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各位爸比媽咪大家好!我們是新成立的合格立案托嬰中心(校內的面積有九十幾坪)均使用無毒的裝潢及設備 本園培育孩童發掘自我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與獨立性,強化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統合各領域發展,針對孩童特點,透過觀察、遊戲、實際操作,因循其規律誘導學習,進而發展其潛能。 我們是全職照護0到3歲的小寶貝˙小班制(無小班以上的大孩童)˙政府合格立案(北府社兒嬰字第131號)˙24小時的全園攝影 可申請3000到5000元政府補助(月)˙老師均持有五年以上的合格保母證照(不定時的進修學分與持有良民証及嬰幼兒CPR證書)˙ 室內配色明亮˙通風採光良好˙軟硬體設備齊全˙教玩具規格完善˙ 無電視時間˙消毒器具良備˙定時外聘消毒公司到校消毒及定時水質檢驗ㄜ.配備次氯酸空氣清淨機 .社會局與衛生局的不定時訪視檢查。 .每季的消防與公共安全檢驗合格。 門口接送好臨停˙安全無慮˙竭誠的歡迎您來蒞臨參觀ㄡ!!!!!!! 收費標準:月費為16500元整(可代申請政府補助6000元整) 註冊費為6000元整(半年一次) 不收洗澡及副食品的費用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收托時間:早上07 30時到晚上18 30時(可彈性配合) 新北市私立紅蘋果托嬰中心 校址.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34.236號2樓 招生專線 89146716 89146106紅蘋果托嬰中心竭誠的歡迎您!!!!

比花椰菜多50倍抗癌物!這5大超級食物 抗老又防癌

 
14.9k 人追蹤
追蹤
 
李育道
 
示意圖/TVBS

「超級食物」不僅營養豐富,還能預防多種疾病,《Women’s Health》就整理出5種能夠抗老、抗癌和恢復體力的超級食物,它們未經加工,屬於天然食品,且所含熱量較低。

 

1. 《豆薯》

豆薯是一種甜脆的根莖類蔬菜,含有能讓小腹平坦的纖維─菊苣纖維,在腸子裡扮演了提升益菌的益生素,豆薯中也含豐富的維他命C,可以補充膠原蛋白,撫平皺紋。

 

2.《嫩芽》

所謂的嫩芽就是只種三天的花椰菜,有豐富的「蘿蔔琉素」抗癌物,含量比成熟後的花椰菜多50倍。

 

3.《大麥》

大麥中含有豐富的菸鹼酸(對頭髮和皮膚相當有益)和能抗癌的木酚素。另外,大麥的纖維能維持適當的膽固醇指數,也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建議可以取代每餐主食,以及烘焙時將三分之一麵粉替換成大麥。

 

 
示意圖/TVBS

4.《黑蒜頭》

發酵後的黑蒜頭有特別的甜味,天然抗氧化物也是一般蒜頭的2倍,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癌症風險。

 

 
示意圖/TVBS

5. 《酵母》

一份像起司的酵母片就有驚人的9克飽和蛋白質,也提供超出每日建議攝取的維他命B,可以恢復體力、減少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建議代替起司放到爆米花、馬鈴薯、義大利麵或歐姆蛋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克力可止咳?台醫生:這些患者不適用

 
9k 人追蹤
追蹤
 
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不少女性喜歡吃巧克力放鬆心情,不過現在國外有研究顯示,吃巧克力還能只咳而且效果比感冒糖漿還要好?但是台灣的醫師不建議吃巧克力止咳,因為咳嗽原因很多,吃太甜還有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

天氣變化大不少人感冒咳嗽喉嚨不舒服,除了看醫生,還有一部分民眾會習慣喝感冒糖漿,不過現在國外有研究顯示吃巧克力也能止咳。

 

▼國外有研究顯示吃巧克力也能止咳。(圖/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英國赫爾大學,執行一項小型研究,探討甜味治療以及呼吸健康之間的關聯,找來163名有咳嗽症狀的病人,隨機給予止咳藥可待因,以及用巧克力製成的藥品,結果發現服用巧克力製成藥品的病人,症狀在兩天內顯著改善,因此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因為巧克力比一般藥品黏稠,形成的塗層可以保護喉部神經末梢,進而減少引發咳嗽的神經衝動。

 

▼英國赫爾大學,探討甜味治療以及呼吸健康之間的關聯。(圖/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巧克力不可能說對咳嗽就有比較改善的效果,因為巧克力本身只有含,比較一點點咖啡因,或許對我們感冒的時候,精神不振會有提神的效果。」

 

由於咳嗽原因非常多,台灣醫師認為多數時候巧克力並不適合止咳,像是胃食道逆流患者,因為胃酸向上衝刺激食道的迷走神經,引發反射性咳嗽,如果吃下高甜度的巧克力,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使病情更加惡化。

 

▼咳嗽原因多,若胃食道逆流患者服下可能使病情更加惡化。(圖/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有些人他吃了巧克力之後,他喉嚨會感覺一直很有痰的感覺,他會想要去清痰,反而會造成咳嗽,另外吃太甜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另外有痰的患者,如果吃了高甜度食物唾液會變得黏稠更容易生痰,如果是被細菌或病毒感染發炎,也必須服用抗生素治療,並非巧克力就能緩解咳嗽,畢竟巧克力並非藥物,民眾如果真的身體不適,還是建議盡快就診。

 

(封面圖/東森新聞)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長「痘痘」不是母奶的錯!新生兒痤瘡脫皮到底該怎麼辦

嬰兒細嫩光滑的皮膚,讓人忍不住想摸摸捏捏,但有時候突然冒出像痘痘的紅色小丘疹,讓不少新手爸媽不知所措,其實這是常見的「新生兒痤瘡」,該怎麼呵護呢?

 
 
已新增至「我的收藏」
  •  
  •  
     

    寶寶肌膚功能不成熟 有適應過渡期

    寶寶出生後,會有一段適應外在環境的過渡期,其肌膚的基本構造雖與成人相仿,但皮膚組織尚在發育,功能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現過敏或發炎現象。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泌乳期還鬧「乳腺炎」? 醫師告訴妳該注意這些地方

 
482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乳腺炎困擾是不少媽媽的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沒有在餵母乳了,怎麼還鬧乳腺炎?一名30多歲的媽媽就有這樣的困擾,5年前她母乳哺育幼兒將近10個月,但近期整個左乳持續變大,備感不適與輕微疼痛,且合併出現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多家診所醫院求診都懷疑是乳腺炎,但治療都未改善,進一步組織切片才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

▲乳腺炎困擾是不少媽媽的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沒有在餵母乳了,怎麼還鬧乳腺炎?一名30多歲的媽媽就有這樣的困擾,5年前她母乳哺育幼兒將近10個月,但近期整個左乳持續變大,備感不適與輕微疼痛,且合併出現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多家診所醫院求診都懷疑是乳腺炎,但治療都未改善,進一步組織切片才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徐光宇醫師指出,乳腺炎常見發生在泌乳期的婦女,但非泌乳期女性也會發生,臨床症狀包括乳房紅腫熱痛的硬塊,並可能伴隨發燒與全身無力。

以該名女子為例,本身沒有乳腺癌家族史,沒有使用雌激素藥物,沒有乳房創傷,也沒有發現全身性疾病,直到接受微創引流手術結合抗炎症藥物治療後,乳房腫塊才完全消退,其他不適症狀也改善。

徐光宇表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是一種自限性炎症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膿腫狀似惡性腫瘤,多在數周至數月內發展為炎症性乳房腫塊,必須根據組織切片檢查才能正確診斷,治療主要得靠藥物皮質激素抗發炎,手術切除僅用於膿瘍引流與切除剩餘病變,才能確保並降低復發風險。

至於一般乳腺炎發生原因多為哺餵母乳清潔不足,或乳腺阻塞時不當的處理造成組織受損,進而導致細菌感染;另外,飲食因素或哺餵間隔時間延長造成乳汁濃稠淤積也會引起乳腺炎。

徐光宇強調,單純乳腺阻塞只需持續哺乳搭配冷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症狀就會改善,但一旦進展成化膿性乳腺炎,就必須在醫師指導之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還得採取反覆膿瘍引流或切開引流手術才能根治,因此,當發現乳腺炎無法改善時,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侵入性的乳房檢查才能確診病因,有效治癒。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泌乳期也會發生乳腺炎

 
915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乳腺炎常見在泌乳期婦女,但非泌乳期女性也會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醫師徐光宇指出,在臨床上,乳腺炎會出現乳房紅腫熱痛的硬塊,可能伴隨發燒與全身無力症狀。

徐光宇分享一名30多歲的媽媽個案,個案在5年前曾經母乳餵養幼兒將近10個月時間,在就醫前3個月,患者整個左乳持續變大不適與輕微疼痛,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合併出現與嚴重,多家診所醫院求診疑似乳腺炎治療,但都未改善,沒有乳腺癌家族史,沒有使用雌激素藥物,沒有乳房創傷,也沒有發現全身性疾病。

在治療期間,以膿瘍抽吸無細菌生長且抗生素治療並無改善,後經組織切片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IGM),經微創引流結合抗炎症藥物治療後,病人反應良好,乳房腫塊完全消退,貧血等臨床不適全都改善。

徐光宇指出,該個案罹患的IGM是一種自限性炎症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膿腫狀似惡性腫瘤,多在數週至數月內發展為炎症性乳房腫塊,必須根據組織切片檢查才能正確診斷。

藥物皮質激素抗發炎治療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手術切除僅用於膿瘍引流與切除剩餘病變,以提供確定的治療並降低復發風險。這案例提醒民眾,當面臨乳腺炎無法改善時,協請專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侵入性的乳房檢查確診病因,有效治癒疾病。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胖嘟嘟!!當心成人病上身!!

 
89 人追蹤
追蹤
 
dodo@kingnet.com.tw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檢視相片

作者:KingNet編輯部


依據國健署統計得知,台灣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或超重比例高達25%(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已成為亞洲兒童最胖之冠!兒童胖嘟嘟,將衍生出像膽結石這類的成人疾病,兒童也會有膽結石!?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你知!

什麼是兒童膽結石?

在肝臟的下方有一小囊袋,用來儲存肝臟所製造的膽汁,而這些膽汁有助於飲食中脂肪的代謝分解吸收,這個小囊袋即稱為-膽囊。膽汁的主要成分為:水、膽固醇、膽鹽、膽色素(膽紅素、膽綠素)、卵磷脂、鹽類;當膽汁中的成分匯集形成固體,尺寸可小於一粒沙子或大如高爾夫球般,如果阻塞膽管,將會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兒童的膽結石類型與成人不同,成人的膽結石約75%是屬於膽固醇結石,兒童的膽固醇結石僅占25%、黑色色素結石約佔兒童膽結石的50%、碳酸鈣結石約佔兒童膽結石的25%。

導致兒童膽結石的原因

 

膽結石在兒童中並不像在成人中那麼常見,大多數情況下,兒童膽結石沒有特定的潛在原因,但有些風險因素將會促進兒童膽結石的發生。

檢視相片

以往兒童罹患膽結石,大多與血液異常有關,但近年來研究發現,『肥胖』已漸漸成為兒童膽結石最大的好發危險因子。

兒童膽結石症狀

 

一般而言,膽結石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大部分情況下亦不會引起問題,但若出現下列症狀,建議盡速就醫檢查,拖延治療嚴重恐引發腹膜炎,不可不慎。

 

檢視相片

兒童膽結石的治療與預防

 

當兒童經由醫師診斷確認確實罹患膽結石,且合併出現上述症狀,建議的治療方法如下:

 

檢視相片
 

無上述症狀的膽結石治療可考慮服用藥物(ursodeoxycholic acid,ursodiol),本藥具有利膽、促進膽色素排泄機能作用,缺點是膽結石復發的機率很高。

老生常談:預防勝於治療,該如何預防兒童罹患膽結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切除膽囊呢?下列幾點建議,將有助於您家寶貝免於成為『無膽一族』。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疲累瘀青 留意血癌風險

 
4.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當孩子出現疲累、骨痛、莫名瘀青及持續高燒等症狀時,血液腫瘤科醫師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

反覆高燒一週    血液檢查有必要

馬偕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提醒,當孩子反覆高燒持續一週,建議積極接受血液檢查。若孩子抱怨骨頭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淋巴結腫大超過1公分、孩子軀幹及四肢有多發性出血點或異常瘀青等,都是臨床上常見血癌初發病的表徵,由於兒童癌症屬治癒率較高的疾病,建議家長配合醫師治療計畫,幫助孩子對抗病魔。

有些民眾認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與血癌有關,然而葉庭吉表示,目前並無確切實證研究能證實,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瘀青喘氣 竟是血癌

 

知名節目主持人楊月娥小姐的二女兒小蓁,在讀高三時,爬樓梯開始喘,身上又莫名出現瘀青,總是嚷嚷著好疲累,一度被以為找各種爛理由拒學,就醫檢查後診斷為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APL,血癌的一種)。

由於血癌治療期漫長,病房家屬之間也成為互相依靠的重要支柱,即便沒有談過話,楊月娥回憶,一次在病房配膳室,病童家長一個「輕拍肩膀」的小動作,都可以讓他們相擁而泣。

因為看到一同抗戰的隊友們的勇氣與軟弱,更體會「以院為家」的無奈與苦痛,楊月娥表示,醫療專業交給治療團隊,做家長的更應該要有正面的態度,否則「家長倒下了,孩子怎麼辦?」

看見幸福音樂會 關心病童與家屬

為了表達對兒童血癌病童與家庭的支持,馬偕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與楊月娥共同計畫「看見幸福」音樂會,從最早的發想到節目定調時間長達近五個月,節目以兒癌醫療與病童的故事串連,透過表演及歌聲傳遞對醫療團隊的感謝與兒癌病童及家屬的支持。

「看見幸福」音樂會由馬偕兒童醫院與基隆愛樂合唱團聯合主辦,於3月9日下午2:30在馬偕兒童醫院9樓大禮堂舉行,民眾即日起可於週一至週五(8:00-17:00)至台北馬偕福音樓九樓院牧部免費索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睡眠障礙嗎? 醫師教自我診斷

 
4.3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睡上一個好覺!」是許多人奢求之事,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指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調查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換句話說,每10人中,就有1人為失眠問題所困苦。

睡眠障礙不解決 長期恐惹病上身

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意味著可能就是「睡眠障礙」高危險群。鄭翔如表示,所謂睡眠障礙,指一種長期持續、且在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滿足個人的狀態;當人長期處在這樣狀態下,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尚可能因此「惹病上身」,或是發生意外事件。

回歸「睡覺」這2個字原意,包含了「閉眼睡」與「醒來」這2件事;因此,在看待「睡得好不好」時,除了夜間睡眠狀況之外,白天身體與精神狀態也需要觀察留意。

注意夜晚白天警訊 判斷睡眠障礙

夜晚睡眠該注意什麼警訊?鄭翔如指出,首先是睡眠時打呼,打呼好發於上呼吸道(鼻、咽、喉)結構狹窄者;而有打呼症狀者更須留意是否合併有呼吸短暫中斷、有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再來,如睡眠中需起床小便次數>1次以上,即應是有解尿過於頻繁的現象;最後,觀察睡眠中是否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

另外,日間也該留意,是否白天過度嗜睡,當每天已有足夠睡眠,但醒後仍會感到疲倦,甚至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等,有打瞌睡的狀況;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白天長期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注意是否人格特質改變或出現情緒障礙,像是脾氣暴躁、焦慮、憂鬱等。

留意慢性疾病 易共病睡眠障礙

除此之外,罹患慢性疾病也是另一個警訊。鄭翔如說,有些慢性疾病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睡眠障礙患者人身上,可以發現較高罹病風險,反之,在慢性病患者身上,也可能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

醫師指出,當夜晚睡眠或醒後白日出現以上現象,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尤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至專業的睡眠中心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經期不順滿臉痘? 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搗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不孕困擾嗎?小心可能是腸道發炎害荷爾蒙失調!

 
3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博思智庫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博思智庫】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

荷爾蒙失調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不只會影響荷爾蒙指數的高低,還會影響荷爾蒙系統的代謝功能,一般前往婦產科或其他科別抽血,可能只會檢測荷爾蒙數值的高低。然而,影響數值高低的根源,往往來自於腸道功能不良,導致這些代謝後的產物刺激荷爾蒙系統……

檢視相片
 
你有不孕困擾嗎?小心可能是腸道發炎害荷爾蒙失調!

荷爾蒙失調X雌激素過低、黃體素不足的不孕現象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破壞了荷爾蒙的平衡,常常也會造成女性患者月經紊亂、月經週期不規律等問題,有些則會形成雌激素佔優勢的現象。

一般臨床診斷時,談及雌激素與黃體素的高低,很少提到它是如何被代謝與排除的,因為功能作用結束之後,下一步就是排出體外,雌激素代謝作用完畢後,會經過肝臟解毒,最後透過糞便及尿液排泄出去。

當人體腸道系統功能不佳的時候,如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或是小腸菌叢失衡,這些細菌就會激發一些酵素,把這些原本應該被代謝排出的雌激素產物,再度從體內釋放出來,使其重複被身體再吸收,這些被代謝完的產物仍舊有活性,但是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當它再度被釋放出來,會刺激體內的荷爾蒙系統,使得雌激素過多,產生雌激素佔優勢的狀況。

因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不只會影響荷爾蒙指數的高低,還會影響荷爾蒙系統的代謝功能,一般前往婦產科或其他科別抽血,可能只會檢測荷爾蒙數值的高低,但影響數值高低的根源,往往源自腸道功能不良,導致這些代謝後的產物又跑回體內刺激荷爾蒙系統,進而造成女性的經期混亂(雌激素佔優勢的人,黃體素相對不夠)。由此可知,腸道健康對女性荷爾蒙扮演著關鍵角色。

檢視相片
 
你有不孕困擾嗎?小心可能是腸道發炎害荷爾蒙失調!

門診案例:38歲的不孕症女性

一般而言,不孕症的定義,是指男女雙方在沒有避孕的狀況下,超過一年以上沒有自然懷孕的話,就統稱為不孕症患者。

這個案例,是一名38歲的女性患者,曾經看過不孕症門診,也做過試管嬰兒,一般不孕症的門診檢查,通常會先從女生開始著手,之後才會請先生一同檢查,觀察精蟲的活動度。

這對夫妻在婦產科分別檢查的結果,發現太太有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問題,意指女性卵巢中卵子無法完全成熟,因而產生許多小顆粒,原因大多是濾泡刺激素(FSH)分泌不足,導致無法使卵子完全成熟,當然就沒辦法正常受孕,再加上黃體素的數值較低,等於是相對性的雌激素佔優勢。

前面曾提及單看荷爾蒙的數值,無法完全確認病患的問題所在,因此,當個案向我求診時,我會進行一系列荷爾蒙代謝檢查,發現她的雌激素代謝產物極高,通常發現雌激素代謝產物偏高的時候,就會猜測是否受到外來的荷爾蒙所影響,比如環境荷爾蒙等。

除此之外,自我檢測的問卷中,她也寫到平常患有噁心、胃食道逆流、腹部疼痛等症狀,每次用餐後,肚子跟下腹會有脹氣現象,放屁、腹瀉、便秘也經常交錯發生,腸道似乎已經陷入極大的危機。同時,白天時常感到嗜睡、容易疲勞,夜裡患有失眠困擾,還伴隨著注意力不足、記憶障礙、焦躁,在在都符合體內雌激素佔優勢的情形。

檢視相片
 
你有不孕困擾嗎?小心可能是腸道發炎害荷爾蒙失調!

這對夫妻當初為了懷孕,相當注重生活作息和日常細節,平時會盡量遠離塵蟎等毒素,營養攝取上也相當講究,採取無麩質飲食法,可說相當養生。因此,當我看到她的雌激素代謝產物偏高,直覺認為可能不是生活習慣的關係,而是腸胃道出了問題。於是透過食物過敏檢測,以及SIBO的吹氣測試,發現的確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毛病。

治療面向

這名個案是位年輕女性,通常這類病人都有黃體素不足的問題,於是詢問她:「有沒有考慮補充一些荷爾蒙,或是直接補充黃體素?」

大多數人對於一開始就採用荷爾蒙療法,往往抱持著遲疑的態度,擔心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或是誘發乳癌的情形,加上病人想要繼續做試管嬰兒,不想採用該療法影響不孕症門診中的其他療程。於是,我告訴她:「妳的腸道也有問題,還是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嘗試從腸道著手調整。」徵求同意之後,就開始進行腸胃道的改善療法。

這位個案相當配合進行中的療程,並執行飲食控制,大約治療兩個月之後,整個荷爾蒙狀況就正常了許多。

一般人很難想像荷爾蒙失調,竟然跟腸胃道有關係?只是這個案例比較可惜的是,即使幫她改善了腸胃道狀況,使荷爾蒙數值回復到正常,懷孕部分仍須求助其他科別的協助,透過做試管嬰兒來達成生子的願望,也因為身體養好了,一切盼望更有了相對美好的期待。

本文出自博思智庫《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教你3個親子互動遊戲的技巧,幫助寶寶腦部發育、長個聰明腦!

專家教你3個親子互動遊戲的技巧,幫助寶寶腦部發育、長個聰明腦!

光光老師教你3個親子互動遊戲的方法,刺激寶寶腦部發育、玩出聰明腦!

嬰兒腦部發育的黃金發展時間只到「三歲之前」,許多家長希望透過親子互動及遊戲,幫助寶寶大腦健康成長、奠定智能發展基礎。在親子互動方面,光光老師提出三個技巧,讓爸媽能與小孩互動遊戲更加開心;不過想要幼兒的腦部發育更加健全、加速腦部發育,家長們只對了一半!同時還需要許多關鍵養分,如DHA、葉黃素、維生素、蛋白質、神經鞘磷脂,大腦才能快快成長。

為了讓寶寶更加聰明,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往往不留餘力,除了親子互動及教育,也會購買益智遊戲跟智力玩具來刺激寶寶的頭腦發展;不過實際上,而寶寶的腦部要健康發育,需要什麼條件呢?

在本篇訪談中,從事兒童發展近20年的光光老師將告訴爸媽們,要怎麼讓孩子越玩越聰明,以及幫助幼兒腦部發展的訣竅。

親子互動 技巧

嬰兒腦部發育黃金時期只到三歲前,家長一定要好好把握

爸媽的陪伴互動加上關鍵的營養,是幫助孩子腦部發展的兩大關鍵!

光光老師充滿活力地說:「兒童的益智玩具及智力遊戲,確實對幼兒的智商會有所幫助,畢竟操作的過程,都是對腦部的刺激!」然而,玩具僅是單向式地刺激腦部,但對寶寶腦部最棒的刺激,應是多面向以及雙向式的。

由於親子互動間有微笑、擁抱、對話等各感官的刺激,小寶貝還會獲得安全感並靜心下來觀察環境,因此,光光老師說「其實,爸爸媽媽的陪伴,才是幼兒最好的玩具!

親子遊戲 例子

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與遊戲,不僅能增進感情,還能刺激孩子的大腦發展

光光老師接著表示:有刺激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營養的補充。因為大腦神經連結以及建構的過程需要許多營養以及熱量,倘若嬰兒沒有這些營養素,再多刺激也是枉然。也就是說,家長務必在幼兒三歲之前掌握腦部發育的黃金期,以免錯失良機。在這段時間,家長應盡量替寶寶補充關鍵營養素,輔以親子遊戲及各認知功能上的刺激,加速孩子腦部發育、建構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神經鞘磷脂,是兒童腦部發育的加速器搭配親子互動,讓孩子學得快、腦部發展嚇嚇叫

說到腦發展的關鍵營養素,光光老師認為其中有個營養成分很值得家長關注,也就是「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 「過去我們都忽略神經鞘磷脂的重要性,近年來發現它對寶寶腦部發育具有相當關鍵的地位!」

光光老師接著表示大腦發展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腦細胞之突觸、髓鞘以及神經傳導物質三者的成熟度。腦神經細胞的突觸末端就是髓鞘,當髓鞘發展地越好,神經訊息的傳導就會越順暢,孩子的心智、運動以及各項表達行為等自然會越成熟、越加聰明!而發展髓鞘所需的營養素,就是神經鞘磷脂。

親子遊戲 好處

神經鞘磷脂是幫助幼兒大腦發展的重要營養素

近期醫學實驗指出:神經鞘磷脂是發展髓鞘所需的關鍵營養素,而且它還是DHA的最佳夥伴,可見神經鞘磷脂對腦部發育深具關鍵力。由於小寶貝的腦部發育的黃金期為三歲前,建議小寶寶在哺乳期間,多透過母乳可以獲得相當豐富的神經鞘磷脂,而進入副食品後,可以從肉類以及蛋類等獲得神經鞘磷脂。

至於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要如何補充呢?其實嬰兒在0~6個月的哺乳期間,透過母乳就可以獲得相當豐富的神經鞘磷脂了;而進入6~12個月寶寶的副食品時期後,則可以從肉類、蛋類、營養品、配方奶等獲得神經鞘磷脂。

而腦部的發育當然並非僅限於髓鞘的發展,因此光光老師建議家長在寶寶的副食品中,應多注意脂肪、蛋白質以及各類維生素之攝取。如此,細胞才能夠獲得多元的營養素以及熱量成長。

「總結來講,如果要讓嬰兒的大腦獲得充足的養分,飲食的基本原則為均衡多元,讓小寶貝不挑食,每天能夠多吃不同顏色的蔬果,並多攝取牛奶、蛋類、肉類以及魚類等就是最好的策略。」光光老師說。然而,若考量寶寶對於某些食物會產生過敏,建議輔助食用含有神經鞘磷脂等營養素的營養補充品或配方奶,對幼兒腦部發育也是很好的方法。

親子間的互動遊戲,是兒童腦部發育的特快車

光光老師也分享了幾個親子遊戲的重要原則,希望所有的小寶貝都能夠獲得親子互動時多元面向的刺激:

原則一: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很重要

建議家長在陪玩時蹲下來,如此一來,小孩子的注意力便容易地放在你的身上;此外,也要注意讓玩樂的環境維持整潔及簡潔,避免孩子注意力發散。同時,由於寶寶的視覺發展相對晚,音調的吸引對小寶貝是很重要的。

如果孩子注意力越集中,親子在遊戲互動中就能夠更加順利、並充滿樂趣。

親子遊戲 介紹

要讓寶寶聰明成長,親子互動及陪伴必不可少

原則二:遊戲力求簡單

益智遊戲的目的,是在讓小寶寶更加了解周遭的環境以及認識自己,因此過於複雜的遊戲除了不受孩子青睞外,更會讓他們失去耐心。光光老師分享道:「簡單的躲貓貓就是一個非常適合親子間的遊戲,幼兒能夠從中瞭解物體恆存性,透過反覆練習,也能建立起成就感。」

此外,跟孩子一起看鏡子,也能幫助了解自己的身體各部位,對其模仿能力的增強是很有幫助的。其他像是聲音遊戲,則能夠讓孩子了解主體跟背景的音樂,在分辨的過程有助於專注力的發展。

原則三:保持玩樂的節奏

孩子在過度興奮以及過於疲累時,都會變得「灰灰」,這對雙方來說都不會是很好的感受。光光老師建議家長固定遊戲的時間,並了解孩子遊樂的「續航力」狀況,來調整親子遊戲的節奏,讓孩子能夠玩地開心、又能夠有穩定的情緒。

結語:互動與遊戲能幫助嬰兒大腦的智力發展,而身體養分也不可或缺

訪問的最後,光光老師不忘強調:嬰兒大腦發展的黃金時間只到三歲之前,爸媽一定要好好把握。此外嬰兒智力雖然能透過親子間優質的陪伴及互動,讓孩子各認知能力獲得全面的刺激而健康成長,然而大腦營養的補充才是最基本的。

所以,千萬別怕小寶貝們吃,寶寶吃飽才有力氣玩樂,吃飽也才有可能獲得穩定的情緒,也才有足夠的營養與本錢讓嬰兒腦部更加聰明!

親子互動 小遊戲

別怕寶寶多吃,吃的健康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知名兒童發展專家光光老師,現任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從事兒童發展近20年。

衍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鞘磷脂:寶寶腦神經傳導的成長加速器

母乳,營養,寶寶,腦部,發展,關鍵,幼兒飲食,幼兒發育,,新生兒,生育,坐月子,哺乳

作者\媽媽經廣編小組

天下父母心,總期待孩子能夠健康聰明,成龍成鳳。其實,孩子打從娘胎開始,大腦便持續快速發育成長。兒科專家陳治宇醫師表示「三歲以前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速、且最重要的關鍵期。」

至於這陳醫師口中的黃金期,對於孩子的未來有什麼影響?家長在自己以及孩子的飲食上又該注意哪些事情?陳醫師將深入淺出地說明。

神經鞘磷脂:母乳及營養品中的秘密養分,居然是寶寶三歲前腦發展關鍵!

嬰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刻,需補充許多重要養分

嬰兒大腦發育關鍵時期,關鍵養分必不可少

「幼兒大腦發育得早且快,關鍵營養素的補充絕對不能夠忽略!」陳醫師堅定地表示。胎兒大腦發育自孕期第三十週開始至孩子一歲這段期間是最快速的,而至三歲前皆為腦部發展的關鍵期。

嬰兒發育期間,身體需要大量的熱量以及營養素,舉凡脂肪、蛋白質、神經鞘磷脂、DHA、鈣、葉黃素、鐵、膽素等營養素;而大腦發育的好或壞,直接攸關孩子未來的反應力、創造力、溝通能力等。簡單來說,大腦發育較為成熟的孩子,肢體的大動作或小動作均更加敏捷且精準、語言的學習以及表達能力往往較佳,記憶力也相對好,甚至在個性及情緒上也有較好的控制。

陳醫師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把握孩子腦部發育的黃金關鍵期,補充足夠的營養素,讓孩子的未來有較好的基礎。」而陳醫師今天也帶大家認識一般爸爸媽媽較陌生的營養素–神經鞘磷脂。

「神經鞘磷脂」是什麼?寶寶神經傳導的成長加速器

陳醫師表示「大家對於DHA想必不陌生,但其實DHA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做神經鞘磷脂,他們倆一起搭配的話,對於大腦神經傳導效率提昇有極大的幫助。」神經鞘磷脂常見於腦細胞中,是建構腦細胞膜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夠增加神經細胞突觸,進而提升神經傳導的效率。

神經鞘磷脂如導電的優良介質,當神經細胞的突觸越多,傳導的介質越好,神經資訊的傳導當然越快越好。「試想,當寶寶大腦神經細胞傳導越有效率,他的反應速度、專注力以及記憶力是不是會越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陳醫師說。

幼兒要如何補充「神經鞘磷脂」呢?

至於神經鞘磷脂可以從哪些食物中攝取呢?陳醫師告訴家長,大豆、蛋類、牛肉及牛內臟中都含有豐富的神經鞘磷脂。另外也有許多家長好奇,鮮奶中是否含有神經鞘磷脂呢?陳醫師則回答:其實鮮奶只也含有少量的神經鞘磷脂,對於嬰兒幼兒來說,鮮奶非主食,還是需從其他副食品來補充才足夠的營養。

剛出生的嬰兒透過母乳能夠攝取足夠的熱量以及養分,而母乳中含有較豐富的神經鞘磷脂。然而當孩子六個月大後,營養的攝取除仰賴母乳外,建議透過副食品或營養補充品,讓孩子攝取對幼兒腦部發育有幫助的營養素。陳醫師也呼籲家長「大腦發展是進行式,營養補充不能中斷!」

為了給寶寶智力發展最好的根基,家長務必把握寶寶三歲前這段腦部發育的黃金關鍵期,除了在各認知功能上以及親子互動的刺激外,營養補充是孩子能在未來這條路競爭的重要基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不明原因發燒 注意是否尿路感染

 
1.5k 人追蹤
追蹤
 
 
寶寶不明原因發燒 注意是否尿路感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尿路感染的發生,大多都是逆行性的發炎感染,意即與正常的尿流方向相反,是由下往上逆行造成的發炎感染。

成人的尿路發炎感染,以女性居多,主要原因即是因為女性尿道較短,成人女性的尿道僅約4公分長,男性尿道可達15-20公分左右。但是在小於1歲的嬰兒,則是男嬰尿路感染的發生機率要比女嬰來得高。在1歲之後,則是女嬰的發生機率要比男嬰來得高,平均來說,1-15歲的女性發生尿路感染的機率是同年紀男性的10倍左右。

臨床症狀上,由於小嬰兒尚不會表達,因此發生尿路感染時,最常見的症狀反而是哭鬧不安、食慾下降、發燒等,尿路感染也是小嬰兒不明原因發燒的常見原因之一。

細菌感染

年紀越小的幼童,臨床表現症狀越多變、且不典型,臨床判斷需更加小心謹慎。嬰幼兒的尿路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與變形桿菌,這些細菌都是正常存在於人體的腸道菌叢,容易經由外在的會陰、尿道口逆行而上,造成尿路發炎感染。

先天性的結構異常

臨床上嬰幼兒發生尿路感染時,除了逆行性感染的因素之外,尚需特別注意的是嬰幼兒有沒有先天性的結構異常?常見的結構異常包括膀胱輸尿管逆流、雙套輸尿管、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以及尿道阻塞;例如先天性尿道瓣膜,意即在尿道內有一層膜阻擋尿液的排出。因此,在治療上必須找出是否有潛在的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否則再感染的機率非常高。

尿液常規檢查

尿液常規檢查為基本的臨床檢驗,通常會呈現多量的白血球,但是若檢驗結果未出現多量白血球,並不能代表沒有泌尿道感染,若是臨床上仍高度懷疑是泌尿道感染,應該進一步做尿液的細菌培養。在新生兒的尿液採檢,一般建議以恥骨上膀胱抽吸的方式收集尿液,五歲以下的小小孩可以貼尿袋的方式收集尿液,五歲以上的大小孩及較大的幼童可以比照大人的方式收集之。

尿液細菌培養

當尿液常規檢驗發現有多量白血球,或臨床上高度懷疑為泌尿道感染時,會進一步收集尿液細菌培養。尿液細菌培養的主要菌種,80%左右為大腸桿菌。

腎臟超音波檢查

可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初步評估是否有先天結構異常,如腎盂擴張,初步確定有無阻塞,抑或是膀胱輸尿管回流的可能性,若有需要可以安排「解尿膀胱尿道攝影術」(VCUG)。

這項檢查是經由導尿管將顯影劑灌入膀胱內,當嬰幼兒或者是病人在解尿時,觀察膀胱內的顯影劑是否有經由輸尿管逆流到腎盂。嬰兒的膀胱輸尿管逆流發生率大概是1-3%,而且男性多於女性。

嬰幼兒尿路感染的治療

一般會先以靜脈注射抗生素,之後再改為口服抗生素治療。嚴重的腎盂腎炎嬰幼兒,抗生素的治療療程,可能需要長達兩周左右。在臨床的預防及日常照顧上,需要提醒照顧的家長們:

嬰幼兒的尿片要適時更換,降低尿路發炎感染機率。排尿以及排便後,必須要有正確的擦拭動作──由前往後擦拭,若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及懷疑時,應盡快就醫,以期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

(本文摘自/尿路快意通/大塊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尖端出版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尖端出版】孩子不定時鬧脾氣,家長怎能不爆炸!

媽媽剛從幼兒園接了小凱放學,回家的路上,媽媽順口問了小凱……

媽媽:「小凱晚餐想要吃什麼啊?」

小凱:「我要吃餅乾。」

媽媽:「晚餐要吃營養健康的東西,不能吃餅乾喔!想想看,晚餐要吃什麼呢?」

小凱:「我要吃餅乾!」

媽媽:「媽媽不是告訴過你,晚餐不能吃餅乾了嗎?」

小凱:「不管,我晚餐就要吃餅乾!」

檢視相片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聽到晚餐不能吃餅乾,小凱在車上激動地大吼大叫、拳打腳踢,甚至氣得把手上的玩具往媽媽身上丟,媽媽一邊開著車,一邊忍不住提高分貝對小凱怒罵:「要說幾次才肯聽啊?你再亂發脾氣,以後都不給你吃餅乾了!」

小凱今年四歲,從小只要不順他的意就會發很大的脾氣,像是玩玩具時沒照他的意思玩,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或是想做的事情做不好…等等,他都會非常激動、大發脾氣,爸媽一開始都還能和顏悅色地跟他溝通、向他說明,但小凱總是很難接受,反而越說越激動,直到爸媽忍不住強烈地要求、斥責、威脅、恐嚇,甚至祭出處罰的手段,小凱才會停下來。

雖然在爸媽大發雷霆之下,小凱會暫時收斂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可是這種狀況還是層出不窮,而且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時,小凱不只依然故我,甚至還越演越烈,導致父母也必須採取更嚴厲的態度、動用更嚴格的處罰,才能奏效。爸媽對於這種惡性循環感到憂心忡忡,而且每次處罰小凱後,爸媽心裡都有很深的內疚感,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孩子太沒耐心,也擔心自己的管教方式會對小凱造成不好的影響。然而,面對小凱暴躁的脾氣、失控的行為,爸媽內心困擾不已,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心理師這樣說

不論在家裡,或是在賣場、餐廳…等公共場所,常常可以看到孩子鬧起脾氣一發不可收拾的場景。沒有旁人在場的壓力,爸媽或許還覺得比較好掌握,只要有路人關切,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故意找碴、讓父母親很沒面子。結果通常不是爸媽自己也生起氣來,當街嚴懲孩子,以表示我有在管教小孩,就是乾脆滿足孩子的要求以息事寧人。而無論採取哪種策略,父母事後不是自責太嚴格就是擔心太寬容。事實上,要幫助孩子改善發脾氣的狀況,必須先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比較容易生氣?一氣起來總是驚天動地?

心理學家發現,當孩子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礙時,最原始的情緒反應就是生氣;而如果沒有後天的教養和教育來引導孩子學習調節情緒或解決問題,生氣的情緒很快地就會引發攻擊行為,包括語言和動作。這些語言和動作,是用來對抗阻礙我們的事情,讓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所以「生氣」本來也具有很重要的生存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激發行動、移除阻礙、帶來改變。

儘管生氣對生存來說很重要,但是,有些孩子情緒本質比較負向,在生活中習慣先注意讓他不開心的地方,也就容易把事情解讀成阻礙或不順。於是,像「事情可能會越來越不好;不順的事情可能會越來越多;自己總是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這類的想法,就會不斷地冒出來,進而導致不愉快的情緒。雖然,有些孩子可能會先試著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但不愉快的情緒累積到超過負荷時,就會出現突然爆發的情形。

檢視相片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也有孩子天生對一般人眼中的「小事」比較敏感,這樣的孩子心思細膩,當別人都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已經如坐針氈,總覺得這裡不對、那裡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就算父母發現他有情緒而主動關心詢問,孩子也可能講不清楚、說不上來,越來越挫折,接著就會發起脾氣來。

另外,還有一些反應比較強的孩子,不論事情大小,都會用呼天搶地的方式來宣告他的心情。問題是,心理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如果孩子習慣以強烈的方式來表達生氣、憤怒,不但沒辦法紓解情緒,反而會越來越激動,甚至出現失控的行為。雖然強烈的反應有助於讓父母注意到他的狀態,但孩子強烈的情緒也容易引發父母不舒服,甚至覺得有壓力,並因此變得激動,而造成火上加油的互動,很難幫助孩子緩和情緒。同時,孩子又會從父母的反應中,學到以激動的行為來回應別人的強烈情緒,造成惡性循環,更讓人覺得他脾氣暴躁。

當然,生活上不斷遭受挫折或壓力過大的孩子,情緒也會變得容易引爆。許多生活小事,如:學習、寫作業、和朋友交往…等,對孩子來說都是壓力,如果過程困難、屢遭挫敗,又剛好碰到較大的壓力事件,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和朋友衝突、家中有變故…等,壓力持續累積,孩子來不及紓解調節,他的情緒火山就可能會爆發。

除了本身的特質之外,當孩子情緒來了,父母或其他大人的回應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用什麼方式表現內心的感受。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表現要求嚴格,卻比較少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內在就容易出現強烈的挫折感,而被忽略、沒人理解引導乃至於說不出口的情緒感受,都會轉化成更強烈的挫折,並累積為更強烈的憤怒。比如孩子緊張、難過、委屈時,如果沒有被適當的接納、引導,或是父母當下沒有察覺,反而求好心切地指責、教導、要求……也會導致孩子把爸媽的指正,解讀為挫折或阻礙而開始生氣。

還有一種容易被忽略的情況,就是在和孩子互動時過度地逗弄孩子。開玩笑的逗弄可以讓親子之間增加一些趣味性,原本是親子關係中很好的調劑,但如果太刻意地讓孩子得不到他要的東西,或者讓孩子面對不喜歡的刺激,如:當孩子正專注地玩遊戲時故意搗亂讓他分心,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舉動在他預料之外,而有點驚訝或者感到趣味好玩,但當逗弄的頻率太高,或者逗弄過頭而超出孩子可以接受的範圍時,這些逗弄反而會變成挫折,讓孩子覺得無法控制局面或事情而生起氣來,久而久之,孩子對於外在刺激的不確定與沒把握,就會造成情緒不安、起伏不定。

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暴躁易怒的情緒?

面對像小凱這樣的情況,父母多半會先試著和孩子溝通,又因為不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所以常會以「詢問」的方式,來幫孩子找到源頭、解決問題。殊不知,對於還處在生氣狀態的孩子來說,一直被問問題,自己又摸不清楚、講不明白,情緒往往會更加強烈,也更容易激發爸媽的怒氣、引爆親子間的衝突,最後以相互吼叫或責罰收場。面對孩子發脾氣,爸媽可以試著掌握以下原則,幫助孩子調節生氣情緒、掌握表達方式。

檢視相片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Yes!家長可以這樣做!

1.要淡定回應

發脾氣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引發父母不愉快的感受,就算本來沒有生氣,心裡還是非常不舒服,所以會想要好好地「教導」孩子,也因此在管教時難免會以「大聲」、「嚴厲」…等高強度的口語或非口語訊息,展現在孩子面前。

面對父母的強烈反應,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懼怕而暫時就範,但原本情緒反應就比較負向、強烈,又總是堅持很久、不易轉移的孩子,通常情緒反應會變得更大,也更無法達到父母原本的管教目的。因此,在「教導」孩子之前先幫助孩子緩和情緒,是面對愛發脾氣的小孩最重要的第一步。

爸爸媽媽可以用較輕的語句和語氣,以及較溫和的態度來回應孩子,以小凱為例,爸媽可以這麼說:「你今天好想吃餅乾喔」、「晚餐不能吃餅乾,你一定很失望、很難過…」、「爸爸知道你真的很想吃餅乾喔」,透過溫和堅定的語氣和態度,讓小凱的情緒被溫柔地照顧到,接著才能進入平靜的狀態,也才能從中學到爸爸媽媽要教他的道理。

2.要引導放鬆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生氣」的生存目的是要移除阻礙我們的目標的人事物,而移除這些阻礙常需要我們身體的參與。因此,當我們處在生氣情緒時,身體會不自覺地發生一些變化,包括血壓上升、體溫上升、肌肉緊繃…等,以準備好迎接挑戰,當孩子生氣時,也一樣會有上述這些身體反應,簡而言之,就是一種激動的狀態。此時,如果能**覺察到身體的激動狀態,並自主地做些放鬆身體的事情,就能讓生氣的情緒隨著身體的放鬆而變得比較緩和平靜。

不過,孩子的自覺與自處能力不是天生就會,而是需要家長教導,並從一次次的練習中才能逐漸培養起來的。當孩子的身體因為生氣而處在緊繃狀態時,爸爸媽媽可以試著輕撫孩子的背部,順著脊椎兩側輕拍慢撫;也可以輕輕按摩孩子的雙臂,讓孩子緊繃的身體放鬆下來。除此之外,對各種負向情緒都適用的腹式呼吸,也是放鬆身體很有效的方法。

 

3.要先處理心情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處在某種情緒狀態時,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接受跟當下情緒感受不一致的訊息;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來說,這時候父母說的道理、苦口婆心的勸誡,和他的生氣情緒是不一致的,所以孩子有也就很難聽得進去。

相信爸爸媽媽可能早就發現,當孩子生氣時,你講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不只有聽沒有到,還會想盡辦法為自己的生氣辯駁。此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緒上的陪伴,陪著他讓情緒過去;所以,除非事關重大,非得馬上解決孩子生氣的事情,否則最好先處理孩子的心情,像是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看起來真的是快要氣壞了;碰到這樣的事情你很生氣…」,等他氣憤的情緒比較緩和了,再和孩子討論如何處理事情、解決問題。

檢視相片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Oops!爸媽千萬別這樣!

1.不發更大的脾氣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曾說:「生氣是最危險的情緒!」當一個人生氣時,除了會出現攻擊行為,還會引發別人生氣的回應,在親子關係之中也是如此。爸爸媽媽在管教發脾氣的孩子時,出發點都是想幫助孩子趕快回復平靜、理性面對問題,但如果家長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引爆,因而發了更大的脾氣,結果不只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調適生氣的情緒,還會因為模仿的作用,導致孩子更容易暴怒失控。

不過,做父母的也別過於自責,被發脾氣的孩子激怒而生氣是很正常的,只要有自覺,不要一路被生氣的情緒帶著走,也就很難得了。爸爸媽媽可以多學習一些方法,避免自己發更大的脾氣,譬如:多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建立多元豐富的情緒調節方法,或者在碰到孩子發脾氣時,先問問自己、多想一想:「孩子今天怎麼了?」、「孩子的情緒卡在哪裡過不去?」、「我怎麼做可以幫助孩子緩和情緒?」一旦養成這種對孩子抱持好奇的自我對話習慣,就更能夠陪伴孩子回歸平靜,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情緒管理的行為模範。

2.不求當下解決

有些時候,孩子會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生氣,當然,這很可能是孩子想要的東西並不適合給,也可能是當下無法給他。父母常會在「不希望孩子予取予求」和「不想要孩子脾氣爆發」之間擺盪拉扯,那種心情真的很難受;而為了解決自己心裡的難受,父母可能會採取比較快速解決的方式,像是放寬標準直接滿足孩子的想要,或者用威脅性的高壓手段,要求孩子不再胡鬧。

這麼做雖然可能獲取一時的成效,如:拿到東西的孩子馬上就不生氣了,或者被強壓下來之後孩子就不敢再鬧了,但這兩種做法都會產生一些後遺症。一般而言,第一種方法,也就是讓步妥協,會導致孩子食髓知味,從中學到「只要脾氣鬧得夠大、夠久,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至於第二種方法,也就是強力壓制,則會讓孩子以為生氣是不對的,以及在有權力的人面前必須暫時低頭不生氣;但是,長期處在過度壓抑、敢怒不敢言的狀態,生氣的情緒累積到超越可以忍受的極限時,孩子會爆發出更不適當的情緒反應,甚至會引發生理上的症狀。

另外,還有一些非常重視溝通的父母,以為只要用對溝通方法說對話,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盛怒情緒會挾持大腦、掠奪認知資源,使得孩子暫時無法理性思考;如果爸爸媽媽太想要在當下就把事情「溝通」清楚、把情緒「疏通」完成,通常都會成效不彰,反而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因此,耐心的陪伴和等待,不要急著解決事情,孩子才有機會以自己的節奏消化情緒。

檢視相片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愛發脾氣?這樣教會小孩調節情緒

3.不做疏離式隔離

強烈的生氣情緒除了讓人難受,也容易導致失控的狀況,因此,有些爸媽在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或者擔心孩子繼續發脾氣下去,可能會出現失控的攻擊行為時,會採用要孩子去某個角落或某個房間,坐在特定的椅子上或罰站…等「隔離」的方法,讓孩子暫停一下。

以小凱為例,如果爸爸媽媽在小凱發脾氣時,要小凱到冷靜角落專用的椅子上坐一段時間,這期間小凱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如:玩玩具、看繪本、看電視…等,希望小凱因為這個後果,學到以後不要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這就是「隔離」的方法。

「隔離」是處理行為困擾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孩子「隔離」在無法接觸到大人的環境,或者把孩子關在密閉、黑暗的空間如:廁所、後陽台…等,則是比較不恰當的作法。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在心裡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也會讓孩子對照顧者或環境產生不安的連結,造成以後「不敢一個人獨處、害怕待在密閉空間裡」等其他心理問題,那就得不償失了。

除了空間上的疏離,有些父母會以情感上的疏離來威脅孩子,要他控制生氣的情緒,常見的反應如:「再生氣我就不理你了、再生氣我就不愛你了」,或是當孩子生氣時,採取不理會、不回應的冷漠態度,這些方式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情感上的不安,並因此更容易亂發脾氣喔!

心理師小叮嚀

暴風雨來臨時,難免會造成很多困擾和損失,但帶來的雨水卻又是生存必要的養分;生氣也是如此,同時具備了破壞的力量和生存的功能。常常發脾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溫柔的對待,讓孩子在情緒風暴來臨時感受到「一直都在」的愛,讓他有勇氣面對災情、有能力彌補損害,孩子就會知道:心靈永遠有回歸平靜的可能!

本文出自尖端出版《讀懂孩子的情緒話:小孩不暴走、家長不失控的好EQ養成法》一書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哭鬧又討抱,爸媽抱不抱?這樣做理解寶貝情緒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 /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小小孩又哭又鬧的小劇場三不五時在家中上演?每次講也沒在聽,聽了也似懂非懂,經常惹得爸爸媽媽心裡的火越燒越旺,然後孩子又偏要在此時討抱抱!深呼吸~醜爸提醒,孩子很多時候不是胡鬧,只是不斷地想要「執行自己的意志」!一起放開胸懷來理解孩子的哭鬧小劇場吧。

檢視相片
 
當孩子哭鬧又討抱,爸媽抱不抱?這樣做理解寶貝情緒

該如何理解孩子的哭鬧

大人在看哭的行為時,很容易把它貼上負面標籤,醜爸表示,大人覺得孩子總是在得不到他想要的就用哭的方式去要,這讓我們有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我們通常認定那是比較負面的表現,即使你事實上沒有這樣想,但哭聲造成的情緒影響會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你也會對孩子說「哭沒有用!」?

對比較大的孩子這樣講,不完全沒有道理,我們要表達的是不要只是哭,應該想辦法解決,醜爸表示:「我通常會跟孩子說『用讓你自己會比較開心的方法。』」有些孩子他不高興的時候,習慣會把情緒丟給父母,一直要你安慰他、陪他,此時醜爸會跟孩子說,「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直要我陪你、要我做什麼,可是我做了你也沒有比較開心啊!或者,當我沒有辦法陪你的時候你要怎麼辦?你要不要試試去打球?」對比較大的孩子,可以試著讓他培養我的情緒我應該要試著自己去負責的觀念。

然而,對小小孩說「哭沒有用!」這完全就是在發洩!基本上對小小孩而言,根本沒有什麼有用沒用之別,他根本沒有選擇,就是哭。通常說這句話,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挫敗感、無助感。這樣跟孩子講,孩子通常沒有反應,因為他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孩子看到的反而是比較多大人非語言的訊息,當你這樣講的時候,你可能是帶著無助、憤怒,讓孩子覺得害怕。孩子學到是,我哭的時候是被否定的,媽媽(爸爸)很生氣。

檢視相片
 
當孩子哭鬧又討抱,爸媽抱不抱?這樣做理解寶貝情緒

三面向大人心態調整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2、3歲、會說話了,就應該要用說的不要只會哭,這也是不合理的期待,醜爸認為。以大人為例,心情不好的太太看到先生就會想哭,此時若先生跟太太說「用說的」,太太應該會給先生一巴掌吧!一樣的道理!

一方面,孩子的表達能力本來就比較不好;二方面,情緒上的衝動沒那麼容易控制;第三,孩子其實是為自己而哭,為很多的挫折感而哭。還那麼小的他,可能看到哥哥姐姐可以做這做那,他卻不行,想要自己拿一個東西拿不好…,有時候他並不是在吵鬧,就是自己有很多的情緒所以哭。從這三個面向,父母先做自己情緒的調適再去接觸孩子,就可以理解孩子哭其實就只是情緒的表達,這個時候就可以專注在如何幫助孩子逐漸穩定情緒。

本文出自《嬰兒與母親─2019年1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寶寶經常感冒,是不是因為免疫力不好?」「寶貝三天兩頭就生病,經常跑醫院,難道免疫力出問題了嗎?」「免疫力愈強愈好嗎?」這是許多爸媽都會詢問醫師的問題。如果您也有以上問題,本文將一一提出說明。

檢視相片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什麼是免疫力?

人體要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必須仰賴白血球與抗體等免疫系統,以及皮膚與黏膜的屏障(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有許多功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為保護體內器官組織免於受到外在病菌的侵犯)。

免疫系統可防禦外界病原體入侵,也可清除已入侵的病原體。免疫系統具有記憶、辨識、對抗與消滅病原體或異常細胞的能力,藉由病原體刺激身體產生抗體以消滅病菌,免疫力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許多疾病的威脅。

陳東華醫師說明,免疫力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簡單來說,先天免疫力包括白血球、吞噬細胞、補體…等。白血球和吞噬細胞則可吞噬病原體、補體則補足免疫的作用。

此外,當胎兒仍在母親的子宮內時,會逐漸獲得一些來自於母體的免疫力,並存於寶寶的體內,屬於非專一性免疫;至於後天免疫力,則是主要藉由接種疫苗或經由辨認外來物所得到,如淋巴球可辨識病原體與製造抗體、並協助其他免疫系統認知及防衛病原體,這種免疫力根據刺激物比較專一。

此外,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另外,生病後人體大多會產生對抗病原體的抗體,當同一種病原體再度入侵身體時,抗體即可聯合白血球將這些病原體消滅。

檢視相片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許多人都以為「免疫力愈強愈好」,其實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免疫力強到一定的程度,能夠抵禦一些病菌即可;但如果免疫力過強,則可能會破壞自身的細胞,可能會產生自體免疫性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等,或是可能會過敏。

陳東華醫師舉例:「就像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士兵,有助於保護國家不受到外來敵人的侵略與威脅;但如果士兵過多,也有可能消耗掉一些資源,或是在某些狀況下,有可能會發生國內動亂,自己攻擊自己。」因為當身體接觸到外來刺激物質,身體會製造出組織胺與抗體,但如果組織胺與抗體太多,重複刺激,皮膚就容易紅腫癢而感到不適,也可能造成鼻塞、鼻涕倒流、氣喘等。

年紀愈大,寶寶的免疫力愈好?

陳東華醫師表示,大致上可以將5歲作為一個約略的分水嶺。年紀小的寶寶,免疫力發展通常尚未成熟,較易生病;5歲以上,免疫力通常比較成熟,較少生病。

此外,5歲以下的寶寶大多仍無法自己咳出痰,痰積在體內,嚴重者有可能演變為肺炎或支氣管炎,而且小寶寶也大多不會自己擤鼻涕,病情可能會較嚴重,較常需要看醫生;但5歲以上的孩子,大多可以逐漸學會將部分的痰咳出、也可能學會擤鼻涕,通常會比5歲以下較少看醫生。

而且,每一次生病,都有助於體內抗體的形成,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抗體累積愈來愈多,抵抗力就會愈來愈成熟。這也是5歲以後生病的次數降低的原因。

本文出自【嬰兒與母親】2019年1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500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除了DHA、膽素之外,寶寶大腦發育不為人知的「秘密營養素」

DHA,膽素,大腦發育,秘密營養素,神經鞘磷脂

作者\媽媽經廣編小組

在今年嬰兒營養及腦部發展研討會中,劉醫師特別分享能加速嬰兒腦部發育的秘密營養素「神經鞘磷脂」,包含神經鞘磷脂的功能為何、為什麼能加速寶寶腦部的神經發展,還有嬰兒要如何從食物中攝取這樣的養分。

兒科醫學會主辦的「嬰兒營養及腦部發展研討會」學術演講會,11/18 於成功大學醫學院舉行,分享了許多最新的醫療保健知識,和嬰幼兒營養相關研究。

而這次的演講中包括有助於嬰幼兒腦發展的營養素——「神經鞘磷脂」)的介紹。在會後BabyHome 更訪問了「新光醫院兒童腸胃暨營養科主任」劉明發醫師,讓劉醫師來告訴大家:神經鞘磷脂是什麼、又有什麼功能?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食物是該營養的攝取來源呢?

神經鞘磷脂 sphingomyelin

神經鞘磷脂是什麼?讓「新光醫院兒童腸胃暨營養科主任」劉明發醫師來跟讀者仔細說明

0~3歲是嬰兒腦部發育的黃金階段,補對營養讓寶寶聰明健康成長

劉明發醫師指出,嬰兒的腦發展期從母親懷孕22週就已開始,40週出生時腦部神經元的發育為25%,到3歲時腦結構完成度更高達80%,3歲之後的腦神經發展雖持續卻趨緩。所以,在0~3歲之間的嬰兒腦部快速成長期中,正確地攝取營養是家長重要的課題。

劉醫師也相當熱心地分享有助於「腦部發育的營養素及攝取來源」,包含基本的熱量、蛋白質DHA / 膽素和葉黃素。

因為醫界與業界長時間的宣導,民眾皆對上述營養素的必要性認知較為普及,家長們也知道如何替孩子補充重要的營養素。反倒是近年才開始提及的重要營養素——「神經鞘磷脂」(鞘,音ㄑㄧㄠˋ)的效果較少家長知道。

神經鞘磷脂 奶粉

對於嬰兒的腦部發育來說,DHA、膽素、神經鞘磷脂、葉黃素都相當重要

那麼,神經鞘磷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營養素呢?讓我們聽劉醫師仔細分析。

DHA,膽素,大腦發育,秘密營養素,神經鞘磷脂

「神經鞘磷脂」的功能:加速寶寶腦發展、加強學習寬度及記憶深度

在談到神經鞘磷脂的細節之前,劉醫師先從腦發展的原理說起。

劉醫師分享道:「如果把寶寶腦部發展比喻為製作一部汽車,那腦中的神經,就會像是操控汽車的線路。越緊密完整的線路,就代表汽車操作精密度越高,最大性能也會提升;要讓嬰兒的智力表現跟學習提升,與腦內的神經連結的緊密程度息息相關。」

換句話說,當寶寶腦內的神經連結越穩固緊密,對於寶寶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好處:比如學習理解的速度、記憶力都會有所提升;而最直接能在 0~3 歲的腦發展黃金期,幫助鞏固神經連結的關鍵營養素,就是「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了。

神經鞘磷脂的運作原理是什麼?

這個看似很艱澀難懂的營養素,劉醫師打了一個巧妙的比方來介紹神經鞘磷脂的好處,劉醫生說:「以前要獲取資訊必須翻閱書本慢慢尋找,現在只要透過網路(internet)隨點隨看,立即就能和想做的事互相連接;而神經鞘磷脂能做到類似幫助腦神經網路化的效果,讓腦內的資訊更加流通、互通有無。

至於為何神經鞘磷脂能有這樣的效果呢?劉醫師進一步解釋:「神經鞘磷脂能幫助髓鞘的發育,在神經網絡包覆一層絕緣層,確保腦神經的訊息傳導更加快速、不短路。好比一般道路與高速公路,一個可能走走停停,一個可以一路暢通,而神經鞘磷脂就是在寶寶的腦中開闢了一條資訊的高速公路。

推薦閱讀:神經鞘磷脂—幫助寶寶大腦發展的基石

神經鞘磷脂 食物

在0~3 歲嬰兒腦發展的黃金時間,家長除了替孩子補充關鍵營養素外,親子互動、正確作息也都缺一不可

什麼食物或方法可以補充神經鞘磷脂?

神經鞘磷脂對寶寶腦發展的正面影響,已經有多項研究可佐證;而除了母乳內含有神經鞘磷脂,部分配方產品也開始添加該成分,讓寶寶能夠在母乳不足、或銜接配方奶時,也能補充到腦神經發育所需的養分。

另一方面讓寶寶多食用奶、蛋及牛肉等食物,也能補充到神經鞘磷脂、DHA 等營養素,家長可以多替孩子補充相關的食品。

此外,劉醫師也特別補充:「對於全母乳寶寶來說,媽媽的母乳內就已經含有前述的諸多營養素與神經鞘磷脂,無需額外特別補充;若是配方奶寶寶也不必擔心,只要遵循對應年齡該喝的奶量,就能從配方奶粉中攝取足夠的神經鞘磷脂。」

寶寶的腦部發育要健全發展,飲食營養、親子互動、生活作息缺一不可

「儘管神經鞘磷脂,對於對寶寶的腦發展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長還需要諸多各類的營養,以及不同面向的刺激才可以」劉醫師強調。

一歲前的寶寶透過視覺和聽覺來探索周遭環境,一歲後則會透過模仿和學習,開始慢慢能用語言與他人溝通;這段過程中很重要的,就是營養素的相輔相成,不只是神經鞘磷脂,DHA、膽素、葉黃素,還有蛋白質、鐵、鋅這些營養素,外加上供應發育所需熱量的脂肪,也必須攝取足夠,寶寶腦部發育才會健全。

再者,並不是有了神經鞘磷脂的孩子就會高人一等,父母的互動與引導、生活經驗的自我累積、健康的生活作息也需要一併顧全,才是寶寶聰明健康成長的關鍵。

推薦閱讀:除了父母陪伴,寶寶大腦發展的秘密武器-神經鞘磷脂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這些症狀,小心是輸卵管不通惹禍 善用中醫調經防不孕

 
2.9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經常飽受生理痛、下腹脹痛問題所苦?三不五時,就出現私密處感染問題,分泌物好多?小心,上述症狀可能是輸卵管阻塞所引起。中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因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的女性,佔不孕症的30%以上,且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值得重視!

檢視相片
 
有這些症狀,小心是輸卵管不通惹禍 善用中醫調經防不孕

別小看輸卵管不通問題 不只造成慢性發炎,嚴重恐釀不孕

不過,為什麼輸卵管不通,會影響女性受孕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這是因為輸卵管是女性卵巢與子宮間的重要通道。一旦輸卵管阻塞、不通,便容易擋住卵子行進至子宮,使卵子和精子無法順利結合,自然會影響受孕。

至於造成輸卵管不通的原因有哪些?謝旭東中醫師指出,以西醫角度來看,舉凡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手術後沾黏,或是慢性盆腔炎、輸卵管炎等婦科疾病、發炎問題,都是可能的潛在原因之一。

不正常陰道出血、常經痛?小心有這些症狀,輸卵管已阻塞

而中醫則認為,此病為「癥瘕」、「積聚」的範疇,主要成因是因為瘀血阻滯於胞宮,又因正氣衰弱,起居不當,所以日積月累造成輸卵管阻塞。簡單來說,也就是當女性朋友有婦科慢性發炎反應,加上免疫力失常、作息不規律,容易引起瘀血阻滯於輸卵管。

檢視相片
 
謝旭東中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症狀,且持續1個月經週期(28天)後,症狀仍持續出現、未見改善,就應積極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釐清原因、對症調理較有保障。

雖然在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情況下,身體會自行修復、改善上述症狀。但如果民眾起居不當,常習慣熬夜,將會導致腦部下視丘、腦下垂體等,負責控制晝夜節律、內分泌系統運作的神經中樞出現異常,使民眾免疫力失衡,也就是正氣衰弱,所以慢性發炎遷延不癒,長期下來便容易造成相關器官組織出現沾黏、阻塞。

常見婦科慢性發炎反應,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加、不正常陰道出血、小便不適感,以及經痛、下腹脹痛、下腹墜痛、性交後疼痛、肛門有時墜脹感等症狀發生。如果持續未調理、改善,則形成輸卵管阻塞、不通,長期下來便有可能造成不孕!

試管嬰兒求子未成功?中醫「調經方」成功助孕安胎

謝旭東中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症狀,且持續1個月經週期(28天)後,症狀仍持續出現、未見改善,就應積極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釐清原因、對症調理較有保障。一般來說,面對有輸卵管不通問題的婦女,第一時間的治療原則,會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主,並輔以能益氣、養血的藥材來增加療效。

謝旭東中醫師提到,日前門診就曾收治1名34歲的黃小姐,就醫時自述自己婚後第一胎,於第六周產檢發現胎兒無心跳,於是引產。爾後備孕半年卻遲遲未有好消息,到西醫婦產科後檢查發現一側輸卵管不通、另一側沾黏。嘗試一次試管嬰兒但未成功,於是來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

檢視相片
 
如果婦女朋友發現自己有疑似輸卵管不通的問題,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釐清病因及早做治療。

經辨症論治發現,黃小姐平時有下腹部痠脹、疼痛的問題,且月經來潮或疲勞時症狀會加重,因此給予她「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做治療。並於月經高溫期搭配「調經方」每天一包,取沒藥、川芎,活血化瘀,加速瘀血消散及炎性物質吸收;以及黃耆、黨參,補益氣血;巴戟天、肉蓯蓉,幫助提高卵子品質的特性,來輔助調理。

除了對症下藥外,同時也輔以針灸腹部的「關元」、「氣海」穴,來促進子宮氣血循環;促使敗壞組織細胞及炎症逐漸消散,使細胞重新生長,進而改善輸卵管阻塞。同時輔以手腳的合谷、太衝穴行氣補氣,足三里、三陰交穴,來補益氣血,產生疏通輸卵管、消除炎症、活躍血液流通等作用。

在持續治療1個月後,黃小姐的下腹痛問題就有顯著改善,且持續治療半年測量基礎體溫都相當穩定!更值得慶幸的是,當黃小姐預計要再挑戰一次試管嬰兒時,竟於治療第7個月自然受孕,現已快樂待產去。

婦女想求好孕?避免熬夜、壓力是致勝關鍵!

謝旭東中醫師建議,想要預防輸卵管不通、婦科疾病找上門,則應養成11點上床睡覺的習慣。若因工作關係,不得不輪班、加班不可,也應避免1週連續7天加班、熬夜成常態,且最晚於晚上12點前就寢,較有保障。

如果婦女朋友發現自己有疑似輸卵管不通的問題,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釐清病因及早做治療。尤其是,有備孕需求的女性更要特別注意!建議經期前後應忌食生冷食物及冰涼飲料,以免寒氣凝滯導致阻塞加重。同時,心態上要保持放鬆,切勿因想盡早受孕而感到有壓力。事實上,壓力越大反而降低受孕成功機率,只要將問題交給醫師處理,其他順其自然,讓耐心替換焦慮,才是成功懷孕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免疫有誤區 醫:生活習慣是關鍵

 
3.9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感冒季節來臨,免疫力可以提升嗎?什麼方法可以加強免疫力?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查爾斯班漢姆(Charles Bangham)解釋,「增強免疫力」是一種誤解,更適當說法是幫助免疫系統在「抗病與反應過度」間取得平衡,建議補充足夠營養、睡眠、運動來提升免疫系統效率。

免疫系統如堡壘 精準辨識敵我

根據《病人》報導,免疫系統是由細胞、器官和系統組成複雜網絡,幫助身體抵禦疾病,重要器官如胸腺、骨髓和淋巴結像「堡壘」,血液中白血球則是奮戰士兵。約80%免疫組織位於消化道內,作為血液與外界病原體之間的保護屏障,此外,腸道菌叢也證明有效維護健康。

格拉斯哥大學免疫系主任詹姆斯.布魯爾(James Brewer)表示,免疫系統分為「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先天性免疫」能迅速反應外來菌原體,提供即時作戰能量;「適應性免疫」則是接觸病原體後產生記憶,當同個壞人再次入侵,身體產生專屬武器進行重點攻擊,如抗體。

過度提升免疫力 小心過敏早上門

吃補給品可以提升免疫力嗎?班漢姆說明,免疫系統能辨識外來敵人,進而消滅疾病,但若過度提升免疫系統造成失衡,免疫系統恐自傷健康組織,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如過敏。他指出,利用疫苗來加強特定疾病的免疫力才有意義。

許多補給品聲稱能提升免疫力,然而目前沒有明確證據。班漢姆表示,維生素可能有幫助,但前提是這個人正好缺乏;如果服用抗生素傷害了腸道,益生菌可能有助於恢復腸道內正常菌群。

若想提升免疫效率,飲食、睡眠、舒緩壓力和運動是不二法門。他指出,免疫細胞需要充足營養來運作;人體承受壓力時,釋放皮質類固醇會降低淋巴球數量,抑制免疫系統;睡眠對免疫功能非常重要,研究顯示,每晚睡5-6小時的人,患感冒風險比睡7小時的人高。

免疫力低下常生病 保持健康習慣

如果經常生病怎麼辦?家醫科醫師坦尼亞勞森(Tanya Lawson)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第2型糖尿病, 貧血等疾病,都可能是原因,可檢驗查出。如果不是疾病因素,醫師懷疑可能是肥胖,吸煙,基因,缺乏運動,過量飲酒和不良飲食,此外兒童與老人免疫力通常也不佳。

哈佛醫學院指引指出,任何藥草、補給品是否能提升免疫力的議題過於複雜,且免疫細胞種類多,該提升哪種、適當數量多少,學界也沒有定論。建議多吃蔬菜水果、運動、充足睡眠、戒菸、健康體重、適度飲酒、注意衛生和減少壓力。

【延伸閱讀】私立睡眠中心夯 免排隊到府檢測

  

參考資料:

1. Can you really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2. How to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寶寶經常感冒,是不是因為免疫力不好?」「寶貝三天兩頭就生病,經常跑醫院,難道免疫力出問題了嗎?」「免疫力愈強愈好嗎?」這是許多爸媽都會詢問醫師的問題。如果您也有以上問題,本文將一一提出說明。

檢視相片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什麼是免疫力?

人體要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必須仰賴白血球與抗體等免疫系統,以及皮膚與黏膜的屏障(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有許多功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為保護體內器官組織免於受到外在病菌的侵犯)。

免疫系統可防禦外界病原體入侵,也可清除已入侵的病原體。免疫系統具有記憶、辨識、對抗與消滅病原體或異常細胞的能力,藉由病原體刺激身體產生抗體以消滅病菌,免疫力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許多疾病的威脅。

陳東華醫師說明,免疫力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簡單來說,先天免疫力包括白血球、吞噬細胞、補體…等。白血球和吞噬細胞則可吞噬病原體、補體則補足免疫的作用。

此外,當胎兒仍在母親的子宮內時,會逐漸獲得一些來自於母體的免疫力,並存於寶寶的體內,屬於非專一性免疫;至於後天免疫力,則是主要藉由接種疫苗或經由辨認外來物所得到,如淋巴球可辨識病原體與製造抗體、並協助其他免疫系統認知及防衛病原體,這種免疫力根據刺激物比較專一。

此外,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另外,生病後人體大多會產生對抗病原體的抗體,當同一種病原體再度入侵身體時,抗體即可聯合白血球將這些病原體消滅。

檢視相片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許多人都以為「免疫力愈強愈好」,其實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免疫力強到一定的程度,能夠抵禦一些病菌即可;但如果免疫力過強,則可能會破壞自身的細胞,可能會產生自體免疫性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等,或是可能會過敏。

陳東華醫師舉例:「就像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士兵,有助於保護國家不受到外來敵人的侵略與威脅;但如果士兵過多,也有可能消耗掉一些資源,或是在某些狀況下,有可能會發生國內動亂,自己攻擊自己。」因為當身體接觸到外來刺激物質,身體會製造出組織胺與抗體,但如果組織胺與抗體太多,重複刺激,皮膚就容易紅腫癢而感到不適,也可能造成鼻塞、鼻涕倒流、氣喘等。

年紀愈大,寶寶的免疫力愈好?

陳東華醫師表示,大致上可以將5歲作為一個約略的分水嶺。年紀小的寶寶,免疫力發展通常尚未成熟,較易生病;5歲以上,免疫力通常比較成熟,較少生病。

此外,5歲以下的寶寶大多仍無法自己咳出痰,痰積在體內,嚴重者有可能演變為肺炎或支氣管炎,而且小寶寶也大多不會自己擤鼻涕,病情可能會較嚴重,較常需要看醫生;但5歲以上的孩子,大多可以逐漸學會將部分的痰咳出、也可能學會擤鼻涕,通常會比5歲以下較少看醫生。

而且,每一次生病,都有助於體內抗體的形成,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抗體累積愈來愈多,抵抗力就會愈來愈成熟。這也是5歲以後生病的次數降低的原因。

本文出自【嬰兒與母親】2019年1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500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喘併腸胃症狀 恐擴張性心肌病

 
1.5k 人追蹤
追蹤
 
 
嬰幼兒喘併腸胃症狀 恐擴張性心肌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林小弟1個月前出現嚴重嘔吐的症狀,在診所就醫後服用改善腸胃炎及止吐用藥,但症狀不見改善,更出現上腹疼痛、講話上氣不接下氣、晚上平躺喘到無法睡覺,輕微活動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家人趕緊帶他到大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合併有嚴重心臟衰竭,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住進兒童加護病房給予強心藥治療,心衰竭症狀雖稍微改善,但仍在積極治療中。

擴張性心肌病 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

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魏昱仁表示,擴張性心肌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甚至早在嬰兒時期也可能出現。特徵是左心室或左右兩心室擴大且心臟的收縮力減弱,病童會因此出現心衰竭症狀。病童症狀表現多樣,輕微可能無症狀,其中超過8成的病童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出現生長遲滯、虛弱無力、呼吸困難或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心衰竭,甚至休克。

目前兒童心衰竭的治療,以控制症狀為主。魏昱仁醫師表示,極少數病童可以藥物控制改善症狀而維持一般日常生活;目前也有新型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大部分仍會受此疾病的症狀和高死亡率所苦,所以在積極藥物治療下仍持續惡化的病童,需考慮心臟移植。

原因為心肌細胞基因突變、心肌炎、心肌缺血等

擴張性心肌病有20至35%患者因與心肌細胞有關的基因突變造成,其他原因包含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先天性心臟病、內分泌代謝異常,或因神經肌肉疾病引起的病變。其中少數引起心肌病變的原因,例如冠狀動脈畸形或肉鹼缺乏症等是可以治療的,需仔細檢查病童是否為續發性心肌病變。

魏昱仁醫師表示,心臟超音波檢查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診斷工具,可以測量心室大小及心臟收縮功能,並評估有無合併先天性心臟缺損;胸部X光片能看出明顯擴大的心臟;心臟電腦斷層則常被用來檢查冠狀動脈畸形;排鈉利尿胜肽(BNP)可用來評估心衰竭的現象;還有容易導致擴張性心肌病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檢查也是必要的。

不過,目前除少數特殊疾病,如冠狀動脈畸形、肉鹼缺乏等代謝疾病、心律不整等外,大部分的擴張性心肌病並沒有可治療的病因,或是雖有原因但醫療科技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和成人相比,急性期的兒童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和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寶寶很少眨眼?

 
43 人追蹤
追蹤
 
鐘藝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鍾藝

如果你盯著寶寶的眼睛看,你會發現他們很少眨眼。成年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而新生兒和嬰兒眨眼的次數每分鐘只有幾次,有的寶寶甚至是每分鐘眨眼一次。

研究人員認為,在這個奇怪的小行為背後其實我們可以窺探到人類的大腦奧秘。眨眼是由大腦的多巴胺進行調節的,這是一種允許腦細胞進行交流的神經遞質。 因此,研究嬰兒眨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如何在人體的早期階段中運作。

研究表明,多巴胺與眨眼之間存在聯繫,因為影響多巴胺的條件或藥物也會改變眨眼率。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是由多巴胺過多引起病症,他們會更頻繁地眨眼。相反,由多巴胺觸發神經元死亡而引起的帕金森患者,眨眼次數就顯著減少。服用藥物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從而讓眨眼率得以恢復。

同時,多巴胺也是其他身體功能的基礎,從運動行為到學習行為都會涉及。因此,嬰兒的眨眼率可能會揭示體內多巴胺系統的發展,甚至可能反映出嬰兒神經系統在某些方面的個體差異,來自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的心理學教授Leigh Bacher表示。

眨眼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眼部保持濕潤,所以研究人員猜測,小寶寶眨眼的次數比成年人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眼睛本身比較濕潤。另一個原因是,小寶寶剛出生不久,他們需要抓住每一秒鐘去獲取視覺信息。這一點在成年人中也有顯現——當我們特別專註於某件事情時,眨眼的次數就會減少。第三個原因,和多巴胺系統有關。一些研究員認為,嬰兒的多巴胺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導致他們的眨眼率低。

Bacher和她的同事將通過觀測眨眼了解嬰兒的生理信息。在Bacher看來,與腦成像等其他醫學技術相比,觀測眨眼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措施,將更有利於進行人體實驗觀察。眨眼如果有可能成為多巴胺活性的衡量標準,那麼研究人員就能藉此預測人格、認知能力,以及和多巴胺相關的其他病症(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帕金森症)。「為了能更好的應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疾病,在發育早期尋找標記物就變得尤為有價值。不過研究人員確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Bacher最後表示。

資料來源: Why Do Babies Barely Blink?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教導孩童金錢的價值

 
43 人追蹤
追蹤
 
琪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在這個充斥著信用卡、網路銀行、稅務帳號、投資與退休計畫的世界裡,聰明的理財對於大人就是一個難學的課題,何況是孩子。要如何開始教導孩子經濟學觀念,以及預備他們將來有獨立處理金錢的能力呢?以下是理財達人的幾個開始的小技巧。

1.確定孩子是看得到[金錢]的

理財機構Edukate的執行長懷特勒先生說:[談論橄欖球與真正去打橄欖球是兩回事。因此,父母之間談論理財應該是要讓孩子聽到的,甚至讓孩子多問問題。像是,當你拿信用卡付錢時,或去ATM領錢時都可以多跟孩子解釋你在做什麼,讓他們知道家裡的金錢不是無限制的。]他也補充說,父母也可以多跟孩子討論什麼是[可以讓你生活維持運作的東西]以及[你很想要在生活中擁有的東西]的不同。

2.讓孩子可以擁有一些可管理的金錢

最快讓孩子認識金錢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擁有金錢,現金最好。

專家說,現金是有形的,明明握在手上,但當你買完東西,現金就不見了。他建議父母多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現金給孩子看。這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具體作用,接著就更能進入抽象的金錢概念。

如果父母不放心讓孩子掌管真正的金錢,那就可以發揮更多創意。懷特勒先生說,他會用孩子的臉設計[假鈔],在家裡讓孩子使用,他說:[當孩子完成一項我們對他的期待後,就可以得到這些錢。像是跟兄弟姊妹相處得好等等。]

其他還有很多有創意的方式。像是BusyKids這個app方便父母管理孩子在家裡的家事分配,讓父母付錢給孩子,然後將這些錢存在現金卡裡面讓孩子去使用。孩子也可以很清楚看到自己存款餘額,以及每項的花費。

3.不要使用太複雜的財金字彙

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理財平台Goalsetter的執行長唐雅表示,許多父母都害怕跟孩子討論金錢。她說,許多父母覺得討論理財像是討論外國語言,難以讓孩子理解。對此,Goalsetter還提供了一個理財詞彙的字典,使用影片、卡通、電影、甚至歌謠,幫助孩子容易理解財金概念。

資料來源:https://www.huffpost.com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子數量少,精蟲先生快回來!!

精子數量少,精蟲先生快回來!!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不孕症夫妻,男方不孕症其實占了3~4成!!!

大家都知道,懷孕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在對的時間、好的狀態、做正確的事,才能有機會順利懷孕。以前,大家都只著重在女方的子宮卵巢好不好,其實,男方也占了不孕症3~4成的因素喔!

精蟲數越來越少、精蟲品質越來越差、活動力越來越爛,卻是太太來看診??

過去幾十年來,受到環境汙染影響,加上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男生的精液品質不斷下降,連帶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也只好逐年下修,精蟲數越來越少、精蟲品質越來越差、活動力越來越爛…..所以,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尤其男性引起的不孕症,比重將會越來越多,只是…關係到面子問題,真正去檢查的都只是少數,許多門診中的不孕症夫妻,明明先生有問題,卻都是一直要太太來治療。

適婚年齡的人口來估計,國內竟然約有三十六萬名男性精蟲數未達標準 !

精蟲數量標準,從以前的每cc要6千萬隻,逐漸降低標準到4千萬隻、2千萬隻,到了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頒訂的「正常精液標準」中又把標準下降了,男性每次射精量精液要多於1.5cc,精蟲濃度每cc至少要1千5百萬隻,具活動力之精蟲要有 40%,形態正常之精蟲至少要達到4%,這個標準已經降了又降,無奈大環境不佳,男人們越來越不行了,根據適婚年齡的人口來估計,國內約有三十六萬名男性精蟲數未達標準,真慘!

精子稀少症與無精子症的分別

精子濃度乘以精液量即為精子總數,精子濃度一般每毫升應超過1500萬隻精子,而精子總數在每次射精時則應超過3900萬隻。當精子濃度小於1500萬隻精子,為精子稀少症;若在精液中找不到任何精子 ,為無精子症。

腎氣的衰盛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腎精虧損是男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機之一!!!

精蟲數量不足,在中醫方面,黃帝內經認為是『天癸竭』,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氣的衰盛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腎精虧損是男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機之一。古代名醫朱丹溪認為『有精虛精弱不能成胎者』,清代名醫陳世鐸《辯證錄》對男性不孕症有『精空』、『精少』的描述。衍伸後來對於精少症的治療,多定位在腎脾兩臟,立腎脾雙補法又於法外兼理氣血,寓有靜中有動之機。所以,臨床上多以補腎健脾為主要方法,溫養陽氣、滋補精血為重要法則,另外對按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加以調理,像是清熱利濕、化痰瀉濁、活血通精、疏肝理氣、益氣養陰…等等,多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找到問題,就一起來面對它,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而…..

如果您也正困擾中,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千萬不要自己買藥亂吃,杏儒中醫關心您!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不好嗎?

 
69 人追蹤
追蹤
 
 
真的嗎?

採訪撰文/湯佳珮

「寶寶經常感冒,是不是因為免疫力不好?」「寶貝三天兩頭就生病,經常跑醫院,難道免疫力出問題了嗎?」「免疫力愈強愈好嗎?」這是許多爸媽都會詢問醫師的問題。如果您也有以上問題,本文將一一提出說明。

什麼是免疫力?
人體要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必須仰賴白血球與抗體等免疫系統,以及皮膚與黏膜的屏障(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有許多功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為保護體內器官組織免於受到外在病菌的侵犯)。免疫系統可防禦外界病原體入侵,也可清除已入侵的病原體。免疫系統具有記憶、辨識、對抗與消滅病原體或異常細胞的能力,藉由病原體刺激身體產生抗體以消滅病菌,免疫力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許多疾病的威脅。

陳東華醫師說明,免疫力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簡單來說,先天免疫力包括白血球、吞噬細胞、補體…等。白血球和吞噬細胞則可吞噬病原體、補體則補足免疫的作用。此外,當胎兒仍在母親的子宮內時,會逐漸獲得一些來自於母體的免疫力,並存於寶寶的體內,屬於非專一性免疫;至於後天免疫力,則是主要藉由接種疫苗或經由辨認外來物所得到,如淋巴球可辨識病原體與製造抗體、並協助其他免疫系統認知及防衛病原體,這種免疫力根據刺激物比較專一。此外,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另外,生病後人體大多會產生對抗病原體的抗體,當同一種病原體再度入侵身體時,抗體即可聯合白血球將這些病原體消滅。

免疫力愈強愈好嗎?
許多人都以為「免疫力愈強愈好」,其實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免疫力強到一定的程度,能夠抵禦一些病菌即可;但如果免疫力過強,則可能會破壞自身的細胞,可能會產生自體免疫性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等,或是可能會過敏。陳東華醫師舉例:「就像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士兵,有助於保護國家不受到外來敵人的侵略與威脅;但如果士兵過多,也有可能消耗掉一些資源,或是在某些狀況下,有可能會發生國內動亂,自己攻擊自己。」因為當身體接觸到外來刺激物質,身體會製造出組織胺與抗體,但如果組織胺與抗體太多,重複刺激,皮膚就容易紅腫癢而感到不適,也可能造成鼻塞、鼻涕倒流、氣喘等。

年紀愈大,寶寶的免疫力愈好?
陳東華醫師表示,大致上可以將5歲作為一個約略的分水嶺。年紀小的寶寶,免疫力發展通常尚未成熟,較易生病;5歲以上,免疫力通常比較成熟,較少生病。此外,5歲以下的寶寶大多仍無法自己咳出痰,痰積在體內,嚴重者有可能演變為肺炎或支氣管炎,而且小寶寶也大多不會自己擤鼻涕,病情可能會較嚴重,較常需要看醫生;但5歲以上的孩子,大多可以逐漸學會將部分的痰咳出、也可能學會擤鼻涕,通常會比5歲以下較少看醫生。而且,每一次生病,都有助於體內抗體的形成,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抗體累積愈來愈多,抵抗力就會愈來愈成熟。這也是5歲以後生病的次數降低的原因。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1月號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特輯】過年皮膚就變差 醫師點名這原因

 
3.7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報導】每到過年期間,皮膚就變差,你知道原因嗎?過年飲食不忌口,很容易促使皮膚狀況變差。醫師強調,飲食過於油膩、刺激、重口味,容易引發皮膚過敏疾病,包括過敏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

皮膚免疫力下降 誘發過敏發作

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常捷指出,國人過年飲食講求豐盛,天天菜色幾乎都是大魚大肉,且多是重口味、蔬菜量又少,還可能會飲酒,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皮膚免疫力下降,就會誘發皮膚過敏發作。

飲食不忌口 2大皮膚炎發作

徐常捷醫師舉例,不少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吃了海鮮或是不新鮮的食物,很可能誘發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濕疹,皮膚出現一顆顆的小紅疹、小丘疹,還會伴隨搔癢的感覺,或是稍微喝點酒,甚至會引起酒糟性皮膚炎,臉部皮膚又紅又腫。

蔬菜、水果要足夠 水也要記得喝

徐常捷醫師強調,過年飲食千萬要節制,尤其蔬菜、水果可別忘記吃,建議餐餐都要攝取足夠的蔬果,有助提升皮膚免疫力,另外,水分的補充也很重要,幫助維持皮膚正常代謝。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特輯】年節暴飲暴食 小心腸躁症上身

 
3.7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少民眾過年期間,每餐高脂肪飲食、又喝高熱量酒精,腸胃道一時無法負荷,造成腹痛、腹瀉。中醫師指出,膏粱厚味、豪飲嗜酒最容易引起腸躁症,建議餐餐八分飽即可,多喝溫水排除廢物。

高脂肪+酒精 腸道自律神經異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西方醫學認為,腸躁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事實上,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加上酒精飲品,更容易導致腸道自律神經異常,引發結腸收縮與腸痙攣,也就是所謂的腸躁症。

腹瀉、便秘交替發生 生活品質低下

周宗翰醫師表示,人體五臟六腑運行具有連動性,突然暴飲暴食會導致身體無法及時排除腸胃道的毒素,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受損及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腹痛、腹瀉、便秘等問題,並且交替發生,多數病患苦不堪言,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多喝溫水 腸道蠕動排出毒素

周宗翰醫師強調,要預防腸躁症上身,必須調整飲食習慣,最好餐餐八分飽,且維持定時定量,用餐時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以及油炸烹調的食物,才能夠減少腸胃負擔。另外,他也建議每天喝足量的溫水,幫助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塵蟎如何消滅才好? 3招殺蟎殺很大

 
2.8k 人追蹤
追蹤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林暐鈞 編譯】

最近台灣空汙問題,讓許多嚴重過敏族群感到相當的痛苦。空污、吸菸導致許多疾病,而家中的塵蟎也會造成影響,而大多數人家裡只用空氣清淨機,但這還不夠。專家列出幾個小撇步,能讓塵蟎徹底被消滅!(推薦閱讀:長痘痘、黑頭多、毛孔大?臉上「4500隻蟎蟲」害的!學會「3招」徹底除蟎、找回潔淨肌膚)

關燈1-2小時、起床後過段時間再摺被,有效殺光塵蟎!

因為塵蟎在黑暗中活動,關燈1~2個小時再用吸塵器除蟎更有效。或是起床後,別急著折棉被先攤開等散熱,才不會因為潮濕而產生塵蟎!

日本學者研究,塵蟎喜歡在黑暗中活動,關燈1-2個小時再除蟎更有效。還有起床先把接觸身體溫暖潮濕的棉被攤開散熱,才不會成為塵蟎溫床。還有枕頭套、床單也要每周清洗,再拿去烘乾,溫度5-60度就能去除潮濕、殺死塵蟎。

打掃採先拖再吸地,避免粉塵揚起

先拖再吸地避免粉塵揚起,使用吸塵器打掃前先拖地避免揚起粉塵,地板乾了再使用吸塵器效果更好!另外建議選防蟎寢具,多管齊下、聰明防塵蟎,才能跟過敏永不再見。

塵蟎可能導致以下症狀,而且症狀經常與其他疾病混淆:

1.哮喘。

2.鼻充血。

3.過敏性鼻炎。

4.打噴嚏。

5.眼睛發紅。

6.皮膚過敏。

7.皮膚瘙癢。

深入清潔床墊、殺死塵蟎的清潔方法

所需材料:

10滴精油(任選植物精油的種類)

1杯小蘇打

中型篩子

手持式吸塵器

刷子

使用方法:

1.將小蘇打和精油混合均勻。

2.使用篩子將粉末均勻地灑在床墊上。

3.用刷子輕刷床墊,仔細清潔床墊的每個表面。

4.讓粉末至少靜置一個小時。

5.用手持式吸塵器吸除粉末。

6.建議每個月重複一次。

 

《延伸閱讀》塵蟎還會造成腸胃道腸漏、全身發炎!名醫師授簡易3妙招殺光它們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愛用「社群網站」比身材 當心產後憂鬱風險增

 
459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產後身材不再,常讓孕媽咪陷入憂鬱風險。(照/公關照片) 匯流新聞網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瞎咪!懷孕期間愛用臉書、社群網站的孕媽咪,產後憂鬱風險竟然大增?國外近來有研究就指出,擁有社群網站帳號的孕媽咪們對自己身材的不滿意度,比起那些沒有帳號的孕婦高上許多,而身材恢復不如預期,更增加了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根據英國研究指出,擁有臉書帳號的孕媽咪們,對於自己的「身體…

▲產後身材不再,常讓孕媽咪陷入憂鬱風險。(照/公關照片)

匯流新聞網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瞎咪!懷孕期間愛用臉書、社群網站的孕媽咪,產後憂鬱風險竟然大增?國外近來有研究就指出,擁有社群網站帳號的孕媽咪們對自己身材的不滿意度,比起那些沒有帳號的孕婦高上許多,而身材恢復不如預期,更增加了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根據英國研究指出,擁有臉書帳號的孕媽咪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形象」有著更高的不滿意度,因為常會在社群網站上,將自己的身材、外表和他人比較;另一項美國研究也指出,在懷孕過程中若對自己的身體形象不滿意,容易增加產後憂鬱風險。

前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淨妍醫美集團醫師陳志軒表示,懷孕所帶來的身體形象劇變,容易造成女性焦慮,臨床觀察,又以「乳房下垂」、「腹部鬆弛」以及「妊娠紋」造成最大困擾。

陳志軒強調,恢復產前「小姐般的身材」是眾多產婦的期望,其實一般透過運動及保養即可獲得改善,但若情況嚴重到運動或保養無法改善的地步,建議可進一步尋求雷射、針劑或是手術改善。

以乳房下垂為例,的女性,陳志軒說,可以靠隆乳及提乳手術改善,在選擇隆乳方式時,較豐滿的女性,可考慮抽取自體脂肪進行豐胸;較纖瘦的女性,則可選擇果凍矽膠手術。

至於一般人較陌生的提乳手術,可單純的從乳暈周圍切口進行提乳手術,一方面縮小乳暈,一方面用較小的隱形切口達成提乳目標;但若是皮膚鬆弛嚴重,本身乳房容量又過大的女性,則需要船錨狀的切口才能雕塑出乳房形狀。

陳志軒說,產後腹部鬆弛可以藉腹部拉皮加上抽脂手術改養,但53%的女性還有腹直肌分離的困擾,必須加上腹直肌鞘膜折疊術式,好讓突出的小腹回到原位。至於妊娠紋部分,預防重於治療,懷孕時體重千萬注意不要增加得太快、太多,並在初期就要搭配保濕的乳液或藥品,讓皮膚纖維保持濕潤、較不易斷裂,若妊娠紋已經上身,建議可使用外用敷料,合併雷射光療及皮下注射膠原蛋白增生劑,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照片來源:公關照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晚期注意!身體出現這3個身體變化別大意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春光出版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春光出版】孕晚期需要特別警惕的身體變化:

 
懷孕晚期注意!身體出現這3個身體變化別大意

1. 陰道少量水樣液體流出:

若陰道裡出現少量液體流出,有可能是破水,也有可能是白帶。若無法確定時,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以防止破水之後出現感染。孕妹們一定需要重視這個現象,否則當分娩時才發現感染,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後果,引發感染之後,繼而有可能會引起胎兒敗血症,更嚴重會導致胎兒腦膜炎。若出現了這樣的症狀,請務必多臥床休息,若有必要,可諮詢醫師採用藥物治療。這個時候儘量不要進行性生活以避免發生感染,飲食上忌生冷,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

2. 急性妊娠期脂肪肝:

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屬於極為罕見的疾病,但死亡率卻高達80%,通常出現在懷孕的七個月之後。此種疾病多發於患有懷雙胞胎、懷男孩或是妊娠期出現高血壓的女性。急性妊娠期脂肪肝的症狀有,渾身乏力、噁心嘔吐,上腹部不舒服,約一個星期後還會出現黃疸的現象。在黃疸之後,就會處於比較嚴重的情形,這個時候,母親和孩子都會有危險,所以當發現有疑似初期的症狀時,務必儘早地診斷,治療和終止妊娠。

3. 胎膜破裂:

在懷孕的末期(大約在30 週之後),部分的孕妹會出現羊水過早破裂的情況。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此種現象叫做胎膜破裂。當出現胎膜破裂時,產婦會處於十分危險的情況,很有可能出現胎位異常,而且若羊水破裂,孩子的臍帶會易於脫出,孕妹們對於臍帶脫垂的現象一定要重視,因為此時胎兒會缺乏氧氣和血液,容易導致窒息和死亡。如果發現孕婦羊水提前破裂,一定要儘早就醫。

Tips: 孕晚期時應做的準備

● 在家中顯眼和易於找到的地方記錄生產醫院和附近家人的聯繫方式。

● 將生產醫院和附近家人的聯繫方式存入快捷鍵,迅速撥號避免出錯。

● 將生產相關的用品和證件放置於顯眼位置的專用包包中,可在突發情況發生時及時帶至醫院。

懷胎十個月著實不容易!雖然在孕期間盡量保持著愉快輕鬆的心情,但還是必須隨時有警覺性的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任何異狀都不能隨便輕忽,畢竟現在身體並不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和肚子裡的寶寶共用一個身體,越接近懷孕末期、越接近生產,就越不能輕易鬆懈大意喔!

本文出自春光出版《好孕動STAY FIT WITH MI:超人氣健身教練的孕期健康動‧營養吃‧養胎不養肉全計畫》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攝取Omega-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 可降低早產風險

 
12.7k 人追蹤
追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早產是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導致近百萬人死亡,研究發現孕婦如能增加長鏈Omega-3脂肪酸的每日攝入量,就可降低早產兒(少於37周)風險約11%。(圖/ingimage)

考科藍(Cochrane)合作組織發表1項新的發現指出,懷孕期間增加攝取Omega-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可以降低早產的風險。根據《全球醫藥新知》一篇關於「新的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早產的風險」的報導中提到,早產是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導致近百萬人死亡,研究發現孕婦如能增加長鏈Omega-3脂肪酸的每日攝入量,就可降低早產兒(少於37周)風險約11%。

 

考科藍妊娠和分娩部門和南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研究所(SAHMRI)副教授Philippa Middleton指出,早產兒是指37周前出生的嬰兒,大多數懷孕時間在38到42周之間,嬰兒如果提早出生,則死亡或危害健康風險就越大,容易出現視力障礙,發育遲緩和學習困難等問題。

 

研究團隊密切關注長鏈Omega-3脂肪在降低早產風險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多脂魚和魚油中發現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研究了70項隨機試驗,發現孕婦如果增加長鏈Omega-3脂肪酸的每日攝入量,則產生早產兒(少於37周)的風險降低11%,產生少於34周的早產兒風險降低42%,過輕嬰兒(小於2500克)出現的風險則降低10%。

 

研究也發現,最佳劑量是從懷孕12周開始每日補充含有500至1000毫克(mg)的長鏈Omega-3脂肪酸(含有至少500毫克DHA)。Middleton副教授說,希望這次結果有助於減少全球早產兒。

 

對此,國內婦科權威李茂盛教授表示,最近幾年確實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孕婦攝取適量的Omega-3有助於減少早產風險。不過,目前仍無充分的醫學文獻可以證實這個論點,婦科醫界也未達成共識。

 

李茂盛進一步說明,懷孕前期(2至3個月)是胎兒發育的重要關鍵,一般建議,應避免不必要的營養保健食品,除了均衡飲食,還應該多喝牛奶,多曬太陽,並在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下,服用營養品。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特輯】年節暴飲暴食 小心腸躁症上身

 
3.7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少民眾過年期間,每餐高脂肪飲食、又喝高熱量酒精,腸胃道一時無法負荷,造成腹痛、腹瀉。中醫師指出,膏粱厚味、豪飲嗜酒最容易引起腸躁症,建議餐餐八分飽即可,多喝溫水排除廢物。

高脂肪+酒精 腸道自律神經異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西方醫學認為,腸躁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事實上,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加上酒精飲品,更容易導致腸道自律神經異常,引發結腸收縮與腸痙攣,也就是所謂的腸躁症。

腹瀉、便秘交替發生 生活品質低下

周宗翰醫師表示,人體五臟六腑運行具有連動性,突然暴飲暴食會導致身體無法及時排除腸胃道的毒素,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受損及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腹痛、腹瀉、便秘等問題,並且交替發生,多數病患苦不堪言,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多喝溫水 腸道蠕動排出毒素

周宗翰醫師強調,要預防腸躁症上身,必須調整飲食習慣,最好餐餐八分飽,且維持定時定量,用餐時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以及油炸烹調的食物,才能夠減少腸胃負擔。另外,他也建議每天喝足量的溫水,幫助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隔夜年菜 營養師:加熱至攝氏75度再食用

 
6.4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3日電)農曆春節將到,民眾圍爐團聚的年菜若沒吃完,隔天多會加熱繼續吃,衛福部豐原醫院營養師建議,隔夜菜復熱要到中心溫度攝氏75度以上,隔餐或隔天就吃完,才能健康平安過春節。

年節期間,親朋好友聚餐都會多準備年菜,吃不完又會憂心浪費,多會放到隔餐復熱繼續吃,年節期間因此總有些人因腸胃炎掛急診就醫。

豐原醫院營養師許啟松表示,很多人擔心年夜菜會有硝酸鹽殘留造成致癌物質出現,其實隔夜菜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低,反倒是要擔心冰箱冷藏溫度不夠低,復熱時溫度有無達攝氏75度以上,以避免腸胃炎發生。

許啟松說,菜餚裡若加蛋拌炒要特別留意,因為蛋營養成分高,細菌容易利用它做孳生營養源,全熟的蛋吃不完,儘快放入攝氏7度以下冰箱冷藏,復熱一定要攝氏75度以上。半熟蛋最好是當餐吃完、不要放隔餐,因為半熟蛋更容易孳生病菌,造成腸胃炎發生。

許啟松表示,過年期間最常見的滷肉,盡量在3至5天內食用完畢,主要是滷肉滷愈久,鈉含量愈來愈高,對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恐造成負擔。

營養師建議,滷好的鍋肉可分裝,每天要吃多少就拿多少出來復熱,減少復熱頻率,保留食物營養成分。魚肉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存放溫度不夠,比一般肉類更易酸敗變質,隔餐食用時如有異味避免再食。

年糕如不小心放到發霉,許多人因節儉會切掉發霉的部分繼續食用,建議發霉的年糕要忍痛丟掉,因為黴菌分泌的毒素無法用高溫去除,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肝臟病變。

許啟松說,為減少隔夜菜造成腸胃炎的風險,儘量準備適當分量,避免殘留過多剩菜,如果還有剩菜,食用前記得要復熱到中心溫度攝氏75度以上,隔餐或隔天就吃完,才能健康平安過春節。(編輯:翁翠萍)1080123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大男性補陽聖品 營養師也推薦

 
24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伴侶之間性生活順利,是讓感情加溫一大重點,不過有時關鍵時刻,雙方狀態不佳,總是會壞了興致,就有營養師列出4大超強營養素,對男人生理保健超有幫助,想在床上一展雄風不可錯過。

檢視相片

▲床事順利讓感情更加分。(圖/翻攝自unsplash)

以下為營養師杯蓋粉絲頁全文

讓男人勃起的因素,包括精神上的影響還有器官的反射,精神上就像是五感,聽到、看到、摸到、聞到甚至是吃到,而器官的反射,像是生殖器、直腸或是膀胱受到刺激後,男性荷爾蒙會使腦部釋放出神經傳導物質,傳遞至副交感神經,引發勃起。想要有正常勃起的功能,必須要有適量的男性荷爾蒙、腦與脊髓周邊神經以及陰莖的血管與海綿體組織必須是要完整,如果其中一個部位損傷,勃起功能就可能會出現障礙, 當然精神還有心理也是很大的影響因素。

檢視相片

▲四大營養重點讓男性大展雄風。(圖/翻攝自unsplash)

而這邊介紹一些食物,以及一些營養素,希望能夠幫助男性保健。

第一、精氨酸

勃起時血液要進入陰莖海綿體,所以必須讓海綿體的平滑肌放鬆,使動脈血管擴張,血液才能進入,而組織內釋放的一氧化氮,能夠讓平滑肌放鬆,使血管擴張,而精氨酸是一氧化氮的前驅物,也就是能夠代謝成一氧化氮,所以可以藉由補充精胺酸,幫助血管擴張,增加血管通透性。

精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以藉由吃豆魚蛋肉類可以攝取到,其中甲殼類蝦子或是豬瘦肉含量較高,而植物性以堅果、南瓜籽、花生含量高。

第二、有助血管保健的食物

我們的血管隨著年齡增加而彈性下降,這對於性功能也會有影響,所以這邊介紹一些對於血管保健有幫助的營養素。

1.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能夠幫助減少血管 內皮的發炎反應,進而維持血管的功能,而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除了大家熟悉的魚油外,含量較高的食物大多是就是魚類,像是鮭魚、鮪魚、秋刀魚、鯖魚等等,而堅果像是核桃也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

檢視相片

▲鮭魚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圖/翻攝自unsplash)

2.抗氧化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能夠減少自由基的生成,進而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水果,像是柑橘類、芭樂、柿子、荔枝、奇異果,蔬菜像是甜椒、苦瓜、花椰菜。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像是堅果種子類、豆類,而整粒穀類像是糙米比精緻穀類精白米維生素E含量高。

而β胡蘿蔔素大多存在深綠或是紅黃色蔬果,像是紅蘿蔔、番茄、玉米、南瓜、木瓜、花椰菜等食材中。

第三、增加精子及雄性激素的營養素

1.鋅

男性的精液還有攝護腺含有大量的鋅,藉由補充鋅能夠增加精子的品質、數量外,也對攝護腺有保護。而鋅大多存在海鮮類的食物中,其中貝殼類像是生蠔、牡蠣含量高,而堅果類,像是南瓜子、黑芝麻、腰果含量都很高。

2.鈣

鈣可以刺激精子成熟並增加精子的活動度,飲食上建議選擇鈣含量高的食物,蔬菜類像是芥藍菜、地瓜葉等等深綠色蔬菜,魚貝類像是蝦米、小魚乾含鈣量很高,而豆類製品可以選擇傳統豆腐,小方豆干、干絲、凍豆腐,最後是大家最熟悉的牛奶、黑芝麻、山粉圓鈣含量都很高。

檢視相片

▲生蠔內含有大量的鋅,是男性生理保健營養食物。(圖/翻攝自unsplash)

第四、其他營養素

1.補充B群

B群能夠幫助提升精神,維生素B1、B2對於營養素代謝及能量轉換有幫助,而其中B1對於神經調節有幫助,而B6參與蛋白質代謝,B12及葉酸與細胞分裂有關,B群中大多都在動物性食品,可藉由攝取奶類、肉類獲得,而植物性食品也可以由豆類、堅果類攝取。

2.蛋白質

適量的運動搭配蛋白質能夠提升肌肉量,增加男性身體的活動力。

 綜合來說飲食的部分主要是針對保健做預防,適量攝取海鮮魚貝類,除了能夠提供蛋白質外,包含鋅、精胺酸,對男性都有幫助,而魚油對於血管又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建議每週只少吃2次深海魚,每次大約2-3份,而堅果類含許多礦物質,及維生素E,建議每天吃一份。(編輯:谷庭)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蘋果托嬰中心滿7歲喔!!!!!!!!

祝福大家

諸事順利

蘋蘋安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得不安? 那就靠「這水果」排毒!

 
12.7k 人追蹤
追蹤
 
TVBS新聞
 
富含有抗氧化物的食物可強化身體排毒機制。圖/TVBS

現代人吃外食的機會越來越普遍,但近幾年台灣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吃得安心」可說是一門學問。如果沒有閒時間下廚,不妨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

 

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能幫助強化身體的排毒機制。然而早在幾年前,「芭樂」就因它的抗氧化能力在國內外一炮而紅!

 

根據《康健雜誌》報導,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曾將33種國產水果分析研究,發現珍珠芭樂的抗氧化能力和桑椹、巨峰葡萄,同為第一領先群。

 

假設以每100g計算,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約為80.7mg、聖女番茄67mg、柳丁為38mg,柑橘則只有31mg,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足足比柑橘高了2倍多。不過柑橘的維生素C含量並非最高,但它卻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和類黃酮素,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效果也很好,不僅可以防癌,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至於抗氧化物,為何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這是因為身體代謝毒性物質時,會產生傷害細胞的自由基,在人體內四處亂竄,形成「氧化壓力」,近年來醫界普遍認為,退化性疾病、慢性發炎、甚至癌症,都和這種壓力脫不了關係。而食物中的抗氧化物所挾帶的電子能中和這些自由基,使其能順利被代謝排出體外,避免肝臟解毒系統受到損害。

 

當精神緊張或感到壓力時,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使心跳加速,血液流速增加,而這個過程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C,要是平時又有靠抽菸紓壓的習慣,維生素C流失的速度會更快。

 

不過,如果不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抗氧化物,改以高劑量的抗氧化補充品來取代,結果就不大同。近年來國際上陸續有大規模醫學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抗氧化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劑,非但無助抵禦癌症或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對健康有害。

 

因為天然的食物中,還有許多尚未被研究出的植化素與多種抗氧化劑,這些成分共同在體內達成了最適切的抗氧化反應。若是只補充單一種高量的抗氧化物,則會造成中和電子的反應不穩定,產生「促氧化」的反效果。

 

因此專家建議,要從真食物中來攝取這些營養素,而不要只仰賴單一種補充品。此外,若能同時攝取維他命E與維他命C,抗氧化效果更好。

 

實習編輯/林語璇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流感不上身 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

 
434 人追蹤
追蹤
 
Kairos

年節即將來臨,民眾在過年期間容易暴飲暴食,出現腸胃不適及感冒症狀。根據健保署統計,春節期間常見疾病以「感冒」、「腸胃炎」最多,而農曆春節常是流感疫情高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文元提醒,九天年假到來,民眾歡度佳節之際,也要提高警覺,避免流感找上身預防流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提升身體的免疫力。

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林文元指出,研究顯示,無論是對先天(延長嗜中性白血球的有效壽命)或後天免疫系統而言,維生素C均可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維生素C 具有多項特性,如抗發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功能,有助降低身體因代謝造成的氧化傷害,同時強化免疫防禦系統,阻擋疾病入侵。

要提高免疫力,避免流感等疾病纏身,林文元建議,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例如: 柳丁、奇異果、蘋果等,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抵禦病毒的侵入、強化免疫系統。以奇異果為例,奇異果的營養密度是蘋果的6-10倍,維生素C含量更是柳橙的1.5至3倍,每日食用1到2顆就達到衛福部每日100毫克之成人建議攝取量。

研究指出,一天食用三顆黃金奇異果,可以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強化免疫系統。而對容易感冒的族群來說,奇異果中的維生素C、E能降低因氧化壓力所導致的細胞損傷,並減緩鼻塞的嚴重度及喉嚨痛的持續時間,食用黃色奇異果還能緩和免疫系統,減少感冒的發生率與症狀。

膳食纖維能改善菌叢    舒緩腹脹不適

「從水果中適量攝取酵素、膳食纖維和有機酸可幫助刺激黏蛋白生成,建立抵抗病原體的保護層,阻隔有害外來物。」林文元說。舉例來說,水果中的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有機酸、草酸鈣結晶以及水果酵素,可幫助刺激腸道黏蛋白產生,對於腸黏膜的生成有正面的效益,同時也可增強體內的抗菌生態,讓腸黏膜的防線更加完善。

林文元指出,傳統年菜如東坡肉、佛跳牆、糖醋魚等多為高油脂、高精緻澱粉食物,若大魚大肉不忌口,再加上吃多年節零食,大量蛋白質又缺乏蔬果的纖維質的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脹等腸胃問題。

林文元提醒,年節期間也要攝取足量蔬果,才能維持消化道正常運作,尤其是要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能改善菌叢,有助舒緩腹脹、腸胃不適、便秘等症狀,提升腸道健康。

(畢翠絲/台北報導)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故事書給寶寶聽、陪孩子共讀 專家:助認知功能

 
458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國內外都開始關注陪孩子共讀的好處。(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陪孩子共讀,好處多多!國內專家表示,透過共讀,不但對小朋友的認知功能有益,父母、照顧者更能透過共讀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在近期家暴案件頻傳之下,進而減少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且孩子也能透過共讀過程中,學習如何正確的情緒表達。 展臂閱讀協會今(19)日與台北…

▲國內外都開始關注陪孩子共讀的好處。(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陪孩子共讀,好處多多!國內專家表示,透過共讀,不但對小朋友的認知功能有益,父母、照顧者更能透過共讀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在近期家暴案件頻傳之下,進而減少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且孩子也能透過共讀過程中,學習如何正確的情緒表達。

展臂閱讀協會今(19)日與台北市醫師公會、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親子共讀健康素養促進研討會,邀請國外共讀機構創辦者分享共讀如何建立親子關係,創造專屬於親子間的「特殊時刻」。

專家建議,親子之間的接觸、語言互動,可活化幼兒前額葉,在出生之後一路到3歲之前,共讀都有其效益,以美國兒科醫學會為例,早在2014年就將「儘早念故事書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之一。

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陳宥達表示,透過共讀,可以促進小朋友的認知功能發展以及情緒表達,而且可以間接讓小朋友開始喜歡上閱讀,有助注意力、強化記憶力等多重好處。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詹前俊也分享,曾經碰過長到2歲還不太會說話的小朋友,經兒科醫師建議家長多念故事書給他聽之後,短短2個月,語言能力就突飛猛進,醫學會就建議,共讀不怕早,小朋友出生後即可開始,也希望政府以及民間有更多人共同推廣共讀。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辛苦了!再忙也要自己煮 醫:小心孩子鮮乳鈣質雙不足

 
3k 人追蹤
追蹤
 
華人健康網 /特別報導

【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要讓孩子營養均衡好成長的不二法門,就是在家吃!」是許多家長奉行的圭臬。因此,就算生活忙碌,也要堅持能自己煮就自己煮,相信這是部分家長對養育孩子的堅持。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提醒,習慣親力親為準備餐點給孩子吃的家長,反而更要小心孩子可能會有鮮乳、鈣質雙雙不足的情形。

檢視相片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舉例,如鄰國日本,在飲食相當重視鮮乳,政府更訂下「學校給食法」,將鮮乳重視度提升跟米飯一樣重要。

陳木榮醫師繼續說明,成長中學齡孩子每日應攝取的鈣質為800-1000毫克,國健署也建議孩子每日需攝取1.5份乳品。一般來說,家長會非常注重餐點準備的方式,卻容易忽略孩子營養應該要完整攝取。以攝取鈣質來說,鮮乳是非常重要的飲品,但台灣家長卻甚少會注意是否有讓孩子每日喝足1.5份。他舉例,如鄰國日本,在飲食相當重視鮮乳,政府更訂下「學校給食法」,將鮮乳重視度提升跟米飯一樣重要。

檢視相片
 
家長可讓孩童一天喝到兩份鮮乳,就能補足孩童每日所需約六成的需鈣量。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邱詩涵,引述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所做的最新調查「家長準備飲食行為對孩子營養攝取與鮮乳飲用影響」表示,數據發現,親力親為的家長,普遍認同自己煮能對食材掌握度較高、營養攝取可更均衡,也可控制油鹽糖的比例。但進一步對食物的認知,卻存有迷思。

邱詩涵說,有近七成對於每天最低應攝取鮮乳的量有錯誤認知,而認為小孩不用每天喝鮮乳者也超過半數。實際行為上,有超過半數未每天準備兩杯鮮乳給孩子,不僅98%的孩子鮮乳喝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也只達建議量約一半!

檢視相片
 
家長可選擇具有國家鮮乳標章與國際認可獎章的高品質安心鮮乳更有保障,讓孩童每天持續兩份鮮乳補充鈣質!

邱詩涵建議,家長可以更了解各式食材的營養含量,在搭配時才不會造成單一營養明顯缺乏的狀況。以鮮乳為例,若一天有喝到兩份,就能補足孩童每日所需約六成的需鈣量,再搭配其他像是小魚乾、深綠色蔬菜,一天的鈣含量就能輕易補足。千禧之愛營養師高繪雯也提醒,家長可選擇具有國家鮮乳標章與國際認可獎章的高品質安心鮮乳更有保障,讓孩童每天持續兩份鮮乳補充鈣質!

本文與瑞穗鮮乳合作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學童連續10年比日本矮!營養師:與家長3種行為有關

 
12.6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身高竟輸給日本10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以台灣及日本厚生省11至13歲學童進行身高比對,結果發現,台灣學童身高已輸給日本十年!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醫師陳木榮表示,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與日本飲食教育相當重視「鮮乳」有關。

 

陳木榮表示,鮮乳的鈣質人體較容易吸收,因此常做為補充鈣質的重要飲品,而日本政府為確保學童都會喝到鮮乳,訂下「學校給食法」,三種供餐配套中,學校可選擇是否提供主食,如米飯和麵包,但一定要有鮮乳,且自從學校給食法規定日本學童必須喝鮮乳後,日本人的身高幾十年來不斷攀升。

 

此外,陳木榮認為,日本學童身高提升,也與通婚混血比例升高,以及教育提倡運動有關。雖然11至13歲並非身高定型時期,但是陳木榮也認為成人後翻轉,台灣成人身高比日本成人身高的機率不大。

 

陳木榮說,不僅如此,日本學校更將飲食教育視為孩子基本的生活基礎,包含各種食品的營養特點、均衡飲食的重要性、身體必要營養素等觀念。反觀台灣,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最新調查中發現,台灣學童從學校、家長身上習得的正確飲食觀念平均僅三項。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邱詩涵營養師表示,,此調查結果也發現台灣高達99%學童鮮乳攝取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更遠低於政府建議量,此結果也與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相符。

 

營養師邱詩涵補充,調查發現台灣學童每日高鈣食物的攝取量非常少,換算下來每日只攝取429毫克鈣質,僅達國民健康署建議量800至1000毫克一半。

 

邱詩涵認為,鈣質攝取不足可能與家長以下幾項常見的生活行為有關。1.親力親為:認為自己煮較能掌握食材、孩子營養攝取更均衡,也可控制油、鹽、糖的比例。但實際上發現超過半數父母沒有備足兩杯鮮乳,98%的孩子不僅鮮乳喝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也只達建議量約一半。

 

2.雙薪外食:近七成匆忙起床到出門準備上班不到一小時,而下班又常錯過準備孩子晚餐時間,過半數外食考量都是以「方便為主」,營養均衡的重視度較其他類型父母低,導致孩子喝足鮮乳的比例掛蛋,鈣質更不會足夠。

 

3.尊重放任:孩子不吃就不會勉強,相當高比例的父母會直接準備孩子指定或願意吃的飲食。同時相較於全體家長,此類型父母較少為了提升小孩胃口、增加食慾而做努力。孩子鮮乳攝取不僅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僅達標準3至4成。

 

邱詩涵營建議,有上述這些生活行為的家長們,應要特別留意孩子鮮乳攝取、鈣質攝取情況,才能幫助小孩健康成長。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臉部肌膚年終大掃除 不讓斑點細紋陪你過年 
影/超省時保養 懶女人變美的簡單按摩三穴道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高輸人一等? 家長3行為致台灣學童「鈣」不足

 
458 人追蹤
追蹤
 
陳 鈞凱
 
▲鈣質是身高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之一。(示意照/公關照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身高慘輸日本十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一份最新「家長準備飲食行為對孩子營養攝取與鮮乳飲用影響」調查就發現,台灣學童普遍鮮乳、鈣質攝取雙不足,高達99%學童鮮乳攝取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更遠低於政府建議量。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統整日本與台灣官方的數據可以…

▲鈣質是身高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之一。(示意照/公關照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身高慘輸日本十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一份最新「家長準備飲食行為對孩子營養攝取與鮮乳飲用影響」調查就發現,台灣學童普遍鮮乳、鈣質攝取雙不足,高達99%學童鮮乳攝取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更遠低於政府建議量。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統整日本與台灣官方的數據可以觀察到,台灣11到13歲男孩身高比同年齡的日本孩子矮,且此現象已長達十年,原因可能就出在台日飲食教育的差異,因日本政府為確保學童都會喝到鮮乳,訂下「學校給食法」,供餐配套中學校可選擇是否提供主食如米飯和麵包,但一定要有鮮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營養師邱詩涵指出,調查發現,台灣學童每日高鈣食物的攝取量非常少,換算下來每日只攝取429毫克鈣質,僅達國健署建議量800到1000毫克的一半。

主因可能來自於台灣家長的3種生活行為,邱詩涵說,其中一種就是認為自己煮較能掌握食材、營養攝取能更均衡,也可控制油、鹽、糖的比例,但實際上發現超過半數父母沒有備足2杯鮮乳。

除此之外,雙薪外食,過半數外食考量都是以「方便為主」,或尊重放任孩子不吃就不會勉強,也是造成學童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僅達標準3至4成的主要原因。

邱詩涵建議,家長可每天讓孩子喝2份鮮乳,就可以達到每日鈣質建議量的6成,而每份鮮乳的份量為240ml,也就是約一個超商即飲新鮮屋的量,且除鮮乳外,透過均衡6大類飲食補足每日所需營養,再把握孩子成長發育的黃金時間,加上充足良好的睡眠、適度運動與日曬,才能讓孩童成長不落人後。

照片來源:公關照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鈣不足影響身高!竟是家長三狀況害的

 
23.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身高已輸給日本十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最新「家長準備飲食行為對孩子營養攝取與鮮乳飲用影響」調查中發現,台灣學童從學校、家長身上習得的飲食觀念平均僅三項。

檢視相片

▲每天飲用兩份乳品,一份240ml,幫助孩童成長!建議可選擇具有國家鮮乳標章與國際認可獎章的高品質安心鮮乳更有保障。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邱詩涵營養師強調,調查結果發現,台灣高達99%學童鮮乳攝取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更遠低於政府建議量,此結果也與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相符。

邱詩涵營養師表示,調查發現台灣學童每日高鈣食物的攝取量非常少,換算下來每日竟只攝取429毫克鈣質,僅達國民健康署建議量800-1000毫克的一半。家長以下幾項常見的生活行為可能是造成此問題的原因:

1.親力親為:認為自己煮較能掌握食材、孩子營養攝取更均衡,也可控制油、鹽、糖的比例。但實際上發現超過半數父母沒有備足兩杯鮮乳,98%的孩子不僅鮮乳喝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也只達建議量約一半!

2.雙薪外食:近七成匆忙起床到出門準備上班不到一小時;而下班又常錯過準備孩子晚餐時間,過半數外食考量都是以「方便為主」,營養均衡的重視度較其他類型父母低,導致孩子喝足鮮乳的比例掛蛋,鈣質更不會足夠!

3.尊重放任:孩子不吃就不會勉強,相當高比例的父母會直接準備孩子指定或願意吃的飲食。同時相較於全體家長,此類型父母較少為了提升小孩胃口、增加食慾而做努力。孩子鮮乳攝取不僅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僅達標準3至4成!

檢視相片

▲2019年調查中發現,家長三大常見的生活行為可能是造成此學童奶不足的原因

邱詩涵營養師強調,上述有這些生活行為的家長們,應要特別留意孩子鮮乳攝取、鈣質攝取情況,才能幫助小孩健康成長。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表示,孩童每日應攝取800~1000毫克鈣質,鼓勵家長可每天讓孩子喝2份鮮乳,就可達到每日鈣質建議量的六成,而每份鮮乳的份量為240ml,也就是約一個超商即飲新鮮屋的量。

高繪雯說,除鮮乳外,透過均衡六大類飲食補足每日所需營養,再把握孩子成長發育的黃金時間,加上充足良好的睡眠、適度運動與日曬,即能掌握孩童成長關鍵。

市售鮮乳眾多,家長該怎麼選?她建議,可選擇具有國家鮮乳標章與國際認可獎章的高品質安心鮮乳更有保障。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台灣孩童身高已輸給日本十年!醫揭關鍵這一點
喝奶茶突心悸、女憂絕症 就醫發現竟是先天性心臟病
手搖飲料喝太多恐洗腎?專家這樣說~
奶茶控必看!營養師曝超商「最胖奶茶」 冠軍竟是網友愛牌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A警告嬰兒長牙項鍊不安全

 
39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由於陸續傳出嬰幼兒因使用舒緩長牙不適的項鍊而發生生命危險,因此上個月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家長、褓姆、醫療保健人員等應該要讓嬰幼兒遠離坊間販售所謂的「長牙小幫手」飾品,諸如項鍊、手鐲和所有其他珠寶等容易造成寶貝潛在生命威脅的飾品,並且建議父母改為選擇傳統的磨牙用品及方法。

一名18個月大的孩子不幸地在睡覺時被身上配戴的琥珀項鍊給勒死 ; 另有一起7個月大的嬰兒也發生了窒息意外,所幸孩子的父母即時發現並立即將嬰兒送往醫院急救而挽回一命。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如果項鍊纏繞在孩子的脖子上或是項鍊夾在嬰兒床等物體上,就會發生窒息狀況。除了窒息的風險,FDA還說有可能造成其他問題,包括對口腔的潛在傷害,或者是一塊珠寶弄痛或刺到孩子的牙齦。

舒緩長牙不適的飾品有著各種形式(如項鍊、手鐲或腳鐲)和材質(如琥珀、木頭,大理石或矽膠),可以穿戴在成人或嬰幼兒身上。有時候,有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特殊需要的人會使用磨牙工具來幫助他們進行感官刺激或避免啃咬衣服或身體。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Scott Gottlieb醫生表示,由於嬰幼兒父母間普遍流傳著長牙飾品的「神奇效用」,因此都沒有意識到它們會對嬰兒造成的危險。Gottlieb局長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明 :「我們知道這些產品越來越受到父母們及照顧者的歡迎,但我們擔心這些產品所帶來的風險,並希望父母們知道長牙飾品會讓嬰幼兒(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面臨嚴重傷害和死亡的風險。」Gottlieb局長繼續表示 :「消費者應該考慮遵循美國兒科學會關於舒緩長牙疼痛的替代方法,例如用乾淨的手指摩擦發炎的牙齦或使用由堅固的橡膠製成的磨牙環。」

為了防止這些意外事件發生,FDA現在鼓勵父母們應該仔細監控或完全避免使用長牙飾品。FDA還建議父母應避免讓2歲以下幼兒使用長牙舒緩乳膏或凝膠、口腔止痛凝膠、噴霧劑和藥膏。

苯佐卡因(Benzocaine)是止痛凝膠中的一種成分,會引起罕見疾病「變性血紅素血症(methemoglobinemia)」,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藍灰色或蒼白的膚色、頭暈、疲勞和心率加快,已發生多起併發案例,大多是因為家長自行購藥給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所造成的。因此,美國FDA建議除非是在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及監督,否則這類藥品切勿使用於2歲以下嬰幼兒,成人也應遵照醫生指示使用。(資料參考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Reference : FDA Warns Parents Against Teething Jewelry After a Baby Accidentally Strangles Himself to Death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齲齒要小心 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會要命

 
12.6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金武鳳 /台中報導
 
▲幼兒齲齒要小心,牙科醫師洪仲銳示範為幼兒清拭口腔,維持清潔衛生(圖/金武鳳攝,2019.1.9)

嬰幼兒齲齒千萬不可輕忽!台中市一名2歲小孩,上週起出現食慾不良,接續又出現發燒及上唇腫得像麵龜,急壞媽媽。經中國醫大兒童醫院診治,赫然發現孩子是早期嬰幼兒齲齒合併蜂窩性組織炎,幸好及時就醫,否則引發全身性敗血症,可能危及生命。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2011年我國三歲兒童齲齒率61%、六歲兒童79%。兒童蛀牙率比2006年還高,顯示大家對幼兒牙齒保健觀念,還停留在乳牙蛀掉沒關係,反正會換牙的錯誤觀念。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牙科醫師洪仲銳表示,嬰幼兒齲齒會影響乳牙功能,譬如咀嚼、發音、美觀和恆齒良好的萌發順序,嚴重時,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

 

洪醫師以兩歲宣宣為例,說明齲齒不可輕忽。宣宣是2歲小孩,上週起出現食慾下降,接著發燒,上嘴唇腫脹等症狀,經診治排除病毒感染,後來轉往牙科,赫然發現他是早期嬰幼兒齲齒合併蜂窩性組織炎,隨即住院以抗生素治療,在控制感染後,再處理齲齒,終於健康出院。

 

洪醫師表示,兒童蛀牙可找專業牙醫師評估,決定不同治療方式;如補牙治療、根管治療及適當牙齒復型。但預防勝於治療,兒童健康手冊規劃六歲前,應接受十一次牙齒檢查及塗氟。第一次看牙時間是幼兒長出第一顆牙,建議最晚不要超過一歲,除了幫幼兒徹底口腔檢查,家長更要瞭解如何照護幼兒口腔健康,可適時為牙齒塗氟,保護牙齒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媽媽剋星乳腺炎 飲食有這些要點

 
3.7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位媽媽都希望給寶寶最好的母乳,但哺餵母乳卻是崎嶇難行的一條路,起初與寶寶間的磨合、奶水供不應求,最可怕的是碰上乳腺炎的攪局,唯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脹奶時的劇烈疼痛,許多新手媽媽因卡關而放棄哺乳之路。

姿勢錯、哺餵頻率低 增感染風險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劉昌娟表示,乳腺炎發生原因為乳汁淤積時間長,乳汁濃稠使排出更加困難。乳腺組織受到細菌感染,在哺乳的前6個月內最容易發生。包括寶寶含乳姿勢錯誤,造成乳頭受傷,增加感染機率;哺餵寶寶次數及時間不足,乳汁無法適當排空,或是媽媽穿著太緊的內衣,造成輸乳管阻塞;攝取過多高油脂、水分攝取不足,也會增加乳腺炎發生率。

飲食低油、多喝水 適度攝取卵磷脂食物

乳腺炎的症狀包括排空乳汁後仍有硬塊,乳房皮膚表面有發紅、發熱、腫脹、乳房碰觸摩擦疼痛感,可能合併發生身體發冷、發燒、虛弱無力,及奶量明顯減少等症狀,持續惡化發炎部位則會產生膿瘍。

劉昌娟護理師提醒,乳腺炎應即早就醫治療。通常經抗生素治療後,24小時內可排除發燒症狀,乳房疼痛1至2天會改善;平時應多喝水、採清淡、低油脂飲食,適時攝取卵磷脂,可幫助乳腺保持暢通以利奶水排出,豆漿、牛奶、蛋黃都是天然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乳腺炎別大力搓揉 否則恐加劇

乳腺炎發生時,停止或減少哺擠乳次數會造成乳房更加腫脹。可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使用,疼痛緩解時可將乳汁排出,擠餵奶前可以輕輕振動放鬆乳房,哺乳時讓寶寶的下巴對準硬塊方向,以利排出。

乳腺阻塞時,使用擠奶器效果不佳,且可能造成乳頭過度刺激導致破皮。排空乳汁效果最好是給予寶寶直接吸吮,手擠乳次之,每次手擠乳時間不超過30分鐘,以免過度刺激乳腺。大部分媽媽大力推擠或搓揉乳房硬塊其實是錯誤觀念,不僅對乳腺炎毫無幫助,嚴重可能導致乳腺管破裂,導致乳房更加腫脹,炎症反應加劇。

劉昌娟護理師表示,哺乳媽媽不僅要忍受身體的不適感,自身還會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家人應多給予陪伴及關懷使媽媽身心感到輕鬆愉悅、分擔媽媽的壓力,讓媽媽可充分休息。(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燒要吃冰!「4食物」加速感冒康復

 
23.6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天氣變化大,一不小心就會感冒!一般來說,家長都會提醒孩子,感冒、身體不舒服要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吃冰、吃甜食,但現在卻有營養師打臉此說法,還說冰淇淋、布丁能當作感冒發燒時的「營養補給」,破除了老一輩的傳統舊觀念。

檢視相片

▲圖/資料照

據《早安健康》報導,日本營養師會名譽會長中村丁次表示,感冒時雖然要多補充蛋白質加速身體修復,但普遍最先想到的「牛排」,因為脂質含量多、不易消化,不適合免疫力不佳的身體;不過像火鍋內的魚肉、雞肉、豆腐,就是好消化又含有優質蛋白質,再加上火鍋能夠吃到大量蔬菜,因此「火鍋」是病人非常好的選擇。

檢視相片

▲病人適合吃火鍋。(圖/資料照)

如果出現喉嚨痛的症狀,應避免較刺激的食物,可選擇不用咀嚼就能食用的蔬菜濃湯或法式清湯,並建議在湯品內加入紅蘿蔔,因為其中的β-胡蘿蔔素還可以強化黏膜;嚴重咳嗽時,因為較難吞嚥,可選擇優格、冰淇淋、果凍等「高營養又好入口」的甜食,其中又以「優格」為最佳選擇,因為乳酸菌能夠有效緩解感冒症狀,大大縮短感冒時間;若是發燒,則可以選擇冰淇淋或是布丁,能夠有效降低體溫。(編輯:楊惟甯)

檢視相片

▼▲咳嗽發燒時可以吃冰淇淋、優格。(圖/pixabay

檢視相片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黑糖奶對身體好?醫:「這些人」不能喝 一天一杯恐罹癌
嗜乳者注意!喝牛奶「5大禁忌」 方法錯誤恐致癌
擤錯鼻涕了!別2邊一起擤…醫:否則可能罹患鼻竇炎
吃蛋終結「痘」花!抗痘8營養素曝光 讓你遠離月球表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四物湯補血 中醫師:這情況不適合

 
23.6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門診中很多女性朋友都會問我,經期後是不是要喝四物湯來補氣補血?尤其是很多媽媽都喜歡替家中的孩子補一下,今天郭大維中醫師就來為各位媽媽姊姊們解答:

 

檢視相片

▲四物湯可補血但要根據體質調整藥材。(圖/資料照)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的基本藥方,包含當歸、川芎、地黃、芍藥四種藥材,但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的。

中醫在臨床中大多會根據病患的狀況,適當增減藥材,如果要在經期後喝四物湯來補身體的話,也應該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調養,而不是一昧的喝四物湯來補氣補血。

檢視相片

▲經期過後不是人人都適合喝四物補血。(圖/郭大維中醫師提供臉書)

像有些女性可能有血熱狀況血熱的症狀就包含月經來的時候血塊多、口乾舌燥、便秘、容易長痘痘等,如果有這種症狀,千萬不要再喝四物湯,而應該請教妳信任的中醫師,是否可以改喝改良過的四物湯,像是可能將當歸改成當歸尾,不要整個用當歸蔘取代,或是比較滋膩的熟地黃調整成生地黃等等,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養身方式,而不是覺得缺血就喝四物湯補血,這樣反而會補血不成變傷身。(編輯:黃毓淩)

本文授權自 郭大維中醫師 粉絲團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有健事想說/天冷喝四神湯補身 這3種人最適合喝
6旬男娶小30歲嫩妻!花108萬補身體 卻吃進一肚子毒
失智母熬湯幫補身 謝祖武打開電鍋「發現是空碗」當場淚崩
你雞不雞道?滴雞精、雞精、雞湯,哪個比較好吸收?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宣蓉醫師】常見小兒發燒處理 關鍵8問

 
30 人追蹤
追蹤
 

 

文:黃宣蓉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有照顧小孩經驗的人絕對知道,小孩發燒時總讓人手忙腳亂,不清楚到底幾度算是發燒,不知道到底多高溫度的發燒要吃藥,有點微燒活動力還是很好不確定要不要就醫,擔心長期的發燒會對腦部造成影響,零零總總有許多的疑問,接下來我們將為你(妳)解答小兒發燒的關鍵8問,讓各位小兒照護者能在發覺孩子發燒時更有條理的處理發燒的問題。

 

Q1:到底燒到幾度算是發燒啊?有些人說37.0°C,有些人說是37.5°C,又有些人說是38.0°C,我到底該相信誰?

 

A1:根據不同的量測方法所得到的溫度數值便會有所差異,可以想像成一個鐵箱裡面包一團火,中心火的部分溫度理論上會比鐵箱外圍量測到的溫度稍高一些,身體也是一樣的概念,一般我們所說的高於38.0°C算發燒指的是核心溫度,諸如耳溫、口溫、肛溫都算是核心體溫(雖然說都算是核心體溫,但他們的正常數值仍有些許差異),坊間聽到高於37.5°C即為發燒指的是量測口溫時的發燒判定,高於37.0°C則是量測腋溫時的判斷,不同的量測方法得到的數值有所不同,所以在判斷是否發燒前要先知道自己用的是哪種測量方法,才不會誤判,以下附上幾個常見測量方法的正常數值:

 

 

檢視相片

 

Q2:我幫孩子量耳溫,一耳溫度38.2°C,另一耳卻比較低只有37.0°C上下,這樣到底有沒有發燒啊?

 

A2:遇到這種狀況,有幾個問題要先確認,理論上核心溫度應該是兩測量到的數值都要一樣(或是微微差異),像這樣明顯差了1°C便要想想是不是量測方式有誤,或是有外在因素干擾。耳溫量測的是耳膜周圍的溫度,利用紅外線原理測量溫度,因此若耳朵裡有耳屎便會影響紅外線的行進進而影響溫度高低,此外若孩子在睡覺時習慣側睡,可能壓到耳朵,量測的溫度便會高一些。因此出現兩耳溫度有明顯落差時,記得想想時不是有以上問題,並等幾分鐘後再測一次,看溫度是否一致。

 

Q3:發燒是不是要立即服用退燒藥,還是可以觀察一段時間?

 

A3:根據發燒溫度的高低會有不同的處置方法,發燒本身其實並不是壞事,感冒時,身體為了對抗外來病原體,會提高溫度,一來高溫可以有效殺死一些細菌以及造成病毒生長抑制,二來溫度升高會提升體內促免疫細胞活化激素的分泌(干擾素、介白素等)增加免疫細胞抵禦外敵的能力,因此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無症狀微燒(38.0-38.5°C)是有助於身體對抗病原體且可以觀察的,此時不一定要服用退燒藥,不過溫度高表示體內水分散失得也快,因此在有發燒的情況下是需要適度的水分補充

 

黃宣蓉醫師:若發燒伴隨腹痛、嘔吐、活動力明顯降低、痙攣等症狀便應至附近的小兒科診所就醫,尋求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Q4:醫生開給我的退燒藥怎麼沒有用,孩子吃後再量體溫還是沒有退燒啊?

 

A4:退燒藥服用後至吸收以及達到藥效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服用當下便立即見效,因此吃完藥後馬上量體溫仍發現高燒並不代表藥物沒有效果,而是還沒到達藥效時間。常見的退燒藥如普拿疼(Acetaminophen)以及布洛芬(Ibuprofen)服用至出現藥效約需要1小時,退燒作用普拿疼可維持4-6小時,布洛芬維持6-8小時,兩者約能退燒1-2°C。

 

Q5:坊間常聽到發燒時可以用酒精擦拭身體以利於散熱,也有聽說過穿更多衣服把熱逼出來助於散熱的說法,真的可以這樣做嗎?

 

A5:利用水分蒸散時會帶走熱度是正確的觀念,然而利用酒精是比較不建議的,確實酒精散熱效果不錯,然而小兒皮膚吸收能力很強,利用酒精擦拭久了可能會造成酒精過度吸收,其實不是件好事,會比較建議各位小兒照護者將毛巾沾濕溫水,稍微擰去過多的水分,保持毛巾在有濕度的狀態擦拭孩子的皮膚,這樣的散熱方法是比較適切的。

 

至於穿更多衣服將汗悶出是絕對不建議的,也不建議將孩子的全部衣著脫去以利散熱,較適當的方法是保持適當的衣著,避免過熱或過冷的環境。

 

Q6:我的孩子發高燒又伴隨痙攣,他怎麼了?是否要塞毛巾在口中避免他咬到舌頭?

 

A6:這是典型熱痙攣的表現,熱痙攣顧名思義是發燒加上痙攣的症狀,好發於6個月至6歲的小孩,除了痙攣及發燒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者稱之,一般痙攣時間短暫,少會持續超過15分鐘。熱痙攣可分成單純型和複雜型,單純型持續時間在15分鐘以內;複雜型持續時間較久,常大於15分鐘,且有復發的可能,由於重症腸病毒感染亦會以高燒及痙攣作為表現,若發現孩子發燒及痙攣,必須確認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重症腸病毒感染會持續昏迷及嘔吐,熱痙攣則少見上述症狀。處理方面,單純性熱痙攣不太需要用退燒藥或是抗癲癇藥,複雜型熱痙攣由於成因多半和腦部疾病或是癲癇有關,建議求診小兒神經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在痙攣發作時,塞毛巾在口中是絕對不建議的,確實有些痙攣的案例會咬到舌頭,然而統計上多半是咬到舌頭的邊緣,少見咬斷舌頭造成大出血,反而是癲癇時口水若蓄積在口中可能會流入氣管阻塞呼吸道,因此不建議塞毛巾於口中,建議維持小孩側臥姿勢,方便口水流出以避免嗆到。

 

Q7:孩子發燒時該注意的事項?

 

A7:除了體溫的量測外,還要注意體溫有沒有在特定時間較高,發燒維持多久,有無伴隨小孩食慾減退、嘔吐、頭痛或其他部位疼痛等症狀,此外身上有無異常疹子也是必須注意的,這些徵狀都是有助於小兒科醫師鑑別診斷發燒的成因,在就醫前若能整理出相關的症狀以及發燒的特性將有助於臨床醫師的診斷唷。

 

Q8:常見發燒的原因?

 

A8:發燒的原因零零總總,針對不同的病因表現出的症狀也有所不同,以下列出數個小兒常見的發燒成因及其表現:

 

檢視相片

 

 

原文連結

 

■  全文轉載自問8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症長期置之不理?小心暗藏神經細胞無法復原之不可逆風險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仲間出版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仲間出版】治療憂鬱症時常用的SSRI類藥劑,就如序章所說,是能夠提高突觸間隙中血清素濃度的藥物。只要服用這種抗鬱劑,症狀通常一到兩週就會好轉,因此憂鬱症才會被認為是單純因大腦血清素不足所引發的疾病。

 
憂鬱症長期置之不理?小心暗藏神經細胞無法復原之不可逆風險

然而,許多研究者內心還是存著疑問或不解,因為這一類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本來應該在服下三十分鐘內就會產生效果。如果是因為透過消化道吸收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改為注射也應該會立刻見效。

興奮劑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藉由急速提高多巴胺的濃度,讓精神變得亢奮,如果劑量再增加,就會產生幻覺。

總之,這類藥劑的生效時間應該是非常短的,那麼對於憂鬱症為何需要一到兩週才會產生效果?針對這個問題所展開的研究,為抗憂鬱藥物的時間滯後成立了許多假設。

目前最有力的假設,是認為憂鬱症並非由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所引起,而是缺乏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這種神經滋養因子的減少,使得連接血清素接受器的突觸突起部分變短了。

血清素具有將變短的部分修復回正常長度的功能,這也說明了抗憂鬱藥物為何需要一到兩週才會見效。

此外,現今許多由腦科學擴展到憂鬱症領域的研究者之間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如果長時間對憂鬱症置之不理,將導致不可逆的風險,使神經細胞突觸變短的突起無法恢復原狀,進而變得越來越短。

從憂鬱症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來看,我認為神經細胞應該也出現了內部變化。由此可知,如果漠視老年憂鬱症不好好因應,將是超乎想像地危險。所以還是不要排斥藥物,盡早開始服用最重要。

本文出自仲間出版《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心病》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兩口訣!學會拉梅茲呼吸,順產&減痛一次到位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拉梅茲呼吸?感覺好像很難…算了算了,我懶得學。」不少人都認為拉梅茲呼吸很複雜而不願意花時間學。其實它只有兩個口訣,只是需要在產程不同階段調整做法。想在生產時減輕疼痛、緩和緊張情緒?想讓產程進展得更順利?想讓老公在孕期提升參與感?別猶豫,跟著專家設計的SOP練習,妳也能輕鬆學會!

檢視相片
 
掌握兩口訣!學會拉梅茲呼吸,順產&減痛一次到位

拉梅茲呼吸法…好處竟然這麼多

大部分人對「拉梅茲呼吸法」都不陌生,就算沒有懷孕,也約略知道這是幫助生產的一種呼吸方式。但妳知道拉梅茲呼吸實際上有哪些好處嗎?台中臺安醫院健康部護理師董如玉表示,拉梅茲呼吸法主要是由「放鬆」和「呼吸技巧」兩大部分組成。它可以幫助準媽咪認識生產過程與相關機轉,防止媽咪在生產時過度緊張或焦慮,並讓媽咪藉由「專注呼吸」轉移或封鎖當下的疼痛感,在生產時用正確的方式用力。

此外,由於拉梅茲呼吸訴求先生陪同太太一起練習,由先生發號口令、太太聽從先生指示行動,如此不但能讓夫妻感情更好,也能增加先生在孕期的參與感。準爸爸在生產時給予幫助也能讓媽咪比較安心、營造愉悅的生產氛圍。

每天固定練習 一次20~30分鐘

懷孕7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拉梅茲呼吸。練習時應選擇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房間,挑一處平坦地面鋪上瑜珈墊或軟墊,準備兩個枕頭、護唇膏,穿上寬鬆衣物,確保空腹並排空尿液。剛開始練習以10分鐘為限,熟練後可增加到20~30分鐘,每天固定練習。

檢視相片
 
掌握兩口訣!學會拉梅茲呼吸,順產&減痛一次到位

新店耕莘醫院產房資深護理師陳詩宜表示,在3個月的練習過程中,準爸爸最好參與每一次練習,如此日積月累才能培養默契。否則有一搭、沒一搭的練習,臨到生產如果兩個人都慌了手腳,就失去學習拉梅茲的意義了。董如玉則提醒,因為所有呼吸法幾乎都是用嘴巴吸吐氣,記得隨時補擦護唇膏,以免嘴唇太乾。

生產當下 不一定每個技巧都要用

除此之外,媽咪們可以就生產當下的感覺選擇適合的呼吸法,不一定每個技巧都要用。畢竟進入產程後難免會慌張,用最簡易的方式進行才不會增加心理壓力。「像我本身也只用了一個呼吸法就順利度過整個產程」董如玉笑說。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8年12月號。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398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吃飯皇帝大」!這句話道出吃飯的重要性,一日三餐,每天的飲食就像是健康的基底。想要打造黃金免疫力、建立無毒健康生活,首重「飲食安全」問題,不僅要吃對食物,可以防毒排毒外,更應養成無毒飲食好習慣,才能提升免疫力、吃出健康好體質。

檢視相片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所謂「病從口入」,相對的,健康也可以吃出來!飲食一體兩面,吃得對、吃得好,身體健康;相反的,如果餐桌上斥充著不健康、有害的食材,毒素長期累積體內,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重視飲食安全,避免病從口入

台北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表示,人一定要靠食物存活,人每天吃三餐,攝取食物、消化吸收再排出,如果吃到天然安全食物,當然健康沒問題,但是往往在取得食物過程中,可能也把外在的有毒物質,例如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殘留農藥、戴奧辛、有機汞等,一起吃下肚了;或是食物在製成「食品」時,過程之中加入香料、調味劑、著色劑等額外添加物,消費者選購食品後,就吃進了肚子裡。

「飲食是健康的基礎」,黃淑惠說,攝取食物營養素才能保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如果因為疏忽或未重視飲食安全,吃東西反而可能會「慢性中毒」,因為環境中有害物質或食品中的添加物,不見得有立即傷害,只怕接觸頻率過高,又沒有適時的排出,累積量多,導致很多病變、慢性疾病產生,例如癌症、過敏、免疫失調等,研究都發現是對「飲食疏忽」,才會容易生病。

要如何避免下肚的食物「病從口入」?黃淑惠建議,像是環境荷爾蒙、重金屬等污染物,要靠政府去把關,消費者在選購食材時,可以優先選購有政府或民間公信單位認證許可的產品,例如「食品TQF標章(食品安全品質驗證)」、「CAS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驗證)」、「HACCP標章(代表通過食品安全管制系統驗證)」等,至少在食物從原料到加工,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有多經過一層把關認證,多些保障。

飲食注意「趨吉避凶」方法

若要建立無毒或少毒的飲食環境,黃淑惠說,除了大環境的把關之外,消費者買回食材後,自己的把關也很重要,例如食品儲存方式不可馬虎,蔬果要冷藏、堅果放置陰涼處、魚肉品要冷凍......。烹調用的刀具、抹布、砧板要分門別類,注意清潔,切生熟食的刀具和砧板最好分開,抹布要常常洗淨,才能避免病從口入。

在飲食原則方面,必須把握「趨吉避凶」的重點,「趨吉」是要「啟動身體保護機轉」;「避凶」則是「避開有害的食物」。

檢視相片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趨吉4重點】

1.多吃食物、不吃食品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有添加物的食品,添加物少,對身體傷害才少,保護機能才多。

2.多吃全食物

吃蔬果,不要只吃果肉,最好果皮、種子等可食用的部分都一起吃下肚,因為表皮或種子所含植化素比果肉多,植化素越多,清除自由基能力強,保護細胞能力越強。

植化素和維生素群還可以提高肝臟解毒系統效能,吃進體內的有害毒素,有大半仰賴肝臟解毒排出,肝臟排毒、解毒第一階段,必須透過細胞色素P450協助,把毒素分離出來,接著就是結合反應,要抓緊這些分離出來的毒素,再排出體外,維生素群和植化素在其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以維持肝臟排毒功能。

3.食物選擇多樣多變多色

黃淑惠指出,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不同,多樣化攝取的營養力更高,能讓身體更健康,且食物多變可以分散風險,長期吃某種食物,假如那個食物是污染的,毒素就多,經常變化不同食物,是保護身體的基本功。

4.選對油用對油

很多人認為攝取油脂會變胖,因此敬而遠之。然而,油脂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飲食可以少油,但一定要吃對油,不能完全無油。包括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細胞膜修復、合成荷爾蒙都需要油脂,吃對油脂,身體機能和新陳代謝才會健康。

【避凶5重點】

1.遠離發霉或醃漬過久的食物

台灣氣候潮濕,若是花生、玉米、堅果類保存不當易發霉,就可能產生致癌物質「黃麴毒素」,黃淑惠指出,若同一包花生、堅果之中,只要有一顆發霉,最好就不要吃,以策安全。

醃漬食物,如泡菜、豆腐乳、臭豆腐等,最好在保存期限之內吃完,以免變質,同時要考慮菌種和來源安不安全,最好是挑選有檢驗把關的,以免吃下許多壞菌,反而不利健康。

2.遠離高溫烘烤、油炸油酥的食物

食物在高溫加熱過程時,會產生「梅鈉反應」,雖然會使烘烤食物產生特殊風味,但也可能在製程中形成「丙烯?胺」致癌物,影響健康,要盡量少吃。油炸物則是會油脂酸敗劣解,產生對身體侵害的自由基,都應該減少攝食。

3.遠離過度加工食物

食物加工程度越高,代表食品添加物越多,製程中為了讓食物變得更美味,更容易保存,顏色更誘人,難免添加色素、香料、調味劑、防腐劑等,長期食用很容易傷害肝腎。

4.遠離精緻糖的食物

精緻糖對身體的危害,已經被許多研究證實,同時,人體在攝入精緻糖後,代謝過程會消耗掉維生素B群,肝臟解毒需要大量B群,因此吃下過多糖,等於間接影響身體排毒解毒功能。

5.遠離亞硝酸鹽添加食物

亞硝酸鹽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因此,香腸、火腿、熱狗等食材都要敬而遠之。

檢視相片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掌握3大飲食原則,增加排毒力

黃淑惠表示,正確飲食有助於增加排毒力,把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記得每天都要掌握以下3大飲食原則。

【原則1】建立「我的餐盤」,吃對份量

1.蔬菜水果占餐盤1/2,每天的蔬果量都要足夠,吃得多,且要多種顏色,多種種類。

2.主食類全穀根莖類占餐盤1/4,且全穀根莖類跟白米混著一起吃,至少有1/3是粗穀,不能只吃精白米,確保腸道排毒能力。

3.豆蛋魚肉類占餐盤1/4,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於合成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抗體等,抵抗外來病菌,維持良好健康。

【原則2】依時令,選擇當季生產的食物

當季農作物是最成熟、農藥殘留量最少的,因為符合時令,因此,當季農產品所提供的營養也是最高最豐富的。

【原則3】落實「身土不二」

人與土有不可分開的關係,人與環境相生相成、互惠共存,因此要多吃當地食物,不要挑太遠地方來的食物,縮短食物哩程數,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添加物,因為食物遠道而來,一定需要特別的保鮮方式,很可能會吃下額外添加物。

不可不知!6類排毒好食物

在掌握正確的飲食原則之後,黃淑惠表示,可以多吃以下6類食物,幫助毒素和有害物質排出。

■根莖類食物→地瓜、南瓜

根莖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其中特別推薦地瓜和南瓜,除了富含膳食纖維之外,黃色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毒,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則提供肝臟解毒功能。另外,地瓜和南瓜都是高鉀食材,也可以促進腎臟排毒,可說是對肝、腎、腸道都有增加排毒功效的食物。

■海藻類→海帶芽、昆布、海菜

海藻類包括海帶芽、昆布、海菜......等,特性是黏稠、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吸附有害物質,也可以吸附膽酸將之排出,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並具有吸附重金屬的功能,排除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蕈菇類→木耳、香菇

木耳、香菇都屬於蕈菇類,口感柔軟,具吸附性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利於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的排出,可說是「腸道清道夫」,也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同時,蕈菇類屬於高鉀食物,利水性強,可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增加腎臟過濾功能,排除有毒物質。

■深綠色蔬菜→地瓜葉、空心菜

深綠色蔬菜的營養價值高,若提到排毒功能,特別推薦地瓜葉和空心菜,維生素B群含量高,提高肝臟解毒功能;也富含維生素A、C和菸鹼酸,以及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可幫助清除自由基。地瓜葉和空心菜屬於粗膳食纖維,也就是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功能像「掃把」,可以把腸壁上剝落的老廢細胞或細菌病毒殘骸掃出,避免囤積體內,同時有「抑菌作用」,抑制細菌病毒感染,避免腸胃炎。

■水果→蘋果

 

水果是每天不可少的食材,水果之中的「蘋果」可說排毒功能相當卓越,蘋果皮是粗纖維,果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一個果實之中,有不可溶的粗纖維和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掃把和海綿吸附雙重功能兼具。蘋果含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排除乳酸,讓身體比較不會疲勞;果皮的槲皮素高,清除自由基強,防癌抗癌強,避免細胞變性。

■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製造及維持好的菌相,強壯腸道功能,間接幫助清腸排毒,不妨每天適量攝取益生菌或優酪乳、優格等食材,但要注意避免攝入過多糖分,注意食品包裝標示。

檢視相片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每天吃好油、低溫烹調食物

除了挑選健康食材有助排毒,每天也要吃好油、喝好水。黃淑惠表示,吃好油,對於細胞膜修復、荷爾蒙合成等生理機能非常重要,但如果吃到劣質油品,則會傷害身體。市售油品很多,含脂肪酸不同特性,區分為OMEGA3、6、9,由於OMEGA6比例較高的油品會在體內轉化為「前列腺素」,進而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宜盡量減少食用,大豆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花生油都屬於此類油品。

反之,OMEGA3和9比例較高的油品,有助於對抗身體發炎,且可潤腸,幫助有毒物質排出。像亞麻仁油、堅果和深海魚油,屬於OMEGA3的油品;苦茶油、橄欖油,屬OMEGA9的油品,都是很好的油品選擇。

切記油品不要過度加熱,應該以低溫烹調食物,把握「冷鍋冷油」或是「水炒法」,建議炒菜時加一點水,把蔬菜放進去炒軟了,最後再加點油,避免油溫過高劣變,或燙青菜之後把油淋上去,如此可確保油品不被破壞,減少自由基發生,維持腸道功能正常。

清除毒素,每天喝好水2000c.c.

人體解毒途徑,包括喝水、排尿或排汗、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以及腸道排毒等幾個面向。因此,補充足夠的好水,有助於排尿排汗,清除毒素是很重要的。

黃淑惠指出,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這是因為每天從身體各系統排出的水分大約2500c.c.,要補回2500c.c.的水,扣除食物本身所含的水分約500c.c.,因此,每天至少要喝水2000c.c.。

若再依體型不同細分,每人每公斤約要攝取的水量是30~35c.c.,可依體重不同計算;且要考量工作環境、生理活動等,若搬運工、建築工每天排出的汗量多,因此,每公斤要以45c.c.的飲水量計算調節。

至於什麼是「好水」?黃淑惠認為,只要是一般煮開的開水就是好水,不建議天天喝去離子水(純水)或電解水(鹼性水)。因為純水水中的礦物質量不存在、電解水(鹼性水)過度飲用,則會造成腎臟調節電解質平衡負擔過重。只要煮開的開水,就可以殺菌,喝水同時又可以喝下礦物質,如果擔心水質不好,稍加過濾即可。

喝水排毒,要慢慢喝、喝溫開水

喝水原則,是「慢慢喝、喝溫開水」,必須把每天所需要的水量分散5~6次喝入,不要一口氣牛飲,短時間喝水量太大,腸胃和腎臟會受不了。

黃淑惠建議,每次喝水量約為300~400c.c.。喝水的時間點,首先是早上睡醒時(因為整晚沒喝水,一覺起來血液是濃稠的),接著在上午10點、中午時分、下午2~3點、黃昏4~5點,以及睡前約1~2小時再喝一點水。

黃淑惠提醒,喝水指的就是「白開水」,不要把酒、手搖杯飲料、果汁當水喝,正常足量喝水,才能維持身體正常的排毒功能。

檢視相片
 
無毒飲食怎麼吃?遵守4要5不要原則自然健康

4道排毒好料理

★綠拿鐵蔬果精力湯(3人份)

材料:高麗菜100克、油菜100克、香蕉150克、鳳梨150克、蘋果150克、葡萄乾15克、綜合堅果25克。

作法:

1所有蔬菜水果清洗乾淨,切段或塊狀。

2高麗菜和油菜先經沸水稍微汆燙後瀝乾。

3調理機內放入汆燙過高麗菜、油菜、剝塊香蕉,鳳梨及蘋果切丁後,與葡萄乾、堅果一起放入調理機內,再倒入冷開水500c.c.(約食材七分滿高度)打勻即可。

★地瓜葉玉米濃湯(3人份)

材料:地瓜葉150克、熟玉米粒1碗、腰果90克、味噌1大匙、熱開水500c.c.。

作法:

1先將地瓜葉洗淨後燙熟。

2調理機內倒入熟地瓜葉、玉米粒、腰果和味噌。

3加熱開水500 c.c.打勻即可。

★地瓜香菇雞肉炊飯(3人份)

材料:地瓜中型1條、糙米1米杯、乾香菇4大朵、雞腿肉150克、美白菇100克、胡蘿蔔50克。

調味料:日式醬油1大匙、味霖1/2大匙、鹽適量、白胡椒粉少許。

作法:

1糙米洗淨先泡水1小時。

2地瓜洗淨帶皮切塊狀。

3香菇泡軟切絲,雞腿肉切丁,美白菇剝絲,胡蘿蔔切絲。

4炒鍋少許苦茶油加熱,炒熟雞肉、香菇、胡蘿蔔和美白菇。

5淋上日式醬油、味霖、胡椒粉調味。

6電子鍋倒入瀝乾的糙米和切塊地瓜,加1.8米杯水。

7將炒好的雞肉菇類拌料,平鋪於糙米地瓜上。

8按下開關進行炊飯,跳起稍燜即可食用。

★海鮮海藻沙拉

材料:泡開海帶芽100克、泡開綜合海藻100克、小黃瓜100克、蝦6~9條、透抽6~9片。

調味料:檸檬1/2粒、蜂蜜1大匙、橄欖油1大匙。

作法:

1小黃瓜洗淨切薄片,海帶芽和海藻泡開後洗淨瀝乾。

2蝦和透抽燙熟。

3碗中檸檬擠汁,加入蜂蜜、橄欖油、義大利香料拌勻,成為淋醬。

4大盤先鋪上海帶芽和海藻、再鋪小黃瓜,再放上撥殼蝦仁和透抽。

5食用前淋上醬汁即可。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30期】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恢復元氣!20秒懶人伸展操找回活力

 
1.7k 人追蹤
追蹤
 
崎田美菜(插畫家、漫畫家)
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崎田美菜(插畫家、漫畫家)、福永伴子/審訂(日本精神神經學會認證專科醫師)】 

日本漫畫家崎田美菜,曾經因為身心、自律神經失調,每天受到頭痛、胃痛、無力困擾,甚至放棄作畫;但在此之後,他卻只花了一年的時間,讓身心科醫師做出「停掉吃了8年的藥」的診斷,不但重新開始畫畫,他的圖文創作更是收到讀者廣大的好評,而讓他重拾活力與健康的,正是在家也能做的「懶人瑜珈」! 

以下就讓崎田美菜的親身經驗,加上日本精神神經學會認證專科醫師福永伴子一起告訴您,跟著漫畫這樣做,就能消除疲勞、放鬆身體、獲得滿滿活力! 
 

懶人的靠牆伸展操

檢視相片
 
懶人的靠牆伸展操
檢視相片
 
懶人的靠牆伸展操
檢視相片
 
懶人的靠牆伸展操
檢視相片
 
懶人的靠牆伸展操








本文摘自《懶人瑜伽:【漫畫解剖】16式超有感「輕懶慢」宅瑜伽,拯救你的自律神經失調》/崎田美菜(插畫家、漫畫家)、福永伴子/審訂(日本精神神經學會認證專科醫師)/漫遊者文化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氧化力一流!抗癌就要吃「這兩種」低卡路里蔬菜

 
2.9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原水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原水文化】蒜頭和洋蔥都是蔥屬植物,這個家族還包括了韭菜及蔥。早在現代科學萌芽之前,醫生們早就認識了蔥屬植物在治病上的特質了,尤其是蒜頭及洋蔥。

檢視相片
 
抗氧化力一流!抗癌就要吃「這兩種」低卡路里蔬菜

雖然蒜頭主要被用來作為調味之用,不過,蒜頭曾被當作是強力的藥物。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報告過他使用蒜頭濃煙來治療子宮癌的經驗。西元第一世紀的迪歐斯寇爾斯(Dioscorides)醫生曾經寫過,蒜頭「清除動脈,打開靜脈口」。中世紀時,僧人曾經咀嚼蒜瓣,保護自己,對抗瘟疫。現代的科學家證實,蒜頭還真是個包羅各種療效化合物的大藥箱。它含有豐富的硒,提供了數種足以影響抗氧化物網絡作用的酶,這其中包括了谷胱甘肽過氧化酶。蒜頭也是一種保護心臟健康的藥草。蒜頭中含有大蒜烯(ajoene)成分,這是一種可以防止血液產生凝塊的化合物。

此外,蒜頭還是豐富的硫化物來源,有天然的抗生素及抑菌特質。二次世界大戰時,蒜頭被稱作「俄國的盤尼西林」,因為俄國軍隊用它來對抗戰場上的感染。

希波克拉底顯然早就知道蒜頭可以是有力的抗癌物質,而我們現代的科學家才剛要開始這趟發現之旅。在試管測試及動物測試中,蒜頭中的各種化合物可以抑制癌症腫瘤的生長。德國的研究人員報導,大蒜的萃取精華可以防止DNA的鏈結因為自由基傷害引起的斷裂,這種斷裂狀況有可能會使細胞產生癌症病變。

檢視相片
 
抗氧化力一流!抗癌就要吃「這兩種」低卡路里蔬菜

蒜頭也可以阻礙現存腫瘤的生長。當紐約的史隆凱特林癌症紀念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把曝露在培養皿上的攝護腺癌細胞加上由老蒜頭裡提煉中來的硫化物 S-allylmercaptocysteine 後,居然大幅的減緩了癌細胞生長的速度。特別一提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大蒜對於男性荷爾蒙有很正面的效果。

攝護腺癌細胞對於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活動代謝物二氫睪脂酮(dihydrotestosterone)特別敏感,這種產物會刺激攝護腺腫瘤的生長。但是,只要遇到S-allylmercaptocysteine,攝護腺癌細胞就會以正常速度的二到四倍,加速分解睪固酮,而不會產生有潛在危險性的二氫睪脂酮。我不是想告訴你蒜頭可以治療癌症,而是想說,飲食裡多加點蒜頭來烹調一定不會有什麼壞處的。

洋蔥是蒜頭的親戚,是另一種抗病食品。洋蔥之所以引起現在科學的注意,是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刊出一篇一九八九年的中國研究後開始的。報導指出,吃最多洋蔥及蔥屬蔬菜的人,罹患胃癌的比例最低。在這篇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五百六十四位胃癌患者和一千一百三十一位正常人的飲食習慣作了比較。他們大感訝異的發現,兩組之間主要的差異居然是沒有罹患癌症的那一組,飲食中多吃了很多蔥屬蔬菜。

洋蔥裡含有很多抗癌的化合物。特別一提的是,洋蔥是類黃酮素—櫟皮酮豐沛的來源。櫟皮酮是一種抗氧化物,在試管研究中被證實可以阻礙多種形成癌症細胞的天然或合成的引介質及促進質。櫟皮酮也是種重要的天然抗發炎物質,有抗菌、抑菌及及抗病毒的作用。洋蔥也是絕佳的硒來源。硒這種礦物質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罹患多種癌症及中風的風險。

本文出自原水文化《抗氧化物的奇蹟〔暢銷修訂版〕》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都是毒素排不出去!劉博仁醫師3招清空體內重金屬塑化劑

 
2.3k 人追蹤
追蹤
 
 
劉博仁醫師講解如何解決過敏問題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郭家和

 

過敏是身體在發炎 排空重金屬塑化劑才有救

過敏是引發各種免疫系統疾病的原因,而過敏往往與全身慢性發炎有關。民以食為天,引發過敏的毒素大多來自於環境中的有毒物質,特別像是食物中的重金屬以及生活用品中的塑化劑,要減少這些物質引發發炎、過敏甚至癌變,必須從日常生活的排毒做起。

《每日健康》專訪科博特功能醫學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醫師,劉醫師提醒民眾,要幫助身體排毒有幾個重點,第一是「大量喝白開水」,一天喝的量至少要在2000CC以上。劉博仁醫師在《劉博仁不藏私的功能醫學新王道》中則指出,喝飲料、咖啡、濃茶、湯品等都不能取代白開水對身體的好處。如果有運動則應該再多喝500至1000CC的開水。(推薦閱讀:濕疹只吃藥治標不治本 劉博仁醫師分析濕疹四大元兇

第二件事是運動排汗,身體皮膚表面的毛細孔,是很好的排毒器官,運動後身體裡的塑化劑甚至微量的重金屬都能從毛細孔中排毒。要注意的是,流汗的過程也要記得喝水。有民眾會問如果屬於運動不流汗的體質,或是冬天低溫時流不出汗,如何改善排毒?劉博仁醫師也建議可以進行泡澡或泡腳,都能達到出汗的程度。(推薦閱讀: 排毒效率最好的方法!除了多喝水,營養師還會做4件事情

 

調整飲食多吃十字花科 幫助肝臟解毒酵素系統

第三個重點是調整飲食,特別是蔬菜當中的「十字花科」,包括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白蘿蔔、都是十字花科蔬菜,這類蔬菜中含有異硫氰酸鹽(ITCs),它會在芥子酶分解作用下形成蘿蔔硫素和吲哚3甲醇,是幫助肝臟代謝塑化劑的利器。

十字花科蔬菜的另一項功能是,能夠幫助雌激素在肝臟代謝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好的代謝物。而雌激素造成的壞的代謝物,正是女性乳癌發生的高風險因子。因此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無形中也起到保護女性、預防乳癌的作用。

由於肝臟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解毒酵素系統運作的中心,劉博仁醫師提醒除了十字花科蔬菜之外,大蒜、薑黃、綠茶、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等高維生素C水果,以及蘋果等,都能活化肝臟解毒系統。同時也可尋求功能醫學醫師幫助,透過解毒基因分析,來檢測體內重金屬和塑化劑的含量,搭配醫療等級的排毒處方,幫助身體回到「無毒一身輕」。(推薦閱讀: 過敏性鼻炎恐致命?劉博仁:出現這症狀不注意,恐是鼻咽癌3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都是毒素排不出去!劉博仁醫師3招清空體內重金屬塑化劑

 
2.3k 人追蹤
追蹤
 
 
劉博仁醫師講解如何解決過敏問題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郭家和

 

過敏是身體在發炎 排空重金屬塑化劑才有救

過敏是引發各種免疫系統疾病的原因,而過敏往往與全身慢性發炎有關。民以食為天,引發過敏的毒素大多來自於環境中的有毒物質,特別像是食物中的重金屬以及生活用品中的塑化劑,要減少這些物質引發發炎、過敏甚至癌變,必須從日常生活的排毒做起。

《每日健康》專訪科博特功能醫學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醫師,劉醫師提醒民眾,要幫助身體排毒有幾個重點,第一是「大量喝白開水」,一天喝的量至少要在2000CC以上。劉博仁醫師在《劉博仁不藏私的功能醫學新王道》中則指出,喝飲料、咖啡、濃茶、湯品等都不能取代白開水對身體的好處。如果有運動則應該再多喝500至1000CC的開水。(推薦閱讀:濕疹只吃藥治標不治本 劉博仁醫師分析濕疹四大元兇

第二件事是運動排汗,身體皮膚表面的毛細孔,是很好的排毒器官,運動後身體裡的塑化劑甚至微量的重金屬都能從毛細孔中排毒。要注意的是,流汗的過程也要記得喝水。有民眾會問如果屬於運動不流汗的體質,或是冬天低溫時流不出汗,如何改善排毒?劉博仁醫師也建議可以進行泡澡或泡腳,都能達到出汗的程度。(推薦閱讀: 排毒效率最好的方法!除了多喝水,營養師還會做4件事情

 

調整飲食多吃十字花科 幫助肝臟解毒酵素系統

第三個重點是調整飲食,特別是蔬菜當中的「十字花科」,包括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白蘿蔔、都是十字花科蔬菜,這類蔬菜中含有異硫氰酸鹽(ITCs),它會在芥子酶分解作用下形成蘿蔔硫素和吲哚3甲醇,是幫助肝臟代謝塑化劑的利器。

十字花科蔬菜的另一項功能是,能夠幫助雌激素在肝臟代謝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好的代謝物。而雌激素造成的壞的代謝物,正是女性乳癌發生的高風險因子。因此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無形中也起到保護女性、預防乳癌的作用。

由於肝臟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解毒酵素系統運作的中心,劉博仁醫師提醒除了十字花科蔬菜之外,大蒜、薑黃、綠茶、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等高維生素C水果,以及蘋果等,都能活化肝臟解毒系統。同時也可尋求功能醫學醫師幫助,透過解毒基因分析,來檢測體內重金屬和塑化劑的含量,搭配醫療等級的排毒處方,幫助身體回到「無毒一身輕」。(推薦閱讀: 過敏性鼻炎恐致命?劉博仁:出現這症狀不注意,恐是鼻咽癌3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飯後立刻吃水果不科學?醫師:這「2時間點」吃最好

 
7.5k 人追蹤
追蹤
 
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據專家指出,吃水果吃對時間可以阻斷致癌物,但吃錯了,抗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不少民眾習慣飯後吃水果,但其實你知道嗎?吃水果的時間點相當重要。據專家指出,吃對時間可以阻斷致癌物;但吃錯了,抗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尤其飯後立刻吃水果,長期下來也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敏感性,如同慢性自殺一般。

 

許多人都會習慣在飯後馬上吃水果,希望藉此達到營養均衡、攝取維他命的效果。不過,根據《早安健康》報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劉金英表示,飯後吃水果其實這並不科學,因為當人體在吃完熟食後,體內的白血球會升高,而白血球正是要對付侵入人體的致病菌,但若是在此時吃水果,就會使得免疫系統被開啟。一旦長久下來,體內免疫系統就會產生錯亂、降低敏感性,屆時也將不利於防癌、抗癌。

 

檢視相片

▲劉金英副主任表示,飯後吃水果並不科學,並且一旦長久下來,體內免疫系統恐會產生錯亂。(示意圖/取自pixabay)

 

此外,醫師也建議,吃水果的黃金時間是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除了可以保護人體免疫功能,還可有效對抗癌症,並且同時應遵循一個原則:「選擇新鮮的當季水果」,不但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口感也更好。另外,若從中醫角度來看,民眾如果在飯後馬上吃水果,也可能會損害脾胃之氣,甚至若是吃太飽又吃水果,更可能導致脹氣、泛酸及便秘等症狀。

 

檢視相片

▲醫師建議,吃水果的黃金時間是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並應遵循一個原則:「選擇新鮮的當季水果」。(示意圖/取自pixabay)

 

而根據國人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200至350公克的水果,相當於1至2個中等大小的蘋果。由於新鮮水果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還有類黃酮等多種抗氧化成分,也可抑制各種致癌物質的作用、修復受損的DNA,具有防癌等功效。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這一餐吃水煮蛋最適合! 營養師揭3大好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嬰大便有鮮紅血絲 牛奶蛋白過敏惹禍

 
6.1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6日電)出生未滿月的女嬰,因媽媽泌乳量不夠,改喝一般嬰兒配方奶,一週後,大便竟有鮮紅血絲,嚇壞媽媽,趕緊就診才發現女嬰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醫師賴馥蘋今天指出,該女嬰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裡狀況很好,出生後由媽媽純母乳哺餵。但因媽媽泌乳量不夠,未滿月的女嬰只好開始喝一般嬰兒配方奶。

一週後,媽媽幫女嬰換尿布時,竟發現黃黃大便裡有鮮紅血絲,但屁股沒有尿布疹,趕緊抱著女嬰求診,醫師診斷,女嬰臉頰上有一些濕疹,媽媽也有氣喘體質,女嬰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

賴馥蘋表示,統計顯示,牛奶蛋白是嬰幼兒食物中最常見的過敏原,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小寶寶,以母乳哺育者仍可持續哺餵母乳,但媽媽的飲食要避開乳製品。

其他動物性配方奶如羊奶粉等,造成過敏的機會也很高,多數嬰兒雖對豆奶反應良好,但還是有10%至14%的過敏機會。

賴馥蘋說,嬰兒牛奶蛋白過敏,常以皮膚、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為主。皮膚症狀是蕁麻疹和異位性皮膚炎;呼吸道可能有像氣喘般的喘鳴聲;腸胃道常見症狀包括頻繁的溢吐奶、嬰兒腸絞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絲黏液等,甚至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及生長遲滯。

她表示,母乳含有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是嬰幼兒哺育的首選,足月產正常新生兒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持續4個月至6個月。嬰兒隨著年紀增長,腸胃道發展成熟,逾75%的寶寶在3歲後就不再對牛奶蛋白過敏了。(編輯:吳佳穎)1071226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皮膚長疹又拉肚子 可能是牛奶過敏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成大醫院小兒部賴馥蘋醫師

根據統計,牛奶蛋白是嬰幼兒食物中最常見的過敏原,<1歲的嬰兒更有2-3%對牛奶蛋白過敏。小花出生後由媽媽純母乳哺餵。但很快媽媽的泌乳量漸漸不夠了,還未滿月的小花就開始喝一般嬰兒配方奶。一週後,媽媽幫小花換尿布時發現,在黃黃的大便裡竟然有鮮紅色的血絲。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賴馥蘋發現小花的臉頰上有一些濕疹,也詢問到媽媽說自己有氣喘的體質,診斷小花可能是對牛奶蛋白過敏。

賴馥蘋說,對於牛奶蛋白過敏的小寶寶,以母乳哺育者仍可持續哺餵母乳,但須請母親自己的飲食要避開乳製品;但若以一般嬰兒配方奶哺育的寶寶,就會建議更換成「高度水解配方奶」,並觀察2-4個禮拜,若是症狀有所緩解,更能確定診斷。

其他動物性配方奶如羊奶粉等,造成過敏的機會也很高;另外,雖然多數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患者對豆奶的反應良好,但仍有10-14%過敏的機會,且只建議在6個月大以上的嬰兒嘗試。所以都不是建議的方案。

賴馥蘋表示,嬰兒牛奶蛋白過敏常以皮膚、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為主訴。皮膚症狀主要為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呼吸道可能有像氣喘般的喘鳴聲;而腸胃道常見症狀,則包括頻繁的溢吐奶、嬰兒腸絞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絲黏液等,甚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與生長遲滯。她提醒,雖然這些症狀的專一性不高,但若是同時影響1個以上的器官,更要提高警覺。

母乳含有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是嬰幼兒哺育的首選。台灣兒科醫學會就建議,足月產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個月大。不過,當無法持續哺育母乳時,就需慎選適合寶寶的嬰兒配方奶。

賴馥蘋強調,一般配方奶多以牛奶為基底,再調整或添加營養成分以符合正常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需求。牛奶與母乳中的蛋白質組成成分有所差異,當這些牛奶蛋白質通過發育尚不健全的腸胃道時,容易誘發免疫反應,這便是造成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元兇。而且,即便是哺育母乳,母親飲食中若含有大量乳製品,這些過敏原還是有可能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造成過敏。

不過對於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也不用太擔心,隨著年紀增長,腸胃道的發展更臻成熟,約有75%以上的寶寶在3歲以後就不再對牛奶蛋白過敏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之前都誤會了!母乳哺餵7大常見迷思

 
67 人追蹤
追蹤
 
 
喝母乳會長痘痘?

採訪撰文/湯佳珮

餵寶寶喝母乳,寶寶的臉上容易長痘痘?沒有脹奶,表示沒有奶水,就不用擠奶?
母乳在寶寶6個月大時,就沒有營養了?媽咪必須吃大魚大肉,母乳量才會夠?喝母乳的寶寶很難帶?一起來破除常見的母乳哺餵迷思。

迷思1.「喝母乳,臉上易長青春痘。」
有些長輩認為:「因為哺餵母乳的媽咪產後吃了不該吃的食物,將毒素傳入寶寶的體內,寶寶的臉上才會長痘痘。」林姃慧主任表示,這裡所說的青春痘,指的就是「新生兒痤瘡」。寶寶的臉上是否長痘痘,其實與媽咪飲食吃了什麼食物沒有直接關聯,更與寶寶是否喝母乳無關。許多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能會長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痤瘡目前確切的成因不明,推估可能與媽咪殘留在寶寶體內的荷爾蒙有關,另一種說法是可能與寶寶的皮脂分泌旺盛有關,但這兩種說法目前都沒有絕對定論。但與是否哺餵母乳無關。此外,多數新生兒痤瘡不用治療,大多會在1、2個月後逐漸減少,寶寶4個月大前通常會自行消失,只要觀察即可。倘若寶寶滿4個月仍有較多新生兒痤瘡,可請醫師評估寶寶是否有內分泌異常的問題、或是異常腫瘤,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當寶寶臉上有新生兒痤瘡時,不要特別去擠它,正常清潔即可,不用過度清潔。

迷思2.「沒有脹奶,表示沒有奶水,就不用擠奶。」
有些媽咪認為「沒脹奶就表示沒奶水」,其實並不一定。林姃慧主任說明,如果媽咪經常餵寶寶喝奶,會逐漸達到奶量與寶寶需求的「供需平衡」,就不一定會有脹奶的感覺。剛生產完的媽咪分泌初乳,奶水可能較少,大多要等到產後2~3天「奶水來了」才會大量分泌;有些剖腹產的媽咪可能會在產後5~7天才有脹奶的感覺,但個別差異較大,有些人也可能提早有脹奶的感覺。但無論何時才有脹奶的感覺,都不能直到有脹奶的感覺才擠奶或親餵,想要讓奶水分泌順暢,應多讓寶寶吸奶或擠奶,乳腺會再製造新的乳汁,不要等到變成「石頭奶」時才擠奶或親餵。

如果媽咪與寶寶沒有特殊的狀況,建議產後應盡早與寶寶肌膚接觸、親子同室、多與寶寶相處、認識寶寶飢餓表徵、寶寶餓了就讓他吸吮,會較易達到供需平衡,不易過度脹奶。萬一媽咪的奶水超過寶寶的需求,可在寶寶喝飽後,再將奶水稍微擠出到自己感覺舒適的程度。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8年12月號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餵可漂眉、染燙髮嗎? 專家這麼說

 
417 人追蹤
追蹤
 
Kairos

新手爸媽上路,「奶水」疑問最迫切!不少母乳媽媽既希望能染燙髮當漂亮媽咪,卻擔憂使用美容產品會影響母乳品質。專家表示,母乳媽媽可以染燙髮,使用在頭皮上的用品就像使用在其他皮膚上的藥品一樣,吸收到體內的量很少,對哺乳寶寶的影響很少。

國健署公布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統計來電最常接到的疑惑,以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為最多,其中又以「母奶可以放多久?」、「生病時還可以餵母奶嗎?」、「餵母奶可以漂眉、染燙髮嗎?」等項目最有迫切需要,國健署一一為民眾解惑。

餵母奶可以漂眉、染燙髮嗎?

國健署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哺乳媽媽使用染髮劑或燙髮劑對哺乳寶寶有影響。使用在頭皮上的用品就像使用在其他皮膚上的藥品一樣,吸收到體內的量很少,對哺乳寶寶的影響很少。如果媽媽的頭皮是健康以及完整的,比起頭皮有抓裂傷的媽媽,染髮劑吸收的量更少。

對哺乳媽媽燙髮或染髮要格外注意:選擇專業合格的美髮師、告訴美髮師正在哺餵母乳、勿抓傷頭皮、選擇天然成分的燙染產品、染燙髮時注意通風、請美髮師盡可能不讓藥劑接觸頭皮。

母奶可儲放的時間?

國健署表示,擠出的奶水隔餐餵食於室溫25度C以下不必冷藏儲存。放置有冰寶的携帶式冰桶可以保存24小時,冰箱冷藏層可以保存5天,(獨立的)冰箱冷凍層可以保存3至6個月。解凍的母乳不可再冷凍,解凍後24小時剩餘的母乳不可給寶寶吃。

生病時能餵母奶嗎?

經由乳汁傳染疾病的機會非常少見,如愛滋病。多數的狀況在媽媽出現症狀之前,可能就因為接觸以及飛沫傳染讓寶寶感染了,如果持續哺乳時,寶寶可以得到母親因為疾病產生的抗體,反而可以減輕感染的症狀。

患有水痘的母親有新水泡出現時,肺結核患者在服藥兩週內,都會經由直接接觸嬰兒造成傳染性,所以不宜直接哺乳。但是當水痘患者不再有新皮疹出現,肺結核使用藥物兩週後,就可直接哺乳。患有帶狀泡疹的母親只要乳房沒有病兆,並且能讓嬰兒不接觸到患處時,即可哺乳。

母乳哺育好處多多

母乳依國際實證研究,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的機會,也會減少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減少過敏。此外,婦女藉由母乳哺育,能使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小,身材恢復較快,而且得到乳房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

(畢翠絲/台北報導)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媽媽燙染髮 量少可放心

 
825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哺乳媽媽也能燙髮或染髮,國民健康署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哺乳媽媽使用染髮劑或燙髮劑對哺乳寶寶有影響。使用在頭皮上的用品就像使用在其他皮膚上的藥品一樣,吸收到體內的量很少,對哺乳寶寶的影響很少。如果媽媽的頭皮是健康以及完整的,比起頭皮有抓裂傷的媽媽,染髮劑吸收的量更少。

母乳依國際實證研究,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的機會,也會減少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減少過敏。此外,婦女藉由母乳哺育,能使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機會較小,身材恢復較快且得到乳房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

根據國民健康署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107年的資料統計,民眾來電洽詢的問題以母奶可以儲放多久?生病時乳汁中會有病菌嗎?還可以餵母奶嗎?餵母奶可以漂眉、染燙髮嗎?等項目較多人關心。

國民健康署表示,擠出的奶水隔餐餵食於室溫25度C以下不必冷藏儲存,放置有冰寶的攜帶式冰桶可以保存24小時,冰箱冷藏層可以保存5天,獨立的冰箱冷凍層可保存3至6個月;解凍母乳不可再冷凍,解凍後24小時剩餘的母乳不可給寶寶吃。

生病時(感冒、尿道炎、拉肚子等)乳汁中會有病菌嗎?還可以餵母奶嗎?國民健康署表示,經由乳汁傳染疾病的機會非常少見,如愛滋病。多數的狀況在媽媽出現症狀之前,可能就因為接觸以及飛沫傳染讓寶寶感染了,如果持續哺乳時,寶寶可以得到母親因為疾病產生的抗體,反而可以減輕感染的症狀。

患水痘的母親有新水泡出現時,肺結核患者在服藥兩週內,都會經由直接接觸嬰兒造成傳染性,所以不宜直接哺乳;但水痘不再有新皮疹出現,肺結核使用藥物兩週後,就可直接哺乳。

若哺乳媽媽想要燙髮或染髮時,有以下幾點建議──選擇專業合格的美髮師、說明正在哺餵母乳、輕柔洗頭勿抓傷頭皮、選擇天然成分燙染產品、染燙髮時注意通風、請美髮師盡可能不讓藥劑接觸頭皮。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如有母乳哺育問題可撥專線0800-870-870)或於孕產婦關懷網站服務查詢。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車防空汙別戴棉口罩!口罩3大迷思

 
1.4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市售口罩款式百百種,活性碳就真的比較好嗎? 耐用又可水洗的棉布口罩過濾效果好嗎?相關的迷思與誤解,請陳保中教授來解答!

戴棉布口罩騎機車,有過濾效果嗎?

棉布口罩花色多,耐用又可水洗,戴上它騎機車,鼻孔都不會變黑,所以應該是有幫助的吧?這是很多機車族的疑問,但沉積在鼻腔的微粒大於十微米,棉布口罩約可濾掉百分之八十,機車族會覺得鼻子比較乾淨,但它對真正會深入肺臟、與多種疾病相關的細小微粒,過濾效果其實很有限。

添加活性碳,口罩過濾效果更好?

機車族、義交、路邊停車收費員……等長期身在車陣中的人,如果擔心交通廢氣,除了過濾微粒,考慮廢氣中會包括有機溶劑,可以選擇含活性碳的口罩。

多了一層活性碳,隔離微粒的效果不變,更可以吸附有機溶劑及氣味,適合在騎車、噴殺蟲劑或刷油漆時使用,隔離微粒的效果不變,但會影響透氣性,增加呼吸阻力,所以,如果重點只是預防懸浮微粒,不建議選用含活性碳的醫用口罩。

要注意的是,活性碳接觸空氣、吸附有機物質後會漸漸失效,購買時建議選擇單包裝,即開即用,同時要適時更換。

拋棄式口罩可持續戴多久?每天換新的才能確保過濾效果?

高汙染職場或是要避免病毒、細菌傳播的醫護人員和病人,一定要注意更換口罩,單純為了預防空汙戴的口罩可以重複使用;有趣的是,隨著吸附物增加,口罩的過濾效果會更好,但呼吸時的阻力也會隨著使用時間而增加。

何時該換口罩,可以依個人使用習慣,但當口罩可能被汙染,有破損、變形、骯髒、異味、呼吸阻力增加,或鬆緊帶失去彈性等情形,就一定要換新口罩了。另外,愈來愈多光分解材質口罩,保存時要避免陽光長期直曬。

戴兩層口罩防護力加倍?

戴多層口罩會影響口罩在臉上的密合度,而密合度是過濾效果的關鍵,所以, 多一層口罩不等於效果加倍,反而會更糟,同時也會影響呼吸

(本文摘自/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PM2.5、霧霾威脅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三采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原因多 就醫備6資訊助準確診斷

 
1.4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咳嗽其實是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強力呼氣反射動作,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及維持肺臟功能。所以,咳嗽不一定是壞事,是提醒身體「這裡空氣不好,趕快離開現場!」最常見是對吸進來空氣的溫度、濕度及刺激物質敏感而引起咳嗽,所以,常發生在冬季。

當有髒空氣或細菌進入肺臟,人體對抗的方法就是變成痰再咳出來,咳痰是肺臟清潔的重要機制,常運動、肺活量好的人比較容易把痰咳出來,臥床、體力虛弱的人為什麼容易肺部發炎?就是因為咳不出來、容易積痰。

有些人不會吐痰,雖然有時會卡在喉嚨,又咳不出只好吞下去,感覺不太舒服,但無論是把痰咳出來或吞下去,都能達到把痰排出肺部的效果,倒不必特意用力咳痰,反而讓喉嚨受傷。

俗話說:「醫師怕治咳嗽」,因為引起咳嗽的原因太多,從吸菸、感冒、鼻涕倒流,到肺結核、急性肺炎、肺癌等嚴重疾病,甚至胃食道逆流、心臟衰竭……等非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所以很難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咳嗽又分急性、慢性,急性咳嗽通常是因為感染,例如:感冒,通常會合併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大約一到二週好轉。超過三週就是慢性咳嗽,像是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肺癌等都有可能,長期持續的慢性咳嗽要特別注意,最好安排檢查,診斷是否可能為嚴重疾病。

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是胸腔器官超出負荷、功能嚴重受損的重要警訊。

需要就醫的咳嗽症狀

有以下狀況,表示你的咳嗽不單純,需要就醫診斷:

˙咳嗽持續超過三週。
˙合併呼吸困難、咳血或胸痛等症狀。

提高正確診斷率的就醫資訊

當你因為咳嗽就醫時,請仔細觀察,並告訴醫師以下相關資訊,有助提高正確診斷機率:

1. 咳了多久?
2. 抽菸或是家人抽菸?
3. 乾咳或濕咳?

乾咳表示沒有痰的咳嗽,常見原因包括上呼吸道發炎、氣喘、心臟衰竭、胃食道逆流或受到異物刺激,包括刺激性氣體,所以,空氣品質不良也可能引發咳嗽, 尤其是支氣管比較敏感的人。

濕咳表示有痰,仔細觀察咳出來的痰的顏色、濃稠度、量、味道、是否痰中帶血絲或血塊等,常見疾病包括急性肺炎、鼻涕倒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動脈栓塞等疾病。

4. 痰的顏色,是否帶血絲、血塊?
5. 除了咳嗽,有合併其他症狀嗎?
6. 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藥物?

咳血、咳痰要注意

˙ 病變或發炎較嚴重,侵犯到支氣管或細支氣管旁的血管時,會咳出帶血的痰。但咳出血塊也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 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會併發咳血症狀,大量咳血可能引發呼吸衰竭、休克等後遺症,出血太嚴重時,除了藥物治療,應考慮接受血管攝影,找到大量出血的血管、予以栓塞,必要時以手術切除病灶。

(本文摘自/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PM2.5、霧霾威脅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三采文化)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產品當保母 恐養出過動孩子

 
1.4k 人追蹤
追蹤
 
 
3C產品當保母 恐養出過動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科技進步,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琳瑯滿目,有些家長照顧孩子時,會使用3C產品防止孩子大吵大鬧,尤其在外聚會時,只要將平板或手機交給孩子滑動或觀看影片,孩子就能立刻安靜。3C產品看似是優秀保母,但可能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傾向等更大的傷害。

一名4歲戴小弟被幼稚園老師寫聯絡簿反映,上課期間會有擅自離座的行為,無法專心聽課,建議家長協助就醫。媽媽看了相當擔心,心想兒子會不會是過動兒?趕緊帶孩子至復健科門診,經醫師評估確實有過動傾向,轉介復健治療後,專注能力明顯改善。

工作繁忙難帶孩子 「3C保母」易使孩子過動

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表示,評估發現戴小弟無法久坐,專注力持續度不夠並有衝動行為。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認知教具,滿足孩子的動態需求並提升專注力。另外戴小弟的父母忙於工作,又有2歲妹妹要照顧,因此常讓戴童看電視或是玩平板,形成「3C保姆」情形。長期下來,戴小弟活動量不足,又不斷接受聲光刺激,造成上課期間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等行為。

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人類2歲以前的大腦發展迅速,會先大量隨機製造出神經元連結,之後會依照其真實的感官經驗,自動修剪、消除用不到的連結,只保留需要用的。孩子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愈長,從事其他活動時間相對少。根據研究顯示,孩子最好每天能有1個小時左右的運動量,而且強度要夠。

提升孩子的活動量 制定合理使用網路時間

臨床上,職能治療師設計一連串的動態活動,藉由彈跳、攀爬、翻滾、衝刺、搖動等豐富的動態刺激,來提升孩子的活動量。畢竟動得夠,才靜得下。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人手一機的時代浪潮難以避免,陪伴孩子面對網路是一場長期抗戰,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培養使用網路的正確價值觀,制定合宜的使用時間,才不會讓孩子的症狀加劇,造成學習落後、人際互動不佳。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常回嘴?揭開挑釁回答的真正意義

 
1.4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孩子做出「放肆」的回答,身為父母的我們首先當然會感到傷心憤怒,因為我們的規定或禁令通常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只可惜孩子往往看不出我們那句「不行」背後的好意,儘管我們費盡唇舌去解釋,孩子還是認為那很蠢,於是就對我們說出一些直率傷人的話語,使我們火冒三丈。我們也許會覺得孩子不愛我們,也害怕這種放肆顯示出我們的親子關係有著更深層的問題。

聽起來放肆的回答,就像置若罔聞和挑釁一樣,是孩子的一種策略,想告訴我們某件事。只可惜這不是個好辦法,因為它往往會傷害到別人。傷人之處主要在於我們在那一刻會覺得孩子不夠尊重我們。遺憾的是,由於身為父母的我們通常也沒有學到更好的辦法,因此往往做出同樣傷人的回應。

然而,當孩子說「笨蛋媽媽!」,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在此我們將列出孩子常對爸媽說出的一些侮辱話語,並且試著加以翻譯,也將針對父母通常會做出的反應加以分析,並且思考這些反應會讓孩子有什麼感受,然後將提出協助性的回答,也許更能夠讓我們打破這個彼此傷害的惡性循環。

在此我們要特別強調,我們並不想用書中所舉的例子來評斷任何人或是令任何人感到不安。如果您在家長所說的那些話裡看見了自己,您也不必感到絕望。每個家長肯定都曾說過類似的話語,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未經思考地脫口說出一、兩句。

我們的用意在於讓大家更敏感一點,意識到某些話語在聽者耳中的意義可能不同於說話者想表達的意義,而這些無心的話語可能會很傷人。因此,身為父母,我們應該試著在使用言語時更加謹慎,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孩子就也能學會在溝通時不使用暴力。

「Blah blah blah

聽在父母耳中:「我才不管,我根本不要聽你說話。」

孩子的意思其實是:「媽媽,妳罵得太多了。妳一直在唸我,雖然我早就明白了妳想要我做什麼。別再說了,我已經感覺很糟了,就算我沒有表現出來。為了在妳面前保住面子,至少稍微表現出一點自我主張,所以我說『blah blah blah』,這樣妳的感覺就也會有點糟,跟我一樣。」

爸媽回答:「你給我小心!你最好別再打斷我!」

孩子聽到的是:「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這是你想要的嗎?」

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我大概是罵你罵得太多了。好吧,有可能是這樣。我只是因為浴室裡被弄得亂七八糟而生氣。現在我會先做個深呼吸,再數到十,也許我就會覺得好過一點。在那之後,我們要一起讀一本書嗎?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去把浴室整理乾淨,同意嗎?」

為什麼呢?小孩子非常擅長回應和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孩子摀住耳朵,用「blah blah blah」來回答,那麼明智的做法會是好好去聆聽,因為在許多情況下,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罵得太快、太久,或是太大聲。孩子的回應固然是沒有禮貌,但是可以在童年的過程中慢慢改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嘗試在內心後退一步,跳脫出來觀察這個情況。事情真有那麼糟嗎?我們那樣罵孩子是合理的嗎?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責罵的確太過火或是不公平,那我們也可以坦然告訴孩子,或許也可以道個歉。

身為成年人,如果想要表示出我們明白自己反應過度了,一個有趣的好辦法是讓這個情境「倒帶」一下。就像我們可以把一部影片倒帶,把一幕戲再看一次,在真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對孩子說:「等一下,事情現在進行得不太順利,我但願自己剛才做出了不同的反應。等一等,讓我倒帶回去,再試一次。」然後我們可以誇張地轉動眼珠,發出倒帶的聲音,倒著走出門去,等個一分鐘,再正常地走進來,然後對這個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

「媽媽是笨蛋!」/「爸爸是大便!」

父母聽到的是:「我討厭你不准我做這件事,除非你允許我做,我才愛你。」

孩子的意思其實是:「我聽見你說不行,而我氣你這麼做。在這一刻我覺得你是個笨蛋,希望你會說『好』。我討厭當個小孩,必須聽從你說『不行』。你妨礙了我想做的事,我覺得這實在很討厭。但我當然還是愛你。」

爸媽回答:「笨蛋爸媽就有笨蛋小孩!笨蛋爸媽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小孩聽。」

孩子聽到的是:「你自己是個大便小孩。你說這種話,我就根本不喜歡你了,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你聽。」

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你生我的氣,因為我說了『不行』。這我能夠理解。不行就還是不行,但是我了解你為什麼生氣。」

為什麼呢?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詞彙,還無法用別種方式來表達他的失望,除了用「笨蛋媽媽」。如果成年人也用傷人的話語去回答,那就失於幼稚。畢竟我們在人生中已經學到「以牙還牙」從來就無法使情況緩和下來。單純只是把孩子的傷人話語翻譯出來,就幫助了孩子在將來能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惱怒。同時我們也對孩子的怒氣表現出理解,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放心地表達出各種情緒。但我們仍然要明確地說「不行」,否則孩子就會認為他這個策略成功了,並且在腦中儲存下來。

「那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父母聽到的是:「如果你不准我去做這件事,我就跟你斷絕關係。」

孩子的意思其實是:「我實在很生你的氣,所以我說出了我最強烈的威脅。其實我當然還是希望你是我的朋友,但是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能表達出我有多難過,因為你不讓我去做那件事。我很失望,真的很生氣。」

爸媽回答:「我也不必是你朋友,我是你媽/你爸。」

孩子聽到的是:「哈哈,你說這種話根本就不會讓我生氣。我沒聽到你氣我替你設下界線,只聽到你想要傷害我,所以現在我也反過來傷害你:在這一刻你想跟我斷絕關係,因為你生我的氣,但是這根本做不到,因為我永遠是你媽媽/爸爸,永遠會替你設下界線。活該!再說,媽媽/爸爸和朋友本來就不一樣。」

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好吧」(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孩子,表示出我們理解他有多生氣),或是「你現在真的很生我的氣,是吧。」

為什麼呢?孩子要把誰當作朋友是孩子的決定。母親也可以是朋友,但是孩子在這一刻不想把媽媽當作朋友,這我們也得要接受!成年人不該因為孩子把友誼收回而覺得受到侮辱,再加上孩子想表達的其實是另一種意思。最好是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孩子學會在幼稚園裡碰到朋友做出類似威脅時能冷靜地處理。孩子的粗魯反應其實只是一種瞬間的情緒激動,再加上一句未經思考、轉眼就不再有效的話語。如果我們能夠看清這一點,就能向孩子顯示出他無須對這種話語感到害怕。我們可以輕鬆地接受這些話語,並且等待那場情緒風暴過去。

「我偏不要──算你倒楣」

父母聽到的是:「你根本管不到我。如果我不想做,你說得再久,我也不聽。就這樣。」

孩子的意思其實是:「現在你知道每次我想要做某件事而你不准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了。現在你有求於我,而你也得不到。現在你知道那種感覺有多糟了,在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握有了一點權力。」

爸媽回答:「如果你現在不馬上去做,你就要倒楣了……」

孩子聽到的是:「我的權力比你大得多,而我也會加以利用──如果你現在不馬上照我說的話去做。不要讓事情走到這一步,聽見了嗎?」

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是啊,如果你現在不做這件事,我就真的很倒楣。我不想強迫你,但是我覺得你……(去刷牙)這件事很重要,不然我擔心……(你會有蛀牙)。我們可以怎麼做,來讓我們兩個人都覺得好過?你有什麼主意嗎?」

為什麼呢?承認自己因為不想對孩子施壓而無計可施並不丟臉。仔細說明我們究竟為什麼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並且請求孩子一起來替這個僵局找出解決之道,往往會引出意想不到而又實際可行的答案。

在這種時候,家長必須行使「保護孩子的權力」。不管是在吃飯、睡覺、上廁所或是在衣物的選擇上,我們雖然很贊成讓孩子自我調整,但是基於前文中對孩子大腦特性的描述,我們也深信要讓孩子自行決定看電視的時間超出了孩子大腦的能力。

(本文摘自/可以把他塞回肚子裡嗎?:要解決孩子的脾氣,先安撫自己的怒氣!一本寫給全天下崩潰父母的情緒教養指南!/平安文化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衣機清洗自己做,小蘇打+白醋,DIY清洗洗衣機

 
 
洗衣機清洗自己做,小蘇打+白醋,DIY清洗洗衣機
【早安健康/徐惠琬】洗衣機是我們清洗衣物的好幫手,但是,你有想過洗衣機就像拖把、刷子、抹布等打掃工具一樣,需要定時清理嗎?可別以為洗衣機「清洗」完衣物後,本身也應該變乾淨了。 

洗衣機就和其他家電一樣也會藏污納垢。衣物上的髒汙以及皂垢等多少會殘留在洗衣機中,再加上洗衣機經常處於潮濕狀態,無疑是給細菌製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尤其在我們看不見的洗衣機的內槽,也就是內筒和外筒的夾層,隱藏著看不見的金黃葡萄球菌或黴菌等。當心,洗衣機若成了細菌的溫床,衣服不但洗不乾淨,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女性黴菌性陰道炎等。 

因此,專家建議為了避免洗衣機成為疾病感染源,每隔1至2個月最好清潔保養一次。 
 

自製清潔劑,無毒方便又省錢


市面上的清潔洗衣機產品五花八門,但總有是否能有效去汙或者夠安全的疑慮,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曾表示,絕不用市售清潔劑,因為含有太多不明化學成分,也因此無法斷定清潔除黴效果。 

若不用市售清潔劑,那麼該怎麼清洗洗衣機呢?《無毒保健康》一書指出,其實隨手可得的小蘇打粉、白醋及檸檬酸就能清洗囉! 
 

洗衣機清洗,小蘇打+白醋輕鬆清潔 

小蘇打清洗洗衣機 
材料:食用小蘇打、白醋(以檸檬酸代替也可以) 
小蘇打是弱鹼性的白色粉末,它會抓住油脂,而且粉狀顆粒有摩擦力,所以有不錯的去汙效果。若將小蘇打加上白醋或檸檬酸,就會產生泡泡,可以加強清潔作用。 

藥局、烘焙原料行或化工原料行,甚至便利商店,就可以買到這些材料了。 
 

洗衣機清洗步驟:

 
  1. 將洗衣機注滿水。
  2. 加入白醋+小蘇打的液體(比例為2:1)。
  3. 轉動清洗5分鐘後靜置4小時。
  4. 以正常清洗程序再清洗一次。

 
順手做分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蘇打7招照護寶寶健康!天然有效又無毒

 
 
小蘇打7招照護寶寶健康!天然有效又無毒
清洗小寶寶衣物用品時,多數是拼命手洗或丟洗衣機,不僅辛苦,更常常洗不乾淨,現在媽媽們可以不用那麼累了,利用小蘇打天然有效又無毒喔! 


【4大常見情境的清潔撇步】

沾染便便的衣物
1、先清理掉便便。
2、將60克小蘇打粉、30克肥皂倒入熱水中。
3、接著將髒衣物放入熱水裡,浸泡約2個小時。
4、最後按照平常的方式清洗即可。


Point:即時用小蘇打、肥皂清洗沾有便便的衣物,可以避免滋生細菌和黃漬。


嘔吐衣物
1、在沾有嘔吐物的部分,充分地灑上一層小蘇打粉。
2、靜置2個小時後,將灑有小蘇打粉的地方用力搓揉掉。
3、最後依照平常的方式清洗即可。


去除寢具上的尿騷味
1、先將100克小蘇打粉倒入熱肥皂水中。
2、接著浸泡寢具2個小時後,清洗一次。
3、最後加入20克醋再浸泡30分鐘後,再清洗一次。


Tip:如果不方便清洗的話,可以用濃度5%小蘇打水,與濃度5%醋水反覆地噴有尿味處,每次噴過後都要讓它乾燥。


尿布除臭
1、事先在垃圾桶或垃圾袋中,倒入小蘇打粉。
2、每次在包用完的尿布前,都先在內側灑上一層小蘇打粉。
3、之後再丟入有倒小蘇打粉的垃圾桶或垃圾袋中。


【3妙招保護寶寶健康】

淨化幼兒房空氣
1、均勻混合12毫升酒精和15~20滴檸檬精油。
2、在另一杯43克水中,溶入1克小蘇打粉。
3、混合步驟1和2,均勻攪拌後裝入噴瓶中。
4、最後就可以在寶寶房間,朝空間各處噴灑幾下,同時打開窗戶通風。


Tip:如果是密閉空間,可以不用精油,將水改成純露就好。


寶寶抗菌洗手乳
1、將10克肥皂倒入90克熱水中,溶解成稠狀。
2、加入1克小蘇打粉,攪拌均勻。
3、滴入5滴茶樹精油,同樣攪拌均勻。
4、最後裝入洗手壓瓶內就完成了。


Point:這只適用於8個月以上的寶寶喔!


寶寶抗菌乾洗手
1、將1克小蘇打粉和1克醋,倒入72克水和3克甘油中。
2、接著慢慢倒入25克蘆薈膠,並且打勻。
3、滴入5滴茶樹精油,拌均勻後裝入壓瓶即可。


Point:每次使用前,要記得先搖均勻。
Tip:如果寶寶不到8個月大,可不要加入精油,水則改成茶樹純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可以有性行為嗎?醫師這樣說

 
22.3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懷孕期間可以性行為嗎?醫師表示,正常孕婦想要發生性行為是可以的,除非陰道出血或肚子痛就要避免;懷孕前3個月怕胎兒還未穩定應禁止性行為的說法,其實並非絕對禁忌,因為此階段不幸流產的話,8成因素是因為胎兒有問題,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胚胎不健康,在這階段就會自我淘汰掉,與媽媽本身無關。

▲婦產科醫師何信頤說,除了陰道出血或腹痛問題、以及懷孕最後一個月怕刺激外,正常孕婦懷孕期間都可以有性行為,不需特別禁止。(圖/記者李鴻典攝)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信頤表示,正常孕婦可以有性行為,對媽媽跟胎兒都不會有傷害,除了遇到陰道出血或腹痛問題、以及懷孕最後一個月怕刺激要避免外,基本上都可以有性行為,無須特別禁止。

至於大部分人都持有懷孕前3個月胎兒還不穩定要避免性行為的觀念,對此,何信頤說,當發生這問題,長輩不會這樣想,可能會責怪媽媽沒乖乖在家,媽媽也會因此自責;他強調,懷孕期間性行為並非絕對禁忌,但如果還是擔心就避免,或做出大家會質疑、會後悔的事情,以免瓜田李下。

不過要知道的是,「懷孕前3個月發生流產,8成是胎兒有問題,大多是胚胎不健康,會自我淘汰掉,與媽媽本身沒有關係。」何信頤說,只有少數染色體異常可以繼續生長,小孩也順利活下來但小孩異常,像是唐氏症寶寶常見的智能障礙等。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營養不夠 恐影響胎兒發育

 
812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孕婦營養充足,可說是胎兒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國民健康署昨(十)日表示,孕期營養關鍵在於葉酸、碘、鐵加維生素D,懷孕前三個月缺乏葉酸,容易增加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風險;缺碘影響胎兒腦部及神經發育,甚至造成呆小症、生長遲緩、智能發育不足,進而增加嬰兒的死亡率。

缺鐵性貧血則是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缺乏維生素D容易造成早產、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及免疫系統調控問題,呼籲孕婦注意每日均衡營養飲食,如此才能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健康署指出,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又從過去醫療機構申報產檢服務資料來看,妊娠第十二週後才接受首次產檢的孕婦約有百分之四十點九,實際上,胚胎形成後,q三個月內產生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組織與器官,中樞神經系統也逐漸構成,可說是胎兒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倘若婦女孕前缺乏上述四項營養素,等到發現懷孕後才補充不足的營養素,此時恐怕已經影響胎兒健康成長。

健康署針對孕期所需營養比較不足的葉酸、碘、鐵及維生素D,提供孕期營養素建議量及食物來源,其中,葉酸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六百μg,常見且富含葉酸的原態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豆製品、肝臟等;碘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二百μg,烹飪時可選加碘鹽,每天不超過六克,同時適量攝取含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等海藻類蔬菜,甲狀腺相關疾病的人應諮詢醫師建議。

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十五mg,至懷孕第三期(妊娠二十九週以上)則需增加至每日四十五mg,可自富含鐵的食物獲得,包括紅肉、深綠色蔬菜、豆干、豆腐等豆類製品。

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十μg,主要經由陽光暴曬皮膚產生,建議在不塗抹防曬品及不包得密不透風情況,避開上午十點至下午二點陽光強烈時段,每週二至三次,大約曬十至二十分鐘。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驗孕試紙驗孕 性行為後3週驗最準

 
6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9日電)不少女性會用驗孕試紙判斷是否懷孕,婦產科醫師陳俐瑾今天說,臨床發現,民眾驗孕最常出錯的環節是抓不準驗的時間,建議可在最後一次性行為3週後使用最可靠。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上午在食藥署記者會表示,女性排卵期主要受黃體激素(LH)影響,可藉由排卵試紙檢測女性尿液中黃體激素的濃度,來預估排卵日。若要檢測是否懷孕,則要用驗孕試紙,是測試尿液中體內產生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濃度。

陳俐瑾說,臨床上觀察,使用驗孕試紙常見的錯誤是民眾抓不準驗孕的時間,可能太早驗,懷孕初期hCG濃度不高,或加上水喝太多也會影響排尿時hCG濃度。也有些人試紙操作錯誤、試紙損壞等,民眾若使用驗孕試紙驗不出懷孕,也未必代表沒有懷孕。

陳俐瑾表示,若4週沒有來月經,就可驗孕看看;或以最後一次性行為時間為基準,通常在性行為(受精)2至3週後使用驗孕試紙最可靠。但就算驗到沒懷孕,如果月經仍遲遲不來,建議可再驗一次或到醫療院所檢查。

有些女性沒有性行為,但使用驗孕試紙也驗出偽陽性;陳俐瑾說,有卵巢腫瘤、或服用抗癲癇藥物也可能會讓hCG濃度發生變化,建議可進一步就醫檢查。

若夫妻有生育計畫,會想抓緊排卵日進行性行為。陳俐瑾說,要增加受孕機率可透過計算排卵期、基礎體溫測量、觀察陰道分泌物等方式進行。

月經規律者,排卵期約為月經來前14天;排卵日時,基礎體溫會上升約0.3度;或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加,有類似蛋清的透明分泌物,或有血絲或輕微腹痛。這些狀況可能都會發生,就是排卵的徵兆。

陳俐瑾也提醒,驗孕試紙和排卵試紙可能外型類似,民眾不要混用,且應遵循使用說明書,避免因採樣出錯導致測驗不準。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科長鄭啓慧則說,排卵試紙、驗孕試紙都屬醫療器材管理,在選購時,應選擇有衛生福利部核准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產品。

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前應善用「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先認識排卵試紙與驗孕試紙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編輯:黃于)1071219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時習慣以口呼吸 當心害發育致暴牙

 
1.3k 人追蹤
追蹤
 
 
幼時習慣以口呼吸 當心害發育致暴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9歲的林小姐到齒顎矯正科求診,主要原因是前牙完全咬不到,檢查發現病人上顎牙弓窄縮且外暴,舌繫帶過短伴隨低位的舌頭位置,合併下臉部過長。2年矯正治療後,牙齒開咬的狀況已恢復正常,牙齒已可完全咬合,臉部外觀也沒有過長,林小姐展現滿意的自信笑容。

開咬原因分先天與後天 可能與本身骨骼或平時口腔習慣造成

現今社會中牙齒矯正已經越來越普遍,不論是青少年或是成年人,甚至是為了做假牙的中年病人,都可能接觸到牙齒矯正治療。但對於矯正醫師來說,前牙開咬是棘手問題。主要是因為這類型的咬合跟習慣、口腔周圍肌肉很有關係,這類錯誤咬合治療後復發率也相對較高。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王崇歷說明,一般來說,開咬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原因像是一些罕見的症候群造成的小下巴導致前牙開咬,或本身骨骼型態就是下半部的臉部較長,導致門牙距離較遠,容易造成開咬。

後天原因就是發育過程的問題,尤其小朋友一些不良口腔習慣也會導致前牙開咬,例如口呼吸、與年紀不相符的吸吮、伸舌習慣、喜好咬異物等。因為在正常口腔的肌肉平衡,上下牙弓可以適當地往前往側邊發育,但是當異常的口腔習慣存在時,肌肉的動力平衡會被打破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習慣用口呼吸 易造成前面牙齒暴牙

王崇歷醫師說明,習慣用口呼吸的病人,會利用頭部前傾的方式來獲得更多咽部空間以進行呼吸,容易導致肌肉疼痛,並且雙側臉頰部分肌肉張力增加,低位舌頭導致上顎牙弓內失去舌頭力量。肌肉動力平衡失調,就會讓上顎牙弓窄縮,造成前面牙齒暴牙,上顎後牙過度生長導致下臉部比例增長,前面牙齒就更不容易咬到。

過短的舌繫帶也會導致舌頭運動受限及位置異常,同樣會衍生上顎窄縮前牙開咬的問題。異常吸吮習慣與不良伸舌習慣也會容易造成前牙開開的沒有咬合接觸,吸吮奶嘴的小朋友會產生前牙寬扁的開咬型態,吸吮手指的小朋友則會產生較大的開咬範圍,並且會在慣用吸吮的手指指背上發現長繭。喜好咬異物的習慣,像是咬鉛筆、髮夾,會衍生前面牙齒切端磨損,也有可能會造成開咬情況。

改善小朋友口呼吸根本原因 減少未來發育不良影響

口腔顎面部的型態與功能相互協調且同步發展。從出生開始,建立正確的母乳餵養有助建立鼻呼吸習慣,正確添加副食品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咀嚼及吞嚥方式。改正口腔不良習性,像吸吮奶嘴或手指、咬筆等習慣,可減少發育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

大多數小朋友病人都能藉由戒掉這些壞習慣來改善開咬的問題。然而口呼吸病人應該會診耳鼻喉科,檢查是否有扁桃腺肥大、腺樣體肥大、過敏等問題,來改正口呼吸的習慣,讓舌頭可以在正確的位置減少發育過程的不良影響。小朋友定期牙科回診可以早期評估牙齒,預防蛀牙,繫帶過短也可以盡早處理。

王崇歷醫師提醒,孩童時期開始定期檢查看牙醫,從簡單塗氟開始做起,讓小朋友慢慢習慣牙齒成長的步調。如果有發現一些異常口腔習性也能及早阻斷甚至早期預防,大幅減少未來開咬的機會,即使將來需要齒顎矯正治療亦能降低治療難度。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成孕婦懷孕3個月才產檢 若缺營養害發育

 
5.9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0日電)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部分育齡婦女有葉酸、碘、鐵、維生素D攝取不足問題,尤其有4成孕婦都是懷孕12週才首度產檢,營養缺乏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3至106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台灣15至49歲育齡婦女,有7.9%血清葉酸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正常葉酸濃度下限;有37.6%尿液碘濃度低於WHO所建議的碘營養充足標準下限。另有約19.5%貧血、37.4%維生素D不足。

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陳麗娟今天表示,從105年醫療機構申報產檢服務資料來看,在妊娠第12週後才接受首次產檢的孕婦約有40.9%。很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並不知道自己懷孕,營養缺乏問題卻會影響胎兒發育。

陳麗娟說,胚胎形成後,3個月內產生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與器官,中樞神經系統也逐漸構成,是胎兒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婦女在孕前缺乏葉酸、碘、鐵和維生素D,又在知道懷孕後才開始補充不足的營養素,可能已影響胎兒的健康。

根據國健署資料,懷孕前3個月缺乏葉酸,易增加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風險。缺碘影響胎兒及幼童的腦部及神經發育,甚至造成呆小症、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進而增加嬰兒的死亡率。

若是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缺乏維生素容易造成早產、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及免疫系統調控問題。

陳麗娟表示,有生育規劃的女性,在懷孕前即需注意營養攝取量,並於懷孕後定期產檢,依醫事人員衛教指導補充所需營養素。

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孕婦補充葉酸,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μg,常見且富含葉酸的原態食物有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和肝臟等。

碘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μg,烹飪時可選用加碘鹽,每天不超過6克,並適量攝取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蔬菜,但有甲狀腺相關疾病的人應諮詢醫師的建議。

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5mg,懷孕第3期(妊娠29週以上)則需增加至每日45mg,可自富含鐵的食物如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豆干、豆腐)等攝取。

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μg,主要經由陽光暴曬於皮膚上產生,建議在不塗抹防曬品及不包得密不透風的情況下,避開陽光強烈時段(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每週2至3次,曬10到20分鐘。

若無法透過日曬獲取維生素D,建議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魚、蛋、乳品及蕈菇類(黑木耳、香菇)等。(編輯:陳怡璇)1071210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喝水沒用!多補充「這個」才關鍵

 
21.9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入冬以來的最強冷氣團發威,各地氣溫持續下探,這時一沒注意好保暖工作,就很容易感冒。一般大眾會認為感冒時,除了看病吃藥外,多「喝水、休息」是恢復健康的良方。但營養師卻指出,若是單純是喉嚨痛、鼻塞、疲勞等症狀時,單靠「多喝水」是無法加速身體修復!

▲感冒不是單純多喝水就好,而是要看病徵狀況。(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康健雜誌》報導,只有發生身體缺水的感冒症狀時,如發燒、出汗,「多喝水」或是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運動飲料,才能平衡因高燒流失的電解質。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如果只是喉嚨痛、鼻塞、疲勞等症狀時,喝水無法加速身體復原,這時則要多補充「蛋白質」,例如一些雞湯、蒸蛋、牛奶、豆腐等食材,這樣不僅能讓病患提升營養攝取,還能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建議病患在喝雞湯時,應避免吃肉,因為肉類不易消化,加上醫師在開感冒藥時,會同時開胃藥、胃乳片,以免藥丸傷胃,這樣的情況也降低胃消化肉類的功能。因此營養師提到,蛤蜊湯也是一個提升免疫力的飲食良方,另外若在湯裡加一些薑、蒜、洋蔥,還可以增加發炎、抗氧化的效果。(編輯:林緯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吃水果助抗癌?「這時間」吃最有效
「吃」出來的癌!食道癌懶人包整理
奶茶控心碎…這樣喝失去2大健康功效
胸痛=主動脈剝離?專業懶人包整理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對好心情!10種放鬆快樂食物

 
1.2k 人追蹤
追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推薦大家可以多多攝取的食物,讓我們的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以下這十種食物都是在生活中垂手可得的,輕易就能安排在每天的飲食計畫中,吃對食物心情自然會變好。

1)麥片/麥片是我們早餐的好朋友,既方便又營養。一般對麥片的印象就是當中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降膽固醇,但是不知道麥片更含有很多幫助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素。像所含的豐富維生素B6,能幫助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讓我們有鬥志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讓我們有戀愛感覺的「苯乙胺」等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吃麥片實在好處多多,從早餐就來碗麥片,帶著一天的好情緒迎向挑戰。

2)黃豆/黃豆實在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食物,它除了可以磨成豆漿、做成豆腐,我們更鼓勵大家多多利用它來入菜,如黃豆燉飯、黃豆蒸魚等。黃豆不但能提供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它豐富的卵磷脂更是腦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卵磷脂可以代謝成「乙醯膽鹼」,這是讓我們思考清晰、有衝勁的神經傳導物質。此外,黃豆更含的豐富色胺酸、維生素B6、菸鹼素,是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的絕佳食材。黃豆亦是含麩胺酸(Glutamine)數一數二的食物,可以在體內代謝成γ-氨基丁酸(GABA),幫助心情放鬆不焦躁。由此看來,黃豆能讓我們快樂、放鬆,有機會就多喝喝豆漿、吃吃豆腐,或以烘乾的黃豆當零食,都是不錯的選擇。

3)鮪魚/鮪魚是人們常吃的魚類,鮪魚罐頭更是常見。它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富含深海魚油EPA及DHA,而DHA也是我們腦細胞膜合成不可缺少的原料。此外,鮪魚也含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如色胺酸、維生素B6、菸鹼素等。常常聽說多吃鮪魚會讓腦袋瓜變聰明,其實還會讓情緒變好喔。

4)小魚乾/小魚乾實在是一種便宜又營養的食物,拿來燉稀飯、熬湯、煮莧菜,甚至當零食都很好。小魚乾富含的鈣質,是神經系統運作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要釋放時不可缺乏的營養素。此外,它豐富的精胺酸、鎂、鈣,都有助於一氧化氮的合成,可以幫助學習力及記憶力。此外,小魚乾含有非常豐富的苯丙胺酸,是合成多巴胺的重要原料,多巴胺可以讓人產生戀愛的感覺。雖然我不認為吃小魚乾時會有戀愛的感覺,但是裡面的確富含許多營養素能放鬆心情。

5)菠菜/根據研究發現,如果體內的葉酸不足會有憂鬱的現象,其實這和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不足有關,因為上述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對情緒都有正向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要多吃一些葉酸充足的食物。蔬菜中的菠菜是葉酸含量數一、數二的。菠菜內的高草酸含量會抑制鐵的吸收,所以並不是補鐵最好的蔬菜,但卻是補充葉酸的好蔬菜。想讓情緒變好,正向思考,不要忘記在飲食中常吃菠菜。

6)芭樂/維生素C是身體合成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不可缺乏的營養素。多巴胺讓我們有自信、快樂的感覺;去甲腎上腺素能產生向上的動力。此外,維生素C可以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濃度下降,過多的皮質醇會讓人莫名焦慮,同時本身也是腦細胞殺手,所以多補充維生素C真的對情緒有正向的幫助。芭樂算是本土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水果,也是肚子餓或嘴饞時最佳零食。多吃芭樂不但能有好皮膚,也會有好心情、好氣色。

7)黑芝麻/我常推薦素食者喝豆漿時可以加上黑芝麻,主要原因是豆漿的鈣實在遠不如牛奶,加上黑芝麻就可以把鈣質補起來。三分之二湯匙的黑芝麻與半杯牛奶(約一百毫升)所含的鈣質量是一樣的,而鈣質是放鬆心情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黑芝麻也富含很多合成去甲腎上腺素的營養素,如苯丙胺酸、葉酸、菸鹼素、銅等,讓我們有衝勁、神清氣爽。所以無論是當零食、加入飲料、或是入菜都很好,不但能提味,也補充了讓我們情緒正面的好食物。

8)葵瓜子/葵瓜子是所有堅果中維生素E含最高的。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可以保護腦細胞。此外,葵瓜子也含豐富的鎂,能夠幫助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讓我們比較不焦慮。葵瓜子也含豐富合成快樂賀爾蒙血清素的營養素,如色胺酸、維生B6、菸鹼素等。在早餐麥片或午晚餐的沙拉裡撒上一些葵瓜子,就像在飲食中撒入快樂的種子。

9)小麥胚芽/小麥胚芽算是比較不普遍的食物,不過現在有機食品店也很容易買得到。小麥胚芽的維生素E含量也頗高,這種油溶性抗氧化劑對保護腦部的細胞膜很有幫助。小麥胚芽所含的營養素,能幫助色胺酸、褪黑激素、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胚芽是種子未發芽時,營養集中的精華所在,是讓一顆小小種子能「突破困境」長成樹苗的能量泉源,因此多吃一些小麥胚芽,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能量。

10)低脂奶/研究顯示,體內鈣質濃度較低的人比較容易緊張、焦慮、暴躁,因此補充鈣質不是只是為了預防骨質酥鬆,也為了能有好的情緒。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每日可以喝兩杯低脂奶,除非有宗教因素、體質過敏或是環保方面的考量,喝低脂奶來補充鈣質是一個有效率的方法。現代人攝取油脂的機會太多,不需要喝全脂奶。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可以考慮喝優酪乳或是吃起司。

(本文摘自/吃對了,才有好情緒/臉譜出版)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用藥知多少?出現哪些症狀該速就醫?專家詳解報你知

 
2.3k 人追蹤
追蹤
 
文/亞東醫院藥學部駱婉毓藥師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藥學部駱婉毓藥師】秋冬為感冒流行的季節,民眾對於感冒用藥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藥師,我這個藥一定要吃完嗎?稍微舒服了可不可以不要吃?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來認識什麼是感冒。

檢視相片
 
感冒用藥知多少?出現哪些症狀該速就醫?專家詳解報你知

感冒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分為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流感)。主要經由飛沫、空氣傳染及唾液傳染。普通感冒,又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咽炎,是一種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常見的病毒為鼻病毒、冠狀病毒等;而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所感染。

檢視相片
 
(圖片/亞東醫院藥學部駱婉毓藥師提供)

普通感冒造成的不適症狀,通常都會在幾天內自行痊癒;而流感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也會自行痊癒,但少數高危險族群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為病毒性肺炎及細菌性肺炎。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心、肺、腎臟、肝臟及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感冒症狀到什麼時候需要迅速就醫呢?

●發燒,且持續3天

●喉嚨痛且伴隨發燒

●呼吸短促或喘鳴

●頭、胸、胃、耳朵或頸部淋巴腺有嚴重疼痛情形

●喉嚨痛、流鼻水、咳嗽持續一週以上

●食慾越來越差

檢視相片
 
感冒用藥知多少?出現哪些症狀該速就醫?專家詳解報你知

【普通感冒用藥】

很多民眾選擇到藥局購買綜合感冒藥,而市面上常見的感冒藥成份有哪些呢?主要分為五大成份:解熱鎮痛、鎮咳、化痰、解除鼻充血、抗組織胺。

▶解熱鎮痛

可解除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發燒等症狀,成分有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例如:普拿疼、本院的力停疼錠)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例如:Diclofenac Potassium克他服寧)。乙醯胺酚有止痛退燒效果,腸胃道刺激性少,成人每天不得超過四公克,超過建議劑量會有嚴重的肝毒性,飲酒會加重乙醯胺酚中毒的危險,服藥期間避免飲酒。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有止痛退燒及減輕炎症反應的效果,服藥後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大部分從腎臟排至體外,若過量服用可能會使腎臟功能受損,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需監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及出血副作用。而無論服用哪一種止痛藥,在沒有醫師的指示下,也不要自行同時混用止痛藥,或是搭配其他藥物使用,避免藥物的交互作用。

▶鎮咳

鎮咳藥主要是作用在大腦的咳嗽中樞,降低其敏感性,進而抑制咳嗽(例如:Codeine Phosphate磷酸可待因錠、Dextromethorphan HBr抑咳平持續性膜衣錠),需小心使用,如使用不當或濫用,會有嚴重副作用或成癮性。咳嗽一旦超過七天,趕快就醫找出真正原因,不要持續依賴止咳藥。

▶化痰

化痰或袪痰藥,可使痰變稀且黏稠度降低,藉著咳嗽排出(例如:Acetylcysteine愛克痰發泡錠、AmbroxolHCl平痰息錠),有痰的時候最好不要用藥物壓制咳嗽反射,造成痰液滯留呼吸道,增加感染風險。若有痰不易排出的民眾,建議多喝溫開水稀釋痰液以利咳出,少吃甜份太高的食物或飲料以免增加痰液稠度。

檢視相片
 
感冒用藥知多少?出現哪些症狀該速就醫?專家詳解報你知

▶解除鼻充血

此類藥物主要作用為末梢血管收縮,緩解支氣管、鼻黏膜的腫脹(例如: Methylephedrine HCL鹽酸甲基麻黃鹼錠),使鼻塞得以緩解。此類藥品會使心跳增加,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且對中樞神經具刺激作用,所以青光眼、胃腸道阻塞、和攝護腺肥大等患者須避免使用。

▶抗組織胺

常用在治療過敏,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第一代抗組織胺會影響中樞神經(例如:Chlorpheniramine Maleate治鼻敏錠),副作用有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會影響副交感神經,可能出現口乾、便秘、尿液滯留等副作用,故年長者、有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易造成中樞神經副作用(例如:Loratadine柔他定錠),通常一天服用一次即可,接受度較高。

但有些藥物可能會有輕度嗜睡副作用,服用時還是要特別注意。酒精會增加抗組織胺劑的嗜睡及鎮靜副作用,服藥期間應避免喝酒或飲用含酒精類飲料;如果需同時服用鎮靜劑、安眠藥或其他精神科用藥者請先告知醫師,也不要再服用同類之暈車暈船藥,另外服藥後必須開車、操作危險性較高或從事須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時需小心。

【流行性感冒用藥】

治療流感除了使用上述症狀緩解的藥物外,還會使用抗病毒藥劑,包含下列兩種藥品:

▶口服Oseltamivir(Tamiflu 克流感):一般成人使用每天2次,一次1粒,共5天。

▶吸入式之Zanamivir(Relenza 瑞樂沙):五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每天2次,每次吸入2劑,共5天。

沒有症狀可以停止服藥嗎?

以下提供簡單的分辨方法,一般藥局所販售的綜合感冒藥裡所含的緩解症狀藥品,也就是解熱鎮痛、鎮咳、化痰、解除鼻充血、抗組織胺這些藥品,當症狀緩解了就可以停藥。而哪些藥品須按醫師指示服用完畢呢?「治療流感的藥物」,也就是克流感、瑞樂沙,或者是有合併細菌感染,醫師所開立的「抗生素」,這兩類藥物即使沒有症狀了也須按時服用到完,不可隨意停藥喔!

對抗感冒沒有什麼特效藥,而是要「多休息、多喝水、平時多運動」,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但並不能縮短病程。千萬勿把自己的藥品給其他人服用,自行購買成藥須要到有合法藥師的藥局為你的用藥做把關喔!

資料來源: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不飽、壓力荷爾蒙失調?心理師3招告別壓力不失眠

 
1.7k 人追蹤
追蹤
 
立達診所


【早安健康/立達診所 林詩維 心理師】你每天的睡眠時間足夠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個人到底要睡多久的時間才算足夠。 

人類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年齡越小,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嬰幼兒每天平均需要12~16小時的睡眠,學齡兒童晚上需要9~11小時的睡眠,到了青少年時期仍需要8~10小時的睡眠,成年人則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休息時間。 

因為電燈的發明,讓人們漸漸遠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睡眠時間也一點一滴的流失,現在更因為電視、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睡覺時間更是嚴重被剝奪。 
 

睡眠不足,影響皮質醇不正常分泌,更疲勞



每天睡眠時間不足,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早上起床後的精神,而且也會影響荷爾蒙的新陳代謝,其中有一種名叫「皮質醇」的荷爾蒙,分泌量會受到睡眠時間的長短影響。 

皮質醇(cortisol),又名壓力荷爾蒙,是一種由腎上腺所分泌的化學激素,能增加身體能量以應付外來的生活事務或壓力挑戰,對健康是有益的。 

皮質醇濃度含量有固定的日夜節律,正常情況下,早上起床後體內測得的皮質醇濃度含量是最高的,然後隨著時間逐漸遞減,到了晚上睡覺前,體內的濃度含量是最低的。 

入睡以後再繼續生產隔天所需要的量。皮質醇濃度含量過高或過低,對身體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當分泌量過高時,容易導致疲勞、骨質疏鬆、抑鬱、內分泌失調、高血壓、糖尿病、免疫系統失調、失眠、肥胖、皮膚膠原蛋白流失加快; 

分泌量過低時,則易導致低血糖、低血壓、精神不振、衰弱疲勞。 

然而,現代人的壓力型態已轉變為慢性化、多元化,導致皮質醇分泌調節的機制發生失調的狀況。 
 

睡眠不足,壓力荷爾蒙顛倒供應,更加力不從心



睡眠總時數不足,也會影響皮質醇的濃度變化。 

英國一項大型醫學研究,對超過3千名在職工作者進行長達10年以上追蹤;受試者定期調查受試者每天睡眠時間的長度,收集唾液皮質醇(salivary cortisol)的濃度含量變化。 

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越短的人,起床時的皮質醇濃度含量明顯低於睡眠時間較長的人,然而晚間或甚至睡前,皮質醇濃度則顯示上升趨勢,與正常的皮質醇濃度變化於晚間是越來越低的情形正好相反。 

壓力、失眠不再打擾!下一頁心理師告訴您3方法更好入眠 

 

台灣人每日睡眠平均不足7小時!壓力調節能力差



台灣大部分人的睡眠總時間都未達該年齡應該要有的睡眠時數。在科技業工作的人、或是家中有幼兒的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已經是司空見慣。 

若是讓自己長期處在睡眠時間不足的狀態中,壓力因應與調節能力會越來越差。 
 

心理師教您三招,及早進入睡眠模式



怎麼樣才能增加晚上的睡覺時間呢?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困難的課題,因為大家最常回答說:「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沒時間睡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睡眠時間短,壓力因應能力差,工作效能低,需要投注在工作的時間就更多,進而繼續壓縮睡眠時間。 

以下提供一些挪出睡眠時間的方法: 
 

  1. 找出自己需要的睡眠總時數:
    可以利用假日的時候,記錄自己的睡眠時間長度及起床後精神恢復的程度,找出自己最佳的睡眠時間。一般來說8小時是建議每天應該要有的平均睡眠時間,由於睡眠有著個別差異性,需要先找出適合自己的時數。
     
  2. 運用鬧鐘或APP提醒小程式,在睡前30分鐘通知自己:
    結束手邊的工作或活動,開始進入睡前放鬆與紓緩的模式。

    準備好隔天出門上班的物品或衣物,將臥室燈光調暗,點上助眠的薰衣草香氛,播放輕柔的音樂,調整室內溫度,然後可以閱讀書籍,或靜坐冥想,或呼吸放鬆,然後漸漸進入夢鄉。
     
  3. 調配工作時間:
    上午是生理機能狀態最佳的時候,需要運用大量腦力的工作,或是重要的會議或討論,可以選擇安排一天之中較前面的時段。

    到了晚上或接近一天的尾聲時,要減少引起過多壓力反應的工作事件或生活瑣事,避免推遲了就寢時間,讓生理狀態保持平穩,不要再過度激活壓力因應系統。



 


作者簡介:立達診所 林詩維 心理師,現職永愉診所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棉花糖女孩」患不孕!? 中醫妙招可解

 
2.2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檢視相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論是「棉花糖女孩」或「肉肉女」,都已成為豐腴女性的代名詞,但有時也會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不孕症便是。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表示,前來尋求不孕症治療的女患者當中,有大約四分之一是屬於體重過重,而明顯肥胖者也比比皆是,例如患者林小姐體重有70公斤,另一位陳小姐體重達到78公斤,兩人身高皆為156公分,皆屬明顯過胖。所幸經過中藥調理後,都順利懷孕生產,讓「大尺碼女性」也能一圓當媽媽心願。

肥胖女性自然懷孕率 約減少一半

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指出,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是測量肥胖與否的指標,它是體重除以身高(以公尺計算)的平方。根據荷蘭一項醫學研究顯示,當女性BMI值超過29,即使排卵正常,其自然懷孕率較其他女性也減少了一半;如果排卵不正常,則懷孕率當然更低。

林襄穎醫師表示,在她治療不孕症的門診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患者皆是體重過重,而這些患者多數都曾經被周遭親友、甚至是醫生們警告過,諸如:「不減肥就無法排卵」、「不減肥就不可能懷孕」之類言語,讓棉花糖女孩們大嘆「難道我真的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當媽媽的心願」?

肥胖多屬「痰濕兼具陽虛體質」 首要改善子宮環境

針對這點,林醫師說其實上天創造萬物,本來就有多個面向以及各種豐富層次,包括人們也是,每個人身材體型本來就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療不孕症方面,中醫認為應當按照各種體質分門別類用藥,有針對瘦的人所應使用的中藥,亦有針對肥胖者所量身打造的處方,環肥燕瘦,皆可懷孕,如此甚好。

林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肥胖是「痰濕體質」,但以女性不孕而言,還有許多患者兼具「陽虛體質」。簡單而言,「痰濕」造成不排卵;而「陽虛」會導致子宮環境變差,所以肥胖不孕患者即便吃排卵藥、打排卵針可以排卵,但也未必能順利受孕,最大原因就在於「陽虛體質」沒有得到治療,子宮環境沒改善當然不能著床懷孕。

 

檢視相片

「化痰利濕、補腎陽」中藥治療 肉肉女順利懷孕

患者林小姐與陳小姐都是典型的「痰濕兼具陽虛體質」,治療法則是「化痰利濕、補腎陽」,使用中藥包括:陳皮、半夏、甘草、肉桂、茯苓、蛇床子、當歸、肉蓯蓉、胡桃等等。兩人經過4個月治療皆順利懷孕。

保障孕婦與胎兒安全 控制體重仍重要

不過,林醫師仍然呼籲女性們,輕微肥胖倒也還好,但若過度肥胖,就連心血管疾病也會找上門。而且肥胖女性懷孕過程所承擔風險亦高,包括懷孕期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都可能危害孕婦與胎兒生命安全。所以,控制體重仍是重要的。 

【延伸閱讀】

熟女經痛常請假 中醫治療助她保飯碗

懷上二寶不是夢 中醫這樣改善續發型不孕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證實!成功孩子的父母有這10個共通點

 
874 人追蹤
追蹤
 
魯皓平

教養是許多家長這一生中必然會面對的問題,而這項議題更隨著孩子求學過程的成長蛻變,有著不一樣的應對和陪伴──家庭就像個避風港,縱使可能會發生爭執,但那雨過天晴後的依賴,是最能嚮往的依偎。

科學家發現,雖然在這世上並沒有一套全然能成功的教養方式,但確實能在許多的案例上,發現一些標準可依循,專家統整了這些特徵,也許必然能有所成長和激勵。

1、他們會讓孩子做家事

檢視相片

「如果孩子不懂得做家事,那就代表家長永遠在幫他們處理這些生活日常。」專家強調,「讓他們自己倒垃圾、洗衣服、打掃,這是讓孩子意識到,做好自我的工作才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在各種家務活長大的孩子,會成為與同事合作良好的員工,因為他們直接知道努力的過程,並且能夠獨立承擔任務,因此更加善解人意。

2、他們教孩子社交技巧

檢視相片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幼兒園孩子到25歲成人的過程間,追蹤了來自美國各地的700多名兒童,並發現他們童年的社交技能,與20年後成年人成功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專家分享,這項研究表明,幫助孩子發展社交和情感技能,是為健康的未來做好準備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他懂得如何與社會互動、懂得合作技巧。

3、他們對孩子有所期望

檢視相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尼爾哈頓(Neal Halfon)及其同事透過全國調查數據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對他們的成就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期望可以作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專家說,雖然可能會有壓力,但孩子能夠在獲得動力的啟發下,更前往目標邁進。

4、他們彼此之間有著健康關係

檢視相片
 

專家研究發現,生活在一個高衝突的家庭、甚至是父母經常失和的環境中,對孩子童年的過程會形成極大陰影,因為他們無法感受到愛,覺得生活中盡是傷痕。

「一個沒衝突的單親家庭,比有衝突的雙親家庭更適合孩子。但是,離婚前後父母之間的爭吵,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專家強調。

5、他們教育程度比較高

檢視相片

雖然這是有點殘酷的現實,但確實是這社會普遍產生的既有印象。研究調查超過1萬4000名幼兒成長過程發現,更高水平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的學業成績比較高。

這可能體現在家庭作業的教導、補習費用的支出、社會資源的多寡等,也讓孩子面對更多的機會。

6、他們很早就教孩子學數學

檢視相片

一項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和英國約3萬5000名學齡前兒童發現,早期發展數學能力的啟發,在成長後可以變成一個巨大優勢。

西北大學研究員格雷格鄧肯(Greg Duncan)分享,「學數學的重要性,能讓孩子懂得邏輯的概念和思考,在腦力的啟發上有著顯著作用。」

7、他們會花時間陪伴孩子

檢視相片

很多時候,現代人往往忙於工作,而缺少陪伴的時間,在跟孩子相處時,不妨可以設定一個目標,與孩子一同來完成。這不僅可以凝聚親子間的向心力,雙方的感情也會更加緊密,彼此也有了共同話題。

專家說,與孩子共同完成一幅拼圖、一同練習騎腳踏車,或用積木拼出一個孩子理想的作品;在這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也會有瓶頸,但當一起解謎、想出解決辦法時,孩子的快樂與成就,將是無價的收穫。

8、重視努力並避免失敗

檢視相片

生活在世上,人們本來就會面臨各種不同的挫折,這些磨難有大有小,但都是在不同的生命歷練中,學習成長的挑戰。

專家發現,有些家長會透過不同的應對進退,努力爭取各方面的成功,就算失敗也會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成為保持聰明或熟練感的一種方式。

9、媽媽會在外工作

檢視相片

許多家庭主婦在生完孩子後放棄了工作,而這樣一個職場的斷層,很可能會持續個10年。

專家發現,這樣放棄自我資金來源的舉動,很可能會讓某些婦女感到不安,加上長時間的家務和陪伴孩子的壓力,也容易心生煩躁。因此,保持著固定工作,有助於維持親子之間的關係,但絕不是工作後就忘了家庭。

10、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檢視相片

這同樣是個殘酷的現實,史丹佛大學研究員肖恩里爾登(Sean Reardon)發現,那些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畢業後到國外讀書、進入大企業的孩子,有大部分的比例父母都是在社會中的白領族,也因為他們的薪水較高,因此更有機會讓孩子補習、強化課業能力等,整體的競爭力也更高。

然而,雖然這是個趨勢,但卻未必代表這是個絕對論,而社會地位較高也未必就是定義了「成功」──如果只給予金錢資助卻疏於陪伴、價值觀偏差,誤入歧途的富家子弟也大有人在。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掰掰尿布!教孩子自主如廁這年紀最好

 
1.2k 人追蹤
追蹤
 
 
掰掰尿布!教孩子自主如廁這年紀最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教育孩子如廁雖然對很多家長而言極具挑戰性,但只要多一些耐心與等待參與,一樣可以讓孩子容易上手。專家表示,通常自主如廁的學習,女孩子控制能力較佳,會學習得比男孩子快。

1歲8個月至2歲大最佳時期 可開始教導孩子自己上廁所

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在孩子1歲8個月至2歲大期間,是孩子語言及認知表現的階段,可以開始讓孩子實際如廁的訓練。建議可以在孩子1歲半左右起,以娃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導孩子認識廁所、馬桶還有如廁順序。

可先使用學習褲,讓孩子知道褲子濕潤感、感受想尿尿的感覺,再引導到廁所,完成正確的流程。除了單純如廁的訓練,也可透過喝水量來控制孩子有尿意的時間點。訓練孩子自主如廁的天數要看心智能力發展程度,少則1週,多則1至3個月。若發現孩子的認知能力尚未成熟,要延後教導,千萬別操之過急,弄巧成拙。然而,要是過了「黃金期」,教導自主如廁將會變得困難。

孩子做對時 千萬要即時要給予大大的鼓勵

無論在家或帶著孩子外出時,怎麼同時貫徹如廁教學?林芝鈴專家表示,在家時盡量讓孩子放心的練習,耐心擦地,穿著一般內褲,多讓孩子感受到尿濕褲子的感覺;外出時可使用尿布學習褲或拉拉褲,沒有練習成功再由爸媽協助孩子更換。

孩子如果做對,要給予大大的鼓勵;假使尿褲子也不要質疑孩子的能力,或是拿來跟別的孩子做比較,而是鼓勵孩子「沒關係,我們會越來越棒的」。或許檢視孩子的手指能力,是否仍不習慣穿脫褲子。訓練孩子如廁,可能每次都需要10至15分鐘,爸媽的耐心很重要,用愉悅、有趣的方式引導為佳;如果用比較或質疑的語氣責怪孩子,可能導致孩子拒絕學習。

家長的耐心及持續是訓練成功的秘訣

不建議2歲大以後才開始訓練,這時期的孩子已有表達需求的能力,但也不建議過早訓練。在家時可單穿三角褲,外出時則穿著尿布式拉拉褲。育兒專家林芝鈴提醒,曾有研究指出,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重複執行21天,耐心、堅持很重要。有時在幼兒園內已訓練,但是回家後沒有持續堅持教導,回家後沒有持續堅持教導,或是出外貪圖方便就直接使用尿布,都會破壞訓練,恐怕又要從頭開始。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好睡不是夢! 父母最好準備三方都輕鬆

 
2.2k 人追蹤
追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晚上就寢前,往往是親子雙方最疲倦的時段,一旦孩子仍然吵吵鬧鬧,不肯上床睡覺,容易造成爸媽精神緊繃焦慮,一氣之下恐怕也沒有好臉色,對孩子、家長雙方都是負擔。獨立就寢的能力需要從小養成,作息、活動力、就寢三件事環環相扣。

小小孩床鋪不要太軟 以免蓋住口鼻

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要引導孩子入睡,首先可以營造好的氛圍,藉由「睡眠儀式」促進睡意。燈光調暗、窗簾拉上,用溫柔的語調提醒孩子睡覺。床鋪不要選擇太軟,以免蓋住口鼻、影響呼吸的風險,硬度介於比硬板床還軟、比軟墊還硬為佳。

假使孩子需要抱著哄睡,擺動不要太大,緩而輕的拍打屁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講晚安故事哄睡,語調不要太戲劇化,以輕柔語調營造睡意。如果孩子經常半夜醒來,要當心是不是有奶量不夠的問題,造成孩子飢餓醒來。如果孩子晚上喝奶後數小時才睡覺,可再補喝一些奶,防止中途飢餓醒來。

中午到下午間可以午睡 2 至 2.5 小時

孩子白天怎麼睡,才不會影響夜間睡眠?林芝鈴專家表示,中午到下午間可以讓孩子有個 2 至 2.5 小時的午睡,才能支撐下午至晚上的體力,如果是比較小,1 歲內的寶寶,需要睡眠的總時數更長,晚上 5 到 6 點時可再加小睡 30 分鐘。不要因為小睡時間過長,或混亂的睡眠,影響晚上的睡眠。

通常孩子的不規律性睡眠最容易發生在外出時,年幼的孩子出外時最好可以將推車上方罩子蓋下,減少新奇事物造成視覺過度刺激,也讓孩子知道是要休息的時間。如果讓孩子接受到大量刺激,容易增多情緒反應,晚上也會比較難入睡。可以在孩子 5 至 8 個月大時試著到公園,不僅聲音刺激低,還能多看綠色植物護眼。

「放電」好入睡? 事前準備齊全降低家長擔憂

當孩子會走會跳時,不少家長會帶小孩子出去「放電」,以幫助孩子夜間更好入睡。公園會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之一,但是公園遊樂器材是半開放式的場所,遊玩的孩子年齡混雜,擔心小孩的安全問題,該怎麼辦呢?林芝鈴專家說明,帶小小孩到公園,避開國小生放學的時間、正中午,中間空檔最佳的時間會落在 3、4 點時。若是學步兒,可考慮去親子友善公園。

一般公園內,會走、走得穩的孩子佔大多數,有些孩子玩得開心,會不愛家長頻頻跟前跟後。要降低家長內心的擔憂,事前準備齊全很重要,可以評估孩子能力是否已可自如行動,如蚊蟲藥、點心等。如果孩子在公園內與其他孩子不小心發生碰撞,除了保護孩子,也別忘了給予對方尊重。孩子與其他孩子交際的第一步或許在公園,學習互相尊重是孩子也是家長的課題。(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

 
1.2k 人追蹤
追蹤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進入秋冬季節,又到了水痘好發時期,家長們可得多注意,今年水痘病例數及群聚事件,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統計,全國近三週(第44-46週)健保門診人次分別為898、917及995人次,較去年同期637、737及834人次為高,且截至第46週為止,共通報117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8,不得輕忽嚴重性。

水痘具高傳染性 初症發燒、疲倦又頭痛

民眾一旦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等,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的水痘,就會造成感染;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水痘為高傳染性疾病,也會經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初期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兩天後皮膚則會出現紅疹,且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

水痘儘速就醫 自主健康監測21天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症狀會持續蔓延到臉到四肢,當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形成粒狀痂皮後,就不具傳染性,因此學校與家長都應提高警覺,若發現孩童出現症狀時,請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直到痂皮結痂為止,並經醫師認可後再返校上課,另外,接觸者也應做好全面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採取自主健康監測21天,以降低疫情風險。

幼兒滿一歲確實接種疫苗 有效預防感染水痘

要有效預防感染水痘,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預防接種疫苗,尤其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家長應帶至衛生所等機關完成疫苗接種;衛生局提醒,若學童不具有水痘抗體者,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於暴露後72小時內自費注射水痘疫苗,最遲5天內接種,仍可具有7成保護力,即使超過6天後接種,仍可提供後續保護力。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

 
1.2k 人追蹤
追蹤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晚上就寢前,往往是親子雙方最疲倦的時段,一旦孩子仍然吵吵鬧鬧,不肯上床睡覺,容易造成爸媽精神緊繃焦慮,一氣之下恐怕也沒有好臉色,對孩子、家長雙方都是負擔。獨立就寢的能力需要從小養成,作息、活動力、就寢三件事環環相扣。

小小孩床鋪不要太軟 以免蓋住口鼻

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要引導孩子入睡,首先可以營造好的氛圍,藉由「睡眠儀式」促進睡意。燈光調暗、窗簾拉上,用溫柔的語調提醒孩子睡覺。床鋪不要選擇太軟,以免蓋住口鼻、影響呼吸的風險,硬度介於比硬板床還軟、比軟墊還硬為佳。

假使孩子需要抱著哄睡,擺動不要太大,緩而輕的拍打屁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講晚安故事哄睡,語調不要太戲劇化,以輕柔語調營造睡意。如果孩子經常半夜醒來,要當心是不是有奶量不夠的問題,造成孩子飢餓醒來。如果孩子晚上喝奶後數小時才睡覺,可再補喝一些奶,防止中途飢餓醒來。

中午到下午間可以午睡2至2.5小時

孩子白天怎麼睡,才不會影響夜間睡眠?林芝鈴專家表示,中午到下午間可以讓孩子有個2至2.5小時的午睡,才能支撐下午至晚上的體力,如果是比較小,1歲內的寶寶,需要睡眠的總時數更長,晚上5到6點時可再加小睡30分鐘。不要因為小睡時間過長,或混亂的睡眠,影響晚上的睡眠。

通常孩子的不規律性睡眠最容易發生在外出時,年幼的孩子出外時最好可以將推車上方罩子蓋下,減少新奇事物造成視覺過度刺激,也讓孩子知道是要休息的時間。如果讓孩子接受到大量刺激,容易增多情緒反應,晚上也會比較難入睡。可以在孩子5至8個月大時試著到公園,不僅聲音刺激低,還能多看綠色植物護眼。

「放電」好入睡?事前準備齊全 降低家長擔憂

當孩子會走會跳時,不少家長會帶小孩子出去「放電」,以幫助孩子夜間更好入睡。公園會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之一,但是公園遊樂器材是半開放式的場所,遊玩的孩子年齡混雜,擔心小孩的安全問題,該怎麼辦呢?林芝鈴專家說明,帶小小孩到公園,避開國小生放學的時間、正中午,中間空檔最佳的時間會落在3、4點時。若是學步兒,可考慮去親子友善公園。

一般公園內,會走、走得穩的孩子佔大多數,有些孩子玩得開心,會不愛家長頻頻跟前跟後。要降低家長內心的擔憂,事前準備齊全很重要,可以評估孩子能力是否已可自如行動,如蚊蟲藥、點心等。如果孩子在公園內與其他孩子不小心發生碰撞,除了保護孩子,也別忘了給予對方尊重。孩子與其他孩子交際的第一步或許在公園,學習互相尊重是孩子也是家長的課題。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半夜哭不停,醫師教你4招有效對策

 
 
寶寶半夜哭不停,醫師教你4招有效對策
文/高雄長庚醫院新生兒科 陳宜綸醫師 
家有磨娘精是新手爸媽最大挑戰,尤其當小寶寶半夜莫名哭鬧不休,餵奶沒用、哄了也不行、換尿布也不對,會讓父母產生很大的挫折感,門診中就經常遇到父母因為這樣的困擾而帶寶寶來看診。 
 

寶寶半夜哭鬧就是腸絞痛嗎?

 

爸媽多半都聽過腸絞痛,如果發現寶寶經常半夜哭鬧,就會猜測會不會是腸絞痛,此時,除了了解寶寶的哭鬧情形,還是要進一步檢查看看是不是有中耳炎、疝氣、腸套疊等其他疾病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半夜哭鬧都是腸絞痛引起的。 

排除了生理疾病問題後,在臨床經驗中,不明原因的半夜哭鬧就有可能是因為「腸胃道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症狀,包含便祕、腹瀉、溢吐奶與腸絞痛。 

寶寶半夜哭鬧
腸絞痛常見於1~4個月小寶寶 

其中腸絞痛最讓爸媽所困擾,常見於1~4個月的寶寶,主要是因為腸胃道發育未完全,對於乳糖不耐受所產生的情況。通常腸絞痛發作時間固定在每日的某個時段,例如傍晚5~8點,以及半夜12點前後。多數的寶寶會持續到4、5個月後,待腸胃道功能慢慢提升,哭鬧的狀況就會逐漸解除警報。腸絞痛在醫學上不算是一種疾病,也沒有專門的特性藥物可以用來治療,不過,如果寶寶症狀較嚴重,可能會給予消脹氣的藥物。 

BOX:嬰兒腸絞痛的診斷3準則: 
1.每天哭鬧超過三個小時。 
2.一個禮拜發生過三天哭鬧。 
3.至少持續一個禮拜以上。 

四步驟因應寶寶半夜哭不停 

那麼針對「腸胃道功能失調」引起的症狀,建議採取以下四步驟,可以幫助改善寶寶不舒服的狀況,以減少半夜哭鬧不停的困擾。 

1.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 
第一步會建議家長先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除了透過問診外,有時也可以運用腸道健康評估問卷與工具書,來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寶寶的腸胃發展以及照護方式,降低家長照顧新生寶寶的焦慮感。 

2.儘量哺餵母乳 
哺餵母乳的寶寶可減少腸絞痛的發生,在哺餵母乳期間媽媽的飲食中要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但在一些特殊情況無法哺餵母乳時,配方奶的選擇可考慮水解配方+低乳糖配方。 

親餵
3.選擇適合的配方奶 
根據全球調查66%的嬰幼兒曾有過配方奶不適應的困擾,台灣的嬰幼兒更高達75%。對配方奶不適應的原因之一就是功能性腸胃道失調。0-6個月寶寶腸道發育尚不成熟,特別是小腸壁絨毛發育不完善,無法分泌足夠的乳糖酶來分解及吸收乳糖,所以會產生腹瀉、脹氣、便祕與腸絞痛等症狀。 

部分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因為蛋白質分子更小更好消化吸收;而低乳糖配方較一般配方,腸道耐受性更佳,溢吐奶、脹氣、焦躁不安等症狀也可以減少。 

若診斷後,確認是腸道發育不成熟,而造成的牛奶蛋白不耐受或是乳糖不耐受,則可以考慮將配方奶更換為部分水解乳清蛋白+低乳糖配方。 

此外,嬰兒配方奶還可考慮選擇添加益菌生且不含棕櫚油,可幫助維持正常的消化道機能,並讓寶寶排便較順暢,腸胃比較舒服也能減少哭鬧。 

配方奶 
4.腹部按摩及安撫 
爸媽平時可以幫寶寶進行腹部按摩,上下午各按摩一次,以順時針方式繞著肚臍周圍輕輕按摩,不建議使用脹氣膏。另外,當寶寶哭鬧時,可以嘗試用溫毛巾熱敷寶寶腹部,再輕柔按摩腹部,看看能不能改善。 

或是採用其他的安撫方式,例如抱起來輕搖或輕拍寶寶、用推車讓寶寶在家中移動,嘗試讓寶寶吸安撫奶嘴,或播放持續性輕柔音樂等。爸媽不要心急要求寶寶停止哭泣,甚至大聲對寶寶說話,這樣反而會讓寶寶情緒更焦慮。 

寶寶的成長需要時間 

腸絞痛發生原因不明,每個寶寶的情況也不太一樣,很難有一種方法適用所有寶寶,以上四個步驟建議都可以嘗試。爸媽如果了解寶寶成長需要一些時間,等腸胃功能越來越好,狀況也會改善,那麼就能減少慌亂及擔憂。 

陳宜綸醫師 
圖說:陳宜綸醫師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穿高跟鞋 路人大媽竟罵:自私

 
20.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誰說孕婦只能穿平底鞋?一名女網友抱怨,目前懷孕5個多月的她,日前獨自一人搭公車,卻遇到一名大媽硬要跟她搭話聊天,還責備她孕婦不能穿高跟鞋,認為她不為寶寶著想太自私,讓她超無言!

檢視相片

▲示意圖/pixabay

準媽媽在「爆怨公社」PO文,她說,28日傍晚,原本坐在公車博愛座的她,突然被一名大媽質問「妳懷孕嗎」,當她表示自己已經懷孕5個多月後,對方才又改口:「哎呦!我就知道妳懷孕啦!」但下一秒又接著責備「懷孕怎麼還穿這麼高的鞋?」

女網友向對方解釋,自己平常就穿跟鞋習慣,且當天穿的是只有約3公分的粗跟靴,走起路來非常穩,不會有什麼意外。沒想到大媽竟突然暴怒,痛罵「現在年輕媽媽就是自私,穿成這樣」,還與旁邊的其他大媽不停碎嘴指責,讓她超無言,「我知道穿高跟鞋危險,但這種真的還好吧…。」

檢視相片

▲原PO懷孕穿高跟鞋被大媽罵自私。(圖/翻攝自爆怨公社)

此文一出,網友反而認為大媽一開始應該是想酸她坐博愛座,沒想到竟真的遇到孕婦才會秒改口;另外也有人認為大媽管太多,「會不會跌到不關高跟鞋的事啊!像我穿平底鞋也會跌到」、「陌生人的好意有時是蠻沈重的,甚至雞婆」、「只好回她:阿姨你是不是住海邊啊?」對此,原PO則回覆,她知道大媽是在關心她,但可能是因為說話的口氣和態度,才會讓她感覺不舒服。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果一定健康?醫生警告這四種很可怕

 
20.7k 人追蹤
追蹤
 
三立新聞網

記者郭奕均/基隆報導

很多人常說要「多吃蔬果」,認為蔬菜和水果要多多攝取,身體才會健康,還有人把水果當成早餐或點心,但真的只要是水果就是對身體好嗎?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葉光揚就警告,有四種水果真的是地雷,恐怕健康減重不成,反導致脂肪肝,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是水果就完全健康無害啊!

檢視相片

▲葉醫師提醒,有四種水果要少碰。

葉醫師提醒,不少水果其實都含有非常高的糖分,吃進養分同時,身體也吸收了大量糖分,其中有四樣水果,葉醫師警告是「最恐怖」的,也就是鳳梨、釋迦、龍眼、荔枝,這四樣水果的糖分高得嚇人,「不要以為脂肪肝只和油炸類、喝酒有關,吃下這些糖分高的水果也會脂肪肝!」

檢視相片

▼▲鳳梨、釋迦、龍眼、荔枝,被醫師警告是糖分最高的水果。

檢視相片

但糖分高就完全不能吃嗎?其實不是要大家不能碰,而是盡量少吃,一個禮拜不要吃超過兩天,吃的量也不要太多,以免攝取過多糖分。

既然糖分高要少碰,什麼水果糖分較少呢?葉醫師建議,喜歡吃水果可以多吃芭樂、蘋果、香蕉、梨子…等等,糖分比較低,尤其肥胖的人更要注意,以免營養還沒補充到,就先被滿滿糖分淹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棄高薪務農/有機真健康?他驚曝真相
洗澡也會染病?竟是這東西其實超髒
微波爐很可怕?加熱蔬菜竟比水煮健康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幾歲能打?常見Q&A藥師解答

 
1.8k 人追蹤
追蹤
 
文/陳家維藥師提供

【華人健康網文/陳家維藥師提供】最近天氣忽然從夏天變冬天(地球要毀滅了嗎?),超級冷!可以開始揪團吃薑母鴨和麻辣鍋了,不是啦!是到了流感要開始作怪的天氣啦!

檢視相片
 
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幾歲能打?常見Q&A藥師解答

有一年快過年,因為貓藥師家族人口眾多,有人鐵齒不要打流感疫苗,後來竟然中標,連帶害的貓藥師還年幼的女兒同時感染了A型、B型流感!我真是氣的怒火中燒呀!那時候貓藥師的女兒還不會說話,也說不出自己哪裡不舒服,只會哭著一直要黏媽媽,抱著我也是一直哭鬧,我看了真的是心疼死了,好希望生病的人是我,可以幫她承受那些不舒服。

那到底流感疫苗到該不該打?在流感疫苗擴大施打後,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大幅下降,還有重症的患者也下降約50%,就可以知道打流感疫苗還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的。

貓藥師每年都被問到底孕婦能打嗎?幾歲能打?下面我就來整理一下最常被問到的幾個問題吧!

Q1:為何對「蛋」的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不再列為流感疫苗接種禁忌症?

A:依國際文獻資料顯示,對「蛋」的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之機率極低,因此把此項自接種禁忌症移除。仍建議在接種後留下來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Q2:幾歲可以施打呢?

A:

◎3價疫苗/六個月以上即可施打(公費、自費都有。)

◎4價疫苗/六個月以上即可施打唷!往年都要3歲以上才可以施打4價疫苗,現在六個月以上的寶貝也可以多一層保護喔!但是小可惜的是仍然需要自費才可以施打,預計要等到2022才會納入公費接種。

Q3:孕婦可以施打嗎?

A:可以。由於孕婦於懷孕期間生理狀況改變,可能會增加感染流感時的嚴重度和後遺症,故建議施打唷!

Q4:哺乳中的媽媽也可以施打嗎?

A:可以。而且哺乳中的媽媽跟寶寶有親密的接觸,為了保護寶貝,更應該施打。

Q5:三價、四價疫苗差在那裏?

A:

◎三價是指包含3種病毒株,2種A型流感和1種B型流感病毒株。例如今年是預測A(H3N2)及A(H1N1)和1種B型流感病毒株(維多利亞株)。

◎四價是指包含4種病毒株,2種A型流感和2種B型流感病毒株(維多利亞株和山形株),故又多了一層保護力。

Q6:誰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需施打兩劑?

A:8歲以下的兒童第一次打,應接種2劑,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也就是初次接種,打完第一劑後,隔一個月再接種第二劑。

檢視相片
 
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幾歲能打?常見Q&A藥師解答

Q7:8歲以下兒童若為初次接種流感疫苗,應該接種2劑,為什麼國小一、二年級學童只接種1劑流感疫苗?

A:此建議主要是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疫苗產品說明書建議,施打第2劑疫苗主要目的為補強免疫力。

但依據我國數據分析發現,6歲以上兒童免疫力已漸趨成熟,故施打1劑疫苗,已能產生足夠保護力,但爸媽很擔心的話,要自己帶去醫療院所打第二劑,也是可行的喔!

Q8:若要打2劑者疫苗廠牌要一樣嗎?

A:每家廠牌之病毒株種類一致且製程相似,其效果一樣,所以2劑可用不同廠牌疫苗。

Q9:接種流感疫苗後多久可以產生保護力?

A:施打疫苗後,至少約2週後產生保護力。所以才希望大家趁大流行前,趕快去打呀!

Q10:打流感疫苗,會有什麼副作用?

A: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皮膚搔癢等反應,ㄧ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極少發生嚴重的副作用。(貓藥師是打完手臂都會酸酸的,但還可忍受。)

Q11:打完三價疫苗後,之後還想再打四價疫苗增加保護力,可以嗎?

A:可以。

貓藥師的小提醒:

1.由於六個月以下的小寶貝還不能打流感疫苗,所以父母和照顧者一定要施打,以提高「覆蓋率(coverage rate)」,這樣可以產生越強的群體免疫力,以保護還沒有產生免疫力的個體。

2.如想額外服用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可選用含FK-23益生菌的複方產品。FK-23益生菌作用是靠其細胞壁來刺激免疫系統,以提高免疫力。

3.也可以服用從酵母中提取的 β-1,3/1,6 葡聚多醣體來增強免疫力,它可以活化體內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及T細胞…等,增強其抵抗、撲殺細菌、病毒的能力。

4.平常也要保持睡眠充足和飲食均衡,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超級重要的呀!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孕婦生產的那些事 如何區分便意與產兆?

 
1.8k 人追蹤
追蹤
 
圖文提供/尖端出版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尖端出版】雖然我們常說生小孩就像解大便,也的確許多媽咪在用力把寶寶擠出來時大便就跟著一起出來了,但這都是發生在子宮頸接近全開,胎頭開始往下擠壓肛門口之後的事情啊!

 
關於孕婦生產的那些事 如何區分便意與產兆?

以第1胎的產婦來說,會先經歷一陣陣子宮收縮(肚子緊、硬)合併類似經痛的腹痛感,而後子宮頸開指;如果沒有上述肚子緊、硬的感覺,單純腸子絞痛合併便意感,就放心去解便吧!

第2胎以上的產婦,子宮頸開指較快,若一陣陣肚子緊、硬、痛合併落紅或無法控制想解便的感覺,要盡快就診檢查。至於電視上那些高中生自以為要腹瀉卻在廁所產子的新聞,人家是高中生啊(菸~)(其實是陣痛好久了不敢讓別人知道吧?)

可以催生嗎?聽說催生會比較痛?

以醫學上的角度來說,覺得寶寶生出來比放在肚子裡好時,就可以安排催生了;常見的狀況有:超過預產期(尤其是合併胎盤鈣化、羊水少、胎兒 過大)、胎兒狀況不佳(胎心音反應差或臍帶血流阻力增加)、母體不堪負荷(血壓高、骨盆壓迫……)。

至於催生會不會比較痛?我常比喻:陣痛就像逛百貨公司,可以選擇搭手扶梯一層層往上、一層層慢慢逛(自然啟動子宮收縮),也可以選擇搭電梯直奔頂樓(藥物催生啟動子宮收縮);不管用什麼方式上樓,都要逛到頂樓才算夠痛,才能夠把寶寶生出來;所以,催生不會比較痛,只是比較有效率到達「夠痛」。

本文出自尖端出版《林可彤的媽咪完全手冊》一書

【延伸閱讀】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 : 生男產後憂鬱機率較高

 
25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由兩位英國研究人員負責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發生產後憂鬱症(PPD)的風險高低與生男生女有關,研究發現若生的是男孩,產婦患產後憂鬱症的機率比生女孩高出71-79%。研究還發現,生產時發生併發症的女性患產後抑鬱症的機率比沒有發生併發症的女性增加了174%。

這項最新研究是由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系榮譽研究助理Sarah Myers及Sarah E. Johns兩位博士共同負責,共調查研究了296名女性的生產史,並且要求受訪者說明出生後憂鬱症的感受,並回答有關分娩經歷的問題。Sarah Myers博士表示:「由於我們的數據包含了有關受訪者女性完整的生產史資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所有母親分娩之間的差異,而不僅僅是恰好在特定時間分娩的女性。」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發炎反應與接著的憂鬱症狀之間存在著關聯性,而男性胎兒與子癇前症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因為這兩者都牽扯到免疫系統。不論是剖腹產或是會陰切開術等分娩期間的各種醫療措施,這些都會增加感染和發炎的風險,可能引發更高的免疫反應。Myers博士表示,現有的憂鬱症研究表明,當出現多種危險因素時,憂鬱症風險即會升高,因此值得再進一步研究。

同時擁有產科及婦科雙認證的Kecia Gaither醫學博士說 :「研究顯示,婦女生育男嬰或女嬰的免疫反應有著差異性,剖腹產、會陰切開術和產後子宮感染的狀況都會影響產後婦女的免疫反應。」

美國耶魯大學產科、婦科和生育科學臨床教授Mary Jane Minkin認為該研究延伸出的相關性問題可能會比研究結果所提供的答案還要多。教授說 :「生產併發症本身可能就是相當嚴重的創傷,任何經歷過嚴重創傷的人都會因為她必須忍受嚴重的情感創傷而使得患上憂鬱症的風險更高,因此我認為很難弄清楚到底是因為情緒創傷還是因為繼發性炎症而引起產後憂鬱症。」

Gaither博士說 :「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發現特定的致病化學因素以及特定的篩查方法甚至藥物治療,希望可以防止女性產後憂鬱症的影響。」

Reference : Having a Boy Puts You at Possible 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Study Says

更多草根影響力文章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堵孩兒過敏 長庚研究:多嘗試致敏食物過敏機會反低

 
437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陳雨鑫╱即時報導

過敏是兒童常見的病症,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嬰兒在1歲前被餵食含有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越多,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愈低,如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6種易致敏性食物,該研究也已於2017年11月,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中。

基隆長庚兒科團隊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研究,1歲時用抽血方式檢驗血中40種過敏原,含20種食物性過敏原及20種吸入性過敏原,以及IgE過敏球蛋白,結果發現,嬰兒在1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越多,包含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6種易致敏性食物,嬰兒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愈低。

基隆長庚兒童胃腸科醫師花曼津表示,1歲前曾餵食大於5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小於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四成,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

花曼津說,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因此具有可塑性,若早期可以接觸多種食物,增加小孩的耐受性,反而可以影響嬰幼兒的腸道免疫系統,也可能因此降低兒童過敏體質的風險。

不過,研究的結果並非建議家長要瘋狂餵食小孩「容易致敏的食物」,而是要先注意小孩的吞嚥狀況,每次嘗試1樣容易致敏的食物,並連續餵食多日,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若沒有出現過敏反應,再繼續嘗試另外一種,出現疹子、嘔吐等症狀,就可能是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餵食並就醫。

編輯推薦

 

不吃早餐易胖!最新研究:早餐喝咖啡 減重又能預防糖尿病

補充益生菌就能有健康的腸道?腸腦菌軸專家:很困難

紅蘋果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