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3招幫肝臟毒素清倉,保肝就是保命防癌!

 
8.9k 人追蹤
追蹤
 
林志峯(德拉瓦三醫診所院長)


【林志峯(德拉瓦三醫診所院長)】過去認為B型肝炎、C 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因,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則指出,脂肪肝、糖尿病,以及三酸甘油酯過高,是非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的 3 大致癌危險因子。
 

肝臟

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和解毒臟器,舉凡吃下肚的食物、藥物、呼吸間的有毒物質、酒精以及宿便,都要經過肝臟的解毒和代謝。但肝臟是沉默器官,沒有痛覺細胞,在發病早中期甚至肝癌發病時都沒有痛感,很容易被忽視。也因此很多人到院治療時已是肝硬化晚期,甚至步入肝癌晚期了。

而脂肪肝、脂肪肝炎一般也無明顯症狀,超音波是現今診斷脂肪肝最安全準確的工具,多數民眾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或是肝功能異常升高,出現疲倦、噁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如果肝衰竭繼續加重,並呈現嚴重乏力,甚至可能出現黃疸、凝血問題,以及肝性腦病等。


肝臟,人體的超級化學工廠

我們的肝臟其實肩負人體 6大生理功能,以下簡述肝臟的複雜任務:

❶合成(生產)與再生功能

利用胃腸吸收進來的養份合成人體所必須的各種醣類、脂肪、蛋白質及部份荷爾蒙。此外,肝臟是人類身體器官中唯一有再生功能器官,即使正常肝細胞低於 25 %,仍可再生成正常肝臟。

❷轉化(加工)功能

肝臟能將進入人體內的藥物轉化成有活性的形態以發揮作用。同時,也能將某些人體產生的荷爾蒙去活化性。

❸解毒功能

體內毒素皆需經肝臟解毒才能排出體外,如蛋白質代謝產生氨氣,經肝臟轉化為無毒尿素再由腎臟排出。嚴重肝病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減退,體內有毒物質蓄積,就可能損害其他器官,甚至加重肝臟損害。


❹排泄功能

體內老化血球被脾臟破壞,內部血紅素轉變為膽紅素,肝細胞能攝入膽紅素並水解化,排入膽汁中,最後經由腸道排出體外。

❺儲存(調整新陳代謝)的功能

包括合成代謝、分解代謝和能量代謝。蛋白質變(分解)為胺基酸、脂肪分解為脂肪酸、澱粉分解為葡萄糖,肝臟可以將過剩的葡萄糖轉變為肝醣,並將過剩的脂肪酸轉變為脂質
儲存起來。當人體缺乏能源,肝醣及脂質會被分解成葡萄糖或脂肪酸以供細胞產生能源。

❻分泌膽汁功能

肝臟能分泌膽汁,膽汁可以幫助食物消化吸收,一旦分泌不足,代謝毒素自由基、膽色素及多餘脂肪聚積於肝組織,損傷肝功能,易造成脂肪肝、肝硬化及各種肝炎。

減少肝臟脂肪,是為了不讓肝臟工作更辛苦,更容易脂肪肝,下一頁教你力行「三多」飲食讓脂肪肝退散!

 

消除脂肪肝,減肥是不二法門



肥胖,是台灣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吃太好、吃太多加重胖問題,體重過重讓肝臟工作更辛苦,更容易罹患脂肪肝。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酗酒、糖尿病、C型肝炎、藥物(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等也是脂肪肝危險因子。

當全身脂肪(尤其內臟脂肪)減少,肝臟脂肪也會減少,肝指數異常就能改善。理想減重方式是均衡飲食、不熬夜(晚上 11 點前上床就寢),加上規律運動。一項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進行 30 分鐘以上的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及減少脂肪肝。
 

消除脂肪肝,力行「三多」飲食



一、多吃蔬果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飲食以清淡為大原則,可以多吃像是大白菜、花椰菜、芹菜、韭菜、海藻類、根莖類、小米、玉米等食物。正常人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應該在 250克以上。


二、多吃優質蛋白質

食品蛋白質是維持人類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選用優質蛋白質和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有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這類食物有牛奶、雞蛋、魚、瘦肉、豆製品等。

三、多補充富含微量元素的新鮮食物

含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益於肝臟修護,並抑制脂肪與膽固醇堆積,如芝麻、牡蠣、海藻、香菇等。此外,常吃大蒜、洋蔥、茄子、萵苣等新鮮食物,也有一定程度的
防癌作用。


原文引自:保肝就是保命!消除脂肪肝,3招幫肝臟毒素清倉防肝癌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脖子、腋下出現黑色素沉澱?當心脂肪肝上身!9招戰勝兒童肥胖

 
5.1k 人追蹤
追蹤
 
文/亞東醫院小兒部小兒腸胃科林裕誠醫師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小兒部小兒腸胃科林裕誠醫師】今年國三的大雄(化名),身高180多公分,體重120公斤,肝指數逾120,醫師警告小良如果情況沒改善,可能得做肝穿刺確診,大雄嚇死了,立即戒掉喝珍珠奶茶習慣,每天拼命跳躍、打籃球,有時間就運動,努力近半年,肝指數終於恢復正常,體重也降至85公斤。

檢視相片
 
孩子脖子、腋下出現黑色素沉澱?當心脂肪肝上身!9招戰勝兒童肥胖

兒童肥胖的元凶

兒童肥胖的成因很多,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身體活動量不足、靜態性活動,以及過度攝取熱量等,都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根據教育部的調查顯示國小男童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1991 年的22.7%,增加到2003 年的26.1%。國小女童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1991 年的18.2%,增加到 2003 年的21.4%。13 至18 歲國高中男生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1991 年的 16.4%,增加到 2003 年的25.2%。國高中女生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1991 年的8.9%,增加到2003 年的15.2%。近期2017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27.6%(男童31.3%及女童23.6%);國中生肥胖比率為29.5%(男生33.2%、女生25.3%)。可知兒童肥胖已經是已經不能再輕忽的下一代健康議題。

但您知道肥胖除了好不好看的外觀問題外,還會導致許多身體疾病,像是脂肪肝、血脂肪異常、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一開始是毫無症狀,但卻一點一滴地危害我們身體各個重要器官,一旦發病了,往往就已經很嚴重了。

檢視相片
 
圖一、肥胖的原因就是能量的攝取大於消耗。(圖片/林裕誠醫師提供)

什麼是脂肪肝?

我們的兒科門診發現,有愈來愈多的肥胖兒童,因為嚴重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100個看診的肥胖兒童裡,至少有20個就已經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已經是現代兒童健康重大的危機。

很多人認為,脂肪肝頂多就是肝臟堆積過多脂肪而已,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從表面上看,脂肪只是堆積在肝臟細胞,其實不然,吃進過多的脂肪也可能堆積在心臟血管、腦部血管等器官。所以,脂肪肝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疾病。另外,脂肪肝雖不會立即致命,但隨著時間的進展,脂肪肝有可能演變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父母不能輕忽。

不少人以為脂肪肝是肝臟周圍被脂肪所包圍,但脂肪肝其實是肝臟內細胞的脂肪組成比率太高,如果肝臟重量超過5%由脂肪組成者,即是脂肪肝。當人體攝取過多脂肪,剩餘脂肪會儲存在皮下皮膚,一旦脂肪堆積過多,就會轉至肝臟細胞內部存積,這就是脂肪肝的由來。可怕的是肝臟脂肪過多,會破壞細胞,引起肝臟發炎,影響肝臟代謝毒素功能。另外,過多的肝臟脂肪堆積會導致胰島素阻抗、胰島素無法被利用,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機會。

檢視相片
 
孩子脖子、腋下出現黑色素沉澱?當心脂肪肝上身!9招戰勝兒童肥胖

大部分有脂肪肝的孩童一開始並無明顯症狀,往往等到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超標才驚覺不妙。由於脂肪肝症狀不典型,一旦發現不明原因腹痛、右上腹悶痛、倦怠等,建議抽血檢測肝功能指數與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來確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胖小孩的脖子及腋下等皮膚皺折處,容易出現黑色的色素沈澱,怎麼洗都洗不乾淨,這可能是「黑色棘皮症」。若小孩出現黑色棘皮症,應注意是否有脂肪肝及糖尿病問題。

怎麼消除脂肪肝?

雖然小孩脂肪肝具有嚴重性,但只要還沒達到肝硬化程度,就有機會恢復。基本上,「運動、飲食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三要件,是遠離脂肪肝的最佳治療方式,因此,家長應避免孩子常看電視或玩電腦、一直久坐不動。多陪孩子一起遊戲或活動,每天做6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達到有點流汗、微喘程度,心跳每分鐘至少130下。快走、游泳皆是不錯選擇,且每日運動時間可以分段累積,不需要一口氣全部做完。

另外,每天應該平均攝取五種蔬果,少喝珍珠奶茶等含糖飲料,尤其是果糖飲品。因果糖在人體的代謝途徑容易合成脂肪,美國研究曾指出,食用果糖量增加,肥胖程度也會上升。運動後,最好飲用白開水補充身體流失水分,如果孩子真的無法接受,建議不妨將運動飲料加水稀釋,切勿讓孩子直接喝奶茶等熱量高、營養低的飲品。

檢視相片
 
圖二、肥胖會造成身體許多器官出現疾病,脂肪肝在兒童時期就可能會發病。(圖片/林裕誠醫師提供)

九招戰勝兒童肥胖

「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與「運動習慣難起頭」是現代兒童生活的寫照,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環境根本因素。因此,父母可以身作則來建立全家人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遠離兒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想打擊兒童肥胖很簡單,九大撇步教你怎麼做

每日五份蔬菜與水果。

不喝含糖飲料。

減少高熱量飲食,如:飽和脂肪食品、洋芋片、糖果等。

減少外食。

避免不吃早餐。

減少靜態活動,每日看電視、上網與打電玩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

依據孩子的年齡與喜好安排適合的身體活動及運動。

每日的身體活動時間累積超過1小時。

充足睡眠9小時。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常有叛逆反應 恐是身體缺了這個元素

 
6.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讓孩子盡量採以低鹽飲食嗎,其實一旦缺乏鹽氣,就可能會出現叛逆的反應;根據《你的身體想要鹽》一書指出,孩子常常叫他吃飯時,都會頂嘴拒絕,甚至反覆不斷的反抗,這時其實讓孩子吃點稍鹹有點味道的食物,就能讓身體以及想法漸漸緩和下來,而這樣的方式,其實同樣用在大人身上,也能達到相同效果。 

血液處於凝結現象 恐讓思想變死板

許多人都曾有負面消極的一面,且當時不管怎麼想要正面思考,但總是不如預期;《你的身體想要鹽》一書提到,主要可能是因流於體內各處的血液處於凝結現象,當身體流串著僵硬且黏稠氣運的血液和體液時,除了會使身體變得無力,也會使思想變得死板,看待所有事物的角度都顯得負面消極。

身體補充足夠水及鹽 有助放下緊繃狀態

面對無法變得正面,且在不自覺中消極的態度,這時不妨可在飲食中添加鹽巴;作者金銀淑與張真起指出,補充點鹽份不僅僅是讓食物的味道顯現出來,也因此能幫助摒棄了固有成見,感受新的味道,尤其讓身體補充了足夠的水以及鹽,更能懂得傾聽他人的話、改變自身及想法,放下緊繃的部分,變得更懂得變通。

父母處於過於僵硬 反使孩子逐漸退縮

其實很多孩子會鬧脾氣,真正問題多出在父母身上;作者金銀淑與張真起強調,當父母自身處於過於僵硬狀態時,無論面對小孩的任何行為,也都只會先看到否定的一面,因此常常只會先採以指責的方式取代稱讚,長期下來,恐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退縮,其實像這樣無法隨心所欲的答案,都藏在身體裡,不如嘗試找回身體的鹹平衡,自然情緒也會跟著改變。

(參考資料:《你的身體想要鹽》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掌握黃金關鍵治療期!先天性心律不整、藥物過敏 這項檢測能及早發現

乾眼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眼科醫師揭迷思

「腸道透析」—八旬老婦靠「吃」 減緩腎臟惡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新生兒照護重點!洗澡、哺乳一把罩,新手父母也能快速成為育兒達人

 
5.1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媽媽寶寶】新生命降臨,父母無不滿心歡喜地抱小寶寶。但對著軟綿綿的身軀,不免又懷疑自己是否能好好照顧寶寶?其實照護寶寶並不難,只要有心,多做幾次自然就熟練了。若能掌握技巧,相信很快就晉級為育兒達人了!新手爸媽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像建築師巴布的口號:「我們行不行?絕對沒問題!」提醒所有的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確實清洗雙手!

檢視相片
 
掌握新生兒照護重點!洗澡、哺乳一把罩,新手父母也能快速成為育兒達人

照顧寶寶大小事不勝枚舉,舉凡喝奶、拍嗝、換尿布、洗澡等等,每一件事都是新手上路!而新手上路,難免手忙腳亂!怎樣才能快速上手,給寶寶最好的呵護?相信是為人父母急迫想要了解的,別急,在此之前,先盤點有哪些事需要父母上心?

哺餵ㄋㄟ ㄋㄟ

不論是親餵或瓶餵,父母都想寶寶喝飽飽!但無論內心多麼希望寶寶很能喝,都應該順著寶寶的心意,觀察他的動作,適時餵奶,別讓寶寶哭累了而無法好好喝奶。

檢視相片
 
掌握新生兒照護重點!洗澡、哺乳一把罩,新手父母也能快速成為育兒達人

換尿布與臍帶護理

務必要小心呵護新生兒的肌膚,因為既嬌嫩又脆弱,很容易受到尿布包覆產生的濕氣與排泄物的刺激,而出現「紅屁股」。提醒新手父母,一定要勤於更換尿布,才能有效預防尿布疹。而做好臍帶清潔,保持乾燥與乾淨,避免因感染影響臍帶脫落時間。

檢視相片
 
掌握新生兒照護重點!洗澡、哺乳一把罩,新手父母也能快速成為育兒達人

洗澡

幫新生兒洗澡,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其實只要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則,反覆練習洗澡步驟,熟練後將不再手忙腳亂,如此一來,洗澡反而是與寶寶增加互動的好時光。

五官清潔

雖然在洗澡時,都先幫寶寶清潔五官,但在平日照顧時,也可視情況進行局部清潔。切記,動作要輕柔,別讓寶寶受傷了!在幫寶寶清潔五官的同時,也可以順便觀察有無異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眼:一旦發現寶寶的眼睛出現黃綠色分泌物,就很可能是感染了結膜炎,必須儘快就醫。

耳:一旦發現寶寶的眼睛出現黃綠色分泌物,就很可能是感染了結膜炎,必須儘快就醫。

鼻:嬰兒的呼吸道較小、較軟,只要有一點分泌物很容易將有限的通道堵住,明顯看到有鼻屎時,可幫寶寶清潔,可避免通道被塞住。

口:通常沾附於寶寶舌頭或口腔黏膜的奶垢,輕輕一擦就可拭去。若為一塊塊白色的、像奶渣一樣,且不容易擦拭,或是用力摳卻有點狀出血的話,且伴隨寶寶的食欲變差,可能是感染白色念珠菌所造成。

皮膚皺褶:幫寶寶洗澡時,除了由上而下的順序清洗外,也別忘記仔細清洗身體皺褶處,包括:脖子、腋下、胯下、手肘、膝蓋等;尤其是脖子,難免喝奶時會有奶水或口水往下流,集奶水、口水和汗水於一處,更要做好清潔才是。

睡眠

剛出生的寶寶,不是睡,就是吃,看似簡單,但也因這時寶寶還沒有日夜的分別,常常睡沒多久就餓醒,導致媽媽須在半夜餵奶或安撫。建議可慢慢培養寶寶的良好睡眠習慣,隨著年紀再大一些,爸媽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原文刊載於2020年04月號《媽媽寶寶》398期。

※原文連結:www.mombaby.com.tw/parenting/babycare/articles/16943

※原文連結:www.mombaby.com.tw/parenting/babycare/articles/16987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母奶,你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201 人追蹤
追蹤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 黃秀瑛、台灣母乳協會祕書長 高宜伶

拍片風格一向飽受爭議的Youtuber小玉,前陣子又因以「母乳」為主題的新影片,而備受各界批評。影片中,小玉以戲謔的語氣評論母乳,對母乳味道、形狀的負面描述,都傳遞了錯誤母乳知識,引發眾多媽媽及網友的撻伐。

台灣母乳協會在該影片發布後,接獲許多母奶媽媽反映,嚴正譴責該支影片令人感到不適,其戲謔態度不僅傷害辛苦哺乳的媽媽,又未能傳達正確母乳知識,籲請社會大眾日後不要點閱、分享這類影片。

許多曾辛苦擠乳哺餵寶寶的母乳媽媽們,都了解擠奶的痛苦及母乳的珍貴。對於哺乳期間飽受漲奶之苦,不小心還會得乳腺炎,嚴重時甚至需要開刀,還得被Youtuber批評,感到憤慨及難過。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黃秀瑛表示,就算該Youtuber非知識型網紅,但也不該將關於健康議題的母乳,拿來做為譁嘩眾取寵的題材及對象。因散播錯誤的母乳資訊,可能導致還未當媽媽的年輕女性對母乳哺餵這件事退縮害怕。

她表示,母奶媽媽們已展開檢舉這支影片的行動,台灣母乳協會強烈要求該網紅下架這支影片。關於該影片中數處對母乳知識的謬誤,台灣母乳協會也一一澄清說明。

謬誤1 網購母乳該不該?安不安全?

影片中該YouTuber係透過網路購買母乳,台灣母乳協會祕書長高宜伶指出,政府部門自2011年起陸續立法禁止母乳販售,雖還未宣示落實,但母乳是體液的一種,跟血液概念類似,規範應該更嚴格,不應該販售。

她進一步說明,網路上買賣母乳有其風險,賣母乳的媽媽不知道自己的母奶被誰買去做什麼用,如果知道自己的母奶被購買者拿去拍影片戲謔母乳,相信沒有一個母奶媽媽樂見。

購買母乳的媽咪可能因泌乳不足,為孩子健康而上網購買母奶。高宜伶提醒,網購母乳時,妳清楚對方的健康狀態嗎?對方儲存乳汁的過程是否安全衛生?妳收到的是真的母乳嗎?哺餵來路不明的母奶,等於置寶貝於未知風險中。

如果媽咪有哺乳問題,建議透過哺乳諮詢管道尋求支持及獲得正確的知識,而不是上網購買母乳。若有母乳媽媽為乳汁分泌過多所苦,可逐漸減少擠乳頻率及擠乳量,或聯繫各地母乳庫,將多餘母乳捐給更需要的早產兒及病嬰使用。

母乳庫資訊請看這!

謬誤2 母乳顏色與味道很奇怪?

A:有關影片中對母乳味道、顏色的錯誤描述,高宜伶表示,母奶的味道與顏色本來就會因為媽媽飲食就有所變化,這也可以讓嬰兒透過母乳嘗試各種食物的味道,是很好接觸母乳以外食物的重要起點。

哺乳期間,媽媽只要在均衡多樣的攝取各種食物,就能讓孩子攝取多樣豐富的營養素。她提醒,母奶因為沒有經過高溫殺菌,保存與加熱都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否則容易破壞母奶營養。

謬誤3 母乳中全部都是懸浮微粒?

高宜伶指出,Youtuber所謂的懸浮微粒,應該是母奶中的乳脂,因為冷藏或冷凍而分離,一般從冰箱取出母乳後,媽媽或照顧者在回溫後,都會再輕輕搖晃均勻,再給寶寶喝。

母乳不僅含有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項營養素,更重要的是含有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長因子、酵素、荷爾蒙、益生菌與調節免疫功能的免疫細胞、抗體和細胞激素,幫助寶寶各個器官的成熟與免疫系統的發展。

此外,母乳哺餵也能加強母嬰間的情感聯繫。對寶寶而言,靠在媽媽懷中直接吸吮乳房,能給予寶寶強烈的安全感;對媽媽而言,哺乳除了促進產後子宮收縮、減少出血,更重要的是與寶寶間的親密接觸,能感受極大的滿足感。

謬誤4 寶貝2歲就該完全斷奶?

高宜伶指出,依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寶寶健康的最佳哺餵方式是,在寶寶6個月之前以純母乳哺餵,6個月之後適當的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乳直到寶寶至少2歲或更大。對於母乳哺餵到多大,WHO並沒有明確建議,建議可由媽媽和寶寶自行決定。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母乳好處多! 關於母乳的3基本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250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前一名YouTuber發布一支名為以母乳為主題的影片,其中以戲謔的語氣評論母乳,但影片中對母乳味道、形狀的負面描述都背離事實,且傳遞了錯誤母乳知識。台灣母乳協會在影片發布後接獲許多母奶媽媽反映這是一支令人不舒服的影片,讓許多媽媽都覺得受到傷害,因此群起展開檢舉這支影片的行動,台乳協更要求該網紅下架這支影片,也籲請社會大眾日後不要點閱、分享這類影片。

 

影片中該名YouTuber係透過網路購買母乳,台灣母乳協會高宜伶祕書長指出,網路上買賣母乳有其風險,賣母乳的媽媽不知道自己的母奶被誰買去及其用途,若知道自己的母奶被購買者拿去拍影片戲謔母乳,相信沒有一個母奶媽媽樂見。購買母乳的媽媽可能因自己泌乳不足,因而上網購買其他媽媽的母奶,高宜伶提醒,網購母乳的媽媽,餵寶寶來路不明的母奶,等於置孩子於未知風險中。

 

若媽媽有哺乳的問題,高宜伶建議,透過哺乳諮詢管道尋求支持及獲得正確的知識,而不是上網購買母乳;若有母乳媽媽為乳汁分泌過多所苦,可逐漸減少擠乳頻率及擠乳量,或聯繫台灣各地的母乳庫,將多餘的母乳捐給更需要的早產兒及病嬰使用。

 

然而,錯誤的母乳資訊也可能導致還未當媽媽的年輕女性對母乳哺餵這件事退縮害怕,關於影片中數處對母乳知識的謬誤,台灣母乳協會也一一澄清說明:

 

1、有關影片中對母乳味道顏色的描述,高宜伶說,母奶的味道與顏色本來就會因為媽媽飲食就有所變化,而此正是訓練寶寶味覺的重要起點。母奶因為沒有高溫殺菌又是營養非常豐富的食物,保存與加熱都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否則容易破壞母奶營養。影片中該YouTuber共購了1000毫升母乳,1000毫升母乳比一般媽媽一天泌乳量多,也比多數寶寶一天所喝的量還多,該YouTuber這樣糟蹋珍貴的嬰兒食物,讓人難受,必須反省生命教育的不足。

 

2、有關影片中「母乳中全部都是那種懸浮微粒」的描述,台灣母乳協會高宜伶祕書長指出,網紅所謂的懸浮微粒,應該是母奶中的乳脂,因為冷藏或冷凍而分離,一般從冰箱取出母乳後,媽媽或照顧者在回溫後,都會再輕輕搖晃均勻,再給寶寶喝。

 

3、有關影片中表示「兩歲就該完全斷奶」,高宜伶指出,目前對寶寶健康的最佳建議仍是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寶寶六個月之前純母乳哺餵,六個月之後適當的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乳直到寶寶至少二歲,二歲之後由媽媽和寶寶自行決定。並不是一歲就該換奶、兩歲就該斷奶這麼簡單化約的事。

 

最重要的一點,高宜伶強調,母乳是體液的一種,跟血液概念類似,不應該販售,政府部門從2011年起陸續立法禁止母乳販售的宣示卻還沒有落實;另外,嬰兒配方奶粉是特殊營養品,進口、販售都有規範,母奶的規範應該更嚴格https://www.mohw.gov.tw/cp-3208-21279-1.html (奶粉的規範資訊)。

 

延伸閱讀:
母奶營養成分多多  但該如何正確餵哺母乳?
產後奶量不足怎辦?  哺乳媽媽可以吃這些發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媽媽吃什麼可以發乳?

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雞肉、魚肉、牛肉、豬肉、豆腐??等高蛋白質食物,皆有助修復身體組織,讓媽媽泌乳有原料。
文/丁彥伶
 
母奶對寶寶有很多好處,能降低過敏體質、提高寶寶免疫力,對新生兒進行抽血等檢查時,餵母乳還有止痛的作用??,由於母奶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了寶寶好,很多媽媽們都會盡量哺餵母奶。不過,有些很有意願餵母奶的媽媽,卻面臨奶水少,擔心寶寶喝不夠,最後只好中斷餵奶,寶寶也失去持續喝母奶的機會。

為什麼會奶水不足?
「為什麼有些媽媽的奶水源源不絕,我的卻奶水不足呢?」這是很多媽媽都會問的問題。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提醒,媽媽奶水的多寡和水分的攝取有絕對的相關性,水要補夠,媽媽奶水才會夠,若媽媽水分補得不夠、身體乾,要從哪裡榨奶水出來呢?

臨床上常看到很多媽媽說:「老一輩的都說不能喝水,不然會有小腹」,或是「聽說不能喝水,會太寒,要喝米酒水,否則月子坐不好,老了就知道病痛纏身等等」。劉純君說,其實臨床上所見,就算不喝水的媽媽還是都有小腹,而怕直接喝水會太寒的人,其實只要喝溫熱的水就不用擔心了。每天的補水量至少要3000c.c.,這可是「最低消費」,如果天氣熱、汗流失多,則要補充更多。

劉純君表示,媽媽奶水不足可能的問題,雖然包括先天遺傳,但其次是因為「怕痛」,因此,一定要正確按摩或熱敷。此外,媽媽若太勞累也會影響泌乳,所以,要讓媽媽晚上能睡好、睡飽,如果媽媽每晚得爬起來餵奶2、3次,很快就累垮,甚至發生產後憂鬱症。

幫助奶水增加的食物
在營養學上,確實是有些食物能幫媽媽補充更多的奶水。劉純君說,首先是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雞肉、魚肉、牛肉、豬肉、豆腐等高蛋白質食物,皆有助修復身體組織,讓媽媽泌乳有原料。

其次是含油脂的食物,包括苦茶油、橄欖油、麻油、堅果種子類,母乳要夠油,孩子的腦部發育才會好,因腦細胞需要油脂的幫助,像營養學上很崇尚能夠補腦力的DHA,就是油!而含醣類的食物也很重要,醣類食物可補充媽媽身體的耗能,因為泌乳也要消耗很多體力,含醣食物吃得夠,媽媽才會有體力,泌乳量才夠。同時也要補足水分,奶水才出得來。
很多月子中心常會給產婦吃喝些湯湯水水,劉純君認為這是補充水分很好的來源,可以多喝雞湯,還有不加薑的鮮魚湯、不加薑的蚵仔湯,以及青木瓜排骨湯、花生豬腳、蝦子、生蠔、鯽魚等等,但蛋白質只在肉裡面,所以,不要光喝湯,肉也要吃。

另外,還有花生桂圓甜湯、黑豆水、黑麥汁、豆漿、熱紅棗茶、熱鮮奶紅茶、甜酒釀蛋湯圓、白粥泥等,也都有幫助。

腎氣不足,缺乏奶水
產後的媽媽,最重要的第一道食物,往往是含有中藥材的食補。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對於治療媽媽奶水不足特別有幫助,也因此,連一般西醫的坐月子中心,也都會用許多中藥膳來幫媽媽補充奶水,就是因為真的有效。

吳明珠說,中醫認為奶水不足的原因包括腎氣不足,和西醫診斷相對應的說法是「泌乳激素不足」。泌乳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能刺激乳房中腺體的泌乳細胞分泌乳汁。當寶寶吸吮乳房時,泌乳激素才會開始工作,製造奶水提供寶寶下一餐使用,因此,建議「多吸多健康」,給寶寶多吸吮,多刺激,促進奶水分泌。

而很多媽媽怕胖而節食,或胃口差、月經失調等,就屬於「脾胃虧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奶水不足。吳明珠建議,餵母乳的媽媽飲食千萬不要過度清淡,也不要過度節食,多吃蛋白質,否則即使每天喝很多的湯湯水水,奶水的量很充足,但製造出來的奶汁卻稀稀水水的,營養也會不夠。

而沒有幫手照顧寶寶的媽媽,經常熬夜、過度疲累、情緒緊張或壓力太大等,則會發生「肝郁氣滯」,因為肝血不足,能夠提供造乳的原料減少,以致奶水不足。
另外,若「發乳食物」與水分攝取不足也不行,吳明珠表示,能夠幫助發乳的食物,大都具有「高蛋白、高油脂」的營養成分,哺乳媽媽每天要多吃高蛋白及優質油脂和足量的水,才能補充足夠的原料,奶水就會源源不絕。

中醫藥材,治療缺乳
◎茴香
除了花生豬腳以外,吳明珠說,還有很多中藥材能幫助通乳。首先是「茴香」,主要可用於通乳,哺乳期的媽媽可添加茴香,來改善哺乳期的奶量供應。

◎葫蘆巴子
葫蘆巴子也常用於發奶,葫蘆巴子性溫偏熱,溫腎作用較強,要小心如果服用稍久,即有口苦唇燥的弊害。

◎通草
通草性寒味淡甘,一般用於清熱、利尿、通乳、乳汁不通等,多是煮成通草燉雞湯,或是魚湯、通草豬蹄湯。

◎赤小豆
別名「紅豆」,味甘酸、性平,性下行、通小腸、利小便。功效為清熱解毒、利尿行血、消腫排膿、止渴解酒、通乳下胎。
 
哺乳媽媽不可吃麥芽、韭菜
雖然很多食物有助補充奶水,但要小心哺乳時不可攝食到麥芽、韭菜等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以免奶水一下就消掉了。
 
《 哺乳媽媽食譜 
桂圓紅棗芋圓甜湯
材料:桂圓2兩、紅棗10顆、芋頭200克(生重)、砂糖20克、地瓜粉70克、水適量。
作法:
1.芋頭洗淨去皮切片蒸熟,趁熱拌入糖跟地瓜粉壓成糰,拌成糰時加水適量,以成糰不裂開即可。
2.桂圓與紅棗加水煮成甜湯備用。
3.將芋頭糰搓成條狀,切塊。
4.取鍋水煮開後,放入芋圓,至浮起時加入甜湯即可食用。
 tips 
1.芋頭雖是澱粉食物,但富含高纖,能同時讓媽媽補充能量及促進腸胃蠕動。
2.不想吃太甜者,可藉由桂圓本身的甜味提味,不加糖。
 
西式海鮮飯
材料:特級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100c.c.、大蒜2瓣、洋蔥半顆、紅椒半顆、大番茄半顆、墨魚1小隻、蛤蜊30顆、小龍蝦1隻、生米80克、鯽魚100克,三色豆10克、鹽巴適量、番紅花3~4根。
作法:
1.大蒜切碎、洋蔥半顆切圈圈、紅椒半顆切絲、大番茄去皮切小塊備用、生米浸水備用,貝殼加鹽水吐砂備用。
2.墨魚洗淨撕去薄膜切成圈圈狀,剩下的切碎、蛤蜊洗淨、小龍蝦洗淨備用。鯽魚洗乾淨後,加米酒跟水熬成湯,肉拆下來留用。
3.平底鐵鍋開中火,放橄欖油爆香蒜粒,放紅椒、番茄、洋蔥略熬出湯汁。丟入墨魚待其轉白、放入蛤蜊跟生米,讓米吸乾汁水。
4.放入鯽魚肉、三色豆跟小龍蝦,加上魚高湯至蓋住所有材料,加鹽、番紅花持續翻動,轉微火待湯汁快收乾,關火加蓋燜10分鐘即可。
 tips 
1.海鮮低脂、去內臟及頭部後膽固醇低,為補充奶水佳的優質蛋白。
2.若對海鮮過敏的媽媽,可以把食材改成雞、鴨等肉品。
3.要保留特級橄欖油的優質脂肪酸,爆香時火不要太大。
 
生蠔煎
材料:生蠔仔15顆、蛋1個、小白菜1兩、地瓜粉1兩、太白粉半兩、水半碗。
作法:
1.生蠔用鹽抓洗乾淨瀝乾,小白菜切小段,地瓜粉、太白粉加水調勻備用。
2.平底鍋放兩大匙油生蠔煎至七分熟,再加入半碗粉漿水煎至定型。
3.加入雞蛋、白菜翻面煎熟即可,可沾少許甜辣醬食用。
 tips 
1.生蠔和蛋都含有豐富蛋白質,是奶水很需要的原料。
2.想補充更多蔬菜,小白菜可以多放一些,沒有小白菜也可以用青江菜、萵苣等取代。
 
青木瓜燉豬腳
材料:豬腳700克、青木瓜300克、黃豆50克、薑10克及水1500c.c.。
藥材:陳皮2克、當歸1錢、麥冬2錢、通草1錢、玉竹2錢。
作法:
1.黃豆洗淨,以冷水浸泡約5小時,青木瓜去皮、切開、去籽切塊,備用。
2.豬腳洗淨後,放入滾水中汆燙約5分鐘,撈出泡冰水待涼備用。
3.取一砂鍋,把黃豆、豬腳與薑片、水放入一起煮滾,滾後轉小火再煮約30分鐘,接著放入青木瓜塊煮約40分鐘。
4.放入陳皮等藥材後,加適量鹽煮約10分鐘,關火後燜約10分鐘即可食用。
 tips 
1.陳皮、麥冬及玉竹等可滋陰生津、潤肺養胃,可健脾調胃。
2.通草可發乳,而豬蹄在傳統上也是用來補血催乳的食物。
 
杜仲燉牛肉湯
材料:牛肋條300克、老薑50克、蔥2根、花椒1/4茶匙、胡椒粒1/4茶匙、牛骨高湯300c.c.、適量鹽藥材:小茴香3錢、杜仲5錢、黃耆5錢。
作法:
1.牛肋條放入滾水中汆燙去穢血,撈出後切成3公分小段備用。
2.老薑去皮後切成片;蔥切段備用。
3.將牛肋條段及老薑、蔥和花椒、胡椒粒放入電鍋內鍋,加入所有中藥與牛骨高湯,置於電鍋中。
4.電鍋外鍋加1杯水,按下開關燉煮,跳起後再加入1杯水續煮,連續約煮約2.5小時即完成。
 tips 
1.可將所有處理好的材料一起放入湯鍋中,置於瓦斯爐以小火燉煮約2.5小時,電子鍋以燉煮的方式操作亦可。
2.本食譜的主要功效是可補氣、養血、補腎、發乳。
 
赤小豆鮭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鮭魚1片、蒜頭1小瓣、薑3片、水500c.c.。
藥材:陳皮3錢、紅棗6個、枸杞3錢。
作法:
1.赤小豆洗淨,用清水稍加浸泡,洗淨鮭魚,瀝乾水分,蒜頭去衣;陳皮洗淨泡軟,備用。
2.熱鍋倒兩湯匙油,放魚和薑片,中小火兩面煎至微黃。
3.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tips 
1.赤小豆可發乳,也可利水,對怕水腫的媽媽們也有美容功效。
2.鮭魚含有優質蛋白,也含有豐富油脂,是奶水很好的原料。
3.本食譜主要功效可補中益氣,養血發乳。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1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果有藥劑殘留?博士:反而這件事更要擔心

 
8.8k 人追蹤
追蹤
 
臺灣大學食科所 孫璐西教授
檢視相片


【孫璐西(食品科學博士)】(文/李宜芸、陳秀麗 採訪整理)每次的食安事件,防腐劑超標、農藥超標,漫天飛舞看不懂的名詞、劑量、容許量等看得讓人霧煞煞。民眾看到某項產品驗出「超標」,擔心吃了會生病、中毒。然而「標準」是怎麼被訂出來的,難道超標一點點就會危害身體健康嗎?


以年初農藥殘留標準修訂事件為例, 在談「 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Residue Limits, MRL)」 前,或者理解食安事件中的劑量數值前,需要了解標準是如何被訂定出來的。


首先要認識以下兩個名詞:
NOAEL( non - obs e r vedadverse eff ect level):未觀察到毒性的最高劑量。
LOAEL( lowest observedadverse eff ect level):可觀察到最低有害劑量。

這兩個數值皆是透過動物實驗(通常是老鼠),長期進行餵毒實驗後,訂定出NOAEL、LOAEL 數值。然而,老鼠與人的體重差異很大(*10)、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也很大( *10) ,甚至還有其他可能的不確定因素,兩者相乘得出100以上的安全係數。

NOAEL「除以」安全係數就得出每日容許攝取量ADI(acceptabledaily intake)。
NOAEL÷ 安全係數= ADI

也就是說,得出的量,已經比動物所攝取的無害劑量還要再小100倍(甚至更多),是人類每天吃、吃一輩子都不會有反應的濃度。

博士舉例,綠豆、紅豆有殘留農藥,需不需要擔心呢?下一頁告訴你最好的預防方法!

檢視相片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物

 

免驚!多元食物少量攝取,保安全

檢視相片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物



不過,同樣的農藥或物質不可能只存在在一種食材上。

以A農藥為例,綠豆有殘留、紅豆也會殘留,也因此政府會依照每個人、每天、每項產品可能的攝食量,以每項產品中A農藥最高殘留量來加總後,再加上其他空氣或水中的可能的含量,總和皆不能超過ADI,多方評估下算出了每項農產、食材上的最大殘留容許量MRL,而每日所有可能攝取到的加總,不能超過ADI。

儘管ADI在最大容許劑量內不用過度擔心,但每天飲食中吃到的食物種類繁多,林林總總加起來難道不會超量而影響健康嗎?

其實,每種化學物質或毒素都有其不同的毒性,表現出來的症狀與量有關,只要不攝取過量就不用過於擔心毒性的產生。每種食物都少量攝取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我們的身體自有一套解毒系統,能藉由腎、肝等代謝掉體內毒素以降低危害。


訂定標準是政府進行風險管理的手段之一,目的是為了保護民眾飲食的安全,雖然超標一些不一定會中毒,但超標就代表管理出了問題,民眾將暴露在沒有辦法掌控的風險下。

由此來理解每次的食安事件,或許民眾就不用太過於驚慌。

作者簡介:孫璐西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現職: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J.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SCI期刊) 總編輯。


原文引自:好多蔬果有農藥殘留?博士:免驚!反而這件事更要擔心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時摘下口罩 身體更健康

 
5.5k 人追蹤
追蹤
 
陳志祥/台北報導
 
專家表示,在適當環境可以適時摘下口罩,反有利身體健康。圖為25日民眾前往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觀。(姚志平攝)

海軍敦睦艦隊防疫不力,爆出群聚感染,讓國人又要開始防疫總動員,口罩戴得更緊、更頻繁,專家表示,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但要記得洗臉保持清潔,在適當環境可以適時摘下口罩,反有利身體健康。

新冠病毒疫情讓國人口罩不離臉,長期戴口罩年輕人臉龐成了「重災區」,尤其青春期發育的學子,勤戴口罩換來「爆痘」窘境,高雄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吳青穎表示,近來有高比例的年輕學生戴口罩猛長青春痘,其中下巴長得最厲害。

吳青穎分析常戴口罩還有其他的「後遺症」,包括對口罩內層材質敏感的接觸性皮膚炎、因熱氣悶住而滿臉通紅的酒糟性皮膚炎。她建議,口罩戴一陣子宜拿下來或換新,且要勤洗臉、保持臉部乾淨。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強調,新冠肺炎疫情調查有年齡、性別及地點等,但獨缺「職業別」,他發現找不到農夫「中鏢」,連修馬路、外送員也很少聽到確診,所以走在馬路上不要一群人擠在一起,有點間隔可以拿掉口罩,不吸自己的廢氣,反而比較健康。

日前清明連假爆發國人出遊潮,楊志良笑稱,這個連假讓他贏了一頓五星級飯店餐點,因為他與人打賭,清明連假只會少數的確診個案,不會大爆發,主要是出遊景點是開放空間、甚至在陽光底下。

北市聯醫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有人長期戴口罩會吸不到空氣造成換氣過度的現象,她收治一個學生戴口罩上桌球課,因喘不過氣,恐慌發作、情緒一時難以平息,造成頭暈、手腳無力,趕快就醫求診,提醒民眾進行激烈運動時,最好把口罩拿下來。

詹佳真認為,不僅戴口罩會恐慌,排隊買口罩也會排到恐慌睡不覺,因為擔心排不到口罩,讓一些較個性易擔心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擔心放一邊,常常把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放在腦袋中反覆翻轉,愈想愈嚴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使用過度眼疾風險增 抵抗藍光做好這些保護有幫助

 
21 人追蹤
追蹤
 
凌芸斐 報導

 

檢視相片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國持續增溫,許多人擔心連假出遊將造成防疫破口,因此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實施遠距工作,政府也呼籲民眾減少聚集在人多的地方,只不過民眾待在家的時間越多,使用3C產品打發時間的情況相對頻繁。新竹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若不適度讓眼睛休息,恐加重眼睛發生病變的危機,應找出個人平衡防疫和護眼的方式。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相當拿手,但卻未必懂得如何維護眼睛的健康。陳瑩山指出,使用3C產品時,為避免對眼睛過度傷害,距離不應太近,當電腦等螢幕較大的3C距離眼睛50公分時,眼部的睫狀肌調節力需約200度;螢幕較小的手機距離僅20公分時,睫狀肌調節度則需500度左右。因此,3C產品的螢幕越靠近眼睛,睫狀肌調節力度越大,亦即長時間盯著3C螢幕看,對於眼睛將造成累積性的傷害。


陳瑩山醫師說明,光線照射到眼睛,眼睛只有黃斑部接收光線來源,黃斑部會利用這道光能製造影像,但缺點是會因此增加光線對眼睛的直接傷害,為了避免光線傷害眼睛,眼睛內有很多保護構造,像是水晶體可以吸收藍光,黃斑部有葉黃素可將藍光中和,黃斑部的後面還有脈絡膜可加速血流帶走光線等作用。


然而,由於我們現在使用3C產品太過頻繁,普及各年齡層,遠距工作及教學相當普遍,光靠水晶體、黃斑部、脈絡膜等眼睛內部構造的保護層,已不足以應付這些光線累積的傷害。特別是有三高病史的人,脈絡膜血流量及品質較一般人差;不愛吃蔬菜的人,葉黃素不足夠,也降低了本身對視力的保護,做完眼部手術的患者更應該避免藍光傷害。坊間也開始流行許多輔助工具,如防藍光眼鏡、手機的抗藍光保護貼,或是手機的夜間模式等。

檢視相片


▲現代人使用3C產品太過頻繁,單靠眼睛構造已不足以應付這些光線累積的傷害,坊間開始流行各種抗藍光輔助工具。(圖/NOW健康製作)


對此,陳瑩山醫師強調,其實不只是藍光會傷眼,過度讓眼睛直視光源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若要使用輔助工具,建議手機、平板及電腦等3C螢幕可貼上抗藍光保護貼,相較於手機內建的夜間模式等,較不會產生影像色調失真的問題,因顏色失真反而容易讓眼睛疲勞。如何聰明選擇抗藍光保護貼是一大學問!市面上抗藍光保護貼品牌眾多,知名品牌相對較有保障,其中,檢視抗藍光產品,應該選擇持有國家專利,經過SGS、Intertek及德國萊茵TUV檢驗報告,能有效阻隔30%藍光,吸收型抗藍光技術,不會造成反光,亮度較能維持影像色彩真實度,能減少光線及偏色而傷害眼睛的風險。

檢視相片


▲將藍光LED手電筒照射保護貼,左方於底層白紙明顯呈現刺眼光線,右方則較柔和光感且表面不會光反射。(攝影/林志遠)


最後,陳瑩山醫師補充,飲食方面建議每天吃1顆蛋、1盤綠色蔬菜,多吃黃色水果,例如:香蕉、黃色奇異果、柳丁等,多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最好的護眼方式是少用3C產品,使用時也要遵守用眼20分鐘即休息10分鐘的規律,如果真的近距離使用手機或盯著3C螢幕久了,就需要眼睛閉上休息,如此一來不會動用到眼睛的調節力,也不會吸收到其他光線。閒暇時多到戶外走一走,親近大自然,只要注意防疫期間不往人多的地方聚集即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依賴3C當保母 5歲兒近視狂飆350度

 
6.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歲的黃小弟為家中獨生子,平日父母忙於工作無法陪伴,因此買了一台平板給他玩遊戲、看卡通打發時間,他下課回家後除了看電視以外,其他時間就是躺著玩平板,父母覺得黃小弟不吵不鬧,非常乖巧,不料學校視力檢查時發現,黃小弟雙眼近視350度且視差高達0.2以上。

父母低頭族 孩子有樣學樣


基隆市衛生所表示,全台家庭3C產品普及率達九成八,有近五成學齡前兒童曾經一天使用1小時以上的3C產品,家長們應多加關心與注意。許多人有空就低頭猛滑手機,造成視力惡化及疲勞,小朋友對眼睛疲勞不適的警覺性低,不知道要適度休息,持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結果,往往增加近視度數,而坐姿不良更會造成兩眼視差拉距,若父母也是低頭一族,小朋友往往有樣學樣變成小低頭族。衛生所每年協助幼兒園進行一至二次視力檢查,若小朋友有視力異常情形,衛生所會開立轉介單,請家長帶小朋友儘早就診。

2歲以下避免使用3C產品


基隆安樂衛生所主任李炯宗提醒,3C產品對兒童的視力傷害很大,2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使用3C產品,2歲以上到高中以下的兒少,每天使用不超過1小時,且使用30分鐘要休息,另外,應多讓兒童從事戶外活動,可以減少近視的發生率。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打球扭傷怎麼辦? 急診醫師教你急救處置

好緊張!疫期過敏性鼻炎噴嚏不停 新型鼻噴式混合藥物解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是餵母乳 親餵還是瓶餵 寶寶腸道菌有差別! 2019-02-27|頭條, 健康新知, 最新文章, 熱門推薦, 母嬰照應 許多研究都指出寶寶吃母奶的好處多多,媽媽們為了給寶寶們最好的,也是盡力拉長餵母奶的時間,希望寶寶能夠聰明健康。不過,近期一項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指出,就算是餵母乳,餵養的方式不同,母乳中的菌類組成也會受影響。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母乳是無菌的,後來發現母乳中含有微量的細菌。雖然目前還不清楚乳汁的微生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但有兩種理論可以解釋它的起源:一種​​理論認為它起源於母體乳腺;而另一種理論認為它是由嬰兒口腔微生物群逆行接種引起的。 乳汁微生物有助於建立嬰兒腸道微生物群,這一過程的中斷或缺失,可能會改變嬰兒的微生物群,進而導致過敏、氣喘和肥胖等慢性病的機率增加。 瓶餵母乳嬰兒氣喘風險較高 一般來說,餵母乳主要可以分為2種方式,一種是親餵母乳,指母親用乳房直接哺育寶寶;另一種是瓶餵母乳,指母乳擠出來放在瓶子裡餵養孩子。研究人員發現,瓶餵與潛在的高致病菌有關聯。 論文的第一作者Shirin Moossavi指出,「瓶餵乳汁的潛在病原體,增加了嬰兒患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與直接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間接母乳餵養的嬰兒患氣喘的風險更高。」 當然,要驗證這一情況是否屬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將繼續探索乳汁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除了細菌,他們還會對乳汁樣本中的真菌進行分析,研究乳汁微生物如何影響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以及嬰兒的發育和健康。 參考資料:Human Breast Milk Microbiome Affected by Mode of Feeding 期刊小檔案:《Cell Host & Microbe》是《Cell》出版集團旗下子刊,《Cell》為一份同行評審科學期刊,主要發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最新研究發現。《Cell》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與《Nature》和《Science》並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 【抗疫一起來】Heho健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指南》免費贈送!

都是餵母乳 親餵還是瓶餵 寶寶腸道菌有差別!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0397?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口腔有白色斑塊 鵝口瘡要怎麼治療? 2019-04-02|頭條, 健康新知, 最新文章, 醫生說, 熱門推薦, 母嬰照應 陳媽媽帶著2個月大的寶寶回診打預防針,檢查的時候發現嘴巴內側黏膜跟舌頭上有異常的白色斑塊,媽媽口訴寶寶這幾天比較容易哭鬧,奶量也比之前減少,醫師診斷為鵝口瘡。 白色念珠菌是臺灣常見的黴菌致病源之一,鵝口瘡則是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好發於兩頰內側的口腔黏膜、舌頭及上顎,外觀看起來是白色斑塊,好發於6個月內的嬰兒,尤其出生4週大為尖峰期。 鵝口瘡很容易跟一般奶垢混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婷蓉表示,要區分是奶垢或是鵝口瘡,可以用棉棒或是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奶垢一般能夠輕易地去除,倘若是鵝口瘡則會持續附著在黏膜上,若用力擦掉白色斑塊,底下的黏膜會發紅甚至有出血點。 寶寶鵝口瘡症狀不明顯 柯婷蓉表示,鵝口瘡常見於免疫缺陷的病人,但一般健康的嬰兒是好發族群。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99%是出生經產道,接觸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1%因抵抗力差,如長期使用抗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大多數被感染的嬰兒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部分嬰兒可能會變得容易哭鬧甚至不愛喝奶。若是親餵的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也會附著在媽媽的乳頭上。當媽媽的乳頭有念珠菌感染時,可能會有局部輕微紅腫、刺痛,或是媽媽親餵時異常疼痛等狀況,但這些症狀通常頗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寶寶鵝口瘡 媽媽也要一同治療 因此當發現親餵的寶寶有鵝口瘡時,媽媽的乳頭也要一起治療。治療方式為使用抗黴菌的藥物直接塗抹在嬰兒的口腔黏膜,還有親餵媽媽的乳頭上,一般治療的療程約是7-14天。其他像是嬰兒口腔會接觸到的物品,例如奶嘴、奶瓶、固齒器或是玩具等都要徹底消毒。 由於臺灣濕熱的環境適合黴菌生長,因此鵝口瘡雖然很容易治療卻也容易復發,除了治療之外,在日常照顧的細節上也需要多些注意。在預防方面,除了維持環境與器具清潔之外,餵奶後的口腔清潔也是預防鵝口瘡的重要步驟。柯婷蓉建議,爸爸媽媽們每天餵完寶寶的時候,順道看看寶寶的口腔狀況,如果有發現這樣的白色斑塊,可以請教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高血壓水腫蛋白尿 孕婦小心妊娠毒血症害死自己跟寶寶! 寶寶口中有破洞 是不是腸病毒了? 醫生PTT怒斥嬰兒枕不肖廠商 寶寶怎麼睡?新生兒科主任給3意見 新手媽媽乳房腫痛 原來是「乳腺炎」作怪! 都是餵母乳 親餵還是瓶餵 寶寶腸道菌有差別!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 【抗疫一起來】Heho健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指南》免費贈送!

寶寶口腔有白色斑塊 鵝口瘡要怎麼治療?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464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口中有破洞 是不是腸病毒了? 2019-03-26|頭條, 健康新知, 腸道疾病專題, 最新文章, 醫生說, 熱門推薦, 母嬰照應 小強是個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出生第3天由醫院嬰兒室出院。某天上午媽媽餵奶時,突然發現嬰兒口腔軟顎處有一個破洞。此時媽媽的腦中閃過一個兒童腸病毒口腔有破洞的畫面,立刻抱起嬰兒就診,到了診間,不等醫師提問,媽媽立刻很緊張的問:「小強是不是腸病毒感染?是不是很危險?要不要住院?」 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產前或生產過程中被腸病毒感染的媽媽傳染,或產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得到腸病毒,稱為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新生兒腸病毒無明顯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興院區兒科主任顧明修表示,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大部分無症狀,只會有像是較輕微症狀,如發燒、活力下降、喝奶量減少等。少部分會有重症如敗血症、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肝炎等。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機率及死亡率都比較高,但症狀卻都不典型,較少有口腔水泡潰瘍及手掌腳掌水泡等症狀,」顧明修表示。若是成人家屬得到腸病毒,又跟嬰兒有接觸,就容易使得新生兒罹患腸病毒。 奶嘴不適合 小心嬰兒口腔破皮 新生兒吸奶嘴,有時候吸力太大,奶嘴頭會碰觸嬰兒的口腔或軟顎,導致機械性潰瘍或破皮。但是顧明修提到,一些比較謹慎的父母,看到嬰兒口腔破皮或潰瘍,會以為嬰兒腸病毒感染,而緊張的帶嬰兒至門診看診。 「如果嬰兒沒有症狀,活力好飲食正常,媽媽產前、嬰兒產後沒有接觸史,就比較不像腸病毒感染,」顧明修表示。 顧明修提醒,有些寶寶吸奶嘴時較用力,奶嘴碰觸嘴巴導致口腔破皮,這時可停止奶嘴,或用質地較軟的奶嘴。有時候是奶嘴頭過長導致,這時可改用奶嘴頭較短的奶嘴,並觀察口腔破皮是否改善。 但如果換了奶嘴後問題沒有解決,顧明修呼籲家長還是不要掉以輕心,還是要帶孩子來看醫生,因為還有許多會導致嬰兒口腔潰瘍的疾病,包括鵝口瘡、病毒感染等,都需要由醫師來進一步確診。 延伸閱讀: 寒假注意寶貝健康 手部衛生不偷懶 遠離腸病毒威脅 暖冬腸病毒大流行 醫師:酒精對腸病毒沒用 殺菌應該這麼做 夏天是腸病毒流行季 家長一定要知道的重症前兆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 【抗疫一起來】Heho健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指南》免費贈送!

寶寶口中有破洞 是不是腸病毒了?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3985?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9 大 QA 帶你認識酒精殺不死的「腸病毒」

 
3.6k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過了清明節,天氣逐漸轉熱,腸病毒又開始蠢蠢欲動。每年的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又特別強,爸媽們就得開始提高警覺,尤其是學齡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同學之間傳染而染病。

腸病毒究竟是怎麼傳染的?又到底可怕在哪裡?以下就針對腸病毒最常被詢問到的 9 個問題,一一做解答。

一、腸病毒是什麼?為什麼讓人那麼害怕?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 60 幾種病毒。

腸病毒傳染力很高,其中,最令醫師們擔心的是腸病毒71型,因為它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起出血性結膜炎、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腸胃炎等併發症,如果併發症太多,有可能演變成重症、也有一定的死亡機率

二、腸病毒寄生在腸胃道,所以感染後一定會上吐下瀉?

很多人都誤以為腸病毒會造成上吐下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腸病毒家族從嘴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後,會先在咽部及腸道複製繁殖,但是它反而不會侵犯腸胃道(除非重症,否則沒有嘔吐、拉肚子、腹痛等症狀),它會把寄生的腸胃「照顧好」,卻放出毒素影響其他的重要器官。通常發燒是指標性的症狀。

三、腸病毒有什麼症狀?

大家都知道腸病毒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手足口病」,手、腳、嘴巴會出現,或是像小水泡一樣的疹子。不過其實腸病毒的症狀很多元,手足口病只是其中一個,但通常都一定會有發燒的症狀。

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還未發展健全,所以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尤其腸病毒71型、D68型都是會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所以如果發現自家的小孩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檢視相片

四、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腸病毒可以經由糞口傳染,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可能是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因為死角多,提供病毒藏身的機會,容易在幼童把玩咬弄之間,讓病毒有機會經由口鼻進入人體而感染

通常在發病之前的幾天,在感染者咽喉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病人大多可在一週左右痊癒,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口鼻分泌物傳染力最高,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離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處理感染者之糞便、口鼻分泌物、皮膚上水泡。所以痊癒之後還是要繼續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才可以降低傳染風險。

五、誰容易得到腸病毒?大人就不會得到腸病毒了嗎?

無論是成人、小孩都有感染腸病毒的可能,而且一般人在感染後多半為無症狀,或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而已,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

六、治療腸病毒有特效藥嗎?

就預防來說,腸病毒型別種類太多,且具變異性,目前只有小兒麻痺疫苗可預防。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腸病毒有多個種類,所以得了腸病毒,之後並不會產生「免疫力」。

而腸病毒中最令人擔心的腸病毒71型,國內目前已研發出相關的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尚未上市提供接種。

就治療角度來說,目前是採取支持性療法,也就是針對症狀治療,例如發燒就開退燒藥。如果有重症出現,才會用抗病毒藥物或是免疫球蛋白治療。

七、家中或學校有兒童感染腸病毒時應該注意什麼?

  1. 注意補充營養與水分,儘可能選擇容易入口、柔軟、無刺激性的飲食,以免降低病患進食意願,造成脫水或營養不足,影響恢復。
  2. 小心處理病人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3.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學幼童,可建議其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戴口罩,並與其他幼童適度區隔,減少傳染機會。
  4.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尤其是嬰幼兒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八、酒精可以消滅腸病毒嗎?要怎麼消毒環境?

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表示,腸病毒流行期間,其實如果只是限制小朋友去公共場所並不夠,許多大人會從外面把病毒帶回家而不自知。提醒家長們也要留意自己的衛生狀況,回到家裡不只是洗手,最好連衣服都要換掉。

檢視相片

陳映庄特別提醒,酒精對腸病毒並沒有效,包含一般乾式洗手液也是如此,其他不具消毒效果之清潔用品更無消毒效果。

「一定要有殺細菌效果的產品,例如稀釋100倍後的漂白水,擦在像是門把、樓梯扶手、電燈開關等經常觸碰的地方。」

  1. 一般的環境及常用物品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消毒(以清水稀釋100倍)。
  2. 遭病童口鼻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的漂白水消毒(以清水稀釋50倍)。

陳映庄指出,腸病毒怕熱,大約50度C左右,腸病毒就會被消滅:「如果家中的幼兒有咬玩具的習慣,耐熱的玩具可以放進熱水中泡一泡,減少幼兒把病毒吃下肚的機會。」

九、預防腸病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勤洗手,可是怎麼樣才能把手洗乾淨?

只要遵循以下的步驟,就能確實把手洗乾淨,預防腸病毒,所以一定要仔細做喔!

  1. 在水龍頭下把整隻手充分淋濕。
  2. 擦上肥皂或洗手乳。
  3. 兩手手心互相搓揉,再揉搓兩手手背至手指、兩手手掌及手背,最後作拉手姿勢(手指互相勾住)仔細搓揉手指及指甲,以上這些動作至少進行20秒。
  4.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5. 用乾淨的紙巾、手帕擦乾雙手,或烘手機將手烘乾。

孩子大概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讓他練習自己洗手,好讓他從小養成洗手的好習慣,就能有效預防腸病毒、感冒或其他的感染性疾病。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開學更要防腸病毒!15歲少年併發重症,顫抖、發燒、肌肉無力需復健
寶寶口中有破洞 是不是腸病毒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妻關係從「分房睡」後就開始改變?諮商心理師分析殺了婚姻的5個迷思

 
5.1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時報文化】女星何妤玟近日證實,已在今年年初與邵天成簽字離婚,8年婚姻正式畫下句點。何妤玟數次在節目吐露婚姻苦楚,也坦言自己曾做過私密處緊實雷射手術,試圖提起老公性趣,無奈效果不彰,更說到自己在生完第二胎後,為了方便餵母奶,而和老公有1、2年都是「分房睡」,沒想到重新睡在一起那天,氣氛讓她覺得另一半好像是陌生人。

檢視相片
 
夫妻關係從「分房睡」後就開始改變?諮商心理師分析殺了婚姻的5個迷思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提到,當愛情結晶誕生之後,夫妻生活往往會有許多轉變,譬如說,孩子常常哭鬧不休,讓人心神不寧,情緒難免會受到干擾;或是照顧孩子花太多精神,已經無心無力經營親密關係;還有夫妻單獨相處的時間大幅減少,很少有機會可以好好談心;此外也有夫妻性趣越來越低,為了給寶寶最周全的照顧,便興起分房睡的想法,希望能夠將干擾降到最低。

性愛熱情減低的原因

究竟「夫妻分房睡好不好」?在此我想先從「性愛熱情減低的原因」談起。心理學家曾經針對「夫妻性行為頻率的遞減」做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婚姻中的「性生活」會歷經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是早期的滿意階段,夫妻在新婚時期「性生活」的頻率最高,滿意度也較高。

第二個是中期的壓力階段,隨著經濟壓力,照顧孩子太過疲累等因素,以致性行為的頻率降低,滿意度也隨之下降。

第三個是晚期的平靜階段,夫妻性行為的頻率減少,不再視「性」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由此可知,在正常狀況下孩子的出生,或多或少會對夫妻「性生活」造成影響,如果分房睡,可能會讓夫妻性愛的頻率更低,交流的機會更少,難怪有人會形容孩子是夫妻關係的「第三者」,真的蠻有道理。

檢視相片
 
夫妻關係從「分房睡」後就開始改變?諮商心理師分析殺了婚姻的5個迷思

有趣的是,夫妻雙方對「婚姻滿意度」常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丈夫多半認為,婚姻幸福的先決條件是「性生活滿足」;相反的,妻子則覺得,「性滿足」的關鍵取決於「婚姻品質」的滿意度。有句俗話說「夫妻床頭吵,床尾和」,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是根據男性的「行為模式」而來,因為研究顯示,丈夫常會透過性關係來化解衝突,但妻子卻不太領情。所以,夫妻一旦分房睡,習慣藉助性愛求和的先生,無形中便少了一個「求和」管道。

「分房睡」的利弊得失

要探討「夫妻分房睡」的利弊得失,就要先釐清「婚姻中的性迷思」,才能清楚看到「分房睡」對「性關係」的影響。心理學家發現,婚姻中的「性迷思」有下面幾個:

迷思一,婚後性愛是自然而來的。事實是,即使婚後仍舊要花心思經營。

迷思二,性愛頻率多寡,顯示彼此是否協調與幸福。事實是,性愛頻率會受到情緒和身體疲勞影響。

迷思三,性愛與婚姻關係,毫無關聯。事實是,「性愛滿意度」跟「婚姻滿意度」息息相關,特別是男性更為明顯。

迷思四,幸福婚姻不會有性困擾。事實是,工作壓力與子女教養,都會引發性困擾。

迷思五,製造浪漫的氣氛,還有滿足對方的性需求,就能確保滿意的性關係。事實是,若抱持這樣的觀點,就太小看婚姻中的性功能,除了傳宗接代、增加愉悅樂趣外,性愛在婚姻中尚有感情肯定、撫慰創傷、紓解壓力的功能。

了解「婚姻中的性迷思」後,即可體會,太過忽略性愛,而將全部心力放在照顧孩子上,長期來說,對夫妻感情發展並不好,因為當夫妻中一方產生保護心理時,愛的感覺與熱度,就可能會遞減。再者,若把性愛變成例行公事,缺乏激情與變化,甚至只求趕快完事,對關係的殺傷力更大,很容易製造彼此的衝突與不悅的情緒。像身邊不少當媽媽的朋友都透露,為了帶孩子幾乎累到性致全失,面對老公的求歡,也常常心不在焉,一邊做愛一邊擔心孩子的狀況,別說享受性愛歡愉,根本連專心做愛都很困難。

避免性愛拔河

不管夫妻有沒有分房睡,要是雙方對性愛都採取相同的「重視程度」,就比較不會產生權力角逐,否則,若兩人「性需求」不同,彼此都想掌握性愛的主控權,就會形成「性權力」的拔河賽,當然對關係會造成負面影響。此外,也別忘了孩子是「愛情結晶」,夫妻都要付出相同的心力,而不是把照顧責任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以免心理負擔過重;或是完全忽視另一半的存在,眼中只看到孩子的需要,不在意另一半的需求,太過極端的作法,都會對夫妻關係產生傷害。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水果」!桑椹超抗氧力不僅能護心肝還防癌

 
3.6k 人追蹤
追蹤
 
彭幸茹

 

桑椹的食用,在李時珍著作的《本草綱目》中提到,可改善口乾、養肝明目、健髮防白髮、提神解勞、補血、補氣、助眠等作用,更在現代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水果」!

 

桑椹的營養價值

「桑椹」屬於桑科植物桑的果實,通常呈現紅色、藍紫色,每年 4 月是盛產季。桑椹所含的營養價值,在所有蔬果中,它含有的鐵質是第 1 名、鈣是第 3 名,也富含維生素C,及磷、鉀等礦物質。

又因為維生素C有助鐵質的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者而言,是個最佳的補血食物。加上擁有多量的花青素、胡蘿蔔素等植物性化合物,被視為是一種抗氧化力極高的水果。

綜合以上營養素,當桑椹進入腸道後可促進腸道蠕動及菌叢的平衡,因此有助提高人體免疫力,是個最佳天然防疫的聖品。

檢視相片

桑椹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水果」

研究證實:桑椹可抗發炎、抗衰老、防癌

以營養保健的角度來看,桑椹在許多研究中證實,對於人體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甚至可以抑制某些癌症的活性。從中山醫學大學生化微生物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中顯示,桑椹可帶來下列好處:

1. 保護心血管

因為含有類黃酮、花青素、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可抑制血管內皮的發炎反應,再加上花青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之濃度,有助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 減少內臟脂肪

中山醫學大學使用了桑椹萃取液進行抗肥胖作用的實驗。在給有高血脂的雄鼠,餵食 12 週的桑椹萃取液,發現有助降低因高脂飲食引發的肥胖和內臟脂肪的作用。

檢視相片

桑椹富含多種營養素,可抗發炎、抗衰老、防癌

3. 保護肝臟

因飲食西化的關係,現代人常大吃大喝導致普遍性有脂肪肝的現象。經研究發現,桑椹萃取液能減少脂肪酸的合成,不讓脂質堆積在肝臟,進而達到改善和預防脂肪肝的作用。而且桑椹中的細胞色素(Cytochrome P450)是參與肝臟代謝藥物的輔助酶,對於肝臟代謝具有益處。

4. 抑制癌症的機轉

在營養學中,含有多酚類的食物,有助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研究也證實桑椹所含的花青基-3-芸香苷(cyanidin 3-rutinoside)和花青基-3-葡萄糖苷(cyanidin 3-glucoside)能調節 2 種轉錄蛋白來抑制肺癌細胞的轉移,甚至可能誘導細胞凋亡而減少癌細胞的增殖。加上桑椹含有多種的礦物質及維他命C,也可預防亞硝酸致癌物質的形成。

桑椹的吃法

建議每天可食 20 ~ 30 顆,但因為桑椹的盛產期短。除直接吃以外,也可被做成桑椹酒、桑椹汁來保存,而這種莓果類的水果,就算是經過加工也能保留完整營養素,所以製成果醬、桑椹乾來吃也是有效的。

根據國健署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水果類每天要攝取 2 ~ 4 份,1 份以切塊水果來計算的換,約等於半碗至一碗的量。尤其是當地、當季出產的水果,可以攝取較多對身體有利的營養素喔!

參考來源: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 Mulberry (桑葚子 Sang Shèn Zǐ)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s, the Chemoprevention Effect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Vitro and In Vivo

文 / 彭幸茹  圖 / 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慢性發炎疾病多!吃8種食物抗發炎遠疾病
紅石榴宛如「天然血糖藥」 研究:護血管還改善糖尿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過40想生恐來不及 趁年輕可先替青春卵子保住生機

 
10 人追蹤
追蹤
 
陳敬哲 報導

 

檢視相片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試管嬰兒著床率36.7%,僅次於美國全球第2位,試管嬰兒突破10萬人,但台灣生育率卻相當低,不孕求診人數逼近4萬人。最主要因素恐怕就是晚婚,所以女性就算當下沒有生育打算,最好也要預先準備,先把年輕卵子保存起來,卵子老化不但著床難度增加,孩子基因異常的風險也會上升。

 

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創辦人曾啟端醫師表示,女性不容易懷孕的原因,大致與子宮卵巢健康程度有關,子宮內膜異位是常見原因之一;假使不是因為疾病所造成,晚婚與計劃生育晚,可說是不孕症常見的原因。女性在35歲後卵子就會因老化,導致受精後著床機會降低,並且基因異常發生的機會也增加,唐氏症等遺傳疾病風險威脅就大。

 

曾啟端醫師建議,就算現在沒有計劃生育,最好也要有「保險」,可以先把年輕的卵子或胚胎冷凍保存,當自己認為工作或人生計畫到一個階段,才有年輕健康卵子與胚胎,而凍卵或胚胎年紀最好不要超過40歲,大概年紀上限在37至38歲。未來藉由人工受孕方式懷孕時,才不會因卵子老化的關係而降低成功率。

 

曾啟端醫師補充,相對以往凍卵技術已大幅提升,以前卵子結凍可能要數小時,現在1至2分鐘就可以完成,也因為人工生殖技術加強,即使沒有即時凍卵,在新式檢驗技術下,也能提高受精卵著床率,植入前也可檢測基因有無異常,提早發現先天性疾病。

 

曾啟端醫師強調,老化卵子容易增加唐氏症風險,以前要在懷孕4至5個月藉由羊膜穿刺,才能檢測胎兒基因有無異常,現在則在胚胎放入子宮前,透過PGS(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檢查,就能排除高風險胚胎,大幅降低唐氏症發生機會。另外,也可以檢測子宮內膜,判斷什麼時候是最佳著床時間,再把胚胎放入子宮。

 

1985年台灣第1例試管嬰兒誕生,已經過了35年,曾啟端醫師呼籲,儘管生殖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因求學、工作等因素延緩生育時機,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對生育力殘害不可忽視。「提前布局生育計劃」十分重要,建議女性在35歲前完成AMH卵巢庫存量檢測、掌握凍卵時機,較能彈性因應個人健康情況以及人生規劃。

 

今年正值曾啟端醫師在台灣創造第1例管嬰兒誕生35周年,曾經接受治療的殷翠鳳女士也特別攜手2位寶貝兒子獻上祝福,她表示自己年輕時身體就不適合受孕,等到結婚後想要生孩子,就醫才發現身體狀況不理想,屢次接受治療,甚至施打排卵針造成皮下脂肪僵硬疼痛,經歷過13次失敗,當中也曾經懷上龍鳳胎,但因胎兒不健康很遺憾離開人世。

 

殷翠鳳直到第14次終於有了大兒子,後來更奇蹟般地在準備找曾醫師求2胎時,發現已自然懷孕,順利生下小兒子,這讓她更加感激曾啟瑞醫師。35年來不少試管家庭仍與曾啟瑞醫師維持緊密聯繫,曾醫師也樂於見證自己親手創造的寶寶一路成長。

 

檢視相片

▲殷翠鳳女士(左2)與2個孩子特別親臨現場祝賀曾啟端醫師(右2),從創造第1例試管嬰兒至今邁向第35個年頭。(攝影/陳敬哲)

 

更多NOW健康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發炎疾病多!吃8種食物抗發炎遠疾病

2018-11-28|食物營養, 健康生活, 圖解健康 近幾年「發炎」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人體各種常見的疾病都與發炎反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2004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以聳動標題寫到「秘密殺手!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指出慢性發炎是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慢性病、退化性疾病與環境疾病的必經之路。 「發炎」就像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當你不小心擦傷或是發燒時,感到的紅、腫、熱、痛正表示身體正在進行「發炎」,擊退敵人與修復身體。但如果發炎過程拖得太久,就會演變成「慢性發炎」,它是延遲性、持續性且全身性的發炎,免疫細胞一直不斷重複的招募、增殖、分化、遷移等,持續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猶如身體一直處於打戰狀態,不止壞人受到攻擊,連旁觀者也受到波及,長久下來,身體就會出現各種毛病。 吃抗發炎食物對抗慢性發炎 美國知名家庭醫生麥克.拉菲爾.莫雷諾建議我們可以多吃抗發炎食物,透過將飲食和生活習慣把身體調整成「抗發炎模式」。 1.核桃 堅果類的核桃、芝麻等也是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來源,而且還含有維他命E,能提供免疫力。 2. 鮭魚 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發炎。 3. 洋蔥 富含槲皮素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也含有硫化物能強化免疫系統。 4. 藍莓 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花青素,能提升免疫力,並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的傷害。 5. 番薯 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能增強免疫力和預防發炎。 6. 大蒜 含有豐富的硫化物,能促進免疫細胞活動。 7. 菠菜 有大量類胡蘿蔔素,還有能提高免疫功能的維生素E。 8. 生薑 可發揮抗炎的作用,抑制體內引發發炎的酵素活動。 延伸閱讀: 6種天然的消炎止痛食物就在身邊! 發炎反應是身體的求救訊號,原來這些都跟它有關~ 過敏是身體發炎了,吃這些改善過敏症狀 你能吃人參嗎?這8種體質的人不適合吃! >> 【抗疫一起來】Heho健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指南》免費贈送!

慢性發炎疾病多!吃8種食物抗發炎遠疾病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8883?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眾瘋搶次氯酸水防疫消毒 用在人體究竟行不行?

 
8 人追蹤
追蹤
 
林郁敏 報導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隨著武漢肺炎患者人數不斷攀升,這波全球疫情持續加溫中,除了配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防疫消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今大家習慣用來消毒的酒精大缺貨,因此,近來強調安全無虞的次氯酸水倍受關注,民眾紛紛搶購次氯酸水來做消毒防疫。

 

詹富盛醫師接受雲說書專訪中提到,其實在美國FDA早有核准次氯酸水使用在皮膚消毒清潔及眼藥水。仔細了解次氯酸水的成分和功效後,發現次氯酸水和酒精比起來更安全無刺激,不但滅菌、滅病毒方面優於酒精,還有成本低、取得方便等優點。在台灣,同樣有經衛福部核准二級許可證、濃度介於20至200ppm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其適應症可使用於皮膚傷口上。

 

最近因疫情延燒的關係,許多人1天用酒精洗手10至20次,可能洗到手部肌膚發炎、脫皮,甚至需就醫治療。詹富盛醫師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使用次氯酸水來清洗手部很多年了,在消毒皮膚、滅菌等的效果很好,而且沒有什麼刺激性,即便不小心噴到眼睛,也不會有問題。

 

節目裡詹富盛醫師說到,自己在2012年到韓國參訪時,發現韓國老師在動手術之前,正是透過次氯酸水來消毒皮膚後就進行手術。回到台灣後,便開始研究次氯酸水,他發現過去大多是拿酒精、優碘或漂白水這些歷史悠久的產品來消毒,但從21世紀以來,人們開始注意到次氯酸水在消毒方面的用途,許多關於次氯酸水使用在人體的研究也不斷釋出。

 

部份民眾誤以為次氯酸鈉是漂白水的主要成分,等同於次氯酸水?詹富盛醫師指出,次氯酸水與次氯酸鈉的結構和特性是完全不一樣,一個是次氯酸氫、一個是次氯酸鈉。次氯酸鈉是一種具有腐蝕性的鹼性物質,而次氯酸水則是沒有腐蝕性的微酸物質。簡單來說,這兩者之間雖然只差了一個離子,但化學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至於次氯酸水能殺死細胞,是否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其實不然,人類的白血球本身就會分泌次氯酸,所以,人體對次氯酸有一定的保護機制。次氯酸對人體的黏膜、皮膚和眼睛都沒有傷害,許多研究的結論都是很安全的。最後,在疫情升溫、社區感染壓力日增的情況下,消毒產品的使用非常重要,但若想將次氯酸水用來做皮膚的消毒,詹富盛醫師認為,仍有待衛生主管機關研議相關消毒產品的使用規範,才能終結各說各話的亂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不明原因發燒 沒想到竟是泌尿道感染惹禍

 
6.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泌尿道感染不僅會發生於成人,也可能發生於嬰幼兒身上,但當嬰幼兒出現泌尿道感染時,不明原因的發燒是常見且可能唯一症狀;高醫附醫小兒腎臟科主治醫師李雅婷指出,部分嬰幼兒也會出現食慾和活動力下降、新生兒黃疸不退、尿液味道改變甚至血尿等症狀,因此若沒有明顯咳嗽、流鼻涕或嘔吐、拉肚子等感染症狀時,若出現類似症狀就應赴醫院驗尿檢查。

男嬰包皮易清洗不乾淨 易有泌尿道感染問題

 

通常女性因尿道較短,較容易比男性有泌尿道感染問題,但因一歲內的嬰兒容易因包皮或是龜頭清洗不乾淨,導致症狀多發生於男生;李雅婷醫師表示,檢查上可透過腎臟超音波檢查腎臟、膀胱是否有異常,或以逆行性膀胱輸尿管攝影、腎臟核子掃描進行檢查,並透過 驗尿液及做尿液細菌培養確診。

抗生素治療勿自行停藥 避免反覆感染

 

李雅婷醫師進一步解釋,治療上會依照感染部位給予抗生素治療,通常約3至14天不等的治療時間,重要是家長千萬別因擔心抗生素會傷害小朋友身體,因而自行停藥,若殺菌不完全,恐容易再次復發,且這些僥倖存活的細菌也容易因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時得使用第二、甚至第三線的抗生素,得不償失。

嬰幼兒不明原因發燒 應盡快就醫驗尿

 

因此,若有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只要配合醫師完成治療療程,通常預後極佳;李雅婷醫師呼籲,平時家長應做好孩童外陰部的清潔工作,若發生不明原因發燒,應盡快就醫驗尿,尤其泌尿系統發育尚未健全的嬰幼兒,若出現反覆有發燒的泌尿道感染、罹患更厲害的急性大葉性腎炎、腎膿瘍等,都應盡快就醫,避免影響腎臟功能。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最新研究:3成子宮內膜異位者體內塑化劑偏高

 
3.6k 人追蹤
追蹤
 
彭幸茹

 

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 7 對夫妻裡就有一對不孕,而 107 年的不孕症就診率與 97 年相比增加了 0.83%,求診的患者年齡不管男女都以 30~39 歲為多,同時也顯示了國人普遍晚生育的情形。

 

普遍晚婚使不孕情形增加

因社會風氣的關係,導致國內晚婚及晚生孩子的情形非常普遍,在這樣情形之下不孕問題反而增加了。

根據內政部的人口統計資料,105 年的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 32 歲,女性 29.7 歲,於是女性生育第 1 胎的平均年齡為 30.7 歲,第 2 胎平均年齡則提高到了 35 歲。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育齡女性發生不孕的比例約佔 8~12%,而國內臨床專家的經驗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佔 10~15%。造成不孕因素相當多,如輸卵管因素佔 13.4%、其它女性因素佔 40.8%、男性因素佔 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佔21.9%、不明原因佔3.9%。

如果是年過 30 的已婚夫妻,在無避孕的情形下,超過 1 年仍無法自然懷孕,就需要前往不孕門診就醫,以瞭解原因。

檢視相片

普遍晚婚使不孕情形增加

最新研究:子宮內膜異位導致不孕,有3成患者體內塑化劑偏高

國內不孕症權威教授曾啟瑞,今年 3 月發表一篇最新論文,被刊登在《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研究指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在尿液中檢驗出塑化劑的代謝物 MnBP,比沒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含量增加超過 47%,顯示了塑化劑對女性生育力的傷害。

而且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抽血報告中,也發現塑化劑和鉛含量都偏高,證實了環境荷爾蒙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息息相關。

曾啟瑞教授指出,MnBP 通常存在於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

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也在個人粉絲專頁上提到,因為不孕問題而前往諮詢營養療法的人明顯增多,分享了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太太,在污染物質的檢查報告中,顯示體內有 6 種數值偏高。

檢視相片

塑化劑會讓不孕情形增加/圖片截至粉絲專頁:劉博仁醫師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經詢問之下發現這位太太有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的習慣,於是劉博仁醫生就建議她不要在使用了,並且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以及盡量不要噴香水、洗澡時採用一般肥皂、使用不同品牌的防曬乳。

再搭配多喝水、吃十字花科的蔬菜,以及運動,進行 3 個月之後,再次檢驗發現,這位太太體內塑化劑已排掉了,持續經過營養調理後也順利懷孕了。

劉博仁醫生也提醒塑化劑對男女都會造成影響,所以在日常中一定要注意排除塑化劑的重要性,以免造成不孕的情形。

參考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nature –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 (KIR)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C (HLA-C) allorecognition patterns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8種最強排毒食物,排除體內重金屬
讓身體排毒可不只是上廁所就夠了,再教你5招排毒密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媽媽追奶心力交瘁 中醫幫忙提升乳量

 
2.6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現代媽媽多數瞭解母乳營養價值高,不過有些媽媽乳量不足,十分困擾,南投醫院中醫師表示奶量不足常見原因有「氣血不足」、「肝鬱氣滯」及「乳腺阻塞」等,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可改善。可尋求醫師協助適度服用有補氣養血作用的中藥來調理脾胃,促進脾胃消化生成氣血。

母乳含有珍貴的營養是配方奶粉無法取代的,不過有些媽媽們為了追奶,嘗試各種方法,吃了很多「發奶」的食物好像也不見得有效果。

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表示,氣血在中醫認為是乳汁生化的源頭,一旦氣血不足不僅容易疲倦,也會使身體沒有多餘的能量分泌乳汁,通常乳汁較為清稀,乳房無明顯脹感而柔軟。建議以改善氣血循環為主,因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肝氣旺、脾胃功能好,氣血足,乳汁自然就充足,可適度服用花生豬腳湯、山藥芝麻糊、滴雞精等補足氣血,也可於醫囑下,適度服用有補氣養血作用中藥來調理脾胃,促進脾胃消化生成氣血。

賴醫師表示,懷孕後期乳腺就會開始製造乳汁,準媽咪在懷孕後期就可適度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避免厚重油膩的飲食來減輕腸胃負擔,都有助於產後乳汁分泌。

情緒與母乳分泌量也息息相關。賴卉蓮表示,臨床上常碰到新手媽媽因為壓力大而導致肝氣鬱結,而有胸悶、乳汁分泌不足的現象,通常乳汁較為濃稠而量少,針對此類患者,建議可適度做伸展運動活動筋骨,有助於紓壓,適度放鬆心情。也可酌用疏肝理氣的藥材,使肝經氣血通暢,讓乳汁分泌順遂。

乳腺堵塞也是常見的狀況,產後坐月子期間,若產婦本身體質偏熱或是已有輕微的乳腺發炎症狀仍一味進補,就可能會導致乳腺發炎情形更嚴重,出現奶量減少,甚至在乳房周圍有可觸摸到的硬塊或壓痛點。

針對這類的患者,賴醫師表示應避免過度進補,可適度服用青木瓜雞湯、香菇蛤蜊湯、木耳蓮子湯等涼補湯方。針對阻塞的部分更要適度按摩患處、推開硬塊,也可在醫囑下,適度服用有散腫化瘀及消炎作用的中藥來輔助改善乳腺阻塞的問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母乳又追奶真心累 中醫幫忙提升乳量

 
6.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含有珍貴的營養是配方奶粉無法取代的,因此近年許多媽媽都選擇在寶貝出生後,給予母乳餵哺。不過媽媽們為了追奶,嘗試各種方法,吃了很多「發奶」的食物好像也不見得有效果,弄得心情十分低落。中醫師表示奶量不足常見原因有「氣血不足」、「肝鬱氣滯」及「乳腺阻塞」等,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來改善乳汁不足的問題。

氣血是乳汁源頭 補氣養血可改善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氣血」在中醫認為是乳汁生化的源頭,一旦氣血不足,不僅媽媽容易疲倦,也會使身體沒有多餘的能量分泌乳汁,通常乳汁較為清稀,乳房無明顯脹感而柔軟。

賴卉蓮醫師建議以改善氣血循環為主,因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肝氣旺、脾胃功能好,氣血足,乳汁自然就充足,可適度服用花生豬腳湯、山藥芝麻糊、滴雞精等補足氣血,也可於醫師醫囑下,適度服用有補氣養血作用中藥來調理脾胃,促進脾胃消化生成氣血。

懷孕後期補高蛋白 有助產後乳汁分泌

賴卉蓮醫師表示,懷孕後期,乳腺就會開始製造乳汁,所以準媽咪在懷孕後期就可適度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避免厚重油膩的飲食來減輕腸胃負擔,都有助於產後乳汁分泌。

情緒與母乳分泌量也息息相關。賴卉蓮醫師表示,臨床上常碰到新手媽媽因為壓力大而導致肝氣鬱結,而有胸悶、乳汁分泌不足的現象,通常乳汁較為濃稠而量少,針對此類患者,建議可適度做伸展運動活動筋骨,有助於紓壓,適度放鬆心情。也可酌用疏肝理氣的藥材,使肝經氣血通暢,讓乳汁分泌順遂。

乳腺堵塞真麻煩 有硬塊不輕忽

乳腺堵塞也是哺乳媽媽很常見的狀況,產後坐月子期間,若產婦本身體質偏熱或是已有輕微的乳腺發炎症狀仍一味進補,就可能會導致乳腺發炎情形更嚴重,出現奶量減少,甚至在乳房周圍有可觸摸到的硬塊或壓痛點。

針對這類的患者,賴卉蓮醫師表示,日常飲食應避免過度進補,可適度服用青木瓜雞湯、香菇蛤蜊湯、木耳蓮子湯等涼補湯方。針對阻塞的部分更要適度按摩患處、推開硬塊,也可在醫師醫囑下,適度服用有散腫化瘀及消炎作用的中藥來輔助改善乳腺阻塞的問題。

【延伸閱讀】

「防異」不成 30歲女險做肛門造口毀自信人生!

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全人工心臟怎麼分? 醫師解析心臟輔助儀器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經剛走又來?內分泌失調致排卵出血

 
333 人追蹤
追蹤
 
 
此訊息由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醫師提供

一位年輕婦女,每次月經剛結束沒幾天,就又來月經,大概每個月都是來兩次月經左右,去婦產科檢查,婦產科醫師說子宮和卵巢沒有長什麼東西,不要太擔心,醫師開了調經藥,吃了之後情況是有改善,但是體重一直增加,且常感到脹氣、噁心、頭痛!後來求助於中醫,經過中藥調理後,賀爾蒙逐漸恢復正常。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和卵巢深深受到體內賀爾蒙變化的影響,而有週期性的變化。在濾泡期接近排卵期時,排卵前,體內的雌激素達到高峯,排卵時,成熟的卵泡破裂,卵子排出,雌激素濃度迅速下降,子宮內膜的生長便不能維持,於是會造成子宮內膜表層局部脫落,進而引發突破性的少量出血,這種情形就被稱為排卵期出血,大部分排卵期出血皆為少量,甚至是自己都沒甚麼感覺,但是也有些人會出現量較大、或是天數較多的情形,感覺就像是月經又來了。 

排卵期出血的主因為內分泌失調  排卵期出血,出血原因常來自生活習慣改變或疾病造成的內分泌失調。例如:壓力過大、緊張、焦慮、暴飲暴食、過度節食、劇烈運動等,都可能影響大腦腦下垂體的工作,導致沒有排卵;或是排卵了,卻缺乏黃體素穩定子宮內膜,因此在不正常的時間點剝落出血。所以,治療上婦產科醫師通常會給予雌激素、黃體素,或是含有兩種成分的避孕藥,也可以用排卵藥等荷爾蒙調節藥物治療,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狀況。 

以中藥調整荷爾蒙 可減少荷爾蒙藥的副作用  中醫把這種情形稱為『經間期出血』。排卵期的變化主要是沖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若腎陰不足、脾氣虛弱、濕熱擾動或瘀血阻遏,使陰陽轉化不協調,遂發生本病。常見的病因有腎陰虛、脾氣虛、濕熱和血瘀…等等。所以,中醫除了找出病機加以調整,也會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滋腎養陰,固沖止血,清熱利濕,固沖止血,化瘀止血,健脾養血,疏肝理氣…等等方式,不須使用荷爾蒙藥物,卻可以使體內失衡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荷爾蒙軸回到正常工作,不但出血問題解決了,也沒有服用荷爾蒙藥物的副作用。

蔡易昌中西醫師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 http://www.salus.com.tw/

諮詢服務專線:04-2255-789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化湯別亂喝 中醫師教你正確產後調理

 
6.1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產後婦女都會喝生化湯來幫助排除惡露,根據統計顯示,在台灣約九成女性產後都曾使用過生化湯,但生化湯該如何使用呢,其實得從生產方式、使用時間點、使用天數以及加減法來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指出,像是若為剖腹產的產婦,因生產時,醫師會協助清除惡露,因此殘留在子宮內的惡露量極少,這時生化湯開立通常不超過五帖。 

生化湯應適時加減更方 助子宮內膜重新生成

若為自然產的產婦,在子宮收縮劑使用完畢後就能開始使用,但若未使用子宮收縮劑,則可在生產後當日使用或產後三日內開始使用;王瑜婷醫師表示,生化湯主要功能是在於袪瘀生新,幫助瘀血排淨後,促使良好子宮環境來增生子宮內膜,但若未諮詢合格中醫師的情況,不停使用同一副生化湯,未適時加減或更方,恐破壞子宮內膜的重新生成,導致後反覆陰道點滴出血情況。

氣血偏弱產婦 開立生化湯帖數可多

王瑜婷醫師解釋,生化湯含有當歸、川芎、桃仁等食材,透過補血的當歸,促進凝滯的瘀血流動,並不足生產時流失的血,配合炮薑的溫經散寒止痛功效,幫助溫通凝滯之血瘀,因此使用上,應視產婦的氣血狀態而定,若為氣血偏弱的產婦,開立的生化湯帖數可多,但不超過七帖,仍得依照產婦的狀況加減生化湯中的藥物成分。 

產後4至6周仍惡露不止 應盡快就醫

包括產後出現昏暈現象,則可加入帶有理氣作用的黑荊芥,若有冒虛汗或喘的狀況,則可添加補氣的人參,或產後半個月仍有下腹痛硬情況,則可加入活血定痛的延胡索、荊三稜等幫助舒緩症狀;王瑜婷醫師強調,若產後4至6周後仍有惡露不止的狀況,就得注意惡露的氣味是否異常、夾雜膿樣分泌物、血塊多等症狀,恐為子宮發炎感染可能,這時應避免服用活血化瘀藥,且得盡快就醫。

選擇合格中醫師處方 喝生化湯不傷身

但若為哺乳的媽媽,在哺乳前後仍出現少量陰道暗褐色分泌物,主要是因寶寶的吸吮刺激泌乳激素的分泌,進而促進子宮收縮,導致少量子宮內膜剝落而出血,屬於正常現象,不用過於過擔心;王瑜婷醫師呼籲,產後想使用生化湯排除惡露,且改善子宮環境,切記一定要經由合格中醫師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才能真正調養好產後體質。

【延伸閱讀】

「防異」不成 30歲女險做肛門造口毀自信人生!

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全人工心臟怎麼分? 醫師解析心臟輔助儀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哪些公共區域最危險?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防疫前半場,我國表現優異,本土個案還是維持零星散發,但感染源不明案例持續增加,哪些場所潛藏最多病毒風險呢?感染科醫師認為,密閉空間內的塑膠表面風險最高,例如:捷運、公車、高鐵等座椅及手把,就相當危險,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指出,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Aerosol)傳播」,病毒隨著患者所噴出的口水、鼻涕等懸浮液體中飄散出去,如果處於戶外,很快就被陽光給蒸發,但如果處於密閉空間,就可能附著於塑膠物體。

 

從這個觀點來看,公車、捷運、高鐵、台鐵等大眾捷運運輸工具車廂裡的座椅及手把,就屬於高風險場所,民眾搭乘時,最好不要亂摸,更不要用手碰觸口鼻。

 

不過,目前所有交通運輸業者都請人定時清潔消毒車廂,因此,民眾不用過於緊張,只要注意個人衛生,戴上口罩,正確洗手,應該就能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大賣場的手推車握把也是塑膠製品,許多消費者輪著使用,確實也是病毒傳播的可能媒介,崔可忠建議,隨身攜帶小瓶酒精,使用前先噴灑消毒,以確保安全。

 

再者,電梯屬於密閉室內空間,崔可忠建議,搭乘電梯時,應該戴上口罩,期間不要講話,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且雙手盡量少摸數字觸鍵,也不要觸及牆壁。

 

崔可忠指出,在確診個案中,無症狀感染者佔有一定比率,且具有傳播力,建議民眾,不管是上班、購物,只要外出,就應該戴上口罩,正確以肥皂洗手,或以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來清潔雙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球近半數人口封城中 詹長權:台灣應提前做好這些
北部30歲女性無來源染新冠 要不要普篩專家意見兩極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病毒在冰箱內部能存活?專家教冰東西前先做「一件事」

 
 
 
 
 
 
 
▲英國一名女子,看到未婚夫把巧克力放進冰箱內的透明保險箱氣炸了。(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取自 photoAC )
▲美國病毒學家Warner Greene建議冰存物品前先消毒。(示意圖/取自 photoAC )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中,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保持社交距離,就連購物後帶回家的物品都要慎防病毒殘存。美國一名病毒學家便建議民眾,從外面帶回來需要冰存的物品,先消毒再放進冰箱,因為冰箱冷藏庫的環境濕度低、溫度低,病毒仍可能存活其中。

根據美媒《 NBC 》報導,美國舊金山一名權威病毒學家華納·葛林內(Warner Greene)博士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物品表面存活的時間驚人地長。他引述2010年一份研究,當中以SARS病毒為例,發現其在低濕度、溫度攝氏4.4度以下的環境仍能存活,而這兩項剛好符合冰箱冷藏的環境。

▲病毒學家透露自己冰存東西前的SOP。(示意圖/取自photoAC)

葛林內博士建議大家每次帶回食品雜貨時,以有酒精成分或是稀釋過的漂白水製成的消毒液,在確保乾淨的桌面上,徹底擦拭食品容器的表面,不只對冰存的食物如此,要放進櫥櫃的東西亦然,完成後千萬記得洗手。平時常用的購物袋,也要記得定時清洗。

葛林內博士和太太的作法,是以浸過消毒液的毛巾擦拭盒子外部。他表示,目前還不知道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否能在攝氏-17度以下存活,對於需要冷凍的食品來說,消毒後再放入冰箱不失為較保險的對策。(編輯:林奐妤)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病毒可能吃下肚?「存活期」曝光 醫:用餐前先做4件事

 
38.3k 人追蹤
追蹤
 
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
檢視相片
 
▲吳昌騰醫師提供關於飲食的4個建議。(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Unsplash)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流行期間,民眾對於各種可能接觸來源更加小心,乃至顧慮吃下肚的食物是否安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特別解答病毒在食物上的存活期,並提供4項食品安全的建議給民眾。

 

吳昌騰醫師在臉書《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如果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真的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到蔬菜、肉類水果上,「理論上能存活一定時間,但最長不會超過48小時」。由於病毒和細菌不同,細菌能在死掉的細胞上快速繁殖複製,而病毒只能藉助活細胞。不過為了預防感染,吳昌騰建議從4點做起:

 

檢視相片

▲吳昌騰醫師解釋,病毒在食物上最多存活48小時,但仍能透過4個方法確保安全。(圖/吳昌騰醫師授權提供)

 

1、清洗食物方面:

 

蔬果用自來水適度清洗,可以將附著表面的病毒過濾掉80%、90%。

 

2、蔬菜炒熟不生食、水果削皮吃:

 

2019新型冠狀病毒怕熱,在攝氏56度30分鐘內能被殺死,而炒菜溫度能達到攝氏100度高溫,殺死病毒。因此將食物充分加熱煮熟再食用,可以有效防感染。

 

3、清洗生肉方面:

 

根據美國農業部及英國國健署建議,不要透過水龍頭直接沖洗生肉,而是將生肉放在專門洗肉的盆子,加水浸洗,如此不但能洗得乾淨,也能避免上頭病菌噴濺到廚房其他食物或餐具上。

 

4、勤洗手:

 

烹調處理食物前、中、後都要注意洗手,清洗食物還不如自己勤洗手重要。接觸過動物或動物產品後都要用肥皂洗手,避免沒洗手觸摸掩口鼻;處理熟食和生食中間要注意洗手;上完廁所、飯前也要洗手。(編輯:林奐妤)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歲內嬰幼兒也要防疫 醫師建議嬰兒車加裝防風罩

 
7.6k 人追蹤
追蹤
 
 
一歲內嬰幼兒也要防疫 醫師建議嬰兒車加裝防風罩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家長憂心嬰幼兒安全,台中市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表示,1歲以下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如果要外出,建議可在嬰兒車上,加裝防風罩。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大陸已出現多起1歲以下嬰兒和新生兒感染個案,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認為,嬰幼兒也要嚴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平時要增加嬰幼兒免疫力,包括飲食均衡、睡得飽、穿得暖、適度運動及曬太陽,同時,要避免感冒或進出醫院被傳染。醫師指出,嬰幼兒防疫以被動防護為主,1歲以上幼兒在密閉空間,才需要戴口罩,如果買不到兒童口罩,可將大人口罩綁緊給兒童使用,至於在公園玩耍或戶外散步,則不需要戴口罩。

 

簡佳裕說,1歲以下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也戴不住。尤其更不建議5到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戴口罩,因為嬰兒呼吸力較弱,加上外科醫療用口罩共有3層,可能會讓力量微弱的嬰兒,太過費力呼吸,甚至有窒息風險。醫師呼籲,嬰幼兒盡量減少出入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處,如果真的必須外出,建議在嬰兒車上加裝防風罩,但回家後一定要將防風罩徹底消毒再收納,家長可選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濃度75%的酒精擦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戴口罩有窒息風險!醫師傳授防「武漢肺炎」妙招

 
8.5k 人追蹤
追蹤
 
民視新聞網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中國已經傳出有不到1歲嬰兒被感染的病例,但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又該如何防疫?醫師建議,家長要勤洗手、不要給小孩玩手機,推嬰兒車出門時,要使用防風罩、進行家庭環境消毒、加強室內通風等各項防疫措施。

武漢肺炎擴散,民眾進出公共場所,都會戴口罩。醫生表示,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尤其5到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戴口罩反而有窒息危險!醫生建議,家長應該儘量減少帶嬰幼兒到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的地方;如果真的需要外出,可以在嬰兒車上加套防風罩,但回家後,一定要徹底消毒。

兒科醫師簡佳裕表示,「回到家的話,把防風罩拆下來徹底消毒,可以用沾漂白水的抹布擦拭,或75度的酒精擦拭。」

另外,盡量不要給小孩玩手機,因為手機上面充滿指紋,是間接傳染的超級大媒介。簡佳裕說:「病毒在光滑的表面,可以停留24小時,所以盡量不要讓小孩子玩手機。」

大人在外出回家後,要把外出服換掉,徹底洗手、洗臉,教小孩子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簡佳裕指出,「像小孩子很喜歡按電梯,衝進電梯就想按,這時候要跟他講,現在有武漢肺炎,叫他不要去按電梯。」

防疫期間除了加強環境消毒,醫師也建議,不要揉眼睛、掏鼻孔、不要親吻嬰幼兒、不要共用餐具、餵食嬰幼兒時,也不要用嘴巴吹冷食物,以防飛沫傳染。

(民視新聞/李坤錫、葉晏昇 台中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如何防疫? 小兒科醫師:1歲以下不適合戴口罩

 
12k 人追蹤
追蹤
 
甘仲豪
檢視相片
 
醫師提醒口罩較適合1歲以上兒童佩戴,1歲以下容易戴不住,嬰兒甚至可能有窒息風險。(圖/報系資料照)

武漢肺炎(新冠狀肺炎)傳播力強,大陸傳出許多1歲以內的嬰兒被感染,浙江還有3個月大的新生兒中招,台灣小兒科醫師提醒,由於台灣無社區感染,不用過度恐慌,防疫應注意兒童免疫力,包括飲食均衡、睡飽、穿暖、適度運動和曬太陽,減少到醫院或人潮多的場所,否則要戴口罩,不過口罩適合1歲以上兒童配戴,1歲以下容易戴不住,5、6個月以下嬰兒呼吸較弱,甚至有窒息風險。

檢視相片
 
1歲內嬰幼兒也要防疫,醫師建議嬰兒車加裝防風罩。(圖/報系資料照)

根據台中市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提醒,平時應注意嬰幼兒的飲食均衡、睡得飽、穿得暖,並適度運動和曬太陽,以增加嬰幼兒免疫力,同時要避免感冒和進出醫院。另外,就是幫嬰幼兒勤洗手、外出使用防風罩、加強室內通風等防疫措施。

至於戴口罩的時機,簡佳裕建議,如果到醫院、密閉空間、人潮多的場所才要配戴,1歲以上兒童適合配戴,若買不到兒童口罩,可將大人的口罩綁緊,一樣可給兒童使用,但是到公園玩耍、戶外散步,則不用戴口罩。

針對1歲以下兒童或嬰兒戴不住口罩的問題,簡佳裕說,近來曾見過部分家長對疫情過度緊張,帶小嬰兒就醫時,小嬰兒臉上緊戴口罩,但是長時間配戴太悶,嬰兒臉上易長疹子了,還有媽媽把嬰兒車用保鮮膜包覆,造成通風不佳,他提醒,平時應減少到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場所,如果有外出需求,可在嬰兒車加套防風罩,但回家後要徹底消毒,以稀釋的漂白水或75度酒精擦拭。

另外嬰幼兒照顧者也應勤洗手、不亂摸,大人外出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平時也不要親吻嬰幼兒,簡佳裕也不建議用酒精或精油為嬰幼兒進行手部消毒,頻繁使用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僅限出外時偶一為之;另最近很夯的次氯酸水產品,如果濃度太高也對嬰兒皮膚不好,誤食也有危險。

更多 CTWANT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嬰兒食物

 
175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嬰兒的胃很小,所以沒辦法吃太多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確保每一餐的食物都含有大量豐富的營養。這裡所建議的超級食物適合6個月及以上的嬰兒,但是,如果你的寶寶不到1歲,請先與兒科醫生討論關於雞蛋、魚類、柑橘和優格是否適合你的寶寶,因為這些食物易引起過敏反應。

香蕉

香蕉能提供持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支持健康消化道的纖維,且易於攜帶及食用。年幼的嬰兒食用時,請先將香蕉搗成泥 ; 大一點的嬰兒則可以吃切碎的香蕉。

地瓜

地瓜是鉀、維生素C、纖維和β-胡蘿蔔素的良好來源,大多數嬰兒更喜歡地瓜的天然甜味勝於其他蔬菜。將地瓜煮熟搗成泥後就很容易食用了。

酪梨

酪梨其實是一種水果,含有比任何同族食物更多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及單不飽和脂肪。請確保只提供嬰兒熟的酪梨,先洗淨外皮,然後除去果皮並搗碎,也可以和肉類或雞肉泥一起食用。

 

雞蛋

蛋白主要營養為蛋白質,蛋黃則提供了鋅、維生素A、D、E、B12和膽鹼,研究表明,膽鹼對大腦健康和發育至關重要。過去,兒科醫生會建議嬰兒最好滿1歲之後才開始吃蛋,主要原因是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但是,現在一些專家認為只有過敏史家庭的嬰兒才需要晚點接觸雞蛋。

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大量抗氧化功能的β-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對於寶寶的生長和健康視力極有幫助。煮熟的胡蘿蔔帶有自然的甜味,可以將它磨成泥給嬰兒,或是切成丁給較大的寶寶。

優格

優格含有鈣、蛋白質和磷,有助骨骼的健康。優格還含有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並支持免疫系統。請為寶寶選擇全脂無糖優格而不是低脂或無脂肪的優格, 如果要增加風味,可以加入一點水果泥。

起司

起司含寶寶生長所必需的蛋白質、增強骨骼和牙齒發育的鈣質、以及幫助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的核黃素(維生素B2)。由於起司可能會造成窒息危險,因此請將其切成小塊。

Reference : 

Best Super Foods for Baby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忘了定時消毒這5個物品

 
175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新冠病毒可在物體表面上存活數小時或數天,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特別強調消毒對於遏制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重要性,因此務必將經常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像是手機、桌面、鍵盤等物件。

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生物學以及《充滿細菌的世界中生存》作者Miryam Wahrman博士說,預防冠狀病毒的最佳方法是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鐘,但是,一旦又觸摸到充滿細菌的電話、鍵盤或門把手,這20秒的努力就會徒勞無功,因為細菌會立即回到身上。

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說 :「目前的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上存活數小時至數天,持續消毒物體表面是住家和社區預防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措施。」特別是以下5個每天都會大量接觸的物品更要定時消毒。

手機

根據全球技術服務公司Asurion於2019年11月公布的數據,美國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96次。另有研究表明手機甚至比馬桶還要骯髒,因為手機表面藏匿著大量致病細菌。蘋果公司表示,消費者可以在iPhone的外殼上使用 “ 70%異丙醇酒精擦拭布或Clorox消毒濕巾 ”,或是用噴有酒精消毒劑的超細纖維布擦拭手機。

高頻率接觸的物體

由於冠狀病毒可能會在物體表面上生存數天,因此應該定期對高頻率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遙控器、電燈開關和馬桶把手)進行消毒。要注意的是,某些消毒劑需要先在物體表面上靜置幾分鐘再將其擦掉,如此才能發揮最高效力。

 

廚房流理檯

廚房流理檯通常是錢包、手機和鑰匙的暫放區,需要定時消毒以防污染到食物。請使用專門清潔流理檯面的清潔劑,因為某些產品可能會損害花崗岩或大理石,並遵循包裝上的說明進行操作。

鍵盤

無論是在辦公室工作還是居家辦公,鍵盤都是細菌聚集的熱點。消毒方法如下 : 先拔下鍵盤電源,將其上下顛倒並搖動以清除內部囤積的雜質,然後用消毒濕巾或噴有清潔溶液的超細纖維布輕輕擦拭按鍵。

玩具和毯子

小孩子身上易攜帶大量引起感冒、流感甚至冠狀病毒的細菌,這尤其令成人們恐懼,因為新冠病毒在兒童身上的症狀通常較輕微,有些孩子甚至完全沒有症狀。用洗衣機清洗毯子和毛絨玩具(只要標籤指示沒問題),並用清潔噴霧劑或濕巾消毒其他玩具。

Reference : 

5 Things to Sanitize ASAP to Keep Yourself From Getting Sick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減肥時機!4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產後瘦身要盡快

 
5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蘋果屋出版社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蘋果屋出版社】坐完月子後的8週,減重甩脂效果最好,務必把握!

經過月子階段的調養,只要補養得宜、遵守禁忌,第2、3個月不僅臟腑回復原位,器官機能也得到修復。別以為升格做了媽咪,美麗就跟自己絕緣,為了健康、體力和自信,請把握產後的黃金時機瘦身,產後5至12週的目標即為「循序漸進持續瘦」─透過飲食計畫和運動,甩掉孕期增加的體重,重拾窈窕身材並強化體況。

檢視相片
 
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減肥時機!4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產後瘦身要盡快

黃金8週,對付游離脂肪正是時候!

產後第5至12週,這8週是瘦身黃金期,減重的效果最為出色!要以一句話來提醒本階段的媽咪,鼓勵大家「事在人為」。即使上班,也要設法把握「減重」和「親餵」這兩件事。

4大理由,讓妳非瘦不可!

產後第1個月是坐月子階段,不建議在那時減肥的主要原因,是剛生產過的身體極需重建,需要大量的營養和休息以修復機能。

等到產後第2、3個月,生理狀態已大致恢復,體力也比月子期理想,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加上滿月後身體機能修復,新陳代謝隨之提高,血液和淋巴循環加快,此時成為一生當中減肥最具效果的階段,稱之為「黃金8週」。有4大理由支持媽咪把握這個時機減重

➊傷口癒合,降低減肥阻礙

無論自然產的會陰傷口,或是剖腹產的下腹傷口,在坐完月子後幾乎大致都癒合了。有些媽咪擔心傷口有裂開之虞,也可等產後回診,婦產科醫師檢查、確認恢復良好後,就沒有理由不運動囉!

檢視相片
 
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減肥時機!4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產後瘦身要盡快

➋脂肪鬆散,正好適合減肥

雖然懷孕期間增加不少體重,腰圍、臀圍也變粗了,但產後3個月內,身體裡的脂肪細胞還很鬆散,尚未形成脂肪團,這時正是減肥的大好時機,只要有心、積極運動就做得到。如果胖久了,脂肪堆積、變形且纖維化,想要瘦身,難度就大幅提高。

➌肌膚鬆垮,一併同時解決

從胖到瘦,要對抗的可不只贅肉,還有瘦下來之後的肌膚鬆弛問題。幸好孕期肥胖的時間不算太久,趕緊減重還有機會讓肌膚恢復彈性,即使瘦下來也不致鬆垮難看,仍有機會恢復窈窕身材。如果拖久了,被撐大的皮膚回不去了,鬆弛的狀況便難以改善。

➍利用哺乳,加強消耗熱量

多數媽咪此時哺乳得越來越順手,乳腺通暢,乳量充沛,就此斷奶豈不可惜?不管是餵全母奶,或是配方奶搭配母奶,都勝過放棄哺餵母乳。況且,哺餵母乳會消耗很多熱量,這對想恢復身材的媽咪而言,是一大好處。

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每位媽咪的身體狀況不同,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數也不一樣。倘若妳在產後第2、3個月裡,未能達到本書所設定的減重目標,請無須沮喪或自暴自棄,只要妳有良好的新陳代謝,並確實往越來越瘦的方向前進,持之以恆,假以時日,一定會達陣!

本文摘自蘋果屋出版社《郭老師瘦孕食療全指南:懷孕到坐月子吃對吃巧,養胎、補體、順產、回復身材,52週養瘦不養油!》,作者:郭月英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5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相信當每個媽媽跟自家那個紅通通、濕膩膩的寶貝第一次見面的瞬間,心中絕對是充滿著感動。然而將寶貝奉如祖宗般的侍候與磨合,就開始與其進入不眠不休的奮戰期,同時,該如何讓寶寶吃副食品,又會成為媽咪們煩惱的新課題了。「啥!蜂蜜不能吃?」、「吃海鮮會過敏?」、「便便顏色怎麼不一樣?」等等問題,總是讓新手父母手忙腳亂!爸媽們,別慌張,我們就在此為各位新手父母解答有關副食品的各種疑惑吧!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1.什麼是副食品?

寶寶隨著活動量日趨增加,腦部發育及身體的快速生長,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的營養已經漸漸不足以應付寶寶的需求,因此需要奶類以外的食物,即稱為副食品。

美國稱為固體食物,日語稱為「離乳食」,也就是開始離開母乳,準備從奶瓶轉為杯盤,並且從單一奶類食物轉為各種食物的階段,除了補強不足的營養外,其實,這個階段正是讓寶寶學習咀嚼、吞嚥及運用餐具技巧,邁向幼兒固體飲食的一個新契機。

2.我的寶寶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呢?

其實,每個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並不一定,一般而言,寶寶的月齡是添加副食品的參考基準,以目前趨勢,會建議在寶寶六個月之後開始進行(早產兒以矯正年齡,也就是預產期為準)。

當然,如果寶寶到四個月大,而媽咪奶量不足,或是因為厭奶而胃口不佳,導致體重過輕;抑或是寶寶奶量超過1000C.C.,但總是盯著大人吃東西而口水直流,不然就是看到任何東西都想往嘴裡塞等等情況,都能當作是可以給寶寶副食品的訊號。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針對不同時期增加副食品的技巧

媽咪可以觀察寶貝的咀嚼狀況、消化吸收狀況及手部肌肉發展的情況來逐步調整。

階段1:四至六個月的吞嚥階段

發展:寶寶的舌頭從原本侷限於上下移動的情況,慢慢發展到可以前後捲動。

做法:可以嘗試每天一次餵食容易吞嚥的稀釋果汁,讓寶寶慢慢練習與適應吸食小湯匙上的果汁,感受奶類以外的味道。

這個階段的熱量來源,還是要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

階段2:七至九個月的咬動(舌頭咀嚼)階段

發展:這個階段的寶寶比較會咀嚼,也開始長出乳牙了,學會以舌頭及上顎壓夾食物,閉口時舌尖會含住上頭的食物。

做法:可以供應能用舌頭壓碎的泥狀或半固體狀的柔軟食物,種類可以增加蛋白質類,例如豆腐、細絞肉、魚肉及蛋黃等。

原則上一天可以供應兩餐,供應量約占一日飲食熱量的30%至50%。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啃小拳頭或手指,因此可以搭配長條或棒狀食物,例如米餅等,藉此訓練他以手就口的技巧。

階段3:十至十二個月的咀嚼階段

發展:這個階段的寶寶舌頭可以左右移動將食物推到牙床,咀嚼轉由牙床來執行,乳牙顆數增加了,消化功能也趨向完善,母乳或配方奶已經可以退居輔助的角色了,因此可以依據寶寶口腔與牙齒的壓含能力,供應形狀及軟硬適中的食物,藉此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做法:食物太大或食物過硬容易讓寶寶排斥而吐出,或過於勉強地吞食,這樣反而容易使寶寶脹氣;食物太軟爛又容易造成寶寶直接吞下,而喪失咀嚼的訓練,因此所提供的副食品以0.5~1公分大小為宜,副食品的硬度則是以熟成香蕉的軟硬度為參考。

副食品的量可以逐漸增加到一天三餐至五餐,供應寶寶一天所需熱量的70%至80%。

3.不同成長階段的寶寶,該如何餵食副食品?

通常餵食寶寶副食品有階段性的飲食規則,原則上:先從清流湯類→泥糊→半固體末狀→小丁→大丁;種類則由水果、米穀類→蔬菜、麥粉、蛋黃、豆類、魚類、肉類→蛋白、乳品類;濃度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4.副食品添加有一定的食材或順序嗎?其原則是什麼?

◎食物供應原則

基於寶寶純淨的腸胃道而言,副食品是完全陌生的營養來源,因此剛開始最好從單一食物嘗試為宜,可以先從米湯或稀釋果汁(水和果汁的比例是1:1)開始食用,然後再進展到麥糊、蔬菜湯、果泥、薯泥等。

最重要的是,食物一定要新鮮、原味、純天然無添加物為佳!含糖、鹽、味精的加工食品,對寶寶而言是未能蒙其利,卻先受其害的非必需品,太早食用容易造成未臻成熟器官的代謝負擔。

◎形狀與溫度

秉持適口、適手與適溫的原則,依據咀嚼吞嚥的能力,給予大小適中的食物,在訓練寶寶抓取能力時,要選擇小手剛好可以一手握取的食物為宜。此外,溫度以微溫或室溫為宜,以免造成口腔黏膜或腸胃道的傷害。

◎適當的餐具

嬰幼兒的舌頭往外推出比向內捲動容易,可以盡量使用小湯匙、練習杯等餐具,將食物送到口腔的後段,才能讓攝食過程順利。

5.餵食寶寶副食品時,到底多少量才算足夠?

新手父母可以依照行政院衛生署的寶寶飲食指南作為參考基準,再依據自家寶寶的發展情況做適度調整。

6.成長中的嬰幼兒,最需要哪些營養?

從零歲邁向一歲的寶寶,除了體重增加和迅速生長之外,需要的熱量也急遽增加,因此飲食上如果能夠依照建議量補給為佳。

若寶寶身高體重的成長速度正常,媽咪則不需太過擔心,倒是偏食的寶寶要特別注意下列營養素的補充。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蛋白質

食物來源:豆、魚、蛋、肉類

蛋白質是身體生長發育,維持免疫力、腦細胞與身體組織的重要營養素,攝取上盡量從蛋、豆、魚、肉類中找到寶寶願意接受的食物,像寶寶不喜歡吃豬肉,可以嘗試毛豆泥,不喜歡魚肉,也可以試試蒸蛋,或是將肉、魚末混入喜歡的食物裡,才能避免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

營養師貼心小提醒

不同時期的寶寶,需要的蛋白質量也不同。以下列出不同時期所需的蛋白質量,讓媽咪在準備副食品時能輕鬆計算。

出生到六個月:寶寶每公斤體重需要2.3公克的蛋白質。

七至十二個月:寶寶每公斤的體重需要2.1公克的蛋白質。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優質脂肪

食物來源:豆、蛋、魚、肉類、〈特別是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

 

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及DHA,腦細胞有百分之五十為脂肪,所以適量攝取優質脂肪有助於腦部細胞的發育,還能協助中樞神經的發展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所以均衡攝取豆、蛋、魚、肉類,特別是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就能讓寶寶頭好壯壯喔!

◎鐵質

食物來源:蛋黃、肝臟、瘦肉、豬血及菠菜、毛豆

鐵質是血紅素中攜帶氧氣的元素,能幫助免疫力與智力的發展,在寶寶四至六個月後,因生長發育快速,血流量增加,原本儲存的鐵質已經慢慢不敷使用了,因此需要加入像是蛋黃、肝臟、瘦肉、豬血及菠菜、毛豆等鐵質豐富的食物。

◎鈣質

食物來源:豆類、深色蔬菜及海藻

鈣質是骨骼與牙齒發育不可或缺的因子,還能幫助神經傳導、穩定情緒,因此除了奶類之外,最好在寶寶的食物裡加入豆類、深色蔬菜及海藻等食物。

7.我的寶寶是過敏體質,在製作副食品時,有什麼禁忌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所謂的過敏,是因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病毒,因而可能產生如異位性皮膚炎、紅疹、腹瀉、脹氣或嘔吐等皮膚或腸胃不適的症狀。

過敏體質的寶寶,在消化道還沒成熟前,容易因「異類蛋白」而過敏,所以建議在寶寶六個月之後再接觸副食品。過敏兒媽咪製作副食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每餵食一種新的食物,尤其是常見的致敏食材如麥類(麩質)、海鮮、核果、蛋白與柑橘類水果等,必須小心觀察寶寶進食後三至五天有沒有過敏的情況發生,若一切情況正常,才可以再增加新的食材,直到嘗試了四至五種單一食材之後,才可以再混合使用。

然而,在飲食選項上,建議先由米製品、蘋果、葡萄、水梨開始,寶寶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再嘗試蛋黃;不過,蛋白、麥、核果、海鮮、乳製品等則可以等十個月至一歲後再慢慢加入!

當然,居家環境及睡眠環境保持清潔、通風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重點喔!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8.給寶寶的副食品,也有地雷區嗎?

媽咪在準備副食品時,都會抱持著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雄心壯志,但是,要小心有些食物並不適合食用,讓他吃了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喔!

寶寶不宜嘗試的5種危險食物

➊蜂蜜

孩子便秘時,家中長輩可能會準備蜂蜜水來舒緩症狀,然而這麼做可能會導致他因此感染了肉毒桿菌,容易造成寶寶肌肉麻痺、嘔吐、神智不清等狀況。

➋蜂膠

蜂膠雖然是市面上用來增強免疫力、保護氣管的健康食品,但蜂膠的製作過程中可能含有酒精或帶有肉毒桿菌等物質,因此不適合兩歲以下的幼兒食用。

➌食品添加物當中的磷酸鹽、色素、防腐劑等

這些被廣泛運用於加工肉品、罐頭、飲料等食品,容易影響鈣質吸收,會造成器官代謝上的負擔,也會增加過敏的機率。

➍低營養密度的飲料

市售含糖飲料、茶品、調味果汁、含咖啡因飲料及汽水等,除了過多糖份會造成維生素消耗之外,還會導致寶寶變成易胖體質。

➎質地不宜的食品

像是過硬食物或形狀容易噎到的整粒堅果、葡萄乾、玉米粒、青豆仁、粉圓等;肉、魚類的骨頭、小刺在供應時要小心剃除;質地偏黏易嗆的糯米製品、麻糬及粿,或各種醃漬品等等。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9.孩子排斥吃副食品時,該怎麼辦?

開始餵食副食品時,寶寶只會動動小嘴,還會反射性地將食物頂出嘴巴外,這種狀況會隨著成長而趨緩,媽咪們千萬別心急於強制進食,多嘗試幾次,讓孩子熟悉吞嚥的動作;還可以直視其眼睛,跟他說要咬咬咬,並做出咀嚼的動作讓寶寶模仿,如果孩子還是一再抗拒的話,那就休息幾天之後再試試!

另外,在食物硬度、大小適合幼兒的前提下,餵食時要維持舒適的環境,避免玩具、電視或吵雜的環境讓他分心;補充副食品的時間則可以在寶寶喝牛奶之前,肚子有點餓又不會太餓的時候,或將用餐時間固定,讓他知道這個時間該吃東西囉!

營養師貼心小提醒

責備與否定會讓寶寶留下負面記憶,不但沒有成效,反而會造成見到餐具就扁嘴、轉頭加哭泣的反射動作。

所以媽咪適時運用微笑、認同與讚賞,孩子就會想要好好表現以得到更多支持,這樣才是達成雙贏的結果。

10.孩子總是挑食,爸媽該怎麼辦?

寶寶的拒食或挑食絕對是媽媽一定會遇到的關卡,建議媽咪可以運用一些小撇步來幫助孩子飲食的均衡:

➊粉身碎骨法:將食材壓成泥末之後,再加入幼兒的米粉裡,或混入絞肉、製作成肉丸、餛飩等成品中,可以增加寶寶的接受度。

➋避重就輕法:可以利用香甜的水果壓過特殊的蔬菜味,或是以洋蔥、梅汁的甜味去除魚類的腥味等,避免孩子專注在不喜歡的味道上。

➌改頭換面法:將米飯變化成各式海苔捲、小飯糰,或將食材以卡通圖案、花朵或動物造型來吸引寶寶嚐鮮的動機。

➍循循善誘法:除了家長以身作則吃給孩子看之外,有研究指出寶寶接受新口味的食物需要嘗試約十二次左右,偶爾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寶寶吃個一、兩口,也能漸漸降低他的抗拒感。

11.讓孩子討厭的食物,可以變得更美味的祕訣是什麼?

孩子普遍不愛吃胡蘿蔔、青椒、洋蔥、芹菜等氣味強烈的蔬菜,如果是哺乳媽咪則可以多攝取這些食物,進而透過母乳讓寶寶熟悉這些味道。

如何把孩子討厭的食物變美味?

媽咪製作副食品時,也可以試著用「增色」、「添香」、「加味」的技巧來解決:

增色:孩子天生喜歡繽紛色彩及模仿崇拜的卡通偶像,因此可以準備不同的餐具來吸引他的注意,可以是五顏六色的可愛造型餐盤,也可以是哆啦A夢餐墊、KITTY貓飯糰;或是將餐點美化,運用模型處理食材,像是愛心胡蘿蔔等,都可以降低寶寶對於食材的厭惡感。

添香:熱度與香甜的味道通常是提升味覺的祕密武器,因此可以運用天然食材熬煮成高湯或以水果讓寶寶先嘗試,如鳳梨、蘋果、昆布等芳香蔬果,進而改變孩子不喜歡的氣味。

加味:將寶寶所排斥的食材少量混入平日喜愛的餐點中,例如:將彩椒加入咖哩飯、胡蘿蔔絲藏在海苔飯捲當中、洋蔥炒鮪魚等,會產生出其不意的好味道喔!

檢視相片
 
新手父母看過來!讓寶寶頭好壯壯的「主食與副食品」16大Q&A

12.孩子不愛吃水果,該怎麼辦?

首先,提醒媽咪,給寶寶的水果建議量最多為30公克,不要以大人的攝取量來要求寶寶;再來,可以嘗試不同種類的時令水果,以辨別孩子是不是挑水果;真的找不到願意接受的水果種類的話,試試將少量新鮮果汁過濾後加水稀釋,或加入稀飯、菜泥中,讓他慢慢習慣水果味道。

所以媽媽不用急於一時,只要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哇!水果好好吃」的表情,或許哪天他就會愛上水果了。

13.市售的副食品,在選購上有什麼訣竅?

市售副食品對忙碌的職業婦女媽咪而言,無疑是天大的福音,但是在選擇上必須多加考慮下列幾項因素:

◎符合寶寶的月齡:通常市售副食品會有標示說明,尤其是四到六個月的嬰兒,一定要從單一食物如蘋果泥、梨子泥開始攝取。

◎食品身分證:除了檢查保存期限之外,是否添加色素、香料及糖、蜂蜜、鈉等添加物等,都是檢查與選擇的重點。

◎包裝:包裝要完整,密封罐沒有碰撞凹陷的狀況,盡量以小包裝、少量為優先選擇,以免開封後接觸空氣,影響新鮮度及營養素。

◎過敏原:如果發現寶寶對花生、牛奶、蛋白或海鮮等來源過敏,就必須避免這些食物。

14.我的孩子總是胃口差,有什麼小祕方,可以讓他的食欲變好?

寶寶沒胃口時,要先排除是不是因為生病、便秘,或是太熱、環境吵雜而導致無法專心等因素,食物製備上可以善用甜味食材,像是枸杞、紅棗、地瓜等,香味食材如花生油、芝麻等,也可以運用帶點酸味的醋、和風醬、百香果、番茄、鳳梨、蘋果等幫助腸胃蠕動,進而達到開胃的效果。

15.寶寶生病時,該怎麼吃比較妥當?

孩子生病時,除了讓他多休息、多喝水外,針對不同病症,可以給予不同的副食品補充。

➊上呼吸道感染

通常會伴隨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食欲及消化力可能也會受影響,此時的副食品要避免冰冷、甜食、油炸或刺激性食物,選擇容易消化且溫和的食物,例如:豆腐、粥品、蒸蛋等為宜。如果寶寶不餓,只願意喝奶也不必勉強,注意適當補充水分即可。

➋腸胃症狀(嘔吐、腹瀉)

嚴重時先暫緩給予食物,避免像是口乾、深色尿液、前囪門凹陷等脫水狀況的產生。可增加母乳、水、稀釋果汁或葡萄糖、電解質水的補充,症狀緩解之後,再由少量米湯、白粥、蘋果泥、葡萄汁等食物開始餵食。

➌腸胃症狀(便秘):

便秘的症狀可能會是以顆粒狀的便便,或前端便便偏乾成形,而且寶寶會因為一直憋氣、用力,顯現不舒服或哭泣的表情,甚至會造成解出些微血絲的狀況。

在處理上媽咪可以先以棉花棒沾凡士林刺激肛門口,搭配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肚子來幫助腸子蠕動。便秘的發生,通常是由於水分補充不足、天氣熱、換奶或開始攝取副食品等情況。

16.嬰幼兒可以吃外食嗎?

因應寶寶需要加強食材安全性與無調味料的特性,一歲前的孩子盡量避免外食及食用成人吃的食物或食品,如餅乾、零食類。

需要在外用餐時,可以使用市售產品如稀飯方便包、罐頭蔬菜、肉泥等,並準備嬰幼兒米餅、土司、香蕉、米粉、麥粉等可以隨時待命的點心為佳。

而一歲以後的寶寶,如果真要外食,除了注意用餐環境的整潔舒適與食材來源可信賴之外,菜色盡量不要太複雜,如豆腐、麵條、燙青菜、川燙肉片、蘿蔔湯等,搭配熱水燙過,去除多餘的調味料更佳。

營養師貼心小提醒

水分不足時,可以增加奶類、果汁或蔬菜汁的攝取,就可以軟化便便;如果是因為副食品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蛋白質卻增加的情況,在離乳初期的寶寶可以試試攝取些微的稀釋黑棗汁、蘋果汁,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則可嘗試蔬菜泥、地瓜、南瓜、香蕉或木瓜泥等含有溫和纖維的食物來暢通腸道。

本文出自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百萬父母都說讚!菜市場的營養學:權威營養師的110道副食品全書(暢銷修訂版)》一書,作者:饒月娟、黃雅慧、高雅群、吳雅惠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論壇】有機蔬菜比較健康?

 
90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照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楊淑媚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作者蔡昆道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

1.什麼是有機蔬菜?

有機蔬菜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標準生產出來的,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誌的蔬菜。從生長到採摘、運輸、銷售最終到消費者手裡的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工藝、食品添加,也沒有殘留農藥的危害的蔬菜。

經驗證通過的國產有機農產品,產品上應有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與驗證機構標章,進口產品則需經審查合格及標示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另外,「無毒」則範圍較廣,原則上仍應比照有機栽培方法,生產沒有學藥劑殘留的農漁畜產業,但由於未經驗證單位認證,因此沒有標章。

2.有機就沒有農藥殘留?

有機蔬菜還是會有農藥殘留,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買有機食物就不會有農藥殘留,隨便洗一洗就拿去煮,因為這些食物還是會有農藥和細菌,而且有機蔬菜並不等於沒有農藥殘留,有機農產品的規範裡都承認低劑量的、合理的農藥殘留範圍,因為很遺憾的是,地球幾乎百分之百都已經被污染了,就算執行有機耕種,還是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零農藥殘留。此外,也不要以為蔬菜長的醜或有蟲咬就沒有農藥殘留喔!即便是土地廣大、設置隔離帶比較容易的美國,仍然不敢訂下零檢出的政策,而訂出「有機農業農藥殘留量為安全值的5%」的規範,這才是符合現實可行的做法。

3.有機蔬菜比一般蔬菜營養?

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明「有機蔬菜比傳統種植的蔬菜還要營養」,有機蔬菜的農藥殘留的確比一般種植的還要少,但很多研究去比較有機蔬菜和一般蔬菜的營養價值,結果發現有機蔬菜含有的礦物質、維生素並沒有比一般蔬菜多。偶爾可能會有一兩篇論文指出,某種植物在有機耕種之後口感會變比較好,某種礦物質含量也會變比較多,但是沒有辦法全認定有機耕種的蔬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不過,有機食物所含的不好物質如農藥、抗生素、硝酸鹽較少,部分有益健康的物質較多,顯示吃有機確實對維持身體健康有益。 

4.有機蔬果都一定看起來比較醜嗎?

有機蔬果不可以噴灑化學農藥或肥料,給我們的印象總是有蟲蛀,又長得比較醜,有時候長得太漂亮,我們還會懷疑是不是被騙了!有機農產品栽種過程中,如果確實掌握適當的種植時間,利用生物科技預防蟲害,甚至採收後的儲存或運送都能適時保護農產品外觀,有機農產品也是可以長得美美的。而且有機蔬菜以蟲孔多寡作為評斷標準是不可信的,用錯肥料或種植方式錯誤也都可能出現蟲害,不是蟲吃過就代表沒有使用農藥,農藥是否殘留是無法以外觀來判定的,還是需要經過檢測!

5.有機蔬菜就可以不用洗?

有機耕種不可以使用合成肥料,但是它可以用有機肥料,所謂的有機肥料其實就是動物的大便,所以如果不洗乾淨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吃到大便!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買到有機的菜,只要隨便洗洗就好了,除了可能會吃到菜蟲以外,還可能會吃到微量的農藥和大便。

6.攝取低劑量農藥會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顯示,長期低劑量農藥接觸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呼吸困難、記憶障礙、皮膚病症、抑鬱症、流產、出生缺陷以及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另一項具有全美國代表性的研究提出,長期低劑量農藥接觸在兒童中引發多動症的可能性。農藥對胎兒、兒童、孕婦及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具有最高風險,尤其對於關鍵成長期的小孩影響特別大,如胎兒發育期、嬰兒期、童年早期或青春期。

一般來說,如果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殺蟲劑殘留下,就會影響生殖能力,少量吃進低濃度是不會有什麼嚴重影響,所以民眾可不必太過慌張,不過長時間低劑量吃進還是必須盡量避免。美國科學家發現有一種農藥叫做「毒死蜱」,這種農藥會影響小朋友的腦部和行為,如果你家中有小朋友,或是你真的很擔心身體健康,那買了蔬菜以後一定要清洗乾淨,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他們到底用了什麼樣的農藥,而人腦對於殺蟲劑會比較敏感一點。 

7.哪些蔬果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

在美國有一個民間機構叫做「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每年都會抽查市面上的農產品,二〇一八年從最高到最低的農藥殘留食物為草莓、菠菜、杏桃、蘋果、葡萄、水蜜桃、櫻桃、梨子、番茄、芹菜、馬鈴薯和甜椒,其中高達 98 %的草莓、菠菜、桃子、櫻桃和蘋果都含有1種以上的農藥殘留,而且草莓是最恐怖的,可以多達20種。

另外,最不容易找到農藥殘留的蔬果則是酪梨、玉米、鳳梨、包心菜、洋蔥、甜豌豆、木瓜、蘆筍、芒果、茄子、哈密瓜、奇異果、甜瓜和白/綠花椰菜。似乎只要是有外皮包裹的蔬果就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

檢視相片

本文節錄自《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

出版社:時報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兒發育正常與否怎知? 「這項」檢查精準判斷

 
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7歲小花,無特殊病史或家族病史,前兩胎皆無異常,第三胎在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規則產檢,並在醫師建議下安排高層次超音波,於懷孕22週時經高層次例行檢查切面發現胎兒單側唇裂,進一步檢查確認齒槽骨裂、顎裂的嚴重度。

高層次超音波 一般例行產檢超音波無法取代

高層次超音波為在懷孕中期執行的詳細超音波檢查,目的為篩檢胎兒的結構異常。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彭依婷指出,檢查會詳細地檢查胎兒的器官,從腦部、脊椎、胸腔、心臟、腹部臟器、口鼻五官、四肢等,每個部位都要取得標準的切面,並且搭配動態影像、都卜勒超音波偵測血流等功能;更甚者,因為胎兒構造細小(20週胎兒約只有320克),必須使用解析度較高的超音波。

在檢查心臟時,必須在跳動狀態下觀察瓣膜開合、血管中血液流向等,超音波必須要有強大的動態影像處理功能;再來最重要的就是檢查者的知識和經驗了,才能夠見微知著,發現胎兒的結構異常。

3%胎兒會發生先天性異常 高風險孕婦不可忽略

根據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胎兒超音波室統計,106年至108年在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的胎兒中,約有3%會發現先天性異常,需要後續的追蹤、諮詢或產後治療。所以建議每個孕婦,不論年齡,應在孕期中接受一次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若是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族群,例如媽媽糖尿病控制不佳、高齡、多胞胎、試管嬰兒或有家族病史等,此項檢查更是不可忽略。

提早發現健康問題 早期擬定治療方針

現在人生子數少,大多對產前檢查期望很高,但彭依婷主治醫師提醒,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目的並非為了生下完美無缺的孩子,而是為了提早發現問題,能夠先做遺傳診斷、產前諮詢等,讓父母有充足的資訊和時間做最適合的決定;而某些先天疾病,出生後須立即接受特殊照顧,或在兒科和其他專科團隊預先準備下出生,甚至有些需要產前轉診,若能在產前就做好診斷,對新生兒的健康影響極大。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高齡產婦10年翻2.5倍 孕媽咪產檢有5千補助別漏了!

 
1.9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晚婚、晚育數字持續向後延!國健署指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已經延至30.9歲,比10年前增加了2歲;生育年齡超過35歲以上者,也比10年前成長2.5倍。而高齡孕婦除了不能忽略定期產檢之外,更要注意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上述兩項數字全是內政部2018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出來的大趨勢,也凸顯出高齡孕婦的潛在風險。

原來醫學研究統計,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國健署提醒,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亦指出,女性懷有唐氏症胎兒的風險隨母親年齡增加而提高, 35至39歲及40歲以上與25至29歲比較,懷有唐氏症胎兒風險分別為4.3倍和13.6倍,其他重要的染色體異常,如巴陶氏症及艾德華氏症亦有相同趨勢。

陳麗娟說,國健署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補助對象年齡在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例如經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高危險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費用直接從產檢醫院自行負擔的費用中扣除,歡迎符合條件孕婦利用。

國健署統計,2018年34歲以上中有利用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者占62.4%(3萬6879案),其中近3%診斷發現異常個案(1033案)。若有生育遺傳相關問題,除由產檢婦產科醫師提供相關遺傳諮詢外,還可以洽詢國健署審查通過的14家遺傳諮詢中心(https://reurl.cc/8lQ19R)尋求協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首見美籍男確診! 「境外帶入、境內感染」關鍵第二波衝擊來了

預測疫情兩大關鍵者 陳時中:中國講的沒人信、WHO又從不講話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篩檢唐氏症不夠 孕婦必知2遺傳疾病

 
2.8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準媽媽們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堂課,了解產前篩檢項目絕對是大事,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唐氏症篩檢,因為它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不過,婦產科醫師提醒,只知道唐氏症篩檢不夠,還有兩種基因遺傳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也有不可忽視的發生率和疾病嚴重度。

X染色體脆折症 造成智能障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張伊指出,X染色體脆折症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之一,由於患者X染色體的長臂末端有脆弱的斷點,且呈現斷裂的現象,因此而被命名;X染色體脆折症是造成智能障礙的第二原因,僅次於唐氏症。X染色體脆折症男性罹病機率約為1/3600,女性1/4000至1/6000。唐氏症95%並非來自遺傳,但此症卻是家族性遺傳疾病,在家族中常會重複出現。

染色體脆折症患者,多數在胎兒和嬰兒時期無異樣,很難判別,許多人到了2、3歲以後才被診斷出。一般來說,男性患者表徵較女性明顯嚴重,可能症狀包含智能發展障礙、學習能力障礙、語言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自閉、情緒控制問題等。

脊髓肌肉萎縮症 嚴重肌肉癱瘓
脊髓肌肉萎縮症則是一種可能致命的遺傳疾病,就帶因率而言,在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之中高居第二,僅次於地中海性貧血,發生率約莫是1/10000,主要來自於第五條染色體上的第一運動元存活基因發生異常突變造成,導致患者的脊髓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肌肉逐漸軟弱無力及萎縮,發病後逐漸喪失隨意肌肉的控制能力,如吞嚥、呼吸、走路等。

張伊醫師表示,這兩種遺傳疾病,一種造成永久智力發展障礙,一種可能造成嚴重的肌肉癱瘓和致命呼吸衰竭;兩者的共同點除了都是遺傳性疾病之外,確診的患者目前仍都缺乏強而有力的治癒方法,美國細胞遺傳學會建議,若有相關的家族病史,應接受帶因者檢測篩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懷孕到生產,確保母子均安 跟著醫師一次看懂8種特殊產檢適合對象

 
5k 人追蹤
追蹤
 
文/亞東醫院婦產部孫序東醫師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婦產部孫序東醫師】產檢的目的就是優生保健

優生就是提高生育品質,及時檢查出有先天性異常的胎兒,而保健乃指母子懷孕過程平安及健康。產檢重視其品質跟及時發現細微異常,使先天畸型及產科合併症之發生率降至最低程度,進而達到媽媽跟寶寶的安全及優生目的。從得知懷孕的開始,心情逐步醞釀,在孕胎的280天裡,準爸爸、媽媽們都會有無數個對未來的期望及疑慮,保持必要的好情緒但難免會有一些擔心,期中最先也最常想到的應該就是baby健康嗎?孕期產檢是照護腹中胎兒健康茁壯的重要門神,同時也是準爸爸、媽媽跟胎兒之間親蜜接觸的開心時刻,每一個產檢程序都有其重點,多多了解才能感受滿滿的幸福。

檢視相片
 
從懷孕到生產,確保母子均安 跟著醫師一次看懂8種特殊產檢適合對象

選擇信賴的婦產科醫師及醫療團隊

談到產檢首先要選擇準爸爸、媽媽們可以信賴的婦產科醫師及醫療團隊,怎樣才是可以信賴的婦產科醫師呢?第一要找有經驗且生產時能親自接生的醫師,這樣產檢及生產才有一貫性。再來要找具備嶄新的產檢觀念及有責任感的醫師,當能力有所不逮時願意轉診及轉檢其他醫師或醫院來互相支援,為孕婦及胎兒的健康負責。

健保給付10次免費產檢

整個懷孕過程中健保給付10次免費產檢,超過則以一般健保卡掛號方式來產檢。每次例行產檢包括:子宮底高度測量,測量腹圍,聽胎心音,胎位,血壓,體重,尿糖,尿蛋白檢測。在懷孕二十週前,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為慢性高血壓。在懷孕二十週後,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為妊娠高血壓。若併有蛋白尿時,則為子癇前症,嚴重時會引起全身痙攣成為子癇症,這是會危及母體與胎兒生命的產科急症。

除此之外第一次產檢要確認是否懷孕以及是否為子宮內懷孕。血液檢查方面要驗血型,Rh 因子,梅毒血清反應,德國麻疹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檢查,尿液常規檢查,AIDS篩檢。懷孕初期超音波檢查來確認懷孕週數及是否有子宮外孕等情況。也要確認胎兒的週數與預產期,以及子宮、卵巢有無病變。

8種常見特殊的檢查

之後就是例行檢查加上一些特殊的檢查,而常見特殊的檢查如下:

1.母血唐氏症篩檢(自費)

妊娠11-14週抽取母血做唐氏症篩檢及超音波頸部透明帶篩檢,計算出懷有唐氏症胎兒的機率。<適合對象>:建議懷孕女性都應檢查。

檢視相片
 
從懷孕到生產,確保母子均安 跟著醫師一次看懂8種特殊產檢適合對象

2.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高危險群篩檢(自費)

血壓上升及蛋白尿是子癲前症最主要的症狀。是孕婦常見的併發症,也是導致母親及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提早診斷及藥物控制,可以有效的減少其相關併發症。一般建議約10-13週時進行。(檢查方式:病史+超音波子宮動脈檢測+抽血)

3.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檢測(自費)

懷孕第10-14週或第一次產檢時可做這項檢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原率約為3%,在國內僅次於海洋性貧血,是常見的遺傳疾病。

<適合對象>

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家族史者或一般已知懷孕之女性。

4.羊膜穿刺檢查(自費)

於妊娠16-18週施行,可診斷各種胎兒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大於34歲的孕婦,曾懷有染色體異常的胎兒,母血唐氏症篩檢高危險者、或父母親有染色體異常時,胎兒染色體異常機率較高,應做羊膜穿剌檢查。

<適合對象>

高齡產婦。

前次有過染色體異常嬰兒者。

母血唐氏症篩檢比例偏高者。

5.高層次超音波(自費)

於妊娠18-24週時,可安排一次較詳細的超音波檢查,可檢查胎兒大小腦、脊椎、顏面、唇、心臟、胃、腎、膀胱、四肢、性別、臍帶血管、胎盤位置及羊水量等。去看是否有重大器官缺陷。但以目前科技而言,並不能檢出100%胎兒器官的異常,因有許多胎兒的異常在子宮內無法診斷(例如:視力、聽力、腸胃蠕動功能,而小耳症、黏多醣寶寶、無肛症......等疾病必須等到胎兒出生後,才會得知)。

6.妊娠糖尿病篩檢(自費)

在24-28週時,口服50公克葡萄糖粉一小時後,測血中糖濃度,若大於140gm,則進一步做100公克耐糖試驗,以確定診斷。

<適合對象>

建議懷孕女性都應檢查,特別是糖尿病家族史者更需檢查。

7.乙型鏈球菌篩檢(自費)

此細菌可能造成早產、羊膜腔炎、產後感染、胎兒及新生兒感染等等,如發現細菌即可進行治療。可在36週後,採集陰道及肛門口檢體,再進行細菌培養。

<適合對象>

建議產婦最好都能篩檢。

8.胎盤功能測量NST(自費)

評估胎兒於胎動時其胎心搏率之變化情形,藉以瞭解胎盤功能是否正常,其判讀指標為:

●胎心搏率加速

●胎心搏率基準線之變化

●胎動顯示情形

●子宮收縮情形

<適合對象>

發現胎兒心跳或胎動不正常時

超過預產期尚未有生產跡象

現今健保制度給予產檢的給付有限,很多都是自費項目,但為了自己及寶寶的健康著想,這些檢查還是必要的喔。還有一定要找個可信賴、負責的醫師及醫療團隊,如此才會得到最完善、最安全、且最高品質的產檢及照護。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論壇】水喝越多越健康?

 
90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金銀淑張真起為健康自主導師和自然養生法專家

水占人體的70%,不僅會製造各種消化液、賀爾蒙和津液,也是血液的原料,體液的主要成分。幫助身體分解我們所攝取的 食物並吸收消化,將營養配送至身體的每一處,促進身體循環。另外,也透過汗水調節體溫,供給氧氣,排出廢棄物,維持體內 平衡。在這個地球上,不管是哪種生命,沒有了水,就不可能生存。

雖說水如此的重要,但若是喝過量也是會造成危險。

要是勉強喝水,也很難喝得下去,就算喝下去,也只會一直想上廁所,根本沒辦法留住水。身體的體液鹽度必須固定,電解質才能發揮其作用,維持體內平衡。超出所需的水,進入體內後,就會稀釋體液的濃度,造成電解質運作異常。身體無法儲存住水時,就會藉由腹瀉、嘔吐、尿液將其排出體外。

鹽與水是無法分割的關係

普遍都認為喝愈多水對身體會愈好,感覺都已經變成了最基本的健康常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人一天要喝到1.5公 升,8杯以上的水,然而水並不是一定要喝到建議攝取量那般多,只需依照身體所需便可以了。

很多人明明就不想喝水,卻會想辦法讓自己喝很多。世界衛 生組織所公布的水攝取建議量為1.5公升,而鹽則是 5 克。我們 體內血液鹽度基本為0.9%,單純比較這個數字來看,根本不符 合其濃度,若基本是1.5公升,那就需要 12.5 克的鹽,至少也要10克以上,才能達到這個濃度。

除了低鹽飲食,又攝取了大量的水分,為了要符合體液的鹽 度,身體就會透過利尿作用,將水分化為尿液並排出,那就會造 成喝了很多水,卻一直跑廁所的狀況。在水和鹽都缺乏的狀態下,即便喝了再多的咖啡、綠茶或飲料等,也只會增強利尿作用而已。如此,喝了再多的水,身體也無法保留住水,反而會引起慢性脫水。

因為勞動或運動揮霍了大量的汗水,這時若只喝下大量的水分,而不補充鹽分,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嘴裡感到口乾舌燥,卻只是飲用一般清水,那麼很快就又會覺得口渴,嘴唇也會 變得乾燥,要是再用口水去滋潤嘴唇,只會造成嘴唇乾裂。汗水將水分和鹽分都一起帶走,卻只補充水分的話,就可能陷入嚴重 的危機,例如在烈日下工作到一半暈倒、在軍中行軍到一半休克、低鹽減肥飲食計劃到一半就發暈昏倒或馬拉松選手突然暴 斃等等。

事實上,在2002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就曾經發生有選 手因為低鈉血症而身亡,在這起事件之後,主辦方就將補水站間隔拉開,降低選手們的水攝取量。2007 年有位來自美國加利福 尼州的女子,參加了一個名為「喝水憋尿」的荒唐遊戲,卻意外過世,這名女子三小時都沒上廁所,卻每15分鐘喝下比賽所提 供的水,在比賽結束後就倒地不起。

沒有鹽分的水攝取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運動中過量的水 攝取還會引發水中毒或低鈉血症。體液中的鈉濃度若是降低,神經傳導就會異常,進而影響心臟的跳動。體液中的電解質失 衡時,就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讓自己面臨危急的瞬間。整個人神 智不清,感到虛弱無力,發生肌肉痙攣,或產生麻痺因而陷入呼迷,甚至可能導致死亡這種致命性的結果。

不僅低鹽飲食加上過量飲水會引發問題,若是只有食用鹽 巴而限制水分攝取,也會發生危險。我們沒辦法將水和鹽獨立分開來看,因為只有兩者達到平衡,才能使身體正常運作。

找到鹽與水的均衡!

充分攝取鹽後,自然會想喝水,人體也才能達到可以儲存水 分的狀態。缺乏鹽分的人,一整天都不會想喝水,也不會想吃水果。乘載著最低限度的體液和血液,為了能最有效的利用,身體 會節省能量,因此在工作、學習等生產性活動中,身體就無法正 常運轉,只能進入防禦且消極的狀態,身體也就總是感到沉重和無力。

鹽分攝取不足又幾乎不喝水的人,在攝取了鹽後,就自然變 得想喝水,原本不屑一顧的水果也開始入眼,還會想喝點茶或飲料。乾涸的口腔內裡開始分泌口水,身體產生汗水,消化恢復正 常,乾眼症消失,皮膚變好,這些因為水分不足而引發的問題都 獲得了解決。

水,是萬物的根源,但只喝沒有鹽的水是很危險的,然而儘 管如此,人們還是極力倡導要多攝取水和水果,而鹽要吃少一點。其實運動或外出時,都很適合隨身攜帶鹽巴水,或是單獨攝 取鹽,也可以搭配水和飲料一起飲用。500毫升的水,大約添加 2 茶匙的鹽,就可以達到1%的濃度,實際濃度只要根據自身需 求調整即可,在運動飲料中添加食鹽也是個很不錯的方法。根據 當天的天氣、運動量、活動量或體質,每個人的攝取量都有所差 異,只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分量就好。

水和鹽雖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如果血液中可以運載的 其他營養成分不足的話,又該怎麼辦呢? 即便水和鹽再怎麼重 要,若是沒有好好正常攝取基本營養,那均衡的狀態還是會被破壞掉。藉由水和鹽雖然可以使血液量增加,稀釋血液,但若是缺 乏其他礦物質(鉀、鎂、鈣等),就無法維持體液的正常濃度, 體內的臟器就可能停止運作,這時就要透過飲食去獲得其他營 養,其中穀物含有相當平均的必需營養素,是很值得推薦的獲取來源。

檢視相片

●本文摘錄自《你的身體想要鹽:減鹽易發炎,體內發炎是萬病之源。逆轉慢性病、過敏、皮膚病、感冒、自體免疫失調……最強鹽巴使用說明書》

出版社:時報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前篩檢只懂唐氏症還不夠! 準媽媽還該知道2大危險遺傳疾病

 
1.9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準媽媽們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堂課,了解產前篩檢項目絕對是大事,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唐氏症篩檢了,因為它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不過,婦產科醫師提醒,只知道唐氏症篩檢不夠,還有兩種基因遺傳疾病,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發生率和疾病嚴重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伊指出,這兩種遺傳疾病就是:X染色體脆折症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張伊說,X染色體脆折症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之一。由於患者X染色體的長臂末端有脆弱的斷點,且呈現斷裂的現象,因此而被命名; X染色體脆折症是造成智能障礙的第二原因,僅次於唐氏症。

X染色體脆折症男女的發生率略有不同,男性罹病機率約為1/3600,女性的罹病機率為1/4000至1/6000。張伊表示,唐氏症有95%並非來自遺傳,但此症卻是家族性遺傳疾病,在家族中常會重複出現。

染色體脆折症患者,多數在胎兒和嬰兒時期無異樣,很難判別,許多人到了2到3歲以後才被診斷出。一般來說,男性患者表徵較女性明顯嚴重,可能症狀包含智能發展障礙、學習能力障礙、語言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自閉、情緒控制問題等。

脊髓肌肉萎縮症則是一種可能會致命的遺傳疾病,就帶因率而言,在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之中高居第二,僅次於地中海性貧血,發生率約莫是1/10000,主要來自於第五條染色體上的第一運動元存活基因發生異常突變造成,導致患者的脊髓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肌肉逐漸軟弱無力及萎縮,發病後逐漸喪失隨意肌肉的控制能力,如吞嚥、呼吸、走路等。

張伊強調,這兩種遺傳疾病,一種造成永久智力發展障礙,一種可能造成嚴重的肌肉癱瘓和致命呼吸衰竭;兩者的共同點除了都是遺傳性疾病之外,確診的患者目前仍都缺乏強而有力的治癒方法,美國細胞遺傳學會建議,若有相關的家族病史,應該接受帶因者檢測篩檢。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眼前一塊陰影甩不掉… 年輕女長時間手機追劇急性玻璃體剝離

歐美大量「喪失味覺、嗅覺」病毒變毒了? 專家舉韓國經驗揭真相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人即1人可能帶遺傳疾病基因!先抽血檢測才能放心添好孕

 
3.5k 人追蹤
追蹤
 
HEHO編輯部

 

阿明與小美婚後意外生下了白化症寶寶,醫師告訴他們這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疾病,但整個家族包括孩子的爸媽皆非白化症患者,為什麼還是生下了白化症寶寶? 阿明與小美的親戚中還沒生小孩的人又該如何預防呢?

 

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包含白化症、血友病、遺傳性耳聾、地中海型貧血、肌肉萎縮症、半乳糖血症等,總共多達上萬種。雖然這些單一病症為罕見疾病,但因種類繁多,綜合發生率是高達1/100,不容忽視其風險性。

以常見的十種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研究統計數據表示,包含:甲/乙型地中海型貧血、甲/乙型血友病、裘馨氏肌肉萎縮症(DMD)、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遺傳性耳聾、龐貝氏症、苯酮尿症、威爾森氏症及X染色體脆折症,大約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帶有其中一種單基因突變,換算約每一百對夫妻之中大約會有兩對可能生下患病寶寶,可見帶有隱性基因突變的民眾比想像中高出許多!

檢視相片

「單基因」,是代表在人類基因中,只由單一基因異常導致疾病的發生;而了解「隱性遺傳」前,則讓我們先來看看「遺傳」究竟是什麼:

顯性遺傳有壓倒性勝利,但還是有出現隱性特徵的機率

性狀是由父母雙方的基因各持一票來共同決定,例如有沒有爸爸媽媽的特徵基因,這些是由雙方共同決定的。票分為兩種,顯性與隱性,規則是顯性票效果將大過隱性票,而爸爸、媽媽各有兩張票可以出其中一張來決定寶寶的性狀(外表現狀態)。

當爸爸媽媽任何一方投顯性票時,不管另一人是否出隱性票,孩子就會有顯性的性狀,例如生出有美人尖的寶寶,就是屬於顯性的遺傳。而在爸爸媽媽同時都投「隱性票」時,孩子才會有隱性的性狀,例如生出沒有美人尖的寶寶。

但事實上爸爸媽媽並沒有辦法自主意識選擇要投什麼票,而是靠著減數分裂形成精子與卵子,結合後再排列組合而決定。

如果我們將以上美人尖的例子,換成白化症,可以同理解釋。正常的黑色素分泌基因是顯性,壞掉的黑色素分泌基因是隱性,當爸爸媽媽任何一方投顯性基因時,就會生出正常的寶寶,但若「同時」都帶有隱性基因時又剛好共同配對投出「隱性票」,就會生出白化症寶寶。

檢視相片

父母健康,但基因中仍有可能為「帶因者」

但為什麼夫妻一直以來都帶有這個隱性基因,卻都沒有人發現?

因為只有帶有一個隱性基因的人並不會表現出隱性的性狀,他會是一個完全正常人,我們稱這種人為「帶因者」,而這樣的隱性基因可能一直以來都存在於整個家族當中,只是在結婚生子時沒有遇到另一個帶有同樣隱性基因的帶因者而已。

一般人並不會知道自己是否為帶因者,因為如沒有透過基因檢測就無法釐清自己是否為帶因者,經常是生出了有患病的下一代,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隱性疾病帶因,但此時已將面臨未來的負擔。

備孕前先做基因檢測,讓求子夫妻放心添好孕

多虧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能夠用抽血的方式,一次篩檢十幾種或甚至是上百種的基因,檢查自己與另一半是否為隱性疾病的帶因者,再經由遺傳諮詢師或專科醫師進行遺傳諮詢。

如果基因檢測出來的結果顯示,夫妻雙方只有一方為任一疾病帶因者,那就可以安心生下健康寶寶。如果爸爸是血友病帶因,媽媽是肌肉萎縮症帶因,這也不用害怕,因為只要不是兩個人皆為同一個疾病帶因,都可以生下健康寶寶。

檢視相片

如果夫妻雙方不幸皆為同一個疾病帶因時,建議前往醫學中心進行詳細的遺傳諮詢評估。若選擇人工生殖,可以考慮做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確認是正常胚胎後再植入母體;若選擇自然懷孕,可以透過產前基因診斷,例如絨毛膜取樣術(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或是羊膜腔刺穿術(Amniocentesis)取樣分析,來確認胎兒是否為健康寶寶。

檢測時間點是建議在夫妻雙方計畫生育時做檢測,可以幫助判斷是否要需要進行人工生殖做PGD的胚胎基因診斷;孕早期也是一個建議檢測的時機,因為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很難透過例行產檢檢查出來,所以建議夫妻雙方都可先了解是否有同一疾病帶因,進而幫助專業醫師判斷,來幫助夫妻來孕育好孕,若確診為罕見疾病寶寶,則提早做好心理準備,及早進行療程或延緩病情惡化。

文、圖/Heho編輯部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用「基因檢測」掌握你的未來健康!4步驟決定你該做什麼項目
女性經痛時間一年超過23天!4大招遠離每月惡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孕婦逐年增加 產前遺傳診斷補助更安心

 
74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大愛電視台灣醫療報導獎醫生,李裕祥(右)號稱台北慈濟醫院最會接生的醫師,從醫40年來接生超過1萬9千多名小孩;但是每一個接生數字的增加,卻是他用生命換來的紀錄。

國內婚育年齡持續往後遞延,依內政部107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0.9歲,而生育年齡為35歲以上者,較10年前成長2.5倍。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高齡孕婦除應定期產檢外,也要注意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以及早診斷與治療。

依據醫學研究統計,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亦指出,女性懷有唐氏症胎兒的風險隨母親年齡增加而提高, 35-39歲及40歲以上與25-29歲比較,懷有唐氏症胎兒風險分別為4.3倍和13.6倍,其他重要的染色體異常,如巴陶氏症及艾德華氏症亦有相同趨勢。

檢視相片

國民健康署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補助對象年齡在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如:經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高危險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該筆補助費用直接從產檢醫院自行負擔的費用中扣除,歡迎符合條件孕婦利用。

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107年34歲以上中有利用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者占62.4%(3萬6,879案),其中近3%診斷發現異常個案(2.8%;1,033案)。如果有生育遺傳相關問題,除由產檢婦產科醫師提供相關遺傳諮詢外,還可以洽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審查通過的14家遺傳諮詢中心(https://reurl.cc/8lQ19R)尋求協助;遺傳諮詢中心可提供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婚、孕前個人或家族遺傳諮詢等服務。

(資料來源:衛福部、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滋感染者 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嗎?

 
49.4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愛滋病毒(HIV)在人類社會潛伏已久,直到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爆發,世人才真正意識到其來勢洶洶。時至今日,多數人談到HIV只知道它「很可怕」,對其傳染途徑仍是一知半解。HIV感染肇因於血液、體液的交換(主要是未經保護的性行為),但如果父母當中有人感染HIV,還是有機會生下健康寶寶。

檢視相片
 
羅一鈞醫師表示,精子和卵子本身不會帶有HIV,寶寶有機會感染HIV的時機並非在受精當下。(圖/Pixabay)

不少人直覺,倘若父母任一方感染了HIV,小孩就一定會被傳染,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醫師在其著作《心之谷》中提到,媽媽本身是一名HIV感染者,才「有可能」垂直傳染給胎兒;如果只有爸爸感染HIV,而媽媽沒有,胎兒不會被傳染,原因很簡單:精子和卵子本身不會帶有HIV,寶寶有機會感染HIV的時機並非在受精當下。

羅一鈞指出,假如媽媽本身是一名HIV感染者,寶寶在子宮發育、從產道自然分娩以及出生後哺乳等三個過程當中,與母體的羊水、血液、乳汁等體液產生接觸,才可能感染HIV,不過機率並非百分之百。最具傳染風險的時刻,發生在分娩和哺乳的過程中。

檢視相片
 
羅一鈞表示,「洗精術」要自費且價格不便宜,台灣僅少數醫學中心會執行。感染者若想進行相關諮詢,應先知會感染科醫師或個管師。

要如何避免新生兒感染HIV?羅一鈞透露,可以請婦產科醫師為感染HIV的母親進行剖腹產,讓寶寶和媽媽的血液和羊水的接觸降到最低,出生後再以嬰兒奶粉和其他營養補充品來代替母乳,以免HIV經由母乳感染寶寶。羅一鈞說,只要媽媽在懷孕期間利用雞尾酒療法壓制病毒,加上寶寶出生後服用預防HIV的藥水,持續4到6週,就可以將母子垂直感染HIV的機率降到1~2%以下。

羅一鈞提醒,受精本身不會讓寶寶感染HIV,但精子周圍的精液卻可能讓媽媽感染HIV。如果男方是感染者而女方不是,爸爸除了必須吃藥讓病毒量降到「測不到」的狀態,最好能接受「洗精術」,也就是請爸爸自慰並蒐集精液,經過反覆的稀釋和沖洗,將精液中可能受HIV感染的細胞洗到近乎於零,再將較有活力的精子挑出來,於體外和卵子結合,最後把受精卵植入母體。這樣的「洗精術」,可以讓女方感染HIV的機率降到最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藏「黃金」 吃這些菜能增免疫力

 
4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廖宜德、蔡文淵/綜合報導

防疫當前,民眾減少外食,餐廳不願叫貨,加上學校延後2週開學,供應學校營養午餐食材的農民飽受衝擊,導致蔬菜過剩,農委會主委宣布紓困措施,中央地方增加採購,估計每週可助銷80公噸蔬菜,雖然不起眼的葉菜類價格跌到谷底,營養價值卻很高,民眾常見的高麗菜、青江菜都富含增強免疫力的成分,十字花科的芥藍菜富含葉黃素,有「天然眼藥水」美名。

檢視相片
 
天氣回暖,葉菜類盛產。

蔬菜配送車抵達校園,從產地直送,天天發車,供應兒童營養午餐,減輕農友負擔。

大把大把挑揀青菜,裝箱打包。

天氣回暖,葉菜類盛產,餐廳對蔬菜的需求卻因疫情關係而銳減,導致供需失衡、蔬菜過剩,其實在菜農眼裡,每把菜都如黃金般珍貴。

檢視相片
 
餐廳對蔬菜的需求因疫情關係而銳減,導致供需失衡。

菜農程小姐:「只要綠色(蔬菜)還有蒜,蒜頭都很好。」

蒜頭爆香,大火快炒,一盤油亮翠綠的青江菜,讓人食指大動。

菜農程小姐:「多吃青菜我覺得對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幫助,像我每天都煮青菜給我的先生、小孩吃,我覺得感覺都吃得壯壯的。」

青江菜鈣含量高,守護黏膜健康,芥藍菜富含豐富維生素A抗氧化,裡頭葉黃素更有天然眼藥水的美名,高麗菜膳食纖維豐富,能保護腸胃。

檢視相片
 
蔬菜營養高。
檢視相片
 
蔬菜營養高。

營養師戴立德:「它們都屬於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十字花科類的特點,它們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植化素的部分具有抗癌、抗老化,可提升免疫力。」

青江菜、油菜、蚵白菜及小白菜,一年四季都有,更被列為蔬菜界的4大天王,疫情當前,農委會宣布紓困措施,估計每週可助銷80公噸蔬菜,菜農更希望,民眾雖然減少外食,但能實際行動,多吃蔬菜,力挺菜農。(彭令芸整理)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觀念2.0!醫籲:勿過度提升免疫力

 
40k 人追蹤
追蹤
 
王翊綺
 
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指出,健全自我的「健康三力」才是正確防疫力。(示意圖/TVBS)

新冠肺炎(COVID-19)於全球大流行,造成人心惶惶,不少民眾深怕自己也成為病毒受害者。許多專家近來紛紛教導免疫力的提升方法,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等外在防護外,做好體內免疫力也非常重要。不過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系主任謝榮鴻教授提醒,「提升免疫力」不能追求無限提升,而是要健全自我的「健康三力」。

 

Cofit營養團隊指出,謝榮鴻教授表示,「健康三力」包含基礎體力、免疫力、身體保護力。若只過度追求免疫力提升,狂吃大蒜、薑黃等食物保健品,身體的發炎能力也會跟著提高。提醒民眾不能單一配方吃太多,而是要透過均衡攝取營養,適當維持身體保護能力,達到平衡,才能完善自身防疫力。

 

1. 基礎體力:體力可以比喻為一台車子的硬殼,是維持良好免疫力和保護力的基礎。若要顧好基礎體力,需要補充身體充足的能量及各式營養素。缺乏某些營養素的人體就像一台拼裝不完整的機器,沒有良好的能量也就無法正常運轉。

 

2. 免疫力:就像是車子戰鬥的油門,免疫力是身體去阻絕有害病原及物質、去辯識並加以清除的能力,例如皮膚、黏膜組織與其分泌的免疫細胞。不過謝榮鴻教授也特別提醒,在免疫系統清除及避免體內病菌增生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的過氧化物質、促發炎激素及發炎介質,過量恐導致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過大,進而傷害正常細胞。因此,千萬不要過度迷信市面上宣稱能提高免疫力的偏方或單一配方補品,以免免疫力強化過頭,遭致反效果。

 

3. 身體保護力:保護力就像這台車子的戰鬥時的煞車系統,幫助協調免疫力的強弱、維持良好的平衡。在提升身體保護力時,更要記得適度攝取抗氧化和抗發炎食材,像是新鮮蔬果富含各類維生素 C 植化素,魚油和亞麻籽富含 Omega-3 脂肪酸,都是不錯的選擇,有助保護自己的細胞。

 

謝榮鴻教授表示,別只在爆發重大傳染疾病時才想到注意自身免疫力,而過度攝取據說有效的食物與保健品。應該追求「平衡」自身的免疫系統,飲食均衡、養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才能打造健康身體的穩固基礎。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提醒民眾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

「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防疫補給站◢ 

👉口罩套不夠密合又要洗?試試口罩墊片更方便
👉防疫推薦!手持輕巧掛燙機 熱蒸氣高溫除菌
👉對抗病菌 防疫必備好物快速到貨
👉光用酒精還不夠?快試試這些抗菌液
👉囤糧防疫必備 零食泡麵快速送到家

更多 TVBS 報導
別只顧買口罩!身體「4異常」小心免疫力下降
「3大超級食物」吃起來!最便宜防疫水果首推芭樂
疫情全球大流行!錯過防堵黃金期 下階段重點是?
熬夜、壓力大!2020年「3星座」健康拉警報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為什麼運動員還會得武漢肺炎?

 
3.4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武漢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國大爆發,不但各國的高官不斷傳出確診消息,連普遍認為比較健康的「運動員」,也在NBA球星、爵士隊中鋒Rudy Gobert確診之後,引起了一陣「不是說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嗎?為什麼運動員反而會確診?」

不過,事實上,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只有在「中低強度的運動」中會發生,對於每天都在進行高強度、甚至是非常劇烈運動訓練的運動員來說,這種過度運動反而會讓免疫力更低落,尤其是呼吸道特別容易不健康;在一項研究中,甚至還發現馬拉松運動員在完成比賽後,會增加100-500 %的上呼吸道感染機率。

檢視相片

PEXELS

運動員更容易有「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

1990年,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Nieman,針對參加洛杉磯馬拉松比賽的人進行研究,其中有參加普通馬拉松(42.2km)或是超級馬拉松(90 km)的選手,而這些選手中,有1828名在參加比賽之前,呼吸道沒有任何感染,但參加完之後,有236人在1星期內出現呼吸道感染。

如果把時間拉長成幾個星期,甚至發現,劇烈運動會增加100~500%的上呼吸道感染機率,這也被稱為「免疫空窗期」。

檢視相片

這份研究認為,運動時間、運動強度跟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剛好是呈現「J」曲線的狀態,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得到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就是「平均值」,而輕度運動到中度運動時,感染機率會下降,劇烈運動時,感染風險反而會大幅提升。

檢視相片

在後續的研究中,科學家也發現,在劇烈運動之後,負責抵抗外來感染的T細胞和NK細胞功能明顯下降,很可能是因為劇烈運動時,身體會分泌大量的「壓力荷爾蒙」,其中的腎上腺素會「頂住」讓免疫力會短暫上升、完成運動;但同時,腎上腺也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以便快速產生能量,而皮質醇反而是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皮質醇過高會導致身體內分泌的調節混亂,同時降低免疫力,分泌時間持續越長、免疫力降得越多,在運動結束、鬆懈下來之後,腎上腺素很快就可以降回原本的標準,但皮質醇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才會下降,這2個內分泌的交叉期,就造成免疫力下降。

別擔心,研究告訴你,這樣運動就可以增強免疫力!

不過雖然劇烈運動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也不需要太擔心。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在2002年也做過一項針對547位健康成年人的研究,在追蹤了1年之後,發現維持6METs(代謝當量)左右的運動,罹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降低了約20%,而6METs的運動大約是以6公里/小時的速度快走,差不多等於1秒走2~3步。

檢視相片

每天堅持快走也可以達到健康效果。/圖片來源:資料照

而他們運動的頻率,大約是一週4~5次、每次30~45分鐘左右,其實也跟台灣國民健康署推薦的運動量差不多。「運動的確可以改變免疫功能,中等強度的活動可以增強許多免疫能力,像是增加中性粒細胞、循環淋巴細胞、NK細胞的數量,在運動後還可以持續幾小時。」

「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我們對於呼吸道病毒的抵抗能力。」研究團隊表示。

參考資料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upp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fectious episodes in runn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Los Angeles Marathon.

文、圖/盧映慈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武漢肺炎專區不斷更新
武漢肺炎/大流行將至!外媒推薦:這些是你該準備好的東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頭痛怎麼辦? 這5招幫你緩解

 
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懷孕時頭痛怎麼辦?許多女性都有頭痛的經驗,但懷孕時頭痛可是相當折騰。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指出,在懷孕前3個月中,孕婦可能必須避免服用許多藥物,讓處理孕婦的頭痛更加棘手,除諮詢醫師外,快來認識懷孕頭痛怎麼處理。

是什麼造成懷孕頭痛? 原因有這些

頭痛的確切成因往往不清楚,在懷孕前三個月中,可能是賀爾蒙的變化所引發;鈍痛型的頭痛可能是壓力、疲憊和眼睛疲勞;竇性頭痛(Sinus headaches)可能是由於懷孕初期常見的鼻充血和流鼻涕而引起的;飢餓和血糖太低也會引發頭痛;突然停止早上喝咖啡和汽水的女性,也可能會咖啡因戒斷頭痛;在懷孕初期出現噁心和嘔吐的人可能會脫水,也會引發頭痛。

另外,偏頭痛是孕婦常見的頭痛類型。這些博動性的頭痛,通常在發生在頭部一側,是由於大腦血管擴張所致。除頭痛外,時常伴有噁心、嘔吐和對光敏感等。少數女性會有偏頭痛的預兆,例如看到閃光或手臂、腿麻。

孕婦偏頭痛該擔心? 何時該就醫

當頭痛嚴重或症狀無法緩解時,或發生頭暈、視力模糊或視野改變時,應聯繫產科醫師。頭痛有時與懷孕期間的血壓有關,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嚴重,並且在懷孕20週後發生,也應告知產科醫師。儘管在懷孕期間中風很少見,但偏頭痛會增加孕婦這類風險,如果孕婦有偏頭痛,也請告知產科醫師。

頭痛該怎麼辦? 醫師這樣說

解決頭痛的步驟包括:

1避免任何頭痛誘發因子,包括過敏原和特定食物,例如味精、醃製肉類和濃烈乳酪等。

2懷孕請勿吸菸,更應避免二手菸。

3嘗試營養充足,多喝水,尤其是當您容易孕吐時。

4減輕壓力,嘗試按摩或冰敷,緩解緊張性頭痛。

5如果是偏頭痛,請在涼爽、黑暗的房間裡安靜休息,然後嘗試使用溫、冷敷緩解疼痛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強調,大多數婦女在懷孕期間,頭疼的情況會減少,尤其是在懷孕三個月之後,因此有偏頭痛病史的人通常會在懷孕期間有所改善。

參考資料:

Headaches in Early Pregnancy 

【延伸閱讀】

美食不忌口體重反降? 當心是血糖失控警訊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懂「講不聽」的孩子:4種原因3個階段3項原則

 
257 人追蹤
追蹤
 
 
搞懂「講不聽」的孩子:4種原因3個階段3項原則

諮詢/兒童發展專家 張旭鎧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

 

「再不把玩具放下來警察伯伯會把你抓走!」「乖乖坐好,不准亂動!」很多父母習慣用威脅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但除了害怕,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放下玩具、不能動嗎?專家教你掌握這些技巧,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讓孩子乖乖聽話!

 

你有想過為什麼孩子總是「講不聽」嗎?其實孩子不聽話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聽不懂或誤解父母講話的意思、不知道父母正在對他說話,或者不知道該怎麼做。

為何孩子老是不聽話?

無法理解指令、聽不懂大人說話的意涵。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直覺用「大人理解」的方式表達,卻忽略孩子的理解能力與大人不同。孩子聽不懂,自然不會照父母說的話做。

產生「自我防衛機制」,耳朵自動關機。

當指令內容讓孩子產生壓力(或無法預期結果),孩子通常不會去做。舉例來說,叫孩子跟長輩打招呼,孩子怕打完招呼以後無法回應對方的問話(ex:「有沒有聽媽媽的話?」「會不會背三字經?」),就會選擇沉默。

此外,小小孩專心事情時通常會將耳朵「關機」,因此在孩子畫畫、疊積木、拼拼圖的時候下指令,孩子多半會不予理會。

不知道大人正在對他說話。

3歲以下的孩子認知能力不成熟,如果沒有「指名道姓」,孩子往往不會知道有人在對他說話。對孩子說話前一定要先呼喚孩子的名字,或利用一些小動作讓孩子知道有人正在和他說話。

不知道如何完成指令、過去曾有負面經驗。

舉例來說,叫孩子把衣服拿到房間掛好,孩子不知道衣服要放在哪裡,就不會動手去做。此外,如果指令內容曾經讓孩子產生負面經驗,孩子也不會去做。例如孩子過去曾經把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卻被誤以為偷拿人家的東西,現在再叫孩子撿起地上的東西,他就會拒絕去做。

如何讓孩子聽從大人的指令?

0~3歲的小小孩語言及認知能力都未成熟,教育孩子前應先了解孩子現階段的認知能力,再決定用何種方式「教」

*0~1歲 邊說邊搭配動作

1歲以下的小嬰兒對語言指令沒有太多理解能力,此時可以用語言搭配動作帶著孩子做,例如一邊說「來~手舉高,把手手放進衣服裡。」一邊將孩子的手舉高,教孩子將指令和動作連結。

tips.教導孩子的時候記得保持微笑,就算孩子聽不懂還是要稱讚他,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經驗。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03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常見的孕期疾病,其實都可以預防!

 
257 人追蹤
追蹤
 
 
4種常見的孕期疾病,其實都可以預防!

諮詢/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怡伶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DearBaby專業親子攝影

 

懷孕除了要注意肚中胎兒的狀況,孕媽咪們也要注意這些孕期疾病,讓婦產科醫師和你分享有那些常見疾病,該如何預防吧!

 

懷孕,會讓媽媽的身體在有形無形上都有著很大的變化,有些變化甚至會引起產前產後、母體胎兒的不適。以下這4種常見的孕期疾病,在懷孕的一開始就可以預防,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血栓靜脈炎

成因

懷孕到了第三期,由於子宮增大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少部分孕婦當靜脈血流過於緩慢時,造成下肢單側腫脹或痠痛,便可能有血栓在下肢的深部靜脈內形成。

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怡伶表示,當孕媽咪感覺到「其中一腳比另一腳更不舒服」,且「與平常腫脹感覺不同」時,很可能較不舒服的那一側已產生深部靜脈栓塞。若嚴重則可能造成產後肺栓塞,而併發呼吸困難、胸痛、容易喘、缺氧、發紺等,嚴重時可能會休克。

預防

陳怡伶醫師表示多喝水、多運動,也能穿著彈性襪,減低靜脈栓塞機會。一旦有下肢異常腫脹現象,務必儘速至心臟血管中心的門診尋求協助,做靜脈超音波檢查。

治療

若孕媽咪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在懷孕期間就須開始治療,使用抗凝血劑,以減少後續肺栓塞的機會;生產後更需要監測,以早期發現肺栓塞跡象。

好發族群

肥胖、年過40歲的產婦、曾經患有血栓或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異常及懷孕前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者,另外因工作需久坐、久站,甚至已有靜脈曲張的孕媽咪更要注意。

對媽媽的影響

生產完之後,當下腔靜脈的壓迫解除,懷孕期間鬱滯於下半身的血液會大量流回心臟。若懷孕期間有深部靜脈栓塞,此時靜脈內的血栓有可能脫落,順著血流經下腔靜脈進入肺動脈。當血栓堵塞了肺動脈,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的狀況,有機率產生致命性極高的肺栓塞,因此產後仍需要監測。

妊娠糖尿病

成因

胎盤會製造多種荷爾蒙,這些胎盤製造的荷爾蒙會抵消胰島素的作用,使孕婦胰島素需要量愈來愈大,此時若胰臟所製造的胰島素不足以維持正常血糖,就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大多數孕婦的胰臟都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以控制過高的血糖,但有5-10%的孕婦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因而發生妊娠糖尿病。

症狀

會有多吃、多喝、容易頻尿、容易疲倦等狀況。

預防

陳怡伶醫師建議應控制體重,可嘗試低GI飲食,平時飲食應注意少醣、高纖、低加工,少吃紅肉、多吃魚,注意進食順序菜肉飯,並固定用餐時間及份量。可以多運動,平時作息應有充足睡眠,並且不熬夜。

治療

妊娠糖尿病的治療,可以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除了飲食控制,每天都應做四次血糖監控測量。

好發族群

體重增加太快的孕婦、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孕婦、肥胖、曾產下嬰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的孕婦、曾產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嬰兒的孕婦、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對媽媽的影響

當過多糖分直接通過胎盤,使胎兒體重增加,容易生出巨嬰,也容易造成難產或早產,且患有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的機率增加。在接近足月或足月時,胎兒於媽媽體內發生不明原因的心跳停止機率增加。陳怡伶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只會出現在懷孕中、後期,當生產完胰島素的分泌會自然恢復為懷孕前的狀態。但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未來10到15年內發生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30%以上。

對胎兒的影響

妊娠糖尿病會影響胎兒神經發育,造成先天性畸型,像是神經管缺損。當嬰兒出生後,容易發生嚴重合併症,像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可能導致腦部受傷。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03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蛀牙會傳染?!小孩不用看牙醫?9成爸媽「乳牙照顧」都做錯!

 
4.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長牙會發燒?何時會長乳牙?寶寶長牙時不舒服怎麼辦?何時要看牙醫?寶貝初長牙,爸媽疑問一籮筐,別擔心~乳牙照顧這樣做準沒錯!

檢視相片
 
蛀牙會傳染?!小孩不用看牙醫?9成爸媽「乳牙照顧」都做錯!

「小孩刷牙不需要用牙膏?」、「刷牙只要刷牙齒就好?」、「反正還會長恆牙,乳牙不用特別清潔也沒關係?」這些問題你一定聽過!但真的是這樣嗎?乳牙照顧的常見錯誤觀念,本文一一來釐清。

何時開始長乳牙?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謝承祐主任指出,寶寶大多從9個月開始長牙,但其實長牙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從4個月大~1歲開始長第一顆牙,都屬於正常的時間範圍。正常的長牙順序,是從下顎前牙開始長牙,再長出上顎門牙,再長出乳臼齒等。

何時要帶寶寶看牙醫?

謝承祐主任說:當寶寶大約1歲大時,建議爸媽就開始帶寶寶去看牙醫。另外,如果發現「乳牙搖晃」、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有可能是換牙,但也可能是發炎、蛀牙,建議也看一下醫生。

檢視相片
 
蛀牙會傳染?!小孩不用看牙醫?9成爸媽「乳牙照顧」都做錯!

長牙會不舒服?如何緩解?

長牙是一個過程,有些寶寶在長牙時會容易躁動不安、哭鬧、睡不好、喜歡把硬的東西放到嘴巴裡咬、一直流口水、胃口可能也會變差,甚至嘴巴裡可能會有一點點出血,這些通常都是常見的長牙症狀。寶寶到了長牙階段,可準備一些安全、適齡的東西給寶寶咬;至於是否要準備固齒器,則看個人需求而定。

此外,也可以準備蘋果或芭樂,讓寶寶咬不但可以當手指食物,冰涼的食物也有助於緩解長牙不適。另外,當長牙不適時給寶寶喝的奶、副食品,溫度也建議不要太高,長牙不適的感覺,通常只會短暫維持3、4天左右,如果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不一定要特別去緩解,最重要還是口腔清潔。

為什麼會蛀牙?如何預防?

其實,無論是乳牙或恆牙,蛀牙的基本原因都一樣:「蛀牙細菌+牙齒+時間+食物」。那麼究竟該如何預防蛀牙呢?

大人要顧好自己的牙齒

謝承祐主任解釋,寶寶口腔中的蛀牙細菌,主要來自於照顧者,例如:大人親寶寶、共用餐具、共食食物,甚至連講話飛沫也可能會傳染蛀牙菌、或是替寶寶將食物吹涼時,也可能傳染蛀牙菌,所以其實重點是「大人要先顧好自己的口腔、大人的口腔沒有蛀牙」才對。

食物不要吃太久、少吃甜食

當小孩2、3歲以上建議一餐大約吃30分鐘左右即可,盡量減少食物與口腔細菌接觸的時間,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孩子,可以跟大人一樣只有吃三餐,不需要一直餵食。

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主任謝承祐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03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0288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招加速「戒夜奶」!幫你脫離半夜餵奶的夢靨

 
257 人追蹤
追蹤
 
 
3招加速「戒夜奶」!幫你脫離半夜餵奶的夢靨

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 江明洲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寶寶半夜哭不停討奶喝,讓你睡眠不足,到底該如何戒夜奶呢?其實夜奶是過渡期,只要寶寶睡飽就不會半夜想喝奶,不過若想加速戒夜奶可以嗎?來看醫師怎麼說!

 

面對日夜不分的新生兒,最痛苦的應該就是半夜還要起來餵奶。到底該如何有效的幫寶寶戒夜奶呢?各位睡眠不足的新手爸媽們來看看吧!

寶寶為什麼需要喝夜奶?

對一到三個月的寶寶來說,喝夜奶是基於生理需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江明洲主任解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對嬰兒尤其重要,因為它是腦部很重要的能量來源,若嚴重低血糖,可能會造成腦部損傷。而一到三個月的寶寶體內肝醣儲存較少,因此需要定時喝奶,以維持血糖穩定。

半夜餵奶好累人,來看戒夜奶好時機

江明洲主任表示,生理上寶寶三個月之後,可以減少夜奶。除了肝醣儲存足夠外,

隨著孩子漸漸發展,孩子白天清醒的時間及活動量都會增加,爸媽可以在這個時候多與寶寶互動,提高晚上睡眠時間,使日夜顛倒的狀況減少,進而降低夜奶的機率。

加速戒夜奶的三個方法

1.兩、三個月的寶寶,可將睡前的兩餐間隔時間縮短

較小的寶寶不建議一餐喝飽一點,因為兩、三個月寶寶的胃食量是固定的,如果有一餐特別多,可能會打亂寶寶進食的規則性。江明洲主任建議可以將睡前的兩餐間隔縮短,就有機會讓寶寶半夜不喝奶。

2.四到六個月的寶寶,可在睡前的一餐增加副食品

江明洲主任表示,這個時期寶寶的肝醣儲存是足夠的,而副食品比較有飽足感,在睡前添加能降低夜奶機率。

3.別因寶寶哭就餵奶

其實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飢餓,建議可以先安撫寶寶。對母奶寶寶來說夜奶是種讓人安心的習慣,這種狀況,只能透過增加白天的活動量,延長寶寶夜間睡眠時間。

戒夜奶和寶寶的睡眠息息相關

江明洲主任表示,其實夜奶習慣與寶寶的睡眠息息相關,建議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養成固定的睡眠儀式及固定的入眠時間,會有爸媽表示必須抱著寶寶睡,不然他會一直哭,其實有時候寶寶哭鬧不一定要抱著哄他入睡,只要爸媽在一旁,讓寶寶有安全感即可,不然可能會讓寶寶容易更敏感。若能建立睡前儀式,讓寶寶了解晚上是睡覺時間,也不要和寶寶有大動作的玩樂,就能讓孩子有較好的睡眠,也能減少夜奶狀況。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03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愛搗蛋! 出現這些症狀恐併重症快送醫

 
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目前雖然不是國內腸病毒流行期,但全年均有腸病毒傳播風險,且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民眾不可不慎。疾管署表示,由於5歲以下幼兒仍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民眾於幼兒感染腸病毒後一週內留意其病情變化,一旦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

腸病毒有疫情 治療後已改善

疾管署表示,新增之2名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北部15歲少年及東部6歲女童,其中15歲少年於1月7日至9日間陸續有雙手顫抖、肩頸疼痛、發燒、嘔吐等症狀,於第二次就醫時收治住院,住院期間出現步態不穩情形,經檢驗審查確診;6歲女童於1月17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紅疹及嗜睡等症狀,18日因嘔吐、意識模糊等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診;2人經治療後症狀均改善並已出院。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群為主,惟腸病毒71型仍持續活動。今(2020)年累計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均感染腸病毒71型;近3年(2017至2019)同期分別為0例、3例(克沙奇A4型1例、克沙奇B1型2例)、3例(克沙奇A10型、腸病毒7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

腸病毒症狀輕 維持健康和清潔

疾管署再次強調,腸病毒並非幼兒專利,青少年甚至是成人都有感染的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下週適逢開學,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或隨學童帶回家中感染其他幼童,民眾應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與其他幼童頻繁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溫升 1 度免疫力翻 5 倍! 5 種方法讓你「暖身」

2020-02-05|頭條, 健康新知, 最新文章 你一定聽過一種說法,當人生病發燒的時候,就是身體在出動「軍隊」攻擊外來侵害,因此體溫會上升,導致發燒。現在,已經有研究可以佐證這個證明這個觀點,因為提升體溫,免疫力可暫時提升5~6倍。因此,提高體溫就是增強免疫力、遠離疾病的關鍵。 中醫有一種說法是「百病起於寒」,身體冰冷其實是代表體內的血液循環能力差,所以氧氣、營養素和荷爾蒙等人體所需物質的運送不佳。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就指出,據研究顯示,體溫降低一度,基礎代謝大概會下降12%,會加速老化、熱量消耗緩慢,還容易發胖。 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提高5倍以上! 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會下降。不過那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能提高多少呢?石原結實就指出,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可以提高五倍以上。所以,感冒時發燒會讓體溫上升,就是增加身體防衛病毒的一種免疫反應。 簡單來說,低體溫是免疫系統下降及荷爾蒙的分泌異常的指標;若體溫正常,就代表體內免疫系統和荷爾蒙的分泌都能正常;而體溫上升的狀態,主要是讓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加強抵抗致病物的能力,加速細胞修復,調節體內荷爾蒙平衡,解除體內異常的疾病狀態! 圖說: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可以提高五倍以上。/iStock-501851320 5種方法讓你「暖身」免疫力加分! 既然提升體溫有望提升免疫力,那麼以下就來看看,該如何讓你的體溫維持在較高的狀態呢。 方法1. 多吃溫熱食物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臟是身體的根本,想要改善體質,就必須在飲食中多攝取可以補身體的溫性食物,例如羊肉、核桃、李子、韭菜、茴香、洋蔥、桂圓、肉桂,以及蔥、薑、蒜等辛香料,少吃冰冷以及黏膩的食物如糯米等。 另外,夏天天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忌口,不宜吃太多寒涼的蔬果或是食物,以免種下患根,到了寒冬時節,讓身體更虛寒、更怕冷。 方法2. 快走30分鐘 讓體內能量保持活力,運動除了可以強化心肺功能之外,也可以增強肌力,來保持體內的能量供給,只要適度鍛練肌力,就能讓體溫達到上升的效果,特別是以下半身為主的肌肉群,更能有效提升基礎代謝與身體溫度。 平日經常久坐的上班族,可以利用時間活動筋骨,讓身體保持溫暖,舉例來說,盡量站起來多走動,把泡茶與上廁所的時間分開,不要一次解決所有要做的事情,就能增加活動的機會。 方法3. 頸部保暖是關鍵 脖子、頭部是許多重要血管分布的地方,血管、淋巴、神經組織等重要器官都在頸部,所以,最好要讓脖子保暖,以抵禦寒冷,不讓寒氣入侵。而且,如果因為溫差而收縮,很容易造成血栓掉落,或是血管破裂,建議進出溫差大的地方,還有在風大的地方一定要保暖頭頸部,戴上圍巾、圍脖、帽子。 圖說:頸部是保暖重點/圖片來源:istockphoto 方法4. 泡腳 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要讓血液循環變好,必須先讓腳溫暖,才能把下肢的血液送回來,讓血液暢通,自然能驅除痠痛、增加免疫力;每次泡腳大概使用38~40度的水溫,感覺溫溫熱熱的就可以,泡個10分鐘就好。 方法5. 穴道按摩 利用按摩讓全身保持溫暖,藉著按摩可讓全身經絡血液循環更順暢,3個主要穴道:包括關元穴、足三里穴和湧泉穴,只要每天早晚按個5分鐘,就能讓身子暖活起來。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免疫力下降,當心你身體裡少了這8種重要物質 科學家證實:體溫是調控細胞免疫反應的開關! 奇異果7大好處!能養肺、護血管,提升免疫力! >> 【抗疫一起來】Heho健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指南》免費贈送!

體溫升 1 度免疫力翻 5 倍! 5 種方法讓你「暖身」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66839?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腸病毒、肺炎一起來!4招打造免疫力、養出不怕生病的小孩

 
3.3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2月25日即將開學,流感疫情雖然趨緩,但腸病毒卻多了2個重症案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開學之後通常是腸病毒最流行的時候,還是要特別注意環境的消毒,避免因為在學校接觸變多而造成傳染。」

而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主任蔡明瀚則說,學校屬於密閉空間,除了武漢肺炎之外,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共同傳染,最好可以開窗通風,避免髒空氣循環,同時也稀釋病毒量,不要因為怕冷就關窗。

四招打造免疫力

一、注意環境消毒,酒精、次氯酸水、稀釋漂白水各有用處

林詠青說,因為酒精對腸病毒效果不大,建議酒精或是乾洗手可以拿來「清潔手部」就好,環境消毒則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門把、桌面等小朋友容易接觸的地方,比較能確保消毒乾淨。

蔡明瀚則建議,可以在吃飯之前,先用酒精或次氯酸水,把環境消毒一次,因為吃飯的時候是很容易有飛沫、接觸傳染的,先消毒過,至少可以讓病毒不足以達到感染的數量。

  • 酒精:手部消毒、隨身物品如鑰匙的清潔。
  • 次氯酸水:餐盒、餐具、門把、桌面、大環境消毒。
  • 稀釋漂白水:門把、桌面、大環境消毒。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freepik

二、5個時間一定要洗手!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30秒

雖然大家都知道洗手很重要,但是洗完手之後,還是會去碰其他的地方,可能又會沾染到病毒,但一個人不可能完全不碰其他的東西,或是整天一直洗手;所以蔡明瀚提醒,至少在學校時,有5個時間一定要再洗手,或是每節下課都去洗一次手也可以。

  1. 早上出門前
  2. 進學校之後
  3. 上完廁所後
  4. 中午吃飯前
  5. 放學回家後

而洗手的時候,最好可以使用肥皂,照著「內外夾弓大立腕」的7字口訣洗手,也就是「內外」搓洗乾淨,十指交錯洗淨「夾」縫,「弓」起手指搓洗手指背,搓揉「大」拇指與虎口部位,「立」起手指將指甲縫洗淨,最後要連手「腕」一起清洗。

檢視相片

另外,有2種特殊狀況也需要洗手。

  1. 跟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的人,近距離(1~2公尺)接觸15分鐘以上。
  2. 在自己咳嗽、擤鼻涕,或是摸過口罩之後。

三、三餐要定時、定量,可以適時補充維生素D或益生菌

除了要注意消毒、洗手之外,蔡明瀚也提醒,其實很多疾病要「痊癒」,靠的還是自身的免疫力,像是流感、肺炎,「免疫力高,病毒在第一關很可能就直接阻絕在外了。」

而想要讓免疫力高,蔡明瀚建議三餐要定時、定量,而且要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給身體一個穩定的環境,免疫系統也才有空閑、才有足夠的營養去認真對抗病毒。

「另外,如果真的要補充營養,維生素D是真的有研究實證,可以增強免疫力。」蔡明瀚說,「不過要吃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身體的免疫力才能真正提升,所以短期內,還是三餐定時定量比較重要,但可以把維生素D作為補充。」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akutaso

根據台灣內科學誌在2014年的回顧研究,維生素D的受體在各式各樣的免疫細胞中都可以找到,像是巨噬細胞、樹突細胞、T細胞、B細胞等;所以維生素D等於是免疫系統的開關,可以調解先天、後天適應性免疫的正常功能,活化免疫細胞抗菌的能力,不容易被外來病菌感染。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則在粉絲專頁「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上,提到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道」,建議可以挑益生菌來鞏固人體的免疫器官,像是含有LP菌、LGG菌、NCFM菌種的益生菌產品。

四、睡眠時間要維持8~10小時,中午最好睡午覺

另外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則是要有充足的睡眠。蔡明瀚說,青少年或兒童每天至少要睡8~10小時,「而且是完全睡著的狀態,如果躺很久都沒睡著,這樣就不算是睡眠時間!」

睡覺時可以修復身體,清除廢物,讓免疫系統也有喘息的時間,隔天能繼續正常運作,蔡明瀚也說,連睡午覺都能幫助到免疫力。「其實在經過一個上午的學習,身體也會有些疲累,中午休息10~15分鐘,我相信對免疫力也是有幫助的。」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即將開學小孩該如何防疫?針對7常見問題兒科專家這樣建議
體溫升 1 度免疫力翻 5 倍! 5 種方法讓你「暖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論壇/陳敬倫】嬰幼兒常見的發燒疾病

 
90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陳敬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

很多疾病都會使嬰幼兒出現發燒情況,多了解這些常見的症狀,孩子發燒時,才能即時找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懷孕時媽媽從胎盤傳給寶寶的免疫力通常能維持到出生後5∼6個月大,隨著保護力消失,寶寶開始容易被外來的病菌傳染而感冒發燒。嬰幼兒大部分的發燒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病毒感染、泌尿道感染和特別需注意的川崎氏症吧!

一般感冒:幾乎都會自癒

一般感冒指的是上呼吸道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症狀,是嬰幼兒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最常由鼻病毒感染造成,其他病源包括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以飛沫傳染,通常有1∼3天的潛伏期,病程約7∼10 天,感冒症狀有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就算不吃藥,幾乎都會自行痊癒,所以治療以舒緩症狀為主。

一般感冒偶爾會產生併發症,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常見併發症有中耳炎、鼻竇炎和肺炎,因此,感冒看醫生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檢查是不是感冒和有沒有併發症,特別是嬰幼兒、發燒超過3天、影響食欲和睡眠、精神活動力不佳或症狀突然惡化,建議都要帶去給兒科醫師檢查一下喔!

流行性感冒:最好每年打疫苗

流感和一般感冒不同,是由A型或B型流感病毒造成,以飛沫傳染,潛伏期約1∼2天,主要症狀為高燒和肌肉痠痛的類流感症狀,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一開始可能不明顯,約有10%的人同時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和腦炎,所以要注意是否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有血、意識改變等危險徵兆。

流感快篩的準確度僅7成左右,快篩陽性確診流感,快篩陰性還是有可能是流感。大部分得到流感的人可自行痊癒,或給予克流感、易剋冒、瑞樂沙等抗病毒藥物,對A型或B型流感病毒皆有效,可以稍微縮短病程和降低重症發生的機率。目前預防流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年施打流感疫苗。

哮吼:減少哭鬧以舒緩症狀

哮吼,和氣喘不同,主要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上呼吸道阻塞,大部分是由副流感病毒(雖然名字很像,但和流感病毒一點關係也沒有)感染造成,好發在6個月大∼3歲之間,感冒症狀如發燒、鼻水、咳嗽1∼2天之後,突然在晚上惡化,有典型的3個特徵:咳嗽像狗吠(或海狗叫)、聲音沙啞、吸氣時有喘鳴聲,並且會因嬰幼兒躁動和哭鬧而加劇症狀。

診斷主要靠病史和理學檢查,依嚴重度不同會使用到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呼吸困難的孩子會安排吸入性腎上腺素。在家照顧時,盡量安撫、陪伴孩子,減少躁動哭鬧可以避免症狀 加重,比較嚴重的症狀通常持續1∼2個晚上,之後就會漸漸好轉。如果孩子精神、食欲不佳,或是有呼吸困難的情形出現,請立刻就醫。

●哮吼(Croup)典型的3個特徵

Point 1咳嗽像狗吠(或海狗叫)

Point 2聲音沙啞

Point 3吸氣時有喘鳴聲

玫瑰疹:常常虛驚一

典型玫瑰疹好發在6個月大∼2歲之間,高燒39、40℃,沒有明顯鼻水咳嗽等感冒症狀,有的孩子會輕微腹瀉,在燒退3∼4天後,臉和身體開始發出不痛不癢的紅疹,疹子2、3天後就會慢慢褪掉。

玫瑰疹是種病毒感染,由口水傳染,引起玫瑰疹的病毒有2種:人類皰疹病毒第6型(HHV6)和第7型(HHV7),好 發年紀稍有不同。依據研究,8成的孩子在2歲時已經得過玫瑰疹病毒,但只有¼有典型玫瑰疹症狀,意思是說雖然大家都會得到玫瑰疹病毒,但只有部分的人會有典型玫瑰疹症狀,另外,因為有2種病毒,所以也有人會發2次玫瑰疹。

玫瑰疹雖然會發高燒,但不會燒壞腦袋,通常在吃過退燒藥後,孩子的精神、活動力和食欲都很好。玫瑰疹會自己好,不需要進一步檢驗和治療,但診斷前常常因發燒找不到原因,孩子被做了不必要的抽血和尿液檢查,等到疹子發出來,才知道 是虛驚一場。

腸病毒:5歲以下為高危險群

雖然名稱有個「腸」字,但腸病毒比較接近感冒病毒,而不 是腸胃炎病毒,腸病毒有數十型,其中71型和D68型是最近比較常聽到、容易發生重症的型別。得到腸病毒的人大部分是沒有症狀或輕微感冒症狀,所以常常不知道被誰傳染,發病通常是先發燒,接著在口腔、上顎出現水泡、潰瘍,造成進食困難,稱為疱疹性咽峽炎;有些人還會在手掌、腳掌、膝蓋等位置發生紅疹、水泡症狀,稱為手足口病。

檢視相片

得到腸病毒的孩子大部分都會自行痊癒,目前也沒有特效藥可以使用,5歲以下嬰幼兒是重症的高危險群,重症前兆有嗜睡、意識改變、肌躍型抽搐、手腳無力、持續嘔吐、沒有發燒時的呼吸心跳明顯加快,如有重症前兆需儘速到醫院檢查、觀察。除了有重症前兆需住院觀察,另外因為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滴水不沾,嚴重脫水沒尿也需要住院打點滴,所以照顧上可以讓孩子多補充冰涼的食物、水分、電解水、果汁等等,減少脫水的機會。    

腸病毒在呼吸道可能存在1週左右,並藉由口水、飛沫傳染,所以孩子症狀開始後應隔離至少7天,戴口罩、勤用肥皂 或洗手乳洗手,並使用稀釋漂白水做環境消毒。

疱疹性齒齦炎:以冰涼的飲食減少刺激

因為口腔也會有潰瘍,疱疹性齒齦炎容易和腸病毒搞混,但造成疱疹性齒齦炎的病毒是單純皰疹病毒第1型(HSV1), 也就是大人沒睡好、壓力大、免疫力下降時發作的唇皰疹。單純皰疹病毒第1型是藉由親吻或口水傳染,9成被傳染的孩子沒有症狀,有症狀的孩子會有高燒、口腔潰瘍、廣泛牙齦紅腫流血,甚至口水流下來接觸到的皮膚和手也會起水泡。

照顧類似腸病毒,冰涼的液體或食物對潰瘍刺激較小,可以多嘗試,如果脫水太嚴重、沒尿、精神差或意識改變需住院治療。雖然常常燒退燒退1週,但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自行痊癒,或給予抗病毒藥物(Acyclovir),可以縮短病程和嚴重度。

腺病毒:常合併結膜炎

門診會遇到家長問小孩一直發燒是不是腺病毒?前1個醫生說是腺病毒,但最後診斷是流感、腸病毒或已經產生中耳炎的也很常見,因為腺病毒造成的症狀跟一般感冒差不多,所以其實很難從臨床就診斷腺病毒,常常小孩燒不退、找不到原因就推給腺病毒。

腺病毒有五十幾種血清型,常會造成發燒、喉嚨痛、扁桃腺化膿等感冒症狀,有些會感染結膜引起結膜炎,有些則引起腸胃炎或膀胱炎,偶爾也會出現喉嚨潰瘍看似腸病毒。腺病毒病程7∼10天,因為沒有特效藥,所以就算診斷腺病毒感染,也只能症狀治療,並小心觀察是否產生併發症。

泌尿道感染:需抗生素治療

嬰幼兒不會表達頻尿、解尿灼熱或疼痛,所以嬰幼兒的泌尿道感染通常就只有發燒而已,因此沒有明顯感冒症狀的發燒,醫生會考慮泌尿道感染。成人泌尿道感染以女性居多,但因為男寶寶尿路結構異常發生率較高,1歲以內反而是男寶寶比較 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1歲以後才是以女孩較多,因為女性尿道比較短。

懷疑泌尿道感染時,會安排尿液檢查,並視情況安排腎臟超音波和尿道攝影檢查是否有泌尿道結構異常、水腎或腎炎的情形。大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是大腸桿菌造成的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川崎氏症:發燒近5天趕緊就醫

川崎氏症是個病因不明,但是診斷、併發症和治療都已經很明確的兒童疾病,可能跟遺傳有關,在某些感染之後誘發免疫 反應引起全身性的血管發炎,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診斷條件符合持續發燒超過5天、合併以下5項中至少4 項為典型川崎氏症:

1.雙側結膜充血。

2.嘴唇黏膜紅腫或草莓舌。

3.頸部淋巴結腫大。

4.手掌腳掌紅腫。

5.身體四肢紅疹。

不足4項,但配合抽血尿液檢查或心臟超音波可以診斷非 典型川崎氏症。

冠狀動脈瘤是川崎氏症最主要的併發症,治療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斯匹靈,可以有效退燒和減少冠狀動脈瘤發生的機會,因此孩子發燒快5天,一定要帶去給兒科醫師好好檢查一下,適時安排進一步檢查。

●本文節錄自《兒科醫師想的和你不一樣:0~5歲幼兒照護圖解寶典,新生兒照護、嬰幼兒餵食、發燒感冒過敏等常見疾病,教你養出健康寶寶》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薑黄對抗病毒!全面啟動自我保護力關鍵就在薑黄素

 
36.8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傳媒 陳珍妮/台北報導
檢視相片
 
▲日前曾傳出印度出現3起確診案例後,便無增加案例,外界推測印度人愛吃咖哩,可能與咖哩中的薑黃素發揮抗病毒作用有關?(圖/ingimage)

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迅速延燒世界各國,人人對於防疫無不提高警覺。日前曾傳出印度出現3起確診案例後,便無增加案例,且目前3名個案已痊癒。外界推測印度人愛吃咖哩,可能與咖哩中的薑黃素發揮抗病毒作用有關?此說法雖未經醫師證實,但中西醫師皆表示,咖哩中的薑黃具抗病毒、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是增強身體自我保護力的重要關鍵。

 

由於病毒要入侵人體必須經過皮膚、細胞、細胞核等層層關卡,才能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如果可以增強自我免疫防護力,在體內築起防禦高牆,便可阻擋病毒的危害。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針對薑黃的研究報告,均證實薑黃素可以抗病毒、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事實上,薑黃素必需經人體代謝後才能成為可利用的四氫薑黃素,若以燃料來比喻,薑黃素好比是煤炭,而四氫薑黃素則像瓦斯,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在病毒入侵的第一時間,快速啟動強大的防護網,讓病毒無法在體內壯大繁殖及複製。

 

檢視相片

▲台日合作研發近30年的御薑君獨特「沖繩皇金薑黃」含有的四氫薑黃素更是市售薑黃的35倍。(圖/晶璽健康提供)

 

市售薑黃產品各有不同,春薑黃富含精油且具抗氧化及殺菌作用,能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白薑黃主要用於殺菌、抗病毒;秋薑黃具有高抗氧化性;冲繩皇金薑黃則富含四氫薑黃素,能清除身體自由基。要能將4種特色薑黃的綜效複方產品,則相當少見。而台日合作研發近30年的御薑君獨特「沖繩皇金薑黃」含有的四氫薑黃素更是市售薑黃的35倍,這款複方薑黃產品,通過國家安全檢驗,濃縮成微錠粒,高濃度、好吸收,食用方便且安心。

 

值此防疫的關鍵時刻,除了透過戴口罩、勤洗手、消毒措施防範病菌之餘,專家也呼籲,民眾應確實做到「自律、自我防護、提升自我免疫力」3步驟,有疑似症狀應即就醫,誠實說明旅遊接觸史,居家隔離確實,自律對外接觸;個人應做好自我保護,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防疫期間也不忘注重自我身體保護力的提升,加強自我免疫機制,面對病毒才能有更好的防護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秘2020超級食物「薑黃」!每天一匙等於運動3小時,還能抑制食慾、加速新陳代謝....

 
3.4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繼之前介紹過的減肥聖品綠茶咖啡,這次要跟大家介紹超級健康食物的新代表「薑黃」 !先從身體最大的器官肌膚說起,薑黃集結所有保養品的好處,可以美白、抗老、保濕,甚至幫助傷口癒合、改善痘痘粉刺。不僅如此,薑黃素還具有抗炎、降血脂效果,可以舒緩胃部、肌肉關節疼痛、預防癌症疾病,甚至連減肥者也是薑黃的頭號粉絲,更曾有健康網站 Greenmedinfo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匙的薑黃,功效就跟做了3次60分鐘的運動一樣,到底超級食物「薑黃」有那些優點?絕對要一起認識...

薑黃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kepong Srichaichana / EyeEm

薑黃是亮白肌膚的好幫手,就連《星際大戰》的女主角黛西蕾德莉(Daisy Ridley)也是薑黃愛好者!

薑黃根莖中提煉的薑黃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改善雀斑、疤痕問題,另外薑黃也有調理肌膚作用,幫助肌膚代謝、抗皺、保濕。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oy_Anupong

不僅如此,薑黃還具有抗炎、菌特性,可以幫助敏弱性、粉刺痘痘肌改善膚質。美國健康網站Healthline也研究出薑黃對患有牛皮癬、痤瘡等肌膚慢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預防老人痴呆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Nodar Chernishev / EyeEm

薑黃也是著名的補腦食品,營養關鍵薑黃素能預防老人痴呆、增加整體記憶功能,不僅如此薑黃還可以大腦幹細胞的修復。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Peter Cade

最近《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薑黃素可以保護大腦,在18個月的期間將實驗者分成兩組,其中一方每天服用90毫克薑黃素兩次,結果發現每天服用薑黃素兩次的受試者在記憶力測試中表現出28%的改善。

緩解肌肉、關節疼痛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manusapon kasosod

薑黃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幫助傷口癒合,而抗炎作用可以緩解肌肉、關節疼痛,甚至可以解決胃部不適。

將血糖、控制糖尿病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ninitta

薑黃素有調節血糖的作用,並增加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因此多吃薑黃可以預防糖尿病,甚至也能減肥、降血脂。

增強抵抗力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Kiyoshi Hijiki

薑黃具有抗菌和抗寄生蟲的特性,可以幫助預防胃潰瘍和減少腸道感染非常適合腸躁症(IBS)、克隆氏症患者。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nfisa Kameneva / EyeEm

根據癌症基金會LIVESTRONG的說法,每天喝三茶匙的薑黃搭配熱牛奶對健康有甚大的好處,像是抵抗感冒、增強免疫力。

薑黃抗抑鬱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Michelle Arnold / EyeEm

憂鬱症是腦炎的併發症狀, 薑黃素中的抗炎成分可以緩解抑鬱症狀,而且薑黃並不像其他抗抑鬱藥物含有副作用。

薑黃的抗癌作用經過證實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ubir Basak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說法,薑黃能抑制致癌物的作用、制止癌細胞增生,在研究過程中更發現人們長期食用約100mg-200mg薑黃素,癌症發病率較低。

調節膽固醇幫助減肥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nnick vanderschelden photography

薑黃有調節膽固醇、促進代謝、抑制食慾的功用,因此它對瘦身的效果也是不容小覷!減肥者可以製作各式薑黃食譜搭配運動,透過降低血脂、膽固醇能兼具減肥、健康。

薑黃飲料食譜

STEP1.將薑黃、生薑切歲置入碗中

STEP2.加入肉桂粉、黑胡椒、椰子油等調味

STEP3.加入杏仁奶、牛奶小火煮

STEP4.將飲料透過濾網倒入杯中就完成了!

害怕麻煩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將薑黃粉加入咖啡、牛奶中飲用,薑黃牛奶可是在歐美是相當熱門的飲品。

檢視相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ilviaJansen

胃食道逆流、肝腎功能較不佳人比較不適合多食薑黃。當然,也不要一昧單靠薑黃來減肥美容!最重要的是飲食均衡作息正常的生活習慣才是最重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防疫須知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三大QA

 
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在這一波疫情流行的期間,大家對於是否可以到醫院進行產檢充滿疑慮,針對孕媽咪要如何進行產檢,以及關於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又有哪些?由婦產科醫師以三大QA,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解答。

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 做好個人衛生習慣

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醫師表示,疫情流行期間更需要如期進行檢查。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應進行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同時醫院皆有完善的防疫措施,提醒大家進出醫院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

Q1、武漢肺炎會透過胎盤 母子會垂直感染嗎?

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以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

但是,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2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Q2、若有疑似及未痊癒確診病例 可以餵母乳嗎?

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哺乳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或出生後通過母乳傳播仍不清楚,所以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媽媽,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留成隔離觀察2週,不要進行哺乳。

Q3、新生兒若符合那一個條件 需要進行檢查?

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可能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感染,所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的寶寶需進行檢查:

1. 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2. 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3.  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新生兒用品勤消毒 房間定時開窗保持通風

雖然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王鐸聲醫師指出,在照顧新生兒方面,應盡量減少照護人員、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人員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媽媽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延伸閱讀】

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腸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除了益生菌、維生素C,吃出β葡聚醣的腸菌力

 
4.9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想要遠離病毒威脅,提升自我免疫力是關鍵!尤其,讓免疫力提升的第一步就是養好腸道!除了益生菌、維生素A、B群、C、E能顧好腸道之外,另外,適當補充β-葡聚醣(β-glucans),也有助於免疫力提升。

檢視相片
 
養腸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除了益生菌、維生素C,吃出β葡聚醣的腸菌力

人體內有70%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

有一句話「病從口入」,吃食物如果不乾淨,進入腸道可能引起腹瀉、腹痛等問題,所以腸道的免疫能力對健康非常重要,因為腸道是守在最前線,也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是以腸壁黏膜作為第一道防線,裡面的免疫細胞則為第二道防線。腸壁黏膜能阻擋未消化的蛋白質分子、毒素、細菌、黴菌等進入體內,並經由糞便排出體外;而第二道防線的免疫細胞則能對抗細菌的侵害。人體內有70%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因此,如何維持腸道好菌跟壞菌的平衡,是人體的發炎反應及免疫力的調節的關鍵。

但想要打造良好的腸道環境,除了大家熟知的吃優格或優酪乳,能補充益生菌,避免致病菌的侵入;另外,適度補充普遍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的維生素A、B群、C、E及各種礦物質,也是免疫系統的必要養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鮮為人知的是β-葡聚糖,廣泛存在於各種真菌與植物,如香菇、靈芝、燕麥中,以及近來引起注意的超級大麥,不但具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其中所富含的β-葡聚醣,也有助於免疫力提升。

檢視相片
 
人體內有70%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因此,如何維持腸道好菌跟壞菌的平衡,是人體的發炎反應及免疫力的調節的關鍵。
檢視相片
 
適當幫腸道補充益菌,例如吃優格或優酪乳,就有助於抵抗外來病源菌。

益生菌、益生源

腸道會生病主要就是好菌、壞菌失衡,所以,適當幫腸道補充益菌,就有助於抵抗外來病源菌。益生菌種類多,常見包括:乳酸桿菌(俗稱A菌)、比菲德氏菌(俗稱B菌)、酵母菌與雙叉桿菌等,在日常生活中,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包括起司、乳酪、泡菜等。但是僅有益生菌還不夠,還要補充能幫益生菌的促進生長的物質─「益菌生」(俗稱益生源),包括:寡糖、啤酒酵母與膳食纖維是最主要的益生源。

目前研究顯示,膳食纖維是益生源的大宗來源,而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種,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腸道中,不僅可作為腸道中益菌的營養,同時可以改善腸道中菌叢相,益菌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後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強化腸道屏障與增加腸道對於營養成分的通透性,進而幫助腸道健康而提升人體免疫能力,而水溶性膳食纖維因具吸水性,也可幫助糞便成形、改善便秘,促進腸胃蠕動,以及會將食物中的糖分、膽固醇滯留在腸道裡,防止血糖急劇上升及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維生素A、B群、C

維生素A的可以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等黏膜的健康,避免細菌病毒入侵。還有B2、B5(又稱泛酸)、B6及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以及維生素C可以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破壞病毒,並提高免疫能力,對於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預防相當重要。

檢視相片
 
β-葡聚糖則廣泛存在於各種真菌與植物,例如:大麥、燕麥、香菇和靈芝中,是它們發揮保健作用主要功效物質。

β-葡聚醣

葡聚糖,為一種多糖,存在於某些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分泌的粘液中,葡聚糖又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β-葡聚醣可以幫助身體戰勝耐抗生素細菌和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β-葡聚糖則廣泛存在於各種真菌與植物,例如:大麥、燕麥、香菇和靈芝中,是它們發揮保健作用主要功效物質。

宋明樺營養師表示,近年來,大麥所富含的β-葡聚醣對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等的好處,因此,也帶動燕麥片受到關注,而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不同於燕麥僅只存在外層麩皮,而是分佈於整粒的麥粒之中。現在有一種機能性穀類超級大麥,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的2倍,可輔助改善腸道環境。

【健康小叮嚀】:

最後提醒,除了補充好菌、全穀雜糧,均衡飲食並且多樣化,才是增加免疫力的王道,建議一天要吃2~3碗各色蔬菜、2~3顆拳頭大小的不同種水果,攝取其中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同時要有充足睡眠,以及規律的運動,都是讓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https://media-mbst-pub-ue1.s3.amazonaws.com/creatr-uploaded-images/2020-03/e74ccd50-61b0-11ea-ba6f-9c575a729f11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免疫力也是防疫關鍵!醫師:絕不能輕忽身體「這4大異狀」

 
14.3k 人追蹤
追蹤
 
陳奕安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民眾除了靠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隔絕病毒,提升身體免疫力也是重要關鍵。急診科醫師吳昌騰今(10)日發文提醒,若身體經常感冒、常起小疹子、疲累、傷口癒合慢等4點異常狀況,表示免疫力可能下降了,需要特別注意。

吳昌騰指出,正常人免疫力下降時,感冒的次數容易增多,若發現自己經常感冒,就需要多注意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下降時,身上也容易起小疹子,雖然許多人都覺得,起疹子是體質問題,認為是過敏體質或不注意衛生所引起的,但其實這些症狀也與免疫力有關。

此外,吳昌騰表示,免疫力下降時,正常人身體容易疲累、乏力,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精神或提不起勁,還會因長時間超出負荷的工作,產生頭痛、失眠、全身肌肉酸痛等情況。

免疫力下降也會導致傷口癒合慢,吳昌騰舉例,若手指不經意被劃破,卻好幾天都沒有恢復,甚至容易再次裂開、出現傷口感染的狀況,就可能是因為抵抗力降低的關係,導致癒合能力隨之下降。

吳昌騰呼籲,雖然人體免疫力多半取決於遺傳基因,但日常的飲食、睡眠、運動等因素也非常重要。他建議,平時維持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多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盡量在深夜11時前入睡,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與品質,同時也要適量運動,多保持樂觀及好心情,對免疫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看更多【武漢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bit.ly/36PGP2b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護防疫祕招3】維生素C提升抵抗力 1/3芭樂贏過17顆蘋果

 
10.7k 人追蹤
追蹤
 
張雅淳
檢視相片
 
看著小女兒按照正確步驟洗手,李婉萍笑說:「老師真的教得很仔細呢!」(圖/張文玠攝)

身為專業營養師,李婉萍自然明白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孩子從小到大很少外食,「飲食上我會多讓孩子攝取維生素C來提升免疫力,例如青花菜、芭樂、棗子、苦瓜等等。」

其中李婉萍最推薦芭樂,「1/3顆芭樂所含的維生素C就達一天所需攝取量,而蘋果要吃17顆才能達到,相較之下,芭樂CP值相當高。」維生素D也同樣可提升免疫力,建議多曬太陽或補充相關保健品,李婉萍甚至從國外購買維生素D軟糖給孩子吃。再加上李婉萍的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習慣,所以抵抗力不錯,就算是冬天也常穿短袖,而且不會因此感冒。

李婉萍也擁有芳療師證照,所以防疫法寶少不了精油。「精油濃度當然不足以對抗病毒,但可以提升自身抵抗力。」黑胡椒、百里香、紫錐花、檸檬都是她隨身攜帶的精油,最近也會使用霧化器讓家中充滿精油,加強保護力。

檢視相片
 
擁有芳療師證照的李婉萍,隨身攜帶黑胡椒、百里香、紫錐花、檸檬等精油,最近也在家中使用霧化器搭配精油,藉此提升身體防護力。(圖/張文玠攝)

李婉萍說,開學後更要幫孩子做好自我保護的工作,學校、安親班其實並不會強制規定學生配戴口罩,但她還是會幫孩子準備口罩。「不過我很懷疑他們會好好戴著,相較之下,我覺得洗手比較重要,所以我也會準備小瓶酒精放在書包裡,隨時都可以清潔雙手。」正因為清楚接觸傳染的危險,所以孩子一回家後,第一件事也是立刻洗手,避免將病毒帶回家。

更多 CTWANT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漂白水一定要用冷水稀釋!護理師提供10大精準防疫指南

 
3.3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無論是口罩、酒精、漂白水都已經成為每個人家中必備的防疫物資,但看起來簡單的消毒、防疫背後,卻有許多被忽略的細節,一步做錯可能就會失去防疫的效果,甚至還有害。

為了釐清這些防疫的概念,香港大學護理學院也拍攝影片,提供10個防疫問答,希望幫助大家能更了解一些消毒的細節,達到精準防疫的效果。

一、熱水可以殺病毒,但熱水+漂白水無法消毒,反而有害!

雖然超過60°C的高溫可以殺死新冠病毒,但漂白水遇到熱就會分解,反而會釋放出大量的氯氣,可能會造成過敏、呼吸道受傷,或是氯氣中毒;即使都沒事,被分解掉的漂白水也沒有殺菌效果了。

建議使用常溫的冷水稀釋漂白水最安全,而且能保持效果。

檢視相片
 
1012

圖片來源:pexels

二、洗澡的時候不要開抽風機

因為之前香港有大樓傳出因為排糞管傳播,導致武漢肺炎疫情的消息,所以香港大學護理學院認為,在不知道居住大樓的排污系統是否有滲漏風險的情況下,為了謹慎起見,還是不建議在浴室開啟抽風機,以免病菌進入室內。

而新加坡針對「確診病人居住的負壓隔離病房」研究也發現,排氣口的風扇上的確有病毒殘留,表示風扇會攪動空氣中的病菌;如果真的要開抽風機,還是建議人不要在浴室、廁所內,並且把門關上,避免跟其他室內空氣混淆。

三、外出回家後,鞋子上可能會沾染病毒,記得進屋前先消毒。

鞋子的病毒比較容易被忽略,不過可在家門前放一塊浸過1:99稀釋漂白水的毛巾、地毯,進屋前先踏一踏殺菌。

四、外出後,外套要馬上處理

薄外套可以直接放入洗衣機清洗,如果是厚外套,千萬不要馬上放入衣櫃,要放在空氣流通的位置通風一晚。

五、每次外出回家後,一定要洗頭

頭髮容易沾染病菌,因此外出回家後,記得要洗臉、洗澡、洗頭,最重要是保持良好個人衛生,還沒清洗乾淨前,不要觸摸眼口鼻。

六、比起用道具按電梯,勤洗手更重要

使用小道具代替手指按電梯按鈕或是其他按鈕,的確可以避免手指接觸到病毒,但要一定要定時清潔小道具,不然反而成為更大的病毒來源。所以比起用小道具代替,其實勤洗手更重要,如果有勤洗手,其實用手指按電梯按鈕沒有問題。

七、比起戴眼鏡來預防病毒透過眼睛感染,避免揉眼睛更重要

而戴眼鏡也是一樣,雖然戴眼鏡可以預防病毒、飛沫噴到眼睛,但更重要的是,其實我們很常在不自覺中摸眼、揉眼,所以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千萬不可以觸摸眼口鼻,才是真的避免感染的方式。

八、比起用酒精噴灑消毒,更建議用抹的方式消毒

而使用酒精噴灑消毒時,可能會讓空氣擾動,帶動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建議最好先將酒精噴在紙巾或毛巾上面,再進行清潔。

九、手有3個地方最容易洗不乾淨

洗手時,指尖、大拇指、指縫間最容易洗不乾淨,建議按照「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洗手。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翻攝香港大學護理學院YouTube。

內外夾弓大立腕

  1. 手掌內、外搓洗乾淨
  2. 十指交錯洗淨夾縫
  3. 弓起手指搓洗手指背
  4. 搓揉大拇指與虎口部位
  5. 立起手指將指甲縫洗淨
  6. 最後要連手腕一起清洗

十、前2天曾有輕微發燒,今天已退燒,可出席同事的婚宴嗎?

由於病毒有潛伏期,若不確定自己是否帶菌者,不建議參與聚會。只要人人都注意個人衛生,就可以切斷病毒的傳染鏈。

文、圖/盧映慈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武漢肺炎專區不斷更新
武漢肺炎/似流感又可能無症狀!一分鐘內了解5大新冠病毒重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孕婦逐年增加 產前遺傳診斷補助更安心

 
62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大愛電視台灣醫療報導獎醫生,李裕祥(右)號稱台北慈濟醫院最會接生的醫師,從醫40年來接生超過1萬9千多名小孩;但是每一個接生數字的增加,卻是他用生命換來的紀錄。

國內婚育年齡持續往後遞延,依內政部107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0.9歲,而生育年齡為35歲以上者,較10年前成長2.5倍。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高齡孕婦除應定期產檢外,也要注意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以及早診斷與治療。

依據醫學研究統計,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亦指出,女性懷有唐氏症胎兒的風險隨母親年齡增加而提高, 35-39歲及40歲以上與25-29歲比較,懷有唐氏症胎兒風險分別為4.3倍和13.6倍,其他重要的染色體異常,如巴陶氏症及艾德華氏症亦有相同趨勢。

檢視相片

國民健康署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補助對象年齡在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如:經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高危險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該筆補助費用直接從產檢醫院自行負擔的費用中扣除,歡迎符合條件孕婦利用。

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107年34歲以上中有利用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者占62.4%(3萬6,879案),其中近3%診斷發現異常個案(2.8%;1,033案)。如果有生育遺傳相關問題,除由產檢婦產科醫師提供相關遺傳諮詢外,還可以洽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審查通過的14家遺傳諮詢中心(https://reurl.cc/8lQ19R)尋求協助;遺傳諮詢中心可提供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婚、孕前個人或家族遺傳諮詢等服務。

(資料來源:衛福部、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殺毒神器2】醫療口罩可復活? 關鍵是紫外線消毒再乾燥

 
10.5k 人追蹤
追蹤
 
財經組
 
59S的紫外線消毒袋目前已在各大電商售罄。(圖/永準提供)

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期間,台灣的醫療口罩儼然成為稀缺品,每人每周只能在藥局購得3枚,而日前有醫生在網路上分享,指出使用過的口罩只要經過紫外線燈消毒就可以重複使用,消息傳出後引起許多正反意見討論。

泌尿科醫師陳偉寶日前在網路上分享,指出拋棄式的醫療口罩經過紫外線消毒就可以「復活」,但前提是如果買不到新的,有新的總比舊的好,而在復活後的口罩不能給別人使用。

陳偉寶說,口罩要經過紫外線正反都經過半小時的照射,如果沒有醫學用紫外線,可以用烘碗機裡的紫外線燈替代,照射後的口罩放置在乾淨乾燥的環境下靜置3天以上就可以復活。

而現在紫外線相關產品已經不像過去這麼難取得,打開各大電商的網站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相對應的產品,根據各大電商內部調查,在防疫期間「紫外線」相關產品的搜尋率大增,銷量也上漲約三成。

更多 CTWANT 報導
【殺毒神器3】實測紫外線UVC殺菌 180秒細菌馬上「縮起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圖看懂免疫力失調的 6 大症狀

 
3.3k 人追蹤
追蹤
 
艾蜜莉

免疫力主要是幫助抵抗病毒入侵,所以當身體免疫系統失衡,不管是太強或太弱,都會影響全身上下、裡裡外外。導致免疫力失衡的原因可能是壓力、長期作息不正常、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運動量太少與飲食攝取不當所造成。根據調查,許多民眾在免疫力失調發生時,最常出現以下 6 種症狀。

免疫力失調的 6 大常見症狀

1. 腸胃失調

人體有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裡,因此當免疫力失調,腸胃症狀也會變多,例如經常脹氣、腹瀉、便祕等。

2. 過敏症狀

過敏是一種身體中的對抗反應,免疫細胞因為過度刺激而產生過度的發炎反應。

3. 慢性疲勞症候群

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神經緊繃、處於壓力、過勞的人身上,因為睡眠品質不佳或生活作息不良,影響了免疫力,因此經常感到非常的疲勞,感覺永遠都睡不飽。

4. 皮膚炎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可以隔絕外來的物質,如:病菌、髒空氣等。當人體的免疫力失調,會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保護能力下降,讓外來物質可以輕易入侵,進而引發免疫反應,產生症狀。

5. 感冒

經常感到壓力大、常熬夜、睡眠不足,會讓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變差、免疫系統衰弱,因此也就容易發生感冒。

6. 頭痛

壓力大、失眠等原因,會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失衡,也可能會在不同的器官產生不同症狀,出現在神經系統時,就會有頭痛的狀況發生。

※以上僅供參考,若有症狀造成長期的不適,建議就醫找出真正原因哦!

文、圖/艾蜜莉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提高五倍以上!
頭痛是哪裡痛?從頭痛部位看病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大蒜水、紅茶、醋「抗病毒」? 食藥署提醒傻傻喝恐出這問題

 
1.6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喝大蒜水、紅茶、醋「抗病毒」? 食藥署提醒傻傻喝恐出這問題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管是大蒜水、紅茶、普洱茶還是醋,就算心裡再害怕染疫,也別急著灌下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引發民眾恐慌,近來網路上出現大量抗疫偏方,甚至標榜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但食藥署一一出面闢謠,其中光是喝醋一項,就可能因為其酸鹼度pH值約為3,導致胃部不適。

食藥署強調,食用醋雖然為常見家用調味品,但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食用醋的酸鹼度pH值約為3,過量食用恐導致胃部不適,對於「多喝醋,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民眾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

網上還同時流傳「武漢肺炎,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以及「紅茶或普洱茶中所含成分茶黃素,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等說法,一樣被食藥署斥為無稽之談。

食藥署提醒,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上述食品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增加免疫力的偏方傳聞,不要再轉傳了,食品就是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

食藥署強調,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情形,出現發燒、咳嗽以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千萬不要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而對抗疫病首要就是「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平時勤洗手,並減少用手觸碰眼口鼻,才能遠離疫病。

食藥署說,將會持續蒐集相關謠言,並適時主動闢謠,民眾如接獲真假難辨的網路訊息時,可至「TFDA LINE@」服務選單中「食藥闢謠機器人」專區詢問,或到食藥署官網的「食藥闢謠專區」查詢,並將正確資訊轉傳給親朋好友,杜絕不實謠言散播。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看東西斜斜的「右眼卡住轉不動」 熟男竟是甲狀腺眼病變

藝文活動防疫全面升級! 文化部:發燒禁看表演、全程口罩+梅花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飲、按摩、香療 預防流感

 
316 人追蹤
追蹤
 
(作者翁淑賢就職於廣州中醫藥大學)
 
打噴嚏應用手帕摀住口鼻,以防止口沫四射。(本報系資料照片)

流感高發季節,易感人群應注意未病先防,除了日常起居飲食多加防範,以下這三招簡單的預防法不妨學一學。

茶飲法 薑棗茶:生薑5片,紅棗10枚,煎湯,趁熱飲。功效:溫中散寒,適合氣虛質、陽虛質、脾胃虛寒人群。

橘皮茶:新鮮橘皮50克,冰糖適量,溫水沖泡代茶飲。功效:健脾化濕、生津理氣,適合素體脾虛兼雜痰濕人群。

按摩法 鼻部按摩: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上下按摩50至60次,下止鼻根兩側。用力適度、緩慢,不宜過重過急,早晚各一次。功效:疏散風熱、通利鼻竅,適於易感冒、患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人群。

耳廓按摩:以拇指和食指合力由上而下按揉耳廓,共5至6次,最後拉耳垂3下,每日2至3 次。功效:耳與臟腑有密切關係,按摩耳穴,對相應臟腑有一定調治作用。耳廓按摩能增強體質,對預防流感有一定輔助作用。

香療法 中醫的香療法是運用芳香藥物揮發的藥味,作用於口鼻、肌膚、經絡穴位。感興趣的人們可咨詢中醫師,按以下的藥物組方,製作簡單的中藥香囊放在家中幫助疏風驅邪、芳香化濕。

藥物組成:荊芥穗3克、廣藿香3克、石菖蒲2克、蒼術2克、肉豆蔻2克、薄荷2克、冰片1克。材料:香囊布袋或小布袋、繩子、針線等。

製作:將上述中藥剪碎或者研碎,混合備用;縫製1個大小適中的袋子,將混合中藥碎放入,縫好袋子;將藥包放入小布袋中,用繩子綁緊袋口即可。

使用方法:將香囊懸掛在室內,或放置於容易聞到香味的地方,香味淡去後可以拆開再更換新藥物。功效:芳香化濕,適合易感冒人群。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憂鬱症 6周內篩檢最佳

 
2.8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3歲的小美生產後6周,向醫師坦承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念頭,她表示產後在家坐月子,丈夫及長輩雖有幫忙,但自己心情還是很低落,且過去有憂鬱症病史。醫師得知後,鼓勵小美的丈夫多帶妻子外出走動,並立即通報自殺防治中心持續電話關心追蹤。

親情加藥物治療 可快速走出陰霾
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醫師郭恬妮指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的最佳時機,建議產婦要面對,家人也要給予更多關懷照顧,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快速走出產後憂鬱陰霾。產後憂鬱症可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沮喪及產後精神病。

受身體荷爾蒙變化影響,婦女產後情緒低落人數比例最高,約有五成到八成都會有;產後沮喪發生率約一成到二成,大多在生產完三天後表現出來,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產後精神病發生率最低,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積極治療絕對有其必要。

郭恬妮醫師表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6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建議最佳時機,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內容包括十個問題,每個問題0至3分,若總分在12分以上,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就達到86%,個案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心理諮商或轉介精神科。

有產婦想傷害自己或小孩
以奇美醫院婦產部去年7月至12月針對近600名產後婦女住院評量統計,10至12分有24人、13分以上有7人,2人存有「我會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想法」。針對產後憂鬱患者,院方整合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科醫護人員和社工單位,給予適當治療和協助。產婦出院後亦會進行電話訪視,了解並關懷產後婦女返家後所面臨的困難,給予支持鼓勵。

郭恬妮醫師強調,治療產後憂鬱症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家人的照護十分重要,藉由親情關懷,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可以使患者較能迅速恢復正常人際關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好累、大腦卻轉不停,怎麼也睡不著?腦科學博士傳授你6招好眠術

 
4.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三采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三采文化】最近常常發生胸口像被大石壓住一般的疼痛,喉頭也常感覺有異物感,但去了心臟科跟耳鼻喉科做了許多檢查,醫生都查不出什麼大問題?

檢視相片
 
身體好累、大腦卻轉不停,怎麼也睡不著?腦科學博士傳授你6招好眠術

王太太的打扮雍容華貴,氣質溫柔嫻淑,講話總是輕聲細語,這天,他來診間找我,因為最近常常發生胸口像被大石壓住一般的疼痛,喉頭也常感覺有異物感,但去了心臟科跟耳鼻喉科做了許多檢查,醫生都查不出什麼大問題,於是建議他轉診到其他科尋求幫忙。

他剛進診間,我就注意到從他堅強的外表下所透露出來的疲態,還有他僵硬、緊繃的肩頸,他整個人聳肩、駝背地很厲害,於是當我更深入地詢問他睡眠和平常休息的狀況,沒想到,他竟然簌簌地哭了出來,就像打開的水龍頭,眼淚一直拼命掉,他十分不好意思地一直說抱歉,覺得很難為情,我遞給他幾張衛生紙,要他別擔心,先好好地哭,我笑說:「我這診間可是有魔力的,不少人的淚腺一進診間就像被魔法啟動一樣,你不是第一個不經意大哭的,別擔心!」

待他慢慢冷靜下來,他開始告訴我,其實無法好好睡眠跟休息的問題已經困擾他將近十多年了,結婚後就開始幫忙先生家裡的事業,負責公司的帳務及客戶間的聯繫,責任繁重,每天都需要接上十幾二十通電話處理事務,時常只有靠咖啡及零食、飲料度過白天。晚上七、八點回到家後又必須照顧兩個小孩,還要趕緊張羅小孩、先生的晚餐及隔日的便當,待小孩上床睡覺,就又要開始清潔碗盤及整理家務,結束已經是凌晨一、兩點左右,好不容易到了休假日,還要陪公婆及爸媽,他說自己就像是二十四小時從不關機的電腦。

最近開始,每天都覺得異常疲累,起床後往往還是感覺倦怠,上班開始會出錯,有時候登錯帳或記錯客戶的需求,搞得一團亂,也讓先生開始對他不諒解。偏偏晚上睡覺時,明明身體已經累壞了,眼皮都睜不開,但腦子就一直在翻攪及擔心明天的待辦事項,擔心東擔心西,往往胸悶心悸、呼吸不順、喉頭被掐住的感覺,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導致他睡前開始習慣性地焦躁不安,明明累了卻怎麼樣都睡不著。

身體累了原本應該能好好入睡,但時常我們的大腦跟精神狀態已經無法順利在睡前舒緩和放鬆,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不安穩,你也曾因為這樣導致白天慢性疲勞,感覺怎麼睡都充不飽電嗎?

檢視相片
 
身體好累、大腦卻轉不停,怎麼也睡不著?腦科學博士傳授你6招好眠術

【睡眠解碼】

在過去的保守時代,沒有人敢說出自己的疲勞,甚至還推崇阿信精神,好像坦承自己被疲勞所苦,是不風光的表現,但現在我們真的要好好重視疲勞的議題了,因為這可能是傷身又傷腦的「慢性病」,正在我們身上肆虐的結果!

什麼叫做慢性疾病呢?慢性疾病廣義的定義,就是身體不適的問題已經持續一年以上,而且這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社交與人際關係,且需要醫療上的協助與照護!所以慢性疾病不只是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而已,還包含了情緒及睡眠上的障礙,舉凡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淺眠頻尿、情緒低落焦躁、身體疲倦無力、容易健忘失神,都是現代文明的慢性病。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統計發現:美國有高達六成以上的人,都伴隨著慢性的疾病問題,甚至有兩成的人,會同時患有兩項以上的慢性病。為什麼慢性病會如此大流行呢?這和我們現今的生活、工作型態和飲食、作息,都有很大的相關性,而這些每日累積的情緒及壓力反應,會引起我們體內一個很重要荷爾蒙的分泌失調,就是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

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三階段

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皮質醇(Cortisol)就像是在我們體內,自然分泌的天然類固醇,根據我們的日夜節律和生理時鐘,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分泌曲線是動態變化的。

▼皮質醇正常分泌狀態:正常的皮質醇分泌曲線,早上是濃度最高的時段,協助我們在早晨甦醒,以及讓我們有戰鬥力去面對日常活動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到了下午,皮質醇濃度就會開始慢慢地下降,直到晚上,就會降到最低點,讓身體準備放鬆入睡。(如圖1的藍色曲線)

檢視相片
 
身體好累、大腦卻轉不停,怎麼也睡不著?腦科學博士傳授你6招好眠術

▼皮質醇的壓力分泌狀態:在我們遇到壓力刺激時,中樞神經系統會傳遞訊息給下視丘,活化內分泌及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壓力生理反應,當壓力成為慢性時,也就是持續時間過久,譬如超過三到六個月都處於高張的緊繃生活,這個調控血中「內生性」類固醇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傳遞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將持續過度活化,就如圖中的黑色曲線,皮質醇分泌異常的結果,到了夜間,濃度無法順利下降,所以你會一直處在身體很亢奮的狀態,甚至感覺到焦躁,也會開始反覆出現晚上無法放鬆或是睡眠的障礙,進而不斷地惡性循環。

近年研究更發現,當皮質醇濃度超標時間太久,會對海馬迴(Hippocampus)產生神經毒性,產生氧化壓力及β類澱粉蛋白毒性,導致大腦記憶中樞的神經退化,這個機轉,特別是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息息相關。

▼皮質醇的過勞衰竭分泌狀態:如果壓力狀況長期無法緩解,譬如像王太太這般積年累月的消磨和忍耐,再來皮質醇的分泌曲線就會變成圖中的白色曲線,也就是Burn-out的過勞衰竭狀態,這就像是蠟燭燃燒殆盡,這樣的人從早到晚,皮質醇濃度都會處在很低的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慢性疲勞症候群,導致怎麼睡都睡不飽的窘境,不管在白天或是晚上,整天毫無能量、情緒憂鬱、低落,厭世、無精打采,大腦像處在濃霧中,腦霧(Brain fogging)的情況導致專注、記憶、思考力退化,體內的生理時鐘和日夜節律會大亂,晚上有時候焦躁到完全睡不著,有時候卻必須睡上一天一夜,也不見得能夠恢復精神。

除了整日疲勞、睡眠障礙外,長期壓力調適不良,皮質醇Burn-out過勞狀態,還會引起體內代謝和腦心血管功能的失衡,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風險增高,這都會導致未來產生中風、心臟病跟失智的機會大大地提高。這就是為什麼,慢性疲勞和睡眠障礙千萬不能忍耐的原因,因為它們正在威脅你的身心健康和預期壽命!

【好眠Tips】

1 調整生活型態:劃分自己的時間及空間,讓自己有專屬的放空時間,睡前至少兩到三小時就要開始準備放鬆,不要讓自己到睡前最後一秒都還在忙家務或公事,睡前一直滑手機看 Line、看 Email,只會讓舒眠的情緒和褪黑激素跑光光。

檢視相片
 
身體好累、大腦卻轉不停,怎麼也睡不著?腦科學博士傳授你6招好眠術

2 給自己一個睡眠準備黃金期:睡前可以養成固定的放鬆儀式,譬如固定聽半小時到一小時療癒舒緩的音頻廣播,搭配一些輕柔的按摩、伸展運動,或是練習放慢呼吸,幫助自己靜心。

3 本書內的大人睡前故事:就是我為大家準備的睡前療癒音頻,內容設計適合睡前或夜晚聆聽,可以在書中掃描 QR Code 聆聽,每段都有三十到六十分鐘,聽著聽著,聽到睡著也很棒。

4 將睡眠列為生活第一要事:確保自己至少有七至九小時的完整睡眠,不要事事都犧牲睡眠來成全,晚睡又早起,甚至睡眠破碎分段,都是會對大腦和身心狀態產生不好影響的習慣。

5 學習與壓力共處:可以試著擬定更周全的工作、生活、睡眠與飲食計畫,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心,利用規律的時間規劃,降低預期性焦慮及情緒緊繃的情形,最重要的是,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學會保護自己,勇敢說「不」。

6 當出現整日疲憊感、無法專注、情緒低落沮喪,甚至影響到工作或生活狀況時,千萬不要用忍耐來度過,反而要開始注意生活中最基本的睡眠和飲食需求,是不是長期都被自己忽略了。避免攝取精緻甜食、加工食品、大量酒精,這些都會讓身體更疲勞,每天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像是慢跑、騎單車或快走,也可以增加腦內啡、血清素濃度,讓我們對壓力的耐受性提高、焦慮感下降及愉悅感上升。

本文摘錄自三采文化出版《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結合睡眠科學+ASMR聽覺療癒,讓你心安好睡(附ASMR療癒故事音頻+生活環境音QR Code)》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孩子的思考能力!理性溝通好過於大聲斥責,更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4.9k 人追蹤
追蹤
 
文章提供/世茂出版

【華人健康網文章提供/世茂出版】家長的經驗分享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母親,用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除自己的壓力,幫助孩子更有責任。

檢視相片
 
相信孩子的思考能力!理性溝通好過於大聲斥責,更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去年我的三個女兒(分別是六歲、八歲和十二歲)吵著新學年的開始,必須有「合適的」衣服、球鞋和配件,她們的要求超出我的負擔。

看到報紙夾了今年第一份開學用品的廣告,我召集家庭會議,要她們寫出所有新學期必須購買的東西。(我們還寫了一份「夢想購買」的清單,如果家人中了彩券)。我用最淺白的話告訴她們,我必須精打細算,才能讓她們繼續享有基本的生活需求,像是吃飯、有一片屋頂可以遮風擋雨。

她們先是抗議。後來又提出各種建議,從「我們自己烤餅乾,拿到附近兜售」到「你買縫紉機,我們自己做衣服」。最後,十二歲的潔西卡提出來的意見最受支持,「給我們錢,我們自己去買」。她甚至自願幫妹妹分配預算。

雖然我懷疑,卻答應了。後來我帶潔西卡去買衣服,幫她挑了一件有藍色圖案的毛衣,她立刻去看標價,並且說:「媽媽,不行。這件太貴了!」

以下的故事是一位母親,處理三歲女兒離開母親的焦慮。

別的媽媽把孩子送到幼稚園,愉快地說再見,只有艾莉森,每次我走向大門,她就開始歇斯底里,追著我,拉住我的手臂放聲大哭。我開始感到絕望,開學三個星期了,她還是不能適應。

一天早上我嘗試和她一起解決問題。吃過早餐我把她抱到膝蓋上說:「艾莉森,你很希望我在學校陪你,還有(注意,我說「還有」而非「但是」)我要去上班,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她面無表情地看著我。我說:「讓泰迪熊陪你去上學好不好?」她搖搖頭說不要。「讓你帶我的絲巾?」她還是搖頭,臉靠著我的肩膀,「我要你陪。」過了一會兒,「走吧,先抱抱。」

我靈機一動。我牽著她的手,親親她的小手,再閤起來。我說:「你帶著媽媽的親親,快點收起來。想媽媽的時候,再拿出來,好不好?」

她臉亮了起來。她把「親親」收進口袋。那天早上,第一次她自動讓我離開了。

檢視相片
 
相信孩子的思考能力!理性溝通好過於大聲斥責,更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以下的對話是一位父親的經驗,他十四歲的兒子被同伴逼著喝酒。

兒子傑克知道我對毒品和酒精深惡痛絕。最近我聽說他們放學後趁著大人不在,到某個人的家裡喝酒。我開車陪傑克去打籃球時,問他是不是真的。他不安地看著我,沒有立刻回答。

「你有沒有喝酒?」我問。

「喝過一次啤酒。」他說。

我來不及說什麼,他激動地說:「爸!我沒辦法!不喝他們會笑我。」

我本來要說:「別人叫你從布魯克林橋跳下去,你也跳嗎?」但我忍住,後來我說:「你受到很大的同儕壓力。」

「本來就是!」他說,「你知道他們笑那些不喝酒的人嗎?」

我告訴他,我瞭解他的為難,但是我也說:「你知道我恨毒品,喝酒也會上癮。即使到了法律上可以喝酒的年齡,我仍然不同意你喝酒。你不要我控制你,但是,我看到很多從小就喝酒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被酒精所控制,不能自拔。」

「那你要我怎麼做?」傑克很為難地說:「胡言亂語一番,說我不需要藉酒澆愁,我的生活很愉快?」

我說:「不行嗎?如何說不,才不會被同伴排斥?」

傑克聳聳肩,我知道他的意思。接著我們模擬他拒絕喝酒的對話。傑克認為最不會得罪人的是:「好,等會兒再喝。」如果對方不肯放過,就推說父母管得太嚴,「你不知道我爸,如果他聞到我的身上有酒味,他會宰了我,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傑克揣摩了一會兒,很高興地說:「爸,謝謝你。」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培養高自尊的對話練習:具體讚美與批評,不幫孩子貼標籤》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均3分鐘摸1次臉 勤洗手才能防病毒

 
1.8k 人追蹤
追蹤
 
世界新聞網

明尼蘇達州星壇報(Star Tribune)報導,防範接觸病毒的重要方法是避免碰觸臉部,尤其是嘴巴、眼睛或鼻子等部位,因為新冠肺炎病毒會短暫存留在各種物體的表面,如門把或欄杆,一旦雙手透過物體接觸到病毒,再碰觸自己的眼、耳、口、鼻時,就有很大的風險受到感染。

根據一項研究數據,每個人平均每一小時就會碰觸臉部23次,換算下來,大概每2.6分鐘就會摸一次臉部,因此勤洗手非常重要。

不過,明尼蘇達大學的傳染疾病研究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and Policy)的歐斯特何(Michael Osterholm)說,飛沫仍是新冠肺炎病毒散播的主因,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咳嗽時遮住口鼻,可能比不要觸摸到臉部來得有效。

針對民眾搶購口罩的情形,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建議只有生病的人或醫護人員戴口罩,事實上,這種手術用的口罩,只能擋住大型的唾液,並無法過濾病毒的小型分子。CDC也不推薦一般民眾戴3M生產的N95口罩。

CDC提醒,如出現可能感染症狀時,先不要到醫院去,要先打電話讓醫生,再由醫生判定是否應該到醫院檢驗,否則根據醫生指示在家休息即可。

明州衛生廳也不斷呼籲公眾要經常洗手,咳嗽時用手臂遮住,如果生病請待在家裡。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口罩悶住口鼻,呼吸困難、快窒息?中醫推5穴位輕鬆舒緩不費力

 
4.9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除了勤洗手外,民眾為了防堵病菌入侵,更是口罩不離身。不過,雖然戴對口罩有助防疫,但卻常讓人因為吸不到足夠空氣,而呼吸困難,甚至產生窒息感!且皮膚長時間悶在口罩下,還容易導致痘痘、粉刺叢生,可非常時期又不敢隨便拿下口罩,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中醫師表示,適度揉按5穴位,就是輔助舒緩的好方法!

檢視相片
 
戴口罩悶住口鼻,呼吸困難、快窒息?中醫推5穴位輕鬆舒緩不費力

長時間戴口罩讓人呼吸困難?進氧量下降是關鍵 2類人更要特別注意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長時間配戴口罩之所以會讓人容易感到呼吸困難,是因為戴口罩悶住口鼻會使民眾每次呼吸時,鼻子的進氧量下降。如果民眾配戴的口罩質地恰巧較不透氣,剛好又處在空氣比較悶熱、不通風的空間,在持續氧氣供給不足,更容易產生上述不適反應。

尤其是,本身就有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的朋友,相對於其他人更容易出現頭暈、呼吸困難的症狀,更要特別注意不宜長時間配戴。且口罩戴上一整天除了呼吸困難、有窒息感令人難受外,就連口罩下的皮膚也會因難以「呼吸」而導致痘痘、粉刺,甚至濕疹等多種皮膚問題接連報到。

預防戴口罩悶出問題 中醫師推薦揉按5大手部穴位,輕鬆舒緩不費力

事實上,中醫認為肺臟司呼吸,為一身之表,與大腸相表裡,而心臟主血脈,與小腸相表裡。故民眾若能適度按壓位於心、肺、大腸及小腸四條經絡上的穴位,對於暫時加速心肺循環,改善呼吸不順問題有一定益處。

檢視相片
 
長時間配戴口罩之所以會讓人容易感到呼吸困難,是因為戴口罩悶住口鼻會使民眾每次呼吸時,鼻子的進氧量下降。

因此,吳宛容中醫師特別針對長時間配戴口罩可能發生的上述情境,尤其是呼吸困難、呼吸不暢、有窒息感等問題,推薦位於手部,有利疏通相關上述提到經脈,輔助緩解相關症狀的5大穴位,提供給大家做為日常保養參考。每天按壓多次,兩手輪流按壓,每個穴位至少按壓5~10秒,即能發揮效果:

檢視相片
 
手掌掌心面向自己,另一手大拇指找到小指與無名指的中間,接著向下延伸到手腕橫紋的交接點,可摸到一條筋,筋內側凹陷處,即為「神門穴」。

★神門穴

經絡:手少陰心經。

找穴:手掌掌心面向自己,另一手大拇指找到小指與無名指的中間,接著向下延伸到手腕橫紋的交接點,可摸到一條筋,筋內側凹陷處,即為「神門穴」。

作用:神門穴除了有加強血脈循環的作用之外,其安神、定志的效果也極佳,適度揉按神門穴,能幫助發揮鎮靜心神、調節自律神經的功用。尤其是,近期因關注疫情而出現睡眠障礙問題的朋友,平時不妨可養成多按壓神門穴的習慣,來幫助放鬆。

檢視相片
 
尺澤穴位於在兩側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或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肌腱,肌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

★尺澤穴

經絡:手少陰肺經。

找穴:尺澤穴位於在兩側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或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肌腱,肌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

作用:適度刺激尺澤穴除了可清宣肺氣之外,因為它是肺經的水穴,故尺澤穴也是很好的補腎穴,定時按摩能通過降肺氣而補腎,達到輔助增加免疫力的好處,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

檢視相片
 
曲池穴位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即手肘向內彎曲處,按壓上去有痠重感即是。

★曲池穴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找穴:曲池穴位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即手肘向內彎曲處,按壓上去有痠重感即是。

作用:曲池穴是一切外感病均可應用的穴位,具有很好的清熱瀉火作用,且平時多按壓有助提升肺功能。

檢視相片
 
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近食指掌骨骨頭處。

★合谷穴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找穴:位於手掌虎口,近食指掌骨骨頭處。

作用:合谷穴除了可疏風散邪、增加免疫力之外,在中醫古籍《四總穴歌》中也曾有「面口合谷收」的記載,也就是說:「凡是頭部、面部的疾病,包含瘡、癬、疥、癩等,通過刺激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緩解」,因此適度揉按此穴,對於長時間配戴口罩引起的面部皮膚不適,也有輔助改善的益處。

檢視相片
 
小海穴的取穴方式為,將一手手臂掌心向上平舉後握拳,接著將手臂向內彎,手肘內側部尺骨鷹嘴突與肱骨內上髁間凹陷處即是。

★小海穴

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找穴:小海穴的取穴方式為,將一手手臂掌心向上平舉後握拳,接著將手臂向內彎,手肘內側部尺骨鷹嘴突與肱骨內上髁間凹陷處即是。

作用:適度揉按、刺激小海穴不只有利疏散外感邪氣,也有安定心情的作用。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吳宛容中醫師也提醒,非常時期想要防止病菌上身,除了勤洗手、公眾場合戴口罩,同時搭配適度的穴位按摩來疏通筋絡、舒緩不適外。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不熬夜,以及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更是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保健關鍵,只要民眾能落實好以上事項,自然能安心度過此次疫情。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都可以擋飛沫!一張表看懂效果好壞

 
3.2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為了防範武漢肺炎的疫情,許多人瘋搶口罩,但口罩的供給量在短時間之內還是沒辦法完全補足,食藥署就針對市面上的布口罩進行研究測試,發現其實對於阻絕飛沫、細菌也有一定的效果。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經過食藥署研究調查發現,其實一般民眾在開放空間、通風環境中,或是跟人距離1公尺以上,也不需要配戴口罩;但如果想要配戴口罩,卻又買不到口罩,其實可以使用布口罩來替代。「我們檢測的布口罩中,有些在經過清洗測試後,還是具有阻絕的能力,這就可以在一般情況下重複使用。」

布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都可以擋飛沫!一張表看懂效果好壞

由於不管是流感、肺炎,都會透過飛沫傳染,所以選擇能防止飛沫入侵的口罩,就是防疫的第一線。而一般常見的防疫口罩,就是醫療口罩跟外科口罩,但其實只要通過細菌過濾率的

  • 醫療口罩:第一級醫療器材,口罩結構共分為3層,外層是防潑水的不織布,可避免飛沫傳染,中間是靜電過濾層,能過濾細菌,內層則是吸水材質,可吸收配戴者自己產生的口沫。
  • 外科口罩:第二級醫療器材,口罩結構一樣是3層,但跟醫療口罩不一樣的是,有經過血液穿透性檢測,可以防血水;基本上, 如果只是要防止飛沫傳染,也不需要戴到外科口罩,但外科口罩同樣可以防飛沫傳染。

像是常用的過濾率標章,分別有3個:

  1. 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是指細菌過濾率
  2. PFE(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是微粒子過濾率
  3. VFE(Virus Filtration Efficiency)則是病毒過濾率

而只要通過BFE80%以上,就代表可以阻擋大部分的飛沫,而許多病毒在傳染時,都是包在飛沫裡、一大坨的散佈,這樣的量才足夠讓人生病;所以BFE的口罩在一般外出時也是可以使用的。

食藥署也建議,不論是具有防PM2.5、防霾功能或具有中間過濾層的布、活性碳口罩時,可由口罩包裝標示來確認挑選的產品是否合乎以下要訣:

  1. 口罩至少要有3層結構。
  2. 口罩的外層材質要緻密、中間層是不織布材質、內層要柔軟透氣。
  3. 細菌過濾率(BFE)80%以上

但如果是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或是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或是需要進出醫療院所的人,務必要配戴醫用口罩。

文、圖/盧映慈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武漢肺炎專區不斷更新
半數武漢肺炎患者不會發燒!台大學者推「自評表」1分鐘篩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完手又噴酒精=雙保險? 醫:恐讓防疫破功

 
39.1k 人追蹤
追蹤
 
莊雅婷
 
許多人會洗手後,再使用酒精消毒,認為可以有雙重防護。(示意圖。圖/TVBS)

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人人狂掃口罩、酒精等防疫商品準備長期抗疫。許多人會洗手後,再使用酒精消毒,認為可以有雙重防護。不過,皮膚科醫師指出,若沒有留意一些情況,恐會讓防疫破功,甚至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據華人健康網報導,對於洗手後再噴酒精,能否有雙重防護?皮膚科醫師胡怡萱表示,以皮膚科醫生角度來看,此行為是有點矯枉過正。

 

胡怡萱強調,「酒精僅是無法洗手時,暫時替代的清潔品,無法完全代替洗手。」此外,因酒精有刺激性,若過度使用將導致皮膚乾癢、緊繃或過敏、濕疹等不適,或引發接觸性皮膚炎。若情況更嚴重,指縫、指節處出現傷口,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

 

胡怡萱指出,想要遠離病毒,最重要的就是正確洗手。此外她也提出使用酒精消毒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酒精無法完全取代洗手

 

若手上有明顯髒汙或黏膩感、灰塵,建議以流動清水洗手方式為佳。當沒有肥皂、洗手乳、清水能洗手時,再使用酒精、乾洗手替代。

 

二、酒精濃度並非越高越好、用量要適中

 

75%濃度酒精就可以穿透病菌,導致病毒細菌死亡,並非濃度高越高越好。此外,用量要適中,不要只噴一兩下,要完整沾附雙手各處,以達最好的消毒效果。

 

三、噴酒精後要仔細充分搓揉

 

噴灑時,包括手心、手背、指尖、指縫、虎口、手腕等部分都要搓洗,搓揉到酒精揮發,才能徹底消毒。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提醒民眾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

「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更多 TVBS 報導
北市女發燒身亡!家屬控無檢疫 黃珊珊回應了
憂工作不保!滯湖北台人包機何時飛? 陸委會最新回應
男友手機放桌上該偷看嗎 網一語破盲點:先做好分手打算
近13萬瓶台糖75%酒精來了! 家樂福開賣日期曝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外線燈能滅菌 專家警示:勿照人體

 
47.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吳崑榆、洪琮翔、邱瑞揚/台中、南投報導

個人的防疫作為,到底是做對了,還是其實謬誤卻是做心安的。民眾為了防疫,都在添購或檢整防疫物資,不過被視為滅菌利器的「紫外線燈」,能照手機、手錶或餐具,但醫師專家都呼籲,紫外線燈絕對不能用在照射人體,因為這不僅會造成人體皮膚細胞、眼角膜受損外,嚴重的話還會致癌;還有哪些是民眾自認「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做了卻一點幫助都沒有的防疫作為。

檢視相片
 
專家呼籲,紫外線燈絕對不能照射人體。

打開紫外線燈,照手錶、照餐具就連手機也能放進去,表面沾附的細菌病毒,就用這個方法來消滅,但唯獨這個社區門口的天花板上,像這樣裝上一盞紫外線燈,直接照射人體,這可是萬萬不可以。

檢視相片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醫療用的紫外燈才會有殺菌效果,不適合照人或是照眼睛,都會造成傷害,皮膚傷害或者是眼睛的傷害。」

想要做好防疫措施,但就怕只是單方面自己覺得做得對,坊間就有將大蒜搗碎後,用滾燙熱水沖泡,這樣喝,能殺菌的說法,這樣做,似乎沒有醫學實證的根據。

中國醫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醫師何俊緯:「本身是沒有所謂防疫的一個效用。」

另外像是坊間流傳,鹽水沖鼻,這看在專家眼裡也算是「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檢視相片
 
專家表示,鹽水沖鼻毫無防疫效用。

中國醫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醫師何俊緯:「鹽水剛好碰到人體最脆弱的一個組織,你反而加速把身體外面的細菌,帶入到身體裡面。」

另外就怕造成碰觸感染,有的民眾進了電梯,避免用手指頭按下樓層或按鈕,就會用鑰匙代替手指頭,不過醫師對這個舉動也很有意見。

檢視相片
 
鑰匙代替手指頭按樓層按鈕,恐增加感染風險。

中國醫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醫師何俊緯:「鑰匙如果用了以後,它上面如果沾到細菌,或是沾到我們這次比較擔心的病毒,這樣子的方式,反而會增加(風險)。」

拿著消毒水就往身上狂噴,想把細菌病毒殺光嗎,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這個部位。

檢視相片

中國醫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醫師何俊緯:「意義上不大,因為最常會接觸到的地方,我們要勤做消毒的工作。」

如果沒有科學實證,又少了專家背書,有時候這些自覺有做好做滿的防疫作為,沒有加分,更沒有幫助,充其量暴露在另一種風險裡,只能算是「自我感覺良好」。(王韻涵整理)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吳怡農殘酷二選一!網美曝大批男女粉選:沉穩大叔
六都市長防疫表現民調出爐 韓國瑜拿第一名!獲65%支持
《蠟筆小新》中鏢!防新冠肺炎間自主隔離…好友探病隔玻璃
花式按電梯求生存!武漢肺炎自保小習慣 你中了幾項?

◤2/26~3/8寵愛女神節◢
👉保健美食3.8折起
👉清潔日用省省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動式防疫 醫生證實泡湯9大好處

 
47.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擴散,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是日常,大家也避免外出。但真的悶慌了,228假期去戶外感受新鮮空氣之外,泡溫泉也是不錯的選擇。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家庭醫學科與感管室主任陳家勉醫師在《溫泉健康研究室》一書中證實,溫泉有9大好處。是泡出高免疫力的好選擇。

檢視相片
 
醫界證實泡溫泉有10大好處,可被動式泡出高免疫力。(圖/亞太飯店提供)

泡湯=被動式提升免疫力 臺灣溫泉的九大好處

臺灣是溫泉之國,只是大家忽略已久。在新型冠狀病延燒的此刻,國內少有的溫泉醫師,已經研究溫泉20多年的陳家勉醫師表示,臺灣的溫泉多,除了彰化、雲林、澎湖之外,每一個縣市幾乎都有溫泉。泡湯有以下的10大好處:

1.泡溫泉可促進健康

日本研究認為,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以及癌症等生活習慣病患的身體,大約90%是處於一個不健康的氧化跟壓力狀態,而溫泉就具有將不健康的「氧化」狀態轉變為健康的「還原」狀態能力。

2. 泡溫泉可保暖身體。

身體只要暖和,末稍血管就會擴張,血液循環會變好,有助於緩解疼痛、消除疲勞。

3.泡溫泉可清潔身體。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會變得乾燥,而乾燥皮膚較容易發生搔癢,要防止這種情況,就是每天洗澡。而泡湯前後的清洗,更可以促進這樣的效果。

4.泡溫泉可放鬆身體。

39 ∼40℃的溫水可消除緊張,讓身心達到放鬆效果。一般的洗澡就具有這個功效,泡溫泉,對健康效益更好。

5.泡溫泉可減壓、放鬆心情

溫泉浴時常會讓人有一種心情放鬆的感覺,因為這個時候腦波中放鬆、愉快心情的α波數會增加。

檢視相片
 
醫界證實泡溫泉有10大好處,可被動式泡出高免疫力。(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6.泡溫泉可令皮膚有滑嫩美容效果。

不同的泉質,美容效果不同,

a.重曹泉(重碳酸鈉泉)具有洗滌、洗淨效果,可軟化皮膚角質層,如同肥皂的乳化作用般,將老化的角質及污垢清除,浴後,皮膚觸感滑溜。

b.明礬泉(含鋁的硫酸鹽泉)具有收斂肌膚的效果;

c.硫磺泉則可軟化皮膚角質;硫酸鈉泉具有保濕效果;

d.碳酸氫鈉泉除保濕外,尚可潔淨皮膚;

e.硫化氫泉不僅有去垢、角質新生(keratoplastic)與抗菌之特性,常用來治療輕度痤瘡(acne),更可除去油性及混合性肌膚上過多的皮脂(sebum)。

f.人工碳酸泉之淋浴除可同時去除頭髮及全身皮膚之污垢外,同時也可以收斂肌膚並改善頭皮之血液循環及髮質。

檢視相片
 
醫界證實泡溫泉有10大好處,可被動式泡出高免疫力。(圖/亞太飯店提供)
檢視相片
 
醫界證實泡溫泉有10大好處,可被動式泡出高免疫力。(圖/原水文化提供)

7.泡溫泉對瘦身減肥有幫助

在溫泉池中躺著不動就能夠達到減重的效果嗎?陳家勉醫師表示,持續泡白磺泉8 週(每天20 分鐘、每週5 天),泉溫39 ∼42℃的全身浴,有減重、降低BMI 值、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的效果。

8.泡溫泉可以改善失眠與增進睡眠品質

有研究指出,9 位健康女性於就寢前30 分鐘從事足浴或全身浴,她們的睡眠品質(主觀感覺)會比沒有接受浴療者更好,也比較容易入睡。

檢視相片
 
陳家勉醫師指出,泡湯可以提升免疫力,具有觀光與健康促進的雙重效果。(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9.泡溫泉可以提升免疫力。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而泡溫泉也是,可以預防或改善感冒症狀。

陳家勉醫師提醒,泡溫泉用餐的時機點很重要,因為用餐時,身體的血液會集中到腸胃道,以協助消化、吸收。用餐後就立刻泡溫泉的話,因為腸胃道還沒把食物消化完,但體內的血液又必須回應泡溫泉時全身周邊血管的擴張,而腦部相對缺血的狀態,結果就是頭暈與消化不良!所以,建議餐後泡溫泉,格1小時後再去泡,安全多了。

檢視相片
 
陳家勉醫師指出,泡湯可以提升免疫力,具有觀光與健康促進的雙重效果。(圖/原水文化提供)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武漢肺炎威脅下 臺灣得天獨厚的溫泉效益被看到了
抗疫泡溫泉好嗎?讓專業醫師告訴你 戶外、在家都可這樣做
武漢肺炎什麼時候緩解?臺灣醫生大膽預估這個時候
表特正妹「0防護泡湯」 傲人雪乳包不住…這視角超犯規

◤2/26~3/8寵愛女神節◢
👉保健美食3.8折起
👉清潔日用省省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比女易得武肺?高大成揭關鍵:女性有2支

 
24.2k 人追蹤
追蹤
 
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男性不僅比較容易感染武漢肺炎,而且致死率也比女性來得高,同樣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男性死亡率都來得比女性高。

 

檢視相片
 
國外研究顯示,男性較容易感染武漢肺炎。(圖/東森新聞)

 

男性真的比女性更容易感染武漢肺炎,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公布發現,研究顯示,武漢肺炎對年長者影響特別高,80歲以上死亡率達15%,可是10歲以下孩童是零死亡率,而對男性的威脅要大於女性,因為男性死亡率達2.8%。

 

法醫高大成點出死亡率男性高於女性的原因。

 

法醫高大成:「最重要是染色體的問題,因為我們女孩子染色體有兩支,它裡面就有很多可以製造抗體啊,可以抵抗外來的壓力啊,環境的問題就是靠這兩支 ,我們只有一支的話,就力量比較不夠。」

 

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武漢肺炎病毒感染群眾在性別上也會有差異,以2003年SARS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別是22%和13%。

 

檢視相片
 
女性懷孕讓體內激素變化,進而提高免疫力。(圖/東森新聞)

 

在對比2019年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所引發的死亡率男性也是高出女性,兩者間相差6個百分點,研究人員也研判,這跟女性的免疫力有很大關係,因為從演化學來分析,女性懷孕生子,讓體內的的賀爾蒙和雌激素產生變化,進而提高免疫力,才能將保護性抗體遺傳給下一代。

 

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其實大部分的感染症,看起來男生的死亡率都比較高,可能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就是男生的生活型態不好,抽菸比率高達50%,在大陸,而女生只有2%,所以會不會是生活型態加上共病症,使得男生死亡率比較高。」

 

檢視相片
 
男性生活型態不健康,導致慢性病纏身。(圖/東森新聞)

 

國內醫師也從臨床角度分析,男性生活型態不健康,導致慢性病纏身,當遇到相同病毒侵襲時,肺部受到的損傷,肯定會比較嚴重,自然也會有比較大致死風險。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傳台沒能力檢驗武肺?中央:已驗超過1.6萬件
放假前發燒!台大醫生猝死家中 檢警相驗釐清死因
有望下雪!連假兩波冷空氣來襲 這天降溫3至7度

新冠肺炎全球燒
防破口祭誘因 非法移工 將鼓勵主動投案
採檢標準升級 確診者3採陰才能出院
確診女看護病房網拍 要查怎出貨
跟著染疫足跡走 雙北忙消毒 巷弄不放過
人畜傳播?毛小孩驗出新冠病毒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只靠口罩!醫師提「5方法」抗疫 謝震武超驚訝

 
38.8k 人追蹤
追蹤
 
廖子盼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延燒。(示意圖/TVBS)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已逾7萬人確診,造成人心惶惶,腎臟科醫生江守山表示,社區感染一定會來,隱匿感染的人那麼多,這是跑不掉的事情,不過不要忘記,新冠肺炎僅是2%致死率的疾病,98%的人得了還是會好,關鍵在於本身的免疫力,江守山也提供5個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江守山表示,社區感染一定會來。(圖/翻攝自YouTube《新聞面對面》頻道)

江守山在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中舉出香港火鍋案例,香港大家族整桌19個人一起吃火鍋,其中11個人確診,超過一半,不過另外8個人卻沒「中獎」,「你的免疫力到最後才是硬道理」,江守山認為,不能老是依賴口罩、洗手,大家還是要建立自己的免疫力。

 

主持人謝震武詢問,現在短時間內要怎麼建立免疫力?對此,江守山表示,其實要增強免疫力有很多方法,第一,要睡眠充足,每天要維持7小時的睡眠,7小時睡眠以下的人免疫力會低下。第二,要吃得好,不是吃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優質蛋白,可以拿來做抗體,不要吃糖,精製糖吃下去,白血球睡覺睡5小時,因此要調整吃的食物。

 

 
江守山提醒,新冠肺炎僅是2%致死率的疾病。(圖/翻攝自YouTube《新聞面對面》頻道)

江守山指出,第三,冠狀病毒有固定模式,冬天到了會多起來,因此也有人說要多曬太陽,提高維生素D,美國還做了一個介入型研究,發現有吃維生素D的人在冬季的呼吸道感染就降低三分之二,如果真的不曬太陽也可以吃維生素D。

 

江守山表示,第四,日本的研究指出要拒絕上呼吸道感染,「你回家就要漱口,為什麼?因為所有的病毒不是有你細胞的鑰匙,它侵入你的細胞,它要鑽洞、要敲門,所以它附上去需要一點時間,所以你只回家去給它吐掉」,日本研究也提到,不管是用水、鹽水、優點加水,漱口水、茶,這5樣都有效。

 

 
江守山分享提升免疫力的5大方法。(圖/翻攝自YouTube《新聞面對面》頻道)

最後,江守山說道,以色列、日本、芬蘭研究都指出,只要每天洗熱水澡,拉高體溫就不利於冠狀病毒的感染,研究中還提到,如果1週洗4次以上的熱浴,病毒感染可以降到6成。這一番話令謝震武驚呼「哇!那我多洗幾次!」江守山表示,41度5分鐘就算足夠的暴露量,這個也不用花什麼錢,溫泉和泡澡也有效,不過泡溫泉不能跟別人一起泡,而是要泡個人湯。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提醒民眾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

「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更多 TVBS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抗新冠肺炎不能只靠免疫力!專家指出「營養力」是另外的關鍵元素

 
3.1k 人追蹤
追蹤
 
王芊淩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免疫力成為自身修復關鍵議題,不只是如口罩、酒精、防護設備等體外保護成為民眾搶購的重點防護物資,提升免疫力,補充體力的營養充分供應的補給品,也成為眾所關切的話題。而這樣的關注項目也由新冠肺炎的患者擴大到醫護人員。

 

抗新冠肺炎不只是「免疫力」,「營養力」同等重要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表示:目前各項醫療團隊針對新冠肺炎的療法,都指出除了藥物外,提升病人的免疫力,靠自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是此次醫療的重點,但是在免疫力之外,營養力則是另外一個不可缺的關鍵元素,因為營養熱量關係器官正常運作的維繫,如果熱量不足就不能維持器官正常運作,有可能到時候功虧一簣。

李松欽以一間公司來比喻,假設人體是一間公司,器官就如同電器,而熱量就是電力。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供應運作,就會發生跳電的情況營養力是身體運作核心關鍵,靠的就是攝取的營養素,這些才能提供骨骼、肌肉成長需求,好的營養力才有好的免疫力,第一步就從日常生活飲食開始就要做到「均衡飲食」。

不僅是病人如此,其實治療患者的醫護團隊更是如此。李松欽表示,最近發生許多醫護團隊也遭受感染的例子,而且人數愈來愈多,這原因並不完全是防護不夠,畢竟在醫院的SOP都很完整,主要原因是大量病患湧入,醫護人員不足,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和工作份量大幅提升,沒有時間休息,有些醫護人員連用餐的時間都沒有,這樣怎麼可能有體力照護病人?更不必提有免疫力對抗無所不在的病毒了。

李松欽說,根據一項為期11年的回顧性研究,基於4000多萬例住院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適當的營養,特別是高熱量比例的口服營養補充可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費用,同時減少30天再如院的風險,由此可見營養力的重要性。也因此不只是病人需要補養素,連這次大量投入在武漢肺炎的醫護人員都需要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必須補充營養。

除了口服營養補充外,如何打造自身的營養力呢?李松欽提供了4項膳食原則: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exels

李松欽:打造「營養力」四大膳食原則

一、食物量夠,不代表熱量夠

營養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許多人都認定有吃進去就好,但吃一碗白飯和一碗稀飯,兩種熱量和營養是完全不同。李松欽說明:「假設一個30歲的成年人,一天就是要有1800大卡,才足以供應身體的需要,而每天所需運作的熱量其實是定數,如果你沒攝取到,他就得從身體儲存的量拿來。」

依照人體的需求都是先拿出脂肪、不夠再拿蛋白質,久了連心臟的肌肉都拿去當燃料,再來就會引發器官衰竭。李松欽解釋:「像許多插鼻胃管的患者,明明都有灌入蔬菜打的汁,但為什麼患者還會一直瘦,就是因為熱量不足,引發營養不良。」

雖然感覺吃了一大堆東西,但量大不等於熱量多,當熱量不足就沒有辦法維持正常身體的功能運作。

二、不同對象,不同食物攝取量

李松欽指出,每個人需要的營養,依照每個人狀況不同,需要的也會不同,像是孕婦就需要比較多的鈣、蛋白質。以目前現狀來說,因病毒造成的疫情,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患者更需要額外補充,他們要把營養力顧好,才有體力有好的免疫力。

李松欽說:「像是大陸的醫護人員一整天穿著防護衣,甚至反覆穿,吃飯時食物上很有可能都沾上病毒了。」因此要在短時間內、盡快攝取足夠的高蛋白,獲取足夠的營養素。

例如像是病人的胃口並不好,在只能吃那麼多的情況下,每一個食物選擇更為重要,所以有些人才會選擇高濃縮的食物,如同太空人上外太空吃的食物一樣,雖然一點點卻得到充分的營養。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pexels

三、平衡飲食狀況

雖然強調要均衡飲食,但均衡是指一段時間平均值,並不是單就一餐。因此假設今天因為聚餐吃太油,明天就可以吃的清淡一點,昨天如果吃太多肉,今天就可以選擇多一點蔬果。

李松欽說明:「每個營養素吃下肚後,最後都會變成最小的單位,轉換成熱量,補充到身體每個器官,提供我們不同的身體細胞,因此各種營養都要攝取,讓器官擁有他要的營養素,像是大腦就很喜歡葡萄糖。」

四、多吃「自然食物」非食品

「食物」指的是各種新鮮的蔬果、五穀、堅果類、魚類和肉類,不是經過人工添加物的食品,李松欽比喻:「只是吃自然食物自然排便也會增多,因為可能有豐富膳食,更重要的自然食物裡頭,可能含有未知的營養素。」

就像正常人可以吃完一條鱸魚湯時,就已經獲取足夠的蛋白質、omega 3,除非像是開刀的人吃不了,才需要額外利用營養素補充。一般人透過良好飲食習慣,就能從自然食物中攝取到各式維生素等營養。

李松欽補充解釋:「營養力就是健康,而免疫力就是人的財富,要有足夠熱量加營養素,打造出最好的身體狀態。」

  • 李松欽理事長小檔案
  • 現職: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
  • 專長:癌症營養處方、營養諮詢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流感、腸病毒、肺炎一起來!4招打造免疫力、養出不怕生病的小孩
一家人怎麼吃提升免疫力?營養師:各色蔬果補充多元「植化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5免疫危機 3秘訣提升免疫力

 
2.8k 人追蹤
追蹤
 
 
上班族5免疫危機 3秘訣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研究人員認為,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力也比個性較內向的人好,所以紓解自身壓力、培養良好人際關係,對提升免疫力也很重要。免疫系統,就如同國家的軍隊,守衛著人體的健康,將有害的細菌、病毒排除在外,要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與其聽信偏方,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藥物,不如由飲食、生活習慣做起,替自己的身體打造不生病的免疫防線。

上班族常遇到的免疫危機
免疫力危機1─密閉空間
除特定的工作內容,多數上班族工作的環境,都屬於密閉的冷氣辦公室,如果抵抗力過低,只要空氣中存在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就會感冒。撐著病體上班時,感冒引發的鼻水、噴嚏、咳嗽,不僅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也會成為傳染源,將感冒傳染給同事。

免疫力危機2─缺乏運動
上班族的活動範圍,多局限在家庭和辦公室之間,在辦公室裡也局限在狹小的辦公範圍內,運動量較學生時期減少許多,新陳代謝也因此而變得緩慢。長久累積下來,身體代謝廢物、毒素的效率變差,免疫力也容易隨之下降。

免疫力危機3─營養不均衡的外食習慣
經常外食的上班族,容易吃得過多、過油、過鹹,外食的餐點中,又多以肉類為主,蔬菜水果的攝取量往往不足;再加上吃飯時間緊湊,常常狼吞虎嚥地解決一餐,或是無法定時用餐,腸胃消化功能因不良飲食習慣大受影響,無形中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的情況。

免疫力危機4─沉重的工作壓力
上班族沉重的工作壓力,也是使免疫力降低的因素之一,人只要持續處於緊張的情緒下,就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且為了對抗壓力,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使血壓上升、肌肉收縮,但另一方面也會抑制抗體形成,進而削弱人體的免疫力。

免疫力危機5─接觸傳染病機率高
如果是必須往返國內外的白領階級,對免疫力的傷害更是雪上加霜,這類族群不僅壓力高於其他上班族,頻繁與外界接觸,更增加罹患傳染病的機率。

增強免疫力的秘訣
增強免疫力祕訣1─抓住運動的機會
現今有些上班族流行騎腳踏車上班,到公司後只要簡單梳洗、換一套衣服,就可以神清氣爽地開始工作,既能省下交通費,還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通勤的上班族,也不妨在上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再快步走到辦公室,讓新的一天有個活力十足的開場。回家時也可提早一站下車,緩步走回家,沉澱一天忙碌的思緒,好好放鬆自己。走路的過程中,可以加大手部的動作,乘機舒展筋骨。
上班時,可以趁著到茶水間或洗手間的空檔,簡單地伸展一下身體,不管是甩手、抬腳還是轉脖子,都能讓淤塞的血液循環得到紓解。

增強免疫力祕訣2─外食也有好選擇
選擇外食的餐廳時,盡量選擇菜色較多變,烹調方式較簡單、較不油膩者;每天記得要多吃水果,若真的不方便去菜市場購買水果,也可到便利商店買小包裝的水果。
由於上班族壓力較高,每天又要面對電腦等高輻射的科技產品,飲用足夠的水分,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

增強免疫力祕訣3─適時放輕鬆
「壓力」是損害免疫力的最大殺手,再忙碌的人,也應盡量避免將工作帶回家,讓自己在睡前有一段放空的時間,以卸下白天的壓力,在夜晚徹底放鬆休息,隔天才能精神飽滿地面對更多挑戰。另外,適時利用假期慰勞自己,無論是在國內或到國外遊玩,或只是待在家裡,都要避免打開電腦處理公事。休假時仍處於緊繃的狀態,即使假期再長,紓壓的效果也有限。

上班族避免感冒小祕訣
1.多吃蔬果
2.室內多開窗通風
3.多做運動
4.多喝水

(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抗病菌 噴酒精不如濕洗手

 
28.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鄭國樑/報導
 
學童平時在校勤於洗手,對於洗手口訣及要領非常嫻熟。記者尤聰光/攝影

消毒

酒精》可殺新冠病毒 對腸病毒效果差

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醫師林芸合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手部衛生產品,使用最多的為酒精與乾洗手液,主要成分為乙醇(ethyl alcohol)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其作用機轉為破壞細胞膜,讓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對病毒則是作用於外套膜上。

所以,像流感病毒為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就有效;但是沒有外套膜的病毒,像腸病毒,用酒精、乾洗手的效果就不好。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的RNA病毒,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依其作用原理是有效的。

氯己定》抗菌效果持久 但無法殺新冠病毒

林芸合說,市售常見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手部抗菌產品的消毒液,用在皮膚消毒的濃度為0.5%~4%,其作用機轉是破壞細胞壁及蛋白質變性,此類產品的優點是可維持持續抗菌的效果。不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報告指出,氯己定已經確定不能消滅新冠病毒。

次氯酸》藉水解過程 達到消毒效果

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次氯酸水的產品,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次氯酸水產品可藉由水解過程轉化成次氯酸(HClO),達到消毒的效果。

林芸合提醒,不同成份的產品,用途功能也不同,民眾應依照需求選購,建議可選擇GMP廠商且通過衛福部檢驗核可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

另外,有些產品可直接使用,有的需要稀釋再使用,應確實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注意用途及濃度稀釋比例,並且不可任意混搭或添加其他溶液。使用時應避免接觸到人體的眼鼻、口腔黏膜及食物。

要提醒的是,次氯酸水暴露於光線下會失去殺菌效果,須以不透光瓶子妥善收藏。也要避免孩童取用誤食,造成危險。

Q 酒精殺菌,75%效果優於95%?

A 消毒應該使用75%的酒精而非95%,原理為何?又該如何稀釋?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高級感控護理師羅瑞瑜表示,酒精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死亡,但在使用時並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的高濃度酒精雖然可以將細菌的表面蛋白凝固,但只作用於外層,對某些細菌來說,它的內部仍有活性。

羅瑞瑜說,一般酒精消毒的有效濃度為60~80%,因此建議民眾若是購買95%酒精,可以用4:1的比例稀釋成75%酒精,也就是4份濃度95%的酒精,相對加入1份量的水稀釋後使用。

酒精容易揮發,建議稀釋過的酒精應盡快使用完畢,且酒精易燃,使用和存放都要遠離火源和高溫。

洗手

濕洗手》有效預防交互感染

有一說,肥皂洗手比用酒精消毒效果好?聯新國際醫院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正確洗手是使用肥皂或洗手乳,藉由搓揉動作,用水沖洗時將細菌病毒帶走。在沒有水的地方,才會選擇以乾洗手方式洗手。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優點是方便,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部如有明顯髒汙,還是需要用水洗手(濕洗手)才能清潔。

桃園市衛生局、聯新國際醫院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衛教資料,正確洗手方法的口訣是「濕搓沖捧擦」5步驟,分解動作是:把手淋濕、手抹肥皂或洗手乳搓洗手心手背至少20秒、再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至於醫療人員的洗手口訣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見右圖)。

Q 洗手後可擦乳液嗎?

A 不停洗手,手好乾,擦上乳液會影響抗病毒效果嗎?到底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答案是可以的。羅瑞瑜表示,洗完手會感覺皮膚乾燥,原因是洗手過程會將皮膚上的油脂帶走。洗手之後手是乾淨的,只要乳液是乾淨沒有汙染的,可以使用乳液進行手部保養,以紓緩皮膚乾裂。如果洗手是為了要料理接觸食物或是塗敷藥膏,建議做完之後再擦乳液。

更多udn報導
曾靠葉克膜搶命 星星王子還原當年康復關鍵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病毒發源地 早在去年11月人傳人
南韓為何連2次防疫失敗? 網:2致命文化難改變
鈣含量是牛奶3倍 春季補鈣推薦吃這款當季蔬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玩小孩!小心罹嬰兒搖晃症

 
2.7k 人追蹤
追蹤
 
 
這樣玩小孩!小心罹嬰兒搖晃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的情形常常是因為寶寶哭鬧不安,而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讓小孩安靜下來時,因氣憤或挫折的情緒導致失去控制,將小孩緊抓抱起劇烈且無數次快速地搖晃嬰兒,此為「嬰兒搖晃症候群」,後果可能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甚至死亡。發生的年齡從新生兒至4歲都有,大部分病例發生在1歲前。

造成嬰兒搖晃症的7個危險動作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反覆將小孩拋向空中,例如「拋高高」遊戲。 把嬰兒放在大腿或膝蓋上用力晃動,例如「搖到外婆橋」遊戲。 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乘坐時未依規定使用的汽車安全座椅。

搖晃可能造成出血或神經傷害
嬰兒(特別是新生兒),頭部組織尚未發育完全、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囟門沒有閉合,小腦袋就像是易被破壞脆弱的豆腐,受到不適當搖晃時,可能會出現看不到的損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督導長劉文琪表示,寶寶的身體比例與大人不太一樣,頭通常佔了身體全長的1/4,加上3個月前的寶寶脖子和腦部柔軟且脆弱無力,脖子內部重要的各種組織(如管控呼吸反應的頸椎)卻又非常重要,若不當的搖晃(特別是如拋接等上下方向搖晃)導致受傷,便極有可能使寶寶於未來出現發展遲緩的現象。

嬰兒因被搖晃造成腦部更被扭曲和壓迫,造成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
(1)腦部的表淺靜脈連結著腦部和硬腦膜,而硬腦膜緊貼在顱骨內側,當這橋樑靜脈受到牽扯而超過它們的彈性張力時,就會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
(2)腦部撞擊到頭顱骨的內緣,造成腦組織直接的受傷。
(3)腦部深層的組織和神經纖維,在劇烈搖動時被破壞斷裂。
(4)嬰兒被搖晃時停止了哭泣也停止呼吸,使得身體特別是腦部氧氣的供應不足,進一步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的傷害。
(5)受傷的腦細胞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腦組織的缺氧更嚴重或直接造成腦細胞破壞死亡。

嬰兒搖晃症的臨床症狀
除了劇烈搖晃會造成嬰兒或寶寶受傷,其他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當孩子發生搖晃症候群時,身體會出現非常不舒服徵召,寶寶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尖銳的哭鬧、不安煩燥的情緒,若伴隨四肢無力、腦部不自主放電而出現的抽筋狀況,甚至是昏迷、嗜睡、不停流口水、嘔吐、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心跳過慢都應盡快就醫,並把觀察到的所有細節告訴醫師。嚴重者可能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常合併的發現有視網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

後遺症如:失明、癱瘓、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腦性麻痺、動作發育遲滯、癲癇。後續可能需安排許多復健,如物理、職能及語言等治療,長期仰賴藥物控制癲癇,造成孩子生活適應、自我照顧能力、自我形象、情緒、人際、學習等問題。

安全抱小孩 避免無法挽回的遺憾
小兒科醫師叮嚀家長,大部分嬰兒在出生後數個月內會有情緒不易安撫或哭鬧的情形,大人要學習如何處理,不管任何理由絕對不能搖晃小孩。抱寶寶時,頭、脖子、背部要維持一直線,一起移動,大人雙手同時托著寶寶的頭與背,切記一定要把頸部支撐好,避免頭部劇烈搖晃。萬一不小心真的搖晃了嬰兒,切記要立刻送醫,就診時一定要告知醫師,及早診治有助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及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另外,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健康99網站「嬰兒搖晃症候群」動畫影片(https://youtu.be/NqvdMtmtkbc),讓照顧者更清楚了解其成因及症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最強解毒劑!5 種食物幫助「防癌、抗PM2.5、提高免疫力」

 
3.1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日常生活吃的食物、用的東西、呼吸的空氣中,總是會有些有害成分,這些成分進入身體裡,就會形成「氧化壓力」而造成自由基;當自由基數量太多,就會去攻擊人體的蛋白質、脂質、DNA等細胞基本組成物質,引起全身的不舒服,最後讓細胞老化、死亡,或是癌變。

所以要預防疾病,或是扭轉老化,最重要的就是「清除自由基」,而想要清除自由基,就要讓身體產生「抗氧化」的環境。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freepik

人體自然產生的解毒劑GSH,不只可以防PM2.5,還可以改變容易罹癌的體質!

肺癌是國人第一名的癌症,而其中最可怕的致癌因子之一,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見、但會鑽進肺部把肺破壞掉的「PM2.5」。不過其實人體自然會產生可以幫助對抗PM2.5的解毒劑,也就是「GSH」,只要吃對食物、讓身體自然合成GSH,就可以擁有對抗癌症的「抗氧化體質」。

而身體中最重要的抗氧化元素之一,就是GSH(麩胱甘肽)。在人體負責毒素代謝的肝臟、腎臟中,GSH的濃度特別高,不但可以清除自由基,還可以幫助肝、腎的細胞排除毒素:甚至能幫助肺部清除掉致癌的PM2.5,打造「防癌體質」。

檢視相片

簡單來說,GSH有3種功效:

強力的抗氧化劑:GSH除了自己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之外,也能調動身體整個的抗氧化系統,讓其他的抗氧化素發揮正常的功效。

良好的解毒劑:GSH在肝、腎中,可以幫助清除殘留藥物、農藥、重金屬、輻射危害等。

優秀的免疫力調節劑:當GSH的濃度只剩下正常值的70%,身體就失去免疫反應,但如果GSH充足,免疫反應會特別強大。

吃這5種食物,可以讓身體製造更多「GSH」

  1. 硫化物:
    1. GSH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可以幫助身體合成GSH。
    2. 富含食物:十字花科蔬菜、蘆筍、洋蔥、蒜、韭菜、蔥等。
  2. 硒:
    1. 能協助GSH進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本身也是很良好的抗癌物質,能刺激白血球的生成,及引發癌細胞自殺。
    2. 富含食物:堅果、海鮮、肉類等。
  3. 維生素B6、B12:
    1. 可以作為引導GSH進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同時也是維持身體細胞正常運作的輔酶。
    2. 富含食物:紅肉、雞蛋、內臟等。
  4. 維生素C:
    1. 本身就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幫助清除自由基。
    2. 富含食物:芭樂、柑橘類、奇異果等。
  5. 維生素E:
    1. 本身就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幫助清除自由基。
    2. 富含食物:白芝麻、黑芝麻、葵瓜子、茶油、橄欖油、亞麻仁油、菠菜、蛋黃等。

這幾種營養素可以作為GSH的原料,也可以輔助GSH的功效,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營養素通常在高溫烹煮之後會流失,建議要避免油炸、煎炒的烹調方式,可以改用生食,或是水煮的方式替代,才能補充足夠的營養素。

參考資料

Glutathione metabolism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resistance

微笑藥師網:口服穀胱甘肽可否被身體吸收?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體溫升 1 度免疫力翻 5 倍! 5 種方法讓你「暖身」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罩荒、酒精荒?遠離新冠肺炎 醫生這樣做 記者 米狄亞 報導2020/02/15 20:17 小 中 大 圖/TVBS提供 新冠肺炎隨著一波波的感染,確診人數還沒有趨緩的跡象!同時,美國正遭到第二波季節性流感侵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流感統計資料也指出,從2019年10月流感季至今,因流感死亡人數也達到了56例。這2種傳染病雖有許多症狀相同,但還是有簡易的判斷方式。不同於SARS,新冠肺炎症狀不顯著時,就有傳染力,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更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基本上檔不住」,可能成為常態流行病! 面對新冠肺炎的來勢洶洶,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專家跟醫生,教大家該如何防範這種傳染病,以及民眾面臨酒精跟口罩荒的同時,要怎麼做才能遠離病毒危害!   目前對於COVID-19的認知,主要以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為主。當帶有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因為咳嗽或打噴嚏,將病毒噴入宿主眼睛或口鼻,就有感染的風險。飛沫顆粒約是 6微米左右的微粒,這些顆粒因為大且有重量,所以沒辦法飛得很遠,一般來講,大約2公尺內,會有被飛沫傳染的可能。此外,如果接觸到患者口沫噴撒的物品,之後又再接觸眼、口、鼻,也會造成傳染。另外,最近提到的 「氣膠傳染」,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也補充解釋,氣膠通常泛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固體或液體。當醫護人員幫病患插管時,會有一個正壓打進去,此時就可能會噴出更小微米的飛沫。江坤俊提醒,防飛沫的大微粒,一般的外科口罩就可,防氣膠這種小微粒才需要N95, 所以才會一直跟民眾宣導,不需要戴到N95,N95應該留給像感染科這種前線醫療人員使用。基隆長庚耳鼻喉科醫師楊濟匡表示,布口罩因爲無法完全阻隔飛沫,所以沒有防疫功能,完全不建議。有些人會將外科口罩外面,墊上一層布口罩,濕了就趕快更換,增強口罩使用率,這方法在口罩荒的現在倒是可考慮。 圖/TVBS提供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之際,讓很多人一出現咳嗽症狀就害怕!其實一般的感冒症狀是以上呼吸道為主,譬如說鼻塞、流鼻水、喉嚨痛。新冠肺炎的上呼吸道症狀,相較於感冒沒有那麼嚴重,反而是以乾咳或是四肢痠痛、發燒為主,因為症狀與流感有些類似,所以偶爾會搞混。相較於2003的SARS,是發燒之後才有傳染力,且傳染性在發病後第二週比較強,所以會有警覺性;新冠肺炎則是潛伏期比較長,而且在症狀不明顯時,就具有傳染力,患者很有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圖/TVBS提供 針對現在酒精大缺貨的情況,想要居家消毒,也可使用漂白水取代!漂白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因此可以達到消毒殺菌殺病毒的功能。江坤俊表示,貨架上漂白水還很多,大家不妨買來使用,尤其是大面積的環境消毒,氯系漂白水便宜又好用。假設你是要清洗馬桶的話,請你用1(漂白水)比10(一般用水)的比例。如果是要清洗一般的環境的話,就用1(漂白水)比100(一般用水)的比例。   圖/TVBS提供 要了解更多「新冠肺炎」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health/1277331?from=Copy_content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洗手少1動作 研究證實:細菌增加84%

 
38.4k 人追蹤
追蹤
 
張中宜
 
示意圖/TVBS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口罩、酒精等防疫商品都大缺貨,不過除了戴口罩外,洗手也是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之一,對此,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就提醒,洗手後一定要把手擦乾,因為先前有研究就發現,若洗手後沒有馬上擦乾,潮濕的手上所附著的細菌量,會比洗手之前增加達84%!

 

根據早安健康報導,施文儀表示,手掌掌紋、手指指紋的溝槽及手指甲縫隙等都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因此若洗手後沒有將手擦乾,容易沾黏懸浮在空氣中、殘留在衣服、器具表面的細菌,導致洗完手反而更髒。

 

據了解,振興醫院先前就曾對此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洗手後沒有「擦乾」這個動作,潮濕的手附著的細菌量,比洗手之前增加達84%,至於原因為何?研究認為主要原因是自來水、肥皂或洗手乳內都含有細菌,所以洗手後一定要擦乾,才能順便把細菌帶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