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努力做人一年未懷孕 醫師揭這些症狀

 
42.2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36歲鄭姓產婦,自32歲結婚就希望能懷孕,但努力1年卻一直無法如願,所以到鄰近婦產科診所檢查,發現輸卵管異常,因此開始尋求各醫療院所進行多次試管嬰兒,卻都無法成功受孕;經親友介紹到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進行治療,經該中心主任汪文生醫師診視與檢查後,確診個案因輸卵管阻塞合併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以平時的月經也不正常。

檢視相片

▲孕婦(圖/資料照)

汪文生醫師先開立藥物讓個案進行調經,促使患者擁有正常規律的月經,讓卵巢能夠正常排卵,經由半年左右的調經後,開始進行試管嬰兒治療與胚胎植入,終於順利懷孕,並於今年八月底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男寶寶。

鄭女與家屬非常感謝汪文生醫師的治療、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團隊人員的鼓勵與陪伴,以及婦產科團隊的細心照顧,特地在做完月子後送來數十盒的油飯,希望醫護人員也能感受到喜悅氛圍。

檢視相片

▲汪文生主任(中)手抱鄭姓產婦產下的滿月男寶寶(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汪文生醫師表示,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女性通常會因為輸卵管阻塞或粘黏、骨盆腔粘黏、子宮腫瘤、子宮先天性畸型或異常、子宮內膜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泌乳激素過高症、雄性激素過高症、黃體期缺乏症、婦女年齡年齡過高、體重過重或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懷孕。

檢視相片

▲汪文生主任與技術人員找尋健康卵子(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汪文生醫師表示,個案經檢查評估後,進行試管嬰兒來受孕,先經過誘導排卵的步驟,以手術從卵巢取得卵子,然後讓精蟲與卵子在培養皿中自然受精,之後在第三天或第五天把胚胎植入子宮內以完成受孕。

汪文生醫師呼籲,若夫妻結婚之後,一直有正常性行為關係,而且沒有採取任何避孕的措施,但超過一年以上,仍然沒有懷孕的跡象,就應到婦產科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與治療,並配合療程,才能夠有機會一圓生子的願望。

檢視相片

▲汪文生主任與技術人員看胚胎情況(僅一張共用)(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雙11吃爆!牛排、海南雞飯買一送一 11家餐飲優惠攻略
腹瀉疫情創3年新高!專家:秋天吃鍋當心「這件事」
手搖飲、速食不離口 小四童肝指數爆表、患脂肪肝炎!
紅藥水、紫藥水為何漸漸消失?真相竟是這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婚一年未懷孕 應就醫尋找不孕之因

 
2.6k 人追蹤
追蹤
 
 
結婚一年未懷孕 應就醫尋找不孕之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名36歲鄭姓婦人,結婚時就希望能懷孕,但努力1年卻一直無法如願,到鄰近婦產科診所檢查,發現輸卵管異常,平時月經也不正常,開始尋求各醫療院所進行多次試管嬰兒,卻無法成功受孕;來到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由汪文生主任進行治療,成功在八月底,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男寶寶。

不孕症原因很多 對症治療成功做人
汪文生主任說明,鄭女因輸卵管阻塞合併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先開立藥物進行調經,促使患者擁有正常規律的月經,讓卵巢能夠正常排卵,經由半年左右的調經後,開始進行試管嬰兒治療與胚胎植入,終於順利懷孕,讓夫妻倆相當感謝。

汪文生主任表示,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女性通常會因為輸卵管阻塞或粘黏、骨盆腔粘黏、子宮腫瘤、子宮先天性畸型或異常、子宮內膜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泌乳激素過高症、雄性激素過高症、黃體期缺乏症、婦女年齡年齡過高、體重過重或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懷孕。

加強不孕夫妻服務及研究 因應各種不孕因素
目前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團隊經由醫療技術與協調合作,加強不孕夫妻的服務及研究,以利提升受孕率,協助不孕症之夫妻,在醫療技術上,給予協助與心理支持。另外因應不同的不孕因素,施行不同的不孕症治療技術,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單一精蟲顯微注射、囊胚植入術、輸卵管整形、冷凍胚胎、精子冷凍等。

汪文生主任表示,個案經檢查評估後,進行試管嬰兒來受孕,先經過誘導排卵的步驟,以手術從卵巢取得卵子,然後讓精蟲與卵子在培養皿中自然受精,之後在第三天或第五天,把胚胎植入子宮內以完成受孕。

夫妻結婚逾一年未懷孕 應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治
汪文生主任呼籲,若夫妻結婚之後,一直有正常性行為關係,且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超過一年以上,仍然沒有懷孕跡象,就應到婦產科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與治療,並配合療程,才有機會一圓生子願望。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注意!腺病毒疫情恐爆小流行

 
2.6k 人追蹤
追蹤
 
 
爸媽注意!腺病毒疫情恐爆小流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是各種流行性疾病與呼吸道感染好發時機,常見的如咽喉炎、中耳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哮吼、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以及細菌性的感染,如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近期氣溫變化大,社區監測顯示「腺病毒」檢出數增加,疾管署呼籲民眾仍須做好個人衛生習慣。

腺病毒比例超過流感病毒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11月3日至11月9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69,396人次,近期趨勢穩定;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持續低於流行閾值;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佔90.7%。另社區呼吸道病毒監測顯示,呼吸道陽性檢體中,腺病毒所佔比例(40.5%)超過流感病毒(35.1%),且較近3週檢出數增加。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9成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腺病毒為引起一般感冒常見病毒,常引起呼吸道疾病、結膜炎、腸胃炎等,雖罕見引起重症,對民眾健康威脅較流感輕微,但仍可能引起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在嬰兒、免疫力差、有肺部或心臟疾病者為感染腺病毒出現較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

做好個人衛生 保護自己與他人
民眾仍須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如:保持手部清潔,落實勤洗手,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之距離。出現類流感症狀,應配戴口罩,落實生病在家休息,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疾管署表示,今年提供之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四價,自11月15日起各公費對象將分批接種,開打時程分別為:11月15日起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呼籲符合公費接種條件之民眾依接種時程儘快接種,即可於流感疫情高峰前獲得足夠保護力;另亦鼓勵未具公費接種資格之民眾,可自費接種一劑流感疫苗,保護自己及家人。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腺病毒讓孩子突然高燒40度!1週感染人數增加1倍、該怎麼辦?

 
647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天氣日夜溫差大,不只是流感,許多流行病毒也趁這個機會開始大肆傳染。兒科醫師楊為傑在臉書粉絲團「白袍旅人」上表示,最近發燒到攝氏40度以上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開始進入「腺病毒」的流行期,特色就是會有高燒,提醒爸媽們要注意孩子在外的防護力。

 

腺病毒到底是什麼?

日夜氣溫差異大,孩子穿多了也不行、穿少了也不行,是最容易被病毒、細菌傳染的時間。而疾病管制署的呼吸道病毒分離統計資料,流感從上上週的25例降到上週13例,疫情逐漸控制住,但腺病毒卻從8例增加到15例,明顯要進入流行期。

檢視相片

楊為傑在臉書上分享自己診間的觀察,發現最近「天天都有發燒到40°C的孩子」,但症狀不是典型流感的症狀,流感快篩也都呈現陰性,而且症狀除了高燒之外,還會合併肚子痛、眼睛紅,反而是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很不明顯,而且伴隨頸部兩側淋巴結腫大。

檢視相片
 
照片檔 ID:612409562

照片檔 ID:612409562

「這就是典型的腺病毒感染。」楊為傑說,腺病毒的感染特徵就是「孩子狂燒」,可能每隔 4-6 小時就燒一次40°C,而且會燒3~5天,讓醫師跟爸媽們都會很緊張。

 

腺病毒(adenovirus)

腺病毒是一種可以感染人類「黏膜」的病毒,所以最常出現在呼吸道、腸胃道的感染,而腺病毒共有超過50種以上的病毒血清,所以可能會重複感染,症狀也都不太相同,但共同特徵是「發高燒」。

共同症狀:發高燒,一般至少會燒3~5天,但常常燒超過7天。

特殊症狀:肚子痛、眼睛紅、扁桃腺化膿、頸部淋巴結腫大。

併發症:不常有,但高燒不退可能會讓免疫力下降,再去感染其他的病菌,尤其是可能併發細菌性感染。

傳染力:潛伏期為2~14 天,主要透過飛沫(如咳嗽或打噴嚏)、直接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與患者握手,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或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尤其是在學校,很容易就一個傳染給另一個。

 

腺病毒怎麼對付?

雖然發燒本身不會對孩子造成後遺症,但一直高燒,也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問題,尤其腺病毒的症狀跟其他的疾病非常類似,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疾病警訊。

像是高燒有可能是細菌感染,拖久了會造成腦膜炎、可能致死;而高燒、伴隨眼睛紅可能是川崎症造成,川崎症病毒會攻擊心臟,造成急性心臟病,所以在發燒第一時間還是建議帶去醫院,請醫師做評估。

檢視相片
 
iStock-480217214

iStock-480217214

而要不要吃退燒藥其實因人而異,如果孩子很不舒服,吃退燒藥也沒關係,如果覺得狀況還好,也可以用自然的退燒法,也就是多喝溫水、注意保暖。

另外,腺病毒也可以進行快篩,雖然沒有特效藥,讓爸媽們心裡有個底、知道可能會高燒5天,只要好好的補充水分、好好休息,等到燒退了之後就會慢慢慢好起來,也會比較安心;不過還是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症狀,因為腺病毒還是有可能伴隨細菌感染,即使確認是腺病毒感染,也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

  • 食慾不振
  • 活動力下降
  • 高燒時夢囈
  • 呼吸困難
  • 意識混亂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小小感冒卻用上心臟葉克膜 看懂重症徵兆才能救命
孩子發燒別急著退燒 一張圖了解6種特殊症狀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癌、助減肥、抗菌...紅龍果好處超多!營養師:因為含有「這個營養素」

 
3.9k 人追蹤
追蹤
 
信傳媒編輯部
檢視相片

紅龍果是仙人掌科的植物,外表宛如一團炙熱的紅色火球,營養價值也很高。(圖片來源/sharaku@photoAC)

紅龍果是仙人掌科的植物,外表宛如一團炙熱的紅色火球而得名。紅龍果果肉為豔麗的紫紅色,主要是因為富含特殊營養素--甜菜紅素(Betalains),甜菜紅素的來源主要來自3大食物:外型似番薯的甜菜根、澎湖必吃仙人掌冰以及今天要介紹的主角紅龍果,一起了解它所富含的營養價值。

紅龍果中的營養價值不斐,與我們所熟知的抗氧化劑「多酚」、「兒茶素」、「維生素C」相比,0.5公克的紅龍果萃取物分別相當於86.1毫克之總多酚化合物、2.3mg的兒茶素及2.9mM維生素C當量。(如表一)

檢視相片

表一:紅龍果萃取物分別相當於86.1毫克之總多酚化合物、2.3mg的兒茶素及2.9mM維生素C當量。(圖片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除了上述抗氧化特性之外,紅龍果之呈色乃是來自甜菜紅素,根據研究,甜菜紅素為一種植物性天然色素,被發現具有抗氧化、預防癌症、抗脂質過氧化及抗菌的效果。

1.抗氧化:研究顯示,來自紅甜菜的甜菜紅素比一些花青素(如:  cyanidin-3-O-glucoside and cyanidin)具有1.5~2.0倍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而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測定值比維生素 C 高出約 3~7.5倍,是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劑。

2.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甜菜紅素可誘導內源性細胞抗氧化防禦機制,使人體受到保護,抵禦外來的氧化傷害。

3.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對肥胖個體的體內實驗發現,來自紅甜菜汁和薯片的甜菜紅素抑制中性粒細胞氧化代謝,顯示可能具有應用於高脂血症的治療之潛在性。

4.抗菌:以紅龍果萃取之甜菜紅素,發現能抑制廣泛的抗菌譜,但關於其微生物抑制的文獻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證明抗菌活性的具體機制。

營養師小叮嚀:

雖然研究顯示紅龍果有許多好處,但多以動物實驗為主,應用在人體上仍需更多人體試驗才能佐證,另外其含鉀量每100公克為219毫克,若因疾病需要限制鉀攝取者應留意。

又紅龍果偏寒涼性,哺乳期應酌量攝取,因個人體質而異可能影響乳水分泌量。而若您吃的是白色火龍果,一樣可從去除外皮、保留內皮的方式,吃到營養超值的甜菜紅素喔!

 

原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 營養師 張格瑀,本文轉載自《彰基院訊電子報》

 

更多信傳媒報導
角落看台北》午夜萬華:縱行於白晝之間 被迫舊換新的傳統市場
不只食物...連空氣都含「塑化劑」!民眾如何預防PM2.5?醫傳授3招自保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各地多雲 東部零星雨、西部溫差大
人口危機 2050年跌破2000萬
女曬「防蟑5招」 釣出更強秘訣
釘子戶奇觀 老屋不拆變分隔島擾交通
40人吃3千稱廟會總幹事 老闆傻眼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中醫教你溫肺復氣化痰濕!甘草乾薑湯溫暖全身止鼻水

 
8.1k 人追蹤
追蹤
 
陳懿琳(葉蔻Echo)(歌手、合格中醫師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陳懿琳(葉蔻Echo)(歌手、合格中醫師)】

喝下甘草乾薑湯,全身暖了,鼻水不流了



舉凡課本上所提到的條文、所形容的症狀及用藥,我都逐一去體會、學習應用。其中,由東漢張仲景撰寫的《金匱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所提到肺中冷的症狀及用藥,讓我感觸最深,文字如下: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首先,讓我們從「吐涎沫」開始認識中醫,《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五液是淚、汗、涎、涕、唾,五種人體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統稱,分別由五臟所化生,我們將之稱為「五臟化五液」。

在這裡,吐涎沫是嘔吐涎水清沫的意思,指的也就是五臟代謝失常的分泌物,因身體內水飲(編按:指臟腑病理變化過程中的滲出液)阻滯所致,它們都是人體水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如脾臟功能失常的病理產物,是多涎(口水),而肺臟功能失常的病理產物,則是多流涕。

中醫認為,「積水成飲,飲凝成痰」,水溼積聚過多就會變成「飲」,飲聚集久了,慢慢會變化成「痰」;清稀的稱為「飲」,較為濃濁的稱「痰」。

根據《金匱要略》記載,「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水飲的主要病根就是寒冷,須以甘草乾薑湯溫陽化飲、溫肺復氣,就是用比較溫熱的藥來化開水飲,恢復肺部的元氣,但要注意病情變化──「喝了之後是否會口渴?」,若喝下湯藥會發熱、口渴,就不能用此藥,必須再觀察患者體內的寒熱及津液的變化,並且依其症狀分配寒熱藥物的比例來改善。

在反覆推敲的思考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症狀與此條文相似,是肺中冷的症狀,故以甘草乾薑湯(又名二神湯)來調理身體。

凡事總要試試看才知道,我的思維到底對不對,與書上所講的是否符合,所謂「神農嘗百草」,而有《神農本草經》,我也要親自實際試試看,才能體會其功效所在。甘草、乾薑,是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的東西。甘草的性味甘,生用甘平、炙用甘溫,因能調和諸藥,而有「國老」之稱。乾薑性味辛溫,可以溫暖脾胃虛寒,溫散肺寒、化痰飲。

去菜市場買老薑,再抓一小把甘草,自製緩解鼻水養生飲!下一頁分享實測效果給您!


於是,我去菜市場買老薑,用大菜刀拍一拍,拍到稍微碎裂即可,然後再抓一小把甘草,放入沸水煮約十五分鐘,等味道出來了,就倒一杯來喝,心裡滿是好奇:「喝下去是什麼樣的感覺?」。雖然從來沒試過,但「甘草」、「乾薑」這兩味藥物平常也吃過,所以更加好奇它的味道。

我鼓起勇氣、一口接一口的喝下去,此時的感受真的很奇妙──從咽喉慢慢的嚥下,漸漸的感受到整個胃及胸腔都暖和了,鼻水竟然也止住了,突然間莫名感動。

▼乾薑加甘草,能強化胃腸機能。

對於初學者的我來說,此次體驗感受非常震撼。甘草、乾薑,這兩味藥物,竟然能立刻改善身體的症狀,大醫家(醫聖張仲景)的智慧著實令人佩服。不僅學識淵博,還寫出如此深奧的醫書,讓後人學習,令我讚嘆萬分與感動。

此條文在臨床上給予我許多用藥的警惕,現在一般人吃東西都是寒熱不拘(喜好冰品涼飲、冷食、辛辣物、炸物),飲食沒有節制且生活作息不規律,再加上情緒的波動及氣候環境因素等,因此身體寒熱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更要經常注意才行。

正所謂「有是症用是藥」,每次在為患者看診時,我也一定會事先詢問患者吃藥的情形,或是會不會覺得口渴等問題,因為注意患者身體寒熱的變化,在病情的掌握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本文摘自《學中醫,救自己》/陳懿琳(葉蔻Echo)(歌手、合格中醫師)/大是文化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檢視相片
 
甘草乾薑湯強化腸胃機能止鼻水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生病誰照顧? 民團爭勞工有薪照顧假

 
5.8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小孩生病誰照顧,民團爭勞工有薪家庭照顧假!若小朋友生病,家長雖可請「家庭照顧假」,卻會被扣薪,影響家庭生計。婦女新知基金會聯合各民團日前至立法院,訴求勞工比照公務員有薪7天照顧價。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莊喬汝呼籲,政府應提供普及平價的托育公共化服務,並督促企業打造友善職場的勞動政策,減輕家長的負擔。

公務員和勞工不同調 照顧假大不同

《性別工作平等法》自2002年上路,勞工和公務員「家庭照顧假」卻不同調,去(107)年公務員的家庭照顧假改為每年有薪7天,但勞工每年7天「家庭照顧假」併入事假來計算,並不給薪。

家總副主任張筱嬋表示自己也是家長,當孩子感冒時需要請假來照顧,長照家庭的照顧者同樣也需要請假,所有家庭成員包括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時,勞工雖然可請休7天的家庭照顧假,但在煩惱家中老小費用之餘,請假卻要被扣薪,誰還敢多請假?希望政府要讓勞工家長看得到、也用得到。

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指出,她是宜蘭的家長,宜蘭的薪資大多僅約3萬元,如果孩子感染腸病毒就要休完7天的家庭照顧假,還要被扣薪大約5千元,非都會區的家庭薪資普遍不高,5千元對他們而言是很大一筆錢。她要求政府不僅該給勞工家長有薪假,還要提供更多托育服務,給人民完整的生育政策。

照顧假看的到請不到 爭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成員李佳紜表示,目前有「家庭照顧假」的制度,但是在一般公司,勞工是「看得到用不到,不但不支薪,請了還會被扣考績」。現實狀況是,許多育兒家庭只有一份主要收入來源,在家庭中全職育兒的那一方,不單是要負責照顧病童,甚至時常被孩子傳染,更別說是單親家庭以及弱勢家庭,主要照顧者所承受的壓力是加倍的。

民團呼籲,各黨應盡快在選前完成「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的修法,兩大黨總統候選人也該回應這項民意的訴求。企業更要善盡社會責任,政府也要督促各企業落實法規的要求,並鼓勵企業提供比法規更優厚的勞工福利,例如增加有薪休假天數或提供企業托兒措施,減少勞工家庭的育兒負擔。

【延伸閱讀】

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 乾癬性關節炎不再卡關

呷老、停經易骨折? 提早補鈣防骨質疏鬆

基因檢測速解碼 婦癌專家攻克晚期卵巢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養胎對症下藥 絕對專業開方

 
1.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很多人以為,孕婦不能吃中藥,否則會影響胎兒。執業中醫師蕭善文昨日表示,門診中常有婦女詢問懷孕後能不能吃中藥?會不會影響胎兒?其實用藥端視情況而定,但若是川七、薏仁、當歸、紅花等中藥,就應慎用或忌用。

蕭醫師指出,有些孕婦懷孕後常出現便祕、蕁麻疹、起癢疹、過敏反應、胸悶刺痛等常見不適症,通常這些症狀可用中藥加以改善,而且中藥也能調理安胎、改善害喜或水腫,但是先決條件必須由中醫診斷,針對個別體質、症狀、問題對症下藥,否則或多或少都可能影響胎兒。

蕭醫師指出,有些中藥不適合孕婦服用,如川七等活血化瘀類中藥容易影響子宮收縮,所以孕婦不可服用;薏仁可以利溼消腫,必須慎用,胎氣弱的孕婦服用後可能導致早產或流產;當歸可以活血,不可大量使用,服用太多當歸的話,容易造成孕婦燥熱;紅花也能活血,倘若服用太多恐將引起流產。

從懷孕時間點來看,胎兒到了四到十二周正逐漸形成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四肢與五官等,到了十二周以後,則是胎兒生長階段,因此,婦女懷孕前三個月,服藥時都必須相當謹慎、小心比較好。

很多民眾也常對中藥、西藥併用感到疑惑,服用時間隔開2小時以上即可,基本上經由合格中醫師診斷後開立的中藥方具有安全性。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

 
2.6k 人追蹤
追蹤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是諾羅病毒好發的季節,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6,558 人次,全國近四週(第41至44週)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55起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食物、接觸以及飛沫 都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
諾羅病毒是一群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可感染人類而引起腸胃道的發炎。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加強消毒與清理 以降低病原傳播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疾管署提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此外,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女性停經、育胎會改變體內循環系統

 
1.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婦女懷孕之後,生理狀態常有明顯變化。執業中醫師蕭善文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不論婦女原本體質屬於哪一種,婦女懷孕之後常會產生一些變化,主要是受到月經停止來潮、孕育胎兒時改變體內循環系統等,進而導致孕期出現血不足、氣偏盛等生理特性。

蕭醫師指出,婦女懷孕早期階段,受妊娠影響造成荷爾蒙分泌改變,這時候孕婦容易產生精神倦怠、噁心、嗜睡、反胃、頭暈、身體水腫等症狀,胃口也可能受影響,等到孕婦開始出現血聚於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等生理變化,才會產生不適症狀,還好大部分症狀可望自然消失。

到了懷孕中後期階段,孕婦可能會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這時候就必須改善脾功能,中醫認為,脾土健運,胎孕自然可保,倘若孕婦想要安胎保胎,就必須重視運脾原則,讓脾功能正常地運作。

蕭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婦女子宮卵巢功能不良,懷孕早期就可能發生腹痛、異常出血、腰痠等症狀,像這種情況治宜和胃降逆、補強腎氣、強壯筋骨。除了孕吐、吐酸水、胃灼熱等症狀,有些孕婦可能伴隨精神焦慮、情緒低落、身體燥熱等症狀,像這種情況治宜疏肝解鬱。

中醫認為,胎兒生長來自父精母血,也就是婦女懷孕時常常透過血液輸送營養給胎兒,久而久之容易產生陰血虛,進而促使腸胃津液不足導致便祕,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影響懷孕,促使血壓升高,甚至引起早產。

像這種情況可使用輕微潤下作用,或是補養中焦脾胃之氣的中藥材。另外,倘若婦女懷孕早期就罹患感冒,適合服用紫蘇改善症狀,紫蘇性味辛溫,可以香溫散寒、寬中消痰、順氣安胎,能夠起到治病與養胎並重,又不用擔心藥物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病》嬰兒頭總側一方 可能先天歪脖

 
1.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王輝丹】

如發現小嬰兒頭總往一個方向轉,五、六週大時還在頸部肌肉內摸到腫塊或脖子兩側摸起來不太一樣,有一側比較硬的感覺,這些都是「先天性肌肉性斜頸」常見症狀。俗稱歪脖子,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肌肉異常,為單側的胸鎖乳突肌有攣縮或纖維化的現象,臨床表徵包含頭側彎至患側,以及下巴旋轉至對側肩膀,所以寶寶的頭才會轉向同一個方向。大多是良性病灶。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高景涵表示,如果在嬰兒出生一個月內發現狀況並開始治療,百分之九十八的寶寶在治療一個半月後幾乎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如果超過一個月後才發現並開始治療,則需要持續治療六個月;如果寶寶出生六個月後才發現,則需要九至十個月治療時間,且較少能達到近乎正常的關節活動度。

新生兒的面頰或下巴,會因在子宮內長期受肩膀或胸骨壓迫而下陷及不對稱,這並不是斜頸,應注意滿月時是否有臉不對稱或單側扁頭的現象,如右耳較貼近右肩,臉轉向左或頭頸傾向左側,臉轉向右方等疑似斜頸症狀,千萬別猶豫,儘早尋求專業的醫師診治。

先天性肌肉性斜頸嚴重度可分成七個等級,「保守治療」時包含熱敷、超音波治療、按摩、被動伸展運動、主動加被動運動、改善擺位、貼紮治療等方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媽咪一定要知道!這些疾病,照超音波也看不出來!

 
4.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原來有這麼多種胎兒的疾病,照超音波時都可能不會被發現!」有哪些疾病在照超音波時一定或可能不會發現?超音波的準確度會受哪些因素所影響?照超音波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超音波照得更順利?照超音波時肚子被壓得好痛,怎麼辦?

檢視相片
 
準媽咪一定要知道!這些疾病,照超音波也看不出來!

一定看不出來的疾病

代謝疾病

如果胎兒有代謝異常疾病,懷孕時照超音波是一定無法發現的,因為代謝問題要等出生後才會慢慢出現,有些可以透過新生兒篩檢來檢驗。

功能性問題

高層次超音波主要是判斷「胎兒身體結構」是否正常(部分主要器官與外觀可見,但不是身體所有器官結構都看得到),例如:可以看到有眼睛,但不知道視力如何;可以看到有耳朵,但不知道聽力如何;或是有看到胃,但不知道消化好不好。

精神、心智等問題

例如:寶寶的智商、未來發展是否遲緩、有無自閉症等,超音波也無法看得出來。

胎記

胎兒有沒有胎記,也是照超音波一定無法發現的。此外,超音波也無法取代羊膜穿刺,無法藉由照超音波判斷有無染色體的異常。

檢視相片
 
準媽咪一定要知道!這些疾病,照超音波也看不出來!

超音波的限制與可能看不到的疾病

超音波為安全的非侵入的篩檢工具,結果僅供參考,並非最終診斷與確診,檢查的敏感度有其限制。有異常而可被超音波篩檢出的機率大約為60~80%。

胎兒發育的階段不同

照高層次超音波的建議週數為22~24週(因為這個週數會看得比較清楚,如果等更大週數再做,因子宮內空間變小,不容易判讀),因為胎兒會持續成長,無法保證懷孕後期或出生時仍為正常,有許多特殊疾病出現的時間為懷孕後期或出生後,例如:氣管食道廔管、先天性橫膈膜缺損、隱睪症、尿道下裂、無肛症、唇顎裂、小頭症、小下巴症、胎兒水腫、肺部發育不良、巨腸症、臍帶繞頸或打結、隱性脊柱裂、懷孕後期胎兒腦室擴大、腎水腫、心包膜受損…等,都經常是無法事先判斷出來的問題。因此無法期待在22~24週照高層次超音波時,就發現胎兒所有的疾病。

高層次超音波可以看出的問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嘉卉醫師表示,高層次超音波可判斷出多數的器官等結構是否異常、也可看到外觀等(但也可能會受到胎兒的姿勢或上述因素所影響),包含頭顱、顏面、胸腔、腹腔、四肢、心臟、神經系統等全身性構造,以了解子宮內環境與胎兒的成長情況,並提供產檢醫師做處置的參考。若看不到寶貝的外觀,爸媽也不要太在意,或是詢問醫師「寶寶的眼睛大不大、鼻子高不高、長得好不好看…等」,畢竟這些並不是檢查的重點。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嘉卉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0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548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育補助加碼!2到3歲「空窗期」照領6千明年上路 近1.1萬童受惠

 
981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補銜接的「空窗期」,總統蔡英文今(7)日拍板托育補助再加碼,把過去0到2歲嬰兒有補助、上幼兒園後3到6歲幼兒也有補助,但2到3歲之間的轉銜時間卻沒有補助的空窗給補足;衛福部預估,將有1.1萬名嬰幼兒受惠,家長從明年1月1日起就可以繼續拿到6000元的補助。

原來過去如果嬰兒滿2歲以後,卻因為「幼幼班」的學期開學問題,無法馬上銜接進入幼兒園的話,只能夠選擇續留托嬰中心,可因為已經超齡而無法繼續領有補助,期間長則數個月,讓不少家長有怨言。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表示,目前國內0到2歲的家外送托率,已經達到13.24%,但的確存在有2到3歲之間、由托嬰進入幼兒園的轉銜空窗,若以今年為例,因此續留在公共托育、準公共化保母、準公共化托嬰中心的人數各有1333人、8928人以及2632人。

新的補助政策就是要補足這段空窗期,讓家長在等待進入幼兒園的期間也能繼續領有補助不縮水。簡慧娟強調,該項預算估算得加碼10.83億元,將由衛福部、教育部就各自原先的補助項目來支應,其中衛福部負擔為3500元,109年將編列6.11億。

簡慧娟說,礙於預算,新的補助政策將於明年1月1日才正式上路,在2到3歲期間,若無法直接銜接上幼兒園者,家長可以繼續留在托育體系,且領有足額的補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遠離大腸癌得先管好嘴巴! 研究建議每日紅肉別吃超過這份量

肺阻塞一年奪命5千人 生活中有這「惡習」罹病風險當心高6倍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免疫力差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預防生病

 
13 人追蹤
追蹤
 

秋冬季節轉換,各項疾病如腸病毒、諾羅病毒、流感等疫情雖已有控管,但仍在流行期,請民眾留意家中孩童與體弱較免疫力低家人的健康情形,並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

腸病毒

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惟仍在流行期,籲請家長留意家中孩童健康情形,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避免與其他健康幼兒接觸,以防範腸病毒傳播而造成交叉感染。疾病管制署表示,監測資料顯示,近期疫情持續下降,仍處流行期。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民眾一旦發現家中感染腸病毒之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諾羅病毒

秋冬季節好發諾羅病毒,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及群聚通報件數均高於去年同期,群聚事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疾管署提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此外,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流感

受世衛延遲公布選株影響,今(2019)年公費流感疫苗供貨時程延後,預防接種分三階段施打。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1月15日開打,對象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疾管署再次提醒,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流感疫苗,鼓勵家中學子在校園接種。學生接種流感疫苗,屬自願性質,並非強制接種。流感疫苗相關資訊,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均在校園接種網頁提供疾管署製作的「學生流感疫苗校園集中接種」相關常見問答。

若對腸病毒、諾倫病毒與流感疫苗接種或流感防治措施有任何疑問,歡迎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資料來源:衛福部、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3 人追蹤
追蹤
 

「要怎麼樣才能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呢?」

「寶寶要吃什麼配方奶粉,才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好食課營養師在與媽媽們分享寶寶營養時,媽媽總是會問學習與認知相關的問題,營養師在找一些文獻時,發現有許多文獻都在探討寶寶攝取的DHA會被氧化破壞的問題。

  如何透過攝取抗氧化營養素來避免DHA的氧化,是日漸被重視的話題。因此,好食課就來讓媽媽們了解具有強力抗氧化效果的RRR-維生素E,也讓媽媽們了解RRR-維生素E是如何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吧!

 

周歲前是寶寶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DHA是神經細胞的關鍵成分,啟動寶寶的學習力

  嬰兒腦部每秒鐘就能完成100萬次的神經連結(連結),且研究顯示新生兒所攝取的熱量中,有高達74%都是供給腦部發展之用(連結),讓寶寶在滿一歲時腦容量就成長至剛出生的2-3倍之大!

  因此在這時候要有充足的熱量以外,也必須給予寶寶充足的DHA,才能幫助寶寶啟動學習之路!認知功能與神經細胞網絡的形成息息相關,DHA扮演著重要的角色!DHA能構築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也同時幫助傳遞神經訊息。

   

 

    研究發現,DHA能讓神經細胞的連結更加緊密(連結)補充DHA也能提升嬰兒的神經認知功能(連結)與增加貝氏嬰兒認知發展測驗的分數(連結)!代表寶寶攝取充足的DHA能幫助腦部發展,進一步地促進寶寶有更好的認知學習功能!

  但是研究卻也發現DHA的6個「不飽和鍵」,會讓DHA極為不穩定,容易受到自由基破壞而氧化分解,DHA一旦氧化就會失去功用,攝取再多也沒有辦法達到建構寶寶學習網絡的作用!

 

(DHA科普影片支援)

   

天然的RRR-維生素E是保護DHA的關鍵,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由於DHA非常容易氧化,所以極需要抗氧化營養素的協助,讓DHA能發揮作用。維生素E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但維生素E又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種,而RRR是維生素E唯一的天然形式。

  研究也發現母乳中70%以上維生素E是以RRR結構存在,此外RRR也是唯一不受阻礙,能直接進入腦部保護DHA、減少DHA氧化的維生素E形式。

  更有研究發現,相較於DHA單獨存在,當RRR維生素E、葉黃素與DHA同時作用時,可以有效提升神經發育的密度達81%。

  大家可以把神經系統想成大眾運輸系統,當神經網絡越綿密,資訊傳輸路徑就越多,傳遞得也就越通暢越快,讓寶寶對外界的觀察與反應也能大幅度進步。

  學者也在大腦額葉、海馬迴等嬰兒認知發展的重點腦區中,發現了大量的RRR-維生素E,顯示RRR-維生素E對嬰兒腦部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究也發現RRR-維生素E能夠刺激腦部海馬迴的神經成長(連結),這都代表著RRR-維生素E是寶寶學習力成長的關鍵(連結)。

   

(RRR-維生素E科普影片支援) 

  新生兒的維生素E含量非常低,極需補充維生素E,而母乳是寶寶最佳的選擇,不僅提供豐富的DHA,也有充足的RRR-維生素E來保護DHA。

  媽媽們若是選擇配方奶粉作為混哺或替代方案時更要注意成分,不僅要營養均衡,也要有充足的DHA與保護DHA成分(如:RRR-維生素E),才能讓DHA發揮最大功用,幫助寶寶學得好、學得快,學習力再升級!

  文/林世航 營養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補充DHA幫助大腦發育? 醫師揭露爸媽不知道的關鍵

 
976 人追蹤
追蹤
 
李盛雯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爸爸媽媽最關心寶寶夠不夠營養,甚至費心挑選補充品,但一般爸媽不知道的是,寶寶喝下去的DHA常常留不住,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提醒,研究顯示,空氣及陽光會導致DHA氧化變質,喝進去的量不等於吸收量,而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能保護DHA,將營養保留在寶寶大腦。

陳偉燾表示,包括「感覺」、「視覺」以及「知覺」,0至3歲是寶寶感知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腦部每秒鐘能完成100萬個神經連結,因此更需要豐富且全方位的營養供給,母乳中富含的DHA即是營養的黃金首選,有助於腦細胞的完整性與視網膜發育。

不過,可別看到DHA就以為有用,根據研究,相較於橄欖油等一般常見的脂肪,DHA的氧化速度快上數十倍至百倍,得透過具抗氧化力的天然維生素E減少氧化程度,使DHA更能在腦中發揮作用。

陳偉燾指出,在寶寶腦部中的DHA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腦部營養素交互作用,以促進腦部發展,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超過7成都以RRR結構存在,能夠直接進入大腦發生作用,保護DHA。

陳偉燾提醒,寶寶需要多元的營養支持學習發展,DHA含量不在於高,而在於是否能供予腦部利用,因此如何讓喝進去的DHA,順利直送至大腦發揮作用,正是近年來各界鼓勵母乳哺育的原因之一。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這樣吃,讓學習力倍增!

 
3 人追蹤
追蹤
 

媽媽們是不是很在意DHA呢?無論是⾃⼰吃的補充品,或配方奶粉中是否有添加DHA,不過媽媽知道嗎,DHA很容易被氧化,需要有足夠的維⽣素E才能幫忙抗氧化喔!

今天要用圖文方式,跟⼤家好好分享什麼是維生素E,⽽且在這麼多種的維⽣素E中,又是哪一種最有效呢?攝取⾜夠維⽣素E⼜為什麼能幫助寶寶的認知發展呢!?

檢視相片

 

【媽咪注意】不只補充DHA,保護DHA不要氧化才是關鍵!

DHA具有6個不飽和鍵,非常容易受到⾃由基破壞而分解,如果被分解了,吃再多也是沒有用的!因此寶寶需要有充⾜的抗氧化營養素來保護DHA!

嬰兒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就是RRR維生素E,可以保護DHA不受⾃由基的傷害 ,讓DHA發揮促進神經發展的功⽤。

檢視相片

 

【媽咪注意】只有RRR維⽣素E可以順利到腦部作⽤喔!

維⽣素E可分成天然與合成的來源,僅有RRR屬於天然形式,且在所有維生素E形式中,具有最佳的吸收率與抗氧化力,也僅有天然的RRR維生素E形式,可以不受阻礙順利進入腦部發揮維生素E的作用!

不僅如此,學者在大腦額葉、海⾺迴等認知發展重點的腦區,都發現了大量的RRR維⽣素E,代表著RRR維⽣素E在寶寶認知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色!

檢視相片

 

【RRR維生素E促進神經發展】

RRR維生素E和葉黃素可以協同作用,⼀起和DHA促進神經生長,研究發現這三種營養素同時存在時,相較於DHA單獨存在,可以提升神經發育的密度達81%!

不僅如此,研究也發現RRR維生素E可以刺激腦部海⾺馬迴的神經發展,讓神經網絡更加緊密,是啟動寶寶學習的關鍵之鑰!

檢視相片

  

【新生兒急需維⽣素E】

  胎兒時期,從母體中獲得的維生素E很少,因此新⽣生兒寶寶體內維⽣素E含量很低,需要仰賴⺟乳或配 ⽅乳給予⾜夠的維生素E,才能幫助寶寶抗氧化!

 

檢視相片
 

 

 

【⺟乳中含有豐富的RRR維生素E】

  寶寶急需維生素E,研究發現⺟乳中的維生素E,有70%以上是屬於 RRR-維生素E,能夠給予寶寶充足的RRR維生素E營養,也可以順利進入腦部幫助寶寶抗氧化、保護DHA和加強腦部神經發育!

 

檢視相片

 

 

【選擇有添加RRR維生素E的配⽅奶粉】

  若是混哺、喝配方奶粉的寶寶,媽媽們要注意配方奶粉中是否有添加RRR維生素E,讓寶寶和喝⺟乳⼀樣,得到充足的維生素E營養,延續⺟乳中保護DHA的能⼒喔!

 

檢視相片

 

 

【RRR維⽣素幫助寶寶學習更強】

  RRR維生素E能幫助DHA抗氧化、促進神經發展、刺激神經發育等等功效,因此寶寶不只要攝取足夠的DHA, 也要有足夠的RRR維⽣素E,DHA保護好,學習力當然好!

 

檢視相片

 

文/ 林世航 營養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揭秘!爸媽不知道的事:寶寶喝下去的DHA竟然留不住!

 
627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爸爸媽媽關注寶寶成長發展,總是希望寶寶能夠贏在起跑點上,一歲以前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營養來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指出,母乳中富含的DHA更是寶寶營養黃金首選,有助於寶寶的腦細胞的完整性與視網膜發育。因此DHA也常成為父母選擇配方奶粉的關鍵。

 

研究指出:空氣及陽光會導致DHA氧化變質  喝進去的量不等於吸收量

陳偉燾表示,0至3歲是寶寶感知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感知力包含「感覺」、「視覺」和「知覺」,此時寶寶的腦部每秒鐘能完成100萬個神經連結,因此寶
寶需要豐富且全方位的營養供給。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DHA對於寶寶腦部發展的重要性,但父母不知道的是DHA在空氣中容易氧化!陳偉燾表示根據研究,相較於一般常見脂肪如橄欖油,DHA氧化速度快上數十倍至百倍。因此透過具有極佳抗氧化力的天然維生素E,能減少DHA氧化程度,使DHA更能在腦中發揮作用。

陳偉燾指出,在寶寶腦部中的DHA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腦部營養素交互作用,以促進腦部發展。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超過70%都以「RRR」結構存在,能夠直接進入寶寶大腦發生作用,保護DHA,將營養保留在寶寶大腦。陳偉燾補充:「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如何透過如『RRR』之維生素來保護DHA進入寶寶大腦中。」

只有「RRR」能直接進入大腦 保護DHA進入大腦作用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眞也指出,寶寶大腦中掌管認知發展,像是記憶、聽力等腦部區塊中,都富含「RRR」結構之維生素E;也因此眾多維生素E中,唯有「RRR」結構能與大腦的α-TTP特異性蛋白完美結合,讓營養被人體吸收,進一步進入大腦中被利用。

曹珮眞說明,「RRR」是天然維生素E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唯一形式,相較於其他合成維生素E,只有「RRR」能直接進入寶寶的大腦,讓DHA免於自由基攻擊,順利送到寶寶腦中,啟動寶寶全方位感官學習。

醫師提醒:配方奶選擇多 若含「RRR」 DHA營養達陣、學習得分

陳偉燾提醒爸爸媽媽,寶寶需要多元的營養支持學習發展,DHA含量不在於高,而在於是否能供予腦部利用,因此如何讓喝進去的DHA,順利「直送」至寶寶大腦發揮作用,RRR是發揮DHA功效的關鍵,這也是近來鼓勵母乳哺育原因之一。

曹珮眞補充,爸爸媽媽若要選擇配方奶,除了要考量DHA,更應多檢視是否含有保護DHA抗氧化的成分,如:「RRR」,才能給寶寶多一層保障,確保DHA營養價值能被完整吸收,寶寶感官學習與理解力自然獲得提升。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再不運動啊!2星期不動 研究發現你的肌肉馬上老了40歲!
神智不清語無倫次?也許只是你血中鈣離子過低了!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長紅疹、癢不停?黃瑽寧醫師5招平定尿布疹、皮膚炎

 
 
24.7 K收藏0
寶寶長紅疹、癢不停?黃瑽寧醫師5招平定尿布疹、皮膚炎
新手爸媽是人生中最疲憊也最有趣的時光,除了要學習各式各樣的育兒方法,還要懂得分辯育兒方針究竟是正確的嗎?像現在早秋天氣還是很炎熱,秋老虎發威下,對於皮膚比成人更嬌嫩的嬰幼兒來說,若在這樣白天溽暑、夜晚寒涼的天氣下,流汗後未保持清爽乾淨,皮膚就容易出現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尿布疹等狀況。因應如此, 理膚寶水於9/20日邀請到媽媽界超高人氣醫師黃瑽寧醫師與宅女小紅共同主講嬰幼兒肌膚照護座談會,藉由醫師專業的知識及小紅豐富的育兒經驗,和現場近80位新手媽媽及讀者們一同分享寶寶肌膚照護資訊。

宅女小紅

黃瑽寧醫師這樣做 教您KO寶寶的濕疹、尿布疹、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熱疹
濕疹是個發生率極高的皮膚疾病,很多人都曾經被醫師診斷過濕疹。黃瑽寧醫師表示,「濕疹(eczema)是各種皮膚發炎的總稱,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舉凡嬰幼兒孩童常出現的熱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等,這些會讓皮膚產生發炎、紅腫、脫屑及組織液滲出的皮膚疾病,都可以算是濕疹。 」

像夏天天氣高溫炎熱,「汗疹」便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皮膚病。

黃瑽寧醫師提到:汗疹(miliaria),熱疹(heat rash),痱子(prickly heat),其實全都是同一種毛病,和汗腺堵塞有關。而隨著堵塞的程度,進一步可以分成淺層、中層、深層汗疹,以及併發輕微細菌感染的膿疱型汗疹。


爸媽可以怎麼做?
1.不要曝曬太陽太久,以免熱疹發作。

2.準備一條濕毛巾,一流汗就擦拭,除了可以防止汗水停留在皮膚太久,也能降低搔癢感。

3.穿著透氣的衣褲,棉質、排汗衣等。

4.避免使用沐浴用品,以清水或是非刺激性的沐浴用品代替。

5.不要塗抹太厚乳液、痱子粉,避免堵塞汗腺。


●尿布疹
幾乎每個寶寶都有過尿布疹的經驗,輕則紅屁股,嚴重時甚至發爛長膿,雖然尿布疹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卻是爸媽們的惡夢;黃瑽寧醫師認為:尿布疹的成因比想像中複雜許多,如果沒有對症下藥,有時候反而會讓情況更加惡化。一般來說,尿布疹可分四大類型:


尿布
1.刺激型尿布疹:
刺激型的尿布疹,它造成的原因是尿液或糞便中的刺激物質,破壞了寶寶皮膚的角質層,進而造成紅腫與破皮。



一般來說,可能是寶寶腸胃感染、消化系統不良,甚至是吃了新的食物,讓寶寶的便便有刺激性引發刺激型的尿布疹。


2.感染型尿布疹(念珠菌、黴菌):
感染型尿布疹則有明確的敵人:細菌和黴菌。我們所熟知的黴菌「白色念珠菌」,就是喜歡悶熱潮溼的肥吱吱屁股夾層,剛好可以成為它繁殖的溫床。


3.悶熱型尿布疹(熱疹、痱子):
悶熱型尿布疹,其實就是「熱疹」,也就是俗稱的痱子,這種型與糞便接觸無關,因此它好發的位置反而離肛門口比較遠,都是在腰際(尿布最不透氣的位置),或是大腿(尿布鬆緊帶的位置)等等。


4.過敏性尿布疹:
對溼紙巾、尿布的材質或藥膏等過敏。

爸媽可以怎麼做?
1.黃醫師提醒,要預防和治療刺激型尿布疹,在居家照護上應使用具有皮膚隔離及皮膚修復的產品,來避免寶寶肌膚直接接觸尿液、糞便等刺激物,並幫助舒緩及降低寶寶肌膚不適。通常醫師會開氧化鋅藥膏,但是氧化鋅只有達到皮膚的隔離功能,若希望能增強肌膚防護能力,除了氧化鋅之外,可以使用具有「 維生素原B5」成分的產品,來達到修復與舒緩皮膚不適的效果。



2.保持乾爽也很重要。當屁屁保持乾爽時,尿液和糞便不會浸潤在寶寶肌膚上,進而減少摩擦引起的刺激型尿布疹。再者,乾燥環境下黴菌細菌也不易生存,也可減少細菌增生。



3.挑選給寶寶使用的產品,應注重安全、有效及無添加原則;例如避免使用含皂鹼洗劑及含多餘添加物如香精的濕紙巾˴乳液等。建議選擇無添加、成分溫和安全的清潔保養產品,如果有能有臨床的實驗佐證,更安心。



4.避免使用成分複雜濕紙巾。濕紙巾成份複雜,可能含有防腐劑與酒精,容易造成刺激,建議使用單純清水或溫泉噴霧舒緩不適,每次清潔完一定要用乾布壓乾肌膚上多餘的水份,保持肌膚乾爽。



5.若屁屁可能有類似黴菌感染現象,須盡快求診,搭配醫師建議使用抗黴菌藥膏。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性疾病之一,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發生原因通常與遺傳、體質、環境及食物有關。新生兒容易發生在耳垂及腳背上,皮膚乾、粗、癢是寶寶異位性皮膚炎三個主要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原因是帶有過敏基因的體質,透過如空氣汙染、黴菌、塵蹣、過敏食物等物質侵入皮膚,進展到皮膚乾、粗、癢,若身體長期接觸這些誘導物或過敏原,久了免疫系統產生混亂,皮膚發炎反應就更加劇烈,甚至形成流膿的重症異位性皮膚炎。


爸媽可以怎麼做?
1.注意別讓寶寶皮膚太乾:洗澡時的水溫避免大於34度C以上,若無特別外出,也不用天天洗,因為這樣容易洗掉原本皮膚上的皮脂。另外也要避免使用沐浴乳、沐浴精、肥皂等,破壞寶寶皮膚本身屏障。



2.建議媽媽哺乳時,可以多吃些天然的食物,避免人工添加物太多的食物,讓寶寶的腸道菌相有健全免疫力,就可以減緩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



3.若已經發生異位性皮膚炎了,不要害怕使用醫師開立的抗發炎或類固醇的藥膏。請務必要按照醫師的指示用藥和照護原則。



4.寶寶的肌膚應該細緻水嫩,因此當寶寶肌膚出現乾燥粗糙甚至脫屑情形,這時候爸媽媽就要有警覺心,可以塗抹乳液於乾燥處。黃醫師提醒,產品上的選擇需要成份單純。最好不含香料或太多添加物,且能保護肌膚水份平衡,舒緩。



5.維持家中環境清潔、良好空氣品質:家中盡量不要有燒香、抽菸、點蚊香或或是化妝品、指甲油、香水這些化學物質,因為這些物質會使寶寶的免疫系統處在一個不穩定且容易發炎的狀態。


護理師專業示範 寶寶尿布疹居家照顧

聽完黃醫師講解後,身為兩個孩子媽媽的護理督導張佳慧就過去經驗教導媽媽們如何保養寶寶的肌膚。除了事後修復肌膚問題,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保護,同時也搭配全台灣銷售NO.1的屁屁膏「 理膚寶水全面修復霜B5」示範做全面性的居家照護教學。


照護寶寶肌膚
理膚寶水B5全面修復霜含有效修復成份:高濃度5% 維生素原B5、Madecassoside積雪草苷及雪亞脂(Shea butter)等保濕成分,有助舒緩皮膚不適,加速問題皮膚復原速度,並可進一步避免在皮膚上留下痕跡。

除了能溫和照顧寶寶肌膚外,成人皮膚問題如乾燥脫皮、痘疤、蚊蟲叮咬、切擦劃傷等都可以使用,質地舒適,滋潤保濕,推開後迅速吸收不黏膩。為居家、隨身必備的「萬用霜」。



理膚寶水嬰幼兒系列
理膚寶水嬰幼兒系列產品經臨床實證,成分溫和安全有效,配方極簡,寶寶可以安心使用。

領取試用包—> http://bit.ly/2Q2LQSc

回填心得再抽郵輪之旅—> http://bit.ly/2LFpPDj

購買傳送門—> https://bit.ly/2lKXouA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奶媽必看 手擠奶方法,讓你輕鬆噴奶
Vivi &新手媽媽

「如何手擠奶」是每個母奶媽媽都要知道。 但用手擠奶真的是一大工程阿!

不知道有沒有媽咪跟我一樣,剛開始都是以親餵的方式哺乳,

到要回職場上班就得要親餵轉瓶餵,轉變的期間真的是很辛苦啊,

寶貝適應親餵久了 要突然轉瓶餵,一開始真的很抗拒!

但不轉瓶餵之後總不可能將寶貝掛在身上班阿

所以這時候當媽的絕對不能心軟 (雖然內心已跟著寶貝大哭了幾回了)

 

還記得在剛生產完的那幾天,正是分泌初乳的時間,

但寶寶也不是很熟悉親餵的方式,導致含乳姿勢不對,

所以我的乳頭受傷了,還好當時有護士的協助和指導我怎麼用手擠奶,

暫時停止親餵讓乳頭有修復的時間!

所以用手擠奶的方式收集奶水,是每位哺乳媽咪需要學技能之一。

在任何狀況不適合使用擠奶器時(例如乳頭受傷、寶寶沒辦法同時出院),

這時手擠奶也是最方便又有效率的方式。

 

這邊就跟大家介紹手擠奶的方式與步驟

 

【正確手擠奶的方法與步驟】


步驟一、坐著+上半身稍為往前傾。
這樣可以方便收集乳汁,乳汁比較不會沿著乳房往下流。

如果有人可以幫擠,也可以側躺著放鬆,然後擠上方那邊的乳房。

天天媽咪建議椅背上可以放個靠背墊,才不會擠完奶整個腰酸背痛了。



步驟二、、輕輕按摩乳房表面。
不一定每個人都需要按摩,直接開始擠也可以。

按摩的目的在於刺激噴乳反射,記得有噴乳反射,才能有效擠奶。

天天媽建議可以先做引奶陣的步驟,可以讓奶量分泌更多喔! 

增加母奶必學:快速引奶陣刺激法

輕輕按摩的話有哺乳用品-疏乳棒就更方便了,利用疏乳棒有顆粒的那端,輕輕由上往下刷乳房表面,

務必記得是輕輕的,太過用力的刮胸部是會受傷的,重點是也不會收集到更多的奶水!

哺乳媽咪必看! 你一定要知道的哺乳工具!


步驟三、將食指跟拇指放在乳暈外。
不過每個媽媽的乳暈大小不一樣,所以沒有一定是乳暈外幾公分。

廣告贊助

以乳頭計算會是比較好的方式,約離乳頭二到四公分。

食指跟拇指都是一直放在「一開始定位的地方」,並沒有在皮膚上下滑動!

 


步驟四、開始手擠奶。
首先食指跟拇指,要先往胸壁的方向「往後壓」。

再來兩隻手指面對面「擠」,然後兩隻手指再「放鬆」 。

然後反覆這三個動作:「往後壓」→「擠」→「放鬆」→「往後壓」→「擠」→「放鬆」。 

一直重複這三個手擠奶動作「往後壓」→「擠」→「放鬆」,每個方向都需要,即可順利且輕鬆的收集母奶喔!

 

哺乳媽媽必學!無痛手擠奶圖示

無痛手擠奶方法.jpg

 

【母奶怎麼擠 影片教學】

影片來源:母乳擠擠樂(如何手擠奶)

影片來源:手擠奶的教學步驟,正確擠奶一點也不痛

 

 

【母奶怎麼擠注意事項】

1、正確手擠奶不會痛,會痛代表姿勢有錯!

2、不須過度用力擠奶,手放輕鬆擠奶就行!

3、沒有乳汁不是沒奶,是噴乳反射還沒來!

 

 

相信也有不少媽咪使用電動吸乳器集奶! 

其實我自己也是有使用,只能說跟手擠奶比較來真是快速又不費力!

但其實電動吸乳器前端奶比較吸得出來,後端奶因為比較濃稠的關係,

所以光用電動吸乳器是比較難排乾淨的,用手擠奶還是建議哺乳媽咪們要會喔

媽咪們只要反覆練習手擠奶的方式與步驟,母奶怎麼擠就難不倒你囉!

 

歡迎各位媽咪到我的哺乳育兒日記交流喔 → 天天開心新手媽咪哺乳育兒日記

留言(0) ﹀
《孕期就該知道的產後100天》可不可以,不要餵母乳了?
高寶書版秘密

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很多產後媽媽內心百轉千迴的疑問,讓我先幫忙自問自答一下。

 

Q:可不可以不要餵母乳了?

A:只要妳方便、開心,有什麼不可以?因為母乳雖好,但絕對不是唯一選擇,不要讓「全母奶才是母愛表現」的迷思成為累垮妳的稻草。

 

對多數媽媽來說,餵母乳是一種天性與使命,而且部分媽媽會有堅持給寶寶「最好的」母奶的執著,但其實現在的配方奶多是按照母奶成分製造而成,還會額外添加營養素,營養成分一點都不亞於母乳,我認為以配方奶取代母乳也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所以一旦餵母奶與妳的生活作息、步調相違背時,真的務必量力而為,沒有必要為了「只有母乳才營養」而勉強自己。畢竟,是否能一直餵母奶,不是單憑妳一人的力量可以決定,得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指的當然就是老天爺有沒有給妳豐沛的奶;地利,是妳的時間體力,或工作環境有沒有辦法持續擠奶哺餵;人和,則是例如妳想繼續在上班後抽空擠奶,可是公司的同仁在工作上是否有辦法幫忙協助,是否是一個母乳哺餵的友善環境,會不會造成很多的心理壓力?所以說,想餵奶還真的得看周遭環境和人事物能否配合呢。

 

其實我前面就曾說過,母乳這條路踏上了,喊卡也不會怎麼樣。而且,本來就不是每個媽媽都如妳想像能親餵到小孩1、2 歲,完賽這場母乳馬拉松。根據我的經驗,以下這3 個時間點尤其是放棄餵母乳的高峰:一是剛生產完,因為真的無法擠奶,直接果斷放棄;二是產後1 週太累、擠奶不順,選擇不餵母乳;第三則是產假結束,重回工作崗位的時候,因為各種外在因素而停餵母乳。

 

為什麼呢?想像一下,產假時在家親餵很方便,衣服一掀就可以餵寶寶,但是一出門就很麻煩,時間一到得忙著找哺乳室,公開哺乳又怕引來側目;直到開始上班後,擠母奶要考慮的又更多。也許早上出門前或下班回家後,還可以親餵幾次,但上班時妳必須帶著擠乳器和保存容器,公司不一定有完整的時間或場所讓妳好好擠奶,妳可能也無法像在家裡一樣那麼「搞剛」,好好按摩、休息,通常只能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奶量就逐漸減少。

連坐辦公室都不一定能好好擠奶了,更何況是需要在外奔波的職務,甚至是必須時常出差的媽媽,就更難維持哺餵母奶了。

 

再說,母奶雖好,也不可能餵到寶寶18 歲,從4 個月開始,寶寶就能開始吃副食品,對母乳需求會略為下降,接近1 歲的時候,便慢慢轉換為以自然食物為主食。總有一天,寶寶會不需要再喝母乳,只是早晚罷了,所以請把這個重要的觀念放在心裡:

放棄母乳不是一件罪惡的事。

 

繼暢銷書《樂孕》之後,又一產婦必備之神隊友幸福養成書

產前就需要知道的產(慘)後100天

樂孕、順產。然後呢?
然後啊,有一種崩潰,叫產後100天。
憂鬱、睡不飽、奶量不足、母嬰同室,然後寶寶還哭個不停……

每年接生超過500名新生兒,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幫妳解答懷孕過程中的迷思和疑惑,陪妳停下腳步來好好的享受懷孕的過程,回歸孕程的快樂與美好。

作者 林思宏

一位低於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15年以上的醫師,禾馨醫療營運長,又號稱暖男醫師、禾馨金城武(綽號乘五、X5)。每年接生近1000名新生兒,用自己的角度跟觀點,詮釋2010年代後的新醫病關係。著有暢銷書《樂孕:從懷孕到生產,迷思與疑惑一次解答,陪妳回歸美好孕程》。

廣告贊助

購書連結 博客來

繼暢銷書《樂孕》之後,又一產婦必備之神隊友幸福養成書

產前就需要知道的產(慘)後100天

樂孕、順產。然後呢?
然後啊,有一種崩潰,叫產後100天。
憂鬱、睡不飽、奶量不足、母嬰同室,然後寶寶還哭個不停……

每年接生超過500名新生兒,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幫妳解答懷孕過程中的迷思和疑惑,陪妳停下腳步來好好的享受懷孕的過程,回歸孕程的快樂與美好。

作者 林思宏

一位低於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15年以上的醫師,禾馨醫療營運長,又號稱暖男醫師、禾馨金城武(綽號乘五、X5)。每年接生近1000名新生兒,用自己的角度跟觀點,詮釋2010年代後的新醫病關係。著有暢銷書《樂孕:從懷孕到生產,迷思與疑惑一次解答,陪妳回歸美好孕程》。

購書連結 博客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大卵磷脂推薦人氣排行榜【2019最新版】
Hedda mom實習媽媽

十大卵磷脂推薦人氣排行榜【2019最新版】

許多人懷孕及哺乳媽咪都會攝取孕婦所需的營養,孕期當中與哺餵母乳必備的「卵磷脂」,靠日常飲食攝取的品質跟攝取量可能是不足的,或是有母乳塞奶與乳房硬塊時更是急迫需要有舒緩效果,因此挑選適合媽媽的卵磷脂食品,便是重要的功課了。但是您知道卵磷脂推薦的攝取量該如何符合需要嗎?哪些成分又能輔助卵磷脂功效變得更好呢?

今天將會說明懷孕及哺乳需要的卵磷脂挑選秘訣,並為您嚴選十大推薦的卵磷脂商品,包含來自伊頌天然等知名品牌,或GNC、DHC等各品牌所推出的相關商品。讓媽咪們可以依照需求,替自己跟寶寶挑選適合的商品,健康迎接孕期的各個階段!

卵磷脂的選購要點

「卵磷脂」被推薦為幫助胎兒大腦形成和發育的關鍵營養、協助胎兒智力發展,以及幫助母乳泌乳及預防乳房塞奶,是孕期中及哺乳女性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之一,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吧!

 

確認卵磷脂內含成分與磷脂質精純度

選購各種孕婦營養產品時,首先可以先確認孕婦營養產品內含什麼樣的營養素以及營養含量多少,孕婦卵磷脂食品當然也是這樣的情況。

 

選擇使用高質效磷脂質的「卵磷脂」或「卵磷脂添加葉酸」的「孕婦哺乳卵磷脂」產品

卵磷脂(lecithin)是含有多種磷脂質的混合物,卵磷脂中的磷脂質功能是幫助孕婦預防乳腺阻塞及乳線炎並乳化母乳中脂肪的關鍵成分,懷孕中的女性攝取足夠的卵磷脂也可幫助胎兒的腦部發育,以確保生個聰明的健康寶寶,因此在選擇孕婦卵磷脂產品時,會推薦挑選有標明使用高質效磷脂質的卵磷脂產品。

 

選擇同時可以補充葉酸等營養成分的卵磷脂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記載:懷孕初期缺乏葉酸會對胎兒中樞神經發育造成影響,影響包括:神經管缺陷、無腦等先天性畸形,若嚴重甚至會成為死胎或流產。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懷孕規劃的育齡女性,要攝取較高的葉酸以備懷孕之需,如果等到懷孕才開始補充葉酸可能已經太慢了。

另外,孕婦因為懷孕期胎盤、子宮等等生理變化,身體會需要葉酸來支持細胞的快速分裂,如果孕期缺乏葉酸會造成貧血,而有虛弱、疲勞等症狀。國民健康署提出呼籲,準備懷孕的女性則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須攝取600微克葉酸,孕期當中女性每日要攝取400微克葉酸,哺乳婦女則需要每日攝取500微克葉酸。

因此,建議各孕期的女性可以搭配孕婦營養產品在日常生活中葉酸。購買卵磷脂時建議先確認產品成分表中,是否有「葉酸」。

 

確認是否含有人工口味香料、豬皮明膠、人工甜味劑等添加物

市面上以孕婦卵磷脂,主要分為粉末狀及膠囊狀兩種,膠囊狀卵磷脂產品外面的表皮通常是明膠,有的膠囊狀產品會註名是豬皮來源的成分,對於有防疫顧慮的媽咪則可以避開此類產品。

粉末狀的卵磷脂產品一般都會做人工調味,比如添加人工水果或香草香料來增加適口性,而粉末狀卵磷脂產品常常為了要使粉劑更容易溶於水,不能讓它黏稠,也必須要經過品質改良,因此攝取卵磷脂時若想避開食品添加物,建議可以選擇膠囊狀的產品,服用起來更安心喔!

 

選擇有明確標示建議攝取量及國際檢驗認證的卵磷脂

孕婦母奶哺乳時一般建議每天攝取卵磷脂3~4次,每次1000~1200毫克,哺餵母乳塞奶時通常推薦劑量是每天3600~4800毫克卵磷脂,或1粒每天3~4次。在塞奶硬塊的症狀消失之後,孕婦母奶哺乳的媽媽就可減少食用量,如果母奶哺乳在2週內沒有乳腺堵塞就可以再酌減,日常預防保養則可以每天攝取卵磷脂1次(磷脂質60%以上)。

購買卵磷脂產品時,務必要詳細閱讀網頁上所記載的情報,確認產品成分、是否經國際檢驗及是否有符合國際等級認證的標章等等,如果有對產品不暸解的情況,也可以直接向各銷售方詳細詢問。

 

選擇擁有NON-GMO非基改標章的卵磷脂

基因改造的黃豆在某些國家已十分普遍,但基改食物在目前對於孕婦是否有健康上的影響,還沒有確切的研究,而作為卵磷脂原料的黃豆,若是想避開爭議性的基改食品,可以挑選產品上有標示NON-GMO非基改標章的卵磷脂產品。

 

確認卵磷脂顆粒大小、是否有人工氣味、吞服是否舒適

媽媽在整個孕期都需要持續食用卵磷脂,因此卵磷脂產品的膠囊大小、口味與氣味也是很重要的喔!特別是在懷孕初期時,孕婦對氣味的反應比較大,有些媽媽會容易感到不適,因此挑選卵磷脂食品需要多留意,若是粉末狀的卵磷脂沖泡後,有不自然的香甜氣味則可能多少有人工添加物及糖分過多的問題。

 

確認卵磷脂包裝方式是否衛生以及利於保存

每一種孕婦卵磷脂的包裝方式都不相同,粉末狀的卵磷脂需注意瓶口或單包裝是否乾淨且密封良好,而膠囊狀卵磷脂則建議挑選膠囊片包裝的產品,避免卵磷脂因開封而有沾黏及氧化的情況發生。

 

十大孕婦卵磷脂推薦比較排行榜

1.伊頌天然 草本葉酸卵磷脂/100顆

頂級卵磷脂品牌,結合草本葉酸,專為全孕期的胎兒發展與哺乳順暢設計

伊頌天然是來自台灣與法國的國際合作品牌,在評價上伊頌天然卵磷脂被譽為卵磷脂界的愛馬仕,卵磷脂採用頂級規格的65%以上高精純度磷脂質,伊頌天然卵磷脂也有經過德國騰德姆斯以及法國歐陸的兩大國際認證,是市面上孕婦保健品當中的頂級款,在台灣相當受歡迎。

伊頌天然卵磷脂同時特別搭配了草本葉酸幫助發展健康,對媽媽在備孕中、孕期或哺乳期服用都是不錯的選擇,只要一款就能補足全孕期重點之營養素也預防哺乳塞奶,產品本身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好吞服軟膠囊因此適口性不錯,獨立片膠囊包裝讓保存品質更好也便於隨身攜帶,功效跟品質都能同時兼顧,是全孕期都值得建議使用的口碑產品

本站實際試算下來這款產品的每日成本不算高,對孕媽咪來說可以在整個孕期不需要東拼西湊食用多種保健食品,實惠同時也有品質,完整孕期只要一款就能輕鬆呵護。

廣告贊助

 

2.Now Foods健而婷 卵磷脂膠囊/100顆

內含膽鹼磷脂質,協助孕婦靈活反應

Now Foods健而婷源自美國的保健食品牌子,是一個產品豐富的品牌,卵磷脂來源採非基因改造,不含膽固醇,膽鹼磷脂質為180毫克,卵磷脂為身體的重要營養素之一,能協助身體多項運作,幫助大腦靈活增進反應,這一款產品在配方設計上,以協助靈活反應快為主,是適合在職媽媽補充的卵磷脂產品。

 

3.萊萃美 大豆卵磷脂/400錠

適合日常保健,活化新陳代謝

萊萃美是由美國製造生產維他命為主的品牌,藥妝也常見萊萃美產品的蹤跡,在劑量走比較輕巧的路線,每錠含有大豆卵磷脂315毫克,卵磷脂可以活化新陳代謝,避免細胞過早老化,這一款低劑量的卵磷脂剛好蠻適合作為媽媽及幼童的日常保健,膠囊表皮的原料為豬皮明膠來源,有防疫顧慮或吃素的媽咪可以做為參考。

價格上萊萃美卵磷脂比常見的活力mama卵磷脂便宜,萊萃美卵磷脂在Costco販賣的價格約為650元台幣,而活力mama在網路購物價格約為998元台幣,對於在意卵磷脂價格的哺乳媽媽,會是一款實惠的推薦產品。

 

4.GNC健安喜 卵磷脂膠囊食品/90錠

美國連鎖保健品牌,劑量較大

GNC健安喜發源於美國賓州,在美國開設不少的保健食品連鎖店,提供維他命、礦物質及運動營養等等諮詢服務,卵磷脂是與蛋白質與維生素並列的「第三營養素」,使腦機能活化,並預防老人痴呆症,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保健方式。

健安喜卵磷脂為膠囊狀,每顆卵磷脂約為1200毫克,雖是高劑量但膠囊顆粒會比較大,媽媽選購時建議先評估服用的習慣喔。

 

5.六甲村 卵磷脂健康飲/30包

孕婦沖泡飲品,同時補充熱量

此款卵磷脂為沖泡飲品,價格上相比同類型的孕哺兒卵磷脂較親民,成分有非基因改造大豆卵磷脂、牛奶鈣、葡萄糖、全脂奶粉等等,沖泡起來是清淡牛奶的口味,

盒狀包裝內的獨立包每包剛好一份,懷孕哺乳的媽媽若想換個口味攝取卵磷脂,引用沖泡飲品也是一個不同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產品內有添加糖分,有控制血糖及體重的媽媽可以斟酌適量攝取。

 

6.湯臣倍健卵磷脂/100粒

中國普遍品牌,中國在地生產

湯臣倍健是在中國大陸市場普及度高的保健食品品牌,此款卵磷脂的原料由美國進口,在中國珠海生產製造,單顆卵磷脂含量為1000mg,磷脂醯膽鹼的含量約為140mg,算是比較低的,軟塑膠罐裝在保存上頗為輕便,只是台灣目前無代理商,需要購入則需請專人代購。

 

7.SWISSE卵磷脂/150顆

澳洲保健品牌,罐裝保存方便

SWISSE來自澳洲,品牌生產男性及女性專用的營養補充品,每顆膠囊含有1200mg含量的卵磷脂,卵磷脂除了能乳化母乳中的脂肪以外,也能保護心血管健康卵磷脂具有分解油脂的功能,這一款卵磷脂得成分為單一配方,孕期當中需要攝取多種營養素,建議服用產品時可以搭配其他孕婦營養品使用。

 

8.台糖 大豆卵磷脂顆粒/一罐200克

便宜實惠的選擇,單方卵磷脂顆粒

台糖的卵磷脂由大豆分離萃取出純卵磷脂顆粒,包裝為大罐金屬罐裝,由於顆粒為純卵磷脂,因此媽媽對卵磷脂原本的氣味不習慣的話,可以搭配在豆乳或牛奶中食用,台糖大豆卵磷脂為純植物性的產品,適合推薦給吃素的媽媽在孕期中使用。

 

9.DHC卵磷脂/90粒

品牌來自日本,台灣購買便利

DHC是來自日本的保健品牌,主要提供美顏彩妝與營養保健品,DHC卵磷脂以萃取大豆中的植物性卵磷脂成分所製成,單顆卵磷脂含量為250毫克,是卵磷脂劑量比較少的一款,適合日常保養使用。

DHC的卵磷脂產品主打幫助代謝、維持健康,卵磷脂屬磷脂質的其中一類,主要由脂肪酸、磷酸、甘油、膽鹼等等組成的,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成分之一,也是維護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必要的營養素,此為卵磷脂能達到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

 

10.芳珂Fancl 大豆卵磷脂膠囊/50顆

日本橫濱發跡,迷你卵磷脂劑量

芳珂Fancl為日本橫濱知名的無添加化粧品牌,芳珂Fancl的產品類型主要是化妝品及女性保養用品,膠囊狀的卵磷脂劑量是400毫克,屬於輕盈補充形的卵磷脂產品,攜帶台灣目前在實體通路上比較少看到,建議可以從網路上購買喔。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反覆發燒怎麼辦?中醫 2 招不吃藥迅速退燒

 
585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季節更替,在門診常常可以看到憂心忡忡的父母帶著發燒的孩子來求醫。其中,「小兒反覆發燒」是讓爸媽們頭痛不已的問題,吃了西藥退燒藥退了,但是過沒幾天又燒起來這樣的反覆發作,對做父母的人可真是一種煎熬。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用西藥退燒雖然可以快速的緩解,但是卻違背了身體發燒的用心良苦。他解釋,發燒是一個保護機制,也是一個免疫反應,每一次用退燒藥退燒,就是對小兒自體免疫的挑戰。其實退燒藥並沒有錯,錯的事是否真的每次都有必要用。

「父母擔心發燒會燒壞腦袋,所以孩子發燒必要退燒,事實上,只有腦炎或是腦膜炎引起的發燒,可能會由於病毒,或是細菌入侵腦部造成傷害,而非發燒燒壞腦袋。」賴睿昕指出。

為了排除腦膜炎,適當的檢查是必要的,但是提醒父母,切記避免自行服用退燒藥,因為劑量不對或是藥物種類錯誤,有可能會導致雷諾氏症、過敏、昏眩、肝腎功能損傷。

檢視相片
 
照片檔 ID:612409562

中醫師推薦 2 招發汗退燒:喝蔥白煮湯溫開水+紫蘇葉泡澡

如果在家裡小兒反覆發燒該如何處置呢?試試中醫的方法吧。賴睿昕表示,在家要自行退燒最好的發法是去除外感風邪,而「發汗」就是最好的方法。

賴睿昕指出,多喝蔥白煮湯溫開水,就可以讓小兒打開毛孔微微出汗。「我個人最建議的就是使用曬乾的紫蘇葉泡澡,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外用的方式也會有其療效,這樣對於退燒會有一定的幫助。」賴睿昕表示。

但是父母們要切記,千萬不可一次出太多汗,也不可吹風,因為出汗時毛孔打開,容易二度遭受風邪,導致抵抗力更下降,而汗出過多,對人體的正氣也會受到影響。

「便秘」也有可能是發燒原因!

小兒無故發燒,有可能要考慮中醫的「食復」,就是飲食不節,小兒無法正常消化吃進肚子裡面的食物,這樣也會因便秘而導致發燒,這時浣腸通便也是一個退燒的好選擇。

小兒發燒除了先讓小朋友流點汗之外,還要檢視大便有沒有通暢,總之發燒是身體自我保護的表現,不應隨便退燒,應帶孩子就醫找出發燒的原因進而對證治療。平時最重要的,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自體免疫力方為上策。

檢視相片
 
iStock-957184430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脂肪」不再萬惡!慢性腦中風患者靠它重新站起來
反覆結石會讓手術風險高!醫生說這個壞習慣要改掉!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地夫妻時間兜不攏如何生寶寶?「人工授精」克服不孕、難孕問題

 
4.7k 人追蹤
追蹤
 
文章提供/常春月刊

【華人健康網文章提供/常春月刊】不孕症可以說是現代人常遇到的生育課題,當夫妻雙方的任何一方,因為年紀增長而 造成生育能力下降,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無法自然受孕了。尤其台灣晚婚的現象 非常普遍,女性因為高齡而造成卵子品質下降所導致的不孕相當常見。

檢視相片
 
異地夫妻時間兜不攏如何生寶寶?「人工授精」克服不孕、難孕問題

在不孕症門診當中,造成不孕的原因 有很多,包括:男性因素的不孕、女性卵巢排卵功能異常、輸卵管阻塞、子宮及卵巢腫瘤等生理性的疾病;但有種不易受孕的原因,既不是因為先生,也不是因為太太,而是夫妻相隔兩地,相聚時間較少,常常無法在排卵日同房,以致喜訊遲遲不來報到。

晚婚加上婚後不積極想要擁有小孩,是現代夫妻的通病,先生常出差或是夫妻相隔兩地各拚事業,或是想在經濟基礎穩定之後再生小孩,但等到經濟穩定之後,再努力也一直沒有「結果」,才開始求助生殖醫學的幫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楊鵬生表示,在門診中常聽見這樣的敘述:「我們夫妻倆身體都健健康康,可能只是工作壓力太大而已,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其實,不孕症可以說是一種疾病,也可以說不是,當夫妻雙方的任何一方,因為年紀增長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無法自然受孕了。台灣晚婚的現象非常普遍,女性因為高齡而造成卵子品質下降所導致的不孕就很常見。

有些患者想當然爾地認為,「即使找醫師幫忙也沒用!因為排卵日那天,剛好先生不在家,那要找誰來生呢?」楊鵬生解釋,這些想法只對了一半:「就是因為夫妻雙方相隔兩地,精子和卵子不容易相遇,所以,更要趁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檢視相片
 
異地夫妻時間兜不攏如何生寶寶?「人工授精」克服不孕、難孕問題

千金難買「心肝寶」, 生殖技術來圓夢

如果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常常出國,根據以往經驗,為了方便,也為了以防萬一,楊鵬生建議患者,先生可以預先冷凍精蟲,先前有不孕的夫妻,堅持已經請好休假進行療程,一定不會有變卦,太太如期使用排卵藥物治療,兩側都有許多成熟的卵泡;但在預計取卵的前一天,先生卻臨時出國公差,倉促之際,因為沒有精蟲,太太只好先「凍卵」了。

另一位將近45歲的患者,結婚前幾年,夫妻忙於事業,打下不錯的經濟基礎,便想計畫生個寶貝,無奈兩年來,卻一直無法如願,於是來生殖醫學中心就診。然而患者卻在就診前半年,經期逐漸縮短、經量明顯變少,近來還有臉頰潮紅、失眠易怒的現象;在門診做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卵巢明顯萎縮,抽血檢查荷爾蒙指數,顯示已經進入更年期,大概需要透過「卵子捐贈」的方式,否則恐怕難以生育,患者當場聲淚俱下,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進步的現代生殖醫學, 排除時空障礙

生育大事確實需要靠夫妻雙方共同完成,但生殖技術可以幫助夫妻求子,即使工作再怎麼忙碌,也應排除萬難,早點求助專業治療;現今生殖科技發達,早就可以透過「冷凍」的方式,來克服「時空障礙」問題。

楊鵬生提到門診中還有一種常見狀況,是夫妻長期遠距離,或是先生長期不在台灣,那也可以請先生在台灣的時候,透過自慰的方式將精液取出,儘速送達生殖醫學中心,經由專業技術人員適當處理後,放入零下196℃專業液態氮儲存槽中冷凍保存,等到太太進入療程之後,即可解凍使用。如此利用「冷凍精蟲」的技術,就可以克服「時空障礙」的不孕問題。

夫妻之間「時空障礙」,加上患者對卵巢老化的警覺性不夠,往往讓夫妻錯失黃金生育期。楊鵬生提醒忙碌的夫妻,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之際,偶爾也要停下腳步,花些時間在生育計畫上。倘若發現生育計畫不順遂時,趁雙方都還年輕的時候,趕緊求助生殖醫學中心,讓專科醫師協助找出不孕的原因,解決不孕的問題。

檢視相片
 
異地夫妻時間兜不攏如何生寶寶?「人工授精」克服不孕、難孕問題

生殖療程入門款:「人工授精」

楊鵬生建議,35歲以下卵巢功能尚可的不孕患者,可先採取人工授精的療程。所謂的「人工授精」是運用排卵藥和排卵針,使太太兩側卵巢都排卵,在排卵前後,將先生的精蟲濃縮在大約0.5c.c.的培養液中,直接注入太太的子宮內。這種方式不但解決子宮頸黏液不利精蟲穿透的問題,隨後的黃體素支持療法,也可以解決黃體素不足的不孕因素。在生殖醫學團隊協助之下,懷孕率可以超過20%,但並非國內每家醫學中心,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懷孕率。

如果嘗試過2~3次的人工授精療程後,仍無法順利受孕的話,楊鵬生建議,可以選擇進入試管嬰兒療程。

生殖療程進階版:「試管嬰兒」

楊鵬生表示,35歲以上的不孕婦女,考慮到年齡老化及卵巢功能衰退的因素,療程安排應緊湊些,直接嘗試成功率較高的試管嬰兒療程,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以免卵子品質隨年齡增長而急速下降。

試管嬰兒療程可以同時克服許多受孕的困難,像是「子宮頸障礙」、「輸卵管阻塞」、「黃體素不足」,以及精卵蓋棉被純聊天的「精卵互斥」等問題。試管嬰兒療程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精卵互動的情形,適時協助精卵結合受精,藉以提高受孕的機會。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39期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4.7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好食課林世航營養師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好食課林世航營養師】「要怎麼樣才能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呢?」

「寶寶要吃什麼配方奶粉,才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檢視相片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好食課營養師在與媽媽們分享寶寶營養時,媽媽總是會問學習與認知相關的問題,營養師在找一些文獻時,發現有許多文獻都在探討寶寶攝取的DHA會被氧化破壞的問題。

如何透過攝取抗氧化營養素來避免DHA的氧化,是日漸被重視的話題。因此,好食課就來讓媽媽們了解具有強力抗氧化效果的RRR-維生素E,也讓媽媽們了解RRR-維生素E是如何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吧!

周歲前是寶寶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DHA是神經細胞的關鍵成分,啟動寶寶的學習力

嬰兒腦部每秒鐘就能完成100萬次的神經連結,且研究顯示新生兒所攝取的熱量中,有高達74%都是供給腦部發展之用,讓寶寶在滿一歲時腦容量就成長至剛出生的2-3倍之大!

因此在這時候要有充足的熱量以外,也必須給予寶寶充足的DHA,才能幫助寶寶啟動學習之路!認知功能與神經細胞網絡的形成息息相關,DHA扮演著重要的角色!DHA能構築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也同時幫助傳遞神經訊息。

檢視相片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研究發現,DHA能讓神經細胞的連結更加緊密補充DHA也能提升嬰兒的神經認知功能與增加貝氏嬰兒認知發展測驗的分數!代表寶寶攝取充足的DHA能幫助腦部發展,進一步地促進寶寶有更好的認知學習功能!

但是研究卻也發現DHA的6個「不飽和鍵」,會讓DHA極為不穩定,容易受到自由基破壞而氧化分解,DHA一旦氧化就會失去功用,攝取再多也沒有辦法達到建構寶寶學習網絡的作用!

天然的RRR-維生素E是保護DHA的關鍵,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由於DHA非常容易氧化,所以極需要抗氧化營養素的協助,讓DHA能發揮作用。維生素E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但維生素E又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種,而RRR是維生素E唯一的天然形式。

研究也發現母乳中70%以上維生素E是以RRR結構存在,此外RRR也是唯一不受阻礙,能直接進入腦部保護DHA、減少DHA氧化的維生素E形式。

更有研究發現,相較於DHA單獨存在,當RRR維生素E、葉黃素與DHA同時作用時,可以有效提升神經發育的密度達81%。

檢視相片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大家可以把神經系統想成大眾運輸系統,當神經網絡越綿密,資訊傳輸路徑就越多,傳遞得也就越通暢越快,讓寶寶對外界的觀察與反應也能大幅度進步。

學者也在大腦額葉、海馬迴等嬰兒認知發展的重點腦區中,發現了大量的RRR-維生素E,顯示RRR-維生素E對嬰兒腦部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究也發現RRR-維生素E能夠刺激腦部海馬迴的神經成長,這都代表著RRR-維生素E是寶寶學習力成長的關鍵。

新生兒的維生素E含量非常低,極需補充維生素E,而母乳是寶寶最佳的選擇,不僅提供豐富的DHA,也有充足的RRR-維生素E來保護DHA。

媽媽們若是選擇配方奶粉作為混哺或替代方案時更要注意成分,不僅要營養均衡,也要有充足的DHA與保護DHA成分(如:RRR-維生素E),才能讓DHA發揮最大功用,幫助寶寶學得好、學得快,學習力再升級!

本文出自好食課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奶粉迷思破解!DHA不是越高越好,留住營養才是關鍵!

 
3 人追蹤
追蹤
 

「要怎麼樣才能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呢?」

「寶寶要吃什麼配方奶粉,才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好食課營養師在與媽媽們分享寶寶營養時,媽媽總是會問學習與認知相關的問題,營養師在找一些文獻時,發現有許多文獻都在探討寶寶攝取的DHA會被氧化破壞的問題。

  如何透過攝取抗氧化營養素來避免DHA的氧化,是日漸被重視的話題。因此,好食課就來讓媽媽們了解具有強力抗氧化效果的RRR-維生素E,也讓媽媽們了解RRR-維生素E是如何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吧!

 

周歲前是寶寶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DHA是神經細胞的關鍵成分,啟動寶寶的學習力

  嬰兒腦部每秒鐘就能完成100萬次的神經連結(連結),且研究顯示新生兒所攝取的熱量中,有高達74%都是供給腦部發展之用(連結),讓寶寶在滿一歲時腦容量就成長至剛出生的2-3倍之大!

  因此在這時候要有充足的熱量以外,也必須給予寶寶充足的DHA,才能幫助寶寶啟動學習之路!認知功能與神經細胞網絡的形成息息相關,DHA扮演著重要的角色!DHA能構築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也同時幫助傳遞神經訊息。

   

 

    研究發現,DHA能讓神經細胞的連結更加緊密(連結)補充DHA也能提升嬰兒的神經認知功能(連結)與增加貝氏嬰兒認知發展測驗的分數(連結)!代表寶寶攝取充足的DHA能幫助腦部發展,進一步地促進寶寶有更好的認知學習功能!

  但是研究卻也發現DHA的6個「不飽和鍵」,會讓DHA極為不穩定,容易受到自由基破壞而氧化分解,DHA一旦氧化就會失去功用,攝取再多也沒有辦法達到建構寶寶學習網絡的作用!

 

(DHA科普影片支援)

   

天然的RRR-維生素E是保護DHA的關鍵,能增強寶寶學習力

  由於DHA非常容易氧化,所以極需要抗氧化營養素的協助,讓DHA能發揮作用。維生素E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但維生素E又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種,而RRR是維生素E唯一的天然形式。

  研究也發現母乳中70%以上維生素E是以RRR結構存在,此外RRR也是唯一不受阻礙,能直接進入腦部保護DHA、減少DHA氧化的維生素E形式。

  更有研究發現,相較於DHA單獨存在,當RRR維生素E、葉黃素與DHA同時作用時,可以有效提升神經發育的密度達81%。

  大家可以把神經系統想成大眾運輸系統,當神經網絡越綿密,資訊傳輸路徑就越多,傳遞得也就越通暢越快,讓寶寶對外界的觀察與反應也能大幅度進步。

  學者也在大腦額葉、海馬迴等嬰兒認知發展的重點腦區中,發現了大量的RRR-維生素E,顯示RRR-維生素E對嬰兒腦部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究也發現RRR-維生素E能夠刺激腦部海馬迴的神經成長(連結),這都代表著RRR-維生素E是寶寶學習力成長的關鍵(連結)。

   

(RRR-維生素E科普影片支援) 

  新生兒的維生素E含量非常低,極需補充維生素E,而母乳是寶寶最佳的選擇,不僅提供豐富的DHA,也有充足的RRR-維生素E來保護DHA。

  媽媽們若是選擇配方奶粉作為混哺或替代方案時更要注意成分,不僅要營養均衡,也要有充足的DHA與保護DHA成分(如:RRR-維生素E),才能讓DHA發揮最大功用,幫助寶寶學得好、學得快,學習力再升級!

  文/林世航 營養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這樣吃,讓學習力倍增!

 
3 人追蹤
追蹤
 

媽媽們是不是很在意DHA呢?無論是⾃⼰吃的補充品,或配方奶粉中是否有添加DHA,不過媽媽知道嗎,DHA很容易被氧化,需要有足夠的維⽣素E才能幫忙抗氧化喔!

今天要用圖文方式,跟⼤家好好分享什麼是維生素E,⽽且在這麼多種的維⽣素E中,又是哪一種最有效呢?攝取⾜夠維⽣素E⼜為什麼能幫助寶寶的認知發展呢!?

檢視相片

 

【媽咪注意】不只補充DHA,保護DHA不要氧化才是關鍵!

DHA具有6個不飽和鍵,非常容易受到⾃由基破壞而分解,如果被分解了,吃再多也是沒有用的!因此寶寶需要有充⾜的抗氧化營養素來保護DHA!

嬰兒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就是RRR維生素E,可以保護DHA不受⾃由基的傷害 ,讓DHA發揮促進神經發展的功⽤。

檢視相片

 

【媽咪注意】只有RRR維⽣素E可以順利到腦部作⽤喔!

維⽣素E可分成天然與合成的來源,僅有RRR屬於天然形式,且在所有維生素E形式中,具有最佳的吸收率與抗氧化力,也僅有天然的RRR維生素E形式,可以不受阻礙順利進入腦部發揮維生素E的作用!

不僅如此,學者在大腦額葉、海⾺迴等認知發展重點的腦區,都發現了大量的RRR維⽣素E,代表著RRR維⽣素E在寶寶認知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色!

檢視相片

 

【RRR維生素E促進神經發展】

RRR維生素E和葉黃素可以協同作用,⼀起和DHA促進神經生長,研究發現這三種營養素同時存在時,相較於DHA單獨存在,可以提升神經發育的密度達81%!

不僅如此,研究也發現RRR維生素E可以刺激腦部海⾺馬迴的神經發展,讓神經網絡更加緊密,是啟動寶寶學習的關鍵之鑰!

檢視相片

  

【新生兒急需維⽣素E】

  胎兒時期,從母體中獲得的維生素E很少,因此新⽣生兒寶寶體內維⽣素E含量很低,需要仰賴⺟乳或配 ⽅乳給予⾜夠的維生素E,才能幫助寶寶抗氧化!

 

檢視相片
 

 

 

【⺟乳中含有豐富的RRR維生素E】

  寶寶急需維生素E,研究發現⺟乳中的維生素E,有70%以上是屬於 RRR-維生素E,能夠給予寶寶充足的RRR維生素E營養,也可以順利進入腦部幫助寶寶抗氧化、保護DHA和加強腦部神經發育!

 

檢視相片

 

 

【選擇有添加RRR維生素E的配⽅奶粉】

  若是混哺、喝配方奶粉的寶寶,媽媽們要注意配方奶粉中是否有添加RRR維生素E,讓寶寶和喝⺟乳⼀樣,得到充足的維生素E營養,延續⺟乳中保護DHA的能⼒喔!

 

檢視相片

 

 

【RRR維⽣素幫助寶寶學習更強】

  RRR維生素E能幫助DHA抗氧化、促進神經發展、刺激神經發育等等功效,因此寶寶不只要攝取足夠的DHA, 也要有足夠的RRR維⽣素E,DHA保護好,學習力當然好!

 

檢視相片

 

文/ 林世航 營養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腺阻塞快退散!避開6大類塞奶食物,讓妳哺乳超暢通
MamiBuy編輯部專欄作家

乳腺阻塞快退散!避開6大類塞奶食物,讓妳哺乳超暢通

內容編輯/Vera Chen

 

乳腺阻塞常讓產後媽咪痛到哭,要如何預防塞奶呢?以下列舉出4個預防塞奶小撇步,也請媽咪務必少碰6大類塞奶食物,才能安然度過哺乳期。

 

為什麼會塞奶?

塞奶也就是乳腺堵塞,是因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地滯留的乳汁變得濃稠而不好移出,就造成塞奶。

 

塞奶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水分補充不足、吃太油膩的食物、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皮脂腺開口阻塞、奶量過於豐沛、突然拉長哺乳間隔等......,所以當乳房出現硬塊時要多留意,塞奶若不及時處理,嚴重可能演變成石頭奶或乳腺炎喔!

 

乳房塞奶有何感覺?

1. 乳房感覺痛

 

2. 乳房發脹,奶量變少、乳汁排出不通暢

 

3. 乳房有硬塊、乳房可能看起來有點發亮

 

4. 乳房皮膚緊綳、乳頭不那麼凸出

 

5. 乳頭疼痛甚至破皮,看起來就會紅紅的,甚至腫得發亮

 

6. 最嚴重的情況,是乳房紅腫熱痛俱全,媽媽發燒,容易被誤診成乳腺炎。

(推薦閱讀:如何預防乳腺炎?避免塞奶兩大原則要把握!

 

預防塞奶小撇步

1. 產前、產後補充卵磷脂

卵磷脂具有「乳化」功能,能夠溶解奶水中的脂肪,使其軟化、稀釋,自然就能順利排出。建議媽咪一天至少補充1200mg卵磷脂。

 

2. 按時親餵或擠奶,別偷懶

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的媽咪,建議產後及早讓寶寶開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乳汁分泌量也會較多。另外,注意補餵次數,一天至少要擠奶68次,約每23小時1次,以移出乳汁,保證乳腺管通暢,預防脹奶。

 

3. 多補充水分

水分攝取太少,乳汁會變濃稠而易塞奶,建議媽咪一天水分攝取量=40x體重。

 

4. 少吃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的食物造成塞奶機率相對提高,另一種是因體質關係,可能懷孕胖太多,身體脂肪高也容易造成塞奶。

廣告贊助

 

少碰6大類塞奶食物

1. 全脂奶粉/牛奶

全脂牛奶的高脂肪酸容易形成凝乳塊,應盡量避免才不會造成塞奶窘況喔!不過並非所有牛奶都會塞奶,像是優酪乳、鮮奶茶、低脂牛奶可是發奶聖品,喝奶補奶不僅提供了乳汁的基礎成分,也為奶水補充了所需的水分。

 

2. 乳製品

起司、乳酪、焗烤、奶油

 

3. 糯米類

肉粽、油飯、米腸

 

4. 油炸、速食類

鹹酥雞、薯條、漢堡、雞排

 

5. 餅乾點心類

蛋糕、巧克力、手工餅乾、洋芋片、鳳梨酥

 

6. 水果類

芭樂、柿子、未成熟的香蕉、櫻桃

 

塞奶時,該熱敷還是冷敷?

很多媽咪搞不清楚,塞奶、乳房脹痛究竟該冷敷還是熱敷,用錯了可就麻煩大了。請掌握兩大原則:

 

▶ 剛開始催奶追奶的時候 → 熱敷

乳房柔軟,尚未脹奶時;或者奶量不多,想要追奶時,可利用熱敷促進乳汁分泌。

 

▶ 脹奶塞奶不舒服的時候 → 冷敷

乳房阻塞不太建議直接熱敷腫脹處,因為熱敷過頭,乳腺管會膨脹,奶就會更難出來;可利用冷敷降低表面的溫度與內部壓力,舒緩塞奶症狀。

 

#延伸閱讀:

黑豆水、黑麥汁…10種超強發奶食物必吃!誤吃退奶食物怎辦?

退奶食物三寶:人蔘、韭菜、麥芽!告別母乳之路這樣做

* 本編輯部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媽咪拜(Mamibuy)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以分享原網址之方式,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social@mamibuy.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脹奶痛起來要人命…新手媽咪必知5種緩解妙方
MamiBuy編輯部專欄作家

脹奶痛起來要人命…新手媽咪必知5種緩解妙方

內容編輯/Vera Chen

「救命,4個小時沒擠奶,胸部脹奶像石頭啦!」媽咪產後要注意,若間隔時間太長才擠奶或哺乳,乳房會變得又腫又痛喔。脹奶不能放著不管,快來學這5招緩解脹痛感。

 

什麼原因造成產後脹奶?

其實母體在懷孕後期已開始分泌乳汁,為產後哺乳做準備。若媽咪產後未即早哺餵母乳,或是間隔時間太長才哺餵,就會使乳汁無法被完全排出,逐漸讓乳房變得腫脹且疼痛。當乳房腫脹到一個程度時,乳頭會變得扁又短、皮膚非常緊繃,寶寶會變得更加不易含住乳房。而造成脹奶的原因有這些:

 

1. 餵奶次數不足、固定姿勢哺乳、哺乳頻率太低。

2. 寶寶吸吮姿勢不好或是不認真喝奶(沒有將奶水有效地吸出)

3. 奶水分泌過多的母親,比較容易阻塞。

4. 快速的斷奶。

5. 母親的壓力和疲累。

6. 穿著過緊的胸罩或鋼絲壓迫乳腺。

產後脹奶

(推薦閱讀:新手媽必看!哺乳期間最在乎的三大問題:發奶、塞奶、退奶

 

脹奶放著不管,小心變成乳腺炎

在產後頭幾天,當奶水明顯增加時,媽咪可能會覺得乳房變熱、腫且脹,這就是脹奶的感覺。在脹奶時,如果沒讓寶寶多吸奶的話,輸乳管被黏稠乳汁塞住,會發生乳腺不通。通常會有局部疼痛的硬塊,皮膚表面可能會泛紅,但媽媽不會有明顯發燒或不適。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卻又不即時處理,就會導致乳腺炎,有的媽媽會覺得像兩顆大鉛球掛在胸前,又硬又痛,可能還會發燒,嚴重甚至得開刀治療。

(推薦閱讀:如何預防乳腺炎?避免塞奶兩大原則要把握!

 

新手媽咪看過來!5招緩解脹奶痛

1. 按時親餵或擠奶

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的媽咪,建議產後及早讓寶寶開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乳汁分泌量也會較多。另外,注意補餵次數,一天至少要擠奶6~8次,約每2~3小時1次,以移出乳汁,保證乳腺管通暢,預防脹奶。

5招緩解脹奶痛

 

2. 按摩疏通乳腺

可以用手指由乳房的外側往乳暈的方向環形按摩;每一個方向都要做,乳房揉軟後擠奶或讓寶寶吸奶效果更佳。

廣告贊助

 

 3. 熱敷乳房

當媽媽乳房開始脹奶時,可以用溫熱毛巾在乳房上敷2、3分鐘,幫助奶水分泌,容易被寶寶吸出來。

 

4. 溫水浸泡乳房

可用一盆溫熱水放在膝蓋上,再將上身彎至膝蓋,讓乳房泡在臉盆裡,輕輕搖晃乳房,藉著重力可使乳汁比較容易流出來。

 

5. 適當補充卵磷脂

卵磷脂的作用是將大分子脂肪酸乳化成小分子脂肪酸,可以降低乳汁的黏稠性,讓你比較好擠奶喔!

 

預防塞奶,少碰這些食物

1. 全脂奶粉/牛奶

2. 乳製品

3. 糯米類

4. 油炸、速食類

5. 餅乾點心類:蛋糕、巧克力、手工餅乾、洋芋片、鳳梨酥

6. 水果類:芭樂、柿子、未成熟的香蕉、櫻桃

預防塞奶,少碰這些食物

(推薦閱讀:乳腺阻塞快退散!避開6大類塞奶食物,讓妳哺乳超暢通

 

#延伸閱讀:

中西醫都認同的退奶方式 關於「自然離乳」和「漸進式」退奶

超實用發奶技巧!原來奶水變少是這4個原因,中醫師教你如何克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小孩有這5大補助可請領!一次搞懂補助金、津貼有何不同

媽咪拜
最多媽咪分享的網站
 
3.7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內容編輯/Vera Chen

育兒津貼、生育津貼、生育給付……?生小孩可以領好多補助,但為何每個名稱都這麼相似,不只新手爸媽搞不清楚,老手家長也容易混淆。本文將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各種補助的區別,讓你不再霧颯颯!

生小孩有哪些補助?津貼、給付有何差別?

政府為了鼓勵大家生小孩,同時想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推出了好多不同的補助項目:生育給付、生育津貼、育兒津貼、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這些看起來很相似的補助名稱,到底有哪裡不同呢?以下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區別:

一、生育給付

夫妻有保勞保、國保、農保時,待媽媽平安生小孩後,可以申請獲得兩個月的投保薪資,基本上是擇一申請。申請期限為5年,超過5年將喪失請領資格。詳細補助金額及請領資格請見:媽咪申請了沒?全台懷孕補助與福利這樣領

二、生育獎勵金(又稱為生育津貼、生育補助)

各縣市政府為了提升生育率所發放的獎勵金,為一次性給付金額,並規定設籍多久才可以請領。由於各縣市核發金額、申請條件不盡相同,父母可比較兩人現有的戶籍地生育獎勵金哪一個比較優惠,依照較優惠的縣市來申請。詳細補助金額及請領資格請見:2019最新!育兒津貼、生育補助總整理

三、育兒津貼

育兒津貼是衛福部每個月補貼父母的育兒費用,原本只發放到2歲;今年8月起,教育部銜接衛福部0至2歲育兒津貼福利,全國同步將發放年齡擴大為2至4歲,每童每月發放2500元,第3名子女以上再加碼1000元。特別注意,育兒津貼、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只能擇一申請!詳細補助金額及請領資格請見:2019新生兒補助再升級:新制育兒津貼、生育給付、生育獎勵金

四、托育補助

家有0-2歲以下兒童,並將小孩交給托嬰中心或保母托育,且家庭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就可獲得補助。若孩子送托至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保母或私立托嬰中心」,一般家庭每月補助給家長6,000元;若送托「公共托育家園或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一般家庭每月補助給家長3,000元。第三名以上子女增加補助1000元。詳細補助金額及請領資格請見:2019新生兒補助再升級:新制育兒津貼、生育給付、生育獎勵金

五、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為體恤申請育嬰留停的爸爸或媽媽暫時沒有收入,勞保局特別設有育嬰留停津貼,只要投勞保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不限同公司)、子女滿3歲前、並且已辦理育嬰假者,就會依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按月發給,最多可請領6個月津貼。特別注意,育兒津貼、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只能擇一申請!詳細補助金額及請領資格請見:請假在家帶小孩也有錢拿,育嬰假請領津貼好簡單!

更多媽咪拜文章

脹奶痛起來要人命…新手媽咪必知5種緩解妙方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吸手指不全是壞事!優缺點、戒除時機與方法…

媽咪拜
最多媽咪分享的網站
 
3.7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內容編輯/Vera Chen

寶寶吸手指吸得津津有味,妳會選擇讓他吃好吃滿,還是馬上阻止呢?其實1歲前的寶寶吸手指,可從中獲得滿足與安全感,讓他吸沒關係。若是超過3歲還在吃手手,建議快用這些方法幫他戒掉吧!

寶寶吸手指,有缺點也有優點

進入口腔期,寶寶會透過吸吮、啃咬獲得滿足與安全感,像是吸手指、吃腳ㄚ子,甚至是亂咬其他物品,讓家長傷透腦筋,但若是一味阻止孩子亂咬東西,可能影響日後人格發展,長大後可能缺乏安全感,出現畏縮、懦弱、容易焦慮的性格。所以寶寶吸手指不全是壞事,優缺點有哪些呢?整理如下:

檢視相片

【優點】

 吸吮時,寶寶能感到滿足、得到安全感,未來有助於情緒及人格的發展。

 吸手指也是一種學習和玩耍的方式,能夠促進手眼協調。

【缺點】

✔ 寶寶吃手很容易把細菌吃到肚子裡,引發口腔感染,例如鵝口瘡、腸胃炎、腸病毒等。

 有時候寶寶手指或手指關節處吸久了會變形。

✔ 過度吸手指時,容易造成牙齒上排齒槽骨往前凸出,變成暴牙。

小孩3歲以上,要開始戒吸手指

正常來說,寶寶1歲到1歲半後吃手頻率會明顯下降,若直到3歲以上還會吸手指,就得留意是否是其他身心發展上的問題。三軍總醫院兒童牙科主任李忠興就表示,嬰幼兒難免吸奶嘴、吸手指,但如果3歲以上還常常吃手手,長時間下來,牙齒排列就會混亂,且顎骨發育也會受影響,甚至可能造成小下巴問題喔!

(推薦閱讀:寶寶愛吃手或奶嘴,該怎麼戒?超過3歲才戒問題多

戒掉吸手指的建議及方式

1. 手指「加料」:父母試著在孩子手指塗上苦、辣等味道。

2.給予安全感:愛吃手指也可能是焦慮、緊張的表現,這時父母就要多陪伴孩子,給予他安全感。

3.轉移注意力:看到孩子吸手指時,可將他的手從嘴邊移開,或者趁機找孩子玩拼圖、遊戲、讀繪本,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在與父母的活動遊戲中自然地忘記吸吮手指。

4. 獎勵方式:跟孩子約法三章,若忍住整天都沒有吃手指,就給孩子一點小獎勵。

5.不要責備吸手指行為:吸手指不是一件短時間能改變的事,所以不要求好心切責備孩子吃手指行為,高壓政策恐會造成反效果。

吸手指能夠預防嗎?

1. 母親在哺乳時,不只是給孩子營養,還要給他愛和溫暖。

2. 奶嘴的洞不要太大,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3. 不要讓他單獨在某個地方,例如在床上或搖籃中待太久,以免孩子感到無聊,而有將手放在嘴裏吸吮的機會,養成吸吮的習慣。

更多媽咪拜文章

生小孩有這5大補助可請領!一次搞懂補助金、津貼有何不同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歲兒童換牙囉!不想恆牙長歪長醜,爸媽要做5件事

媽咪拜
最多媽咪分享的網站
 
3.7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內容編輯/Vera Chen

不少孩童的乳牙長得整齊好看,換牙後恆牙卻長得歪七扭八,發生什麼事了?若你家寶貝正在換牙,想更了解這段期間該怎麼保護他的牙齒,一定要看這篇文章啊!

何時開始換牙?

一般來說,寶寶平均是在6至8個月大時長第一顆乳牙,通常是先長下顎正中間的二顆牙,再長上顎正中間的二顆門牙,到了3歲左右,20顆乳牙會陸續長齊。嬰兒時期恆牙胚早在乳牙根的下方形成,等到大約6歲的時候,恆牙(終生不會再換的牙齒)就開始逐一長出。同時,乳牙會漸漸鬆動,繼而脫落,直到大約12至13歲,乳牙會全由恆牙取代,恆牙將接棒完成一生的咀嚼使命,這個階段稱為「換牙期」。換牙的順序大致從前面的門牙、側門牙、犬齒,一路換到後面的臼齒,但這樣的順序並不完全符合所有人,也有些會跳著長。

【溫馨小提醒】乳牙只有20顆、恆牙則有28顆(不含4顆智齒)。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衛福部)

寶寶乳牙期,就要做好牙齒保健!

檢視相片

1. 潔牙、刷牙要確實

小寶寶從第一顆乳牙長出來後,就能開始幫他清潔牙齒囉!1歲以前的寶寶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後,請用乾濕紙巾或套指牙刷替寶寶清理口腔。1~3歲的幼兒開始吃副食品了,建議牙線與牙刷配合使用。一般來說,6歲以下的兒童都無法確實做到潔牙,所以爸媽最好在小孩刷完牙後,幫他們徹底檢查有沒有刷乾淨喔!

2. 使用含氟牙膏時機

幼童刷牙要注意「牙膏用量」,由於3歲前吞嚥能力還不靈活,牙膏用太多反而會讓小孩誤吞入過多的氟化物,引發副作用。兒童牙膏使用建議如下:

0~2歲→不需要用牙膏(但有小白牙露出就要用牙膏囉!)

2~4歲→開始搭配不含氟牙膏刷牙

4~7歲→使用一般兒童牙膏刷牙

7~14歲→使用專業兒童牙膏刷牙

3. 定期口腔檢查

無論小孩或大人,定期口腔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注意囉!嬰兒從第一顆乳牙長出來後就請先給牙醫檢查一次,若孩童的牙齒狀況良好,可以每半年看一次牙。

換牙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1. 兒童換牙階段問題多,應定期檢查牙齒。

2. 應避免「乳牙在不該換牙時提早脫落」,例如因外傷或蛀牙導致的脫落等,以免恆牙長出錯位畸形。

3. 發現孩童有「雙排牙」的情況,應及時求診兒童牙科醫生,評估是否有拔除乳牙的必要。

4. 教導孩子不要經常用舌頭去舔剛萌發的恆牙,當心以後牙齒咬合不良。

5. 最後,老調重彈再強調一次,要教導孩子正確的口腔教育,最好少吃甜食避免蛀牙、餐後一定要刷牙。

更多媽咪拜文章

大吼只會讓孩子恐懼!戒吼5撇步,一起當高EQ媽咪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夜啼寶寶?孩子半夜哭鬧不休,可能和3大體質類型有關

 
4.7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寶寶半夜突如其來的哭鬧,總讓父母心慌─是受到驚嚇了嗎?還是做噩夢呢?該不會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吧?!該怎麼做才能讓寶貝安穩睡過夜?別擔心,中醫針對3種夜啼型態的孩子提供助眠按摩手法。照著做,輕鬆安撫夜啼寶寶。

檢視相片
 
家有夜啼寶寶?孩子半夜哭鬧不休,可能和3大體質類型有關

中醫看夜啼 3大類型最常見

以中醫理論分析,夜啼較常發生在0~6個月的寶寶身上,這些半夜哭鬧的孩子大致可以分成3種類型:

★脾寒氣滯型

外在表現:唇色偏淡、手腳冰冷、喝奶量少(胃口差)、喝完奶容易溢奶、時常脹氣或腸絞痛、腸胃消化功能較差。

夜啼原因: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脾寒氣滯型的孩子往往因為天氣變冷,肚子著涼因此腸胃受寒,導致體內的「氣」凝結堵塞形成疼痛。除此之外,對牛奶消化不良而「乳食積滯」的孩子,晚上也容易睡不好。

★驚恐傷神型

外在表現:臉色偏青白、容易受到驚嚇,時常神色不安、眼神驚惶不定。

夜啼原因:小嬰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被外界事物驚嚇。突如其來的噪音、巨響、刺眼的光線、猛烈的動作都會擾亂寶寶的心神。

檢視相片
 
家有夜啼寶寶?孩子半夜哭鬧不休,可能和3大體質類型有關

★心火旺盛型

外在表現:臉色及唇色偏紅、哭聲響亮、大便偏乾、時常煩躁不安,看到明亮的燈光會更不舒服。

夜啼原因:「心肝常有餘」是嬰幼兒的常見體質,這類型的孩子心、肝容易產生火氣,接觸上火的飲食或環境改變便會情緒浮躁、無法好好睡覺;當媽咪食用炸雞、薯條等上火食物,又將母乳餵給寶寶喝,就會間接引發寶寶體內的火氣。

喝符水、趴睡 風險大別嘗試

不少長輩會引用鬼神之說帶孩子去收驚、喝符水,但符水的衛生堪慮,孩子有可能感染寄生蟲,甚至因此喝下過量的重金屬。八寶散雖然含有鎮靜安神的硃砂,但同時也含有鉛、汞等重金屬,不適合小小孩食用。平常最好不要任意聽信坊間療法,以免治療不成,反而讓寶寶罹病。

而趴睡可以幫助排氣、讓孩子獲得安全感,但1歲以下寶寶趴睡容易引發嬰兒猝死症。如果要讓孩子趴睡,一定要隨時觀察他的動態,千萬不可以讓孩子單獨入睡。

面對半夜啼哭的孩子,應該視孩子的需求採取不同作法。如果孩子沒有生理問題,只是缺乏安全感,可以多用按摩、擁抱、撫摸等肢體接觸讓孩子獲得安全感。隨時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孩子自然能夠一夜好眠。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0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540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流感怎麼分辨?醫:出現這症狀速就醫!

 
5.2k 人追蹤
追蹤
 
 
Backgroundy/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葉韋廷

許多流行疾病的症狀都和感冒非常相似,常見出現頭痛、咳嗽、發燒、流鼻水等,其中民眾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流感。

小兒科/陳映庄醫師 就表示,感冒和流感的症狀非常相似,不過還是有幾點是可以分辨的,例如「疲倦」和「食慾」。

流感不論發燒與否,食慾和精神狀態都會大幅下降

感冒常會出現流鼻水、咳嗽、發燒、頭痛等症狀,流感也會。但不同的是,感冒在沒有發燒的時候精神狀態和食慾都還是正常的;相較之下流感不論發燒與否,食慾和精神狀態都會大幅下降,常常會處於疲倦又吃不下東西的狀態。民眾可以依此來做分辨及觀察。

身邊有人中流感才打疫苗,醫:來不及了

而相信大家在流感盛行的時候都會提高警覺,並且時時注意打流感疫苗。對此醫師表示,需注意不要抓錯時機,別在身邊有人中流感時才去打疫苗。

醫師表式,打疫苗的時間點,應該要在流感開始盛行的時候就要去打,不能等到身邊有人中了才去。因為流感的潛伏期很短,只有約1~2天,而流感疫苗激發抗體的時間需要約1~2週,所以如果等到身邊有人中了才去打,往往已經來不及,有打跟沒打其實差不多。

酒精消毒並非萬能,肥皂洗手才是上策

而不只是流感、感冒,像是防範腸病毒等,我們都知道要勤洗手,牢記「濕搓沖捧擦」五字訣,不過也有些人習慣使用酒精做消毒,認為只要酒精消毒過就沒問題。對此醫師則表示,酒精只針對有「外套膜」的病原做殺菌,其它基本上沒轍。

所謂的外套膜,基本上可以說是病原的偽裝,在病原出現時會穿上外套膜使自己變得像一般的細胞一樣,如此一來免疫細胞就難以發現,病原就難以被殺死。而酒精是指專殺這種病原,常見如腸病毒,但其它的基本上就失去了殺菌的功能,所以平時應保持良好的洗手習慣。

應盡量避開密閉公共場所,但開放式的OK

我們都知道流感等流型疾病盛行時要盡量避開密閉的公共場所,醫師對此也做了提醒。不過如果想要出去走走,還是可以到有太陽的開放式公共空間,如公園,這是沒問題的,且對身體也有些好處,如腸病毒就怕紫外線。

只要有發燒,不論是否有其他症狀,都要盡早就醫

而許多人在生病的時候會想讓它自己好,即便是有發燒,自己吃吃藥就好了,這是一個非常錯誤觀念。醫師表示,只要有發燒,不管有沒有出現其它的症狀都應盡早檢查。很多疾病都不會出現嚴重的症狀,往往只有發燒,但拖久了後果不堪設想,如尿道炎除了發燒以外基本上不大會有其他嚴重的症狀出現,但拖久了就可能變成腎臟炎,會變得非常的麻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月子猛喝生化湯麻油!她補成便祕人

 
40.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產後調理補對了嗎?30歲的邱太太生第一胎時在家坐月子,家人在中藥房買了生化湯,並吃了快1個月的麻油湯品,覺得體質變得比以前燥熱,容易便秘、口乾舌燥,讓即將迎接第二胎的她想到坐月子就有些擔心。中醫師提醒,無論採用何種坐月子的方式,對於產後調理的中藥及藥膳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針對體質做個人化的調養才正確。

檢視相片

▲麻油料理是產後常見的食補。(圖/資料照)

為保全婦女在歷經生產而氣血耗散、體力損傷下的健康,通常會藉助食補、藥膳來幫助恢復元氣。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雅婷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現今生產技術進步,且現代女性亦不像古代產婦體質虛弱,但生產過程還是會造成氣血虧虛,因此藉由適當的藥補食補及生活起居,有助身體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並解決產後不適如:腰痠、筋骨痠痛、掉髮、疼痛等症狀。

產後調理中藥多見生化湯,不過許雅婷強調,生化湯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組成與劑量,根據時代演變及體質差異,在處方上就有所調整,例如自然產或剖腹產兩者在坐月子的方式就有差異。

許雅婷說明,產後喝生化湯的功能是調節子宮收縮,幫助惡露排乾淨,也可以幫助子宮復舊,減少腹痛。一般而言,自然產建議喝五天,剖腹產因為手術中會將血塊清乾淨,則建議喝一至三天即可。

她特別提到,生化湯喝越多惡露排越乾淨是錯誤觀念,服用生化湯與否及其組成加減,建議經醫生判斷,依照各別體質予以調整。

麻油料理是產後常見的食補,許雅婷說,若是平時有長痘痘、便秘或口乾舌燥等問題,麻油和酒必需斟酌其用量,並配合山藥、蓮子、雞肉、排骨或魚一起燉煮。原則上,產後飲食以六大類食物均衡為原則,食物要煮熟,避免生冷食物、過鹹食物、燒烤炸辣及甜食。另外水分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吸收可以幫助乳汁分泌,因此足夠的攝取量相當重要。

許雅婷提醒民眾,產後讓子宮恢復到原本狀態需要6至8周的時間,這段時間需要多休息,減少爬樓梯,避免彎腰搬重物,注意保暖,定時排便,保持心情平穩愉悅,透過坐月子期間的生活作息調整,配合中醫藥膳,可以調理體質並預防日後腰痠背痛的發生。

檢視相片

▲中醫師許雅婷提醒,產後調理的中藥及藥膳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針對體質做個人化的調養。(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校花女兒血癌痊癒!醫說出這句話 名主持人淚崩
好想要「性」福!調查:台灣女人8成最在乎男人「硬度」
大腸癌連11年坐穩冠軍!醫曝「這些危險食物」千萬少吃啊
獨/火龍果「通樂王」!營養師超激讚 幫你把糞便搬光光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疫苗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143 人追蹤
追蹤
 
梅香四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流感疫苗每年都能夠預防數百萬與流感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病例,但由於諸多原因,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並不是很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在2018年至2019年的流感季節中,約45%的美國成年人接種了流感疫苗。儘管流感疫苗接種率比2017-2018年增長了8%,但這遠遠低於70%的美國成年人接種流感疫苗的全國目標。

導致人們不願意接種流感疫苗的一個常見誤區在於,有的人會認為接種流感疫苗會讓他們患上流感。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流感疫苗中的病毒並不活躍,而不活躍的病毒是不能傳播疾病的。接種疫苗後,你可能會感覺到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得了流感。

滅活病毒

流感是一種比較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可導致感染者住院甚至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在流感季節,大約有8%的美國人,約2600萬人,可能會感染流感。

每年的流感季節都不一樣,流感病毒對人的影響也不一樣。流感的一個危險併發症是肺炎,當你的身體正在努力對抗流感時,便容易引發肺炎。這對老年人、幼兒和免疫系統功能不佳的人(如接受化療或移植的人)尤其危險。

從歷史記錄上來看,每年有數百萬美國人感染流感,數十萬人住院治療,數萬人死於流感及相關併發症。在1918年流感大爆發期間,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即大約5億人感染了流感。從那時起,疫苗科學極大地改變了傳染病對人類的影響.

預防流感的基礎是接種疫苗。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所有6個月及以上沒有疫苗禁忌的人都應接種流感疫苗。就像小兒麻痺症疫苗不會導致小兒麻痺症一樣,流感疫苗也不會引發流感。

這是因為流感疫苗是由不活躍的流感病毒株製成的,這些病毒株不能引起流感。也就是說,有些人在注射流感疫苗後可能會感到不適,這可能會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是因注射而患病的。但事實上,注射流感疫苗後感到不舒服實際上是一種正常的表現,這可能是你身體的免疫反應正在起作用的信號。當你接種流感疫苗時,你的身體會將這種不活躍的流感病毒視為外來入侵者。但這並不會產生危險,反而會使你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在未來感染流感病毒時攻擊它。這種自然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導致一些人出現低燒、頭痛或全身肌肉疼痛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流感,但實際上很可能是人體對疫苗接種的正常反應。

與流感相比,這些注射流感疫苗後產生的症狀只是短期的副作用,而流感的持續時間更長,症狀也更為嚴重。據有關資料顯示,接種流感疫苗的人中只有不到2%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副作用。

此外,人們經常會把生病與重感冒或胃流感、流感相混淆。流感症狀包括發燒、發冷、喉嚨痛、流鼻涕或鼻塞、身體疼痛、疲勞和頭痛。感冒症狀可能與流感相似,但通常較為溫和。胃流感或胃腸炎可以由幾種不同的細菌或病毒引起,胃腸炎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和腹瀉。

有些人在注射流感疫苗後確實會得流感,但這並不是注射的結果。發生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他們可能在注射疫苗之前就接觸過流感。在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後,可能需要長達兩周的時間來培養完全的免疫力。因此,如果你在這段時間內感染了流感,很有可能是在接種疫苗之前或完全免疫之前接觸過流感。

第二,根據你接觸到的流感病毒的種類,即使你接種了疫苗,你仍然可能感染流感。每年,流感疫苗的研製都是為了與流行的流感病毒株最匹配。因此,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取決於在人群中傳播的病毒與用於製造疫苗的已殺死病毒之間的相似性。如果兩者之間有密切的匹配性,那麼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將會很高。反之,如果沒有緊密的匹配,疫苗的效力可能就會降低。儘管如此,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流行病毒和用於製造疫苗的病毒株之間沒有密切匹配的情況下,疫苗仍將能夠減輕流感症狀的嚴重程度,並有助於預防流感引起的相關併發症。

圖文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出成功的孩子

 
143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每位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青出於藍」,總是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及資源。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校及未來出社會找到成功之道。

從嬰兒期就開始與寶寶對話

良好的溝通能力為孩子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以及領袖的特質,但是,培養這種能力不需要等到孩子開口說出他人生的第一個字才開始。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嬰兒也可以參與家人間的日常對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州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4至6歲兒童若是時常進行互動式對話,大腦的Broca區(語言運動區)會更加活絡。

認真看待孩子的3C產品使用狀態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展科學計劃主任Peter M. Vishton博士表示 :「電視在任何方面都沒有毒,但孩子若是花一個小時看電視,表示他們就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沒有做任何能刺激其發展的事情。」

確保孩子睡眠足夠

充足的睡眠除了影響孩子的生長,更是會影響到他們的表現。例如,每天規律的午睡對於孩子在學習抽象方面的語言將更為有概念。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在學習新單詞或語法之後的四個小時之內睡了午覺,隔天將更能夠應用這個新詞或新語法。睡眠的必要性隨著孩子的成長更顯重要,當孩子上小學時,他們每晚需要大約9到11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以充分吸收當天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

教導孩子更看重學習的過程

喬治亞州聖救世主天主教學校校長Lauren Schell表示,重視學習過程和成績的學校,成功率更高。Lauren Schell校長說 :「在凡事講求速成的時代,課業上的成功往往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延遲的滿足感,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更加看重這些過程。」

鼓勵孩子進行假想遊戲

從玩耍到結識新的想像中的朋友,假想是幼兒期重要的基礎,孩子從假裝遊戲中獲得的智力發展將跟隨他們一生。當他們扮演特定的角色時,建立自己的想像世界並邀請他們的朋友一起參與時,孩子們將變得更有創造力,擁有更好的長期溝通能力以及成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獲得老師的支持系統

Lauren Schell校長表示,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學校和家庭可以隨著孩子一個年級又一個年級的發展來共同努力,互相傾聽並尊重彼此的見解,一起促進孩子的成功。

Reference : 6 Ways to Raise a Successful Child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勞做父母

 
143 人追蹤
追蹤
 
琪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父母的日常生活並不輕鬆,即便小孩已經是學齡孩童了。以一位擁有十一歲以及九歲女孩的母親為例,她的日常生活就是不斷的在接送孩子往返各種活動。以周末為例,她的孩子有兩場足球比賽、一個派對、兩個去朋友家玩的活動、教會活動、還有與其他表姊妹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之中,不乏要處理手足相爭、吵架、抱怨、叮嚀寫家庭作業、整理家務、準備晚餐、準備零食、準備便當。

紐約時報曾經有篇文章標題寫著:[就像人會在工作時過勞一樣,當父母也會過勞。]這篇文章講述發表在[精神科先驅]( 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篇研究,比利時學者訪問了兩千多位比利時家長,發現當父母也會過勞。它們發現有13%的父母形容當父母照顧小孩讓他們[過度勞累]。這代表著他們至少一個禮拜有一天會覺得[氣力耗盡、做事沒效率、情緒低迷],就像工作上過勞一樣。

為何這年頭當父母的,比上個世代的父母更容易覺得過度勞累呢?

有一位名為史坦的媽媽,她本身有三個孩子,她開了一間名為[Dicalysscioius Moms]的公司,希望幫助紐約市的其他媽媽有更多機會認識彼此,以及彼此交流打氣。但她實在太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以至於她幾乎沒有時間與家庭以及自己相處。在一場活動中,她整個人崩潰了,她發現她太累了,人生需要有改變。

她說:[我媽媽當然不認為做父母也會過勞。但是今天,有太多讓父母過勞的期待。我們要養育小孩、我們要在工作上有好表現、我們要在小孩面前有好表現、我們還要花時間好好照顧自己,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有罪惡感,但好像又不能有罪惡感,因為我們也有時間去做個美容美甲。]

除了自己與社會對做父母有過高的期待外,社群媒體也推波助瀾。因為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與小孩相處的照片,好像變成一把尺,衡量你是不是稱職母親的標準,讓全體母親陷入追求錯誤的完美主義假象中。社群媒體的照片可以說是讓現代母親陷入過勞與憂鬱的良方。

並且,不是只有要平衡家庭與工作的職業婦女才會過勞,全職媽媽也會過勞。許多全職媽媽因為缺乏與社會連結感到孤獨,與過勞。許多全職母親表示照顧家庭讓她覺得情緒低迷、沮喪、毫無感覺。

讓媽媽擁有[自己]的時間是治療過勞的關鍵。有母親嘗試去跑馬拉松,參加路跑比賽,做會讓自己舒服、不是為拍照上傳社群媒體的事務,才會讓自己從[過勞]中暫時重新恢復力氣。

對於陷入[過勞]的母親,專家建議說,要記得孩子也會長大,他們每天都在學習成長與改變,會慢慢獨立,不再需要你,撐住,然後日子會慢慢過去。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吃膳食補充劑前 父母應該知道什麼?

 
143 人追蹤
追蹤
 
陝紅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研究表明,近三分之一的美國孩子會服用營養補充劑,其中最受歡迎的包括多種維生素、魚油、褪黑激素和益生菌,但這種現象引起了一些專家的關注,他們認為這些營養補充劑缺乏有益處的證據,甚至可能存在讓心臟和肝臟等重要器官受損的風險。

David Agus博士表示:“尚未有一項研究顯示多種維生素及其他補充劑對正常兒童有益處。人們會用它們來鍛鍊肌肉,增強大腦發育,只有當他們認為營養不足時才服用它們。” 父母們經常會說:“我的孩子吃得不好,我得給他們多種維生素。”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數據支持這一點,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藥丸可能是有害的。

Agus繼續說道:“這些藥物有許多潛在的後果,包括對心臟和肝臟的損害。而且服用益生菌會影響正常的腸道細菌,還有部分肌肉刺激物會導致心律失常(心跳不規則)。”

“父母和醫生必須站起來對小朋友說,嘿,吃真正的食物。藥丸不會讓你在測試中做得更好。藥丸不會幫助你成為大學代表隊隊員,甚至在食物會、運動會、研究會中。”他說。

對於因臨近學校體育測試而感到緊張的孩子們,Agus表示家長要避免讓孩子去補充肌肉、增加能量和體重。 “他們是不工作的!而且,服用營養補充劑並不能幫助他們。”他說。“真正有益的是踏實的睡眠。每天在同一時間睡覺,同時起床,實際上更能提高運動成績。”

如果父母想要為他們的孩子尋求有關營養補充劑的醫療建議,Agus覺著家長們要與醫生坦誠相對,誠實地告訴醫生他們的孩子正在服用的補品類型,並且多問醫生,這些東西是否有用。不出意外的話,在大部份情況下,醫生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他還提醒孩子們不要服用像褪黑激素這樣的補品來幫助他們入睡。 “褪黑激素尚未在兒童中長期研究,”他說。 “它影響內分泌系、它影響肌肉、影響免疫系統。我們必須停止。”而且真誠地建議父母們:多與孩子的兒科醫生討論,他們孩子的飲食以及多種維生素或其他膳食補充劑是否有用。

資料來源:https://www.cbsnews.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對孩子正確的[吼叫]

 
143 人追蹤
追蹤
 
琪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因為資訊流通迅速,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現代的父母都處在教養的焦慮中。隨時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害怕自己失控下的吼叫會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害。

但是,情緒沒有對錯,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包括憤怒。事實上,父母偶爾提高音調與音量跟孩子講話,不代表就是不健康的教養,只代表父母在當下情緒的不安分。

沒錯,根據研究顯示,言語傷害上的暴力,對精神上的傷害可以等同於肢體傷害。但是如果用的對,對孩子吼叫也可以是個工具,幫助孩子專注於你要對他們說的話。

錯誤的吼叫,與正常人類釋放情緒的吼叫有兩者顯著的差異,差異在於吼叫的內容與目的,吼的內容是什麼,比你吼叫的音量還重要。

如何吼叫

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人類發展科學教授葛休夫女士說:[吼叫的內容不應該是對孩子的批評,而是簡單明瞭你希望他們立刻做的事。像是:穿上你的鞋子,或是不要在馬路上跑!] 但是,若你吼叫的內容是批評他們很笨、或是動作很慢,就不是健康的吼叫了。

她再補充說:[父母用比較急躁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因為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急切的希望與表達我們心中的挫折,這些都是正常的,重點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對於他現在的行為感到挫折,但不是對孩子這個人感到挫折。]

另外,吼叫的第二個原則是要考慮吼叫的對象。學步兒對於你吼叫的內容,他們恐怕無法接收太多,但他們會知道父母很挫折、很生氣。因此,你對學步兒吼叫的效果不大。

另外,父母要注意還對吼叫的反應。孩子都有與生俱來不同的氣質,對吼叫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吼叫時只是音量提高,有個孩子就會覺得父母非常討厭他,覺得天要塌下來般難受與焦慮。葛休夫女士說:[像是對我女兒,我只要多看她一眼,她馬上就會意過來。但是我兒子就完全不是這回事。我得一直重複對他行為的要求,甚至提高音量對他提醒,他才會記得我的命令。]因此,對不同的孩子,父母就要有不同的做法。

最後,葛休夫女士提醒父母,要注意自己對孩子吼叫的頻率。一個出生在習慣父母吼叫的家庭下的孩子,就容易對吼叫免疫,比較無法看重父母的吼叫與期待。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吼叫是正確、有目的性並且不是經常的,父母就只是正常的父母,不是孩子的壞榜樣,父母的吼叫就會很有用。專家說:[孩子也要學習人類是正常有情緒的,父母不是永遠都是完美的父母。這樣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也才會健康。]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養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10種方法(二)

 
143 人追蹤
追蹤
 
梅香四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晚餐多吃水果和蔬菜

檢視相片

父母在做晚餐時,一定要確保餐桌上有一種孩子喜歡並願意吃的健康食品。煮少量的澱粉類食物,如土豆,並配之有額外的水果和蔬菜,以鼓勵孩子進食。

為了更好的吸引挑食的小孩去嘗試一種健康、富含營養的菜餚,父母可以邀請自己的孩子看著自己準備食物,並讓孩子在父母的監督下自己添加一些食物配料,並請你的孩子為這道菜命名,他們可能會取名為“塔尼亞的泰國沙拉”或是“亨利的玉米和鱷梨玉米餅”等,這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晚餐更加有興趣。

樹立好的榜樣

檢視相片

做父母的經常會發現,你的孩子,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似乎經常和你的健康飲食建議背道而馳。但事實上,父母的觀點和行為對他們如何看待食物有很大的影響。

學齡前兒童尤其喜歡模仿他們的父母,他們可能會模仿你的飲食偏好和嘗試新食物的意願。利用這種模仿行為,在孩子面前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

盡可能的和孩子一起吃正餐,這樣他們就能看到你有多麼喜歡吃水果和蔬菜,並通過一起嘗試新食物來讓用餐變得更有趣。

此外,在吃飯時,不要讓孩子在吃蔬菜的時候做出“噁心”的表情,或者是在餐桌上面對年幼的孩子消極地談論某道菜的好吃與否。

從少量開始

檢視相片

在給孩子選擇餐具時,盡可能選用小一點的盤子、碗等用品,這樣可以讓孩子放心地吃東西。父母可以在孩子3到5歲的時候開始培養這種習慣,讓他們用你為他們準備的小碗去盛一份沙拉或其他熱量不高的食物。

這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像一個“成年人”,同時可以幫助孩子衡量自己想吃多少,瞭解食物的份量。引導鼓勵孩子一次僅吃一份,只有當他們還處於飢餓狀態時,才可以再吃。

幫助孩子判別飽腹狀態

檢視相片

提醒你的孩子一旦有飽腹感就停止進食,不要催促他們把盤子裡的食物全部都吃光,也不要因為他們吃光了盤子裡的食物而表揚他們

相反,你要告訴孩子在特定的時間內吃特定量的食物,只有當他們再次感到飢餓的時候,才能適量的補充。

另外,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他吃飽了的時候,即使你覺得他們可能吃得還不夠,但也要讓他們停止進食。縱容孩子在飽腹的情況下進食,會導致他們養成暴飲暴食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為了幫助你的孩子學會在吃飯的時候傾聽自己身體的飽腹感,你可以告訴孩子讓他們問問自己,比如“你的肚子告訴你飽了嗎?”或者“你的肚子還在發出飢餓的咆哮聲嗎?”

堅持嚴格的膳食和零食計畫

檢視相片

 

嚴格的堅持規律的飲食和零食時間安排,這樣不至於使孩子們在兩餐之間太過飢餓,也防止他們在隨後的餐食中吃得更多。大多數孩子每天需要吃三頓飯和一到兩份零食,但如果你擔心孩子吃得過多或者吃得不夠,你可以諮詢兒科醫生、醫生或營養師。

雖然堅持按時吃飯很重要,但如果你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說他們不餓,這時不要強迫他們吃飯。當然,不要讓他們用糖果或餅乾來代替。相反,給孩子們提供一種健康的零食,如蘋果或小胡蘿蔔,並確保他們在下一頓飯前吃飽。

嘗試營養豐富的新食物

檢視相片

如果你的孩子固執地不吃西蘭花或豌豆,這時不要氣餒,要知道喜歡上一種新食物的口味和質地是需要時間的。要讓孩子們決定他們是否喜歡上某一種新食物,需要多次嘗試。

為了幫助挑食或叛逆的青少年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食物選擇,從而更有可能吃到健康的食物,提出關於食物的問題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例如,你可以問“晚餐更喜歡黃瓜還是番茄?”而不是“你想要番茄作為晚餐的配菜嗎?”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歲兒童換牙囉!不想恆牙長歪長醜,爸媽要做5件事

媽咪拜
最多媽咪分享的網站
 
3.7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內容編輯/Vera Chen

不少孩童的乳牙長得整齊好看,換牙後恆牙卻長得歪七扭八,發生什麼事了?若你家寶貝正在換牙,想更了解這段期間該怎麼保護他的牙齒,一定要看這篇文章啊!

何時開始換牙?

一般來說,寶寶平均是在6至8個月大時長第一顆乳牙,通常是先長下顎正中間的二顆牙,再長上顎正中間的二顆門牙,到了3歲左右,20顆乳牙會陸續長齊。嬰兒時期恆牙胚早在乳牙根的下方形成,等到大約6歲的時候,恆牙(終生不會再換的牙齒)就開始逐一長出。同時,乳牙會漸漸鬆動,繼而脫落,直到大約12至13歲,乳牙會全由恆牙取代,恆牙將接棒完成一生的咀嚼使命,這個階段稱為「換牙期」。換牙的順序大致從前面的門牙、側門牙、犬齒,一路換到後面的臼齒,但這樣的順序並不完全符合所有人,也有些會跳著長。

【溫馨小提醒】乳牙只有20顆、恆牙則有28顆(不含4顆智齒)。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衛福部)

寶寶乳牙期,就要做好牙齒保健!

檢視相片

1. 潔牙、刷牙要確實

小寶寶從第一顆乳牙長出來後,就能開始幫他清潔牙齒囉!1歲以前的寶寶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後,請用乾濕紙巾或套指牙刷替寶寶清理口腔。1~3歲的幼兒開始吃副食品了,建議牙線與牙刷配合使用。一般來說,6歲以下的兒童都無法確實做到潔牙,所以爸媽最好在小孩刷完牙後,幫他們徹底檢查有沒有刷乾淨喔!

2. 使用含氟牙膏時機

幼童刷牙要注意「牙膏用量」,由於3歲前吞嚥能力還不靈活,牙膏用太多反而會讓小孩誤吞入過多的氟化物,引發副作用。兒童牙膏使用建議如下:

0~2歲→不需要用牙膏(但有小白牙露出就要用牙膏囉!)

2~4歲→開始搭配不含氟牙膏刷牙

4~7歲→使用一般兒童牙膏刷牙

7~14歲→使用專業兒童牙膏刷牙

3. 定期口腔檢查

無論小孩或大人,定期口腔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注意囉!嬰兒從第一顆乳牙長出來後就請先給牙醫檢查一次,若孩童的牙齒狀況良好,可以每半年看一次牙。

換牙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1. 兒童換牙階段問題多,應定期檢查牙齒。

2. 應避免「乳牙在不該換牙時提早脫落」,例如因外傷或蛀牙導致的脫落等,以免恆牙長出錯位畸形。

3. 發現孩童有「雙排牙」的情況,應及時求診兒童牙科醫生,評估是否有拔除乳牙的必要。

4. 教導孩子不要經常用舌頭去舔剛萌發的恆牙,當心以後牙齒咬合不良。

5. 最後,老調重彈再強調一次,要教導孩子正確的口腔教育,最好少吃甜食避免蛀牙、餐後一定要刷牙。

更多媽咪拜文章

大吼只會讓孩子恐懼!戒吼5撇步,一起當高EQ媽咪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吐血」快就醫 牙周病比你想像可怕

 
40.6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身體明明沒怎樣,卻總覺得口腔鹹鹹的、刷牙漱口驚見血絲?除了肺部、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之外,最常見造成口水帶血的原因就是牙周病:牙周組織發炎,使得牙齦紅腫、流血,吐口水像在吐檳榔汁。牙醫師呼籲民眾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洗牙,一旦發展成牙周病,口腔成為「細菌培養皿」再進入血液影響其他器官,後果堪虞。

檢視相片

▲「口水帶血」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大部分是牙齦受傷、牙周病造成的。(圖/記者陳弋攝影)

許多人有共同經驗:早上刷牙、漱口時發現嘴裡有鹹味,吐出來竟看見帶血絲的口水,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通常與口腔、消化道或耳鼻喉方面的問題最有關係。牙醫師林葳表示,單就口腔問題來看,牙齦流血的原因可能是:口腔有傷口、先天性疾病(容易出血)、刷牙方式不正確傷害牙齦,以及刷牙沒刷乾淨,讓牙菌斑、牙結石堆積導致細菌孳生,破壞牙床造成牙周病,這是牙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檢視相片

▲牙醫師林葳指出,牙周病的進程是緩慢而無聲的,等到患者覺得怪怪的,牙床狀況可能已經惡化。(圖/記者陳弋攝影)

「90%國人有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當牙床正因牙周病逐漸掏空時,你可能根本不自覺!」林葳醫師指出,牙齦發炎或牙周病引發的牙齦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口腔出血原因。想要預防牙周病,除了日常的口腔清潔要做好,至少「每半年」定期上牙醫診所洗牙也很重要!

林葳醫師進一步強調,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是口內細菌大量繁殖的結果,這些細菌不僅影響口腔健康,當它們進入血液循環,更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國際上已有充分的研究顯示,牙周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骨質疏鬆等會互相影響,甚至跟阿茲海默症也有關聯。

牙周病影響之鉅,連胎兒也可能受波及!林葳醫師說,很多孕婦不敢看牙醫,因為怕情緒緊張影響到胎兒,但偏偏女性懷孕期間因體內環境的改變,使得牙周病容易發生。國際上已有研究楬櫫孕婦的牙周病與胎兒早產之間的關係,口腔衛生的良窳是有機會影響胎兒的。

檢視相片

▲牙醫師林葳特別提到,研究發現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胎兒早產的機率會增加。(圖/資料照)

任憑牙菌斑、牙結石堆積,恐演變為牙周病,當人開始感受到這樣的「慢性破壞」,牙齒可能已經鬆動了。林葳醫師提醒,牙周病的治療方式因病患的狀況而異,重點是國人應有病識感,避免自行購買藥品或保健產品,應提早警覺和就醫,以便醫師檢查、評估之後作出正確的診斷,然後對症治療。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國慶焰火今晚屏東磅礡登場 氣象局曝「最佳觀賞方位」
「三喜」臨門! 這對夫妻「定情、生子」都在國慶日
吃堅果「保護心臟又抗憂鬱」 一天吃多少才算「剛剛好」?
癌細胞愛吃「糖」? 腫瘤科醫師揭露癌細胞「特殊習性」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下背痛到想請假? 跟這些原因有關
女子莫名下腹痛 竟是子宮裡有空氣…
你的體質適合喝咖啡嗎?觀舌苔可判斷
連假追劇小確幸?醫:小心白內障報到
45歲走入發胖期 想甩贅肉必練這動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食道閉鎖及氣管食道廔管 莫輕忽

 
1.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及氣管食道廔管是小兒外科嚴重的急症之一,根據三總小兒科部的資料顯示,有些症狀較嚴重的嬰孩,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生呼吸困難和發紺的現象,需要加以緊急處置,同時提高警覺來診斷是否有該症的可能性。

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及氣管食道廔管一種易於致命的疾病,需要適當的處理及外科手術,加上成功的手術後治療,才能降低它的死亡率。

根據三總小兒科部的資料來看,嬰兒出生之後無法吞嚥口水,會由咽喉氣管吸入,而胃內容物也可以經由氣管食道廔管逆流到氣管,再進入肺部而造成更嚴重的吸入性肺炎,此種情形相當危險,特別是在早產的嬰兒,他們的吞嚥反射、咳嗽反射和胃腸蠕動並未發育健全。

若是單純只有氣管食道廔管的病嬰通常症狀較輕微,因為他的食道還是暢通的,通常是在每次餵食後發生哽塞、咳嗽,而液體食物比固體食物更易發生此種情形,在較大的嬰兒表現出來的症狀,則以反覆肺炎發生和腹脹居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妻多年沒懷孕!醫一看臉綠:精蟲被消滅

 
19.5k 人追蹤
追蹤
 
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不孕症是不少現代夫妻面臨的困擾,女性排卵功能、子宮異常或男方睪丸有問題、精蟲活性低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不孕。不過,有對年輕夫妻前往醫院檢查,才赫然發現竟然是老婆的「免疫力太強」才導致始終未能懷上孩子。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邱鴻傑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曾遇過一對30歲左右的夫妻前來求診,夫妻倆婚後始終未能順利懷孕。男方到泌尿科進行精液分析,發現不論是精蟲數量、活動度都沒問題,且精蟲型態也在標準範圍內。原來導致無法有身孕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妻子的「免疫力太強」,邱鴻傑指出,體內的「抗精蟲細胞」會持續攻擊丈夫的精蟲,用比喻來說就是「士兵過不了灘頭堡就全滅」,如此說來可能有些誇張,但其實每個人身上都帶有這種細胞,只是數量或多或少的問題。

 

▼因為老婆「免疫力太強」,導致夫妻不孕。(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

檢視相片

 

主持人胡瓜聽完,忍不住笑說「年輕的時候都很少碰到抗體,隨便就中,怎麼長大後想要長驅直入卻被(消滅)?」對此,邱鴻傑說明,隨著年紀的增長,「抗精蟲抗體」的比例也會慢慢提高,再加上精蟲部隊在年輕時也比較「精銳」,因此年輕時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但現代人多晚婚,才導致不易懷孕的機率提高。

 

▼邱鴻傑說,若抗精蟲抗體的比例小於30%的時候,會直接將精液注入子宮,但若比例太高就只能做試管嬰兒。(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

檢視相片

 

不過,若因為抵抗力太強,造成夫妻遲遲難以懷孕該怎麼辦?邱鴻傑說,若抗精蟲抗體的比例小於30%的時候,會直接將精液注入子宮;但若比例太高就只能做試管嬰兒,就像是空降部隊直接越過抗體堡壘,而案例中的那對不孕夫妻,最後靠著試管嬰兒的方式才終於如願懷孕。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褥期怎調理?中醫助恢復健康好氣色

 
2.6k 人追蹤
追蹤
 
 
產褥期怎調理?中醫助恢復健康好氣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面臨新生命的到來,除了滿懷欣喜與期待之外,懷孕期間母體將會面臨許多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包含子宮、卵巢、肌肉骨骼系統等。初產婦,常會在坐月子上面臨許多傳統的禁忌與困惑,對於飲食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或又生活起居該注意些什麼?總會聽到許多建議而無所適從,所以產後如何好好休息調養,可是一門學問!

日前一名三十多歲生第一胎,剛坐完月子的產婦,至中醫就診,敘述惡露一直排不乾淨,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她喝了一整個月的生化湯,難怪會有惡露持續不淨的狀況。後經過適當中醫產後調理,補充氣血,減少許多產後困擾跟不適。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簡珮珊醫師表示,婦女當生產後,需要時間來恢復至產前的狀態,這段期間叫「產褥期」,加上經歷生產過程的壓力,所以產後需要坐月子來調理,藉由中藥膳食、注意飲食調理和生活起居調整等方式,使產婦得到充分休息,以恢復身體平衡。

中醫產後調理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要將惡露排除乾淨,常用生化湯加減來去瘀血生新血,注意不可與宮縮劑同時使用,以免宮縮太過厲害,通常一般自然產服用5~7帖,而剖腹產因瘀血清除較乾淨,約服用3~5帖即可。
第二階段以補氣血為主,用八珍湯加減來處理產後氣血虛的問題,並可幫助子宮內膜修復。
第三階段為調理脾胃,用四神湯加四君子湯加減,腸胃功能障礙是孕產婦常見的困擾,且利用補氣健脾入帶脈的藥物,可防止子宮脫垂,且因健脾利濕的作用,可調節水分代謝,有塑身效果。
第四階段為補肝腎壯筋骨,用腎氣丸及龜鹿二仙膠加減,其中腰痠是孕產婦常見的症狀,在中醫是腎虛的表現,補腎藥物還可以幫助卵巢功能恢復、骨盆腔結構復原。

產褥期應減少食用寒性食物
在飲食方面應注重營養均衡,減少寒性食物,像是冰的飲料、偏冷性的蔬菜水果,如白蘿蔔、冬瓜、西瓜、梨子、橘子、葡萄柚等。有哺乳的產婦更應攝取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方面,可多食鮮魚湯、豬蹄、黑豆水等發奶的食材,避開韭菜、炒麥芽、人參、山楂等退乳食物。另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多休息少勞動,但宜輕微而適度的活動以利元氣的恢復,可配合產後運動幫助子宮收縮及身材恢復。避免拿重物或勞務、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等動作。

產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補品 避免造成腸胃負擔
古代中醫認為:「產後氣血暴虛,理當大補」。因為在過去農業社會,婦女平日辛勤勞動,且營養較為不足,故常會利用坐月子來好好休息,大補特補。然而現代社會生活普遍富裕,女性平時少運動且肥胖率增高,大補特補的傳統坐月子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女性。例如腸胃系統較弱的婦女,產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補品,容易造成脹氣、腹痛或拉肚子,這時不但無法吸收補品,還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另外有子宮肌瘤或巧克力囊腫的產婦,更應該小心不可過度進補。婦女產後藥膳及中藥調理,建議事前可諮詢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服用為宜。總之,打造坐月子期間健康、舒適、不煩躁的生活環境,讓產婦心情保持輕鬆愉悅,配合適當的產後運動以及均衡的飲食,就能培養更好更健康的體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產後四階段調理 讓產婦輕鬆坐月子

 
1.3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迎接新生命到來除滿懷欣喜與期待,懷孕期間母體也會面臨身體生理變化,尤其初產婦常會在坐月子上面臨許多傳統的禁忌與困惑,許多建議無所適從,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簡珮珊提醒,婦女產後藥膳及中藥調理可事先諮詢中醫師,依個人體質服用,坐月子期間保持健康、舒適、不煩躁,配合適當產後運動及均衡飲食,就能培養更好更健康體質。

卅多歲第一胎剛坐完月子的產婦日前至柳奇醫院中醫部就診,主敘產後惡露一直不乾淨,經詢問才知道原來喝了一整個月的生化湯所致。經適當中醫產後調理,補充氣血後,減少許多產後困擾跟不適。

簡珮珊中醫師表示,婦女生產後需要時間恢復,這段期間叫產褥期,加上經歷生產過程壓力,產後需要坐月子來調理,藉中藥膳食、注意飲食及生活起居調整等方式,使產婦得到充分休息、恢復身體平衡。

過去農業社會婦女平日辛勤勞動營養較不足,多利用坐月子來好好休息大補特補,因此古代中醫有「產後氣血暴虛,理當大補」說法,然現代社會生活普遍富裕,女性平時少運動且肥胖率增高,大補特補傳統坐月子方法已不再適合,例如腸胃系統較弱的婦女,產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補品,易造成脹氣、腹痛或拉肚子,不但無法吸收補品,還會造成腸胃負擔。另有子宮肌瘤或巧克力囊腫產婦更應小心不可過度進補。

簡佩珊中醫師指出,中醫產後調理略分四階段,第一階段要將惡露排除乾淨,常用生化湯去瘀血生新血,但注意不可與宮縮劑同時使用,通常一般自然產服用五至七帖,剖腹產因瘀血清除較乾淨,約服用三至五帖即可。第二階段以補氣血為主,用八珍湯處理產後氣血虛問題,可幫助子宮內膜修復。

第三階段為調理脾胃,用四神湯加四君子湯,腸胃功能障礙是孕產婦常見的困擾,且利用補氣健脾入帶脈藥物可防止子宮脫垂,且因健脾利濕作用可調節水分代謝,有塑身效果。第四階段為補肝腎壯筋骨,用腎氣丸及龜鹿二仙膠,其中腰痠是孕產婦常見症狀,在中醫是腎虛表現,補腎藥物還可幫助卵巢功能恢復、骨盆腔結構復原。

簡佩珊中醫師也提醒飲食方面應注重營養均衡,減少寒性食物,冰飲料、偏冷性的蔬菜水果,有哺乳產婦更應攝取充足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方面,可多食鮮魚湯、豬蹄、黑豆水等發奶的食材,避開韭菜、炒麥芽、人參、山楂等退乳食物,生活起居上建議多休息少勞動,但宜輕微適度活動,以利元氣恢復,可配合產後運動幫助子宮收縮及身材恢復,避免拿重物或勞務、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等動作。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體質調理 中醫讓媽咪無燥一身輕

 
4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產婦透過產後4至6週適當的休息與中醫藥調養,有助於身體的復原與健康。

俗話說「月內沒做好,呷老就艱苦!」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型態、營養狀況與過去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傳統月子飲食並不完全適合現在的產婦,現代婦女在坐月子期間如何調理身體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中醫部醫師楊紓怡表示,一般坐月子期間約六至八週,由於產婦在分娩時出血量多,身體因應需要有許多的改變及氣血耗傷,加上出汗、腰痠、腹痛,非常耗損體力,甚至氣血、筋骨也都相當虛弱,透過產後4至6週適當的休息與中醫藥調養,有助於身體的復原與健康。

楊紓怡醫師說,坐月子的過程當中,為產婦整個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產婦利用這段期間休息及補充營養,使身體儘快恢復至原來的狀態,所以產後的調理特別重要。民間習俗對於坐月子,總難免準備一些湯湯水水的各種補品,但對於現代人工作忙碌的工作形態,根本沒有時間準備這麼多中藥材,甚至花上大半時間在燉煮湯藥上。

在過去,中藥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煎煮,不同藥品還要在正確的時間加入,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夠喝得到藥,而隨著科技進步,許多中藥都是在藥局經過專門的藥師處理,依照標準的煎煮流程,煮好後直接真空封裝成為中藥藥膳即飲包,服藥時直接打開來加熱就可以喝了,相當方便。

檢視相片
 
中藥藥膳即飲包:乳香黃耆、四物參耆湯、杜仲水

中醫在針對產後的調理,以週期做不同區分—

產後第一週因氣血耗傷,脾胃氣血未復,調理時以健脾益氣為主,像是加味四神湯、加味生化湯,飲食方面也盡量以清淡為主,減少滋補油膩的雞酒食材。生化湯的部分,出院後即可開始服用,一帖藥可分成兩次煎煮,煎好後分兩次服用。自然產孕婦大約服用5至7帖,而剖腹產則因為開刀時已將子宮內的東西處理乾淨,大約服用3帖左右即可,依體質不同做加減方,例如產後腰痛,可加入杜仲;有些產婦會出現失眠,則可加入茯神或酸棗仁等安神藥材。

產後第二週脾胃氣血來復,可大補氣血,包括加味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飲食上可增加蛋白質類的攝取。針對脾胃虛弱或便秘的狀況,則可加入像桃仁、杏仁等可增加軟便的藥材,若是有腹瀉問題,也可以使用芡實、白朮等。

產後第三至四週後,主要以滋補肝腎,強壯體質不痠痛為主要調理,飲食上可增加黑色及深綠色食材,如黑豆、青花菜、菠菜、芝麻等,藥膳則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加上何首烏、杜仲等滋補肝腎。

因產後體質偏虛、偏熱,應避免使用太過燥熱的食材,也不建議在補品中添加酒精。產婦燥熱會容易想喝大量的水,飲水過量可能造成臟器下垂,建議用荔枝殼煮水,或將黑豆炒過泡熱水飲用,白木耳、蓮子、枸杞,可有效降低火氣,若出現水分代謝不佳的狀況,則可加入薏仁幫助利水。

檢視相片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紓怡為產婦進行茶飲調理

不少產婦一開始面臨乳汁分泌不足問題,中醫針對乳汁分泌不足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可搭配茶飲進行調理。

(一)氣血虛弱型:

  1. 症狀:產後乳汁很少甚至全無,而且乳汁清稀。乳房柔軟沒有脹的感覺,常感精神疲倦,食慾減少,臉色看起來蒼白或萎黃。
  2. 治療原則:補養氣血,生乳通乳
  3. 食療:益氣通乳湯

    成分:黃耆12g 當歸10g 麥冬10g 通草6g 桔梗6g。作法:先用約1500c.c.水放入藥材齊煮,也可加入富含膠質的食材一併煮湯。

    (二)肝氣鬱滯型:

    1. 症狀: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但乳汁看起來較濃稠,而且乳汁量容易受情緒影響。會有胸悶、乳房脹痛、情緒鬱悶、飲食不振、便秘等情況。
    2. 治療原則: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3. 食療:疏鬱通乳茶

      成分:王不留行10g 通草6g 鬱金10g 白芷6g 當歸10g 柴胡6g。作法:以1500c.c.水蓋過藥材後共煮,完成後可加入適量蜂蜜提味。

      另外,媽媽在哺餵時,也有些小訣竅可以使用:

      1. 寶寶吸允和哺餵的次數越多,乳汁量也會往上增加。
      2. 兩側乳房要輪流餵食:等寶寶吸允完一邊自己鬆開時才換邊,下一次餵奶要換另一邊開始餵。
      3. 盡量讓寶寶靠在乳房上舒適的位置,不要用乳房去將就寶寶的位置。
      4. 如果出現輕微的破皮或疼痛,可以用少許乳汁塗在傷口上能幫助癒合。但若出現了較嚴重的紅腫疼痛或有硬塊等,就有可能是乳腺炎的前兆。此時可先熱敷,然後用手輕輕按摩將腫塊揉散,餵奶後若沒有排空完全,可以用吸乳器將乳汁清空避免阻塞,但如果出現化膿的情況,就須立即就醫。

        在飲食上也要特別留意營養的補充,幫助乳汁分泌:

        1. 增加蛋白質、維生素、鐵質等營養素的攝取。
        2. 多補充富含膠質、蛋白質的水份能有效增加母乳量。成人每日水分需求是1500 c.c.至2000 c.c.,如果要給寶寶餵食母乳,水分需求量會更大,建議可以多飲用煲湯或果汁等具營養價值的飲品。
        3. 少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還有易退奶的食物,如麥芽、韭菜、竹筍等也要少吃。
        4. 寒涼屬性的蔬果適量即可,不建議大量攝取,如西瓜、椰子、苦瓜等。

          坐月子的調理期間,除了保持心情愉快,飲食宜清淡而富營養,不宜吃生冷或肥膩重口味等食物,才能讓血液循環更好、改善虛寒體質。特別是產後一週內,陰血不足、陽氣偏旺,若不加注意,過食滋膩生冷,必傷脾胃,脾胃受傷,則所需營養不能吸收,又影響體質的恢復。因此,坐月子要選擇營養而易消化的食物,尤其對於打過麻藥的產婦,有些會有腰痠的情形,建議在飲食上最好避免一些冷性食物,如白菜、竹筍,最好根據不同體質的偏寒偏熱,採用溫養或清養的食物調養。

          (撰文╲楊紓怡醫師、攝影╲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月子吃素營養夠嗎?營養師教你優質茹素,產婦與寶寶更健康

 
4.7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坐月子一定要大魚大肉?其實只要學會優質茹素,產婦與寶寶一樣能吃的營養、健康!遠嫁美國的郭小姐回台灣生第二胎,美籍夫婿考量傳統月子餐過於油膩,為此幫太太選擇主打健康蔬食的產後之家,一個月下來太太不僅每天吃的滿足、神清氣爽,就連長期的便祕問題也好了。

檢視相片
 
坐月子一定要大魚大肉?其實只要學會優質茹素,產婦與寶寶一樣能吃的營養、健康!(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

擔憂傳統坐月子太油膩,不利健康?蔬食月子產清淡營養更環保

郭小姐表示,美國對坐月子的觀念有很大差異,聽美籍婆婆說自己在生完隔天就開始吃冰,產後幾個小時就下床運動,飲食則以清淡、營養為主。因此,美籍夫婿認為,台灣傳統坐月子大魚大肉太油膩,對身體並不見得健康,而蔬果則清淡又營養,另一方面也具有環保愛護生態的好處。

所以,從未茹素的郭小姐就在先生的鼓勵下,選擇到提供蔬食的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結果她發現,月子結束後不僅長年便祕的問題得到改善,且乳汁足夠的情況下,寶寶的體重更在一個月內從3600公克長到5000公克,非常健康。再加上,在產後之家有營養師提供健康諮詢,也改變他們對於素食的態度及吃燉補的觀念。

營養師教你正確優質茹素、補對營養,產婦與寶寶更健康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黃金環技術主任表示,孕婦生產後立刻要面對照顧新生兒、產後子宮復舊、產後憂鬱等挑戰,使得產後營養調養益形重要。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每日提供產婦豐富又均衡的六餐。早餐以堅果穀粥為主食、一天餐點裡至少有兩、三種以上的深色蔬菜,餐點著重高蛋白質、高纖維、高水分、多元植化素,以及鐵、鈣的補充。

檢視相片
 
郭小姐和丈夫及醫護人員一同合影。(圖片/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湯品類則分為甜湯和燉補湯,例如:促進血液循環、補氣的桂圓枸杞黃耆茶;油品則以苦茶油取代麻油,來為媽媽補充足夠的營養,提高母乳中的營養密度。菜餚中更廣泛使用黑芝麻,以及海藻或紅莧菜、紅鳳菜、芥藍菜等深色蔬菜來幫助產婦補充鐵質與鈣質;並搭配飯後搭配水果,補充維生素C以輔助鐵質、鈣質的吸收。

希望藉由大量蔬菜的攝取,來幫助產婦補充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元營養素,來幫助產婦排便、輔助惡露排出;消除代謝毒素及自由基,讓產婦達到神清氣爽、精神恢復快的好處。至於外界擔憂的,茹素者不吃魚是否會缺乏DHA的攝取?黃金環營養師指出,其實這類營養素,素食者同樣可經由食用亞麻仁籽(或油)、核桃來取代。

素食月子餐這樣挑 少加工品、重口味食物,減少鹽分攝取較健康

最重要的是,相較於葷食月子餐,常以動物內臟做為補充鐵質和蛋白質來源;容易有膽固醇、油脂含量高,抗生素、重金屬等毒素殘留的問題,對產婦或嬰兒來說,素食月子餐相對能避開這些問題。

不過,黃金環營養師也提醒,由於坊間素食月子餐的選擇相對葷食少,建議產後媽咪在挑選時應多留意,月子餐是否有加工品分量過多、口味太重的問題,以避免月子期間攝取過多鹽分,反讓產婦不易排除體內水分,使代謝變慢。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綁骨盆能縮小腹、避免大屁股?醫師:誤會了!分段漸進運動有助骨盆重建

 
4.7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產後最怕腹部縮不回去、屁股變大,看起來像「老母雞」,於是坊間有所謂利用骨盆帶「綁骨盆腔」的做法,據說能縮小腹部、避免臀部變大,甚至有助產後減重。日前即傳出女明星隋棠也曾經嘗試過綁骨盆,到底產後綁骨盆有用嗎?婦產科醫師表示,不要誤解了!

檢視相片
 
坊間有所謂利用骨盆帶「綁骨盆腔」的做法,據說能縮小腹部、避免臀部變大,甚至有助產後減重。

隋棠生了3個小孩,依舊保持名模的身材,而且產後保養一直受到外界關注。根據新聞報導,她嘗試過綁骨盆,但是,她也曾經在個人臉書留言表示,感覺可能這一招對她沒有什麼效果,大概每個人的體質不太一樣…。

產後骨盆真的會變大嗎?綁骨盆真的可以瘦小腹、避免大屁股嗎?

此話題引起大家注意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生產後骨盆真的會變大嗎?產後綁骨盆真的可以瘦小腹、避免大屁股嗎?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我們的骨骼的結構是固定的,的確,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關係,以及肌肉較為放鬆無力、內臟下垂,會自己覺得變大的情況。但是,其實,腹骨盆腔不會因為生產而被撐大。

有一些產婦懷孕過程會變胖,卻歸罪於骨盆腔變寬,事實上,固定的骨盆腔無所謂實質上變大,或是有綁骨盆腔的必要。所以,不要任意怪罪懷孕過程是骨盆被撐大,而讓自己身材走樣。尤其產後仍然要靠適當分階段運動、均衡的飲食,才有助於減重,恢復產前的身材,而不要把減重希望寄託在綁骨盆這件事上。

檢視相片
 
我們的骨骼的結構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生產而被撐大。
檢視相片
 
產後3個月內應該讓骨盆功能充分恢復,避免留下傷害。

醫師:骨骼的結構是固定的,腹骨盆腔不會因生產被撐大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在自己行醫生涯中,只有一次在高雄長庚醫院當實習醫師,並在實習的時候,目睹有1位產婦自然產生不下來,小孩子卡在骨盆中間,剖腹產也拉不出來,上不上、下不下,只好緊急請骨科醫師切開恥骨聯合,扒開骨盆,才把小孩子生下來。這是我一生當中唯一目睹因生產而讓骨盆腔走樣的個案。

很多孕婦產後屁股變大,其實那是本身即是梨子型肥胖,或者是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被誘導出來,所以,不要誤解是骨盆腔變形。既然無被生產撐寬的骨盆,當然也就無需要綁骨盆此動作,也不用談效果與否的問題。

如果仍然堅持要在產後綁骨盆,而且一綁就是數十次,對於肥胖的產婦,或者有血栓風險的產婦,或者活動度不大的產婦來說,這樣的綁法會阻礙靜脈回流,增加深部靜脈栓塞的風險。

產後3個月內應該讓骨盆功能充分恢復 避免留下傷害

產後代表妊娠工作接近尾聲,但對骨盆功能重建醫學而言,卻是恢復工作的開始。因生產及懷孕的衝擊,產後的骨盆組織是處於組織受傷變形、水腫、韌帶過度拉扯延伸,局部神經去髓鞘化的階段,依次復原的時間從3週至一個半月不等。尤其要注意骨盆功能異常所導致的尿失禁、急頻尿癥、慢性骨盆腔疼痛、骨盆鬆弛症所引發的下背痛或下墜感。產後3個月內無法讓骨盆功能充分恢復時,此類的傷害往往變成永久性的傷害而留下後遺症。

檢視相片
 
強化骨盆底層的「凱格爾」運動,則最好等到產後8週,神經功能徹底恢復後再施行。

許多產婦剛生完小孩就迫不及待地使用束腹帶、束腰帶或穿上調整型內衣,甚至於做仰臥起坐之類的塑身運動。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提醒,依據前述骨盆重建功能的原則,這些束腹帶、調整型內衣會使腹腔膨脹受限,因此咳嗽、提重物或抱小孩時所產生的腹壓就正對骨盆底層去;若再加做仰臥起坐運動時,骨盆底層會承受更大受壓力。

產後不應立即考慮塑身,宜採取分段漸進運動

產後運動的施行,也因受力的部位不同而有區分。一般被動的四肢活動,包括舉手、擴胸、抬腿的動作,在產後即可施實。但強化腹肌的運動因會加重骨盆底層肌的負擔,就得等6至8週再實施。至於強化骨盆底層的「凱格爾」運動,則最好等到產後8週,神經功能徹底恢復後再施行。總之,產後不應立即考慮塑身或身材的問題,而應以骨盆組織休息復原為主。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練瑜珈舒緩身心 與胎兒更親密

 
5.7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晚婚晚生已變成普遍的現象,懷孕年齡越大,相對地伴隨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其他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童綜合醫院葉如燕個管師表示,孕婦瑜珈是透過呼吸練習紓解緊張情緒與壓力;另外可增進體內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善手腳水腫、腰酸背痛、抽筋等等不適。

孕婦瑜珈改善孕期不適、致生產順利

葉如燕指出,孕婦瑜珈可增強骨盆韌性與肌耐力,加強骨盆肌群的力量,擁有更多肌耐力來乘載寶寶不斷成長的重量;分娩時更容易聽從身體發出的信息及指令,有助於縮短產程,為順產做好準備;也可幫助產後身材的恢復,預防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媽媽保持愉快的心情,正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

孕期運動先諮詢 患妊娠疾病有限制

婦產部劉錦成主任指出,沒有妊娠合併症的懷孕婦女,孕期保持運動不僅安全,且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效果,甚至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其他妊娠合併症發生的可能。

但也不是每位懷孕婦女都適合,劉錦成主任提醒,懷孕滿12周,孕期穩定,且沒有子癲前症(子癲症)、雙(多)胞胎、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心臟疾病、前置胎盤、陰道出血、經醫師判定有早產風險等等。懷孕期間從事任何運動,應當向婦產科醫師諮詢,了解身體狀況才進行運動,避免適得其反。

童綜合醫院為衛福部認證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除了推動母乳哺育,也給予懷孕媽媽從孕期到產後的專業衛教諮詢,並舉辦相關活動如親職教室、精油舒壓與心理講座協助新手媽媽如何面對孕期與生產,希望藉由團體交流降低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能不能運動?醫:沒這些狀況才行

 
39.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晚婚晚生已變成普遍的現象,懷孕年齡越大,相對地伴隨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其他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童綜合醫院是衛福部認證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除推動母乳哺育,也給予懷孕媽媽從孕期到產後的專業衛教諮詢,並舉辦相關活動如親職教室、精油舒壓與心理講座協助新手媽媽如何面對孕期與生產,希望藉由團體交流降低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檢視相片

▲孕期瑜珈體驗課程(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另,醫院還舉辦「孕期瑜珈體驗課程」,由通過專業孕婦瑜珈師資認證的老師幫準媽媽們上課,以溫和的動作進行簡單的伸展、舒緩情緒,參加的孕婦媽媽表示,不清楚懷孕可以做甚麼運動,加上懷孕讓身體感到不適,舒展四肢讓身體變得輕盈了。

童綜合醫院葉如燕個管師表示,孕婦瑜珈是透過呼吸練習紓解緊張情緒與壓力;另外可增進體內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善手腳水腫、腰酸背痛、抽筋等等不適;也可以增強骨盆韌性與肌耐力,加強骨盆肌群的力量,擁有更多肌耐力來乘載寶寶不斷成長的重量;分娩時更容易聽從身體發出的信息及指令,有助於縮短產程,為順產做好準備;也可幫助產後身材的恢復,預防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媽媽保持愉快的心情,正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劉錦成醫師指出,沒有妊娠合併症的懷孕婦女,孕期保持運動不僅安全,且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效果,甚至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其他妊娠合併症發生的可能。

劉錦成醫師說明,但也不是每位懷孕婦女都適合,懷孕滿12周,孕期穩定,且沒有子癲前症(子癲症)、雙(多)胞胎、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心臟疾病、前置胎盤、陰道出血、經醫師判定有早產風險等。

劉錦成醫師呼籲,懷孕期間從事任何運動,應當向婦產科醫師諮詢,了解身體狀況才進行運動,避免適得其反。

檢視相片

▲孕期瑜珈體驗課程(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了可做運動嗎? 這一種運動紓解孕婦壓力又輕盈四肢

 
939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透過孕婦瑜珈,孕婦舒緩身心與寶寶更親密。(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了可以做運動嗎?擔心會不會造成早產、甚至傷害胎兒,不少準媽媽常有孕期運動的迷思跟心理壓力揮之不去,但醫師表示,只要沒有妊娠合併症的懷孕婦女,孕期保持運動不僅安全,且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效果;像是孕婦瑜珈即可以透過呼吸練習紓解緊張情緒與壓力,舒展四肢讓身體變得輕盈。

衛福部認證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之一,童綜合醫院除了推動母乳哺育,近來還舉辦「孕期瑜珈體驗課程」,由通過專業孕婦瑜珈師資認證的老師幫準媽媽們上課。

童綜合醫院個管師葉如燕表示,國人晚婚、晚生十分普遍,懷孕年齡越大,相對地伴隨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其他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孕婦瑜珈是透過呼吸練習紓解緊張情緒與壓力;另外可增進體內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善手腳水腫、腰酸背痛、抽筋等等不適。

孕婦瑜珈也可以增強骨盆韌性與肌耐力,葉如燕說,加強骨盆肌群的力量,擁有更多肌耐力來乘載寶寶不斷成長的重量;且分娩時更容易聽從身體發出的信息及指令,有助於縮短產程,為順產做好準備,還有助預防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媽媽保持愉快的心情,正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

懷孕讓身體感到不適,不少孕婦不清楚懷孕可以做什麼運動。童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劉錦成指出,沒有妊娠合併症的懷孕婦女,孕期保持運動不僅安全,且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效果,甚至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其他妊娠合併症發生的可能。

不過,劉錦成提醒,懷孕期間從事任何運動,應向婦產科醫師諮詢,了解身體狀況才進行,避免適得其反,且不是每位懷孕婦女都適合運動,懷孕滿12周、孕期穩定,且必須沒有子癲前症(子癲症)、多胞胎、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心臟疾病、前置胎盤、陰道出血或經醫師判定有早產風險等。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湯頭、食材全揭露!2處以上門市拉麵品牌 北市要強制食材登錄了

救心「零輻射」連孕婦也可治療! 台大引進3D立體定位免X光暴露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續高燒不退肺積水,相當於一瓶可樂!秋天好發黴漿菌感染,家長別輕忽

 
4.7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秋天有一些蠢蠢欲動好發的疾病,對於幼兒造成健康威脅,其中黴漿菌即為代表之一。一旦感染黴漿菌,會出現反覆發高燒、咳嗽不癒症狀,尤其因為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家長不可輕忽!

檢視相片
 
黴漿菌感染主要症狀:久咳、發燒不癒。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3歲以上孩童及年輕成人。

1名5歲陳小妹妹,因為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至他院就醫,因狀況未改善,遂改至國泰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便使用正確抗生素治療,病童仍住院3個星期後才退燒。

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會再次感染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見到黴漿菌感染病例,但好發於春夏交替及秋天時節,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3歲以上孩童及年輕成人,2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主要感染的年齡層在5〜15歲之間,尤其在團體中更容易感染。因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

黴漿菌感染主要症狀:久咳、發燒不癒,肺積水並不常見

黴漿菌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潛伏期可長達2~3週。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感染不一定會先以發高燒表現,有時是久咳,起初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3〜4週,引起肺積水並不常見,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嘔吐、腹痛、皮膚疹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會發高燒。

檢視相片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黴漿菌肺炎的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14天,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改善。然因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兒童的骨骼與牙齒,所以8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新一代的紅黴素抗生素,如日舒等,腸胃副作用減少很多,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一個療程3〜5天即可,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至於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等藥物,對黴漿菌多數是沒有效果的。

【預防黴漿菌感染要訣】

沈仲敏主任提醒,黴漿菌肺炎的病人其排菌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經常會造成學校、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黴漿菌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在秋天流行季節,建議應常洗手、戴口罩,盡可能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地方,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天孩易染黴漿菌!小心2大致命症狀

 
39.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長達5天,到他院就醫狀況未改善,於是改到國泰醫院檢查,經X光一照肺部竟有大量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若不立即治療恐有致命危機。醫師提醒家長,秋天是黴漿菌的好發季節,若孩童出現發燒、久咳不癒時,千萬別輕忽。

檢視相片

▲醫師沈仲敏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陳小妹妹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就使用正確抗生素治療,病童仍住院高燒1個月後才退燒。

沈仲敏說,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不是太壞的細菌,用藥治療就會改善,不過過去常見於肺炎鏈球菌會引發肺積水,很少會因黴漿菌感染併發,若持續當作普通感冒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她還曾收治過另一個病童,也因黴漿菌感染造成肺積水,嚴重到要放葉克膜。

沈仲敏指出,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見到黴漿菌感染病例,但好發於春夏交替及秋天時節,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3歲以上孩童及年輕成人,2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主要感染的年齡層在5至15歲之間,尤其在團體中更容易感染。

因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而黴漿菌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至3週。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

沈仲敏強調,黴漿菌感染不一定會先以發高燒表現,有時是久咳,起初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3至4週,引起肺積水並不常見,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嘔吐、腹痛、皮膚疹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會發高燒。

檢視相片

▲孩童發燒、久咳不癒不一定是感冒,可能黴漿菌感染,恐引發嚴重肺積水。(圖/國泰醫院提供)

沈仲敏說,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等藥物,對黴漿菌多數是沒有效果的,黴漿菌肺炎的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至14天,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然因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兒童的骨骼與牙齒,所以8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新一代的紅黴素抗生素,如日舒等,腸胃副作用減少很多,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一個療程3至5天即可,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

因黴漿菌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沈仲敏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尤其在秋天流行季節,建議應常洗手、戴口罩,盡可能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地方,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校花女兒血癌痊癒!醫說出這句話 名主持人淚崩
恐增胃癌風險!揭露「鹽值爆表」美食...這清湯麵竟上榜
高中老師GG軟壞性事、尿尿滴不停!竟是「長壽病」搞鬼
獨/「子宮破裂」機率高?醫師警告:這四種女性千萬小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孩子天生的遊戲力 玩單字卡認字

 
2.6k 人追蹤
追蹤
 
 
用孩子天生的遊戲力 玩單字卡認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家家都有的尺、紙張、體重機就是玩具;日常生活的買東西、看地圖、打掃、寫作業也是遊戲。不用買一堆高單價教具,用家裡現成的玩具文具,就能進行的易行、有趣幼兒開發遊戲。日本補教名師小川大介,針對兩歲至小學三年級孩子設計的幼兒智力啟發生活體驗遊戲,將日常中平凡無奇的場景,轉換成欲罷不能的遊戲園地。家中就是潛能啟發遊樂場!

用孩子天生的遊戲力,培養學習力

認字遊戲

小寶貝你手上的卡片是什麼詞呢?塑造互相出謎題的環境

單字卡,就是如同大家所知道的,一面是圖畫,另一面寫有單字。由於是用來將東西(事情)的名稱傳達給孩子的有效道具,可以將許多單字卡鋪在地上,讓孩子看圖猜詞彙,或是單純地問孩子會不會念這個詞彙的玩法。祕訣在於,要用猜謎的概念來玩。

單字卡的種類、程度差異有所不同,而無論是哪一種,基本的遊戲方式就是「猜謎」。

孩子也非常喜歡由自己出題。

「我要來出題了喔!」當孩子有這樣的意圖時,會抱有一種想要炫耀自己的知識的想法,顯得很興奮。

「答錯了!答案是○○喔!」當孩子像這樣情緒高昂地表現時,言語、知識與思考的突觸(Synapse)就啪嚓地連結在一起了。

根據我一直以來與許多家庭進行教育諮詢的相關經驗來說,越是聰明的孩子越喜歡猜謎。而且,其父母也喜歡猜謎,或是很擅長解謎。所謂的猜謎,簡單來說就是「喂喂喂,你知道這個嗎?」的提問。由於原本頭腦就很好,會有想要出謎題考別人的傾向,然而我覺得應該是喜歡上猜謎後,頭腦很自然地就會變好的關係。

正因為如此,我建議要塑造讓孩子想要自己出謎題的環境。除了單字卡之外,當孩子越長越大,還可以善用書籍、報紙或電視上聽到的各式各樣情報。猜謎遊戲,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玩。

馬上試試看吧!

取出五張單字卡,由媽媽先開始拿出一張問:「這是什麼?」若孩子答出來的話,就換孩子來出題。當然,可以讓孩子只負責答題,也可以讓孩子只負責出題。

(本文摘自/日本老師都這樣開發兒童潛能/出色文化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吸手指不全是壞事!優缺點、戒除時機與方法…

媽咪拜
最多媽咪分享的網站
 
3.8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內容編輯/Vera Chen

寶寶吸手指吸得津津有味,妳會選擇讓他吃好吃滿,還是馬上阻止呢?其實1歲前的寶寶吸手指,可從中獲得滿足與安全感,讓他吸沒關係。若是超過3歲還在吃手手,建議快用這些方法幫他戒掉吧!

寶寶吸手指,有缺點也有優點

進入口腔期,寶寶會透過吸吮、啃咬獲得滿足與安全感,像是吸手指、吃腳ㄚ子,甚至是亂咬其他物品,讓家長傷透腦筋,但若是一味阻止孩子亂咬東西,可能影響日後人格發展,長大後可能缺乏安全感,出現畏縮、懦弱、容易焦慮的性格。所以寶寶吸手指不全是壞事,優缺點有哪些呢?整理如下:

檢視相片

【優點】

 吸吮時,寶寶能感到滿足、得到安全感,未來有助於情緒及人格的發展。

 吸手指也是一種學習和玩耍的方式,能夠促進手眼協調。

【缺點】

✔ 寶寶吃手很容易把細菌吃到肚子裡,引發口腔感染,例如鵝口瘡、腸胃炎、腸病毒等。

 有時候寶寶手指或手指關節處吸久了會變形。

✔ 過度吸手指時,容易造成牙齒上排齒槽骨往前凸出,變成暴牙。

小孩3歲以上,要開始戒吸手指

正常來說,寶寶1歲到1歲半後吃手頻率會明顯下降,若直到3歲以上還會吸手指,就得留意是否是其他身心發展上的問題。三軍總醫院兒童牙科主任李忠興就表示,嬰幼兒難免吸奶嘴、吸手指,但如果3歲以上還常常吃手手,長時間下來,牙齒排列就會混亂,且顎骨發育也會受影響,甚至可能造成小下巴問題喔!

(推薦閱讀:寶寶愛吃手或奶嘴,該怎麼戒?超過3歲才戒問題多

戒掉吸手指的建議及方式

1. 手指「加料」:父母試著在孩子手指塗上苦、辣等味道。

2.給予安全感:愛吃手指也可能是焦慮、緊張的表現,這時父母就要多陪伴孩子,給予他安全感。

3.轉移注意力:看到孩子吸手指時,可將他的手從嘴邊移開,或者趁機找孩子玩拼圖、遊戲、讀繪本,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在與父母的活動遊戲中自然地忘記吸吮手指。

4. 獎勵方式:跟孩子約法三章,若忍住整天都沒有吃手指,就給孩子一點小獎勵。

5.不要責備吸手指行為:吸手指不是一件短時間能改變的事,所以不要求好心切責備孩子吃手指行為,高壓政策恐會造成反效果。

吸手指能夠預防嗎?

1. 母親在哺乳時,不只是給孩子營養,還要給他愛和溫暖。

2. 奶嘴的洞不要太大,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3. 不要讓他單獨在某個地方,例如在床上或搖籃中待太久,以免孩子感到無聊,而有將手放在嘴裏吸吮的機會,養成吸吮的習慣。

更多媽咪拜文章

生小孩有這5大補助可請領!一次搞懂補助金、津貼有何不同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逾700新生兒篩出這問題! 出生3個月內診斷最重要

 
925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目前每年發現超過7百位聽損兒,國健署提醒家長,新生兒出生後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儘快至醫院進行做診斷性的檢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並遵從醫師建議,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增加寶寶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

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3‰至4‰,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及早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可以達到接近正常的語言和身心發展。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國健署自101年起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以2018年為例,接受篩檢的新生兒人數有17萬6345人,篩檢率達98.1%,而在篩檢未通過的1983人中,進一步確診出744位聽損兒,並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目前全台共有312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6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國健署強調,家長千萬要把握早期療育的時機。

聽損高危險群則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

國健署強調,先天性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如果沒有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經常被忽略,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檢更為重要,且當孩子3到4歲時,要再次接受聽力篩檢,以幫助發現在新生兒篩檢時未能檢測出的聽力障礙,並趕在上小學前完成改善聽力的治療及復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腸病毒 除勤洗手還要「濕」洗手

 
4.4k 人追蹤
追蹤
 
 
預防腸病毒 除勤洗手還要「濕」洗手

腸病毒疫情升溫,9月開學以來,因腸病毒急診就醫及住院治療的患者明顯增加。為了讓家長對腸病毒有更深入了解,門諾醫院兒科病房特地舉辦衛教宣導活動,教導家長們不但要勤洗手,還要「濕」洗手,才能有效杜絕病毒傳染。(梁國榮報導)

 

1歲5個月的小凱身體四肢及屁股長滿了水泡,難忍身體不適,不斷在床上哭鬧,讓陪在一旁的媽媽相當心疼。門諾醫院護理長郭品妤表示,近來腸病毒個案明顯增加,除了皰疹性咽峽炎造成咽喉潰瘍外,原本僅好發於手足間的水泡疹子,也出現在手、腳關節處、屁股甚至是身體背部,有些家長誤以為是水泡或是過敏,就醫確診後才知是罹患腸病毒。為避免抓破感染,除了擦止癢藥膏外,也建議家長以拍打方式替代搔抓。

 

郭品妤說,預防腸病毒傳染途徑不外乎是飛沫及糞口傳染,落實勤洗手的習慣,才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但許多家長以為使用含酒精成分的乾洗手液使用就好,但這類的乾洗手液是無法完全殺菌及預防病毒傳染的,只有將手沖濕的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才能有效落實清潔工作。

 

除此之外,落實「吃東西前、上廁所後、看病前後、擤鼻涕後、接觸嬰幼兒前」的洗手五時機,才能有效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此外,家中若有2個以上的孩子,其中一位一旦罹患腸病毒,一定要落實隔離照護,以免發生交互傳染,甚至引發上呼吸道疾病。

(圖片:門諾醫院提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幼兒同理心

 
138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大家一定聽過幼兒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不要!”、“這是我的!”,令父母不禁擔心孩子會不會缺乏任何關懷或是同理的感情,變得過於自我中心。其實,這是培養關懷的好時機。多倫多約克大學早期兒童專家兼名譽教授Carol Anne Wien博士說 :「大人應盡一切可能幫助幼兒學會善解人意,這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幸運的是,有很多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來鼓勵孩子。

多和孩子練習可以表達情感的話語

即使是最愛說話的幼兒在遇到重大情感狀況時,也可能沒有辦法說出任何適當的話語。美國加州的一位母親Grace Resurreccion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平日常常與她當時2歲的兒子Victor更頻繁交談心裡的感受,這些交流有助於加強Victor對其他人感受的認識,並教他表達的詞彙。幼兒喜歡父母重述他(幼兒)曾經說過或做過的小事,講述這些故事是父母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人們的一種方式。

直接示範讓孩子效仿

北卡羅來納州維克森林大學心理學教授Deborah Best博士說,看著父母與其他人的互動是孩子發展同理心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例如,關懷地詢問朋友當天的情況,為老年長輩開門,或幫助一個跌倒的孩子。Wien博士說 :「當孩子看到你安慰某人時,他們自然而然會模仿你的語氣和肢體語言,下一次發生類似情況時,他們就會嘗試以同樣的方式來提供幫助。」

提供練習機會

孩子到了幼兒時期,所想要的事物可能會開始和父母不同調。例如,孩子肚子餓了,但不想吃飯卻只想吃冰淇淋充飢,這時大多數父母絕對是直接拒絕,孩子可能心裡會納悶“媽媽為什麼不讓我吃呢?”。關於兒童發展書籍《園丁和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作者Alison Gopnik博士表示,透過鼓勵孩子與各式各樣的人互動,孩子會意識到別人的感受可能與他自己的不一樣,這將告訴孩子每一個人的思考和感受都可能不同。試著從基本的事物開始,比如「我的媽媽喜歡種花,但我的保姆不喜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慢慢向他介紹更多實際的識別和滿足他人需求的方法,例如,讓他幫助照顧家中寵物(餵食或刷毛),這將使孩子每天有機會超越自己。

Reference : 3 Ways to Raise a Caring Toddler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養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10種方法(一)

 
138 人追蹤
追蹤
 
梅香四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引導

如果讓不良的飲食習慣佔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它們就很難改變,尤其是當這種不良的飲食成為一種習慣時。但是嘗試著把健康的食物帶進家裡,將不健康的食物拒之門外,這樣就有可能形成更好的飲食習慣,即使是面對最為挑剔的孩子。

無論你是想哄蹣跚學步的孩子吃豌豆,還是試圖說服你的孩子喝點飲料以外的其他東西,以下這些健康的飲食建議都值得一試。

檢視相片

不要完全禁止垃圾食品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兒科心理學家愛琳甘迺迪說,一旦孩子們第一次嘗到脆、甜或鹹的食物,他們就很容易上癮

但是他並不建議完全禁止這類食物,而是建議家長限制孩子每天吃的零食的數量。這樣,孩子們就不會被誘惑去想要他們不能擁有的東西。

甘迺迪說:“禁止某種特定的食物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如果你的孩子在外面可以吃到這種食物,那麼他或她就很可能在飽腹的狀態下繼續吃,這樣會導致暴飲暴食的習慣。其次,父母也要儘量避免用限制甜點或其他零食作為對不良行為的懲罰,因為這樣會導致他們與食物的不健康關係”。

檢視相片

鼓勵孩子們在學校吃更健康的食物

大部分學校每月都會給家長列印出一份午餐功能表,查看你的孩子在學校的午餐選擇,並和孩子們討論他們每天的飲食選擇是否營養健康,讓你的孩子能夠做出最健康的選擇。堅持下去,你的孩子就會意識到對於食物必須做出選擇,並且知道哪些食物更有營養、更健康。

至於零食,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在校的孩子帶很多零花錢,以免他們將過多的錢用在學校的自動售貨機上。並要向孩子灌輸一種理念,與其把很多錢花費在飲料、糖果等垃圾食品上,不如買一些更健康的食物。為了鼓勵孩子們不要把口袋裡的零用錢花在含糖或含鹽的零食上,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準備水果、牛奶等帶入學校。

檢視相片

避免大量採購不健康的食物

如果你非常想吃一些零食,那就盡可能買小包裝的食物,而不是經濟實惠的大包裝。如,你可以購買一小包單份的乳酪爆米花而不是一大包的爆米花。

此外,要把所有大包裝的零食都放在孩子們看不見、勾不到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他們一天到晚無意識地吃零食。

檢視相片

警告孩子們盡可能不要攝入熱量

儘管大部分青少年知道他們吃的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中含有卡路里,但他們可能並不清楚每天從含糖飲料中攝入了多少卡路里例如,一份麥當勞22盎司的巧克力麥咖啡奶昔所含的熱量高達880卡路里,幾乎是美國農業部推薦的大多數9至13歲兒童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的一半。讓青少年意識到他們最喜歡的不健康飲料中含有多少卡路里,並建議他們盡可能的選擇健康或零卡路里的飲料。

對於孩子而言,應從小養成其喝水和純牛奶的習慣,以避免他們習慣性的喝一些含糖果汁或巧克力牛奶。如果家長們要給孩子喝一些果汁,最好是混合等量的果汁和水。

圖文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甜甜」不哭鬧?一、兩顆糖沒關係?寶寶生病、過敏機率恐大增

 
4.7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許多家長常會用甜甜的餅乾、布丁來安撫小孩,卻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愛吃甜食的習慣。專家提醒,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小點心,正是造成孩子時常生病、過敏、動不動就生氣暴走的主要原因!

檢視相片
 
「吃甜甜」不哭鬧?一、兩顆糖沒關係?寶寶生病、過敏機率恐大增

餵糖安撫讓孩子秒閉嘴?專家說No!

「小雄乖,你看這是你最愛喝的養樂多,哇~好香好甜喔,喝完就不哭了好不好?」生活中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不停哭鬧,父母或爺奶反覆安撫都無效,只好餵孩子吃甜食讓他安靜下來。

「吃甜甜」固然可以讓孩子快速停止哭鬧,但長此以往卻會讓孩子對糖分產生依賴。孩子吃多了甜食,不僅成長發育會受到影響,免疫力、心血管與情緒控管也會出問題。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表示,許多家長都知道糖吃多了會讓孩子蛀牙,卻忽略過多的糖分也會增加慢性疾病、兒童肥胖症的風險,對成長中的孩子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糖分過量到底有多嚴重?來看看下面列出的10大問題:

「糖寶寶」的10大危機

*智商降低、發育不良。

大腦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當甜食排擠其他食物的攝取量,大腦無法獲得完整營養素,腦部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大量的糖分同時也會抑制生長激素,讓身體無法長高、長肌肉。

檢視相片
 
「吃甜甜」不哭鬧?一、兩顆糖沒關係?寶寶生病、過敏機率恐大增

*產生蛀牙。

糖分是細菌最愛的食物,大量的糖分會讓口腔中的細菌不斷繁殖增長,透過代謝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表面的鈣質與琺瑯質,形成蛀牙。

*骨折機率提高。

糖分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當酸性物質分泌過多,身體會釋放等量的鹼性物質來維持酸鹼平衡,同時將骨骼中的鈣和鎂一併釋放出來,骨骼流失的鈣質越多,骨折機率就越高。

*近視機率增加。

糖分和近視的相關性目前仍未有定論,但有研究指出血糖升高會改變體內滲透壓,使水晶體凸出變形、屈光度增加,同時降低體內含鈣量,使眼睛鞏膜的彈性變差,進而導致近視機率增加。

*糖尿病風險大增。

持續攝取大量糖分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胰島素分泌過多也容易讓身體產生憂鬱、疲倦的感覺。

*引發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徵發育。

當身體攝取了過多糖分,胰島素會將多餘糖分轉化成肝醣儲存在肝臟及肌肉中,當肝醣的量超過肝臟及肌肉的儲存上限,多出來的醣會變成脂肪,這些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形成脂肪肝,使肝指數上升,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血管會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壓上升、血脂增加,引發高血壓、高血脂;過多的脂肪同時也會讓男孩雄性素下降、女孩雌激素不足,影響性器官的發育。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8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296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保母、托嬰中心安全嗎?避開地雷保母送托前、後6大觀察重點

 
4.7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今年來兒虐事件頻傳,其中不乏知名托嬰中心、保母因情緒失控凌虐孩子致死的案例,如何在第一線把關孩子的安全,成為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議題。我們專訪兒福聯盟專家及保母媒合機構,深入探討托育人員虐嬰、虐童的主因,並針對送托前後的安全評估提供完整建議。想知道你的保母、托嬰中心安全嗎?本期焦點話題帶您了解。

檢視相片
 
你的保母、托嬰中心安全嗎?避開地雷保母送托前、後6大觀察重點

關鍵兩因素 讓托育者情緒失控

根據衛福部統計,從103年至今,平均每年兒虐通報案件高達5萬多件,而觀察近幾年發生的托育虐嬰案,幾乎都是照顧者情緒失控所致。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二處副處長姚秀慧表示,托育人員之所以會情緒失控,除了與本身情緒管理能力和當下發生的事件有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引發的身心壓力。

目前政府規定托嬰中心的托育上限是1:5(一位老師最多可以照顧5名孩子),大多數托嬰中心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多半會讓托育比維持在1:5的上限。「但照顧1個孩子已經很辛苦,何況是同時照顧5個!」姚秀慧指出,大家都知道小小孩在肚子餓、想睡覺的時候會特別「歡」,當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哭鬧不休,托育人員很難沒有情緒,這些長期累積的疲勞與壓力,往往成為情緒失控的導火線。

有別於托嬰中心老師必須承擔固定的照顧人數,保母可以自由調配收托人數,壓力相對較小。不過因為保母的工作類型包含24小時的全日托,在工作時間拉長的情況下,保母有可能因為體力不支將孩子當成抒發壓力的出氣筒,或因為一時疏忽沒有盡到照顧職責。

找保母 審慎評估體力&能力

正因為工作量大、工作時數長是托育人員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無論是找保母或是托嬰中心,都應該針對這兩個因素仔細評估。姚秀慧強調,雖然保母最多可以帶4個小孩,但帶2個和帶4個需要的體力畢竟不同。如果評估保母的體力和能力無法一次照顧那麼多孩子,就應該事先篩選以免引發後續問題。

檢視相片
 
你的保母、托嬰中心安全嗎?避開地雷保母送托前、後6大觀察重點

如果選擇24小時全日托,又無法經常帶孩子回家,托育期間最好抽空親自探視,並與保母以電話、視訊或訊息保持密切聯繫。若無法親自探視也沒有親友可以支援,送托初期可以請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居服中心)增加訪視頻率,共同把關托育安全。

與托嬰中心老師相比,保母沒有同事在旁邊監督或分擔壓力,發生問題的比例較高,送托前後必須有更全面的評估及考量。以下我們請專家針對保母托育的安全性提供評比技巧,讓家長能夠一次掌握從面試到托育的觀察重點。

合法保母 須具備專業資格+登記證

雖然證照無法反映保母的良心,但可以做到基礎把關(凡持有登記證者均列入政府管理名單),並幫助家長初步掌握保母的背景。依照目前規定,合法保母須具備「托育1+1」的資格;保母除了要有「單一級保母人員技術士證」、「完成126小時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保母、幼保或家政護理相關科系畢業」任一項專業認證,還必須取得縣市政府核發的登記證。

新北市保母協會總督導饒秀珍表示,如果家長不是透過居服中心與保母聯繫,擔心保母資料的真實性,可致電當地居服中心確認保母是否在管理名單,或登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保母登記及管理資訊網」查詢保母的基本資料。

有些非法的地下保母會推說登記證遺失,這種保母不在管理名單,出事機率特別高,面試時應請保母提供登記證,根據登記證上的資料逐一核對是否符合現況。饒秀珍提醒,登記證的核發縣市須與托育地點一致,如果保母的登記證由新北市核發,卻在台北市托育,表示保母違法收托,這點爸爸媽媽要特別留意。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9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406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腰痠背痛、骨盆痛,孕期老是睡不好?4種睡姿讓妳一夜好眠!

 
4.7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妳,昨晚又失眠了嗎?」懷孕容易這裡酸、那裡痛,肚子變大後症狀更嚴重,不少人在睡前花了大把時間喬姿勢,但喬來喬去還是無法入睡。到底該怎麼睡才能一覺到天亮?物理治療專家示範超詳盡圖解,照著睡,孕期也能睡飽睡滿!

檢視相片
 
腰痠背痛、骨盆痛,孕期老是睡不好?4種睡姿讓妳一夜好眠!

孕期睡好睡滿 這兩個元素是關鍵

自從懷孕以後,「妳昨天睡得好嗎?」成為不少準媽咪彼此問候的第一句話。許多人肚子變大後常會因為水腫、頻尿、骨盆疼痛或腰痠背痛而夜不成眠,如何才能在孕期舒服地睡一覺?專家說:讓肌肉徹底放鬆、選擇對的姿勢入眠是主要關鍵。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骨科物理治療師李肇中表示,無論懷孕與否,想要「睡得好」,重點在讓肌肉徹底放鬆。大家都以為睡著後肌肉就會自動放鬆,其實身體在淺眠期和做夢期通常會十分緊繃,除非不時變換姿勢,否則無法真正放鬆。

健康成人 一晚至少翻身2~3次

一般來說,只要床鋪不會太窄太軟、床上沒有過多異物、睡覺沒有靠著牆壁,人在睡眠過程中會自動翻身,不會持續維持在同一個姿勢。健康成人一個晚上至少會翻身2~3次,平均每兩小時就會翻身一次。李肇中表示,順利翻身的前提在於「身體可以被轉動」,這取決於床鋪是否夠寬,一張夠寬的床必須可以讓人往左右兩側伸直雙手,指尖不超過床緣,這樣的寬度大約是150公分,床的寬度如果小於150公分,就會對翻身造成阻礙。

檢視相片
 
腰痠背痛、骨盆痛,孕期老是睡不好?4種睡姿讓妳一夜好眠!

趴睡

趴睡會讓頸椎旋轉90度,使頸椎關節被壓迫到極致,並讓周遭肌肉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痠痛,甚至讓肩頸退化長出骨刺。不僅如此,趴睡會壓迫心臟、肺臟和腹部臟器,引發高血壓的問題;如果有支氣管炎、鼻竇炎、鼻中膈彎曲/狹窄、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趴睡會讓這些問題更嚴重;也因為趴睡無法翻身,用這種姿勢入睡無法讓人進入深眠狀態,獲得真正的休息。

半坐臥

在辦公室午休、搭乘長途飛機免不了要用半坐臥的方式睡覺,但半坐臥無法讓人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全身肌肉痠痛不適。

平躺雙手高舉過頭

手臂向上舉會讓肩胛骨的骨頭肩峰相互撞擊造成旋轉肌腱夾擠,引發「肩峰下夾擠症候群(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在肩膀上舉(舉手、抬手)、內轉(稍息動作)、水平內收(用手摸另一邊肩膀)、運動(揮臂動作,比如打桌球、打網球、打壁球)時產生疼痛感,久而久之甚至會因為激痛點轉移導致手臂、手腕也產生疼痛。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平躺改為側臥,防止雙手做出高舉過頭的動作。

長期同一邊側臥

當身體單側受到長期壓迫,有可能造成臂神經叢受損、肋骨痠痛、五十肩、胸椎側彎、脊椎側彎、髖關節外側疼痛(被壓迫的那一側)或血栓等問題。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9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397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動作協調問題 易被忽略

 
1.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物理治療師洪若華指出,有許多4、5歲的孩子有動作協調問題,常會因為這階段已經會走路及跑來跑去,反而讓家長忽略他們在動作上其實是有需要被協助的,像是單腳站維持穩定有困難、常接不到球或目標投擲時丟不準等都是這群孩子臨床上常見的表現。

洪若華分享一名就讀大班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動作協調問題孩子小丁,媽媽起初因為擔心小丁「跑步常跌倒、單腳平衡不佳、很不擅長丟接球遊戲,很擔心上國小後會跟同學有越來越大的落差」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就診,經醫師轉介物理治療評估及療育。

小丁在物理治療師個別評估後,接受該中心每週1次、為期3個月的物理治療團體課程訓練,課程結束後,小丁媽媽回饋「在生活中更知道帶小丁參與不同動作遊戲的技巧,小丁跑步看起來較穩定、很少跌倒了,跟其他小朋友玩球也更能夠跟上及融入了」。

洪若華提醒,這些孩子若能像小丁一樣及早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和療育,將能促進生活及遊戲中的平衡、協調及球類技巧,幫助家長更瞭解帶孩子參與新的動態遊戲時可以如何調整及引導,而家庭合作的早療課程,更能夠確實提升孩子參與不同情境動態遊戲的動機、參與度和愉悅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等懷孕後才發現寶寶有問題 醫師提醒懷孕前必做的7項檢查 2019-06-25|醫生說, 頭條, 最新文章, 健康新知, 母嬰照應 懷孕應該是一個開開心心迎接寶寶的日子,但是許多準爸媽們在懷孕前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足夠的認識,不只讓懷孕的過程辛苦,還有可能會傷害到肚子裡的孩子。但如果在孕前就做過健康檢查,其實有許多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懷孕前該做的檢查 談到「懷孕」的風險,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高齡產婦容易生出唐氏症寶寶等,但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其實懷孕的風險是每個準媽媽都有的,只是高齡產婦比較高一點,所以所有高齡產婦可能遇到的問題,一般的產婦也需要注意。」 建議一定要做的檢查 抽血檢查(血壓、膽固醇、血糖、肝腎功能) 婦科超音波、心電圖檢查 體脂率、體重檢查 免疫疾病篩檢 德國麻疹等傳染病抗體篩檢 甲狀腺激素篩檢 針對家族病史的遺傳疾病,去做基因篩檢 蔡明松說,想到產檢或是孕期篩檢,一般人可能都會想到遺傳疾病、特殊疾病,但對於孕婦來說,還有太多問題需要注意。「像是高血壓跟肥胖是最危險的,高血壓非常容易在孕期產生併發症,像是類癲癇的子前癲症,而BMI大於30的人,很容易併發妊娠糖尿病,同時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再來,很多年輕女性有甲狀腺的問題,但因為平常幾乎沒有症狀,所以也沒有去處理,就開心懷孕,很容易演變「甲狀腺風暴」。除了會出現大量的心悸、焦慮、冒汗等症狀,更嚴重的還會出現心臟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多重器官衰竭進一步造成死亡,是一個死亡率很高的重症。 媽媽身體不好,寶寶可能面對的問題 蔡明松也說,肝、腎、心臟功能,也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因為我們知道高齡產婦就是不容易排卵、不容易著床,所以懷孕的風險比較高。但即使一般人,如果身體有些器官比較虛弱,懷孕的時候就可能撐不住,所以在懷孕前都需要治療潛在的疾病,把身體準備好。」 如果媽媽身體狀況不好,寶寶就可能產生唐氏症,先天心臟異常、尿道下裂的機率也會比較高,甚至會早產、流產。蔡明松說,其實高齡產婦只是「比較容易生出唐氏症寶寶」,其實在較年輕育齡的孕婦,也可能會懷上唐氏症寶寶,而先天性心臟異常也是一個常見的重症,「懷孕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不是懷孕之後再來檢查就可以解決的。」 另外,蔡明松也提醒,還有子宮、卵巢是不是有病變或是腫瘤,這也會影響到孕期是否順利,比如子宮有肌瘤,就可能容易產生胎位不正的問題,會變成難產,甚至讓寶寶臍帶繞頸、窒息。「準備懷孕前6個月,先去找婦產科醫師評估現在的身體狀況,討論、充分準備之後再懷孕,會順利而且安全很多。」 延伸閱讀 懷孕時怎麼吃?營養師教你不胖到自己、寶寶夠營養的吃法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早產兒1/3有發展遲緩 許瓊心醫師:他們要矯正年齡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原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52115?utm_campaign=ml&utm_medium=heho&utm_source=%E6%9C%AC%E6%96%87%E6%9C%80%E7%9B%B8%E9%97%9C%E7%9A%84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真的比較好!剖腹產的寶寶,氣喘機率多出1.6倍 2018-11-20|頭條, 最新文章, 呼吸系統疾病專題, 健康新知 剖腹產在台灣的比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基隆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廖穗綾跟團隊研究發現,剖腹產出生的寶寶比自然產的寶寶,更容易產生氣喘跟過敏,發生氣喘前症狀「喘鳴」的比例更高出1.6倍,「所以我們現在也努力想要降低剖腹產的比例。」 剖腹產需要「被控制」 廖穗綾說,氣喘的病因是由很多很複雜的原因組合而成,但是新生兒有2個因子,已經證實會增加氣喘或是過敏的機率,一個是新生兒免疫激素的反應,一個是咽喉的帶菌率。而基隆長庚研究院內的579名新生兒,發現剖腹產的新生兒的確比自然產的新生兒,更容易有過敏或氣喘。 而全世界的剖腹產比例,從2000年的12%,一直上升到2015年的21%,台灣更多,32~34%只是2015年的比例,2017年已經有35%,「很多研究都顯示,呼吸道的疾病跟剖腹產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就是想要證明這部分,而我們也是第一個用肺功能、咽喉帶菌率證實剖腹產跟氣喘關係的研究。」 氣喘的危險因子 「我們人體本來就有細菌,一般跟我們是共生的狀態,但是如果細菌待太久,還是會有小發炎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會造成氣喘。」廖穗綾說,剖腹產跟自然產的寶寶,出生1個月時,咽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比例差不多、都在50~60%左右,但是出生1歲之後,剖腹產還有23%,自然產只有15%。 廖穗綾說,因為3歲以下不能直接診斷「氣喘」,所以會用肺功能檢測代表,「我們會看肺部的咻咻聲,也就是所謂的『喘鳴』,剖腹產的寶寶發生喘鳴的機率是自然產寶寶的1.6倍,可能是因為沒有經過媽媽的陰道,缺少陰道益生菌的刺激跟保護。」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免疫激素的量,剖腹產的寶寶比自然產的寶寶更少,廖穗綾說,免疫激素需要透過壓力才能產生,「像是我們遇到壓力的時候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皮質醇),沒壓力就沒有刺激,而剖腹產寶寶沒有經過生產的擠壓,就缺乏這種壓力。」 廖穗綾解釋,適度的壓力可以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運作,但是現在有些媽媽可能因為高齡、骨盆無力、缺乏運動,或是認為「切開比較安全」,所以選擇剖腹產,卻失去自然造就的「免疫力」。「不過氣喘的成因很複雜,如果是剖腹產的爸媽,就特別注意寶寶的運動、飲食、環境就好,其實也不用覺得一定會有氣喘,但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建議自然產最好。」 延伸閱讀 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準媽媽應該要怎麼做選擇呢? 孕婦生產不是只有上產檯 還有這種選擇! 懷孕得了妊娠糖尿病 該怎麼照顧自己與寶寶呢?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原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28211?utm_campaign=ml&utm_medium=heho&utm_source=%E6%9C%AC%E6%96%87%E6%9C%80%E7%9B%B8%E9%97%9C%E7%9A%84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準媽媽應該要怎麼做選擇呢? 2018-11-06|醫生說, 頭條, 最新文章, 熱門推薦, 健康新知, 母嬰照應 「懷孕」是每個家庭的大事,尤其目前社會普遍少子化,更是格外看重每一胎的照顧保護。除了各種懷孕篩檢,最終,孕婦都會面臨一項選擇-妳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 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盧信芬指出,醫策會曾提出,希望大醫院的剖腹產比例控制在35%左右,以亞東醫院為例,大約有1/3的孕婦會選擇剖腹產。 自然產 VS 剖腹產 註:「吃全餐」指的是自然產陣痛後臨時改成剖腹產,既要忍受陣痛,又要挨刀。 盧信芬分析了剖腹產與自然產的優缺點,她表示,整體來說,婦產科醫師以及國際醫療單位都比較推薦產婦使用自然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產的產後復原要快得多,而且開刀除了麻醉風險,還要擔心出血問題、傷口沾黏問題。 「自然產產後恢復快,而且妳以後還要生幾胎,基本上也不會有問題,但如果第一胎是剖腹產,之後都要使用剖腹產,肚子開合太多次,器官沾黏問題會比較多。」 而且,剖腹產麻醉也是風險,如果因為胎心減速、大出血,或是生不下來選擇緊急剖腹產,孕婦要面臨的危險就更高了。「麻醉藥可能會影響到胎兒,有些剖腹產的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也比較不哭。」最近也有研究報導指出,剖腹產的嬰兒,大腦發育可能較自然產嬰兒差。(相關文章可見《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自然產比較好,為什麼還有人選擇剖腹產? 「除了一些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的案例,我們通常都會建議孕婦選擇自然產。但是現在很多孕婦怕痛,傾向選擇剖腹產,」盧信芬表示。而且,有些孕婦也會擔心自然產到一半生不下來,被緊急改為剖腹產,這樣要痛兩遍,既要忍受陣痛、還要忍受挨刀的風險,還不如一開始直接選擇挨刀。 另外,現在孕婦的平均年齡越來越高,再加上大家都長時間坐在辦公室,長期缺乏運動,「35歲以上、缺乏運動的高齡產婦,你想要求她自然產,她也沒有這個力氣。」 盧信芬表示,究竟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選擇權其實都在孕婦,因此,孕婦可以評估自己的體力、未來家庭規劃來做選擇。盧信芬也提醒,如果選擇自然產,可以做一些骨盆運動,為生產做準備。 延伸閱讀: 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寶寶生得多 媽媽癡呆風險增高70%! 孕婦生產不是只有上產檯 還有這種選擇! 有一天將面對生產卻沒有醫生接生 4位婦產科醫師守護全縣孕產婦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原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26917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親手接生自己的小孩-談無痛分娩

2017-12-07|最新文章, 健康新知 黃聖筑/綜合報導  林筠/圖 婦產科林思宏醫生昨天在臉書上貼出,一位媽媽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照片,分享後由於畫面衝擊震撼(FB已將畫面刪除),網友回應熱烈:「照片雖是經過媽媽同意放的,但還是好衝擊喔!」「可以拿來教小孩『寶寶怎來?』」「媽媽筋骨也要很軟才行」。寶寶是年輕媽媽的第一胎,用的無痛分娩的方法生產,因此,我們就來談談無痛分娩吧~ 無痛分娩是什麼?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西元1853年利用麻醉劑減輕生產陣痛,為英國皇室但生下第八個孩子,這是無痛分娩的起點。在醫學上是利用局部麻醉技術,在婦女自然產的過程中,在產婦脊柱管內持續輸入適量麻醉劑,麻醉附近的脊髓神經,使疼痛訊息無法從子宮和下半身傳遞到大腦,達到減輕陣痛、減少分娩恐懼和產後疲倦。 無痛分娩安全嗎? 無痛生產需要滿足藥物作用快、作用可靠及給藥方便等三個原則下,並確認能維護母親和胎兒安全下才會使用在生產過程中。它的優點是可以99%阻斷生產疼痛,而局部麻醉技術,免除生產時剪開會陰或用產鉗輔助生產時,重複打麻醉或止痛藥的不便,還可讓媽媽及寶寶不會受麻藥影響,媽媽可以保持意識清醒並自由移動。此外,能改善產婦噁心、嘔吐,腸胃蠕動變慢,胎兒缺氧情形,並增加子宮血流量,改善宮縮。 無痛分娩的副作用? 無痛分娩在極少數人身上可能還是會有出現例如:頭痛、腰酸背痛、抽筋、暫時性的發抖、低血壓、嘔吐或皮膚搔癢等情形的一些副作用,而延長或遲滯,增加剖腹生產的問題,可在產前評估中免除。而一般麻醉生產會發生的發抖、尿不出來、暫時性頭痛、暫時性背痛等副作用,在無痛分娩中出現的機率很低,而且生產過程中,專業的醫生及護士可以處理及解決預防這些情況,產婦可以安心。 全美統計,產婦利用無痛分娩技術的比率從九零年代的60%左右,增加到現今的90%以上,無痛分娩技術已經成為減輕生產疼痛的重要方法,建議即將生產或未來的媽媽,可以採用這個選擇。

原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3877?utm_campaign=ml&utm_medium=heho&utm_source=%E6%9C%AC%E6%96%87%E6%9C%80%E7%9B%B8%E9%97%9C%E7%9A%84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怎麼辦?別氣餒!4原則讓寶寶慢慢適應

 
489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帶著6個月大寶寶到門診接種常規疫苗的媽媽很苦惱地表示,最近開始幫寶寶準備副食品,但發現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低,還會露出皺眉、嫌惡的表情,有時還會將食物吐出。後來用朋友介紹的市售嬰兒專用米精,加入奶瓶內與奶一起食用,但是加了米精的奶變得濃稠,偶而會發生嗆咳的狀況。這位有點苦惱的媽媽問,是否可以等寶寶更大些再開始接觸副食品,接受度是否會高一些?

 

成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醫師科陳妍如指出,寶寶最佳添加副食品的時間點是4-6個月之間,小於4個月的話,寶寶會有消化不良或增加過敏和長大肥胖的機會,而延遲接觸副食品,反而會增加過敏的機會,也有可能造成營養的缺乏,影響生長發育。

吃副食品是為了補充營養跟練習咀嚼

陳妍如說明表示,4-6個月提供副食品,有2個主要目標:提供奶類的不足的營養,還有開始讓寶寶練習「咀嚼」跟「吞嚥」,替未來的營養鋪路。「所以開始給寶寶吃副食品時,應該要準備糊狀的食物,用湯匙耐心餵食,而非將米精加入奶瓶中食用,這樣就喪失了副食品要練習咀嚼和吞嚥的機會,」陳妍如表示。此外,添加米精的奶濃稠度高或是沒有完全融化,更容易造成寶寶有嗆到的可能性,既沒有達成目的還增加了危險性。

而對寶寶來說,嘗試副食品是新奇的事物,如有露出嫌惡或是不耐的表情,大多是因為寶寶還不適應新食物的口感或是氣味,及餵食方式的不同,或是情緒上的影響,媽媽不要放棄或是受挫,要持續下去讓寶寶習慣新的事物,並能因此獲得均衡的飲食。

掌握「4個月開始、用湯匙練習、多嘗試、別心急」4個原則

陳妍如說,寶寶的副食品在種類上並沒有特定的順序,但在1歲以前應避免提供蜂蜜和圓硬的食品,因為蜂蜜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而花生、果凍等堅硬的小而圓食物有可能造成寶寶噎到;其他食物種類並沒有限制,且應該多方面、多種類讓寶寶嘗試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以增加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取。

陳妍如提醒副食品的添加要掌握好「4個月開始、用湯匙練習、多嘗試、別心急」的4個原則,如此就可以和寶寶快樂的一起進食。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想給孩子補身體 中醫師周宗翰提醒:小孩只適合吃這種人蔘
治療尿床要吃龍眼乾?這些食療方法真的有效嗎?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須從這三項齊改善

 
2.6k 人追蹤
追蹤
 
 
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須從這三項齊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又叫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atopic eczema),常見症狀包含發癢、紅腫,以及皮膚龜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皮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常因皮膚搔癢 影響睡眠、課業和情緒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致病原因包括遺傳基因、環境誘發因子、免疫功能失調、皮膚屏障功能的缺陷等等。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睡眠品質和情緒,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四歲女童癢到抓破腳底流血不能走路必須包紮紗布!連七歲的哥哥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皮膚粗糙甚至苔蘚化,周遭皮膚色素沈著或有疤痕化組織,兩兄妹雙雙掻癢抓到體無完膚。抽血檢測發現,小兄妹兩人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簡稱IgE)都超過五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可能的過敏原達二十多項。臺中慈濟醫院小兒免疫科余孟恭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與反覆發作的皮膚搔癢發炎病症,發生主要原因與遺傳基因、環境誘發因子與個人免疫及體質有關。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必須從藥物、飲食與環境三管齊下
余醫師表示,用藥方面依症狀使用免疫製劑、抗組織胺與類固醇制劑,改善過敏。飲食部份衛教父母,避免讓孩子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海鮮、花生、牛奶、堅果、小麥與油炸食物等,以降低皮膚搔癢的機會。多吃富含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鋅(Zn)的綠色蔬菜跟水果。洗澡時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或鹼性肥皂、選擇較為柔軟舒適寬鬆透氣的衣服,塗抹含油量較高無香精、無酒精、低防腐劑的保濕劑,此外,居家環境則須減少灰塵、勤換寢具減少塵蟎曝露。

余孟恭補充,有些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個案可能需要長期調理,小兄妹在家長充分配合下,治療月餘,病情已明顯控制並呈現穩定,皮膚逐漸重現平滑正常狀態,尤其哥哥在皮膚改善後,食欲變好,體重、身高都有增加,進步明顯。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便秘拉警報,爸媽好煎熬!黃瑽寧醫師:排便要順暢基本兩要素不能少!

 
7.8k 人追蹤
追蹤
 
早安健康企劃
檢視相片


Vivi媽一年前剛升等二寶媽,特意請育嬰假專心照顧即將就讀幼兒園的大寶,和新生的寶妹。豈知,最近兩個孩子忽然不約而同地,發生排便不順暢,每次嗯嗯都是脹紅了臉,甚至蹲馬桶蹲到又哭、又求饒,讓媽媽好心疼!帶去看醫生才知道,原來兩個寶貝都發生了兒童便秘。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說明:「很多人以為成年人身上才會發生腸道不適的症狀,但其實兒童便秘是常見問題,好發於嬰幼兒以及初入學等時期,飲食心理都有影響,爸爸媽媽最好多幫小孩補充高纖蔬果,趕走便秘增加抵抗力!」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

檢視相片
 
黃瑽寧醫師

 

兒童便秘好發於三時期  蔬果攝取量成關鍵


 

黃醫師指出:「台灣兒童排便障礙與便秘的求診人數與日俱增,其中大部分的便秘兒童,九成以上都屬於功能性的排便障礙,意思就是非疾病所導致的便秘,大多是因為飲食跟心理兩個因素造成。全世界兒童便秘的盛行率約1-30%,令人驚訝的是,根據研究發現【註1】,台灣孩童便秘患病率竟高達32.7%,比其他國家的盛行率都來得高!」,此外,便秘盛行率與學童的年齡為負相關,越小越容易患病,7歲和8歲兒童患病率為39.6%,9歲和10歲兒童為34.0%,11歲和12歲兒童為24.9%。針對此現象,黃瑽寧醫師將兒童便秘分為三個好發時期,分別有不同的發生原因與照護方式:

 

兒童便秘問題好發於三個成長階段:

1.嬰幼兒時期 — 6個月到2歲,飲食習慣改變,自然等待孩子戒尿布的時間

嬰幼兒在6個月前以母奶與配方奶為主食,在6個月以後開始增加固體類的副食品,同時水分攝取相對減少,加上副食品若都是精緻食物,沒有攝取足量的纖維素及水分,就可能引發排便障礙。營養師的建議是,副食品中就要開始添加蔬菜水果與全穀類食物,而不要只是給予寶寶精緻食物。

黃醫師提醒:「這段時間另一個造成便秘的因子,是大人過度焦慮,太嚴格的訓練戒尿布,讓孩子心生恐懼,進而隱忍便意,造成便秘的習慣。」

 

2.初入學時期 — 3歲左右,初次進入陌生環境,心理因素大,多多陪伴、引導


此時兒童剛進入幼稚園,除了每天早起上學,無法有充裕的時間排便,初次進入陌生環境、接觸團體生活,使得許多兒童不敢在學校上廁所,在身體及心理還在適應的狀況下,兒童會逐漸養成憋便的習慣,久而久之導致便秘發生。
 

黃醫師建議:「父母親可以提前帶孩子前往幼兒園習慣環境,尤其是廁所、馬桶的體驗,家長盡量不要灌輸孩子外面的馬桶很髒的刻板印象,更要鼓勵孩子勇敢向老師表達如廁的需求。」

 

檢視相片
 
兒童

3.國高中生時期 — 功課、升學壓力大,多運動、多吃蔬果
台灣國高中學生課業壓力大,準備會考、學測指考等升學考試時,生活被推積如山的課本講義佔據,常熬夜唸書作息不正常,加上課業壓力大都讓考生容易為便秘所困擾。「這階段真是台灣學童最無法避免的壓力」黃醫師說:「這時候建議家長盡量讓孩子一天至少有一餐是在家裡吃,而不足的蔬菜水果,盡量在這一餐補足。」 在生活習慣上,則建議有充足運動量,以及給孩子一個正向情緒的環境,減少心理壓力,也能改善便秘問題。另外,制訂規律的排便時間,比如說用餐後15分鐘左右,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天吃一顆奇異果,膳食纖維輕鬆達標
 

「天然的食物永遠都比人工的好!」黃醫師強調,天然蔬菜、水果為膳食纖維的最佳來源,例如:芭樂、奇異果、西洋梨等,高纖蔬果有助腸道健康。根據美國飲食協會的建議,3歲以上兒童,每天建議攝取的膳食纖維量為年齡加上5【註2】,膳食纖維屬於益菌生,為好菌的能量來源,有助於增加好菌,減少壞菌,進而促進排便健康,以4歲的孩童來說,一顆拳頭大的綠色奇異果的膳食纖維(3g),就可達到一天攝取量的三分之一(9g)。
 

檢視相片
 
奇異果
 

 

高纖高維生素C  水果緩解便秘還可提升免疫力
 

吃水果除了補充膳食纖維,還可以同時吸收維生素C,維生素C 對於先天免疫系統(延長嗜中性白血球的有效壽命)和後天免疫系統都有所幫助。同時高膳食纖維,又高維生素C的水果,包括:芭樂、奇異果、與柑橘類水果。舉例來說,曾經有一篇研究【註3】發現,學齡前兒童(2 – 5歲)定期食用黃金奇異果,可整體降低感冒和流感疾病的發生率;另一篇研究也發現,吃高維生素C的柑橘類與奇異果,可減少氣喘及過敏性鼻炎流鼻涕的機率【註4】。

黃醫師也補充說明另二個吃水果的好處:「我們人體本身腸道就有很多好菌,而水果所含的果寡糖會成為這些好菌的食物,讓好菌能在嘗到繁衍定植,腸道的好菌越多,當然腸道就越健康,同時,所含的植化素還能減緩身體的發炎現象。」因此吃高膳食纖維,又高維生素C的水果,對於便秘加上易受病毒感染及呼吸道過敏盛行的台灣兒童來說,是摸蛤仔兼洗褲,一舉兩得的健康習慣!

參考文獻:
【註1】:吳子聰、陳亮恭、許曉琦、黃信彰, 《台灣國小學童便秘與相關因子的探討》,2002
【註2】: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健康刊物第33期《膳食纖維,你吃夠了嗎?》
【註3】:Margot A Skinner. Wellness foods based o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fruit: Gold kiwifruit for immune support and reducing symptoms of colds and influenza.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0:261-264 · April 2012
【註4】:Consumption of fresh fruit rich in vitamin C and wheezing symptoms in children. SIDRIA Collaborative Group, Italy (Italian Studies on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Forastiere F, et al. Thorax. 2000 Apr;55(4):283-8.

...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寶典〉添加嬰兒副食品 謹守8原則

 
286 人追蹤
追蹤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提醒,母奶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在  4-6個月大時,母乳都還可以滿足嬰兒的需求,之後除了吃母奶或嬰兒配方食品外,為增加營養攝取,可配合成長需求添加半固體食物,即坊間所稱的副食品。
台南醫院說,嬰兒添加副食品的  8項原則如下:
 1.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  1茶匙  )  開始試吃,濃度也應由稀漸濃。  2.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狀況。若餵食  3-5天後沒有不良反應(如腹瀉、嘔吐、皮膚潮紅或出疹等症狀),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若糞便或皮膚發生變化,應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並帶寶寶去看醫師,以確定病情。  3.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4.讓寶寶養成空腹先吃固體食物,再喝奶水的習慣。  5.製作固體食物時,最好以新鮮天然食物為主,儘量不用加調味品。  6.製作固體食物時,除應將食物及用具洗淨外,雙手也應洗淨。  7.若購買市面上現成的嬰兒食品,除用具及手應洗淨外,應注意其有效期限,開罐後的嬰兒食品若不能當時吃完,可冷藏冰箱,並於  24小時內食用,吃不完則應丟棄。  8.勿將副食品加入奶水中以奶瓶餵食。
有一點要注意,若家族中若有常見的過敏疾病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腸胃過敏者,寶寶可能也會是過敏體質的高危險群,飲食原則稍作修改:包括  1.母乳哺育至少六個月以上且少用含有過敏原的食物,如奶蛋白、有殼海鮮類和小魚乾等。  2.採餵食嬰兒低過敏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3.延緩副食品添加的時間,至六個月甚至一年後才開始。  4.花生、海鮮等為較容易過敏食物應避免。
最後,儘量讓寶寶嘗試各種不同食物,以增加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胃口差?把握關鍵營養乳鐵蛋白

 
2.6k 人追蹤
追蹤
 
 
寶寶胃口差?把握關鍵營養乳鐵蛋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季炎炎,作息改變,家中剛滿一歲左右的寶寶是否出現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的情況?營養攝取對於一歲左右、面臨換奶階段的寶寶來說很重要,如何挑選營養均衡又可銜接母乳保護力(例如:乳鐵蛋白)的奶粉,對新手爸媽來說,總是傷透腦筋。

江姿瑩營養師指出,寶寶先天來自母體的保護力大約在六個月大時開始逐漸下降,而在一歲銜接換奶的期間,透過規律作息和均衡的飲食習慣,為體質打下扎實的底子,可說是關鍵中的關鍵。假使因為最近天氣變熱了而影響寶寶的食慾,而在母奶、副食品的銜接上有了落差,具有近似母乳保護力成分的配方奶,是爸媽們可以參考的選擇,可協助寶寶建立自我保護力,並且降低外在環境對寶寶健康所帶來的影響。

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 母乳中的珍貴保護力

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對寶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卻不太清楚這是由於母乳中兩大特殊的保護力成分──珍貴的「乳鐵蛋白」和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乳鐵蛋白能與鐵結合,對成長中的寶寶來說格外重要。乳鐵蛋白的補充能幫助人體消化系統吸收所需養分,使消化道功能完整,尤其是對年紀愈小的寶寶幫助愈大;另外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增強寶寶身體自我保護力的一大幫手,協助寶寶由內提升自我保護力。

守護消化道 好菌不能少

人體的消化系統主管營養吸收和消化,也可以說是構築自我保護力最主要的器官,在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同時,如果可以把握機會顧好消化道健康,就是打贏建立好體質的第一場戰爭。如何能顧好寶寶的消化道健康呢?除了選擇富含優質營養素的配方奶和副食品之外,維繫寶寶健康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益生菌。

江姿瑩營養師表示,益生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可強化消化道屏障、干擾大分子食物的刺激等。不過,益生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考慮益生菌的菌種、是否能通過胃酸、膽鹼考驗、能在體內存活才能達到效果──例如Bbi得益氏菌、乾酪乳酸菌、嗜酸乳桿菌等就能改變體內菌叢生態,進而讓寶寶自然而然提升保護力 、妥善吸收營養,建立起鑽石級的好體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來擾亂 影響消化恐讓寶寶成長落後

 
23.2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盧醫師叮嚀,孩子對於過敏的反應,會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不見得會一直在同部位表現,除腸胃外,後續還可能延伸到皮膚與呼吸道,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鼻炎、氣喘等症狀,需要長期的控制與保養。(圖/醫師提供)

「過敏」在許多家長的觀念中,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但若預防工作不完全,小心讓寶貝一輩子受過敏所苦!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盧芳廷醫師表示,若觀察到寶寶有長期腸胃、消化方面的困擾,比如食量久久未增加、易拉肚子、脹氣等,都很可能是腸胃過敏誘發的問題,建議家長應及早著手預防工作,避免讓過敏陪伴寶寶長大,嚴重過敏者甚至需長期追蹤治療,非常辛苦。

 

腸胃道過敏影響寶寶食慾 吸收差 不利長期成長發育

 

一歲以下的寶寶,過敏症狀可能由腸胃道表現。因寶寶的腸胃道黏膜尚未發育完整,接觸到過敏原就可能導致黏膜受傷,一些消化道敏感症狀就會找上門,例如寶寶易脹氣、拉肚子、溢吐奶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血便。這些症狀會讓寶寶食慾下降,或因吐奶而吃不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長期下來身高體重的發育肯定不理想。

 

盧醫師叮嚀,孩子對於過敏的反應,會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不見得會一直在同部位表現,除腸胃外,後續還可能延伸到皮膚與呼吸道,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鼻炎、氣喘等症狀,需要長期的控制與保養。但爸媽也不用過於擔心,當發現寶寶出現過敏徵兆時,可諮詢醫師排除可能接觸的過敏原,需要時以藥物輔助,便有很大機會能得到改善,尤其要把握三歲前的預防關鍵期,切勿掉以輕心!

 

預防寶寶過敏 飲食是一大重點

 

欲幫助孩子防止過敏上身,可從「環境」與「飲食」著手。環境部分,可注意家中清潔、把關濕度,避免孩子接觸塵蟎、灰塵等過敏原;做好居家環境清潔外,調整飲食也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媽媽最好以哺餵母乳為首選,因母乳含有豐富營養素及抗體,可提高孩子對過敏的防禦力。但若媽媽因特殊狀況無法繼續哺餵,建議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亦有預防過敏的效果。因牛奶蛋白本身即可成為一種過敏原,運用「部分水解技術」將蛋白質水解後分子變小,進入孩子體內後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過敏反應。

 

不是每個水解品牌都有效 精準切斷刺激片段是關鍵

 

市面上水解品牌非常多,如何選擇是一大難題。盧醫師分享,家長挑選時可注重幾個要點,像是該廠牌是否具大規模臨床實證?有沒有經歷長時間追蹤?真正精準的水解技術,能找到容易致敏的蛋白質片段,將其切斷後,轉化為溫和片段,慢慢訓練免疫系統培養耐受性,才能有效降低未來過敏被誘發的機率。

 

盧醫師呼籲,過敏一旦誘發,對寶寶健康影響重大,站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立場上,家長們應及早做好準備,幫助寶寶穩定健康體質,不可輕忽過敏威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偶爾咳幾聲沒事?輕忽過敏徵兆恐影響免疫力

 
23.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 林雁茹/ 綜合報導
 
▲楊智絜醫師說明,過敏在不同成長階段會表現在不同部位。一開始可能會出現在腸胃、消化方面,像是嘔吐、拉肚子,嚴重的可能會有血絲便。(圖/資料照片)

咳嗽、流鼻水,都是感冒常見的症狀。但家長要注意,當發現寶寶有以上症狀,不要直覺認為一定是感冒,也有可能是被誘發過敏,而出現的初期症狀!高雄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楊智絜醫師提醒,若家長未注意寶寶出現過敏跡象,沒仔細預防,將來有可能讓過敏越演越烈,甚至影響免疫發展。像是患有呼吸道過敏的孩子,便較容易頻繁感冒,非常辛苦。一旦過敏,影響的是一輩子的健康,家長不可等閒視之。

 

3歲前是防敏關鍵期 提前做好準備 避免孩子長期與藥罐為伍

 

要如何判定寶寶是否過敏?楊智絜醫師說明,過敏在不同成長階段會表現在不同部位。一開始可能會出現在腸胃、消化方面,像是嘔吐、拉肚子,嚴重的可能會有血絲便。隨寶寶成長,可能轉移到呼吸道,演變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併發症。

 

過敏於白天、夜晚都可能發作。若於夜晚發作,孩子受不舒服症狀所擾,犧牲的不只是睡眠品質,也容易造成孩子白天情緒不穩定、注意力難集中,甚至影響學習表現。且過敏的孩童在生病感冒時,容易誘發過敏的症狀,導致病症更嚴重,復原期也會較一般人要長。

 

過敏兒一旦誘發嚴重併發症,需要長久時間治療。診間曾看過一位嚴重案例,因喘息發作,常需住院治療,平常也要頻繁往返醫院,才能控制好症狀。因此發現寶寶出現初期症狀時,應盡快向醫師諮詢。尤其3歲以前不僅是免疫系統發展的關鍵,更是預防過敏的黃金期,做好準備,才能最大機會避免過敏發生。

 

1歲半以前的過敏案例 近五成原因是因牛奶蛋白和雞蛋誘發

 

預防過敏,應從環境與飲食雙管齊下。「環境」部分,應勤打掃、遠離菸味空間,家中也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除濕機維持清潔。除了居家清潔外,「慎選飲食」也是過敏預防的關鍵。

 

研究指出,在1歲半以前的案例中,有近五成的過敏原因是來自牛奶蛋白或雞蛋。楊智絜醫師解釋,牛奶蛋白分子較大,在通過寶寶腸胃時,容易被視為外來物,產生排斥反應。因此媽媽最好以哺餵母乳為優先,母乳中含有珍貴的營養素,是寶寶成長所需的最佳補充,且其中的免疫因子有助於預防過敏。但若媽媽因個人因素不便哺餵母乳,建議可以選擇「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銜接。

 

水解品牌選擇多 選擇精準技術 切斷刺激片段才能有效防敏

 

市面上水解配方選擇眾多,如何挑選合適的品牌成了一門學問。楊智絜醫師分享,建議從大廠牌考慮,除了保證其技術成熟、營養價值豐富,且若有經過大規模臨床實證背書,更可以讓爸媽放心。精準的水解技術,能準確找出並切斷易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片段,並將其轉換為溫和、好吸收的小分子,讓牛奶蛋白進入寶寶體內時,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過度反應,同時可訓練免疫耐受性,未來再遇到刺激時,便不會輕易誘發過敏,能更有效的調整寶寶體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心中第一名!抗癌明星水果是它

 
34.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因為水果除了能提供一些人體需要的養份之外,有些水果更有防癌的功效,至於哪一種水果是專家心中第一名的抗癌明星呢?台灣權威毒理專家招名威就表示,「它」有很強的抗癌功效!

這個抗癌明星水果,就是芭樂,招名威教授表示,芭樂含有穀胱甘肽、維他命C,可以降低自由基,減少體內的養化壓力發生,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每天適量食用,可以降低罹癌機率。

檢視相片

▲芭樂是專家心中第一名的抗癌水果。(圖/資料照)

另外芭樂不只可以抗癌,也能幫助消化,但要注意,中間的籽不要吃,因為會造成腸胃道阻塞,導致消化不良;且芭樂含有豐富營養,可增加食慾,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像是蛋白質、脂肪、醣類、維他命A、B、C、鈣、磷、鐵,營養價值高,以維他命C而言,比柑桔多8倍,比香蕉、木瓜、番茄(西紅柿)、西瓜、鳳梨等多數十倍,鐵、鈣、磷含量也豐富。

甚至早上吃一個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C,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一個芭樂所含的脂肪約0.9克重(或84卡路里),比起蘋果,芭樂所含有的脂肪少38%,卡路里少42%。

而除了芭樂之外,檸檬、奇異果、柳丁、酪梨、哈密瓜…等水果,也都有抗氧化作用,達到抗癌效果。不過招名威教授也提醒,雖然吃水果有益健康,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超量是關鍵」,因為吃水果還是要注意糖分攝取過多的問題,適量吃,才不致於增加身體負擔。

而提到糖分超標,像是鳳梨、釋迦、龍眼、荔枝、榴槤、西瓜…等,都是糖分特別高的水果,並不是不能吃,「而是劑量是關鍵」,每個人體能接受的量都不太一樣,建議有三高的患者,還是詢問醫師比較保險。

最後招名威教授提醒,天天吃水果很重要,但千萬不能當做減肥的正餐,「三餐還是要正常吃、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檢視相片

▲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提醒,吃水果「劑量是關鍵」,吃進養分但別因為糖分過高,反造成身體負擔。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罹大腸癌率連11年奪冠 「這碗湯」能降22%風險
吃飽飯就脹氣、肚子好大該怎辦?專家教你六招解決
鈣質高出43倍?日本研究:這一碗湯可救中老年人
快看!吃這些食物也能防曬 專家曝抵抗紫外線關鍵三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不孕」怎麼辦?醫提醒:適當紓壓、避免維持「這個壞習慣」

 
2.6k 人追蹤
追蹤
 
信傳媒編輯部

現代夫妻打拚事業普遍晚婚,男女不孕症的比例也往上升。(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現代夫妻都晚婚,夫妻共同為自己的事業打拚,工作壓力加上熬夜應酬,往往也是很傷身體的。等到工作穩定或是有了經濟基礎才想要生兒育女,才發現並不是非常的順利,開始尋求不孕症一途。傳統的年代對於生不出來這樣的事,往往究因於女性的問題,但如今醫學知識發達,醫學上發現不孕症中也有很多是男性因素所導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治醫師李怡萱解釋,男性的精子從睪丸製造,貯存在副睪等待成熟,再經輸精管輸送到貯精囊;若是要順利受孕,男性透過射精動作將精液從陰莖前端尿道口射出,精液中的精子會從陰道游入子宮頸、子宮腔、輸卵管;與此同時,成熟卵子從卵巢排出至腹腔被輸卵管繖部(fimbriae)抓住進入輸卵管,與精子結合成功受精成為胚胎,再進入子宮腔著床。而男性一次射精的量,可射出約3毫升的精液,平均內約含1億5千萬的精子;精子也是靠著精液來汲取營養以保持活性。

男性不孕多是「精子異常」

男性因素所導致的不孕中,有少部分是勃起、性交及射精等生理性障礙問題,但大多數是「精子數量或品質」有問題。李怡萱醫師表示,大多數不孕症的男性外觀正常,性交或是功能行為也都屬正常;而精液因為無法透過肉眼來觀察是否異常,必須經過胚胎技術師的檢驗後,才會發現精液品質異常。如果在不孕症評估中懷疑有男性不孕問題就會轉介到泌尿科做相關檢查及治療。

男性精液的品質異常,可能是精子生成過程出問題,或是精子輸送過程中的管道阻塞問題。另外,精索靜脈曲張也是常見讓男性精液品質不良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精子異常多是數量不足、精子型態異常或活動力差等等。由於醫學發展的進步,許多男性不孕的患者可以藉由泌尿科醫師及不孕科醫師的合作而幫助懷孕。常見的手術有方式有睪丸取精和精索靜脈曲張矯正手術等。

透過「睪丸取精」後受孕

李怡萱醫師解釋,「男性無精症」就是一種較嚴重的男性不孕症,是射精後的精液內只有精液而無精子。

男性無精症可分為「阻塞性」跟「非阻塞性」,阻塞性是無精症常見原因,管道阻塞部位常見於副睪和輸精管,也可能在其他很細的管道中阻塞而無法察覺。

阻塞最常見原因是先前接受過輸精管結紮,或是輸精管或副睪因發炎、外傷、纖維化結疤等導致阻塞,若能找到阻塞位置可考慮直接手術切除及再接通,有些情況阻塞部位困難解決效果不佳,可以直接從最上游的睪丸取精再配合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若是非阻塞性無精子症,也就是精子生產過程出問題;常常是由於先天性疾病或基因異常所致,此為較少見且嚴重狀況;同樣也是需要從睪丸取精再配合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

現代男人真辛苦,生殖一圓求子夢

李怡萱醫師提醒,男性生殖功能當然也是夫婦之間能否成功懷孕的關鍵因素。而影響男性精子生育功能不良的因素很多,像是:壓力、高溫、化學性環境傷害及長期的久坐姿勢等。特別是抽菸對男性精子有很大的不良影響,包括可能降低精蟲數目、活動力,使精蟲外形正常比例下降、破壞精子染色體結構等等,不可不慎。

若經診斷確實是男性的不孕症,現今科技也已可有多種方法加以適當治療來幫助懷孕成功率。透過現代不孕醫學的發展,也是許多男性不孕患者的福音,可以透過手術及試管嬰兒的療程來達到成功受孕的夢想。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君蔚生殖醫學中心陳韻如、諮詢/李怡萱醫師,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

 

更多信傳媒報導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核爆家園》揭車諾比真相
爸媽看過來》生小孩哪個縣市福利最好?一次掌握全台生育獎勵政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調理,高齡懷孕不可怕

 
207 人追蹤
追蹤
 
 
此訊息由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醫師提供

一位貴婦樣的患者進來診間,撥了撥頭髮後說『蔡醫師!我想要調身體、準備要懷孕…』

看了一下病歷,51歲….又抬頭看了看她,她頓了一下說『我之前曾經生過一個小孩,已經讀大學了,雖然我知道我的年齡已經是高齡,但是因為家族內的因素,讓我一定要再生小孩,最近已經做試管連續懷孕3次,不過都失敗了,所以我想要先調理身體,再繼續做試管…』

如何判定是否為『高齡產婦』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女性20~30歲是最適合懷孕生子的年齡,但是因為時代變遷,大家晚婚晚生子,所以逐漸認為34歲以前是較適合懷孕的年齡,34歲以上懷孕的女性即被稱為『高齡產婦』,這與卵子品質、生理體能、健康程度、抵抗力、復原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高齡產婦需要特別注意甚麼呢

有個針對不孕的研究數據顯示,平均每10個一般育齡女性,有1~1.5個可能不孕;35~40歲女性中,每3個有1個可能不孕;40歲以上則是每2個就有1個可能不孕。由此可知,年齡與不孕的成長比例呈正比。高齡孕婦不但懷孕機率低、流產機率高、早產機率高之外,還要許多併發症也和年齡有關,像是產前大出血、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等,都需要特別注意。

中醫可以透過身體調理,來改善這些年齡、老化造成的問題,比起西醫來說,這就是中醫的強項!

中醫調理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益氣養血、疏肝理氣、益腎填精、調補冲任、陰陽雙補、活血化瘀…等方法,不必使用荷爾蒙,也不必使用排卵藥,但是卻可以使卵巢的排卵功能慢慢恢復,又不會讓卵巢處於過度勞累的運轉狀態,可以在正確的時間按時排卵、又可以排出品質夠好的卵泡,讓身體的機能重新上軌道,就像是回到年輕時一樣,生活精彩、充滿活力,提高懷孕機率,減少各種併發症。

除了中醫調理,保持良好習慣與環境也是重要因素

建議您要養成良好生活形態和與遠離污染環境,可以延緩卵巢衰退的速度,像是作息正常、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規律運動、保持愉快心情、食用新鮮健康食物、不要抽菸喝酒、遠離空氣污染與化學毒物…等等都是有幫助的。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

 

蔡易昌中西醫師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 http://www.salus.com.tw/

諮詢服務專線:04-2255-789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層次胎兒超音波 為寶貝完成人生首次健康檢查

 
1.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晚婚情形越來越普遍,高齡產婦胎兒異常的比率也增高。但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產前多項健康篩檢可以提早得知寶寶是否有異常,更有高層次胎兒超音波可提供胎兒從頭到腳全面地詳細檢查,如有異常可讓家長提早因應。

37歲陳姓婦人,因36歲懷第三胎時是高齡產婦,擔心胎兒生長情況,所以在懷孕22周時選擇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主動脈窄縮的情形,於是進行羊膜穿刺檢查染色體,確定胎兒基因正常,只是血管結構異常。

童綜合醫院產科主任魏添勇醫師會診兒童心臟醫學中心黃碧桃執行長與小兒心臟科高崇智醫師,經檢視胎兒目前情況後,建議可以正常養胎至足月產下後再進行手術。陳婦雖然擔心,但仍配合醫囑懷孕至38周進行剖腹產,產下一名3千多公克的女嬰,出生一周後隨即進行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定期回診檢查。

童綜合醫院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擁有獨立檢查空間,並有多名婦產部醫師與專業超音波操作技術員給予檢查衛教,同時可以轉會診兒童醫學部醫師,讓準爸爸、準媽媽們能安心地與腹中的小寶寶做最直接的接觸。

魏添勇醫師呼籲,超音波檢查易受胎兒姿勢、胎盤位置、羊水多寡以及母體胖瘦的影響,而產生不同清晰度的影像,過於模糊的影像會干擾判讀的正確性。部份的胎兒異常並無影像學的明顯特徵,如染色體異常;部份的胎兒異常在懷孕晚期才會出現特徵,所以在受檢時可能仍會呈現正常的影像。所以任何檢查上的疑問都應諮詢專門婦產科醫師來解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沒有那麼多生長痛!小孩老喊痛痛別輕忽 小心未來長短腳

 
325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家有一小,總是可以給爸爸媽媽帶來無限的驚喜與「驚嚇」,小孩一天到晚上跳下竄,老是磕磕絆絆出一堆瘀青與傷口,讓爸媽看了好擔心。而且,如果是有形的傷口還好處理,最麻煩的就是「內傷」,孩子的表達能力欠佳,講不清楚是哪裡不舒服,爸媽總得集思廣益,發揮「想像力」,才能猜到孩子口中的「痛痛」是什麼意思。

 

不少爸媽看到小孩摸著關節講「痛痛」,都會直覺反應孩子是「生長痛」,但其實生長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常見,普遍來說,大約只有20%的孩子曾經經歷生長痛,而且這還是屬於比較寬鬆的估計方式,實際上造成困擾的成長痛,比例勢必要更低。

如果是生長痛,爸媽倒也好處理,只要幫孩子熱敷、按摩,並轉移注意力,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小孩有一種疼痛,不是成長痛、也不是運動傷害的疼痛,放久了卻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這種比較少人知道的疾病,就叫做「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freepik

家中長輩多風濕病 小孩罹病機率較高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指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屬於自體免疫風濕的疾病的一種,「印象中我們都以為只有老年人會有這種問題,但其實在兒童身上也會出現,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就是最常見的兒童自體免疫風濕疾病。」

楊曜旭介紹,疾病的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會去攻擊自身的關節,造成慢性發炎。「嚴格說起來,這種疾病有家庭遺傳的傾向,但不是單一基因的遺傳,研究統計顯示,如果家裡長輩多罹患自體免疫風濕疾病,小孩就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楊曜旭指出。

檢視相片
 
iStock-504822043

圖片來源:iStock

關節紅、腫、熱 別延誤治療 害孩子變長短腳

楊曜旭指出,2-16歲的孩子都有機會發病,不過5、6歲以及10歲,屬於2個發病高峰期。小孩子可能不太會形容痛的感覺,家長該如何分別孩子究竟是哪一種疼痛呢?楊曜旭表示,大家最常聽到的「成長痛」並不是發炎的疼痛,但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關節局部發炎所造成的疾病,典型的發炎特徵,就包含了紅、腫、熱。

如果長期忽視這個問題,關節附近的發炎因子會持續作用,久而久之,關節附近的組織會被破壞掉,包括軟骨、硬骨、肌腱、韌帶,這些部位的傷害,累積起來可能會造成關節變形、長短腳、關節攣縮。

「痛痛」不知道看什麼科?先看小兒科就對了!

爸爸媽媽或是照顧者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像是一個活潑、喜歡跑跳的孩子,可能從某一天開始走路就怪怪的,好像是有一邊不敢失力,或是有一隻手不太去拿東西,「當爸爸媽媽發現有這些問題出現,或是生活習慣有些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有所警覺了,」或是,楊曜旭表示也可以在線上填寫「自我檢測表」,就可以初步判斷孩子的病情。

楊曜旭建議,當孩子有一般不舒服的症狀時,可以帶去給一般的兒科看,但如果發現病灶明顯集中在關節附近,可以先帶去給骨科、復健科,讓醫師做初步判斷,如果疑似關節炎問題,就會轉介到兒童風濕科專科醫師的手上。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不是生長痛!小孩子手、腳劇烈疼痛 可能是遺傳疾病造成
不是所有痛都是生長痛!這種生長板發炎的痛可能導致長不高
 




 

文/林以璿 圖/黃郁茹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搬家可能會增加早產風險?

 
105 人追蹤
追蹤
 
鐘藝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當媽媽懷上寶寶,有些家庭可能會考慮到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而搬新家。但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懷孕期間搬家可能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該研究分析了華盛頓州100,000多名孕婦的數據,從中發現,相比於在孕早期沒有搬家的女性,在懷孕三個月搬過家的女性,其早產(懷孕37周之前)的風險會增加42%,而嬰兒出生體重低於平均值的可能性也會增加37%。

這項研究於7月30日發表在《流行病學和社區衛生》雜誌上,是目前關於「搬家和孕婦生產風險」的早期研究之一。

雖然研究結果如此,但這還是完全說明兩者之間有關聯,也不能證明搬家會直接導致早產或者帶來其他分娩危險。所以,如果基於此項研究提出「女性在懷孕期間應避免搬家」的建議還為時過早。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要作者Julia Bond在接受Live Science時表明:「我們的研究是關於這個話題深入研究的好開端,但是還不足以形成切實的建議。」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07年至2014年在華盛頓州出生的嬰兒信息,研究大概納入了28,000名在孕早期搬過家的女性和112,000名在此期間沒有搬過家的女性的數據。本項研究的作者表示,儘管有多達四分之一的女性會在懷孕期間搬新家,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會帶來潛在的生產風險。

研究發現,在妊娠早期搬過家的女性中,有9.1%的女性早產(懷孕37周之前),而沒有搬過家的女性,該比例為6.4%。此外,在懷孕三個月搬過家的女性中,嬰兒體重值較低(低於5.5磅)的比例為6.4%,而與之相對應的女性所生下的嬰兒中,體重過輕的比例為4.5%。當研究人員將其他的一些影響因素去除時(例如母親的年齡、教育程度、社會經濟狀況和吸煙習慣),此研究結果仍然存在。

這項研究還無法揭示為什麼在妊娠早期搬家會與早產和嬰兒體重過低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多個因素聯動的結果,包括在搬家過程中孕婦不能接受到不間斷的醫療監測、搬家所帶來的身體和情緒壓力、家人及朋友的過多干擾、居住到新環境的身體不適應等。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建議,醫護人員在對孕婦進行諮詢時,需要詢問在懷孕期間是否有搬家的計劃,若有,則應該為孕婦提供緩解壓力的方法建議,以及在搬家過程中的連續性護理建議。

Bond認為,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密切的關注孕婦搬家的原因,比如,是因為要換一個更大的生活環境,還是要遠離原有的不安全環境。通過這類分析,可以進一步弄清楚搬家與生產風險之間的聯繫。

資料來源:Moving to a New Home While Pregnant Could Raise Risk of Preterm Birth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說 “我長大了” 意味著什麼?

 
105 人追蹤
追蹤
 
陝紅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陝紅宇

有一天,5歲的小姪女和她的妹妹照例又開始了爭奪玩具大戰,只是這一次姐姐主動選擇了休戰,然後帶著驕傲的表情和媽媽說:“媽媽,我已經長大了,”隨後將玩具主動遞給了妹妹。

這句話的魔力著實驚訝到了我,按照以前的狀態,姐姐非得要父母在中間調停才肯放手,而且到最後也是一副極不情願委屈巴巴的表情,為何突然間小朋友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年齡增加的結果,讓她不那麼自私;或許這也是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成果,讓她學會謙讓;也或許這只是她作為一個小朋友贏取大人認可的一個手段……

但不管怎麼說,當小朋友自覺的從口中說出“我長大了”這四個字的時候,意味著她真的是在長大,包括生理層面和心理層面,她能模糊的感知到“長大”這個詞附加的東西,包括大人的贊揚、一種成熟感等等,簡單而言,她可以從這四個字中獲取一種快樂。

小朋友意識中的“長大了”會投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問大人要東西。以前的她會直接問爸爸媽媽要這要那,現在則完全不同,先委婉的問一下妹妹:“妹妹,你想不想玩那個玩具呀?”語氣柔軟面帶微笑,大人們一眼就能看出:明明是自己想玩,然後打著妹妹的旗號達到目的。當我們問她:“是不是你想玩啊?”她倒是笑笑不說話。

至於在家裡玩玩具也開始認真考慮,有兩份玩具的時候,妹妹有一份自然不會和她搶;自行車之類的大玩具也會玩,知道妹妹夠不著也不搶;還有一些私藏小玩具,專門放在妹妹看不到的地方……這些玩具都會通過不同策略解決,但有些“玩具”是獨一份的,比如爸爸媽媽,她會怎麼分配呢?

其實她和妹妹早已協商好:爸爸是她的,媽媽是妹妹的。只要她在家,妹妹就不能碰一下,如果妹妹打破規矩硬要搶爸爸,那就梨花帶雨哭一頓給父母看。這時的大人看著倆女兒,既開心又無奈,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後想出的辦法是四個人一起玩遊戲,轉圈圈呀、騎馬呀等等,當所有人都沈浸在遊戲中時,競爭狀態自然而然就取消,剩下的只有快樂。

另外,小朋友長大也不再輕易相信大人編的故事,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小時候我們為了哄她,經常說外面有喜鵲或者大灰狼來轉移她的注意力,她跟著瞎回應,還煞有介事的說這只鳥很大,還是白顏色等,但現在這招完全失效,當我們繼續用這招哄她妹妹的時候,她會直接戳穿並且告訴她妹妹:“根本沒有,不要信他們講的。”這次輪到我們笑笑不說話了。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靠他人變得更加獨立

 
105 人追蹤
追蹤
 
崔嫻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崔嫻

搬出去,找份工作,承擔日常生活的責任,這些通常被視為成為獨立成年人的關鍵標誌。

但是,為了達到這些獨立的里程碑,研究表明,對青少年來說,學習如何首先練習依賴的技能,比如學會依賴他人尋求幫助,實際上可能很重要。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在青少年時期,在社會關係中的依賴性和獨立性之間會發生一場自然的發展鬥爭。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開始渴望從父母那裡獲得更多的獨立,同時也希望更多地參與到同齡人的關係中。

雖然在青少年時期更多地依賴朋友是很典型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做有時會有問題。例如,當青少年開始向朋友求助解決嚴重的問題時,朋友雖然是善意的,但可能不是最好的支持來源。

這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原因,青少年的朋友們還在探索他們是誰,可能還沒有像成年人那樣的知識或經驗來幫助他們。與13歲相比,18歲的朋友可能更能幫助解決特定的問題。

這一觀點得到了我和同事們的支持,他們進行了一項研究,考察了在青少年時期尋求他人幫助的意願如何預測成年後的獨立行為。在一項為期12年的184名青少年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不僅是青少年向誰尋求幫助,而且是什麼時候尋求幫助對於理解青少年在25歲左右的獨立性至關重要。

該研究調查了青少年在三個關鍵時期向三個關鍵關係夥伴尋求幫助的意願: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我們調查了他們在13歲和18歲時向母親、13歲、18歲和21歲時向最好的朋友以及18歲和21歲時向戀人尋求幫助的意願。

我們發現,13歲時更願意向母親尋求幫助的青少年、18歲時向最要好的朋友以及21歲時向戀人求助的青少年,都更有可能在25歲時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獨立行為。在這些時候,向這些夥伴尋求幫助的意願預示著獨立行為,如更大的經濟責任和成功,當前的就業,以及獲得更高的教育水準。

有兩種心理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把這些結果放到具體情境中。例如,依戀理論認為,與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建立健康依賴關係的能力,有助於在更大的世界中探索獨立。

此外,焦點理論認為,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齡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關係上是有益的,部分原因是他們處理關係的心理資源不會因為試圖同時處理太多的問題或關係而枯竭。

事實上,有證據表明,如果父母、朋友和戀人通常都是這樣的依戀型人格,擁有一個依戀型人格,能夠在童年和成年時期獲得支持、探索並保持獨立。重要的是,研究表明,依戀可能會在整個青少年時期轉移到不同的關係中,從父母到同齡人,然後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從同齡人轉移到戀人。

因此,隨著青少年的成長,考慮到這些關係的特點可能是在青春期的不同階段有更大的信任和親密時,首先更多地依靠父母的幫助,然後是朋友,然後是戀人,這是有道理的。

此外,父母在青少年早期可能更有幫助,因為他們更密切地參與青少年的生活,但朋友和戀人在更大年齡階段更有幫助,當這些夥伴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經驗,能夠以有益的方式支持青少年。

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相對論 父母歧見時該聽誰的?

 
2.5k 人追蹤
追蹤
 
 
教養相對論 父母歧見時該聽誰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天一如往常,孩子放學後來到業師父的拳館,寫了功課、練了拳,等候父母下班後接孩子們放學,個個興高采烈的跟著爸爸媽媽,映著夕陽與星星交織的天空,踏著愉快的步伐回家了。
就在孩子們都走得差不多時,一位就讀小學五年級的男孩母親來到拳館,憂愁滿面和業師父說了些話。語畢,和孩子一同向業師父鞠了個90 度的躬,牽著孩子的手,消失在暮色的街道中。業師父望著這對母子離去的背影,輕輕地搖了搖頭,轉身關上拳館的門,往回家的路走去。正好遇到正在門前維修愛車的糖老大,拱手打了個招呼……

父母意見不同時到底要聽誰的?
糖老大:東方的傳統思想是重男輕女的,但在西方,講的是「Lady first」。
業師父:「Lady first」?
糖老大:就是尊重女性,女士優先的概念。尊重女性也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有女性的自主權、發言權、決定權……所有男性該有的權利,女性也都應該有,而且權力一樣大。
業師父:這就是最近常聽到的「兩性平權」囉?
糖老大:是啊,無論在國家、社會、工作場所、家庭、甚至夫妻關係都一樣,男人跟女人說話的份量沒有誰輕誰重的道理,只有互相尊重與了解。但這似乎不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對吧。
業師父:這話題倒是很有意思,值得討論。但,是的,我們還是針對我今天的困擾聊聊吧。
糖老大:之所以會提到男女平等的問題,我想帶到的主題是,不管你是男是女,都是來自於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成長環境及不同的際遇。一個來自農村的純樸家庭跟一個充滿金錢遊戲的股市大戶,兩者的結合本來就很違和、相互衝突。但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常常把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湊在一起,當然,彼此的價值觀一定也是大不相同。

平常遇到好事,說真的,誰聽誰的好像都差不多;但若是遇到爭執、衝突,想法不相同,這時,到底要聽誰的話呢?
業師父:應該是要聽……學歷地位高的吧?畢竟學歷高的,知識比較豐富,處理事情也比較理性。
糖老大:學歷高的,我們可以說他的IQ 高,但不表示他們的EQ 就高,很多社會案件,碩士、博士犯法的比比皆是,我不是說高學歷沒有高EQ,而是處理事情的EQ 並不一定是由學歷決定的。就拿我來說,我學歷並不高,從修車學徒做起,今天業師父不是也來跟我請教問題嗎?難道業師父是因為我的學歷高才來找我的?(笑)
業師父:哈哈,說的也是,我來找糖老大討論,是因為你的為人與經歷,跟學歷還真的沒有關係。看來我也是被傳統觀念害得不淺啊。
糖老大:剛剛這是玩笑話,希望你別介意。我想帶到的問題是,你說的並沒有錯,也許你是因為我的為人與經歷,但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於,對彼此的「尊重」。
我說的不一定對,你說的也不一定錯。當想法不同的時候,要以誰為主,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不一定是「Lady first」,也不一定是「以夫為貴」,而是兩個人有沒有冷靜、理性地坐下來討論彼此的看法。如果這個問題牽扯到小孩,除了父母之外,小孩也要視年齡決定要不要邀請孩子一起討論。

業師父:這有點超出我的理解。父母不是有責任處理、決定孩子一切事物嗎?讓孩子參與討論有意義嗎?
糖老大:父母親當然有責任處裡孩子的事情,但我想說的是關於孩子的「權利」。孩子有參與和自己有關係的事件討論的權利。
業師父:這樣講我可以認同,但是你剛剛有說到「視年齡決定」,要多大的孩子可以參與討論呢?孩子不會在中間無理取鬧嗎?
糖老大:我覺得孩子在小學五年級之後,就可以開始參與家庭的討論了。小五前的孩子,心智發展不成熟,確實有可能像你說的情況一樣無理取鬧,最後討論甚至不了了之,還是由父母來決定;但小五之後,自主性慢慢成熟,乖乖地聽話照做,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了,這時該適度的讓孩子有參與感,參考孩子的意願。儘管最後的結果並不是他們能左右,但討論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知道父母親的想法,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過程,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主,而不是「自溺」或「沒主見」。


小五後的孩子,我們需要把關的是,他們提出的議題與想法,是不是作奸犯科、傷風敗俗、離經叛道、或傷害自己身心的事。例如:全家原本要一起出去吃晚餐,但孩子說他累了,不想去,只想在家裡看電視。這時候父母親如果氣沖沖地說:「你怎麼那麼不守信用?明明說好了,怎麼又變卦?」或是,「怎麼那麼不合群,我們是一家人,為什麼只有你一個人在耍自閉?」你說,這不也是在討小孩的氣嗎?最後就算孩子勉強出門了,家庭的氣氛我想也不會太好。

(本文摘自/教養相對論:先懂孩子再懂教,當葉問遇到唐老大會問的13個教養難題/布克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婦肝氣鬱結、氣血不足 泌乳不足

 
1.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執業中醫師周宗翰提醒,如果有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可以考慮是否因為肝氣鬱結或是氣血不足所引起。

周宗翰指出,想要能夠順利哺乳,最好在產前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通常婦女在生產時,都會大失氣血,而氣血在中醫認為是乳汁的生化之源頭,建議產前就開始進行調理,重點在於健運脾胃,使氣血生化充盈。

中醫認為,食物透過脾胃消化生成氣血,而肝血則可以供應子宮乳腺營養,因此越到懷孕後期愈,要注意儲存媽咪生產的體力、氣血,懷孕20週左右,乳腺就會開始製造奶水,建議產前2個月可以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避免厚重油膩的飲食,減輕身體的負擔。

以往產婦坐月子只知道要補,但都沒依照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合當方式,像是乳腺阻塞的婦女一直進補,反而會讓身體過於燥熱,乳房發炎情形變得更嚴重,奶水更無法排出。

周宗翰指出,奶水不足或突然變少的情形,其實有很多原因,很可能是新手媽媽因為沒有照顧小孩的經驗,造成壓力過大,產生胸悶,情緒緊張引起的奶水不足,稱為肝氣鬱結,中醫常用路路通、王不留行、柴胡、青皮等來疏肝理氣。

而氣血不足也是導致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中醫常用黨參、黃耆、白朮、山藥、大棗、當歸等中藥來以補氣健脾養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層次胎兒超音波 可提早揪出病徵

 
2.5k 人追蹤
追蹤
 
 
高層次胎兒超音波 可提早揪出病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陳姓婦人懷第三胎時已是36歲高齡產婦,在懷孕22週時選擇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主動脈窄縮的情形,於是進行羊膜穿刺檢查染色體,確定胎兒基因正常,只是血管結構異常。婦產科醫師會診小兒科醫師,經檢視胎兒狀況後,建議正常養胎至足月產下後再進行手術。於是陳婦於懷孕38週進行剖腹產,產下一名3千多公克的女嬰,出生一周後隨即進行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定期回診檢查。

懷孕21-24周的孕婦 可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
現代社會晚婚情形越來越普遍,造成婦女懷孕生產的年紀也逐年增長,年紀越大則生產風險也越高,因卵子老化可能導致染色體異常,高齡產婦胎兒異常的比率也比年輕產婦來的高。童綜合醫院產科主任魏添勇醫師表示,高層次超音波跟一般超音波都一樣是屬於2D超音波,一般常規超音波檢查(Level I)僅看胎兒數、胎位、胎盤位置、羊水量估計及胎兒大小評估,如需更詳細的檢查則需做高層次(Level II)胎兒超音波檢查。經由高層次胎兒超音波的高解析度機器來檢查胎兒的頭部、腦部、臉部、胸腔(心臟)、腹腔、性器官及四肢等等的對胎兒全身器官進行有系統的器官做詳細篩檢,以排除胎兒畸形及重大缺陷。

何時需做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
魏添勇醫師表示,只要懷孕21-24周的孕婦都可以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尤其有妊娠高風險的孕婦更需要進行這項檢查,高風險孕婦包含有懷孕年齡大於34歲、曾生育過先天異常兒者、母血唐氏症篩檢為高危險群、胎兒有畸形之可能者、有家族遺傳病史、父母本身有染色體異常、曾懷過染色體異常胎兒、孕婦合併其他內外科疾病等。

高層次超音波 可發現的胎兒異常項目:
1)脊椎(頸椎、胸椎、腰椎、尾椎等)
2)腦部(顱骨形狀、小腦、大腦側腦室、脈絡叢、透明中膈、後頸皮膚等)
3)顏面部(眼距、上顎骨、上唇、兩耳、臉部側面輪廓等)
4)胸部(肺臟、心臟四腔圖、心室出口、肺動脈分支、主動脈弓等)
5)腹部(胃腸肝膽腎臟膀胱等臟器、橫膈膜、前腹壁、臍動脈數目)
6)四肢(上臂、前臂、手掌、大腿、小腿及腳掌)
7)外生殖器
8)胎盤位置
9)羊水量
10)子宮頸長度

魏添勇醫師呼籲,超音波檢查易受胎兒姿勢、胎盤位置、羊水多寡以及母體胖瘦的影響,而產生不同清晰度的影像,過於模糊的影像會干擾判讀的正確性。部份的胎兒異常並無影像學的明顯特徵,如染色體異常;部份的胎兒異常在懷孕晚期才會出現特徵,所以在受檢時可能仍會呈現正常的影像。所以任何檢查上的疑問都應諮詢專門婦產科醫師來解惑。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毛、冒痘、不排卵… 試管權威名醫告訴你不孕的真相

 
5.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飲食西化,多囊性卵巢囊腫盛行率也隨之提高,臨床上常見不孕的原因;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醫師曾啟瑞表示,多囊性卵巢囊腫屬於內分泌疾病,病患會出現慢性不排卵,或月經久久來一次等現象,主要因患者體內男性荷爾蒙過高、缺乏雌性激素,也因此許多患者也會伴隨多毛症、青春痘,甚至體型肥胖等情況。

多囊性卵巢囊腫患者 罹患糖尿病機率高

曾啟瑞醫師指出,透過2003年歐洲美國的專家在荷蘭鹿特丹所訂的PCOS診斷標準,包括慢性不排卵、臨床上或生化血液檢查呈現雄性素過多,以及超音波下呈現多囊性卵巢,一旦符合其中兩項,且排除可能引起雄性素過多症的可能性,就確診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內分泌失衡,促使胰島素耐受性高,也成為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更有病患合併黑棘皮症。

亞洲患者較西方國家瘦 反較易長青春痘

曾啟瑞醫師進一步解釋,比對台灣、中國、美國、愛爾蘭等地區多囊性卵巢囊腫症患者的症狀表現,結果顯示,亞洲多囊性卵巢囊腫症患者身形相對西方國家較瘦,歐美地區大多屬於重度肥胖,且與糖尿病相關的指數,歐美有七成超標、亞洲人只有11%,就連多毛症狀也是歐美居多,但出現青春痘現象,亞洲患者比例則遠高於西方國家,是美國二至三倍,顯示疾病對於種族的差異性。

接受試管治療比例提升 成功率達五成

根據北醫統計,多囊性卵巢囊腫症盛行率不斷增加,但在十年間收治的不孕症患者中,接受人工受孕的多囊性卵巢囊腫症患者占了11%,進行試管治療的人數占了3.7%,到了2011年至2012年間接受試管治療的比例已提升至5%,所幸試管的成功率高達五成、人工受精則約三成。

從年輕開始肥胖 恐埋下罹病風險

治療上,因多囊性卵巢囊腫症患者原先不排卵,因此打排卵針後卻一次排出大量卵子,產生「重度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不僅使卵巢腫脹,也可能出現腹水、胸水,因此用藥時應特別小心;曾啟瑞醫師呼籲,事實上,若從年輕開始就較為肥胖,可能埋下罹患多囊性卵巢囊腫症風險,因此建議患者可先從減肥開始,配合飲食控制以及適量運動,讓經期變回規則,恢復正常排卵後,搭配藥物治療,才能幫助提高受孕機率。

【延伸閱讀】

不靠修圖依然亮眼! 微整形自然不穿幫

求子要靠「卵」實力! 卵泡發育不良這樣治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子要靠「卵」實力! 卵泡發育不良這樣治

 
5.6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現代社會經濟負擔大,生養成本高昂,晚婚晚育的普遍現象,加劇台灣少子化狀況。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只有八萬五千名新生寶寶,比去年同期少4000人,估計今年總出生數恐難突破17萬人。

卵子優不優 卵泡發育有影響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揚醫師解釋,較晚才開始生育的女性,到了年紀較年長時,卵巢功能會下降,卵子數就會減少,而且品質會變差,卵子產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也會升高許多。

卵泡發育過程決定了卵子品質,受濾泡刺激素FSH及黃體生成激素LH影響,正常卵泡會長到17至19mm後排出卵子;若是卵泡發育不良,只能長到12至14mm,卵子無法順利排出,就算排出,品質也不理想。

李新揚理事長說,治療上可以幫病患施打適當的排卵針,選擇正確排卵針及調整適當劑量能促進卵泡發育。現在也有可調式排卵針,病患可以自己調整刻度,有助於醫生調整藥物劑量,而且針頭較細,比較不痛,病患在家裡就能自己施打,非常簡單及方便。

LH分泌不足 治療後竟能取出14顆卵!

曾有一名37歲病患,黃體生成激素LH分泌不足,一般排卵藥物治療後,發現卵泡發育不佳,只取到6顆卵。後來透過排卵針治療,補充含有LH成份,成功取卵14顆。

理事長指出,有些卵泡發育一開始可能不需要LH作用,但等到卵泡長到12-14mm時,就會停滯不動,這時候如果不補充含有LH成分的藥物,就會導致卵泡發育不良。

排卵針使用3類患者 及早治療抱寶寶

醫師指出,排卵針適用於下視丘腦下垂體缺乏症、LH分泌不足、或是嘗試過其他排卵藥物後,卵泡仍然發育不佳的患者。醫師呼籲求子夫婦別輕言放棄,早點介入治療,就能早點盼來新成員。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