養不均衡,特別安排了鐵質的測量,鐵質都嚴重地不足。

補充鐵質後夜咳狀況也改善

羅玉芳在治療上除了標準的兒童氣喘用藥外,還包含鐵質的補充,果然在兩三個星期後,小真的夜咳不只越來越輕微,頻率也越來越少。其實,當鐵質足夠血色素回升,過敏夜咳頻率明顯減少許多。

其實鐵質是所有生物體都需要的營養素,舉凡能量的製造、氧氣的運送、細胞的繁殖、免疫力的調控等等,雖然鐵質如此地重要,但鐵質缺乏也是全世界兒童最常見的礦物質缺乏。

鐵質缺乏的定義有眾多的版本,依不同年紀、不同的慢性疾病而有所不同。WHO對兒童鐵質缺乏的定義有二:

  • 鐵蛋白小於12 ug/L (小於5)或小於15 ug/L (大於5)

  • 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6%

身體慢性發炎也會抑制鐵質吸收

羅玉芳解釋:「如果孩子是因為偏食,導致鐵質攝取不足,是單純性的『營養性缺鐵』;但是如果是慢性過敏氣喘的孩子,因為長期處於慢性發炎,身體內鐵質的調控,會轉向抑制鐵質的吸收及應用,形成『發炎性的缺鐵。』」

對於發炎性缺鐵的孩子來說,需要積極控制過敏,才能解鎖身體對鐵質的應用,鐵質的運用足夠了,才可以幫助身體的免疫力正常;也有孩子是同時存在兩者。

「長期的過敏,除了讓孩子睡不好外,也影響到發育成長,慢性發炎更會造成發炎性的缺鐵」羅玉芳說到。在疾病及營養多方面,大大地影響著兒童未來的健康。孩子過敏氣喘的原因多樣,如果合併營養因素的不足,治療時應合併考量,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均衡飲食、避免營養素不足,從小讓孩子有健康的體質。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夜咳、有痰可能是肺臟太濕了,快按5穴位讓濕氣退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不好可以吃高纖食物? 1重點須知,順便告訴你哪些食物能潤腸

 

飲食精製,多了美味卻少了高纖,若又加上高油、高熱量,難免產生肥胖與便秘,排出體內廢物就會變得困難。而最好的飲食策略是選擇可潤腸助排便的高纖食物;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吃高纖食物時,也要多喝水,否則,即使吃再多的潤腸食物,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讓糞便更加硬結,就會更難排便。

 

潤腸食物避免便秘 這些細節缺一不可

 

營養師洪若樸提醒,要做好腸內大掃除,除了選擇潤腸食物之外,還要調整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作息正常、三餐定食定量、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攝取足夠的液體水分、按摩運動也不可少等。

 

 

海帶

 

有人形容海帶是促進腸胃蠕動的加速器,一點也沒錯。海帶除了富含 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鈣、磷、碘、鉀、硒、葉酸等營養素也不少。 且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及食物纖維,可迅速清除血管壁上多餘的 膽固醇,幫助胃液分泌,達到促進消化的目的。海帶中的水溶性纖 維,比其他食物的纖維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能幫助身體順暢排便。

 

|小叮嚀|海帶並非人人都能過量食用,尤其是有甲狀腺機能亢進 的人,通常建議不要(或少量)食用,因為海帶中的碘含量豐富,可能加重病情;也建議孕婦及哺育期婦女盡量少吃,以免過量的碘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兒及嬰兒體內,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黑木耳

 

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質與植物膠原的黑木耳,不但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脂質吸收,對緩解便秘也很有幫助。尤其,黑木耳含有豐富的鈣質、鐵質,能養血駐顏、改善缺鐵性貧血,對健康很有助益,更 有「素中之王」的稱號。

 

100公克的黑木耳中就有6.5克的膳食纖維,這些膳食纖維中的可溶性纖維還能降低膽固醇及脂肪酸,減少血栓的機會、降低體內對醣類的吸收,進而調控血糖的濃度。此外,黑木耳也有類似菇菌類食物的效果,含有多醣體,可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是很好的養生食物。

 

現在流行喝黑木耳汁是否仍具營養價值?洪若樸認為,黑木耳打碎熬煮之後,雖然仍有營養成分,但卻少了咀嚼的口感,維持飽足感的時間也會縮短,另外,要注重來源品質。

 

|小叮嚀|黑木耳有飲食禁忌,有凝血功能問題的人不宜,腸胃虛 弱且容易腹瀉的人也要適量攝取。

 

 

筊白筍

 

俗稱「美人腿」的筊白筍是屬於禾本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於種植 時常存在水裡,蘊含的水分充足,每100公克含有93.5公克的水分,再加上纖維含量豐富,熱量又低(每100公克只有22大卡),提供咀嚼可有飽足感,是減肥愛美人士減肥時的好食材。

 

筊白筍含有多種營養素,包括鈣、磷、鐵、維生素ACB₁B₂等, 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對人體的健康很有幫助。

 

|小叮嚀|筊白筍含有草酸與草酸鈣,為了不影響體內鈣質的吸收,建議要避免跟豆腐一起食用。且因草酸鈣不容易溶解於水及胃液之中,並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會在腎臟中形成結石,其中又含豐富的鉀,因此,若有腎臟功能不全的人建議少量食用。

 

 

牛蒡

 

牛蒡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居各種蔬菜之冠,平均每100公克含有5.7公克的膳食纖維,是胡蘿蔔的2.6倍、花椰菜的3倍。但除了高纖維量之外,牛蒡還含多種營養素,可說是蔬菜中營養價值很完整的食材。

 

尤其牛蒡的膳食纖維中含有菊糖(菊苣纖維),是腸道益生菌很重要的養分,能幫助保留益生菌於腸道中,促進消化及腸道蠕動,讓排便順暢,同時還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

 

牛蒡在保肝、養生的功效也頗受關注,主要是其中多種多酚類植物素可提供肝臟的代謝能力和解毒功能,再加上蘊含多種礦物質如鈣、鋅、鎂等 抗氧化特性,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小叮嚀|雖然牛蒡營養價值高,但因食性屬寒,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建議感冒或營養狀態不好時,不適合多吃,且若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也最好不要狂飲牛蒡茶,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奇異果

 

奇異果的綜合抗氧化指數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僅次於藍莓,更遠強於蘋 果、水梨、西瓜等日常水果,且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縮短有害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讓排便順暢。

 

有研究發現,1天吃2顆奇異果,就可滿足人體1天所需13的營養素, 不但營養,還有美白、穩定情緒、紓壓抗疲勞的功效。此外,每100公克奇異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就有62毫克,等於1顆半奇異果,就可滿足人體天的需求。

 

 
 

|小叮嚀|奇異果的鉀離子含量不低,因此,建議腎功能不好、尿毒或洗腎患者不要食用;且因寡糖、果膠、膳食纖維含量高,對嚴重貧血、經常腹瀉者也要少吃。更重要的是,奇異果為致敏食物之一,可能導致過敏發生,建議有過敏體質及年齡低於2歲以下的小孩,最好避免食用。

 

 

香蕉

 

台灣是香蕉的盛產國,不僅香甜好吃,營養價值也超級豐富,且各年齡層都可食用。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與鎂離子,能預防肌肉抽筋、消除疲勞,非常適合運動中及運動後食用。

 

香蕉含大量醣類與綜合性的營養素,可以充飢也可補充能量來源,更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加上含有果膠能潤腸通便、寡糖成分又能增加腸道益 菌,可幫助改善便秘,是很好的潤腸食物。有研究指出,香蕉中的營養素 還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對穩定情緒很有幫助,可以讓人覺得開心歡 樂,因此,香蕉被稱為「開心食物」。

 

|小叮嚀|香蕉中的鉀離子含量高且糖度不低,因此,罹患糖尿病及腎臟病的人要酌量使用,以免身體不適。

 

 

芭樂

 

芭樂與芭樂籽都是高膳食纖維的食物,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增 加腸道好菌。芭樂幾乎從裡到外都對人體有好處,包括芭樂的植化素含榭皮素、多酚、維生素C還可增加體內抗氧化力,礦物質鉀也可幫助調節血壓。

 

|小叮嚀|很多人以為吃芭樂籽會導致便秘,其實原因出在食用的 人腸胃功能原本就不好,再加上水分攝取量不足所導致。只是,因 為鉀含量高,容易使血鉀濃度上升,因此,腎功能不好的人不要過 量食用。

 

 

木瓜

 

有「百益果王」之稱的木瓜,膳食纖維含量也不低,也同時具有蛋白 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營養價值高,熱量也低,且含有木瓜酵素,可 幫助人體消化,促進對蛋白質的分解和吸收。

 

屬於黃色水果的木瓜,更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不但可以保護雙眼, 也能保護心血管,是最天然的抗氧化劑。

 

|小叮嚀|木瓜中的類胡蘿蔔素是天然的色素,容易沉澱在皮膚上,吃太多可能會導致皮膚蠟黃,且不建議孕婦、過敏體質等人過量食用。

 

 

鳳梨

 

鳳梨不僅可生吃也能入菜,除了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外,有機酸、維生 B₁、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鉀等營養素含量也不少,尤其,維生素C更是蘋果的5倍,且含有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幫助人體對蛋白質的與消化。再者,鳳梨中的醣蛋白質酵素及鹽類,也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改善腹瀉、消化不良,更有助於解決夏天食慾不振的困擾。

 

|小叮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鳳梨食性平和,一般人皆可食用,但若有凝血功能障礙、胃病或胃潰瘍等疾病者,則建議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症狀。

 

 

菇類

 

無論是香菇、秀珍菇、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或蘑菇等,在中西醫學上的評價都很高,普遍認為具有「益氣延年、輕身不老」的功效,也就是說,多吃菇類能補養身體,延緩衰老,增強體力,避免肥胖。

 

菇類的脂肪含量低,熱量又少,比起一般蔬菜更是低了許多,且每百公克的菇類,蛋白質含量就有23公克,一直是許多減肥的人最愛食用的瘦身食材。況且,菇類中的多醣體經研究證明,是目前最強的免疫調節食材之一,對於免疫力的維持很有幫助。

 

|小叮嚀|不同種類的菇,都有其獨特的口感與香味,且富含非水溶性纖維,能提供飽足感,且對排便順暢更有助益。不過,若是糖尿病患者、脾胃虛寒的人,則不建議食過量食用。

 

胃不好吃高纖食物   循序漸進為上策

 

洪若樸指出,如果以往少食用膳食纖維的人,突然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吃過量,就會令腸胃蠕動量突然增加,而造成脹氣等腸胃不適的症狀,因此,最好的食用方式是循序漸進,一次不要吃太多,才能減輕身體的負擔。

 

延伸閱讀: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吃飽立刻運動會讓胃下垂? 醫曝「關鍵原因」...身材纖細、節食要留意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 分鐘 (閱讀時間)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高麗菜 適合做為減醣飲食


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8克,且幾乎不含脂肪,而膳食纖維1.1克,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適合做為減醣飲食。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含有維生素A、B群、葉酸、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抗老化。再者,高麗菜為少數含有維生素U的蔬菜,具有修補黏膜的功效。

有助抑制癌症細胞 降低這4種癌風險


此外,高麗菜含有吲哚素、異硫氰酸酯,更有助抑制癌症細胞的生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降低罹患胃癌、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等4種癌症。


除了具有抗癌效果,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低膳食纖維蔬菜,加上含有維生素U,因此,不會增加腸胃負擔,還可修補腸胃道黏膜,經常胃痛、牙口不好的老人均可多多食用。


不少網友認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高麗菜,為此,劉怡里說,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確實不宜飲用以高麗菜為主的蔬果汁,但可以少量食用高麗菜。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腸胃不好可以吃高纖食物? 1重點須知,順便告訴你哪些食物能潤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氏症篩檢方式好幾種.你選哪一種?臺大李建南主任提醒:選擇沒有好壞,貴的不一定正確

一旦確定懷孕,胎兒健康就成了孕媽咪最關心的事。為了掌握胎兒健康,總是認真地認識各項相關檢查,仔細評估自費檢查的必要性,其中,最讓孕媽咪燒腦的就是唐氏症篩檢,因選擇性較多,該怎麼選才能降低自身所能承受的風險呢?

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但你能想像嗎?好久好久以前,產婦在產房生下唐氏兒,只能聽天由命地接受,如今,只要抽血或是羊膜穿刺,就能知道胎兒第21對染色體是否有異常。

 

產前診斷為唯一預防方式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李建南表示,「謝豐舟老師說過,台灣在1994年開始推動孕婦懷孕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在這之前,幾乎是每天生下一個唐氏兒,推廣篩檢多年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2年在產前發現的唐氏症有309名,而出生的唐氏兒有39名」。

已故的婦產科名醫謝豐舟早年即明確指出,「唐氏症既不能靠疫苗預防,也無治療方法,唯一辦法是透過產前診斷,即羊水檢查來避免」。自1980年推廣高齡產婦接受羊膜穿刺,然而,即使高齡產婦的受檢率達到100%,仍未能解決唐氏症的問題,因為70%的唐氏症兒來自非高齡婦女所生,卻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接受羊膜穿刺,因此醫界思考如何在非高齡孕婦中,把高危險者篩選出來接受羊膜穿刺,就成了全面解決唐氏症的最大挑戰。

 

1994年起推動篩檢

李建南醫師指出,在1994年推廣的是「第二孕期二指標唐氏症篩檢」,到了2006年則推動「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以抽血+胎兒頸部透明帶超音波方式檢查。不過,礙於以超音波檢查的胎兒頸部透明帶的測量技術必須被嚴格要求,以符合標準規範,操作醫師必須通過認證才能執行,多少限制了檢查的普及性。

台灣自2008年起採用「第二孕期四指標唐氏症篩檢」,若未能及時於第一孕期受檢的孕婦,可在第二孕期接受篩檢。隨著醫學的進步,2012年又多了「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因檢出率相當高,讓許多孕媽咪趨之若鶩,連不少高齡產婦也傾向改以抽血即可檢測的NIPT,代替有1/1,000破水機率的羊膜穿刺。

 

 


跟著政策走的篩檢流程

由於唐氏症篩檢的方式有多種選擇,不免讓許多孕媽咪陷入選擇性障礙,李建南醫師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跟著政策走,以34歲為分界,小於34歲的接受篩檢,大於等於34歲及有相關適應症的,接受侵入性診斷檢查(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

他以臺大醫院的唐氏症篩檢流程提供孕媽咪參考:


 

唐氏症篩檢方式說明

小於34歲孕婦可先接受篩檢,唐氏症篩檢有3種方式,李建南醫師說明如下:

.第一孕期母血唐氏症篩檢

主要利用超音波篩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心臟三尖瓣血流、靜脈導管血流與鼻骨情況,以及抽取母血,測定血清中的妊娠性血漿蛋白-A (PAPP-A)和人類絨毛性腺激素(β-hCG)的值,以估算唐氏症的風險。

受檢的同時,可自費進行早期胎兒結構篩檢,檢查是否有重大胎兒結構異常,如:無腦症、臍膨出等。

若篩檢結果顯示孕婦懷有唐氏症胎兒的風險值低於1/1,000,則表示生出唐氏兒的機率甚低,通常不需要進一步做羊膜穿刺,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完全不可能生出唐氏兒」;若風險值高於1/270,則建議孕婦接受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以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症。

風險值介於於1/1,000至1/270時,胎兒是唐氏症的風險值位於中間值,建議進行「第二孕期母血四指標唐氏症篩檢」。

.第二孕期母血四指標唐氏症篩檢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也是透過抽血篩檢的方式,檢驗血液中的胎兒甲型蛋白(AFP)、人類絨毛性腺激素(β-hCG)、游離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並考量孕婦年齡,計算評估每一位孕婦懷有唐氏症的危險機率。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篩檢

懷孕期間,因母親可透過胎盤交換氧氣和養分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因此會有一些胎兒的DNA片段游離到母血中,所以在懷孕10週後,母血存在少量胎兒/胎盤游離DNA,透過抽血,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及生物資訊學分析,檢驗胎兒是否有染色體套數異常的問題。

要提醒的是,若報告未檢出胎兒染色體套數異常時,並不表示胎兒100%正常,因為檢查有其極限。反之,當檢出異常時,也可能只是因胎盤鑲嵌或孕婦本身染色體的干擾,所以一定要再進行羊膜穿刺才能確診。

 

選擇沒有好壞.了解檢查特色最重要

就3項篩檢方式的費用來看,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與第二孕期四指標唐氏症篩檢約2,500~3,500元,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收費約從13,000元起跳,對照診出率,李建南醫師認為,「C/P值最高的是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至於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雖然費用較高,但99.5%的準確度吸引不少孕媽咪,近幾年來,受檢的人有增加趨勢;沒能趕在第一孕期(11-13+6週)受檢的孕婦,或是產檢單位不能提供頸部透明帶檢查,則可選擇中期四指標唐氏症篩檢。

隨著孕婦的自主性提高,對於選擇哪一種篩檢方式,不再只是聽醫師說而已;當然,醫師也不會幫孕婦做決定,而是善盡提供資訊的責任,讓孕媽咪知道有哪些檢查,說明每一種檢查的特色,最後由孕婦本人自行決定。

在孕婦自主決定下,可看到非高齡孕婦想要一個準確的結果,願意承擔羊膜穿刺有流產的風險,就會直接做羊膜穿刺;也有高齡孕婦好不容易才懷孕,尤其是接受人工生殖,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懷孕的孕媽咪,因為擔心羊膜穿刺有1/1,000的破水機率,於是捨棄羊膜穿刺,改做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

李建南醫師表示,「隨著個人價值觀與需求不同,還有各自必須考量的因素,最後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沒有好壞,不過,大家應該有的認知是:貴的不一定正確」。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認清篩檢與確診的差異

李建南醫師提醒,「選擇前,應該先充分理解每項檢查的優缺點,認清篩檢跟診斷性檢查不同」。

他解釋,羊膜穿刺之所以成為診斷性的檢查,乃是取得羊水裡的胎兒細胞進行染色體、基因或生化的檢查,進而了解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疾病。

診出率高的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則是以抽母血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異常。因為母血中有胎兒的胎盤細胞、血球細胞,利用生物科技將這些凋零細胞中的DNA回推胎兒染色體的狀況。然而,「孕媽咪的母血有90%的遺傳物質是自己的,僅有10%是胎兒的,第一代的技術將母體與胎兒混在一起估算,第二代雖已可分出兩者差異,但終究不是完整的胎兒細胞,而是DNA碎片,因此,所有的NIPT皆有偽陽性和偽陰性的問題」。

他補充,「牽涉到母體與胎兒的DNA比例,太早做不準,約妊娠10~12週做比較準」。甚至抽左手臂或右手臂的血,所抽到的血會有DNA比例不同的狀況。

因此,若選擇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需要評估檢驗的專一性與敏感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李建南醫師解釋,「偽陽性是指胎兒正常卻被篩檢出有問題,這問題不大,反而會因為提高警覺,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確認狀況;麻煩的是偽陰性,明明胎兒有問題卻被判定正常」。因此,偶爾會聽到明明檢查說是低風險,但生出的孩子卻有問題,然後家屬就回頭指責檢驗有問題。

無奈受限檢體是兩管各10c.c.不到的母血,沒有完整的胎兒DNA,而且是用生物資訊軟體進行估算結果,難免會存在偽陽性和偽陰性的問題,所以,提醒孕媽咪一定要有「篩檢並非診斷,沒有保證100%正確性」的認知。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成長配方奶粉竟不是乳品?!專家來解答!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營養師 吳芃彧、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 許惠玉、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金惠民、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 翁少萍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希望孩子能長得頭好壯壯!但你知道嗎?這些幼兒成長配方奶粉不一定是乳品!更額外添加精製糖,恐造成幼兒未來罹患糖尿病、中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成長配方未標示奶粉含量 過多添加物非乳品
 
依據食藥署標示規定,調製乳粉定義「由生乳、鮮乳、或乳粉等為主要原料,並佔總內容物含量50%以上」,並應標示乳粉含量百分比。而市售幼兒成長配方,雖然看起來像奶粉,但多數未詳實標示奶粉含量,不能稱做奶粉、乳粉。
 
營養師吳芃彧指出,政府對於1歲前的嬰兒配方奶粉有嚴謹規範,成分必需符合國家標準,才能上市販售,但幼兒成長配方屬於一般食品,則不受法規限制。
 
市售高達8成幼兒成長配方,其主要成分是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麥芽糊精、葡萄糖、玉米糖漿、乳清蛋白等,含醣量比純鮮乳多30~120%,且多為精製糖。
 
別讓含量高的精緻糖 影響孩子的健康
 
在習慣攝取高糖的幼兒成長配方之下,除了影響媽媽持續哺乳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孩子正餐的進食量,進而造成幼童無法養成咀嚼、吞嚥及學習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甚至無法好好吃頓正餐,形成飲食壞習慣的惡性循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幼兒成長配方不能取代孩子每天所需的純乳品。但是多數家長通常讓孩子攝取成長奶粉後,就不會再額外讓孩子攝取乳品,反而導致幼兒的乳品攝取不足。
 
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翁少萍表示,根據澳洲雪梨大學於《營養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糖分,可能導致蛀牙、肥胖等,甚至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癌症等。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進一步說明,幼兒成長配方實在不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素,且WHO、德國營養委員會、德國兒科醫學學會、美國農業部等各國相關權威機構也大多抱持相同的觀點。
 
金惠民指出,幼兒成長配方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若仰賴幼兒成長配方,反而讓寶貝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對天然食物的排斥,影響自幼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機會。
 
翁少萍強調,2~18歲的人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小於總熱量的5%,約不超過15~25g。包含額外添加到食品與飲料的糖;天然存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不包含新鮮蔬果和牛奶中天然的糖。嬰幼童攝取量應該更低。
 
1歲後就讓孩子學習正常飲食 才能正常成長
 
許惠玉呼籲,幼兒滿1歲以後即可開始正常飲食,均衡攝取6大類新鮮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以達到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她提醒,每天需攝取2杯480 mL的乳品,如鮮奶、保久乳、優酪乳、全脂乳粉等。
 
特殊情況才使用 請兒科醫師或泌乳顧問評估
 
不要貿然使用標示為「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兩者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習慣。
 
吳芃彧補充,當媽媽無法哺乳、乳水不足,或是幼兒嚴重偏挑食、進食困難,如唇顎裂、癲癇等特殊疾病,建議由兒科醫師或泌乳顧問評估,才適合使用嬰幼兒成長配方。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過敏從母胎內就決定!竟與媽媽孕期體重增加有關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1 分鐘 (閱讀時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撰文/健康星球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孩子的過敏機率居然和準媽媽的體重有關係?最近1項研究表示,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體重會隨著孕期增加,而出生後的孩子將來罹患過敏的機率也隨著媽媽體重增加過多而上升,研究人員指出,這兩者之間必定存在關聯性。

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有關係

 

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以及食物或藥物過敏等的高風險相關。研究團隊在2019年4月12日至6月1日之間評估了15,145對母子。

 

研究結果發現,與懷孕期間建議的標準體重的媽媽,大約是22至33磅比起來,體重增加33至55磅的準媽媽所生的的孩子,將來罹患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或食物或藥物過敏的風險增加了13%,同時也增加9%發生濕疹的機率。

 

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

 

研究認為,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懷孕前媽媽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都會改變子宮內部的環境,就可能會影響胎兒免疫系統的發育。

 

★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常挑食、胃口差?營養師分享6招讓孩子找回好食慾

 
閱讀時間約3分鐘 (1270 字)

採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受訪專家/林佩璇營養師

許多小朋友都有挑食、胃口差、忽然攝食量減少的問題,讓家長或照顧者很煩惱,林佩璇營養師本身也是一名媽媽,將不藏私地分享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吃飯,長高高長肉肉!

在林營養師的FB上經常可以看到和孩子的互動,對於挑食的幼兒(1~3),林營養師表示面對這時期的孩子,家長或照顧者的應對方法,就是輕鬆一點,例如可以藉由唱歌、小互動、玩的方式,讓孩子乖乖張口吃飯。

【範例:唱誦兒歌「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一邊唱誦兒歌,一邊輕點孩子的鼻子,示意張開嘴巴,將湯匙和食物一起送入口中。】

由於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是天性,因此可以帶著孩子,從市場採買食材,回到家處理食材,甚至煮菜的過程;由於煮菜的部分牽涉身高及安全的考量,可以和孩子溝通,並準備適合小孩使用較為安全的刀具、剪刀,讓孩子參與處理食材的過程;因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熟悉,幫助孩子接受食物。

在網路上有一些媽媽會分享把青菜切碎或研磨加入菜品中,促使孩子吃青菜,但有些孩子還是非常厲害可以把小小一片的青菜挑出來,林佩璇營養師建議在調整孩子挑食不吃青菜這件事上,父母應該先以身作則,確實做到不挑食的榜樣。如果父母挑食僅是對青菜味道喜好的問題,可以利用不同的烹調方式(例如:害怕青椒味道,可以加入豆豉矯味;有苦味的青菜,可以先清燙過再炒,或是利用柴魚的香氣矯味),讓父母先發自內心接受這項食物,當父母親的飲食習慣是搶著青菜吃,這樣孩子就會模仿父母,從根本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

對於某些時期的孩子如:1~3歲幼兒期,會忽然1~2餐、幾天吃的量變少,或是原本喜歡的食物忽然不吃,這都是正常的,只要確認孩子的生長曲線指標仍在正常範圍內,是不需要過於擔心驚慌的,可能原因跟孩子對食物的喜好還沒固定,而且成長的速度減緩,對食物的熱量需求沒有像嬰兒時期這麼大量,或是運動量不足、正餐前吃了點心有關。

林佩璇營養師「6招治挑食兒」

  1.   帶孩子一起去市場或賣場挑食物。(記得戴口罩)
  2.   讓孩子一起進廚房幫忙。

例如:洗菜、摘菜葉(孩子一定不會做得很好,但家長可以接續在孩子後面協助完成,記得感謝並肯定孩子。)

  1.   讓孩子自己吃飯。
  2.   菜色提供2種選擇就好,一是孩子原本就喜歡的食物,另一項則是新食物。
  3.   以身作則。《孩子是看我們怎麼做(模仿),而不是聽我們說什麼。》
  4.   父母親在孩子面前表現真心喜歡食物、好吃的感受。

找回好食慾及學齡前孩子熱量及分配建議:

3正餐+1點心(點心只是為了補正餐的不足)

1.  1~3歲-需要1150大卡~1350Kcal

2.  4~6歲-需要1400大卡~1800 Kcal (視性別/活動量而定)

3.  正餐與點心間隔2小時,點心熱量控制250大卡內(如:240ml鮮奶+小蘋果+開心果10顆)

4.   飲料只供應白開水及牛奶。減少含糖飲料及含咖啡因飲品(奶茶、可樂、茶、茶凍等)

5.   足夠的活動量幫助孩子找回好食欲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養孩子多元能力該怎麼做?專家建議,親子共讀把握3原則,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聞稿仁愛院區 復健科 潘子儀 語言治療師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能開啟寶寶對世界的想像力,因此,每天晚上撥出時間與孩子一同閱讀繪本,成為例行工作。但有人困惑,每天的親子共讀時間,對孩子的具體幫助是什麼呢?共讀時該注意什麼事項才能讓孩子更有所體悟?
探索繪本世界,培養孩子多元能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潘子儀表示,繪本不只是形式上的閱讀,還能成為幼兒了解日常生活經驗的工具,亦可藉由繪本的故事提升孩子情緒控制及社會互動的能力。
 
透過繪本中的角色,讓孩子將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帶著孩子去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出現了什麼情緒?以及如何去解決?因此,透過繪本孩子能夠獲得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累積不同的經驗。
 
潘子儀進一步說明,不僅如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培養美感以及刺激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親子共讀,增進親子關係最佳良方
 
潘子儀指出,親子共讀繪本已被證實是增進親子關係、強化親子對話的最佳方法,甚至在胎兒五個月大聽覺器官開始發育時,爸媽便可以開始藉由朗讀,讓腹中的孩子聽故事。
 
出生後,在孩子0~3歲腦部快速發育時期,便可以開始讓寶寶接觸故事書及閱讀。每個階段會有些許不同的共讀技巧,但在共讀的過程裏頭,我們培養孩子喜歡書、喜歡聽故事,進而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事物,開始學習口語表達。
 
除此之外,繪本共讀還能幫助孩子建立早期讀寫萌發的能力。所謂「早期讀寫萌發」,指的是孩子在真正出現讀及寫的能力之前,需要發展出來的相關能力,像是「如何讀一本書」、「音韻覺識」、「印刷字體和塗鴉的辨識能力」、「文字慣用用法」、「字形的知識」等,這些都是屬於幼兒時期讀寫萌發的範圍。
 
潘子儀說,研究發現,對書本的喜愛及閱讀的熟悉感,在孩子日後就學的學習表現會優於同齡孩子,其中,又以閱讀理解能力、語文、數學、科學等各領域表現最為明顯。
 
3T原則共讀小技巧,創造豐富語言環境
 
在共讀的技巧中,除了被廣泛運用的「對話式共讀」外,潘子儀更分享了一項重要技巧,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博士所提出的「3T原則」,只要簡單地練習,就能更有效地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3T原則」,包括共情關注(Tune In)、多說一點(Talk More)、輪流說話(Take Turns)。然而此原則不侷限於繪本共讀時,亦可延伸到許多日常生活中,例如:遊戲活動、日常對話、用餐時間等,只要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皆能運用。
 
第一個T  共情關注
 
潘子儀說明,家長跟隨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維持兩人之間在同一個「頻道」,並回應孩子的帶領,擴展延伸相關內容。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跟隨孩子的注意,而非要孩子跟隨家長。
 
第二個T  多說一點
 
不光是話語數量,話語類型和說的方式,更是重要。家長可多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實況報導孩子正在做的事、少用代名詞多用具體的名詞,或是幫助孩子擴展、延伸他們不夠完整的句子。
 
例如:當孩子說「貓咪,魚魚」,家長可以擴展為「對阿,貓咪在吃魚魚」;如果年紀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擴展為「貓咪在吃大大的魚」,或是「貓咪在吃黑色的魚」等,提供孩子更完整、更豐富的內容。
 
第3個T  輪流說話
 
潘子儀發現,許多父母在陪孩子看繪本時,多數只有「父母讀」給孩子聽,而非「共讀」,孩子因此少了許多練習描述事情或表達的機會。
 
就像小時候,老師上課時,在台上奮力講解,卻缺乏與學生交流、互動,台下學生很容易恍神、分心,甚至睡著。小朋友也是一樣,不妨多創造機會並邀請孩子參與對話,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
 
潘子儀解釋,讓孩子參與對話的方式有很多,善用五個WH問句是不錯的方法之一,像是問孩子:這是甚麼啊?這是誰?在哪裡?怎麼了?甚麼時候?為什麼?都是不錯的問答方式。

延伸閱讀

 參與回覆

想說些什麼..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滿周歲後喝配方奶粉含糖量高 恐提早陷入糖糖危機

 1479
陳敬哲 報導
寶寶滿周歲後喝配方奶粉含糖量高 恐提早陷入糖糖危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配方奶產品多數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一旦習慣了甜味,就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寶寶怎麼會這麼愛吃甜食,如同小螞蟻?研究發現,原因可能在於滿1歲後,家長挑選了含有精緻糖的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幼兒從小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長大後便「無糖不歡」。董氏基金會呼籲媽媽延長哺乳時間,而成長配方奶粉應清楚標示含乳量及含糖量。


寶寶滿1歲以後可正常飲食 營養攝取不馬虎


根據WHO與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幼兒滿1歲以後可開始正常飲食,建議給予全脂牛乳,和其它類新鮮食物來滿足幼童的營養需求,達到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纖維及植物營養素。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除了省去料理烹調副食品的時間,還可以攝取更多的營養成分,但果真如此嗎?


許惠玉指出,當孩子開始攝取嬰兒配方食品(奶粉),就可能展開了這一生偏食之路,因為許多相關產品均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一旦習慣了甜味,就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日後造成許多青少年就不喝白開水,認為沒味道。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常添加較高糖分 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增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屬於一般食品,一般來說,醣含量比鮮奶多了30%至75%,且多為精緻糖、含香料,如果寶寶滿1歲之後,媽媽即停止哺育母乳,全部改喝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這可能影響正餐的進食量,延緩咀嚼、吞嚥等功能發育,且較難養成學習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


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1項研究發現,幼兒成長配方常添加較高的糖分(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腰圍增加、視力不良等,甚至提升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強調,近幾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德國營養委員會、德國兒科醫學會、美國農業部等權威機構陸續提出「幼兒成長配方是沒有必要」等結論。


配方奶粉不能取代乳品 建議媽媽延長哺乳時間


「幼兒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許惠玉建議,幼兒成長配方(奶粉)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除非是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的特殊情況,才考慮攝取成長配方。


「母乳哺育好處多多」許惠玉說,寶寶可以從母奶感受媽媽吃下去食物的味道,培養多元味覺,增加孩子日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好,減少偏食,是嬰兒配方食品(奶粉)所無法做到的。小兒科主任毛心潔也指出,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所有營養素、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也是嬰幼兒成長配方奶粉無法取代母乳的。


金惠民表示,嬰兒出生後以母乳為主,4至6個月大時,補充副食品,1歲開始正常飲食,並建議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每天喝2杯乳製品,如全脂鮮奶、保久乳、奶粉或優酪乳。至於如何讓滿1歲大的幼兒吃得健康,養成正確飲食習慣,董氏基金會提出4大呼籲:


1.媽媽延長哺乳時間。
2.盡早讓孩子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3.成長配方不能取代乳品。
4.成長配方應清楚標示含乳量。


許惠玉最後建議,家長應該控制幼兒及青少年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5%,而2歲以下的小朋友,更應減少精緻糖攝取量,以避免太早攝取過多糖分。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分享此文: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1422
陳敬哲 報導
幼童滿1歲就該用一般食物正餐 不該讓配方奶當作主要食物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小孩滿1歲3餐就應該以一般食品為主,不應該再用配方奶當主食,除配方奶高糖份沒辦法均衡吃到營養外,更可能習慣了含糖飲食。(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孩子愛喝含糖飲戒不掉,小心是媽媽「幫忙」養成習慣!董氏基金會強調,幼兒在1歲後就應該開始吃一般食物,減少乳品攝取量,不應該使用奶粉或乳粉代替正常飲食,而兒童配方奶就是「含添加糖的食品與飲料」,假使幼童時期就習慣含糖乳品,就會漸漸對天然健康食品產生排斥,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嬰兒在前6個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營養最符合孩子需求。當小孩6個月後母親假使乳水不足,或有工作等需求,若不太方便餵母乳,可以使用1歲前配方奶,我國對1歲前營養成分有嚴格規範,規定營養成分需趨近母乳,但此時也要準備副食品讓孩子食用。


許惠玉強調,小孩滿1歲3餐就應該以一般食品為主,不應該再用配方奶當主食,但部分家長可能延續1歲前小孩的飲食習慣,加上配方奶含糖量不低,餵起來小孩比較不會排斥,但1歲後營養配方奶管理規定,如同一般乳品,因此生產商可能會用太多糖份,孩子沒辦法均衡吃到營養外,也可能習慣了含糖飲食。


董氏基金會理事長金惠民強調,幼兒成長配方即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若仰賴組合式且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的成長奶粉,反而讓幼兒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導致對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無法自幼就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


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翁少萍也說,根據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精緻碳水化合物(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兒童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等,甚至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營佳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吳芃彧提醒,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可能包含多糖類,包含乳糖、果糖、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等,醣含量比一般鮮奶多了30 %至120%。如果比純奶粉多了30至75 %,且多為精緻糖,在高糖份和香料的加持下,配方奶容易過度食用,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董氏基金會提醒,盡早1歲起就讓孩子透過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鮮奶、保久乳、乳粉等純乳品,滿足營養需求,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


董氏基金會強調,不要貿然使用「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幼兒成長或水解配方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型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分享此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王澍清 報導
·4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孕期的營養狀態影響準媽媽及寶寶健康的關鍵,準媽媽有可能在懷孕過程中,因孕吐、食慾不佳而吃不下飯,但又擔心寶寶營養缺乏,在吃與不吃之間,常讓孕媽咪煩惱不已,國民健康署彙整準媽咪常見的10大孕期營養問題並破除迷思,提供給準爸媽參考,幫助孕媽咪了解如何攝取相關營養素,協助吃得下、吃得對,讓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

 

▲孕吐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圖/ingimage)


常見問題1:孕吐時應強迫自己吃東西嗎?


懷孕初期發生孕吐情形時,不需要擔心寶寶沒有養分而強迫準媽咪進食。要改善孕吐,可採取少量多餐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油膩食品

 

▲建議孕婦1天咖啡因攝取不超過200毫克,但仍需請教醫師較保險。(圖/ingimage)


常見問題2:可以攝取咖啡因的飲料嗎?


建議懷孕的最初3個月內要減少喝咖啡或茶的量,一般建議孕婦1天最多不能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但每個人體質不同,能否喝咖啡,以及飲用量多少?還是先請教醫師、遵循醫囑比較保險

 

▲喝不下水可加入水果片來幫助入口,但仍須避免含糖飲料。(圖/ingimage)


常見問題3:喝不下水,該怎麼辦?


可適當改變溫度或味道幫助入口,例如:加入水果片,但要避免過多含糖飲料。

 

▲米酒料理仍不建議孕婦食用。(圖/ingimage)


常見問題4:經烹調處理過後的米酒料理,可以吃嗎?


雖然米酒料理經過處理,但在沒有確定酒精完全揮發下,並不建議孕婦食用。另外,孕婦在孕期內應避免吸菸、飲酒。

 

▲懷孕期間應避免生食。(圖/ingimage)


常見問題5:是否該避免食用像是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


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若由孕婦傳染給胎兒,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因此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或是食用前充分加熱

 

▲牛奶無法用植物奶替代,若會脹氣建議用其他高鈣食物或鈣片來替換。(圖/ingimage)


常見問題6:植物奶是否可替代牛奶? 喝牛奶會脹氣該怎麼辦?


牛奶中富含鈣質,是植物奶不能替代之營養素。如果會脹氣,建議可以用其他高鈣食物或鈣片來代換,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

 

▲飲食應採用少油、少鹽、少糖,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避免妊娠高血壓。(圖/ingimage)


常見問題7: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應採取少油、少鹽、少膽固醇的攝取,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如:肥肉、豬油等),增加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橄欖油等)作為油脂主要來源。

 

▲孕婦需注意營養均衡並減少澱粉攝取,降低孕期糖尿病發生。(圖/ingimage)


常見問題8: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孕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須注意營養的均衡並減少澱粉的攝取量,如果發生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並遵照糖尿病飲食建議,避免血糖不穩定。

 

▲每日建議攝取32克膳食纖維來避免便秘。(圖/ingimage)


常見問題9:如何避免便秘?


可多攝取蔬菜、水果、全榖類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以避免便秘,建議每日攝取32克膳食纖維

 

▲懷孕期間營養素應攝取充足。(圖/ingimage)


常見問題10:懷孕過程中,有哪些營養素建議補充?


葉酸、鐵、維生素D是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主要礦物質及維生素,孕期攝取量應達到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懷孕期間準媽咪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若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有攝取不足情形,建議可找醫師或營養師諮詢改善飲食,讓孕期有充足的營養,使寶寶健康長大。


更多NOW健康報導
▸首座機械外骨骼復健中心揭牌 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體驗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決定很難,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大家都知道,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然而,檢查若有異常,再來的路要怎麼走?無論父母最後做了什麼決定,都沒有對錯,都應該被尊重,只是決定很難,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提供詳盡的資訊,讓這個決定能夠無悔無憾!

國內晚婚晚育的社會型態,讓高齡產婦愈來愈多,雖然大家也清楚了解接受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只是當檢查有異常時,然後呢?相信任何人面對檢查有異常的結果時,一定都會想「怎麼是我」,再來眼淚就撲簌簌地流個不停……腦海所浮現的畫面往往是最壞的結果,究竟再來要怎麼辦呢?

 

抽羊水檢查胎兒染色體

因羊水中含有胎兒的細胞,透過羊膜穿刺取得羊水,培養細胞2~3週後,可檢查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檢查的正確率高於 99 %。

在說明羊膜穿刺有異常結果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表示,「先來了解有哪些適應症需要進行羊膜穿刺,包括:大於34歲的孕婦、唐氏症篩檢為高風險(風險值大於 1/270)的孕婦、超音波檢查(一般檢查或高層次)有異常者、孕婦有相關病史或家族史者,以及基因篩檢有異常者,如:懷孕初期做的NIPT、父母都帶有地中海型貧血或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因子者」。

他補充,若夫妻都確診為地中海型貧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帶因者,因胎兒有1/4機會成為重症,需透過胎兒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如:羊膜穿刺、絨毛膜取樣等,掌握重症的發生機會,以預先做好相關準備。


 

常見染色體異常疾病

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異常可分成數目的異常與構造的變化,詹德富醫師說明如下:

數目的異常

染色體數目異常的常見疾病,包括:

.唐氏症:第21對染色體多1條,是最為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因發生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會隨著懷孕年齡的增加而提高,也是高齡產婦不容忽視唐氏症檢查的原因。

.愛德華氏症:第18對染色體多1條,胎兒時期有很嚴重的生長遲緩,很容易胎死腹中,即使出生,90%會在一年內死亡。

.巴陶氏症:第13對染色體多一條,由於13號染色體帶有較多的基因數,因此13號三染色體症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其平均壽命約只有 4~6個月,絕大多數的病童在3歲以前均會夭折。

.透那氏症:女生第23對少了一條X染色體,因X染色體上帶有人類生長基因、卵巢及性腺基因,只要基因缺少就會影響女孩生長發育及性腺發育。由於X染色體變異的多樣化,臨床表徵差異大。

.性染色體異常:第47對染色體異常,女孩多1條X染色體(47,XXX)或男孩多1條X染色體(47,XXY)。女孩的外觀表現與生育能力多正常,故很少被查覺,不過,動作、說話較慢,自信心較不足;男孩則智商略低,有男性女乳症、睪丸萎縮且不孕。

構造的異常

染色體構造有一處或多處以上的缺損、異常組合等情況便成為染色體結構的異常,常見的疾病如下:

.貓哭症:第5對染色體短臂缺損,病童哭聲像貓,顏面異常、嚴重的認知、語言和運動發展遲緩。

.小胖威力症:第15對染色體長臂出現缺陷所導致的疾病,新生兒臨床症狀有低肌肉張力(全身軟軟的)、餵食困難、長不大、智能較低,2歲後則食欲大增,大量進食進而導致肥胖及行為問題。

難確定的異常

詹德富醫師指出,在確認數目與結構異常之外,「臨床上確診困難的是,不確定的染色體異常與胎兒異常是否有相關性,即『鑲嵌型』胚胎,同一囊胚內混合了部分正常與部分異常的細胞株,但可以確定的是,若異常比例愈高,影響愈大;然而,即使同比例,但表現狀況又不盡相同。由於案例少,參考依據少,顯得不確定性高」。

他補充,還有「平衡轉位」的問題,「人類有23對染色體(46條),雖然染色體的數目對,但位置不對(兩條不同對染色體發生部分片段交換)」。絕大部分的平衡轉位帶因者不會有異常,不過,下一代發生不平衡轉位的機率相當高;少數的帶因者則因轉位過程發生微缺失造成多發性症狀與疾病。

 

 

羊水檢查異常的下一步

當羊水檢查結果為「異常」時,除了情緒上無法避免的難過悲傷外,更必須面對現實,詹德富醫師指出,「第一步先確認報告的準確度」,報告的準確度無誤,才能依據報告內容進行評估。

再來則是針對「確認困難」的鑲嵌型或平衡轉位的部分,從比例上去確認是否對應常見基因異常的狀況,有時需要再進行基因晶片檢查,以更精細的資訊進行評估。

牽涉到結構外觀的部分,則藉由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確認器官結構的異常狀況。

另外,也需要確認染色體的異常,是來自新發生的突變,在受精卵分化為胚胎的過程中出了錯,或可能來自父母的遺傳,「會請父母接受抽血檢查」。他補充,「有的父母各為帶有缺陷基因的帶因者,本人沒有發病,卻可能生下染色體異常的寶寶」。

整體而言,藉由後續的相關檢查評估疾病的嚴重度。最後,「必須確認夫妻的態度、家庭系統的支持度,還有宗教信仰」。詹德富醫師說,「有的夫妻明知胎兒有異常,仍選擇生下來,可能是宗教信仰,也可能是家庭支持度足夠,讓他們選擇走這樣的路」。

 

面臨胎兒異常.父母在意的事

大部分的父母最關心的事,莫過於胎兒健康!只是當健康不可得時,又會在意哪些事呢?詹德富醫師表示,「最常被問的是:對智力有影響嗎?再來是結構異常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為何?針對這些疾病詢問治療狀況、費用與過程為何?還有關心是否影響生育力,疾病是否會再遺傳給下一代?或是下一胎再發生的機率有多少?」當然,為何會發生?是誰的問題?也是夫妻會想要知道的答案。

他指出,在這個時候,少有父母直接決定「要」或「不要」,多半是不清楚、不了解或不知道。因此,需要進行「遺傳諮詢」,提供相關的資訊,幫助父母做出決定。偶爾倒是有些支持度不足,也未有宗教信仰的夫妻,會直接問「要處理嗎?」


 

諮詢前.要了解的事

諮詢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往往取決於當事人的狀況,詹德富醫師指出,「若是不易受孕,千盼萬盼才得來的子嗣,與一般自然受孕的狀況就不一樣;如有宗教信仰,在禁止墮胎的教義下,無論胎兒狀況如何,都會生下來,就比較想了解生下來的狀況」。

根據他觀察,「都不問的,多半是打定主意不要胎兒了;有把胎兒留下的想法,則會問個清楚,感覺得出他們在猶豫,需要再評估;如果是一定會把胎兒留下的,關心的是後續照顧狀況」。

詹德富醫師表示,「有的夫妻已知胎兒的情形,且預後不好,甚至會夭折,在不影響母體的狀況下,仍願意繼續懷胎到生產,他們希望至少能陪著孩子一段時間」。

 

諮詢內容.提供父母做決定的參考

由於最終決定權在於父母,只是對父母而言,「怎麼決定真的好難」,詹德富醫師強調,「遺傳諮詢的重點就是要提供詳盡資訊,幫助父母做出決定」。

他解釋,「這些疾病的發生率是根據大數據統計而來的數字,而醫學是經驗累積的科學,累積經驗愈多,資訊愈充足,若是常見的重症疾病,如:唐氏症,相關訊息就很多,加上網路發達,父母google一下,往往就能得到許多資訊」。當然,不是那麼常見的疾病,就得仰賴遺傳諮詢醫師所提供的資訊了。

父母最後會怎麼抉擇?必須看對疾病的了解程度,詹德富醫師指出,「有時得到的資訊雖多,但解讀未必正確,將會影響決定,這時就需要確認父母是否真的了解疾病,避免不正確的資訊解讀影響了決定。特別是明確的重症,更需要父母清楚疾病的狀況及預後」。他強調,「釐清對資訊的了解程度與事實是否有差距,是遺傳諮詢很重要的核心」。

若認知是對的,就尊重決定;若認知與現實有差距,則予以說明,「難免會碰到有人的認知無法更改,而這也將是強化決定的依據」。


 

去留之間.處理方式各不同

根據詹德富醫師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以前檢查有異常,多半選擇中止懷孕,現在則有多一點的比例選擇留下」。無論最後的決定是去是留,都各有一套處理方式,選擇中止懷孕者,要讓父母與來不及到人間的小生命能夠好好告別;若決定繼續孕程,就要為胎兒的降臨做最好的準備。

中止懷孕

詹德富醫師以唐氏兒為例,「唐氏症的症狀有輕有重,合併器官異常的部分,在產前未能完全從各項檢查充分掌握,但100%有智能障礙的問題,所以父母多決定放棄」。愛德華氏症則造成胎兒在結構與智能都有異常,很容易胎死腹中,通常出生後一兩年即無法繼續生存。

當父母決定不想留下胎兒時,再來就是告知「如何進行引產」,詹德富醫師表示,這時就是強調人性關懷的層面,「包括引產後的住院,床位安排會與正常生產的產婦分開,畢竟同是生產,卻是悲喜兩樣情,如何讓陷入悲傷的產婦情緒不受到干擾,是環境設計需要注意的。同時,進行哀傷輔導,還有商討如何讓父母跟今生無緣的孩子好好告別,所有相關後續處理都在遺傳諮詢的範疇內」。

繼續孕程

雖有異常,但預估生存沒有嚴重的狀況,屬於中輕度疾病,如:透納氏症或鑲嵌型,對高齡孕婦而言,因懷胎不易,往往有較高的保留期望,若是家族得支持度也高,尤其在超音波檢查下,確認未有異常時,多會選擇繼續孕程。

詹德富醫師表示,透納氏症的女孩生長狀況穩定,不過,會面臨卵巢提早衰竭的問題,而這問題可透過提早凍卵保留女孩的生機。建議在出生後,由固定的兒科醫師定期看診,接手後續的照顧。

然而,胎兒異常為中輕度疾病者,在諮詢上的難度更高,他指出,「中輕度疾病的變化大,增加諮詢的困難度,在諮詢過程中,多用百分比表示病症的嚴重度,因為無法預測一定會或一定不會發生。由於無法給確切的答案,往往讓父母陷入選擇困難的境地中,因此,家人的支持度更顯重要」。

詹德富醫師指出,當父母決定保留罹患中輕度疾病的胎兒時,需要更多的資訊,包括:針對結構已出現異常的狀況,在未來出生後有哪些資源可提供協助,如:目前醫療可否提供協助,又協助到怎樣的程度;長期性疾病又分為可治癒或不可治癒,可治癒會有哪些可能的後遺症、需要費用多寡及療程多久等;未來可能碰到的問題,又有哪些解決辦法。

 

第二意見.針對重症進行判斷

一般人遇到羊水檢查出現異常時,多會尋求第二意見,詹德富醫師指出,「羊膜穿刺的檢查結果具有99.9%的準確性,因此,這時尋求的第二意見,不是針對檢查的結果,而是確認『判斷重症沒有疑慮』,特別是針對平衡性轉位或鑲嵌型的異常,須進行比例問題的檢查」。

他補充,「依據數字判定結果,屬於專業意見;但如何解讀數字,則可以有個人看法,所以,若幾位專家都判斷胎兒的異常屬於重症,就是所謂的『沒有疑慮』,有助父母做為決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不偏不頗.諮詢提供中性意見

在這個時候,憂心忡忡的父母往往會想要多聽一些意見,幫助自己做出決定,詹德富醫師指出,意見是否為專業意見很重要,「負責遺傳諮詢的醫師都是接受過專業諮詢訓練,以不偏不頗的態度提供相關資訊,諮詢過程中,不會夾雜私人情緒,協助父母了解疾病的意義,對於所認為的有沒有誤解之處,最後,讓父母自行決定並尊重其決定」。

有時,父母所收到的意見也是來自專業的醫事人員,如:胎兒心臟結構有問題,正巧有親朋好友的叔伯阿姨是兒童心臟科醫師,基於私人情誼給了意見,這樣的意見算「專業意見」嗎?詹德富醫師表示,雖然是專業醫師,但這時所給的意見並不能算「專業意見」,因為難免夾雜了私人感情,缺少專業的遺傳諮詢醫師秉持的中性立場。

他補充,「在遺傳諮詢團隊,主要是婦產科醫師與兒科醫師組成,就婦產科醫師的立場來看,有機會生健康的,就不要生不好的;兒科醫師所抱持的態度是,只要有機會,就要讓孩子試一試,婦產科醫師把孩子接生出來後,基本上就功成身退,不再需要照顧孩子;兒科醫師卻是從生命的最初持續陪伴,兩科醫師的立場並不一樣,不過,大家都接受過專業遺傳諮詢訓練,會互相了解對方的立場,盡力為父母提供完善的資訊,幫助他們做出最後的決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疫苗半年不孕? 李秉穎:太誇張

 
 
·2 分鐘 (閱讀時間)
 
 

林志怡

李秉穎認為施打疫苗後半年不孕的說法太誇張。(Photo by 林志怡/台灣醒報)
 
李秉穎認為施打疫苗後半年不孕的說法太誇張。(Photo by 林志怡/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打新冠肺炎疫苗會造成不孕嗎?關於大陸對疫苗接種者貼出「施打後可能造成半年不孕」等警示標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疫苗有足夠安全報告前,的確不建議孕婦施打,但此一消息仍然可能是誤傳,台大醫師李秉穎說,半年不孕「太誇張」。

孕婦能不能接種?

對於新冠肺炎相關疫苗的施打注意事項,莊人祥解釋,由於此類疫苗剛發展出來沒多久,且目前臨床試驗並未包含孕婦,因此不建議有懷孕計畫的孕婦施打,至於已接種疫苗但有懷孕計畫的婦女,也建議將懷孕時程推遲三個月。

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解釋,活性減毒疫苗存在病毒繁殖的可能性,因此理論上的確可能通過臍帶進入胎兒體內,並造成傷害,因此不建議孕婦接種,其他疫苗接種後與懷孕時間間隔「頂多一個月就夠了」。

孕婦不用急著打

至於台灣的女性醫護人員要不要急著施打,李秉穎說,目前國內狀況比較特別,由於疫情相對穩定,因此除非工作上需要接觸到病毒,否則不用急著施打疫苗,而外國是因為疫情嚴峻,對孕婦而言接種疫苗比在疫區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小,所以會傾向於先接種疫苗。

此外,目前我國所開放接種的AZ疫苗為病毒載體疫苗,莊人祥也提醒,若婦女屬於高曝露醫事人員,可與醫師商討接種必要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召集人張上淳日前也提到,有懷孕計畫或以懷孕的護理及醫事人員也可以申請調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油不等於魚肝油! 差1個字差很大學會分辨秒懂吃

 
 
王詩茜 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魚油、魚肝油均是保健食品,但許多人搞不清楚兩者差異,以為大同小異。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兩者來源不同,保健作用也不一樣,在服用之前,建議諮詢營養師、藥師,再決定如何使用。


魚油從魚脂肪萃取而成 用於急重症患者降低發炎反應


蘇秀悅說,魚油主要是從魚的脂肪組織中萃取出來,含有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系列中對人體有益的DHA(22碳6烯酸)及EPA(20碳5烯酸)脂肪酸,均屬於長鏈的不飽和脂肪酸。


研究發現,魚油保健範圍廣泛,因為具有減少發炎反應的效果,一般治療急重症、癌症患者時,都會加入高劑量的魚油,來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指數。


每周吃3、4次深海魚 即可補足人體所需DHA、EPA


另外,魚油也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及腦細胞發育,並能改善記憶力減退,部分研究發現,攝取DHA還可降低憂鬱及過動等發生率。至於EPA則可降低血脂、減少血栓以及抗凝血等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


「天然的尚好!」蘇秀悅說,保健食品屬於萃取物,建議還是從天然食品中來攝取ω-3,建議每周吃3至4次深海魚類,每次約2至3兩重,就能補足DHA、EPA。


大部分深海魚含有相當豐富的ω-3,建議多吃鯖魚、鮭魚、鮪魚、鯷魚、秋刀魚及沙丁魚等;再者,一般海鮮類如蝦、花枝及牡蠣等也含有微量ω-3。


魚肝油從魚肝臟萃取 含維生素A、D可顧眼睛和骨質發育


至於魚肝油,則是由魚的肝臟中萃取出來,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素D,前者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健康,改善乾眼症及夜盲。後者則能幫助骨骼及牙齒發育,並能預防骨質疏鬆。


不過,維生素A和維生素D均屬脂溶性,如果過度攝取,將累積在體內肝臟等器官,皮膚容易過敏、乾燥。此外,血液中的鈣如偏高,就會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


蘇秀悅強調,一般人如果經常食用蛋、深綠色蔬菜,並曬曬太陽,是不需要另外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提醒民眾,還是多多從天然食物攝取維生素,相對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題奶粉發燒!教你寶寶奶粉怎麼買? 日期:2017-12-13 作者:黃聖筑(艾莉安,Alien) 黃聖筑/綜合報導 陳子暄/圖 法國26名兒童疑喝嬰兒奶粉感染沙門氏菌而生病,法國當局下令全球大規模召回Lactalis公司製造的問題奶粉,其中包括台灣的佳格食品、友華生技、端強實業三家進口業者所代理的奶粉。衛服部食藥署公布流通市面的奶粉超過10萬2000罐,產品將預防性下架,也接受消費者退換貨。 李太太:「王太太、楊媽媽~妳們有看到那個奶粉的新聞嗎?」 王太太:「李太太,我有看到…我家剛好有買『OO優質成長奶粉乳鐵蛋白配方』,但小孩吃了還好耶~」 楊媽媽:「我家的寶寶快1歲,沒有吃那些牌子,但不知道為什麼,吃什麼奶粉都拉,到底要奶粉要怎麼泡?要買什麼比較好?」 奶粉怎麼挑?一直是新手媽媽或是發育中孩童家長的問題。最近問題奶粉發燒!媽媽們別煩惱~教你寶寶的奶粉怎麼買?怎麼泡? 一、台灣的奶粉比國外的差? 在挑選嬰兒奶粉時,可能會發現台灣和國外的配方不一樣,就算是同品牌的標示也有所差異,而被消費者認為台灣奶粉比較差。但這差異是因各國的食品添加物法規不同,導致奶粉配方和規定的添加量不同,有些被國外允許可被添加在嬰兒奶粉的成分,在台灣可能因為政府法規、國人體質或環境差異而須調整,並不表示台灣的嬰兒奶粉就比較差。 二、奶粉越貴越好? 貴的奶粉被認為含有比較多的營養素和具較高品質,但各家奶粉的製作程序和配方,都要符合政府頒布的相關規定,主要成分的差異其實不大。其實,奶粉的定價還取決乳源、加工廠、、包裝、運送、行銷、上架等費用,因此,貴和便宜不是絕對影響品質,在選購時建議依寶寶的需求和適應性來選擇奶粉。 三、水解奶粉防過敏? 很多父母,在還不了解寶寶是否為過敏體質時,為了預防過敏狀況,就讓孩子從一出生就喝水解配方。但水解配方奶粉,是讓有「牛奶蛋白」過敏的小朋友喝了不會過敏,而且水解配方也只能是階段性飲用,為了孩子的成長發育,日後還是要改吃其他食物,訓練腸胃道適應性。建議家長可在初期選用一般嬰幼兒奶粉,若有不適症狀經醫生診斷為過敏時,再改喝水解配方奶粉;而無過敏性體質的寶寶,選用一般嬰幼兒奶粉即可。 四、新鮮牛奶或羊奶比奶粉好? 嬰幼兒,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寶寶,因為腸胃和腎臟都處於剛發育的階段,飲用大分子的新鮮的牛奶及或羊奶,易對腸胃和腎臟造成負擔,宜飲用和分子較小且和母乳成分相似的嬰幼兒奶粉配方。建議等寶寶成長為孩童階段,腸胃道發育成能消化吸收新鮮牛奶或羊奶時,再來攝取才能獲得其中營養含量。 五、奶粉泡濃一點,營養比較多? 很多家長會將奶粉沖泡得濃一些,希望寶寶可以成長發育快速。但嬰幼兒的腎臟還在發育中,若沖泡太濃,反而無法吸收營養還造成腎臟負擔;而沖泡太淡,則可能會發生營養不良。建議沖泡的濃度依照各家廠商於奶粉罐所標示的沖泡比例。 六、奶粉用礦泉水沖泡會更好? 很多家庭外出時,手邊沒有熱開水,就會用礦泉水沖泡奶粉;但嬰幼兒,尤其是未滿一歲的寶寶,因為腸胃道未發育完全,無法吸收含有礦物質的礦泉水,使寶寶消化不良。此外,有些礦泉水在製造時沒有加沸處理,可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建議還是要用經過煮沸的70度溫水,沖泡奶粉為佳。

問題奶粉發燒!教你寶寶奶粉怎麼買?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377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日期:2020-12-16 作者:吳宜庭 營養師 近年來吹起一股母奶風潮,全世界都在提倡媽媽們哺餵母乳,但有些媽媽們奶量沒這麼多,或是重回職場後覺得不方便,需要藉助「配方奶」來補充寶寶不足的營養。法規規定 1 歲以下奶粉不能打廣告,能查到的資訊又有限,讓許多新手爸媽無從下手。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什麼才是寶寶真正需要的?Heho 營養師宜庭分析給你聽! 嬰兒奶粉不是越貴越好 看懂寶寶的需求最重要 市面上的嬰兒奶粉品牌跟種類五花八門,但其實成份差異不大,都是以最接近母奶的配方去調整,依適合的階段和特殊處理主要分成四種:一般型成長奶粉、早產兒奶粉、水解蛋白奶粉、無乳糖奶粉,基本上只要一般成長型的奶粉就有足夠營養,如果發現寶寶有不適應的情況才需要更換。 挑選三大原則:品牌、方便性及寶寶喜好 品牌 會建議大品牌的原因是因為不同國家對嬰兒奶粉都有嚴格的檢驗標準,大品牌如果要銷售的世界各國,一定都要符合標準,而且也有標準化的品質管理,在內容物的管控及衛生要求上相對安全。 方便性 新手媽媽的時間非常珍貴,配方奶的方便性當然是重要因素!雖然市面上也有即食型的配方奶,但價格不斐,最經濟實惠又好攜帶的還是奶粉,這時候可以除了利用試用品比較味道以外,也可以特別注意好不好泡開或奶粉的可溶性。 寶寶喜好 再怎麼營養的奶粉,如果寶寶不愛喝,或是吸收不好也沒有用,所以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寶寶的喜好和身體適應狀況。 特殊配方奶有需求才需要買 以下舉出兩種須更換奶粉狀況的建議,診斷和詳細分析還是需要依個人差異交給專業的醫事人員: 一、寶寶一喝就拉,換過廠牌還是沒好轉 如果寶寶每次喝奶都吸收不良,在喝完奶半小時到兩小時左右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或嘔吐情形,就要當心是「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蛋白過敏。若經醫師諮詢確定為乳糖不耐症之後,表示寶寶體內缺乏可以分解乳糖的酵素,這時候建議可以使用「無乳糖奶粉」,觀察寶寶的吸收是否好轉。 二、寶寶喝奶出現過敏反應,可能是皮膚炎、蕁麻疹、呼吸道不適、嘔吐、便祕等症狀 這時候寶寶有可能是對牛奶或羊奶當中的蛋白質過敏(也有可能是來自其他過敏原),建議可以先換成別家廠牌的奶粉,如果還是無法吸收或是有過敏反應,那可以考慮換成「水解蛋白奶粉」,水解蛋白是預先將蛋白質分解為小片段的蛋白質或胺基酸,避免引起寶寶的過敏反應,雖然被分解成小片段,但水解蛋白的營養成分對寶寶而言也是足夠的喔!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酒精、次氯酸水、二氧化氯,哪種消毒劑對孩子最安全?  冬天怎麼幫寶寶洗澡不著涼?掌握5大要點就不用怕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230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奶粉其實不用分階段!配方奶迷思大解密 日期:2020-09-16 作者:MamiBuy媽咪拜 雖然哺餵母乳好處多,專家學者也都推行母乳餵養,但不是所有媽媽都能百分百全母乳親餵。因此,嬰幼兒奶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但你真的了解嬰幼兒奶粉的相關資訊嗎? 嬰幼兒奶粉分 4 種 1. 一般型成長奶粉: 多數嬰幼兒奶粉會分成三階段,0–6 個月、6–12 個月和 1 歲以上。不過根據黃瑽寧醫師表示,其實一歲後的幼兒即可正常飲食,並不需要特別喝第三階段奶粉喔! 2. 無乳糖奶粉: 如果寶寶出現容易拉肚子、乳糖不適的狀況,有可能是缺乏分解乳糖的必需的乳糖酶, 這時就可以選擇不含乳糖的嬰幼兒奶粉。 3. 早產兒奶粉: 未滿 37 週就出生的早產寶寶,消化系統功能較足月寶寶來說相對比較薄弱,適合以母乳哺餵。若要以配方奶作為代替,記得要選擇早產兒專用的奶粉,會比較適當喔! 4. 水解蛋白奶粉: 有些寶寶會對牛奶蛋白產生過敏排斥現象,因應這樣的情況,爸媽們可以選擇水解蛋白奶粉。透過熱加工或是酵素水解技術,將牛奶蛋白的大分子分解變小,不僅較好吸收、有效降低寶寶腸胃不適的機會,也能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嬰幼兒奶粉百百種,從何挑起? 市面上的奶粉品牌這麼多種,新手爸媽到底該怎麼挑才好呢?一般來說,所有市面上的嬰幼兒奶粉成分,都必須符合國際規範才能進行販售,且廠商不能隨意添加其他營養素,僅能依照母乳成分適量調整。因此,爸媽們都是可以安心選擇的。 如果想要更謹慎的為寶貝挑選適合的嬰幼兒奶粉,則可以盡量選擇大品牌,由於知名的大廠牌通常會出口至各個不同的國家,因此,旗下的奶粉產品除了要符合國際規範外,也會經過各國的重複檢驗,安全相對無虞喔! 超常見嬰幼兒奶粉迷思,你中了嗎? 坊間流傳的各種奶粉迷思眾多,相信爸爸媽媽們也聽過不少!以下整理出最常見的 3 大嬰幼兒奶粉迷思,為大家一一破解: Q:奶粉泡濃一點更營養? A:錯!寶寶的消化系統及腎臟功能不像大人一樣成熟,如果奶粉泡得太濃,容易造成孩子的身體負擔;反之,泡得太稀則有可能降低營養含量,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營養不良。最好還是依照各廠牌標示的比例進行沖泡,才是最適合孩子飲用的喔! Q:水解蛋白奶粉比較不營養? A:錯!水解蛋白奶粉,顧名思義只是將分子較大的牛奶蛋白,分解成較小的蛋白質片段,以助於孩子吸收、降低腸胃免疫系統過敏的機會,對於營養價值是不會有影響的。 Q:羊奶粉可以預防過敏? A:錯!根據黃瑽寧醫師表示,目前並沒有醫學研究證明羊奶有助於預防過敏、增加抵抗力。想要預防孩子過敏,最好還是從家庭成員戒菸、減少環境賀爾蒙等作法下手,才是比較實際的呦! (參考資料來源:黃瑽寧:選嬰兒配方奶的基本指標) ※ 本文由MamiBuy授權,原文出自於「嬰幼兒奶粉其實不用分階段!配方奶迷思大解密」。 延伸閱讀 礦泉水可以泡奶粉給嬰兒喝嗎?醫師:能殺奶粉中的菌更重要 母乳能預防過敏嗎?醫師:能幫助降低 3 大過敏疾病的發生機率 一喝奶就拉肚子!嬰兒乳糖不耐症怎麼辦?能治療嗎?

嬰幼兒奶粉其實不用分階段!配方奶迷思大解密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3801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覺時被光照也會造成憂鬱症!專家:睡眠環境無光對心理健康有幫助

 
 
王芊淩
·3 分鐘 (閱讀時間)
 
 

你是習慣睡覺一定要開燈的人嗎?過去已經有不少研究都發現睡眠有微弱燈光,可能容易變胖、影響睡眠品質。如今更發現睡眠環境也會跟心理健康相關,越是被光照出現憂鬱症的幾率越大,研究者指出在保持睡房黑暗可能是一種預防抑憂鬱症的新方法。

睡覺不關燈嗎?憂鬱與環境光亮有關聯性

每個人的睡眠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放輕音樂、有些人要冥想、有些人則需要開夜燈才會有安全感,而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醫學院社區衛生與流行病學系教授大林賢史(Kenji Obayashi),針對睡眠環境的光度對人體影響進行研究。

一共有 863 名平均71歲的老年人參與研究,研究人員會針對每個參與者的睡房測量夜間光度,也加裝天花板測光儀,了解每位參與者睡覺時接觸到的光線。同時紀錄相關數據包含睡眠時間、參與者精神狀態及心理狀況。

照片檔 ID:1072204642
 
照片檔 ID:1072204642

結果發現友73名參與者在隨訪期間出現了憂鬱的症狀,且這 73 人與睡眠環境的光度出現關聯性。研究指出,跟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睡覺的人相比,在晚上還可以看到 5 勒克斯(lux)的光的人更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勒克斯(lux)是一種常用的光線照明度計算單位,表示1標準燭光在距離 1 公尺的物體表面,所產生的照明度,如果 10 lux就像從大約 30 公分遠處看著蠟燭的光度。

睡覺環境太亮可能 4 週就產生心理的變化!

只是研究沒有指出人在這樣的環境多久下會產生心理上的變化?但研究人員從倉鼠的實驗中發現,將光度設定為 5 lx,僅需要 4 週就出現這種結果。

雖然尚不完全清楚光與憂鬱症之間的聯繫性,但大林賢史表示:「這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因為當晚上受到光的影響,可能使人體內的生理時鐘中斷,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研究指出,即使只是最低限度的光暴露也會影響生物節律性,現代人類都常面臨晝夜節律紊亂和相關疾病。

年輕族群影響情況越嚴重

且讓專家擔憂的是,雖然參與此研究都是年長者,但同樣的現象也可能發生在青少年族群上,特別是年輕人中眼睛更為敏感,大林賢史說:「70歲年長者光接收能力是青少年的五分之一而已。」可以想見對於同樣的光線下對年輕族群可能有更大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睡眠,對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都有所幫助。大林教授甚至認為:「在夜晚保持睡眠環境的黑暗,可能是一種預防憂鬱症的新方法。」且不論今年活到幾歲、年紀多大,睡眠時盡可能關閉所有燈光都是好主意。

參考文獻

Bedroom Light Exposure at Night and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HEIJO-KYO Cohort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睡不好」更容易健忘!中醫用「睡前梳頭三步驟」提升睡眠品質
吃太飽讓你睡得不好!國家睡眠基金會推6招暴飲暴食後改善睡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黃疸光照治療傷眼睛? 食藥署解答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臺灣出生率降低,每個新生兒都讓父母如獲至寶!然而,剛抱回家的寶寶,怎麼白嫩的皮膚漸漸變黃?此時,新手爸媽通常會慌了手腳急送醫,經檢驗後才知道是「新生兒黃疸」。

光照治療非陽光、日光燈 特定波長與高強度藍光才有用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問題,因為體內非結合性膽紅素濃度增高,造成眼白部分及皮膚顏色變黃。主要治療方法是照光治療,但並不是照射太陽光或日光燈,食藥署強調,光照治療必須要以特定波長430-490nm、強度大於30μW/cm2/nm的藍光作為光源,並且儘可能照射到新生兒的所有皮膚。

遮蔽寶寶的雙眼 避免眼睛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長時間照射藍光可能導致眼睛受傷,因此要先以眼罩遮蔽寶寶雙眼。食藥署說明,治療前須與主治醫師討論,醫師會依據寶寶狀況調整照光時間、間隔時間與強度;若患有光敏感疾病(如紫質症)或有其家族病史、有使用光敏感性藥物等,則不建議使用。

治療黃疸副作用 應多補充水分紓緩

新生兒如果出現類似黃疸症狀,應盡速就醫。食藥署也提醒,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腹瀉、水分散失、暫時性皮疹等副作用,應多注意寶寶情況,並多補充水分。

若想進一步了解新生兒光照治療裝置資訊,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如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與使用後發生不良反應,可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通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出息的孩子來自這七種家庭!愛孩子和規矩不對立,而是教育根本

出息,家庭,教育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父母最好都看一看。

重視教育的家庭

“桔生淮南即為橘,桔生淮北即為枳。”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一定能培養出一個熱愛學習的優秀孩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重視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別讓“5+2=0”,別讓孩子輸在家教上。

樂觀積極的家庭

有專家發現,孩子的性格越好,各方面都比同齡人更出色,將來也更加優秀。

父母的積極樂觀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孩子保持樂觀,積極面對所有困難與挫折,學會笑著面對生活,幸福感十足。

父親陪伴越多,孩子性格越好,邏輯越強。每個家庭都應該營造和諧歡樂的氛圍,讓孩子發現生活的美好,學會熱愛生活。

熱愛學習的家庭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習慣。”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養成,但一味跟孩子說道理,他未必就听得懂。

光說不練假把式,言傳身教,才是父母最該做的。

一個成績好的學生背後,一定站著熱愛學習並且嚴於律己的父母。父母要帶頭先讀書,先學習,做好榜樣,孩子就願意向父母學習與看齊。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情緒穩定的家庭

《都挺好》裡,父母過分的溺愛與偏心讓大兒子變得懦弱不堪,讓二兒子變得自私自利,更讓女兒怨恨上整個家庭。由此可見,父母的好情緒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

在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注定要比終日吵鬧甚至不健全的家庭裡的孩子更樂觀、更陽光、更上進。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將來,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尊重孩子的家庭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贈予的禮物,要想讓孩子優秀,首先要尊重他們的靈魂。接納孩子的全部,信任他,放手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明天成為更好的自己。

尊重孩子的一切,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比起質疑與拒絕,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更重要。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不斷給予孩子一點點啟迪,一點點力量,靜待花開,孩子的明天會更好。

房屋整潔的家庭

有老師說過,從一個學生的書桌就能看出他的成績。尖子生總能將學習用具收拾地干乾淨淨,作業也做得很有條理。

那是因為他們從小養成了習慣,井然有序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房屋整潔也是家庭環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有序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不僅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還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應對今後的一切問題。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習慣養成應該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面。

講究規矩的家庭

很認同這麼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約束。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兩者並存,是教育的根本。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溺愛孩子,是教育的不作為。

從小給孩子立好規矩,讓他遵守規矩,敬畏規則,成為一個有教養、有規矩的孩子,是父母的使命。

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來的。壞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縱溺愛出來的 。

再好的學校,都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

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您就得成為怎樣的人。

推薦閱讀女兒,原生家庭永遠是妳的後盾!
推薦閱讀營造家庭生活的儀式感,讓孩子更有歸屬感與自信

 
加入媽媽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餓叫「阿嬤覺得你餓」!2歲幼童養到19公斤,肥胖對兒童有什麼影響?

兒童肥胖,小孩體重過重,小孩過胖,小孩體重,小孩吃太胖,阿嬤養大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網路上習慣將比較大隻的小孩、動物,戲稱為「阿嬤養大的」,因為很多阿嬤總是擔心金孫吃不飽,不停餵食,導致很多阿嬤帶大的小孩都比較胖。但也有些媽媽表示這樣的行為令人困擾。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在臉書專頁「靠北婆婆2.0」發文表示,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將孩子交給曾從事保母工作的婆婆帶,沒想到婆婆不停餵食零食點心,導致還不到2歲的女兒已經19公斤。

 

 

這名媽媽說,剛生下第一胎時由於什麼都還不懂,加上要工作,所以將孩子交由婆婆照顧,她也時常囑咐「小孩不能吃甜食零食,尤其巧克力絕對不行!」,沒想到有保母專業的婆婆,幾乎每晚都被她看見餵女兒吃洋芋片、餅乾、養樂多,甚至有時女兒還因為吃太多蛋糕奶油而拉肚子。不僅如此,女兒吃完一碗飯,婆婆就會再去裝飯,說沒吃飽不會長大。

除正餐外,婆婆還繼續讓女兒一天喝4次各180cc的奶粉,導致女兒才快2歲,體重已經19公斤,被醫生說已經過胖,需要控制,沒想到婆婆竟說:「醫生不懂,長大就會抽高!」讓她無奈地說:「不可否認他們是疼孫,但一點也不尊重我!到底有沒有搞清楚小孩是我的?」

「小時候胖不是胖」是錯誤觀念

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反正長大後會抽高,但真的是這樣嗎?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青春期以前人體會快速生成許多脂肪細胞,到青春期後趨於穩定,若小時候缺乏體脂控制的概念,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就會比一般人多,成年後即有比別人多的空間儲存脂肪,最後可能「一路胖到大」,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亦更高。

洪育忠醫師指出, 嬰兒時期的「嬰兒肥」不必擔心, 因為這時期長的是具有代謝功能的 「棕色脂肪細胞」,能幫助身體產熱、保護嬰兒;但自幼兒時期開始,則是堆積在用來儲存熱量的「白色脂肪細胞」,當脂肪細胞大到超過負荷時,就會分裂出新的細胞繼續儲存脂肪,一旦脂肪細胞多又大,想燃脂減肥就會很辛苦,即使減肥成功,也只是縮小脂肪細胞的大小,數量並不會減少,而且也很容易復胖。

兒童肥胖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國民健康署提醒,兒童肥胖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例如: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比起正常小孩,肥胖兒童的血管硬度較高,心跳較快,和血管內皮功能較差;長期追蹤研究更顯示:孩童時期的長期肥胖,會造成孩童和成人的心臟結構異常,並增加成人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兒童肥胖所造成的傷害,隨著年齡增長,影響越大。

另外,當兒童體重過重時會造成下肢負擔,如踝關節與髖關節,在扭傷、骨折的機率 也會提高,更嚴重腿部還會變形,不易矯正;呼吸道上也有相當的影響,造成兒童睡眠品質不良,影響學習力。除了影響生理發展,肥胖也是造成兒童霸凌常見原因之一,常導致肥胖兒童自卑感。

國民健康署提醒,小學時期肥胖的兒童,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將來更高達7到8成也是肥胖成人,且會增加成年期的肥胖併發症、心理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們應重視兒童肥胖所導致的種種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處理,不只影響孩子的現在,也將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

7招讓孩子遠離肥胖、健康長大

兒童肥胖,小孩體重過重,小孩過胖,小孩體重,小孩吃太胖,阿嬤養大

一、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二、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

三、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

四、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 可以規劃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或多參與課外活動、協助做家務等。

五、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六、每天早、午、晚三餐要平均分配,切勿忽略早餐,避免吃宵夜。

七、進食要定時定量,慢慢咀嚼。

參考資料:
1. 響應世界肥胖日 三成小孩過重或肥胖 7撇步戰勝兒童肥胖 – 衛生福利部
https://reurl.cc/bzWyNE
2. 小時候胖不是胖?醫師:錯誤觀念!-聯安診所健檢中心-聯安醫周刊
https://reurl.cc/l0zMaE
3.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 肥胖與健康
https://reurl.cc/jq9O6y
4. 台灣癌症基金會:兒童肥胖只能靠節食?營養師說這樣做最有效!
https://reurl.cc/pmaV8d
5. 兒童健康體位靠三寶- 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充足睡眠 – 衛生福利部
https://reurl.cc/E2VaYA

推薦閱讀
小時候的胖就是胖,認識兒童肥胖
小時候胖一點,將來才有本錢長高?專家破解兒童肥胖迷思!

 
 
 
這篇文章對您是否有幫助?
 
 
來談心
line@

網羅全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愈洗愈毒!高麗菜花椰菜這樣洗才對

 
三立新聞網
·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

現代人飲食較注重養生,選擇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肉類,其中「高麗菜」、「花椰菜」為餐桌常見菜色,不僅是抗癌神菜,又可做成多種料理,廣受民眾喜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劉怡里營養師透露,兩者蔬菜皆富含營養價值,更指出「洗蔬菜正確洗法」,讓農藥不殘留,你洗對了嗎?

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具有抗癌功效。(圖/農委會高雄場提供)
 
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具有抗癌功效。(圖/農委會高雄場提供)

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具有抗癌功效,含有大量植化素,其中包含吲哚衍伸物、蘿蔔硫素,能降低身體產生致癌物質,預防胃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症,以及硫代配糖體,消滅自由基防止細胞發炎,達到抗癌功能。

為了避免農藥危害身體,劉怡里透露,洗高麗菜需先將高麗菜最外層的外葉剝除,且應先將靠近根的底部去除,清洗的順序,宜先浸泡水中,再以流動的水沖洗,沖洗時應一片一片用軟毛刷刷過。需注意的是,高麗菜要避免高溫久煮,否則營養成分容易因此而流失,沒有把營養吃進身體裡。

花椰菜與青花菜不僅是抗癌神菜也是高纖蔬菜,有助腸道蠕動。(圖/翻攝自pexels)
 
花椰菜與青花菜不僅是抗癌神菜也是高纖蔬菜,有助腸道蠕動。(圖/翻攝自pexels)

另外,「抗癌神菜」花椰菜或青花菜同屬十字花科甘藍類蔬菜,並含有多種抗氧化力強的抗癌物質,也都屬高纖蔬菜,有助腸道蠕動,且高鉀有效幫助消水腫,及穩定血壓,兩者維生素C高,有效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對皮膚保養亦有幫助。

清洗花椰菜的方式,因花椰菜的花球表面緊密,常有殘留農藥,也易生蟲,在食用前可先浸泡幾分鐘,再剝或切成小朵狀,以清水洗淨,如此能驅走菜蟲,還可去除農藥。而料理方面,因高溫烹煮花椰菜維生素C及B群易流失,烹調方式建議用蒸的或水煮,若真的想吃炒的,建議炒「青花菜」,因維生素C及B群流失後,至少還有維生素A可以攝取。

台安醫院體重控制中心營養組組長劉怡里。(圖/翻攝自劉怡里臉書粉專)
 
台安醫院體重控制中心營養組組長劉怡里。(圖/翻攝自劉怡里臉書粉專)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抗癌神菜!「紫花椰菜」比青花菜還強 營養師:3種人少吃
蘋果是「癌症剋星」!帶皮吃抗2癌 營養師:1種人少吃
水梨甜份竟可以「甜死癌細胞」? 營養師:5種人少吃
高麗菜輸了!「秋葵」營養更高 專家曝關鍵:1種人小心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升溫,提高孩子防疫力食譜,吃對食物更健康!

 
 
信誼基金會
·4 分鐘 (閱讀時間)
 
 

文/信誼基金會

面對新病毒,人們都會想可以怎麼吃來增強抵抗力,但一樣面對傳染病,為什麼有人容易感染,有人不會?陳柏方營養師指出,「均衡飲食」是重要關鍵!

日常的飲食若向來比較均衡,維生素、礦物質都攝取足夠,就比較有能力去防禦自己的身體。而容易生病的人可能就是在某些方面攝取不足或是挑食。

防疫食譜1─補充礦物質鋅和鐵,增強免疫力

防疫期間,陳柏方提醒除了攝取維生素,還可以補充的是礦物質,鋅和免疫能力也有相關性,可以幫助人體去修復一些上皮細胞。鋅較好的攝取來源是動物性的,比如可以從牡蠣、牛肉、豬肉取得,父母可以輪替這些食材到日常的烹煮中,有時煮海鮮、有時改為豬肉等。

寶寶從出生4個月起,體內的鐵質就會逐漸流失,媽媽別忘了幫寶寶補充富含鐵質的副食品。牛肉中的鐵質比植物性鐵質更容易被吸收,而且,烹調時產生的油脂也能帶出胡蘿蔔裡的β胡蘿蔔素,讓寶寶的眼睛更明亮,再放入可以幫助消化的白蘿蔔,營養均衡的蔬菜與肉類,每一口都吃得到!

紅白蘿蔔牛肉湯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材料(3人份):

牛腩240公克、滾水750cc 紅蘿蔔75公克、白蘿蔔125公克 蔥1支、薑2片、米酒1大匙 乾燥月桂葉2片、八角2粒 鹽1/2小匙

做法:

1整條牛腩放入滾水中汆燙,加入蔥、薑及米酒,煮約10分鐘。

2保留湯汁,將牛肉撈出。待牛肉稍稍降溫後,切成孩子容易入口的小塊或片狀。

3將紅、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或片狀,與牛肉放入原來的湯汁中加熱。

4加入月桂葉和八角,煮開以後轉小火續煮20~30分鐘。

5確認牛肉已經燉煮至軟爛,最後加鹽調味即可關火。

加碼推薦─小寶寶也能吃:紅白蘿蔔牛肉粥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材料:牛肉湯1碗、1/3杯白米

做法:

1從尚未調味的湯汁中取1碗牛肉湯,與1/3杯洗淨瀝乾的白米混合,放入電鍋煮成粥。

2舀適量的紅、白蘿蔔和少許牛肉,混合粥底放入果汁機打成泥,即可取出給小寶貝品嚐。

防疫食譜2─攝取維生素A,增加黏膜屏障

健康均衡的飲食,能夠增強孩子的免疫力。營養師陳柏方建議父母可以從增強維生素的攝取來預備孩子的防護力。在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範中,陳柏方強調黏膜的保護是個重點。維生素A和身體的黏膜屏障有關,在紅蘿蔔、地瓜中含量豐富。而維生素A是脂溶性,所以在攝取維生素A時,也可以加入一點點油脂烹調,幫助吸收。

到市場買些當令的胡蘿蔔和四季豆吧!把費心切細的蔬菜藏在煎餅裡,是讓孩子多吃蔬菜的好方法;要是怕孩子一眼認出胡蘿蔔而敬謝不敏,就加入大量顏色相近的地瓜絲,讓地瓜的香甜,掩蓋胡蘿蔔特有的氣味。在準備過程中,你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剝豆子、打蛋、拌麵糊,讓孩子有參與感和操作的機會,切下來的紅蘿蔔頭更是做實驗的好材料,放在淺盤裡,加上少許水,放在有陽光的窗邊,可以觀察它慢慢長出新葉喔!

蔬菜煎餅

●適用年齡:2歲以上

●材料(3人份):

地瓜100公克、胡蘿蔔50公克、四季豆35公克、麵粉3大匙、水1∼2大匙、蛋1個、鹽1/2小匙、橄欖油4大匙

●做法:

1.地瓜、胡蘿蔔去皮後刨成細絲。四季豆摘去頭尾和硬鬚,切斜段再切絲。

2.將麵粉、水、蛋放入調理盆,攪拌成麵糊。

3.將蔬菜、鹽巴加入麵糊,用筷子翻拌均勻。

4.平底鍋內放油、加熱,把沾有麵糊的蔬菜分成扁扁的小堆,並甩掉多餘的麵糊,下鍋煎至兩面金黃。

5.起鍋後,將煎餅放在廚房紙巾上吸取油分,即可盛盤。食用時也可以搭配孩子喜愛的番茄醬,但不宜過多。

小提醒:

蔬菜部分可自行斟酌增加孩子喜歡的其他材料,如:玉米粒。但最好是不易出水的蔬菜,否則麵糊會太濕。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幼兒心肺功能健康 對大腦發育有正面影響!

 
 
編譯組 外電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個新的研究表示,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之間的聯繫,可能從學齡前就開始。這個研究指出,如果4至6歲的兒童在指定時間內可以步行得更遠,他們在思考能力和其他大腦表現的測試中得分也比較高,研究發表在《臨床醫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過去多數跟大腦與心肺健康之間有關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身上;但這項新研究則認為,這樣的關聯可能在更早期就相當明顯。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59名學齡前的孩子,研究要求他們在6分鐘內盡可能地走遠一點,之後再對他們的智力以及專注力進行測驗,除此之外,也對33名青少年的心理彈性進行了調查。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人體運動學博士,也是這次研究負責人的Shelby Keye表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心肺健康指數比較高,他們在智力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分也比較高。在電腦方面的工作上有更好的專注力和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在完成這些電腦工作時,他們具有快速處理和在腦中分配資源的潛力。


Shelby Keye進一步說明,這些發現並不能證明心肺能力可以改善幼兒的思維能力,但是研究的結論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示孩子早在4歲的時候,心肺健康程度就已經與大腦有密切關聯了。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鐵量更勝葡萄、櫻桃! 鐵質之王「紅肉火龍果」2種人不宜吃太多

 

談到水果補血,首先要認識飲食中的鐵,可區分為血基質鐵(heme iron)和非血基質鐵(non heme iron)兩種。血基質鐵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如肉類、魚類、內臟等;非血基質鐵則存在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等。

 

振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涂蒂雅說,整體而言,血基質鐵的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1535%;非血基質鐵較不好吸收,吸收率約<10%,且受其他營養素等因素影響。因此,若只想藉由水果補充鐵質,效果並沒有想像中來得理想。

 

常見的明星補鐵水果葡萄、櫻桃,涂蒂雅指出,巨峰葡萄,每100公克含鐵約0.08毫克,無籽紅葡萄則0.32毫克,櫻桃為0.25毫克;含鐵量其實並不高。 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分析結果發現,含鐵第一名是紅肉的火龍果有1.44毫克,其次分別為紅肉李0.89毫克、百香果0.7毫克、進口甜柿0.68毫克、白肉的火龍果0.58毫克等。

 

若只想單純吃水果來補充鐵質,涂蒂雅提醒,有兩種人得特別留意,分別是血糖(空腹血糖>100mg/dl、飯後血糖>140mg/dl)、三酸甘油酯(高於200mg/dl)異常者。每個人都應適量攝取水果,糖尿病高血脂病人每日約2份(每份約女性拳頭大小或碗裝8分滿),至於一般人也不宜超過34份,不足的部分應從其他食物中獲取。

 

此外,免疫力較差的人,如化療、感冒的人,最好選擇帶皮水果,要吃時再切,因大量流動的清水反覆沖洗,仍有洗不乾淨的問題;在清洗或切水果的過程中,也有可能讓細菌跑進果肉裡,因此洗水果前,記得先將雙手洗乾淨、刀具亦然;水果洗乾淨後,記得擦乾水分、再剝皮、現切、現吃。

 

至於該如何挑選鐵質之王的「紅肉火龍果」,有四個細節得注意:

 

1、越重越好:

火龍果越重,則汁越多、果肉也越豐滿,所以,購買火龍果時應用手掂掂重量。

 

 
 

2、越紅越好:

表面紅色的地方越紅越好,綠色的部分也要越綠的越新鮮,若是顏色變得枯黃,就表示不新鮮了。

 

3、越胖越好:

請不要挑選瘦長型的,越胖代表越成熟,清甜而不會有生澀的味道。

 

4、摸摸麟片:

麟片得挑選硬硬脆脆的,才新鮮。

 

不過,光靠水果補鐵不僅不容易達到每日的建議攝取量,還容易出現肥胖、血糖的問題,因此,涂蒂雅建議,還是以動物性食品來補血,效率會較高些,如豬血100公克有28毫克,比起紅色火龍果整整高出20倍。

 

若是因為素食的關係,則不妨利用豆類,如烘烤黑豆、花豆,每100公克也有8毫克的鐵質,此外,飯後再來點水果,有研究證實維生素C是促進非血基質鐵吸收的強力因素,75毫克的維生素C可使鐵質吸收率上升34倍。但要記得,飯後30分鐘內,得避免高單寧如茶葉、咖啡的攝取,以免抑制吸收。

 

延伸閱讀: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纖維質比蘋果和水梨還高! 吃太多靠「棗子」防便秘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 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分鐘 (閱讀時間)
 
 

紅豆外觀是紅色的就能夠補血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胡玉芳醫師表示,吃紅豆補血是一個美麗的誤解,紅豆雖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鐵質含量高,但植物性鐵質吸收效果不彰,如果想要補血的民眾,建議經專業醫師評估,釐清自身貧血與鐵質有沒有絕對關係,再搭配專屬的方藥組合,解決不舒服的困擾。

紅豆是高營養穀類 植物性鐵質不易吸收

胡玉芳指出,紅豆是一種高營養的穀類,富含澱粉、蛋白質、低脂肪、磷鉀、膳食纖維、鐵質等營養元素,其中含鐵量約每100公克含有7.1毫克的鐵質,即使鐵質含量高,但是植物性鐵質的吸收效率遠不及動物性的鐵質 ,因此,若是以紅豆做為補血食材,醫師建議不如選用動物性鐵質吸收效果佳,前提是貧血屬於缺鐵性貧血,如果貧血與鐵質沒有絕對關係,僅補充鐵質不見得能補血,重點是先瞭解自身體質情況。

紅豆鐵質含量高 主要功用不是補血

胡玉芳表示,紅豆補血這是一個美麗的誤解,很有可能是來自於《黃帝內經》記載紅色是入心,因此被誤以為紅色特別補血,然而,中醫補血藥材並沒有紅豆這一選項,儘管富含鐵質高,植物性鐵質的吸收度不佳。此外,中醫的補血不等於西醫刺激造血的原理,如果真的想要補血民眾,首先釐清要補什麼血以及造成相關疾病原因為何,並經醫師辨證評估,開立專屬的方藥組合。

先釐清失血原因 飲食均衡最重要

至於女性朋友們經期流失不少鐵質,該怎麼挑選食材?胡玉芳提到,若是女性經期過後,不妨可選用肉類,如牛肉、豬肉、內臟、羊肉、海鮮九孔、牡蠣、文蛤等食材,素食者可以選擇深色蔬菜、堅果、黑芝麻等皆含有更豐富的鐵質,對於真正有補血功效的藥材如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等,則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服用。

服用補鐵劑者 紅茶、咖啡、牛奶不宜一起食用

胡玉芳提醒,紅豆含有高量鉀離子、磷離子,如果有腎臟疾病、心臟疾病、慢性疾病者紅豆湯不宜攝取過量,尤其是洗腎患者;若有服用鐵劑的人,應避免與紅茶、咖啡、牛奶或富含鈣質的食物一起合併食用,以免阻礙鐵質的吸收。雖然紅豆好處多,天冷時喝下甜甜的紅豆湯也許帶來幸福感,別忘記紅豆膳食纖維含量多,應避免過量食用,以免胃腸脹氣。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常貧血小心未老先衰! 光補鐵還不夠,搭配5大補血食物才算真的有補到
·含鐵量更勝葡萄、櫻桃! 鐵質之王「紅肉火龍果」2種人不宜吃太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 分鐘 (閱讀時間)
 
 

孩子的過敏機率居然和準媽媽的體重有關係?最近1項研究表示,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體重會隨著孕期增加,而出生後的孩子將來罹患過敏的機率也隨著媽媽體重增加過多而上升,研究人員指出,這兩者之間必定存在關聯性。

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有關係

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與兒童過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以及食物或藥物過敏等的高風險相關。研究團隊在2019年4月12日至6月1日之間評估了15,145對母子。

研究結果發現,與懷孕期間建議的標準體重的媽媽,大約是22至33磅比起來,體重增加33至55磅的準媽媽所生的的孩子,將來罹患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或食物或藥物過敏的風險增加了13%,同時也增加9%發生濕疹的機率。

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

研究認為,兒童過敏性疾病是在受孕時期就開始的,懷孕前媽媽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都會改變子宮內部的環境,就可能會影響胎兒免疫系統的發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星球

延伸閱讀:
擺脫過敏糾纏
立春乍暖還寒!過敏性鼻炎就出現? 中醫傳授「節氣養生」小技巧
遠離3C藍光避免干擾褪黑激素分泌 能幫助你更好入睡提升睡眠品質
男性長期付出艱苦體力勞動比起久坐 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5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散瞳劑有可能增加白內障風險? 眼科醫師:確實可能!

 
陳敬哲 報導
·2 分鐘 (閱讀時間)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許多家長得知假性近視的孩子必須使用長效型散瞳劑,就擔心持續使用恐將增加白內障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瑩山表示,確實可能有此風險,因此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戴上全視線鏡片眼鏡,外出時還需戴帽子,不可直視太陽。


陳瑩山說,散瞳劑主要用來放鬆睫狀肌,改善假性近視、延緩近視度數加深,不過針對已經形成的近視,度數是不可逆的,散瞳劑亦無法用來治癒近視。


目前治療假性近視的幼童,常使用長效型散瞳劑,只需點上1滴,就能讓瞳孔維持1周處於散大狀態,此時,瞳孔無法自然收縮,控制光線進入,以致藍光、紫外線,長驅直入對於水晶體或視網膜產生不良影響。


雖然目前尚無確切研究證實,這是否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陳瑩山建議,家長應該妥善處理,幫孩子選配全視線鏡片,至戶外活動時,擋住紫外線及藍光。


此外,孩子至戶外,參與體育課、戶外教學時,務必戴上遮陽帽,加上太陽眼鏡,且不要直視陽光,避免藍光、紫外線刺激水晶體,引發透明蛋白質組織變性。


再者,點散瞳劑後瞳孔放大,此時如果過度使用3C產品,將提高藍光的曝露量,而增加而造成眼睛潛在的傷害,家長應該嚴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時間。


陳瑩山說,眼科醫師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近幾年來,長效型散瞳劑中的「阿脫品」濃度越來越低,目前已經稀釋至百分之0.01,大幅降低白內障風險,且能維持治療效果,家長無須過於擔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懷孕「子宮肌瘤」留不留?輕易動刀反而更難孕!

 
 
林以璿
·5 分鐘 (閱讀時間)
 
 

根據健保署統計,四分之一的台灣女性都患有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但根據子宮肌瘤大小、位置,仍可能造成經痛、經血爆量、難孕等困擾,不少育齡患者遲遲沒有受孕,會有此疑慮,想要動刀切除子宮肌瘤;對此,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提醒,若未清楚掌握子宮肌瘤特性就輕易動刀,不僅無法排除不孕問題,若破壞子宮肌肉層又縫得不夠嚴謹,反增加難孕、子宮破裂或早產的風險!

切除?位置才是影響懷孕的關鍵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王瑞生副院長解釋,子宮肌瘤並非一定要切除,必須要依位置深淺、是否不利懷孕、症狀嚴重性來通盤考量,決定吃藥追蹤或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可以概略分為三類:

一、垂掛在子宮外(如:有蒂的子宮漿膜下肌瘤);

二、長在子宮肌層中(如:子宮肌層內肌瘤);

三、長在子宮內膜、往子宮腔內生長(如: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位置於子宮外,通常不影響懷孕,定期追蹤肌瘤大小即可;但位於子宮肌層的「子宮肌層內肌瘤」及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較可能造成擠壓輸卵管、子宮內膜不平整、或子宮腔變形等等情況,就會大大影響受孕率及胚胎著床率,也會增加胎位不正及早產等併發症。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儘管透過試管嬰兒療程,胚胎著床率及臨床懷孕率仍會下降,早期流產率也會上升,需與醫師討論先接受手術後再進行助孕療程。

切除並非一勞永逸,須注意子宮手術帶來的風險

儘管現有「海扶刀」的熱消融技術蒸發肌瘤、降低對子宮的破壞性,但新技術費用非常昂貴,「子宮肌瘤熱消融術後是否會增加懷孕率」也有待進一步大規模的臨床實驗求證,大部分民眾在考慮切除子宮肌瘤時,仍會選腹腔鏡或腹部手術。因此,提醒育齡患者術前一定要認知,子宮手術對未來懷孕造成的風險,傷口縫合不夠仔細,很可能導致胎兒撐大子宮或自然產時的子宮破裂;術後若有子宮內膜腔傷口結痂、子宮內膜腔沾黏、子宮內膜腔變形及骨盆腔沾黏等情況,也不利胚胎著床。故除了「黏膜下肌瘤」需要在懷孕前接受手術治療外,其他位置的肌瘤若非必要切除,有懷孕計畫者可先保守治療。

王瑞生副院長也補充,子宮肌瘤雖沒有復發的傾向,但國外曾做過整顆摘除的子宮病理標本統計,高達80%的子宮內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肌瘤,這些小肌瘤埋在子宮內膜,一般超音波並無法診斷;換句話說,一次動刀切除肌瘤恐怕也不能一勞永逸。若持續不規律的生活型態、接觸外來的環境賀爾蒙、塑化劑等等,都會觸發小肌瘤持續生長,術後仍得持續追蹤。

孕期如何與瘤共存?

王瑞生副院長指出,孕期肌瘤可能會造成些微不適,但寶寶與肌瘤通常都可以和平共存到順利分娩。較需注意的是,懷孕期間身體分泌高濃度的雌激素,會刺激肌瘤持續變大,若長過快可能會發生「紅色變性」,也就是肌瘤中心區域血流供應不良而壞死發炎,造成疼痛或子宮早期收縮;這是一種良性病變,會出現急性腹痛、噁心、嘔吐和發熱等症狀,要採取對症治療,若是有子宮早期收縮,也可同時使用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物治療;大部分的孕婦經過藥物保守治療後,即可獲得緩解、平穩度過整個孕期,所以不需太過緊張,唯須注意,一般不建議在孕期採用肌瘤切除手術來治療紅色變性的問題。

多吃保養子宮的食物,別把塑化劑吃下肚

要控制子宮肌瘤,除了藥物治療,也可從飲食下手。平時可以多吃保養子宮的食物,例如富含維生素或高鈣的食物、溫性水果(如蘋果、香蕉、櫻桃、葡萄等)、五穀雜糧類及堅果類食物……,降低子宮受到的刺激。許多人聽聞雌激素是觸發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的觸發因子,會疑惑是否需要避吃豆類等食品,王瑞生副院長認為,豆製品、山藥所含的賀爾蒙屬於植物性荷爾蒙,其實吃原型食物,只要不過量都不會造成問題,反倒是要多避免吃下塑化劑這類的環境荷爾蒙,生活中也盡量不用塑膠餐具。

有肌瘤就難孕? 不孕症專科協助找原因

王瑞生副院長一再提醒,手術雖可以解決子宮肌瘤造成的下腹痛及子宮異常出血等困擾,但就生殖醫學專業角度來看,除非肌瘤位置不利懷孕,否則通常會優先處理其他造成難孕的原因,再考量是否摘除。因此,當面對「切除與否」、「是否對懷孕造成影響」等疑慮時,建議女性朋友可先向不孕症專科醫師諮詢,綜觀所有條件及懷孕計劃後再決定治療方式,也務必記得時常保養子宮,並且持續回診追蹤。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月經量大有血塊還能吃冰嗎?把握3原則子宮肌瘤患者也OK
子宮肌瘤長不停 中醫調養沒效、西醫又頻開刀 該怎麼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一冷臉跟手腳就凍到紅蘋果乾燥破皮!小孩該擦什麼乳液最天然? 日期:2021 年 1 月 12 日 作者:盧 映慈 今年冬天特別冷,寒流一波接著一波,不管是乾冷還是濕冷,都會讓皮膚覺得特別的不舒服,常常乾到破皮,或是像個紅蘋果一樣過敏。尤其是看到孩子的臉變得紅撲撲的,一碰就掉皮屑,讓人很心疼。 不過市面上的保濕乳液百百種,哪一種才適合小孩子擦呢?是不是選全天然的最好呢?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說,其實「天然等於最好」這個觀念,在皮膚科不一定是對的。 天然ㄟ尚好?皮膚科醫師:能建立皮膚保護層才是最好! 「任何一個皮膚科醫師都不會說沒有添加物的東西,就一定比較好。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是對皮膚有傷害的!」俞佑說,因為皮膚需要的是「平衡」,過油過乾都會對皮膚造成負擔。 而大家常說皮膚要「保濕」,除了要增加皮膚底層的水分之外,其實也要注意皮膚外層的油脂保護層,才不會讓水分流失;俞佑說,所以保濕要分成「水分」跟「油脂」2部分來看,在挑選乳液的時候一方面要有吸水、補水的物質,一方面要有鎖水的物質。 吸水:補充水分給皮膚,有些產品也可以協助平衡環境濕度跟皮膚濕度,等於「從環境拿水過來保濕」,所以是屬於水溶性的保濕,像是甘油、尿素、玻尿酸、山梨醇等成分,就屬於這一類。 鎖水:利用油脂來隔絕外界的空氣,避免表皮水分蒸發,像是凡士林、石蠟,或是名稱裡含有「脂」的物質,就屬於這一類。 不過現在多半有「二合一」的產品,效果跟自己分開擦2種產品差不多,俞佑建議可以選擇一條自己擦了方便、舒服的就好。 圖片來源:freepik 天然的動物油、礦物油適合使用嗎? 而除了乳液之外,不少爸媽也會選擇「XX油」來幫孩子擦,認為這樣比較天然。但俞佑認為,這些標榜天然的產品不一定真的那麼天然,如果只是要「鎖水」,其實單用凡士林就可以了,而且凡士林便宜、成分也比較單純。 不過凡士林容易堵塞毛孔,如果是容易毛囊發炎的體質,還是要每隔幾個小時就讓皮膚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再塗上新的凡士林會比較好。 而除了用乳液保濕之外,在這種冷吱吱的天氣,穿上防風的衣服、戴上口罩也可以讓外面的水氣、或是乾燥的空氣不容易接觸到身體,降低皮膚乾裂的狀況,也是一個保護皮膚的小技巧!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寶寶的皮膚乾燥又紅、癢,皮膚過敏該怎麼選保濕乳液? 別以為大人用的小孩也能用!育兒討論板上最推的6款寶寶乳液 變天鼻過敏發作 中醫推薦 2 湯療紓緩鼻癢、打噴嚏症狀

天氣一冷臉跟手腳就凍到紅蘋果乾燥破皮!小孩該擦什麼乳液最天然?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031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秋後寶寶的皮膚乾燥又紅、癢,皮膚過敏該怎麼選保濕乳液? 日期:2020 年 10 月 15 日 作者:莊 筱彤 進入秋天之後空氣乾燥,寶寶脆弱嬌嫩的肌膚容易因為水分無法保持,開始有些狀況出現,不但乾乾粗粗的,還會因為很泛紅泛癢抓到破皮!在心疼寶貝之餘,爸爸媽媽要怎麼保護寶寶的皮膚,並且挑選合適的乳液來保濕呢? 皮膚過敏最大宗:異位性皮膚炎 一般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在出生一個月之後就會出現像是黃色角質的脂漏性皮膚炎,滿 2 歲的時候症狀大多會出現在臉部。寶寶的皮膚容易粗糙不平,有角質,若是進入慢性化的階段,就會以更乾燥的形態出現,像是皮膚粗糙、角質變白剝落,長時間下來皮膚也會變厚、硬,還有色素沉澱。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基準 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癢」,皮膚上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疹,又腫又癢。 皮膚病變模樣和分布,兩歲以下會在臉部、身體、四肢關節外側;兩歲以上會在脖子、關節內側。 孩子有其他過敏症狀,或家族中有其他人有過敏,食物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過敏疾病往往具有遺傳性,即使不是異位性皮膚炎,只要父母有任何一種過敏疾病,孩子也患有過敏疾病的可能性很高。 有些人小時候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好了,但也有人長大後持續患有這個皮膚問題,相當困擾。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因環境上的因素復發,所以持續性地保養、環境維持很重要。 保濕對敏感肌膚來說非常重要! 敏感的肌膚最怕的就是缺水,所以保濕相對來說就非常的重要,為了不讓濕潤的皮膚水分流失,就會需要覆蓋一層東西,如果皮膚從小就開始保濕,也可以有效的預防跟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當皮膚生病時,就是需要適當的的保濕,而乳液就是一個很好的保濕用品。 可以怎麼挑乳液呢? 1. 不管哪一種,都要先試試看 不管是哪一種乳液,即使標示純天然,剛開始使用最好都只擦一點點在皮膚的一小區塊,測試寶寶的皮膚會不會對這種保濕乳液過敏。 2. 不能太黏膩 保濕必須一天做很多次,所以如果太黏膩的話,可能就會沒辦法持續使用。 3. 自製的天然保濕劑也有可能引起過敏 天然的物質也是有可能引起過敏的,像是常聽到的蘆薈,其中也有包含可能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分。 4. 選擇含有吸收快速成分的乳液 含有神經醯胺、卵磷脂,或其他皮膚吸收快速的成分之乳液,可以讓皮膚吸收得更快速。 選擇乳液的時候盡可能地排除造成皮膚過敏的成分,等確定哪一樣產品適合寶寶之後,可以買大容量,保濕起來也會比較方便,寶寶的皮膚也能更滑嫩。 延伸閱讀 寶寶皮膚癢就是過敏嗎?醫師媽媽解答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生病了該怎麼保護?皮膚科醫師廖浩欽:保濕保濕再保濕! 癢到抓不停還破皮流血?秋季濕疹好發可這樣止癢

入秋後寶寶的皮膚乾燥又紅、癢,皮膚過敏該怎麼選保濕乳液?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39828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皮膚癢就是過敏嗎?醫師媽媽解答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日期:2020 年 5 月 7 日 作者:Heho編輯部 出生六個月的羅琳來注射定期預防針。是個有著豐滿的臉頰,眼睛漂亮,笑得可愛的孩子。但是今天臉頰卻明顯地左一塊紅、右一塊紅。我用手輕輕地一碰,本來就十分擔心孩子皮膚的羅琳媽媽,開口問我:「醫生,這是過敏嗎?」接著她含糊地說:「聽人家說在滿周歲前,無法確定到底是不是過敏⋯⋯」 因為孩子的皮膚問題而來到醫院的父母們,總是問我:「這是過敏嗎?還是胎熱呢?」。胎熱,是在《東醫寶鑑》中提到的概念,統稱滿周歲前孩子的陽性過敏性皮膚疾病。換句話說,孩子的皮膚只要有點問題,大多會被歸類在胎熱。胎熱是東洋醫學類別中的韓醫學名稱。 所謂的胎熱,包含了汗疹、過敏、口水疹。 我們來看看其他類似的用語。汗疹,是容易出汗的部位,汗排出不順導致皮膚變紅的疾病。尤其好發在肉比較多、接觸重疊的部分,衣服穿太多太熱時也會產生。 圖片來源:經《采實文化》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口水疹是孩子流很多口水,在嘴周圍形成的皮膚炎。可以視為因口水中的成分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若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也可能因副食品中的成分引起皮膚炎。 [註] 汗疹:汗水無法順利排出,皮膚變紅的皮膚疾病。 口水疹:孩子流很多口水,在嘴周圍形成的皮膚炎。 接著我們來仔細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概念。 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疾病的其中一種。代表性的過敏疾病有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往往會隨年齡增長而照順序出現。過敏疾病往往具有強烈的遺傳性,即使不是異位性皮膚炎,只要父母有任何一種過敏疾病,孩子也患有過敏疾病的可能性很高。換句話說,爸爸的鼻炎可能遺傳至孩子身上變成異位性皮膚炎。許多案例是小時候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好了,但成人後持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案例也不少。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因環境上的因素復發,所以持續性地保養、環境維持很重要。 圖片來源:經《采實文化》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 內容授權自《我是過敏專科醫生,也是過敏兒媽媽》,作者為閔雅琳,采實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流汗、不流汗都難受 爸媽快學4招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症狀 皮膚一粒粒癢癢抓不停 到底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咳不停是過敏、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專家教你一張表判斷

寶寶皮膚癢就是過敏嗎?醫師媽媽解答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16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安全座椅降7成死亡率! 4使用小常識你對了嗎?

 

帶寶寶外出怎樣做最安全?答案是正確使用汽車安全座椅!行車時使用安全座椅可降低兒童頸部73%衝擊力、減少71%死亡率,後向乘坐的安全性提高75%

 

根據靖娟基金會2019年汽車安全座椅使用調查回收的1,047份問卷結果顯示,13%家長未使用過安全座椅,四分之一的家長認為使用安全座椅有困難。

 

然而,近日兒童因未乘坐或未正確安裝安全座椅,導致死傷的新聞頻傳,例如日前台南一位駕駛因疲勞而自撞電線桿,當時車內一名媽媽抱著3個月大的男嬰坐後座,因男嬰未乘坐安全椅,急救後重傷不治。

 

交通部公告10991日將實施新修正的「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明訂2歲以下幼童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之攜帶式嬰兒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24歲以下且體重在十八公斤以下者,應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並優先選用後向幼童用座椅為宜。

 

不過,市面上安全座椅的形式多樣,該如何確定正確使用安全座椅呢?國民健康署提供您以下4個簡單好記的小口訣:

 
 

 

「後」:只安裝於「後」座,並選用「後」向式安全座椅

「安」:請依循各廠牌說明書「安」裝安全座椅

「固」:安裝完成後必須確認安全座椅穩「固」不搖晃

「指」:確認寶寶繫緊安全帶並保留一「指」寬的空隙

 

延伸閱讀:
產後奶量不足怎辦?  哺乳媽媽可以吃這些發乳

寶寶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先讀懂3個Q&A再決定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噎到千萬別用手摳! 小兒科醫師教3招必學急救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過節時,親友團聚總會習慣吃零食消磨時間,但也得小心幼兒吞嚥功能不佳,刮傷食道或造成窒息危機。曾有一名1歲多男童,吃下一整顆梅子糖果,核果卡在食道,直徑快2公分比小朋友食道還大,一開始沒症狀,直到小朋友無法進食,吃東西就吐,這才送急診取出核果,但尖端已刮傷食道黏膜,花了2、3年進行食道重建。
 

也有一名3歲多小女童,在長輩餵稀飯時吃進小花生顆粒,竟卡在支氣管裡,一直引起氣喘發作,呼吸時又有咻咻聲,肺炎始終治不好,透過支氣管鏡檢視才發現支氣管有異物,在非常末端的氣管卡了一粒花生米,因為異物在裡面造成肺部發炎,連痰都咳不出來,後來使用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後,肺炎就慢慢改善。
 

台北慈院兒科部謝秀盈醫師表示,不只硬的糖果要注意,就連細小花生、瓜子、堅果、果凍、麻糬等食品,也得留意嬰幼兒被噎到。四歲以下幼童的臼齒發育不完全,無法像成人將硬的東西咬碎再吞,若是噎到跑進氣管,有些不會超過1公分的花米生,嬰幼兒沒辦法咬碎,也有能引起窒息;若發現小孩咳嗽、想講話講不出來、哭不出聲音,就要留意有可能是異物塞住。


若察覺嬰幼兒噎到,千萬不要用手去摳異物,因為有可能越推越深,謝秀盈醫師說明,當下還是先做哈姆立克,用力將異物咳出來。針對處理嬰幼兒噎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有下列三種方式:


1、趴著擊背法
若是一歲以下幼兒,採取趴著進行哈姆立克急救法,肩頰骨放在大人大腿上,頭朝下微微往前傾,一隻手固定頭部,另一隻手則是使用掌腹,拍小朋友肩頰骨中肩,由下往前推,讓梗在氣管裡的異物往前吐,大約拍5下,轉回正面觀察表情及查看異物是否取出。


2、哈式腹戳法

亦可轉回正面,使用食指與中指,按壓乳頭中線處,往下壓半吋到1吋的深度,如此擠壓也能因咳嗽將異物排除。


3、兒童立姿腹部壓迫法

 
 

至於一歲以上能站立之幼童,則採用成人式哈姆立克急救法,一隻手握拳,另一隻手則是抱著拳頭,環抱住小朋友上腹部與胸骨的位置,利用頂住的拇指與食指,往內往上推,同樣約5下左右,若來回進行4至5回依然無效,此時得趕緊打119送醫。
 

謝秀盈醫師表示,建議小朋友須坐著吃飯,若邊跑邊吃飯很容易嗆到,因為講話時聲帶會打開,食道會被軟骨蓋起來,只要一講話喉嚨後咽部的食物,能夠進去的地方只有氣管,所以在吃東西時講話,反而食道入口會被蓋起來,打開聲帶的地方,食物也容易跑至氣管裡,增加窒息風險不可不慎。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夏天是食物中毒高峰! 記住冰箱5存放技巧更保鮮
咖啡、甜食不是「火燒心」唯一凶手! 飯後2行為也NG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

 

軒軒到了半夜哭鬧不休,爸爸擔心吵到鄰居,立即抱起左右搖晃,試圖安撫讓孩子入睡,沒想到軒軒出現嗜睡、嘔吐及意識受損的現象,經過醫師診斷是「嬰兒搖晃症」所致。軒軒的爸爸不明白為何只是搖晃哄睡,就足以讓軒軒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  劇烈拋接、旋轉恐致嬰兒搖晃症

 

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因家長等照顧者疑似力道拿捏不當而劇烈搖晃寶寶,讓寶寶因為腦部受傷而致死的案例發生。國民健康署指出,嬰幼兒的頭部比例較大,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若無妥善支撐或過於劇烈搖晃,例如與嬰幼兒進行拋接或旋轉遊戲,很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外觀難察覺 顱內、眼內出血會致死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曾在2017年提出,嬰兒搖晃症可能是劇烈搖動嬰兒的肩膀、手臂或腿部所引起的,而劇烈搖晃產生的「甩鞭效應」會讓嬰兒顱內或眼內出血,雖然通常不會有明顯的頭部外傷,但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臺灣兒科醫學會進一步說明,劇烈搖晃嬰兒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常發生在未滿3歲兒童身上,尤其以2-4個月大的嬰兒最常見。有些家長或照顧者會利用拋接或旋轉方式逗弄嬰幼兒,但這樣的遊戲對寶寶脆弱的腦部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如蜘蛛膜下出血等。

 

 

安撫寶寶需耐心 求助專業醫師排解情緒

 

尤其新手爸媽們對「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嚴重性不了解,以為需要用拋接或搖晃來哄孩子,容易在未控制力道的情況下不小心傷害到寶寶。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特別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寶寶哭泣是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需要家長耐心安撫,絕對不可以劇烈搖晃、旋轉或將寶寶拋到床上。如果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於照顧寶寶所產生的情緒無法控制,切記一定要向親友、專業醫師或諮詢專線(如孕產婦關懷專線0800-870870)尋求協助,以找出排解負面情緒的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
寶寶噎到千萬別用手摳! 小兒科醫師教3招必學急救法
兒童安全座椅降7成死亡率! 4使用小常識你對了嗎?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6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 不孕症治療常見問題Q&A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分鐘 (閱讀時間)
 
 

在台灣,不孕症的比例達15%,幾乎每6對夫妻中就有1對夫妻不孕。雖然晚婚是現今趨勢,但卻不是造成不孕的唯一因素,之所以難以受孕,也與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息息相關。根據國健署資料發現,不孕原因以多種因素所占比例32.8%最高,卵巢因素占第二位為28.7%,男性因素居第三位為12.2%,不明原因則只佔4.4%。可見不孕症大部分都是找得到原因的。

難孕問題 應積極尋求生殖醫學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溫仁育建議,若飽受難孕問題的夫妻,千萬別再裹足不前,應積極尋求生殖醫學治療,可以讓求子之路更加順利。

她分享,曾經有夫妻反覆流產3次來求診,經過檢查發現,其實是罹患「抗磷脂症候群」導致,這樣的疾病只要在懷孕期間接受低劑量阿斯匹靈和抗凝血劑治療,可以減少54%的流產機率。

也曾遇過整整3年無法成功懷孕的夫妻,女方總認為是自己有問題,但婦科檢查又都正常都沒有問題,醫師建議請先生到院檢驗精液,這才發現原來老公是無精症患者。最終藉由顯微手術取精、試管嬰兒療程後順利產子。

溫仁育提醒,求子之路如果遇到阻礙,方妻雙方如果有人願意先邁出一步,正視不孕的困境,開啟對話,攜手尋求生殖醫學的幫助,可以更早達成生育的計畫。針對不孕治療最常見的2大問題,溫仁育提出詳細解答。

Q1:做試管嬰兒是不是需要常常請假配合療程?

A:溫仁育表示,一般人在計劃生育時,通常也正處在職場上衝刺的年紀,很多人擔心在做試管的時候,時間都被綁住了,沒辦法兼顧工作;也有人是對天天打針感到很恐懼,遲遲克服恐懼,踏出接受治療的第一步。

溫仁育說,可選擇友善人工生殖的生殖醫學中心進行量身訂做的療程。治療前,諮詢員會先與病人會談,討論療程注意事項,一方面減輕夫妻倆的焦慮,另方面也衛教病人掌握正確就診時間,做檢查與治療也可以很自由。

以她為患者本身進行不孕症的基本檢查為例,配合月經週期,夫妻雙方在預計進入用藥療程前一次月經的第2至3天來院門診,除了輸卵管攝影檢查與子宮腔鏡檢查需另外預約時間,其餘檢查皆可當天完成。

進入刺激排卵療程後,也可以與醫師討論善用長效型促排卵針劑,減少回診的次數。若當週期不方便植入新鮮胚胎,還可選擇先冷凍胚胎,之後在想要的時間再將胚胎解凍植入。

溫仁育進一步說明,友善的醫療應該是讓醫療服務配合病人的生活,而不是讓病人改變原有的生活節奏去配合醫療。

Q2:做試管好像要打很多針?

A:許多人對進行試管嬰兒的印象,就是不斷打排卵針。溫仁育直言,以前確實是如此,但現在都有更體恤病人的方式。例如,使用長效型促排卵針劑,一針可取代過去5~7天每天要打的針劑;療程可選擇黃體素拮抗劑療程,用口服黃體素方式取代抑制排卵的針劑,讓害怕打針的女性少挨針。

溫仁育指出,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的成功率要高,仰賴很多因素,良好的醫病溝通和順暢的諮詢管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經驗豐富的醫師、諮詢員,以及胚胎師組成的生殖醫學團隊會在第一線了解病人的需求。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將推出APP,往後病患可直接從APP得到即時抽血數值、胚胎目前狀況、建議用藥劑量、用藥時間提醒、回診時間提醒等等貼心功能,大幅減少就醫等待的時間。

她說,隨著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朝友善病人的角度出發,才能減少病人在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時身心靈的壓力,當壓力減輕,懷孕率自然也會跟著提升。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 溫仁育)

延伸閱讀:
·懷孕初期有4大徵兆,小心是流產跡象! 別亂吃補,醫師教調理安胎原則
·精液沾到陰部就會懷孕? 沒在開玩笑!婦產科醫師拆解NG避孕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初期有4大徵兆,小心是流產跡象! 別亂吃補,醫師教調理安胎原則

 

先兆性流產有四大徵兆!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中醫婦科主任高銘偵醫師指出,懷孕初期若有出現陰道出血、伴隨嚴重腰痠、小腹持續疼痛、下腹下墜感是流產的早期跡象,特別叮囑孕婦勿輕忽,尤其少量咖啡色分泌物最容易被孕婦忽略,咖啡色分泌物也是出血警訊,若懷孕前20週有這四大徵兆,應盡速就醫,積極安胎。

 

先兆性流產有跡象 胎動不安有4跡象 

 

「懷孕初期發現有陰道少量出血、腰酸嚴重到彎腰直不起身、下腹持續疼痛休息也無法緩解、小腹下墜要當心,這可是先兆性流產的跡象!」高銘偵表示,先兆性流產是指懷孕小於20週有陰道出血、腹部疼痛、腰部痠痛現象,然而多數女性不曉得咖啡色的分泌物也是少量出血的跡象,往往輕忽而沒有儘快就醫,錯失安胎重要時機。

 

流產跡象已發生 積極調理保胎

 

高銘偵表示,如果懷孕初期即有先兆性流產徵兆,先要確定胚胎是否發育完整,若懷孕超過八週仍未看到胎兒有心跳,代表胚胎發育不完整,此時無須安胎一般會自然地出血而流產,若無法自然流產則需要做流產手術。

若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已有心跳,卻有流產跡象,就一定要積極找醫師調理安胎,西醫婦產科醫師會開立黃體素安胎,孕婦除了服用安胎藥物,仍要盡量休息、出血較多或症狀嚴重者甚至於需臥床安胎,高銘偵說,中醫安胎調理上主要運用補氣、補血、補腎的藥方,如泰山磐石散(黃耆、黨參、白朮、炙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續斷 黃芩、砂仁) ,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 )等安胎藥物調養,更有機會安胎成功、順利生產。

 

脾胃氣血生化 均衡營養飲食

 
 

 

流產原因很多種,有些是胚胎本身發育不好、高齡產婦、有些是子宮息肉或肌瘤、影響胚胎著床位置不佳、母親本身有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器質性病變等眾多因素之外,高銘偵更分享臨床觀察,發現有些流產患者常見面色蒼白,頭暈、掉髮等氣血兩虛,或平時易腰痠、易腹瀉、夜尿多等脾腎虛弱的孕婦,提醒女性不要過度減肥,把澱粉視為洪水猛獸,完全不吃飯,每種食物都有其營養價值,為了母體及胎兒發育,飲食均衡才會王道。

 

懷孕正常飲食 切忌亂補食療

 

隨著冬季到來,家庭會開始進補,高銘偵提醒,現代人熬夜火氣大,懷孕婦女不要亂吃人蔘,孕婦體質偏熱,進補人蔘反而造成虛火上擾,讓身體更燥熱。雞湯、魚湯可正常食用,如果有任何用藥的疑慮,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開立專屬調養的藥方,懷孕初期時,切忌不要搬重物及劇烈運動,注意先兆性流產四大警訊,保護胎兒平安長大。

 

小產後也要調理 照顧身心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輕忽小產調理的女性不在少數,高銘偵強調,不論是自然流產、藥物流產、或做流產手術都應回診檢查,確定胎盤組織是否清理乾淨,小於20週的流產,建議至少調理半個月,大於20週小產則建議當一般坐月子調理一個月。若不幸流產之後,應避孕三個月,勿太快再次懷孕。

若是習慣性流產者,則至少需要調理三個月至半年,並積極找尋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夫妻雙方都要做相關更多檢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別以為流產不用調理!更要做這件事才行
新手爸媽都在問的孕期前、中、後問題! 懶人包告訴你標準答案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爸媽都在問的孕期前、中、後問題! 懶人包告訴你標準答案

 

在準備懷孕到生產的階段,準爸媽們常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疑問,因此衛生福利部針對準爸媽們最關心的孕產議題做網路調查,提供最實用及正確的孕產資訊,守護母嬰健康。

 

網路調查懷孕前、中、後問題 解決準爸媽疑問

 

針對全台各地的準爸媽們以網路方式蒐集在孕前準備、懷孕照護、產後照護及孕產婦心理健康4大主題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熱門議題為9成擔心孕前檢查是否都做對了嗎?67想知道孕期如何養胎不養胖? 7成想知道讓母乳源源不絕的實用技巧。

 

4階段孕產議題TOP1問題  最實用資訊在這裡

 

依據調查結果國民健康署製作10大熱門孕產議題懶人包,提供準爸媽最實用的資訊,並針對於各階段TOP 1議題,提供專業建議如下:

 

1、孕前檢查完全蒐羅,需要自費做檢查嗎?

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請務必定期產檢,確保母嬰健康。但因目前院所提供的自費產檢項目非常多,並非每項檢查都要做,可根據個人的需求,與醫師做討論,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

 

 

 
 

2、只要營養,其餘免談!孕期如何養胎不養胖?

懷孕期間應該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避免熱量偏高的外食,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雜糧,並以天然食物來源為主,若有任何營養的疑問,建議找專業營養師做進一步的營養諮詢。

 

另外,要定期量體重,依懷孕前的體重做適當調整,以增加 10-14 公斤最適合,且也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國民健康署提醒也不適合在懷孕期間進行減重。

 

 

3、如何讓母乳源源不絕?

準媽媽們可能擔心奶水不足或寶寶吃不飽等問題而放棄母乳哺育,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8個小口訣,讓準媽媽們輕鬆解決母乳哺育的煩惱:(1)生產醫院能協助,(2)早期哺乳要落實,(3)正確含吸莫遲疑,(4)寶寶想吃就要餵,(5)餵奶時間不限定,(6)夜間哺餵泌乳旺,(7)心情放鬆輕鬆餵,(8)手到擒來是母乳。

 

4、如何更快適應新手父母的角色?

相信在成為新手爸媽的開心之餘,內心也會感到緊張與壓力,為讓「新手爸媽」快速成為「上手爸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孕期照護資訊,及社家署也有育兒親職網協助新手爸媽提升親職教育知能;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的問題,也可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

 

延伸閱讀:
生小孩有多痛? 像被卡車輾過!婦產科醫師教1招降疼痛指數
錯誤睡姿恐猝死! 嬰兒仰睡、側睡、趴睡,怎麼睡最OK?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誤睡姿恐猝死! 嬰兒仰睡、側睡、趴睡,怎麼睡最OK?

 

每隔一段時間,國內外總會出現因家長等照護者的疏忽,讓嬰兒在不當的睡眠環境下致死的傷心案例發生。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造成美國嬰兒死因的第三位,每年約有1,900件案例發生。

 

而根據JAMA Pediatrics醫學期刊105年文獻回顧的研究指出,趴睡相較於仰睡,導致嬰兒猝死的風險較高(adjusted odds ratio, 2.3-13.1);另外與睡眠環境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與他人同床共眠、太軟的床面(例如沙發)、不適當的被褥或物品堆積等。

 

嬰兒猝死症候群 居嬰兒十大死因之列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死因統計資料,自民國97年起,嬰兒猝死症候群始終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列,而近5年(102-106年)來,每1萬名活產嬰兒中就有1-2個寶寶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106年就有23件不幸的案例,讓寶寶無法平安長大。

 

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針對嬰兒猝死,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提出「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作為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事項之一。

 

 

預防嬰兒猝死 遵守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強調,1歲以下的寶寶在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的姿勢,並排除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例如枕頭或填充玩具等,因寶寶無法像較大的孩童或成人一樣,可以將掩蓋口鼻的外物移除,所以嬰兒床上任何鬆軟的物品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窒息,一定要特別留意物品放置的地方,避免對寶寶造成影響。

 
 

 

除了每次應仰睡外,國民健康署特別提供「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以遠離嬰兒猝死症危機:

 

1、寶寶與其他人一起睡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建議要「同室不同床」。

 

2、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建議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

 

3、嬰兒床的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以有鬆軟的物品,例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不要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的身上。

 

4、避免環境過熱,不要讓嬰兒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當沒有空調設備時,應該注意通風。

 

5、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延伸閱讀: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
寶寶噎到千萬別用手摳! 小兒科醫師教3招必學急救法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偏好這三種顏色 專家:是一種警訊

 
 
安柏
·2 分鐘 (閱讀時間)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等待父母為他著上顏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給予應有的教育與學習,能夠擁有父母滿滿的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兒童心理學中,有一種可依色彩來判斷孩子個性的學說,如果孩子偏愛以下三種顏色,父母要多留心他的心理狀態,專家表示這樣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圖/孩子偏好黑、藍、紫色,父母要留心。擷取自istock

喜歡褐色和黑色

多數人認為黑色給人壓抑的感受,如果有孩子喜歡冷門的黑色系顏色,比如褐色和黑色,表示他的性格屬較安靜的類型,與人相處時,也不容易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孩子會自私任性,且容易內心憂鬱,活在自己的思維世界裡,且情緒的起伏也比較大,父母幫助孩子的方法就是挖掘孩子為何不快樂。

喜歡藍色

藍色給人沉著冷靜,邏輯思維強的印象,通常喜歡藍色的孩子會比較平靜,喜歡思考和偏好玩有邏輯性的玩具。這樣的孩子不容易橫衝直撞,但父母必須提高孩子的表達欲望,會容易以為他們是聽話的孩子,就忽視了他們的需求。

圖/擷取自istock

喜歡紫色

紫色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但紫色是由紅藍混合的,所以喜歡紫色的孩子是屬於比較多變的性格,會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自我的看法,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而不斷尋找受人喜歡的行為模式,這樣的孩子容易壓抑自己,所以父母可以引導他們釋放情緒,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支持,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The post 孩子偏好這三種顏色 專家:是一種警訊 first appeared on 引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開始1000天是避免過敏體質的關鍵!台灣過敏醫學會建議餵母乳、補充維生素D 日期:2020-07-21 作者:盧 映慈       台灣過敏的盛行率非常高,光是過敏性鼻炎,發生率就高達15~20%左右,而在都市地區因為外食、空氣污染等因素,更增加到將近一半,平均每2個人就有1個人有過敏性鼻炎。如果把其他的過敏疾病算進來,根據2000~2007年的健保署資料,小於20歲的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5.7%,平均起來,全台灣大約有1/3的人都受到過敏的困擾。 而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說,過敏不是單一原因,可以說綜合了基因、遺傳、環境、飲食等因素,而基因、遺傳無法改變,但不一定會發展成過敏,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握懷孕、到出生後2歲左右這1000天的時間,注意過敏的徵兆,有出現不對勁就提早改善。 可能被忽略的過敏徵兆 皮膚紅疹、皮膚搔癢(看起來像蚊蟲叮咬) 拉肚子、常常腸絞痛、容易吐奶 流鼻水、打噴嚏 咳嗽、喘鳴聲、呼吸咻咻聲 揉眼睛、黑眼圈、眼睛紅腫癢 易哭鬧、睡不好、嘴巴開開睡覺 楊崑德說,這些都是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小病」的症狀,比如皮膚出現過敏的反應,通常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比如在臉上、耳朵後面出現濕疹、紅疹,但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蚊蟲叮咬。「如果這些紅疹、濕疹離開頭頸部、跑到脖子以下比較容易不會好,會一直持續到長大,這就很麻煩治療了。」 而嬰幼兒的身體很敏感,只要有些不舒服,就會直接反應出來,所以拉肚子、睡不好也是很常見的症狀;更不用說流鼻水、咳嗽、眼睛紅腫癢這些就是標準的過敏性鼻炎症狀。 遠離過敏把握2要:要母乳、要補充維生素D 想要打造好體質的方式,「母乳」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楊崑德說,母乳可以幫助嬰幼兒的腸胃道發育成熟,而且培養出健康的腸道菌叢,是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的最好方式,所以餵母乳是首要選擇。 母乳:至少親餵1年,第3~4個月開始可加入少量副食品;如果不能親餵母乳,至少選擇水解蛋白的配方奶,避免牛奶蛋白的刺激。 除了母乳之外,維生素D也可以刺激免疫細胞生長,但根據統計,有9成以上的台灣人都缺乏維生素D。楊崑德建議,在懷孕期間要多曬太陽,並每天補充800IU的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寶寶生長。 維生素D:幫助刺激免疫細胞生長。 而在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之後,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也是營養學專家的潘文涵說,「過敏代表身體的發炎反應,其實不一定是過敏原引起」,所以在調整體質上,要把握2個原則,一個是「遠離過敏原」,另一個則是「攝取抗發炎食物」,像是幫助抗發炎的「蔬菜水果」、「益生菌」跟「Omega-3」(例如魚油、亞麻籽油)。 遠離過敏把握3不:不使用塑化劑產品、不抽菸或二手菸、不接觸PM2.5 除了要吃好之外,楊崑德說,其實現在還有一個可怕的過敏來源是「塑化劑」,影響身體非常大,「出門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塑膠餐具,包括瓶裝水、紙餐盒。」如果爸媽想要自備餐具,也要選擇可以耐熱攝氏150度以上的餐具,或是標準的食品用不鏽鋼餐具。 而抽菸、或是吸入二手菸也是過敏的原因之一,包含空氣污染中的PM2.5,都會刺激肺部在發展的時候過度發炎,增加未來氣喘的機率,楊崑德建議,「戒菸、出門戴口罩、空氣清淨機也是保護孩子不要變成過敏寶寶的重要方式!」 不使用塑化劑產品 不抽菸或二手菸 不接觸PM2.5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發表中研院研究:ADHD是食物「吃錯」了 氣喘要改變體質才能治!中研院研究:3種食物讓你肺功能增加2倍 老是蕁麻疹發作可能是對「鎳」過敏 一張表教你看懂怎麼吃

懷孕開始1000天是避免過敏體質的關鍵!台灣過敏醫學會建議餵母乳、補充維生素D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92768?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副食品要怎麼挑?過敏醫學會理事長:雞蛋、豆類可以吃,海鮮最好避免 日期:2020-07-25 作者:盧 映慈       「母乳是可以改變體質的關鍵,但嬰兒最好可以在3、4個月就開始吃副食品,不要等太晚。」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說。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在這幾年的研究中,漸漸發現孩子最好可以在早期時接觸「多元食物」,這樣腸胃系統才能發展比較完善,因為會有「經驗」。楊崑德說,像是一些傳統觀念中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例如雞蛋、花生,本來都認為不要給孩子吃,但現在最好可以先給孩子慢慢嘗試,才不會在以後無法接受這些食物,反而更容易造成過敏。 而基隆長庚醫院兒科團隊從2007年開始蒐集院內的新生兒做世代追蹤研究,在272名1歲前嬰幼兒的統計中發現,餵過水果、雞蛋、魚、有殼海鮮、花生等食物的寶寶,比只餵2種以下致敏食物的寶寶,過敏體質的風險下降了4成。 先訓練「口服耐受性」! 楊崑德說,這種食物的過敏訓練稱為「口服耐受性」,有點類似「減敏訓練」的作法。減敏治療是指,如果有人對於一種物質(通常是塵蟎)容易過敏,只要一點點就會引起免疫反應,無法正常生活,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每次接觸一點點的方式,訓練身體的免疫系統慢慢習慣,然後再漸漸往上增加接觸的量,讓身體耐受性越來越好。 不過這種作法不是每一種食物都適用,楊崑德說,通常食物過敏會分2種,一種可以藉由訓練耐受性來加強,一種通常會保留終身,而且一直接觸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以藉由訓練耐受性來加強 牛奶、蛋、豆類製品、豆漿、小麥的過敏,在嬰兒4~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的時候,的確會有反應,但每隔一段時間(建議每半年嘗試一次)增加一點接觸,在14個月大之後,過敏反應就會慢慢消退了;但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嚴重過敏反應,通常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會慢慢消退。 會保留終身的食物過敏 對堅果、花生、貝類、魚類、海鮮、蕎麥、芥菜等會過敏的人,通常會一生都對這個食物過敏,而且如果試圖一直接觸來降低敏感度,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楊崑德說,這種食物過敏就像是一個「開關」,如果會過敏的人,一吃就像開啟開關、會永遠過敏了。而且這些食物彼此之間還會互相牽連。像是有些人可能本來沒有對堅果過敏,但是對海鮮過敏,結果吃了海鮮之後,也開始對堅果過敏了,所以這類的食物最好不要太輕易給孩子嘗試。 而在吃副食品的時候,楊崑德也建議還是可以喝母乳,讓母乳給孩子更多的免疫力去適應這些容易過敏的食物,再加上每天變換不同種的副食品,就比較能讓孩子訓練到沒有過敏體質的狀態。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懷孕開始1000天是避免過敏體質的關鍵!台灣過敏醫學會建議餵母乳、補充維生素D 副食品吃錯導致「發展遲緩」營養師:鐵質跟維生素D最重要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嬰兒副食品要怎麼挑?過敏醫學會理事長:雞蛋、豆類可以吃,海鮮最好避免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6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嬰兒用紗布巾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具備透氣、強效吸水力且柔軟易乾特性的嬰兒用紗布巾,在爸媽們的育兒過程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之一。寶寶日常作息中例如溢奶、滴口水、流汗、沐浴、口腔清潔等狀況層出不窮,此時嬰兒用紗布巾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嬰兒用紗布巾不僅尺寸上有所差異,還分為圍兜、手帕、澡巾、包巾等多種不同用途,常讓新手爸媽們不知從何選購起。本文特別介紹嬰兒用紗布巾的選購要點,以及網路上受歡迎的人氣商品排行介紹,讓各位都能在寶寶出生前順利的準備好所需的嬰兒用品。
 
  • 更新日期: 2021-01-25
  • 22,059 views
  •  
  •  

嬰兒用紗布巾的選購要點

首先針對嬰兒用紗布巾的選購要點為各位說明,以做為入手時的參考依據。

數量:建議以十條為基準

數量:建議以十條為基準
無論擦拭口水、汗漬、溢奶,或沐浴等狀況下都少不了嬰兒用紗布巾,只是一旦使用過的紗布巾便容易滋生細菌,必須經過清洗後再重複使用,所以必須準備足夠替換的數量。
然而究竟多少才是所謂足夠替換的數量呢?依寶寶實際使用狀況而定。畢竟爸媽們幾乎不太可能完全不使用紗布巾,所以建議至少準備十條做為基準,若尚有不足可再行添購。通常紗布巾會作成禮盒包裝成套出售,有素淨款也有可愛多樣化的圖案,一般在家多半選擇素面花樣,外出時則攜帶色彩繽紛的款式,建議先至少選購一組便於使用。

材質:柔軟親膚最適用

材質:柔軟親膚最適用
由於嬰兒用紗布巾使用對象是肌膚相當嬌嫩的寶寶,請務必選擇親膚材質的百分百純綿或有機棉,同時為了洗滌替換方便,能迅速晾乾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市售紗布巾為了看起來更潔白美觀,會在製程中添加螢光劑或染劑。有些染劑會因為嬰兒的口水濡濕滲出而對寶寶造成傷害,因此在選購時請務必確認染劑類別及成分。

尺寸:依據使用目的選擇

請根據使用場所及目的不同,選擇大小及用途合適的紗布巾。

圍兜、口水巾:日常活動使用

圍兜、口水巾:日常活動使用
當寶寶哭泣、流口水,以及清理剛長牙的口腔,需要擦拭寶寶細嫩的臉頰、眼周或嘴唇時,恰恰好的小尺寸紗布巾會是家長的首選。外出時,也建議家長攜帶不佔空間且易於使用的小方巾。

浴巾:以至少能遮住嬰兒腹部大小為宜

浴巾:以至少能遮住嬰兒腹部大小為宜
嬰兒洗澡時若以紗布澡巾輔助托住寶寶,能夠有鎮定安撫的效果,因此建議嬰兒浴巾大小至少要能遮住寶寶腹部。如此一來,就能夠利用紗布澡巾一端包覆寶寶,另一端沾濕為寶寶擦洗,寶寶在洗澡過程中也會因為舒適感增加而比較容易放鬆心情。

包巾:也推薦沐浴後當小被使用

包巾:也推薦沐浴後當小被使用
雖然數量不如前兩者多,不過做為包巾大小的紗布巾款式也十分普遍。炎炎夏日讓寶寶使用紗布材質的包巾,既透氣又涼爽,再者在嬰兒剛洗完澡時當作浴巾也可以迅速擦乾身體,甚至於在稍微涼爽的日子裡,大尺寸的包巾做為小被子也非常方便舒適。

安全性:不宜放置過小的紗布巾在寶寶身旁

安全性:不宜放置過小的紗布巾在寶寶身旁
根據統計,嬰兒會吞下直徑4公分以內的異物,如果家長一不小心將紗布巾遺留在寶寶旁邊造成誤食,則可能產生窒息的危險。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將太小的紗布巾留在嬰兒身邊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即使是為了方便爸媽取用,若疏忽讓紗布巾遮住嬰兒臉龐,也可能會阻礙呼吸,請放在寶寶伸手無法觸及之處小心保管吧。
 

推薦十大嬰兒用紗布巾人氣排行榜

接下來,我們將以排行榜的方式為大家介紹十款嬰兒用紗布巾。大家可以參考選購要點中的提示,並且依照使用目的來作挑選喔!
10

西松屋無螢光紗布口水巾

NT$ 490

尺寸 24×24
材質 100%純棉
件數 20
9
尺寸 90×100
材質 100%純棉
件數 1
8

Combi六層紗圍兜拍嗝兩用巾

NT$ 221

尺寸 59×28.5
材質 100%純棉極長纖造紗
件數 1
7
尺寸 手帕:22×22<br>蘑菇夾:2.2×22-2.2×30
材質 100%純棉
件數 3
6

MaRuRu六層紗口水圍兜

NT$ 418

尺寸 X
材質 日本六層紗
件數 1
5
尺寸 120×120
材質 100%純棉多重紗
件數 4
4

韓國 Babyan紗布巾

NT$ 230

尺寸 36×36
材質 100% 純棉
件數 10
3

SISSO有機棉雲朵飛飛紗布三角巾

NT$ 650

尺寸 X
材質 100%有機棉
件數 2
2

英國 JustGreen嬰兒十層澎澎紗純棉多功能紗布浴巾

NT$ 836

尺寸 120×95
材質 100%純棉
件數 1
1
尺寸 120×120
材質
件數 2

人氣嬰兒用紗布巾一覽表

商品圖片
荷蘭 FRESK 細紗布新生兒包巾 1

荷蘭 FRESK

英國 JustGreen 嬰兒十層澎澎紗純棉多功能紗布浴巾 1

英國 JustGreen

SISSO有機棉 雲朵飛飛紗布三角巾 1

SISSO有機棉

韓國 Babyan 紗布巾 1

韓國 Babyan

美國 Aden anais 輕柔新生兒包巾 1

美國 Aden anais

MaRuRu 六層紗口水圍兜 1

MaRuRu

Hoppetta 六層紗手帕夾組 1

Hoppetta

Combi 六層紗圍兜拍嗝兩用巾 1

Combi

Newstar 棉紗大浴巾 1

Newstar

西松屋 無螢光紗布口水巾 1

西松屋

商品名稱

細紗布新生兒包巾

嬰兒十層澎澎紗純棉多功能紗布浴巾

雲朵飛飛紗布三角巾

紗布巾

輕柔新生兒包巾

六層紗口水圍兜

六層紗手帕夾組

六層紗圍兜拍嗝兩用巾

棉紗大浴巾

無螢光紗布口水巾

特色

精緻質感有口皆碑,送禮自用兩相宜

SGS檢驗認證,純天然無添加澎澎紗

二重織紗布×100%有機棉,敏感肌寶寶也能放心用

不掉棉絮不褪色,多款可愛圖案好搭配

兼具時尚及功能性,英國皇室也愛用

來自名古屋的上選六層紗,觸感柔細不刺激

童趣圖案搭配多功能鴨嘴夾,實用度大升級

圍兜拍嗝一巾兩用,舒適透氣好安心

洗澡還能兼量身高,一同紀錄寶寶成長時刻

經濟實惠賣場品牌,新手爸媽入門款

價格 NT$ 1,050 NT$ 836 NT$ 650 NT$ 230 NT$ 1,395 NT$ 418 NT$ 1,152 NT$ 221 NT$ 419 NT$ 490
尺寸 120×120 120×95 X 36×36 120×120 X 手帕:22×22<br>蘑菇夾:2.2×22-2.2×30 59×28.5 90×100 24×24
材質 100%純棉 100%有機棉 100% 純棉 100%純棉多重紗 日本六層紗 100%純棉 100%純棉極長纖造紗 100%純棉 100%純棉
件數 2 1 2 10 4 1 3 1 1 20
商品連結

總結

寶寶是每個家長人生中最重要的禮物,本文特別針對嬰兒用紗布巾的選購要點和人氣商品排行進行了介紹,為了讓它能在家長們育兒過程中成為好幫手,請參照前述介紹事項,務必在寶寶出生前就準備好符合您個人喜好及使用習慣的嬰兒用紗布巾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護頭型嬰兒枕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新生兒睡眠時間很長,一天中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嬰兒床上。因此,能有一個保護頭部的枕頭是非常重要的。適合的枕頭不僅能預防長期維持一個姿勢所造成的扁頭、偏頭型,並且能讓寶寶睡得更舒適。

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又該用到什麼時候呢?接下來我們將會針對這些疑問以及護頭型嬰兒枕的效果、必要性及用法等做介紹。並從目前市面上眾多商品中為大家精選出10款人氣商品,其中包含了很受歡迎的嬰兒枕品牌如 Mimos、Cani、GIO Pillow、ClevaMama 等,希望讓新手媽媽們能從中找到適合寶寶的枕頭。
 
  • 更新日期: 2021-01-18
  • 48,074 views
  •  
  •  

專為新生兒設計的「護頭型嬰兒枕」

一般常見的枕頭多為長方型,填充物從較硬的蕎麥皮到柔軟的棉花等非常多樣,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挑選。而護頭式嬰兒枕外型大多像甜甜圈一樣,在枕頭中間做出凹陷或凹洞。

使用護頭型嬰兒枕的目的

使用護頭型嬰兒枕的目的
睡眠佔據了新生兒一天大多數的時間。而剛出生的嬰兒頭部較軟,於4個月前,頭型可能會隨著使用的枕頭及習慣睡姿而改變;如果寶寶長時間平躺或長時間慣用一側睡眠,便容易造成後腦杓將較為扁平或偏頭型的狀況。
為了預防這樣的情形發生,許多媽媽會選購中間有凹槽的護頭型嬰兒枕,運用這幾個月的黃金時期幫寶寶塑造漂亮的頭型。

剛出生至四個月內是使用的最佳時機

剛出生至四個月內是使用的最佳時機
基本上護頭型嬰兒枕於剛出生就可開始使用。依研究指出,寶寶的頭型約在4個月大時定型,大部分的媽媽會利用這4個月的時間使用這類商品。因為新生兒成長速度很快,每個月都有不同的發展,因此在選購嬰兒枕時可以依據寶寶的成長進度,選擇適合的枕頭。
 

護頭型嬰兒枕的選購要點

市面上有各種標榜護頭型的嬰兒枕,但每家廠商的設計大不相同,到底該怎麼選擇呢?我們簡單整理了護頭型嬰兒枕的選購要點,讓新手媽媽也能順利挑選出符合自家寶貝需求的護頭型嬰兒枕。

依寶寶的月齡選擇

依寶寶的月齡選擇
首先,要依寶寶的月齡選擇適合的枕頭。
一般而言,新生兒指的是1個月以下的寶寶,出生超過1個月後,體重和頭圍都會開始大幅增加,也開始會有翻身等動作,與剛出生時大不相同。因此,在選購護頭式嬰兒枕時,要依寶寶的月齡和頭圍進行挑選。

選擇材質及特性

嬰兒枕是每天且長時間都會用到的商品,建議挑選方便清潔且容易晾乾的商品。
嬰兒枕與寶寶皮膚接觸的時間很長,再加上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躺在床上時,背部及頭皮很容易流汗及出油,為了讓寶寶隨時都有乾淨的枕頭可用,建議可以多準備兩、三個交替做使用。而此時容易清洗、可以用手洗滌或是容易曬乾的商品就顯得方便許多。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不同材質各有什麼特性。

絨面布料

絨面布料
絨布是坯布經拉絨機拉絨後呈現蓬鬆絨毛的織物,通常採用平紋或斜紋織成。
而絨布表面又分為有著線圈原貌的圈絨或是纖維單獨分開的割絨,另外也有毛巾材質、天鵝絨、絲絨等不同的材質。在使用絨布材質的枕頭和枕頭套時,厚實輕柔的觸感可以溫柔包覆嬰兒頭部。在清洗方面,無論手洗或是洗衣機都沒問題。

棉質布料

棉質布料
一般來說最常使用於枕頭的材質就是棉質布料了。
取自植物纖維的棉質,具有很好的觸感和彈性,對嬰兒而言是非常適合的材質。因為來源天然,無論是過敏體質或皮膚敏感的寶寶也都能安心使用。棉質枕頭最好的清潔方式就是手洗,如果購買的是採無螢光劑、無漂白、無化學藥劑製程的有機棉產品,更要注意盡量不要使用含氯的漂白劑清洗。

低反發/記憶泡棉材質

低反發/記憶泡棉材質
記憶泡棉材質經常用於枕頭、床墊或椅子等產品,本身具有輕量、減震和分散壓力的效用。
記憶泡棉有著可依人體而塑形的特性,能夠分散頭部重量,讓身體達到放鬆進而提升睡眠品質。記憶泡棉的原料包括多元醇、發泡劑、着色劑、聚酯原料等。並依比例製造出不同硬度的記憶泡棉產品。各類記憶泡棉的特性不一,建議先確認洗滌標示後再進行清潔程序。

推薦十大護頭型嬰兒枕人氣排行榜

以上介紹了護頭型嬰兒枕的選購要點及使用方式,準媽媽們是否更了解要幫寶寶準備什麼樣的枕頭了呢?接下來,我們將以排行榜的形式推薦十大護頭型嬰兒枕,希望你能從中幫寶寶找到理想的枕頭!
10
材質 表布95%棉、5%彈性纖維
尺寸 28.5 x 19.5cm
建議年齡 3個月以上
9
材質 100% Polyester
尺寸 33 x 22 x 2.8cm
建議年齡 9個月以下
8
材質 聚酯纖維
尺寸 23 x 33 x 3cm
建議年齡 0-18個月
7

GreySa格蕾莎圓滿頭型嬰兒枕

NT$ 799

材質 表布:44%萊賽爾纖維、56%聚酯纖維<br>內裡:100%聚脂纖維
尺寸 31 x 26.5 x 6.5cm
建議年齡 0-1歲
6

caniairwave 護頭枕

NT$ 1,780

材質 有機棉表布、3D蜂巢空氣支撐層
尺寸 23 x 34cm
建議年齡 0-18個月
5

Reverie嬰幼兒C型乳膠枕

NT$ 728

材質 表布:95%棉、5%氨綸<br>內布套:100%聚酯纖維
尺寸 23.7 x 21.3 x 9cm
建議年齡
4
材質 竹纖維
尺寸 45 x 25 x 3cm
建議年齡
3

ClevaMama護頭型嬰兒枕

NT$ 790

材質 表布:40%針織聚酯纖維、60%Airflow聚酯纖維<br>枕心:ClevaFoam 100%聚酯纖維
尺寸 40 x 23 x 3.5cm
建議年齡 12個月以下
2

MIMOS3D自然頭型嬰兒枕

NT$ 2,480

材質 100%棉
尺寸
建議年齡 0-10個月
1

GIO Pillow超透氣護頭型嬰兒枕頭

NT$ 1,480

材質 3D蜂巢立體透氣層
尺寸 S、M、L
建議年齡 6個月以下

人氣護頭型嬰兒枕一覽表

商品圖片
GIO Pillow  超透氣護頭型嬰兒枕頭 1

GIO Pillow

MIMOS  3D自然頭型嬰兒枕 1

MIMOS

ClevaMama  護頭型嬰兒枕 1

ClevaMama

Panda  甜夢枕 1

Panda

Reverie  嬰幼兒C型乳膠枕 1

Reverie

cani  airwave 護頭枕 1

cani

GreySa格蕾莎  圓滿頭型嬰兒枕 1

GreySa格蕾莎

comfi  嬰兒定型枕 1

comfi

COTEX  C-air聰明寶貝嬰兒枕 1

COTEX

Baby Works  嬰兒護頭型支撐枕 1

Baby Works

商品名稱

超透氣護頭型嬰兒枕頭

3D自然頭型嬰兒枕

護頭型嬰兒枕

甜夢枕

嬰幼兒C型乳膠枕

airwave 護頭枕

圓滿頭型嬰兒枕

嬰兒定型枕

C-air聰明寶貝嬰兒枕

嬰兒護頭型支撐枕

特色

在意的所有項目,它都用國際認證讓你放心

以嚴格的標準,給寶寶最好的品質

無凹槽設計,寶寶怎麼躺都可以!

可愛的熊貓臉與竹纖維材質,讓寶寶睡得更安穩

來自乳膠的天然抗菌力,過敏寶寶首選

網友超高評價,專為台灣寶寶設計

濕熱的氣候,寶寶也能舒適好眠

接近100%的透氣度,無論怎麼睡都安全

怕熱寶寶首選,不再腦後汗濕一片

讓寶寶舒適的睡在雲朵上

價格 NT$ 1,480 NT$ 2,480 NT$ 790 NT$ 1,242 NT$ 728 NT$ 1,780 NT$ 799 NT$ 1,080 NT$ 1,092 NT$ 441
材質 3D蜂巢立體透氣層 100%棉 表布:40%針織聚酯纖維、60%Airflow聚酯纖維<br>枕心:ClevaFoam 100%聚酯纖維 竹纖維 表布:95%棉、5%氨綸<br>內布套:100%聚酯纖維 有機棉表布、3D蜂巢空氣支撐層 表布:44%萊賽爾纖維、56%聚酯纖維<br>內裡:100%聚脂纖維 聚酯纖維 100% Polyester 表布95%棉、5%彈性纖維
尺寸 S、M、L 40 x 23 x 3.5cm 45 x 25 x 3cm 23.7 x 21.3 x 9cm 23 x 34cm 31 x 26.5 x 6.5cm 23 x 33 x 3cm 33 x 22 x 2.8cm 28.5 x 19.5cm
建議年齡 6個月以下 0-10個月 12個月以下 0-18個月 0-1歲 0-18個月 9個月以下 3個月以上
商品連結

總結

看完了以上十款排行榜,新手媽媽們找到想入手的護頭型嬰兒枕了嗎?
父母們都只想給寶寶最好的。而嬰兒枕頭除了有效保護頭型外,安全更是不能忽視!各家廠商所推出的枕頭形狀和材質都不相同,並具有獨家的賣點和特色,選擇一個經安全測試,並適合寶寶身型及頭型的嬰兒枕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幼兒學習便器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對父母親而言,家中寶貝能夠離開包尿布的日子,便可說是邁向長大的一大步;而「學習便器」就是寶寶在學習自行上廁所時的必備幫手。市面上的學習便器種類繁多,從傳統的小便桶、到能加裝於馬桶上的輔助便座,或是小男生專用的小便斗等應有盡有,究竟該如何挑選才好呢?

今天我們會分享學習便器的選購小技巧,並為大家嚴選出十款推薦的商品,其中還網羅了來自 Combi、babyhood、OKBABY、kakapure 等經典品牌的優質款式,各位新手爸媽們不妨參考看看。
 
  • 更新日期: 2021-01-25
  • 23,887 views
  •  
  •  

使用幼兒學習便器的好處

使用幼兒學習便器的好處
市面上有推出不少可直接加裝於一般馬桶上的輔助便座,雖然這種商品能省去家長們在清理上的麻煩,但卻未必每個小朋友都能立即接受;而傳統式的學習便器能讓孩子在熟悉的房間裡使用,同時因為有安心感而能更自然地如廁。
另外,由於只要在房間內即可立刻使用,無須擔心在帶孩子前往廁所、脫衣過程中錯失了排便時機;再加上小朋友的腳丫可以輕鬆地踩踏在地板上,對於穩定姿勢、幫助施力等都很有幫助。順道一提,只要選擇形狀構造簡單的款式或搭配專用的乾溼紙巾,清潔上也會更加輕鬆省力。
 

幼兒學習便器的選購要點

首先會說明選購幼兒學習便器時的各項小技巧,希望能幫助新手爸媽們挑選到符合需求的商品。

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適合的類型

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適合的類型
學習便器大致上可分為如一般馬桶般的「座式」、以及雙腿需分開乘坐的「跨坐式」兩種類型。其中跨坐式附有握把設計,不但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上大號時也會更好施力。然而這種便器在訓練戒尿布的過程中,得完全將尿布及褲子脫掉才能跨坐上去,使用時會比較不方便;而且縱使訓練完成,孩子將來也未必能適應一般的馬桶。
另一方面,座式便器就如同一般家庭馬桶,對於手腳還不甚靈活的小朋友來說,無須將尿布或褲子全部脫掉也能輕鬆乘坐,同時未來也會比較容易銜接適應一般馬桶。只不過座式便器大多沒有輔助扶手,穩定性會比跨坐式來得差一些,同時當小男孩在學習站著小便時,也得多留意尿液噴濺等問題。
以上兩種類型的便器都各有優缺點,但究竟哪一種比較好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最重要的第一步還是要讓孩子們「願意使用」,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們多加觀察,並根據小朋友的喜好來做選擇。而現在市面上也有推出「座式」與「跨坐式」二合一的商品,迷惘的話不妨從這種款式開始著手吧!

根據孩子的體型,選擇適合的尺寸

根據孩子的體型,選擇適合的尺寸
幼兒學習便器都是針對特定年齡所開發設計的,但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不同,無論是便器過大或過小,對他們來說都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建議盡可能讓孩子實際試坐後再做購買。如果實在不方便到店鋪試用的話,也別忘了仔細確認網站上所標示的尺寸、適用年齡等資訊,並多加參考網友們的使用評價。
另外,即使學習便器是孩子使用的馬桶,但仍然免不了會佔據一些空間,因此擺放位置也是必須考慮的重點之一。加上為了讓孩子能更順暢地進行如廁訓練,最好將便器放置於孩子能方便使用的地方。

將使用期間與訓練階段納入考量

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及預計使用的期間,所適合的學習便器也會有所差異。

兼具輔助便座功能的款式,可用到孩子能獨立上廁所為止

兼具輔助便座功能的款式,可用到孩子能獨立上廁所為止
這種結合了學習便器與輔助便座的二合一商品,除了能作為孩子開始戒尿布練習時的小馬桶使用外,根據孩子的成長狀況,還可以裝置在大人馬桶上作為輔助,最後更能當作小踏台來幫助他們順利坐上馬桶,只要耐重性足夠,甚至是在洗手台刷牙、洗臉時也能使用。
雖然這種類型的價格可能會比單一商品來得高,但卻能省去添購輔助便座的費用,同時一款便能用上好幾年,換算起來還是頗為划算。而為了延長使用壽命,挑選時也別忘了留意尺寸大小、堅固耐用度及構造上是否容易損壞等細節。

從新生兒開始即可使用的桶型便器

從新生兒開始即可使用的桶型便器
市面上也有推出宛如水桶般造型的幼兒便器,雖然必須由爸爸媽媽抱著才能使用,但對於想讓孩子盡早戒尿布、甚至是想嘗試「無尿布育兒法」的人而言絕對是一大幫手。不過這種商品通常尺寸較小,加上穩定性不高,即使孩子能自行坐上如廁也可能會有傾倒的危險。

小男孩專用的立式小便盆

小男孩專用的立式小便盆
當小男孩進到托兒所或幼稚園時,廁所裡可能會設置有小便斗,如果家中孩子不習慣利用一般馬桶來練習站著小便的話,不妨為他準備一款專用的立式小便盆吧!不過這種商品僅有小便時才能使用,因此還是必須另外購買學習便器或輔助便座才行。

選擇能簡單拆裝、容易清洗的款式

選擇能簡單拆裝、容易清洗的款式
許多家長光想到要清理便器上的大小便就感到害怕,但其實只要盡可能挑選構造簡單、部件較少的款式,就能大幅降低藏污納垢的機率,讓清洗工作更加省力。另外,選購時也別忘了留意各部件是否能簡單拆裝,特別是用來盛裝大小便的便槽若能單獨取出,就不必每次使用完畢後還得費力地整個清洗,只要針對便槽部分做洗滌即可。

推薦十大幼兒學習便器人氣排行榜

看完以上的選購要點以後,相信大家對於幼兒學習便器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接著我們從市面上嚴選出十款頗受好評的推薦商品,希望各位都能在其中挑選到適合的款式喔!
10

kakapure鯨魚寶寶座便器

NT$ 499

類型 座式
適用年齡 6~36個月
尺寸 約23.5×25×高25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9

Summer Infant豪華3合1兒童馬桶練習組

NT$ 1,128

類型 座式、輔助便座
適用年齡 18個月~5歲
尺寸
便槽是否可取出
8

My Carry Potty 凱利可攜式幼兒氣密學習便座

NT$ 499

類型 座式
適用年齡 15個月起
尺寸 約23.4×26×15.2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7

寶寶馬桶便盆

8315款

NT$ 198

類型 父母抱座、座式
適用年齡 0歲起
尺寸 約21×13×13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6
類型 座式、輔助便座
適用年齡 4個月以上
尺寸 展開時:約24.5×24.5×高13.5cm/收折時:約24.5×24.5×高8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5
類型 座式
適用年齡 11個月以上
尺寸 約41×36×高31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4

麵包超人5WAY 音樂訓練便器

NT$ 2,160

類型 座式、跨坐式、輔助便座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尺寸 約28.5×39×高33.5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3

青蛙造型兒童小便訓練器

NT$ 323

類型 小便斗
適用年齡 8個月~6歲
尺寸 約21×15×高29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2
類型 座式、跨坐式
適用年齡 12個月以上
尺寸 約40.2×28.9×27.4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1
類型 座式、跨坐式、輔助便座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尺寸 約37×23×(不含把手)高14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人氣幼兒學習便器一覽表

商品圖片
Combi  優質三階段訓練便器 1

Combi

babyhood  小汽車學習便器 1

babyhood

青蛙造型兒童小便訓練器 1

 

麵包超人 5WAY 音樂訓練便器 1

麵包超人

小獅王辛巴 二合一學習便座 1

小獅王辛巴

OKBABY 2合1按壓收納式學習便器 1

OKBABY

寶寶馬桶便盆  1

 

My Carry Potty 凱利 可攜式幼兒氣密學習便座 1

My Carry Potty 凱利

Summer Infant 豪華3合1兒童馬桶練習組 1

Summer Infant

kakapure 鯨魚寶寶座便器 1

kakapure

商品名稱

優質三階段訓練便器

小汽車學習便器

青蛙造型兒童小便訓練器

5WAY 音樂訓練便器

二合一學習便座

2合1按壓收納式學習便器

寶寶馬桶便盆

可攜式幼兒氣密學習便座

豪華3合1兒童馬桶練習組

鯨魚寶寶座便器

特色

廣受媽媽界好評的人氣首選

使用年限長,大人小孩都喜歡

每個小男生都該擁有一款

實用又不失趣味性

結構簡單的基本入門款

可輕鬆折收的扁形設計

新生兒起即可使用

外出旅遊也能安心上廁所

可愛至極的迷你版大人馬桶

能提高如廁意願的吸睛造型

價格 NT$ 1,275 NT$ 590 NT$ 323 NT$ 2,160 NT$ 514 NT$ 810 NT$ 198 NT$ 499 NT$ 1,128 NT$ 499
類型 座式、跨坐式、輔助便座 座式、跨坐式 小便斗 座式、跨坐式、輔助便座 座式 座式、輔助便座 父母抱座、座式 座式 座式、輔助便座 座式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12個月以上 8個月~6歲 6個月以上 11個月以上 4個月以上 0歲起 15個月起 18個月~5歲 6~36個月
尺寸 約37×23×(不含把手)高14cm 約40.2×28.9×27.4cm 約21×15×高29cm 約28.5×39×高33.5cm 約41×36×高31cm 展開時:約24.5×24.5×高13.5cm/收折時:約24.5×24.5×高8cm 約21×13×13cm 約23.4×26×15.2cm 約23.5×25×高25cm
便槽是否可取出
商品連結

使用時機及推薦使用方式

使用時機及推薦使用方式
雖然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在1~2歲起讓寶寶開始進入如廁訓練,但如果想嘗試上述所提到的「無尿布育兒法」,建議可以從新生兒時期開始進行。
所謂的「無尿布育兒法」,指的是爸媽們會掌握好寶寶的大小便時機點,並且盡可能讓寶寶在尿布以外的地方自然排泄,如此一來便能盡早習慣沒有尿布的感覺,對於戒尿布來說也有不錯的效果,想讓家中孩子早日從尿布中畢業的家長們也不妨參考看看。
另外,對孩子來說,如廁訓練是一種精神與心理上的抗爭,因此各位爸爸媽媽也不必太過著急或嚴格,首要之務是讓孩子不會對便器或馬桶感到畏懼,即使沒有實際坐上便器並順利大小便,但只要讓他們逐漸習慣便器的存在,或是選擇可愛造型引起興趣,相信「訓練上廁所」這件事也會容易得多喔!

總結

看完了這麼多各具特色的幼兒學習便器後,不知道您是否也受益良多呢?每個孩子的性格與喜好都大不相同,所適合的款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如果時間上允許,建議大家可以帶著孩子前往實體店鋪試坐體驗看看,並挑選一款寶寶願意使用、同時爸爸媽媽們也能輕鬆清洗的商品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嬰兒用玩具球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mybest
·14 分鐘 (閱讀時間)
 
 

嬰兒用玩具球不僅可以做為給寶貝的第一個玩具,也適合陪伴正處於蹣跚學步階段的孩子。而近年來市面上的玩具球種類越來越豐富,例如設計讓寶寶的小手容易抓握,或是內藏機關使搖動時會發出清脆聲響等,甚至能做為知育玩具幫助孩童的智能發展,想必讓新手爸媽們不知該如何選擇。

於是這次將說明如何挑選安全又能吸引注意力的嬰兒用玩具球,並為各位讀者介紹十項人氣商品,其中還包含 Oball、觸覺球等在國外也十分有話題性的款式喔!希望以下精彩的內容能成為選購時的助力,進而找出耐用且受寶寶喜愛的玩具球。

推薦寶寶玩球的原因

讓小寶貝玩球能夠帶來什麼良好的影響呢?底下統整了幾項嬰兒適合玩球的理由。

●嬰兒特別喜歡圓形

研究發現,若給小嬰兒看各種形狀的物體,他們最容易辨識且最會給予明顯反應的便是圓形。而受到孩童歡迎的卡通人物如哆啦A夢、麵包超人等都有著圓圓的大臉,由此可見多數兒童偏好圓型物品的傾向。

且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來說,任何事物都是初次見面,他們無法辨別眼前的物品究竟安全與否。因此,嬰兒本能地會偏好外型不具攻擊性、能使他們感到放心的物品,而比起帶著尖角的三角形或四角形,平滑的圓型便相對能帶給寶寶安心感與舒適。

●擁有觸摸、抓握、滾動等多種遊玩方式

由於嬰兒還無法隨心所欲地活動自己的手臂與雙腳,因此即使只是用手抓拿玩具或是將其舉起來,對他們來說都是可促進肌肉與感官發展的體驗。而比起靜止於平面的玩具,圓型的球體較難以控制,因此寶寶除了可以摸摸看、抓抓看,還可以用手腳滾動玩具球,而提供了豐富的遊玩變化。

且在玩耍的過程中,嬰兒更能觀察、學習自己的動作如何使玩具球移動或改變形狀,進而得到思考能力的啟發,而可謂能幫助訓練、開發智能的玩具。

嬰兒用玩具球的選購要點

寶寶用品勢必需要再三確認是否為安心的產品,接著就來看看挑選嬰兒用玩具球時有什麼應該注意的地方。

●選擇不易誤食的款式

給予寶寶的玩具需要具備高安全性,特別是應避免容易引起誤食的玩具,以免危及寶貴的性命。因此挑選嬰兒用玩具球時,安全的材質與設計絕對是必要條件。

不能給予三歲以下幼童小於45mm的球

過去日本針對兒童玩具設定的標準為39mm,而目前世界普遍認為,小於45mm的玩具都有造成孩子誤食的風險。然而此數字只是針對三歲以下孩童統計得出的平均值,體型較健壯的孩子依然可能吞下更大的物體,而需斟酌實際狀況做調整。因此挑選孩子無法放進口中,且需用兩手抓住的大小,便是最保險的尺寸。

過於柔軟、咬得破的材質 NG

畢竟寶寶有時也會躺著玩耍,玩具球的重量及是否帶有尖銳的造型都需注意,以免砸傷臉部或是刮傷肌膚。但即使是柔軟且具有伸縮性的款式,若材質過於柔軟甚至讓孩子能咬破的話,依然可能引起誤食的危險。故選擇時以矽膠等韌性較強的材質為佳,並應避免海綿或紙質商品。

●首選有安全標章的商品

為了確保幼童玩具的品質與安全性,各國多訂定有玩具安全標準,而標誌也因地區而異,購買前不忘列入參考。

貼有燕尾標識的玩具才可於台灣合法銷售

http://www.ttrd.org.tw/TCC_Toy_ST.asp
http://www.ttrd.org.tw/TCC_Toy_ST.asp

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規定,不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玩具,都強制必須經過檢驗,檢驗合格的產品會貼上形狀近似於一個右箭頭的「燕尾標識」,其可說是挑選安全兒童玩具時的基本條件。而除了政府硬性規定的標章以外,尚有自願性的「ST安全玩具標誌」,獲此標誌的玩具表示無重金屬、無危險設計等,購買前可以檢查商品是否有以上兩種標識,以保障孩童的安全。

國外製造的產品可認 CE標誌

https://cogp.greentrade.org.tw/Certificate/inside/97
https://cogp.greentrade.org.tw/Certificate/inside/97

CE標誌則是僅有符合歐盟(EU)安全法規的商品才會被賦予的標誌,在購買進口玩具時,除了檢查是否有台灣核發的燕尾標識,也可以一併確認 CE標誌,擁有雙重保證也會更加安心。

●容易清洗更能保持潔淨

如上文所提,寶寶不只是每天都直接碰觸玩具,還經常把玩具放入嘴中,有時更會帶上中意的一塊出門。玩具如此頻繁地與寶貝接觸,就更必需保持清潔。

然而,近年來市面上的玩具球常見具有多樣裝飾,或是裝上電池後會播放音樂等,這類玩具固然有趣好玩,卻多不適合水洗,因此以清潔的角度來說較不推薦。選購時建議還是以能水洗且容易乾燥、方便保養的款式為優先,盡可能地減少髒污或細菌附著其上,讓孩子玩得開心、爸媽也放心。

●幫助刺激感官發育更理想

對於初來乍到的小嬰兒來說,任何所見所聞都相當新鮮,而能激發其好奇心。比如玩具球繽紛的色彩或鈴鈴作響的小零件,都能給予寶寶大腦豐富的刺激,使得他們的知覺感官更加敏銳。

玩具的材質特性給予刺激的效果同樣顯著,例如以粗糙和柔滑兩種布料拼接起來的布球,可以使孩子體驗觸感上的差異;塑膠球變化自在的彈力和伸縮性,也能讓嬰兒感到無比有趣。整體來說,其實不需要設計過於複雜的機關,只要追加一點小花樣,就足以引起寶寶的興趣。

推薦十大嬰兒用玩具球人氣排行榜

以下精選了十款適合嬰兒的玩具球,希望能幫助各位爸媽找出適合家中寶貝的安全商品!

10: 寶寶音樂遊戲球

👉點此看更多

新手爸媽的育兒好幫手

這款兼具聲光特效的玩具球在滾動時,會自動播放動物叫聲、俏皮音效或是歡樂音樂,且內藏的溫和 LED燈還會隨之做色彩變化,不僅有助於吸引寶寶注意,還會讓他們想抓住球而不知不覺練習爬行或走路。而球體的鏤空設計則方便以手指抓握,讓孩子可以在玩樂的同時促進肌肉成長。

 

最為貼心的是商品還附贈一本知育遊戲書,裡頭不僅介紹專業的育兒知識,還設計了適合親子共樂的學習遊戲,即使是新手父母也不用煩惱應該如何與寶貝一同玩耍。但由於玩具球內包含電子零件,遊玩與收納時務必遠離潮濕喔。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材質: 塑膠、電子IC零件、紙
・尺寸: 直徑14cm
・安全認證: 燕尾標識

9: Smart 2 Play 益智趣味百變球

👉點此看更多

自己的球自己組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款耐玩的遊戲球,便不能錯過這款充滿想像力的益智玩具!其總共由11個五彩繽紛的零件組成,且孩子可以自由決定要如何排列每個零件,以組裝成心目中的理想小球。完成後還可以進行滾球遊戲,或是透過抓拿小球進而提升手部的靈活度。

 

且即使寶貝已經過了喜愛玩球的年紀也不用擔心,精巧的配件甚至能隨意拼合,能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創造獨一無二的造型與角色,更有助於訓練手眼協調呢。不過商品的適用對象為12個月以上的孩童,未滿周歲的小小孩可能要再等等囉。

・適用年齡: 12個月以上
・材質: PP聚丙烯、POM塑膠鋼
・尺寸: 直徑14cm
・安全認證: 歐盟 CE標誌

8: 麵包超人 附帶搖搖球中球

👉點此看更多

時時刻刻陪伴寶貝

正義使者「麵包超人」可說是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其周邊商品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這款玩具球便將麵包超人的招牌大臉做成小球裝入大球之中,且搖晃時還會發出沙沙聲響,而有助於安撫哭鬧的寶寶。且孩子對於「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小球更是會特別感到好奇,也能在嘗試將其拿出來的過程中活化大腦、增進思考能力。

 

此外角色圖樣吊帶採魔鬼氈設計,讓您可以簡單地將玩具球掛在嬰兒車之上,相當適合外出時攜帶。美中不足的是小球無法單獨拿出來清潔,若將整顆球水洗需特別小心黴菌滋生。

・適用年齡: 2個月以上
・材質: 塑膠(ABS、MABS)、合成橡膠、聚酯纖維、尼龍
・尺寸: -
・安全認證: 燕尾標識

7: 花朵扭扭球

👉點此看更多

創意疊疊樂幫助動動腦

曾榮獲美國、德國玩具大獎的這款扭扭球,既是球也是積木,玩法更是百變呢!花朵造型球擁有特殊的重力結構,讓其像個不倒翁一樣,無論如何滾動、搖擺最後都會回復直立的狀態,相信有趣的設計能讓孩子百玩不厭。

 

球體還可以如積木般堆疊成一座球塔,但由於球體歪歪扭扭且難以保持平衡,因此這看似簡單的任務對寶寶來說可是個大挑戰,甚至連推倒球塔也能讓小寶貝笑得不亦樂乎喔。然而玩具球具有一定重量,建議讓孩子坐在遊戲墊上遊玩,家長也不妨陪伴在旁一塊體驗。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材質: 塑膠
・尺寸: 最小:直徑4.8×高4.3cm;最大:直徑9×高7.5cm
・安全認證: 燕尾標識

6: 布質寶寶學習球

👉點此看更多

柔軟布球 一個人玩也安心

家中的小寶貝是否對衣服、抱枕上頭的標籤感到興味盎然呢?不如就給他這款布條球,一次玩個盡興吧!五顏六色的布條除了讓寶寶以手指抓一抓、用牙齒啃一啃,也方便孩子提著心愛的布球在家中爬爬走走。

 

且布球表面還是以不同的材質拼接而成,觸感上的變化能幫助感官發育;加上球中藏有鈴鐺與響紙,兩種聲響更可以提升拋接球遊戲的趣味性。最棒的是,商品為獲得 ST安全認證的優質台灣製玩具,安全層面也讓爸媽們可以大大放心。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材質: 聚脂纖維、塑膠
・尺寸: 直徑12×高10cm
・安全認證: ST安全玩具

5: 探索搖搖球

👉點此看更多

守護牙齒的成長

這款動物玩具球共有貓頭鷹、小蜜蜂、刺蝟與狐狸等四種款式,款款皆造型細膩、療癒可愛,且不僅外表吸睛,功能也是十分豐富,因而相當適合贈送給媽咪朋友們。

 

其握環具備彈性,表面塗料又無毒,因此也可以做為固齒器以減緩長牙期的不適,並訓練咀嚼能力;握環上的圓珠還會隨著玩具甩動而上下搖擺,更能有效勾起寶寶的興趣。而柔軟的身體即使經擠壓或撞擊地面,仍能迅速回復原狀,若是不小心打到孩子的身體也不用過於擔心喔。此外遊玩過後只需以濕布擦拭,清潔上簡單又快速,方便時時保持乾淨衛生!

・適用年齡: 3個月以上
・材質: ABS塑膠、熱塑性橡膠
・尺寸: 18×10×高13cm
・安全認證: 歐盟CE標誌

4: 寶寶感統遊戲皮球

👉點此看更多

訓練寶貝當個小小運動員

這顆足球造型小皮球每面都設計有幾何圖形、可愛動物或交通工具等圖樣,並搭配亮眼豐富的色彩,不僅有刺激視覺感官的效果,還能夠帶領寶寶盡早認識、學習充滿奧妙的世界。

 

且皮球除了具備教育意義,也能在運動場上派上用場。其既輕且柔軟的結構,讓孩子可以安全地丟球、拋球,而不用擔心受傷;等學會跑跳後,更可以帶著球到公園草地上,與爸媽一同享受踢球的樂趣,有益健康更幫助提升身體的平衡感。如果您希望讓孩子從小接觸運動,這款安全無毒並經歐美嚴格檢驗的玩具球,堪稱不可多得的優良運動夥伴!

・適用年齡: 0個月以上
・材質: 皮革
・尺寸: 直徑13cm
・安全認證: 燕尾標識、歐盟CE標誌

3: 寶貝星球

👉點此看更多

環保材質 爸媽更安心

剛出生的小嬰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應避免接觸有害身體的化學物質,而純天然的玩具想必也最讓爸媽無需擔憂,那麼這款百分之百使用植物性原料的高品質玩具球即值得列入考慮。其就連包裝與印刷都採用環保材質,可說是全方面保護每個寶貝的健康。

 

商品專為0個月寶寶設計,柔軟無比的性質讓寶貝躺在床上玩也沒有問題。此外能帶進浴盆、充氣泳池中玩耍也是一大特色,且由於球底並無氣孔,而不怕水積在球中而難以乾燥。當然安全檢驗上也是有世界多國保證,若是在五花八門的玩具中難以抉擇,不妨挑選安全第一的產品吧!

・適用年齡: 0個月以上
・材質: 天然乳膠
・尺寸: 直徑10.5cm
・安全認證: 燕尾標識、歐盟CE標誌

2: 5Q寶貝觸覺球

👉點此看更多

感官訓練不可少了它

玩具球是增進孩子觸覺發展的好幫手,而這款觸覺球又可說是當中的佼佼者。六個顏色各異的小球,共有環狀、菱形、星星等六種形狀,不僅硬度不盡相同,表面的設計更是精細,創造出平滑、粗糙、不規則等百變的質感,因而能夠使寶寶充分體驗各式各樣的刺激。

 

且除了讓孩子自行玩耍,爸媽也可以使用帶有凹凸的小球輕輕地為寶貝進行全身按摩,進而起到安撫情緒與促進睡眠的功效呢。此外商品的包裝盒也別急著丟掉,裡頭為每顆球預留了專屬收納空間,因此當開始訓練孩子自己收玩具時,他們還需動點腦筋才能正確地擺放完成,考量得如此周到真可謂相當貼心!

・適用年齡: 6個月以上
・材質: 塑膠
・尺寸: 7×33×22cm(包裝尺寸)
・安全認證: ST安全玩具

1: Oball 4吋沙沙洞動球

👉點此看更多

國內外媽咪一致好評

Oball 不但有響噹噹的名氣,其做為知育玩具的效果還是受到專家認證的呢!極具特徵性的外觀採一體成形設計,無連結點也無尖銳處,既保證遊玩時的安全,也確保玩具的堅固而提升了使用壽命。而多個孔洞則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抓握點並嘗試各種方式,進而同時提升肌力與腦力。

 

遊玩時也不妨搭配其他玩具,比如將手搖鈴放入球中,球滾動時便會增添更多趣味;或是讓寶寶試試看把塑膠小球平放在孔洞之上,更能有效提升思考能力。如此變化多端且價格合理的安全玩具球,想必不會讓家長或寶貝失望。

・適用年齡: 3個月以上
・材質: 安全塑膠
・尺寸: 直徑10.2cm
・安全認證: 歐盟CE標誌

總結

以上十款玩具球,是否有令您滿意的商品呢?同樣屬於玩具球,玩耍的方式卻是五花八門、毫不受限,因此選購時除了檢查安全標誌,也建議考量家中孩子的體格、個性等,為寶貝找出遊戲時間的好夥伴!

相關文章

推薦十大幼兒學習便器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推薦十大護頭型嬰兒枕人氣排行榜【2021年最新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症、ADHD 到底是什麼?用 9 大 QA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治療

 
 
盧映慈
·7 分鐘 (閱讀時間)
 
 

過動症是什麼?

過動症的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過動症或 ADHD,包含「注意力不足」跟「過動」兩個主要的面向,但同時也會影響到情緒控制、記憶力、行動力等。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台灣有 7% 的孩子有過動症。

過去都認為過動症是心理方面的疾病,但其實過動症已經被證實跟大腦相關,簡單來說就是有一部分的大腦腦區發育的比較慢,或是部分的大腦功能沒有發揮;不只是專注力,他們的行為控制力、情緒管理能力、記憶力、行動力也會比較差,但每個孩子受到影響的大腦位置不太一樣,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不太一樣。

不過即使大腦發育比較慢,也不代表過動孩子就是笨的,事實上,他們的智商通常沒問題。

不專心就是過動嗎?過動症有哪些症狀?

過動症在西醫醫學上的分類屬於精神科,診斷主要以 2 大類各 9 項為主:

注意力缺損(Inattentive,此項症狀較多為 ADHD 亞型 ADD)

  1. 無法專注於細節,或在做學校作業、其他活動時,出現粗心的錯誤

  2. 很難持續專注於工作或遊戲活動

  3. 看起來好像沒有在聽別人對他/她說話的內容

  4. 沒有辦法遵循指示,也無法完成學校作業或家事(並非因為對立叛逆、或聽不懂指示的內容)

  5. 組織規劃工作及活動有困難

  6. 對於需要持續性動腦的工作表現出逃避、不願意、有困難(如學校作業或是家庭作業)

  7. 會弄丟工作上或活動需要的東西(如學校作業、鉛筆、書、工具、玩具)

  8. 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響而分心

  9. 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的

過動/衝動性(Hyperactive-Impulsive,此項症狀較多為 ADHD 亞型 HD)

  1. 在座位上玩弄手腳或不好好坐著

  2. 在教室或是其他必須持續坐著的場合,會任意離開座位

  3. 在不適當的場合,亂跑或爬高爬低

  4. 很難安靜地玩或參與休閒活動

  5. 總是一直在動或是像被馬達所驅動

  6. 話很多

  7. 在問題還沒問完前就急著回答

  8. 在遊戲中或團體活動中,無法排隊或等待輪流

  9. 打斷或干擾別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每一類的 9 項中,一定要有 6 項以上符合,才算是ADHD,而哪一類別多、就表示較偏那一型。不過這些症狀,放在任何一個頑皮,或是天生散漫的小孩身上,感覺都好像「非常符合」,所以其實除了 9 項要符合 6 項之外,也必須有其他條件。

  • 在學校、家裡等不同環境展現出同樣症狀,而且被不同人說過同樣的症狀

  • 症狀持續 6 個月以上、沒有改善

  • 在 12 歲以下出現症狀

  • 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或是覺得學習很吃力

除了精神科診斷的症狀之外,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因為兒子確診過動症,也透過 20 年的研究發現,如果用西醫診斷確診過動症的孩子也常會有以下的症狀:

  • 過敏

  • 貧血

  • 血清素不足

而當了快 20 年神經科醫師,在兒子確診過動症後轉入中醫師行列的曾綺華也發現,用西醫診斷確診過動症的孩子也會有下列的症狀:

  • 怕熱

  • 胸口煩熱

  • 便秘

  • 手腳心流汗

  • 大汗淋漓

  • 半夜磨牙

  • 舌紅

  • 容易受驚

  • 失眠

  • 夜咳

除了本身的過動、衝動症狀,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其他症狀也是可以注意的部分。有時候先處理孩子的其他症狀,反而過動症的症狀也會跟著改善。

為什麼會得到過動症?是不是爸媽沒教好?

過動症現在在精神醫學的分類中,一般會認為是先天影響比較多,包含遺傳、或是腦部發育較慢造成,但後天的飲食習慣也會有所影響。

不過基本上,過動症並不是因為爸媽沒教好而「產生」的,但爸媽對待孩子的態度,的確可能讓情況「改善」或是「惡化」,所以帶孩子接受正確的治療、藥物的控制、職能治療、親子共學等引導也很重要。

過動症不看醫生,長大自己就會好嗎?

前面有說到,過動症在西醫的精神醫學中的成因,是因為大腦發育比較慢。而要讓大腦發育,並不是放著大腦自己生長,就可以長出成熟的樣子,裡面眾多的「神經」是需要透過「刺激」才會發展;就像植物的根一樣,要有缺水的危機,才會往下生長、長出長長的根,變成穩固的大樹。

對大腦的神經來說,這些刺激,其實就是大量的講話、人際互動、語言溝通,還有充足的營養,但如果缺乏這些刺激,腦部沒有發展完成,那就像睡著的獅子一樣沒有能力狩獵。

過動症跟其他疾病有關嗎?

在研究中,有發現過動症孩子大約有50%會合併自閉症,也有部分的孩子會有妥瑞症、情緒障礙或是閱讀障礙等。在治療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注意。

得到過動症怎麼辦?一定要吃藥嗎?

基本上,要不要吃藥還是要看孩子的狀況。通常在過動、不專心症狀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上課、寫作業或是人際關係時,還是會使用藥物來控制。

但如果孩子症狀比較輕微,透過職能治療、心理師的引導,或是運動紓解、飲食調整就可以維持正常作息,症狀跟情緒也都控制得很好,也沒有因為症狀導致人際關係變差,也可以跟醫師討論不一定要吃藥,或是假日停藥。

  • 藥物治療

  • 職能治療

  • 情緒、語言、人際、動作等相關訓練

  • 家長、老師、同儕等協助引導

過動症的藥吃久了會不會有副作用?

目前 ADHD 的藥物可以分成中樞神經活化劑(刺激性)、非中樞神經活化劑(非刺激性)2 大類,常見的藥物有以下四種:

中樞神經活化劑(刺激性)

  • 利他能(短效)

  • 專思達(長效)

  • 利長能(長效)

非中樞神經活化劑(非刺激性)

  • 思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常見的副作用有幾個:

  • 有 3 成會食慾下降

  • 精神變好而失眠

  • 有心臟病的孩子可能會加重心悸症狀

過動症是不是營養不良?要怎麼調整?

在前述的症狀中,潘文涵博士、曾綺華醫師都有提到,過動症的孩子會有幾種比較特別的症狀,所以建議可以調整平常的飲食習慣:

需要補充的營養

  • 抗發炎的食物,像是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 鐵質、維生素 B2、B6、B12

要避免的食物地雷

  • 避免吃燒烤、油炸

  • 避免無機磷酸鹽的食物(汽水、加工食品、加工肉品、零食)。

  • 避免吃甜食,如麵包、蛋糕、餅乾、甜點。

  • 少吃麵食類的食物,如麵條、麵包、蛋糕、

過動症多運動可以改善嗎?

蔣立德說,運動能幫助刺激大腦的活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心肺功能,大腦的血流也會變多,刺激腦部的發展,腦神經之間的連結也就變快,慢慢大腦的發育就會跟上一般的孩子了。而運動也可以增加血清素,可以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不會動不動就暴躁、煩躁,久而久之,只要血清素的濃度穩定,專注力也就增加了。

如果要有比較好的、刺激大腦發展的效果,蔣立德建議可以做有氧運動,尤其是「游泳」跟「慢跑」。

「因為游泳跟慢跑是全身性的協調運動,而且游泳的時候,因為全身都可以感覺到水的刺激,神經也能接受到刺激傳給大腦,多刺激就是多讓大腦有發展的機會,自然有好處。」蔣立德說。

而在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ADHD 衛教文章中,也提到,ADHD 的孩子特別需要有戶外活動,還有肢體的接觸來刺激大腦的發展。所以在日常固定的有氧運動之外,也可以帶孩子去玩黏土、玩沙、滑草、騎腳踏車,讓他們可以使用身體上的不同部位,更懂得怎麼去控制自己的身體,慢慢學會怎麼控制情緒。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發表中研院研究:ADHD是食物「吃錯」了
首款電玩遊戲可治療ADHD!獲得FDA認證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 中研院:ADHD是食物「吃錯」了 日期:2019-08-13 作者:盧 映慈       8月已經過了一半,爸媽也都準備好讓孩子開心上學,但對於ADHD的孩子、還有他們的爸媽來說,靜不下來的這個樣子,還要到學校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心理壓力真的很大。 不過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發現,其實ADHD很有可能是因為食物「吃錯了」才引起的,如果孩子總是靜不下來、無法專心唸書寫功課,可以試著避開「不營養食物」,多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或許「你能看到孩子有不同」。 過動症跟貧血、過敏、血清素不足有關 看到小孩調皮搗蛋,很容易就被聯想到可能跟「過動症」有關,不過在精神醫學會的觀點中,ADHD是一種先天性的腦部發展不足,所以不只是調皮搗蛋,常常發呆、放空也可能是過動症的「另一面」。 但除了按部就班的看醫生、確診、吃藥治療之外,潘文涵用自己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的經驗,告訴大家「先天性的東西我們或許沒辦法改變,但後天的生活習慣其實也會影響ADHD的症狀發生。」 ADHD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缺乏,代表血清素可能偏低,而在腦部影像中也會看到ADHD的孩子,在某些腦部區域很明顯的「貧血」,同時,潘文涵又接著發現,過敏的孩子,血清素也會有波動,所以貧血、過敏、血清素不足,可以說是導致ADHD的3個危險因子。 潘文涵到大台北地區31所小學,蒐集了216名ADHD的孩子、216名非ADHD孩子的資料,撇除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的變因之後,發現ADHD的孩子6成有過敏性鼻炎,非ADHD的孩子只有4成。 從中可以看到,有1個危險因子以上的孩子,發生ADHD的比例明顯增加。(危險因子包含貧血、血清素過低、免疫球蛋白偏高、嗜酸性粒細胞高,後兩者也屬於過敏因子) 而這些有ADHD的孩子,調查他們每天吃的食物,也發現很常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像是含糖飲料、脆脆麵、餅乾、冰淇淋、剉冰,但相對來說,蔬菜水果跟蛋白質卻明顯吃不夠。 那ADHD的孩子應該怎麼吃? 治療過敏 潘文涵說,過去大家都覺得過敏跟過動沒有關係,因為過敏發作的時候,體內的血清素會飆高,所以在理論應該是「不會過動」的。但她發現,只要過敏原消失,血清素濃度又會掉下去,身體血清素一直忽高、忽低,反而讓腦部神經傳導更混亂、更容易過動。 「所以多吃抗發炎的食物,像是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避免吃燒烤、油炸、甜食,還有含有無機磷酸鹽的食物,而且有過敏性鼻炎,即使沒有症狀也一定要去治療,就可以降低發展成ADHD的危險因子。」潘文涵說。(參考閱讀:空氣品質差、一直咳不停⋯氣喘這樣吃可以保健康!) 治療貧血、血清素攝取 潘文涵說,身體發炎容易導致血紅素不足,所以想要治療貧血,也要先治療過敏。再來,台灣人的貧血大部分是「缺鐵」很有關係,飲食中也要先補鐵,「但不需要特別買鐵劑來吃,只要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補充維生素C就可以了。」 而血清素的部分,因為血清素需要維生素B2、B6、B12,還有鐵質來幫助合成,所以一定要補充這些維生素,而這些維生素雖然可以用維生素錠劑補充,但最好還是吃健康、自然的食物更好,也就是天然的、沒有加工的蔬菜水果。 ADHD的孩子要多吃這些 新鮮蔬菜、水果 深綠色蔬菜 紅肉(瘦肉) 奶類食物 全穀類、堅果類食物 ADHD的孩子避免吃這些 燒烤、油炸 含糖飲料 含有無機磷酸鹽的食物(多半出現在汽水、加工食品、加工肉品、零食中,寫含有磷酸鹽、磷酸、磷酸鈣、硫酸鹽等成分的食物就不要買。) 太多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延伸閱讀 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長庚醫師陳錦宏:只用愛是不能治療的 ADHD的孩子該做什麼運動?醫師:這2種適合天天做! 過動兒該吃什麼比較好?小心精緻澱粉可能造成更多症狀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感染性腸胃炎分兩種!一張圖看懂腸胃炎類型 #嘔吐 #腹瀉 PR 輕輕塗到臉上,粉刺竟然瞬間都炸出來!2星期毛孔變超乾淨! #贊助 #粉刺對策 COVID-19/又一位護理師家人確診!又是陰轉陽性發燒才確診 #新冠肺炎 #本土個案 PR 台灣孩子身高太矮!?科學證明能讓孩子長高的方法 #贊助 #emetore Recommended by 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 2020-03-21 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 2020-03-23 「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 2021-01-02 《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 2021-01-03 其他人正在看 頭髮不斷地冒出來?每晚噴幾下,一個月後髮量居然變這樣... PR 網友推爆:「法令紋」用某個東西後就會馬上消失?在家輕鬆就去皺而引起話題! PR COVID-19/部桃關鍵觀察日「零本土」!陳時中:在掌控中但尚未結束 2021-02-04 COVID-19/疫苗要來了!指揮中心證COVAX發送疫苗第一波名單內含台灣 2021-02-04 Recommended by 過敏會讓國小學童長不高!中研院營養學家:缺乏鐵質、B群可能是關鍵 日期:2020-07-23 作者:盧 映慈       「大家對過敏的印象就只有『打噴嚏』,應該沒什麼關係,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過敏不只會讓你呼吸道變得不好,它也會影響整個人的發育、發展。爸媽們關心的長高、長胖、免疫力,其實都跟過敏有關。」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說。 楊崑德說,過敏代表身體正處在發炎狀態,影響的不是只有一個單一的器官,在長期追蹤過敏兒的情況下,可以看到他們除了打噴嚏、流鼻水之外,還有其他不太健康的表現: 睡眠品質差,每天少睡2小時:皮膚搔癢、鼻塞、呼吸不順等過敏症狀,都會使得睡眠品質不佳。 身高平均少4公分:過敏影響睡眠品質,導致生長發育緩慢。 免疫力差,肺炎風險高1.7倍:過敏其實是免疫失調的表現,降低了免疫力,而容易感染。 過動風險增加2-3倍:過敏跟過動風險有關。 4個有1個有憂鬱症狀:睡眠品質差也會導致情緒低落。 而台灣兒童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過敏比例,中研院營養流行病學專家潘文涵說,「很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 即使避開致敏食物,如果營養不良、體質不良一樣會過敏! 潘文涵說,很多人想到要治療過敏,就會認為要避開塵蟎、減少環境刺激,或是少吃麥子、雞蛋、花生等傳統認為會過敏的食物,但其實「很多過敏是找不到確切過敏原的,過敏學會也都知道,過敏其實是身體的一種慢性發炎,重點是要降發炎。」 當然潘文涵不否認避開過敏原,的確可以減少刺激身體誘發過敏反應,但這遠遠不夠,「有些人就是很容易被觸發過敏,本身就容易有過度的免疫反應,所以多用正確的營養去修正免疫系統的發炎,是比較能讓所有人適用、而且有效的。」 潘文涵同時也負責國民健康署定期的「國民營養變遷調查」專案,很清楚台灣人的飲食營養習慣,加上自己的兒子從小也是過敏、過動等問題不斷,她也蒐集了國小學童的營養數據,發現確診過動症的兒童,其實大半都有過敏反應,而這些過敏反應很可能來自幾個重要的營養沒有攝取到。 中研院營養學家:缺乏鐵質、B群可能是過敏關鍵 潘文涵在台北市的國小中,招募到 216 名的過動兒童,還有 216 名一般兒童做對照組,結果發現過動兒童有以下幾個關鍵: 維生素 B 群偏低 礦物質鐵/磷比偏低(鐵質攝取過少、磷過高) 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比偏低(不飽和脂肪攝取過少、飽和脂肪過高) omega6/omega3比值偏高(omega6攝取過多、omega3過少) 明顯較少攝取蔬菜、水果、蛋白質類營養食物 比較喜歡吃高糖及高油類食物。 這些食物中,不飽和脂肪、Omega-3,還有蔬菜水果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抗氧化,但通常都吃得比較少;而飽和脂肪、Omega-6、高糖高油的食物容易讓身體發炎,卻攝取的比較多;潘文涵說,在營養的生化路徑分析中,可以看到不管是過敏、過動,都跟這些食物有關。 而維生素B群跟鐵質,則是比較特別的元素,潘文涵說,過敏跟過動一樣,都需要俗稱「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來幫助,血清素可以穩定身體的免疫系統,同時讓情緒比較平靜,不容易躁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而身體要製造足夠的血清素,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跟鐵質。 所以除了愛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之外,缺乏B群、鐵質,可能是造成過敏體質、過動體質的關鍵。 潘文涵建議,除了用營養補充品補充之外,其實更好的方法是每天都吃各種不同的蔬菜水果,因為這些蔬菜水果同時也可以幫助B群、鐵質的吸收,就不用再額外想怎麼吃補充品最好。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懷孕開始1000天是避免過敏體質的關鍵!台灣過敏醫學會建議餵母乳、補充維生素D 補鐵不必狂吃肉!九大最鐵食物告訴你! 97.6%國人鈣攝取不足 醫師:忽略「鈣磷比」補鈣白做工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 中研院:ADHD是食物「吃錯」了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4696?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學前要準備「回到學校」的心情!心理師分享 4 招幫孩子好好收心

 
 
盧映慈
·3 分鐘 (閱讀時間)
 
 

今天是開工日!雖然開學的時間延後,但也差不多要開始準備讓孩子有回到學校的準備,心理師分享 4 招可以幫助孩子遠離「收假症候群」的方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師沈晏羽分享,在 2 天以上的長假結束後,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可能會有收假症候群(Post-Vacation Syndrome, PVS)的狀況,對於回到職場或學校出現情緒、或身體上的不適應。

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提醒,開學前如果沒調好作息,開學後會很辛苦,開學前未雨綢繆的辦法是開學前一周展開收心操。而綜合兩位心理師提出的想法,包含:

4 招讓孩子準備回到學校

將作息調整成跟上學時一樣,同時要減少 3C 產品的使用時間

例如放假期間可能都睡到 10 點、11 點,先調整回 9 點,再慢慢調整回 7 點等。而 3C用品的使用也可能會讓孩子精神變差,所以可以改為看書、一起聊聊天,或是做一點小運動。沈晏羽建議,家長如果能陪伴孩子,能降低孩子對於時間的焦慮感,是最好的。

開始準備上學要使用的物品,並預習下學期的功課

經過一次上學期的洗禮,這時候孩子對學校已經比較熟悉,可以讓孩子學習自己準備上學要用的物品、檢查功課有沒有寫完、開學第一天的行程等,不但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也可以讓孩子開始練習「上學」的生活作息。

跟孩子一起回到校園走走、跟同學見見面

因為很久沒去學校,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很緊張、不想回去,或是覺得回去很無聊。爸媽可以帶著孩子回去校園走走,讓孩子回味一下學校的生活,想像開學後跟同學、好朋友一起玩、一起上課的時光,孩子對於上學才不會那麼排斥。

回顧假期、規劃下一次假期的計畫

跟家人一起回顧這次的假期做了哪些事情,比如參加了冬令營、過年出去玩等,可以看照片、看日記的紀錄,同時做一個紀念物品的整理。

另外,也能跟孩子一起討論、規劃下次的假期可以去做什麼、想要做什麼,比如想去離島看海龜,就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時多學習海洋、海龜相關的知識,提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也能讓孩子更期待下次的旅行。

沈晏羽說,其實收心的過程中,家長的耐心陪伴是最重要的,在連續假期過後,孩子可能還是多少會有不想上學、哭鬧的情形,這時候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狀態,而且耐心的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期間,相信等到學校的課業慢慢上軌道,孩子也就能夠在充滿支持的環境下,漸漸地適應學校的生活。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2021 開學收心操!這樣動一動,讓孩子的身體回歸「上學模式」
作息調不回來怎麼辦?幾種安神方式讓孩子變得容易入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息調不回來怎麼辦?幾種安神方式讓孩子變得容易入睡 日期:2021 年 2 月 17 日 作者:盧 映慈 今天是 2021 年的過年開工第一天,爸媽們是不是正急急忙忙的去上班呢?雖然可愛的小寶貝寒假延長、開學延後,但也是差不多要準備開學的時候。這時候,要記得調整作息,但如果小朋友一下子要早睡、睡不著的話,也有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乖乖入睡喔! 開始早起:比平常早 2 到 3 小時醒來 早起可以讓生理時鐘盡快調整過來,如果要回到正常作息,可以先從早起開始。 起床後盡快吃早餐 根據癌症關懷基金會在 2016 年的調查,台北、新北兩個直轄市國小學童有「天天吃早餐」的比例只有 8 成,是一天三餐當中最低的,而不吃早餐、或只是「晚吃早餐(超過 8 點才吃)」的孩子每天排便的比例、上課專心的程度、過重或肥胖的比例,都比天天吃早餐的小朋友來得高。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邱詩涵營養師也說,通常小朋友會很早起,而且去學校有很多課程都需要體力,如果沒吃會有沒體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雖然國外有一些研究是說不一定要吃早餐,但我還是建議盡量要吃,不然小朋友餓了也會去買零食吃,這樣反而不好。」 國民健康署的「學童期 1~2 年級營養參考手冊」中也提到,早餐的攝取對兒童的成長很重要,吃過早餐的人精神好、反應快,各方面的表現也較好,如果不吃早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上課精神,學習效果也不好。 去戶外曬充足的陽光 樂群診所院長范樂群說明,人體睡眠會受生理時鐘影響,而生理時鐘跟光線有關,當太陽光進入眼睛,會讓停止分泌增進睡眠的褪黑激素,所以可以讓人開始清醒。 早上做些運動 雖然運動可以讓睡眠品質變好,但如果太晚運動,體溫升高會讓人更難入睡,所以早上運動是最好的時間。 7 點前吃晚餐 早點吃東西,腸胃比較不會因為食物裝著而不舒服,也比較容易入睡。 不碰任何咖啡因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醫師呂立說,其實 18 歲以下的人並不適合攝取咖啡因,因為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尤其是大腦還沒有完全長好,咖啡因對腦部的影響非常大。 圖片來源:pixabay 呂立說,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2~18 歲的青少年每天攝取咖啡因的量大概是 100 毫克左右,大約等於 240cc 的超商美式咖啡;但歐洲學會的建議則是 3 毫克/公斤體重,也就是 50 公斤的青少年一天大概可以容納 150 毫克左右,大約等於 450cc 的超商美式咖啡。 但其實除了咖啡之外,青少年常喝的茶類飲料,像是手搖杯,或是紅茶、綠茶等罐裝飲料,還有能量飲料、巧克力中也都含有咖啡因;呂立說,這些咖啡因短期內看起來可以幫助提升專注力、提振精神,但「那都是短暫的」,反而容易讓孩子的記憶力下降,所以建議最好都不要碰咖啡因。 提早睡覺:比平常早 2~3 小時上床 即使睡不著,但是躺上床可以讓生理時鐘感知到「現在是要睡覺的時間」,而盡快調整過來,如果要回到正常作息,除了早起,也要早睡。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2021 開學收心操!這樣動一動,讓孩子的身體回歸「上學模式」 開學前要準備「回到學校」的心情!心理師分享 4 招幫孩子好好收心 開學季兒童腎臟科人數大增!醫:孩子尿液篩檢異常,蛋白尿還有4大原因

作息調不回來怎麼辦?幾種安神方式讓孩子變得容易入睡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511?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乾、水果哪個好?營養師揭驚人熱量

 
 
三立新聞網
·2 分鐘 (閱讀時間)
 
 

生活中心/施郁韻報導

過年在家總免不了吃零嘴,風味絕佳的果乾,讓人想一口接著一口,但吃多了容易發胖。不過營養師Feibi在臉書揭露果乾熱量,在相同重量下,擁有較高的營養密度,不小心會吃過量,並舉例4種常見的水果與果乾熱量比較!

果乾被認為是健康的零嘴,但果乾屬於零食。(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果乾被認為是健康的零嘴,但果乾屬於零食。(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營養師Feibi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果乾普遍被認為是健康的零嘴,但其實果乾有好有壞,果乾的好處是濃縮水果的營養,相同重量下,果乾擁有比較高的營養密度,不過有些難以保存的營養素還是會流失。

營養師提醒,選擇少添加的果乾適量食用沒問題。(圖/翻攝自營養師Feibi臉書)
營養師提醒,選擇少添加的果乾適量食用沒問題。(圖/翻攝自營養師Feibi臉書)

營養師表示,果乾通常會使用「高鹽」、「高糖」的製作方式,來達到保存的效果,因此也要注意高糖高鈉的問題,此外,果乾脫水體積變小,相同重量下,熱量變得非常高,常常不小心會吃過量,就會額外攝取過多熱量。

營養師也附上一張圖表,清楚列出4種水果與果乾的熱量比較,皆以100克可食重,「檸檬:33kcal、檸檬乾:344kcal」、「芭樂38kcal、芭樂乾:347kcal」、「芒果:50kcal、芒果乾:371kcal」、鳳梨:53kcal、鳳梨乾:348kcal」。

營養師列出4種水果與果乾的熱量比較。(圖/翻攝自營養師Feibi臉書)
營養師列出4種水果與果乾的熱量比較。(圖/翻攝自營養師Feibi臉書)

營養師提醒,挑選果乾時,除了高鹽高糖的製作方式,也可能添加食品添加物去保存品質及延長期限,需注意選擇完整包裝及完整標示的產品;營養師說,選擇少添加的果乾適量食用沒問題,也建議民眾能每天攝取新鮮水果。

事實上,果乾是新鮮水果經烘乾或曬乾等過程,去除水分而製成,雖留有水果的香甜味道,但果乾屬於零食,不再是水果。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地下工廠爆用回鍋油!蒼蠅爬滿豆腐流入市場 超噁照片曝光
女友懷孕去提親!準岳父母提「基本要求」 男心涼急求助
陌生女亂炸喜帖!他「很忙」婉拒下句回覆更神 網友笑翻
擠下肺癌!世衛:乳癌成全球最常見癌症 曝1種人高風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口罩呼吸道感染減少 小兒腸胃炎卻升溫

 
 
·2 分鐘 (閱讀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提醒家長,放寒假與春節期間,聚餐機會大增,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名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人。今年最特別的是,腸胃炎病童變多,跟呼吸道病患比例呈現五五波,甚至有時腸胃道的病童還超過呼吸道感染人數。

孩童與父母共吃火鍋 蛋、肉未煮熟感染
分析小兒呼吸道感染減少的原因,李敏駿表示,應是全民依新冠病毒疫情規定戴口罩,使得小朋友的呼吸道保護力大增。而腸胃道感染疾病發生率上升,則與寒流一波接一波報到,吃鍋禦寒脫不了關係。

李敏駿指出,一名4歲女童發燒逾38℃且上吐下瀉,經收治住院檢查,在摻雜血液跟黏液的糞便中檢驗出沙門氏菌,確診為沙門氏菌感染腸胃炎。同時,孩子的爸媽也有腹痛腹瀉症狀。追問發現,原來是氣溫太低,全家人共吃火鍋,可能是吃到沒有完全煮熟的肉、蛋,隔天就出現不適症狀。病童腹瀉嚴重,家人在清理他的排泄物時沒有做好清潔消毒,相互傳染,結果變成一家人都感染。

許多人愛吃半生不熟蛋黃 幼兒腸胃道未發育完全應避免
許多人愛吃半生不熟的蛋黃、微微帶血的肉,認為鮮嫩有口感。李敏駿表示,三分、五分、七分、八分熟度對大人可能沒問題,但學齡前的幼兒腸胃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所有食材都必須清洗乾淨,而且不能只涮個兩下,還半生不熟就讓幼童吃下肚,就容易產生細菌腸胃感染。

李敏駿也提醒,寒假與春節期間,飲食與生活作息都跟平時不一樣,糖與含糖飲料吃太多,不只正餐吃不下,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造成肥胖,未注意口腔清潔還會有蛀牙風險。另外在家玩3C手遊,適量即可,一定要讓孩子至少每天睡足八小時,避免作息不正常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及生長發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小孩口罩戴不住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 日期:2021-01-26 作者:彭 幸茹       戴口罩這件事,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的必備物品,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及旁人被感染。但戴口罩總會帶來悶熱感和呼吸不順的感受,有時連大人都不太能忍受,更何況是小孩,幾乎每位媽媽都為了讓孩子戴上口罩,每天都上演著你追我跑的情形! 給孩子多一層的保護 從去年 12 月開始啟動防疫秋冬專案後,全台灣各地嚴格執行進出「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 8 大類場所時,一定要配戴口罩的措施。再加上近期本土案例又出現,再次讓「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日常中最重要的事。 於是近期在 PTT 的「 BabyMother」板上,媽媽們非常熱烈地在討論「該如何訓練孩子願意戴口罩」的問題,就有一名媽媽分享到,自己的先生是小兒科醫師,非常注重孩子出門時的健康防護,所以在小孩 3 ~ 4 個月大時會帶出門時,就開始給他戴口罩,一但孩子抓掉時,負責揹著他的大人就會立刻轉身回家,同時告訴孩子「不戴口罩就回家」的話語,媽媽表示雖然孩子聽不懂內容,但是幾次下來孩子會感受到這樣的行為是不行的,也懂了「把口罩抓掉就不能出門的」的意思。 這位媽媽也表示,因為小孩的鼻梁比較平,所以在平面口罩時容易遮住孩子視線,導致他們會一直去抓,但換成立體口罩戴就沒事了,而且同時給孩子吸奶嘴,也比較容易讓孩子戴著住喔!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在《親子天下》的報導中也曾表示,他建議 6 個月以下的小小孩不建議帶口罩,至少要等到他們會扯口罩時再戴會比較安全。 不過病菌總藏在肉眼看不見的飛沫和空氣裡,身為非常在乎孩子健康的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多戴一層口罩配戴,就能多一層保護,所以會很積極的想讓小小孩戴口罩,如果想要提前訓練小小孩戴口罩的話,請各位父母一定隨時觀察孩子的使用情形,而且請避免是在孩子睡著時使用,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訓練孩子戴口罩的5種方法 除以上方法之外,以下也整理出網路上其他媽媽們所分享的訓練方法,希望提供正在苦惱的媽媽們來教導孩子,和寶貝們一起防疫大作戰: 1. 說明「口罩」的用處及配戴原因 基本上 1 歲以上的孩子已經開始理解父母所說的話,所以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他們認識口罩,並且戴口罩可以帶來的好處有哪些,當然這樣的教導會需要重覆多遍,經過一段時間其實小孩其實會懂的,甚至也可以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向他們說「因為有口罩讓我們不容易生病,所以要謝謝口罩」等的話語。 2. 讓孩子自己挑花色 現在許多口罩的花色都做得非常漂亮,而且也都有知名的卡通人物做結合,如果剛好又是孩子喜歡的圖案,就會比較願意戴著它,展現給周圍的人看。雖然這一招對於小小孩比較沒有反應,但是對大一點的幼兒,可以搭配了角色扮演來進行,例如鋼鐵人、蜘蛛人正在出任務拯救世界,一脫下口罩就會被壞人識破等情境,都有助孩子增加戴口罩的意願。 3. 分散注意力 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邊戴口罩邊吸奶嘴,但是也有媽媽分享說差不多 30 分鐘後孩子會開始流口水,就會需要更換口罩,所以如果只是在家附近走動的話,就可以多買幾個布口罩來訓練孩子,更有媽媽加碼分享要買「立體式」的,孩子會比較願意配戴。 4. 不吝嗇稱讚小孩 畢竟孩子們有很需要成就感,所以在孩子願意配戴時,請各位父母要記得多多稱讚、大力稱讚,讓他們覺得自己做對了。 5. 以身作則 因為小孩都會看父母親怎麼做,而且一歲之後他們也非常喜歡模仿大人,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可以抓住這一點,讓他們和爸爸媽媽做一樣的事,然後適時地稱讚他們,也能起到不錯的作用喔! 不過也如版上的媽媽們所分享的,要一時半刻之間讓小小孩乖乖地戴上口罩,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大部分孩子們還是會不賞臉的難配合,如果孩子真的戴不住,就還是別勉強他們,以免造成反效果。若真的要外出至公共場所,可以在嬰兒車上罩一層透明墊,減少孩子暴露在外面世界的病菌中,千萬別忘記也要時常清潔消毒透明墊喔! 文 / 彭幸茹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別人家的小孩別亂摸、亂親!很可能會讓他們感染到這些疾病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 兒童常感冒、夜咳、吞痰?醫:可能是「鼻涕倒流」後遺症造成

小小孩口罩戴不住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59757?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kids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孕症與壓力大有著相當大的關聯,大腦中的神經元是關鍵因素!

 

科學家能控制神經元群的活動

由神經內分泌學中心的格雷格·安德森教授所領導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說到,大腦底部附近的神經細胞群—RFRP神經元,在緊張的情況下會變得十分活躍進而抑制生殖系統,且這項研究也在實驗室測試中證實。

安德森教授說:「近年來,神經科學家們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那就是能夠控制他們選定神經元群的活動,科學家可以選擇讓這些神經元沈默或者是增強它們的活動,再來監測最後的結果。」科學家使用高端的轉基因技術證明了當RFRP神經元細胞的活性增加時,生殖激素就會受到抑制,RFRP神經元在介導急性和慢性應激誘導的生殖抑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性別特異性作用。

皮質醇抑制生殖激素也抑制了RFRP神經元

令人驚訝的是,若我們使用皮質醇抑制生殖激素的同時也抑制了RFRP神經元的活動,生殖系統仍然會繼續發揮著功能,就好像皮質醇根本不存在一樣,這完全證明了RFRP神經元是壓力誘導的生殖抑制中的一個關鍵部分,而這種反應在女性生理當中最為明顯。

安德森教授大約在十年前就開始研究RFRP神經元在哺乳動物生育力控制中的作用,他說:「雖然眾所周知,應激類固醇(如皮質醇)可能是其中所涉及機制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已知控制繁殖的腦細胞對皮質醇無反應,因此大家似乎在整個迴路中忽略了某個環節。」「現在我們已經證明,RFRP神經元正是壓力和不育之間被忽視的那個環節,它們在壓力的情況下被激起(可能是通過感知皮質醇水平的升高而被激起),然後抑制了生殖系統。」

阻斷RFRP神經元的活動

「很可能用藥物來阻斷RFRP神經元的活動,這將是安德森教授進一步研究的重點。」「我們想看看我們是否可以通過阻斷RFRP神經元活動的藥物來克服壓力下導致的不孕。」對於不孕婦女來說,阻斷RFRP神經元活動的藥物可能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從科學家對這些神經元的瞭解來看,這種藥物不會有任何副作用,教授說:「有這樣的藥物可供使用,但它們沒有被準予用於人類,可能需要進一步改良再經過臨床實驗才能真正用在不孕症女性身上。」

圖片來源:gvm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Otago(2020,December 4).Researchers find ‘missing link’ between stress and infertility. Sciencedaily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再度緊張,「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疫情再度緊張,「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桃園出現醫院院內群聚感染,引發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而COVID-19肺炎最重要的徵狀「發燒」,日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曾說:「體溫會上上下下,如何保證這個時間沒有發燒,下個時間就不會發燒」,引發了大眾對於發燒如何認定的討論。

 

事實上,發燒常是判斷各種疾病的最重要徵狀,但在量測上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曾提供愛爾蘭、泰國等多國醫院防疫發燒量測解決方案,具多年研發體溫貼片經驗的專家張和逸分享,發燒的量測常有三大迷思,建議善用「連續式體溫監測」工具,結合智慧體溫貼片和雲端遠距體溫紀錄,幫助更穩定的量體溫,提升量測精準度!

小森林兒科診所院長祁孝鈞醫師指出,人體的體溫發燒標準是一般是超過38度,但體溫是會變動的,在發燒的狀況下也會更明顯的上下起伏,忽高忽低。因此除了使用體溫計單點式量側外,也可以輔助使用連續式的體溫監測方式,可以更精準的監測到人體發燒。一般傳統量體溫有三大迷思:

  1. 體溫常上上下下,單點式量測可能漏掉發燒的時間點:人體的體溫常常會因為運動、睡眠或者排汗而上上下下,因此單點式(例如使用體溫計、耳溫槍、額溫槍固定半小時或1小時量測)可能因為時間點不同,漏掉超過發燒標準的時間,以致於誤以為體溫正常或已經降溫。連續式體溫監測因為透過獲得醫療認證的體溫貼片持續附著於人體,因此可以監測長期、持續性的體溫變化,更能夠掌握發燒狀況。
  2. 量測不同部位(腋溫、額溫、肛溫、口溫等)都有不同發燒標準: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較接近,必要時可取代肛溫;口溫平均比肛溫低5 ℃ ,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 ℃,三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因耳道較窄,較不適合量耳溫;而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不建議常規使用。
  3. 量得快和量得準無法兼顧,熱顯現儀或非接觸紅外線額溫槍,量測速度最快,適合在公眾場合大量民眾量測使用,然而非接觸式量體溫方式離人體越遠,誤差也越大,較不適合於個人量測使用。

張和逸表示,有發燒徵兆時,搭配連續式體溫監測的智慧體溫貼片,如國產Made in Taiwan的Temp Pal添寶,更可精準掌握體溫變化。而面對再度來勢洶洶的COVID-19疫情,定點式量測需要醫護人員及疫調人員與病患較多的接觸,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建議可採取連續式體溫監測搭配雲端監控,不但可降低染疫機會,量測數據上傳雲端也可更有效方便的控管大量的居家隔離者,幫助疫情控管。

本文為廠商提供新聞稿,經明日科學編審後刊載。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再度緊張 「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桃園出現醫院院內群聚感染,引發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而COVID-19肺炎最重要的徵狀「發燒」,日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曾說:「體溫會上上下下,如何保證這個時間沒有發燒,下個時間就不會發燒」,引發了大眾對於發燒如何認定的討論。事實上,發燒常是判斷各種疾病的最重要徵狀,但在量測上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曾提供愛爾蘭、泰國等多國醫院防疫發燒量測解決方案,具多年研發體溫貼片經驗的專家張和逸分享,發燒的量測常有三大迷思,建議善用「連續式體溫監測」工具,結合智慧體溫貼片和雲端遠距體溫紀錄,幫助更穩定的量體溫,提升量測精準度!

連續式體溫監測幫助更穩定的量體溫,提升量測精準度。

小森林兒科診所院長祁孝鈞醫師指出,人體的體溫發燒標準是一般是超過38度,但體溫是會變動的,在發燒的狀況下也會更明顯的上下起伏,忽高忽低。因此除了使用體溫計單點式量側外,也可以輔助使用連續式的體溫監測方式,可以更精準的監測到人體發燒。一般傳統量體溫有三大迷思:

1、體溫常上上下下,單點式量測可能漏掉發燒的時間點:人體的體溫常常會因為運動、睡眠或者排汗而上上下下,因此單點式(例如使用體溫計、耳溫槍、額溫槍固定半小時或1小時量測)可能因為時間點不同,漏掉超過發燒標準的時間,以致於誤以為體溫正常或已經降溫。連續式體溫監測因為透過獲得醫療認證的體溫貼片持續附著於人體,因此可以監測長期、持續性的體溫變化,更能夠掌握發燒狀況。

2、量測不同部位(腋溫、額溫、肛溫、口溫等)都有不同發燒標準: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較接近,必要時可取代肛溫;口溫平均比肛溫低 0.5 ℃ ,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 ℃,三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因耳道較窄,較不適合量耳溫;而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不建議常規使用。

3、量得快和量得準無法兼顧,熱顯現儀或非接觸紅外線額溫槍,量測速度最快,適合在公眾場合大量民眾量測使用,然而非接觸式量體溫方式離人體越遠,誤差也越大,較不適合於個人量測使用。

祁孝鈞醫師指出,體溫在發燒會更明顯的上下起伏,除了使用體溫計單點式量側外,也可輔以連續式體溫監測。

設計出全球最小智慧體溫貼片的共同創辦人張和逸表示,有發燒徵兆時,搭配連續式體溫監測的智慧體溫貼片,更可精準掌握體溫變化。而面對再度來勢洶洶的COVID-19疫情,定點式量測需要醫護人員及疫調人員與病患較多的接觸,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建議可採取連續式體溫監測搭配雲端監控,不但可降低染疫機會,量測數據上傳雲端也可更有效方便的控管大量的居家隔離者,幫助疫情控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續了一年的疫情 如何調整身心更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 分鐘 (閱讀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在世界各地的影響至今已滿周年,而全球也至少有1億1萬798人確診冠狀病毒疾病,就連世界多處也因為疫情而宣布了緊急狀態或相關措施,隨著之而來的就是因為近期接觸過或是即將回國過年者,需要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人數增加。因為當事人面對突然而來的居家生活限制,除了會出現的不安與焦慮擔心外,也可能因為兩週的限制而打亂了原來的工作或作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建議大家趁機檢視自己生活型態作調整,在居家檢疫或隔離期滿後,能夠重拾健康的生活。下面方法提供大家參考:

4心態調整 舒緩疫情下的緊繃心情

1. 面對自己焦慮的調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訊息通知,不論是需要被隔離的當事人或是家屬,相信心理的壓力和焦慮一定是很大的。建議先靜下深呼吸十次,讓腦放空先不要想任何事情,等到身心較平穩後再進行下一步,因為慌亂中無法作有效的思考和決定。

2. 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再重新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之後,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是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聯繫後,放下原來的過度擔心,開始放輕鬆安排兩週生活。

3. 規劃充實的兩週課表:每天正常的作息和量體溫很重要,每日按時起床後:早餐、活動時間、午餐及新聞資訊、午休、活動時間、盥洗、晚餐及新聞資訊、家庭時間與朋友聯繫(電話或視訊)很重要、日記或心得、就寢等。「活動時間」可安排:電影欣賞、手工製作、美術繪畫、烹飪烘焙、3C研究、偶像追劇、網路KTV、練習樂器等活動來從事。

4. 每天運動以維持健康:居家檢疫或隔離時也無法作太過劇烈的運動,故以可以在自己家裡就能完成的較佳。例如:從頭到腳的各個關節的伸展運動,每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或是參考網路影片(如:瑜珈等),每日至少運動半個小時,強化自己的免疫系統。

防疫不全是醫護的事 全民來防疫

張自強表示,防疫不是只有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事,大家共同來維護目前安全的生活環境,定時的關心疫情發展,以便吸收健康正確資訊宣導,不確定的資訊請勿再傳遞,我們對疫情要注意、要謹慎、但是不要緊張,所有防疫資訊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準,避免資訊誤導,也要避免隨時或過動關心疫情發展而影響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調整身心後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超過6小時增14種疾病致命風險!快用11分鐘運動保護健康

 
 
新聞中心藍若水
·3 分鐘 (閱讀時間)
 
 


【藍若水報導】無論你是屬於需要長期坐著工作,還是習慣一有機會就開始坐躺看電視、玩手機,甚至知道健康重要但沒時間、沒動力活動筋骨的人,你都要知道一件事情,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內分泌學教授朗文(James Levine),就曾說過長時間坐著,如同抽菸一樣都對人體健康有極大威脅性,並認為這麼明顯的傷害風險行為,公衛學界應該有更明確的指引。

久坐、懶得動,加速疾病死亡率

身體活動量的多寡影響疾病死亡率的提升。《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指出,每天坐著超過6小時或更久,會提高14種疾病的致命風險,包括:(1)癌症、(2)心臟病、(3)糖尿病、(4)腎臟病、(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6)其他肺部疾病、(7)肝病、(8)消化性潰瘍、(9)其他消化系統疾病、(10)帕金森氏病、(11)阿阿茲海默症、(12)神經失調、(13)肌肉骨骼疾病、(14)自殺。尤其是女性,比起坐著3小時的人增加37%風險率,男性則是17%。

該研究主持人Alpa Patel表示,雖然研究的因果關係可以再進一步探究,但她推測長時間靜坐不動,會影響身體代謝,造成肥胖、心血管及慢性病的病症發生,促使死亡率加快。

過去有蠻多針對運動量與身體疾病和死亡的相關研究,2016年一項研究指出,每天設定60~75分鐘的運動,有益降低死亡風險;為了更清楚運動的時間長度和健康疾病甚至是壽命的影響關係,挪威運動醫學院的科學家以客觀的方法,利用活動追蹤器,紀錄4,4370名受試者的活動和坐著時間,結果表示每日訓練35分鐘,明顯提高受試者的壽命。不過據觀察,一天11分鐘的適度運動(如快走),也對身體有積極的幫助。

降低致病死亡的11分鐘,一次4組組合、瑜珈、跳舞皆可

11分鐘對不太接觸運動或時間不夠的人來說,算是可以接受且容易實踐的入門標準;選擇健身房跑步機、室外快走都很合適,但你可能還會有其他外部因素如:雨天、低溫、疫情阻礙你外出到健身房或運動中心。

美國健身專家Dana Santas表示,你可以在家中進行10~25次伏地挺身、25~40次深蹲、慢跑等達成4組3分鐘的運動組合或瑜珈,不過要注意兼顧全身性的動作,除非你計畫一天練上半身,隔天練下肢體。另外,你也可以擺脫拘束,播放令人愉快、可隨之起舞的3、4首音樂,邊聽邊擺動身體,當然也可以邀請家人一起共舞。


原文引自:久坐不動是慢性自殺,研究:一天11分鐘降低致病死亡率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升溫,提高孩子防疫力食譜,吃對食物更健康!

 
 
信誼基金會
·4 分鐘 (閱讀時間)
 
 

文/信誼基金會

面對新病毒,人們都會想可以怎麼吃來增強抵抗力,但一樣面對傳染病,為什麼有人容易感染,有人不會?陳柏方營養師指出,「均衡飲食」是重要關鍵!

日常的飲食若向來比較均衡,維生素、礦物質都攝取足夠,就比較有能力去防禦自己的身體。而容易生病的人可能就是在某些方面攝取不足或是挑食。

防疫食譜1─補充礦物質鋅和鐵,增強免疫力

防疫期間,陳柏方提醒除了攝取維生素,還可以補充的是礦物質,鋅和免疫能力也有相關性,可以幫助人體去修復一些上皮細胞。鋅較好的攝取來源是動物性的,比如可以從牡蠣、牛肉、豬肉取得,父母可以輪替這些食材到日常的烹煮中,有時煮海鮮、有時改為豬肉等。

寶寶從出生4個月起,體內的鐵質就會逐漸流失,媽媽別忘了幫寶寶補充富含鐵質的副食品。牛肉中的鐵質比植物性鐵質更容易被吸收,而且,烹調時產生的油脂也能帶出胡蘿蔔裡的β胡蘿蔔素,讓寶寶的眼睛更明亮,再放入可以幫助消化的白蘿蔔,營養均衡的蔬菜與肉類,每一口都吃得到!

紅白蘿蔔牛肉湯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材料(3人份):

牛腩240公克、滾水750cc 紅蘿蔔75公克、白蘿蔔125公克 蔥1支、薑2片、米酒1大匙 乾燥月桂葉2片、八角2粒 鹽1/2小匙

做法:

1整條牛腩放入滾水中汆燙,加入蔥、薑及米酒,煮約10分鐘。

2保留湯汁,將牛肉撈出。待牛肉稍稍降溫後,切成孩子容易入口的小塊或片狀。

3將紅、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或片狀,與牛肉放入原來的湯汁中加熱。

4加入月桂葉和八角,煮開以後轉小火續煮20~30分鐘。

5確認牛肉已經燉煮至軟爛,最後加鹽調味即可關火。

加碼推薦─小寶寶也能吃:紅白蘿蔔牛肉粥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材料:牛肉湯1碗、1/3杯白米

做法:

1從尚未調味的湯汁中取1碗牛肉湯,與1/3杯洗淨瀝乾的白米混合,放入電鍋煮成粥。

2舀適量的紅、白蘿蔔和少許牛肉,混合粥底放入果汁機打成泥,即可取出給小寶貝品嚐。

防疫食譜2─攝取維生素A,增加黏膜屏障

健康均衡的飲食,能夠增強孩子的免疫力。營養師陳柏方建議父母可以從增強維生素的攝取來預備孩子的防護力。在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範中,陳柏方強調黏膜的保護是個重點。維生素A和身體的黏膜屏障有關,在紅蘿蔔、地瓜中含量豐富。而維生素A是脂溶性,所以在攝取維生素A時,也可以加入一點點油脂烹調,幫助吸收。

到市場買些當令的胡蘿蔔和四季豆吧!把費心切細的蔬菜藏在煎餅裡,是讓孩子多吃蔬菜的好方法;要是怕孩子一眼認出胡蘿蔔而敬謝不敏,就加入大量顏色相近的地瓜絲,讓地瓜的香甜,掩蓋胡蘿蔔特有的氣味。在準備過程中,你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剝豆子、打蛋、拌麵糊,讓孩子有參與感和操作的機會,切下來的紅蘿蔔頭更是做實驗的好材料,放在淺盤裡,加上少許水,放在有陽光的窗邊,可以觀察它慢慢長出新葉喔!

蔬菜煎餅

●適用年齡:2歲以上

●材料(3人份):

地瓜100公克、胡蘿蔔50公克、四季豆35公克、麵粉3大匙、水1∼2大匙、蛋1個、鹽1/2小匙、橄欖油4大匙

●做法:

1.地瓜、胡蘿蔔去皮後刨成細絲。四季豆摘去頭尾和硬鬚,切斜段再切絲。

2.將麵粉、水、蛋放入調理盆,攪拌成麵糊。

3.將蔬菜、鹽巴加入麵糊,用筷子翻拌均勻。

4.平底鍋內放油、加熱,把沾有麵糊的蔬菜分成扁扁的小堆,並甩掉多餘的麵糊,下鍋煎至兩面金黃。

5.起鍋後,將煎餅放在廚房紙巾上吸取油分,即可盛盤。食用時也可以搭配孩子喜愛的番茄醬,但不宜過多。

小提醒:

蔬菜部分可自行斟酌增加孩子喜歡的其他材料,如:玉米粒。但最好是不易出水的蔬菜,否則麵糊會太濕。

______________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牙齒成長分三個階段!什麼時候矯正才是黃金階段 日期:2021 年 1 月 16 日 作者:王 芊淩 牙齒生長就只有一次機會,如果長歪了就必須要靠牙齒矯正,過往都只認定牙齒矯正只跟美觀有關係,沒有迫切的需要。但臨床牙醫師提醒,牙齒排列不整齊不僅會影響到咀嚼、咬合,也可能引發蛀牙、牙周病,甚至影響到外觀,什麼時間去矯正才是對的呢? 小時候做矯正真的比較好?牙醫告訴你黃金階段是這時候 牙醫師在臨床上很常遇到心急的家長們來詢問:「到底幾歲要開始矯正比較好呢?小朋友牙齒有縫隙」或者是:「小孩就該開始進行矯正嗎?我好擔心錯過時機點」,眼神總是充斥著各種疑問與擔心。 只是為什麼一定要在小時的做矯正?許多成年人也是長大後才在矯正,東隆牙醫診所院長林泰興醫師解釋:「如果在小時候矯正可幫助改善兒童的骨骼發育,避免長大之後如果要再做矯正,可能需要做更高難度的開刀,也可能增加矯正時間。」 三個階段注意重點不一樣! 到底什麼樣的情況下是為最適合的「黃金矯正期」? 林泰興建議可以先了解兒童牙齒的發展,簡單審視三階段。 階段一:乳牙齒列時期(6歲前) 此時還不用著急矯正,因咬合還未穩定,這時要注意照顧「乳牙」的健康,以及觀察看看孩子們有沒有不良的壞習慣,像是用口呼吸的習慣、吸拇指等。 林泰興說:「在這個階段可以安排定期口腔檢查,大約三個月至半年檢查一次。」避免出現蛀牙、有其他牙齒狀況。 階段二:混合齒列時期(6~9歲) 70%-80%的幼童在這階段就可以看出牙齒是否需要矯正,林泰興建議可以在8歲的時候做一次齒顎矯正檢查來評估。當孩子有上下顎骨差異太大、門牙咬合時被下排牙齒覆蓋、暴牙、戽斗的情況,在這時候就要追蹤治療改善。 階段三:恆牙齒列時期(10~12歲)黃金矯正期 大約小五到國一已接近換牙完成的歲數,這期間矯正調整上下顎骨最有效率,林泰興說因為顎骨還未定型,可以省去不少矯正時間,而且也可能減少開刀與拔牙的機率,矯正結果更理想。 特別現在醫學發展,「早期矯正」日益被重視,但仍需要視每個孩童骨骼發育情況,每個階段定期看牙仍是很重要,別等到出問題再處理就來不及了。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孩子有睡眠問題,可以戴呼吸器治療嗎?醫師:手術、牙齒矯正效果更好 想長高?生長板閉合前別做 4 件事!讓孩子身高多長 10 公分 40%兒童牙膏用過量 小心「氟斑牙」毀琺瑯質

兒童牙齒成長分三個階段!什麼時候矯正才是黃金階段 - Heho親子
https://kids.heho.com.tw/archives/144108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