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中藥藥浴 增強孩童抵抗力

 
2.1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小兒發燒按摩穴位。(圖:長庚醫院提供)

▼小兒咳嗽按摩穴位。(圖:長庚醫院提供)

▲▲小兒發燒按摩穴位。(圖:長庚醫院提供)

▼小兒咳嗽按摩穴位。(圖:長庚醫院提供)

 

時序進入秋冬,也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機,為關心兒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昨(5)日特別結合中西醫,舉辦「打造免疫力,健康FOLLOWME」活動,提醒家長要徹底落實「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同時也可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增強抵抗力。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部副部長朱世明表示,「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概念,但需徹底落實執行才有用。例如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碌,就忽略了按時與孩童一起用餐的習慣,甚至是用速食來填補正餐,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取不充足,衍生營養不良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進而降低免疫力。現在正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節,例如腸病毒、沙門氏腸炎和病毒性腸胃炎等,家長更不可輕忽。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表示,在小兒外感疾病的治療上,孩童往往容易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餵的了藥,而且小兒感冒往往因咳嗽、嘔吐劇烈,導致服藥困難。若遇到這類病患,藥浴依然能發揮作用,這時可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以減輕父母餵藥的辛勞,並提升小兒免疫力與治療疾病。

郭順利醫師說,中藥藥浴應由醫師視病童狀況進行調整,若為風寒感冒(西醫病毒性感染),建議使用溫性藥物,例如荊芥、防風、藿香等;若為風熱感冒(西醫病毒感冒後併發細菌感染),這類偏熱性症狀,建議使用涼性藥物,例如黃芩、薄荷、魚腥草等。通常建議,5-6歲以下兒童因為身體不大,可以用藥浴方式,6歲以上較大兒童,則可改以泡腳或局部濕敷的方式。藥浴溫度一般建議37~40℃,夏天可偏37℃,冬天可稍偏40℃,以避免孩童燙傷。若用於治療使用,頻率一天大概1-2次,若為預防性,約一周1次。由於藥浴後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家長要注意室溫應維持26℃左右,以免藥浴完受寒,體溫散失過快。

此外,在藥浴或洗澡時,若能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如小兒發燒時按摩瀉天河水、推三關,咳嗽時按摩天突、膻中或上背的風門、肺俞穴,對於治療與恢復都有助益。平常也可用荊芥、防風、佩蘭藥浴,預防孩子過敏或感冒,或是透過捏脊法,疏通背後膀胱經,都可增強孩童的免疫力。

郭順利醫師提醒家長,小兒感染症狀往往變化迅速,因此孩童生病時應注意其活動力與意識狀況,若有發燒嚴重、熱痙孿、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配合西醫檢查以釐清病因,並早期接受治療。朱世明副部長則強調,讓孩童按時接種流感病毒疫苗、佩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和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也都是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不二法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製副食品要注意些什麼呢?食材準備、保鮮方法懶人包

 
4k 人追蹤
追蹤
 
莊筱彤

 

寶寶 4 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可以吃副食品,有些爸媽會想自己動手做給寶寶吃,不過,在做副食品之前,除了決定菜單,還要注意烹煮法則、保鮮法則。

 

副食品烹煮法則

1. 食物安全:寶寶的免疫力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在製作之前需要將器具、雙手都清洗乾淨,食材也要新鮮、乾淨跟衛生。

2. 溫度適當:寶寶還不會自己將食物吹涼,媽媽在給寶寶之前都要將加熱過的東西稍微放涼,尤其是用微波爐加熱容易受熱不均,需要更加注意。

3. 濃稠度適當:要避免太乾或是太稠的食物,兩者寶寶都會難以下嚥,剛開始黏稠度在無硬塊、液態流動的食物為主,隨著月齡增加可以增加逐漸提升副食品的硬度。

4. 不要添加調味料:盡量直接用天然、新鮮的食物,且寶寶吃的東西都比大人還清淡,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來添加糖、鹽、醬油,以免造成寶寶偏食或是有代謝的問題。

檢視相片

食材、副食品份量準備法則

寶寶一餐的份量不多,出生 4 個月一天餵少量 1-2 次,以嘗試為主;5-6 個月一天 5 克,逐日加量,平均 30-80 克;7-9 個月 70-120 克;10-12 個月 100-150 克,但準備的時候不會只準備一餐的份量,因此食材要如何儲存非常重要,且各類食材要準備的份量不同。

  • 果汁、蔬菜汁需要隨時預備,因為不能放太久,否則營養會流失。
  • 豆腐、雞蛋、棉條因為烹調快速,也不用先預存。
  • 高湯、稀飯、豆類需要比較多時間烹調的可以預備一週的份量,搭配新鮮食物來做餐點。
檢視相片

食材、副食品保鮮法則

1. 室溫保鮮法則:未成熟的食物,像是香蕉等水果,洋蔥和根莖類,要放在陰涼處保存,需要用到的時候再拿出來清洗、切割,切割後未使用的部分也要移到冷藏。

2. 冷藏室保鮮法則:放入冰箱前,未清洗的蔬菜,可以用報紙包裝吸收水分;肉類放密封袋;熟食要放涼之後放進保鮮盒或是密封盒,以免水分流失、交互汙染或是冰箱有異味。

存放期限

  • 約 48 小時:魚類、海鮮、熟食
  • 約 3 天:雞肉、鴨肉、鵝肉、豆腐、豆芽菜
  • 約 4 天:豬肉、牛肉、羊肉、葉菜類
  • 約 1 週:水果、番茄、高麗菜、切開後的洋蔥、胡蘿蔔、南瓜
  • 約 2 個月:醬菜、調味料

存放位置:冰箱內容物以 8 分滿為限,才可以確保冷度的維持,上層溫度較低放不能久放的食材、熟食,下層放容易凍傷的水果、生食。

3. 冷凍庫保鮮法則:米糊、高湯可以依照寶寶每次的食用量存在製冰盒、密封袋,做成冰磚之後,放進保鮮盒保存,米糊最多可存放一星期,高湯類最多可存放半年;魚類、絞肉可以依照每次烹煮的份量包裝,魚類可冷凍 3-6 個月,絞肉可冷凍 3 個月。

4. 標示保存期限:盡量貼標籤標示製作日期與品名,才能有效管理食物的進出。

5. 解凍法則

  • 室溫解凍:因為要長時間在常溫存放,細菌比較容易滋生,回溫後較無法存放。
  • 流水解凍:必須將食材密封,以免直接接觸食物讓營養素流失。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怎麼 DIY 副食品?營養師:從單一食物開始,以免寶寶腸胃不適
吃飯桌面一團亂?營養師:可以這樣挑寶寶的餐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奶水溫要多少?奶粉比例怎麼抓?詳細泡奶攻略提供給新手爸媽!

 
4k 人追蹤
追蹤
 
莊筱彤

 

泡奶看似簡單,但其實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許多爸媽也會疑問到底泡配方奶的水溫要多少?先加水還是先加奶粉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泡奶之前要先知道的事

寶寶一天要喝多少奶量?

(體重公斤數 × 150 c.c)÷ 餐次 / 天 = 一餐的奶量

寶寶一天要喝的奶量是根據寶寶一天需要的熱量去計算,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用寶寶的體重(公斤)乘以 150 c.c.,等於一天要喝的奶量。像剛出生的寶寶,體重約 3 公斤,一天大概就要喝 450 c.c.,不過依據每個寶寶的體型跟食慾不同,也會有所增減。

多久要喝一次奶呢?

剛出生的寶寶喝奶大概是 3 小時一次,到了 2、3 個月大時就會拉長到 4 小時,3 個月後就可以固定作息喝奶,一天大約喝 5 次。

先加水還是先加奶粉?配方奶沖泡這樣做才對

泡配方奶要用什麼水?

1.  一定要使用煮沸過 70℃ 以上的水來沖調,經過煮沸才能達到殺菌的效果,但也不建議用過於高溫的水直接沖泡,容易導致營養成分被破壞。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用 70℃ 以上的沸水來沖泡,因為奶粉並非無菌,尤其沙門氏桿菌、李斯特菌等最容易藏在乳製品當中,需要透過高溫來殺菌。

2. 泡奶不能用礦泉水,有些爸媽會誤以為使用礦泉水較乾淨,但由於寶寶的腎臟還沒發展完全,礦泉水中的礦物質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因此用煮沸過的白開水泡奶是最好的。

如何沖泡奶粉?比例怎麼算?

1. 通常比例為 1 匙奶粉比 30 或 60 c.c. 的水,實際比例需要按照各配方奶品牌包裝說明來沖泡。

2. 一般建議先加水再加奶粉,若是先放奶粉再加水,則容易泡得過濃,造成寶寶消化吸收的問題。搖勻的方式則建議採用左右旋轉搖晃讓水與奶粉均勻混和,避免上下搖動產生過多泡泡,導致寶寶喝入過多氣體而脹氣。

3. 最適合寶寶喝奶的溫度為 40℃ ,可以用冷水沖洗奶瓶降溫,大致上就可以在 1 分鐘內降溫完畢。關於降溫,市面上也有販售調乳器,調乳器具有煮沸、定溫的功能,要泡奶就設定 70℃,要給寶寶喝就設定 40℃,讓爸媽們更方便餵奶。

其他貼心小提醒

1. 餵奶時要將寶寶呈現 45 度角的姿勢,建議爸媽可以在手肘下方墊枕頭,同時也須注意寶寶是否有將奶嘴吸好,避免喝奶的時候吸入太多空氣。

2. 泡牛奶要有特定的工作區域,且要離寶寶的活動區有一段距離,才能避免被砸傷跟燙傷的意外。

3. 每更換一款新的配方奶時,需特別注意寶寶有無不良反應,建議可以採取少量試喝的方式,確認寶寶是否適合。

4. 清洗完的奶瓶一定要消毒,因為寶寶的免疫力還沒有像大人那麼完整,使用的器具都需要消毒過後才能使用,市面上也有販賣消毒鍋,若沒有買消毒鍋,也可以用煮沸的熱水消毒 3-10 分鐘。

文 ∕ 莊筱彤 圖 ∕ 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出生 6 個月的寶寶可以喝水嗎? 醫師:大部分是不行的!
除了溢乳墊、奶瓶,還有什麼呢?媽媽哺乳必備用品懶人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舌頭推奶嘴…寶寶「厭奶期」爸媽好崩潰! 快學會護理師常用技巧

 
2.6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手爸媽碰到寶寶「拒吸奶」怎麼辦?原來新生兒在3到6個月前後,常左右轉頭、舌頭推奶嘴或一聽到聲音就不喝奶了,這時可以強烈懷疑寶寶已進入厭奶期,儘管寶寶喝奶量驟減,會讓爸媽擔心,但經驗豐富的國泰台南產後護理之家諮詢護理長洪治萍提醒,此時強迫進食只會讓寶寶對喝奶產生排斥,該學會如何度過厭奶期的技巧。

洪治萍指出,厭奶期短者1至2個星期,甚至長達半年都有可能,且寶寶發展過程中難以用言語表達,全得靠爸媽細心觀察,才能順利度過厭奶期。判斷寶寶是否為厭奶期之前,必須先排除寶寶有身體疾病方面問題,如鵝口瘡、心臟病疾病、脹氣。

而一般生理性厭奶的原因,首先,寶寶生長速度減緩,在4個月左右,體重應為出生時的2倍,周歲體重則為3倍;再來是分心,對外在人事物產生好奇,像環境中的電視、手機等聲光刺激,可能就不容易專注在喝奶上。

除此之外,長牙喜歡咬東西及不喜歡吸吮奶瓶等,無論爸媽安撫都不願意喝,甚至奶量只有原來的3分之1或4分之1,寶寶就可能出現厭奶的過渡階段。

洪治萍建議,此時新手爸媽仍該依寶寶平常喝奶時間餵奶,環境保持單純,減少聲光刺激,避免觀看電視、手機;避免逗弄寶寶,以免分散寶寶喝奶的注意力。

洪治萍強調,最重要的是,只要寶寶願意,喝得下就多餵一些,不用刻意限制奶量,有時寶寶在半睡半醒會喝多一些也沒關係,若寶寶願意採少量多餐也是可行的,但不要勉強寶寶,千萬不要強迫喝奶,以免讓寶寶產生喝奶陰影,且也容易發生嗆奶。

另一方面,爸媽白天可安排與寶寶多互動,一起親子共讀或幫寶寶按摩消耗體力,增加胃口;到了4個月,不妨可考慮開始添加副食品補充營養,選擇易消化吸收且新鮮的天然食材,避免加工食品、調味品,多元嘗試每一類食物引起寶寶對食物興趣,透過湯匙餵食,訓練寶寶咀嚼、吞嚥能力,進而對進食產生好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照吃!陳時中拍板「千人尾牙」不受限 菲來台無症狀旅客也鬆綁

肢體末梢「電麻刺痛」竟藏截肢警訊! 快檢查6大危險因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十大嬰兒沐浴乳/香皂人氣排行榜【2020年最新版】

 
79 人追蹤
追蹤
 
mybest

從新生兒開始到寶寶會四處玩耍,沐浴產品兼具了清潔及保濕兩大功能。因為是直接使用於寶寶嬌嫩的肌膚,加上每天使用,因此選擇一款安全的嬰幼兒沐浴商品是很重要的。雖然市面上常見「無添加」或「適用於嬰幼兒」等標語,但是否真的能夠安心使用?是否含有不合適的成份呢?

這篇文章,我們將比較並介紹各類嬰幼兒沐浴產品,並以排名方式推薦給大家十款商品,如 BABO BOTANICALS、Aveeno、nac nac、BURT’S BEES及慕之恬廊等。都是網路上口耳相傳,令人安心且優質的品牌。希望讓媽媽們重新檢視目前使用的商品,並依需求進行選購。
 

嬰兒沐浴乳/香皂的選購要點

與成年人相比,初生嬰兒因為表皮層很薄,因此肌膚非常脆弱敏感,而隨著年齡增加,皮膚狀態也會逐漸改變。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選擇適合寶寶肌膚的嬰幼兒沐浴產品。

●弱酸性和鹼性各有特色

不僅僅是嬰兒沐浴品,其實市售的大多沐浴乳與香皂都分為弱酸性、弱鹼性及鹼性三種 PH值。但哪種對寶寶好,其實並不一定。首先我們將詳細說明選購的要點。

鹼性:去汙力強

檢視相片

鹼性沐浴產品的特徵在於可以很快速的起泡,並充分的清潔。當孩子比起平時更需要徹底清潔的時候,使用鹼性的沐浴產品可以很輕鬆的洗淨。另外,從新生兒到三個月大這段期間,因為皮脂分泌過多,常有濕疹狀況,這時候使用去汙力強的產品是很重要的。

但和弱酸性產品相較,鹼性沐浴品常讓人感到乾澀或緊繃,因此還是要看寶寶的肌膚狀況進行判斷與選擇。

弱酸性:與肌膚PH值相同

檢視相片

與肌膚 PH值相近的弱酸性沐浴產品較為溫和不刺激。當寶寶的皮脂分泌在三個月後迅速減少時,肌膚狀況較不穩定,弱酸性的產品就非常適合這時期嬌嫩敏感的嬰兒肌膚使用。

但需要特別注意,就算是與肌膚成分相近的商品,也會因為成分不同,容易有洗淨之後還是感覺滑滑的,殘留在皮膚上的狀況。容易造成敏感或其他肌膚問題。因此無論使用哪種產品,徹底的沖洗都很重要。

●從皂型來選擇,該選泡沫、液態或固態呢?

嬰兒沐浴用品大致分為三種型態,每種都有其優缺點,可根據寶寶的年齡進行選擇。

新生兒建議使用「泡沫型」

檢視相片

對於還不會坐的寶寶,使用泡沫型的嬰兒沐浴品是比較方便的。因為泡沫型可以單手將泡泡按壓出來,無須在另外進行打泡。且泡沫狀沐浴品也有較強的去污力,且通常不用擔心殘留問題。

但通常泡沫型的沐浴品比液態及固態價格高。此外,也可能為了容易起泡而有不必要的添加物,因此購買前建議一一確認成份。

寶寶會坐立後可使用「液態」

檢視相片
 

液態嬰兒沐浴品比固體的香皂更容易抹勻,但也不是單手就能使用,因此建議等到寶寶會坐後再使用比較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液態沐浴品通常採壓嘴按壓式,沐浴乳可能殘留在壓嘴處,造成黴菌的孳生。另外,如果沐浴乳沒有完全起泡,則需要較多時間沖洗,並可能殘留在肌膚上。此類型的商品以弱酸性為主,其中液體香皂也大多以弱鹼性為主,購買前務必確認。

肌膚乾燥的寶寶建議使用「固體香皂」

檢視相片

香皂的優點在於幾乎沒有添加劑,十分清爽並容易沖洗。除了可以充分去除寶寶身體髒污外,也甚少殘留,使用好的油製成的香皂也比較不會造成皮膚產生狀況。此外,如果寶寶的皮膚容易乾燥及敏感,使用不添加化學成分的香皂也是比較恰當的。

但因為固體的香皂必須以雙手或起泡網進行起泡後才能使用,因此在幫寶寶洗澡時,忙碌的媽媽們要先空出雙手才能使用,因此並不是那麼方便。另外,香皂屬鹼性的沐浴品,若您在尋找弱酸性產品,固體香皂可能就不符合您的需求。

●檢查全成分!

嬰兒沐浴品的成份表中有許多專有名詞,一般人很難理解。但因為是用在寶寶身上的,我們仍須盡量確認所有成份,以避免危害寶寶的健康。

泡沫及液態類務必確認添加物

檢視相片

因為泡沫和液態的沐浴品主要為弱酸性的產品,而其中通常含有成分「水」,但由於有部分水分無法溶解的成分,會利用界面活性劑來溶解,因此需要使用化學成分。

其中「DPG」(二丙二醇)若不甚由口鼻進入,會影響中樞神經。當你要購買泡沫或液態沐浴用品時,必須仔細確認商品不含此成份。

選擇「皂基/鉀皂」較安心!

檢視相片

接著,我們來確認清潔的成份。如果沐浴品中含有皂基/鉀皂是安全的。此外,月桂基葡糖苷、椰油醯谷氨酸鈉、月桂酰谷氨酸钠、月桂酰基甲基氨基丙酸钠、椰油酰基甲基 β-丙氨酸钠等也是相對安全的界面活性劑。

但經常添加於嬰兒香皂的「椰油醯基丙氨酸 TEA 鹽」則可能對寶寶有不良影響,除了「椰油」可能造成敏感外,「TEA」(三乙胺)則被懷疑可能致癌,必須特別小心。因此選購沐浴品前不僅要確認清潔效果,更要仔細排除可能危害的成份。

就算無添加,也要確認成份!

檢視相片

許多沐浴品上標榜「無添加」,讓人覺得它是溫和的,並感到安心。但無添加並不等同絕對安全,即便它沒有加入酒精、香料等成份,但不表示它沒有任何有害的添加劑。

例如,它標榜未添加「羥基苯甲酸酯」或「人工色素」,但並不表示它不含其他類型的防腐劑或合成香料。因此即便標示未添加,還是需要仔細檢查。

請確認沐浴品香味來源,合成香料 NG!

檢視相片

幫寶寶沐浴的時光總是十分放鬆、感到舒適,在這個媽媽與寶寶一同享受的重要時刻,如果使用含有精油或天然香氣的沐浴品就更加愉悅了。

但如果寶寶的肌膚較為敏感脆弱或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使用無香味的沐浴品是最安全的。即便是皮膚健康的嬰兒,使用合成香料也可能會造成傷害。若想要有美好的沐浴香氛,選購前請仔細確認香料的成份。

注意防腐劑!

檢視相片

防腐劑是化妝用品中常見成份,在嬰兒沐浴品中當然也會添加防腐劑。常見的像是「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其中「對羥基苯甲酸酯」用於成人產品中,是可接受的成份,但若在嬰兒沐浴品中看到此成分則需盡量避免使用。

●查看網路評價和心得

檢視相片

因為每個寶寶膚質不同,雖然是一樣的商品,但每人使用的狀況都有所差異。因此,不僅在購買前要確認成份和效果,更要搜尋看看網友們的心得評論和口碑。根據大家的分享進行選擇,更不容易買到錯的商品。

另外,除非親自使用過,否則僅從包裝和說明我們無法確認諸如起泡效果、香味或是否容易沖洗等特徵。因此多查看他人的心得,也更能找到適合的商品。

推薦十大嬰兒沐浴乳/香皂人氣排行榜

接下來,我們將推薦十款商品,並介紹它們的特色及推薦原因,希望媽媽們都能找到愛用的商品。

10: 嬰兒沐浴精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CP值超高的好商品,全家一起用也划算因為是要給寶寶使用,安全總是第一個考量的因素!也因此這款由台塑生醫所研發製作的沐浴精,深獲許多媽媽們的喜愛。打著長庚兒童醫院使用、台塑生醫生產的名號,成為安全的保證。

其低刺激性的溫和配方,加上澳洲的胡桃油,非常適合皮膚比較乾燥的寶寶。而不含皂鹼、弱酸性及平價的特點,全家大小一起使用也非常適合。但價格反應的也同樣是原料及成本,此款沐浴精雖然安全,成分卻較不天然,建議盡可能避免殘留在皮膚,即使比較困難,也要徹底將寶寶沖淨才好。・容量:  700mL

9: 5.5嬰兒泡泡浴露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來自德國的好品質,送禮自用兩相宜施巴這款泡泡露是許多人送禮的首選,除了品牌信任度高之外,泡泡浴不用起泡、免沖洗,以及其洗澡、洗髮二合一的特性都非常適合新生兒使用。難怪連續15年獲得第一名首選品牌的超高人氣。這款沐浴露不含皂鹼,更添加了洋甘菊草本精華,能在清潔之外滋潤寶寶的肌膚,避免冬季乾癢或冷氣房缺水乾燥的情況。

但網路上也有許多媽媽們反推,覺得它香精味太重,並且認為雖然標榜免沖洗,但清潔類界面活性劑留在皮膚上還是不好,建議使用這款商品的媽媽們還是讓寶寶洗完澡再泡一次清水洗滌較安心。・容量:  200mL

8: 慕之幼高效雙潔乳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敏弱肌寶寶的首選,全面改善肌膚狀況來自法國的慕之恬廊是許多問題肌寶寶的首選,品項及功能齊全的商品以及專利成份,解決很多乾癢、紅疹及過敏問題。其中,雙潔乳更是受到媽媽們喜愛。此篇推薦的幕之幼系列是針對偏乾性膚質寶寶所研發設計,有助重建水脂膜、強化肌膚的屏障功能,能讓肌膚抵抗外在環境的侵擾。

雖然標榜初生嬰兒就可以使用,但因為此款並非免沖洗的款式,建議大家評估寶寶洗澡狀況,或是等到寶寶會坐後再行使用會比較方便。・容量:  300mL

7: 無添加嬰兒泡沫沐浴乳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只給寶寶需要的,就是無添加的極致雖然在台灣並沒有那麼知名,但來自日本的 MIYOSHI 其實已經有135年歷史,更是日本資生堂、迪士尼樂園、倩碧及 P&G 等多家大公司指定製造廠商。特別推薦這款成分單純的泡泡浴乳給大家,除了基本無添加香料、色素、防腐劑外,更採無菌生產,是讓人十分安心的商品。

除了內容單純外,打泡瓶的設計可單手按壓,直接塗抹在寶寶身上,就算媽媽們抱著孩子也可以輕鬆使用。此外,它十分容易清洗,一點也沒有黏膩、滑滑的感覺,很適合炎熱的夏天使用。但如果是乾性肌膚的寶寶可能就覺得不夠滋潤,建議可參考我們推薦的其他商品。・容量:  250mL

6: 溫和嬰兒沐浴露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用天然的葡萄汁,給寶寶全面清潔力這瓶受到許多網友推薦的沐浴露,不添加任何一滴水,而是全以新鮮的白葡萄汁為基底製作,加上阿卡迪亞樹的種子,除了溫和清潔之外,更能滋潤肌膚。除了嬰幼兒之外,也十分推薦給有敏感肌膚的成人或孕婦使用。

但其雖然名為溫和沐浴露,清潔力卻不顯弱,甚至有些媽媽覺得清潔力太強導致寶寶產生過敏反應,因此較建議一般肌膚使用,或使用後記得幫寶寶塗抹乳液再次進行保濕。・容量:  710mL

5: 新鮮山羊奶初乳嬰兒沐浴洗髮乳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乾燥的冬季,就用山羊奶來輕鬆度過相信大家都對來自加拿大的保養品牌 CANUS 並不陌生,它的沐浴乳及肥皂是許多乾性肌膚必備的商品。而它所推出的這款沐浴洗髮乳同樣添加招牌的山羊乳,其保濕及滋潤的特性,可全面舒緩乾性膚質的不適,讓皮膚柔軟有彈性。此外,針對嬰兒所設計的不流淚配方,也讓媽媽不用再擔心弄痛寶寶的雙眼。

但這款商品在台灣販售價格偏高,大部分網站上售價約在千元左右,每每讓許多父母痛失荷包。因此除了建議大家多比價外,請國外的友人協助帶回或寄送回國都是很好的方法。・容量:  475mL

4: 嬰兒透明香皂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天然成分,洗後不殘留說到寶寶香皂相信多數的媽媽都會想到 nac nac 這款透明香皂,使用安心安全的高級成分製作,但價格卻相當平易近人。如果不喜歡沐浴乳使用後的滑膩感,那麼這款香皂相信能成為寶寶的首選,使用植物皂基並添加荷荷葩油等豐富的保濕成分,讓寶寶的肌膚能夠清爽不乾澀。

同品牌也有針對寶寶的膚質不同,推出不同效果的香皂,大家可以依照自家寶貝的狀況來做挑選喔。・容量:  75g

3: 寶貝嬰兒洗髮沐浴露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用天然的成分,讓媽媽寶寶都放心想要給寶寶的肌膚最自然的,就去找找看 BURT’S BEES 吧!這款洗頭洗澡二合一的沐浴露瓶身上大大寫著99.08%的天然成分,以可可脂及葵花油做為清潔,輔以大豆蛋白、蔗糖脂進行滋養,加上不流淚配方,讓寶寶清潔、保養一次完成,更能享受美好的沐浴時光。

與一般標榜天然的商品比較不同的是,此款沐浴露十分容易起泡,讓小朋友樂在其中。且香氣屬較為可愛的甜味,洗後留有淡淡的天然香氛,非常適合寶貝們使用。・容量:  325mL

2: 嬰兒舒緩滋養沐浴乳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用燕麥強大的滋潤力守護肌膚的健康Aveeno 以獨創的天然活萃燕麥精華,讓全系列產品在台灣十分熱銷。其中這款沐浴乳專為敏弱肌寶寶所設計,可加強角質層鎖水保濕,更能加強皮膚對外界的屏障功能,協助新生兒嬌嫩的肌膚抵擋外來威脅。

因為成分天然且價格平實,許多媽媽們都是長期的愛用,也有許多一般肌膚的寶寶固定在冬天使用,因為這時候寶寶的肌膚僅需低度清潔且容易乾燥,它正巧有較溫和清潔力及長效滋養功用,非常適合這季節使用。・容量:  236mL

1: 燕麥金盞花泡泡浴露

檢視相片

👉點此看更多

遠離任何可能的汙染,只給寶寶最好的空氣、水及環境的汙染讓許多寶寶一出生就是過敏兒,而整天暴露在汙染環境中的寶寶,更需要純淨的清潔。BABO BOTANICALS 這款沐浴露是美國有機商店的熱賣商品,含有燕麥及金盞花萃取,可舒緩乾燥並修護肌膚,是敏感肌寶寶的首選。

但除了敏感肌寶寶外,也十分推薦給所有人使用,因為它不僅通過 EWG Skin Deep 綠燈安全評等,更符合綠色商品標章,是100%天然成分產品。此外,輕柔的泡沫及淡雅的香氣都讓這款商品再再加分,一定讓您和寶寶有愉悅的沐浴時光。・容量:  450mL

總結

以上,我們介紹了選購嬰兒沐浴用品的要點,並且推薦了十款商品。但無論是哪一項商品,仍要視寶寶的膚質狀況進行選購。並非排名較前或價格較高的就一定適合您的孩子。但如果您參考以上排名進行選購,我們十分感激。希望快樂的沐浴成為您與寶寶親密交流的美好時光。

相關文章

推薦十大媽媽後背包人氣排行榜【2020年最新版】

推薦十大副食品調理用品人氣排行榜【2020年最新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太太懷孕了!請問在飲食上該注意什麼呢? 日期:2018-03-14 作者:彭 幸茹 凱哥去年底和心愛的女友完成了終身大事,很快的在今年初就傳出好消息,逢人就說他要當爸爸了,在開心完後就開始成為好學的丈夫,去請教已晉升為父親的同事們,太太懷孕期間到底該注意什麼,卻發現許多人沒有關注到太太在懷孕期間要特別補充什麽營養,就開始自行做功課,趁著產檢時都會把握機會詢問醫師及護理師問題,最後也在臉書上開立社團,與網友們分享。 最常被問懷孕時該怎麼吃? 可以衛福部國健署所提供的孕產期營養手冊來開始認識孕婦該怎麼吃,日前最新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以民國100年的版本再次調整修訂後,為符合國人營養需求現況及國際飲食指標趨勢。 首先要先認識孕婦該攝取的每日建議量為多少?其實依照每日的活動量來制定,基本上懷孕初期三個月內和平時的建議攝取量沒有不同,在進入懷孕中期胎兒4個月大時,才會開始增加數量,每天熱量的總攝取量會比平時多出300卡,而哺乳期才會需要增加更多的攝取量,每天熱量的總攝取量會比平時多出500卡。 *「未精製」主食品,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蕃薯等。「其他」指白米飯、白麵條、白麵包饅頭等,這部分全部換成「未精製」更好。 日常生活活動的強度判斷如下: 切記懷孕時的活動量要視身體情況而定 活動量低:每日以靜態活動為主,常處於睡覺、靜臥或悠閒的坐著。 活動量稍低:會有站立走動的活動,但身體活動程度較低,像是站著說話、開車、打電腦等。 活動量適度 :身體活動程度為正常速度,像是在搭乘公車或捷運上會站著、用吸塵器打掃、散步、購物等。 活動量高者:身體活動程度較快或激烈,像是會上下樓梯、騎腳踏車、有氧運動、游泳、登山、運動訓練等。 孕婦最在意的體重 這樣增加最標準 孕婦要如何維持體重的話題是個很夯的話題,尤其在許多女藝人在懷孕期間的體重都不超過10公斤,著實讓許多孕婦想討教該如何辦到?但依懷孕期間的體重,會建議以增加10-14公斤為佳,並且要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懷孕期間不適和進行減重。 孕期體重增加指引:*身體質量指數 BMI= 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 (1).懷孕前BMI值< 18.5,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2.5~18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5~0.6公斤為佳。 (2).懷孕前BMI值18.5-24.9,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1.5~16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4~0.5 公斤為佳。 (3).懷孕前BMI值25.0-29.9,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7~11.5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2~0.3公斤為佳。 (4).懷孕前BMI值≥ 30.0,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5~9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2~0.3公斤為佳。 (5).懷雙胞胎,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5.9~20.4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7公斤為佳。 (6).懷三胞胎,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22.7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7公斤為佳。 懷孕婦女絕對要補充的營養 1. 葉酸 廣泛存在各類食物中,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肝臟、雞蛋、酵母、 深綠色蔬菜、豆類及柳橙、香蕉、檸檬等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孕婦在胎兒0-6週時若是有缺乏葉酸,容易有胎兒神經管缺陷的問題 ; 另一報告指出懷孕時若缺乏葉酸易導致胎兒早產或體重過輕。 2. 鐵質 存在於肝臟、海藻、魚、蛋黃、紅肉、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食物。因為隨著胎兒的長大,媽媽需要多量的血液來增加運輸更多的營養給胎兒,若是鐵質的攝取不夠,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形。 3. 鈣質  多吃牛奶、乳酪、小魚乾等食物。如果媽媽體內沒有足夠的鈣質提供給胎兒的話,身體骨頭的鈣質就會溶出幫助增加血液中的鈣含量,再經由胎盤再供給胎兒,就會導致母體有骨質疏鬆產生。 4. 碘  適量攝取含碘食鹽、海帶,但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孕婦,需按照醫師建議量服用。 在2009-2010年「孕婦孕程之生化營養狀況追蹤」調查中發現,孕婦碘不足的比例大於50%,隨後在2010及2014年的小規模孕婦碘測試,仍然低於世衛組織所建議的150-249 微克/升。如果碘嚴重不足,可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讓新生兒有生長遲滯和神經發育不全等問題,甚至會增加嬰兒的死亡率。 5.維生素D 多食用魚類、雞 蛋、乳品、菇蕈類 ( 黑木耳、香菇 ) 等食物。攝取足夠維生素D,讓胎兒骨骼正常生長,同時也為寶寶出生後數月的所需先做好儲存。 6.優良蛋白質、omega-3、多種營養素 均衡攝取各類小型魚肉,但不要以大型魚類為主,因為大型魚容易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反而會對胎兒神經發育有影響。   資料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孕產期營養手冊   文/彭幸茹  圖/何宜庭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我太太懷孕了!請問在飲食上該注意什麼呢?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9633?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日期:2018-12-04 作者:盧 映慈 懷孕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希望寶寶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各種產前的檢查就出現了,但產前篩檢並沒有健保,對於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是有胎兒異常高風險族群的產婦才有部分補助;到底哪個項目必須做、非做不可,其實有些標準可以遵循。 胎兒異常篩檢的常見項目有哪些 胎兒的先天異常可以分成4種,分別是染色體異常、基因異常、結構異常、其他異常。結構異常是外觀上可以看得到的異常,所以進行超音波檢查就可以看;不過結構異常通常會合併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所以如果超音波檢查出現問題,通常會安排其他的檢測。 染色體異常像是唐氏症,是最常出現的,發生率大約是1/800,基因異常則像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一般的染色體檢測進行方式,會做羊膜穿刺,也就是抽取羊水,因為羊水大多是來自胎兒的小便,可以取得胎兒的細胞來分析染色體,會建議在懷孕16~18週時做。 另外也可以選擇絨毛採樣術,在懷孕10週之後取得胎盤組織來檢測,或是用臍帶血採集術,不過臍帶血採集術必須在懷孕20週之後,這時寶寶已經比較大,如果要終止懷孕,手術風險會比較高,而對於胎兒的感情等,也都會納入考量的點。 不過臍帶血採集術可以看胎兒的基因是否異常,也可以看有沒有先天性的疾病如地中海性貧血、血友病等,甚至可以做各種先天性抗體的檢測,像是有沒有德國麻疹的抗體。 胎兒異常篩檢到底怎麼選?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其實現在這麼多種胎兒檢測,大多都是不必要的,因為即使有這麼多檢測,準確率也沒辦法達到100%,如果這種異常發生機率小於一萬分之一,其實篩檢的意義不大。 所以一般比較常見的胎兒異常,像是先天性心臟的問題,或是肢體發展異常等,都可以用超音波做初步檢測,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測就好。而基因或是染色體病變,除了常見的唐氏症等之外,除非有家族病史,才需要做相關的基因檢測。 比如像是高齡產婦最常出現的唐氏症問題,就算機率很高,但在第一孕期11~13週時,做超音波篩檢胎兒的頸部透明帶厚度,還有孕婦血清檢驗時,發現是高危險群的人,做羊膜穿刺只有1/45的機率會檢查出唐氏兒。 當然現在有很多非侵入性母血胎兒基因檢測的方式,蔡明松說,比如像國泰醫院就引進類似親子鑑定方式,用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來檢查,唐氏症的準確率可以達到4/5以上,但價格昂貴,目前還沒辦法推廣到大眾。 蔡明松建議,其實比起懷孕時的篩檢,在準備懷孕前,就應該要做雙方個人的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內、外科的健康狀況,還有爬梳家族病史、遺傳病史,跟常服用的藥物等等;做一個完整的健康諮詢,可以免除後面的緊張篩檢的費用。 延伸閱讀 懷孕得了妊娠糖尿病 該怎麼照顧自己與寶寶呢? 關於懷孕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太太懷孕了!請問在飲食上該注意什麼呢? 人工試管嬰兒老失敗 中藥針灸有效提升懷孕機率!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511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貧血的爸媽,懷孕前記得去做「海洋性貧血基因檢測」! 日期:2019-05-05 作者:盧 映慈 31歲的小美懷第一胎的時候,第一次產檢發現血紅素正常,但紅血球體積偏小,因此要先生一起抽血檢查,結果也發現是小球性貧血,馬上要求做夫妻雙方的基因檢查,確診都是甲型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有1/4的機會寶寶是重症患者,幾乎都會在出生時死亡,或是胎死腹中,結果16週時抽羊水檢測,確認真的是甲型海洋性貧血的重症,在19週時決定放手讓寶寶好走。 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過去又稱為「地中海性貧血」,海洋性貧血過去又稱地中海貧血,患者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有缺陷,所以會產生不健康的血紅素,又分成甲型跟乙型兩類;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灣帶因人數大約有140萬人,但因為大部分帶因者沒有症狀,所以也不會想到要去檢查,卻可能在懷孕的時候得到「必須終止妊娠」的慘痛打擊。 血紅素又稱血紅蛋白,負責攜帶氧氣在體內循環,正常情況下是由2條α球蛋白鍊及2條β球蛋白鍊所組成的四聚體(α2β2),而甲型是α球蛋白的基因缺損,乙型則是生成β球蛋白的基因缺損,因此產生不正常的血紅素,但2者基因互不相干,所以有可能同時有甲型跟乙型, 2者都有沒症狀、中度跟重度的分別。 甲型的重度患者因為無法得到氧氣,會形成胎兒水腫,多半在出生時死亡或是胎死腹中,乙型的患者則因為在胎內氧氣的交換是靠胎盤,還不會看出問題,會在出生後3~6個月才發現,嚴重者必須要終身輸血,對本人、家庭都是精神上跟經濟上的打擊;而中度患者會有貧血的症狀,蒼白、容易疲倦、頭暈等。 怎麼做基因檢測 帶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通常會有小球性貧血,也就是紅血球會偏小,但也有可能沒有症狀,不過第一步通常會先篩檢夫妻雙方的貧血狀況,如果有小球性貧血,再檢測血中的鐵質,排除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如果鐵質過高、有小球性貧血,就會進一步做血紅素檢測跟基因檢測。 目前有補助已婚夫婦進行基因檢測,檢查的流程是,準媽媽孕前或孕期的第一次產檢(懷孕第12週前)時,先做血液常規檢查,如果「平均紅血球體積(MCV)」較小(≦80fl),安排準爸爸接受血液常規檢查,如果MCV也≦80 fl,就做基因檢測,每人可最高補助2000元檢驗費。(夫婦總費用約為4000元) 如果檢查出來,夫妻都確診是海洋性貧血的「同型帶因者」,因為胎兒有1/4機會成為重型海洋性貧血,所以也補助每胎5000元的胎兒產前遺傳診斷,如同時為低收入戶,或居住優生保健措施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等80區,再額外補助採檢費3500元,等於每胎最高補助8500元。 如果胎兒真的確診是海洋性貧血異常,會由產檢醫院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像是上述提到的海洋性貧血成因、未來可能的身體發展等;屬於重症的孩子,也會提供是否要終止妊娠的諮詢參考。 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彭依婷說,其實如果可以,建議3種人在婚前就去做檢測,確認自己是不是帶因者,即使真的是,等到遇到適合的對象再帶來做一次檢測就好、確認是不是同型就好;而即使確認是同型,在備孕的時候還是可以特別注意,至少儘早進行胎兒診斷,或是配合試管嬰兒、選出非重症的胚胎,不用擔心自己帶因而失去幸福,就不來檢測,現在的醫學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地方。 在健檢或其他血液檢測時發現有貧血或血球體積較小者。 已知父母疑似或確定為海洋性貧血,自己也可能為帶因者。 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小球性貧血的人。 彭依婷也說,海洋性貧血雖然帶因的人多,但會變成重症的機會只有1/4,在懷孕前充分了解相關資訊,才不會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對孩子跟自己都比較好。所以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是海洋性貧血的帶因者,建議馬上去做檢測。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婚前健康檢查到底應該做哪些項目? 新生兒滿月健檢加入心電圖檢查 為寶寶的心臟節律把關 圖、文/盧映慈 圖片來源:freepik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有貧血的爸媽,懷孕前記得去做「海洋性貧血基因檢測」!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8152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改善小兒過敏、腸胃不順?營養師:選對益生菌很重要 日期:2020-03-13 作者:好食課 親子天下調查發現,有 1/3 的爸媽總是處於高度焦慮孩子的狀況中,焦慮的範圍不外乎為孩子的過敏、腸胃與情緒。 令父母頭痛的寶寶哭鬧 在新生兒階段,寶寶哭鬧是許多爸媽筋疲力竭的主因,統計發現新生兒每天平均的哭鬧時間為 2.75 小時,原因包含過敏、腸胃不舒服、肚子餓等,常令爸媽感到非常困擾。除了哭鬧外,過敏是小孩常見的疾病,近 5 成孩子在 5.5 歲時曾被診斷過一種以上的過敏性疾病。 隨著孩子成長,緊接而來的是各式各樣腸胃狀況,經統計有近 4 成國小孩童沒有天天排便,2 成孩子便便形狀呈現不健康型態,而便秘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營養素吸收與情緒,更是左右了孩童的健康。 這些接二連三的新生兒、孩童健康問題,其實都跟腸道菌相有關! 孩子的健康與腸道菌有密切關係 嬰兒 3~14 個月大時為腸道菌相發育期,約在 3 歲大時菌相已發育成熟並成人接近,若能在此時期建立良好的菌相,有助於未來的健康。研究發現新生兒或嬰兒的菌相種類,如擁有較多的短雙歧桿菌,會減少長大後的食物過敏狀況與爸媽困擾的孩子成長健康問題! 短雙歧桿菌為母乳寶寶腸胃道中的優勢菌種,配方奶寶寶的菌相則是以大腸桿菌為主可能與某些疾病的發生有關聯。短雙歧桿菌已被證實可改善或減緩許多嬰兒、小兒疾病,包含過敏、便秘、腸絞痛、肥胖、乳糜瀉等許多的好處,就讓張宜臻營養師來一一解說吧。 孩子的健康與腸道菌有密切關係 短雙歧桿菌優點 1:降低過敏風險 有聽過哺餵母乳的孩子免疫力較佳嗎?這可是真的喔!影響因子之一就是腸道菌相。研究發現,體內含有較高短雙歧桿菌菌數的寶寶,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發生的風險也較低,原因推測為短雙歧桿菌可以調控免疫相關因子,例如 TH1 細胞激素。 如果是配方奶寶寶也別擔心,研究發現透過補充短雙歧桿菌益生菌,還是可以減少高風險過敏寶寶的濕疹風險。同時研究中也顯示,在嬰幼兒時期,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發生的頻率越少,未來發展為過敏性體質的風險就越低,所以在這個時期建立健康菌相真的很重要。 短雙歧桿菌優點 2:減少哭鬧時間 前面有提到嬰兒哭鬧主因之一為腸胃不舒服,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給予配方奶寶寶短雙歧桿菌補充,相較於未給予的寶寶,哭泣時間降低了近乎 60%,原因為短雙歧桿菌可以幫助寶寶有更健康的腸道菌相,進而改善腸胃道不舒服的狀況,寶寶當然也就不會哭鬧囉。 短雙歧桿菌優點 3:腸胃順暢 腸胃是吸收營養素與排解廢物的重要器官,因此腹瀉時會影響營養素吸收,長期便秘則會導致毒素累積,改變腸道細菌叢生態,進而影響健康。 營養期刊發現補充短雙歧桿菌能夠改善 3~16 歲孩童的便秘狀況,降低肚子痛的次數,而且補充 2 週後就有明顯效果原因可能來自於益生菌可以藉由刺激水分和電解質分泌以軟化糞便,或是改善腸粘膜的健康狀況。 改善寶寶腸胃菌叢,可改善寶寶哭鬧情形。 益生菌的無添加與方便性也很重要 除了選對菌種外,張宜臻營養師建議選購益生菌時還要注意是否有添加不必要的成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添加物對於孩子的過動與腸胃都會有不良的影響,像是調味劑或是色素,而補充益生菌的初衷是保健孩子的腸胃和身體健康,因此選擇原料成分、無添加的產品是最安全的。 益生菌的效果需要持續的食用才會看見效果,因此確保孩子喜歡、能夠維持食用習慣很重要,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無味的滴劑、粉狀益生菌可供挑選,讓挑食的孩子吃不出味道,增加接受程度! 新生兒及學齡前的腸道菌相會影響成人時期的健康,所以營養師呼籲從小就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時可補充適當的益生菌,才能讓孩子腸胃舒暢、減少過敏風險,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 撰文 / 張宜臻營養師、吳奕萱,本文授權自好食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鼻子過敏怎麼辦!?8種食療幫你關緊水龍頭鼻 運動時總感覺身體發癢!你可能是「對熱過敏」 喝低脂牛奶很沒營養又容易胖?營養師:這4種狀態下喝最適合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如何改善小兒過敏、腸胃不順?營養師:選對益生菌很重要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7311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6歲以下幼兒當心了! 全台幼兒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雙升

 
2.6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小朋友的家長得多當心了!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近期國內0至6歲幼兒急性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由於國內目前已進入腸胃炎與類流感好發季節,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個人手部與呼吸道衛生,並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降低風險。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國內0至6歲急性腹瀉就診共1178人次;上周類流感就診共2477人次,雙雙比今年中秋連假前上升達4成7以及3成2。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還好類流感就診仍低於去年同期(2019年第43周3313人次)。另依據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呼吸道病毒監測情形,近期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陽性件數也呈明顯上升,第43周檢出數占了疾管署監測呼吸道病原體76%。

國內較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腺病毒則全年都可能發生。

林詠青提醒,輪狀病毒、腺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其中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

另外,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常見感冒病毒之一,全年皆可能發生,春天與秋天為好發季節,可經由飛沫或直接、間接接觸病人鼻咽黏液而感染,易造成嬰幼兒高致病率,也容易在人口密集機構造成群聚疫情;感染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差、咳嗽、打噴嚏及發燒等。

疾管署指出,無論是腸胃炎或類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都可透過落實正確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來預防,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皆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時,請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若發現自己或嬰幼兒出現嘔吐、腹瀉、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可至鄰近院所就醫,並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接觸其他健康的幼兒。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馬籍女大生遭擄殺棄屍 家屬怎來台?指揮中心點頭「特殊安排」

【有影】打疫苗後死亡又通報3例!2男1女死因公布 指揮中心判和疫苗無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呼吸道敵人」漸發威 小心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6.4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許多幼童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家長以為是秋冬氣溫陡降,罹患一般感冒或A、B型流感,但亞大醫院兒科醫師卻發現,2歲以下兒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比例較去年同期提高2成,因該病對於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而言恐有致命危機,提醒家長切莫輕忽。

 

呼吸道融合病毒 2

歲以下兒童案例上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林鴻志教授表示,當孩子因感冒症狀來院就醫,除了會驗A型流感和B型流感以外,也會協助檢驗是否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根據統計,近一個月來,2歲以下兒童感染此症的比例大幅上升,許多家長起初以為小朋友罹患流感或感冒,其實卻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致病。

林鴻志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小於1歳幼兒與大於65歳老人之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將近2/3的幼童於1歳前,曾感染過此病毒;超過90%的幼兒,在2歳以前曾有2次以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經驗。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就全世界而言,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造成約6千4百萬人感染,甚至約16萬人死亡。

 

呼吸道融合病毒 寶寶容易有急重症

 

林鴻志介紹,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健康孩童,當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時,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且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感染機率越低,嚴重度也大幅降低;但對於6週至2歲的寶寶,症狀會較明顯,出現脫水、喘鳴、呼吸急促或發燒等症狀,且容易造成嚴重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甚至窒息、昏睡、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不典型症狀。

林鴻志提到,檢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方式是以棉棒取鼻咽的黏液,進行病毒培養後確診,治療上與一般感冒相同,輕症大多採支持性療法,以症狀治療為主,包括脫水時補充點滴、呼吸衰竭合併嚴重喘鳴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蒸氣治療,重症患者則需監控血氧濃度,若給予氧氣效果不佳,則需適時使用呼吸器治療。

 

小心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醫師這樣建議

 

林鴻志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數寶寶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包括小於六個月的嬰兒(特別是上托嬰中心或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小於35週的早產兒、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如:先天免疫不全、器官移植者等),和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氣喘的孩童。

目前健保針對懷孕週數30週以下的早產兒、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小於或等於35週)、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患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1歲以下患血液動力學有顯著異常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在1歲以內應1個月施打一次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最多施打6劑,可有效避免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產生嚴重併發症。

林鴻志建議,民眾應適度曬太陽,有助人體內固醇類物質轉化成維他命D,可減少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機率。

【延伸閱讀】

晚婚女性仍有「子」望 中醫幫助43歲的她自然懷孕

過度「心碎」恐致命 當心「心碎症候群」作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婚女性仍有「子」望 中醫幫助43歲的她自然懷孕

 2020-10-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晚婚女性仍有「子」望 中醫幫助43歲的她自然懷孕

    有些女性朋友們真的是因為特殊情形,不得已到了高齡才想懷孕,例如晚婚、或第二春,甚至有的患者卵子庫存量太低、做試管卻取不到卵等,都可儘快尋求中醫調理。

    晚婚女性想生育絕對不是沒「子」望!只要認真把體質調理好,即便是「自然懷孕」也是有可能的,藉由中醫調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為43歲的陳小姐進行中藥調理,大約半年時間便自然懷孕,日前順利生產可愛寶寶且傳來了溫馨照片,母嬰平安,喜氣洋洋。

    她43歲自然懷孕 仰賴「補腎益氣、滋肝養血」中藥調理

    林襄穎醫師表示,這位陳小姐的妹妹,幾年前也來找她調理並且順利懷孕生產,當時陳小姐本人還未婚,看到自己的妹妹生了可愛寶寶,心中十分欣羨。後來等到陳小姐40歲那年,真命天子終於出現,婚後雖然很幸福,但心裡始終惦記著希望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可愛孩子,只是礙於年齡太大,直到43歲的她仍舊遲遲無法懷孕。

    陳小姐有一個老毛病,就是腰痠。中醫認為腎主管腰部,而肝與腎又有連帶關係,所以林醫師診斷她是「腎氣虛弱、肝血不足」體質,必須以「補腎益氣、滋肝養血」為治療法則,用藥包括:杜仲、狗脊、桑寄生、枸杞子、黃耆、柴胡、當歸、白芍、何首烏等等。在半年時間純粹中藥治療情況下,終於自然懷孕並產下可愛寶寶,足見中醫對於高齡不孕的治療確有良效。

    女性們知道嗎? 40歲以上,懷孕順產率不到10%

    然而林醫師要提醒女性,想懷孕最好還是趁早,因為根據統計,40歲以上女性做試管嬰兒懷孕順產率(是指最後能平安生下孩子)不到10%,就算懷孕了,還要冒著高風險也就是胎兒染色體異常機率高達1/25,唐氏症機率則是1/41,而且這還是根據做試管的統計數字,如果想要自然受孕,懷孕率還會再更差!

    由此可見,案例陳小姐以43歲高齡,在純粹中藥治療情況下還能自然懷孕,有多麼不容易。林醫師補充,也是因著陳小姐對醫護人員有極大信心,加上先生與家人支持鼓勵,才能順利懷孕,成就這段醫病之間的佳話。

    高齡、卵子庫存量太低、取不到卵 都可尋求中醫調理

    有些女性朋友們真的是因為特殊情形,不得已到了高齡才想懷孕,例如晚婚、或第二春,甚至有的患者卵子庫存量太低、做試管卻取不到卵等,都可儘快尋求中醫調理。

    醫師呼籲高齡患者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像陳小姐這樣,對醫護人員也有極大信心。雖然一般人喜歡說「眼見為憑」,但有時候恰好相反,「患者必須先具備強大信心並且相信自己必定會懷孕,到最後妳才會真的得到懷孕的美好成果。」

     
     
  •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進入流行期! 勤洗手比噴酒精有效,5個常見症狀要注意

 
389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檢視相片

 

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06歲幼兒急性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均較中秋連續假期前上升;目前已進入腸胃炎與類流感好發季節,除務必落實個人手部與呼吸道衛生,也應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降低感染或傳播疫病的風險。

 

0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 陽性件數呈明顯上升

 

疾管署指出,上週(1018日至1024日)國內06歲急性腹瀉就診共1,178人次,較中秋連假前799人次上升47%;上週類流感就診共2,477人次,亦較中秋連假前1,882人次上升32%,但類流感就診低於去年同期(2019年第433,313人次)。

 

另外,依據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呼吸道病毒監測情形,近期0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陽性件數呈明顯上升,第43週檢出數佔疾管署監測呼吸道病原體76%

 

 

檢視相片

 

3常見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任何年齡層都易受感染

 

疾管署提及,國內較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腺病毒則全年都可能發生。

 

然而,輪狀病毒、腺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其中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 飛沫或直接、間接接觸要注意

 

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常見感冒病毒之一,全年皆可能發生,春天與秋天為好發季節,可經由飛沫或直接、間接接觸病人鼻咽黏液而感染,易造成嬰幼兒高致病率,也容易在人口密集機構造成群聚疫情;感染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差、咳嗽、打噴嚏及發燒等。

 

 

檢視相片

 

身體出現5大症狀快就醫  養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

 

無論是腸胃炎或類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都可透過落實正確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來預防。疾管署提醒,除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皆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時,請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若發現自己或嬰幼兒出現嘔吐、腹瀉、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可至鄰近院所就醫,並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接觸其他健康的幼兒,以降低疫情傳播的機會。

 

延伸閱讀: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打流感疫苗還是感冒?流感和一般感冒差在哪? 醫師完整解析常見問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方奶含糖易養成嗜甜?營養師:關鍵在於「蔗糖或乳糖」

 
45.1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檢視相片
 
▲喝配方奶的寶寶容易養成嗜甜習慣?除了糖含量外,配方奶中的糖類種類更是選購配方奶的關鍵!(圖/ Shutterstock)

許多爸媽在挑選配方奶時,常常會對配方奶的成分感到疑惑,不知給寶寶選擇怎樣的配方奶才適合?針對配方奶選擇原則,營養師魏賓慧建議:注意配方奶成分中的「糖」,以乳糖為醣類來源的配方奶,才是照顧寶寶健康的好選擇。

挑選正確的配方奶醣類來源,不讓寶寶嗜甜!

母乳是剛出生寶寶最佳的食物來源,但在寶寶1歲後,因寶寶開始可以吃副食品可能因親餵頻率下降導致母乳逐漸消退,此時許多媽媽會以配方奶來輔助哺育。

而坊間盛傳,長期喝含糖配方奶的寶寶,會養成嗜甜的飲食習慣,更讓許多媽媽在選擇配方奶時感到焦慮,積極替寶寶找尋比較不甜的配方奶。營養師魏賓慧說明,如果害怕配方奶的成分影響寶寶成長與健康,不妨先從認識配方奶中的醣類組成開始。

「其實配方奶甜度並不難判斷!」營養師建議,只要搞懂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醣類)來源,就能讓寶寶能夠攝取到和母乳一樣的醣類,同時也能減少孩子發生肥胖及蛀牙問題的機會。因此在挑選配方奶時,除了注意配方奶中的含糖量以外,更重要的是醣類成分來源。

由於碳水化合物是寶寶重要能量來源,配方奶中往往會含有蔗糖或是乳糖或是其他種類的醣類成分,除了提供成長所需熱量以外,還能增加寶寶的適口性,幫助寶寶順利銜接母乳。

營養師表示:「配方奶中經常添加果糖、蔗糖或是乳糖,而乳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3、果糖的1/5,因此添加果糖、蔗糖的含量越高,代表配方奶的甜度也會比較高,可能會越容易讓寶寶養成嗜甜習慣。」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乳糖是孩子的優質醣類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曾說明,乳糖是1-3歲孩子最優質的醣類選擇」營養師魏賓慧補充,因為乳糖是本來就存在於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醣類),母乳中更有90% 以上的醣類是以乳糖組成,因此會被認為是配方奶中較佳的糖分選擇。

檢視相片

▲營養師魏賓慧進一步說明:配方奶中的含糖量多少,並不代表甜度比較高或比較低,重點是醣類來源是哪種糖,才是選購的關鍵要素。(圖/資料照片)

乳糖提供寶寶適當的熱量來源,其甜度與蔗糖相比較,更是只有1/3以下,是配方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中(醣類)中甜度最低的糖分,不易造成寶寶愛吃甜的習慣。

且大部分的寶寶腸道中含有乳醣酶,當乳糖在進入寶寶腸道後,這些乳糖酶便能夠將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半乳糖是構成腦部及神經組織的一種成分,更對寶寶的發育十分重要。另外,乳糖能促進鈣質、鐵質等營養素吸收。

對寶寶來說醣類是必須營養!配方奶選擇乳糖成分,寶寶健康爸媽放心

許多現代的成人,認為碳水化合物(醣類)是造成肥胖的主因而減少醣類攝取,對碳水化合物敬謝不敏。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醣類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衛福部即建議國人,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可佔每日的總熱量50% 以上。

「只要挑對配方奶及注意攝取量,醣類也能成為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功臣之一。」營養師建議家長在選購配方奶前,多花五分鐘詳細閱讀配方奶的營養標示,先看醣類(糖)含量,再閱讀食品標示中內容物名稱,建議選擇不添加蔗糖的配方奶,以乳糖為主要醣類來源的配方奶,才是優質的營養來源。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在嬰兒期減輕自閉症?

 
222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0/10/草根影響力新視野-喬依絲編譯-6.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自閉症者通常在情緒、表達及社交上有障礙性,嚴重度會隨著年齡增加。家長通常在2、3歲時才會注意到孩子的徵兆,但專家發現,與9到12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日常娛樂性互動可以幫助減輕自閉症症狀,並促進孩子的成長。

模仿寶寶的動作

如果寶寶在搖鈴,那你也來搖鈴 ; 如果他們吚吚啊啊的說話,你也跟著吚吚啊啊的說話。杜克大學自閉症與大腦發展中心主任Geraldine Dawson博士說 :「模仿是嬰兒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類的大腦具有模仿電路,但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在這部分無法正常運行。當父母模仿嬰兒的動作時,可以幫助寶寶看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與你正在做的事情之間的聯繫,這可以刺激那些重要的神經迴路。」

對寶寶展現興奮喜悅的感覺

每當寶寶出現一個動作時,請看著寶寶的小眼睛並表現出驚喜和喜悅。神經發育兒科醫生Lisa Shulman博士說 :「分享樂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周遭環境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也是所謂的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技能最佳訓練方法。大多數嬰兒在1歲左右時會就此技能進行發展,但對於自閉症患者來說這卻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Dawson博士說 :「如果孩子在玩積木,父母請指著積木並告訴寶寶你對此感到多麼興奮。這表明你知道他正在玩什麼,並且很願意與他一起享受生活。」

尊重寶寶遊戲時間的安排

父母對於遊戲時間的安排可能已有既定的想法,但是,請讓寶寶自由發揮他想要的時間安排。如果他們正在玩玩具,請不要試圖要他們讀書 ; 反之,請坐在地板上與寶寶一起開心地玩玩具。Dawson博士說 :「對於可能有自閉症微兆的嬰兒,父母必須進入他們的世界並使一切變得有趣好玩。」

 

不斷唱歌

語言表達是自閉症兒的一大障礙,但Shulman博士建議,改用歌曲成為日常交流的模式,並且因為旋律上附有文字,所以寶寶可以更輕鬆地與旋律進行互動,尤其是當父母在唱歌時伴隨著手勢。不論是換尿布、吃飯、玩耍時間,都可以用唱歌方式來表達。

和孩子反覆輪流地做某事

例如拍手、遮臉躲貓貓等遊戲,這可以協助孩子開始與人交流 : 先由父母帶頭做這動作,然後換他們做,然後再換回父母做,如此反覆數次。

讓“人”成為寶寶的焦點

一個可能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很難理解人比物品更為重要,為了幫助寶寶懂得將人與事物有所區分,請用各種方式讓寶寶注意到你。例如,當寶寶坐在那時,請過去與他來段交談 ; 或是當寶寶在看書時,走到寶寶眼前讓他注意到你,他將意識到“人”也是體驗的一部分。

Reference : 

6 Early Autism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for Babies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助手足和睦相處?

 
222 人追蹤
追蹤
 
琪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家裡有兩個小孩以上的家庭常會面對手足相爭與爭吵,但專家表示仍是有策略與技巧,幫助手足之間更和睦相處,堅強他們的情感,讓他們成為一生的好朋友、好夥伴,這將使他們一生受用。

孩子還小時,手足互動是他們人生第一個學習社交與情緒管理的機會,特別是發生衝突時,學習管理情緒、學習問題解決,同理與體會他人心情這是一輩子難得的機會。因為衝突有時也可以是很有建設性的與幫助孩子的,幫助他們了解自己。

 

有什麼方式讓父母來幫助手足相處更和諧呢?以下是幾個小建議

1.一對一的時光

儘管父母忙碌,家中孩子也多,但刻意安排出與孩子的獨處時光是第一步驟。當孩子擁有父母單獨的時光與注意力時,就不需要與兄弟姊妹競爭,他們也更能專注於聽從父母的建議與鼓勵。

2.父母要介入還是要忽視?

專家認為,如果是簡單的爭吵,父母應該不要介入。但是如果衍生成為肢體的衝突,甚至辱罵人身攻擊,就不能輕忽了。絕對不可以讓孩子之間的爭吵演變成言語的暴力,像是辱罵對方[胖子、笨蛋、噁心]等等,這就是人生攻擊,傷害可能會是一輩子。

另外,不要給予孩子過高的期待,八歲以下的孩子通常還沒有處理衝突的能力,因此這時候父母應該當仲裁者或是教練,教導孩子怎麼決絕衝突。如果父母什麼都不做,也不介入,會讓孩子以為這樣做的事情是對的,接著錯誤的行徑就會越演越烈。

3.父母不能做的事

介入孩子或深陷孩子的爭吵中有時會讓孩子的爭吵越演越烈,甚至累積彼此的怨恨。父母天性會對長子要求高,對幼子要求低,父母要避免講出[你是哥哥,所以你要讓弟弟!]這類的話。

父母也要避免手足間的比較,加深手足間的惡性競爭而非合作。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的婦女產後憂鬱會惡化成憂鬱症 醫生:別怕說出焦慮 日期:2018-12-03 作者:林 以璿 懷孕與生產對於女性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歷程,在喜獲新生命喜悅同時,孕產期婦女也面臨許多的問題,如身體與生活型態的轉變、對胎兒健康與分娩的擔憂、經濟負擔的增加、職場去留、家庭角色轉變及未來親職教養等,因此常會有許多焦慮和不安。 然而,由於一般人對於「周產期憂鬱症」的了解並不多,導致孕產期情緒低落的母親常被貼上「不可理喻」、「裝病」等負面標籤,造成家人不願意提供支持、婆媳關係惡化等狀況,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黃士傑表示,3成到8成婦女會有嚴重程度不等的周產期憂鬱症, 10%~15%的婦女會進一步由產後鬱悶發展成產後憂鬱症。 產後鬱悶一般不需特別服藥或治療,在補充足夠的營養、休息與心理支持下,大約2週內會逐漸改善,但如果出現情緒低落:如悲傷、流淚、明顯對事情失去興趣,以及下列3種症狀以上、持續兩週以上,就需要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沒有節食但體重下降,或突然上升超過原本體重的5% 嗜睡或失眠 動作遲緩或因不安活動量增加 疲倦或失去活力 無價值感或過於強烈或不適當的罪惡 無法有效地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 反覆不斷有自殺想法、計畫或嘗試行為 3個關鍵避免產後憂鬱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禾馨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大多數的新手媽媽都屬於焦慮型,但焦慮什麼又不好意思說出口,一不小心就演變成「產後憂鬱」。 「以往大家總認為產後媽媽的問題只要不是太嚴重,就不用太在意,因此就算媽媽抱怨身材走樣、妊娠紋消不掉或有產後漏尿的困擾,也常常得到『生過小孩本來就會這樣』、『你太在意了』、『之後會慢慢好』的回應,」陳保仁表示。 陳保仁分享這些年看診的經驗,表示:「我發現她們心中最在乎的其實是外貌、身材、心情、親密關係,以及人際家庭的改變。」一旦這些困擾沒辦法獲得正視,一點小細節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陳保仁特別點出3個關鍵,要媽媽們別害羞說出來: Speak out:有問題、有疑問就勇敢說出來! Accept treatment:接受專業照護與治療! Family hug:家人的擁抱與支持,永遠是最好的依靠!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奶少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懷孕得了妊娠糖尿病 該怎麼照顧自己與寶寶呢? 懷孕不能只靠媽媽!爸爸這樣吃,提升精蟲活力與數量 關於懷孕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愛滋病夫婦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嗎?醫:當然可以 並不困難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15%婦女的產後憂鬱會惡化成憂鬱症 醫生:別怕說出焦慮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339?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日期:2018-12-04 作者:林 以璿 美美跟阿明的寶寶今天滿6個月了,夫妻倆除了慶幸自己總算熬過了這6個月,馬上面臨的問題便是寶寶滿6個月,要怎麼餵副食品呢?面對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副食品,這對新手爸媽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表示,有些發育較快的寶寶,或是比較開始出現拒奶反應的寶寶,在4-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考慮食用副食品,「寶寶滿6個月之後,則是一定要開始吃副食品,才能夠有充足的營養。」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補充維生素D 過去曾有說法指出寶寶若是吃母奶會容易缺鐵,趙露露表示,目前的研究指出,只要媽媽在孕中有維持充足的營養攝取,並且沒有出現產前出血,或是寶寶低體重的問題,一般是不會有缺鐵的問題。 「倒是現在比較多人討論的是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問題,」趙露露表示,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最新建議,純母奶餵養的寶寶,滿4個月後,就建議每天要補充400IU的維生素D。「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專門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的產品,爸爸媽媽可以選來為寶寶進行營養補充。」 餵食副食品4原則 對於新手爸媽,趙露露給出4點餵食寶寶副食品的原則建議: 原則1:寶寶要能夠接受 趙露露指出,無論什麼副食品,寶寶要能夠接受,是最重要的事情。「剛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候,寶寶還不會咀嚼,需要有耐心,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平均大約需要1-2週的適應期。」 趙露露建議,剛開始使用副食品,爸爸媽媽可以挑選質地較軟、比較像母奶的食物,「從流體、半固體、固體循序漸進,寶寶比較能夠慢慢適應。」像是含著可以輕易融化的米餅、地瓜泥等等,都是不錯的副食品選擇。 原則2:從最不容易過敏的食物開始 「像是堅果、奇異果、芒果等容易過敏的食物,建議爸爸媽媽們不要一開始就嘗試,」趙露露指出,像是米精、粥類等,比較不會有過敏的問題。 原則3:一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 趙露露表示,隨著時間的推進,寶寶可以吃的副食品越來越多,但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一次只嘗試一種新的副食品。「當讓寶寶食用一種新的食物時,最好觀察個2-3天,確認寶寶會不會對此過敏。」 一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便是為了避免寶寶發生過敏反應時,爸爸媽媽無從找起寶寶究竟對什麼食物過敏。 原則4:先從低濃度的食物開始 最後,趙露露建議,任何副食品都不應該「量太大、質太濃」,否則寶寶的消化系統仍在發育中,可能會引起腹瀉。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奶少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15%的婦女產後憂鬱會惡化成憂鬱症 醫生:別怕說出焦慮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愛滋病夫婦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嗎?醫:當然可以 並不困難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36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子吃海鮮會過敏?長庚研究:吃多樣過敏食物才不會有過敏體質 日期:2018-11-20 作者:盧 映慈 過去都覺得,在寶寶開始可以吃副食品的時候,如果吃到容易過敏的食物,像是帶殼的海鮮,未來就容易對這個食物產生過敏反應,但長庚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花曼津說,其實吃的副食品種類越少,未來越容易產生過敏體質。 小寶寶要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 花曼津說,大家都知道有些食物比較容易會引發過敏反應,像是水果、雞蛋、魚、有殼海鮮、花生等,所以爸爸媽媽會覺得,「晚接觸這些食物,比較不容易有過敏」,就算要餵副食品,也都不給小朋友吃這些食物。 「不少台灣父母甚至會把蛋黃與蛋白分開餵食,大部份的家長都會避免給小朋友餵蛋白、比較願意餵蛋黃,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父母在餵食上的小心謹慎、害怕產生過敏體質。」 但基隆長庚兒科團隊從2007年開始蒐集院內的新生兒做世代追蹤研究,在272名1歲前嬰幼兒的統計中發現,餵過上述5種致敏食物的寶寶,比只餵2種以下致敏食物的寶寶,過敏體質的風險下降了4成,而且IgE免疫球蛋白這種跟過敏相關的免疫細胞,指數也明顯比較低。 為什麼餵過敏的食物,反而不會過敏? 花曼津說,寶寶剛出生,腸胃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定型,甚至是「可以改變、塑造」的狀態,所以在這時候多吃點容易引發免疫反應、造成過敏的食物,反而可以讓腸胃「習慣」這種食物,之後再遇到也比較不會有過敏反應,日常生活中誘發過敏的機率也會變小。 「這叫做增強『口服耐受性』,小朋友如果有過敏反應,多半會從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開始,有了過敏體質,長大之後就有可能有過敏性鼻炎、氣喘。」 花曼津也提到,就算媽媽本身有過敏體質,透過餵食多樣化的致敏食物,還是可以降低1歲前寶寶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所以就算媽媽有過敏體質,也不用害怕會「傳給寶寶」,可以給寶寶嘗試吃這些易致敏食物。 副食品該怎麼餵? 花曼津說,要保護寶寶不要對食物有太多的過敏反應,最大的重點就是「平均的給食物」、什麼食物都可以吃,「不是說大家容易過敏的食物,對每個人就都是『越晚給越健康』,沒有這種說法。」而且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種類其實也與種族有關,像是小麥與花生過敏在西方人較多,台灣人則較少,所以外國人食物過敏的經驗有時候不能直接應用在我們身上。 「容易過敏的食物,我們可以一次一樣慢慢試,比如花生,可以試個2~3天,看看寶寶有沒有過敏、有沒有起疹子或是嘔吐、腹瀉;如果有,就可能是過敏反應,要馬上停止吃,然後趕快就醫。如果是已經試過的食物,可以加在一起吃,但是新的食物一定要一次一樣慢慢試,才能觀察到底是哪種食物會過敏。」 不過花曼津也提醒,不要聽了「副食品越多越不容易過敏」這個研究,就讓寶寶從1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我們還是要在4~6個月的時候再吃副食品,對寶寶比較安全。另外,還要記得副食品不能調味,不能太大、太硬,像是花生堅果類,如果太硬哽住就不好了。」 延伸閱讀 原來我的失眠頭痛 是這10種食物引起的過敏症狀 你知道嗎?大家常討論的「過敏體質」,其實分為4個類型 反覆過敏,需要檢測過敏原嗎? 經常在頭痛?你該避免這些地雷食物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小孩子吃海鮮會過敏?長庚研究:吃多樣過敏食物才不會有過敏體質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8200?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日期:2018-11-30 作者:林 以璿 「餵奶」一直是新手媽媽常放在嘴邊的話題,無論是怎麼餵、餵多久,或是相關的注意事項,深怕遺漏了什麼事情,讓寶寶沒辦法得到最充分的營養。不過,最近有一項研究,指出媽媽若是餵奶時間過長,可能會影響寶寶腸道的益生菌發育。 這項研究來自於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究指出嬰兒腸道菌群發展的三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母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的種類隨著食物種類的增多而變得更加豐富。 寶寶腸道發展3階段 發育階段 寶寶出生後3-14個月,是腸道菌群的「發育階段」,各種菌群從無到有,逐漸在寶寶的體內定植。其中,「雙歧桿菌」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益生菌,研究指出,雙歧桿菌的數量與母乳餵養成正向關係。也就是說,母乳餵養的寶寶,無論是否有在母乳以外添加奶粉或其他食物,都會比非母乳餵養的寶寶的腸道雙歧桿菌數量多。 過渡階段 隨著年齡增長,寶寶們開始接受一些固體的食物,母乳的比例逐漸減少。隨著食物種類的增加,腸道菌群的種類和豐富度進入了一個快速變化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基本發生在寶寶出生15-30個月的時候。 團隊表示,如果寶寶接受純母乳的時間過長,導致雙歧桿菌長期佔有優勢,會影響腸道菌群的豐富度,「過渡階段」被強制延遲,可能不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穩定階段 在寶寶出生30個月之後,飲食變得穩定,腸道菌群也進入了「穩定階段」,和成熟的大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十分相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過渡階段」迅速增加的厚壁菌門菌株的數量趨於平穩。 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寶寶缺少母乳的餵養,那麼可能不到30個月就會被迫「長大」,腸道菌群更早得表現出厚壁菌門菌株數量的增多,提前進入「穩定階段」。這一發現也進一步說明了,母乳是腸道微生物正常「成熟」的一個重要因素。 婦產衛教師教媽媽這樣餵寶寶 亞東醫院婦產部衛教師林培瑩表示,臨床上一般會建議媽媽在寶寶出生前6個月可以採用純母乳餵養,「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具有寶寶需要的營養,在前6個月時,包括水都不用額外補充。」 至於研究指出的母乳餵養時間太長影響菌群豐富度,林培瑩指出,寶寶6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食用副食品,「包括補充青菜、肉類、益生菌都是可以的,」像是益生菌就可以促進寶寶的腸道健康,媽媽只要注意選用符合規範的益生菌、注意劑量以及服用方式,一樣可以很好的照顧寶寶的腸道健康。 參考資料: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the TEDDY study 期刊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奶少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小孩子吃海鮮會過敏?長庚研究:吃多樣過敏食物才不會有過敏體質 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懷孕得了妊娠糖尿病 該怎麼照顧自己與寶寶呢? 愛滋病夫婦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嗎?醫:當然可以 並不困難 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嗎?搭配中醫治療免挨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免費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提供您最深入簡出的健康知識。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165?utm_source=%E5%BB%B6%E4%BC%B8%E9%96%B1%E8%AE%80&utm_medium=heho&utm_campaign=click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遵循四大原則,讓孩子玩出自主性好奇心

 
 
 
 
 
URL
瀏覽數4,197收藏0
遵循四大原則,讓孩子玩出自主性好奇心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始終是教養重點之一,根據日本教育專家汐見稔幸在著作《啟發0~3歲孩子的好奇心》所指,最核心的重點為培養小孩的好奇心,但究竟該如何做又是另一問題,以下將根據日本教育專家汐見稔幸提出四大建議:
 

1、充分探險:
1~2歲的小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會想要四處去探索、了解,此時父母應讓孩子充分滿足探索欲。
 

2、啟發好奇心:
當小孩對事物沒有興趣時,父母可以引導方式,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像是帶孩子到水龍頭邊洗手,讓他自己轉動水龍頭,而非幫他把水龍頭轉開。
 

3、盡情遊戲:
當孩子對世界產生好奇心時,應讓他盡情的藉由「玩」來了解事物,同時最好給予足夠的空間,且不要將東西收拾的太過乾淨,才能有東西引起孩子的興趣。
 

4、父母守候在旁:
在培養小孩的好奇心,與面對小孩的探索欲時,父母只要守候在旁即可,讓孩子主動地想知道那是什麼,然後再從旁陪著一起觀察、思考,亦即用鼓勵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好奇心。

 

資料來源:《啟發0~3歲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汐見稔幸
出版社:新手父母

關鍵字: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6大原則 奶嘴使用安心不依賴

 
 
 
 
 
URL
瀏覽數3,289收藏0
掌握6大原則 奶嘴使用安心不依賴
有時候父母為了好哄寶寶就會讓寶寶吃奶嘴,使寶寶有了吸奶嘴的習慣,但在寶寶變得好哄的同時,又會擔心是否會有負面影響。


資深護理師黃資裡在著作《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中寫道,其實適時地使用奶嘴有助於滿足寶寶需求,像是滿足口慾等,不過在使用及選購奶嘴的時候,有六項要注意的地方:


1、新生兒須先學會吸吮母親乳房

必須在寶寶學會吸吮媽媽乳房、能喝到足夠的奶後,再讓他吸奶嘴。


2、勿過度依賴奶嘴

奶嘴僅能作為暫時性的安慰,不能夠取代父母的關愛,因此當寶寶哭鬧時仍應親自過去安撫。


3、一體成型、結構單一、材質柔軟、便於清洗

市面上有許多種奶嘴類型,在挑選時應以結構單一、不可拆解、材質柔軟、便於清洗為原則。


4、尺寸依寶寶而定

至於奶嘴的尺寸則須視寶寶而定,以寶寶喜歡、符合寶寶嘴型為主,且決定後可以多買幾個,作為掉到地上時的替換品。


5、不使用繩帶固定奶嘴

如果為了方便而使用繩帶,將奶嘴固定在寶寶的脖子上,可能會不慎使寶寶窒息。


6、勿沾蜂蜜、糖漿

此外也不可以為了吸引、哄寶寶,而在奶嘴上沾蜂蜜或糖漿。


*Point*

長時間使用奶嘴的話,確實會造成翹唇,所以要注意寶寶吸食奶嘴的時間。

 

資料來源:《資深護理師省力育兒妙招》

作者:黃資裡

出版社:新手父母


U!be Smile Kids優比思邁 兒童口腔益生菌含錠 一天一錠,全方位保護孩子口腔健康http://goo.gl/tJMx6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追著孩子吃飯?營養教育博士公開孩子不偏食秘訣

 
 
 
 
 
URL
瀏覽數7,844收藏0
老追著孩子吃飯?營養教育博士公開孩子不偏食秘訣

【早安健康/徐右祐整理】餐桌上常見到媽媽端著碗、拿著湯匙哄孩子吃飯。哄了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媽媽終於不耐煩了,生氣的說:「你不吃,今天就不准看電視!」孩子開始大哭,媽媽繼續逼著孩子吃飯,弄得全家都不開心。

 

雖然這樣逼著小孩吃東西好像已經成為常態,但這樣做不只有礙親子關係,還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懂得自己選擇食物。當未來孩子離開父母身邊,很容易受到廣告、同儕的影響,吃進大量的垃圾食物,不可不慎。

 

本身育有兩子的營養教育博士白小良,以專業的營養學概念為基礎寫出《教養從餐桌上開始》一書,在在書中指出,二到五歲是建立一個人飲食習慣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已經可以自我調節身體的需要,但是許多父母會替孩子決定吃的份量,認為孩子吃得不夠,進而強迫孩子進食。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並運用各種小技巧,不用逼也能讓孩子喜歡吃飯。

 

矯正孩子偏食的小撇步

 

1.尊重孩子的食慾
 

別強迫孩子吃完碗裡的食物,這會讓孩子不喜歡食物,甚至對於用餐感到焦慮,所以孩子的餐量別給太多,若不夠也能讓孩子有自主要求的機會。

 

2.堅持常規
 

每天的用餐時間、點心時間都要定時,讓孩子的生理時鐘習慣用餐時間,自然不容易不想吃飯。

 

3.增加吃飯樂趣
 

對於許多孩子討厭的青椒、紅蘿蔔等蔬菜,不妨讓孩子參與製作過程,如:清洗蔬菜、使用餅乾模型將蔬菜切成可愛的形狀,能讓孩子更願意嘗試平常不願吃的食物。

 

4.減少干擾
 

無法專注在食物上容易導致不知道吃了多少而吃得太快、太多或食不知味,因此用餐時請把電視關掉。

 

5.別用甜點當獎賞
 

用甜點當做對孩子的獎勵,容易讓孩子誤以為甜點是好的食物,離開父母後很可能會自己吃下過多的甜點。另外,用水果、優酪乳當做甜點不僅好吃也很健康。

 

6.以身作則
 

如果要孩子獲得健康,父母的飲食習慣是最重要的,連父母都不吃的食物,孩子當然也不敢吃。所以控管孩子的飲食之前,要先將自己的飲食習慣調整到最好,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資料來源:《教養從餐桌上開始》

作者:白小良

出版:大邑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矯正偏食強逼反而適得其反!專家這樣解

 
 
 
 
 
URL
瀏覽數1,257收藏0
矯正偏食強逼反而適得其反!專家這樣解
【早安健康/石井克枝、賈克‧貝呂塞、坂井信之、田尻泉(味覺教育權威專家)】 

偏食及因應之道──少數食物不碰沒關係,只吃少數食物,要小心



如前所述,我們對食物的喜好,和天生的嗜好、性格、飲食經驗等許多因素有關。特別是需要攝取多種食物的2到6歲兒童,其飲食經驗極為重要。在這個階段,兒童快速學習什麼是食物、什麼不是食物。而學習的結果,將主導兒童食用哪些食物。

「偏食」,指的就是只吃某些特定食物。前面也說過,人類是雜食動物,必須從各式各樣的食物中攝取營養。因此,就營養均衡的觀點來看,必須避免養成偏食的習慣。不過,這種想法可能只適用於過去飲食種類較少的時代。如果只考慮到營養學,在食物種類豐富,可以從中攝取各式營養的時代,其實沒有必要逼自己吃下討厭的東西。而且與其擔心小孩偏食,還不如擔心大人的偏食問題。
改善偏食方法:增加食物種類
比方說,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減肥方法,或禁止所有肉類和動物性蛋白質的用餐方式等,這種偏食倒是十分常見。相對來說,小時候會偏食,難道不應該將它單純看作是兒童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什麼是食物、什麼又不是的過程嗎?當然,如果小孩嚴重偏食到會影響健康,那就另當別論了。

接著,我再進一步說明兒童的偏食。兒童偏食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也就是前面提到因新食物恐懼、味覺厭惡學習而產生的偏食。

如果是因味覺厭惡學習而形成的偏食,勉強小孩吃下去,只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而已。如果無論如何都必須讓小孩吃下某種食物時,不妨運用以下方法。此外,沒吃過就說討厭,不是因為味覺厭惡學習,而是前者(新食物恐懼)造成的結果。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上述的偏食問題呢?以前,有人用強迫進食的方法,可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就知道,這種做法非但沒有效,反而會形成味覺厭惡學習、更討厭某種食物。另一方面,自古以來也有一種說法,只要放著不管,人們自然就會去攝取健康的飲食。的確,在過去的實驗中,曾有這樣的結果。可是,要小心的是,在這樣的實驗中,通常都已事先算好營養成分。所以,在這些實驗中,雖然發現兒童對特定食物有偏好(並不表示他討厭其他食物),但最終成長發育的程度並未改變。

換言之,過去的研究著重於調查是否能攝取生長發育必要的卡路里,並未考慮到現代養育者擔心的飲食均衡問題,以及是否攝取蔬菜水果等。現在我們反而要注意的是,小孩的肥胖問題和生活習慣病。因此,我們不得不說,「放著不管,偏食自然會好」的想法仍不夠周全。
改善偏食方法:同儕影響
不只是兒童,人類只能透過自己的口鼻並親身體驗,才能認識食物的味道;如不去體驗更多食物,那麼每個人的喜好也很難改變。不論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再怎麼提倡「昆蟲不僅能均衡營養,還能提供豐富的卡路里」,我想也沒有人會因此喜歡昆蟲大餐吧!當然,一定也有人本來就會吃昆蟲,但這並不表示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而是因為以前就有在吃,所以才敢吃。

也就是說,不論別人再怎麼強調「對身體很好」、「很營養」、「很好吃」,對於自己沒體驗過的味道,接受度本來就不高。此外,只吃一次,也不會立刻接受該食物。要讓一個人接受以前不曾吃過的味道,就必須累積攝取經驗才行。

我們以大學生為受試對象,並提前告知「飲料有減輕壓力的效果」,或是「有助於消除眼睛疲勞」等,然後再請受試者喝他們喝不習慣的飲料。只喝一次,不足以改變他們的喜好,不過在「有減輕壓力的效果」或「有助於消除眼睛疲勞」的名義下,一週請受試者喝5天,結果發現,對該飲料的喜好度有提高的現象。

另一方面,如果是受試者原本就有喝過的飲料,喜好度就不會隨著飲用經驗再增加。這應該是因為過去的飲用經驗,已經讓他們判斷出自己的好惡。這項實驗以健康效果為目的,而且受試者本身也知道自己是來參加實驗的,所以他們才能連續喝5天。因此,我們可以想像,要讓小孩連續5天吃討厭的食物,實在是難如登天。

部分研究正在開發如何活用兒童的特性,讓他們攝取到充足的營養。以不敢吃某些特定蔬菜(例如花椰菜)的兒童為對象,讓他們和3到4位喜歡花椰菜的兒童一組,一起吃營養午餐。每天的營養午餐中都有花椰菜。結果,原本不敢吃的受試兒童都變得敢吃了。

不過,要出現這種結果,至少要重複上述經驗8到10次。或許,這是因為在受試兒童心中,看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因而產生了「我也來試試吧」的想法,可是,真的吃了之後,又覺得「我還是不喜歡花椰菜,但朋友都在吃」,並且重複這個過程好幾次。更有報告指出,這種效果不只和朋友在一起時會出現,利用受歡迎的卡通角色等,也能帶來相同的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力水手卜派和菠菜。

我要再強調一次,要喜歡上一種食物,必須自己吃過8到10次才行,而且不能強迫小孩食用他們討厭吃的食物。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好環境,讓小孩自己主動想吃。


本文摘自《餐桌上的味覺練習》/石井克枝、賈克‧貝呂塞、坂井信之、田尻泉(味覺教育權威專家)/大是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癌、護心 芭樂竟有15大驚人好處

 
56.6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台灣是盛產水果的寶島,非常多水果讓大家選擇,像被封為「水果王后」的芭樂,也是很多人的最愛!World gym blog也表示,芭樂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是減重、養顏美容的超級聖品啊!

其實芭樂正確學名是番石榴,熱量低、纖維高,成為許多女明星減肥菜單中的重要成員,但芭樂不只有減重的效果,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更多!World gym blog就整理出15個芭樂的營養好處:

 
芭樂有15個驚人的健康好處。(圖/pixabay)

1、幫助減肥

1顆300公克的芭樂,熱量大約只有126大卡,卡路里低再加上高纖維、質地紮實,吃幾片就會感覺很有飽足感,非常適合當成小點心,特別是和其他低卡零食相比,芭樂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助減重之外還能補充多種營養素!

2、保護心臟健康

芭樂的鉀含量很高,有助於平衡身體裡多餘的鈉,進而調節血壓、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增強免疫力

和檸檬、柳橙…等水果比起來,芭樂含有的維生素C榮登第一名! 100g裡面就有243 mg,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病原體和感染源的入侵。

4、預防癌症

芭樂除了大量的維生素C之外,維生素A、E的含量也很高!營養師指出這3大營養素,是抗癌、抗氧化的重要元素,還能幫助細胞黏膜修復和復原傷口。

5、控制血糖

纖維質含量高,也是低GI值的水果,讓拔辣吃下肚後,血糖不會迅速飆升,有效平衡血糖水平。但是這裡要特別提醒,別因為芭樂甜味少,一次就吃好幾顆,就算GI值再低,血糖同樣會受到影響!

6、預防便秘

1顆芭樂可以滿足纖維每日攝取量的12%,這麼高的含量,對消化系統很有幫助,能有效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祕。

7、鞏固視力

因為含有維生素A,吃芭樂可以預防視力下降,減少罹患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8、保護新生兒神經系統

芭樂含有葉酸,和維生素B群,孕婦食用之後,有助於幫助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展,並且避免受到神經系統疾病的侵害。

9、減緩疼痛

因為有3大維生素A、C、E,和植化素,讓芭樂具有超強的抗發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殺死細菌,減少身體部位因為發炎帶來的痠痛感。

10、幫助放鬆

芭樂豐富的礦物質中,其中一項就是鎂,而鎂被稱為「天然鎮定劑」,能有效幫助身體肌肉和神經放鬆,經過漫長的鍛鍊或是工作後,來幾片芭樂,好好放鬆一下,也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吧!

11、有益大腦健康

芭樂含有維生素B3和B6,能有效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達到刺激認知功能和放鬆腦神經的功效。

12、緩解咳嗽

芭樂的性質是屬於比較溫和的水果,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鐵,在感冒時吃,可以幫助對抗病毒,緩解咳嗽症狀。

13、抗衰老

芭樂有很強抗氧化力,因為大量的維生素C,能隨著血液到處清理體內多餘的自由基,最後代謝成草酸排出去,讓身體機能保持年輕。

14、養顏美容

除了清除自由基之外,芭樂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並且避免皮膚受到UVA、UVB的傷害(在太陽光毒辣的夏天更需要啊),減少皺紋生成、皮膚受損的機會。

15、促進髮質健康

讓頭皮長出健康的新頭髮,需要礦物質錳的幫忙,芭樂有助於身體吸收錳,促進髮質健康,減少掉髮。同時,適量攝取芭樂,可以改善頭皮臭、發癢的問題!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吃鈣片、維生素D…只做對一半!防骨質疏鬆 這件事不能少
只要一個表情 竟能有效排毒、增強代謝能力
你開吃柚子了嗎?專家警告:這些人吃了恐中毒
每天吃這杯…降26%大腸癌風險 還有4大驚人好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憂鬱症恐要命 不容輕忽

 
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

在螢幕上總是笑容滿面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因產後憂鬱症而輕生、震驚各界;除了是年紀四十歲的高齡產婦外,但她生活無虞,家庭看來美滿,第二胎降生也已經過了八個月了,怎麼看她都不像是產後憂鬱症高危險群,令人遺憾也深感疑惑。

產後憂鬱很常見,根據國民健康署產後憂鬱症的資料顯示,有三至八成產婦有產後情緒低落的現象,通常產後三四天後就可以觀察到心情低落或暴躁、容易落淚等現象,大部分幾天後就會改善;大部分民眾都可以了解同理,產婦可能有賀爾蒙的變化與社會角色的轉變,而有適應的困難與情緒的起伏,但是,也可能因此就忽略了,約有一成產後情緒低落會惡化到更嚴重憂鬱症現象,甚至更少見產後精神病。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徐淑婷醫師在執行社區照護品質提升計畫外展訪視時,就曾經協助過這樣的例子:家庭支持度良好,這位年輕媽媽也很努力認真地照顧這個很期待出生的孩子,卻因為有產後憂鬱症而有影響了認知功能,她不停地檢查牛奶有沒有泡好和孩子有沒有蓋被子,一直處在擔心憂慮的狀態,甚至懷疑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孩子;訪視後,經過醫師與護理師的說明與持續關心,家人和這位年輕產婦也去尋求附近診所的協助,在三週之內就恢復到平時開朗的個性、並且把孩子照顧得很好。

這兩年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執行精神醫療網計畫時,就兩度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到婦產科醫師、醫院和診所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社工師與護理師等專家,來討論產後憂鬱症的照護問題。該院婦女身心科專家王智仁醫師在會議中指出:一、孕婦、家人、與婦產科專業人員可運用孕婦健康手冊裡的「心情溫度計」,來了解是否在懷孕期有憂鬱的現象;二、雖然孕婦健康手冊中在最後幾個月都有提醒認識產後憂鬱症很重要,但沒有相關的篩檢表,建議產後可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來了解是否有產後憂鬱的現象;三、如果出現憂鬱症的症狀,包括情緒久久無法改善或更低落、有失眠與食慾不振、逃避人群接觸等症狀,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婦女能平安懷孕與生產,是國與家都慶幸的事,婦女產後體內荷爾蒙變化,也面臨了生活習慣與社會角色調整的衝擊,這種種因素讓產後婦女比平時更費力來適應新的壓力;若是陷入憂鬱,自己不好受,家人也會擔心,建議可以前往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婦女身心特診,該院網頁上也有衛教資訊可參考。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蟲蟲危機致不孕 多管齊下最有效

 
6.4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檢視相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0歲的林小姐和32歲的王先生想要孩子,自己嘗試了些偏方但也沒有懷孕,林小姐覺得自己還年輕,也沒想到要就醫。幾年過去依然無法懷孕一直苦惱著,林小姐才求診檢查,但檢查結果非常健康,王先生才拖拖拉拉的前往醫院檢查,竟發現他的精蟲數過少,且活動力差。經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先將太太的卵子冷凍,再利用賀爾蒙治療刺激精子產生,後順利進行人工生殖產下雙胞胎。

男性不孕年輕化 工作壓力影響精子品質

檢視相片

現代社會越來越晚婚,連帶影響生育的年齡往後,加上工作壓力大,許多人等到經濟穩定時想要生小孩,才發現困難重重。李俊逸醫師說,不孕門診平均求診年齡約為42歲,因年紀大造成女性生理機能、卵子品質下降的因素較常見,反而30歲左右患者常見的是男性不孕。男性不孕的原因包含先天的基因缺陷、無精症、後天的賀爾蒙失調、精索靜脈曲張、壓力、高溫、生活習慣不良等,因工作需要久坐,或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者,都有可能影響精子品質而導致不孕。

四成有精索靜脈曲張 精蟲品質功能下降

李俊逸醫師提到,除了先天缺陷之外,久坐或是不運動者,容易讓體內氧化自由基上升,它具有不安定的電子會攻擊精子細胞膜、細胞核,導致精蟲數損害數量減少、活動力降低;不孕者中約四成有精索靜脈曲張,陰囊中的靜脈彎曲腫脹,會使睪丸溫度上升,逆流血液中的自由基影響精蟲品質與功能,更會造成DNA裂解,使精子形成的過程受阻。

治療、飲食、補充營養 多管齊下最有效

要改善必須多管齊下,除了常規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抽菸喝酒、多運動,尤其工作環境無法改變時,飲食均衡更是必要,建議可執行地中海型飲食,許多研究已證實可幫助不孕男女的精子卵子生成。長期外食者容易缺乏微量元素跟維生素,L-精胺酸和L-左旋肉酸是精液主要成分,與精子活動力有關;缺鋅會讓精蟲數下降、精液量降低、睪固酮濃度;硒是重要抗氧化劑,幫助減少自由基,李俊逸醫師建議,可選擇綜合型具有專利的抗氧化補充劑,有助提高人工輔助生殖的受孕率和生育率。當然抗氧化物需要在一定條件的保存下才能維持其效果,選擇品質管理較佳的品牌(具防偽辨識)的抗氧化補充劑才能彰顯其臨床效益。

精子72天為一生長週期,只要開始接受治療,並調整飲食,三個月左右都可以有明顯改善,李俊逸醫師強調,男性不孕絕對不能單靠醫師治療,自己也得積極面對,現在人工生殖技術發達,即使精蟲數較少也能進行。有不孕情形的夫妻,建議盡早來檢查,確認身體狀況,才能安心邁向準爸媽的道路。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罕見!闖我空域 共機廣播回話
若仍沒大雨「真的要缺水了」
妻意外抓包 名醫老公性侵病患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水痘就是帶狀皰疹 傳染力更勝新冠肺炎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 小心膽道閉鎖
眼藥水越點越沒效?其實「它」才能舒緩乾眼
8成國人「鋅」情不好!這些毛病原來出自營養沒吃夠
睡前吃甜食放鬆心情?醫師曝:卻讓心臟受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哺乳期間可以吃藥嗎?藥物搜尋排行榜常見藥物

 
246 人追蹤
追蹤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得知懷孕到生下來哺乳期間,媽媽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其中一項就是服用藥物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某些藥物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可以安全服用,而其他藥物可能會對未出生或出生的嬰兒產生不利影響,在這些經常被搜尋的藥物中,特別介紹常見的5樣藥物分別是那些。

一、葉酸(Folic Acid)

FDA懷孕用藥類別:A

葉酸在孕期及哺乳期間的使用,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懷孕期間經常出現葉酸缺乏症,而葉酸缺乏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例如:神經管畸形。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議所有育齡婦女每天從飲食和/或補充食品中攝入0.4毫克葉酸,不僅可以預防婦女貧血的發生,也可預防懷孕期間的葉酸缺乏問題。

二、鎮咳藥物Dextromethorphan

AU TGA懷孕類別:A

目前並無相關報告證明,在懷孕期間使用鎮咳藥會增加致畸胎作用的風險。補乳期間,目前亦尚無相關報告證明,藥物是否會進入母乳中,但常規劑量不太可能對哺乳期嬰兒造成傷害,尤其是超過2個月的較大嬰兒,且使用上的益處應勝於風險。

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Ibuprofen

FDA懷孕用藥類別:C

在妊娠中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使用會增加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的風險,因此應避免;在妊娠30週之前,關於潛在胚胎胎兒風險的研究尚無定論。本藥物是哺乳母親的首選鎮痛/抗炎藥,目前尚無相關報告指出,本藥會對母乳喂養嬰兒產生不利影響或影響產奶量。

四、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Celecoxib

FDA懷孕用藥類別:D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製劑後,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另外在妊娠後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胎兒腎功能損害、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延遲分娩。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用藥指示中,服藥期間不建議母乳喂養嬰兒。

五、廣效四環素抗生素Minocycline

AU TGA懷孕類別:D

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本藥物,或者患者在服用本藥物時懷孕,則應告知患者本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傷害,使用四環素可能會影響嬰兒牙齒的形成並引起牙齒出現黃灰色棕色變色,在英國的用藥指示中,禁止使用,除非必要,否則不建議使用。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四環素被認為在母乳喂養期間是禁忌的,應避免使用這種藥物。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孕藥3情況不宜貿然服用! 藥師完整解析事前、事後該怎麼吃

 
362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在享受魚水之歡後,該如何避免懷孕意外當上爸媽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黃品臻藥師,為大家說明事前、事後避孕藥的正確服用方式。

 


事前避孕藥 需長期、穩定服藥才能達到效果


事前避孕藥含有人工合成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藉由長期穩定服用,使女性體內維持一定濃度的荷爾蒙:當雌激素濃度偏高,卵巢便不會排卵;當黃體素濃度偏高,子宮頸黏液會增加,精子難以通過子宮頸而與卵子結合。事前避孕藥需長期、穩定服藥才能達到效果。每天定時服用1顆,睡前或與食物併服可減少嘔吐、噁心感。


在藥品包裝方面,可分為21顆裝與28顆裝:21顆裝全數含藥,連續服用21天並停藥7天,再開始下一周期的避孕藥。28顆裝適合記性較差者,部分含藥、部分不含藥,先每日連續服用含荷爾蒙的藥錠,再服用無作用的錠劑,不必停藥。


首次開始使用時,可於月經出血第1天開始吃,連續服藥7天後,才具避孕效果,頭7天內仍需同時以其他方式避孕(如保險套)。無藥日期間(停藥7天或服用無作用錠劑的日子),因少了荷爾蒙的維持,子宮內膜會剝落、月經來潮。無藥日結束後,不論經血停止與否,都要從第29天起開始新的服藥週期。


萬一忘記服藥時,若延遲時間未超過12小時,想起後立刻補服,下次再回復正常的服藥時間;若延遲超過12小時,此時避孕效果可能降低,在想起時補服前一次漏掉的劑量,當天的藥量仍按時服(想起當日需服用2顆),之後依正常時間、劑量服藥。若曾漏服超過2小時,補服藥品後,未來7天內需採額外避孕措施。


事後避孕藥 主要是抑制或延遲卵巢排卵


如果在性行為時缺乏防護措施或避孕失效(如保險套破裂等),可用事後避孕藥緊急避孕,主要是抑制或延遲卵巢排卵,或使子宮頸黏液增稠、降低精卵結合的機率事後避孕藥可分為2代:第1代高劑量黃體素(Levonorgestrel)、第0代黃體素受體調節劑(Ulipristal acetate)。


第1代Levonorgestrel建議在性行為後72小時(3天)內服用,第2代Ulipristal acetate建議在性行為後120小時(5天)內服用,愈早服用避孕成功率愈高。事後避孕藥僅對當次性行為有保護作用,不建議在同一經期內重複服用事後避孕藥,以免擾亂月經週期。


不論事前或事後避孕藥,皆屬醫師處方藥,若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障礙、乳癌等情形,不宜以避孕藥作避孕方式。


食藥署提醒,女性的受孕能力原本就會隨著年紀而下降,若服用避孕藥多年之後又突然計畫懷孕,很有可能會因為年紀或其他因素影響受孕機會,且避孕藥的種類繁多,劑量也不同,第1次服用時還是建議請醫師先行評估後,由醫師替您開立最適合的口服避孕藥,以降低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服藥後也應定期追蹤檢查,確保長期服藥的健康品質。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吃事前避孕藥傷身體? 10情況要問醫師再使用
精液沾到陰部就會懷孕? 沒在開玩笑!婦產科醫師拆解NG避孕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懷孕當上「意外」爸媽 避孕藥你吃對了嗎?

 
6.4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享受性愛歡愉之後,該如何避免懷孕而當上「意外」爸媽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黃品臻藥師,為大家說明事前、事後避孕藥的正確服用方式。

事前避孕藥 長期、穩定服藥才有效果

事前避孕藥含有人工合成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藉長期穩定服用,使女性體內維持一定濃度的荷爾蒙。當雌激素濃度偏高,卵巢便不會排卵;當黃體素濃度偏高,子宮頸黏液會增加,精子難以通過子宮頸而與卵子結合。事前避孕藥需長期、穩定服藥才能達到效果;每天定時服用1顆,睡前或與食物併服可減少嘔吐、噁心感。

避孕藥分2種包裝 依個別狀況選擇自己所需

在藥品包裝方面,可分為21顆裝與28顆裝。21顆裝全數含藥,連續服用21天並停藥7天,再開始下一週期的避孕藥;28顆裝適合記性較差者,部分含藥、部分不含藥,先每日連續服用含荷爾蒙的藥錠,再服用無作用的錠劑,不必停藥,首次開始使用時,可於月經出血第一天開始吃,連續服藥7天後,才具避孕效果,頭7天內仍需同時以其他方式避孕(如保險套)。

事後避孕藥 愈早服用避孕成功率愈高

如果在性行為時缺乏防護措施或避孕失效(如保險套破裂等),可用事後避孕藥緊急避孕,主要是抑制或延遲卵巢排卵,或使子宮頸黏液增稠、降低精卵結合的機率。

事後避孕藥可分為第一代高劑量黃體素、第二代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第一代建議在性行為後72小時(3天)內服用,第二代建議在性行為後120小時(5天)內服用,愈早服用避孕成功率愈高。

避孕藥屬處方藥 須經醫師評估給藥

不論事前或事後避孕藥,皆屬醫師處方藥,若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障礙、乳癌等情形,不宜以避孕藥作避孕方式。食藥署提醒,女性的受孕能力原本就會隨著年紀而下降,若服用避孕藥多年之後又突然計畫懷孕,很有可能會因為年紀或其他因素影響受孕機會,且避孕藥的種類繁多,劑量也不同,第一次服用時還是建議請醫師先行評估後,由醫師替您開立最適合的口服避孕藥。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費流感疫明開打 50歲以上成人、6月內嬰兒父母可接種

 
71.9k 人追蹤
追蹤
 

公費流感疫苗明天開打,提供包含6個月以上至國高中學生、50歲以上成人、有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等接種。總劑量約600萬劑,涵蓋率逾25%,共有3廠牌疫苗,製程不同,效果一致。

 
公費流感疫苗明天開打,提供包含6個月以上至國高中學生、50歲以上成人、有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等接種。(檔案照)

今年公費疫苗共有603萬劑,公費施打對象包含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國小至高中(職)學生、50歲以上成人、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以及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的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的防疫相關人員及禽畜養殖等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等。

根據疾病管制署流感疫苗Q&A,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共有3廠牌,其中2家(賽諾菲、國光生技)為雞胚胎蛋培養,1家(台灣東洋)為細胞培養,都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合格,製程不同,品質安全和效果一致。僅賽諾菲可用於3歲以下幼童,但民眾接種採隨機,不可選廠牌。

流感疫苗病毒株組成,是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台灣使用的四價疫苗包含4種不活化病毒,即2種A型(H1N1及H3N2)、2種B型。因為部分疫苗製程不同,病毒株略有不同,但所含病毒的抗原性相似,效果一樣。若需接種2劑的兒童,2劑可接種不同廠牌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安全無虞,但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內自然恢復。

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等),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

疾管署在民國107年就已宣布,國際文獻顯示,對蛋嚴重過敏者接種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機率極低,不再列為接種禁忌症。接種後要觀察30分鐘,沒有不適症狀再離開。

不能接種流感疫苗者,包含已知對疫苗的成分有過敏者和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

有以下情形者,接種需注意,包含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出生未滿6個月者,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也不予接種;先前接種流感疫苗6週內曾發生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ndrome,簡稱GBS)者,應請醫師評估;過去注射若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也不予接種。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增加抗氧化力!植物性蛋白的 4 種好處

 
3.9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蛋白質不只是每天的三大熱量來源,也是對人體很重要的營養素,不只可以幫助我們長肌肉,還能負責合成酵素、增加免疫力、維持血液正常、協助分泌荷爾蒙。

運動營養師小紅(蘇政瑜)則說,雖然蛋白質有很多的功能,但對人體來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增加肌肉或減緩肌肉的流失」,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規律的補充蛋白質是很重要的功課。

誰需要補充蛋白質?長輩、小孩、孕婦都不同!

對於一般人來說,每個人一天的蛋白質攝取量大約是 1 公克/每公斤體重;如果是 70 公斤的人,大約就要吃 70 公克的蛋白質。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發育的小朋友,就要吃比較多的量,腎臟功能比較不好的,就要少吃一點。」蘇政瑜說,而針對比較容易缺乏蛋白質的族群,他也提到

  • 發育期:1.7~2.4 公克/每公斤體重。
  • 懷孕與哺乳期:1.2 公克/每公斤體重。
  • 受傷與生病前後(例如癌症、開刀、肌少症):視症狀而定。
  • 運動員:1.5 公克/每公斤體重。

蘇政瑜說,受傷、生病的時候,要看傷口的大小,如果只是輕微的受傷,修復期很短,那就不需要補充太多,比一般人多一點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大開刀、癌症患者,可能就需要吃到一般人的 1.5 倍。

但即使是需要補充的族群,還是要看本身吸收的能力是不是足夠,會不會消化不好,再來選擇要怎麼補充。或是選擇補充蛋白補給品的時候,也可以注意是不是消化率佳的優質蛋白。

我該選植物蛋白,還是動物蛋白?

不過在選擇補充蛋白質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我該選植物蛋白,還是動物蛋白?」

「植物蛋白確實有許多好處」蘇政瑜說,因為植物蛋白相對動物蛋白來說,是零膽固醇、脂肪也比較少,比較不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相對來說確實是比較「健康養生」的選擇。但是植物蛋白要記得選擇多種植物來源,才能攝取較完整的胺基酸,也才是優質蛋白。譬如大豆、小麥、豌豆三種植物的胺基酸就可以互補不足,三種植物一起食用,就是很好的優質蛋白來源。

  1. 保護心血管:低脂肪、低熱量、零膽固醇,不易發胖,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2. 容易消化:不含乳糖,乳糖不耐症者可食用。
  3. 有抗氧化功能:含有多酚等營養素能幫助抗氧化。

蘇政瑜說,其實看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就可以發現攝取蛋白質的優先順序要怎麼選。「你可以看到順序是『豆魚蛋肉類』,所以的確有在推行說,植物蛋白質的比例要佔得比較多,動物蛋白要比較少。」

而奶類是獨立出來的營養,也長期被認為是非常健康的營養素。不過蘇政瑜也提到,牛奶的化學鏈結屬於比較難消化的部分,所以對於腸胃消化比較不好的人來說,植物蛋白也是另一個好選擇。

除了能保護心血管、容易消化這幾個好處之外,植物性蛋白也多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植化素,像是類黃酮素、有機硫化物、酚酸類、植物雌激素等,能幫助細胞抗氧化、抗發炎,避免細胞損傷造成的 DNA 突變,或是慢性發炎。

另外,同樣重量的植物蛋白質的種植面積,也會比動物蛋白質的所需的養殖面積來得小,相對來說是比較環保的選擇。

什麼時候可以補充蛋白質?

除了一天三餐可以多吃蛋白質之外,對於正在成長發育、想要增加肌肉的運動員,或是胃口不佳的肌少症長輩來說,在正餐之外如果肚子餓,或是想要補充能量,其實也可以用蛋白質來取代澱粉。

在日常飲食中,無論是用喝的蛋白粉,或是以蛋白質為基底,但成分單純、沒有過多添加物的蛋白零食,其實也滿適合長輩、小孩子跟運動員來補充熱量、能量跟蛋白質,有胃口的時候多補充,只要沒有超過一天攝取的上限,其實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參考資料

  1. Dietary intake of total, animal, and plant proteins and risk of all 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易衰老!內外兼修幫助延緩老化氧化壓力讓

 
9.4k 人追蹤
追蹤
 
落合 博子(國立醫院組織東京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醫師)


【落合 博子(國立醫院組織東京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醫師)】

「抗氧化」也是「抗老化」?

 

「活性氧」與「氧化壓力」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年紀變大之後,皮膚會因為氧化現象逐漸衰老。所謂的氧化,簡單一句話就是「身體因活性氧而生鏽了」。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吸收氧氣,但是據說其中約有二%會形成活性氧。活性氧(ROS)即所謂「活性高的氧氣」,主要意指超氧化物、過氧化氫、羥基以及單線態氧。

活性氧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能將其他物質氧化,雖然可在體內發揮擊退細菌及病毒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與許多的生活習慣病息息相關,例如皮膚斑點以及皺紋這類的皮膚老化與動脈硬化與癌症等等。不過氧化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因為想要製造出能量,供應我們身體作動,都需要燃燒營養素,也就是「氧化」。


通常人體皆具備抗氧化力,只是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弱化。因此當抗氧化力有未逮時,氧化情形失衡之後,將加速老化現象。使這類活性氧增加的主要原因,便稱作「氧化壓力」。

減少外在&內在壓力

只要我們仍然大口呼吸生活在世上,就無法排除活性氧的產生,但卻可以減少氧化壓力。其中一種氧化壓力,就是紫外線。

承前所述,紫外線會導致斑點及皺紋,不過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紫外線所產生的活性氧。這些活性氧會形成黑色素,促使細胞老化。除此之外,下述這些要因也會對皮膚形成壓力: 

【外在壓力】
紫外線、空氣汙染、過度摩擦與不當醫美處理等所造成的刺激,還有缺乏營養素、飲食不均衡、攝取過多高糖高鹽食物或是抽菸、酗酒都有影響。

【內在壓力】
疲勞、失眠、熬夜、憂鬱、焦慮以及睡眠不足等的生活作息不正常,以及來自工作場所與人際關係這方面的精神壓力。


壓力會帶給皮膚不良影響的原因十分複雜,像各種內外在的壓力,全都會在體內產生大量活性氧。

事實上已有研究證實,除了紫外線之外的氧化壓力,也可能使黑色素過度生成,而且皮膚免疫力也會下降。

所以,減少這方面的氧化壓力,當然也有助於防止皮膚老化。

下一頁公開醫師推薦:抗氧化效果強大的24種蔬果!


攝取具抗氧化效果的水果&蔬菜

想要找回抗氧化力,均衡飲食很重要,但有些食物效果抗氧化效果不錯希望大家可以找機會適度攝取。

以水果與蔬菜為例,水果像是鳳梨、木瓜、香蕉、藍莓、柳橙、葡萄、草莓、櫻桃、蘋果、奇異果、哈蜜瓜與芒果;蔬菜則推薦白蘿蔔、紅蘿蔔、花椰菜、蒜頭、洋蔥、甜椒、茄子、南瓜、菠菜、番茄、蘆筍與韭菜等等。

經檢測證實,這些食品皆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

本文摘自《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落合 博子(國立醫院組織東京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醫師)/方舟出版


原文引自:抗氧化力隨著年齡逐漸弱化!日醫推薦24種蔬果同時抗老化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蚊大作戰,選用這款防蚊劑最有效!

 
3.9k 人追蹤
追蹤
 
彭幸茹

 

出門玩被蚊子叮?晚上睡覺時開始有嗡嗡嗡的聲音來打擾了?擾人清夢的蚊子大軍,尤其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更是需要防蚊的預備!而且台灣現在露營很夯,防蚊就成為了露營者的首件大事。

 

防蚊的重要性

被蚊子叮咬後,會產生令人困擾的皮膚表面紅腫癢的情形,讓皮膚有一處一處的紅點看起來就像是紅豆冰,除了會產生讓皮膚不好看的痕跡外,最可怕的是蚊子會散播多種的傳染疾病

我們耳熟能詳的登革熱 ,就是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所造成,所以每年到了夏季,地區的衛生所都在鄰里中宣導要移除積水容器,以免讓蚊子有機會孳生。

其餘會透過蚊子傳播的傳染疾病還有日本腦炎、瘧疾、血絲蟲病,雖然後兩者在台灣已消滅,但是瘧疾在每年仍有境外感染的案例通報,血絲蟲病讓全世界 52 個國家共 8.56 億人受到威脅,持續在做預防消滅的衛生行動,所以還是不可輕忽。

最有效的防蚊劑

市面上防蚊液多種,讓民眾眼花撩亂,到底哪一種防蚊效果最好是民眾最想要知道的事,就是含有 DEET 成分的防蚊劑是官方認可最有效的,許多人對這成份有很大的誤解,認為使用了含 DEET 成份的防蚊劑會造成中樞神經症狀、心血管症狀,對皮膚、眼睛也會造成刺激等。

經過研究發現,在使用 DEET 後有出現危險情況都是因為誤食或使用不當所造成,所以只要正確安全的使用,DEET 是防蚊的第一首選。

DEET 中文名稱為「待乙妥」,又被稱為「敵避」,是一種用來驅除會叮咬人的蚊蟲不近人身的化合物,因為它會散發蚊蟲不喜歡的氣味,讓它們不想靠近人體,所以也被設計可直接用在人類的皮膚上來驅除昆蟲。

舉濃度 12%的 DEET 防蚊液為例,就適合用於兒童和成人,在進行一般戶外活動時使用,像是在公園玩耍、爬山、郊區踏青時,每次使用後的保護時間約為 4 小時。

正確使用含 DEET 成分的防蚊劑 

1. 建議挑選 DEET 濃度合宜的防蚊產品,DEET 的濃度是和驅蚊時間的長短有關,並不是濃度越高驅蚊效果越好,所以請按照需要驅蚊的時間長短來選擇使用最低濃度的產品 ; 在使用濃度上,健保署建議為:

  • 成人:不可超過 50%。
  • 兒童:低於在 15%以下。
  • 2 個月以上的嬰孩:不可高於 10%。

 

2. 要均勻噴灑到露出於衣服外的皮膚上,但是皮膚上若有傷口、發炎或濕疹等情形,使用時請避開。

3. 要用於臉部時,先將防蚊液噴在手上後再均勻塗在臉上,記得要避開眼睛、嘴巴等地方。

4. 若是長時間待在戶外時,要記得補噴防蚊液,以維持較好的驅蚊效果 ; 但是不管是成人或兒童,一天的噴灑次數仍是有限制建議的,來自加拿大衛生部的建議:

  • 2 歲以上的兒童、成人:一天內的使用次數不宜超過3次。
  • 2 歲以下的幼兒:一天只建議使用1次。
  • 6 個月以內的嬰兒不宜使用。(在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 二個月以下的幼兒不適宜用含 DEET 成分的防蚊劑。)

5. 回家後請盡快用肥皂或清水徹底清洗有噴灑或塗抹過防蚊劑的地方,以減少化學成分殘留。

文/彭幸茹 圖/彭幸茹、許嘉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我的頭好痛!」小孩常頭痛...什麼情況下應立刻就醫?小兒急診醫師解惑

 
5.6k 人追蹤
追蹤
 
信傳媒編輯部

頭痛也並不是成人才會出現的症狀,兒童與青少年的頭痛問題在兒科急診中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圖片來源/chappy@pixabay)

小孩也會頭痛? 

兒童與青少年的頭痛問題在兒科急診中是非常常見的問題。頭痛也並不是成人才會出現的症狀,其實從孩子會自我表達開始,就有可能會出現頭痛的抱怨。孩童頭痛的部位大多以左右太陽穴附近以及前額處最為常見,若是出現在後腦部的頭痛,則比較容易合併頭暈、嘔吐、視力模糊、複視等異常。一般,男孩發作的時間比女孩較早,平均約在7 -10歲左右時發作。 

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頭痛,起因多半與生活環境或課業問題造成的心理壓力,所引發生理導致的頭痛。舉個例來講,有些學生每到週五就喊頭痛,原來是要英文或數學考試。類似的頭痛持續一學期後進入寒暑假期間,頭痛問題就消失了!可見解決這種類型頭痛的靈藥就是消除或減輕孩子的壓力來源。 

為什麼會頭痛? 

想了解兒童頭痛,應先瞭解頭痛可能的發生原因。症狀輕微的疾病像是常見的感冒、發燒、咽喉扁桃腺發炎、中耳炎、鼻竇炎、蛀牙、齒齦發炎膿腫、頭皮下組織發炎膿腫、或者是頸部肌肉扭傷的情形都可以引起程度不一的頭痛問題。其他如比較嚴重的腦炎、腦膜炎、腦瘤、頭部外傷的腦出血或腦壓過高而形成的發炎反應或壓迫、水腦症等都有可能引起嚴重厲害的頭痛。 

另外,若父母一方有偏頭痛症狀時,孩童有高達3-4成左右的機會也會有偏頭痛的問題。若父母兩方都有偏頭痛,他們的孩童就有高於一半以上的機會也會有偏頭痛的毛病。這已由歐美幾個大規模的基因研究結果和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資料中可以獲得證實:偏頭痛是具有高度遺傳相關性。

兒童頭痛的重點類型

1. 急性頭痛:是指以前從來沒有過劇烈頭痛經驗,而這一次突然發生的。例如:腦膜炎、頭部外傷、顱內出血或全身性感染等等。臨床上孩童突然有發燒、頭痛再加上嘔吐的症狀,就必須迅速就診。 

2. 進行性的頭痛:當孩童的頭痛已經持續抱怨了一陣子,且頭痛的程度越來越厲害,甚至每每痛到哭或尖叫等。因為腦瘤或顱內病變引起的頭痛屬於這一類,此類型的頭痛是兒科醫師及家長最要小心注意的。 

3. 慢性頭痛:例如偏頭痛,屬於慢性陣發型的頭痛,可能伴隨有肚子痛、噁心、嘔吐的胃腸道症狀。也常常是一邊或兩邊太陽穴附近的脈動性疼痛,休息後頭痛常可獲得緩解。 

當孩子頭痛時,父母到底該怎麼辦?父母在面對兒童頭痛時,應當要多留意一些頭痛的危險的徵兆:

1. 從來不曾有過的劇烈頭痛,會讓孩童痛到哭鬧或尖叫。 

2. 頭痛合併有視力減低或其他神經學異常徵狀。例如體重減輕、身高長不高、或者頭圍越來越大。 

3. 孩童半夜睡著後會痛醒的頭痛。 

4. 早上起床時特別厲害的頭痛伴隨一早起來劇吐,或是肢體無力、痙攣。 

5. 當孩童用力解便、或用力咳嗽時就會特別痛的頭痛。 

6. 原先的頭痛突然變得嚴重,其強度並持續加重。 

7. 持續頭部一個部位的頭痛、越來越痛,痛的時間越來越久。 

8. 孩童活動力降低、嗜睡。 

當父母發現家中孩童有如上症狀時,就該迅速至兒科急診或小兒神經科門診就醫診治。因為唯有造成頭痛的原因解除了,才能有效治療頭痛的症狀。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急診醫學科小兒專任主治醫師 李逢卿,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

 

更多信傳媒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減重黃金期在六個月內!中醫師:睡眠充足是成功瘦身關鍵

 
3.9k 人追蹤
追蹤
 
王芊淩

 

從女人變成媽咪這個過程,除了身分上的轉變之外,身材也毫不留情的往橫往下持續發展。「產後減重」一直是媽媽們最關心的議題,但生完孩子後媽媽生活重心都挪到小孩身上,根本無暇照顧自己,體重還沒減下來,放而還繼續成長,中醫師說:「其實產後減重黃金期是在產後六個月內,媽媽們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睡六個小時,再配上飲食、運動才能提升代謝力。」

 

過去不少媽媽都說,生一胎胖十公斤,生兩胎胖二十公斤,九如中醫診所副院長許淳彰中醫師說:「產後減重黃金期是在『六個月內』,有時候產後盲目進補反倒成了身體負擔。生活把握以下基礎四要點,找回苗條身材。」

檢視相片

燉補小心攝取過多熱量!改變進食順序助減重

為了慰勞媽咪生產的元氣大傷,燉煮各種高熱量補品,許淳彰中醫師說:「可向中醫師諮詢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補品,但小心補過頭,反而補進過多脂肪造成體重直線飆升。」

日常飲食從改變進食順序先開始,先喝湯,再吃蔬菜和蛋白質,像是蛋.魚.雞.豆類為佳,最後再吃澱粉類。可避免攝取過多熱量,也能兼顧營養與胃腸。醫師提醒各項營養素都必須均衡攝取。

每日至少睡六小時幫助新陳代謝!小憩10-20分鐘也有幫助

當媽媽之後的睡眠時間通常是零碎的,許淳彰中醫師建議:「盡量調整一天睡眠總時數能達到6小時,即使小憩10-20分鐘也有幫助。」若身體無法充分休息,會導致代謝下降,大大影響瘦身成效,也會連帶影響到寶寶的奶量哦。

檢視相片

產後第二個月可進行20-30分鐘有氧運動

產後一個月內,許淳彰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這段期間可以平躺做些簡單的捲腹或抬腿,幫助瘦小腹、子宮收縮。

產後第二個月,可以開始進行20-30分鐘的有氧運動,建議一週2-3天。有空的時候練習深蹲、棒式等訓練肌力,不但提升代謝,也能幫助強化骨盆底肌。

適度調理補氣血!幫助媽媽恢復身體狀態

生產會造成媽咪們氣虛血虛,產後的子宮復舊、哺乳量都是媽媽要面對的課題,此時藉由中醫師的體質診斷、對症下補藥就能事半功倍。許淳彰中醫師說:「依照各媽咪狀況調配,包含排惡露、補氣血、增加乳量,或是哺乳後期順利退奶的藥方,有助於媽媽們無副作用的迅速拾回健康。」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孕媽咪缺維生素D 國健署曝2招改善

 

▲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

台北市 / 洪立文 綜合報導

孕媽咪的營養狀態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約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準媽咪,要適度日曬並且注意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讓媽媽寶寶身體都健康。

孕媽咪應適當日曬+飲食 補充維生素D

根據國健署105-108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台灣15-49歲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7.8%(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定義為缺乏),另106-108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發現,20歲以上懷孕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0.3%。

如果從維生素D飲食的攝取量看,約有7成5到8成的孕婦未達建議攝取量,而其中每日不曾或很少(時間不到20分鐘)曝曬日光的孕婦比率就達6成,日照不足的情形高。國健署鼓勵所有孕媽咪要有適當的日曬,而且在日常飲食攝取,能夠特別注意維生素D食物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D不二法門 日曬搭配飲食

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攝取足夠維生素D,並搭配適度活動及日曬,讓胎兒可以正常生長及骨骼正常發育。國健署也提供2方式告訴懷孕媽媽如何攝取適當的維生素D:

1. 適度日曬:維生素D主要經由陽光照射於皮膚產生,而適度的日曬是人體重要的維生素D來源。建議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接受曝曬,但應避開日光直射時段,建議於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階段,不要擦防曬乳,大約曬太陽10到20分鐘,身體即可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

2. 攝取含維生素D的食物:依「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微克,建議可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雞蛋及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等,有助於達到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均衡飲食中充足的維生素D攝取,還需要搭配飲食中有充足的鈣攝取,才能支持骨骼健康。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 國健署:補充鈣同時曬太陽才是吸收關鍵

 
17.4k 人追蹤
追蹤
 
新頭殼newtalk |曾郡秋 綜合報導
 
國健署表示,國內普遍有3成以上的孕婦,缺乏維生素D。   圖:取自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粉絲團臉書

[新頭殼newtalk] 因為亞洲人普遍重視防曬,據民健康署105-108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孕婦有將8成孕婦的飲食攝取裡,維生素D未達建議攝取量,而每日不曾或很少(時間不到20分鐘)曝曬日光的孕婦比率就達6成!維生素D是胎兒和媽媽維持骨胳正常成長的重要養分,國民健康署指出,孕婦只要多曬太陽,注意魚蛋奶富含維生素D的飲食攝影,孕程中媽媽寶寶就會都健康。

據國民健康署105-108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7.8%(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定義為缺乏),其中,20歲以上懷孕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0.3%!若維生素D飲食的攝取量看,約有7成5到8成的孕婦未達建議攝取量,而其中每日不曾或很少(時間不到20分鐘)曝曬日光的孕婦比率就達6成,日照不足情形高。專家鼓勵所有孕媽咪要有適當的日曬,而且在日常飲食攝取,能夠特別注意維生素D食物的攝取。

孕婦可透過兩個方法增加維生素D:就是日曬加飲食。專家指出,有兩種方法可讓維生素D攝取量達標:

1 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曬太陽:

適度日曬但又不想曬的頭昏眼花,可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階段,但要注意:不要擦防曬乳,大約曬太陽10到20分鐘,身體即可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

2  多吃魚、雞蛋、富含維生素D的奶製品: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雞蛋及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等,有助於達到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攝取,還需要搭配飲食中有充足的鈣攝取,才能讓骨骼健康。務必要諮詢營養師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

更多新頭殼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喝「葡萄糖水」可利尿? 食藥署警告恐餵出兩大問題

 
2.5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有些網路偏方或謠言,可得謹慎為上!近來網路就流傳「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以利尿」的說法,也有不少新手爸媽被家中長輩建議給嬰兒喝葡萄糖水利尿,食藥署就在食藥署闢謠專區中強調,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於蛀牙。

食藥署指出,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給予少許的葡萄糖水,一旦症狀消失後就不需再餵食葡萄糖水,即使嬰幼兒哭鬧也不建議使用,仍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

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食藥署進一步點出潛藏問題,因為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

食藥署提醒,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份的來源首選是奶水,而非純水或葡萄糖水,攝取過多葡萄糖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法國診斷流感、回台卻確診新冠肺炎! 20多歲女同班機匡列32人

「偽標MIT口罩」查無國家隊 國產口罩強制標示2周內上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枕宣稱可顧頭型 暗藏窒息危機

吳烈安 張春峰 報導  / 台中市

除了嬰兒床暗藏危機,小孩睡覺的姿勢也可能存在危險,包括枕頭,市面上有號稱能讓頭型睡得漂亮的專用枕、側睡枕或趴睡枕等,但醫生認為,嬰兒根本不應該使用枕頭,因為就算是再透氣的枕頭,還是有窒息的風險,另外小嬰兒標準的睡姿,就是仰睡,醫生建議,如果想顧頭型,就等到小孩清醒時間,再讓他趴著,比較安全。

小朋友躺在嬰兒床的枕頭上,不少家長都會替小寶貝,準備專用的小枕頭,除了傳統的棉花材質,市面上甚至還有乳膠枕水枕,造型用途都很多元,業者說:「防止他(小孩)那個駝背的部分。」

另外還有些枕頭,專門做來訓練小朋友側睡或趴睡,希望能讓頭型睡得更漂亮,但醫師認為,小嬰兒根本不應該使用枕頭,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徐仲庭說:「再有透氣的材質,其實只要小朋友一轉過來,一個壓力壓下去,其實大部分的小朋友,還是沒有辦法呼吸的。」

趴睡或側睡在枕頭上,都會被悶住,醫師實際拿道具測試,小嬰兒脊椎和頭之間,還沒有發育完全,就算是仰躺在枕頭上,還是會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窒息,因此最安全的睡姿,就是仰睡在床墊上,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徐仲庭說:「小朋友睡覺的時候,當然就是要維持平躺的姿勢,然後特別注意一下就是,床面要特別緊實,不可以有其他的東西,然後建議不要用枕頭。」

如果想要顧頭型,醫師建議,小嬰兒沒睡覺清醒時再讓他趴,可以減少整天躺著的姿勢,但要注意床墊的材質不要太軟,以免不注意時,小孩臉埋入床墊中無法呼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喝葡萄糖水可以利尿?食藥署:無用還可能蛀牙

 

▲ (資料照)

台北市 / 洪立文 綜合報導

近來網路流傳「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以利尿」的說法,也有不少新手爸媽被家中長輩建議給嬰兒喝葡萄糖水利尿。食藥署指出,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可能會導致蛀牙。

葡萄糖不能利尿 還可能會蛀牙

「新生兒可以喝葡萄糖水嗎」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食藥署指出,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給予少許的葡萄糖水,一旦症狀消失後就不需再餵食葡萄糖水,即使嬰幼兒哭鬧也不建議使用,仍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

食藥署說明,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

寶寶以喝奶水為主 葡萄糖水恐增負擔

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份的來源首選是奶水,而非純水或葡萄糖水,攝取過多葡萄糖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食藥署表示,寶寶水份占身體體重的比例約為80%,體內多餘的水份會經由腎臟排出成為尿液,但一歲以下寶寶的腎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無法排出過多的水份。

沒事多喝水反而對寶寶的腎臟來說只是一種負擔,主要也是因為攝取太多水份,腎臟無法排出體內過多水份,水份積聚在血液中,導致血中納離子濃度被稀釋,造成低血鈉,引起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這也是為什麼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特別喝水。

食藥署指出,母乳約90%的成份是水,配方奶粉會標示沖泡比例,水份占87%,奶粉占13%,因此不論是哺餵母乳或是配方奶,只要每日總奶量攝取足夠,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份,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

觀察寶寶體重依曲線在成長,每天小便量也適量(約每日六到八次),小便顏色呈淡黃色,即表示寶寶身體的水份已足夠,不需要刻意的勉強寶寶喝水了,除非寶寶因為發燒或特殊情形,擔心會有脫水的疑慮,則可適時補充水份。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新手爸媽快看!北市育兒津貼當月申請當月領
嬰兒枕宣稱可顧頭型 暗藏窒息危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食養長壽奶奶 教你這樣吃打造好孕體質

 
 
 
 
 
URL
瀏覽數12,393收藏3
日本食養長壽奶奶 教你這樣吃打造好孕體質
女性的子宮是生命的泉源,每個孩子都是在此受到母親溫柔悉心呵護,而要平安生下健康的孩子,子宮的照護便不可輕忽,然而因為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的關係,現代女性的子宮冷得跟冰箱一樣,而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和不孕症也都因子宮的問題而起,顯示子宮大亂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白帶!

日本食養專家若杉友子奶奶,曾經幫助許多女性打造好孕體質並且順利產下健康寶寶,在《顧好子宮,女人才美麗》書中表示,食物是毒也是藥,要想解決婦科病痛、順利懷孕,就要從認識食物的陰陽開始,用食養溫暖子宮、淨化血液。

稻米製造孩子、家庭和國家

長壽國之稱的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以米飯為主食,相傳稻米是「精」,與孩子的「子」形成「精子」。由於吃飯時身體會發熱,使體溫變成常溫,讓澱粉製造的血液會下移至腰部,暖和生殖器官,促進發育成長,因此男性與女性的精力都會變得很強。

豆味噌 一湯一菜的飲食

米飯和鹽份能讓身體產生發熱現象,製造出好血液,活化免疫力和抵抗力 ,一旦減少鹽分攝取,身體和子宮的生命力便會逐漸衰退!

一般味噌乃是用米麴和天然鹽醃漬黃豆,使黃豆發酵分解出胺基酸,既是食物也是藥物,有助增加腸道內的乳酸菌和益菌,而 豆味噌不加米麴,因此鹽分又比一般味噌來的多,屬於極陽性的調味料。

注意:白味噌,麴的用量是黃豆的兩倍,屬於極陰性調味料,想要懷孕最好別碰!

醃梅除三毒

醃了多年的梅對身體更好,可以除三毒。

第一毒是「食毒」,抑制腸道內的異常發酵菌和壞菌增生。
第二毒是「血毒」,淨化因吃肉、過多醣類而弄髒的血液。
第三毒是「水毒」,出外容易水土不服,因此古時將此當作治療的萬能藥

資料來源:《顧好子宮,女人才美麗》
作者:若杉友子
出版社:平安叢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懷孕更輕鬆、寶寶更健康!8大孕期運動須知

 
 
 
 
 
URL
瀏覽數33,482收藏2
讓懷孕更輕鬆、寶寶更健康!8大孕期運動須知
【早安健康/柳知沅(韓國未來小兒婦產科院長)】

懷孕與運動
懷孕期間,除了體重增加外,生理上也會出現很多變化,隨著身體的變化,行為舉止都需小心並做些適當改變。運動是健康生活的必須條件,為了維持健康,每天都應該認真做運動,但因懷孕的關係,需要停止嗎?事實上對於孕婦而言,運動是絕對必須做的。只要在每個階段遵守注意事項,並視情況調整運動強度,就可安然度過懷孕時光。

孕婦如何進行安全的運動? 
 


降低運動強度
孕婦在生理上會出現與胎兒發育相關的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激烈的運動有可能導致子宮瞬間收縮,並使負荷日益變重的心臟承受更大負擔。因此在孕期需降低運動強度,以不會感到疲憊為原則。

確實做好暖身運動與結束時的伸展運動
雖然心臟只有一個,卻需為了提供自己與胎兒兩個人足夠的血液,而日夜不停地忙碌。突然開始做運動時,有可能加大心臟的負荷,因此,運動前需做好暖身運動,才不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的負擔。為了慢慢舒緩僵硬的肌肉,運動結束時也記得要做伸展操。

以多段式、短時間進行為原則
3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可能增加肌肉的疲勞度,導致因子宮胎盤血流障礙而發生子宮收縮的危險。運動過程中,需要有充分休息的時間。

補充足夠的水分
水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流量。運動後,比起馬上喝下大量的水,一點一點地慢慢攝取會更好。孕婦必須充分補充運動前後流失掉的水分。

肚子疼痛時就需停止運動
懷孕期間做運動時,最重要的注意事項之一,就是感到肚子疼痛時,必須馬上停止運動。肚子疼痛與子宮收縮間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運動不正確會對子宮胎盤循環造成不良的影響,當運動過度時,就會有反應。如果發現肚子疼痛情形時,就需馬上停止。

避免跌倒
從肚子逐漸大起來的懷孕中後期起,孕婦會出現平衡感與注意力減弱的情況。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或有可能導致腳踝受傷,需格外小心。運動時也要留意腳邊是否有障礙物或地板凹凸情況。從懷孕後半期起,全身關節會出現變鬆弛的症狀,為了避免對關節用力過度,最好調整運動強度。
 
穿著適合的鞋子與衣服
比起緊身的運動服,穿著通風良好的舒適衣著或連身衣比較好。為了避免用來支撐日益沉重的肚子的膝蓋與腳踝關節會有過大的負荷,需選擇足以緩衝這種負荷的鞋子。

參加孕婦運動講座
孕婦運動講座是針對孕婦體內產生的血液動力學變化與體力耗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理解。以參加「孕婦瑜伽」、「孕婦游泳」、「孕婦水上增氧健身操」等孕婦運動講座為宜。這些課程中會教導孕婦做適當的運動,而且與其他孕婦一起做,還能與伙伴交流,得到心靈上的鼓勵,並更進一層認識與體會懷孕的狀態。

運動對胎兒會造成哪些影響?

降低新生兒猝死率
依照臨床實驗研究報告顯示,與不做運動的孕婦相較之下,每個星期做三次以上有氧運動的孕婦,所誕生的新生兒呼吸適應力更佳,也可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發生率。在孕期從事適度的運動,可使母親與胎兒更加健康,是有助於順利生產的最佳營養劑。孕婦並不一定要在所有的運動裝備都齊全的狀況下才做運動,平常生活當中隨時做伸展操,多走一點路,多活動一點,利用空閒時間動一動,就可做好自我身體管控,輕鬆度過妊娠期。

TIP | 做運動的效果
1. 有助於管控體重。
2. 預防妊娠糖尿病。
3. 預防胎兒的體重過重。
4. 藉由強化腰部肌肉來舒緩腰痛。
5. 幫助睡眠。
6. 抒解壓力,轉換心情。
7. 消除浮腫。
8. 強化肌力以幫助生產更順利。
9. 幫助改善便秘。
10. 幫助產後復原。

視個人情況做運動
孕婦的身體狀態因人而異,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情況。因此,最好是與婦產科主治醫師商量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因為有些孕婦可能不適合做運動,運動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胎兒處於不穩定狀態,又加上體內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孕婦會很難承受,需限制運動。

不能做運動的孕婦

罹患妊娠毒血症的孕婦
妊娠毒血症會因非正常的血壓上升而出現全身血管內壁細胞的異常反應。運動會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因此,當罹患妊娠毒血症時,不運動反而對胎兒與孕婦較好。

多胞胎孕婦
比起懷一胞胎,懷多胞胎的孕婦需要提供更多的血量給胎盤與胎兒,因此孕婦的心血管負荷相當大。但有氧運動只會加重孕婦的心血管負荷。若是多胞胎孕婦,在運動前必須與婦產科主治醫師商量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狀況的運動。

爬樓梯的真相
為了順利在預產期內生產,有些孕婦會選擇爬樓梯,但這只會加重腳踝的負荷,搞不好,還有可
能導致腳踝、膝蓋、腰部等的受傷。慢慢爬一兩樓倒是沒關係,但爬四樓以上,就有可能造成負
荷。下樓時更需小心,因下樓梯比爬樓梯更辛苦。

有疑似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症狀的孕婦
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的原因有很多,當發現有疑似生長遲滯症狀時,有氧運動會使情況更為惡化。因此,必須先與主治醫師商量後,再確定能否做運動。

罹患嚴重心臟疾病的孕婦
罹患嚴重心臟疾病的孕婦,其心臟的負荷已超重了。如果再運動,會導致體內血流動力學發生急遽變化,有可能對心臟造成不良的影響。

前置胎盤的孕婦
前置胎盤是指胎盤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運動會促使子宮進行收縮,令胎盤更加不穩定。所以有前
置胎盤現象的孕婦,應盡量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

陰道出血的孕婦
如果在懷孕初期發現有著床出血或先兆性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現象時,或懷孕中後期出現陰道出血現象時,都應盡量避免運動。運動是導致陰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因為會使出血的現象惡化,在陰道出血症狀趨緩前,應盡量避免過度運動。

有早期陣痛或子宮頸變短而正接受治療的孕婦
因為出現早期陣痛或子宮頸長度變短現象而正在接受治療的孕婦,也要盡量避免運動,運動會刺激子宮,導致病情惡化。


TIP | 各個孕期的運動
● 第一孕期
這是個害喜、不安、疲勞、情緒敏感的時期,比起積極的運動,更建議做些能使情緒安定、心情轉好的簡單運動。
-低強度徒手體操
-慢走15∼30分鐘

● 第二孕期
肚子雖然微凸,但情緒穩定。體重若沒有突然增加很多時,做輕鬆的運動,更能讓每一天的心情都保持良好。母親的心臟與肺部變得堅強時,肚子裡的胎兒也會變得更健康。
-微拉腹部或不壓腹部的有氧運動
-水上增氧健身操
-快走30∼40分鐘

● 第三孕期
因肚子逐漸變大,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會壓到肚子,肚子好像要掉下去似的。每天早晚時間,手腳易出現浮腫現象,腰部會感到疼痛,骨盆會呈歪斜等狀況。建議做可伸展僵硬身體、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浮腫現象的運動。
-瑜伽
-慢走30∼40分鐘


書摘,《懷孕生產最重要的大小事百科:婦產科醫師寫給新手父母,從孕前到產後的疑難雜症全解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酒、生魚片…中醫師解答:準媽媽這些食物真的別碰

 
9.4k 人追蹤
追蹤
 
蔡仁妤中醫師
檢視相片


【蔡仁妤中醫師】

懷孕時的飲食禁忌

 

 

新手媽媽們在懷孕後,大多很小心翼翼,深怕吃到的東西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

 

 

很多婦女在懷孕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問:「醫師,我有什麼是不能吃的?」新手媽媽們在孕後,大多很小心翼翼,深怕吃到的東西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不過,懷孕都這麼辛苦了,如果吃個東西也要提心吊膽,好像也是很難受呢。

 

 

我通常建議媽媽一旦確定受孕後,就要先了解哪些食物是絕對不能吃的,哪些可以少量食用,還有哪些是能放心吃的,這樣在食物選擇上,就不用常常擔心受怕了!

 

 

♥ 必須淺嘗即止的食物

 

 

1. 含咖啡因飲品

 

 

很多媽媽跟我說,懷孕前每天早上都要一杯咖啡提神,孕期最難受的就是戒咖啡,我都會回她們說:「等一下看診結束,就去喝一杯中杯美式或大杯拿鐵犒賞自己吧!」

 

 

近幾年的研究顯示,低量的咖啡因並不會對胎兒有所影響,隔幾天一杯美式或拿鐵是很安全的。不過,因為胎兒體內沒有代謝咖啡因的酵素,如果過量攝取咖啡因,還是有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那麼多少算多呢?研究顯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大於300 毫克時,各種孕期風險,會隨著咖啡因增加而提升,有可能會造成胎兒體重過輕、生長不良及流產等問題。

 

 

所以建議媽媽,孕期咖啡因攝取以每日200 毫克為上限。市面上咖啡及茶的咖啡因含量差異非常大,所以每日都會喝咖啡或茶的媽媽,在喝之前,最好先了解飲料中咖啡因的含量。如果是偶爾嘴饞才喝的,則不用太在意。

 

 

 

檢視相片
 
咖啡

 

2. 內臟類食物

 

 

內臟類食物,如鴨肝、鵝肝、雞胗、雞心、豬腎(腰子)等富含維生素A與B12,還有銅,適量攝取對媽媽及寶寶是有益的,但若攝取過量,會對寶寶造成肝毒性。建議媽媽一周不要食用內臟類食物超過一次。

 

 

懷孕也能享受美食,但有些食物真的是禁忌!下一頁中醫師公開解答

 

 

♥ 必須完全忌口的食物

 

 

1. 酒精

 

 

酒精會從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損傷其神經系統,而中樞神經系統的破壞是不可逆的,一旦受到傷害,便會造成一輩子的遺憾。主要症狀包括:生長遲緩、學習障礙、過動、聽力障礙等等,也會對五官的發育造成影響,媽媽不可不注意,酒類千萬要忌口。

 

 

2. 生食類

 

 

生食類食物包括:生魚片、生蠔、生肉、生雞蛋、生水。

 

 

生食類食物如果不夠新鮮、沒有處理乾淨,可能會因此感染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腸胃炎菌種,嚴重時會導致大量脫水及電解質失衡,而需要終止妊娠。此外,未煮熟的蛋白質易引起過敏,所以,媽媽最好所有食物都煮熟食用。

 

 

 

沒有煮熟的蛋,如溫泉蛋、早餐中的半熟炒蛋、蛋沙拉及甜點中的生蛋(如提拉米蘇),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的部分,因其可能有沙門氏菌,孕媽咪最好避免食用。

 

 

3. 重金屬含量高的魚類

 

 

美國FDA 提出幾種高重金屬含量的深海魚,建議孕婦避免食用,分別是旗魚(sword fish)、鯊魚(shark)、鯖魚(king mackerel)、馬頭魚(tilefish)和鮪魚(bigeye tuna)、馬林魚(marlin)。這些魚類中含有較多的汞,可以穿透胎盤,影響胎兒的神經發育。

 

 

檢視相片
 
醫師小叮嚀

 

4. 罐頭肝醬與肉醬(Pâté)

 

 

罐頭肝醬與肉醬容易含有李斯特菌,孕婦如果感染可能會導致流產。72°C以上溫度可以將李斯特菌殺死,如果要食用罐頭,必須煮熟後再吃。

 

 

♥ 藥物必須諮詢醫師後服用

 

 

各類的西藥、中藥,都必須詢問過醫師後再服用。

 

 

懷孕常覺得好熱,可以吃冰解渴嗎?下一頁中醫師解答

 

 

♥ 其他食物Q&A

 

 

Q1. 孕婦能不能吃「冰」的食物?

 

 

孕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媽媽常有身體燥熱、口渴的感覺,有人跟我說,她連冬天都好想喝冰的!到底冰的飲料或食物,對孕媽咪和寶寶有什麼影響呢?

 

 

想吃冰,是體質失衡的警訊

 

 

孕期特殊的燥熱感,部分是來自於代謝的增加,也有部分是由於孕吐、睡眠不好、食慾不振、便祕造成的。

 

 

「孕吐」時因為吐出許多水分,體內陰液耗損,陰不足則陽過旺,陽過旺則生熱、口渴,所以很多媽媽孕吐時特別喜歡含冰塊,藉由它較低的溫度來緩解燥熱感。

 

 

「睡眠不足」同樣會耗損體內的肝陰、腎陰,所以睡不好的媽媽常常有虛性亢奮、晚上口渴、燥熱的感覺。

 

 

 

「食慾不振」的燥熱,則是與氣血不足有關。因為氣血不足,心臟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做更多的工作,去維持住氣血供給,所以身體便容易產生燥熱的感覺。

 

 

如果孕媽咪身體常感覺燥熱,很想吃冰,我通常會看看患者是否有孕吐、睡眠不好、食慾不振,或是宿便、宿食的問題。如果有,將這些問題處理好,就可以緩解她們燥熱的感覺,不再那麼想吃冰了。

 

 

冰品只有短暫的涼快作用

 

 

相信大家一定有體會過,冰的飲料喝下肚,雖然暫時覺得暢快舒服,不過一會兒,燥熱的感覺又回來了,甚至覺得更渴。

 

 

那是因為喝下冰飲後,脾胃陽氣受到抑制,影響其水分吸收利用的功能,所以喝完可能會覺得更渴。

 

 

脾胃不好的媽媽要避免冰品

 

 

冰品下肚,首當其衝就是「脾胃」。人是恆溫的動物,為了抵擋冰品的寒氣,就需要能量來中和其寒性。如果媽媽本身脾胃較弱,常常有腸胃道的症狀,如脹氣、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便祕等,再吃過多的冰品,就會使脾胃機能雪上加霜,不舒服的症狀加重。

 

 

孕前體寒的媽媽少吃

 

 

很多媽媽在孕前是屬於寒性的體質,容易手腳冰冷、經痛等,雖然體質偏寒,但在孕期仍會有燥熱的感覺(燥熱是代謝增加造成的,並非真正體質變熱),也應該儘量避免吃冰的,以防影響肝、脾、腎功能,造成產後體質更加虛寒的狀況。

 

 

 

吃冰品三訣竅

 

 

如果孕期在夏天,真的想吃喝點冰飲,請把握以下原則,才不容易傷身。

 

 

① 淺嘗不過量:一次淺嘗幾口,避免大量造成身體負擔。

 

② 含口中三秒鐘:喝入口中不要馬上吞下去,先含一含,讓冰飲進入腸胃時的溫度高一點。

 

③ 飯後一小時食用:避免空腹或是邊吃飯邊配冰飲。

 

 

民間傳說懷孕吃薏仁會流產?下一頁中醫師解說:3種狀況避免服用

 

 

 

Q2. 吃薏仁會導致流產嗎?

 

 

薏仁是中藥的一種,也是民間常用食材,四神湯、綠豆薏仁、薏仁漿等,都可看到它的蹤影。我常常接到媽媽們緊張的詢問,不小心吃到薏仁,會不會影響胎兒?

 

 

薏仁性微寒,味甘淡,有健脾去濕、利水消腫、清熱排膿等功效,有些古籍中記載孕婦不宜食用,因顧忌其「偏寒」的藥性對寶寶不好,或是擔心其「利水」的功能會使羊水量減少。

 

 

其實,薏仁藥性仍偏平和,一般正常體質的媽媽偶爾食用,並無影響,不過,請不要一次大量食用(超過兩200 克);而孕婦若有以下幾種狀況,則建議避免服用薏仁:

 

 

① 懷孕未滿三個月。

 

② 懷孕滿三個月但常常有腹痛、胎動不安或出血症狀者。

 

③ 羊水過少的人。

 

 

如果沒有以上的狀況,偶爾喝喝薏仁漿、吃點四神湯,是沒有問題的喔!(四神湯記得要先詢問是否有加米酒,若有還是要避免食用。)

 

 

本文摘自《養胎瘦孕小Case!》/蔡仁妤中醫師/幸福文化

 

 


原文引自:孕婦能不能吃冰?喝咖啡可以嗎?中醫師親解懷孕飲食宜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掉7個壞習慣,提升妳的好孕力

 
 
 
 
 
URL
瀏覽數10,593收藏1
改掉7個壞習慣,提升妳的好孕力
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的問題。結婚多年卻「做人」不成,讓許多夫婦飽受困擾。

《赤ちゃんがほしい! 不妊症を治すためのテキストブック》(暫譯:想要寶寶!治療不孕症的教科書)作者澤田喜彰醫師,擁有40年治療不孕症的經驗。他表示,人類本來就是ㄧ個難以致孕、繁殖的物種,再加上不良的生活形態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以下為澤田喜彰提出招來不孕的 7大NG習慣。

1.少走路
過條街的便利商店也要驅車前往?還是看到樓梯就打退堂鼓,立刻按下電梯按鈕呢?澤田喜彰指出, 少行走,下半身的機能退化,子宮自然不發達。建議每天至少走5公里,或快走1萬步。

2.不運動
澤田喜彰表示,隨著各種電器產品的發達,與過去相比, 現代女性活動身體的機會大幅減少,導致子宮機能低下、發育不建全

若沒有時間運動的話,不妨在上班空檔或做家事時,深蹲膝蓋、用腳尖站立等等,舒展筋骨、強化體力。

3.熬夜
生活周遭充滿了電視、手機等各種誘惑,一不小心就玩到深夜而渾然不知。即使想就寢,腦部因受到螢幕光線變得興奮,導致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澤田喜彰建議, 晚上10~11點上床就寢,幫助身體製造出健康的卵子

4.飲食生活紊亂
妳常常不吃早餐、愛吃宵夜、吸菸或過量飲酒嗎?這些行為讓妳不自覺吃進過多的熱量,不但健康亮起紅燈,體重過重也會招來不孕。

澤田喜彰表示,在腦的命令下,卵巢分泌大量雌激素,隨著血液的運輸傳達到間腦刺激排卵。然而 過胖卻使得重要的傳令角色-雌激素堆積在脂肪中,造成排卵不易

5.過度節食
嚴苛的減肥方式也是阻礙好孕力的兇手!澤田喜彰提醒, 長期營養不均衡會破壞身體機能,導致月經不調、排卵不規律,甚至提早閉經

6.愛穿緊身衣物
讓身體曲線看起來凹凸有致的緊身褲、束身內衣是愛美女孩衣櫃裡的必備單品吧!但是 過緊的衣物會使得血液循環變差,無法順利將血液輸送到子宮及卵巢,導致其機能衰退

7.放任生理不順
月經是反映女性妊娠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即使現今醫療進步,解決不孕問題的技術也日新月異,隨著狀況不同,耗費的金額不ㄧ,也非百分之百有效,對於不少人是ㄧ個沈重的負擔。從日常中愛護自己的子宮,當生理產生異狀時,請立刻尋求專業的協助。


除了女性外,男性也應注意上述幾個要點,保暖身體、活動下半身、攝取足夠的營養,一同打造健康的好孕體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熬夜時,這4點一定要做,才不會傷身體

 
 
 
 
 
URL
瀏覽數12,664收藏4
熬夜時,這4點一定要做,才不會傷身體

晚上11點之前就寢,對你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嗎?熬夜是多數現代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不外乎因為工作忙、應酬多,睡覺時間就被壓縮了。但醫師建議的11點以前睡覺,做不到,該怎麼辦?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告訴你該如何「迎戰」熬夜,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1. 先補眠
若是今天已有挑燈夜戰的打算,那麼先在白天補眠1到2個小時,可以先補上一些睡眠需求量,身體存在每天的基本睡眠需求時間,若是熬夜到疲勞過度,此時即便喝咖啡,也無法達到提神效果。

2. 宵夜這樣吃

牛奶

熬夜的時候一定會感到飢腸轆轆,此時應選擇少量澱粉,並且只吃五分飽。由於過量的澱粉攝取會帶給消化系統負擔,讓人感到昏沉更想睡;但是量的澱粉也具有提振精神、提供能量給大腦的作用,所以份量掌握很重要,可以少量澱粉搭配蛋白質像是豆漿、牛奶,充飢之外還能帶來活力。

3. 咖啡喝對時

咖啡

咖啡及提神飲料中含有的咖啡因是提神好幫手,但依據每個人的代謝狀況不同,咖啡因在體內產生作用的時間至少需要在進食後1小時。所以如果已有熬夜打算,可以早一點喝下咖啡,也避免在工作結束想休息的時候,反而因為咖啡因的亢奮作用而睡不著。

4. 適時休息動一動
長時間釘著電腦或書本,會讓眼睛乾澀更疲勞,盡量每30分鐘轉移視線一會,閉上眼轉轉眼珠,讓眼睛有休息的機會;而持續的敲打鍵盤使用滑鼠也會讓手腕感到不適,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活動一下,拉拉筋伸展一下,放鬆緊繃的肌肉。

資料來源:《代謝好,加倍瘦》

作者:黃惠如、林貞岑、 楊心怡等
出版社:天下雜誌

 

雞胸肉、大蒜,助你消除疲勞

 

  

早安健康

黑木耳雖然沒有吸引人的外表,但是內在卻富含各種驚人的營養素,像是它的維生素B2含量,是米、麵和大白菜的10倍,含量也是肉類的30~70倍,鐵質更是肉類的100倍之多!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一天可攝取多少咖啡因

 
217 人追蹤
追蹤
 
琪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根據最新的醫學期刊BMJ的研究,孕婦一天應該要攝取更少的咖啡因,因為對胎兒而言,咖啡因的量並沒有多與少的差別,因此懷孕中的婦女應該完全戒除咖啡因的攝取。

但是,根據現今的婦產科醫學指南指出,以及美國婦產科學院實踐活動副校長扎恩(Dr. Christopher Zahn)表示,目前孕婦不需要多做改變,只要喝咖啡因一天少於200毫克,大概一天兩杯即溶咖啡的量,對胎兒都沒有影響。

在這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咖啡因可能會導致流產、新生兒體重過低、兒童期體重過重等結果,但對於早產似乎沒有影響。這篇研究的作者,雷克雅維克大學的精神科學教授傑克·詹姆斯(Jack James)表示現行要求孕婦一天喝咖啡因的量少於200mg的規定應該要立即更動,他認為應該量要更少。

不過,詹姆斯教授的看法並沒有得到廣大的迴響,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認為詹姆斯的證據只是觀察性的證據,沒有嚴格證據,並不正確。

 

許多學者都認為要孕婦一天攝取少於200毫克甚至完全不攝入咖啡因完全不可能,孕婦很容易就超過,除非很努力測量一天攝入的量。

舉例來說,星巴克一杯16盎司的研磨咖啡就含有360毫克的咖啡因,而14盎司中杯的普通鄧肯咖啡則為也有210毫克的咖啡因含量。一杯無咖啡因的咖啡也有9到14毫克的咖啡因含量。

除了咖啡以外,很多食物都含有咖啡因,像是茶葉、運動飲料以及巧克力。這讓孕婦除了咖啡以外,很難不攝取過量的咖啡因。例如一杯可口可樂含有34毫克的咖啡因,健怡可樂的咖啡因含量更高,一瓶12盎司的健怡可樂含有46毫克咖啡因。連巧克力棒Snickers都含有咖啡因。

另外,因為孕婦要排除身體內的咖啡因的速度又比其他人慢一些,加上孕婦如果為了完全為了戒除咖啡因,而拒絕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可能反而導致營養失調,損害自己與胎兒的健康。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2020/08/24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果薯條當正餐 罹患妊娠糖尿病

 
10.2k 人追蹤
追蹤
 

台中一名38歲蘇小姐,懷孕初期孕吐不適,多以水果當正餐,早餐常吃薯條、漢堡,三餐多外食,罹患妊娠糖尿病,配合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終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寶寶生長速度恢復正常。(寇世菁報導)

 

台中市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主任表示,問診發現,38歲蘇小姐的父親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此外還包含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前一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前BMI值大於24以上或曾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以及多囊性卵巢症病史,也都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蘇小姐因為懷孕初期孕吐嚴重,沒有食慾,都以水果替代蔬菜,甚至常吃薯條漢堡等外食,加上自以為喝蜂蜜水,可以讓寶寶皮膚變好,結果血糖飆升,懷孕24周,寶寶體重提前兩週。幸好蘇小姐配合醫師、營養師及糖尿病衛教師建議,開始紀錄飲食日記,每天自主監測血糖最少4次以上,例如:一次空腹加三餐飯後2小時,這才驚覺飯後2小時血糖值常常飆高到170 mg/dL,林瑋涵主任分析,其實水果含糖量和升糖指數都很高,容易引起高血糖、肥胖等問題;而蔬菜富含維生素A、鉀及鐵等營養成分,糖分較低,兩者的營養並不能互相取代。此外早餐也可以吃低升糖指數及高膳食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取代薯條、漢堡等食物。

 

蘇小姐認真注意三餐的糖分攝取,戒掉含糖飲料(如蜂蜜水、果汁等等),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終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寶寶的生長速度也恢復正常。

 

醫師指出,如果妊娠糖尿病控制不佳,將會對母體與胎兒產生負面影響,包括羊水過多、胎兒發育異常、巨嬰、胎死腹中、新生兒出生後有低血糖的情形等,不可不慎。

 

林瑋涵呼籲,妊娠糖尿病大多可以用飲食、運動控制,雖然糖尿病通常會隨著妊娠結束而恢復正常,但產後必須要定期追蹤血糖變化,建議在產後6到12週回診檢查血糖,評估後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之後每隔三年也要追蹤一次,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定期追蹤才能避免演變成真正的糖尿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愛吃薯條、水果當蔬菜 恐引妊娠糖尿病

 
2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台中烏日一名38歲蘇小姐初產婦,懷孕初期由於孕吐不適,多以水果代替正餐,以為水果就可以取代蔬菜;早餐常常吃薯條、漢堡,三餐多以外食或速食為主,每天也會喝蜂蜜水,心想可以讓胎兒皮膚變好。在懷孕24週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發現血糖值超過140 mg/dL,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寶寶體重超前二週,進一步安排妊娠糖尿病糖水測試,喝下100公克糖水,共需抽四次血,四次中有兩次不合格的她,確診罹患妊娠糖尿病。蘇小姐聽聞後緊張地詢問:「我覺得自己都沒吃什麼東西,也沒暴飲暴食怎麼會這樣?」

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主任表示,由於蘇小姐的父親為糖尿病患者,如果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此外還包含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前一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前BMI值大於24以上或曾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以及多囊性卵巢症病史,也都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蘇小姐配合醫師、營養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的建議,開始紀錄飲食日記,每天自主監測血糖最少4次以上的(例如:一次空腹加三餐飯後2小時),才驚覺自己飯後2小時的血糖值常常飆高至170 mg/dL。新陳代謝科林瑋涵主任分析其實水果的含糖量和升糖指數都很高,容易引起高血糖、肥胖等問題;而蔬菜富含維生素A、鉀及鐵等營養成分,糖分較低,兩者的營養並不能互相取代。此外早餐也可以吃低升糖指數及高膳食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取代薯條、漢堡等食物。蘇小姐認真注意三餐的糖分攝取,戒掉含糖飲料(如蜂蜜水、果汁等等),培養了正確的飲食觀念,終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寶寶的生長速度也恢復正常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撞到頭的觀察要點

 

寶寶跑跳撞到頭怎麼辦?會不會影響智力?需不需要看醫生?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孩子若不慎撞到頭時,除了觀察是否有嚴重外傷之外,還要不時檢查孩子的意識是否清楚、是否有頭痛或頭暈、持續嘔吐的狀況,若有前述任一情況時最好還是及早就診檢查為佳。

 

 

「撞到頭」幾乎是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之一,雖然一般輕微撞擊除了皮肉痛之外通常無須過度擔憂,但當孩子撞到頭之後到底要注意哪些重點才能避免留下後遺症呢?吳書毅醫師表示,孩子撞到頭之後需要觀察的重點包括:

 

1. 意識是否清楚?

孩子撞到頭之後若出現昏倒或意識不清的狀況時,一定要立即就醫。然而,吳書毅醫師提醒,即便撞擊當下意識清楚,但在未來7天內仍需持續觀察,留意孩子的活動力、胃口、語言表達是否都正常,若出現嗜睡、昏睡、叫不醒的情況時恐有健康疑慮,建議及早就診。

 

2. 是否具有外傷?

孩子撞到頭有沒有外傷、流血的狀況?若為輕微外傷可先自行包紮觀察,但若傷口範圍大、流血多時,最好就診檢查。另一種常見情況為撞擊處立刻腫一大包,可能伴隨有瘀青的現象,若無明顯外傷時,可在撞擊後48小時內多次冰敷以幫助血管收縮、降低腫脹問題。吳書毅醫師提醒,冰敷時建議可用毛巾包覆冰袋,冰敷20分鐘、休息一下再繼續,不建議連續長時間冰敷,以避免溫度太低凍傷皮膚。

 

3. 是否持續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

受到撞擊後的7天內都屬於觀察期,孩童若是出現持續性且呈噴射狀的嘔吐,或是頭暈、頭痛症狀加劇,甚至連帶影響視力變得模糊等,這些都是撞擊可能已傷及腦部的異常警訊,建議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並及早帶孩子就診接受檢查。

 

吳書毅醫師補充,孩子撞到頭後難免會有皮肉痛的狀況,建議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影響症狀的判斷;若是對於撞擊後的異狀感到疑慮或不確定時,仍建議帶著孩子就診檢查,並主動告知醫師撞擊的事發經過,以利醫師診斷與判斷傷勢。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長庚研究 過敏不會影響孩童IQ與注意力

 
10.1k 人追蹤
追蹤
 

台灣兒童過敏疾病在過去30年增加了20倍,有些鼻子和皮膚過敏的孩子因為不舒服,常會動來動去被認為是注意力不集中。高雄長庚醫院經過三年的專業問卷評估研究,發現過敏性疾病不會影響孩童本身的認知發展(IQ),也不會造成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反倒是孩子的過敏症狀越多,越會增加照顧者的身心負擔和壓力。(溫蘭魁報導)

 

擔任護理師的吳小姐,三個孩子都有程度不同的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常有紅疹、搔癢等症狀,小兒子還有嚴重的鼻子過敏,吳小姐本來就很擔心孩子狀況,卻還要面對親友質疑她是護理人員,為什麼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承受無比的壓力,有一段時間很焦慮。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表示,過去30年,台灣兒童過敏疾病增加了20倍,幾乎5個孩子就有1個過敏。郭和昌教授與兒童心智科教授王亮人花了三年進行專業問卷評估研究,結果發現,過敏兒當中,八成七有過敏性鼻炎、七成四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分別佔了兩成九和百分之8.3,將近兩成的孩子同時擁有三種以上的過敏疾病,其中以氣喘讓照顧者壓力最大。

 

王亮人教授指出,過敏兒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常常因為過敏打噴涕或是抓癢而動來動去,容易讓老師以為他們過動或是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這四種過敏症狀,都不會造成孩子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反倒是孩子的過敏症狀越多,越會增加照顧者的身心壓力。(照片:溫蘭魁攝)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感冒要多吃維他命 C ?破解 7 個關於健康的謠言 日期:2019-10-10 作者:張雲飛 網路訊息一大堆,吃什麼治百病,什麼不能吃!關於保健養生的謠言,不止我們這兒有,世界各地都充斥著類似文章,以下 7 個說法,一度在美國傳得火熱,也多少影響到了其他地區人的認知。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你曾經中過哪些招? 1. 維生素 C 防治感冒? 有許多研究證明,長期服用維生素 C ,可能會縮短感冒的病程或減輕症狀。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論是大口吃橘子、喝檸檬汁,或是口服維生素 C 補充劑,都沒有預防或者治療感冒的效果。 維生素 C 的確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免疫功能、保證傷口的癒合,但增加維生素 C 的攝取來增強免疫力,防治感冒,並沒有十分確鑿的證據,和堅持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比起來,這些效果可能遠比維生素C更重要。 此外,一般來說成人最大每日可接受的維生素 C的 劑量為 2 克(包括食物中的)。如果超過這個量,有些人可能出現腹脹、腹部不適、腹瀉、噁心、嘔吐、燒心、頭痛、失眠甚至腎結石等症狀。 所以,維生素 C 片請不要沒事當巧克力隨意服用。 2. 阿斯匹靈防治百病? 對於居住在美國的人,家居必備良藥當屬阿斯匹靈了。但是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普通老年朋友,長期服阿斯匹靈,不是益壽延年,而是處在各種副作用風險中。 最常見的就是反酸、食慾差、腹部脹痛等,上消化道出血機率也會增加。美國 FDA 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後,開始不推薦阿司匹靈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除非有禁忌症或嚴重並發症,發生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服用阿司匹靈的。 雖然很多人說:「阿司匹靈質優價廉,療效確切。」但是它不是防治百病的神藥,不能全民普及,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最重要的是:沒病的人,別亂吃啦。 3. 生的食物比做熟的菜更營養? 你喜歡吃生菜沙拉嗎?是因為好吃還是健康呢?不少歐美人喜歡吃蔬菜沙拉,還有日本的生魚片,但是生的食物更有營養嗎?其實未可見得。 加熱的確會造成蔬菜中維生素等營養素損失,但通常做熟的蔬菜,人們的食用量比較大,可以彌補營養素的損失;其中番茄紅素、類胡蘿蔔素等,反而是在加熱後,才更容易被我們吸收利用,所以不是生的一定比熟的好。 而對於肉類、豆類等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材,還有穀物等澱粉類食材,加熱能使其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而且通常也美味很多。而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充分加熱可以殺死有害細菌、降低農殘,從食品安全角度考慮,做熟也會好一些。 當然,如果能保證食材衛生,偶爾想換換口味,或者已經習慣了生食,沙拉、生魚片,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4. 口服膠原蛋白能美容? 市面上有很多打著美容養顏訴求的膠原蛋白產品,很多人更經常託人從美國買膠原蛋白粉,然而,吃多少膠原蛋白也不能夠實現愛美人士對養顏的追求。 皮膚裡的確含有膠原蛋白,它們通過將水分保留在真皮層中方式,使皮膚更加的肌膚光滑、柔軟、緊實有光澤。 但是吃進肚子的膠原蛋白首先就會被分解為氨基酸,不再是膠原蛋白,也就沒有膠原蛋白的功能,不會對皮膚產生「美容」效果。作為食物,膠原蛋白也不是一種好的蛋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 還有,在臉上敷膠原蛋白,也基本沒用。皮膚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這麼大分子的膠原蛋白。 這錢,不如省下。 5. 癌症患者都是被治死的? 網路上有流言說:「死於癌症治療的人比直接死於癌症的人還多。」這種觀念,讓不少癌症患者對正規治療產生顧慮,甚至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醫學在發展,治療方式的進步,新藥物、新方法的研發,讓許多癌症的治愈率、存活率都得到了提升。當然有許多癌症,尤其三、四期的末期癌症,治癒依然困難。而且無論是傳統手術、放化療還是新療法,都多少會有不良反應或副作用;究竟接受治療還是平靜面對死亡,需要的是患者和家屬做出抉擇。 但需要明確的是:也有很多癌症在早期是可以通過積極治療徹底治癒的。針對晚期癌症,好的治療不是為了「徹底治癒」,而是能夠減輕症狀、提高未來日子的生活質量。 因此,簡單地說「癌症患者會因治療而死」,都是草率、錯誤、不負責任的。 6. 手機殺精? 網路上很多人說,常用手機可能造成不孕,真的這樣嗎? 在「使用手機是否影響精液質量」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精液總量與手機使用並無關聯,而另一項研究則指出,1 小時 900 MHz 低頻輻射,並未對健康的男性精子活力造成影響。 當然,海域一些動物實驗表明,手機輻射並不會對精子形態產生特別的影響。 結論,手機不能殺精!否則用手機避孕不就好了⋯⋯。 7. 你處於亞健康狀態,需要調理? 什麼叫作「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依這個嚴格標準,幾乎沒人能完全符合這一理想中的「健康」。如果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被稱為「亞健康」的話,那豈不是大家都是亞健康了?事實上,目前並沒有對於「亞健康」這個區域有完整的科學定義。 至於有些人可能已經有一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屬於「將病之病」——這是「亞臨床」的狀態——與亞健康不同,亞臨床實際上是有明確的醫學標準的,是某種疾病的早期,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處理,積極監測。 今後,如果有人打著「亞健康」的名義向你推銷一些產品時,別上當。 保健養生,你應該看點可靠的資訊。 張雲飛/綜合報導  何宜庭/圖 延伸閱讀: 每天多走3000步 陳亮恭教授:一年後失智風險降低52% 別被空腹血糖值正常給騙了,當心還是可能得到早期糖尿病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快感冒要多吃維他命 C ?破解 7 個關於健康的謠言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7065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工色素」潛藏零食中!兒童長期食用過量恐引發過動症、過敏 日期:2020-07-01 作者:王 芊淩 五花八門的零食櫃上,隨便拿起一包軟糖、點心、冷飲的成份上,可能都會發現有個「食用黃色五號」、「食用紅色六號」等,這些人工食用色素都經過驗證,只要是一般的用量,並不會對人產生危害。但越來越多研究都指出,可能造成孩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或過敏等問題。 好吃的糖果、蛋糕、醃菜,各式各項的美味佳餚為了讓看起來更美味,不少都會加入人工色素。但根據《healthline》報導指出,實際上在過去的50年中,人工色素的消費量增加了500%,其中兒童是最大的消費者。 食用色素可分為人工色素、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取自植物、蔬果、昆蟲當中,雖然安全性相比較高,但保存期比較短且成本高。相較起來人工色素成本低、效果好,當然成為不少商人、客戶的愛好。 但各國對於人工色的規範不一致,像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認為並不會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同意,在歐盟某些國家被禁止人類工色素,評估其安全性方面極為混亂。 台灣核准有8種人工食用色素包含: 紅色六號(E124) 紅色七號(E127) 紅色四十號(E129) 黃色四號(E102) 黃色五號(E110) 綠色三號(E143) 藍色一號(E133) 藍色二號(E132) 人工色素與兒童過動症密切相關 黃色四號、黃色五號是非常常見我們日常飲食中,甚至占美國使用的所有食用染料的90%,但自從1973年開始,一名小兒過動的患者認為,過動症(ADHD)和學習問題都是因為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引起的,從那開始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在此議題上。 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從飲食中去除人工色素、防腐劑,可以顯著減輕多動症狀,另外一項實驗也應時此論點,消除人工色素後,有73%的多動症兒童表現出症狀減輕。 此外,2004年對15項研究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人工色素確實會增加兒童的多動症,尤其不管在有沒有過動的兒童身上,都可以發現人工色素對兒童影響極大。 過敏、蕁麻疹、哮喘應從飲食中去除人工色素 儘管如此,但FDA和EFSA均表示,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來推斷人工色素是不安全的,但英國政府自2010年起對任何含有人工色素的食品上,都要求應加貼警示標語。 在其他多項研究中也發現,黃色五號會引起蕁麻疹和哮喘症狀,如果在患有慢性蕁麻疹的人中進行的研究中,有52%的人對人工色素有過敏反應。 雖然大多數過敏反應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有過敏症狀,則最好從飲食中去除人工色素,選擇多吃未經過加工的食品,例如:豆類、燕麥、新鮮蔬果、堅果、雞蛋、為醃製的肉類等。 參考文獻 Artificial Food Colors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Symptoms: Conclusions to Dye for DIET AND NUTRITION: The Artificial Food Dye Blues Tartrazine Sensitivity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 中研院:ADHD是食物「吃錯」了 首款電玩遊戲可治療ADHD!獲得FDA認證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 過動兒該吃什麼比較好?小心精緻澱粉可能造成更多症狀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人工色素」潛藏零食中!兒童長期食用過量恐引發過動症、過敏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88284?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胸口痛」半數是良性!醫師列5大常見原因:合併「會喘」最危險

 
3.9k 人追蹤
追蹤
 
林以璿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面臨「疼痛」問題,尤其是胸痛更是讓父母擔心。更麻煩的是孩子很難具體描述疼痛的感覺,因此往往需要搭配其他檢查才能確定原因。醫師表示,孩子的疼痛問題,大約有半數是不明原因良性疼痛。但如果是心臟疾病,就需要多留意。

 

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朱映慈指出,兒童胸痛是小兒科門診與急診常見的主訴,根據統計,每1,000名門診與急診求診的孩童,就有6位是因為胸痛就醫。而造成胸痛的可能原因相當多,約一半為不明原因的良性胸痛,3成則是肌肉或骨骼軟骨發炎造成,因為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炎、氣胸的占約1成,腸胃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食道炎等則占不到1成。在青少年族群,也可見因為焦慮或緊張造成過度換氣症候群所引起的胸痛。

檢視相片

合併「喘不過氣」可能是心臟病

在胸痛的原因中相當少見但也相當危險的是排名第五的心因性胸痛,也就是心臟疾病造成的胸痛,嚴重的甚至可能致命。

她舉例,近日一名10歲的孩子,因為感到胸口疼痛且呼吸有點喘2天了,躺下的時候胸口疼痛得更厲害,父母帶至醫院就診。醫師發現孩子有心跳偏快情形,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心臟肥大現象,心電圖檢查有低電位異常,進一步再安排抽血與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血中心臟酵素上升及中量心包膜積水,診斷為心包膜炎。

朱映慈表示,兒童心因性胸痛可能的病因,包括:心律不整、瓣膜性疾病(如二尖瓣脫垂最為常見、主動脈狹窄)、心肌病變、心臟發炎性疾病(如心肌炎、心包膜炎)、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缺血性心臟病等,因此就診時醫師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外,並依照結果安排其他檢查,如心電圖與胸部X光,及必要時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抽血檢查心臟酵素,甚至是24小時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檢查,以診斷其真正的病因。

運動時胸痛、心臟病家族史兒童時高危險族群

心因性胸痛雖占兒童胸痛的比例不到5%,但臨床上還是要注意可能的表徵或危險因子,尤其是有運動相關的胸痛、合併心悸的胸痛、合併暈厥的胸痛、曾接受過心臟手術、川崎病病史,及家人有心律不整、猝死家族史,或是有遺傳性疾病「馬凡氏症」病史者,心因性胸痛的危險較高,視情況需由小兒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因此,朱映慈提醒指出,兒童胸痛雖然常見,但還是要就醫檢查,尤其是心因性胸痛高危險群的孩童,應及早至小兒心臟科門診就診。

檢視相片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才沒有那麼多生長痛!小孩老喊痛痛別輕忽 小心未來長短腳
不是所有痛都是生長痛!這種生長板發炎的痛可能導致長不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誤睡姿恐猝死 寶寶仰睡、側睡、趴睡怎麼最OK?

 
31.9k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徐秀娥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預防嬰兒猝死。此為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每隔一段時間,國內外總會出現因家長等照護者的疏忽,讓嬰兒在不當的睡眠環境下致死的傷心案例發生。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造成美國嬰兒死因的第三位,每年約有1,900件案例發生。

 

而根據JAMA Pediatrics醫學期刊105年文獻回顧的研究指出,趴睡相較於仰睡,導致嬰兒猝死的風險較高(adjusted odds ratio, 2.3-13.1);另外與睡眠環境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與他人同床共眠、太軟的床面(例如沙發)、不適當的被褥或物品堆積等。

 

嬰兒猝死症候群 居嬰兒十大死因之列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死因統計資料,自民國97年起,嬰兒猝死症候群始終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列,而近5年(102-106年)來,每1萬名活產嬰兒中就有1-2個寶寶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106年就有23件不幸的案例,讓寶寶無法平安長大。

 

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針對嬰兒猝死,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提出「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作為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事項之一。

 

預防嬰兒猝死 遵守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強調,1歲以下的寶寶在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的姿勢,並排除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例如枕頭或填充玩具等,因寶寶無法像較大的孩童或成人一樣,可以將掩蓋口鼻的外物移除,所以嬰兒床上任何鬆軟的物品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窒息,一定要特別留意物品放置的地方,避免對寶寶造成影響。

 

除了每次應仰睡外,國民健康署特別提供「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以遠離嬰兒猝死症危機:

 

1、寶寶與其他人一起睡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建議要「同室不同床」。

 

2、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建議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

 

3、嬰兒床的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以有鬆軟的物品,例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不要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的身上。

 

4、避免環境過熱,不要讓嬰兒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當沒有空調設備時,應該注意通風。

 

5、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床怎挑較安全? 經濟部曝第一步選法

 
檢視相片

台北市 / 蘇偉樺 綜合報導

為確保寶寶在嬰兒床上活動能安全無虞,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宣布,9月1日起,將針對「固定式側面嬰兒床」、「下拉及移動式側面嬰兒床」、「嬰兒折疊床」等3項商品,實施進口及國內產製商品的檢驗,確認合格並貼附商品檢驗標識,才得進入國內市場上銷售。

3款嬰兒床商品9/1起檢驗合格貼標籤才可販售

標檢局表示,「固定式側面嬰兒床」、「下拉及移動式側面嬰兒床」及「嬰兒折疊床」之檢驗方式,為驗證登錄或型式認可逐批檢驗雙軌並行,為應業者提早申請型式試驗之需求,自109年3月1日起,即可將前揭3項嬰兒床商品送至該局認可之指定試驗室測試,取得合格之型式試驗報告後,向該局申辦商品型式認可證書或驗證登錄證書,並自9月1日、實施檢驗日起,進口及國內產製該3項商品,皆須完成檢驗程序,貼附商品檢驗標識後,始得進入國內市場上銷售。

 

▲ 經濟部標檢局公告之嬰兒床商品檢驗標識圖例。

市售兒童用品多 標檢局:不安全者將公告列檢

標檢局說明,市面上兒童用品種類繁多,為確保國家未來主人翁能有安全無虞的起居環境,截至108年底,已將「玩具」、「手推嬰幼兒車」、「滑溜板」、「輪式溜冰鞋」、「嬰幼兒學步車」、「車用兒童保護裝置」、「筆擦」、「兒童自行車」、「兒童用高腳椅」、「兒童雨衣」、「兒童用床邊護欄」及「供24個月以下或身高86cm以下之嬰幼兒穿著之服裝及服飾附屬品」等兒童用品,列為應施檢驗商品,並採滾動檢討商品安全性之方式,針對社會關注之兒童用品,持續規劃辦理,如經依危害風險評估選定為具危害風險者,將公告列檢,請消費者及業者注意標檢局網站之公告訊息。

標檢局呼籲,廠商應落實商品之安全性與標示正確性,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提醒消費者選購市售「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等應施檢驗嬰兒用品時,應購買有貼附「商品檢驗標識」之商品,使用時也應熟讀「使用說明書」之使用方法、警語、聲明及注意事項,以及各部分之操作應確實依使用說明書及警告事項執行。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吃錯導致「發展遲緩」營養師:鐵質跟維生素D最重要 日期:2019-03-15 作者:盧 映慈 小志(化名)因為動作發展遲緩就醫,診斷為「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營養師評估他的飲食狀況後,才發現副食品雖然每天都有蔬菜、根莖類等食物,而且種類多元,卻大量缺乏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D,還有動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B12、鐵、鋅,更從沒吃過固態的食物,難怪會營養不良。 副食品怎麼挑選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黃淑俐表示,寶寶出生4~6個月後隨著感官、動作的發育、消化能力的成長,母乳或是嬰兒配方奶已不足以應付營養需求,所以此時要開始吃副食品。如果媽媽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可以在4個月時就給副食品,不用等到6個月,太早給或太晚給都不好。 而開始添加副食品時,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富含鐵質與維生素D的食物,黃淑俐說,食物種類可以用全穀雜糧類,搭配強化鐵質、維生素D的米精、麥精;蔬菜類則選擇深綠色蔬菜、水果類選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柳丁、芭樂自製果汁或磨泥。 至於滿6個月後,要記得開始添加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如蛋黃、豆腐或豆漿、魚、肉、肝泥等,除了補充蛋白質之外,也是補充動物性食物中的其他營養素;同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餵蜂蜜給1歲以下的寶寶吃,避免肉毒桿菌中毒。 副食品也要挑形狀 但「副食品」不只是補充營養,也是訓練嬰幼兒咀嚼、吞嚥能力、接受多樣性食物,以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一個過程,黃淑俐提醒,副食品應該從應從湯汁狀、流質,或是糊狀、半流質,要漸漸轉變成泥狀、半固體或固體的形式,1歲以後建議固體食物為主,每次可以嘗試一種新食材,讓寶寶慢慢適應。 至於起司、優格、蛋類、小麥、花生醬、堅果醬、魚類及貝類等高致敏性食物的嘗試時間點不必刻意延後,依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的研究報告,延遲給予高致敏性食物的時機,反而增加嬰兒發展過敏的風險,如果有過敏反應或相關疑慮,直接請教兒童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即可。 黃淑俐說,副食品的準備以自然、自製為首選,所以在食材上也不用特別挑貴的食材,選擇大人和小孩都能吃的食物,清洗、切割、烹調,各類單品取出寶寶食用3~5天的份量,不加糖、不加鹽,分量盛裝冷凍備用,食用時加熱輪序搭配即可。 延伸閱讀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小孩子吃海鮮會過敏?長庚研究:吃多樣過敏食物才不會有過敏體質 都是餵母乳 親餵還是瓶餵 寶寶腸道菌有差別! 文/許嘉真 圖/許嘉真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副食品吃錯導致「發展遲緩」營養師:鐵質跟維生素D最重要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42253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日期:2018-12-04 作者:林 以璿 美美跟阿明的寶寶今天滿6個月了,夫妻倆除了慶幸自己總算熬過了這6個月,馬上面臨的問題便是寶寶滿6個月,要怎麼餵副食品呢?面對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副食品,這對新手爸媽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表示,有些發育較快的寶寶,或是比較開始出現拒奶反應的寶寶,在4-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考慮食用副食品,「寶寶滿6個月之後,則是一定要開始吃副食品,才能夠有充足的營養。」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補充維生素D 過去曾有說法指出寶寶若是吃母奶會容易缺鐵,趙露露表示,目前的研究指出,只要媽媽在孕中有維持充足的營養攝取,並且沒有出現產前出血,或是寶寶低體重的問題,一般是不會有缺鐵的問題。 「倒是現在比較多人討論的是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問題,」趙露露表示,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最新建議,純母奶餵養的寶寶,滿4個月後,就建議每天要補充400IU的維生素D。「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專門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的產品,爸爸媽媽可以選來為寶寶進行營養補充。」 餵食副食品4原則 對於新手爸媽,趙露露給出4點餵食寶寶副食品的原則建議: 原則1:寶寶要能夠接受 趙露露指出,無論什麼副食品,寶寶要能夠接受,是最重要的事情。「剛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候,寶寶還不會咀嚼,需要有耐心,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平均大約需要1-2週的適應期。」 趙露露建議,剛開始使用副食品,爸爸媽媽可以挑選質地較軟、比較像母奶的食物,「從流體、半固體、固體循序漸進,寶寶比較能夠慢慢適應。」像是含著可以輕易融化的米餅、地瓜泥等等,都是不錯的副食品選擇。 原則2:從最不容易過敏的食物開始 「像是堅果、奇異果、芒果等容易過敏的食物,建議爸爸媽媽們不要一開始就嘗試,」趙露露指出,像是米精、粥類等,比較不會有過敏的問題。 原則3:一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 趙露露表示,隨著時間的推進,寶寶可以吃的副食品越來越多,但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一次只嘗試一種新的副食品。「當讓寶寶食用一種新的食物時,最好觀察個2-3天,確認寶寶會不會對此過敏。」 一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便是為了避免寶寶發生過敏反應時,爸爸媽媽無從找起寶寶究竟對什麼食物過敏。 原則4:先從低濃度的食物開始 最後,趙露露建議,任何副食品都不應該「量太大、質太濃」,否則寶寶的消化系統仍在發育中,可能會引起腹瀉。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奶少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15%的婦女產後憂鬱會惡化成憂鬱症 醫生:別怕說出焦慮 研究指出:純母乳餵太久也不好 會影響寶寶腸道菌發育! 愛滋病夫婦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嗎?醫:當然可以 並不困難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寶寶該怎麼食用副食品?台北慈濟醫生給出4項建議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936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怎麼辦?別氣餒!4原則讓寶寶慢慢適應 日期:2019-08-10 作者:林 以璿 帶著6個月大寶寶到門診接種常規疫苗的媽媽很苦惱地表示,最近開始幫寶寶準備副食品,但發現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低,還會露出皺眉、嫌惡的表情,有時還會將食物吐出。後來用朋友介紹的市售嬰兒專用米精,加入奶瓶內與奶一起食用,但是加了米精的奶變得濃稠,偶而會發生嗆咳的狀況。這位有點苦惱的媽媽問,是否可以等寶寶更大些再開始接觸副食品,接受度是否會高一些? 成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醫師科陳妍如指出,寶寶最佳添加副食品的時間點是4-6個月之間,小於4個月的話,寶寶會有消化不良或增加過敏和長大肥胖的機會,而延遲接觸副食品,反而會增加過敏的機會,也有可能造成營養的缺乏,影響生長發育。 吃副食品是為了補充營養跟練習咀嚼 陳妍如說明表示,4-6個月提供副食品,有2個主要目標:提供奶類的不足的營養,還有開始讓寶寶練習「咀嚼」跟「吞嚥」,替未來的營養鋪路。「所以開始給寶寶吃副食品時,應該要準備糊狀的食物,用湯匙耐心餵食,而非將米精加入奶瓶中食用,這樣就喪失了副食品要練習咀嚼和吞嚥的機會,」陳妍如表示。此外,添加米精的奶濃稠度高或是沒有完全融化,更容易造成寶寶有嗆到的可能性,既沒有達成目的還增加了危險性。 而對寶寶來說,嘗試副食品是新奇的事物,如有露出嫌惡或是不耐的表情,大多是因為寶寶還不適應新食物的口感或是氣味,及餵食方式的不同,或是情緒上的影響,媽媽不要放棄或是受挫,要持續下去讓寶寶習慣新的事物,並能因此獲得均衡的飲食。 掌握「4個月開始、用湯匙練習、多嘗試、別心急」4個原則 陳妍如說,寶寶的副食品在種類上並沒有特定的順序,但在1歲以前應避免提供蜂蜜和圓硬的食品,因為蜂蜜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而花生、果凍等堅硬的小而圓食物有可能造成寶寶噎到;其他食物種類並沒有限制,且應該多方面、多種類讓寶寶嘗試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以增加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取。 陳妍如提醒副食品的添加要掌握好「4個月開始、用湯匙練習、多嘗試、別心急」的4個原則,如此就可以和寶寶快樂的一起進食。 延伸閱讀: 想給孩子補身體 中醫師周宗翰提醒:小孩只適合吃這種人蔘 治療尿床要吃龍眼乾?這些食療方法真的有效嗎? 印尼看護得肺癌 雇主:她就是家人!全家輪班伴她抗癌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寶寶不愛吃副食品怎麼辦?別氣餒!4原則讓寶寶慢慢適應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4591?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愛哭常是因為「吃錯了」!小兒科醫師3準則調整消化不適症狀 日期:2020-07-17 作者:林 以璿 新生兒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吃跟睡,然而,不少新生兒總是不肯好好吃、好好睡,時常哭鬧不已,著急的父母只能夠求助醫師。新竹縣診所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麥建方指出,孩子莫名哭鬧很有可能是因為消化不適應,建議家長可與兒科醫師討論哺育姿勢正確性,或是否需調整媽媽、寶寶的飲食。 如何判斷孩子可能有消化不適應的問題?麥建方表示,父母可以觀察孩子哭鬧的時間。如果總是在進食前後,而且孩子的腸音比較大,或是排便有不尋常的氣味,都可能是出現消化不適應的問題。 「其實,大約有70%的新生兒,都曾經出現過消化不適應的症狀。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問題,小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麥建方比喻,就像是乳牙可能咬不動甘蔗,但是時間到了、換成恆齒後,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在這段適應的期間,父母可以調整飲食跟哺育方式,讓孩子的消化不適應問題,降低到最小。 親餵媽媽注意兩關鍵:餵食姿勢+飲食內容 麥建方表示,如果是全母乳哺育的寶寶出現消化不適症狀,媽媽可以調整哺乳姿勢,以確保寶寶能比較順利吸收母乳。「像是小孩彎腰駝背的話,就比較容易脹氣。」他舉例。 另外,孩子正確的吸吮方式,應該是要將媽媽的乳頭與乳暈一起含住,吸吮時才能夠自然促使母體釋出乳汁。但如果姿勢錯誤,就容易吞下很多空氣,引發脹氣。建議可以尋求治療師、醫師的指導,就能有效改善吸吮動作錯誤的問題。 「另外,國外研究發現,媽媽若排除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小麥、大豆、魚類等過敏原,也可能減緩嬰兒消化不適問題。」麥建方指出,媽媽飲食均勻攝取,比較不會有這樣子的問題產生。 配方奶哺餵3大準則,避免寶寶消化不適應 雖然台灣的新生兒純母乳哺育是全世界最高,但是混合母乳以及配方奶,或是喝全配方奶的嬰兒還是為數不少。根據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報告顯示,在台灣,有高達75%以配方奶哺餵的新生兒,曾經出現過消化不適狀況。 麥建方解釋,新生兒容易對牛奶蛋白不耐受,導致腸內氣體產氣量過多、引起不舒服,建議家長至診間諮詢小兒科醫師,調整配方奶成分。 「我建議,調整、挑選配方奶有3大重點:包括挑選生產過程比較嚴謹的大廠牌,這樣比較容易追溯乳源;另外,許多家長會強調蛋白質的來源,像是蛋白質是來自牛奶、羊奶或是豆漿,但其實差異並不大,建議家長不用太執著於這個問題;最後一點,就是可以挑選部分水解的產品。」麥建方指出。 「部分水解」配方奶能夠協助新生兒腸道適應 國外臨床實驗發現,大分子蛋白質經過部分水解後,可以保留原有營養價值,也幫助新生兒消化順暢。麥建方打了比方,完全沒有水解的食物,就像是直接啃一顆蘋果,而「部分水解」的配方奶,則是切片的水果;完全水解的配方奶,則是打成蘋果泥的水果。 「除非是極端的例子,否則我們不鼓勵、也沒必要吃完全水解的配方奶。但選擇部分水解的產配方奶,就像是幫孩子把蘋果切片,幫助他順利進食。」麥建方表示。 有乳糖不耐受問題的寶寶,目前也有低適乳醣配方可選擇 麥建方進一步說明,如果在替換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後,新生兒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也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問題。由於嬰兒腸道尚未發育成熟,可能乳醣酶活性較差,無法完整吸收牛奶中的乳糖,且在斷奶後,人體內的乳醣酶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合成。 國外研究發現,超過90%的亞洲成年人口出現乳醣酶缺乏問題,且每五名五歲以下亞洲孩童中就有一人會提早開始減少乳醣酶合成;但麥建方提醒,乳糖能促進有益菌生長、加強鈣質吸收,不一定要完全去除,可以改選乳糖含量較少的配方奶,國外臨床實驗也顯示,比一般配方少70%乳糖含量的低適乳醣配方,或可有效減緩新生兒消化不適問題。 孩子愛哭不一定是真的不舒服!醫師建議:共讀能穩定情緒 麥建方更進一步分享,在診間經常遇到新手爸媽表示寶寶總是半夜莫名哭鬧,導致家長整夜都沒辦法睡覺,有些人可能以為小孩只是情緒不好,哭一下沒有關係、長大就會沒事。 但實際上,這反倒會使得孩子的問題沒有被解決,可能會影響家長的情緒與睡眠品質,導致親子間無法順暢溝通;相反地,若問題有即時被解決,會提升親子生活與教育方面等質感。 他指出,其實,人類的聽覺在媽媽肚子裡5個月時就已經發育好了。所以,多跟孩子說話,規劃親子共讀的時間,能夠讓孩子有安全感,甚至進一步穩定情緒。 繪本幫助建立親子溝通橋樑  促進順暢溝通!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本次推出繪本「親愛的肚肚,你今天舒服了嗎?」藉由動物角色,讓孩子瞭解肚子的位置,幫助孩子在消化不適時可以主動指出哪裡不舒服。繪本本身設計也別有用心,除了圓弧角設計和方便清潔材質外,也特別選用不易撕破,也較容易翻頁的厚紙板材質,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若想領取繪本,民眾可至展臂協會臉書專頁參加抽獎即有機會獲得(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eadthroughtaiwan/) 此外,為了讓家長可以順利朝質感親子時光前進!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同時也推出「打造質感親子時光」系列影片,希望藉由影片中醫師的教學與實際示範,加深家長對親子共讀的認識,建立親子溝通橋樑! 1.【打造質感親子時光】首部曲:讀懂寶寶肚肚需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b3d1YF2ek 2.【打造質感親子時光】二部曲:尋找寶寶發展好玩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LW2HnqTeQ 3.【打造質感親子時光】三部曲:創造親子讀處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uP9aPXZk4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每天5分鐘親子共讀孩子更聰明 父母請分6階段為愛朗讀 巴掌天使容易有這2種疾病 醫師教你怎麼照顧早產兒 腸病毒全年都是流行期!對照「重症年齡心跳表」超過快送醫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寶寶愛哭常是因為「吃錯了」!小兒科醫師3準則調整消化不適症狀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92172?utm_campaign=rss&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eho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補不會多健康!別再給你家寶貝吃過多維生素D啦! 日期:2018-06-04 作者:林 以璿 近日,國際期刊《JAMA》的研究報告顯示,給嬰兒補充三倍的維生素D,並不能使他們的骨骼在兩歲前變得更強壯。 維生素D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維生素,它能幫助機體吸收鈣元素,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和牙齒的生長。如果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人們就有患佝僂病的危險。佝僂病是一種骨骼衰弱的疾病,會導致身體發育遲緩和腿彎曲,主要表現為漏斗胸、雞胸、X形腿、O-形腿等症狀,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維生素D的合成,主要是透過皮膚暴露在陽光下自然產生。但是,根據2017年台灣新光醫院、萬芳醫院以及雙和醫院的調查研究顯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的國人有51%為維生素D缺乏,90.3%為維生素D不足。 2016年,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喝母奶寶寶、或每日配方奶量不足1000cc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 400 IU(International Unit, 國際單位)。不過,許多父母愛子心切,總是希望多給孩子多一點健康,會給寶寶補充超出建議量的維生素D。 近日,國際期刊《JAMA》的研究報告顯示,給嬰兒補充三倍的維生素D,並不能使他們的骨骼在兩歲前變得更強壯。 研究人員讓489名嬰兒每日口服維生素D 400 IU,另外486名嬰兒每日補充1200 IU維生素D,結果顯示,較多劑量的維生素D,對於骨骼強度或感染發病率,並沒有顯著的幫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3,對於2歲以下兒童,就已經相當充足。 郭綜合醫院醫師王莉惠在ETtoday新聞中也提到, 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直接日曬,6個月以上的兒童,可經由適度地曬太陽,食用富含維生素D飲食,或添加維生素D營養品來補充維生素D。 專家呼籲,過猶不及是個令人遺憾的結果,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更會給人體帶來不必要的潛在不良後果。 根據大家健康雜誌網站,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提醒,一旦體內維生素D過量,就有可能會讓鈣質沉積於動脈,導致動脈硬化風險上升,甚至會增加泌尿道感染、肌肉疼痛等風險。 延伸閱讀: 維生素D健檢正夯,但是你真的有需要做這項檢查嗎? 維生素補過頭小心傷身!慈濟藥師告訴你這會造成什麼危害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多補不會多健康!別再給你家寶貝吃過多維生素D啦!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827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餵母奶卻沒奶沒體力?不用燒酒雞 新手媽媽一樣能食補! 日期:2019-08-10 作者:林 以璿 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後,媽媽們不僅要恢復生產過程所消耗的體力,修復生產的傷口,也要提供足夠的乳汁,滿足寶貝的營養需求。這麼艱鉅的任務,如果不搭配恰當的飲食,新手媽媽們很容易就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或是其他原因,而沒辦法兼顧。 媽媽們在產後第一週,是傷口復元期,不適合過度進補,建議均衡溫和飲食即可,可以天然健康食材及足量蛋白質為主,促進傷口癒合及產後惡露排除。最好廣泛攝取六大類食物以獲取多元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醣類及礦物質、維生素等,食物的多樣性越豐富,各類營養素攝取越完整。另外,要避免過食辛燥刺激類食物,以免傷口發炎。 每天多攝取500大卡 是產乳的關鍵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家玉表示,餵母乳對媽媽好也對寶寶好,母乳依實證研究發現,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的機會,也會減少過敏及減少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哺餵母乳也能幫助媽媽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小,身材恢復較快,且得到乳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 他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完美、營養又安全、衛生的食物,「媽媽在產後哺乳,每日母乳分泌約780 毫升的量, 每100毫升的母乳含有約67大卡的熱量,以此估算哺乳婦女每日約消耗500 大卡熱量於母乳哺育,」因此,他建議媽媽們每日需要額外增加500 大卡的熱量,再依據生活型態的不同,調整攝取量,每日總熱量不建議低於1800 大卡,太低會影響乳汁分泌。 坐月子飲酒 對喝母奶的寶寶可沒有好處 另外,許多人坐月子會用酒調養,或是期望用燒酒雞產奶,但其實酒精會隨著母奶餵給寶寶,而寶寶攝取酒精後哺乳,喝奶量也會下降20%,而且會讓寶寶焦燥不安及睡不安穩。過去也有研究顯示,酒精不論是懷孕中經由血液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是產後經由哺乳傳給新生兒,對胎兒腦部發育的影響都不容忽視。 因此陳家玉表示,其實大部分的母親都有足夠的乳汁哺餵自己的寶貝,只要母親攝取均衡充足的營養,足夠的水份,避免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不用想太多,心情放鬆多休息,就有利於乳汁分泌。 哺乳媽媽飲食守則 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對哺乳媽媽健康有益。 在哺乳期不需刻意減重,以免影響乳汁分泌。 攝取優質蛋白質可以補充身體所需之鈣質與鐵質。 攝取蔬菜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幫助改善便祕情形。 補充水分與飲用湯汁、果汁可幫助乳汁分泌。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之飲料,避免寶寶睡不著。 保持心情愉悅並適食哺乳可幫助乳汁分泌。 攝取魚類、雞蛋、乳品補充維生素D,並且要適度曬太陽。 中醫有「泌乳茶」及「明目顧腰茶」可照護媽媽健康 許多媽媽害怕無法提供足夠的母奶給寶寶,因此找了許多偏方,其實,中醫的「泌乳茶」成份不複雜,就是用王不流行、葛根、麥冬、枸杞、紅棗等,加在一起泡茶飲用,就有效果。 另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因有荷爾蒙的變化與身體組成的改變,容易有腰痠與眼睛乾澀的問題,而且生產時用力造成血液流失,如果產後照護休養不當,可能造成產後持續有不適症狀產生。因此,可以用中藥材枸杞、杜仲、紅棗、黃耆等,配成「明目顧腰茶」,平常飲用以保護視力。 延伸閱讀: 母乳要餵多久?寶寶喝多少奶才夠?醫生與衛教師幫妳解答! 別再用酒精料理坐月子了!非吃不可請等2個小時再哺乳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百年大疫專題搶先看 >>> 十位權威專家剖析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想餵母奶卻沒奶沒體力?不用燒酒雞 新手媽媽一樣能食補!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4607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純母乳寶寶「較瘦小」? 缺鐵、維生素D造成

 
10.4k 人追蹤
追蹤
 
民視新聞網

政府大力推廣餵母乳好處多,不過常有人說嬰兒會比較瘦小?長庚醫院研究發現,1歲的母乳寶寶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和餵養嬰兒的9倍。原來,母乳營養雖然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但卻缺鐵、維生素D,提醒餵食母乳不要忘了補充這兩種營養,免得影響小孩生長。

可愛的寶寶開心一起玩,活潑又愛笑,很難想像小時候居然因只喝純母乳,6個月大時一臉蒼白、也不愛笑,讓爸媽好擔心。

檢視相片

政府大力推廣,餵食母乳對媽媽、嬰兒都好處多,不過長庚醫院研究630個寶寶,卻發現純母乳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機率,是混和餵養嬰兒的9倍,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也高出6倍,影響骨骼生長速度,相對瘦小。不過因為症狀不明顯,常常被忽略。

檢視相片

母乳的營養依然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的,但醫生提醒為了降低生長遲緩的疑慮,純母乳寶寶最好補充口服維他命D、鐵劑,也能在副食品中加入深海魚、紅肉,會讓孩子更健康成長,這項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科學報告」。

(民視新聞/林嘉玫、胡希哲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快新聞/想要長得高 「睡眠、營養、運動」缺一不可
香瓜不必削皮去籽吃?營養師這樣說
堅果首次跨界結合運動營養品!添加「乳清蛋白」充沛好活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純母乳哺餵易生長緩慢? 研究:缺乏維生素D與鐵導致

 
6.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所提供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但有最新研究發現,若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且維生素D不足比率也高出6倍,此研究是來自基隆長庚團隊,研究也推測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生長較緩慢可能就是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關聯性,此發現也於去年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

純母乳餵養較瘦小 身高落在低標比例高

過去就常有家長擔心純母乳哺餵會影響寶寶成長,也有研究認為純母乳哺餵的孩童比較瘦小。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廖穗綾醫師表示,為探討此現象是否仍然存在,長庚團隊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檢測,研究結果發現,純母乳餵養超過4個月的孩童,1歲過後雖然成長曲線大多在標準範圍內,但身高卻落在低標比例較高。

2歲後鐵蛋白指數恢復 藉固體食物補足鐵質

廖穗綾醫師說明,抽血結果則顯示,雖純母乳餵養的孩童相較混合餵養的孩童較容易有缺鐵性貧血問題,但2歲過後,純母乳餵養的孩童血中鐵蛋白指數逐漸恢復正常,可能是因該年紀孩童以魚肉類等固體食物為主食,補足所需鐵質,但血清維生素D的濃度卻持續到3歲仍偏低,背後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純母乳哺餵易貧血 4個月開始吃副食品補足營養

不過,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若寶寶剛出生時以純母乳哺餵,可補充口服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等4個月大時,則可透過副食品補充鐵,除非進食狀況不佳,則建議可使用口服鐵劑每天補充每公斤1毫克。廖穗綾醫師強調,只要在哺餵寶寶純母奶時,也能同時幫孩子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同樣能幫孩子補足所需營養。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純母乳還不夠 醫曝應補充維生素D

 
54.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維生素D和鐵蛋白是嬰幼兒成長的重要營養素,基隆長庚團隊研究卻發現,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也高出6倍;因此推測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生長較緩慢可能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相當高的關聯性。此重要發現已刊登於2019年12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

檢視相片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廖穗綾醫師。(圖/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基隆長庚醫院兒科醫師因此呼籲,母乳是媽媽們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母乳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的。然而母乳不含維生素D,維生素D會增加鈣吸收及骨骼生成速度,因此需額外補充;而4個月過後的寶寶對鐵的需求上升,因此需靠副食品或鐵劑來補充,鐵會促進IGFBP-1(類胰島素生長激素結合蛋白-1)的分泌,IGFBP-1是一種生長因子,能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和分化。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廖穗綾醫師表示,常有家長擔心純母乳哺餵會影響寶寶成長,過去也有研究認為純母乳哺餵的孩童比較瘦小。為探討此現象是否仍然存在以及其造成原因,長庚團隊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檢測研究,其中純母哺餵191名、配方奶或混合哺餵439名;從1個月大追蹤至3歲,檢測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每年抽血檢驗生長相關營養素,並填寫飲食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純母乳餵養超過4個月的孩童,在1歲過後雖然成長曲線大多在標準範圍內,但其身高落在低標的比例卻較高,1歲21.6%、2歲19%、3歲22.9%;而配方奶或混合哺餵的孩童僅為1歲13.1%、2歲9.6%、3歲18.2%。

抽血結果則顯示,純母乳餵養的孩童在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為34%,是混合餵養的孩童的9倍,而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為60%,是混合餵養孩童的6倍。不過在2歲過後,純母乳餵養的孩童血中鐵蛋白指數逐漸恢復正常,可能因為在該年紀過後大部分的孩童會以魚肉類等固體食物為主食,因此鐵質來源豐富。但血清維生素D的濃度,一直到3歲仍持續偏低,其原因不明,有待進一步研究。

檢視相片
 
維生素D和鐵蛋白是嬰幼兒成長的重要營養素。(圖/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檢視相片
 
維生素D和鐵蛋白是嬰幼兒成長的重要營養素。(圖/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問卷進一步發現,有高達8成的孩童,以純母乳哺餵時未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鐵劑,使得血中鐵和維生素D呈現缺乏現象。

為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廖穗綾醫師建議家長在寶寶剛出生時以純母乳哺餵,應補充口服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等寶寶4個月大時,鐵的補充則可藉由副食品來加強,但若未開始使用副食品或進食狀況不佳時,則可使用口服鐵劑每天補充每公斤1毫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豬肝、蛋黃、乳製品、麥片、深海魚類(鮪魚、吳郭魚、鮭魚)、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等。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如豬肝、燕麥、糙米、火龍果、蘋果、百香果、肉類、蛋、全麥麵包、木耳、紅莧菜、和紅鳳菜等。

除了對生長有影響外,最近也有不少科學家發現,維生素D對於對抗病毒及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幫助。因此醫師呼籲家長,在哺餵寶寶純母奶時,不要忽略了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重要性。

檢視相片
 
基隆長庚醫院兒科醫師呼籲,母乳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的。(圖/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影/盼親餵分擔愛妻辛勞! 暖尪穿哺乳神器挑戰餵母奶
儘管母乳對媽媽和寶寶有無數的好處 持續餵多久才好呢?
好累!母乳哺育媽媽過半「追奶疲勞」 壓力值恐破表
7成家長都忽略!小兒過敏恐增2至3倍過動風險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朋友要注意體重控制 研究發現精子品質與肥胖有關

 
123 人追蹤
追蹤
 
編譯組 外電報導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和肥胖的男性,精子質量比較不好,因此,從小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幫助男性維持健康,鞏固精子的質量和生育能力,研究刊登在內分泌和代謝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肥胖評論》(Obesity Reviews)。


正值生育年齡的夫妻,有10至15%飽受不孕症困擾,成因包括遺傳、生理狀態、環境和營養等。儘管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示,精子的品質與營養有關,但體重超重、肥胖是否會降低精子質量仍令人存疑。


研究由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人類營養部和Ciberobn的研究人員與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Ahvaz Jundishapur大學和阿根廷科爾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進行了調查,並對目前現有的觀察科學文獻進行分析,找出肥胖、正常體重、超重與精子品質的關聯性。


從研究分析中發現,超重或肥胖與精液質量(即精液量、精子數量和濃度、精子活力、總運動力和正常形態)變低有關。這項調查提供了目前為止最全面的分析,並證明了肥胖對精子品質與數量的重要性。


文章的第一作者Albert Salas-Huetos建議,應該盡早預防超重或肥胖,以避免對生殖健康產生有害的影響。研究人員還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說明減肥對改善生殖能力的好處。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子品質太糟 研究證實:體重看得出來

 
31.6k 人追蹤
追蹤
 
NOW健康、杜欣穎
 
最近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和肥胖的男性,精子質量比較不好。(達志影像)

最近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和肥胖的男性,精子質量比較不好,因此,從小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幫助男性維持健康,鞏固精子的質量和生育能力,研究刊登在內分泌和代謝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肥胖評論》(Obesity Reviews)。

 

正值生育年齡的夫妻,有10至15%飽受不孕症困擾,成因包括遺傳、生理狀態、環境和營養等。儘管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示,精子的品質與營養有關,但體重超重、肥胖是否會降低精子質量仍令人存疑。

 

研究由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人類營養部和Ciberobn的研究人員與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Ahvaz Jundishapur大學和阿根廷科爾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進行了調查,並對目前現有的觀察科學文獻進行分析,找出肥胖、正常體重、超重與精子品質的關聯性。

 

從研究分析中發現,超重或肥胖與精液質量(即精液量、精子數量和濃度、精子活力、總運動力和正常形態)變低有關。這項調查提供了目前為止最全面的分析,並證明了肥胖對精子品質與數量的重要性。

 

文章的第一作者Albert Salas-Huetos建議,應該盡早預防超重或肥胖,以避免對生殖健康產生有害的影響。研究人員還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說明減肥對改善生殖能力的好處。(編輯:陳盈臻)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忽略這些過敏徵兆恐影響發育 醫師:把握3歲前黃金期

 
44.4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林雁茹/綜合報導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田炯璽醫師表示,診間觀察發現,出生6個月以上的寶寶,有5成會在1歲前誘發過敏(圖/田炯璽醫師提供)

台灣過敏兒人數成長快速,平均每2到3人就有1人過敏,一旦症狀發作,無論是皮膚發癢輾轉難眠;或是噴嚏連連,這些情形,許多家長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寶寶過敏。三軍總醫院小兒科田炯璽醫師表示,診間觀察發現,出生6個月以上的寶寶若有過敏體質,有5成會在1歲前誘發過敏症狀,但由於家長容易將寶寶初期過敏徵兆,與腸絞痛、便秘、腹瀉或是濕疹、汗泡疹混淆,沒有意識到寶寶可能是過敏,所以通常會請家長回想,過敏徵兆是不是會反覆發生?一旦確認是過敏,就要立即進行過敏控制,若置之不理寶寶過敏症狀就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身高與體重發展。

田炯璽醫師建議,當寶寶過敏時爸爸媽媽應積極調查過敏原因,若因初期症狀輕微而疏忽預防而使過敏症狀加劇,這時想再控制就非常不容易,因此媽媽應從懷孕時到寶寶3歲以前,注意可能有過敏徵兆,就要立刻行動調整體質,避免寶寶發展成「過敏三部曲」,提醒家長不應輕視過敏帶來的影響。

寶寶過敏沒注意 可能導致體格較同齡孩子瘦小、長不高

田炯璽醫師解釋,寶寶過敏的表現首先會從某個器官開始,再漸漸的影響到另一個部位,並且越來越劇烈,這就是「過敏三部曲」。研究發現,小時候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個案,即使有良好的控制,但仍有43%在7歲後發展成氣喘;66%在3歲後發展出過敏性鼻炎。因此越早警覺,便能更成功的控制過敏。

過敏徵兆發生時,家長不一定會立刻警覺,而誤以為是偶發的小狀況,像是腸胃過敏,會有溢吐奶、腹脹、腹瀉、便秘、夜哭等;皮膚過敏則是會在雙頰、脖子、耳後以及四肢外側的部位,出現小疹子、乾燥脫屑;當過敏轉移至呼吸道引起過敏性鼻炎,遇到外界環境變化,小朋友就容易鼻塞、流鼻水、鼻子癢以及咳嗽等等。這些症狀看起來不嚴重,但其實都會直接影響睡眠與成長。

不論是腹痛、搔癢或是鼻塞、流鼻水,都容易造成睡眠障礙,但睡眠是寶寶成長關鍵之一,因為寶寶在睡覺時,體內會分泌生長激素,不但能促進神經系統及腦部發育外,也能夠強化寶寶肌肉各面向的發展,所以寶寶若是因為過敏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就容易讓成長發育輸在起跑線,較同齡小朋友體重落後、長不高。

1.5歲前 近半數寶寶因牛奶蛋白、雞蛋誘發過敏 顯示飲食才是預防關鍵

田炯璽醫師說明,預防過敏應重視「環境」與「飲食」,環境部分相信家長都知道,避免寶寶接觸塵螨及PM2.5包括二手菸、三手菸甚至拜拜的香燭,這些物質都可能刺激寶寶的呼吸道誘發過敏,但相較環境預防,飲食才是幫助寶寶預防過敏的關鍵!研究發現寶寶1.5歲前,有將近5成寶寶容易因牛奶蛋白、雞蛋產生過敏情形,顯示飲食也是預防過敏的重要因素。

因此媽媽應從孕期開始就補充均衡營養,如果母親有食物過敏史,宜避開本身會過敏的食物、遠離菸害,並在寶寶出生後哺餵母乳,因母乳蛋白及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強寶寶免疫功能,是寶寶的營養首選。媽媽如果無法供應充足的母乳,或是有其它原因不便哺餵,則會建議媽媽選擇有「精準定位水解技術」的配方,作為寶寶攝取營養的來源,降低寶寶因為食物引起過敏反應。

只要是水解就能防敏?先確認是否能精準定位 去掉過敏源

市面上嬰幼兒成長配方琳瑯滿目,但不是所有號稱水解的品牌,都能降低過敏誘發機率。田炯璽醫師建議,除了選擇歷史悠久的大品牌,是否有縝密的臨床實驗、具有精準定位水解技術的品牌也是挑選重點。

預防過敏的關鍵在於,是否能準確切斷刺激腸道的過敏片段,精準的水解配方像一個專業的保全,能精準定位牛奶蛋白中的刺激片段,並切斷、轉化為較溫和的分子片段,而普通的水解技術就像是一位不具鑑別能力的保全,無法辨識蛋白質是否具有致敏性。因此選用精準水解配方,不僅可以預防過敏發生,也可同時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降低未來誘發過敏的機率,幫助寶寶奠定健康的基石。

田炯璽醫師說,孩子健康的問題不能等,過敏預防應從寶寶出生時就開始,一旦誘發過敏,從三歲前做好過敏預防,可以漸漸改善寶寶體質,但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因此事先做好過敏預防才是防止寶寶過敏最好的方式。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曾與高爾宣鬧緋聞 芮德借百萬圓夢曝2人真正關係
過敏兒要開學了!媽逛全聯買「甜點」 出手秒變校園小物
八大場所強制戴口罩 指揮中心:必要時由地方政府予裁罰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能預防過敏嗎?醫師:能幫助降低 3 大過敏疾病的發生機率

 
3.9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餵母乳可以預防過敏嗎?這是許多媽媽內心中的疑問,如果母乳營養這麼充足,那是不是真的可以幫助寶寶打造健康、不會生病的好身體?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張弘洋表示,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免疫力還沒有發展,所以母乳可以提供最初的免疫力,幫寶寶度過最艱難的一關,「至少不要讓孩子在 2 歲前就出現過敏症狀,長大之後會有長期過敏的機率就會下降。」

檢視相片

母乳能提供寶寶最初的免疫力醫師:能幫助降低 3 大過敏疾病的發生機率

張弘洋說,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免疫系統還沒發展完全,而免疫細胞還沒開始穩定製造,所以是靠著從媽媽肚子裡帶來的免疫細胞來度過的,一直要到超過 1 歲,免疫力才會慢慢發展完善。所以喝母乳的寶寶,能從母乳中,獲得更多媽媽的免疫細胞,免疫力能維持的更久。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為了挖掘出最困擾媽媽的育嬰問題,利用「生命最初1000天 營養全計畫」的平台,針對媽媽與兒科醫師雙邊進行調查,蒐集北中南超過 800 位媽媽最關心的育嬰問題,召集人穆淑琪醫師表示,發現中部的媽媽們特別想要知道母乳能不能預防過敏。

「母乳對寶寶的過敏體質,的確是有保護,但我們不能說是 100%,因為爸爸媽媽本身的過敏史、哺乳中的媽媽的飲食、哺乳方式是純母乳或是混合非母乳來哺餵,衣服、居住環境等,都會影響到寶寶的過敏體質發展。」穆淑琪說。

但如果母乳沒辦法 100% 保護,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餵母乳呢?張弘洋表示,其實過敏體質越早出現,未來的症狀就可能越嚴重,所以母乳至少可以降低這些過敏疾病提早發生的機率,未來即使無法完全避免過敏體質,至少也不會那麼嚴重。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istock-935974562

醫師:能幫助降低 3 大過敏疾病的發生機率

張弘洋說,像是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如果是小孩子時發作,有機會在成人之後就痊癒;但如果在 2 歲前就發生,會導致未來成人之後依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增加。「還有過敏性鼻炎、氣喘,尤其是氣喘如果變成慢性的,以後變成肺部疾病的機率就增加,這種免疫記憶會一直留存,所以更難治療。」

所以母乳的好處是,可以預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提早發生的機會,避免演變成更危險的疾病。「目前來說,母乳還是最好可以幫助寶寶免疫力成長的一個方式,再配合生活習慣、乾淨環境的養成,過敏體質也可以遠離自己的孩子。」

  • 降低異位性皮膚炎在 2 歲前發生風險
  • 降低過敏性鼻炎 5 歲前發生風險
  • 降低氣喘 18 歲前發生風險
檢視相片

文/盧映慈 圖/海倫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純母乳餵養」小心營養不足!醫:寶寶白皙又文靜,恐是缺鐵、維生素 D
生病了還可以餵母乳嗎?國健署提醒這 2 種狀況不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出血恐致命 數位減像血管攝影提升栓塞成功率

 
119 人追蹤
追蹤
 
王澍清 報導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生產後大量出血是每個產婦最大的惡夢,如果沒有及時急診搶救,死亡率相當高。近幾年來,國內各大醫院引進「子宮動脈栓塞止血手術」,透過數位減像血管攝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清楚顯現錯綜複雜的血管構造,提高栓塞成功率,立即止血,可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大幅減少出血量。


36歲A小姐頭胎生產正常,第2胎產前檢查結果沒有明顯異常,但在診所生產後,突然大量急性陰道出血,出血量超過1,000毫升,且合併休克情形,緊急轉送亞東醫院。


產科值班醫師立即給予子宮收縮藥物止血,但她持續出血、血壓不穩,必須立刻止血,否則有生命危險。所幸影像醫學科緊急血管攝影團隊即時介入,順利執行「子宮動脈栓塞止血手術」,控制出血量。手術完成後3天,A小姐病情穩定,順利出院,返家休養。


產後大出血是分娩後的突發性嚴重併發症,致死率相當高,產前檢查難以預測。傳統治療會先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及大量輸液、輸血等,若效果不佳,產婦必須接受子宮動脈栓塞手術。


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主治醫師周延表示,子宮組織血管眾多,增加手術難度,血管攝影醫療團隊提供螢光透視放射線儀器,在數位減像血管攝影下,外科醫師得以精確選擇性治療,栓塞的成功率可達到9成以上。


周延指出,經導管進行子宮動脈栓塞手術,通常不需要額外皮膚切口或全身性麻醉,栓塞手術後,利用透視攝影觀察子宮動脈血液流速是否減緩,或是否有血流停滯,就能確認栓塞藥物的止血效果。根據文獻統計,栓塞手術不會影響病患再次懷孕及生產的預後,而手術重大副作用的機率低於5%。


更多NOW健康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胎兒受X光! 孕婦成功接受「無輻射電燒」

 
6.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婦張小姐懷孕期間(24~28週)會突然感覺心跳加速,經量測發現心跳超過每分鐘160下,經診斷為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合併血壓下降及瀕臨暈厥,需跑急診治療。由於是孕婦,急診醫療團隊考量胎兒安全,投藥治療常多所顧忌。經成大醫院醫療團隊評估後,以「無輻射電燒」成功治癒本案例之心律不整。

取代X光機  孕婦很安心

「無輻射電燒」是利用貼片取代X光機,達到立體定位心臟及導管的效果,讓醫師可以在完全無輻射的情況下幫病人進行電燒,醫師也無需再穿著鉛衣,達到雙贏。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陳儒逸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心律不整的治療選擇不外乎藥物或電燒。

傳統電燒治療需配合使用X光機,病人將因此接受比較多的輻射劑量,現在則有「無輻射電燒」,可以達到無輻射的治療。他相信,「無輻射」的觀念及技術會影響到未來的醫療,應用到所有心臟植入性電子儀器的置放等其他醫療,真正達到「無輻射」的治療時代。

無輻射電燒療法  減少胎兒受輻射

成大醫院婦產部游振祥醫師指出,唯有在孕婦身體健康無虞的情況下,胎兒方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孕婦有心律不整引發心臟功能受損的症狀,必須要給予妥善的治療方能確保母胎的健康,而電燒治療是一種選擇。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趙庭興教授也指出,心律不整是臨床醫師很常遇到的疾病,但對孕婦而言,最適切的處理方式,應該是與心臟科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所有可能治療的利弊得失後,再做最後選擇。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孕多年好沮喪 因自體免疫抗體惹禍

 
390 人追蹤
追蹤
 
 
此訊息由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醫師提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能夠有自己的小孩,是多麼幸福的事,但是,我卻一直無法成功……」一位結婚8年,做過各種檢查都查不到問題,3年前曾經懷孕到16周時,胎兒突然無心跳,只好拿掉,之後做過兩次人工都失敗,也做過三次試管,還是沒有成功的患者這樣說。

患者沮喪地告訴醫師,「後來,婦產科醫師才說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問題,抽血驗出抗磷脂抗體有點異常,ANA和SSA抗體也有些偏高,但是最後一次的試管,也同時有合併使用免疫藥物、抗血栓藥物,還是失敗了。」和她一起來看診的先生說:「後來我們遇到有免疫不孕問題的病友,她說她有找蔡醫師調身體之後就懷孕了,所以,就馬上來看診了………」

4成不孕症與自體免疫抗體有關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許多準備懷孕的媽媽,很多檢查都找不到問題,通常會被歸類到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根據國外的統計,可能有高達40%的不明原因不孕症及80%的不明原因反覆性流產是免疫因素造成的。而在台灣的統計中,這些病人的血液測試有60~70%會出現自體免疫抗體。這些免疫相關的抗體,會讓正常懷孕原本就非常複雜的免疫耐受機轉更加混亂,一但身體無法調節過來,就會導致懷孕失敗。

這些免疫抗體的形成,通常是因為免疫系統紊亂,可能和年齡、環境污染、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甚至遺傳因素有關,這些免疫抗體的種類繁多,比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磷脂抗體、狼瘡性抗凝血抗體、會破壞精子活力的抗精蟲抗體等,有的是直接殺精蟲、有的是造成輸卵管蠕動異常、有的是干擾著床、有的是形成血栓使胚胎得不到營養、有的是會攻擊胚胎等。而懷孕之後,突然產生的血栓容易造成流產,常見的像是活性C蛋白抗性、蛋白C低下、蛋白S低下、高胱胺酸血症等,明明產檢一切正常,卻會突然發生血栓,接著就是流產了。

中醫調理體質 損有餘補不足 中醫對於免疫造成的不孕、流產或是血栓問題,不單單只是抗凝血、抑制免疫,而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運作正常化。中醫的體質調理,損有餘而補不足,過度亢奮或是過度反應的問題解決了、不足及各方面的虛損問題也解決了,當然就可以順利懷孕、順利讓胎兒長大了。臨床經驗上,像是陰虛內熱、肝鬱氣滯、痰濕化火、胞宮虛寒、氣血不足、氣滯血瘀等都是常見的體質分型,加上調氣血的藥物、調子宮卵巢的藥物、穩定免疫的藥物、解決凝血異常的藥物,全方位客製化的調理,並不是單純處理氣血凝滯的情形,也可以同時處理並預防其他會影響孕程順利的問題。 

蔡易昌中西醫師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台中杏儒中醫診所: http://www.salus.com.tw/

諮詢服務專線:04-2255-789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中寶貝反應慢恐與聽力有關! 把握新生兒3個月內聽力篩檢

 
6.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聽力是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每千人中3至4人為聽損兒,但其實先天性聽損孩子若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就可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及身心發展。國民健康署表示,自101年起也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內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檢,截至108年底共發現5,817個先天性聽損寶寶。

輕中度聽障兒不易被發現 可透過篩檢及早治療

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能發現7百至8百位聽損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幫助降低聽語發展障礙。國民健康署指出,根據統計,108年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篩檢率達96.5%,3個月內篩檢率達98.4%,共計篩檢17萬1,645人,確診為聽損兒共計775位,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尤其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更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目的。

34歲才發現孩子聽損 恐對發展造成影響

國民健康署表示,若至3歲、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孩子有聽損狀況,不僅對孩子溝通、認知造成障礙,也可能使各項發展都落後同年齡的兒童,因此若嬰兒出生後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家長就應盡快帶孩子赴醫院做診斷性檢查,了解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透過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等輔具,就能避免孩子錯過藉由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

造成聽力受損多種原因 家長平時應多留意

此外,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並不代表終生沒有問題,還是可能會因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等造成聽力受損,因此家長平時仍需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除了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附有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孩子聽力情況,3至4歲時也應帶孩子再次接受次聽力篩檢,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及復健,避免耽誤孩子成長。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平都是蛋,鵝蛋多吃能助孕? 營養師一句話解析

 
306 人追蹤
追蹤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日前在造勢晚會提到,鵝蛋可以助孕一說,引發熱烈討論,甚至意外提高鵝蛋銷售量。鵝蛋是否真的能幫助懷孕?營養師叮噹(戴岑樺)說,優質蛋白質都可以幫助懷孕,並不限於鵝蛋,而且男女雙方都應該補充。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 必需胺基酸需靠食補

 

人體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0種,其中9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另外從食物補充而來,稱為必需胺基酸,例如: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纈胺酸(Valine)、蘇胺酸(Threonine)等,而能提供完整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就稱為優質蛋白質,營養師叮噹解釋,其中包含豆、魚、蛋、肉類,例如:黃豆、豆干、豆漿、魚、雞蛋、牛肉、雞肉等都屬於優質蛋白質,蛋類當然也包含鵝蛋。

 

蛋白質維持身體機能 攝取過少傷身

 

優質蛋白質能夠幫助修補組織、維持肌肉量、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機能,而現代人普遍蛋白質攝取較少,多以飯、麵等澱粉來當作主食,應該注意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營養師叮噹提醒,若因為減重而使用不當的節食方式,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會缺少必需胺基酸,影響到生理機能,讓免疫力下降、傷口癒合慢、肌肉流失、荷爾蒙失調等。

 

鵝蛋雞蛋誰比較優 營養師:雞蛋勝

 

而鵝蛋與雞蛋相比誰比較好?鵝蛋每100公克的熱量176大卡,含有10公克蛋白質、15公克脂肪、3.2公克碳水;雞蛋每100公克熱量134大卡,含有12.5公克蛋白質、8.8公克脂肪、1.8克碳水。鵝蛋熱量跟脂肪量都高於雞蛋,蛋白質量則是少於雞蛋,所以若以同重量相比的話,雞蛋CP值還是相較鵝蛋高。只是一顆鵝蛋基本150克左右,比一顆雞蛋50克大多了,大份量較易飽足。 

至於狂吃100多顆鵝蛋,目前看不出有明顯的助孕效果,若想攝取優良蛋白質,應均衡豆、魚、蛋、肉類,營養師叮噹強調,所有的東西過量都容易造成反效果,集中攝取某種食物,相對其他營養素就無法吸收,造成偏食反而營養素失衡,本來想助孕可能也懷孕不了。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歲兒拉羊便便 兒童排便障礙惹的禍

 
2.8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多的大寶將近1星期沒有大便,媽媽心急帶他到醫院就診,並告訴醫師,大寶之前排便時神情常很用力又痛苦,大便像羊排泄物,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跡,很擔心寶寶是否便秘或腸子出問題?

國中生不想在學校上大號 憋到昏倒
奇美醫院兒科部醫師許瑋芸詳細詢問大寶病史、做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兒童排便障礙與便秘,開立浣腸、口服藥,並在門診衛指導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大寶的排便障礙與便秘大幅改善,不再需要使用軟便藥物。

據國際統計,全球約3~10%的孩童有便秘問題,門診中大部分兒科患者為功能性便秘,僅不到10%的排便障礙肇因於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的器質性異常。

許瑋芸表示,多數兒科患者是因心理或外在環境因素的功能性便秘(如排便不適經驗或不想在學校較髒的環境上廁所),曾有國中生不想在學校上大號,竟憋到昏倒。因憋住排便後,腸道黏膜吸收糞便中水分,乾硬糞便更難排出,長久下來惡性循環,滯塞的糞便使得直腸被撐大,直腸神經變遲鈍,有些兒科患者出現排便時,腸道收縮力道不足情形。兒童便秘好發於以下三個時期:

1.幼兒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此時期奶量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不足,使得排便困難。
2.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
3.開始上學後:上學時匆忙進學校,可能因時間壓力或排斥校廁、忍住不排便,導致便秘。提醒家長培養孩子多喝水與吃蔬果、攝取纖維質,固定排便時間的好習慣。

兒童便秘3個月內就醫 治癒率較高
許瑋芸指出,兒童便秘若在發生3個月內及早介入處理,日後治癒率較高,約8成的兒童患者在治療6個月後,症狀能緩解且不再需要持續使用軟便藥物。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118 人追蹤
追蹤
 
王澍清 報導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根據統計,全球孩童3%至10%有便秘問題,症狀包括排便疼痛、滲便、腹痛腹脹或食欲不振,門診中大部分的兒科病人為功能性便秘,只有不到10%的排便障礙是因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異常。


1名1歲孩童,因先前排便時表情痛苦,且很用力的樣子,排出來的形狀1顆1顆的像羊大便一樣,擦屁股時甚至甚至還有血,讓家長十分擔心,加上近日將近1周無排便,至醫院就醫檢查。收治該案例的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在詢問病史、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與口服藥物,並於門診衛教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排便障礙和便秘症狀已改善,且不需再使用軟便藥物。


大多數的兒科病人因心理或外在因素忍住便意,如:排便不適、不想在學校上廁所等,在憋住排便後,腸道黏膜會持續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得糞便變得乾硬,於是更難排出,在長期惡性循環下,滯塞的糞便使得直腸被撐大,讓直腸神經變得遲鈍,有些兒科病人可能出現排便時腸道收縮力道不足的現象。便秘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中特別好發於3個時期:


1.在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此時期奶量逐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仍不足,因而導致排便困難。


2.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


3.開始上學後:上學前匆匆忙忙,進學校後因為時間壓力或排斥公共廁所而憋住不排便,導致便秘。


值得一提的是,便秘若在發生3個月內就及早介入、積極處理,日後治療成功的機率較高,約8成左右的兒科病人在治療6個月後,能夠症狀緩解而不再需要持續的使用軟便藥物。


許瑋芸醫師表示,排便障礙與便秘是兒童最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之一,多數為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所致,若已診斷便秘,建議盡早介入處置,重建良好的生活作息,必要時輔以軟便藥物,以提高日後便秘治療的成功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了35歲想懷孕  3大飲食地雷千萬別踩

 
過了35歲想懷孕  3大飲食地雷千萬別踩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瀏覽數164,090
2018/07/01 · 作者 / 謝懿安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西洋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前日來台辦演唱會,除了美妙歌喉,此次同行的雙胞胎兒子也備受關注。50歲的她8年前人工受孕成功,但過程多次失敗也曾讓她大受打擊。高齡懷孕為何那麼難?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每5個女性就有1個35歲才懷第一胎。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記載:「卅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女性30歲生理狀態處於巔峰後,體內的氣血循環開始變差,精力緩慢減退;35歲以後又是拚事業階段,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疲累,加上三餐不正常、吃錯食物,都會讓體質出現異常、難以受孕。

愛群中西醫診所執行長翁紹評指出,若到40歲,血管彈性變差,代謝下降,加上現代環境污染嚴重,環境荷爾蒙多為脂溶性,容易造成血栓體質。若是沒有調理,再打排卵針,固醇類的荷爾蒙增加,會讓血液更濃稠,都不利受孕。

子宮就好比孕育的土壤,卵子跟精子結合成胚胎則是種子,種子的品質、土壤的濕度、溫度都要在最佳狀態,才容易開花結果。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指出,吃下去的食物,也會影響子宮、卵子的健康,臨床最常見的幾種錯誤飲食,是導致難受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雷一:愛吃生菜沙拉、喝冰飲

與好姊妹相約吃輕食,一大盆沙拉,配上幾片麵包,感覺清爽無負擔。但這對想懷孕的女性,卻是大忌。瞿瑞瑩指出,生菜沙拉屬於寒涼性的食物,和吃冰、喝冰飲一樣,都會讓體內氣血循環不佳,手腳容易冰冷,體內的氣被消耗,子宮環境就不好,難以受孕。

她建議,蔬菜都要煮熟再吃,且避開寒性蔬菜,如筍類、空心菜、大白菜、白蘿蔔等。另外,夏天氣溫炎熱,可以用20~30度左右的常溫飲料取代冰飲,一樣能達到消暑功效。

地雷二:喜歡吃水果、喝牛奶

「門診遇到很多女生,覺得吃水果很養生,每天一早一杯精力湯,水果照三餐吃,反而難受孕,」瞿瑞瑩表示,許多水果性味偏寒涼,夏天盛產的瓜果類吃多容易體質寒冷。此外,台灣水果甜度高,糖分攝取過多容易造成體內痰濕。

瞿瑞瑩解釋,若把子宮看成土壤,那痰濕就有如土壤變沼澤,會讓體內濕氣重,土壤濕度不對,受精卵就無法好好著床。因此要能嚴格控制水果攝取,一天不超過一小碗(相當於4顆葡萄加半根香蕉),且要中午時間食用完畢,晚餐後吃水果的習慣則要戒掉。

不只水果,牛奶也會造成痰濕體質。早上吃麵包配牛奶,飯後一杯鮮奶茶,下午喝拿鐵提神,細數下來,一天下肚的牛奶其實不少,更要忌口。

地雷三:補品吃太多、嗜辛炸和焗烤

「補過頭也是問題,」瞿瑞瑩觀察,許多女性來看診時,發現為了懷孕會自行買各種補品,像是補氣用的黃耆就很常見,「但這種吃多反而容易上火」。除了過度吃補品,油炸、辛辣、焗烤等重口味料理方式,也會讓體內燥熱。

 

因為燥熱導致津液、水份不足,形成陰虛體質。這時子宮環境變得乾燥,缺乏水份會讓卵子變得乾扁;而當精子進入子宮時,也會因為環境燥熱導致液化困難,還不到輸卵管就已經陣亡。即便順利受精,也會因為子宮內環境乾燥,著床困難。

翁紹評也建議,攝取油類時,可以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植物油、堅果、魚肉都是很好的來源,避免形成血栓體質。

中醫推薦  「以清為補」飲食法助好孕

35歲後想要懷孕,「清補」效果最好。清淡、性味甘平的食物如高麗菜、菠菜、紅蘿蔔、番薯、蘋果、木瓜、葡萄,都是不錯的食材。

此外,多攝取滋潤性、富含膠質的食物,如雞爪、海參、山藥、秋葵、木耳等,可以調節體內荷爾蒙,讓子宮壁健康,有正確的營養很重要。

瞿瑞瑩指出,備孕時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攝取,避免採用生酮飲食等偏好特定營養素的飲食法。若想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葉酸、維生素B、鐵劑(有貧血症狀才需要)適量攝取即可,其他藥膳、補品則不需要,建議仍需諮詢醫師再選擇營養補充品。

打造好孕體質  7招平日保養這樣做

維持卵子品質、促進子宮氣血循環,就能打造好孕體質。兩位專家認為,年紀大固然是難懷孕的因素之一,但只要保養得宜,還是有機會受孕,可以這樣做:

 

1.適度排解壓力

翁紹評指出,相較於一般體細胞,卵子、精子等生殖細胞承受壓力的能力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臨床上發現,即便是20多歲的女性,一段時間熬夜、工作壓力大,取出的卵子品質就會下降。

此外,控制子宮的是副交感神經,壓力、油炸等飲食都會刺激副交感神經,造成子宮不正常蠕動。適度紓解壓力,充足睡眠,搭配清淡飲食,是順利懷孕的重要關鍵。

2.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室內裝潢散發有機溶劑、炒菜用的不沾鍋則有全氟碳化物、塑膠袋包餐點則會溶出塑化劑……生活中充滿各種環境荷爾蒙,且多數為脂溶性。翁紹評指出,這些環境荷爾蒙會黏在細胞膜上,讓體內的免疫系統誤認是外來物,攻擊富含磷脂質的血管內皮細胞及胎盤絨毛膜細胞,啟動凝血反應,造成血栓而不利受孕。

因此,要避免接觸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暴露在毒物中,才能打造好孕體質。

3.暖暖包熱敷

若容易手腳冰冷、體質偏寒的女性,生理期之外,平日也可以用暖暖包熱敷腹部,讓腹部維持在溫暖狀態,刺激氣血循環。

4.避免穿短裙、短褲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維持腹部保暖是重點,夏天要避免電風扇、冷氣直吹腹部;冬天則要避免穿短裙、短褲,讓風直接灌入衣服內,容易讓子宮受寒。

5.用艾葉泡腳

艾葉可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是備孕養生很好的一味藥材,可以溫暖子宮,去除體內濕寒之氣。可以到中藥行購買,用20克的藥材搭配500cc的水煮汁,倒入澡盆或木桶中,再用 40度的溫水添滿泡腳。若是水量許可,可以加到膝蓋高。

泡腳的時間點,建議在晚上飯後一小時之後,泡30分鐘到微微出汗即可。

6.艾條薰穴位

點燃艾條,對著肚臍下方的氣海穴、關元穴與兩側的子宮穴薰熱,保持在可承受熱度的距離,不能直接接觸肌膚。每次10~20分鐘,2天一次,需避開生理期。

7.規律運動

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透過下肢運動,可以刺激骨盆腔裡的血液循環,有助受孕。走路、慢跑、騎單車都是很好訓練骨盆的運動;也推薦多到戶外踏青、登山,同時能放鬆心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歲前是大腦生長期!《BMJ》研究:多吃抗氧化副食品改善記憶力跟認知功能

 
3.9k 人追蹤
追蹤
 
盧映慈

「傳統的副食品可能缺乏幫助大腦生長的關鍵營養素,而沒有這些營養素,就無法支持大腦繼續再生變化。」世界權威的營養科學中心、美國弗里德曼(Friedman School)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研究發現,在副食品中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多酚、脂肪酸、蛋白質等營養素,才能真正增加孩童的大腦含量。

多吃抗氧化副食品能改善記憶力跟認知功能

這份研究刊登在《BMJ》上,研究團隊在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索的 10 個村莊中,召集了 1059 名 15 個月大到 7 歲的兒童,他們每天三餐中,會有一餐吃「副食品」,每週 5 次,持續 23 週。

副食品分為 3 種,一種是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多酚、脂肪酸、蛋白質等營養素的糊狀副食品;第二種是非洲營養計畫中使用的強化混合食品(FBF),用玉米、大豆、混合植物油、糖和鹽煮成熟粥,營養素佔平均每日建議攝取量的 16%;第三種則是當地傳統的米飯早餐,用白米飯、水、少量豆油和鹽煮成的。

結果在 23 週之後發現,4 歲以下的兒童中,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多酚、脂肪酸、蛋白質等營養素的副食品明顯增加了工作記憶、改善腦血流量、改善身體組成,讓孩子們長出肌肉、減少脂肪,而且改善了貧血;但吃傳統早餐的人就沒有這樣的效果。

不過,4 歲以上的兒童中,營養的副食品對大腦的影響就不大了,但還是可以看到長出肌肉、減少脂肪,而且改善了貧血的狀況。

「全球至少有 2.5 億名 5 歲以下的兒童,無法發揮其認知發展潛力。也就是他們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大腦無法好好發展,營養不良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它會造成長期腦損傷。」研究團隊表示。

所以研究團隊認為,對於 4 歲以下的孩童,補充上述的營養素是有必要的,而且以原型食物製成的為主。像是多酚,他們就使用多種蔬果製成,重點是要包含不同的營養。

4 歲以上也要注意這些營養補充,甚至要吃更多

不過,4 歲以上的孩子看不出這樣的好處,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大孩子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看出變化,或是營養補充不夠多,因為為了避免出錯,他們是用幼童所需的營養素比例去計算的,對大孩子來說應該是不夠的。

「即使每週只吃 5 天,也可以看到效果。」研究團隊表示,這部分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的確在初期取得一些正面的回應,代表吃足夠的營養素可以讓大腦變聰明,而那些看起來大腦發展不好的孩子,很可能是營養補充不足的關係。

參考資料

Effects of foo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children at risk of undernutri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新顯學 重點育兒法幫你養出聰明高學習力寶寶

 
1.8k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隨著育兒觀念日益演進,近來常常聽到教養專家建議陪伴式育兒法更能有效激發寶寶潛能。但現代爸媽多為職場雙薪族,時間永遠不夠且零碎。面對這樣的困境,爸媽總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給予寶寶最完整的照顧,因此為了大大提升爸媽的效率,降低陪伴時間有限所帶來的顧慮,專家建議只要把握三大關鍵「睡好」、「吃好」以及「父母高品質的陪伴」,就能有效幫助寶寶潛能發展,輕鬆養出高學習力寶寶。

「睡好」睡眠品質建構大腦重要性

育兒新顯學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大腦黃金期,研究指出,3歲以前是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睡眠是幫助大腦發育重點關鍵之一,對於新生兒來說,往往整天都是睡睡醒醒中度過,至少14~17個小時的睡眠;較大的4~11個月的嬰兒,也建議每天充足睡眠至少12至15個小時;只不過現代孩子多半會跟著父母作息而晚睡,或是早起送托嬰,導致錯過腦部發育的黃金睡眠期。

兒科醫師表示,寶寶大約每50分鐘是一個睡眠週期(大人約90分鐘一個週期),其中淺眠期佔總睡眠時間的一半,在此階段大腦會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腦部的血流量增加,很多重要的營養素包含DHA、葉黃素、還有天然維生素E等,都會在這時期進入大腦幫助發展。

而優良的睡眠品質能幫助寶寶整合所有新資訊,嬰幼兒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新事物,大腦需要透過睡覺的時候來整理、儲存所有的資訊,在這段時間內腦部會忙著建立左右腦的連結,神經連結越多,資訊傳遞的速度越快,此階段的大腦發育,會建立一輩子神經連結發展的基礎,自然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力、記憶力和創意力。

檢視相片

小兒科醫生建議0~3個月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14~17小時; 4~11個月的嬰兒則要有12~15小時; 而1~2歲的幼兒則建議至少要有11~14小時

「吃好」 提供大腦發育的營養素DHA是關鍵

除了睡眠之外,營養素也成為大腦發展關鍵,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陳偉燾主任指出,0至3歲是寶寶發展「感覺」、「視覺」和「知覺」三大感知元的關鍵時刻。此時寶寶的腦部每秒鐘能完成100萬個神經連結,因此需要豐富且全方位的營養供給,包含DHA、葉黃素、維生素E等等。其中DHA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我們人體中能構築細胞和大腦神經細胞膜的組成,可以幫助腦神經元發育,從而促進神經網絡更綿細,更有效傳輸、接收、反應資訊。

但DHA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單獨存在容易氧化,氧化速度比一般常見脂肪如橄欖油,快上數十至百倍,陳偉燾主任指出:「在寶寶腦中DHA不是單獨存在,而是與其他營養素交互作用,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營養素成為促進腦部發展關鍵。」因此現代父母不只要關注優質DHA的攝取,更要重視如何避免DHA氧化,確保DHA精華營養被留住,順利進入寶寶大腦中。

DHA需要天然抗氧化劑助攻

DHA在大腦中的最佳抗氧化劑就是天然維生素E(RRR),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眞指出,眾多形式的維生素E中,唯有「RRR」結構能與大腦的α-TTP特異性蛋白完美結合,讓營養被人體吸收,進入大腦中被利用,讓DHA免於自由基攻擊,順利給大腦養份,啟動寶寶全方位感官學習。同時有細胞研究指出,天然維生素E (RRR)能減少33% DHA氧化1。等於是保留更多DHA活性,幫助神經發展,所以RRR維生素E可以說是DHA最佳的助攻員。同時葉黃素這類的抗氧化物質,也能幫助DHA抗氧化外,並在寶寶的視覺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檢視相片
 
▲RRR維生素E能減少DHA氧化,留下關鍵營養,幫助寶寶學習力大躍進

然而市售奶粉多半含有Sn-1及Sn-3棕櫚油酸,但這些成分卻非常容易與鈣結合形成皂鈣,不但可能導致寶寶排便不順,更會將珍貴的DHA一起帶出去。而研究顯示不含棕櫚油的配方奶,可有效減少嬰兒體內85% DHA流失2。若配方奶可以透過調整油脂組成,使其不含容易形成皂鈣的Sn-1及Sn-3棕櫚油酸(PA),更能有效將DHA留在體內,提供充足的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增進寶寶的腦部發育,讓孩子吃好、睡好打下聰明基礎。

檢視相片
 
▲補充優質DHA可以幫助寶寶大腦神經連結發展,幫助學習力提升。

「陪伴式教育」 啟發幼兒感官 增強學習力

陪伴可以是重質大於量,職場爸媽可以嘗試每天花半小時專心陪伴孩子共讀、玩遊戲或透過組積木來訓練孩子大小肌肉,簡單又親密的互動過程,還可以刺激感官,幫助培養孩子未來的學習探索能力。

高學習力三重點 幫助爸媽擺脫育兒難題

其實掌握關鍵育兒重點:「睡好」、「補充關鍵營養」與「質>量的專心陪伴」,養出聰明高學習力寶寶真的不難! 把握三歲前寶寶的重要睡眠期,確保寶寶有睡好、睡飽,幫助腦部發育。再來要充份攝取關鍵營養,同時,小兒科醫師也一再提醒:「寶寶需要多元的營養支持學習發展,其中DHA含量不在於高,而在於是否能供予腦部利用」,避免DHA被氧化,讓營養「直送」大腦產生作用,也很重要。最後,父母每天有品質的陪伴更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基石,用心引導寶寶打開感官探索世界,自然可有效率的養出高學習力的孩子,讓新世代父母育兒不再困難。

 

資料來源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3;Vol. 32, No. 5, 359–368.

  1. Souza CO, et al. 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17;16:78.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累!母乳哺育媽媽過半「追奶疲勞」

 
54.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每年的8月1日至8月7日為「國際母乳週」,今年以「為了更健康的地球支持母乳哺育(Support breastfeeding for a healthier planet.)」為主題,哺餵母乳除了為寶寶帶來健康,更能為地球永續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檢視相片
 
調查結果顯示,若媽媽們的壓力來源被忽視,恐將對身心造成連鎖效應(圖/pixabay)

在國際母乳週之際,知名品牌白蘭氏發表《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哺乳媽媽壓力值超出負荷,恐陷入「追奶疲勞」;主要壓力來源除了奶量過少、身體不適外,日常生活作息因哺乳或集乳被影響更是名列前茅!顯示母乳哺育不能只關心寶寶的營養照護,更該照顧到媽媽的體力與保護力,增加母體的健康補給,才能真正提升母乳的質量。

響應今年國際母乳週主題,白蘭氏透過線上調研方式,針對百位媽咪進行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若媽媽們的壓力來源被忽視,恐將對身心造成連鎖效應,有高達91%的哺乳媽媽在面臨壓力的同時,睡眠品質也同步受到影響,引發其他身體不適症狀。61.3%的哺乳媽媽表示,壓力會造成心情低落進而影響奶量,奶量一旦不足,身心再度失衡,形成惡性循環。

宏其婦幼醫院醫療副院長許淳森醫師指出,「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上皮生長因子』及『轉化生長因子-β2』等豐富的健康因子,不僅有助於增加寶寶身體保護力,更能有效提升寶寶的營養吸收和轉換率,在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許淳森醫師也強調:「哺乳媽媽若是體力下滑,將影響自身保護力,進而降低持續母乳哺育的意願,更可能影響母乳營養價值。」

近來,健康保健意識抬頭,根據Google Trend搜尋趨勢顯示,「提升、增強防護力飲食」的討論熱度竄升近兩倍,《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也發現,除勤洗手、戴口罩及減少外出外,有44.5%的哺乳媽媽以維持規律作息及保持良好運動習慣來提升身體保護力,另有40.5%的哺乳媽媽透過補充營養保健品來提升身體保護力,守護自己及孩子的健康。

對此,宋明樺營養師表示,此時,更應注重母乳營養價值以及媽媽寶寶的健康,1歲以下的孩子身體保護力僅有大人的6-7成,透過攝取母乳中富含黃金營養成分,可強化寶寶的第一道防線,有效提升寶寶身體保護力。哺乳媽媽除均衡飲食,維持良好作息外,宋明樺營養師也建議,哺乳媽媽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薑黃等抗氧化的營養成分,因母乳中的主要營養來源為媽媽的飲食,因此推薦哺乳媽媽可透過日飲鷄精、或以鷄精搭配日常飲食的方式,幫助提升乳汁中營養成分。

檢視相片
 
超過6成產後媽媽月子期間追奶觀念改變(圖/品牌提供)

《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也針對身處黃金哺乳期的月子媽媽們調查奶量問題,在產後月子期間,有約半數媽媽曾有奶量不足的問題,其中近9成的媽媽仍採取傳統攝取發奶食物的方式來追奶,但調查結果也顯示,有65.3%的媽媽們會透過營養補充品來追奶,高於選擇食補的53.4%,顯示媽媽們對於傳統大量食補提升奶量的觀念已逐漸轉變。

對此,許淳森醫師提醒,傳統產後大量進補的方式對追奶未必有益,可能攝取過高的熱量與膽固醇,進而引發其他健康危機。為幫助黃金追奶期的哺乳媽媽安心追奶,品牌與月芽養生月子餐合作,共同響應國際母乳週,免費提供一周、每日一罐鷄精給做月子的產後媽媽們,讓媽媽與寶寶一起獲得關鍵營養。

另外,位在彰化的白蘭氏健康博物館8月祭出「暑期安心遊彰化」系列活動,結合「親子互動」、「創意料理」主題,邀民眾健康動吃一夏;除攜手彰化縣政府及在地觀光工廠聯合推出總獎額高達320萬的振興消費優惠外,還祭出高人氣巡演「陸爸爸說故事」、小朋友熱愛的「機械樂高」,以及全新「親子律動」與「夏日特調」等一系列免費暑期活動。

檢視相片
 
白蘭氏健康博物館是全台首座以健康為主題的博物館(圖/品牌提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試管嬰兒 考量產婦年齡和遺傳疾病

 
2.9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檢視相片

內政部108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已至31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者更達23%,是10年前的2.4倍,顯示出國內婚育年齡往後延遲的趨勢。

要生育首先考量年齡不論男女 ,高齡生育增高寶寶健康風險。宏其婦幼醫院國際生殖中心唐雲龍醫師表示: 超過35歲,除了卵子品質下降,胚胎異常機率提高外,高齡產婦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有較多的合併症、流產、早產等,即使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後成功懷孕,風險也比年輕的產婦高很多。而超過40歲想要生育的婦女,已經不是卵子品質好不好的問題,而是還有沒有卵子? 如果年輕時沒有生育規劃,先將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高齡無卵若遇到Mr. right 時只能尋求受贈卵子了。

個案廖小姐,求診史已有十年,在各大醫學中心取卵30多次,形容自己從有卵取到沒卵。在46歲無意間得知隔壁鄰居是在宏其生殖醫學中心順利懷孕還生了健康寶寶,不由得產生一絲希望,想再努力看看。於是在唐醫師建議下受贈卵子,植入一次就成功誕下健康的男寶寶。

再來考量是否帶有遺傳性疾病,朱小姐,家中有五個姊妹,因為姐姐的小孩,為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患者,檢查後才發現自己也帶有此基因,DMD的發生率大約為每 3500 個活產男嬰就有一個裘馨氏肌肉失養症孩童。且一般的發病年齡約在 1~4 歲左右,常見症狀為肌肉無力、萎縮、站立困難。

檢視相片

選擇試管嬰兒訂製健康優良的寶寶,要考量產婦年齡和家族遺傳性疾病史。

唐雲龍醫師表示,要避免遺傳疾病可以透過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的遺傳學診斷(PGD),篩選沒有特定遺傳疾病的胚胎植入母體,避免生下帶有遺傳基因缺陷的胎兒,造成遺憾。在唐醫師的幫忙下,現在朱小姐擁有一個11個月大,14公斤的健康小妞。

另外帶有血友病隱性遺傳的周小姐,在18-20週羊水晶片中發現,腹中男性胎兒具有血友病基因。血友病主要發生於男性,目前醫療技術無法治癒,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治療。因此,朱小姐忍痛終止姙娠,並且尋求唐醫師幫忙試管療程+PGD 訂做一個健康的孩子,目前已經懷孕五個月了。

胚胎正常與否,除了利用形態學外,還有一種技術篩檢胚胎染色體數目是不是正確,目標是植入正常染色體的胚胎,一顆也能懷孕成功。個案韓小姐因為本身娘家哥哥有兔唇,但兔唇原因有遺傳跟非遺傳兩種原因。加上老公經常在國外工作,於是唐雲龍醫師建議: 先冷凍精蟲,試管療程及PGS,加上產檢時搭配高層次超音波,在源頭以及過程中監控寶寶發展情況。

網路發達的時代,但生孩子還是無法依靠網路,如果有生育需求,又有難孕問題,建議儘早與專業仁心仁術的唐雲龍醫師一起討論具體的需求與方向。相信專業的用藥實施策略,選擇具有設備先進優良實驗室的生殖中心以及高層次超音波,在這條不太好走的求子之路上,減輕生理與心理的壓力,儘早圓夢。

 

檢視相片

選擇試管嬰兒訂製健康優良的寶寶,要考量產婦年齡和家族遺傳性疾病史。

更多新聞推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餵母乳前 這件事沒做到恐增寶寶感染風險

 
6.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 – 19)疫情於全球肆虐,為提醒寶寶照顧者,保護親親寶貝前洗手是防範感染不可少的觀念,彰化基督教醫院1日舉辦2020年「國際母乳週」活動,特別結合洗手宣導,讓民眾了解母乳哺餵與加強洗手是保護寶寶健康的兩項重要方法,並呼籲共同締造友善支持母乳哺育環境,孕育健康下一代。

母乳滿足寶寶生、心理需求 也助媽媽恢復身材

彰基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醫師表示,「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不但方便經濟、容易消化,更能提供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條件,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同時滿足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也能幫助媽媽身材恢復。

積極推廣母乳哺餵行動 事前洗手孕育健康下一代

然而,彰基係母嬰親善醫院,藉由醫院積極推廣,讓更多家庭及社會大眾參與,共同支持母乳哺餵行動,並透過「響應哺乳‧當我們『手』在一起」活動中,特別宣導洗手重要性,溫馨提醒媽媽接觸及哺餵寶寶之前,應當將雙手清洗乾淨,才能避免寶寶感染。

用實際行動支持 哺餵母乳有3期望

彰基用實際行動支持母親以「母乳」哺餵自己的孩子,期望能達到(一)創造家庭與社會支持哺乳的風氣,鼓勵媽媽分享知識和經驗,使媽媽了解哺餵母乳的重要性並獲得信心,以持續哺餵母乳;(二)支持婦女母乳哺餵與工作並存,創造友善母乳哺餵環境與氛圍;(三)宣導洗手重要性及正確性,以減低傳染病的傳播,有效維護個人及寶寶健康。

【延伸閱讀】

 不只眼睛「乾」 神經密度低也恐導致乾眼症

心肌梗塞防復發 醫師要他一定要做「這些事」

酷暑炎炎,血糖控制大不易 醫師解析兩大原因

肺癌藥物納健保 晚期癌友命運新希望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該餵到幾歲?

 
208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母乳對嬰兒有眾多的好處,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母乳可以降低哮喘、肥胖、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胃腸道疾病、耳部感染和肺炎的風險。母乳對母親本身也是有許多益處,像是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高血壓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然而,儘管母乳對媽媽和寶寶有無數的好處,但只有36%的母親遵守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兒科學會(AAP)所建議的時間內持續哺餵。那麼,母乳到底應該要餵多久才能結束呢?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都建議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六個月內應完全以母乳餵養,Lansinoh認證的母乳諮詢師莫莉·彼得森(Molly Petersen)則建議「媽媽們應該繼續餵養母乳到寶寶至少滿一歲,若是願意,仍然可以繼續哺餵」。若是媽媽無法或是不想哺餵母乳,也不要擔心,許多研究表明用配方奶餵養的嬰兒也會發展的不錯。

換句話說,在嬰兒出生後的頭六個月內,應該只餵母乳或配方奶,絕不能餵其他食物,母乳或配方奶將提供她生長發育所需的所有營養。滿六個月後就可以開始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固體食物,同時繼續進行哺餵母乳,如果可以的話,繼續母乳餵養直到寶寶滿一歲。

 

實際上,延長母乳餵養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免疫系統和母嬰之間的連結具有很多好處。但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所做的統計數據,寶寶滿18個月大時,只有約15%的母親繼續餵養母乳。彼得森說 : 「停止母乳的主要原因大多為乳頭過於疼痛、擔心母乳產量不足或是母親忙於其他事務而無法繼續。」

彼得森建議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使得母乳餵養能夠順利進行,例如,早期教育和參與母乳餵養支持團隊對媽媽和寶寶都是一個好的開始,並且在遇到挑戰及困難時能夠更有自信地克服。對於上班族媽媽而言,母乳餵養確實有其時間安排上的困難,但是抽出時間擠奶會改善母親和嬰兒的健康,非常值得花些時間。

最後,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都建議哺餵母乳到寶寶滿一歲,但如果真的困難,請不要自責,配方奶也是不錯的選擇。

Reference : 

How Long Should You Breastfeed? As Long As You Can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最快! 榮總團隊7天就能找出新生兒聽損原因

 
4.6k 人追蹤
追蹤
 
楊文君採訪

 

 
科技部今天(13日)指出,榮總團隊利用一滴血、一滴唾液的基因檢測方式,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可在7日內完成初步的診斷,效率是全球之冠。(楊文君攝)

新生兒在出生後都會檢測聽力,但若聽力異常,通常都會等到一個月後才會再檢測,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期。科技部今天(13日)指出,榮總團隊利用一滴血、一滴唾液的基因檢測方式,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可在7日內完成初步的診斷,效率是全球之冠。#請聽記者楊文君的採訪報導#

科技部指出,根據統計,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3至5人罹患先天性聽損,儘管在出生後都會檢測聽力,但若聽力異常,通常都會等到一個月後才會再檢測,有時還會誤判,或是家長可能得到兒童語言發展與理解能力落後時才發現,往往已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造成兒童不可逆的發展障礙。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臺北榮總牛道明醫師團隊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合作,利用一滴血、一滴唾液,進行「唾液病毒核苷酸快速鑑定技術平台」及「多功能核酸質譜分析平台」等基因檢測方式,平均可於出生後7天初步確認是否罹患先天性聽損,大幅超前國健署「3個月內確診,6個月治療」的建議期程,速度也是全球最快。牛道明說:『(原音)這整個步驟可以幾天完成呢?我們可以加速在7天之內就可以得到報告;這樣的話,小朋友聽力篩檢是在24小時到32小時,那之後一週之內就找出問題,就可以獲得更快的治療。』

牛道明也指出,此方法將能找出導致聽損的成因,如先天性感染就要即早提供適當的藥物治療;或依據聽損基因突變位點的特徵,加速評估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流程。

科技部也指出,目前在專案協助下,檢測不需要費用,預計補助到明年4月,後續若停止補助,粗估自費費用約在新台幣千元以下,但也會盡量爭取健保給付,造福社會大眾。

原始連結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一滴血、一滴口水」! 出生7日內能精準篩檢聽損兒

 
2.4k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已全面推動新生兒出生後接受聽力篩檢,但從第1次到第2次複檢確診,需時至少3個月,對於只要抓緊時間治療就可逆的巨細胞病毒、弓漿蟲等先天性感染狀況,往往錯失良機,台北榮總今(13)日發表最新利用一滴血、一滴口水的基因檢測方式,可快速在7日內完成初步的診斷,及時給予寶寶適當的治療。

根據統計,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3到5個人罹患先天性聽損,以往多在聽力明顯異常,甚至到兒童語言發展與理解能力落後時,才到門診進行診斷與治療,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時機,造成不可逆的發展障礙,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檢格外重要。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表示,該院團隊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與國衛院共同合作,利用「唾液病毒核苷酸快速鑑定技術平台」及「多功能核酸質譜分析平台」,可針對「先天性感染(巨細胞病毒與弓漿蟲)」與台灣常見的42個「聽損基因變異」進行快速篩檢。

研究團隊利用該新技術,平均可於新生兒出生後7天初步確認是否罹患先天性聽損,大幅超前國健署「3個月內確診,6個月治療」的建議期程。

牛道明強調,尤其是巨細胞病毒與弓漿蟲感染,只要抓緊時間給予治療,就可以在造成明顯聽力傷害之前,挽救回寶寶的聽力;以巨細胞病毒為例,20天內就得治療,而新篩檢技術就能補足這一塊過去傳統聽力檢查確診耗時的缺點,在第1輪就能確診達到4成,最後確診約6成,與國外水準相當。

牛道明說,另外,針對台灣常見聽損基因的篩檢,也能依據聽損基因突變位點的特徵,加速評估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流程,把握兒童聽損治療與聽力發展的黃金時機。

這項新的篩檢技術目前僅用於與台北榮總有合作關係的醫療院所,台北榮總表示,希望下一步可以全面推展至全台,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叛逆很正常 醫生:小孩持不同意見才能獨立

 
2.8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檢視相片

暑假期間親子相處時間比平時多一些,如果遇到孩子叛逆期,也容易導致親子衝突多一些,不過叛逆並非不好,聯新國際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博表示,「叛逆」指人類在小孩時期有相反意見的行為,也是大自然的定律讓小孩有不同的想法,一個家庭中有不同的想法與意見,才能表達真正的愛。

林博醫師說,假如一家人都是一言堂,這是一個災難,萬一決策錯誤可能就導致全家毀滅,而猶太人常說他們的家庭是最團結的,因為「小孩可以反對父母」,林醫師想跟家長說,想想看小孩待在家若可以持不同意見,又不會被趕出門,就不需要再跑去外面找其他地方排解心中不快,但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或沒時間聆聽小孩想要說的話,才會導致小孩常常往外跑。

如果孩子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有叛逆行為,林醫師鼓勵家長,當遇到孩子叛逆時,父母要面對叛逆,並接受、鼓勵,不要打壓,把這種叛逆放在父母的包容底下,會讓整個家庭感情更好,別動不動就以拋棄小孩等話語來恐嚇小孩,林醫師說,「父母心胸有多大,孩子成就就有多大」。

檢視相片

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將過去經驗集結成冊,出版「青春期的叛逆教養」一書。

當遇到親子遇到衝突時,林醫師建議,試圖將衝突轉為「正向衝突」,正向衝突指雙方吵架時,不可決裂,可以互相不爽,過後彼此還是一家人;林醫師表示,這也適用於職場關係或男女交往關係,口出惡言只會造成彼此傷害;吵架也是一種智慧,並保持社交距離吵架,情緒不會太過強烈,也是一種方法,透過練習不會互相翻臉,才是有意義的吵架。

林醫師觀察到,很多父母很少關注或支持孩子的人權,因為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尊重小孩,他們常說為了小孩好而拼命賺錢,卻沒讓小孩獲得父母足夠的愛,所以將過去經驗集結成冊,出版《青春期的叛逆教養─以正向的親子衝突,杜絕媽寶養成,培養獨立負責、自主思考的孩子》一書,以重新導正錯誤觀念導致的悲劇,想告訴父母,在孩子18歲成年離家以前,很需要父母的愛,這時機過後,孩子與父母將很難再培養出良好關係。

更多新聞推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種嬰兒常見的意外威脅

 
200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小嬰兒甚至還不能爬行,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怎麼可能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呢? 事實是,發生的機率比你想像的要高得多 : 1歲以下嬰兒意外死亡率是1至5歲兒童意外死亡率的兩倍。所幸,只要照顧者多加注意,就可以輕鬆避免大多數的危害。

1.口鼻窒息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口鼻窒息是導致1歲以下兒童致命事故的主要原因,父母可以考慮學習嬰兒CPR以防萬一。當寶寶在地板上爬行時,請清除任何他可以放入口中的小物件,例如硬幣、珠子、塑膠袋或破掉的氣球,也請避免給寶寶任何附有眼睛、鈕扣或其他可以拉扯吞嚥的玩具。此外,嬰兒睡的床必須是結實、平坦的床墊,以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 ; 不要使用枕頭或被子,天冷時就讓寶寶穿上連身睡衣就好。也請避免與嬰兒同床一起睡覺,最好是讓寶寶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並將嬰兒床遠離窗戶,避免窗簾繩子纏住寶寶的脖子。

 

2.跌落

跌落是導致1歲以下嬰兒受到非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千萬不要將嬰兒獨自留在床舖、沙發或任何凸起的物體表面上,或是將嬰兒安全座椅放在桌子或櫃子上 ; 若是在更衣台上換尿布,也請記得使用安全帶以防止寶寶滾落。背著或抱著寶寶時也請留意行走時的安全 ; 當寶寶可以四處走動時,請記得在樓梯口安裝安全門。

3.燒燙傷

與成人相比,嬰兒的皮膚更薄,即使在較低的溫度下也會有燙傷的風險。房屋火災是最大的危險,因此建議在每個臥室和相鄰的走廊安裝煙霧探測器,並定期檢查電池以確保正常運作。此外,抱著嬰兒時,請勿拿著熱食或飲料,也不要使用爐子。記得隨手拔掉吹風機和熨斗等電器的插頭,並在嬰兒洗澡前務必先測試水溫。

4.中毒

寶寶在不能翻身之前就已經會自己將東西放進嘴裡,即使是極小的物品都有可能讓寶寶中毒。務必將家中清潔產品、藥物和其他潛在的毒物鎖在櫥櫃和抽屜裡。某些房屋可能含有鉛塗料,如果嬰兒誤食任何剝落物則可能很危險。

Reference : 

4 Common Threats to Your Infant — And How To Avoid The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半夜哭鬧是怎麼回事?爸媽必知生長痛二三事

 
200 人追蹤
追蹤
 
鍾方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在貿易公司擔任採購的Alma,最近上班常是一臉疲憊,特別是星期一,精神嚴重不濟,同事不免擔心:「怎麼回事?」Alma苦笑說:「兩個女兒半夜驚醒,哭鬧不休,不斷喊:『媽媽!腳好痛』!」

Alma媽媽的苦惱,不少家長都有,白天忙碌不堪,打算晚上好好睡個覺,卻又被孩子邊哭邊喊痛的淒慘聲吵醒,尤其最近暑假期間,孩子經常外出活動,半夜哭鬧的時段更是頻繁,疼痛一段時間後,沒事睡著了,到了早上察看雙腳、雙腿,又沒有任何異狀,常讓家長陷入焦慮中,一方面心疼不已,不知道該如何緩解孩子夜間的疼痛,一方面睡眠被干擾,影響白天的工作精神。

一到晚上就喊痛    原來骨骼與肌肉生長速度不同造成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長痛,是生長發育期的一種生理現象,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但有些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骨骼迅速拉長,周圍肌肉卻不一定能夠完全趕上速度,因為是一快一慢不協調的生長速度,導致身體、骨骼、肌肉產生一種牽拉的疼痛感,

有些醫師擔心家長不理解什麼是孩子生長痛,一直處於莫名的擔心,會用衣服合不合穿加以說明,請家長不要過度操心,原本孩子的身體剛好穿得下這件衣服(肌肉、筋脈),在採訪經驗中,長庚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羅福松醫師就是用「原本身體穿得這件衣服跟不上生長速度」做比喻,當孩子的骨骼開始拉高,可能先是上半身拉長,也有可能是下半身先長,只是由肌肉、筋脈製成的衣服還來不及更換大一點的size,想一想身體原本穿得是一件合身的衣服,後來身體拉高,還穿同一件衣服,也就是硬穿的概念,也就是說骨骼與肌肉、筋的生長速度一快一慢,因為不同步調,所以身體會喊痛,多半一、兩年後,等到生長發育完整後,疼痛感就會消失了。

 

生長痛的二三事

如果不是生長痛,可能是什麼呢?生長痛是正常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不過醫師也提醒,有些疾病也會有下肢疼痛的情形,例如:骨腫瘤、幼兒類風濕性關節炎,類似生長痛的表現,若孩子經常半夜疼痛,建議帶著孩子就醫檢查,以期儘早釐清。

女孩子比較會有生長痛?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有生長痛,而且男女有別,臨床醫療統計中,有10~20%的兒童、青少年有生長痛,女孩子高於男孩子,也就是說,有女兒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在3~16歲之間的生長期可能會發生生長痛,7~10歲、12~16歲是兩個生長痛的好發期。

生長痛是不是與過敏一樣,會受到季節性影響?孩子的生長與年齡有關,所以一年四季內均會發生生長痛,但與季節性關聯性不大, 若發現夏季生長痛頻繁,可能與夏季高溫,孩子願意愛外出活動、活蹦亂跳相關,只要孩子保持高強度運動,骨骼拉高速度快時,容易發生生長痛。

孩子生長痛該如何緩解?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半夜痛到哇哇叫,有些甚至會反覆疼痛一段時間,做家長的可以嘗試以下方法緩解疼痛。

1.多多安撫孩子情緒:身體疼痛會讓孩子害怕,爸媽要耐心陪伴,安撫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

2.熱敷疼痛部位:以熱水袋或熱毛巾熱敷疼痛部位,透過熱能傳導,可以減緩疼痛感。 

3.用手按摩、空拍:透過按摩、觸摸或空掌拍打大、小腿疼痛部位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疼痛。

4.服用止痛藥:若孩子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家長可以徵詢專業醫師或藥師,使用輕微止痛藥(普拿疼)緩解。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